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店经营效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宜宾市;经济型酒店;市场营销;现状;对策
一.宜宾市区经济型酒店概述
(一)经济型酒店的概念
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到现在也没有非常明确的界定,结合部分学者的观点,在本文中将经济型酒店定义为:经济型酒店(Budget Hotel)是主要为顾客提供“住宿和早餐”(B&B),以优质的服务和实惠的价格为卖点的有限服务酒店,范围通常包括二星级及以下酒店,它是介于高星级酒店和社会旅馆之间的现代酒店业态,。
(二)宜宾市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状况
四川省宜宾市,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之称。与宜宾市其他类型的酒店相比,经济型酒店发展之初的规模较小,水平也不高。但是近几年,随着宜宾市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经济型酒店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规模也不断扩大。宜宾市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型酒店有:宜宾市本地的甜梦居经济型酒店、天和宾馆、伊莱特酒店、建中宾馆等;品牌连锁酒店7天连锁酒店以及宜宾速8鲁能店。
二.宜宾市经济型酒店市场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市场营销现状
市场营销对于宜宾市的经济型酒店经营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影响着经济型酒店长远的发展,只有针对目标市场,选择正确的市场定位策略,才能保证经济型酒店在市场营销竞争中取得成功。
1.大众化的市场定位策略
(1)采用“避高就低”的市场定位战略
在宜宾市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商旅客人不断的增加,一般商旅顾客选择酒店时会不仅考虑酒店的价格、设施,还会重视服务质量,而经济型酒店刚好是以实惠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为最大卖点 ,迎合了相比于高档客人数量更多的一般商旅客人的需求。所以,宜宾市的一些经济型酒店在进行市场定位时,把目标瞄准在消费能力一般的客人。
(2)将产品和价格相结合的定位方法
宜宾市经济型酒店在进行市场定位时,不仅有选择“避高就低”这一竞争策略的酒店,还有部分经济型酒店根据价格和质量进行市场定位。这种将产品和价格相结合的定位方法是把经济型酒店“干净、舒适的客房”这一个产品特点及“实惠的价格”的这一价格优势进行有效结合,在价格和质量之间实现较好的平衡,主要将酒店的经营重点放在客房服务和接待服务上这两项服务上,突出产品的性价比。
2.多元化的市场营销策略
(1)以人为本的硬件产品营销
宜宾市的经济型酒店硬件设施齐全,不追求豪华,但是在简单的设施设备中,都凸显了以顾客为中心的对客服务理念。有的经济型还在硬件产品上进行创新,尽最大的力量为顾客提供便捷舒适的住宿环境。如伊莱特酒店细心为到来的客人准备了针线包、雨伞,每间房都有吹风机,体现了宜宾市的经济型酒店在产品上的差异性和创新性,随时为进驻的顾客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2)价格营销独占优势
经济型酒店在价格上都具有竞争优势,消费的价格对于中低档的商旅者或者是工薪阶层人士等大众消费者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宜宾市的经济型酒店房价都不是很高,几乎在100-300元之间浮动,因为经济型酒店的设备精简,没有高星级酒店豪华的设施,房价也随之大幅降低。
(3)网络营销意识逐渐提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实行网络营销,对于现在的经济型酒店市非常有效地分销渠道和促销方式。宜宾市的一些经济型酒店也切实的将网络营销作为促进酒店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之一,在“同程网”、“酷讯旅游网”、“携程“、“艺龙”等门户网站,都有宜宾市主要经济型酒店的预订服务平台,部分位于宜宾市的经济型品牌连锁酒店还有自己的官方网站。
(4)出现具有创造性的客户忠诚营销
经济型酒店不仅要利用市场营销留住现有的顾客,让顾客对酒店的产品服务产生一种感情和习惯,发掘潜在的顾客,这就是现代经济型酒店逐渐出现的客户忠诚营销。宜宾市的经济型酒店不止一家在实施这种营销策略,一般都是通过打折及优惠促销活动,把顾客这次消费与下次消费联系起来,让顾客在酒店中得到非一般的体验,使他们对酒店表示满意并向其他人传播酒店声誉。
(二)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宜宾市经济型的酒店的市场营销有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进行市场营销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果不准确的找出这些问题,就会阻碍宜宾市经济型酒店市场营销的发展,影响市场营销对策的实施。
1.经济型酒店形象定位混乱
(1)把济型酒店与商务型酒店相混淆
宜宾市的一些自称是商务型的酒店,定位却是经济型。其实经济型酒店与商务型酒店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为顾客提供住宿、用餐以及会议等服务,但是经济型酒店与商务型酒店是有一些区别的:商务型酒店应该是经济型酒店高一档次的酒店业态,处于经济型酒店和星级酒店之间,服务单一但专业,侧重于商业氛围,而经济型酒店则重点凸显家庭、个人的温馨气氛。
(2)将经济型酒店与社会旅馆等同
宜宾市的一些管理不规范、设施设备差、服务质量不高的酒店,都将自己定位在“经济型酒店”,导致人们将经济型酒店与脏、乱、差的社会旅馆和招待相提并论。经济型酒店的“经济”并不是产品质量差,是因为辅助设施建设投资少,成本较低,而出现价格实惠这一突出特点。
2.缺乏规范化的服务标准
“服务”是经济型酒店的软件产品,它是与酒店的硬件设施相匹配的部分,如果只有标准的设施设备,缺乏规范的服务,经济型酒店的进行的市场营销就会失去意义。宜宾市的部分的经济型酒店没有重视顾客的各种需求和期望,在提供服务时出现许多缺陷,比如管理不到位 、服务态度差、入住环境不舒适、卫生条不好等,这些都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而导致酒店的经营效益不高、品牌知名度低 、竞争力不足。
3.管理人员不足,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宜宾市的经济型酒店在进行价格营销竞争时,被迫降低人员成本,导致型酒店尽量减少管理人员,同时减少服务人员的培训机会。经济型酒店在人力资源上的配备一直非常的精简,因为组织层次比较少,员工一般都是一人多岗,这样对员工能力要求提高,如果在人力资源分配上还要配合价格竞争需要,那么更容易造成员工服务技能不规范。
4.品牌营销意识模糊
(1)品牌形象缺乏特色
宜宾市经济型酒店在进行市场营销时,除了7天连锁和速8两种经济型品牌连锁酒店,其他的经济型酒店对于品牌的形象建设几乎没有制定明确的营销策略。大多数都是将酒店的外在形象作为对酒店品牌的一种宣传手段,但是外在形象却没有突出自身的特点,缺乏酒店品牌标志,装修风格的区别不大,员工的着装未凸显酒店的特色等等,都不利于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2)没有明确的品牌理念
经济型酒店想要突出品牌的理念其实非常简单,可以围绕着经济型酒店的特点进行归纳概括。但是宜宾市本土的经济型酒店没有意识到品牌理念的重要性,就算有也只是对内部员工的一种激励和监督,并未将它明确的展示在顾客面前,让顾客感受到该酒店的品牌文化,这样不利于经济型酒店产品的促销,不能突出酒店的经营特色。
三.宜宾市经济型酒店市场营销的对策
(一)强化经济型酒店软件产品营销
宜宾市一部分经济型酒店的对客人的服务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酒店在软件产品上的营销。其实经济型酒店的软件产品不只有员工提供的服务,还包括了酒店依托已有的硬件设施而向顾客提供的各类服务项目。
1.加强服务项目创新
经济型酒店的服务项目其实酒店除去客房之外的额外服务,如:餐饮、洗衣、擦鞋、报纸等等服务,目的就在于配合简单的硬件产品提高酒店整体产品在顾客心目中所创造的价值。经济型酒店可以根据酒店市场营销的需要,通过探索研究,针对大多数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一些符合他们需要的服务项目。
2.提高对客服务标准,培养员工个性化服务能力
经济型酒店本身设施设备就比较简单,那么在对员工在服务能力上的要求就会提高,如果没有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缺乏对员工进行服务技术和技巧上的指导,员工是很难在原有服务程度的基础上提高自身修养,为顾客提供相对规范的服务。
(二)进行品牌化、连锁化经营
1.加强品牌建设,突出品牌形象
宜宾市的经济型酒店除去品牌连锁酒店,都需要强化品牌形象,传播品牌理念和文化特色。设计独特的、能够被消费者所认知的品牌名称,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尝试设计品牌标志,形成品牌的价值理念,扩大经济型酒店在宜宾地区的影响力。
2.进行区域连锁化经营
随着宜宾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旅游规模的扩大,宜宾市有实力打造经济型酒店的区域品牌连锁化经营模式,这样可以增强经济型酒店的企业竞争力,统一经济型酒店的行业服务标准,扩大宜宾经济型酒店的规模,为酒店带来更多的客源。
(三)丰富分销渠道
旅行社拥有比较广泛的客源,而且订房的数量较大,房价的要求低,最重要的是不收取任何的佣金,这些很容易突出经济型酒店在价格、产品服务质量上的核心价值。如果与旅行社保持密切的合作,宜宾市的经济型酒店在扩大客源市场的同时,还可以稳定酒店客源,增强经济型酒店对客源的预测能力。
(四)加强经济型酒店市场营销自主创新
宜宾市的经济酒店就要将宜宾市的经济与旅游环境与酒店自身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与酒店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营销策略。比如突出经济型酒店之间不同的特色,可以进行差异化营销,还有为了迎合顾客的绿色消费观念,采用酒店绿色营销策略等,对于宜宾市的经济型酒店都是具有借鉴性的。
总结:在宜宾市经济不断发展和旅游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宜宾市经济型酒店要在了解酒店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对酒店的市场营销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制定出符合经济型酒店特色的市场营销发展对策,这样酒店才能进行有利于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市场营销活动,保证酒店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最终促进宜宾市经济型酒店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诚.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全国商情,2009,(01):40—41
[2] 刘桂英.何为经济型酒店 [J] .价值工程,2011,(09):266
[3] ,俞萌.经济型酒店管理[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5.11
[4] 董雪.中等城市经济型酒店市场定位探析[J].现代商业,2009,(02):198—199
关键词:集团化经营 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投资效率
引言
作为一种介于市场与单一企业之间的经济组织,企业集团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并在新兴市场经济中逐步位居主流地位,因此企业集团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投资效率――作为影响集团经营经济后果的中间桥梁,集团化经营对内部资本市场的启用是否会带来效率的提高呢?
Stein(2003)认为,内部资本市场在配置效率上存在“明亮”的一面,同时也存在“黑暗”的一面。明亮的一面是,与外部市场相比,内部市场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新兴经济国家中,由于制度的缺乏,导致外部市场在信息处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低效,增加了单个产品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但是,由于企业集团复制了本该由外部市场所承担的制度功能而使企业价值得到了增加(Khanna and Palepu,1997)。另一方面,集团总部通过“挑选胜者”等竞争机制,促进集团内资源向具有更好的增长前景的部门转移,使既定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提升(Gertner et al.,1994;Stein,2000)。不同于以上观点,众多学者认为,双重问题在企业集团普遍存在,企业集团总部与其成员企业之间、企业集团控股股东同外部中小投资者之间均广泛存在着问题,不仅可能导致企业集团资源分配的“社会主义”现象,而且可能使得企业集团异化为控股股东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工具(Bae et al.,2006;Betrand,2002),降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也就是“黑暗面”。由此可见,从国内外研究来看,对于集团化经营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仍然很模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本文将集团化经营同公司的投资效率问题结合起来,一方面打破了现有成果中基于单个企业层面的研究,更是进一步从集团化经营这一独特视角来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另一方面,企业集团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立了一个内部资本市场,但在现有的实证研究中,鲜有通过度量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来衡量它有效性的,其作用机理尚缺乏经验上的证据。本文着眼于内部资本市场,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来度量集团公司的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从而进一步考察集团化经营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也是对现有研究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获取有两种主要的渠道:一种是通过外部资本市场,即证券市场和信贷市场;另一种则是通过企业内部获取,也就是内部资本市场。我国的外部资本市场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虽日趋完善,但尚不发达,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也相对较弱,使得公司的管理者与市场的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与管理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相比,外部投资者可能并不了解企业经营的相关信息,从而存在好的投资项目被低估而差的投资项目被高估的情况。企业为能够产生高效益的项目筹集资金而发行的证券由于价值被低估,无法按计划筹集到相应的资金,便不得不将一部分边际效益高的项目舍弃,而价值被高估的差的投资项目则可以筹集到充足的资金,使资金浪费在低边际效益的项目上。由此可见,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带来不同程度上的融资约束,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
对于集团化经营公司来说,通过构建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有效的缓解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融资约束问题。构建的内部资本市场,通过模仿市场的机制,部分的复制了市场的功能,用集团“看的见的手”取代了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所进行的资源配置,企业集团便可以通过一种“挑选胜者”(Winner picking)的活动来重新分配集团内的稀缺资金。由于企业集团的成员公司在成长性和投资机会方面均存在着不同步性,从而可以在有着成长性差异的成员企业之间,实现现金流由低成长性的企业流向高成长性的企业,使得高成长性的企业能够拥有充足的资金以便更好的投资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也就是说存在着一个在内部资本市场内部的跨成员公司的资金的重新配置,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并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的投资效率。此外,通过组建跨行业以及跨地区的企业集团,利用规模优势,可以借助其网络以及良好的声誉效应打破地区间的壁垒,从而能够在全国甚至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来寻找投资的机会。企业集团中的众多成员企业有着共同的品牌、实施着统一的战略,建立相同的营销网络,实现信息共享,有效地降低经营成本,从协同效应中获得更多的收益,进而全面的提升集团化经营公司的投资效率。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1:与独立上市公司相比,集团化经营公司的投资效率更高。
对于集团化经营公司来说,其构建的内部资本市场对于外部资本市场的不充分、不发达、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投资者法律保护的薄弱以及公司外源融资的高额成本等制度背景影响下产生的融资约束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其有效性也反映了对不完善的外部资本市场制度补充的程度。也就是说,内部资本市场越有效,当集团公司遇到外部融资渠道不畅,同时成员企业又面临好的投资机会时,集团总部也越能够给予资金支持,使得在企业集团内部实现资金由投资机会稀缺但持有现金充足的成员公司流向拥有投资机会但持有现金稀缺的成员公司,使面临较好投资机会的集团成员分配到更多的资金,缓解投资不足,而当集团成员投资机会不理想时,少分甚至不分投资资金,抑制投资过度。另外,内部资本市场越有效,其具有的信息优势也更强,能够更好的识别投资项目的好坏,即当某一产业发生不利变化时,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有效的内部资本市场迅速将资源重新配置到其他收益率较高的产业或部门,从而起到较好的规避风险的作用,实现资金的优势配置并进一步提高其投资效率。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2:集团化经营公司,内部资本市场越有效,其投资效率越高。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 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研究样本,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剔除了ST股、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以及数据不健全的公司。对于集团公司的界定,本文借鉴了肖星和王琨(2006)的界定方法:对于持股比例大于 5%的股东进行追溯,在两家或者更多的上市公司中,如果大股东或者公司的控股人能够追溯到同一个经济主体,那么我们就将这些上市公司定义为集团成员公司。由于存在同时由多个集团共同持有样本的情况,本文剔除了由多个集团共同持有的样本,共得到7867个年度观测值,其中集团化经营公司为1596家。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全部通过Stata10.0 完成。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1.投资效率的度量。本文借鉴辛清泉等(2007)的研究方法,对于公司投资效率的度量,采用了Richardson的投资模型,其模型如下所示:
Inew,t=β0+β1Growtht-1+β3Leveraget-1+β3Casht-1+β4 Aget-1+β5 Sizet-1+β6 Returnst-1
+β7 Inew,t-1+ΣYear+ΣIndustry +ε (1)
在利用模型(1)估算出企业正常投资水平的基础上的回归残差,将回归残差取绝对值来表明投资的非效率程度,进一步通过取非效率程度的相反数来将其转化为正向指标,表示为投资效率(I),I值越大表明投资效率越高。在模型(1)中, Inew,t表示当期的投资支出、Growth为投资机会、Leverage为资本结构、Cash为现金持有水平、Age为公司的上市年限、Size为企业规模、Returns为股票回报率,Industry和Year为行业和年度的控制变量。
2.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度量。纵观国内外的现有研究成果,多从理论测度和实证测度两个层面度量公司的内部资本市场效率,鉴于理论测度较抽象并难以操作,因此本文采用以下三种国内外目前常用的测度方法:q敏感性法、现金流敏感性法和基于上期资产回报率的现金流敏感系数法。这些方法均从企业层面来测算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本文进一步将这些方法拓展到集团层面,从而测算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各种方法计算如下:
q敏感性法。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salej表示集团成员公司的销售收入 ;totalsale 表示企业的销售收入总额 ;capexj表示集团成员的资本支出;totalcapex表示企业的总资本支出。本文定义虚拟变量ICM_tq,若QS大于0,ICM_tq取1,表示内部资本市场有效;相反则取0,表示内部资本市场无效。
现金流敏感系数法。其计算公式为:
计算公式与q敏感性法相类似,只是把公式中的(Qj-Q)替换为。其中,表示集团成员的现金流与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集团平均现金流与销售收入的比率。本文定义虚拟变量ICM_cf,若CFS大于0,ICM_cf取1,表示内部资本市场有效;相反则取0,表示内部资本市场无效。
基于上期资产回报率的现金流敏感系数法。其公式如下:
本文定义虚拟变量ICM_new,若CFSa大于0,则ICM_new取值1,表示内部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反之,则取值为0,表示内部资本市场是无效的。
3.回归方程。在确定好投资效率的度量方式后,本文采用以下的线性回归模型来检验集团化经营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I=测试变量+Own+Mer+Growth+Size +Leverage+Roe+FCF+年度+行业+ε(2)
在模型(2)中,I表示投资效率,为通过模型(1)得到的残差计算而来。测试变量包括是否为集团化经营公司(Group)和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ICM_tq、ICM_cf、ICM_new)。控制变量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Own)、管理费用率(Mer)、投资机会(Growth)、公司规模(Size)、资本结构(Leverage)、公司的盈利能力(Roe)以及自由现金流(FCF)。本文所用各模型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集团公司与非集团公司以及内部资本市场有效和无效的情况下投资效率的差异性描述。从表中可以看出,相较于非集团公司,集团化经营公司投资效率(I)的均值、中值、最小值和最大值都要更高,并且从三种方法衡量的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来看,内部资本市场整体有效的集团公司的投资效率更高。
(二)集团化经营与投资效率的回归结果分析
从表3的回归结果来看,全样本中Group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集团化经营公司对于内部资本市场的启用以及集团化经营公司本身的一些特有优势能够很好的缓解公司的融资瓶颈,提高投资效率,与本文的假设1是一致的。对于分组检验,回归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投资过度还是投资不足任意一组中,集团化经营公司都起到了提高投资效率的作用。但投资不足组的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均要高于投资过度组,这也说明了相较于集团化经营缓解公司的投资不足的作用,对于投资过度的监督抑制力度仍有待加强。
(三)集团化经营、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投资效率回归结果分析
表4为集团化经营、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投资效率的回归结果。以集团化经营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视角出发,进一步考察集团化经营与投资效率的关系。本文通过Q敏感性法、现金流敏感性法以及基于上期资产回报率的现金流敏感系数法三种方法来衡量集团化经营公司的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从三种不同衡量方法的回归结果来看,ICM_tq、ICM_cf以及ICM_new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内部资本市场越有效,集团公司的投资效率越高。回归结果很好的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假设2。这说明,通过集团化经营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对我国特殊制度背景影响下产生的融资约束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内部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作用,使集团内部的资金更多的配置在投资机会充足但资金稀缺的项目上,从而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避免 Richardson(2006)模型可能产生的系统偏差问题,本文将模型(1)按残差大小等分成三组并剔除掉中间一组,将残差最大一组作为投资过度组,将残差最小一组作为投资不足组,再次进行回归。回归结果与本文一致,表明本文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结论与启示
针对企业集团这一普遍存在于新兴市场的经济组织,本文通过上述理论分析以及实证检验,并得出以下结论:同独立上市公司相比,集团化经营公司具有更高的投资效率;对于集团化经营公司来说,内部资本市场越有效,投资效率越高。
本文的研究启示在于:集团化经营弥补了外部的制度缺陷,但是这种弥补作用是如何实现的,又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直缺乏经验上的证据,本文结合了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从这一视角进一步证实了集团化经营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的正面作用,为新兴市场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并且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提高会显著带来投资效率的提升,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的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效率,值得我们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Stein J C. Agency,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J].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Finance, 2003(1)
2.Khanna T,Palepu K. Why focused strategies may be wrong for emerging market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7,75(4)
3.Gertner R H,Scharfstein D S,Stein J C.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apital market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4,109(4)
4.Scharfstein D S,Stein J C. The dark side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Divisional rentseeking and inefficient investment[J].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0,55(6)
5.肖星,王琨.关于集团模式多元化经营的实证研究―来自“派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9)
关键词:酒店;经济效益;市场竞争;成本收入
中图分类号:F7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164-03
进入市场经济,市场主体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通过对利润的追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在市场经济的巨网中,酒店经营牵连着各个环节,也牵连着各个主体各种因素,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就需要在把握经济效益这个主要目标下对各个因素进行条分缕析。酒店市场面对着多元化的消费主体,因此在行业竞争中也呈现出多元的经营主体,每一个酒店经营者都有自己的经营思路,但是在经营上却呈现千差万别,除了外界的消费者这一因素不好把握外,酒店内部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了实现酒店行业的繁荣,促进社会的分工以及经济的繁荣,酒店经济效益需要立足于实际经济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酒店经济效益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经济效益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在生产成本投入后得到相应的产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正值差价就是经济效益。衡量经济效益大小,取决于成本投入的大小以及在生产过程中节约的程度。经济效益来自针对性的市场,市场空间大,消费人群多,经济效益也就高,而当消费市场低迷时,经济效益就会走低。整体来说,酒店经济效益也取决于酒店在经营过程中的投入,以及酒店在特定地域的消费市场。
就酒店的投入因素来说,酒店在运营前投入更多的资源,酒店的成本就会提高,酒店需要经营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弥补酒店在前期的投入。相反,如果酒店在前期的投入较少,酒店就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补偿投入成本,当然这种情况出现是在消费市场较大且消费保持平稳增长的情况下。一般酒店在投入中会更多地考虑到风格以及各种特色的投入以及品牌建设,而相对于宣传以及硬件设施的投入,酒店在前期将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而提高了酒店的经营成本。
酒店的经营过程中会涉及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对员工工资和其他事项的开支,这些都将提高酒店经营的成本,相比于前期的店面投入,后期的投入总量更大,而且时间固定,这些因素都将提高酒店的经营成本。在酒店经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物品的损毁与更新,各种物品会在短期内加重成本投资力度,会影响酒店的经济效益。
除了在酒店运营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硬件措施,还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可抗力因素,如市场消费。市场距离决定了酒店运营的具体效果,如果市场距离近,酒店消费潜在人数较多就会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而当市场距离较远,酒店的经济效益就会受到影响。相比于整个市场空间,消费者有更多的可选择性,作为酒店的替代品,另一种品牌的酒店无论在距离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与酒店差不多,消费者会更愿意选择距离较近的酒店。由此酒店在运营中就会因为市场消费力量疲弱的状态而出现低收入的情况,最终造成了酒店运营负担较重的现实。
酒店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是全方位的,并非是单个因素能够绝对影响酒店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成本放大就会影响到经济效益的收入空间,另一方面市场的消费力度也将决定经济效益的增长空间。总之,各因素都在潜在地影响酒店的经济效益。
二、酒店经济效益改善的意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经济行为都是趋利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人也受到利益的影响。而酒店经营也是为了经济效益才开始着手的,酒店经济效益的改善满足了酒店经营者经营活动的原始动机,也满足了酒店经营的生存需求。
第一,酒店经济效益改善有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酒店经济效益改善意味着酒店经营的总体收入增加,酒店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改善员工的福利。酒店经济效益的改善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员工的付出需要得到认可。而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员工的心理需求是一个渐次发展渐次提高的过程,既需要对基本的物质需求,也需要相应的精神需求。酒店经济效益的改善可以满足员工最基本的物资需求,通过奖金,通过分红的方式来提高对员工的福利,而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满足员工的最基本的精神生活需求,如在员工节假日休息日可以向员工介绍各种文化影视作品,可以在每一年中开展各种户外旅游活动,增长员工的见识与视野,也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对员工的考评,优秀的员工可以到行业较领先的酒店进行学习与培训。员工的各种福利待遇只有在酒店经营效益较好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如果酒店经济效益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酒店就不可能会提供给员工更多的福利待遇。
第二,酒店经济效益改善有助于酒店的发展。酒店经济效益的改善有助于酒店的发展,酒店经济效益提高就会给酒店带来更多的利润,酒店在运营中也就有充足的资金来安排设计酒店的风格,对酒店的一些硬件设施能够及时地更新,同时也能够根据市场空间的预估来实现对酒店连锁分店的建设,通过酒店的规模化发展来实现对酒店品牌的塑造以及影响力的提高。酒店在发展中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来店消费,需要让更多的消费群体知道,酒店就需要在宣传上下足力气。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各种品牌交织在一起,酒店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只有经济效益较好的酒店,才拥有较雄厚的资金,才能够实现酒店的发展。如果酒店经济效益不够好的话,酒店无论是在发展动力还是在发展的基础上都不能够提供应有的资源。酒店经济效益良好就有助于酒店在硬件设备以及软件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完善,酒店可以购买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来提高酒店的服务,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这不仅提高了酒店本身的影响力,同时也提高了酒店行业发展的水平。酒店在发展中能够通过对设施的完善,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全新的体验,进一步地吸引消费者。
第三,酒店经济效益改善有助于提供更优质服务。酒店经济效益改善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惯,为了维持经济效益或者是更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酒店在基本的设施条件下就会注重对服务的要求。服务是能够留给顾客的最重要印象,酒店行业本身就是服务业。与此同时,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消M偏好,顾客在酒店的消费中获得了最优质的服务就会再次光临酒店。于是,酒店服务情况将是酒店经济效益的温度计,能够感知酒店在未来的经营效果。酒店服务能够提高酒店经济效益,同时也倒逼着酒店经济效益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高自己服务水平。酒店经济效益改善对于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是一种动力,在经济效益不断攀升的情况下,酒店员工就会在新的目标动力下不断优化服务。在经济效益的改善下,服务种类增多,相应的服务质量也在逐渐地提高。
第四,酒店经济效益改善有助于实现市场的合理化分工。酒店经济效益的改善将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到酒店行业中,同时酒店提供的福利条件也将有助于员工持续地在工作岗位中。经济学观点强调人的劳动分工,而作为服务行业的酒店需要的员工工作技能并不是很高,而且就知识的积累上也并不是很多,因此很多知识化水平较低的员工趋向于选择通过劳动来获得相应的经济来源。在经济效益提高的情况下,将吸引更多的员工参与到工作岗位中,促进底层知识水平不高的员工分流。酒店行业将吸引更多的员工,安排员工固定的工作岗位,这些有助于员工能够全心工作,缓解生活中存在各种生活压力。酒店行业处于整个经济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在上游有相应的资源供应,在下游将直接地对应着顾客,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因此,酒店经济效益改善,将有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提高酒店经济效益的途径
酒店经营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能够实现获利的目的,在酒店的日常管理中只有持续获利,保持酒店经济效益稳定持续增长,酒店才能够获得持久发展,才能在行业中获得较为有利的优势,才能够为规模扩大以及品牌做强奠定相应的基础性前提。具体而言,酒店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从节约成本、转变模式以及强化管理几个方面入手,在可能涉及到的关键环节优化处理,从而减少酒店经营过程中经济损失。
(一)合理使用酒店基础设施,延长酒店设备使用期限
酒店基础设施费用支出在酒店建设之前就应该纳入到酒店的成本计划中,不过随着酒店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设施老化以及更新换代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酒店不断地投入大量资金。为了减少开支,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酒店在对基础设施进行改进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因地制宜。酒店基础设施有必要更换的情况下就需要更换,酒店基础设施没有必要替换的可以继续使用。酒店基础设施要和酒店的文化以及酒店的特色相结合。在引入酒店设施之前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如需要什么标准的设施,怎样采购相应的材料,怎样选择装饰材料成本最低,怎样才能形成一种品牌化的酒店元素等等,将这些因素考虑其中。只有将酒店基础设施合理地配置与使用,才能够减少未来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才能够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
酒店的相关设施要进行定期的保养,一般情况下,一些基础设施在使用后没有进行清洁保养就会受到腐蚀,从而造成了酒店相关设施的成本增加。在酒店相关设施使用中,要根据使用强度的变化对各类设施做出相应的保养,减少设施的经济支出。在酒店的建设中也应该强化酒店的主题性元素,要能够突出酒店的文化,考虑到这一层面,在酒店的经营中需要对多元化酒店设施进行个性化的维护,打造更加优质环境的酒店,推动酒店基础设施的有效使用。
(二)完善制度建构,强化成本管理
酒店管理需要对酒店的制度进行明确化、规范化,从而实现对酒店的条理化管理,完善酒店的每一个环节,减少酒店管理的成本。关于制度建构需要加强成本的预算,酒店运用过程中对成本进行考核并控制。成本是酒店的经济投入,在酒店经济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酒店的经济投入越大,酒店经济效益就越小。为此,需要在成本投入中加强对各个项目的会计审核,注重对同质化开支的控制,同时在成本控制的模式上不仅要注重对事前控制,还需要注重对成本的事中监督,事后考核。成本控制要落实在每一个方面,因此需要有相应的指标,这些指标要能够具有针对性与科学性,能够强有力地管制成本。
在成本控制与监督的过程中,要将责任落实到酒店中的各部门,将各部门纳入到酒店的监督中。酒店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定,超过相应的标准不予批准。在酒店管理中,应该有相应的监督机制,通过制度来考核员工的工作绩效,通过制度来实现对员工的奖励。这种方式将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有助于提高员工对成本控制的意识,有助于成本节约文化的形成。除了对酒店成本控制以及员工激励制度的建构外,还需要对酒店各个部门合作关系制度化建构,酒店的发展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各个部门职责不同,但是整体上是为了酒店的经济效益,在合作中可能因为部门利益而相互扯皮、推诿,最终影响到酒店的经济效益。为此,需要加强对酒店相关制度的建构,要注重对成本预算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制度投入。
(三)合理分配职位,优化服务模式
酒店在经营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收入将投入到对员工工资上,员工工资的开支将影响到酒店整体的经济效益。为了减少在员工工资开支,就需要精减员工,优化岗位设置,例如在合并一些岗位,在员工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合理分配员工工作职责,以减少对员工工资的开支。在酒店管理中前台接待是为了迎接客人而专门设置的工作岗位,无论是顾客的到来还是顾客的离去都需要前台能够参与到其中,为顾客的疑难提出解决办法,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为顾客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以及优质的服务。一般而言,可以减少前台接待的员工数量或者是直接由收银人员接待,因为收银人员直接面对着顾客将顾客引导至相关部门负责,这样省去了接待人员这一环节,减少了中间的时间,能够更方便地为顾客提供服务。
在其他部门中为顾客提供服务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缩编人员,当然是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实现一个员工直接对应着一个顾客或者一群顾客团体。顾客的消费由员工全程陪护,顾客要求以及问题可以通过对应员工来寻求解决,这可以很好地提供服务,改善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顾客。同时,由专人带队服务顾客就减少了酒店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本,也将为酒店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积极宣传,开拓消费市场
酒店经济效益除了要在成本的控制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从市场上挖掘潜在的消费力量。而在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要_拓消费市场并不是很容易,投入的广告信息很容易被淹没在信息浪潮中,为此需要另辟蹊径。在对外宣传中,不同方式的选择将影响宣传效果,也将对宣传的成本形成一定的影响,当宣传的成本没有得到回报,很可能会加大酒店经济的负担,其预期目的与实践目的恰恰相反。
就目前比较节约高效的宣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倚重媒体平台投放广告,另一种是熟人圈的宣传。相比于媒体平台投放广告,熟人圈的广告投放很显然,效果上对受众产生的黏性更强。顾客熟人圈的投放是通过社交网络逐渐蔓延的,这种情况在酒店提供最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实现的,酒店没有投入相应的成本,也没有在顾客面前打感情牌,通过各种方式附带并胁迫顾客宣传,而是顾客自己感觉服务质量不错自动宣传的,这种宣传方式更具有真实性,毕竟在熟人网络中经常会有一些联系。在更多人知道后,而且是熟人介绍的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到酒店中。同时,酒店宣传倚重媒体平台,这种方式显然成本过高,无论是向纸质报刊投放广告,还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这些都很容易被消费者忽略,特别是刚刚起步的酒店,在经营上必然会承担巨大的宣传费用。为减少宣传成本,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受众数量,酒店经营应该选择合理的方式。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酒店经营要面临来自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相应的浮动。尽管酒店经营者其原初动力在于对酒店经济效益的攫取,但是市场的冲击很容易造成这种预期目标无法实现。酒店经济效益无法实现的原因,既由于整体经济形势,也可落实到酒店经营者自身问题上。酒店需要在经营过程中对经营成本的把控,需要对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优化,减少成本开支。从市场出发,尊重酒店发展规律,能够做出适时的变化,从而实现酒店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酒店在经营过程中要注重对制度的完善以及执行,通过制度将成本管理规范化,将成本引入到一个常态化管理的进程中。在成本控制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各种消费群体的开发,通过完善酒店设施以及服务,以满足多层次需求的消费者,进而提高酒店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明,叶秀霜.全域旅游视域下经济型酒店顾客满意度提升策略[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6,(5).
[2] 诗颢,黎宏宝.酒店多元文化管理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以巴黎戴高乐最佳西方酒店为例[J].镇江高专学报,2016,(4).
[3] 邱雨.分析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1).
[4] 许文素.浅析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6,(20).
[5] 郑洪波.论提高酒店企业质量管理的途径[J].吉林农业,2011,(11).
关键词: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突出困境;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一、引言
现代酒店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在经营管理在市场化经济条件下,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推客”、“等客”、“抢客”再到“无客”的演变过程。这是一种发展过程中的阵痛阶段,它让现代酒店更为清醒的认识到,必须尽快扭转这种僵化的经营管理状况,努力推动现代酒店的经营成效达到一种较佳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切实研究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发展困境,然后努力找到解决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推动现代酒店的发展与进步。
二、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中面临的突出困境分析
1.酒店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现代酒店业的发展规模日益膨胀,这种发展规模的快速推进,有时是缺乏严格审批权的,处于一种盲目的扩建当中,基本上缺乏充足的理性分析,这就使得酒店业发展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尴尬境地,加之酒店业本身的行业不够规范,从而使得酒店的经营管理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2.酒店的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理念仍然较为落后,无论是何种性质的酒店企业,它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着自己的经营方式和策略,也在融入和借鉴其他方面的管理经验,但是,它们仍然不能逃脱掉市场经济中激励的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甚至被直接淘汰出局。因此,很多酒店企业虽然倡导以人为本,顾客至上,但是,实际服务过程中却很难做到。
3.酒店的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作为酒店业中的一个重要工作项目,酒店业的人员管理状况不容乐观,很多高层管理者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往往习惯于传统的行政指令式管理,从而让酒店的人员管理方面容易出现盲目的管理过程,大大影响了酒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才能,酒店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的人员管理工作进行有效配合,但是,当前的酒店人员管理工作显然缺乏必要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从而让酒店企业的人员管理缺乏创新的动力,人员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三、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中突出困境的应对措施分析
现代酒店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它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经营管理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积极突出各种生存和发展的重围以及困境,尽可能的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制度。事实上,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有着一定的特征,即要体现出酒店业的整体性、层次性、系统性、涉外性和多样性,让现代酒店经营管理做好系统管理、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管理、业务管理、安全管理等。应该来说,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是一个有着多种业务和多个部门共同组成的整体性组织,我们一定要努力克服各项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做好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
1.树立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做到以客人为根本。现代酒店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生存和发展之地,就应该树立一种科学的经营理念,让安全和洁净成为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根本性宗旨,尽可能的满足酒店消费群体对于酒店消费的舒适和价宜的本质要求。这是因为现代酒店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关注各种消费群体的正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所有客人作为酒店经营管理的先锋型任务,让酒店员工能够以基本服务作为重要载体,实现酒店企业产品服务与客人之间要求的有效衔接,尽可能的提高酒店员工服务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
2.强化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培育一定的服务特色。现代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切实实行规范化运行的服务理念,要让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模式中充分体现出一种优化的服务模式,努力培育出一种特色的服务风格和经营风格,切实从客人的立场出发,想客人所想,急客人所急,为所有客人提供细致到位的酒店服务,让每一个酒店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都切实认识到这种经营管理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的思考服务工作,并通过认真设计服务来给客人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工作,及时在服务的过程中调整并不断完善各项服务评价机制,快速做出反应,真正培育出具有现代酒店的服务特色。
3.重视发挥出管理者的团队精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现代酒店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培育出良好的经营风格,不断完善各项服务管理机制,让酒店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一定的价值,真正提高酒店各项经营领域里的服务效益与质量。这就需要酒店经营者在行业专家的指点之下,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及时更新管理理念,重视酒店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兼顾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一切从客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发挥管理者团队的主观能动性,让酒店能够进入到一个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中去。
总之,现代酒店经营管理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难点,一度陷入了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我们必须尽快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来认真面对,及时更新酒店经营管理理念,以客人为服务的根本所在,强化经营管理工作,培育服务特色,充分发挥出酒店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酒店经营管理上升到一个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蔺雷,吴贵生.服务创新:研究现状、概念界定及特征描述[J].科研管理,2005(2):1-6.
[2]文吉.城市星级酒店发展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3.
一、酒店管理中的个性化服务意识
(一)对酒店服务的新认识。服务是酒店的立业之本,是酒店的竞争之道,是酒店的财富之源。酒店服务意识的核心是要设身处地的为宾客着想,要站在宾客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对宾客服务的过程中酒店管理者既要强调“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同时也要对员工细化要求深入贯彻这一理念。酒店的核心服务是酒店为宾客提供的,宾客必须得到的最基本的项目,例如:整洁,舒适,安全,宁静的客房和餐饮服务,安全服务等。配套服务是结合核心服务而提供的服务项目,目的是使宾客感到快捷,周全。例如:泊车服务,美发美容,健身服务等。辅助服务要求更简单,更方便具有艺术性。例如:宾客入住酒店必须经过总台,而对宾客自身要求来说这并不重要。所以总台登记应缩短时间。又如宾客点菜的时间不能过长,所以要设计更合理的流程来方便我们的宾客。这种服务的目的是赢得宾客的心,是宾客得到意外的惊喜。
(二)受宾客欢迎的服务方式。个性化服务强调针对性,就是根据不同宾客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个性化强调灵活性,就是在服务的过程中能够随机性变,投其所好,满足不同宾客随时变化的个性需求。由于宾客的需求不同,且变化多端,服务也应随机应变。要真正做到“个性化”服务关键在于服务员要用“心”对待宾客,从“细”,“小”做起。个性化服务并不神秘而高深,他是一种心领神会,深入细致,恰到好处,和谐舒适的满足宾客个性化需求的一种针对性的服务,实际上是“量体裁衣—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您”的服务。细微化服务,服务无止境,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出口碑,细节处真情,细节出效益。细节是酒店常胜的砝码,是酒店服务的魅力所在。优质的服务关键在细节,体现在细节上,最受宾客欢迎的也是细节。细节是镜子,映照出酒店员工职业素质的高低。细节是试金石,检验出酒店对客服务的水准。细节是砝码,掂量出酒店的成功与否。“金钥匙”服务是服务的最高形式。“金钥匙”服务理念—先人后己,满意加惊喜。拥有一把“金钥匙”对酒店而言,并不是意味着多一个可以为顾客提供尽善尽美服务的员工。而是树立了一个典型,引进一种服务理念,让所有员工学习并努力去实行。酒店要在全体员工中培养一种“人人都是金钥匙”的服务理念,要能为每一位宾客提供“金钥匙”服务。
二、建立酒店管理中的服务质量标准
(一)要遵循服务质量“黄金标准”。环境标准:宾客看到的都是整洁美观的,宾客下榻一家酒店的第一视觉印象应该是酒店的服务环境,而良好的酒店服务环境要求整洁美观。整洁,即整齐清洁。美观,即给人以美的享受。产品标准:凡是宾客使用的都是安全有效的,安全有效是宾客对酒店服务的核心需求,也是最基本的需求。第一方面是员工的面部表情。微笑服务始终是最基本的服务,但是仅仅微笑还是不够的,微笑服务的内涵包括:美在仪态,贵在热情真诚,重在技术专业,巧在交流沟通。也就是说微笑服务要与自身的仪表仪态相统一,同时还要对宾客发自内心的真诚与热情,辅以柔和,友好,热情,亲切的目标,并在服务中及时对宾客沟通,才能笑的自然,笑的自信,笑的亲切有礼。
(二)全面提升员工的服务质量意识。服务质量不是靠酒店管理者检查出来的,而是靠每位员工在平凡的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创造出来的,创造一定质量水平较为容易,但要保持一定的水平就比较困难。
三、改善酒店经营效益的管理
关键词:企业文化;酒店文化;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381-01
酒店的企业文化是酒店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酒店核心的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方面,酒店文化就是酒店与员工共同秉承的价值观、酒店精神、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酒店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每个酒店的文化都会带有自身的特色,酒店文化是个陛化服务的源泉,酒店要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就必须建设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酒店文化的重要性
1.酒店文化增强竞争力。酒店产品与其它产品不同,酒店产品是以客房、餐饮和娱乐为主,重要的是必须通过服务体现,服务具有无形性,综合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不可贮藏性,质量评价的主观性,口碑营销性等特点,要求服务以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基础,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服务质量是由服务态度、服务技能和服务效率组成的,而其中关键的服务态度是由员工对酒店文化的认同和对酒店的感情决定的。客人选择酒店其实是选择喜欢和信赖的文化,独特的酒店文化能够提高酒店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是其它酒店无法模仿和超越的,能够形成无法估量的竞争力。著名的希尔顿、万豪等酒店品牌,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2.酒店文化提高客人的满意度。现代酒店文化树立了以客人为关注中心的理念,酒店在提供有形的和无形的服务,满足客人的需求的同时,关注客人的意见和建议,推出个陛化、细微化和亲情化的服务,让客人人住酒店找到享受、快乐、尊重和理解,提高了客人的满意度。
3.酒店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酒店行业是人员流失率高的行业,服务型人才的缺乏是困绕酒店发展的问题。只有优秀的酒店文化能够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让员工找到归属感和责任感,约束员工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起到文化留人的作用。
二、酒店文化包含的内容
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就是酒店通常所说的硬件。酒店物质文化通常通过酒店的建筑环境,内部装修,设施设备,员工服饰,客房产品,餐饮产品和广告宣传等物质现象为表现和载体,物质文化是酒店文化的物质基础。
2.行为文化。指酒店员工在服务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经营管理、经营活动、礼节礼貌、典礼礼仪、文娱活动、教育培训等行为现象,决定了服务质量的规范和标准。
3.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得到广大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经营模式、管理制度等制度规范。能够约束酒店和员工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的支柱和桥梁。
4.理念文化。理念文化是酒店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和精神成果,是酒店文化的核心部份,是酒店意识形态的总和,是其它文化的结晶和升华。
三、酒店文化核心价值观及文化用语
酒店文化反映酒店实际和未来的发展,必须经过反复提炼和不断完善,能够为广大员工遵循认同的价值观,切忌不可照搬照抄。酒店文化要做到酒店、客人与员工三者利益的统一,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总结十多年的酒店工作经验,我认为酒店应该确立以人为本,关注宾客的人性化理念,树立酒店与客人共赢的价值观,建立感恩包容和用心做事的核心价值观。
酒店文化用语体现了酒店文化的价值观,对酒店文化起到了宣传作用,我将具有酒店业共性的管理、经营和服务文化用语总结如下:
1.酒店管理文化用语。管理思想:用制度管酒店,用文化管员工,用服务管客人。管理原则:细节、细节还是细节,检查,检查,还是检查。管理要求:客人满意的服务,酒店满意的管理,员工满意的效益。
2.酒店经营文化用语。经营理念:满足顾客需求、创造酒店效益、实现员工价值。经营思想:以服务争市场,以市场争品牌,以品牌创效益。经营方针: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经营效益化。
3.酒店服务文化用语。服务理念:个陛化、细微化和亲情化。服务宗旨:真情服务、用心做事。服务准则:热情、细致、高效、安全。
四、如何推行酒店文化
1.酒店领导身体力行。酒店领导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发动者和推行者,酒店文化主要是通过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影响表现出来的。“其身正,不令而行”,领导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企业文化才能传承和发展。酒店文化渗透在酒店的管理、经营和服务过程中,通过标语、案例、手册、简报、文化活动、演讲、典型榜样等载体体现,需要专门的部门不断进行挖掘、推广和拓展。
2.良好的培训体系和内部晋升机制。员工对企业文化由认知到认同到自觉践行,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宣传和培训是贯输酒店文化的重要方式,美国的“希尔顿酒店集团”、上海的“锦江酒店集团”,都有自己的培训学校,企业文化的培训是其中的主要内容。酒店要建立内部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表现出色的员工和团队,与晋升、奖励挂钩。
3.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质检网络。酒店文化通店规店纪、服务标准、操作规程等制度的规范和约束,才能保障贯彻和执行。员工不会做你要求做的事,只会做你检查的事。文化定对了,制度也有了,但没有实施和监督,也不能固化成习惯和传统,只有形成质检网络,才能保障制度执行,才会形成文化氛围。
4.树立学习的典型和榜样。任何行业都有榜样,酒店业不需要员工有突出的业绩,但敬业爱岗、忠于酒店、真情服务、用心做事的员工才是酒店文化的真正推手。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客人当成自己的家人,用真情服务让客人满意、感动和惊喜的员工,演绎了酒店文化的真谛,是广大员工学习的榜样。
关键词:民宿;民宿酒店化;优势;问题
一、民宿酒店化的基本认识
民宿源自于日本的Minshuku,在日本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的民宿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省,21世纪初,台湾颁布《民宿管理办法》,将民宿定义为“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1]。王显成(2009)认为民宿是民宿主将一部分的住宅出租给游客,部分民宿在提供住宿服务之外,还提供基本的餐饮和导览服务,为游客提供温馨体贴的家庭式服务[2]。尽管对于民宿概念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可以确定的是民宿最基本的概念应该立足于把自家空余的房间整修后能够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随着现在的沙发客、短租等特色住宿方式的流行,我们不应该再将民宿的概念局限于乡村,城市中的民宿业也是民宿中的一项重要的产业类型。
民宿的发展有些是由于本土的文化氛围浓厚,然而更多的是依赖于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或当地景区。邹益民、董艳琳(2006)的研究指出游客选择民宿的动机有 5 个,分别是寻求特色体验、追寻人文环境、体验服务口碑、享受自然环境和追求实质效益[3]。陈春燕(2015)提出民宿吸引游客的4个要素,即文化主题性、服务温情性、主客互动性、体验参与性。民宿的核心资源就在于在这样的环境和服务中与主人的互动和深层次的体验,时刻向游客传递人文情怀。民宿不需要豪华的设施,只需要有干净整洁的房间和温馨的家庭式服务,客房的布置和装饰上,向客人展示着家庭的故事和主人对人生的态度。
随着民宿业的蓬勃发展,很多的酒店品牌也开始注意到这一强劲的产业形态。尝试在民宿中引入专业化酒店管理品牌进行连锁化管理,将传统民宿和酒店经营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笔者认为民宿酒店化的概念是指将酒店管理模式融入到传统民宿,追求服务的标准化和经营的规模化,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于农家乐等传统的民宿或酒店,通过保留原有的乡土外部风貌、配套标准化内部设施的方式,将当地民居改造成标准化酒店,并以此为特色吸引游客入住。但民宿酒店化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做精品酒店,牵涉到很多方面,因而就有很多的利弊问题。
二、民宿酒店化的优势
首旅酒店与山里寒舍共同出资1000万元成立首旅寒舍,成立“山里寒舍”和“山里逸居”品牌酒店,截至2015年2月中旬,已经开业项目有3家,分别为北京密云干峪沟项目、北京密云黄崖口项目、苏州吴江黎里项目,计划未来3年打造300个这样的项目结合当地特色做出差异化的产品。首旅这样的尝试是在民宿中引入专业化酒店管理品牌进行连锁化管理,将传统民宿和酒店经营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游客想要住宿不需再费心在村子里选择农家乐,而是进村后直接找到该村乡村酒店的前台去订房间,或是之前就在网站上进行预定。民宿统一运营,降低成本和费用,发展精品民宿、开发高端产品,能够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民宿在近些年的发展中,虽然因为它的独特的文化特性受到很多游客的推崇,但在服务、卫生、管理和餐饮等方面受到游客诟病。民宿酒店化将酒店的标准化服务引入传统民宿,注重服务质量,规范民宿的发展。保证客房安全,给游客一个卫生舒适的住宿环境,在服务标准、卫生等方面起引导作用。
借用酒店的管理经验和平台,实现民宿的连锁化经营。民宿的所有者是当地居民,缺乏专业的服务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且单体化的经营形成的效应有限,民宿酒店化借助酒店的管理经验和平台,实现民宿的连锁化经营,以规模化经营的方式面向游客统一运营,连锁化经营资源共享,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结算,共用预定系统,节省成本和费用,提升经济效益。
提升民宿的精品化程度,建立中高档民宿。当下的民宿经营投入少,入行门槛低,大多的民宿还停留在低端水平,产品缺乏特色,同质化程度严重,产品质量不高,价格也上不去,除去经营成本,利润空间所剩无几。另一方面,随着游客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精品高端的民宿被越来越多的群体所追寻。因此,打造精品是很多地区乡村民宿发展突破的关键,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创意向精致化、高端服务化方向发展,满足多元需求,提升民宿促进乡村居民创收的能力。
实现串联营销,降低营销成本。传统民宿因为资金、技术有限,没有办法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形成品牌。民宿酒店化实现了串联营销,降低营销风险和营销成本,充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统一对外公布信息进行促销和形象的认知推广,打造民宿整体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塑造良好形象,吸引人们的消费关注度和消费热情。
三、民宿酒店化中的存在的问题
民宿酒店化难免会与当地居民之间产生利益矛盾,一方面,民宿酒店化会对周边没有加入规模化经营的民宿主产生重大的影响,会更加挤压个体民宿主的生存经营空间,导致个体的民宿业主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另一方面是民宿酒店的经营业主和民宿主之间的矛盾,农户把他们的承包经营权分离出来,分离给第三方,也就是一些民宿酒店经营业主等,让他们去经营,这就很容易产生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矛盾,各自的利益要求不同。旅游经营者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利益,想方设法在承包或租赁期内获取最大的利润,所以很可能会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不惜损坏当地的资源,采用杀鸡取卵的方式获得短期利益,使得当地居民的利益和当地的民俗风情受到损害。此外,当地农户在民俗酒店化中由于缺少法律、经营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势单力薄往往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民宿酒店化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惠民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酒店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资本化,资本都是一味的趋利的,很少有经营业主会自觉地去关注非经济效益,过分的趋利就会损害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得经济增长变成一次性的,不能很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商业化在民宿中加入的都市文化,破坏了乡土文化和市井文化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规模化下生产的产品雷同、单一,没有特色,也就失去了民宿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服务的标准化使得民宿的服务不再温馨,没有了和民宿主之间的互动,感觉服务不再温馨,缺乏人情味,民宿本来更多的是向客人传达民宿主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感悟,民宿的酒店化的服务将不再有这样的生活的气息,反而更像精品酒店,标准利落却死气沉沉,原来温馨亲切充满人情味的民宿变得冰冷。
因此,在民宿酒店化的经营过程中,应当在保持原有的民宿状态下,保留各自的特色,共用部分的资源,如预订平台,营销平台等,注重文化的原真性,富有乡土特色和地方特色,同时在保证服务质量的状态下追求服务的个性化。打造精品民宿,并不是简单的标准化而应该是精致化和高端化,结合当地文化的特色做出产品的差异性来,使得民宿的创收功能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 民宿管理办法.[2001-12-12[2008-10-10].http://.tw/law/law_show.asp selno=52.
【摘要】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外部经营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减少和控制成本已成为酒店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良好的成本控制也体现了酒店管理者的水平,将最终提升酒店的经济效益。文章就如何控制酒店经营成本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酒店经营成本构成及其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成本控制策略。
【关键词】酒店;经营成本;控制策略
酒店是一个复杂的运营系统,要确保酒店运作高效有序,需要很高的管理水平。受制于我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除国际品牌及少数国内品牌酒店管理水平较高外,绝大多数酒店企业管理水平依然较低。由于目前外部经营环境的恶化,使得酒店不得不将精力转向加强管理、控制成本方面,严格控制经营成本已成为酒店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酒店企业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的“三化”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效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从目前整体成本控制水平来看,通过控制经营成本来提高效益还有很大的潜能。深入细致地进行成本构成和特点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势在必行。
一、酒店经营成本构成
从广义上讲,酒店的经营成本包涵了营业成本和费用(本文均引用此概念),与一般企业在核算科目上大体相同,包括一级科目中的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四项,二级核算科目视各酒店的具体情况设置,三级科目一般按部门设置。酒店经营成本核算科目设置如表1所示。
二、酒店经营成本构成特
从总经营成本构成比例上看,酒店经营成本成本以人员工资、餐饮成本、水电能源消耗三项为主要组成部分,占总成本的80%左右,是成本控制的重点。人员工资约占总成本的20%,水电油能源约为30%,餐饮成本约为25%~30%。
从各部门的成本、毛利率来看,客房部、餐饮部、娱乐部各具特色。从表2的分析可知,客房部的主要成本为折旧和摊销费约为50%,人员工资及其它为30%左右,部门毛利率最高,约为40%~50%,总成本的可压缩性低;而餐饮部的餐饮制作原料成本和人员工资达其部门成本的65%左右,可控余地较大,可通过加强采购、管理和激励机制来予以降低,其部门毛利率仅为10%~15%;娱乐部的成本构成与客房部类似,可缩减性较低,部门毛利率居中,但人员多、杂,管理难度大。
三、酒店经营成本控制策略
(一)确定经营模式
酒店经营成本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工作,经营模式的选择决定了成本控制的难易程度。客房部的管理相对较易,且利润率高,采用目前的管理模式即可。餐饮部人员多,原材料种类多,消耗主要靠厨师班控制,管理难度大。但餐饮部所提供膳食服务质量的好坏,会间接地影响客房部的入住率。传统的餐饮管理模式工作量大且效果不太好,很难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难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较好的模式是目标管理制,将经营管理权放至部门,酒店重点控制部门利润总额、部门总收入和易耗品破损率,按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予以奖励和处罚。如管理层缺乏餐饮业经验,也可考虑部门整体租赁经营。至于娱乐部,目前主要采取部门整体租赁经营,这种方式对酒店来说管理较为简便,但大部分利润都流入了租赁者手中。鉴于酒店管理的复杂性以及为了充分发挥部门管理人员积极性,可考虑目标管理制,既可简化管理又可提高利润,此方式已在一些酒店成功实施。(二)确定经营成本控制重点
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控制工程,所要控制的点多、面广,核算工作繁杂,要想面面俱到、滴水不漏难度非常大,实行分类管理和重点控制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式,也符合管理控制学的原理。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可根据各成本项目在总经营成本的构成比例及其可控制性将成本分为A、B、C三类,实行分类管理。重点控制A类,严格监控B类,C类成本项目是一些比例不大、可缩减性小、对总成本影响较小的项目,实行一般性控制即可。从上面的成本构成分析可知,总经营成本中以人员工资、餐饮原材料消耗、水电油能源消耗三项为主,占全部总成本的80%,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将其归类为A类控制点(关键控制点),其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总成本控制的成功与否。低值易耗品、酒水、洗涤费、维修费、培训费为B类,属严格监控类,其控制是否有效对总成本和利润率有较大影响。除A类和B类以外的项目归为C类。
(三)确定目标成本考核指标
在确定成本控制重点后,目标成本考核指标设置就是关键,设置合理与否决定了控制能否有效地实施。考核指标的设置,应该像挂在树上的苹果,可以看得见,站在地面上却摸不着,但使劲跳起来或爬上去又可以摘下来,这样的指标就是合理的指标。至于具体应设置为多少,应视各酒店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历史经营状况、同条件下同行控制水平而定,原则上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激励性,应该遵循“宽于立而严于行”。考核指标的确定是一项十分重要、严肃的工作,制订时一定要慎重,要在详细研究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指标一旦确立,不管效果如何都要严格执行,以保证其严肃性,不合理的地方可在下一次制订时再予以修订。制订考核指标时应重点注意部门利润总额、总收入额和低值易耗品破损率。
(四)建立成本监控体系
从组织架构上,应设立专门的成本控制机构。这一点已在酒店行业普遍实行。财务部一般都设有成本主管,但目前的成本主管不是真正的成本控制者,由于其没有真正的管理权限,实际上只是行使成本核算职能,其主要工作就是核算成本和汇报成本状况,并不实施监控职能。因此,酒店不但要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更要赋予相应的监控权限,以保证其行使更重要的监控职能。
从制度上,应建立相应的监控制度。一是在加强预算管理的基础上,严格物资的采购和费用的核报,物资的采购和费用的开支由使用部门申报,财务部审核,总经理审批,实行3级审批;二是健全各种财务制度,如《采购员制度》《保管员制度》《物资出入库制度》等;三是建立回收利用、以旧换新制度,杜绝浪费。
从部门成本控制的角度上,客房部的成本可压缩性较小,对其进行控制收效不会很大,要提高其部门的利润率主要应从开源的角度考虑,提高收入是主要手段。餐饮部应重点控制原材料的采购和消耗,降低直接成本。对于控制采购成本,主要从制度上予以规范,重视提高采购人员职业道德素养,拓宽采购渠道,重视所购物品的质量。至于消耗控制,主要实施者为厨师班,由于膳食制作专业性较强,不太好进行监控。目前很多酒店厨师班实行总工资额包干制,不管工作量的大小、厨师班人员多少和餐饮部门收入的高低,酒店都给行政总厨一固定工资总额,由其自主聘用人员和进行工资分配。这种方式对于成本控制不利,成本控制的好坏全由厨师班人员思想素质和心情而定,外部几乎起不到控制作用。较好的控制方式是厨师班收入与单位收入消耗率、工作量等具体指标挂钩,这样才能让他们重视成本,主动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娱乐部的成本主要是折旧和摊销,占部门总成本的60%左右,但该项目在酒店投入运营后就确定了,不具控制性。可控制部分主要是人员工资,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员工人数是较可行的做法。总之,各部门各具特点,应视具体情况予以确定控制重点。
从思想方面来看,应加强对员工成本意识的培养、教育和宣传,让成本控制意识深入人心,使全员参与成本管理,以便控制措施严格执行。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从管理层做起,老板和高层管理者要讲成本、讲效益,不但自己要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如何控制成本,更重要的是要让全体员工也有这方面的意识,主动去控制成本。
总而言之,酒店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但又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是要针对酒店经营成本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建立科学的成本费用监控体系,运用“三化”(即制度化、目标化、经常化)管理模式进行监控;其次要强化成本意识,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再者就是考核指标和控制手段要合理并严于执行。只要灵活运用以上措施并不断探索成本控制的新方法,酒店经营成本就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喻启军.酒店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0):13-16.
关键词:项目财务评价;项目经济效益评价;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1 引言
当前我国酒店行业的经营规模和生存情况体现出两极分化态势,其中高端星级酒店凭借其高端设施设备和优质服务,吸引了大量高端客户,依托高额投资额度形成了较高的进入门槛。然而在硬件扩张的同时,国内高星级酒店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基层员工流动性偏高、酒店高级管理人才缺失,酒店整体规划、装修、所提供服务差异化不强等日渐明显。同时由于高密集度的项目建设带来了新一轮激烈的价格大战,这给业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风险和经营风险。所以要想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就需在项目正式投资之前开展科学的重点评估,确保项目的可行性。
2 项目建设的市场分析
2.1 项目选址及规模
拟建亚洲餐厅项目位于青岛鲁商凯悦酒店一楼,毗邻鲁商银座领海公寓。餐厅面积将有500平方米,大约容纳160至190位客人。客源主要是青岛居民、亚洲人,也有其他国家人士。酒店和鲁商银座领海公寓客人也将是项目客源。
2.2 项目市场定位
拟建项目应定位为一所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较高档餐厅。基于项目地点及其与各类需求客源邻近程度的分析,本文认为,项目地点具备开发此定位餐厅的良好特征,具体如下:
项目地点濒临海滩,地理位置与景观条件优越,又倚靠凯悦品牌,因此具备开发高档餐饮的潜力;
中档定位难以充分利用项目地点和品牌的各种优势,项目业主在该区域内的投资也将难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随着高档酒店和餐饮新增供给预期进入青岛市场,竞争市场各酒店可能会上演“价格战”,并面临客源下滑的压力,再加上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因此,拟建项目不适合豪华定位;
标准的较高档定位更适合那些预期在青岛酒店餐饮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源需求类型,目前该市场以商务需求为主,预期此趋势将继续得以延续。
标准的较高档定位至少能使拟建项目与青岛现有及未来新增餐饮比肩,反而拥有更大的市场容量,同时也不会产生额外的或不必要的开发成本,进而降低业主开发此项目的风险。
2.3 项目竞争力分析
2.3.1 项目竞争优势分析
(1)项目投资商背景:投资方山东省商业集团资金实力雄厚,其所属的青岛海景(国际)大酒店发展有限公司在青岛市场深耕多年,建立了广泛的美誉度,得到了业内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此次所投资的餐饮项目,可以凭借投资方的经济实力、品牌美誉度、营销网络以及国际管理团队的丰富管理经验、先进的软件技术、优秀管理团队的优势,帮助拟建项目的经营较快步入正轨。
(2)区位优势:宏观区位上来看,项目邻近青岛高科技产业园、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毗邻著名景点与高尔夫球场,景观条件优越;远离市区拥挤的交通,可进入性高。微观区位上来看,项目位于鲁商凯悦酒店一楼,动静分离,便于烧烤、酒吧等经营类型的操作,并且拥有较灵活的承载量与餐位摆台形式,便于承接各类客源。
(3)客源保障:客源主要是青岛居民、亚洲人,也有其他国家人士。酒店和鲁商银座领海公寓客人也将是项目客源。项目周边旅游资源密集,文化氛围浓厚,无疑将吸引更多的客源。
(4)经营管理优势:拟建项目管理方为美国凯悦酒店集团,在世界各地管理、特许经营、拥有和开发凯悦旗下品牌酒店、度假村、住宅和度假性产业,1986年即进驻中国市场。拟建项目将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凯悦的专业管理并有效区别于青岛众多同级别餐饮项目。此外,拟建项目能借助于凯悦集团全球市场推广和预订系统,从而更好地渗透较高收益的国际客源市场、商务客源市场以及高档旅游客源市场。
(5)菜品优势:亚洲餐厅菜品以韩国和东南亚烧烤为主,辅以来自韩国、台湾、越南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特色菜品,酒水以米酒、日本烧酒、多种亚洲品牌啤酒为主。青岛旅游市场主要客源以及商务市场主要人群皆来自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拟建项目的菜品恰是针对这些人群进行开发。
2.3.2 项目竞争劣势分析
与既有高档餐饮相比的竞争劣势:市场既有餐厅开业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市场敏锐度、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更为成熟,已经被当地市场所认可,并且和周边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优势,在产品销售中,有一个相对完美的销售渠道,和门户网站、第三方、搜索引擎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消费者心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声誉。这些餐厅的优势也正是拟建项目经营管理初期的劣势,在项目操作过程中需要尽快弥补这些短板。
2.3.3 项目竞争机会分析
(1)青岛市加速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青岛一直以来都把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作为发展目标,亚洲餐厅项目正是崂山区乃至青岛市国际化目标的重要承载物。众多机遇将促进本地消费需求的提升,这对于旅游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高档餐饮来说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2)物业价值提升带来的机会:无论国家宏观调控,还是从青岛市房地产市场现实情况,拟建项目所属物业在未来将保持极高的升值预期。伴随着旅游城市竞争地位的不断增强、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地铁项目建设开工、北部新城区战略、数个国家级经济功能区的深入开发等诸多利好的相继出台,青岛的经济发展将被持续注入强大的推动力。而作为位于城市核心商圈附近的高端物业项目也将会有更好的升值前景,在投资立项、工程建设等各个环节得到了本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一旦出现物业升值的情况受益幅度将会更大。
2.3.4 项目竞争威胁分析
(1)同业恶性竞争:青岛旅游市场的一个特点就是淡旺季非常明显,在旅游淡季,由于客流下滑,无论是竞争优势较强的酒店为了考虑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还是经营状况不好的酒店为了考虑能够维持生存,这两方面的动机都会促使他们采用超低价销售的手段恶性营销,从而在竞争中表现为针锋相对、杂乱无序的营销策略。
(2)酒店餐饮的利润空间正日趋紧缩:除本地婚宴和商务宴请需求,酒店餐饮设施获取的其他外部餐饮需求十分有限,除早餐外,许多酒店客人倾向于到酒店外的独立餐厅用餐,这一方面归咎于价格因素,在竞争市场中,酒店餐厅的价格通常高于外部独立经营餐厅;除了价格差异,青岛本地餐厅更贴近市场需求,提供更多样化的菜式选择。
3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针对本项目特点,本文从宏观经济分析、酒店财务风险和市场供给风险三个方面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3.1 宏观经济分析
亚洲各国的休旅客人和商务客人是拟建项目的主要客源,而该客源是否稳定与国内外宏观经济是否运行平稳有着密切关系。持续升值的人民币,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旅游酒店业景气度。首先,入境旅客来我国消费成本大幅度增加,这将直接影响到入境游客赴境内旅游的愿望,出于经济成本的考虑,这部分游客将会选择其他目的地作为出游目标,对我国境外游客接待量起到负面作用;其次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将会刺激国内游客出境游需求,部分国内游客将会选择赴东南亚一带价格更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开展旅游活动。
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对项目的影响是投资经营者无法左右的,我们只能根据这方面的发展变化调整自己的决策,而无法改变宏观经济的影响。
3.2 酒店财务风险
在项目投产建设期,一旦发现投资额度与预算偏差较大造成支出大幅增加而超出预算,或者在项目建设期间出现投资资金没有及时到位,都可能导致项目资金链的断裂。除此之外,如果从项目建成后第二年开始的经营期间出现应收账款不能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及时收回,造成项目营运资金长期被占用或者经营中坏账超出正常范围、坏账准备超出预算水平等问题,都会引发拟建项目的财务风险,因此就务必要求投资者、经营者要时刻保持资本意识和财务统领意识,全面贯彻预算管理手段,加强财务资金管理。
3.3 市场供给风险
众所周知,市场是由供给和需求两部分组成的,产品的价格是由供给数量和需求数量两方面共同决定的,而成本与价格的波动都对利润空间造成影响。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项目来说,因本身所占的市场份额不高,所以受到宏观市场变化的影响也不明显。如果酒店在竞争圈内的竞争对手的价位相当,一旦出现更具成本效益的酒店,自身项目酒店业绩将受到致命影响。在市场环境下,供给风险是潜伏的,但却无时不存在的,特别是在当今消费者对商品及服务要求越来越苛刻、酒店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时刻保持竞争忧患意识,采取科学的市场分析方法,准确定位,不断创新,提供个性化的、独特化的服务,是当前酒店项目投资者必须具备的管理理念。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宏观政策经济背景的研究,深入阐述了项目投资效益评价基本理论及其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岛鲁商凯悦酒店亚洲餐厅和酒吧项目的建设环境及具体定位,并对其进行了SWOT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投资项目市场环境和经营前景良好。综合全文论述可以得出,青岛鲁商凯悦酒店亚洲餐厅和酒吧项目完全可行而且预期收益可观,对于山东省商业集团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
参考文献
[1]范恒君, 林严, 刘民罡.试析提高酒店经济效益的三个途径[J],市场论坛,2009(8):53-54
[2]王童玉. 关于企业内部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的研究[J]. 现代商业,
2009,(20)
[3]周圣利. 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与分析方法[J]. 经营管理者,
2011,(11):15-24
[4]吴洪梅.谈顾客关系管理理念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0(6):70
[5]斯苗忠. 探讨提高酒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现代商业,2012(36):155
[6]李媛. 降低成本提高酒店经济效益[J], 理论界,2012(8):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