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消费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分析市场发展的趋势,我们首先从分析消费者开始。世上的财富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而为数众多的普通人却承担着沉重的生活压力。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更低,仅为5919元。就是这样的收入水平,一个家庭不仅要支付日常的柴米油盐,还需应对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硬性支出”,有点余钱多半也要为养老做些准备、将其存起来。这样的收入水平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形态,消费不仅仅是一种消遣,而成为了一种精打细算的战斗。如何花最少的钱来满足日常的生活,这就使得大多数消费者进行着趋低消费。不管品牌如何、不管其有没有附加值,只要其品质和功能能够满足需要,消费者便会在众多的可选商品中挑选最便宜的那款,这便是趋低消费。
但是,消费者是有追求和喜好的。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他们也希望能够用一种方式来放松自己、犒劳自己,这时他们便可能会进行趋优消费,选择自己心仪的、能够给自己带来情感需要的、高附加值的商品,而不会去那么计较它的价格。这种趋优消费可能是给自己买一套名牌衣服,可能是进行一次旅游,也可能是去高档餐厅吃一顿饭。消费的目的不在于其产品功能,而在于消费者的心灵感受。可能一年偶尔几次的享受,他们是不可能马虎的,他们不会去选择那些特色不突出的中档产品来糊弄自己。
与此同时,中国国民收入水平的两极分化,也加剧了消费者市场的两极分化。中低收入人群是中国国民的大多数,他们主要进行着趋低消费。但是中国的高收入群体却是趋优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有这样的经济能力,消费思想也比较开放。他们所追求的产品,一定是品牌,有着高附加值。消费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于是在中国便出现了这样的状况:2010年中国游客在法国购买免税商品总额达6.5亿欧元,蝉联“法国购物王”称号,昂贵的LV包更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东西。2011年,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后,免税店人头攒动,数千游客抢购奢侈品犹如买白菜。但是另外一番景象却是,2011年“五一”节,昆明一大型超市举办“蔬菜展销节”,小白菜0.5元/公斤,韭菜0.7元/公斤,较平时每公斤便宜2―3角,引来大量市民排队抢购,有人竟一排半个多小时。2011年4月份,广东惠东一家供销商场开业首周推出大量低于1元/斤的蔬菜,没想到连邻镇的居民都乘车专门赶来,最后不得不限购,0.4元/斤的菜心每人只能买3斤。
消费者市场的两极分化在中国手机市场也表现得很明显。国内最大通信连锁迪信通日前公布2011年半年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4001-5000元价位段手机销售半年内快速增长2.4个百分点,相比1月数据提高近一倍。而2011初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一部分中低层次消费者消费能力下降,从而使整个通讯行业在低端手机出现猛增,更多消费者偏重于更为简捷实用的手机。以迪信通北京市场为例,600元以下手机销售同比2008年增长了25%。消费者要么去购买能够满足通讯的低端高品质低价手机,要么去购买像iphone这类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高档智能手机,没有特色的中档市场在上下挤压下逐渐萎缩。
一个产品能不能卖得好,开创畅销局面,其实在产品的开发阶段就基本有个眉目了。因为,如果一个产品能够吻合或者引领消费者消费趋势,那么想都不用去想,这产品一定畅销。产品(Product)的这一特点在很多外观和工业设计导向的行业更加突出,如IT数码、汽车、家电等行业。
如果具体到市场上的产品,我们或许更加明了,比如来自美国的ipod数字音乐播放器自投入市场便成为开创全球年轻人数码消费的新时代的产品,享有全球盛誉,而其销售量也几乎占了苹果公司全部产品销售量的三分之一;同样,来自中国的爱国者MP3播放器在推出月光宝盒之前,曾经开展过大量关于年轻人消费者生活方式和形态的研究,而月光宝盒一经推出便引起广大年轻人的竞相追捧,也一度成为中国MP3市场的代言者;而全球手机行业的霸主――来自北欧芬兰的诺基亚曾告诉消费者:诺基亚目前正在研发的是5年后的手机产品,因为现在的产品早在5年前他们就已经设计好了。
三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产品都创造了市场奇迹,而创造市场奇迹的同一个原因又都是,他们在消费者生活方式和形态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他们推出的产品能够符合消费趋势,引领消费潮流,追随未来发展。这也就难怪,虽然当今消费者的生活变化速度可谓日新月异,但诺基亚却能神奇地追逐消费者5年后的消费趋势。
可见,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市场,准确把握消费趋势是企业成就领先局面,开发出畅销产品的重要因素!
二、消费趋势融在生活方式中
消费趋势是消费者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消费动向,是消费行为普遍性的一个集中呈现,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阶段性结果。那么,对于企业来讲,消费趋势怎样呈现出来的呢?
近年来,韩国企业如三星、LG等在竞争最激烈的IT数码、家电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全球范围内强势崛起,产品的外观和工业设计可以说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帮助这些产品在今天的市场走俏的一个内在原因,就是它们吻合了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或者说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根据对国际家电品牌菲利浦、索尼的案例研究发现,它们也面临着消费产品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危机,它们提出,由于市场饱和,消费者价值观发生着急剧的转变,家电产品的价格、性能、质量只是产品进军市场的敲门砖,任何企业要真正取得竞争上的优势,必须更多注重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在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软性价值,使产品充分融入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提供用户独一无二的情感体验。通过准确地建立这种纽带,企业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如何让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建立联系,特别是如何让产品在几年以后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这才是企业把握消费趋势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畅销产品研发概念的真正源泉。消费趋势正式融入大众消费者日常生活方式中的,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向所有生产者呈现,如何洞察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通常来说,消费者生活方式的现状是最容易了解的,但是从中发现趋势往往很难,因为消费者往往自己都不能清晰地描述自己下一步的消费倾向。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如此,诺基亚们对未来5年的产品的设计又从何谈起?
三、趋势研究依赖正确的方法
有人说,消费者研究是最重要的方法,但是,现实让很多企业对此也有颇多困惑。
一方面,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研究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你如果直接去问消费者的话不可能得到人们想要什么的答案,大部分消费者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他们不说他们所指或者所说的不是真正的所指,比如,你去问消费者未来5年你想要什么样子的手机,消费者就很难说得出来,而且他说出来的手机的样子的描绘,你也不见得能理解,甚至连他自己都很难把握。因此,有些时候,消费者说的不一定总是对的。
另一方面,不是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都需要满足。有些消费者的需求,或者消费者的有些需求,企业要选择不去满足,而有很多时候当你问消费者的需求的时候,他常常告诉你的是理想的或者全面的需求,但是当你整合所有需求开发出产品后,他们又不见得喜欢。比如传统的家具商场试图将家具卖给所有的人,而瑞典的宜家家居,却把目标定位于那些追求风格又图便宜的年轻人身上,从而赢得了自己的市场,如果宜家趋于传统的消费者家居需求的全面满足,就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
确实,消费者的心思有时候的确很难琢磨,特别在那些需要引领时尚又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领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至今为止,消费者的研究却依然是获得产品创新的最佳途径,关键在于,是不是有好的方式和方法。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常常是难以说清楚,是潜藏的,更多的间接的研究方式才能深入地梳理目标消费者的动机、需求和渴望,而如何设置正确的问题,以及在一定信息量积累的基础上去融合对消费者很多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则成为关键。
四、如何洞察未来消费趋势
综上所述,获得好的产品概念和创意,并不是消费者研究没有用,而是如何去搜集消费者相关的信息,如何获得趋势,挖掘出人们头脑中未来会可能消费的产品概念。用创新的方法解构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剖析消费者的生活密码,才能让吻合消费者未来生活方式的产品研发不再成为问题,因为你解了消费者的密码,就知道了其潜藏在背后的真正需求。
更重要的是,很多公司往往认为洞察信息只来自消费者,其实信息源自很多地方。
大众生活观察。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来自于我们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可以捕捉到精彩的信息,当我们不了解一个消费者到底在想什么的时候,观察是获得信息最基础的手段。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和普通消费者共同度过生活中的一天,来看他们是如何度过的,这个里面就能生动地找到很多信息。
消费者的记录。当我们很难去形成对一个消费群体的判断的时候,让消费者用最自然的方式参与到生活方式的研究中来,比如让他们去记日记、拍摄一些自己喜欢的数码照片,研究人员去和消费者一起举办一些群体活动,与消费者进行座谈,都可以发现一个人群的真实的生活表现,而这些是形成新产品概念的源泉。
消费者的语言。一个产品之所以能够受到某个群体的追捧,原因在于这个产品传递的语言是这个群体的语言,比如动感地带传递的“我的地盘听我的”就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自己的语言,所以很容易建立沟通的平台。搜集和分析这些语言,了解消费者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中使用的语言,可以帮助产品的创意和概念寻找到能够具象的元素,这些研究通过对网上的BBS、贴吧、各种博客文章等上面流行的语言的内容结构和分析就可以获得,比如你要设计一款电脑给这些追星族,你只要去他们建立的各种各样的追星论坛上看看就可以找到这些人的鲜活语言。
了解社会趋势。社会趋势往往影响着人们消费生活的变迁,而全球的社会趋势的融合对于形成产品概念也意义重大,因为这些趋势中往往可以看到很多未来的新概念和新方向,同时社会趋势带来的潜在消费需求对于产品研发是很有价值的信息。了解社会趋势,就是要培养对这类信息的高敏感度,这可以通过全球众多研究机构的趋势报告,对于目标群体的消费趋势的报告来了解。
产品所处市场。很多企业虽然做了很多年,但是对于自己产品在消费潮流中所处的位置却并不是非常清楚,这样导致新产品到底应该切中哪个细分市场,在产品的创意和概念上做什么样的创新很难形成判断。按照时尚和消费的趋势来了解自己的产品所处的市场的位置,对于企业的产品研发也必不可少。
(一)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有所回落2002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886亿元,比上年增长8.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从全年各月的增长趋势来看,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其中在2、5和10月份分别形成三个增长波峰(如图1)。
图1
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2年1~11期。
200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继续高于GDP增长,增速差距为0.8个百分点,与上年增速差距2.8个百分点相比,减少了2个百分点。据测算,2002年国内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比上年回落约5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价格继续保持低位运行格局
从2001年11月开始,特别是进入2002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又表现出新一轮下降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13个月负增长。2002年1~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累计下降0.8%,其中4月份下降幅度达1.3%,为1999年9月以来最大降幅(1999年8月为1.3%)。对消费品市场运行影响较大的商品零售价格,2002年1~11月份的下降幅度为1.4%,比上年增加了0.8个百分点。在商品零售价格的14类价格中,除中西药品、书报杂志、燃料3类商品价格比上年略有上涨外,其他11类商品价格都呈下降趋势,其中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和食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21%、6%、5.5%和4.2%。
(三)供过于求的总格局仍在持续发展
据国家经贸委对国内600多种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跟踪分析,2002年上半年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商品比重达到86.3%,比2001年上半年上升3.3个百分点,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比重由2001年下半年的17%下降到目前的12%。与1999年上半年的情况相比,2002年上半年供过于求的比重上升了14.1个百分点,而供求平衡的比重则下降了13.9个百分点。可见,自1999年以来,我国经济中供过于求的结构矛盾一直在持续发展,且目前已经达到了比较尖锐的程度。
(四)消费品市场发展仍然存在结构差异
首先,城乡市场之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所缓和。2002年城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年实现零售总额为2354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增速比上年低1.6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市场运行比较平稳,发展速度始终徘徊在6~7%的区间内,全年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05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增速比上年低0.9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发展差距为3.1个百分点,比上年缩小了1.1个百分点,对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1%和28.9%。
其次,消费品市场行业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行业结构来看,2002年1~10月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和其他行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1%、16.4%和3.4%,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的增长对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70.4%和21.6%。上述数据表明,消费品市场零售额的不同行业发展速度相差接近13个百分点,发展差距比上年扩大2个百分点。
(五)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领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进入2002年以来,伴随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新消费热点和领域继续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消费品市场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第一,假日消费仍是带动消费品市场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2002年围绕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等长假期的假日消费活动日趋活跃和成熟,三个节假日所在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了9.1%、9.3%和9.4%(见图1),成为2002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三个黄金时段。
第二,新型消费品销售加速发展。2002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带动了住房装修装潢用品、汽车、通信工具、娱乐用品、文化用品等多种新型消费品销售的快速增长。据对1~11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统计,汽车销售增长45.4%,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长53.6%,石油及制品增长28.8%,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27.9%,文化办公用品增长17.5%,书报杂志类增长11%。
第三,信用消费呈快速增长势头,成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至2002年底,全国各类消费贷款余额达到6990亿元,比年初增加2755亿元,同比多增160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598亿元,比年初增加2282亿元,同比多增353亿元。2002年汽车消费贷款增长最为迅速,以北京市为例,截止到8月末,北京市各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83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加64亿元。1至8月累计支持居民购车42106辆,比2001年同期增加30530辆,增长2.64倍。
(六)连锁商业等现代化消费品流通方式正在成为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连锁商业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经营规模和辐射能力明显增强,是推进流通领域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并成为当前及未来相当时期内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全国连锁企业已有1124家,店铺总数为2.2万个,零售总额为1549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4.1%。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连锁业市场份额已超过10%。如北京2002年1~11月份连锁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9%,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4.1个百分点;市场份额达到了17.1%,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连锁经营的覆盖领域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已拓展到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三大行业的50多个业种。
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培育了一批大型零售企业,正在成为我国零售市场的骨干与龙头企业。据调查,中国连锁企业销售额前20名企业,2002年上半年销售额为633.32亿元,比2001年同期平均增长44.9%,是同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8.6%的5倍多。20家连锁企业的店铺总数为5997个,比2001年同期平均增长59.24%。其中有三家企业的店铺数增长超过了100%。
二、2002年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减缓的成因分析
在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背景下,2002年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发展主要得益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稳定提高、消费结构调整与升级步伐加快、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和消费者信心稳定等因素的支持。但增速与往年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回落,其成因值得深入分析。
(一)2002年促进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较快增长
在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背景下,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有所提高。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500元,比上年增长9.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3%;其中,来自工薪的收入增长迅速,人均达到5287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20%,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上升到70.5%。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470元,比上年增长4.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8%以上。其中现金收入达到2200多元,比上年增长4.8%。
2.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调整与升级步伐明显加快。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接近37%,比1996年下降了11.5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91个百分点,与1985~1995年10年间恩格尔系数年均下降0.34个百分点相比,下降速度明显加快。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虽然仍在较高水平上徘徊,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加速下降的趋势,1999~2001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了5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45个百分点,比1990~1998年的年均下降速度加快了1.775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主要特征是,消费重点已从基本生活消费品转向了以住、行为代表的新型消费领域。从2002年1~3季度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看,食品、衣着和家庭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37.1%、9.3%和6.3%,上述三项基本生活消费支出比重合计为52.7%,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95个百分点。而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娱乐文化教育服务、居住的支出比重为10%、6.8%、16%和11.4%,上述四项支出比重合计为44.2%,比2001年的39%又提高了5.2个百分点。再从支出增长来看,2002年1~3季度城镇居民食品和衣着支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出现大幅度的下降,降幅为9.2%;而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和医疗保健支出增幅非常大,分别增长了32.5%、26.6%、40.8%和22.7%,可见住、行、医疗和教育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
同样,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处在加速调整的过程中。从农村居民现金支出结构变化来看,一是住房支出稳定增长,1~3季度农村居民人均住房支出为12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其中,用于住房装饰、装修的支出增长了21.3%;二是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扭转了上年下滑的势头,前3季度人均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为2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三是交通通讯费用和学杂费支出增长较快,1~3季度人均交通通讯费和学杂费支出分别为89元和124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2%和9.1%,其增加额占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额的21.5%和18.7%。此外,由于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在外饮食消费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19.1%。可见,虽然食品消费仍是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重点,但非食品类的各种新的消费内容已经表现出稳定乃至快速的增长势头。
很多耳熟能详的品牌,今天已经不存在了,比如活力28、旭日升冰茶、秦池酒等。品牌兴亡的原因,最重要的能否抓住并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产品能不能卖得好,其实在产品开发的阶段就基本有个眉目了。因为,如果产品能够吻合或者引领消费者消费趋势,那么想都不用去想,这产品一定畅销。这一特点在很多外观和工业设计导向的行业更加突出,如数码、汽车、家电等行业。
如果具体到市场上的产品,或许更加明了,比如爱国者MP3播放器在推出月光宝盒之前,曾经开展过大量关于年轻人消费者生活方式和形态的研究,而月光宝盒一经推出便引起广大年轻人的竞相追捧,也一度成为中国MP3市场的代言者;而全球手机行业的霸主――诺基亚曾告诉消费者:诺基亚目前正在研发的是5年后的手机,因为现在的产品早在5年前就已经设计好了。
二者共同的特点,产品都创造了市场奇迹,而创造市场奇迹的同一个原因又都是,在消费者生活方式和形态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推出的产品能够符合消费趋势,引领消费潮流。
可见,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今市场。准确把握消费趋势是企业成就领先局面,开发出畅销产品的重要因素!
消费趋势变化关乎品牌成败
消费趋势是消费者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消费动向,是消费行为普遍性的一个集中呈现,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阶段性结果。体现为。需求多元。比如在洗发水,几十年前就是清洗作用,现在去头屑的、柔顺的、控油的……功能诉求一大堆。消费受场景影响。比如,一些消费者喜欢喝鲜奶,一些消费者喜欢喝酸奶,还有的消费者喜欢喝乳酸菌饮料,而且他们喝的场合是不一样的。所以,牛奶可以有纯牛奶、高钙奶、早餐奶甚至面对中高收入群体的牛奶。当选择范围不多,没有品牌意识的时候,消费者更多地看重性价比。例如,数码相机、手机、台式电脑的技术成熟度越来越高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驱动是在于品牌,而不仅仅是性价比,佳能、诺基亚、联想等品牌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在于他们不仅在产品上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具备差异化的品牌价值。
近年来,韩国企业如三星、LG等在竞争最激烈的IT数码、家电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全球范围内强势崛起,产品的外观和工业设计可以说是他们取得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帮助这些产品在今天的市场走俏的一个内在原因,就是它们吻合了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或者说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何让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建立联系,特别是如何让产品在几年以后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这才是企业把握消费趋势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畅销产品研发概念的真正源泉。消费趋势正式融入大众消费者日常生活方式中的,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向所有生产者呈现。
洞察消费趋势的方法
通常来说,消费者生活方式的现状是最容易了解的,但是从中发现趋势往往很难,因为消费者往往自己都不能清晰地描述自己下一步的消费倾向。
大部分消费者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比如,未来5年想要什么样的手机,消费者就很难说得出来,即便说出来,你也不见得能理解,甚至连他自己都很难把握。有些消费者的需求,或者消费者的有些需求,企业要选择不去满足,而有很多时候当你问消费者的需求的时候,他常常告诉你的是理想的或者全面的需求。但是当你整合所有需求开发出产品后,他们又不见得喜欢。
如何搜集消费者相关的信息,获得趋势,挖掘出人们头脑中未来会可能消费的产品概念?
大众生活观察。判断来自观察,当不了解消费者到底在想什么的时候,观察是获得信息最基础的手段。比如可以选择和普通消费者共同度过生活中的一天,来看他们是如何度过的,这个里面就能生动地找到很多信息。
消费记录。当对消费群体判断很难形成的时,让消费者用最自然的方式参与到生活方式的研究中来,比如让他们去记日记、拍摄一些自己喜欢的数码照片。研究人员去和消费者一起举办一些群体活动,与消费者进行座谈,都可以发现一个人群的真实的生活表现,而这些是形成新产品概念的源泉。
消费者的语言。一个产品之所以能够受到某个群体的追捧,原因在于这个产品传递的语言是这个群体的语言。收集和分析这些语言,了解消费者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中使用的语言,可以帮助产品的创意和概念寻找到能够具象的元素,这些研究通过对网上的BBS、贴吧、各种博客文章等上面流行的语言的内容结构和分析就可以获得,比如你要设计一款电脑给这些追星族,你只要去他们建立的各种各样的追星论坛上看看就可以找到这些人的鲜活语言。
了解社会趋势。社会趋势往往影响着人们消费生活的变迁,而全球的社会趋势的融合对于形成产品概念也意义重大,因为这些趋势中往往可以看到很多未来的新概念和新方向,同时社会趋势带来的潜在消费需求对于产品研发是很有价值的信息。了解社会趋势,就是要培养对这类信息的高敏感度,这可以通过全球众多研究机构的趋势报告,对于目标群体的消费趋势的报告来了解。
产品所处市场。很多企业虽然做了很多年,但是对于自己产品在消费潮流中所处的位置却并不是非常清楚,这样导致新产品到底应该切中哪个细分市场,在产品的创意和概念上做什么样的创新很难形成判断。按照时尚和消费的趋势来了解自己的产品所处的市场的位置,对于企业的产品研发也必不可少。
[关键词]鸡蛋;消费者实际生活;消费市场
[DOI]10.13939/ki.zgsc.2016.01.075
1 研究背景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收集数据分析的方法,在海淀区进行调研,并计划将卖场分为农贸市场、路边小摊、网购、超市四大类,将鸡蛋按品质分类,将来源地按省份和生产厂分类。
鸡蛋分为土鸡蛋和洋鸡蛋,土鸡蛋就是指在农家自然环境中散养鸡所生的蛋,又叫柴鸡蛋,包括草鸡蛋、笨鸡蛋、山鸡蛋等。土鸡蛋没有特殊的标准。品牌鸡蛋大部分指洋鸡蛋,包括普通鸡蛋、无公害鸡蛋、绿色鸡蛋、有机鸡蛋等。按营养富集的种类及富集程度分,有营养强化鸡蛋和机能调节鸡蛋。营养强化鸡蛋是利用物理富集作用和蛋鸡机体本身的生物转化功能,将人体不易吸收的微量元素通过蛋鸡活体吸收后转化为生物态的微量元素富集到鸡蛋中,或通过饲料配方的调整,但目前国内有机食品生产的过程监控存在问题(尤其生产过程中饲料、药品的使用监控),一定程度上存在名不副实的现象。
流通渠道的现状在鸡蛋的消费结构中约有90%为整蛋消费,10%为加工产品。95%以上的鸡蛋通过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发到二级、三级农贸市场(早市、零批市场、杂货店等);不足5%的鸡蛋是经过城区超级市场、社区便利店到达消费者手中。主要形式分为:①大型连锁超市/卖场渠道;②社区便利店渠道;③农产品批发市场渠道;④机关、企事业单位团购渠道;⑤学校、医院、托儿所、幼儿园等团体消费市场渠道;⑥经销商渠道。
2 研究过程概况
开题之后,我们立刻进行了实验安排。首先,明确总体目的是为了对某些消费者有指导目的。其次,上网搜索了海淀区内的各类卖场,如超市发、华联、小区便利店等,并分配了调查任务,尽量缩短调查距离。最后,决定了录音调查的内容。
在8月2日第一次调查尝试,在8月底左右开始进行了第一次全面调查。调查方式分为两方面。
一是单方面调查,我们用手机、记录本等记录工具进行鸡蛋价格的记录。储存为视频,照片或Word文档格式。调查结束后进行数据整理。其后继续进行调查,约隔一周的时间进行一次调查。二是进行对顾客和卖场销售员的询问式调查,而后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及对各个品种鸡蛋的评价进行询问式调查,用计划好的问题进行询问,涉及鸡蛋来源及成本价等方向,而后储存为录音格式。
价格调查共持续三个多月,共全面调查13次,一次性调查超市发、华联、京客隆、鲜果蔬、丽城亿都五个卖场。小范围调查5次,一次只调查美廉美、华润万家这两个超市类型。特别调查,即对工作人员的询问随大范围调查一同进行。最终将数据进行了汇总。讨论得出数据分析方向。整理成图标而后生成折线图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3 实验分析
表1是美廉美超市的数据,华润万家的数据从略;表2是10月26日、10月29日、11月8日的数据,8月25日、9月8日、9月16日、10月12日、10月19日的数据从略。
4 研究结果
(1)从基准线上看,华联的鸡蛋变动幅度最大,明显大于其他两个超市,而超市发价格变动较小,京客隆的价格始终没有任何变化。这可能和每个超市的特点有关。京客隆以大学生为销售对象,卖出的鸡蛋经观察多不是著名品牌的鸡蛋,而且品种十分有局限性。
(2)从价格上来看,各个超市的鸡蛋都表现了原价鸡蛋和打折鸡蛋,虽然有价格上的波动,都表现为先增后减,但是总体仍表现为上涨趋势。
(3)华联作为三个超市中较高档的卖场,其平均价格却比打完折后的超市发的平均价格要低,不难分析出价格变动幅度最大,且变化频率最快的原因,很可能是其价格最接近成本价,这也使得华联成为最能体现市场波动的卖场之一。其鸡蛋不仅品种齐全,品质有保障,而且价格适宜大众选择。
(4)超市发作为三个超市中级别最高的超市,其鸡蛋价格也是最贵的,即使在打折到最便宜的时候也常常超过华联的最高价格,这充分说明超市发作为高档超市的本质,同时据统计超市发的鸡蛋品种也是三个超市中最多的,甚至多于华联。
5 结 语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需要的是整个团队,需要的是大家共同的努力。通过这次调研,让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深有体会。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这意味着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长吉图先导区包括长春市城区,九台市、农安县、德惠市;吉林市城区,永吉县、蛟河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境。该区域面积和人口均占吉林省的1/3,经济总量占吉林省的1/2,进出口总额占吉林省的82.8%,是我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核心地区和重要支撑。
对比1996—2013年长吉图先导区和吉林省的消费数据发现,吉林省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年消费性支出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分别从3037.32元、1513.19元增长到14613.53元、6186元,年均增幅分别为10%和9%。相比较而言,长吉图先导区的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一直约为吉林省平均水平的1.1倍,城镇和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年均增幅分别为12%和11%,长吉图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由1996年的3198.58元达到2013年的20856.32元,虽然长吉图先导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年消费性支出在1996和1997年一直低于吉林省的平均水平,但从1998年起逐步上升,其数值一直约为吉林省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年消费性支出的1.15倍。不难看出,长吉图先导区的整体消费水平在吉林省平均水平之上,在吉林省具有领先优势。
为进一步反映长吉图和吉林省城乡消费水平的高低,采用比率分析法,将长吉图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除以吉林省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长吉图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除以吉林省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由上述比率可知,1996—2013年农村家庭消费间的比率变化范围大于城镇地区,可以推断无论是吉林省还是长吉图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较为稳定;至于农村地区的消费性支出为何波动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其收入受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影响,如自然灾害、市场农副产品价格波动等,所以相对于城镇家庭消费性支出来说波动的程度较大。除此之外,以1996年为起点,长吉图先导区城镇与农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差额比吉林省城乡间的差额数值大且增速快,在2013年达到12612.76元,消费水平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反映的就是收入水平的差距,结合收入数据发现长吉图先导区的城镇居民收入涨幅显著高于该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涨幅,可见,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任重道远。
二、长吉图先导区消费的实证分析
长吉图先导区的消费性支出对提升吉林省整体消费性支出具有带动和先导作用,本文借助长吉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其居民消费的影响加以分析。对于一个地区来说,GDP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快慢。为计量长吉图先导区人均生产总值对消费性支出的贡献,以长吉图人均GDP为解释变量X、长吉图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为被解释变量Y进行实证检验。
由相关系数可知,长吉图先导区人均GDP和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为避免回归分析时出现伪回归现象,在回归前对变量做平稳性检验发现,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均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通过协整检验证实二者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方程拟合优度较高,回归参数显著有效,但存在一定的自相关。运用E-G两步法对二者的线性关系是否平稳加以判断:ADF的值小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残差序列平稳,进而确定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该稳定关系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实现,意味着存在解释变量由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
上式表明: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存在稳定的动态关系,二者呈同方向变动,并且影响显著。从长期看,长吉图人均GDP对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弹性为0.7632,即人均GDP增加1%单位,会带动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增加0.7632%单位;从短期看,人均GDP对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弹性为0.8872,即人均GDP增加1%单位,会带动人均消费性支出增加0.8872%单位;误差修正因子 的系数代表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因子会以0.8474的调整力度将它从非均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
三、与其它经济圈的消费比较
为全面了解长吉图先导区居民的消费水平,选取环渤海、长三角以及全国的消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1996—2012年,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总体呈现出下降态势,在2012年维持在7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吉图居民显现高位的消费倾向且波动明显,1996年时还处于四个消费倾向中的最低值73%,进而升至2008年的最高点85%,虽2008年后有所回落,但仍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的消费倾向与全国消费倾向的变动极为相似,均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但前者消费倾向总体高于全国,后者消费倾向多数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消费倾向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每人消费性支出的增速慢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人们将增加的收入越来越多地用于非消费领域。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社会医疗保障较为完善,居民后顾之忧较小,且收入较高,在满足日常消费后,居民将收入投资其它金融资产、购买保险等领域造成消费倾向下降。相比较而言,长吉图先导区居民收入在三个经济圈中最低,经济欠发达、社会医疗保障尚不健全,医疗费用在很大程度上由居民自行承担,一定程度上也提高其消费倾向。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消费水平较高,城乡消费差额较大。长吉图先导区的消费水平在吉林省具有领先优势,但城乡消费差距反映出严峻的问题。如何在提高消费水平的同时控制或缩减城乡消费的差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角度上讲,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总量最大化的条件下,存在着一个最优的城乡和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换言之,在社会总收入这块蛋糕大小不变的前提下,在城乡居民各阶层之间总会存在着最优的切蛋糕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居民消费需求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2.消费倾向高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长吉图先导区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低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由于收入水平不高,在计算消费倾向时,是将收入作分母,长吉图先导区的居民消费倾 向变高,特别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他们的储蓄和投资都极少,收入几乎全部用于消费,困难人群甚至出现透支,他们的消费倾向必然更高。长吉图先导区消费倾向较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联。由于长吉图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于其它经济圈尚不健全,相当多的消费者对于未来支出预期不稳定,即使收入总额增加,也不愿意增加当期消费,以便为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以及养老等进行储蓄。
(二)建议
1.适当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消费倾向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函数,总消费量一般主要决定于总所得量,但城镇居民总体收入增长过慢是制约消费增长的首要因素,因此,调整收入分配比例,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最主要的途径。制定增加居民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政策时要区别对待,逐步提高城镇低收入户基本生活的最低保障标准,遏制中低收入群体相对扩大的势头,使之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所提高;同时可通过加大义务教育的政府投入、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依法保护高收入者合法取得的各种收入,通过税收手段缩小再分配后的收入差距。
2。以支持区域总经销商为主,重点发展终端零售,全面铺货,建设终端市场;
3。加强终端建设工作,制作形象统一的店招、X展架、易拉宝、POP、DM单等终端物料;统一品牌形象。
4。通过加强终端的信息管理、加强终端巡视监督力度、加强与经销商的沟通、规范终端网络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塑造品牌市场,有效地抓住一个重心,然后覆盖郊县等地;
5。加强经销商销售人员和促销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及培养经销商的忠诚度。
6。加强总公司的配套政策及时有效地跟进,及时有效的对其支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加强总部与区域信息快速有效的沟通以便我公司对市场运作作出快速明显反应。
推广重点分解:
1。针对培训工作
首先对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全面企业文化培训、产品知识特点培训、以及公司各项规定的具体执行培训工作;
对经销商进行企业理念培训、产品卖点培训、渠道规划培训等,培养经销商积极性和忠诚度;
对促销人员进行产品知识培训、企业文化培训、推销技巧培训、及工作效率的培训等,促进终端销售力度及提高竞争力;
对销售人员销售技巧的培训、企业理念及企业文化培训、工作、渠道如何规划的培训等,提高销售人员素质,从而提升公司形象。
2。针对终端建设:
以终端物品(专场、专柜、DM、POP、立牌等)的陈列完整、统一、规范、生动化为主,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完善工作的质量;
增加宣传终端的数量,尽可能的帮助终端经销商在各大市场对品牌进行宣传,如悬挂横幅、张贴海报、专柜陈列产品、POP张贴、DM摆放、立牌摆放有关产品名称和标识的物品,以加强终端宣传的覆盖面,注意终端形象物品一致性;加强终端促销人员的专业知识、企业形象、销售技巧、推广内容的培训;重点在品牌店的包装﹑商超堆头的陈列、专柜的陈列、以及整体产品摆放位置的统一性,对产品的生动化的建设。
3。针对促销推广:按月度制定工作计划重点,促销活动以淡旺季之分,要做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对于(X月——X月):全面进行店内促销活动。让消费者参与进来,共同抒表对品牌特色活动主题的看法,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与消费者时刻在一起,时刻让消费者自由发挥才能,全面建立品牌的魅力。
对于(X月——X月):对渠道进行全面管理。对渠道进行促销,主要以对二批商及零售店为促销对象。方式以捆绑销售及积分累计奖励为主,具体为商家每月销售额达到一定金额可获得相应返点。目的是为了促进新品销售及全面铺开市场,可以使公司新品上市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对于(X月——X月)对终端进行全面建设和促销。建立品牌店、形象店,即对所有商家进行终端建设有礼活动。由公司对各个终端建设店招、门头、灯箱、立牌、收银台等,形象以公司标准VI建设,同时给予商家一定的产品折扣,让商家感受厂家对他的支持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更多的强有力品牌支持、终端建设支持等,从而建立商家忠诚度。
对于(X月——X月)以全面铺开市场、启动市场为主。扩大终端店的数量与质量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为旺季到来做好基础工作。大力的在各大终端进行促销活动。选择人流量较大的广场或路段或高尚住宅区表演活动,同时配以买赠形式促销。对促销人员及经销商进行全面培训,统一宣传口碑,建立品牌。将品牌魅力体现在消费者面前。建立消费者的认知度,及培养消费者忠诚度。
对于(次年X月——X月)渠道促销,全面启动二批,成功占资压库,加大出货量,提高产品流量与流速。
针对全国性的活动、节假日(如五一劳动节、建军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以及新品上市由公司统一组织促销活动,其他可根据不同时间段与市场反映情况采取不同促销手段。
4。针对广告宣传配套:
以电视、报纸、户外等大众媒介为主要的传播方式。电视以企业品牌形象的传递和塑造为主,宣传以品牌USP主题,分为硬性品牌广告和软性的企业介绍及产品介绍两部分,在销售旺季来临时集中投放,支持品牌形象的提升;报纸以品牌形象和促销活动公告相结合的内容为主;户外以商业繁华区、交通路口的广告牌、大型布幅、公交车车身、店招等户外广告为主;
针对软文炒作:常规软文主要对消费者以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诉求方式,将产品利益点与企业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使消费者在接受产品信息的同时,能了解到企业信息,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感。软文的投放应保持连续性,并根据季节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侧重内容。配合促销活动和终端的销售。
[关键词] 天然气市场; 区域消费结构;信息熵;时空演变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4-0001-07
一、引言
能源是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能源数量短缺或消费结构不合理都将严重影响地区和国家的安全与发展.[1]12801285。国际能源署(IEA)2010年报告对中国天然气市场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1070×10.8m.3,比2009年增长182%,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天然气消费国,并预计2015年消费量将达到2600×10.8m.3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耗量的7%,2020年约为3500×10.8m.3。.[2]目前中国天然气市场定价主要采用成本加成法,其市场价格远低于替代能源价格(如煤、LPG等),虽然极大推动了市场消费与扩张,但导致了天然气消费结构比较单一,结构不合理,其市场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天然气资源在市场中没有得到合理配置.[34]。中国天然气消费模式正逐步由供应驱动消费向需求拉动消费模式转变,天然气市场结构如何变化直接关系到能源消费安全,从长远来看,中国天然气利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5]。故研究天然气消费结构演变规律和演变趋势有利于国家天然气能源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天然气市场的结构优化、市场价值的实现和天然气资源的合理配置。
天然气市场具有较强的区域消费特征,目前中国形成了西南、环渤海湾、西北等8大不同类型区域性消费市场。大华北市场涵盖陕西、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北京等省市区,整个地区天然气管网密布,四通八达。该区域产业结构复杂,需求主体多样,经济水平差异较大,既有东部的发达地区山东、北京,又有中西部的欠发达地区山西、内蒙古、河南。该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大:山西富产煤炭;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鄂尔多斯气田和长庆气田为两省提供了可靠的供气保障;山东属于沿海LNG辐射地区,除接收管道气、海上气外,还接收进口气,用气结构比较复杂。整个大华北地区天然气需求主体主要以城市燃气、工业和发电为主,其市场需求量大且价格承受能力较强。由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内蒙古煤制天然气多个供气主体的并存,大华北地区气源结构也日趋多样化。该区现有管道气、海上气、煤制气、LNG等多种天然气能源,种类丰富。内蒙古、宁夏天然气汽车试点的推行,使得LNG、CNG项目在大华北地区迅速开展,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积极布局LNG项目抢占天然气市场。由此可见,大华北地区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对该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的演变研究将为中国天然气的区域配置、下游消费结构的优化配置以及天然气市场化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
能源消费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耗散系统,其结构在外部扰动和内部涨落影响下不断演变,表现出自发的、不可逆的演化特征。信息熵(Information entropy)从信息源系统角度出发,利用概率测度和统计方法度量耗散系统无序状态,揭示系统内部结构演变过程.[67]。耿海青等考虑到能源消费结构的区域差异性,利用信息熵分析了区域市场内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电力、煤炭、LPG和煤气等)的演变,认为电力和天然气将成为城市居民主要的消费能源.[8]。田志勇等分析了中国2001—2006年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信息熵特征指标的动态变化,认为资源禀赋及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影响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9]。揣小伟等从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等指标对中国1991—2006年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能源消费数量和结构进行了动态分析,并深入研究了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1]12801285。目前信息熵理论用于天然气消费结构演变的研究还不多见,天然气能源系统作为整个能源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消费结构演变既与其他能源有关(尤其是替代能源,如煤炭),又在工业、商业、民用等消费结构上呈现出自身演变的特点,为此,本文将采用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域市场天然气消费结构时空演变过程和规律,以及影响天然气消费结构演变差异性的因素,以便更加清晰地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天然气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动态发展趋势和消费结构的差异性,为中国天然气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促进天然气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假设一个地区的天然气消费总量为Q,该地区利用天然气的行业有m种,每种行业的天然气使用量为qi(i=1,2,…,m),则各行业天然气的消费量占该地区天然气消费量总和的比例为pi=qi/Q,∑pi=1。
据此,根据信息论的原理,同时参照申农公式.[9],可以定义天然气消费结构的信息熵为
H=-∑mi=1Pilnpi 。 (1)
式(1)可以用来描述某一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的有序度或复杂程度,揭示其动态演变规律。
一般来说,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低时,天然气消费结构比较单一,可能只有一两个行业使用量较大。假设处于极端状态,整个地区只有一个行业使用天然气,此时Hmin=0;相反,若该地区所有行业天然气使用量的比例相等,即p1=p2=…=pm=1/m,则此时Hmax=lnm。事实上,这两种情况均不会出现,信息熵一般会介于两者之间,其值的大小反映该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的复杂程度,而均衡度和优势度则描述各行业天然气利用的差别和结构格局.[1011]。一个系统越是有序,信息熵就越低;反之,一个系统越是混乱,信息熵越高。在这里,定义天然气消费结构均衡度的表达式为
J=-∑mi=1Pilnpi/lnm , (2)
即均衡度是信息熵和最大熵之间的比值,取值范围为J∈[0,1],其值越大,各行业天然气使用量的比例差别就越小;当J=0时,天然气消费结构的复杂程度最低。优势度的表达式为
D=1-J,
反映了一种或几种行业支配天然气消费的程度。
(二)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1—2011)、《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1)、《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01—2011),整理选取出2000—2010大华北地区的北京、山东、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宁夏以及河南等地各行业使用天然气的消费量数据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数据。
三、大华北地区天然气市场发展特征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070×10.8m.3,比2009年增长了182%,是2000年的44倍。大华北地区各省市区2010年天然气消费总量为33528×10.8m.3,远高于2000年4688×10.8m.3的消费总量(见图1)。由于大华北地区天然气需求主体以城市燃气、工业和发电为主,价格承受能力较强,其天然气利用前景较为广阔。根据大华北地区各省市区“十二五”天然气利用规划,预计到2015年,大华北地区天然气需求总量将达到1014×10.8m.3,占全国天然气需求预测总量(2600×10.8m.3)的39%,大华北地区天然气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
图12000—2010年大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量
(二)供气主体由单一趋于多样
2005年之前,大华北地区天然气主要由中石油供给,近年来随着中石化和中海油对大华北地区资源投放量的不断增加,该地区已经形成了多元的供气主体、多样化的气源结构,大大推动了大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量的迅速增加。预计到2015年,大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总量约为937×10.8m.3,其中中石油的供气量约为546×10.8m.3,占总供气量的583%;中石化供气量约为243×10.8m.3,占总供气量的26%;中海油供气量约为73×10.8m.3,占总供气量的77%;内蒙古煤制天然气量约为75×10.8m.3,占总供气量的8%。同一市场多元化的供气格局的出现,“竞争中合作,共赢中发展”的模式将日趋完善,这将有利于实现管网、储气库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输气效益。
(三)输气管网网络化
目前整个大华北地区已经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天然气管网布局。截至2010年底,山东省境内长输天然气管道近4700km,主要有榆济管线、泰威线以及多条支线、青岛—威海干线及其支线。河南境内的主要管网通道有:陕京二线安平站—山东管网—河南;陕京二线石家庄站—河北省管网—河南;陕京二线安平站—冀宁联络线—中沧线—河南。陕西省现已建成靖西线、咸宝线、西渭线、靖西复线等4条长输管道。山西省境内主干管道包括陕京线、陕京二线、西气东输管线等主要管道以及规划的陕京三线,还有榆济管线。2008年末,境内已建成7条长距离输气管道,以化工用户为主,城市燃气用户次之。
四、大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演变研究
(一)大华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演变
从2001—2010年大华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来看,该地区以煤炭消费为主,占整个能源消费的90%左右,而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能源消费仅占10%(见图2)。该地区能源信息熵值变化在2003年之前逐年下降,而2003年后熵值不断增加,这表明尽管大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但天然气、电力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正逐年上升,且天然气消费量从2001年的50×10.8m.3增加到2010年的350×10.8m.3左右(见图1),这表明大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量的增加推动了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图2大华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信息熵与消费结构变动趋势
从大华北地区各省市能源消费结构熵值变化来看,总体上各省市能源消费结构熵值不断增大,天然气消费比例不断上升,但熵值变化与波动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聚类特征,见图3、图4。因而,可依据熵值变化范围将大华北地区划分为4个能源消费次区域:北京为次区域一;陕西为次区域二;宁夏、山东、河南、河北和内蒙古为次区域三;山西为次区域四。北京地区能源消费信息熵值不断增加,且天然气消费比例急剧上升,主要是北京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对清洁能源需求旺盛;同时中石油陕京一、二线投产运行,推动了北京市天然气消费量的迅速增长(见图3),极大地改善和调整了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陕西、内蒙古、河南和山东等地区能源消费熵值总体增大,消费比例增长也保持同样的趋势,但增长缓慢(见图4),而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积极培育该区域的天然气市场、逐步加大对这些地区天然气资源的投放量,客观上改善了这些省市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而山西作为中国的煤炭供给基地,尽管天然气比例增加和能源消费结构有所改善,但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价格优势制约了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在该地区的消费。
总体上来说,尽管大华北地区仍以煤炭为主要消费能源,但该地区天然气管网网络化、供应主体多元化和市场中工业及燃气用户对清洁能源天然气的旺盛需求,推动了整个大华北地区能源结构的改善。同时由于各省市区资源禀赋和天然气市场发育程度不同,使得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图3大华北地区各省市能源消费比例变化
图4大华北地区各省市能源消费结构信息熵演变
(二)大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时间变化
本文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公布的2000—2010年大华北地区工业、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和商业等天然气消费量数据,并依此计算这11年该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见图5、图6),其中公共服务和商业消费包括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餐饮和批发零售业。从信息熵和均衡度变化来看,熵值在05~07之间波动,均衡度在04以下,即表明该地区消费结构变化较大,且单一。从消费结构变化来看,该地区以工业用气为主,消费比例占50%左右,其波动变化直接影响整个区域熵值变化,同时居民生活用气、公共服务和商业用气比例逐渐趋于稳定,在20%左右小幅度波动。
图5大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和信息熵演变
图6大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优劣度与均衡度
2001—2010年大华北地区天然气市场是从初步开发到快速发展的阶段,依据信息熵变化过程,可将该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变化按照时间划分为3个阶段,具体如下:
2003年之前市场处于初始开发阶段。该地区主干管网没有形成,天然气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油气田周边,中原油田和胜利油田通过气田集输管网向附近城市的工业、居民生活供气,仅长庆苏里格气田通过陕京一、二线跨区域向北京供气。由于天然气价格由政府规制,化肥、工业原料和居民用气出厂价分别为069元/m.3,127元/m.3和092元/m.3左右,过低的气价极大地刺激了市场消费,使得天然气消费在气田周边局部市场形成了短期有序结构(熵值接近13)。
2004—2008年为市场培育与发展阶段。2004年以后,中石油西气东输一、二线管线贯通,而各省级支线管网与主干管网对接,极大地推动了沿线市场天然气消费;中石化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勘探开发取得突破,并利用陕京一、二线代输到山东、河南、北京等市场。由此,大华北地区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中石油和中石化加大了该地区资源投放量,利用上述管网实现跨区域供气,积极进行市场培育。而大华北地区以工业用户居多,因此整个用气结构逐渐以工业为主,虽然商业和公共服务用气比例、居民生活用气比例有所下降,但用气绝对量明显增加(见图1、图5)。然而,由于天然气价格采用成本加成法,且化工原料用气受到政府规制,其价格低于工业燃料价格,导致化工用气从2004年的43%上升到2008年的55%,而工业燃料用气比例则从57%下降到45%。由此可见,在此阶段,大华北地区管网逐步完善推动了市场需求,而上游气田采取的低价销售策略,既刺激了消费进一步增加,也客观上造成了消费结构不合理(熵值从13降到10),天然气资源未能在市场中得到合理配置。
2008年以后为市场快速发展和市场消费结构调整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对大华北地区的工业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化工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工业用气量相对下降,而居民、商业和公共服务用气稳定增长,同时,国家上调天然气价格,限制化工原料等低附加值行业天然气消费,鼓励工业燃料、发电和商业等高附加值的行业用气。根据等热值法计算的天然气市场价值可以看出,出租车、公共汽车、工业燃料以及制氢等行业天然气市场价值较高,而尿素、甲醛和发电等领域经济价值较低(见表1)。因此,2008年后,整个大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逐步改善(熵值上升到13,均衡度上升到07),天然气资源逐步流向附加值较高和价格承受力较强的行业。特别是2010年后,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天然气利用政策突出强调了要节约、高效使用天然气,大量消耗天然气的化工项目、部分发电项目和甲醇项目被列为禁止范围,而居民炊事、生活热水等用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等被列为优先用气类。因此,国家对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引导大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的优化。
(三)大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空间差异
2010年大华北地区8个省市区天然气消费结构信息熵的空间差异性较为显著(见表2),地理空间上由东部向西部逐渐降低,即北京最大(146),其次是山东(126),内蒙古最小 (102)。如果从各省人均GDP来看,则可发现经济发达省市区的天然气消费结构信息熵高,消费结构也较为多样化(如北京);而GDP低的省,其信息熵则较小,天然气消费结构较为单一(如宁夏、陕西)。由此可见,经济发达的地区天然气消费承受能力较高,其消费结构多样性显著,反之则消费结构趋于单一。
如上所述,大华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出明显4个区域特征,故本文对这4个次区域天然气消费结构比例和信息熵变化过程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这4个次区域的天然气消费结构各有其特点并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的演变规律(见图7)。
次区域一:北京市天然气消费结构信息熵从2001年的13上升到2010年的14,用气结构逐步多样化,主要以非工业用气为主(见图7a)。2005年以来中石油通过陕京线加大了对北京市的天然气供应,其供气气源逐渐丰富,天然气消费量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从2007年急剧增加后有稳定的趋势。由于北京市人均GDP较高(71938元),价格承受能力较强,第三产业比例大(2010年比例为75%),同时考虑到北京市碳减排压力,可以预见未来北京市天然气消费在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和商业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第三产业的天然气消费比例会进一步提高。
次区域二:陕西省天然气消费结构信息熵从2001年的13下降到2010年的12左右,用气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工业为主,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次之(见图7b)。主要原因是陕西省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约占538%),而第三产业较小(约为364%)。目前陕西省已基本形成“四纵两横一枢纽”的天然气管网体系,“十二五”期间随着“气化陕西”工程的推进,靖西三线、榆林—西安等管线将在“十二五”后期陆续建成,最终形成“六纵两横一环”的管网体系。同时,该地区毗邻长庆气田和大牛地气田,以及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管道,能就近获取价格较低的天然气。可预见,在“十二五”期间,陕西地区居民生活用气和交通运输业用气将大幅增长,工业用气比例将有所降低,天然气消费将转向价格承受力较高的第三产业,天然气消费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图7大华北地区分区域天然气消费结构信息熵差异
次区域三:宁夏、内蒙古和山东等5省区天然气消费信息熵值较小,该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单一,仍然以工业为主,居民消费较为稳定(见图7c)。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约占53%),第三产业较小(约为37%),同时,除山东和内蒙古以外,其他各省区人均GDP不到30000元(见表2),总体上制约了该地区居民用气和第三产业用气的消费能力。可以预见,在“十二五”期间该区域天然气消费仍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和商业用气有提升空间。
次区域四:山西省天然气消费信息熵值在上升,工业比重在下降,交通运输业和生活消费比重上升(见图7d)。工业用气分布在太原、忻州、阳泉、运城等城市,用气行业以钢铁、陶瓷和镁业为主,而居民天然气消费主要以液化气为主。该省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量约10×10.8m.3),随着2010年山西省 “气化山西”战略的提出,可以预见,在“十二五”期间居民用气、运输业用气比例将增加。
五、结束语
本文利用信息熵对天然气区域消费结构演变进行研究,以大华北地区的北京、山东、山西以及内蒙古等8个省市区天然气消费结构变化为例,分析与研究了该地区2000—2010年天然气消费结构信息熵变化过程,得出如下几点认识:
第一,大华北地区天然气管网网络化、供应主体多元化推动了大华北地区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工业、民用、商业、交通运输、发电等领域的消费,天然气消费结构信息熵将进一步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大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逐渐由化工和工业燃料转向城市居民、公共服务、商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将形成多元化消费结构。
第二,2008年以后天然气市场进入快速发展和市场消费结构调整阶段,大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逐步改善,天然气资源逐步流向附加值较高和价格承受力较强的出租车、公共汽车、工业燃料以及制氢等天然气市场价值较高的行业。特别是2010年以后,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天然气利用政策突出强调要节约、高效使用天然气,将进一步引导大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的优化。
第三,大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空间差异性较为显著,天然气消费结构信息熵由东部向西部逐渐降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天然气消费承受能力较高,消费结构多样性显著,商业、公共服务和交通业等附加值较高的第三产业消费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而西部地区则由于天然气消费承受力较弱,消费结构趋于单一,主要以工业燃料和化工原料为主,但随着管网的完善和供气气源的丰富,城市燃气中的居民消费比例将进一步提高,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参考文献]
[1] 揣小伟,黄贤金,王倩倩,等. 基于信息熵的中国能源消费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09,31(8).
[2] IEA.World Energy Outlook 2001[EB/OL].(20111109).http:///.
[3] 刘道信.中国天然气市场研究[J].中国市场,2009(1):67.
[4] 陈富良,廖鹏.中国天然气产业规制的基本经验与教训[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6675.
[5] 刘小丽.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现状与特点[J].天然气工业,2010(7):16.
[6] 王晓明.能源系统的复杂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D].天津:天津大学,2002.
[7] 齐梅,林秀梅,王燕,等.重庆市土地结构利用信息熵时序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26(3):6468.
[8] 耿海青, 谷树忠, 国冬梅. 基于信息熵的城市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分析——以无锡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 2004,19(2):257262.
[9] 田志勇,关忠良,王思强.基于信息熵的能源消费结构演变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9,9(1):117121.
关键词:体育消费;初中生;现状;城区
一、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宁波市第七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来分析初中生现在体育消费的能力、结构和影响其消费的因素。
二、研究对象
以宁波市第七中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三、宁波市第七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分析
1.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金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育消费的水平。在调查中发现七中学生体育消费仅占年度总消费的9.7%,这与如今美国社会在消费观念中认为体育消费应占全部生活支出消费总额的20%左右相比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的。所以,宁波七中学生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还是相对较低。
笔者通过问卷和访问了解到,这种现象是由多方面造成的。第一,我国中学生的升学是通过考试来进行的,而考试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文化课的内容,体育虽然这些年有所增加,但是所占比例还是相当少,所以家长和学生会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去,导致很少有闲暇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体育活动,那就更不用谈体育消费了。第二,我国家庭的经济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本身也有一定的差距,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也会影响其进行体育消费。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我国,人们对体育的价值观和消费意识还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强烈。人们的价值观是影响其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一个对体育价值毫无认知的人,是不会将时间和金钱投入到体育中去的。
2.体育消费的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宁波七中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动机有很多,但是排在前三名的分别为审美追求、娱乐消遣和明星效应。这表现出初中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对外表变化的重视,喜欢玩乐的天性。
3.体育消费的结构
宁波市第七中学在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还是以体育实物为主,参与型和观赏型的体育消费只占了较少的比例。这样的结构不是很合理,合理的体育消费结构应该是以参与型的体育消费为主。分析其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由于初中生升学压力大,文化课所占的时间比重较大,很少有多余的时间去健身或者观看体育比赛,而且很多家长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还会安排各种补习班,导致学生活动时间更少。第二,目前各个中学场馆在某些时间段基本上都是无偿向中学生开放的,不存在支付费用的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体育消费的结构不太合理
宁波七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还是以实物消费为主,主要花费在体育服饰上,而参与型的体育消费少之又少,这与正常的体育消费结构正好相反。结构不是很合理,合理的体育消费结构应该是以参与型的体育消费为主,这样更加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发展,学生对于参与型和观赏型的体育消费愿望较大,具有广大的发展潜力。
(2)体育消费的水平较低
宁波七中学生目前平均年体育消费金额与占平均年生活消费总额20%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说明总体的体育消费水平还比较低。
(3)进行体育消费的动机从强身健体逐步多元化
在传统的观念中,体育消费的主要目的还是强身健体,但是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向审美追求、娱乐消遣等多元化目的的转变。
2.建议
(1)减轻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可利用的闲暇时间
随着升学压力不断加大,现在初中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可利用的闲暇时间较少,虽然教育部已经出台一系列的减负措施,但是很多家长还是会让自己的孩子当闲暇时间花在补课学习上,所以要加强学生和家长的体育锻炼意识,从而拉动体育消费。
(2)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建造更多开放的体育健身场所
充分开放和利用现有的场馆,比如利用好各个学校晚上和周末节假日的时间,采用多元的投资模式,以优质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提高其利用率。这样既可以缓解公共体育设施的不足,又可以提高学校场馆的利用率,使经常处于闲置的场馆成为学生和居民闲暇时光的运动场所。
(3)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体育项目
现在初中的体育课普遍比较单一,都是为了中考的项目进行教学练习,但不难看出学生对一些时尚新鲜的运动项目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街舞、网球、瑜伽等新型的运动项目,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项目中去,从而扩大中学生体育消费的市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