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运营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科技馆 管理运营 问题 现代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科技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进步,逐渐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加大了对科技馆重视和投入。科技馆为科技知识的普及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场所和手段,科技馆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高。但是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技馆的运营管理存在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科技馆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实现科技馆的现代化管理运营迫在眉睫。
一、科技馆的重要性
科技馆作为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性科教宣传机构,是我国推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设施,是我国科教事业的组成部分,科技馆的主要功能是为公众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宣传科技成就及其重要性。
随着国家政府对于科普工作的重视,科技馆建设如火如荼,各类科技馆不断兴建,科技馆在科学技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引起重视,在科学中心的基础上逐渐的完善和发展形成的科技馆,通过对科学技术博物馆的改造并不断的兴建具有现代气息科学技术,利用简单有趣的手段和方法向观众介绍科学技术原理,激发观众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启发观众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科技馆通过实验活动、展览、交流培训等一系列的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让观众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与前景,从中受到启发,实现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推动科技发展与进步。
二、科技馆管理运营存在的问题
科技馆作为向公众开展并举办科技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科技的普及和发展创新,可以促进人全面发展,目前科技管理运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科技馆的体制与管理运营存在矛盾
科技馆作为向全社会公众开放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公益性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科技馆的运营管理不能以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作为目标,要尽可能的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科技馆的体制与管理运营存在一定的矛盾,而且有一些地方政府只注重科技馆的建设,忽视了其管理运营,科技馆越开放,接待的观众越多损坏率就越高,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制约了科技馆的管理运营。
(二)科技馆运营管理的机制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许多科技馆的建设、改造与管理运营,片面的追求规模和功能齐全,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由于经费不够,配套的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管理运营没有特色,不够专业,制约了其功能发挥。科技馆仍然是事业化的运营管理机制,科技馆管理运营的好坏与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没有联系,接待人数越多,管理运营的经费投入更大,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科技馆的功能主要是进行展览、展示,和观众的交流、互动非常少,科技馆无法很好的满足公众对科技的需求。
(三)科技馆的运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够
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科技馆管理运营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技馆工作人员既是科技教育工作人员,又是科技馆的运营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懂得科技馆展品陈列、保管、维护等工作,还要掌握管理运营技术,会进行市场运作与宣传,了解观众的心理,引导观众进行学习和参与科技活动,对于科技馆的工作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目前事业体制基础上,科技馆的管理运营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而且人员过于固定,无法根据科技发展需求吸纳专业的高素质运营管理人员。
三、提高科技馆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科技馆管理运营理念,推动科技馆管理运营的市场化建设
科技馆必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营,才能发挥科技场馆基础设施的最大用途,实现科技馆功能。在当今经济市场话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必须要更新科技馆管理运营理念,结合经济发展现状,探索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模式,经过不断的创新,从思想上、资金筹集、管理运营手段等进行完善与创新,逐步的实现科技馆的市场化运营管理。但是要注意保证科技馆的公益性,科技馆的社会责任重大,不能就能仅仅把经济效益作为最终追求,要充分重视科技馆的社会意义与经济战略性,完成科技馆弘扬科学技术、普及科技知识,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使命。
(二)建立健全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鉴于目前科技馆管理运营的现状,必须要完善科技馆管理运营体系,建立健全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细化考核指标,保证考核的公平工作性,并建立和考核机制配套的激励机制,使考核结果与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升职等联系起来,调动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科技馆的现代化管理运营,充分发挥出科技馆的功能。
(三)培养与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专业运营管理人员,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科技馆管理运营人员的素质必须不断提高才能满足运营管理的需求。科技馆要培养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现代管理运营技术的专业人才,提高科技馆管理运营水平,通过加强科技馆科技工作组织、开拓、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高科技馆管理运营的现代化,降低科技馆管理运营成本,增强综合竞争力。
(四)科技馆管理运营现代化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即使实现科技馆管理运营的现代化,科技馆的公益性也决定了科技馆管理运营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政府要给予相关政策与资金支持,在税收上能够尽量优惠,适当的给予管理运营费补贴,帮助科技馆实现管理运营的现代化。
四、结束语
总之,目前科技馆管理运营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其正常生存与功能的发挥。必须要通过更新管理运营理念,促进市场化建设,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运营队伍,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提高科技馆的管理运营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品牌运营;品牌运营审计;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
谁拥有品牌,谁就能获得市场;谁能拥有市场,谁就能发展壮大。著名的营销专家PhilipKotler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1]琼斯教授认为:“品牌包含一个提供功能性利益的产品,再加上一些足以使消费者掏钱购买的价值感。”[2]1显然,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已经接受了“品牌”这个充满诱惑的概念,企业的关键是进行品牌运营。
一、品牌运营的三大要素
1品牌运营的企业要素
按照国际品牌的运营要求,强调企业的品牌运营必须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撑,这是品牌运营中的企业要素,也是品牌运营的根基。表现为品牌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等三个方面。这是品牌的核心性基础,更是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石。
2品牌运营的市场要素
按照国际品牌的运营要求,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应建立起符合国际目标市场规则要求的价值链,建立起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并使顾客对品牌产生一种亲和力。因此,企业品牌运营的价值链、信誉程度及亲和力是品牌运营中的三大市场要素,也是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
3品牌运营的管理要素
在企业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系列运营中,市场主要考察企业的行为速率、渠道展示和环境支持。这是品牌运营中的三大管理要素。
二、我国企业在品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全球范围内的产品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推动产品快速更新换代,企业之间在产品工艺和技术上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为品牌运营的竞争。从目前情况来看,品牌运营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品牌意识不强、品牌运营的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而且不少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品牌运营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关注的主要方面仍局限在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和销售市场,企业的策划部门仅局限于对外联系广告、和大客户进行沟通、公关等事务性管理。即使是那些已意识到并尝试开展品牌运营管理的企业,他们的品牌运营程序、方法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目前,仅有少部分大中型企业把品牌运营作为企业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大多数企业没有完整的品牌运营计划,在制定或改变企业战略等重大决策时,常常忽视品牌运营的制约因素和重要影响。另外,大部分企业也很少开展品牌资源的开发效益分析,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评估品牌运营管理效益的指标体系。如何改善品牌运营管理,充分发挥品牌资源的使用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已成为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品牌运营审计的开展对于促进企业提高品牌运营活动的绩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企业管理者的充分重视。对企业品牌运营进行审计,可以更好地评价企业品牌运营管理的绩效,更好地理解品牌运营与企业目标、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并且也可为企业进一步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品牌运营审计的职能
所谓品牌运营审计,就是通过调查、分析和比较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的有效性、合理性。品牌运营审计的有效开展,可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活动已经取得的业绩状态,使管理者知道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从而提高企业品牌运营的工作效率,保证品牌运营计划的所有部分能良性运作,促进品牌资源潜力的最大发挥。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品牌运营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2)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品牌运营的会计核算进行监督与评价;
(3)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品牌运营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评价;
(4)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当前品牌运营所必须的环境和要素进行评估;
(5)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管理者的品牌运营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
四、品牌运营审计的内容
1品牌运营的内部控制审计。品牌运营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检查和评价与品牌运营管理有关的内部控制的适当性与有效性。即检查和评价此类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适当,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品牌运营部门执行。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确定重点审计范围并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品牌运营的管理。
2品牌运营的实质性审计。按照国际品牌的运营要求,强调企业的品牌运营必须拥有三大要素,即企业要素、市场要素和管理要素。笔者认为通过对三大要素的审查,可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具体包括:(1)对品牌运营的企业要素进行审查。即对品牌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等进行审查,包括对企业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水平、新产品的开发、自主工艺开发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工艺创新能力、企业售后服务及用户关系等进行审查。(2)对品牌运营的市场要素进行审查,即对品牌运营的价值链、信誉程度及亲和力进行审查,包括对品牌运营的作业链和价值链进行诊断,进一步揭示企业作业链与价值链中的不良环节,为作业再造提供依据和指标;对社会公众对品牌的信任程度和对品牌的倾向性与接纳的可能性进行审查;对顾客对品牌信息的接近速度、接近距离、顾客对品牌的亲和关系的建立等进行审查。(3)对品牌运营的管理要素进行审查,即对企业的行为速率、渠道展示和环境支持进行审查,包括对企业的行为速率进行审查;对销售渠道的管理与控制、企业市场营销力量与水平进行调查;对企业内部合作性文化与凝聚力、企业公关有效性进行审查等。
3品牌运营的绩效审计。品牌运营的绩效主要是指品牌运营活动对于企业实现目标的贡献份额与品牌运营活动本身所消耗资源之间的比率。品牌运营的绩效审计可以通过测算运营成本并将其与标准成本比较、对品牌运营活动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等方法,评价企业品牌运营活动已取得的业绩,发现品牌运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对品牌运营活动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提出审计意见或管理建议书,主要包括利润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审查和盈利能力审查、销售收入绩效审查、销售费用绩效审查,实施与计划的比较分析、推销活动绩效的审查,顾客满意程度的评核分析等。
4品牌运营管理者的责任审计。品牌运营的管理和开发是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基本职责。品牌运营的管理责任应作为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我国目前对企业管理者的业绩考评,主要还是从企业资产经济责任、安全生产责任等角度进行考核,这导致企业管理者对品牌运营管理对企业的长远战略意义缺乏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开展品牌运营管理者的责任审计,实际上是要求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对实物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也应当对企业品牌资源的保值增值负责。审计的主要内容有: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的品牌资源的增减变动情况;任期内品牌资源有关增长指标的完成情况;品牌资源的利用情况等。
五、品牌运营审计的程序
由于企业品牌运营受客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而某些决策往往又带有主观性,为了经济、有效和高效率地开展审计工作,品牌运营审计一般按下列程序分成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在审计立项后,成立由审计人员和品牌运营管理专业人员组成的审计组,了解品牌的运营过程、运营的环境,掌握品牌运营活动的背景资料和其他资料,并据以决定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其主要工作是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熟悉品牌运营的基本情况,从而制定审计计划。
2实施阶段。在初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审计计划,针对审计重点,具体实施审计程序和方法。第一步,描述并测试品牌运营的内部控制,包括审查企业是否实行了必要的职责分工,是否有健全的品牌运营记录资料,观察记录和品牌运营活动的实际情况,测试品牌运营成本的计算基础等。第二步,评价品牌运营控制系统的适当性与有效性,即检查和评价此类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适当,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相关人员有效的执行。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对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做出总括评价,明确提出其造成的损失和潜在的危险,并据以对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事先估计的审计风险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确定重点审计的范围。然后,按照经过调整的审计工作方案安排审计力量,进行实质性的审计工作,收集充分且适当的证据并加以分析。最后,汇总审计工作底稿,对企业品牌运营活动的管理现状作一个综合评价。通过这种专项性审计,可以较深入地剖析企业的品牌运营活动,对于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以加强企业对品牌运营活动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超级秘书网
3审计终结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工作就是出具审计报告。由于品牌运营审计是一种建设性审计,其结论与决定的约束力不强,执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意愿。因此,一方面,企业品牌运营审计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仍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标题、收件人、范围段(说明审计的范围、内容和方法)、说明段(包括被审事项的基本情况、不足之处或存在的问题)、意见段(指出改进的建议或意见)、报告人、审计时间等。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项目进行复查,即在审计结束一段时间后,再检查其是否按审计建议采取了改进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与审计人员的预期进行比较,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对审计结论中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的落实情况,促使其贯彻落实。
六、品牌运营审计的基本方法
品牌运营审计中一般可以采用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分析法、计算法、任意抽样法、判断抽样法、随机抽样法以及因素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均衡率计算法等统计和数学方法来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宽带 品牌 市场细分 品牌内涵
随着语音业务市场的日渐饱和以及移动运营商对现有语音业务的不断替代侵蚀,传统的固话业务渐渐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信息社会的发展,数据业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开始成为人们工作生活需求的重点,这给一度面临困境的固网运营商带来曙光,电信网通双双树立了向综合型业务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规划。作为数据业务主要支撑骨干的宽带业务,自然成了战略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在经历了前期的建设之后,电信和网通都建立并完善了自己的宽带网络,技术也日臻成熟,两网之间在数率、稳定性等硬件指标上都难分伯仲。在这种条件下,增值因素开始确立在整体格局中战略地位。套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当基础的通信能力得以充分保障的时候,用户的需求趋向于得到更高层度的满足。这时宽带网络通信能力等硬件指标转变为基础因素,而业务内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增值因素开始成为主导用户满意度的关键。
然而面对宽带市场众多的业务,客户陷入了迷茫的境地,如何才能有效选择所需求的业务?未来两年,中国电信业将在3G时代到来、入世最后保护期结束、中国电信业整体转型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的市场竞争时代,届时市场将充斥着更多的业务类型。 如何能在日渐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稳定自己的客户群,提高业务收益,确保自己占得一席乃至领先的地位,成为运营商考虑的重点。宽带业务市场竞争将全面围绕着增强用户粘性、提高用户ARPU值,提升用户满意度而展开。此时,品牌的重要性将得以凸现,品牌营销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市场策略。
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者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销售群的产品或者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的产品和服务区分开来。
1.品牌营销的意义:
品牌营销的要点在于向消费者传达一种认同感,主要包括以下六层意思: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使用者。一般意义上,强有力的品牌能有效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区别于其它竞争对手,有助于产品的销售和占领市场,并获取更高的附加价值,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抗风险能力等。考虑到国内宽带市场所特有的特点,品牌营销的意义则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宽带增值业务的普及,提高客户ARPU值,提高其满意度。
目前,国内宽带市场呈现南北分治的状态,与其说是固网双寡头的竞争,不如说是各自在自己领域内的垄断经营。这样的模式下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客户满意度不高,消费积极性低迷等,存在潜在的离网危机。而品牌的确立,将有助于提升固网运营商的整体形像和满意度,一旦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后,可促成消费者的品牌忠诚,提高客户的消费积极性,从而提高客户ARPU值,增强用户粘性。此外,品牌代表一定的质量和其他性能,这比较容易吸引新的消费者,从而降低营销费用,即所谓的“碰场效应”和“时尚效应”。
(2).有助于稳定市场价格,减少价格弹性,避免价格战。
由于品牌具有排它专用性,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一个强有力的知名品牌具备较高的认同感,消费者乐意为此多付出代价。目前,电信网通虽南北分治,但宽带市场互相均有渗透,而这种渗透时常是通过价格战的形式而进行客户争夺的。品牌的确立,将有利于主导运营商提升产品价值,避免价格竞争,减少价格对需求的影响程度,提高客户认知程度。
(3).有助于企业抵御未来竞争者的功击,保持竞争优势。
新业务一推出市场,如果畅销,很容易被竞争者模仿,但品牌是企业特有的一种资产,它可通过注册得到法律保护,品牌忠诚是竞争者通过模仿无法能达到的。 未来两年,中国电信业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其中包括国际知名电信运营商的冲击。届时再度面临竞争时,品牌的高忠诚度将成为保持竞争优势的强有力工具。
2.目前国内市场存在的问题:
品牌的树立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客户市场细分和确立完善的品牌内涵。
对客户进行市场细分,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很多国际品牌得以成功的关键和前提,美国宝洁、联合利华等市场大鳄,对于细分成就品牌战略的应用都堪称行业楷模。虽然电信运营商在宽带市场上不生产具体的有形产品,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是企业经营的共同要求,无视客户的需求,忽视品牌建设,将很难在竞争中获得持久优势。
品牌内涵则是品牌的某种特定利益或特征的体现,是客户认知的表征。品牌内涵的确立关系到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同时也是品牌保持持久竞争的力的保证。良好而丰富的品牌内涵更能够唤起消费者的认知,从而体现品牌的价值。
就目前国内宽带市场来看,虽说电信及网通均已经开始注重宽带品牌运营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在品牌推出的系统性、品牌内容的充实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1).品牌缺乏持久性,更换频繁。
一个好的品牌应具备基本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这样才容易形成凝聚力,从而提高客户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而目前宽带市场处于发展阶段,电信和网通在品牌的道路上虽都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更多的是尝试的方式,不断对品牌进行改造和变更,造成了客户的迷茫。宽带发展至今,树立的品牌包括 “宽带中国CHINA169”、“九州在线”、“宽带e线”、“捷入互联Inet”、 “宽带极速之旅””等等,加之移动领域数据品牌的冲击,使得客户更加难以辨认所需的业务。所以造成这样一种结果:品牌在不断的建立,而客户品牌的需求却在不断的上升。
(2)品牌缺乏内涵,业务能力主导品牌定义。
品牌内涵缺失可分为两种:一是品牌自身定义先天不足导致,另一种则是品牌定义偏离客户需求而导致的内涵缺失。国内电信市场主要表现为后者,未能够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目前已有的品牌大多从业务出发,强调业务能力,忽视了品牌含义中的文化、价值、个性的建设和推广,造成品牌内涵缺乏,从而失去了吸引用户的资本。
以“互联星空”为例,互联星空是中国电信在CHINA net互联网接入层业务之上提供的互联网应用层业务。在其品牌释中中国电信这样写到:“互联星空”内涵是充分利用中国电信的用户资源、网络资源、应用支撑平台资源、营销网络、客户服务和宣传渠道等资源,营造互联网产业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积极推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互联网服务新的商业模式,通过自营及聚合SP(含ICP和ASP)的内容和应用,为中国电信互联网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应用服务。如此一大段的品牌定义,基本是在强调品牌中的属性和利益,即中国电信所具备的资源优势,以及业务能力和发展方向,但品牌内涵中的价值、个性和文化均未得到合理的体现,忽视了客户的感知,整体效果远不及“M-ZONE我的地盘我做主”来的直接而深刻。
(3).用户定位趋同,品牌对立严重。
用户定位趋同,是国内运营商存在的通病。产生这样定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电信市场竞争的不充分,区域化竞争的结果是每个运营商都想圈定自己区域市场内最具价值的客户;另一部分的原因在于通信领域特殊的转换成本将客户束缚到一个网络之内,导致每个运营商为满足客户需求而力图经营全线的产品。于是各个运营商在客户细分定位时,常常大同小异,从而业务的重合导致了目标用户群趋同,尤其是以移动数据业务为主的增值业务,目标用户群多集中在15岁到35岁之间。诚然这部分市场具备最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但如此互相重合的定位将很不利于未来充分竞争市场的再发展。
在宽带领域,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和中国网通的“CNC MAX——宽带我世界”就同属于个人宽带市场,目标客户亦集中于15到30岁的消费群,至于其它客户细分市场目前尚无品牌涉及。对于商务领域的争夺亦开始于中国电信的“商务领航”品牌的树立,中国网通随即整顿原有的商务E线通,推出“宽带商务”,目标直指中小企业客户。
这样品牌塑造给人一种被动的,为了竞争而竞争的品牌规划,实际上品牌的树立一定程度上恰恰是为了躲避竞争,而充分利用客户细分,精确定位,以发掘客户价值。
3.未来发展改进意见和建议:
对于期待通过宽带建设而实现转型的固网运营商来说,对品牌运营中所存在的问题应作冷静的思考,以早日做好自身的战略调整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综合以上对品牌的认知以及对国内宽带市场品牌的分析,我们认为固网运营商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宽带品牌工作:
1.重新审视客户细分市场,差异化业务定位。
正确而合理的客户市场细分是建立品牌的关键所在,固网运营商应针对消费者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兴趣爱好,为客户提供在价格上合理、内容上有吸引力的业务,使品牌在客户心中生根。鉴于用户使用宽带接入产品看重的主要是接入速度,所以,用速度作为划分标准来设计产品和品牌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韩国电信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设计品牌的。
2.整合现有业务,尽快建立主导品牌,提高品牌持续能力。
对于宽带业务的发展而言,网络、接入和应用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诠释整个业务。正因为宽带业务包含的子业务很多,特别是在宽带接入和宽带应用方面的子业务种类更是复杂,所以宽带业务需要有一个总的品牌来统领下一层级的各个品牌。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一品牌协调下级几个品牌间的关系,将不断涌现的宽带新业务纳入到这一整体中;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因品牌过多,消费者不易区别的问题。 如韩国电信KT,其所有的宽带业务都以“Mega”品牌为前缀命名,看到“Mega”,就知道是KT的宽带产品。中国网通也正在这方向努力,2005年整合之后的宽带品牌均以“CNC”为开头,包括“CNC MAX”和“CNC Connected”。
3.重新定义品牌内涵,延伸品牌价值。
针对品牌内涵缺失的现状,固网运营商现需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将文化和价值融入品牌之中,使其具有丰富的内涵,从而延伸品牌的价值,提高企业形象和核心竞争力。以“CNC—MAX 宽带我世界”为例,中国网通在整合了原有的品牌之后,从新提出了“想象力的边界,就是宽带的世界”,“CNC MAX-宽带我世界”要给用户带来的,是一种沟通性强、具有延展性,充满想象空间的文化,拓展了其品牌的涵义,从而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结语: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确保宽带战略的有效实施是关系到固网运营商战略成功转型与否的关键。在众多业务的干扰和竞争下,掌握宽带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依赖于树立优势的品牌。而品牌营销的重点在于正确把握客户细分、定位和确立品牌价值内涵,本文根据国内宽带的特点,分别从品牌的持续性、品牌内涵以及客户市场细分三个方面对国内市场存在的问题予以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关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周惠娟、马军平. 打造核心竞争力 品牌运营 2006.9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状;创新;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到来,加上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在迎来发展了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全球先进企业的激烈竞争,我国企业想要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加强生产、管理等各个领域,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与优化创新,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凝聚力。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经济管理是一项关键性内容,其管理质量关乎企业经济发展去情况。但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并不乐观,需要多角度、多层次采取各种措施,借助创新元素,采用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促进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方法,完善经济管理,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具有的作用,不断增加企业的运营价值,促使其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1、管理理念落后。在运营过程中,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没有以社会市场为导向,转变已有的观念,树立经济管理理念,导致已有的管理理念落后,无法满足社会市场的客观需求,严重影响自身的长远发展。同时,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的危机管理意识较弱,不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而在新时代下,危机管理理念、战略管理理念已成为企业必须具备的重要理念。
2、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就企业而言,想要不断规范经济管理行为,必须拥有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更好地约束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但实际上,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动态关注社会市场变化,健全已有的经济管理制度,导致已有的制度和发展存在不同步现象,也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监督不到位,监督工作不协调,执行能力不高等,严重经济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3、内部控制管理缺位。瞬息万变是社会市场的显著特点,大部分企业都无法准确把握其动态变化,根据自身运营情况,科学决策,大大增加了自身运营成本,导致资金链断裂,出现财务危机。面对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在运营发展中,企业管理层并不具备较强的战略管理意识、危机管理意识,内部控制管理出现缺位现象,无法进行全方位的经济管控,导致企业生存发展非常被动,不具有其灵活性,急需要处理好管理权问题。此外,在日常运营中,企业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把它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导致经济管理处于理想化状态,经济管理部门流于形式,只是一个空位,无法有效而全面地管理企业各生产运营环节,存在孤岛现象,经济管理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策略
1、树立全新的经济管理理念。在生存发展道路上,传统管理理念是制约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企业经济管理方法的时候,必须首先创新管理理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经济管理理念,强化这种经济管理意识。企业经营者、管理者要多关心员工在工作、生活中的客观需求,要把员工放在核心位置,意识到他们的重要性,注重换位思考,多站在员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确保企业内部团结一致,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凝聚力。此外,在注重人性化管理的时候,也要意识到理性管理的重要性,要借助情感因素不断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也要利用规范化的理性管理,构建“规范、严谨”的管理制度,约束员工行为,更好地展现自身的价值。还要结合内外环境,加强文化建设,利用多样化的文化建设方式定期对员工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进行再教育学习,学习各种先进的思想与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2、创新经济管理制度,创新组织结构。在运营过程中,企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构建经济管理制度,但必须建立在基本的规章制度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具有特色的内部管理制度,比如,定期培训制度。构建全员参与监督企业经济管理的决策机制,优化创新人员管理制度,采用“人性化、柔性化”管理,不断强化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促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内外部运营环境,满足社会市场的客观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效率。企业要不断创新管理战略,准确把握企业经济管理方向,能够在“战略部署、战略实施”中,把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3、强化内部监控工作。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是企业的核心组成元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管理者不能依靠财务部门,要合理控制各部门,使经济管理部门巧妙地融入其中,避免出现孤岛现象,处于同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企业还要结合经济管理部门特点以及工作内容,层层划分责任,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经济管理部门的作用,优化调整财务部门,使企业发展能够满足社会市场的客观要求。综上所述,在长存发展道路上,企业必须把经济管理放在核心位置,全面而客观地分析经济管理现状,采取各种措施优化创新经济管理,优化调整内部结构,采用人性化管理和理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更好地面对复杂的社会市场环境,不断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合理控制运营成本,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作者:宋婵娟 罗江婷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绍东.经济管理现状分析与创新经济管理的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3(01)
[2]苏晓雪.经济管理现状分析与创新经济管理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
在前两期杂志中,我们对业务年度界定和非财务报告的内容及重要性进行了论述,与此同时,任何企业要执行管理,都要从财务报表中选择或提炼出能衡量并推动改进的关键绩效指标。因此,在“报表管理系列”的第三部分,我们将对这些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分析。
关注短期指标
在一开始推动指标管理的过程中,确实会出现众多的指标感觉都是需要管理的,但对于高层管理而言,最关键的短期绩效指标实际只有若干个(见表),否则管理在一个高级综合层面上就会变得茫然。这些指标包括:
(1)产品客户市场指标,即-15-和-101-。这两个指标是从单纯的业务报表提炼出来的,主要是看公司使命是否符合市场发展。即通过短期指标检验长期使命和战略。
(2)运营能力指标。它直接关系到资本金能支持多少基本的业务规模。通常流动资产(扣除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在业务周期结束时,不能超过权益的价值,否则企业将丧失运营能力。-24-和-25-两个指标能合并为“库(存流动资产)销比”指标,它们须要和实际毛利率(即指标-15-边际利润率)结合起来。通常,如果毛利率是30% 左右,库销比安全值是50% 左右。如果毛利率是20%, 而库销比是50%, 则可以肯定其负债能力将会直接受到低下运营能力(产品和服务转变为增值现金的能力)的影响,其实质性的资产负债率将会提升。
(3)赢利能力的指标。边际利润率,尤其是分产品、分区域、分客户的边际利润率,对直接产品和市场及客户的运营策略的确定和更新有指导意义,同时对编制销售区域的销售费用预算给予指导。而累计的指标值对无形资产购置与开发策略,及长期客户或渠道管理的长远策略,意义更重大。
(4)投资回报的指标。即-71-的指标,这是一个侧重现金投入返回的指标。真正的投资汇报指标一样需要“现金为王”。通常,这指标和上述的“运营能力的指标”有关系,即运营能力比较好,非现金的流动资产已经接近或超过其股东权益,且背景是已经将股东投入以现金方式回报给股东的情况下,即便资产负债率高,也应该视为一个运营良好的企业。 如果持续保持良好的“赢利能力的指标”,则标志着这是一个可以追加投资的企业―一个有价值的企业。
形成绩效报告
一辆使用多年的优质客车,尽管一些外部性能变差,但是起核心作用的系统,包括发动机、制冷设施、基本操作功能等持续完好,它仍可以继续运营。同理,一些优秀的企业,已经将一些关键的短期指标进行持续的考察和分析, 形成企业生命周期、基本产品生命周期和绩效的报告,我们称其为“长期的关键指标所在”――绩效报告。这些报告包括:
(1)商业计划书。指长期的、若干年后需要滚动的商业计划书。优秀企业的一个特征是持续经营,且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而转变目标,并坚持自己的使命。当原计划的投资回报目标即将结束或一些目标基本不能达到时,修改或补充的时候也就到了。
(2)关键市场销售报告。这是累计多年数据的市场投入产出的报告,即竞争报告。主要是看商业计划书中所确定的商业市场目标需要修正还是坚持的“长期”分析。
(3)分产品事业部的报告。这是优秀企业,尤其是那些注重产品品牌建设的企业区别于普通企业的标志之一。产品策略能够带动产业长远的开发,并保持一个正确的方向。这个报告可以充分体现产品经理制下职业经理人的分析能力。
(4)工程项目费用报告。这里只要产品售后服务及支持或维护的费用,且关键不在费用本身,而在费用背后实际产品出现问题时需要维护或维持的机会。
(5)资本化投资报告。这是一个关系到短期或中期基本股东所要求净资产平衡的报告。它直接关系资金成本、融资成本等关键话题。
落实以人为本
以上绩效报告的产生基于一个这样的理念:企业的生命依赖于多个关键产品或事业的生命周期。同时,一辆优质的营运客车,既要有较高的性价比,又和客运市场机会结合,同时要保证运营质量,避免事故,在这个过程中,司机就成为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企业生命需要多个元素构成,而真正的周期实际上全部由人来完成。任何一个环节的绩效目标,只有“以人为本”,才能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的“全息”系统至少需要考虑:短期绩效指标、长期绩效指标即绩效报告、未来的集团性报表,此外,还有两个非常重要也同样具有挑战性的部分:一是内部资金活动管理部分的报表,即“企业司库”报表体系或称为“企业理财”报表体系;二是以上两个报表体系,伴随业务计划和预测(往往是ERP 所不涵盖的部分)预算及预测报表体系。
【关键词】铁路信息化;市场营销;铁路运输;
一、实现铁路信息化的主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铁路交通运输也在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实现铁路信息化已是一件顺应铁路走向市场的重要关键。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代,要想提高铁路的竞争能力,推进铁路信息化则是一项重要手段。
由于原有铁路经济吸引区域、货物发到量、地区经济结构等信息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有时还会对运输组织决策起到误导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快铁路信息市场化,提高关于信息容量的删减、检索以及分析,相关运输信息和国民经济宏观信息的搜集、吸纳、分析等过程的要求。但是,现在铁路运输和市场之间信息连接不紧密,以往的客运售票和货运计划方式并没有达到根本上的改变,使得和现代社会旅客的要求之间不能协调一致。
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然后加快电脑售票系统的建设,提高铁路售票功能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使用电子信息技术设置更多的便捷项目,方便旅客乘车和买票等等。这些所做的具体策略对铁路走向市场是十分有利的,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铁路运输开展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铁路目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是联系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纽带,铁路的使用是适合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所需的,因此我国铁路运输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是绝对具有统治地位的。但是,最近几年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运输市场逐渐转入了卖方市场,铁路客运部门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除此之外,铁路运输具有垄断性,运输方式也并不发达,铁路分局的客运部门和站段的客运计划业务部门主要只负责接受上级下达的运输任务,然后将任务分配给下级,这使得铁路运输生产脱离了市场,不能适应如今的需求。主要市场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有以下几个方面:缺乏市场预测和研究,缺乏调整运输产品结构的功能,缺乏正确定价的功能,缺乏检查考核经营工作的功能。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铁路运输在国内市场中没有发挥优势,而且还被市场“挤兑”,使得市场份额逐渐下降,发展不顺利。
因此,我们必须要想尽办法克服上述弊端,通过大力发展市场营销,使铁路部门能够适应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尽快解决问题,走出困境。
三、探讨铁路信息化建设和铁路市场化建设
(一)加快开发铁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进程
实现铁路信息化的基本部分就是建设铁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所以,想要实现铁路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该实现铁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该系统涉及到运营管理很多领域,不仅包括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铁路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铁路车票发票和预定系统,还包括计划、财务、电务和工务等管理信息系统。所以,铁路部门应该加快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进程,为铁路运输企业提供必要的物资流通信息。
(二)充分发挥铁路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的作用
市场营销信息是市场信息的主体部分,它反映了当前的市场动态和运动形势,它在市场管理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市场营销活动的整个过程。所以,市场营销信息是决定市场营销的关键因素,所有铁路客货营销部门都应该充分发挥铁路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的作用,完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四个子系统:内部报告系统,营销情报系统,营销调研系统,营销决策支持系统。
内部报告系统主要作用是反映铁路部门当前各方面的工作情况,还有就是提供营销决策所需企业的内部信息。
市场营销情报系统主要是为了确保铁路企业竞的争地位和服务策略的目的和其面向以市场营销为主导的机制一致,主要作用是给市场营销人员提供关于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信息来源的程序。
调研系统主要是先收集和该企业面临的特定市场营销问题相关的信息,然后通过调研,掌握其他企业相关的营销信息和营销策略,最后建立自己的独特运输档案。
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软件和硬件支持下的数据、系统、工具,再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分析市场营销信息,最后作出相关的决策。
(三)培养铁路市场营销人员的信息情报能力
在市场营销工作中,铁路企业对营销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相当高的,营销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基础,还应该了解信息情报研究工作的具体方法,具有较强的情报处理能力。在工作中,营销人员应该持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管理、宣传市场营销信息的知识基础和工作能力,平时有较强烈的工作动力,对运输市场行情十分敏感。只有拥有仔细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熟练的实践能力以及高度责任感,才能更加有保证的提高铁路运输市场营销的成绩。
营销人员每日都要与形形的人打交道,一定基础的社交能力是必须要有的,这也就方便了他们与各领域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到社会上调查客流货源,吸引旅客乘车或者运货,为更多具有运输需求的人们提供方便。所以,铁路企业应该加强培养铁路市场营销人员的信息情报能力,进而推动铁路市场化的进程。
结语
随着公路、民航和其它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它们以独特的优势打破了铁路运输多年的垄断地位,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铁路运输部门不得不适应当前的市场形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战略,积极推进铁路信息化发展。只有这样,铁路运输才能在整个市场中站得住脚。以上主要讲述了铁路市场化建设和铁路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开展铁路市场营销的战略和意见。
参考文献:
[1]赵庆国.高速铁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2]路海平.铁路货运嵌入社会物流的模式及运作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根据IDC最近的报告《中国数据中心市场2008~2012年预测与分析》,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经过过去两年的加速跑,目前增长速度开始趋缓,但仍保持高位上行。2007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了3.7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33.4%。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目前呈现出以下特点:
运营商是市场中流砥柱
作为承载企业业务和应用的基础,用户数据中心服务的重要性正在凸显,更多的企业用户开始接受运营商或非运营商的SP提供的数据中心服务。根据IDC统计数据显示,电信运营商仍然是数据中心市场提供服务的中流砥柱,几大运营商占总体市场的份额达到了60%以上,特别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已经占据了整体数据中心市场的半壁江山。非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商主要通过自建数据中心机房和租用电信的机房两种方式来提供服务,但资源限制和带宽成本依然是其发展的较大瓶颈。非电信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合作也开始愈加紧密,机房和客户资源分享以及增值服务是合作的基础。”
基础业务仍是主流
总体来看,目前基础业务仍然是数据中心市场需求的主流,占总体市场的92.2%,在此市场中竞争日臻激烈。由于电信运营商在数据中心运营的一些关键资源(如带宽、场地)上拥有优势,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运营商在基础业务市场的份额仍会继续扩大,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电信运营商也已经开始将发展全网范围内的增值业务提上了日程。相对于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在非电信运营商的收入中所占比重更高,达到了8.5%。与此同时,用户对于数据中心增值业务的需求目前来看仍嫌不足。
根据IDC最近针对数据中心最终用户的调研发现,用户认为将来最需要的服务仍集中于基础性资源类服务,如带宽租用、机架租用、服务器租用、机房租用等,占49.5%;但需要关注的是,认为网络监控管理、数据备份、容灾、病毒防护、防火墙等增值服务比较重要的用户比例达到了33%,因此增值服务未来增长潜力值得期待。
应用呈现行业特性
数据中心市场的应用呈现出较强的行业特性,其中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包括门户网站、网络游戏和视频网站等,此类客户是目前数据中心市场最大的收入贡献者,市场容量近55%,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越来越成熟,这一格局还将延续。
虽然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在经历了几年的腾飞式增长后逐渐放缓了脚步,但升势不改。IDC预测,未来几年内数据中心市场会保持增长态势,2007年~201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会达到28.2%。
IDC预计,互联网的应用在未来会更加成熟,随着实时视频和音频应用的发展,未来的互联网应用需要更快的速度、更充裕的带宽以及存储空间资源,这些都对数据中心的应用有促进作用。而且即将到来的3G时代,也会进一步推动音、视频为主的各种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更优质、更稳定的数据中心服务,包括带宽、存储,以及与移动的应用相结合。灾难的频发也使灾难备份和数据整合应用逐渐为大型企业客户所接受,并且被提到企业战略的层面上来,尤其是金融和政府等行业的用户。这些因素都会促进数据中心服务业务,特别是增值服务业务的发展。
网络逐步趋于商品化,其单一的价值开始下落。大量的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加入电信服务的领域,使电信服务的游戏规则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因而对电信运营商几十年的运营模式提出了挑战,使运营商必须重新评估自身的定位及新的运营模式才能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发展。
融合的出现,引发出运营商对于新的运营模式的渴望,虽然转型艰巨,但这是企业在新的融合环境中走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从现有的运营模式到新的运营模式,电信行业将经历一场艰巨的转型挑战,包括企业组织架构的转型,企业流程和业务流程的转型,经营思想的转型,市场和营销的转型,客户管理和渠道管理的转型,网络的转型等全方位的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运营商及任何想参与电信服务的企业必须共同努力逐步建立一个演进的生态环境才能满足客户需求,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创造价值。
但在融合的浪潮下,将给运营商带来何种变革?电信服务领域的版图是否会改变,运营商将遇到哪些机遇和挑战,以及运营商在新的价值链中如何定位和选择转型?
这都是迫切需要运营商正面回答的话题。
电信服务领域将重组
在传统的电信行业中,电信运营商是惟一的服务提供商,几乎包揽了整个电信服务市场。但是展望电信的发展,来自5个方面的融合将给电信运营商带来挑战。IBM通过对全球电信运营商主管不同方面的高层领导的调查,来理解不同融合对电信行业的相对重要性。在此项调查中,IBM调查了不同种类融合在未来3年对电信的重要性。
语音和数据的融合,包括VoIP,是以后3年中影响最大的。而实际上这种融合已经发生了。我们看到每种融合的重要性是与其对当前业务的影响直接关联的。在其他4个融合方面中,我们注意到在这项调查中,终端的融合得到相对较低的百分点。但综观最近两年的许多技术创新如3G,音乐下载,“无线”照片等,终端已成为这些服务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因此终端的融合将在以后几年的发展中扮演不可忽视的角色。
在移动与固网的融合方面,随着价格下降,号码携带、并购、3G及虚拟移动运营商的出现,致使移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作为一个新的竞争领域,虚拟移动运营商式的商业关系以及对客户价值的关注引导固网及其他服务提供商开始注重与移动的融合。从一些全球不同国家的例子,可看到这种融合正在发展:全业务运营商如法国电信与Orange,德国电信与T-Mobile,都提供固网与移动服务。全业务运营商的优势在于实现规模增长的机会,但也面临在多模式、多技术、多业务的环境中对运营、监管、技术、管理的挑战。而固网运营商如英国电信与Orange,AT&T却从事的是批发或分销移动服务。批发或分销移动服务为固网运营商提供了更多的客户服务机会,但其必须面对竞争、渠道冲突、合作伙伴关系的挑战。
与固网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不同,服务提供商则提供批发/分销移动及固网业务。TESCO是英国最大最成功的超市,现在也提供移动和固网的服务。它利用会员制度,拥有忠诚的客户。服务提供商有效地利用其运营商以外的分销、品牌、CRM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另外,企业市场是所有电信运营商的重要客户之一。企业市场中向IT生存环境的融合,将使主要电信客户的焦点从最终用户转向系统集成商和外包商。
IT生存环境中不太可能允许所有组成部分共用同一个直销模式,因此专注于高效率的合作,即运营商与应用集成商、外包商、托管商等的合作,将使电信运营商满足大部分企业客户的需求,从而使收入和利润继续成长。而这种合作促使了网络IT的融合。
运营商机遇与挑战并存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一份调查显示,电信运营商的总经理们认为无线接入技术的新产品和服务及其扩展是未来两三年利润增长的关键来源。
在市场机遇方面,新产品和服务是最被认同的,其次是客户关怀也是为运营商创造价值的重要方面。在产品的机遇上,移动被认为是收入增长的第一选择。移动和固网运营商为了提供普及的、“无缝”的宽带服务,固定无线接入将持续增长。
在融合的环境中,电信运营商面临极大的挑战是整个理念的改变,即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纵向模式将被一个由IP网路作为核心来连接多种接入网路和终端的横向架构所取代。
从传统的交换语音、数据和无线服务中衍生出3种主要的服务价值是:
传输服务:与传统的简单连接服务不同,在融合环境中的传输服务利用不同的接入技术为用户提供宽带、定位和可用性等不同的组合。漫游将是关键的功能而使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到服务。
应用及内容服务:新的电信价值链使应用及内容服务成为电信服务必不可少的价值。这种服务并不在传统电信服务的范畴,提供增值服务和应用的新进入者将不断增长,而这种增长并非运营商所能控制的,如VoIP。这些CP/SP既是运营商的合作伙伴又是竞争者。
管理服务:对于家庭用户和个人用户,尤其是企业用户,管理服务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服务范围从单纯的个人数据存储到高度安全的外包服务和大型企业的全球专用网路。有效性、可靠性、可用性的服务项目是运营商业务和利润成长的重要来源。
运营商的总经理们也承认在融合环境中获得利润的关键是解决对需求的理解、经营和供应商管理的问题。但在融合的浪潮下,运营商面对的挑战可能来自4个方面。
1、竞争:竞争来自很多方面,如VoIP使交换语音的分钟数下降, 虚拟服务提供商利用其不同方面的优势如价格,专业服务,客户忠诚度等与网络运营商争夺客户,移动与固网运营商间竞争,竞争带来的价格压力。
2、监管:电信监管是保证电信行业蓬勃发展,建立健康竞争和保护用户利益的重要手段。怎样看待VoIP及对其的监管政策,Spectrum管理和牌照发放,对占有主体市场的运营商施加竞争压力以鼓励竞争,这些都影响到运营商的商业战略及对策。
3、对需求的理解:技术的高度发展使运营商有很多的选择,但是只有对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充分理解,才能选择最适合的服务和技术,以满足需求而获取利润。同时融合提供了差异化服务的能力,而使改进客户分群成为提供差异化服务的第一步。
4、经营的挑战:融合的环境对电信服务商的经营策略和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网路技术更新及效率提高,快速市场反应,提供数据服务的技能等。
新价值链的形成对运营商是一个挑战
在融合的环境中,电信服务的新价值链已经形成。它由几个主要方面组成:内容及应用,门户及基础设施,网络包括固网与移动网、服务创新、客户管理、终端。在价值链中的定位有不同的选择。用运营商做例子,其可扮演的角色包括全业务、移动、固网、虚拟运营商等。
在众多的价值链定位的选择中,关键是运营商必须决定其是否扮演所有的角色,及在要扮演的角色中,是否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一旦决定了定位,运营商必须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放弃不予竞争的部分,坚持自身的优势及既定的方向,而不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摇摆不定,才能取得商业效果。
另外,在新的价值链中,提供数据服务的实现要远比语音服务复杂得多,它需要新的业务能力及商业模型,通常包括第三方,如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的配合。人们将发现满足所有的客户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客户群体划分、清晰的商业策略及有效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保障。
一、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会计对企业的重要性日渐显现。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企业想要改变自身经营管理现状,获取更多的经济价值,必须加强企业会计监督。主要是因为在现代社会投资环境中,经济建设必须具备鲜明的法制化特点,会计监督必须合法、合理,确保招商引资等顺利进行。而会计监督正好是晴雨表,能够动态监测社会市场运行环境,避免不法分子利用会计监督的漏洞,开展一系列违法活动,确保国家、社会乃至企业发展都拥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在现代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拥有健全的发展机制,合理化的会计监督制度能够确保现代企业处于良性发展中,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提高会计信息准确率。此外,会计监督能够保护企业所有财产,有效规避存在的风险,构建科学化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责任制,确保企业内部分工明确化,避免权、责混淆,确保企业各种经济活动顺利开展。
二、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现状
1.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善已有的监督机制,导致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得到不应有的发挥,会计监督流于形式。随着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企业经营方式、经营机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要面对更多新情况,更具挑战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无法依靠旧机制彻底解决。以所有权没有彻底分离的国有企业为例,在日常工作中,会计人员扮演着双重身份,要代表国家动态监督企业的运营状况,又要代表企业的切身利益,全方位管理各项会计事务,而这导致企业会计很难彻底执行对应的会计监督职能。在分离企业所有权、经营权之后,会计已经完全属于企业,但会弱化会计对企业运营的监督。部分企业并没有围绕新财务制度客观要求,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一片混乱,甚至有些企业没有构建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制度,即使有,也只是流于形式,缺乏监督职能,内部管理混乱,经常发生虚假行为。还有些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让内部的会计人员故意违反会计事项,阻碍他们行使监督职能,扰乱会计秩序。
2.缺乏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就企业而言,想要确保经济管理活动顺利开展,必须构建科学化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是说,内部控制制度涉及到不同部门岗位职能、责任,企业会计人员的财务监督管理职能。企业的内部控制不能单独依靠某部门力量,而是需要各部门的协同作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会计控制系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所在,而会计监督却是会计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性,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善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来说,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化,没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形式化,并没有认真执行,徇私舞弊现象普遍化,导致会计监督工作规范无法顺利进行,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
3.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低下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计信息都是企业会计人员完成、提供,也就是说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和他们自身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在我国基本国策作用下,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崭新的阶段,企业会计工作职能逐渐接近国际水平。但我国会计监督起步有点晚,极度缺乏高素质专业会计人才。长此以往,我国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财务工作在整个运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会计人员任用、选拔具体条件低下,没有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误以为会计工作等同于简单的记账,随意将相关人员安排到内部的财务岗位上。而在日常工作中,企业也没有针对社会市场动态变化,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导致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低下,不具备专业化的业务能力,监督作用自然也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换句句话说,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会计人员数量大致能满足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但综合素质、业务能力远远不足。此外,企业会计人员并不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不具备必要的职业道德素养,经常违规操作,也制约着他们行使财务监督权力。
三、应对途径
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的关键性内容,以单位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全方位监督经济活动,看其是否真实、合理、合法等,尤其是监督是否合法,确保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为此,在运营过程中,企业需要改善会计监督环境,有效解决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作用。
1.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企业领导者要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职业道德素养的专业会计人员,负责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好自身职责。企业要适当提高会计工作人员选拔、任用条件,测试他们各方面技能,满足相关条件者才能被录用,根据他们已有的综合水平安排到适宜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尽快熟悉该工作岗位相关事宜,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企业要定期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而全面地培训,对他们进行在再教育学习,学习财务、会计管理理论知识,相关的经济会计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开设一些进修班等,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从容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培训,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较强的责任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好监督职能。当然,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也要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注重深造学习,提高自身综合技能,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
2.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在会计监督体系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至关重要,是会计监督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为此,企业要全方位分析各种主客观影响因素,通过不同途径优化完善控制制度,促使会计人员职责明确化,避免权与责混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尽可能减少人员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促使重大经济业务事项决策、执行程序更加明确化,动态监督重大财务事项支出情况,企业财产清查组织程度、范围等必须明确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可行的措施加以完善。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合理化的内部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促使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避免形式化。
3.健全会计监督法律法规体系
想要会计监督得到有效实施,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至关重要。就我国而言,尽管根据社会市场动态变化,颁布了新的《会计法》,但还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实施细则,使其更具操作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的配套法律法规、实施细则,进一步优化完善,构建全新的会计监督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已有的会计监督机制,促使会计监督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做到有法可依。还要明确政府、社会、企业各职责,避免权与责混淆,促使企业会计监督职能更加清晰化。对于那些违法违纪的企业、负责人,要加大处罚力度、执行力度,促使会计监督呈现出违法必究的特点,也能警醒其它工作人员,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还要结合各方面情况,建立、完善统一化是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客观需求,促进其更好地向前发展。企业要逐步推行科学化的会计委派制,让会计人员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单独行使监督职能,从根源上治理虚假会计信息、违法违纪等问题,可以制定相关的委派会计人员管理制度,从不同角度入手做出明确规定,比如,激励机制、法律责任,促使企业会计监督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
4.强化企业社会监督能力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强化外部监督管理,要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形式抽查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执行情况,督促企业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健全内部会计监督体制,使其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我国税务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等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所赋予的权力,随时动态监督、检查企业会计行为、职能,并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不断完善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核算,提高相关信息数据的准确率。我国会计行业也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进一步强化企业会计监督职能,促使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会计师队伍都具有较强的风险防控意识,构建全新的行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以及外部监督管理控制制度,为充分发挥企业会计监督职能提供有力的保障。
5.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企业要明确单位负责人已有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确保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客观、完整,他们必须为此负责,保证会计机构、会计工作人员能够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履行好自行职责,不随意指使、强令他们违规办理一系列会计事项,充分显现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主体地位,更好地行使自身已有会计监督职能。在此基础上,单位负责人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技能,比如,管理、财务,熟悉必要的经济法规,能够对自己、单位乃至法律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