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循环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税收;环境税
中图分类号:FSl0.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01-0094-05
2009年,是完成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关键性的一年,也是中国的循环经济“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循环经济在中国正式走上法制化的轨道。税收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建立和完善“绿色税制”,利用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推进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型社会的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绿色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绿色税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英国“福利经济学之父”阿瑟,庇古(Arthur Pigou)提出的“政府利用宏观税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环境税收思想。绿色税收又被称为环境税收,是指税收体系中与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个税种和税目。具体来说,绿色税收不但包括环境税、自然资源税,还包括为实现特定环境目的而筹集资金的税收,以及政府为影响某些与环境相关经济活动的性质和规模而采用的税收手段。绿色税制亦称税制体系的绿化,是对原有税收制度的一种变迁,更凸现税制的绿色概念,强化了税制的环境资源保护功能。 绿色税收除具有固定性、无偿性、强制性等税收的一般特征之外,从理论上讲,绿色税收还具有其自身的如下特征: 第一,征收范围的广泛性。绿色税收包括税收体系中与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个税种和税目,其征收对象不仅包括污染环境的行为和产品,还包括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
第二,征收目的的特殊性。建立和完善绿色税制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促使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因此,对环境税的主要甄别应当是考虑它所带来的环境收益,而非税制改革本身,更非税收货币收入本身; 第三,较强的科学技术性。绿色税收直接而具体地反映着生态学基本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要求,无论是绿色税种的设立,还是具体税率、税基的确定,无一不与环境科学的发展水平和研究成果息息相关;
第四,历史使命的阶段性。绿色税收被引入税收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伴随着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物种多样性减少等环境资源问题的不断恶化而出现的。绿色税制的首要目的是通过税收手段的调节作用来影响经济当事人的行为以达到对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因而,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资源状况的不断改善,某些绿色税种或税目的设立目的会相继实现。随着整个绿色税收体系历史使命的顺利完成,绿色税收最终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二、我国绿色税制的建设现状分析
以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为契机,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利用税费等经济手段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收费为主、征税为辅的环境资源税费制度。主要包括排污收费制度、自然资源税费制度以及其他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在我国现行的税制框架内,虽然有很多与环境资源有关、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种及措施,但缺乏总体性、前瞻性的与循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税制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我国整个税制体系来看,尚缺乏系统的以促进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目的的专门税种。我国目前的税制体系中与环境资源保护有关的税种主要是: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和车船使用税等。尽管这些税种的设置和税收的征收在促进我国环境污染的防治与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设计初衷大都不是以环境保护和节能为目的。以我国目前税制框架内最具代表性的绿色税种――资源税为例,其主要目的并非在于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它仅仅被看作是一种级差调节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级差租金的征管,即级差资源税――运用资源税对资源在开采条件、资源本身优劣和地理位置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导致的级差收入进行调节。这种单一的政策目标,不仅难以体现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而且不能将资源开采、利用的社会成本内部化,从而弱化了税收制度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的调控功能。再以消费税为例,我国于1994年开始实行的消费税是建立在增值税普遍调节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特定的政策目的,再选择部分消费品或消费行为进行征税,其调控功能主要着重于聚财功能。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实施了新的消费税制度,对我国当时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又实行了成品油税费改革,开征了燃油税,将价内征收的汽油、柴油以及其他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做了相应提高。尽管这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使消费税在促进环境与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得到了加强。但我国目前的消费税制度在对绿色消费模式的塑造方面仍显不足。 其次,从具体税种来看,由于其本身的缺陷,致使在促进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调控功能有限。再以我国的资源税为例,在促进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以及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方面就缺乏明显的调节作用。原因在于:一是适用对象范围过窄。根据1993年《资源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我国资源税制度的适用对象仅限于原油、天然气等六种矿产资源和盐。而对其它大部分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并未涉及,不利于对资源利用全面调节。二是计税依据不合理。目前,我国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以销售量或自用数量为课税依据。这使企业对开采而未销售或自用而积压的资源不需要付出任何税收代价,变相鼓励了企业对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三是单位税额过低。我国目前资源税制度中,单位税额只是部分地反映了资源的级差收入,确定纳税人具体适用的税额主要依据的是资源的开采条件,而与该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该资源的开采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无关。降低了资源税的实际税负,难以激励纳税人对资源的合理开
采和利用。再如,我国目前的消费税制度,还存在着没能体现节约性课征、限制性课征以及受益性课征原则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致使我国目前的消费税在抑制超前消费、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方面的调节功能也没有很好地体现。 再次,从其他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来看,对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仍存在不足,能耗产品进出口税收措施还比较薄弱。在鼓励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也不够鲜明,实际效果不明显。在我国现行税制框架中,与环境资源相关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内容比较分散,主要散见于《企业所得税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免征增值税的通知》等等法律法规、规章之中,这些措施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在实践中很难发挥遏制并减少环境污染和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合力作用。
三、国外绿色税制的借鉴
发达国家,特别是OECD成员国,环境税已经融入整个税收体系,整个税制出现了“绿色化”,并RE经产生了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应,对我国绿色税制的建设有重大的借鉴意义。这些国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绿化现行税制,即以是否符合环境资源保护以及环保优劣程度为衡量标准,以加大税率差异度为主要手段,对现行消费税、所得税以及机动车税进行相应调整。例如,丹麦在1996年对其税制进行了“绿色税收一揽子”(Green Tax Package)的改革和调整。再如,挪威1991年在引入碳税的同时,降低了所得税。
第二,开征新的绿色税种。许多发达国家根据各自的国情,对生产、消费和处理环节产生污染的行为及产品开征环境税。具体来说,各国开征的绿色税种主要包括:(1)污染排放税。即对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征税,包括对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等行为征收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固体废物污染税、噪音税、碳税以及硫税等。如丹麦的“绿色税收一揽子”就包括碳税、能源税和二氧化硫税,法国、德国和荷兰的水污染税等。(2)污染产品税。即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征税,这类产品主要包括:电池,塑料袋,饮料容器,化肥、农药等。如瑞典的氮氧化物排放税等。(3)能源税和资源税。即针对使用能源和资源的行为征税。如挪威1999年对其能源税制度进行了调整,对使用矿物油、汽油、煤、焦炭征收碳税,对在大陆架上开采石油征收附加碳税。
第三,协调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由于部分新税种的开征以及一些原有相关优惠措施被取消,为避免相关产业受到消极影响,很多国家对相关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废除或调整对环境资源保护不利的补贴或税收措施。主要是指某些农业、工业、能源以及公路运输方面的补贴,如对农药、农膜的使用补贴等。(2)协调和完善环境资源保护优惠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直接税收减免、投资税收抵免或加速折旧等,如美国2005年的《能源政策法案》(the Energy Policy Act,以下简称:EPACT)针对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商行和个体规定了几种所得税抵免措施。德国1994年的《机动车辆税法》对排污量较少的个人汽车实行机动车辆税减免,荷兰对电、煤气用量小的温室园艺农户采取免税;对节能的区域集中供热和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免税等环保投资补偿和能源投资税额扣除等制度。 综上所述,国外绿色税制建设的过程不是单一的、非连续性的,而是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完备组合,每一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和实施,都是环环相扣,各有所专,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有这样,整个绿色税制建设所产生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应才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缺少任何一项政策和措施的辅助和配合,都可能造成税制绿色化改革的不全面和不彻底,甚至对某个产业造成负面效果。
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税制设计
2009年1月1日,我国对成品油税费实行了改革,开征了燃油税。2009年5月25日,国务院批转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该意见第9条规定:加快理顺环境税费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这一系列的举措意味着我国对现行税制的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借鉴国外绿色税制建设的经验,立足于我国实际,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税制的设计如下:
1 依托“费改税”,开征独立型环境税
从环境税在整个税制体系中的地位看,环境税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即独立型环境税模式、融入型环境税模式和环境税费并存模式。独立型环境税就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专门针对污染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税种。本应在环境保护税收制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此类税种,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却长期缺失。目前,我国主要依赖排污收费制度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规制,虽然排污费和环境税的理论基础都是污染者负担原则,而且排污费也具备了环境税的鼓励削减污染和筹措环境治理资金的作用,但二者的法律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同时,目前我国排污收费制度还存在收费标准偏低、征收范围过窄以及征收管理不规范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在构架我国绿色税制的具体设计上,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现状及社会各团体、各阶层的不同利益诉求,应依托“费改税”,在总结排污收费制度经验的基础上,一步到位开征独立型环境税。开征初期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开征独立型环境税可以避免给社会、给企业带来税费的双重负担,保持社会的相对稳定。
在对环境税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税种。环境税的税种设计要反映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利于促进“十一TF'’规划确定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S02、C02)排放总量减少10%约束性指标的实现。因此,我国环境税的税种设计既要依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征收“污染排放税”,也要根据使用者付费原则征收“污染产品税”。其中,面向煤炭消费者征收的“硫税”、“碳税”,面向汽油消费者征收的“能源税”,以及面向水体污染者征收的“水污染税”等应成为主体税种。
第二,税率。按照环境保护税收原理,要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就要把环境税的税率确定在较高的水平上。然而税率太高,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税率环境税的开征会增加企业的负担,由此对环境税税率的设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减少对企业的冲击,开征初期可以先选择低税率,此后,随着治污技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税率逐年增加,直到理想水平。例如,2010年一个排放当量征收l_2元,到2015年征收2元或更高。这样就暗含了一种长
期引导节能减排行为的信号,同时也保证了税收收入。 第三,税基。税基又被称为计税依据,是税法规定的据以计算税款的标准或依据。一般来说,环境税有三种计税依据可供选择:第一种,以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企业在产量不变或增加的情况下,只要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就可以减轻纳税负担。这样既能直接刺激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企业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治污方式,或增加防治污染的设备,或改进生产工艺流程。缺点是,污染物排放量必须准确核定,相应的监测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水污染税和硫税多采用此类税基。第二种,以排污企业的产量作为计税依据。主要理由是,污染物的排放与企业生产产品的总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优势是便于源泉征管,缺陷是企业只能通过降低其产品总量的方式减轻相关税负,难以激励企业对污染治理技术进行开发和研究。碳税和固体废物污染税一般采用此类税基。第三种,以生产要素或消费品中所包含的有害物质成分作为计税依据。选择这种税基的前提是,生产要素或消费品中所包含的有害物质成分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这种税基可以鼓励纳税者减少对有害物质含量高的原材料的使用,寻找相应的替代品。缺点是不能激励企业进行污染治理。
第四,征管模式。我国现行的“纳税人自主申报、税务机关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并不适应环境税的需求。排污企业很容易为逃避税收,瞒报、少报污染物的排放量,而税务部门事后稽查又很难获得可靠凭证。因此,环境税的征管应由税务部门和环保部门相互配合进行。由此,环境税征管人员的培训就需要联合环保部门、税务部门双方的实力和技术来共同完成。不同部门的利益目标也就需要新的协调,征收能力建设的成本要共同承担。
2 改革现行税制,对相关税种进行“绿化”
环境税不是万能药,环境税作用的有效发挥还有赖于对现行税种的“绿化”,即必须在已有税种里把环境资源因素考虑进去。这就意味着要对中国现行的税制进行改革,特别是现行资源税、消费税的改革。
首先,在资源税方面,要发挥资源税在优化资源配置、控制环境污染方面的功能,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绿色资源税:(1)扩大征税对象。课税对象过窄难以有效遏制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课税对象过宽,不仅在实践中难以操作,而且将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科学的资源税制度,其适用对象可包括所有不可再生的资源,以及部分再生能力已受到严重损害的可再生资源,即在目前资源税制度适用对象的基础上,扩大其征收范围,将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纳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中,使其成为资源税的税目。(2)改进和完善计税依据。目前我国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矿产品的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绿化后的资源税可以改为应税资源的实际开采数量或生产数量,这样可以使纳税人能够从自身利益或市场需求出发合理开采资源,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例如,针对水资源,可根据不同的用水环节,确定计税依据。在水资源开发环节,可以采用从量定额征收。在水资源的消费环节,可以采用从价定率征收。再如,针对森林资源,可以按照采伐木材的立方数从量计征。 (3)完善资源税税率(税额)有效调整机制。税率采用从量定额税率为主,从价定率税率为辅的方式,并使不可再生资源的税额高于可再生资源的税额,稀缺资源的税额高于普通资源的税额。
其次,在消费税方面,调整并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构建绿色消费税收体系。将过度耗费自然资源以及严重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列入消费税的课征范围,对奢侈品和奢侈消费行为征收重税。同时,对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以及获得能源效率标志的家电、汽车等产品采用有差别的低税率,以此引导人们环保消费。
关键词:民用建筑;空调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31.3
Civil construction air conditioning cooling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Wang Xiaogua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my experience, in the analysis of the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equipment sel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describ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measures.
Key words: civil constructionAir conditioning systemDesign
冷却循环水系统敞开式的特点,决定了系统与大气是相通的。系统里的水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映,反映产生的物质使水的浑浊度增加,导致却循环水系统发生腐蚀和结垢。循环水系统一旦受到腐蚀就会大大降低系统的低热交换效率和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了防止水质污染给设备带来损坏,应该对系统水进行缓蚀、阻垢、杀菌灭藻等处理。现代工业里,有两种有效方法可以处理冷却循环水,一是物理法,二是化学法。对于民用建筑而言,由于空调冷却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水量不大,物理法是最夹的选择方式,物理法主要是采用:静电水处理仪,电子水处理器,内磁式水处理器进行处理。它的处理速度快、处理设备简单、操作起来方便、所需成本低,最重要的是具有除垢、缓蚀、灭藻综合作用。反过来说,,如果选用、安装不当或者维护跟不上,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1设计过程中所要考虑的要素
1.1气象资料的收集
大气环境对冷却塔的冷却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相关空调设计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也明确的规定了冷却塔设计计算所选用的空气温度和相应的温度,应与所服务的空调等系统的设计空气温度和湿度相吻合,所以,应该高度关注大气的环境因素,注重气象参数的统计,具体统计能代表环境的各个重要参数,如:大气压、空气的湿度、空气的温度、风向、风速,尤其是夏天的风向和冬天的最低温度要特别关注。
1.2冷却循环水量的确定
冷却循环水量的确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明确空调负荷及空调设备要求的冷却循环水量和空调机的选型,设计时,冷却循环水量一般是由空调专业根据制冷机样本中给出的冷却水量提出的。一般可根据制冷量,估算冷却循环水量Q(m3/h),对于机械式制冷:离心式、螺杆式、往复式制冷机,Q=0.8RT。对于热力式制冷:单、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Q=(1.0-1.1)RT。需用指出的是,制冷机样本中给出的冷却水量往往比用负荷法计算值小,尤其是进口机,这主要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如冷却塔本身的热工性能达不到要求。
1.3冷却塔的选取
民用建筑冷却塔选型时,通常来说,都会结合实际情况选取超低噪音逆流冷却塔,因为,逆流塔冷却水与空气逆流接触,热交换率高,当循环水量容积散质系数βxv相同,填料容积比横流式要少约20%-30%,对于大流量的循环系统,横流塔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因为,横流塔要比逆流塔在高度方面低一些,它的稳定性相对好,这些因素非常利于建筑物立面布置和外观要求。此外。在工程设计中选择民用建筑冷却塔时,都留有一定余地,选择的一般标准是选择的水量要略大于冷机样本所提供的冷却循环水量。主要原因是:①冷却塔设计时,湿球温度为28℃,冷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冷水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为4℃,而某些制冷机参数要求,制冷机进水温度为30℃,对于中南地区,湿球温度一般在27℃-29℃之间,冷却后水温难以达到30℃。②考虑到冷却塔布置时,受周围环境影响,冷却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③降低冷却塔出水温度,利于制冷机高效运转。空调制冷机组用电量很大,远远高于冷却循环水系统,包括冷却塔风机的用电量。冷却塔选型时适当放大,对于制冷机高效运转,节约运转费用有很大好处[1]。
2冷却循环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般说来,冷却循环水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还是比较好的,但是该系统毕竟是一个设备,任何设备在使用之后都会由于内外等各种因素导致设备自身发生一些问题。冷却循环水系统的受外界环境和天气影响较大,系统在日常运转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环境中的灰尘、悬浮物和各种杂质的污染,使系统内的污染物逐渐沉积,最后的结果是产生严重影响机组的换热效率的污垢、腐蚀、菌藻。
高温的冷却水的冷却浓缩过程是通过冷却塔不断的向大气中蒸发实现的,由于冷却循环水的开放性,在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钙镁离子从水中析出,形成主要成分为(CaCO3,MgCO3)的水垢,这些水垢没有被及时清理而是粘附在热换器表面,最终导致系统换热效果差。
建筑空调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往往会凭借主观经验,忽略一些关键的环节,导致系统能耗过大,运转操作不便等一系列问题。
3针对问题所采取的解决对策
针对系统中发生的一些问题,我单位在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创新的基础上自行研制了系列水处理设备,设备能够及时清理污垢、水垢、生物垢及腐蚀垢―复合垢。具体解决措施为:①在热交换器前安装防垢除垢设备,根据当地的水质情况,选择特定的射频参数来解决系统中的水垢问题。②在系统中安装过滤设备,通过机械墙挡式过滤、活性铁质滤膜杂质着床及电晕场静电吸附效应三重复合过滤体系超净过滤来解决系统中水质问题,并最终解决污垢问题。③在系统中安装除藻灭菌设备来控制系统水质的菌藻滋生,并最终解决生物垢问题。④也可在系统中安装全程多功能水处理器来解决循环水中悬浮物、杂质、菌藻、腐蚀、结垢等所引起的复合垢问题[2]。并通过正常排污控制水的浓缩比,使其控制在2.5―3之间,同时达到节水的目的。
结束语
民用建筑空调冷却循环水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受外界影响因素多,为了设计出理想的产品,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全面考虑所有的内外界影响因素,使冷却水量与空调制冷量相吻合。此外,还要注意降低冷却后水温,适当放大冷却塔型号,停机时保证运行顺利,方便操作,冷却塔宜设专用集水池。
参考文献:
[1]梁宏明.空调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1)[C];1998年.
国内外城市及住宅区水循环利用现状
1. 国外住宅区水循环利用现状:国外对住宅区水循环利用非常重视,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在此方面都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最好的国家,在城市的很多公共场所设有专门的雨水收集系统。很多小街巷都是以石块铺砌,留有缝隙,供雨水下渗,利用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处理后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用于街区公寓的厕所冲洗和景观用水,大大节省了自来水的用量。此外德国还专门制定了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新建小区若无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美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雨水利用给予重点支持。如科罗拉多州、佛罗里达州就曾分别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其中规定,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所有新开发区必须要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新加坡水资源匮乏,生活用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过深度处理和净化的雨水和海水。在新加坡雨水利用的建设成本低,雨水经过深度处理作为饮用水的成本是海水淡化的三分之一。所以,新加坡在雨水收集及利用上具有很高的成效。
2. 国内住宅区水循环利用现状:在国内,对雨水利用率比较高的城市和地区有北京、香港、台湾等。近几年随着可持续概念的提出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很多城市开始重视节能减排,房地产行业也更加注重生态住宅的开发。但是小面积的利用雨水成效小,而且成本很高,雨水利用更应该上升到城市建设的层面上。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道路的铺装一般都是透水性比较差柏油路和水泥路,雨水大多通过道路的下水道流向城市外的河流。很多地方甚至因为铺装的透水性较差,造成大面积积水,加重雨天城市交通拥堵。
处理水源
1. 生活废水:对于小区内的生活废水最好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处理。例如,可以考虑将厨房废水管道与卫生间的冲厕管道设为一个排污管道,该废水因为污染物较多,所以可以考虑一起进行特定物理处理法。通过物理或机械作用去除废水中不溶解的悬浮固体及油品,通过过滤、沉淀、离心分离、上浮等多道程序,最后达到中水水质一般标准。另外,人们的洗澡水、洗衣废水以及洗漱废水可以汇集到一个污水管道,因为该污水所含的化学物质较多,所以可以通过化学法进行水质处理,加入化学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废水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使之发生化学或物理状态的变化,进而从水中除去。最后达到中水水质一般标准。
处理后的生活废水如果已经达到了中水水质的一般标准,可以将其用于建设观赏水景、浇灌小区内绿地、冲刷路面,或供小区居民洗车和冲洗马桶,这样不但节约了大量自来水,还可以为居民节省大量水费。
2. 雨水:雨水经收集后,既可直接用于小区杂用水、环境景观用水和冷却循环用水等,也可以将其简单处理后下渗或回灌地下,补充地下水。在降雨量少而且不均匀的地区,如果雨水直接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可以考虑选择雨水间接利用方案。
雨水的水质比一般回收水的水质要好很多,根据试验研究显示,雨水的pH值较低(平均约在5.6左右),在雨水收集过程中,降雨所带入了许多收集面污染物或泥砂,而一般的污染物(如树叶等)可经由筛网筛除,泥砂可经由沉淀及过滤的处理加以去除。此阶段的雨水可以直接用于景观用水,可作为植物喷洒浇灌。如果进一步将水质进行深度处理,还可以达到人们的生活用水的水质标准。
3. 实践案例:大连大有恬园住宅小区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小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建筑节能等诸多方面因素,初步实现了住宅内外物质能源系统良性循环,无废、无污染。小区建设了中水人工循环利用系统、地表水半自然循环利用系统和地下水自然循环利用系统,全面利用包括污水、雨水、地表涵养水等可利用水资源,开发形成了大有恬园独创的生态住宅水循环利用系统。建设的自用污水处理站,使小区生活污水实现中水回用、污水零排放,每年可节省自来水30~40%,充分体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建设理念。大有恬园的节能、节水、节地,污水零排放,被誉为“大有恬园”模式。
结 语
如今,全世界都在提倡节能减排,努力建设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也就是说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这就对水循环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我国而言,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生态住宅区的水循环利用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加强水循环的技术研究,提高水循环利用率,既能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又能减少洪涝灾害。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基金资助: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CJY037)
关键词:水循环经济;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危机”日益显现,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也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起初人们对水资源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运动规律,即着重于水资源自然属性的研究。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革命,使人们对水资源的研究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逐步从水资源自然属性的研究过渡到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研究,从社会经济系统的角度广泛开展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这些研究领域包括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水环境安全的研究、水权水价的研究、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等。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以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清洁生产、水循环利用、污水资源化为核心的水循环经济理论与发展模式的研究逐渐成为当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的最新方向。
1 水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1.1 水循环经济的概念
关于水循环经济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未明确提出,大多数是在循环经济的概念基础上,从城市或产业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近似的概念。
陈琨[1]从实施水循环经济的模式方面,提出水资源循环经济应该至少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在用水环节,对于跑、冒、滴、漏、污实现最小量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水的净化、回收、循环利用,达到或接近水的零排放;二是尊重自然界水的循环规律,在区域范围内,通过经济、工程技术、立法等手段调整水的时空合理分布和利用,维护水的自然循环系统,使水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张钡[2]从社会水循环的角度,提出了水产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他认为,水产业的循环经济应是一种在对水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污水处理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水产业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和标志。
正确而又合理的水循环经济定义是水循环经济系统分析、核算与制定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综上所述,在对水循环经济及其应用这一研究过程中,虽然各位学者给水循环经济所下的定义,规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都有所不同,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研究成果的大量问世,彼此间的差异将逐步缩小。本文认为,水循环经济首先是一种先进的水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建立在社会水循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按照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的原则,在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始终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重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以完善的制度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降低污染,来实现社会发展的最终可持续性。
1.2 水循环经济的特征
根据水循环经济的定义,通过传统水资源利用模式和水循环经济模式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水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2.1 发展目标上追求效率、效益和可持续的统一性
水循环经济模式在发展目标追求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效益和可持续性三者的统一,要求水资源利用模式必须按这三大目标进行重新构建。
(1)效率特征要求水资源利用注重节水,节水应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高效利用水资源。
(2)效益特征表现在中观上水资源配置的高效益,要构建节水型经济系统和节水型社会系统。例如,非农产业的用水效益大大高于农业,低耗水产业的用水效益高于高耗水产业,经济作物的用水效益高于种植业,这要求通过结构调整优化配置水资源,将水从低效益用途配置到高效益领域,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
(3)可持续性是指水资源利用充分考虑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水循环经济模式追求的最高目标。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要求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塑造持续发展型社会;要求一个流域或地区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打造与当地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要求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精心管理,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将农业、工业的结构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1.2.2 管理环节上追求供水、用水和排水等环节的健康循环
发展水循环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健康的水资源生存环境,水循环经济要求水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和途径都应追求健康循环,且贯穿于整个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水循环经济的健康、良性循环特征体现在水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需要贯彻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输入端的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在供水环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水资源量,即用较少的水资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要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节水技术和节水实践,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生活中,要求人们使用节水器具和采用节水实践来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需求,从而达到减少废水排放的目的。
(2)过程控制的再利用原则(Reuse)。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从上一工序或过程排出的水资源能够直接为下一工序或过程所用,水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多次重复利用。在生产中,要求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和先进技术,以便于排出的水能够不经任何处理就能为另一用途所用;在生活中,鼓励人们采取措施将生活水重复使用后用于冲厕、灌溉等用途。
(3)输出端的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污水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废水。废水资源化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水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二是水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不同的新产品,废水资源化后形成不同的产品可用于不同的用途。再循环原则要求水资源相关者将失去功能的废水恢复功能,从而可以再利用,以使水资源整个流程实现闭合。
1.2.3 利用手段上追求科学技术、经济与行政手段的一体化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输入,水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多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水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体系由五类构成,包括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污水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
有效的经济政策是水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必要保障。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价格、税收和财政等各种经济手段,包括建立征收水资源税制度、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污水资源化税收优惠制度等,从而实现符合水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3R原则。
法律和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可以有效地推动水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所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从目前法制建设的需要来看,我国在水循环经济立法中存在着很多立法空白,极大地影响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顺利进行,迫切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各种水资源利用的行为,例如:建立《节水型社会基本法》、《污水资源化利用管理条例》等法律和制度,是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管理手段上的重要特点。 2 水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
关键词:泥水循环;泥水操作技巧;泥水盾构
引言
泥水加压盾构对于不稳定的软弱地层或地下水位高,含水砂层,粘土、冲积层以及洪积层等流动性高的土质,有很好的使用效果[1];并具有土体适应性强、对周围土体影响小、施工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所以被广泛的应用于现在的隧道施工中。而对于泥水加压盾构来说,渣土运输和开挖面支护压力都是通过泥水循环系统来提供的。因此,泥水循环系统是泥水加压盾构的重要特征[2];同时泥水循环系统的操作也是泥水加压盾构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1.泥水加压式盾构工作原理
根据泥水加压盾构中对泥水系统压力控制方式的不同,泥水加压盾构可划分为直接控制型和间接控制型两种 [3]。
1.1 直接控制型
直接控制型泥水系统流程是进浆泥浆泵从地面泥水调整池将有压力的泥水输入盾构泥水室,在泥水室与开挖的泥砂混合后形成比重较高的泥浆,再由出浆泥浆泵输送至配套的泥水处理场地。排出的泥水通常要经过振动筛、旋流器和压滤机或离心机等三级分离处理,将渣土排除,清泥水再回到泥水调整池重复循环使用。
控制泥水室的泥水压力,通常有俩种方法:若进浆泥浆泵是变速泵,则通过调节进浆泥浆泵的转速来实现压力控制;若进浆泥浆泵是恒速泵,则通过调节进浆节流阀的开口比值来实现压力控制。
1.2 间接控制型
间接控制型泥水系统的工作特征,是由空气和泥水双重系统的组成的。在盾构泥水室内,装有一道半隔板,将泥水室分隔成俩部分,在半隔板的前面充满压力泥浆,半隔板后面在盾构曲线以上部分加入压缩空气,形成气压缓冲层,气压作用在隔板后面的泥浆接触面上。由于在接触面上的气、液具有相同的压力,因此只要调节空气压力,就可以确定开挖面上相应的支护压力。当盾构掘进时,由于泥浆的流失或盾构推进速度的变化,进出泥浆量将会失去平衡,空气和泥浆接触面位置就会出现上下波动现象。通过液位传感器,可以根据液位的变化控制进、出浆泥浆泵的转速,使液位恢复到设定位置,以保持开挖面支护夜里的稳定。
空气室的压力是根据开挖面需要的支护泥浆压力而确定的,空气压力可以通过专门的气体保压系统来设定,通过气体保压系统的自动进、排气来达到压力的恒定。由于空气缓冲层的弹性作用,使液位波动时对支护液无明显影响。
因此,间接控制型泥水盾构与直接控制型盾构相比,控制系统更为简化,对开挖面土层支护更为稳定,对地表沉陷的控制更为方便。下面就间接控制型泥水盾构的操作技术进行探讨。
图1间接控制型盾构
2.泥水循环系统的组成
以武汉地铁二号线越江隧道项目工程,海瑞克泥水混合式盾构机S-508的泥水循环系统为例,循环系统主要包括2台进浆泵(P1.1泵、P1,.2泵)、3台出浆泵(P2.1泵、P2.2泵、P2.3泵)、DN300泥浆管以及液压、气动阀组成。该泥水循环系统分为俩种循环模式:
2.1旁通循环模式
当V031、V050、V051阀打开,V030、V032阀关闭时为旁通循环模式。旁通循环模式时,泥浆不经过开挖面仅在进、出浆泥浆管内循环。这种循环模式主要用于循环系统启动初期泥浆流量的建立,以及在掘过程中或掘进结束后降低管路中泥浆比重。
图2旁通循环模式
2.2开挖循环模式
当V050、V051、V030、V032以及3路以上进浆阀打开,V031阀关闭时为开挖循环模式。在开挖循环模式时,泥浆会进由进浆管进入开挖仓,再从开挖仓进入出浆管,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所以开挖循环也称为大循环。这种循环模式主要用于盾构机掘进。
图3开挖循环模式
3.泥水循环系统的操作技术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泥水循环系统的主要有俩方面的作用,一个是随时补充开挖仓和作业仓的浆液以保证掌子面和气仓液位(压力)的稳定,另一个是与刀盘切削掉下来的土块碎石等混合后,携渣的泥浆经出浆管路将渣输送到地面的泥水处理设备。其操作技巧主要包括一下几方面:
3.1保证进、出浆流量的稳定
在掘进过程中,泥浆流量的波动会直接造成循环管路已经开挖仓压力的波动,因此,在操作中要尽量保持泥浆流量的稳定。
3.1.1在操作时应尽量避免因管路压力分布不均匀而照成的泥浆流量波动较大的情况发生。当多台泥浆泵接力使用时,还需要考虑各泵使用效率的分布。其主要原则是,尽量确保接力泵的出口压力相等或相差较少,以及各泵吸口压力需预留2bar左右压力(预防流量波动时出现吸口吸空情况)。
3.1.2阀门要平稳操作,在泥浆循环时,几个阀门要间隔的打开和关闭,避免同时打开和关闭时的流量迅速波动而形成的压力快速上升现象[4]。
3.1.3泥浆循环回路要畅通,在泥浆循环管路阀门动作前,要确保新形成的回路是畅通的,比如在关闭旁通回路前,要确保工作仓回路是畅通的。
3.1.4当我们通过旁通循环泥浆流量达到掘进条件,准备切换至大循环时,因为一些阀的切换,导致循环环境的变化,很容易造成流量的波动。可以在旁通循环时,通过对各个泵转速的调节,尽量使P2.1泵的吸口压力与气仓压力保持相同或相差不大,这样在切换至大循环后,流量的的波动就会很小。而且这样操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切换至大循环后,因为P2.1泵的吸口压力不会改变,所以出浆流量也不会波动很大,避免了一切换至大循环就得再进行泵转速调节的情况。
3.2控制泥浆流量在合理的范围
在掘进过程中,为确保渣土不在管道内沉淀,进、出浆流速必须大于临界流速,但太大的流速又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和分离设备的能力不够,所以泥浆的流量需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在掘进过程中,根据掘进速度的不同出浆流量一般要比进浆的流量多出50~100m3/h。所以根据武汉越江隧道的管径情况以及泥水分离设备的工作能力情况,一般的进浆流量选择在670~750 m3/h。
3.3保证开挖仓压力的稳定
挖掘仓内隧道面的支撑压力主要来自于泥水仓内的气垫压力(即气仓压力),而气仓的压力主要是通过保压系统的进气排气来控制。因为气仓的体积是固定的,所以当气仓内液位上升时气仓压力会升高,液位下降时气仓压力降低,虽然保压系统会及时把压力调节到设定值,但在调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压力波动,直接造成隧道面支撑压力的波动。因此在盾构操作中我们需要随时注意液位、气仓压力的现实,并且注意观察液位的升降趋势,发现液位的升降趋势较大时,要及时通过调节进浆流量、出浆流量、掘进速度等参数,是液位升降趋势趋于稳定。
在掘进过程中出现堵仓门,堵泵、堵管、跳泵、爆管等情况,都会造气仓内液位较大波动,在遇到这些情况时,千万不能紧张,要认真观察各关键部位的参数,做出合理判断后再进行操作。如果不能及时做出判断,就先停止推进,再将循环切换到旁通模式,再来分析参数做以便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4.结语
泥水循环系统的操作是泥水盾构操作人员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操作人员注意管路内压力的分布、流量稳定的控制、开挖仓压力的稳定等方面的操控。力求降低能耗、减少泥浆循环事故。
参考文献:
[1] 王梦恕.不同地层条件下的盾构与TBM选型(J).隧道建设,2006,26(2):1-3,8.
[2][4] 曾垂刚.泥水盾构泥浆技术的探讨(J).隧道建设,2009,29(2):162-165,193.
[3] 刘仁鹏,刘方京.泥水加压盾构技术综述(J).世界隧道,2000,6:1-5.
作者简介:
关键词:暖通工程;空调安装;施工质量;管理
暖通工程涵盖了采暖、空调、通风等各个系统,安装过程较为复杂。大多数都是在桩基工程结束之后才开始有关暖通工程的预留以及预埋,其中大多数的工作都在整个建筑工程安排的后半段才开始进行。为了确保暖通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认真研究图纸,联系工程并且将实际施工计划安排好,同时还需要根据如今的设计要求以及相关规范开展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为了能够提高暖通安装工程的质量,下文简单描述常见问题。
1.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1.1管线的位置以及交叉问题
现在大多数暖通空调安装工程的设计图纸都是采用CAD进行绘制,但是在进行设计中,开始绘制有关施工图纸之前,仅仅只对暖通空调管道的标高进行粗略规划,这就导致在施工图绘制完成时并没有进行相关的校对核查工作,使得施工图纸中的各个部分中管道线路的高度以及位置产生了许多处交叉,这类情况将会对整个暖通空调安装工程的施工协调以及管理造成许多困难。在综合性作用德军Ian朱无中,其吊顶中的内部空间装有暖通空调的冷冻管道、通风管道、终端设备、冷凝管道等多种专业的管道线路。一旦在施工开始前未明确校对图纸,就开始开展施工,最后将会是最先铺设的管道线路部分将会容易施工,而之后的管道安装以及维护就会无法开展。这样就会使得管道安装的施工标高以及位置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工程受限或者返工。
1.2噪声严重超标
大多数的空调终端设备在开始运行时会出现噪声过大,这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如今风机管盘方面的技术比较完善,国内绝大多数的厂家所生产的产品在噪音指数方面都能够达标,可是大风量空调机组方面的技术却并未完善,无法达到此类效果,为此进行实际噪音指数测量时,其结果将会比样品的参数高。为此,在施工时就要对暖通空调的噪音指数提出相关的要求,必须对大风量的空调机组采取有关的隔音处理。同时,对于施工安装的空调设备需要开箱检查,在安装前务必开展通电测试,一旦发现其噪音指标无法达标,立刻采取更换、调整等补救措施,这是为了降低施工后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返工的可能性。
1.3空调水循环系统
楼宇中暖通空调安装工程的施工中最重要的部分为水循环系统。假如水循环系统在施工时出现许多问题,将会使得整个暖通空调系统受到直接影响,严重时将会导致无法正常工作。在暖通空调的水循环系统中,冷冻水循环系统管道的线路出现不畅通是常见的问题。产生此问题的 原因就是交叉的管道线路,因为施工时没有及时调整,造成在管道网络中产生很多气囊堵塞,导致水循环系统难以正常工作。还有可能是因为管理清理不完善,导致水循环系统无法循环流动。
1.4管道中存在结露滴水
在暖通空调系统中出现结露滴水的原因比较复杂且较多,主要的原因有管道保温效果差、管道系统安装问题、管道系统接口不严密的连接。甚至因为管道系统没有严格依照施工操作规范开展所导致。还可能因为管道系统所采用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忽视系统的水压测试、监察不力等也会导致此类问题。
2.施工问题的应对方法
2.1管道标高以及定位的解决方法
在施工图纸设计时,可以使用管道线路的综合设计。对于整个建筑物内部每个系统的管道线路相关的布线问题全部都统一安排,将所有线路走向都进行综合考虑,将其中单独的管线安装位置以及布设都统一规划,减少不同系统的设计之间冲突,有效地减轻了施工中整体协调以及调整布线的工作量。这样,不同的管道线路在建筑空间中却有着合理而独立的布线,能够让管线施工以及维护能够统一而协调。
2.2空调设备的噪声问题的解决方法
使用新型的弹簧阻尼减震系统,将其运用到暖通空调系统的安装中。即在管道与风机之间的连接处使用软连接的方法,利用弹簧吊钩对风机盘进行固定,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暖通空调安装中因为处理不佳所导致的噪音问题。在安装空调设备的技防中可以使用吸音的方法,在房间中使用隔音材料对房间进行围护,另一种方式则是在房间的墙壁上直接将隔音材料粘贴上,这样就嗯呢该降低设备噪音的传播。在机房的吊顶以及外表墙壁上使用表面粗糙的吸音板,这样能够将设备发出噪音有所吸收。另外还可以让门窗使用吸音效果较好的材料,这样也能有所较少噪音。
2.3优化水循环系统
暖通空调中的水循环系统进行优化是在施工前期的设计方面问题进行加强,对于水循环系统中的线路管道坡度以及高度进行合理科学安排,能够减少因为设计所产生的气囊,同时对于容易产生气囊的管道设计配套的排气系统,也能起到优化作用。同时在安装施工开始前,需要对于管道进行清理工作,在施工时需要对未封闭的管道口采取污染防护,并且为水循环系统中管道网络的排污阀进行设置,务必进行空调设备连接前的清洗工作,这也是为了暖通空调水循环系统的优化。
2.4结露滴水问题的处理
第一,着重对管道的保温材料进行检查工作;第二确保图纸完整无误,做好有关的检查工作;第三,确保各环节的契合度,杜绝任何不合理现象;第四,对于通过墙体的冷冻管需要增加保护保温,确保管道保温层与墙壁能够紧密结;第五,加强清理滴水盘,并且注重对设备的保护工作。
3.加强暖通空调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
3.1图纸设计需规范化
需要对施工图纸熟悉,因为图纸可以将施工现场中的施工工序、材料、要求等反映出,对其有一定认识后,一旦发现任何部分存在不足之处,都需要对设计人员进行沟通,防止因为这些不足导致施工出错或者工期延误。
3.2提高专业技能能力
施工队伍是整个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的主要实际操作者,其技术的高低对于整个工程的进度以及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个优秀的施工队伍能够确保整个暖通工程顺利开展以及质量保障。现在对于暖通工程的施工要求在不断提升,但是施工人员却有着技术水平不齐、知识涵盖面不全等问题,这将会导致施工质量不佳或者施工安全事故,为此需要对于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这样使整个行业有所提升。
结语
暖通空调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内容中,不只是依照图纸开展施工那么简单,更重要的在于需根据实际情况,在保障安全第一的条件下采用正确施工方案,用更高超的技术以及更低廉的成本开展施工,这样才能保障施工质量以及获得更加的社会与经济的效益。如今科学技术革新飞速,尤其在暖通空调安装工程这部分,许多新的工艺以及技术在不断地涌现,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进修与研究,这样才能将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合理高效地解决,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吴耀华.探讨暖通空调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
[2]蔡庆龄.暖通空调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4).
[3]夏世良.暖通空调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
关键词:立式多级泵 节能环保 技术 优化 分析
何谓多级泵呢?简单来说,多级泵就是多个单级泵的串联组合。在多级泵作用之下,其输出水压参数较传统意义上单级泵的输出水压参数要高得多。从多级泵的运行原理角度上来说,多级泵在运行过程当中能够以叶轮的旋转为载体获取相应的离心力,从而实现物料。当多级泵所储存气体密度达到机械真空泵工作范围的情况之下,气体会逐渐被抽出多级泵,整个多级泵进而呈现出高真空状态,从这一点上来会说,多级泵也正是离心泵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与此同时,多级泵能够在泵腔容积参数的变化作用之下实现储存气体的吸收、压缩以及排放,从而这种多级泵也正是一种容积可变的离心泵装置。这种可变性与极高的适应性使得多级泵在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新型立式多级泵技术革新分析
这种基于全新理念的水循环冷却系统在运行过程当中较为显著的解决了水体在循环冷却过程当中极易出现的死水问题,在节约水循环冷却时间的同时确保了水体充分冷却的效果。对于立式多级泵装置而言,在水循环冷却系统的作用之下,整个多级泵装置当中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电机高转速冷却风扇装置,这一装置的取消相当于直接控制了水泵的噪音来源。与此同时,包括轴承、转子在内多级泵相关转动装置部件在运行过程当中会始终处于水体包围状态当中,其运行所产生的噪音在经过水体的阻隔之后会得到显著地控制与降低,并且丁字所充分的循环水能够使得立式多级泵电机运行中所生成的电磁声与外界彻底阻隔,最大限度的解决了传统意义上增压水泵装置噪音过大的问题。
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在于:在变频与水冷相结合技术的作用之下,供水装置在低频工况运行状态之下由电机所产生的电磁噪音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包括电机发色、油脂流失、噪音过大以及电机使用寿命下降等问题在变频水冷技术的作用之下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应用空间广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扬程、无过载特性水力模型的设计及应用从本质上解决了立式多级泵水泵在低扬程运作状态之下极易出现的电机过载问题。换句话来说,在这种水循环冷却系统的作用之下,电动机出现烧坏问题的可能性极大下降。
二、新型立式多级泵结构优化分析
在这种新型立式多级泵装置结构当中,多级泵电机与水泵实现了同轴运行,去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联轴器装置。这一改进使得水泵与电机之间的同轴度得到了显著提升。换句话来说,在这种新型立式多级泵装置运行过程当中,电机与水泵不会因不同轴运动而对整个轴承装置以及机械密封系统造成损坏,多级泵在运行过程当中的振动大问题也从根本上得到了缓解。
在新型立式多级泵装置当中,轴悬的长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控制。这一改进从本质来说直接消除了转轴的挠度,对轴承振动也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与此同时,较短的轴悬也是的密封件以及轴承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显著提升,运行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噪音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三、新型立式多级泵升级换代分析
首先,整个水循环冷却系统当中所选用的冷却水套以及电机壳均选用优质不锈钢材料进行封焊作业,确保冷却水套能够与电机壳形成一个组合式零件,确保密封的高效性,一方面杜绝了因漏水问题对冷却水套以及电机运行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效避免了对介质造成二次污染。
其次,整个立式多级泵装置选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水泵的水力部件加以优化设计,确保以最优化扬程、转速以及流量实现整个装置运行的高效。与此同时,整个立式多级泵绕组选用H级高温绝缘元件,在有效延长电机使用寿命的同时防止电机因水泵装置运行过载出现故障,为电泵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四、新型立式多级泵节能环保分析
首先,在基于全新理念的水循环冷却系统运行过程当中,丁字装置所具备的满循环水状态能够确保电机在运行过程当中电磁声与外界有效隔离,平均降噪达到了12~18(单位:dB)。
其次,新型立式多级泵装置所具备的这种特殊性平衡鼓结构一方面有效降低了水泵运行状态下的抱轴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对于泄漏量的有效控制,整个运行效率提升2%左右。
最后,水循环冷却系统在运行过程当中节约了传统意义上水泵电机风扇的能量消耗。同普通风冷电机相比较,新型立式多级泵在运行过程当中实现了8%左右的省电效益。
五、结束语
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市场上用于生活给水的增压水泵装置均不同程度上的存在振动过大、噪音过高以及运行有效性过低的问题,不仅给水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也给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同样带来了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据此,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冷变频低噪声的立式多级泵装置,在确保多级泵质量一定的基础上实现了多级泵节能环保与高效性,需要引起各方关注。
参考文献
[1]杜振明.安广山.刘志鹏等.BB3型水平中开多级泵在低温甲醇洗装置中的应用. [C].2011年全国石油化工机泵年会论文集.2011.86-88.
[2]孔繁余.王婷.张洪利等.基于流场数值模拟的多级泵转子动力学分析. [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05).516-521.
关键词: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全空气空调系统(双风机)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内外区系统的划分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葫芦岛富尔沃财富广场-财富街项目座落于葫芦岛龙港区龙湾大街教育园区J3B地块,飞天广场北侧,龙湾大街、海滨路、海飞路、J3A地块的围合地块。项目与正北方向成45度,占地长233.1米,宽53.7米,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米,建筑高度:21.85米;建筑共五层 :地上四层均为商业,地下一层为汽车库和设备用房。
财富街项目共分为三大部分功能,第一部分为商业街(一层至三层,其中首、二层南侧临街为独立商铺),第二部分为电影院(三层南侧大地影院),第三部分为大型餐饮(本项目东侧一层至四层)。
各层商业业态图分布具体如下:
一层业态图:
其中商业街各商铺分隔均仅到吊顶;
二层业态图:
其中商业街各商铺分隔均亦仅到吊顶;
三层业态图(右侧局部餐饮为四层):
其中商业街为大空间(即各商铺分隔均不到吊顶),三层南侧为影院;
东侧一层至四层为大型餐饮(具体房间分隔待招商确定后再进行二次配合设计)。
二.空调冷(热)源设计:
冷源:
本工程空调系统冷水机房设在地下一层。
全楼空调系统夏季冷负荷约为5427Kw,平均冷负荷为110.5w/m2。冬季内区冷负荷约为1200Kw。
1).本工程冷源采用离心式冷水机组。共设二台冷水机组,冷量均为2812Kw(800Tons,R-1,R-2),冷水的供回水温度为7-12℃,冷却水的供回水温度为32-37℃。
空调冷水系统采用变水流量运行。冷水机房内设两台冷水循环泵(B-1、B-2),与冷水机组一对一匹配设置。冷却水泵定流量运行,冷水机房内设两台冷却水循环泵(b-1、b-2),冷却水循环泵与冷水机组一对一匹配设置。设置两台冷却塔(CT-1、CT-2)与冷水机组一一对应,冷却塔采用超低噪音型,冷却塔设在四层屋顶。冷水最小流量不建议小于冷水机组额定流量50%,且冷水变流量的控制方案必须应与冷水机组厂家确定后再进行订货安装调试。
2).冬季内区冷源由冷却塔提供一次冷水(供回水温度为7-12℃),一次冷水经过板式换热器进行交换后,提供二次冷水为内区空调系统服务(供回水温度为9-14℃)。板换设在冷水机房内,并为冬季内区设一台冷水循环泵(B-3),一台冷却水循环泵(b-3),两台水泵均设在冷水机房内。风机盘管内区通过制冷机房内阀门切换实现不同季节冷水来源。冬季内区供冷运行的冷却塔及露天冷却水管应有防冻措施(设置电伴热,冷却塔厂家配合施工)。
2. 热源:
全楼冬季总热负荷约为2545Kw,平均热负荷为51.8w/m2。
本工程热源采用自建的热水燃气锅炉进行供热, 锅炉房设在地下一层(紧邻冷水机房设置),共设二台常压燃气热水锅炉机组,供热量均为1400Kw(2t/h,GL-1,GL-2),锅炉为空调系统提供60-50℃供回水。总热负荷考虑了部分排风热回收热量的折减。
锅炉水泵房内设两台冬季空调热水循环泵(BR-1、BR-2),热水循环泵与锅炉机组一对一匹配设置。冬季夜间锅炉(GL-1)与热水循环水泵(BR-1)低温运行,以保证全楼空调房间内水管不被冻。
冷、热水补水均采用软化水。软水器、软水箱、定压补水装置均设在水泵房内,冬季内区定压补水装置设在冷水机房内。
三.空调系统设计
根据工程的商业功能和商业业态分布情况,空调系统末端形式主要采用两管制风机盘管加新风机组和全空气(双风机)空调系统两种方式,其中影院部分除设计中央空调系统外,另为其预留VRV空调系统电量及屋顶室外机位置(保证其在商业夜间冷冻机停止运行后可以正常营业)。
新风机组和空调机组均要求设低温保护装置,当温度过低时,关闭机组的进风风阀和送风机。风机盘管表冷器为三排管。
1.空调风系统设计:
空调风系统设计以竖向分层、横向按防火分区设置新风空调系统为原则,具体系统设计如下:
1).商业街首层和二层分隔到吊顶的小商铺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三层大空间采用全空气(双风机)空调系统(全空气系统也尽量按内外区设计),机房设置在屋顶,南侧临街首、二层商铺的新风机房设置在二层;
2).三层的影院设置全空气(双风机)空调系统,机房设置在本层;
3).东侧首层至四层大型餐饮考虑将来房间风格的不确定性,均按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设计,机房设置在本层;
4).新风机组通过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叉流板式排风热回收机组)预热(冷)新风后送入室内,当排风预热后新风温度仍然过低时(人体感觉不适温度),再利用新风机组加热盘管对其进行适当加热,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5). 全楼空调通风系统气体平衡采用微正压设计。
2.空调水系统设计:
空调水系统采用两管制,竖向立管采用异程,各层风机盘管水平管采用同程系统。
内、外区风机盘管系统及新风机组(空调机组)系统的水管分别从分水器和集水器上接出,以方便水系统调节。在空调水系统最不利环末端设置压力传感器(设定一压差值),当压差值上升时,此时应减频减流量,反之,若压差值下降时,增频增流量,从而实现一次水泵的变频控制。
当冬季内区室内温度过热时关闭冷水机房内分、集水器上内区风机盘管供回水管阀门,开启内区冷水循环泵、冷却水循环泵及冷却塔,为内区供冷,消除商业街内区余热,提高商业环境热舒适度。
冬季空调系统除营业时间正常运行外,夜间锅炉及外区房间风机盘管系统均应低温运行,以避免夜间房间内有水管道冻裂。
小结:
根据当地物业管理水平和冷热源主要设备日常运行维修等问题,本工程采用了传统电制冷和锅炉供热的冷热源形式。
考虑到商业项目招商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分散型小商铺和餐饮等),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相对更加灵活性,可以应对商业招商的多变性。
商业大空间功能区采用全空气(双风机)空调系统可全年多工况调节运行,充分利用天然能源,节能明显。
通过设置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排风热回收机组),预热新风,从而实现节能目的,特别是冬季节能效果明显。
风机盘管系统划分内外区,内区冬季冷源由冷却塔提供一次冷水,但冷却塔应有防冻措施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1. 陆耀庆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主编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主编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关键词】循环利用;污水治理;技术研究
一、城市污水的循环利用
(一)城市污水循环利用的原因
污水循环利用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利用处理后的污水。污水循环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口增加和用水量的增加对现有水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开始意识到污水循环利用是一种非常可靠的供水源;成功的污水循环利用工程越来越多;供水和污水处理行业越来越意识到污水循环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蓄水工程(如水坝)的环境和经济成本越来越高;人们逐渐意识到与过度用水有关的环境影响;趋向于回收成本水价制度的引入促进了污水的循环利用;为满足高水质标准而进行污水处理厂更新改造的成本不断增加。
(二)城市污水循环利用的意义
推进污水的循环利用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科学保护、循环利用的重要手段,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二、城市污水治理技术研究
选择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关键在于入口的水质水量特性和出水水质标准,但二者恰好也是在中国当前技术条件下的薄弱方面,特别是存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工程设计中。所以,要想使污水能够循环利用,还需对污水的处理进行进一步的技术研究。
(一)城市污水循环利用的原则
中国目前也花费巨资建设了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但不足的是,再生水经过处理后却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有的地区竟然将未经处理的污水与处理后的再生水混合起来并让其随意流淌,有的地区没有合理利用再生水,而是将它直接排入大海,这样严重浪费了淡水资源。为此,充分考虑污水的再生利用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决策中的重点。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出水一方面可以用作补充地下水、农业灌溉、市政杂用水、工业用生产冷却用水等;另一方面,也可把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出水当作水文循环的组成部分,质量合乎要求的出水,可以排放到河流水体中,这样可使河流水体成为原水源来维持或供下游河流使用,不但具有经济可行性,而且使河流自净能力得到发挥并可使风险减少。
根据中国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政策,各类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应以经济合理和卫生安全为原则实行污水再生利用。使再生水在城市杂用、农业灌溉、生态恢复、绿地浇灌和工业冷却等方面的利用得以发展。用水的水量和水质,根据用户需求和用途以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原则进行合理确定。污水再生利用的方法可选用混凝、过滤、消毒或自然净化等深度处理技术。因此,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和缺水城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积极实施和低投资性或非投资性的节水减污工作的完善,成为远距离调水规划建设之前应准备的任务。
依据现状水量及用水需求,以实际可能的原则和客观需要并按照远期规划确定最终规模为依照,来确定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建设的实施规模。国情、实际条件和用户需求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选择与工程实施要考虑问题,对于选择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处理程度、再生水质、处理流程、规模、使用用途、输水方式上,既要经济合理,又要满足要求。工业冷却、市政杂用、农业灌溉、生态环境、景观水体、生活杂用和补充地表水是目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所着重的。
经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再根据水质特性、再生水用途、处理规模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确定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工艺的优选。另外,再生处理单位水量投资、再生处理单位水量电耗和成本、占地面积、运行性能可靠性、管理维护难易程度、总体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是工艺选择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细调查或测定再生水水源的现状、水质特性和污染物构成,做出合理的分析预测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还应注意工艺设计参数的优化和不同的单元工艺组合的采用,以便于再生水水源水质和再生处理水水质要求的切合实际且安全可靠的确定。
(二)几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
1.CCAS连续循环曝气系统
CCAS工艺,即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Continuous Cycle Aeration System),是一种连续进水式SBR曝气系统。它是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处理法)的基础上通过改进而形成的工艺。1914年前,SBR工艺就研究开发成功了。但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人工操作管理太烦琐、监测手段落后及曝气器易堵塞等,因此难以推广应用在大型污水处理厂中,而只被普遍认为在小规模污水处理厂适用。进入60年代后,有了飞速发展的自动控制技术和监测技术,也研制成功了新型不堵塞的微孔曝气器,创造了广泛采用间歇式处理法的条件。1968年,在美国ABJ公司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下, “采用间歇反应器体系的连续进水,周期排水,延时曝气好氧活性污泥工艺”便问世了。1986年,CCAS工艺被美国国家环保局正式承认为属于革新代用技术(I/A),目前它成为最先进的电脑控制的生物除磷、脱氮处理工艺。
2.SPR高浊度污水处理技术
SPR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的是化学方法,在真溶液状态下析出溶解状态的污染物,具有固相界面的胶粒或微小悬浮颗粒便可形成;至于有机污染物、色度等可采用高效而又经济的吸附剂将其从污水中分离出来;然后污水中的各种胶粒和悬浮颗粒在采用了微观物理吸附法的作用下凝聚成大块密实的絮体;再使絮体与水快速分离,由于絮体在自行设计的SPR高浊度污水净化器内,所以要依靠旋流和过滤水力学等流体力学原理来实现。而且净化器出水达到三级处理的水准并可实现回用,那是由于清水经过罐体内自我形成的致密的悬浮泥层的过滤;污泥则高度浓缩在浓缩室内,靠压力定期排出,由于排出的污泥具备了含水率低、脱水性能良好的优势,因此能够直接送入机械脱水装置。经脱水之后的污泥饼还可以制造人行道地砖,使二次污染也得到免除。
3.BIOLAK污水处理技术
百乐卡工艺是一种多级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它同时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是在最初采用天然土池作反应池的基础上经过发展改进而形成的污水处理系统。1972年以来,经多年研究,最终形成了采用土池结构、利用浮在水面的移动式曝气链、底部挂有微孔曝气头的一种具有一定特色的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此系统由于采用土池而使建设投资大大减少,由于采用曝气链曝气系统使氧的转移效率得到进一步强化,大大增强了处理效果,并降低了运行费用。该工艺具有简捷的设计,管理不复杂,同时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