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英语;作业;分层;必要性;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09-01
作业是英语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对教学效果检查的一种形式,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布置作业,让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本文仅谈谈分层作业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法。
1.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1 趣味性。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是学好英语这门功课的必备条件,因此作业设计必须类型多样、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材中"How do you make a bananas moothie?"这一环节,可让学生准备一些材料自己动手做。这样既丰富了想象,锻炼了思维,而且这样的作业会永远记忆犹新。
1.2 分层性。常言道,十个手指有长有短。学生的学习也有好有差,层次性明显,为此,作业布置不宜“一刀切”,不宜“同等要求”。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一样的作业,对优生着眼在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但对差生应重视基础知识,一点一点积累,减少作业量,降低难度。
2.分层作业的几种形式
2.1 基础性作业。础知识包括词汇和句型两个内容。词汇部分:抄写每单元的重点词汇,加强记忆与巩固。句型部分:学生抄写每一模块的重点句型,识记各种句子成分,接触各种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2 实践性作业。英语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交流的工具。 只有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才更能体现语言的实用价值和魅力。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把本单元所教的句子、小诗或歌曲,回家说给父母听,也可以找同学或好朋友,课后相互练习。让他们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锻炼口语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3 创意作业。小学生所学的英语大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文具用品、家居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动物名称等等。学了这类单词后,我布置学生为这些物品贴上英语标签,根据实际情况或者在实物上贴上标签,如:pencil, book, desk, chair等, 或者让学生画出这一物品再在画纸上写下这一英语单词,如:fish, tiger, car等,还可以让学生手工制作出这些物品然后贴上标签,如ship, boat, plane, bird等。由于此类作业更具趣味性,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可更好地帮助学生牢记单词,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英语书写水平及审美能力。
2.分层作业的实施方法
2.1 作业设计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A(学优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其中A类作业侧重于动手动脑能力较强的综合运用的作业,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设置一些发表观点、看法的题目,写单元课程小论文、小报告、读书心得,甚至可以让他们评价本堂课、本单元的教材教法,让学优生备课,代替老师讲课,直接参与课堂教学;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如抄写记忆单词与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及练习册中的部分题目,让此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长、学有所乐,逐步积累,稳中求升;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选择作业,开放性自主性更强一些。
2.1 作业设计要有技巧性。学习英语,技巧也很重要。就拿背单词来说,很多学生会觉得很吃力,其实原因在于他们尚未找到记忆词汇的高效方法。词汇记不牢的情况有二:一是忘记拼写和读音;二是尽管记得单词,却忘记中文意思。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一个能同时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方法:把几个新单词组成一个句子,然后反复背读这个句子。由于句子是自己造的,所以很容易记忆。既然句子记住了,里面新单词的读音也就掌握了,由此就能根据读音掌握拼写,同时新单词的中文意思及用法也容易从句子中得知。又如将学过的单词贴在相对应的物品上,每天使用时都可以看到,想到,说到,这样也有助于帮助记忆单词。只要我们多动动脑子,多动动手,英语作业就会变得更丰富多彩,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作业设计要有灵活性。学生容易喜新厌旧,如果我们布置的同一类作业次数太多,那样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灵活、多样。例如我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3A第三单元时,这课主要的单词是学习各种水果,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两项作业:①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并用英语写出这个水果的名称和颜色,这样即复习了水果的单词,又复习了颜色的单词;②让学生去买水果,然后根据表格里的水果名称填上重量、单价和价钱:这样,学生通过到水果店购物,不仅巩固了所学的水果类单词,并且还学会了购物的技巧,将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3.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一、作业布置
1.题量适中
教师布置作业要严格控制作业的总量,能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这就要求教师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不是随便地拿现成的书布置作业,而要根据班级情况、学生的实际能力,在题目的难度、数量等方面进行精选。让学生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能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题型多样
学生作业的题型应多样化,可以是选择题,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解答题、推理题、实验题等。训练学生解答各种题型的技巧,可以避免学生因单一题型而感到枯燥、单调。
3.形式多样
教师布置作业力求形式上的多样性,学生对一成不变的东西时间久了,兴趣不大。因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改变一下形式,除了书面作业外,还可以是口头作业、回家查资料和小制作、小发明等形式,不同形式的作业,能发挥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势,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不同形式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还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分层布置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特别注意层次性,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业“一刀切”,或过难或过易,或缺少层次,都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与优等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差生跳一跳就能搞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分层作业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种层次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某一层次的作业。这样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练习,尝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
二、作业批改
1.批改方式
传统的教师独自批改作业的方式有利于教师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当然还可以采取教师面批,学生自批、互批、分组批改等多样方式。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公布答案,让学生自己对照批改或者同桌互相批改,遇到重难点问题时教师作适当讲解,学生用红笔做好记录和改正错误。分组批改就是把全班分组,成绩稍好的作为组长,负责本组的作业批改。作业批改完成后,由学习小组组长组织同学交流讨论,以求解决。这种办法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又给他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求知的机会。教师对自批、互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面批,特别是利用课余时间面批,效果更好。
2.评价方式
传统的采用等级或分数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往往是老师一人批改后得出的结果,很难从这样的作业评价中起到教育、改进与激励学生的功能。当然并不是说每次给作业打上等级写上分数就不好,如果教师用评语的形式评价学生作业本,如“和细心交朋友!”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你好棒!”“太妙了!”“very good!”等等。这种语言上的交流能鼓励学生找出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三、作业讲评
1.及时讲评
教师作业讲评应该及时,以便利用学生刚刚留下的鲜明记忆表象,纠正错误和因势利导促进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一般来说,当日布置的作业,第二天上新课前一定要及时讲评。
2.充分准备
教师在作业讲评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求教师对所要讲评的题目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找一找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然后分析是学生能力上不足造成的错误还是知识上不足造成的错误,以便讲解时对症下药。
3.师生互动
教师在作业讲评时应师生互动,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作业讲评时可先简要分析存在的共同错误原因,接着让学生自查,然后同学间相互讨论解惑,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释疑总结。
4.有所侧重
教师在作业讲评时,只有切中要害地分析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的不足,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作业的讲评应该有所侧重,要有针对性。其一,要侧重于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评与分析;其二,要侧重于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讲评与分析;其三,要侧重于解题技巧的讲评、分析。在作业讲评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以及解题技巧的指导。
根据交流的情况对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分为四种。第一种好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太简单了,没有必要去做,做这种简单的题目还不如自己找一些难的题目来做,所以有时就不做老师布置得作业了;第二种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过于枯燥,所以有时不乐意做;第三种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过于难,自己不会做,所以就不做了,第四种学生认为物理作业比较多,做了其它作业后时间不够来不及做。总结与同学们的交流意见后,我对布置的作业做了及时的调整,果然同学们的作业有了很大的改观,对于我的学生我是通过以下方法来加以布置作业的。下面来谈谈我是怎样布置初中物理作业的,希望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一、精选作业内容
精选的作业要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加深理解,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作业要精心设计,形式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少而精。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作业练习要从紧扣上课所教知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后作业密切联系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是随便的拿现成的书布置课后的作业,而是根据班级情况、学生的实际能力,在题目的难度、数量等方面进行精选。教学中,改善基础性训练,强化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拓展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功效,做到训练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能举一反三,以一推十。
布置作业要贴近学生的年龄,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个时代都有它流行的元素,而十六七岁的未成年学生常常是这些流行元素的拥护者。当然,我们尽可能要选择一些阳光的、积极向上的元素,并且适时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些东西使学生对题目感兴趣乐意去做这种作业,同时学生可以举出许多相关的例子,对课堂教学的知识进行应用,也避免了同一类型题目的反复操练,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二、作业要分层布置
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要求教师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主张量力而行,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着手,致力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设计分层次作业,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为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生“吃不了”现象,可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措施,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学习能力弱、学习能力中等和学习能力强三个不同层次的组。布置作业时老师自己先做一遍,尽量做到难易要适度,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本,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设计要有梯度,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的题目。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学生作业应因人而异。布置的作业分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的比例为7:2:1;在向学生布置作业时,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范围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分层的作业激起学生的挑战性、好胜心,让学生向难的题目发起挑战,挑起学生不服输的劲头。分层作业一定要能持之以恒。
三、作业量要适当
基础题是完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的最基本的题目,对全体学生应统一要求;提高题和拓展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鼓励他们挑战更难一级的题目。布置的作业,明确完成作业的时间,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对较难的题目应向学生作适当的提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但不能越俎代庖。如果一概而论,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必然造成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不实、程度不高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布置作业要严格控制课后作业的总量,每日课外作业总量12小题左右,初二学生的物理作业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到25分钟左右完成、初三学生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完成。根据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及不同类型的作业,提出作业书写格式的规定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一些学有困难的同学,对于一时没能理解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真正理解,都会因种种原因不去向他人求教,最终只能是不做或者迫于教师的压力而抄袭他人的作业。布置的作业尽量做到题量不同,但是做题时间上的差异不能很大,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因此,在布置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在控制作业量的同时,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
四、作业形式可多样
布置作业力求形式上的多样性,学生对一成不变的东西时间久了,兴趣不大,因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改变一下形式,除了课后书面作业外,还可以是口头作业、回家小实验,小制作、查资料和制作小海报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稍有改变的东西,都会有特别的好奇心,不同形式的作业,能发挥学生的其它方面的优势,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不同形式作业被完成的过程中,起到巩固课堂知识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五、最后是再布置作业
关键词:英语教学;作业:分层
一、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作业分层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理念下作业布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与束缚,特别是在作业的布置方面,存在着随意、重复、繁琐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生发散思维,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学生随着学科难度的加深,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引起关注并切实解决的。
(二)作业分层的目的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其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学习成绩上,往往形成好、中、差三类学生。我们设计作业,通常都是统一题目,这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或好或差,或对或错,这样也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作业的积极性。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更有实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呈阶梯式的作业与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三)作业分层的意义
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均有收获,让学生最大限度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
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应付了事及相互抄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的机会,从而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外作业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
二、作业分层布置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作业设计,量力而施,因人而异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基础及对英语的爱好兴趣存在较大差异,布置作业时完全统一,必然会加重学困生的课业负担,因此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因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A(学优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其中A类作业侧重于动手动脑能力较强的综合运用的作业,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设置一些发表观点、看法的题目,写单元课程小论文、小报告、读书心得,甚至可以让他们评价本堂课、本单元的教材教法,让学优生备课,代替老师讲课,直接参与课堂教学;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如抄写记忆单词与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及练习册中的部分题目,让此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长、学有所乐,逐步积累,稳中求升;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选择作业,开放性自主性更强一些。
(二)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缺啥补啥
布置作业时要注意按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即使是学优生也不是所有方面都好,学困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根据学生某些方面的缺陷来设置作业,以求补救,相对来说比较有效。如对于听说能力差的学生布置口头作业、视听作业,多听一听VOA、BBC及一些英文歌曲,多看一些英文原生带字幕的电影;对书写差的学生增加一些书面练习,如英文书写描红,每天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只要持之以恒,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见效的;对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布置一些阅读训练,可从英汉对照版本开始,逐步过渡到英文原版的,随着词汇量的扩大,阅读技巧和方法的积累,阅读能力会逐步提高的。这样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能飞则飞、能跑则跑、能走就走的目的。
(三)作业布置分层分工,进行创造性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人为本。因此,作业布置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谁擅长哪方面就展示哪方面,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同时大家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如利用课外时间,可布置录音作业、演课本剧、办英语小报、搜集英文广告及产品说明书、介绍当地名胜、举办校园英语角等。在众多活动过程中,从学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兴趣出发,学生不仅得到了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学会了人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将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主学习的自学能力,体验了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作业分层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分层评价,要有针对性
对学有困难、自卑感强的c层学生,采用表扬式评价,使他们看到希望,只要他们的作业认真做了,只要作业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老师都不能忽略。要让他们得到肯定: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采用激励评价,并大胆指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的方向让他们进步的更快;对成绩好的A层学生,采用竞争式评价。对的评价要更具体,更清晰,更明确,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使他们更加努力,以求让他们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强。
(二)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评价对学生自我评价影响大。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作业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要在评语上下功夫,批语既要体现问题的所在,又要体现教师的赞许和期望。如教师对c层学生可以做出这类评价“你做得很好。”“你不比别人差。”“你也许忘了复习,否则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对B层的学生可这样评价“你最近进步的很快,希望你继续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你与XXX差距越来越小了。”而对A层的学生则可以这样评价“你的英语发音听起来像外台播音员在播报新闻。”“你的书写非常规范,简直无可挑剔。”“你们的话剧演得像电影演员的水平”
(三)分层评价,用心沟通
作业分层评价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过程,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很有意义。“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理解、宽容和期待可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和进取心。作业分层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作业本上不仅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时也会有学生的反馈,告诉老师他的烦恼和希望、建议,这对增进师生情感、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只要我们记得去发现学生“微不足道”的优点,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予以赞美,就能点亮学生希望的火把。
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业分层设计,是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潮流,也是适合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一种作业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同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也是优化课堂有效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优化作业分层布置中的体会和策略。
一、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目的
1.改革作业的设计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研究之路。
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消化和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改变以往作业的形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2.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创造性与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由被动作业变为主动作业。因此作业设计也应体现新颖、有趣。布置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作业的技巧性,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3.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
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作业的改革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2.层次原则。
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教育性与趣昧性相结合原则。
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寓教于乐,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与作业。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
要将课堂作业与课外家庭作业的设计结合起来,在两个维度进行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
5.创造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
作业应避免机械化与程式化,要力求创造性,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习与生活联系,培养实践能力。
三、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
1.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设计层次性作业,实施因材施教。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但传统的作业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是“一刀切”,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时应遵循:
对低层次学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
对中层次学生:有变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馈。
对高层次学生: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
即第一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第二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型作业,第三层是面向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型作业。对于后进生,要减少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做,对优生是一个促进,又能帮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业”的自卑和消极心理。
2.作业设计要体现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把作业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多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情趣、能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的数学问题,不局限于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作业设计要体现研究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学生对知识理解、运用的同时,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再发现”,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使学生从传统的模仿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来。
4.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趣味性作业应该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业的形式不局限于书面作业,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项制作。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演变、补充。
[关键词]高职高专;分层次教学模式;钢琴教学
一、前言
对教学活动而言,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也会不一样。分层次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入学时的成绩及学生的天赋把其分成不同的班组,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潜力、升学及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本文主要就分层次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钢琴教学中的实施作以下分析。
二、分层次教学在高职高专钢琴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近几年来,分层次教学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因材施教”是它实施的主要指导思想,它主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与需要等进行合理分班,从而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它的教学方式比较灵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它不仅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有效开发,而且还能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一定提高,从而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有较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对教学大纲有比较全面的掌握,才能使教学的实施更加顺利高效。
2、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学生由于家庭教育背景、音乐天赋、成长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在同一班级中,每个人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潜能等方面都会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高职高专学生除了要学习钢琴,还需学习舞蹈、美术等方面的知识,而且每个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差别,有的学生喜欢钢琴,有的学生则喜舞蹈或美术,每个人学习的侧重点都不同,因此,有必要实施分层次教学[2]。
3、分层次教学在高职高专钢琴教学中的实施
3.1.问卷调查分层的实施
(1)当新生入学后,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中包括以下内容: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入学成绩、兴趣爱好、就业与升学需求、家长期望等,要求学生必须如实回答,然后以此作为分成次教学的依据。
(2)设计钢琴调查问卷,问卷中包括以下内容:儿歌弹唱、中外乐曲、复调作品、基础练习、练习曲等,让学生弹奏能够反映出自己钢琴实际水平的作品。根据调查,按照学生的基础水平、升学或就业需求进行分层次划分,每组分为A、B、C三层。
(3)把A、B、C三层同学为一组,然后在同一节课对他们进行钢琴教学,这样既能使层次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从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3.2.教学目标分层的实施
对教学效果或质量有一个预期标准,就是教学目标,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且他们对升学或就业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需求从认知、理解、应用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A层:学生有比较好的基础,可在较高的起点上提高学生的认知、弹奏水平、思维与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B层:在中起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查漏补缺,培养其对音乐的认知、处理及应用能力。
C层:采取“低起点”方法,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以使其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及弹奏方法。
3.3.教学内容分层的实施
A层:选择风格较广、篇幅较长、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作品,以使学生知识水平得到一定提高。
B层:选择风格特点、技术难度适中的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C层:选择篇幅短小的作品,着重培养学生基础弹奏能力。
3.4.教学过程分层的实施
(1)备课。对钢琴分层教学而言,备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除了要对对大量不同难易程度、风格各异的钢琴作品及相关文献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还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对分层教学的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如对A层学生,教学内容中关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技术方面应有一定难度,且课程比较灵活,学生需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弹奏的相关技巧,然后学会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以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作力。对于B层学生,应安排难度适中的作品,要求学生对作品的风格有一定了解并能对其进行灵活运用,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理解能力能够得到一定提高。对于C层学生,应让他们在弹奏方面的基础技巧有所增强,多给他们进行弹奏指导及示范,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并使他们在弹奏方面的基本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2)讲课。把分层次教学模式应用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方法上还需有一定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启发中对知识有一定领悟,然后对知识进行不断探索,另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的判断、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以使其综合素质及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A层学生,应使其对知识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从而能够把之灵活运用在弹奏过程中,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并使有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对于B层学生,应使他们能够对基础知识及弹奏技巧有一定掌握,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对于C层学生,应使他们对基础知识及基本弹奏技巧有一定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他们进行示范及指导,使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得到一定激发,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3)作业分层教学。通过作业,不仅可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定了解,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对知识作进一步巩固。因此,教师在选择及设计作业内容时,必须从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对于A层学生,应立足于使他们对钢琴作品有较深入的了解,并在弹奏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以培养他们在音乐方面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对于B层学生,应立足于使他们掌握基础的弹奏方法,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作品即可。对于C层学生,应立足于使他们对基本的音乐知识有一定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弹奏方法,使他们具备弹奏简单短小乐曲的能力。
(4)课外实践辅导分层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讲座、观看录像、表演等形式进行学习。此教学方法主要针对有升学及就业需求的学生而言。对于思维灵敏、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爱好广泛、热爱表演及比赛的学生,应从知识拓展、创新能力及演奏水平的提高等多方面进行辅导,以在最大程度上使学生具备参加各种表演及比赛的能力;对于有升学需求的学生,应选择风格独特、有一定代表意义及难度较大的作品,以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一定增强;对于有就业需求的学生,应使他们掌握幼儿园及中小学教材中的相关歌曲,并以钢琴即兴伴奏及边弹边唱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辅导。
3.5.分层教学评价的实施
通过分层评价,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需注意的是,在评价过程中,应以鼓励性、总结性、及时性为原则,以保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反馈、矫正以及提高等作用。
(1)教学评价主要分为课堂教学评价及课外活动评价两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对弹奏及知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在课外活动中,主要对汇报演出、课外辅导以及各种比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
(2)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评价时,对于A层学生,应从他们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及弹奏技巧的掌握方面、对知识运用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严要求、高标准为立足点,使学生的挑战意识及竞争意识得到不断增强与提高。对于B层学生,应注重基本弹奏方法及基础知识运用方面的考核,使用激励性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使他们能够对自己在弹奏的问题有一定了解,从而使他们进一步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对于C层学生,当他们有小进步时,都应给与适当鼓励及表扬,以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并有效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3)对学期成绩进行分层评价时,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第一,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这样的评分方式比较科学、客观。第二,根据考试曲目的难易程度分为A、B、C三层对他们进行评价,这样既能使程度差异间的分值比例得到一定缩小,又能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第三,任课教师应按照学生的钢琴水平及弹奏能力为其选择相应的作品参加考试,这样才会能使学生的正常水平得到有效发挥,从而才能使其成绩得到有效保证。
3.6.分层教学实施的调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钢琴知识及弹奏水平是会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小组或层次的划分与调整,以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不断进步与提高。对学生进行层次调整前,应先对学生的钢琴知识及弹奏水平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然后根据学生的意愿为其进行层次调整,这样既能促进优秀学生的进步,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进而能有效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作业是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一直以来不少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一刀切”。每个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必然存在学习上的差异。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业“一刀切”是忽视差异的存在,而分层作业恰是尊重学生存在认知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有承认这些差异的存在,教师才会认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
我所理解的分层,并不是给学生贴好、中、差标签,而是根据学生的现状,在作业上帮他搭架子,分梯度,只是对作业分层,这种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也是一种动态的分层。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数学分层作业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一、作业量分层,做到充分练习和自由发展的有机统一
1.学困生要保证掌握基础知识的作业量。对学困生而言,掌握基础知识比掌握技巧更容易实现。基本的概念、公式,计算方法是学困生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相对于中上层生而言,这类型作业的难度可以不高,但量要多许多。学困生要想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性的知识,这些作业是必不可少的。
2.优生要减少基础性的作业。优生对知识的领会掌握较快,解答基础性作业游刃有余。因此,教师要适当减少他们做基础性练习的量,特别是重复练习的量,使他们从简单的、机械练习中解放出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做一些融综合性、灵活性于一体的高智力题。对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智力的进一步提升。
3.中等生的作业量,则介于优生与学困生之间,作业类型应增加锻炼思维的习题。
二、作业难度分层,做到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造目标的统一
不同学生的数学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认知差异,找准不同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对应布置难易有别的作业。我的做法是把课本和《知识与能力》的习题按照难易程度分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挑战题三大类。一颗五角星( )代表基础题,两颗( )代表提高题,三颗以上( )代表挑战题。一颗 的作业难度最低,最基础。学困生完成这类作业,就会感觉自己完成了学习任务,就有了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两颗 的作业难度适中,是设计给中等生完成的。中等生的可塑性最大,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努力一下就能跨入优生的行列。三颗 的作业难度最大,是面向优生完成的。优生基础扎实,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强,布置作业时就不能重复做基础题,而应该给他们增加难度,促使他们往更高的目标发展。三类题目数量的比例是4:3:2。不硬性规定必须完成哪类作业,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不同类型的习题。
三、正面引导,制定激励措施,确保分层作业效益最大化
一、作业设计分层次
1、学生差异分层和混合分组
首先根据同一班级学生的不同学情进行依梯次分类。参照的方面有学习的能力、习惯、水平等方面,将全体学生分为A类、B类、C类。A类学生学习能力强,习惯好,水平高。C类学生则为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弱,无良好的学习习惯。余下为B类。
然后进行分组,每一组中三类学生均占相同的比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相对平衡的语文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大家在日常的学习中可以方便的交流帮助。当然这样的分组还可以同时兼顾其他学科的学情,以使本组同学间可以取长补短。也可以兼顾到同学间的亲疏远近的关系,让孩子们能够在紧张的学习同时感受到同学间的纯真深厚的友情。
同时实行流动,即随时根据学生的学生成绩、作业、小组内成员对其评价等,实行升层和降层。例如C类的学生进步了,经小组同意,升为B类或A类;A层的学生退步了,为了鞭策他,降为B类。如此,尽管A类学生可能面对更多,更难的作业挑战,但他们在尝到成功的喜悦和被肯定的成就感后,大多很乐意去接受进一步的挑战。同样,B类和C类的学生因为他们可以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也获得了一定满足与自信。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作业难度分层
一般来说,笔者将作业确定为基础、发展、创新三级目标。如教学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布置课外阅读时,笔者设计三个层面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完成。C层作业:由学生只读课本中的段落,识记一些文学常识和重点人物;B层:掌握名著中大概的人物、事情,并自主选读原著中部分章节;A层:除了掌握名著中的主人公性格外,还要知道主人公成长的具体过程,并能掌握全书的大概情节和主题思想,且能写一些有见解的读后感。
3、作业题型分层
语文作业的设计针对三类学生从语知题,阅读题等方面进行区别布置。A类学生多提高题,C类学生重基础题,B类学生则可以依照自己的学情交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要参照A类学生来制定)。如课后作业布置,A类学生语知题较少,多布置阅读方面的提高题,加上适当的课外练笔练习以提高;C类学生则多做语知题,少阅读。B类学生则在参照A类学生作业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选择一定量的阅读题去完成。
4、完成作业时间分层
在作业分层布置的同时,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同样分层要求。例如有些要求在课堂上背诵的段落,而有些在课堂上背不熟的同学,可让他们回家继续背到熟练为止,而对那些C类学生,就让他们在隔天背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这样,A类学生当堂完成,B类、C类学生延后完成。既达成目标,又让全体同学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护了同学的学习热情。
二、学生评价层次化,辅导方式层次化
当然这样分层之后,每一层次的学生会根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只要达成既定的目标就可以,就可以获得优秀。所以B、C类的优秀与A类的优秀是一样的光荣。例如在写作方面,对A类学生的要求是:内容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语言顺畅没有语病,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对B类学生的要求是: 内容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言通顺偶有语病,篇章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对C类学生的要求是:中心明确,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完整。这样能激励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挑战自我,并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好达到目标,激发兴趣和增加信心。
此外,笔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辅导方式,对C层学生,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在课堂内外注重基础和趣味性知识的辅导;对A层学生,不断向他们提供形式多样的挑战,定期与他们交流和分享所读书籍,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而对B层学生,笔者采取了“一帮二”的方式,即每一位A层学生帮扶两位B层学生,并将自己读书笔记,美文佳作跟B层生分享。
三、选择、编写、批改自主化
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和改进后,笔者所在班级分层次作业已经初见成效,但同时因次增加的巨大工作量让笔者深感疲倦。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为了将自己从巨大的工作量中解放出来,笔者决定尝试将作业的选择、编写、批改交给学生。
(1)A层学生自编作业
笔者指导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明确本课的知识要点和重点、难点,自编相关的习题,编好后自己填填答案,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测评。然后评选出较好的几份提供给B、C层学生选择完成。编写语文作业前,学生必须先熟悉课文。编写作业是学生对文章的重难点再次复习的过程,通过编题,又可以让学生再次理解解题的思路,学会答题的技巧。
(2)B、C层学生自选作业
老师可以指导A类的学生注意题目设计的具体要求,让BC两类学生在A类学生自编的题目中选择一定量的题目来完成。在保持兴趣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同时在学习有困惑请教同学时,由于是同学间的交流会显得更易接受。老师在配以适当的检查,查漏补缺。
(3)小组互改作业
老师是学生眼中的最受信赖和尊敬的,他们多希望自己也能像老师那样批改作业。遵循学生的这一心理,笔者进行角色换位,让学生扮演老师批改作业。老师可以提前明确作业批改的相关要求与标准,组织同学在小组内集体批改,互相批改,并作下记录,最后评选出“优秀作业”和“优秀批改员”,给予奖励。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每一次的作业与测试都留有记录,定期给学生以阶段性的评价,评价的结果作为下一阶段学生分类的标准。这样就让每一名学生都会对自己当前所处类别引起重视。从而形成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方法
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作业布置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作业的类型
作业可以分成三种类型:课前练习、课堂练习、课后练习。每种练习都有其不同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题目时要根据他们不同的作用精心设计,以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
(一)课前作业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课前朗读文章,学习字词,了解文章内容是基本的预习要求。曾经一些学生将此项作业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而不做课前预习作业的结果是直接影响了课堂听课效率。因此,教师应将此项课前作业要求具体细化,让学生做到字词要提前注音圈画,朗读要家长签字,课后练习要提前思考并写下答案。总之,书上要留下预习的痕迹。
(二)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听课效果的及时反馈,因此,教师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所布置的问题力求针对性强、有实效。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布置作业。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学习差异,在对学生课堂作业的训练中,做到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规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完成基础题,中等学生除了完成基础题外,还可以再做一做提高题。而开放性的题目不求统一答案,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就应充分给予肯定,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当堂练习中都有收获,都能有成就感或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弥补。
(三)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它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利于教师了解学情,及时反思改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方法
(一)作业设计要具有合理性
作业设计要具有合理性,否则,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从本意上说,要切实可行,要与本学年段学生的自身生理、心理特征相适应,切不可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为达成有效性,首先在目标上要规范。作业设计的目标,要与新课程接轨,如新课标规定:“强调识字和写字,小学语文课堂每天安排10分钟练字。”我们的作业设置就要朝这个方向努力,一定不能布置大量作业,而导致学生写字不工整,从而与新课标精神相违背。同样要与教学目标接轨,要贯穿本课时教参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点。课堂上,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其次在数量上要控制,“作业布置越多越好”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一方面,学生因急于完成作业,错误率大增;另一方面,不但没有巩固而知新,而且令学生陷入一片“茫然”,更有甚者会带来对学习无兴趣的负面影响,为此作业设计应少而精。再次在形式上要多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作业达到预期的效果,作业设置形式就要多样化,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去做,还他们一个民主家庭作业模式。多样性的设计,不但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而且部分作业还富有生活实践性。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要求严格控制作业量,能针对重点、难点和不同学生布置分层作业。比如:
1.作业量的分层。作业量的分层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的不同要求进行增减。对于学习能力强、智力发展好、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作业量;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应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作业难度的分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享受到成为作业主人的快乐。如在学了《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1)摘抄本课生字各三个,词语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3)你也试着模仿课文,续写两句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这样的作业布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练有所得,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作业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作业设置要真正达到有效,靠设置有效性单方面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还有那些学习自主能力差的学生,没有教师的监督检查,无论作业设置有效性多么高,对他们而言,都是无效的。教师要灵活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切实从量和质两方面把关,并及时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从而来保障其作业设置的有效性。
1.教师批。这里指的是教师只批不改,而且尽量做到面批。对于课堂作业本教师必须全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而补充作业也需要教师全批,以了解采取措施后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对新知是否能达到举一反三。
2.学生批或集体订正。采用这两种形式批的作业一般是家庭作业或课后常规训练。这些作业属于巩固作业,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批或集体订正。另外,学生错题改正后也可以采用学生批的形式。负责批作业的学生要经过教师培训。如,教师给小助手面批,讲清批改要求和每题的做法,如果有错,还要帮助分析错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