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微金融政策范文

小微金融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微金融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微金融政策

第1篇:小微金融政策范文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我国在这一轮美国次贷危机中也受到不小的影响,但是略小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国际金融危机在通过各种途径冲击我国的实体经济,主要表现在俩个方面:一个是我国在海外的投资严重缩水,一个是国内资本市场下跌,房地产等支柱企业不景气,外国热钱流出等。具体的说:

(一)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我国深层次矛盾凸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这次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引爆点的国际金融危机更加重了我国深层次矛盾凸显。首先,我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商品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样的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本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就严重打击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致使很多中小型出口企业纷纷倒闭,主要集中在玩具和纺织等领域。另外,很多国家制定新的环境标准,使得我们国家的出口产品遇到了绿色贸易壁垒,威胁了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必须转变这种以依赖资源的消耗,以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经济模式,不然谈不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我国经济还缺乏有效的引导拉动消费增长的机制。一个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市场的资金从中国撤离,国内市场感到压力并且投资信心不足,导致民营资本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引导,另外,虽然经济不断发展,但是城乡差异依然很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提高不多,农村的消费市场没有很好的得到启动,而城市居民虽然收入提升,但是随着房价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开支不断的加大,城市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抑制。

(二)我国经济结构不平衡,金融发展滞后,致使经济危机发展迅速,没能很好的起到导向的作用

我国因为在外国有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随着这次金融危机的缩水而缩水,此外我国国内找不到优质的投资项目使得外汇储备无法投资,而由国外直接引进的投资项目又要支付巨大资金给海外投资人,这就导致了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处于劣势,国内的商业银行因自身存在很大金融风险,在为非金融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也受到一定制约。国内金融市场在发展大方向上呈现滞后和不景气的现状。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重点

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目前居民存在金融机构中的大量存款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资本充足,劳动力过剩,因此需要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建立良好的并适合中国市场的经济运行机制,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使我国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转变贸易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变原有贸易增长模式,使其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调整贸易政策及发展思路,从全局出发,协调进出口关系,对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使贸易更具竞争力,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一批有竞争实力的在国际上能叫的响的大的民族品牌,增加产品自身的科技含量和付加值,提高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引进外资方面要调整引进政策,重视技术含量,优化外资服务,以此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整合优化。在加工贸易方面要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延伸其产业链,加速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同时实施绿色贸易增长战略,创新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制定相关政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进产品的环境标志制度,实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并鼓励企业注重环保技术,研发绿色产品,开拓绿色环保的新市场。

(二)建立并完善我国经济体系中有效扩大内需的制度和相关配套政策

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点,因此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消费拉动和投资驱动是扩大内需的两个要素,二者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在国内经济增长上起到了重作用。实现有效的扩大内需一方面要扩大投资,要加大投资力度,实行积极、相应宽松的财政及倾向政策,制定有效的扩大内需措施,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尤其是要加强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如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民生领域”的投资以及如节能减排等的企业技术项目改造的投资。另一方面要刺激消费,重点是提高城镇居民、农民及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强化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各项负担,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农业生产农村建设的财政补贴和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养老和医疗体制改革。

(三)加强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

国际金融危机是并不是全球经济化的终结,市场经济制度和金融自由化仍然是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方向。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们认识到,国际社会经济要在国际货币体系重构和加强国际金融监管方面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我国做为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员,也要在经济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审视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劣势,加大金融改革开放的力度,实现金融政策的主动性、预见性及可控性。同时要在交易机制、市场结构上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创新金融产品及金融衍生产品,扩展资本市场规模,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改善金融结构,化解金融风险。深入推进交易机制市场化改革,深化融资融券等制度的改革及有效创新。

第2篇:小微金融政策范文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能够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突出作用。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以增值税转型和出口退税为例来阐述税收政策调整的经济效应,并依此为基础,分析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税收政策调整的意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税收政策调整;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F810.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06102

1 金融危机下税收政策背景分析

2007年,在总体形势仍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下,宏观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剧,而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则相继暴露。所以在2007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强调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治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化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但随着金融危机全球性的不断蔓延,国外消费需求减少,我国外贸出口大幅下滑。据海关总署统计,2009年1至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6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2%。作为“出口拉动型”经济,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突变,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大幅调整宏观政策,提出“四万亿”一揽子计划,出台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央行在百日内五次降息等等。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政府正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了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大幅度提高商品出口退税力度,连续出台大量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大力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等方面。具体的税收政策调整是以2008年4月24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3‰调整为1‰为起点,先后主要关于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优惠政策、证券交易印花税单边征收、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免征存款利息税。2009年1月1日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和实施新成品油消费税政策、修订增值税条例并配套修订消费税条例和营业税条例、大范围提高商品出口退税率、调整烟产品消费税政策、实施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等等。这些税收政策的调整,释放出了“拉内需、保增长”的强烈信号。

2 税收政策调整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

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自动稳定功能和相机抉择所产生的效应。自动稳定的税收政策,是指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内在的调节功能,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无需借助外力而自动地发挥稳定作用 。而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是指税收政策依据不同经济情况和调节措施特点,机动地选择不同的税收措施。所以,税收政策调整是一种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政府采取了以增值税转型和出口退税为主的税收政策调整。下面将以此为起点,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阐述税收政策调整所产生的经济效应。

2.1 增值税转型产生的经济效应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价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依据实行增值税的各个国家允许抵扣已纳税款的抵扣项目范围大小,增值税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三种类型。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进行增值税转型。所谓增值税转型,是指将我国现行的增值税类型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消费型增值税,可以准许一次性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所负税款。其经济效应,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1 总量效应

增值税转型,作为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种调整国民经济的相机抉择税收政策。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发挥作用的呢?我们先从总量上入手,通过图1的关系来加以阐述:

从①中我们可以看出,增值税转型,企业可以抵扣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所负税款,减轻企业税负,增加企业利润,并且降低了投资成本,特别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促进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从而总体上使得社会总投资增加。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投资作为生产要素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的增加,使得社会资本存量上升,资本存量的上升又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从②中我们可以看出,增值税转型,有利于企业对其设备的更新改造,有利于技术进步。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只有技术进步才能促使经济的持续增长,所以,增值税转型,诱导技术进步,从而间接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③是因为在短期来看,增值税转型,最直接的负面影响是财政收入的急剧减少。④是因为税收具有自动稳定功能,随着经济增长,作为财政收入的税收也会同步增加。

总之,增值税转型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财政收入下降,政府赤字增加,经济增长不够显著。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投资增加、技术进步,经济总量将显著增长,财政收入会同步增加。

2.1.2 结构效应

首先,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下,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额不能抵扣,致使企业既要承担过多的固定资产投资压力,又要过多缴纳税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实行增值税转型之后,企业可以抵扣固定资产投资所含税额,减少了税收负担,也有利于企业改进技术、采用新设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产业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其次,增值税转型使得社会投资更多投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这些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高,所需劳动力可能会减少,造成社会就业压力大。但从另一方面看,随着投资、外贸出口的扩大以及技术进步,生产规模也会扩大,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会增多。

2.2 出口退税产生的效应

出口退税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有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 。出口退税的经济效应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2.1 总量效应

为了应对我国外贸出口急速下滑态势,政府大幅度提高了产品出口退税率,扩大出口退税的商品范围。那么这种出口退税政策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发挥作用的呢?我们先从总量入手,通过图1的关系来加以阐述:

国家决定增加财政支出,来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率,直接的效应是降低了企业出口产品的出口成本,企业可以在定价上获得更多的空间,以相对的价格优势,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此来刺激国外对出口产品的需求。由于国外净需求量的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以“贸易乘数”倍数增加,而国内生产总值(GDP)又使得财政收入同步增加,这样又可以促使政府有更多财力来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形成良性循环。

2.2.2 结构效应

由于对不同出口产品实行不同的出口退税率,所以出口退税,会对这些出口产品的相关产业造成一定影响。国家对扶持产业给予高的退税率,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而对那些资源消耗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出口产品给予低的退税率。这样,就可以利用出口退税率来引导社会投资方向,鼓励资本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有利于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使我国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差异,出口退税,实质上更多趋向于产业结构层次高的区域,而层次低的区域得到实惠较少,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背离了我国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3 税收政策调整的意义分析

3.1 加快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速度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以增值税转型、大幅度提高商品出口退税率为主的税收政策调整,通过其税收政策调整的经济总量效应发挥作用,与扩大政府支出、鼓励消费一并,成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对当前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做出积极贡献,加快我国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速度。

3.2 完善税制,提供公平的税收环境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大幅度税收政策调整,加快了完善我国税制的步伐,着力创建公平的税收环境。特别是增值税的转型,避免了重复征税,同时也完善了各个环节抵扣链条的完整性,使企业获得了公平竞争的外部条件。另外,由于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一定的财政收入,对当前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加强税收征管将是今后税收政策调整的一个重点,这不仅有利于当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社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3.3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税收政策调整,通过其经济的结构效应,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且有利于充分挖掘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为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魏巍贤.中国出口与有效汇率的关系分析[J].统计研究,1997,(5).

[3]汤贡亮,李成威.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J].税务研究,2002,(12).

[4]计金标.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税收政策调整分析[J].会计师,2008,(12).

第3篇:小微金融政策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货币政策;流动性;对手风险

Abstract:Although the currency appearance of the U.S. financial crisis seems to be illiquidity and financial market chaos,the real root of its lies in the transaction counterparty risk. Thus,while the Fed has taken an expansive monetary policy and inno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to increase the liquidity of financial markets,these policies can only inhibit economic recession in a short term,but can not really eliminate the financial crisis,it may be delayed or even deterioration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Key Words:financial crisis,monetary policy,liquidity risks,counterparty risk

中图分类号: F830.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2-0009-04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在74亿美元的债务压力下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正式揭开美国次贷危机的序幕。此后,大量金融机构或因投资于次级债券出现重大损失而陷于破产,或因无法筹集资金而导致股价大跌。一时之间,众多金融机构纷纷大量囤积现金,金融市场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那么,这次金融危机的真实根源究竟是什么呢?美联储当局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否对症下药并且取得相应效应呢?本文将从金融危机的货币表象入手,对以上问题展开研究。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货币表象

众多金融机构突然大量囤积现金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流动性短缺、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一)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的危机症状最早表现在伦敦同业拆借率上。图1记录了3个月的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和美国3个月隔夜指数掉期合约(OLS)的利差走势。两者的利差一般少于10个基点。这样小的利差主要是基于套利的原理:一家银行以LIBOR借出3个月期限的资金并进行放贷获利,同时通过联邦基金期货市场对冲隔夜利率变动的风险。但是在2007年9月9日,这一利差跳到了40个基点;而在整个2007年秋季, 这一利差都在25个基点和106个基点区间大范围波动。

(二)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上的危机主要表现在由Fannie Mae和Freddie Mac等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券和同期限的美国国债的利差上。通常认为政府机构债券只比国债的风险稍高而流动性稍低,因此,两者的利差也一直维持在15到25个基点左右。但从2007年9月开始,两者的利差就翻了一倍,超过40个基点以上;到了2007年秋季和冬季,因为危机进一步严重,这种所谓的“机构利差”在2008年3月突破了90个基点。这种变化表明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因不愿再接受除美国国债以外该国任何其他债券,从而出现“资本逃离”。

(三)商业票据市场

商业票据市场上非金融商业票据与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的利差也不断扩大。前者是由大型公司如通用电气等发行的票据;后者则是以抵押贷款为基础发行的票据。因此两者的利差可以被看作是房地产市场损失的变量。Cecchetti(2009)的研究显示,2007年6月和7月间,ABCP较非金融商业票据溢价5个基点;2007年9月中旬,这一数据扩大到86个基点;而到了2007年12月初,则超过了100个基点。

另外就商业票据数量而言,危机前后的变化也很大。在危机开始时商业票据总量达到2.2万亿美元。其中,ABCP占总量的一半以上,达到1.2万亿美元。但是从2007年9月中旬开始,票据发行人开始无法像以往一样滚动票据有效期限,未偿清商业票据数量由此也陡然下降了近3000亿美元,到2007年底这一数字达到4000亿美元。并且,Cecchetti(2009)的研究表明,未偿清商业票据数量的下降完全可由ABCP的下降解释。

(四)回购协议市场

持有各种资产的金融机构主要依靠回购协议满足其短期流动性需求――这种需求在过去十多年里变得惊人的大。但就在金融危机前夕,这一状况发生根本逆转。因为回购协议需要抵押而联邦基金贷款不需要,所以回购协议利率通常比联邦基金利率低5到10个基点。但在2008年2月底,当联邦基金利率为3%时,国债的回购协议利率降到1.95%。最后,因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都迫切地想持有美国国债,甚至愿意接受零利率的回报,这使得回购协议利率进一步跌到0.20%。

二、美国金融危机的真实根源

以上分析表明, 2007年8月初的金融恐慌引发了对现金的囤积以及风险溢价的大幅提高,从而导致金融市场上出现惜贷并最终发生流动性枯竭。那么,金融市场上何以会出现惜贷呢?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放款人预期会有更多的客户出现违约,因而信贷风险会持续增加;另一个可能的解释则是,在放款时银行面临不确定性以及资产负债规模的约束,而银行一旦发放贷款后,就有可能或者因为受制于备用信用贷款条款而被迫进行放贷,或者因为持有的抵押资产贬值而蒙受损失,因此银行不愿意继续贷款。

可见,导致金融市场惜贷并最终发生流动性枯竭的逻辑根源在于:尽管市场上的金融机构都希图通过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在获取丰厚的佣金和手续费的同时把风险转移到下一个买家。然而,每个参与者是买方的同时也是卖方,因而风险并不能真正被转移出去。次贷危机爆发,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受到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是如此复杂和不透明,几乎没有一个机构完全清楚自己的资产多大程度上与次贷相关,更不清楚风险有多大;但每一个机构都清楚其他机构与自己的情况相同,从而无法信任其他机构并为其拆借资金。

因此,可以得到的一个结论是:尽管金融危机的最直接表象是货币市场的混乱,但危机的真正根源并不是导致这种混乱的流动性枯竭,而是隐藏于混乱内部的对手风险。事实上,Taylor(2009)通过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Taylor以LIBOR和OLS的利差作为对手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之和的指标,而以回购协议和LIBOR的利差作为对手风险的指标。回归分析表明,这两个指标高度相关。这一结果恰好证实,导致市场出现混乱的不是流动性不足,而是对手风险。

三、美联储采取的货币政策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当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干涸时,中央银行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一)传统的货币政策

1. 公开市场操作。从2007年8月9日开始的整个8月份,美联储频繁使用了公开市场操作。除通常采用的隔夜回购交易外,根据需要,还多次使用14日回购交易等满足市场持续流动性需求。2007年8月10日当日注入流动性更高达350亿美元,远远超过十亿美元日均交易规模。

2. 降低联邦基金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美联储通过降低基准利率来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整体利率水平,并影响市场流动性。因此,尽管面临通胀的压力,2007年9月18日至2008年4月30日,美联储共7次下调联邦基金基准利率;而2008年9月中旬金融危机恶化升级之后,美联储又分别于10月8日、10月29日和12月16日3次调降基准利率累计175个基点,目前,美国基准利率在0%―0.25%之间,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3. 降低贴现率。贴现利率政策是美联储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通过规定贴现票据的资格来控制资金投向的一种金融政策。2007年8月17日,美联储将贴现率从6.25%下调至5.75%。2008年9月中旬危机恶化之后,美联储又3次下调贴现利率累计175个基点。至2008年12月,美联储累计下调贴现利率575个基点,并将基准利率与贴现利率的差距由100个基点降至25个基点。同时,美联储还多次放宽可接受贴现票据的范围,并将贴现期限由通常的隔夜暂时延长到最长可到90天。

(二)创新的货币政策

尽管美联储将常规货币政策手段几乎用到极致,但仍然不能阻止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美国经济持续放缓的趋势。为此,美联储在2007年12月之后进行了货币政策创新,相继推出了多种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供给,放松银根,恢复市场信心。

1. 定期拍卖融资便利(Term Auction Facility ,TAF)。TAF是通过拍卖机制定期主动向存款性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创新,旨在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美联储每月向金融机构提供短期借款,提前确定数量,采取竞价拍卖的方式确定利率,同时收取金融资产作为抵押。所有被美联储银行认为财务状况良好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及在一级信贷贴现窗口有贷款资质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均有资格参与TAF竞拍。从2007年12月12日TAF被创造出来至2008年11月10日,美联储通过23次TAF拍卖累计注入流动性资金达到14803亿美元。

相对于窗口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TAF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方面,TAF更有针对性,可以将资金注入问题更为严重的特定机构;另一方面,TAF使联储可为更多的交易商以更为宽泛的抵押物形式来注入长期资金。并且,操作过程中TAF确保银行可以匿名参与竞拍。这样,竞标者就不用担心竞标会被解读为资金处境极为艰难或急需资金融通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2. 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Primary Dealer Credit Facility,PDCF)。PDCF是一种针对投资银行等市场交易商的隔夜融资机制,旨在紧急状况下为市场交易商提供援助来拯救濒临倒闭的公司。PDCF允许一级交易商可以像存款类金融机构一样从贴现窗口借款,借款利率与贴现窗口的一类贴现利率相同,抵押品包括适用于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的所有合格抵押品,加上投资级别的公司债券、市政债券、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和资产支持债券。由于一级交易商得以使用更为宽泛的债券抵押,这些债券在私人借贷过程中也被接受为抵押品。此外,PDCF还有助于降低用于抵押贷款的资产支持债券和美国国债之间的利差,从而提高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买卖资产支持债券的能力。PDCF于2008年3月16日被推出,2008年9月14日美联储宣布扩大PDCF适用的抵押品范围。在2008年9月15日之后,每周更新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PDCF项下数值由之前接近于零的低水平上升至800亿美元左右,表明PDCF力度有所加大。

3. 定期证券借贷工具(Term Securities Lending Facility,TSLF)。TSLF是一种通过招标方式向市场交易商卖出高流动性国债而买入其他抵押资产的融资方式。TSLF由美联储公开市场交易室承办,其交易对手仅限于以投资银行为主的一级交易商,交易商可以提供联邦机构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以及其他一些非联邦机构债券资产。它的期限一般为28天,可用于改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迄今仍被广泛使用。TSLF首次交易时间为2008年3月27日,2008年9月中旬次贷危机恶化之后,美联储于9月15日宣布扩大TSLF适用的抵押品范围为所有投资级债券。在2008年9月15日―11月10日,美联储通过15次TSLF操作向市场注入了共4300亿美元流动性资金。次贷危机以来的39次TSLF操作累计注入的流动性资金达到12832亿美元。

此外,美联储还通过AMLF(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 Money Market Mutual Fund Liquidity Facility,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融资工具)、CPFF(Commercial Paper Funding Facility,商业票据融资工具)及MMIFF(Money Market Investor Funding Facility,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等金融创新工具,以及与多国央行达成互换协议的形式,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四、 美国货币政策效应评析

显见的是,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的救市力度之大,政策变化之频繁,都是史无前例的。但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许多政策效应也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在实践中这些政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则尚待时间的检验。不过理论分析表明,这些货币政策可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应。

一方面,这些政策无助于消除金融危机。根据汤凌霄(2008)的归纳,对于中央银行的注资政策,英国央行行长Mervyn King,美国经济学家Gary Becker、Roubini,以及摩根斯坦利亚太区前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和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等都认为,该项政策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通货膨胀隐患。他们指出,仅通过注入流动性,只能推迟危机的到来并最终使危机更为深重;并且,央行注资是通过让信贷变得更为容易获取的方式解救被困的金融机构,使它们能继续不负责任地发放高风险贷款,从而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因而,美国等国家央行的集体紧急注资行为,只能令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流动性泛滥的形势加剧,从而催生下一个资产泡沫。

Taylor(2009)也指出,正是政府的货币干预政策导致、延长并恶化了此次金融危机。对政府政策反应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后,Taylor(2009)指出,2000-2006年间美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实际利率低于常规下应有的利率水平从而带来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是引爆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而错误诊断银行信贷市场上的问题并以此进行的政策反应,进一步延长了金融危机的时间。Taylor(2009)认为,如果导致危机的原因是流动性不足,则通过窗口贴现或新增窗口或者提供其他的便利措施以增强流动性的政策反应就是恰当的。但是,正如前文所分析的,此次金融危机的真正症结在于对手风险,因此正确的政策措施应该是强调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质量和透明度,并直接应对因房屋价格下跌所导致的违约率的上升,或者寻求更多的途径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注入更多的资本。最后,缺乏清晰的、可预期的干预政策,恶化了金融危机。为什么对一些金融机构及其债权人提供援助但对另外一些金融机构则不提供,其干预程序和标准是怎样的?在什么情况下,政府会对金融机构进行救助?政府又会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救助?等等。这些不确定性和担忧导致银行同业借贷的风险溢价加大,从而导致金融危机恶化。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抑制经济进一步衰退,长期效应则有赖于其他政策的配合。金融市场动荡会蔓延至实体经济,进而可能影响就业、投资和美国社会福利。因此,美联储进行注资干预,通过对市场流动性的直接投放,传递了着力缓解危机的信息,适度平缓了危机造成的恐慌心理,从而能有效增强市场信任度。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的邹新和程实(2009)分别从市场信心、信贷紧缩、商业票据和股票市场等四个方面,研究了货币政策的效应。他们发现,货币救助政策的出台,确实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避免市场情绪的崩溃,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信贷紧缩和商业票据市场的压力。不过,货币救助政策并未能起到全面挽救市场信心的作用,市场紧缩局面和票据市场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而且股票市场也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Mishkin(2009)从反向角度证实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短期内有助于抑制经济进一步衰退。Mishkin(2009)指出,如果联储不采取零利率政策,不给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结果会是怎样?显然,紧缩的货币政策无疑会降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结果是经济下滑更加严重,资产价值的波动更大,由此信用溢价上升并带来经济的进一步收缩。而经济的收缩又会导致更大的不确定性,并导致更为严重的风险后果和更为严重的经济收缩。如此循环。而且,如果美联储不采取扩张政策,国库券的利率会居高不下,房贷利率以及企业借款的成本都会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要高。由此,消费支出会进一步降低,从而带来更为严重的萧条。因此,短期内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确实能减缓经济的进一步衰退。但Mishkin(2009)同时也指出,尽管低利率和增加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的政策有助于缓解危机加深的步伐,但仍然需要扩张的财政政策来拉动美国经济,而财政政策需要在刺激当前经济和减少税收负担之间做出平衡。另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带来通货膨胀预期,导致在将来某一时期通胀水平显著增加。

参考文献:

[1]Frederic S. Mishkin,Is monetary policy effective during financial crises?, Working Paper 14678,2008,省略/papers/w14678.

第4篇:小微金融政策范文

融资难是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力,主要表现在信用风险大、可供融资的渠道少、融资产品单一、融资总量少等方面。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许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受国家政策的鼓舞,商业银行开始更多的关注开发面向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得到缓解。

二、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梳理

(一)国家政策密集出台,持续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支持(表1)

(二)各地区结合实际出台措施,因地制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相对应,全国各地区结合本地区小微企业发展实际,积极行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详见表2。

(三)银监会通过监管引导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根据2008年银监会的《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以及2011年10月出台的《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目前已有多家商业银行设立了不同形式的专营机构,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2011年11月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3家银行获银监会批准,可发行专项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共1100亿元。其对应的单户500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将不计入存贷比考核,从而增加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积极性。

(四)商业银行从业务模式及产品创新等多角度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民生银行根据小微企业的产业特征、行业特点和区域特色设立专业化的经营机构、按照地域和行业特点设小微企业城市商业合作社,建立小微企业的互助合作、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创造了“一圈一链”的批量化开发模式、 “聚焦小微、打通两翼”的产业链开发模式,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之路。光大银行从现金管理需求角度探索小微金融发展模式,开发专门服务小微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阳光企业家”,涵盖了B2B管理平台、MIS数据服务平台、阳光助业卡、支付易等六类现金管理工具和服务。招商银行在苏州成立离行式的小企业信贷中心,并在全国设立36家分中心。浙商银行对专营机构提供优惠的行内资金拆借利率,并对新成立的专营网点给予专项费用补贴。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积极在各地设立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支行机构和服务窗口,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三、小微企业融资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一)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监管仍需加强

“汇付-西财中国小微企业指数”2015年第一季度报告的数据显示:17.3%的小微企业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有一半的了解,29.4%的企业听说过但不太了解,有超过50%的小微企业对出台的相关政策完全不了解。上述调查数据表明了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没能及时准确的传导至小微企业经营者。此外,有些金融机构及商业性担保公司未能严格执行“七不准”和“四公开”规定,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本,为此监管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方案,并通过多方面的监管手段确保政策的严格执行。

(二)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普遍性较差

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国家不断推出扶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但社会大众对该政策的了解还不够充分。根据《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的调查结果来看,表示享受到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比例仅为43.1%。小微企业适用的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优惠范围非常狭窄。例如能够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范围:从2011~2015年年应纳税所得额从低于6万元扩大到20万元,尽管范围在逐步扩大,但仍有不少比例的小微企业难以达到要求,该项税收政策的普遍性有待提高。

(三)小微企业多渠道融资实施效果较差

近年来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建立,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从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向多渠道结款方式延伸,如通过新三板上市、发行债券筹资、设备融资租赁等方式。但新三板目前主要面向国家级高科技园区企业,要求企业存续满两年、主营业务突出,有持续经营的记录等条件,可以看出通过新三板上市扩大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仍存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所多层次债券市场的建设仍在进行中,小微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资的条件不成熟。由于专业经营小微企业也融资租赁服务的企业太少,通过设备融资租赁方式筹资的实施范围不明确。

四、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改进措施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加强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同时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健宽松的外部环境,为小微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一方面继续加强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扶持,落实税收与利率等优惠政策。通过延长对高新技术小微企业的免税期限、适当放宽对小微企业的税务登记和税收申报等方面的严格管制、对小微企业的投资行为给予特殊的税收扶持等手段直接给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减轻其负担。另一方面针对相关金融机构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其继续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二)完善融资渠道建设

完善间接融资渠道建设。首先要完善小微企业融资制度建设,创建各类融资性机构公平竞争环境。其次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融资体系,建立多元化融资性结构。再次合理监管控制风险金融。通过完善建设小微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建立起大中型银行―小型银行―小型融资性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共存的间接融资生态体系,从而扩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推动贷款从大中型企业向小微企业的融资转移。完善直接融资渠道建设。首先要完善创业板和新三板市场的建设,进一步降低创业板准入标准。其次完善企业债券市场建设。推动债券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提高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

第5篇:小微金融政策范文

关键词:消费者信心指数 预测和引导

一、引言和文献回顾

国际金融危机下,世界各国的经济都纷纷衰退,各国政府都出台一系列救市计划,以求经济的尽快复苏。中国政府也已经推出四万亿的经济方案,提出GDP保八增长的期望,国家统计局近日的数据表明2009年的GDP增长也达到了8.7%,世界范围内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由于国际环境的影响大幅下降,剩下的投资和消费就显得尤为关键,尤其消费,中国具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诸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些政策的出台为拉动内需提供了有力的促进,内需一旦被拉动起来,就会带动经济的更快复苏。可见,金融危机下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

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CCI)是指消费者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对就业、收入、物价、利率等问题的综合判断后得出的一种看法和预期。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对消费者整天所表现出来的信心程度和变动的一种预测。消费者信心指数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乔治・卡通纳在20实际40年代后期提出的,由美国的会议委员会,随后日本、欧洲等国家每个月都当地的CCI指标。我国国家统计局从1998年开始编制我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自1998年8月起定期《中国消费者信心监测报告》。经过几年的实践,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景气指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外研究中,许多文献认为消费者信心指数对公众消费具有引导预测作用。Fuhrer认为,CCI对消费者未来消费具有明显的影响;Kumar研究认为,在经济预测中加入CCI会增强解释力度;Batchelor研究发现,CCI可以有效的预测经济衰退。国内研究中,吴文峰等认为CCI基本能预测消费者行为,但是对各个经济部门信号引导功能不强;杨茂研究发现,我国CCI与北京、天津的消费需求存在明显的预测和引导关系,但与上海、广州消费需求不存在显著因果关系;席晓青等认为,CCI对CPI的影响,受到城乡消费差异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尤其拉动内需对经济增长变得十分重要前提下,本文将围绕消费者信心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证综指、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以及GDP增长率、失业率等的关系作实证研究,探讨CCI对这些经济变量的影响作用。

二、样本选择和统计下描述

1、样本选择和变量描述

本文采取的样本数据为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48个月度数据和16个季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和雅虎财经网站。各变量描述如下:

CCI:消费者信心指数(月度)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

SPI: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月度)

SHI:上证综合指数(月度)

CPS: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

CCIS:消费者信心指数(季度)

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季度)

UR:城镇登记失业率(季度)

其中SHI按每月末统计,CCI的季度数据取3个月的平均值。

2、样本数据的基本特征

各个变量的基本特征见表一。

图一是一些月度经济变量的趋势图。从图一可以看出,遭遇金融危机后,各项经济指标在2008年7月开始均出现了整体的下滑,CCI和CPI、SPI、SHI有大致相同的走势,CPS在一直波动中上升。并且可以明显看出,各变量在2009年4月开始都呈上升趋势,表明中国的经济已经开始触底反弹。下面来具体分析CCI和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理论模型建立

如果某个βI显著不为零,说明加入CCI能更好的预测X,DCCI引导了DX。这样就算CCI对X没有预测作用,但若CCI对X有增量预测作用,则CCI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X的变化。这样我们就可以观察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

四、实证检验和结果

分布滞后的回归检验结果如表二:

表中列出了系数α的估计值,括号内为t检验值的P概率。*(**)为5%(1%)置信水平下显著。

从表二中的调整R2值和F统计量可以看出,CCI和CPI、UR的回归模型是显著的,其他回归模型都不显著。这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CCI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失业率UR有较强的预测作用,而对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CPS、上证综合指数SHI、房屋销售价格指数SPI、国内生产总值GDP等其他变量的解释和预测作用均不显著。这和吴文峰采用99年至03年数据,研究得出CCI对CPS有显著的解释和预测作用的结论不一致。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如表三:

从表三可以看出,CCI对CPI具有单向引导关系,CCI的变动引导CPI的变动。而CCI与其它变量均不存在引导关系。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CCI和各经济变量关系的检验发现,消费者信心指数CCI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并且CCI单向引导CPI的变动;CCI对城镇失业率UR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是,CCI对其他经济变量的预测和引导作用不显著,CCI不能有效预测消费者的行为,对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缺乏预测和引导信号,CCI对GDP的影响也很小。

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的救市计划一定程度上能刺激经济的快速复苏,但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社会的稳定,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政府尤为关注的问题。通过每月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可以有效预测CPI和失业率,政府就能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降低失业率。

积极拉动内需依然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的消费总量占GDP比重依然不高,这必然影响了CCI对消费的预测引导作用。政府要坚持鼓励消费,出台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将内需真正的扩大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普及CCI的宣传,增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对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关注,真正发挥出CCI的预测和引导功能。

参考文献:

[1]吴文锋,胡戈游,吴冲锋.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信号引导功能.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4.10

[2]杨茂. 中国消费者信心与消费需求拉动效应的实证分析. 经济经纬 2006.1

[3]席晓青,谢荷锋,陈南岳 CCI与CPI关系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09.5

[4]李晓玉.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理论背景与实际意义. 教学参考.2006.1

[5]Kumar V , Robert R P Leone ,Jone J N Gaskins. Aggregate and disaggregate sector forecasting using consumer confidence measur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 1995

第6篇:小微金融政策范文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 原因 金融

在过去的十年里,小微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全国总共6000万左右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提供了75%左右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全国一半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由于小微企业具有资产规模小、信用等级低等特点,在担保和质押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致使融资难成为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根据工信部的统计,银行信贷对大企业可以全覆盖,中型企业也有80%的覆盖率,而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则80%无缘银行贷款。2011年授信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占全国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超过7%,小微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和融资难度较大。因此,探讨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最终实现扩大就业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目标。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内部原因

小微企业自有资本少,固定资产少,可用抵押物少,严重降低了小微企业研发技术创新、品牌竞争等非价格竞争能力;并且小微企业多处于竞争激烈的行业,由于其技术含量低,缺乏规模经济,与同行业大中型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中淘汰率较高。据有关部门统计,近30%的小微企业在两年之内就退出市场,近60%的小微企业在4-5年内消失。这些都导致它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很难与银行和贷款公司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根据银监会统计,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是其他企业的2倍,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是企业贷款不良率的4倍。此外,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混乱以及信用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

(二)外部原因

我国的小微企业绝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而我国金融机构由于趋利避险等原因,实际上一直存在着对私营经济的歧视。尽管自2003年《小微企业促进法》开始实行以来,中央不断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各地市也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但缺乏切实、具体的政策,且限制条件较严,覆盖面较窄,没有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落到实处。此外,商业银行考虑到风险的因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会相应上浮,加上登记费、评估费和公证费等,小微企业的融资总成本比大中型优势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出许多。这意味着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至少要高于资金成本才不致亏损,很多小微企业就是因为其利润不足以支付其利息支出而陷入了资金困境。在部分地区,有些小微企业更是将民间借贷作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使得企业难最终以为继。

二、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体系

《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发挥大型金融机构的综合功能,积极发展为小型微型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小微银行,不仅使我国金融机构具有多样性,而且可以有效集中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充分发挥“草根金融”服务“草根经济”的重要作用,有利于解决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此,一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把经济繁荣的乡镇和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农村商业银行。二是把经济好、效益高、管理善、风险小,符合村镇银行条件的现有的小额贷款公司改革为村镇银行。三是大力发展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互助社等小型金融机构,不断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此外,建立健全小微企业担保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外资、民资依法进入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行业,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二)进一步实施差异化金融政策

差异化金融政策是指根据企业的规模大小、员工就业人数、营业额度和企业生产材料成本高低,按产业分类所采取的不同级别的扶持政策和金融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银行贷款优惠、利税减免优惠、产业政策发展优惠和金融政策创新上。为推动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亟须国家给予差异化的金融扶持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投融资支撑。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加快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探索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如尽量简化小微企业融资的审批程序,灵活评估抵押物,适当放宽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等。

(三)不断提升小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长远看,破解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核心问题在于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和升级,将“专精特新”作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应积极鼓励小微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路径,建立“专精特新”产品或技术的发现申报、监测培育、认定扶持以及验收提升闭环管控体系,优选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行业,争取国家和各地市小微企业专项资金支持。政府应鼓励支持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专业投资开发机构创建小微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水平较高、服务功能完善,满足小微企业发展需要的创业载体体系,引导小微企业集聚发展。

(四)创新小微信贷模式,降低融资成本

目前,央行所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众所周知,除了大中型企业,很少有真正的小微企业可以按照基准利率融资。在小微企业常用的融资渠道中,类似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等,年化利率常达到20%以上。为降低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应通过微贷技术的革新,利用数据挖掘小微企业信用,抛弃对担保、抵押等信贷手段的依赖,并结合网络技术,开设全天候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用户申贷、支用、还贷均可在网上完成,支持随借随还,以日计息,以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程惠英.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2,(21).

[2]林禹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才智,2011,(02).

第7篇:小微金融政策范文

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

然而,融资难始终是小微企业“永恒的话题”,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考验,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政府各部门和地方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政策“组合拳”不断出台。今年年初,银监会《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落实和推进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政策,强化银行正向激励。政策不仅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而且对银行业贷款结构调整和银行股估值分化都影响深远。需要指出的是,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小微企业由于自身抵押物少、信用等级差等因素,出现不良的可能性比较高,而商业金融机构要为其付出更多的人力和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符合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金融机构的要求。

但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和“保就业”压力并存的背景下,作为经济最基本“细胞”的小微企业如何健康发展,对于推进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对于包括农信社、农商行在内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而言,还有着格外重大的意义。

不久前的“钱荒”中,央行用实际行动向商业银行宣布,自己不再是“央妈”,没有银行可以继续“撒娇”。而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启动,更是加速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大洗牌,所有银行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顺势前行,要么逆流倒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想避免和大银行的正面“冲突”,就必须另辟蹊径、自谋出路,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所具有的商业集中性和同类产品的可复制性,可为银行带来批量营销、规模发展的机会,无论从规模、地域性还是灵活性考虑,小微企业都是中小金融机构天然的伙伴。因此,从小微企业寻找突破口,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寻找自身的发展机会,应该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未来的突破口之一。

第8篇:小微金融政策范文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对策

一、引言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创造了相当一部分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承接了部分发明专利和新产品研发工作。据报道,2011年我国有超过1000万户的中小企业,贡献了税收的50%,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0%,完成了创新成果的70%,解决了城镇就业的80%,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1]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小微企业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融资难的现象较为严重,这直接影响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制约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脚步。面对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本文拟从国家政策、企业自身发展、征信体系和互联网金融背景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探索出符合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孙希芳、林毅夫认为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机制、企业的经营水平和财务状况等信息公开不畅而导致的较高的道德风险。[2]陈晓和指出政府过多干预金融市场是引发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3]由于这些原因,也就造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着缺乏与银行长期的合作,无法获得银行的信任的现象;或者是已经获得了相关的贷款支持,但是由于政策没有给予利好而存在很高的利率;由于金融机构评估能力欠缺,导致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不能快速响应从而影响融资效率。这些都是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有关小微企业融资难现状的统计调查,在2011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的“2011年度中国民营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调查样本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4.4%、40.4%和55.2%。调查结果显示,有30%的企业家认为从民间获得融资的渠道“非常难”或“比较难,34.5%的企业家认为“有难度”,35.5%的认为“不太难”或“不难”。[4]程德,杨沛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武汉市小微型企业,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50份,回收率83.3%,通过数据统计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显示,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容易”的占13.33%,“非常容易”的占6.67%,46.67%的企业认为“融资难度一般”,20%的企业认为融资难度“非常困难”,13.33%的企业融资“比较困难”。[5]从中我们看出,融资难确实是小微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具体科技型小微企业来说,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融资方式单一、股权结构较为单一等原因,一般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仍然存在融资渠道狭窄、利率高、期限短的困境,资金缺乏的现象较为严重。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一般来说,政府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会对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能力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需求。政府运用货币政策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引导其扩张或收缩,在信贷规模不稳定的时期,商业银行更不愿意将有限的资金向科技型小微企业倾斜,为他们提供小规模和高风险的资金支持,更愿意投向大型企业,形成了对于小型企业的基础效应。此外,政府加强对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来应对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制约了大部分中小型金融机构和民间融资的发展,而这些机构恰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来源,由此造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之一。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政府宏观调控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货币政策更改频繁,监管的力度加强,这也就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经济背景原因。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与融资需求不匹配

影响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因素有企业的战略管理、技术开发能力、采购能力、人力资源、财务状况、生产作业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影响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6]从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角度来说,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融资环境。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几个时期来说,位于成熟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企业自身发展情况较为良好,融资渠道较为畅通,很多金融机构都愿意和企业合作,所以相对来说,科技型小微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阶段是初创期和成长期。一般来说,企业融资的渠道可以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包括盈利留存、折旧、负债和天使资金,借债和个人的投资资金;外源性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大类,直接融资有债权、股权融资两大类,间接融资有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服务。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自身的原始积累,但是外源融资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也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虽然能够基本符合金融机构对于信贷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自身发展情况还不够稳定,商业银行无法确定其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融资渠道,如订单融资、知识产权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等策略都没办法在成长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中实现,从而被金融机构排挤在外。

(三)传统融资渠道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排斥

目前来说,我国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的相关政策还远远不够。从民间融资来说可以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间接融资最常见的就是贷款,直接融资最常见的是吸纳风险投资、发型债券或股票。从直接投资来说,我国相关的贷款条例规定,企业贷款的必备条件就是拥有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但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由于行业性质特殊,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总资产的结构特殊,主要构成部分是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其他的固定资产的比例较小,那么这样的资产结构没办法达到传统抵押贷款融资方式的要求,因此,传统的金融机构不会给科技型小微企业所需的贷款款项。此外,还有供应商临时赊账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也是一些融资方式,但是要求的门槛相对较高,融资的希望不大。从直接融资方面来说,直接融资的方式有吸纳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特别是出于成长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还不足够发行股票和证券的要求,所以没办法从发行股票和证券方面获得资金。从风险投资方面角度来说,由于国家有关风险投资的相关法律和制度还不够健全,该行业目前存在高风险性,他们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还不多,所以很多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没办法从风险投资这里获得融资机会。总体来说,科技型小微企业要想通过直接融资渠手段来获得融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四、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一)国家出台的金融政策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

目前我国政府在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采取的对策有制定相关的法规,承认民间借贷的合法化,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建立完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除此之外,还应该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法规保护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引导科技型企业的在技术研发方面继续发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比如说以色列政府就推行了一个名为“YOZMA”的计划,这个计划引入了国外风险投资机构进入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方式,弥补了国内资本的不足问题。

(二)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说,科技型小微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管理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自身发展与其融资问题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要解决好融资难的问题,一个方面就是要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加强管理,这主要包括从公司的发展战略、人才、公司管理、财务管理方面有所调整来积极应对融资难的问题。从发展战略方面来说,要制定符合公司目标的长远的战略,根据政策和法规的引导发展相应的产业,科学有效的制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人才管理方面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做好人才培训和培养工作;公司管理方面要借助融资管理诊断制度,以这个制度来督促科技型小微企业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融资资信信誉;财务管理方面来说,还要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内源性融资能力。

(三)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大数据征信体系

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无法在金融机构获得相应的贷款需求,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要处理好政府、投资者(金融机构)和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关系,不断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财务透明状况,公开企业信用状况,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生产管理进行监督规范。此外,还需要建立全面接入央行的征信平台,结合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三方面的征信对接机制和信息交换机制,从而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评估提供较为良好的征信环境。

(四)借助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搜索引擎为主的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横空出世为弥补联接投资端和融资端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弊端的优势非常显现,实现了随时随地都可以为客户提供针对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可能性,也摆脱了传统金融行业高额的人力和店铺成本的劣势,从而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收益率、流动性和便捷性更强的产品。这方面来说,我们要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P2P、众筹这两种融资模式,[7]进一步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新的选择。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互联网金融有“开放、共享、合作、互信”的服务理念。[8]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丰富和完善,将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提供一条全新的解决路径,而且并将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来源。

五、结语

第9篇:小微金融政策范文

由于VC/PE发债门槛高、募集有限,因此,VC/PE发债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其难以成为主流募资模式。相反,激活民间资本,可以助推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闲置资金高达10万多亿元,更有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而中小微企业、工商个体等却融资困难。反差强烈的供求矛盾,以及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系列政策推动,湖南省“中亿佰联”应势而生,为民间投融资双方架起了一座“金”桥。该种模式具有安全可靠、灵活高效、互利共赢三大特点。确保以借贷双方合法、有效的抵押程序来规范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创立了一套严密的法人客户信用调查体系,帮助民间富余资本安全、合理地流入市场;采取十分灵活高效的方式,一般三日内为“借贷”双方办理好一切相关手续,以解决个体户贷款难之又难的问题;以坚持“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4倍的合法利率”之原则,长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财产抵押和信誉管理。

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担保机构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担保机构,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情况下,需要由国家出资。政策性担保机构可以为融资困难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以增强其融资能力,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稳定健康增长。同时,也可以建立由财政出资的担保机构。财政担保具有资金来源稳定、依托政府信用等较多优势,更为重要的是,财政担保可以剔除传统行政管理对资金供需双方的不当干预,并将财政直接投入转变为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此外,地方政府也可以成立独立核算或成立依托政府某一部门的农业担保机构,或者由政府提供农业担保资金成立小微企业担保机构,委托其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和开展小微企业担保业务。

3.搭建信息平台与融资平台以在银行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

各地政府在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与服务企业发展同时,努力构建适合企业投资和发展的环境,重视向大企业提供服务和引导中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中小微企业联合发展,提高融资能力和资信水平。政府还要通过搭建信息平台,一方面将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提供给银行,另一方面将银行的金融产品推介给企业,让银行和企业双赢,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也要积极搭建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融资平台,可以尝试建立以财政资金主导的担保公司,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加快区域中小微企业担保体系建设。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