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公司治理;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管理;措施
企业财务管理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企业成本核算。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功能有很多,比如将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资、劳务成本及其相关费用等信息全面的提供给管理者和决策者。公司可以以这些信息作为保障,保证企业可以利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企业的资金积累得到增加,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目的也可以实现,企业可以在正常状态下运营,所以在公司治理中,讨论企业财务成本核算制度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公司治理概述
(一)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由于经济体存在差异,因此对公司的问题进行治理的侧重点也不同。有学者认为,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是治理公司应该重视的问题, 保持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一致性是治理公司的焦点所在[1]。另外一些学者提出,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公司治理研究的重点是人的问题,而如何降低成本是其中心问题。除此之外,有的学者侧重点还不同,即他们认为内部人控制问题和激励机制的配置与行使问题是公司治理的重点。近年来国外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焦点也发生了变化,即对控股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问题的研究代替了之前的最初的股东与高级人之间的问题。
(二)公司治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是公司治理机制包含的两个方面。在公司内部构造一个合理的权力结构是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实现的中介是股东会与董事会, 为了使相关的法律法规被公司遵守,需要将有效的激励、约束与制衡机制建立在股东、董事会与经理层三者之间,司及股东就可以因此获得最大的利益[2]。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建立标准是要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相适应,公司外部监管体系可以提供有关公司经营业绩的信息,以此对公司行为以及公司经营者行为的好坏进行综合评价,对公司及其经营者进行约束的方式是建立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
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将核算信息提供给企业以做出投资决策。企业中经常存在新产品的投资开发及产品的战略规划事宜,这些事情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并且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与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发展。创造效益是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所以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尽最大努力避免出现投资风险,采取措施将成本核算范围扩大。公司现有的生产水平与社会平均生产水平之间存在怎样的差距都可以通过企业财务成本核算了解到,企业存在的不足也可以通过其了解到,企业降低企业成本的方法是对服务水平进行优化,使公司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二)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得到完善。进行成本核算的要求是详细的统计分析各项指标,所以核算部门要对收入支出、进价以及出价都进行监督,将监督范围扩大,建立一个开拓进取、廉洁团结的工作团队,如此可以使企业的采购成本降低,保证各职能部门树立良好的节约意识以及工作作风。这种方式将各职能部门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了,同时使企业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企业可以实现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目的。
(三)员工考核和奖惩制度的确立得到保障。如果员工对公司的各项制度执行的比较好,那么公司可以对员工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但是如果员工违反了公司的相关规定,甚至有些员工因为行为适当导致公司蒙受了较大的损失,公司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或者行政处罚。
三、公司治理角度下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管理措施
(一)成本管理职责的强化。财务系统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有必要成立于企业中, 组长由主要领导担任, 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组成其他成员,这个小组主要负责的工作是成本管理的组织、督导、协调以及考核。公司应该将成本管理岗位充实, 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负责人需要时业务骨干,他们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财务部门的重点工作是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职能要体现在岗位设置、工作安排、成本核算、参与管理等多个方面,成本管理的职责得到强化。
(二)财务成本管理方法的拓展。通过方法、内容和对象将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做好,成本管理方法的使用要以项目成本的不同内容进行选择,财务成本管理的新方式和新手段要得到不断的拓展,对现代财务管理技术加强应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将财务成本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将各项经济管理中的首要工作定为财务成本管理,将管理体系和制度不断健全,以保证充分发挥财务成本管理的作用。
(三)预算和决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断改进项目工程的预结算管理,对有关工程细节的准确经济指标加强预测,保证其波动始终处于规定的合理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使工程预算、估算与实际工程保持相一致性或者存在较小的浮动。对工程进行验收时,加强分析对比其与原有设计方案的特点,如果出现实际造价与规划的预算浮动较大的情况,要对相关的审批文件进行申请或者对相关说明进行拟写,以防止发生造假违法行为;将工程预算和决算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加强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素质,以保证工程预算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因此企业可以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成本管理考核的完善。实现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使成本管理考核体系得到完善。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两大重要环节是预算与考核,这两种因素对成本管理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考核的基础是预算,若要保证考核的顺利进行,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各项成本要素的计划测算工作需要各单位的认真完成,为了对现有的预算测算方式进行补充完善,需要建立成本测算模型及采用零基预算等方法,将成本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高。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衔接财务预算与各单位逐级分解的经营预算, 层层分解年初下达的财务预算指标。首先各职能部门都要负责企业成本项目指标,各职能部门又二次分解各自控制的指标。在生产过程中,将各部门、区科各项分解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掌控,以使预算的顺利完成得到保证。
(五)成本核算责任制的建立。很多员工认为成本核算只是财务部门和项目经理的事,这种观念需要改变,企业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将成本核算责任制建立起来,分工的依据是企业内部现有的组织框架,将不同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不同部门负责处理收集到的资料,将基础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并将相应的责任制建立起来,把关和指导工作分别由项目经理和财务部门负责,保证各部门实现高效的分工协作,使全面的成本核算体系得以健全。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调节作用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企业只有做到了资源的科学优化配置,才能降低成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以及自身资本积累的增加。同时企业若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需要提供出高质量的服务。然而,实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科学成本核算。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责任会计;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一、责任会计理论概述
(一)责任会计的概念
责任会计就是把企业各个实施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的责任实体所承担的各项经济责任同会计方法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反馈的一种会计制度。责任会计的本质是以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和各环节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为对象,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目的,以反馈企业经济信息为手段,为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微观会计管理活动。
(二)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发展较快,小企业竞争逐步变成大企业竞争,于是资本家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以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和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管理工程师泰罗首先提出和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即所谓的“泰罗制”,到上世纪20年代初,美国少数会计学者提出了“供管理上用的会计”这个概念,1920年,美国会计学家麦金西在芝加哥主讲“管理会计”,1924年正式出版世界上第一部《管理会计》书籍。
20世纪3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深刻的经济危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处于困难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地运用泰罗理论己经不够了,于是企业在管理体制上逐步将成本控制责任、利润管理责任和资本利润率紧密结合起来,以明确划分责任中心和责任范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责任会计体系。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的经营和生产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泰罗制管理理论在好多方面越来越不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需要,因为企业既要考虑微观经济的发展,又要考虑宏观经济的制约,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现代管理科学——运筹学和行为科学便应运而生,把责任会计提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公路施工企业的成本分析
(一)成本构成分析
施工项目成本是指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是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消耗的主、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台办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以及项目经理部为组织和管理施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施工项目成本不包括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入税金和计划利润,不包括不构成施工项目价值的一切非生产性支出。按成本管理的要求分类,成本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工程预算成本反映施工企业的平均生产水平,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基础,是编制计划成本的依据和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计划成本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根据计划期的有关资料,在实际成本发生前预先计算的成本,是考虑降低成本措施后成本计划数,反映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水平。
(二)影响成本的因素分析
要做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必须对影响成本的诸因素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一般而言,影响施工项目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1.人员技能,项目部人员的水平、工作效率、团队适应性、沟通能力等都会对施工项目的内外产生影响,其中技术水平是关键的因素。
2.施工方案,具体包括了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计划、材料机具需求计划、现场布置图、劳动力组织以及安全组织措施等。
3.机械设备状况,机械设备状况主要考虑其设备状况、功率以及设备能否在施工过程中正常运作。
4.材料供应,材料供应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材料供应不及时,就会造成工期拖延,也会因为个别专业材料供应不好,造成交叉作业的专业被迫停工等待,进而影响整个工期。
5.施工质量,质量在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要求等级越高,必然会增大成本。
6.组织管理,项目部人员配置是否与项目的规模、进度等相互吻合,都会影响项目部的管理费用的变化,从而对项目成本有影响。
7.施工进度,在施工中,要充分考虑进度与成本的关系,使工程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顺利完成施工工期。
三、责任会计在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划分责任中心
构建合理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首要问题就是科学地划分责任中心,以分清各部门的责任,克服各责任中心之间权责划分不清的弊端,避免推责争权的现象,责任中心的设置应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和单位现有机构编制及内部管理层次、劳动组织来确定,根据公路施工工艺及特点,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其责任中心可划分为项目部责任中心、工程队责任中心和施工工段责任中心。工程项目部既是本级的责任中心,又是下一级施工队的汇总部门和管理部门,该中心实际是以项目经理为最高领导者、组织者和责任人项目管理班子协同进行管理,负责整项工程的施工;工程队责任中心实际上是工程队队长负责的中心,同样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其中心是责任,以责定权,以尽责定利;施工工段责任中心是在工程队领导下对其所负责工程段进行直接施工管理,可以根据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分为多个工段责任中心。
(二)责任成本的预算和分解
责任成本预算是保证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的情况下,核定给项目部的成本限额,它既是各成本中心的努力目标和控制依据,又是考核责任中心业绩的依据。对工程预算价进行分解对工程预算价进行分解,主要是企业将构成工程总成本的各项成本要素根据市场经济及项目施工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开,为成本管理及控制、考核提供客观依据,是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根据施工总成本的构成,可把它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项目部责任成本即项目部无额定利润的工程成本,包括项目部本级开支和项目部所属施工队的各项直接费,另一部分为项目部上级机构成本包括上缴税金、间接费、以及财务费用,对分解开的这两部分费用,可分别由项目经理部和项目经理部的上级机构(企业)来掌握控制,项目经理部在责任成本限额内组织施工队实施项目施工,企业对项目部进行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指导项目部在成本限额内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三)责任控制与考核
公路施工工程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等特点,成本控制与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施工过程的材料、机械、人工的合理利用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所以,责任指标下达后,要想在施工过程中较好地执行目标责任成本,不能光靠指标约束施工主体,还必须配以切实可靠的管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对责任成本进行控制,这些措施应当是配合责任成本的完成而进行的。比如,项目部对大宗材料统一采购,以免采购权分散成本难以控制,在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采购部门根据月度、季度或年度的施工计划,对施工所需材料的质量、价格、规格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及时认真分析材料价格趋势,严格按照材料消耗定额和工程进度灵活安排,保质保量地完成采购任务。
【参考文献】
[1]姚巧英.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
[2]刘红.试谈对责任会计的认识及推广应用[j].理论界,2004,(4).
[3]张春芳.责任会计推行的难点与对策[j].山东税务纵横,2002,(9).
关键词:公路 勘察设计单位 财务管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勘察设计单位应根据我国国务院转发建设部等相关部门的有关通知进行适当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并具有勘察设计单位特点的财务管理体制,以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公路勘察设计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公路勘察设计单位的财务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不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有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的关系;预算管理有待加强,成本核算不够精细;对税收的筹划也不够到位,风险较大等。像有的财务管理人员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导致财务管理只是限于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来追求经济利润,却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反而阻碍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比如说财务管理的重点仍然还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简单的日常工作,而没有做好财务预算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向导作用。在核算工作中,很多财务管理人员都有重核算、轻管理的思想,对于企业资金的运作以及会计的结算工作都比较重视,但是对于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以及经济活动分析就比较轻视,使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得不到有效发挥。相比国外的勘察设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来讲,我国勘察设计单位的财务管理还没有完善的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在财务管理中出现一些不良问题后“无理可依无章可循”,而要想财务管理工作高效、顺利的进行,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健全的管理制度做保障,所以没有健全的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就阻碍了公路勘察设计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二、加强公路勘察设计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要加强项目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项目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可以对某项目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对于投标控制预算,应是在投标过程中,以此来作为投标与否的重要决策依据,是通过对投标预算的编制及评审,确定出投标的合适价格,以确保企业的效益。对于项目实施预算,应是在项目已经签约后,是通过对项目实施预算的编制及评审,确定项目实施中的控制成本,是财务管理的需要,也是项目实施成本控制的重要且有力的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几乎各部门都是以项目实施预算为目标,都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以提高该项目的经济利益。对于项目调整预算,应是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是根据项目当前的进展,如果出现了较为重大的调整,就要及时作出项目实施预算的调整,以使项目实施预算与实际情况尽可能一致,也让其他相关部门及时了解项目的“第一战线”情况,并能确保财务核算资料的准确性。
2、将基础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开设置
我国很多公路勘察设计单位财务管理都容易把基础会计与管理会计混为一谈,或者是没有明确区分。基础会计包括现金周转、资金调度、资金使用、资金保护等日常的基本财务工作,主要是承担与资金核算有关的一些基本职能,给财务管理提供最初始的会计信息。工作中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确保会计资料的客观、真实、正确,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而管理会计则是依据财务的基础数据,加工整理各种数据,编制财务报告分析报告,对成本进行核算,对经济状况进行正确的经济评价。其渗透于企业内部各个方面,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财务管理及参谋的职能,可以向最高决策层提出建议。为了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作用,公路勘察设计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把基础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开设置。
3、完善财务管理办法,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在(关于勘察设计众业执行新财务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已经明确规定,勘察设计单位要执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在贯彻执行(勘察设计企业会计制度)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的同时也要制定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办法,以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勘察设计单位的财务管理。各勘察设计单位的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因此,公路勘察设计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及要求,在国家制定的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的基础上,客观制定出具体的公路勘察设计单位财务管理办法,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公路勘察设计单位的需求。
4、是成本核算精细化,尽可能降低成本
公路勘察设计单位与一般的生产销售企业有着巨大的不同,有着较高的技术含量,生产经营活动几乎都围绕着工程项目而进行,因而也需要有一套不同于一般生产销售企业的财务管理来控制项目成本。要提高项目的经济利益,就要尽可能的降低项目成本;而要使项目成本尽可能的降低,就需要使成本核算精细化;而要使成本核算精细化就需要将成本核算贯穿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中,比如说在可行性研究中、项目实施中、项目结算中。所以在工作中,公路勘察设计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细化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当然也不能忽视项目结算时的成本核算,以确保成本核算“深入”项目的各个“角落”。 对于项目成本要正确核算,要根据工程项目进行核算,核算过程中要制科学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并借助ERP等信息化工程,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生产经营、科技研发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机整合,以更为准确的掌握各种财务信息,让成本核算更加精细化。
三、结束语
就目前而言,我国公路勘察设计单位的工程承包也许还在初级阶段;我国公路勘察设计单位的财务管理还比较薄弱;我国公路勘察设计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但是,笔者坚信,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格局,只要公路勘察设计单位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积极勤奋、努力刻苦、爱岗敬业,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定能逐步消灭这些不足。
参考文献:
[1]郑召梅.勘察设计单位工程承包的财务管理探讨[J].中国勘察设计,2009,(08)
摘要改革开放,让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必须改变过去的管理模式,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本文主要讲述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对策
一、国有企业相关概念
(一)定义
从国际上来看,国有企业仅仅是指由联邦政府或者中央政府投资并参与控制的企业单位;但在我国,国有企业还包括那些由地方政府投资并参与控制的企业单位。国有企业,也可以称之为国营企业或者国营事业。政府的利益直接决定了国有企业的企业行为。
国有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可以理解为一种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它兼具盈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其中营利性主要体现在对国有资产进行保值和增值的行为,公益性则主要体现在其设立目的上,即国有企业的设立一般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是促进国民经济各方面发展的有力手段。
在我国,国有企业还同时具有行政性。国际上将国有资产投资比例超过50%的企业称之为国有企业,而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则单纯的指国有资产所投资的企业。
(二)特征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兼具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国有企业在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时,并不是以营利为唯一目的的。营利性是所有市场经济主体具有的特性,国有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主体亦然。国有企业非营利性主要体现在其需要按照国家的经济政策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以担负起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经济管理职能。尤其对于那些重要的行业和产品时,需要国家对其进行控制,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二,国家和政府是国有企业的主要出资人。国家和政府虽然是国有企业的出资人,但其并不由国家最高机关的相关领导直接管理,按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主要由各级相关国家机关单位或者其授权部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代表国家所有权人进行具体的投资管理和经营行为。
第三,国有企业有专门适用的法律法规。国有企业和一般企业相比较,国家制定了专门适用于国有企业的特别法。其在企业设定程序和企业权利义务等方面都与一般企业不同。同时,国家也给了国有企业很多政策性的优惠和一些特权,比如信贷优惠等。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国有企业旧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以一个为其他企业生产配套产品的工业企业A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缺乏,执行不严
和市场上非国有性质的企业有所不同的是,具有国有性质的A企业由于其业务来源稳定,缺乏竞争意识。单位领导干部对于财务工作也不够重视,内部管理非常薄弱,还没有建立起很完善的内部控制和制约机制。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制衡,不能保证单位各项经济工作正常的运行。当然也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做的不错,对于这些已经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的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时表现出的自觉性不够,存在很多侥幸心理。“有章不循,有规不守”是对这些企业单位执行力最典型的概括。一旦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不到位,势必是影响整个国有企业的发展。
(二)财务和法纪意识都很薄弱
财务,对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大部分国有企业来说,财务方面是最薄弱的。比如A企业的生产业务主要来自于上级和兄弟单位。对于处理这些内部的业务,往往不会及时将账目打给财务,业务的完成也不会得到提成或额外的奖励。这更多的只是其单位内部的一项工作。这就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于财务部门来说,也只是将财务管理工作停留在财务核算职能上,而没有真正让财务管理职能得到应用。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来看,很多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只是纯粹的按照领导的意思来进行财务核算,导致财务报表的严重失实。
(三)缺乏监督机制
从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来看,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正常的监督工作也难以正常展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国有企业内部领带对内部监督工作非常不重视,这让整个企业对内部监督部门的工作不支持,其地位也不高。第二,国有企业领导管理层自认为权力过大,责任大,并不接受监督部门的监督。第三,内部监督机构内部本身的人员素质就不高,再加上领导干部听不进忠言逆耳,更加重了内部监督机制可有可无的地位。监督作为对整个企业的监管,只有发挥好作用,才能让企业正常的运行。
(四)日常工作不到位
对于像A企业这样的国有企业来说,业务的来源的稳定是优势也是略势。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安逸的心态导致日常工作的随意性。再加上有些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与财务工作人员在日常财务审计工作时,并不能认识到自己经济责任重大,从而弱化了财务管理工作机及其各项内部制度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不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没有对从财务工作引
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一些主管部门的领导,更是忽视了对本部门员工日常工作的监督,一环扣一环,自然导致整个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随意性。
三、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对策
工业企业与市场接轨比较紧密。上文已经对其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分析,下面就来看下具体完善此类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只有加强国有企业管理,才能促进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采用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企业管理经验,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将普遍的原理与企业的特殊情况有机结合在一起,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得企业各种规章制度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实施。尤其要重视其执行力,只有强化执行力,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才能最终发挥既定规则的作用。
第三,重视内部财务工作,要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坚持国有企业预算、决策到成本控制都做到量化的管理,让整个国有企业中各项经济活动都做到有科学性和计量型。
第四,注重人才培养,坚持培养一支既懂得日常经营管理,有懂得基础财务知识,还懂得具体运用人才的管理队伍,从而让国有企业健康的成长起来。
(二)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力结合
对于国有企业的监督,可以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们应该对内部监督部门的工作重视起来,不仅要强化企业内审部门的作用,还必须其实提高内部监督机构的管理地位。另一方面要重视社会、群众和舆论的监督,让国有企业的各项工作都做到公正、公开和透明,切实保证其按照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发展。
(三)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本。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专业知识尤显重要。企业只有足够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才能将生产经营业务做大,才能将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对于国有企业内部的一些领导和职工,本身在进企业时就不是专业对口,对本企业从事的业务不是很懂。这就必须定期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只有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让他们真正了解和熟悉所属行业和具体业务的基础知识,才能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做得更好。企业定期也可以组织领导和职工去市场上一些大型的相关企业中学习取经。
另外,对于相关的经济、法律和财务管理等基础知识,领导部门也应该掌握。对于财务管理部门的员工本身素质不高的问题,企业也应该将有关人员的财务管理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以强化企业财务核算,以便接受自觉监督。
(四)充分发挥社会和政府的监督职能
对于国有企业进行监督,必须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进行。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审计和财税检察等多种途径,将整个国有企业的财务运作状况掌握在手中,以实现企业经营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社会舆论监督,是发挥了群众的作用,让违法的行为暴露在群众中。
另外,要想让整个国有企业更好的发展,还必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企业自身需要进一步完善领导管理层们的职责,将其职责范围和考核标准明确下来,然后将职工的奖惩措施也制定完善,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冯巧根.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经济学思考.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05).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施工企业管理存在问题;施工项目财务管理方法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石,没有好的财务管理就不可能有好的企业管理,没有好的企业管理就不可能带来良好的企业收益。项目部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
一、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贯穿了企业发展的始终,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就要求我们从掌握财务管理制度开始,使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1.施工项目的进程都是围绕资金运转展开的。资金是企业的血,疏散到企业运作的各个部门和环节。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财务管理的最大难题也是资金管理。资金管理的内容有:(1)筹资管理。(2)企业其他自有资金的管理。(3)投资管理。(4)资产管理。(5)企业债务的管理。(6)强化债权管理,实现资金良性循环。(7)利润管理。(8)企业的风险管理。
2、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目的。施工项目是企业获利的手段。只有公司财务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资本利润率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职工收益最大化和成本管理科学化。财务管理才能真正的达到其目的。
二、施工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责、权、利三方面失衡。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施工企业的改制进行不够彻底,特别是工程项目承包机制改革的力度不够,造成责、权、利失衡,责任和利益不能同时做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权力过于集中;二是只重成本,不重长远收益;三是项目经理负盈不负亏。“管”则死,“放”则乱。权力过度回收企业层,不能充分调动项目经理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权力下放过大,则难以有效控制,必然引发滥用权力的负面效应,这是目前施工企业授权管理普遍遇到的尴尬局面。
2.内部监督机制陈旧。由于改制的不彻底,我国许多企业内部机制有在很多不足,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局限于内部牵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甚至有些企业以为内部控制就是俗称的内部监督,这种认识与现代企业的要求显得格格不入。现在企业的内部监督包括党内监督、行政监察、职工民主督查,以及审计检查等。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民主性质,更容易促进企业的内部改革和责、权、利三方的均衡,有助于促进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的认识
1.加强财务基础队伍的建设,严肃管理纪律,以规避各类风险
会计工作是一个由大量繁琐细致的日常工作组成的,每一步骤的核算和处理都要做到非常严谨。国家对施工项目审计力度不断加强,就要求每一个建设中的施工项目都能经得起审计风险的考验。对京沪高速铁路审计的重点和结果表明,会计工作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会计工作中,首先要建立一个会计账簿,但是每个人方法的不同造成登记不统一现象的出现,而这中间好的登记方法又不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宣传。因此,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的主体,建立一个统一的会计账簿,是减少核算偏差行之有效的方法。
2.加快财务工作信息化建设,避免过程中人为加工
随着股份公司的上市,广大股东越来越关注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为了满足股东对财务信息知情需求,应该从项目部、工程公司、集团公司、合资公司一步一步的总结大量的财务信息。但是,在实际的财务信息收集过程中,会计信息收集无法保证质量以及时间的要求;采用较高的总结报告传递信息方式,在传递信息的中间层可以处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并且不全面;会计信息在企业经过多层处理,使财务信息严重滞后;在集团公司项目效益统计中可以发现,从各自的利益角度出发,每个分部向上级汇报的数据和上报工程公司数据不一致,造成多次返工,人力和时间的浪费。建议应在保证公司内部的财务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加强信息化建设,集中管理,避免人工对财务信息的加工现象。
3.具备良好的人品及职业操守
财务部门是一个敏感、重要的部门,尤其在涉及资金安全及数据时,财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人品及职业操守,对涉及单位利益的数据有保密意识,避免、损坏单位利益的情况出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拘泥于财务、施工企业、国内企业来思考自身的问题,总是不能形成根本性的对比提高。我们可以借鉴其他专业的眼光来审视财务管理的得与失,是不是处理成本有偏颇之处。目前,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相比较发展缓慢,没有及时跟上,更不要说引领财务发展的方向了,纵观国内外众多优秀企业,有很多财务管理的优秀做法供我们学习和借鉴。法国的万喜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建筑施工承包商,自其成立百余年来积累的优秀成功管理经验又有多少能为我所用呢?
关键词: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公司治理
一、工业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特点
工业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及管理制度,将企业与各个组织单位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形式,制定企业的管理制度、岗位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制度,对工业企业进行制度规划、制约、调整和评价,提高数据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注重战略目标的实现,运用控制评价体系,执行动态企业管理制度,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促进工业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建设内控体系,明确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环节,严格下发授权企业内控管理的审批制度,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可行性,将短期利益与长远目标有效的结合起来,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信息报告的质量,保证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率,使企业运营更加科学、合法,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提升公信力。
二、工业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逐渐引入内部控制管理理论体系,在内控体系的建设上经过不断改革、摸索、总结经验,最终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国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相对较多,环节繁琐,在工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有效实施,关键在于管理层对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我国部分工业企业管理层内控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内部控制管理仅仅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没有意识到内控与企业生产运营之间的重要关系,认为内部控制会限制自身的管理权限,因此,管理层在内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既不主动参与,也不积极配合,阻碍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由于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导致无法有效领导基层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无法依照规章制度进行日常工作。
(二)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
工业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结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制约、管控,形式管理现象严重,权责不明确,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行。工业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经营管理者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追求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忽略长期发展,容易出现的现象。工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无法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内控体系的建设。
(三)内部控制执行力度较低
工业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之后,应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我国部分企业忽略了内部控制执行力的重要性,不按照制度流程执行任务,对于前期制定好的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只是走过场,各部门之间没有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缺乏有效沟通,使信息传递不对称,从而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工业企业内控系统建设的进程。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制度
工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对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改正,往往到最后才知道偏离了决策期初的目标,没有实现动态监管,降低了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效率。部分工业企业内部控制的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对于违反制度的人员不能给予正确的处罚,无法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五)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工业企业比较重视事后的财务分析,对于风险预测管理缺乏重视,在工业企业扩展生产规模、提升销售业绩的过程中,无法有效识别、评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能准确抓住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最佳时机。风险管理受决策者主观意愿影响较大,缺乏定量分析,影响风险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增加了资金管理风险,不利于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工业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
我国工业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存在许多问题,企业应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生产运营情况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加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审计监管,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和监控管制,规范风险管理。
(一)加强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
工业企业在内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培养,定期让管理层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与学习,由管理层起到主导、宣传作用,将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下达到全体员工,企业各个部门要积极配合财务部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共同提升内控的运行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加强工业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组织参与政府等机构举行的内控知识讲座,通过交流总结经验,汲取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完善内控体系。
(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工业企业应合理规范、建设组织机构,明确企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各自权责,建立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加强独立性。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企业应为管理者提高更优的激励措施,培养全局意识,注重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分散管理权限,由多位管理者共同参与企业重大决策,降低由一人决策失败或带来的损失。完善工业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由独立的审计部门定期对管理者、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进行审计,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最终为企业内控体系建设营造一个良好、有利的运行环境。
(三)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工业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规划、制定之后,需要严格、有效的执行每项内控工作,明确工作的执行标准,按照内控流程进行每项任务,建立专业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确保内控系统的有效实施,相关部门之间要及时沟通、传递信息,明确各自的工作管理职责,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相互管制、共同进取,提高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效率,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促进工业企业内控系统的快速、合理建设。
(四)完善监督、评价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受到市场经济、政府和企业自身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使内控执行偏离期初预测,因此,企业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监督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规定,定期向上级报送数据,出现问题要及时发现、分析、解决,有效实施动态监管制度,提升管理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应对内部控制监督结果开展员工绩效考核评价工作,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出现问题寻找责任人并给予惩治,对于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应嘉奖、鼓励,做到奖罚分明,激励工业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工业企业在建设内控体系的过程中,应注重财务风险管理和经营风险管理,而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管理风险、资产损失风险等。企业在进行重大项目决策时,应加强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评估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风险的影响,做好风险的事前控制工作,准确的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加强风险定量分析,减少主观意愿决策,有效的提出防范措施,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四、结语
工业企业加强内控体系的建设是顺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系统建立需要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奋斗、参与,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有效实施动态监管和绩效考评机制,提高工业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完善内控体系的建立,促进工业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国萍 单位:浙江绿萌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肖桂林.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探究[J].会计师,2016(06).
一、企业的全面预算与经营计划的关系
工业企业全面预算在编制过程中需要以企业的经营计划作为依据。工业企业经营计划有长期和短期之分,企业在编制长期预算时,需要预测近几年的生产情况,即大致的描述出一个经营期间的目标,而短期预算是对经营计划的短期预测。这种对企业本年预算成本和预算利润的预测并不是无依据的,需要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产信息进行归类及细化,并利用会计专业语言进行解释,使唤其更加具体化、明确化和严谨化,从而含有更多的信息量,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及权威性。
二、企业全面预算与预算成本的关系
工业企业全面预算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的信息,而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而全面预算管理还要经过各种严格的程序,因此确保预算编制要具有充足的时间及充足的信息量,不能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而且要投入较大的预算成本。这就需要工业企业要在企业自身能力范围内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基于工?I企业预算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还要对企业的预算成本进行有效的平衡。在具体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可以针对工业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具体的程序,通过简化预算程序,强化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从而实现预算成本的节约。
三、建立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化的管理,需要工业企业全员的参与,而且涉及到工业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即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编制、执行、计量、审计、分析、激励考核和改进等若干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工业企业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把控工作。即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来制定全面预算总目标,并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对各部门预算进行有效协调,从而为预算编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同时还要将全面预算管理纳入到工业企业管理工作日程上来,定期对比预算执行结果和预算考核指标,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采取适当的激励和惩处。还要针对工业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适当的改进全面预算,使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助力。为了工业企业能够更好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还要建立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工业企业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经营运作的核心部门,在对财务管理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的同时,还要建立基本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以此为依据,根据企业发展实际需要来对其他各项制度进行完善。工业企业建立了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后,可以组织、考核和调节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活动,有利于经营效率的提升,实现对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控制,全面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企业经营者预期的目标。
四、强化对预算的保障作用
实践证明,任何好的方案,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对全面预算管理而言,应采取有力的监督手段和保障措施。在监督机构上,企业集团审计部和财会部门应该履行相应的职责,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集团决策部门,以便于预算管理机构进行比较。而工业企业的预算监督是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据各部门的预算和实际发生进行科学比对,对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作为企业下年预算的参考。还可以在年末聘请外部人员对企业的预算进行审核。建立合理的预算考评体系。预算作为一种价值化的目标体系,在期末终了,对其执行和完成情况,也应通过合理的程序进行考评,奖优罚劣,体现客观公正,发挥预算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为此,建立合理的预算考评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合理的考评制度对工业企业的预算推行和预算管理非常重要,因此预算考评制度必须体现客观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从而把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对策
从定义上看,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企业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进行关于购置资产(即投资)、融通资本(即筹资)、经营现金流量(即营运资金)以及分配利润的管理活动。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财务管理不深奥,简单地说,就是如何找钱、如何管钱、如何用钱,以达到最大的利润。
从统计数据上看,中小企业毋庸置疑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无论是对创造就业还是发展经济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现实中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为准入门槛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比较微薄。受困于大环境不景气,生产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节节攀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大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存挑战。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尚未退去,转型升级的号角已然吹响。在今年四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就旗帜鲜明地指出,没有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就没有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因此,研究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是当前产、学界值得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观念淡薄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个人或家庭投资企业,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实行的是家族化或集权化管理。管理者往往是重生产、重销售,而轻管理、轻理财。具体到财务管理,由于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局限,往往是不会管也不想管。
(二)融资困难、投资粗放
多年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的瓶颈。理论上,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及靠企业自有资金积累三种。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单一,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即使是取得银行贷款,也要付出不菲的融资成本和时间成本。部分企业甚至依靠“民间信贷”才能得到日常周转的资金但却背负了极其沉重融资成本,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紧箍咒”。
对中小企业而言,在资金面如此紧张的情形下,如何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对企业的盈利显得尤为重要。但受制于中小企业的管理、决策现状,大部分投资决策草率、缺乏论证和风险控制,普遍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是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负担和资金压力。
(三)营运资金管理问题丛生
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通常表现在现金管理比较随意,部分企业偏好使用现金,管理很不规范;信用管理水平不高,长期挂账,资金周转较慢,呆、坏账多发;存货控制能力薄弱,期末存货占用资金较多,容易周转失灵。
(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有约束力的财务制度
相较于管理规范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且往往身兼数职,会计、出纳“一肩挑”,记账、现金、成本、报税和提交财务报表“一条龙”。绝大多数小微企业甚至没有固定的财务管理人员,往往聘请兼职会计或由家人承担简单的会计工作,应对基本的会计核算尚有心无力,对于财务管理的相关职能,根本难以胜任。
至于财务管理制度,除为数不多治理结构完善的企业以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相关制度要么残缺不全,要么形同虚设,内部控制、稽核、审计更是无从谈起。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的资金等同于自己口袋里的钱,根本不需要什么管理制度。
(五)政府扶持有限,监管缺失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这些年来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举措,但从实践效果来看,“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而对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广泛存在的违规甚至是违法行为,因为监管对象众多、监管成本较高,职能部门的监管普遍缺失。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相应对策
(一)转变观念、科学理财
1、转变观念重视理财。要切实转变企业管理者重生产、重销售而轻管理、轻理财的观念。要让广大中小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单纯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必然带来边际效益的递减,只有逐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投入要素,尤其是资金的使用效率,走集约型发展道路,“精耕细作”、科学理财,才能成功应对挑战,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2、提高融资能力缓解资金紧张。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发展,离不开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在现有融资渠道不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广泛搜集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一是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和有力支持,并把现有的优惠政策用好用足;二是部分中小企业可以尝试引进战略投资者,助推企业发展;三是中小企业可以尝试“抱团取暖”,以地域或行业为单位团结起来,互相扶持。
3、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靠的就是加强运营资金的管理。首先是要加强对现金的管理和规范,使现金持有量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其次是加强应收款项管理,采用合理的激励手段,加大催收力度,加快资金回笼,降低呆账、坏账风险;制订明确的产品购销计划,有效控制存货的规模,减少资金占有浪费。
(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1、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是提高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出台激励机制,促进财务人员的自我提升;二是在任用财务管理人员时要避免任人唯亲,这对那些实施家族化管理的企业尤为重要,只有任用拥有足以胜任的专业背景和良好的职业声誉的财务管理人员,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鉴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现状,光制订一批财务管理制度是不够的,在建章立制的同时,要抓落实,严格执行制度的规定。同时要逐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根据分工原则,记账、出纳、保管等不相容岗位,要尽量选用不同人员来担任,避免出现“一肩挑”、“一条龙”等现象,规避出现舞弊事件的风险。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审计和稽核部门,强化内部监督与控制。对于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要制定严格的成本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成本核算岗位进行成本控制,强化成本管理,保障企业资金链的顺畅。
(三)发挥政府职能,强化外部监督
1、鼓励金融创新,引导金融市场健康成长。长期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健全,供给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各类需求。政府应该鼓励、规范各类金融创新,通过改革金融制度,发展多层次、多主体、多面向的金融市场为广大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便利的融资渠道,这是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治本之道。
2、整合各类扶持举措,发挥政策合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不可谓不高度关注,各级各部门先后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因为政出多门,这些政策的效用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也得辗转于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为此,政府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将相关政策整合起来,交由专门的部门负责,让中小企业能够用较低的成本“找的到门”、“办的成事”。
3、强化对中小企业的外部监督。一方面应强化财政、税务等职能部门的外部监督,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查处,起到“查处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同时,要重视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目前,部分税务机关已经要求中小企业在纳税申报时,一并按照2013年起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填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会计报表,对中小企业形成了显著的“倒逼效应”。另一方面在强化政府监督主体地位的同时,应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它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
综上所述,转变观念、科学理财,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强化外部监督、深化政府职能作用既是当前形势下中小企业应对财务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又是中小企业增强“体质”,应对挑战,实现转型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基层烟草公司;财务管理;财务资源整合
近年来,我国烟草行业组织结构的改革,使基层烟草公司成为了独立的经营实体层。这一改变使得其财务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为了使财务管理模式更好的适应新的经营模式,对基层烟草公司的财务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促进其优化配置显然已成为大势所趋。
1.基层烟草公司财务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资源主要包括知识资源和实物资源,而具体到烟草公司财务资源整合,则涉及到财务管理目标的整合,管理制度体系的整合以及资产、负债的整合等多个方面。目前,烟草公司在财务资源整合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业绩考评制度欠佳
财务管理本身具有严肃性、权威性等特点,但是现有基层烟草公司的考评制度却难以体现其严肃与权威。目前存在的考评制度对于员工业绩的评价被限定在了报表之上,诸如会计、业务报表,这些报表当中所呈现的信息成为了考核结果的依据。然而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却无人关注,这样极易造成考核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的局面。
同时,基层烟草公司将其业绩考核的重点放在了利润、销量等可见的财务性指标之上,而对于其他非财务性的指标却涉及甚少。这种局面极易形成片面的业绩考核观,造成业绩考核失真的现象。
1.2监督机制不健全
对于企业的财务监督是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必不可少的环节,监督机制在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基层烟草公司财务整合过程中却出现了监督力度不足的状况。
对烟草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首先,就内部监督来说,烟草企业的财务与监管部门一般都是一体的,监管人员审核自己做的账目,往往很难发现其中的纰漏。同样,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外部监管,往往会受到各种利益的驱使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1.3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
基层烟草公司财务资源整合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但是,在许多改制后的烟草公司,却存在着财务人员短缺,专业知识偏低等情况。在这些改制后的基层烟草公司,由于待遇相对较低,加之没有较为健全的人员培养晋升体制,导致专业财务人员流失严重。再者,基层烟草公司对于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相对薄弱,许多财务人员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涉及到具体的操作问题也略显能力不足。因此,加快基层烟草公司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显得相当必要和迫切。
1.4资产、负债的整合不到位
在烟草企业改革中,基层烟草公司成为了独立的经营实体,因此,其财务资金必须明确无误,然而,现有的情况却并不乐观。对于烟草企业财务情况的清算是一项繁琐、细致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单位不顾企业的利益存在着虚报、谎报公司财产等恶劣行为。在清查、汇总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的不细致而导致许多纰漏,造成公司资产的流失。在对负债整合、分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失职。导致对公司整体价值的评估与实际不符,不利于整个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2.加强基层烟草公司财务资源整合的建议
基层烟草公司财务资源的整合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制约,若要实现其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还需要我们从知识资源和实物资源等多方面入手。针对基层烟草公司财务资源整合中出现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完善业绩考评制度
实现公司财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而公司员工的业绩考核制度作为评价员工工作实效的标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具体到基层烟草公司的业绩考评制度,需要我们在以往考评的基础上增加非财务性质的考评标准,例如将财务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工作中的错误出现率等标准增加到业绩考评之中。对于财务性的评价标准而言,对考评报表中的各个数据,不能走马观花,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基层烟草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利于财务资源整合的顺利开展。
2.2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基层烟草公司改革中实现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财务改制的监督管理必不可少,只有存在着这种相互制约的体制,才能够确保财务的明朗准确,才能够实现财务资源整合的合理。具体来说应该从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两方面入手。
首先,就内部监管而言,基层烟草公司要建立单独的财务监管审计机构,将监督机构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去,确保监管部门的权威性。监管部门在审计财务部门的财务明细、核对相关烟草数据时应该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做到准确、务实、高效。其次,作为对基层烟草公司进行监管的财务、审计等相关外部机构,也应切实履行其职责,对于工作过程中发现的违规烟草操作行为应严厉查处,坚决制止。在实际操作中,财税、审计等部门与烟草公司联系密切,作为这些单位的政府工作人员则应该严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国家也应该定期对这些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对于监管烟草公司过程中存在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罚,从而规范烟草公司的外部监管机制。
2.3加强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
基层烟草公司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的难度之大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财务人员也是相当必要的,在此背景下需要从人员体制构建和专业人员培训两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基层烟草公司面改革后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难题,解决这些难题还需要企业能够留住人才。这就要求基层烟草公司能够制定出台针对财务人员的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晋升体制以及相关的薪酬体制,特别是对于烟草行业财务专业知识过硬的员工,更要制定其职业发展规划,让员工明白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未来的希望。而对于基层烟草公司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的情况,则需要公司下大力气进行人才的培养,定期向相关财务人员讲授专业财务知识,传达烟草行业最新的政策法规,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荣誉感。
2.4认真整合公司的资产、负债
基层烟草公司的改革,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要理清公司的财产,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财务资源的清晰明朗,才能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财务人员认真核对相关数据,对负债表中的每个数据都做到准确无误的核实。必要的时候还要邀请相关的第三方参与到资产负债的整合过程之中,从而保证公司各个账目的准确无误。
3.结语
基层烟草公司财务资源整合事关企业的发展。如何更好的实现其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每一个基层烟草公司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整合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整合的过程中,必须兼顾到知识资源与实物资源。只有不断的探索,才能更好实现基层烟草公司财务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作者单位:云南省德宏州烟草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