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经济效益范文

企业经济效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经济效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经济效益

第1篇:企业经济效益范文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审计标准,运用现代审计手段、方式或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活动进行审查,分析、评价其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目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一种经济评价活动。具体来说,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1、审计范围广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既审查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审查企业制度的执行情况;既审查企业的决策,也审查企业的决策效果等;既审查企业内部的相关因素,又审查企业相互关联的外部因素。

2、审计对象灵活。因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比较广泛,造成了经济效益审计的难度。因此,在选择审计对象时应该抓住重点。要抓住对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的关键对象,讲究经济效益审计的效率,以较少的审计时间来完成期望的目标。

3、审计依据规范。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依据包括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业务规范、各种标准、技术经济指标及本单位和国内外同类行业历史水平等。

4、审计方法综合多样。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复杂多样,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综合性、多样性。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除了采用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审计查证及其延伸方法外,还能采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分析法、技术经济分析法、后续审计跟踪法等多种方法。

二、目前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现状

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内部的证实监督活动,履行的是监督和评价的职能。它是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审计,不仅对事后效益审计,也对事前、事中的效益进行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强。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却受管理层的制约和影响,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使得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更有财务部门的负责人直接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审计部门的具体业务也往往是临时指定。但客观性、独立性却是内部审计的最大特点,是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缺乏独立性,就不可能进行经常、及时、有效的经济监督,这些都使得效益审计发展相对滞后。

(二)缺乏统一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由于目前企业经济效益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使得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标准、程序、方法及报告等均没有相应的法规条例提供指南,审计人员就很难采取统一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在专业判断上难以达到一致性和客观性,不能体现经济效益审计的独特价值。审计人员自由选择审计程序和方法,且更多地运用职业判断,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显著的特点是对审计对象的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活动进行评价,而要进行评价必然涉及到怎么运用具体的的经济指标、评价标准的问题。而企业内部经济效益的审计范围广泛,对象千差万别。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特点不同,衡量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活动分析、评价其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就很难统一。因此造成目前我国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还没有概念明确且社会认可的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标准。

三、成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认识不足。企业的一些相关部门、人员对效益经济审计思想上认识不足,观念上也不够重视。他们对效益审计并不重视,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在开展经济效益工作的时候,很多审计机关对于经营管理和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是在财务合规性审计过程中顺带关注,对效益审计的评价和管理建议也只是在财务审计报告顺带提及,并没有足够重视效益审计。这些审计人员认为,企业能够自主经营、正常生产经营,实现经济利益所得,就没有必要再对企业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活动进行审查、分析、评价,更不用说为了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而提出意见和建议了。

(二)审计人才缺乏。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工作,除了知道必要的财务知识外,还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能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人员仍然以财务人员为主,对财务审计方面的知识比较丰富,在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知识相对来说还比较欠缺,未能综合运用经济、工程、评估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由于审计人员的知识面相对狭隘,难以满足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综合性强、层次高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就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有的还会做出大量跟企业长远发展不符合的审计信息,出现本质性和专业性的错误,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三)审计资源分配不合理。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应在考虑审计资源、审计风险、管理需要等的基础上,来制定审计计划,并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目前,我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往往不能根据管理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判断出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从而合理降低审计风险,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以发现管理上的问题,提高经济效益。

(四)审计取证手段不力。审计对报送资料缺乏有效的取证手段。真实完整的经营管理、财务等资料是审计机关进行有效审计的基础。企业内部效益审计要求高、涉及的内容广泛,不仅需要财务报表、账册凭证等资料,还需要被审计单位开展相关经济管理业务活动的资料。但是,内部审计人员在索要资料的时候缺乏有效的取证手段,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在取证时,有的单位不配合审计人员调查、不提供资料,这样就无法查清有些问题,难以准确定性处理这些问题,审计人员只好放弃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反映。

四、加强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经济效益审计观念。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个性化非常强的经济评价活动,它注重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活动进行审查,揭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经济效益审计人员转变观念,增强全局意识,具备宏观经济知识和意识。要求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具备宏观透视能力和较强的信息意识,具备审计业务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审计经验,具备高度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审计观念和技术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审计人员思想上要重视经济效益审计观念,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大胆探索和实践。

(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审计人员加强培训,进行持续、规范、强制的后续教育,来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素质,优化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使审计人员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能够综合运用各个方面的知识,适应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的需要。培训内容不仅应包括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和实务,也要包括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技术培训,如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工程学等,重点提高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和经验。此外,针对经济效益审计范围的广泛性,我们除了加强审计人员审计业务的培训外,也要使审计人员具备基本的生产、技术、经营、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开展对审计人员经济效益审计知识的培训,加强审计人员对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业务水平,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满足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基本需要。大专院校和相关机构应多设几个相关专业,多招生些品学优良的学生,来提高未来审计人员的素质。不从源头上把好审计人员的质量关,提高审计人员从事经济效益审计的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将从根本上影响经济效益审计的有效实施。

同时,也可以向社会适当聘用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的相关专业的专家,特别是法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人才,有效利用外部的人力资源,弥补审计人员在其他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的不足,更好地开展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

(三)加强审计组织机构设置。为了体现审计的独立性,在组织体系建设中,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该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审计不受经理层、其他管理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只有建立一个好审计组织机构,才能转变审计人员、部门领导等原有的审计观念,审计人员才能独立行使审计机构的权限。有了组织机构的强力保证,审计人员才能顺利开展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才能保障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的工作水平,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经济效益审计的计划,决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和方法,最后得出可靠、有效的结论,来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第2篇:企业经济效益范文

关键词:会计审计;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分析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日益成熟,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愈发多变,经济活动也愈发复杂,为更好地应对经营管理风险,需要企业提高对会计审计的重视程度,了解其在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中发挥的作用,并认识到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会计审计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充分发挥会计审计工作作用价值,这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审计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在关系

(一)了解会计审计工作的特点

对于会计审计而言,在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当中最能够体现工作职责的就是在对会计的管理和会计核算这两项工作当中能够充分的体现会计审计的工作职责。就会计核算来说,是会计工作当中的一项基础,也是相关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审计工作当中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技术和信息操作能力等相关方面的要求。从而在相关会计操作人员具备这些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信息操作能力,才能够保障对大型国有企业之间的会计审计核算,达到数字信息的准确,相关内容的完整[1]。

(二)掌握企业经济效益概念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来看,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道路,一定要看清形势和发展趋势准确的把握企业在发展当中的最好机会。虽然国有企业是能够在国家的扶持和帮助之下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也要具有对机会的把握能力。通过对网络等相关数字信息化的技术使用,在其生产和经营环节降低成本,减少对劳动力的超额使用,基于这些措施工要目的是为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之中,会计审计的工作管理模式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一个决定性的作用。而会计审计的管理和运营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更好的发展,因为在会计审计的管理和运营当中,会对企业的整个经济往来进行一个监督和计算,保障其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二、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会计审计职能

(一)经济效益对企业的重要性

就企业来说,相关的经济效益和利润以及投资成本等相关方面的经济来往,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而且在这些国有企业的发展为我国公民提供了许多的就业机会,使得他们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经济来源来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在国有企业当中相关的产品生产也能够给我国外贸经济上带来很大的增收,产品对外出口一方面能够提升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向世界展现我国的实力提高中国在国际当中的地位[2]。

(二)会计审计职能

在会计审计当中,其主要表现的职责和能力就是对于相关的企业在经济方面有一个更好的监督,和通过对这些经济方面进行核算得出的数据信息进行评价,以及见证这些经济收入的合法性。就拿会计的核算部分来说,其主要就是通过会计操作人员使用相关的会计工具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企业当中的经济往来等各方面进行整理和归纳,然后再有效地计算这些信息,使这些信息能够准确、完整的将企业的经济部分展现出来,反映出企业在发展和运营当中真实的经济效益情况,从而为企业在相关的发展和生产当中提供一个更加准确有效的信息。促进企业经济的管理避免出现亏损,保证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稳步提升。而会计监督也就是对在核算过程和评价之中进行一个有效的监控,保证这些数据信息的准确和有效,以及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

三、企业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所产生的影响

(一)科学管理会计审计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相关的企业发展的情况之中来看,对于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想法就是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完整和提高,而要想保障企业经济的效益能够稳步上升,对于会计审计的管理工作就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应对措施,从而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向前迈进。通过利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当中的会计审计进行管理和相关工作的运营,能够保障企业在对经济方面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价和判断,以及在企业运营当中的决策有一个更加明确的目标,使得会计审计在企业当中充分的发挥作用和价值[4]。

(二)企业会计审计可确保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当中,对会计审计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够保证其企业在一个相对稳定且良好的状态下发展,促进企业经济的稳步提升。在实际当中,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活动,应该保证企业在其中对于人力物力的使用尽量控制,保证在审计过程中能够客观的评价和计算相关的企业经济信息,为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做出一个更加准确有效的判断和决定,从而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保证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在企业的发展中做到精准、可靠、有效。

(三)会计审计管理能够使企业资金合理利用

会计审计的管理能够让企业之间的经济发挥最大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在会计审计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将企业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而且有效的会计审计能够使企业的生产等各方面的实力得到提升。而且会计审计可以很直观的将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通过相应工作的结果呈现给相关的企业管理负责人。企业在整体的生产和运营当中,都离不开经济的运转,所以说在财务管理方面,相关的负责人以及操作人员要及时发现当中的问题,然后有效地解决问题,避免在企业生产当中的经济效益数据信息不够可靠、不真实,导致企业出现亏损[5]。

第3篇:企业经济效益范文

内容摘要: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与一般财务收支审计不同,它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责任进行客观的审查、分析和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从而促进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特征、意义、内容等进行了论述,分析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强化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 经济效益审计 审计方法 考核指标

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和意义

(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1.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具有规范性。经济效益的审计依据有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计划或预算、决算报表、决策方案、业务规范、各种定额标准、技术经济指标以及国内外同类行业历史先进水平等。

2.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具有独特性。经济效益审计不同于财务收支审计,审计工作结束后,一般只出具经济效益评价报告及审计建议书,不需要作出审计决定。

3.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具有广泛性。审计范围包括企业各种资金及资金的运动,甚至包括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经营环节的经济活动。

4.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具有灵活性。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比较广泛,而且经济效益审计是根据审计需要确定审计对象的,没有固定的审计对象和模式,既具有灵活性,也具有专题性。

5.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具有多样性。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除了采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查证及其延伸方法外,还要采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分析、审计跟踪等多种方法。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健全,部分企业缺乏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因此,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既进行财务收支审计,保证企业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又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及时纠正企业不良经营行为,促使企业增收节支,从而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利,增强企业自我发展与调控的能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2.有利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挖掘管理潜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树立效益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3.有利于全面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审计不仅限于财务收支审计的范围,还包括企业采购、生产、计划、决策、营销等方面。经济效益审计,拓展了审计范围和领域,不但要进行事后审计,还要进行事前、事中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一)经济效益的总体评价

经济效益总体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企业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达到预期的决策目标等。总体评价主要审查的内容为:

1.评价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社会贡献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产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2.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企业实际数与计划数、定额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

总之,通过对被审计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二)主要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

1.供、产、销业务效益的审计。供应过程审查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及执行情况,即检查采购业务计划的执行情况、采购结果与计划的偏差、采购方式及批量、采购成本、库存控制等。

生产过程审查生产组织的合理性及生产成果,包括生产规模效应、生产作业计划、生产组织、生产费用定额管理、劳动力利用率、质量效益、生产均衡程度、劳动生产率等。

销售过程主要审查产品销售策略、销售目标合理性及执行情况。其中包括销售组织、销售渠道及促销活动、定价的合理性、信用政策等。

2.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主要审查资金规划目标的合理性、筹集资金的方式及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资金使用效率等。

3.成本效益的审计。成本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审计成本决策、成本目标、成本计划、成本控制、降低成本的业绩、成本效益工程的开展、成本与企业战略的匹配程度等。

(三)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

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是根据审计需要,对企业的某一经济活动项目的效率或效果进行的审计。其中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固定资产利用、原材料利用、能源利用以及资金利用等活动的审查。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效益审计意识淡薄

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对经济效益审计不够重视,企业管理者和审计人员认为,企业经营管理和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关注到,而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和管理建议,只需在财务审计报告提出即可。他们认为,只要企业能够自主经营、合法经营,没有必要再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

(二)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是对被审计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评价,要进行客观评价,必须要有具体的评价标准。由于经济效益审计范围广泛,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点又不同,同样的项目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不同的审计人员会有不同理解与判断,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的标准就很难统一,导致目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制约了效益审计的开展。

(三)缺乏统一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第4篇:企业经济效益范文

关键词:燃气公司;调度;意义

燃气企业生产运行的中心环节是调度,生产调度是燃气运营的关键工作,通过管网运营状况监控、分析、调配以及气源协调、应急指挥,使整个输配系统保持平衡状态,从而确保燃气输配系统的安全运行,对天然气供应、使用进行科学调配和管理,提高燃气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保证安全平稳供气,最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为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天然气发展概述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清洁、方便、安全、经济的天然气已经成为最受瞩目的能源之一,在国家发改为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2015年国产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1760亿立方米;到2015年页岩产量65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约935亿立方米,城市和县城天然气用气人口数量约达到2.5亿,约占总人口的18%;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陕京线和沿海主干道为大动脉,连接四大进口战略通道、主要生产区、消费区和储气库的全国主干网,形成多气源供应,多方式调峰,平稳供气的安全格局。目前燃气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天然气市场蓬勃发展,科学高效的燃气调度,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调度措施

1.拓展调度涵盖的范围,确保安全平稳供气,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中之中,拓展调度涵盖的范围,多方位覆盖、整合管理职责,形成统一调度指挥运行机制,确保安全平稳供气。调度职责应从一般天然气输配调度管理,扩张到生产运行管理及应急救援等,即涵盖供气计划的编制、气源采购、协调、结算、合同签订与履行、调度,输配调度数据汇总分析,调峰计划,供气预案的编制并督查实施,管网的运行及管道完整性管理、主干管网工程连头碰口、置换和投入试运行,技措、安措年度计划审核及指导实施、应急抢险管理等。

2.强化需求侧管理,把握用气规律,提高供气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途径之一城市燃气客户按使用性质大致分为民用燃气客户、商业燃气客户、工业燃气客户三类。在城市燃气用气结构中民用燃气客户比例最大且用气量受气温影响也最大,季节性峰谷差达到1.5倍以上、日峰谷差较大达到2倍以上;工业燃气客户比例最小,一般是均衡、连续用气,用气量相对稳定,受气温影响较小,但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商业燃气客户比例居中,用气规律与民用燃气相同,但终端销售价格最高。燃气公司应在对城市燃气总量进行掌握的基础上,加强需求侧管理,做好用气预测分析,测算好用气结构,利用仿真系统,建立预测模型,把握用气规律变化,尽力保证供需平衡,提高供气量,即维护社会稳定,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利用生产运行智能调度系统,输配好最经济气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按照“及时、精准、高效”的要求,建立生产运行智能调度管理系统,深化SCADA、GIS数据运用,进一步强化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切实提升科学调度能力,做好多气源、多品种模式下的调度管理,确保安全平稳供气,全面提高经济效益。随着页岩气、LNG、CNG产业的发展,企业气源模式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换,实现了气源途径多样化,但各气源价格高低不一,调度人员通过SCADA系统,对流量、压力等进行实施监控、分析,及时调整各气源点压力,在保证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各气源供气量,做好多气源模式下的稳定供应,输配好最经济气量;同时还可通过压力、流量的变化情况,结合GIS系统、管网巡检系统,监控管网运行情况,加强维护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安全平稳供气,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燃气公司是关系民生的企业,调度工作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必须掌握好燃气的供需关系和规律,科学调度,确保安全平稳供气,维护社会的稳定,才能使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园媛.浅谈现代燃气施工企业生产调度管理[J].城市燃气,2006(,5):25-28.

[2]王兵.自贡市燃气企业调度分析与改进[D].电子科技大学,2008.

第5篇:企业经济效益范文

[关键词]经济效益 企业 竞争环境 市场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促使企业采取有效措施,用尽量少的资源去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还能够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对企业成本进行规范化管理,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成本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不成正比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投入的成本越高意味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少,因此若想企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树立成本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行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行控制:

1.实施成本预测,确定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成本

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施事前预测,通过成本预测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处的市场环境形成一定的了解,并可以对企业的销售与产品价格进行预测,在从事生产经营时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成本预测,企业还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在经营当中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对影响成本的各种不利因素进行提前预防和控制。通过对成本进行有效的预测,可以为成本计划的编制奠定良好的基础,以确保编制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各种控制措施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通过各种控制措施的运用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制定年度成本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间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成本计划是对成本实施有效控制的系统方案,控制工作的实施只有在成本计划的指导下,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才能保障控制措施在运用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果。企业在进行成本技术设计是需要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在市场上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方可以加以指定。企业所进行的成本计划编制工作是多方面的,成本计划既要包括滚动计划、弹性计划、单独应变计划以及降低成本的措施计划。

3.实施成本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行日常化管理

成本控制是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成本的主体管理工作。成本控制作为一个管理环节,不仅促使实际成本符合成本目标、成本计划和定额,而且自始至终以改进工作为手段,以降低成本为目标。成本日常控制的重点,一是控制高于或低于废品率差异;二是控制计时工资的生产效益差异;三是控制材料、能源消耗量差异。在材料采购、产品销售时,利用期货交易套期保值功能,实施成本控制。

4.准确及时地核算产品成本,保证成本指标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成本核算的方法决定于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与管理的要求。正确核算产品成本,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各项费用开支标准。根据《企业准则》,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不再计入成本,而直接体现在当期损益。同时,实行坏账准备金制度,计提的坏账准备金计入管理费用,以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分散经营风险。简化低值易耗品摊销办法等等。为与国际惯例接轨,企业应逐步把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在一套账簿系统中输出多种功能的成本信息,以满足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内部经营决策的需要。另外,应逐步推行责任质量成本核算,把质量成本核算纳入企业责任会计体系,以杜绝质量损失。

5.认真开展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工作

企业应定期开展成本分析工作,不断总结降低成本的经验,深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推动企业向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本分析应以单位产品成本分析为重点,分析产品产量、质量变动对成本的,深入分析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差异,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成本的影响等。

二、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实现定额、计量、标准、统计、物料及产品编码的规范化管理,对照先进企业找差距,提高定额、计量、标准的水平。数据的采集、统计、和录入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和适时性,重要数据要尽量实现自动采集和生成。建立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标准和有关规章制度。

2.改变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

将多层次从上到下的金字塔型的管理系统进行扁平化、内部网络化,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传输更便捷,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拆除传统的一层一级的管理藩篱,使管理者与员工、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直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的成本。

三、结束语

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紧密围绕着企业的企业的经济效益所展开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既面临有利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进行科学经营与决策的能力,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企业还要将强信息技术的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掌握各种生产经营信息,为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提供良好的保障。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还要通过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为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提高重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林茂臣.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J].安阳大学学报,2002,(03)

第6篇:企业经济效益范文

一、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分析

在煤矿企业中,其经济效益指在煤矿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投入与相应产出之间的比值,而煤矿经济效益的实现与提高对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经济效益的实现和提高对煤矿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着直接有效的作用。一般来说,现代企业经营利润的高低是企业经营好坏的关键指标,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盈亏的一个明显指标。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更是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企业高效益的实现必定是以低成本获取高效益的技术和管理而实现的,因此较高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具备了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和保障。(2)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煤矿企业较高的经济效益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国民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在全球范围内煤矿资源都属于重要的稀缺资源,为更好地为社会和人类服务,更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劳务,就需要对煤炭资源进行高效、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因此,现代煤矿企业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不断降低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耗费,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的各种需求。实际上,这也正是现代煤矿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途径。

二、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宏观对策分析

1.树立正确的成本意识。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降低成本,这也是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关键手段之一。一般来说,在煤矿企业中,其成本构成的主要部分是人工成本和安全成本,为提高效益,企业都力求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本意识。首先,煤炭企业要认识到成本的降低和收益的增加是密切联系的,两者相辅相成,企业的效益并不会因为偷工减料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就能实现增加的目的。其次,成本的降低也不能通过简单的费用削减来实现,而应该通过机构改革、技术改进等方式来实现。比如,企业可以通过战略规划来实现人工成本和安全成本的优化与管控,从而将人工成本和安全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和比例内,而非通过简单地缩减人员和费用来实现。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现代煤矿的生产经营中,人工成本过高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此煤矿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和配置企业的人才资源。此外,企业还要不遗余力地进行科技创新,努力提升生产工艺的科技含量,不断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实践与摸索,切实降低生产中的资源耗费,从根本上实现成本节约的目的。就神火集团来说,该企业在成本意识的指导下就很好地实现了对成本的调控。神火集团在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时,出台了领导干部带头降薪、严抓项目建设、精简机构、缩减人员以及加强经营全流程管控等果断措施。通过“瘦身”,神火集团成功实现了自身的机构改革,机构数量减少30%,管理人员减少15%,领导干部带头降薪70%以上。此外通过严格管理将1至4月份非生产性费用支出降低达50%以上,成功实现了成本控制,保证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与提高。

2.重视煤矿安全。煤矿安全是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也是另外一种生产经营活动。煤矿安全投入,顾名思义就是煤矿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的安全进行而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总和。重视煤矿安全,增加煤矿安全投入,对于改善井下劳动条件、提高安全系数具有重要意义,更能够提升企业的防灾救灾能力,在面临危机时降低企业损失的成本。此外,安全投入还能够提高煤矿作业一线人员的安全素质,增加安全知识,为煤矿经营的安全奠定良好的人员基础。不过,煤矿企业的安全投入属于隐性成本,由于并不能够通过安全投入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不能直接体现到企业的产出之中,因此大多数煤炭企业的领导层对安全投入的热情并不高涨也不主动,而安全投入自然也不够到位。有数据调查显示,在我国所发生的煤矿事故中,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之间的比值约为1:10。从当前的煤矿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方面来看,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不应该吝啬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实际上加大安全投入与提高经济效益之间并不冲突反而是相互促进的作用,安全投入的增加将会更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科学整合煤炭资源。煤炭行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同样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保证其作用的更好发挥,要对煤炭资源进行良好的整合与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杜绝各种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煤炭企业的发展史同样也是一部扩张史,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扩张,难免会出现如盲目开采等与相关规定不相符合的不合理行为,出现资源浪费等不良现象,给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为避免和解决煤炭企业发展中的粗放和混乱现象,需要为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体制来对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整合,做好统筹规划,制定好开发程序并落实到位。企业也要遵守相关规定,做到严格自律,科学发展,优化配置,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为了规避发展中的问题,神火集团通过自身的优势互补实现了企业的自我转型与升级。神火集团利用其独特的品质和区位优势、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优势等在煤炭资源丰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东五彩湾工业园区规划建成了包括年产80万吨高精度铝合金、40万吨碳素及4×350MW超临界发电机组的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实现了自企业创建以来的最高赢利纪录。

三、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现代煤矿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然要从企业的综合管理方面入手,要尤其注重宏观管理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首先从整体上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从成本缩减、资源节约以及耗能降低方面加以优化。企业并非是一个单方面的活动,同时需要人力、物力和自己财力之间的相互配合。煤矿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综合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减少消耗。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要相互配合,紧密联系,保证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的衔接有序。通过科学合理的宏观政策的规划与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经济竞争力等都会发挥关键作用,使煤炭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作者:陈伟 单位: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鲍晓丽.提高现代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宏观对策浅谈[J].现代经济信息,2016(08).

[2]白永妙.现代煤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6(05).

[3]梁海慧.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06.

[4]张经阳.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要素集成管理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2.

[5]张磊.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优化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

[6]杨从印.煤炭企业科学发展评价系统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7]王林珠.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力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第7篇:企业经济效益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途径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要想在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立稳脚,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生存.发展.壮大, 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1.建立成本责任中心,明确责权利,奖惩分明,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建立成本责任中心,明确管理权限,责权利相统一,以项目经理部.各级分公司为成本责任中心的责任人,按照不同的成本要求将目标成本进行细化分解,纵向分解到各项目经理部.班组,横向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工程负责人,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并把个人利益和成本指标密切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对等。 项目经理部依据细化和分解的责任成本,与各责任人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权责利 。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2.做好投标工作

投标阶段,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目标是: 编制合适的投标报价。 即在确保不亏损且满足企业预期利润目标的前提下,报出具有竞争力的投标报价

在决策投标前要对业主进行认真的调研,利用各种途径了解业主的有关情况。 如项目的资金来源,是自筹还是贷款; 业主的信誉; 业主拥有的其它项目的管理情况等以便确定项目的风险及预期回报。 决策投标后,应派合适的专业人员到现场实地考察,对项目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为编制标书和报价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报价决策时,首先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并结合投标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出项目的成本预测 。然后在不低于成本价的基础上,确定投标总价,并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对各细目单价进行调整。

哪些细目适合进行不平衡报价呢,一是设计图纸不明确或有明显错误的,估计今后会修正的项目,其单价应调高些,以利变更估价时采用 。二是预测到以后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其单价应调高些,反之,其单价则应调低些。三是对难于计算准确工程量,且清单中数量不是很大的项目,其单价可适当报高些。 因为虽然对总报价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将来实际发生工程量增加,企业就可获得较大的利润,而实际发生工程量减少,对企业利润影响也不大。四是对建设单位提供暂定价格的项目,如暂定价偏低,则工程量应有意扩大,待以后价格提高后获取额外的差价; 如暂定价偏高,则工程量应缩小 ( 仅指招标单位不提供工程量清单的总价招标) 。五是对先期施工的项目,其单价应定得高一些,可增加早期收入,加快资金周转; 对后期施工的项目,其单价应定得低一些 。不平衡报价是建立在对业主招标书内具体条款的分析之上的一种合理价目配置但使用时必须掌握好尺度,以免导致废标。

3.搞好施工预算管理

对于施工企业来讲,预算确定了工程造价.劳动力.材料.机械的消耗标准。搞好施工预算能够预测完成工程所需要的各种投入,确定工程的目标成本和实现的利润,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领导要重视施工预算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实行预算管理工作责任制;加强预算部门对整个施工企业验工计价的控制权;加强预算部门和计划.财务.审计.物资.劳资部门以及基层施工单位的联系,确保经济数据的快速传递和经济数据的正确性。

4.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为编制科学 .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 。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抓好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 .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1)工.料.机费用预测 。分析工程项目的人工费用单价.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人工费是否能超过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 。材料费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辅材 .其他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分析其用量和价格的差异,同时汇总分析预算中的其他材料费。 投标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械费,要考虑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和新购入设备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测算使用成本。

(2)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 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 .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际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做出比较合理的预测。

(3)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中标后, 施工企业要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签定合同时要确保构成合同的各种文件齐全 合同条款齐全 合同用词准确 对工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足够的预见性, 规范的合同管理, 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企业应加强合同管理, 在字里行间寻找攻的机会与守的措施

(4) 制定可行的项目成本控制目标。 在项目成本预测的基础上, 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控制目标 目前施工企业大都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承包价格事先确定, 使得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重点是在既定工程量计价的前提下, 控制成本支出 对应工程量清单计价形式带来的风险, 应通过加强成本目标控制 发挥战略成本管理的优势将风险降到最低点, 取得收益最大化。

二、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企业经济运行围绕的中心。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就必须分析探索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不断的采取改善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唐许辉;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分析[J]. 金融经济, 2009,(10) .

第8篇:企业经济效益范文

1.全成本摸拟市场核算

所谓全成本摸拟市场核算,就是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各单位,按照市场观念把原来由矿上直接管理的各项指标,通过实行全成本摸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倒算全部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单位,使各基层单位成为产品成本控制的主体,从生产源头上控制生产成本。矿上和各基层单位之间实行有偿服务,以买卖关系进行生产经营,按期进行考核,奖罚兑现,使干部职工对低成本、高产出有切身体会,从而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使职工的收入与成本控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职工的市场意识和成本观念,使企业更具活力。

2.全成本摸拟市场核算的运作

一方面由矿会计服务中心采用复式记账法,按照经营目标,采取倒算法制定成本计划,与现核算体系和报表体系脱钩,记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使基层各单位之间、基层各单位与矿之间往来结算均实行有偿服务,以买卖关系进行生产经营。在确定各单位保本价的基础上核算各单位保本经营的资金、收入、成本和利润等各项指标。

另一方面反映各单位的成本支出情况。矿会计服务中心每月分别核算基层各单位的工资、材料、电费、租赁费和随工资计提的各项费用等成本费用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便于分析基层单位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超降的具体情况,从而提高基层单位的成本意识和管理水平。

(1)工资考核。即是根据产量、进尺完成量乘以单价,减去各项成本、费用和罚款,最后核算出工资。产量高、成本低,职工工资收入自然就高;反之工资收入就降低,如不注意控制成本,有时甚至于连工资也可能拿不到;使成本的高低与职工收入真正挂钩。

(2)材料费考核。根据井下生产材料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变化的浮动系数,月初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对材料费实行切块承包。同时建立大型材料、支护材料的回收复用制度,对核定的指标承包基数,根据任务完成量多少的系数进行增加或减少,并且实行节奖超罚,同单位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3)电费考核。实行吨煤电费承包,对矿属各单位根据吨煤电费指标核算出用电计划,每月随生产计划下达各单位。

(4)租赁费由主管部门考核,核定指标,下达计划。

通过以上多项指标的考核,使每个单位的工资收入同成本和盈亏挂钩,从而调动职工的成本意识和劳动积极性。

3.全成本摸拟市场核算对企业的影响

全成本内部核算机制的出台,是矿上在对基层各单位深入调查研究,全矿进行充分讨论,组织专家论证后制定的;并经过对几个单位的试行才逐步在全矿各单位推广应用的。由于矿上各种配套措施的制定,使矿上对指标分解后有严格的措施保证这些指标的落实;因此,使全成本内部核算制度被全矿职工认可并且很快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分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使四矿在新机制的运作下,每年总是提前超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并且人均收入名列集团公司第一。

3.1强化了职工的成本意识

在企业实行全成本摸拟市场核算前,由于是矿上直接管理各种成本指标,只是在月初下达生产计划时,对基层单位指令性地定一些材料费、电费等指标,基层管理人员对成本有一定的了解,而基层单位职工心中根本没有成本意识,关心的只有产量和进尺。而在实行全成本市场核算后,使基层单位的职工对成本和自己的收入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每天自己干多少活,出了多少煤,进了多少尺,成本是多少,当班创造的经济效益是多少,当班的工资大约是多少,心中有了一个粗略的估算,使他们都能切身体会到成本高低直接影响工资收入。这样在职工中就形成了人人关心成本,处处算计降低成本的局面。实行全成本拟市场核算,企业的基层单位工资直接与盈亏挂钩,彻底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亏损额由工资抵补,使职工更充分认识到成本下不来等于没有工资,促进他们努力降低成本,从而增加工资收入,过去在井下一线职工形成的只要产量和进尺上去了,工资收入肯定低不了的观点现在有了变化,职工在井下议论产量高低的同时,一定也在说成本的多少,并且深深体会到节约一分钱,就增一分利的成本管理理念。

3.2管理机制上的创新

实行全成本市场核算后,企业根据倒算法在每月给基层各单位下达成本指标后,基层单位内部在月初组织生产时,就能有计划地把成本指标分解到生产班组中去。从月初生产就开始控制成本,在生产的同时算经济账,计算本单位的投入产出比是多少。这样一个基层区队就形成了一个小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单元,各个小单元的成本控制住了,矿上自然就控制住了成本,吨煤成本也肯定不会超。针对这种管理机制,一些任务量不饱满的单位在月初根据生产任务计算本单位投入产出比时,一旦发现可能亏损,就想方设法找活干,以多余的工作量来弥补亏损额,从而提高本单位职工工资。一定程度上使矿上逼着干活的局面变为我找矿上要活干的局面,使长期以来形成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得到了创新。

3.3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第9篇:企业经济效益范文

资金管理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内在血液,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垫资的形式,导致本应回收的账款迟迟不能回收,导致企业的资金紧张,企业规模难以扩大,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科学的使用资金,合理的管理资金,是所有企业财务管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企业资金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企业不断地向前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作为保障,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资金的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足够的储备资金以及适当的流动资金作为保障,流动资金更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观体现,一旦出现企业的收支状况不能够通过流动资金表现,这就代表着企业的资金链条出现裂痕,一旦资金链条断裂,企业难以继续经营下去,程度严重的话,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找出有效的解决方式方法,使得企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和运行。

(2)有利于扩大企业资金规模。扩大企业规模的必要前提是扩大企业的资金规模。扩大企业的资金规模指的是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流动资金进行整合,确保资金流动的顺畅,并将企业中的分散资金整合、闲散资金聚集,将这些资金投入到运营资金中,增加流动资金的总量,相当于扩大了企业的投入资本,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的资金运行状况能够及时有效地对企业投资者做出评价并且分析企业的资金偿付能力,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加强企业对资金的管理水平,能够提高企业调用资金的合理性,使得资金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实现正常流动,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及时分析控制企业的生产投入,提高企业引入资本的能力,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使得企业资金在周转中健康运行。

二、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重视不足。在目前企业生产过程中,更多是将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辅助活动,尚未认识到资金使用是有成本的,企业上下对于资金管理的作用认识不清,导致企业的资金管理手段欠缺,资金严重紧张。多数企业更多是将资金管理纳入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甚至财务人员也只是将资金管理作为日常收支的记录,并未发掘出资金管理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地位。企业内其他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将资金管理视作“金山”,导致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资金垫付严重的情况,造成企业的资金困境。认识不清,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资金管理部门以及有效的资金管理措施,使得企业对于资金难以实现有效监控,上级部门对于下级部门的资金质量以及运行难以监督管理,造成企业资金管理失控现象。各种因素夹杂导致企业的资金运行不畅,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阻碍和隐患。

(2)分散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在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最大的矛盾就是企业发展需要的集中资金支持和企业实际运行中分散闲置资金众多的矛盾,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大的问题。虽然很多企业在决策阶段会制定相关的资金计划,包括资金的使用计划以及企业生产中的各项开支计划。但是这些计划的制定缺乏必要的实际调查,对于实际生产估算不足,导致计划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能够真正有效实施,甚至由于有些计划与实际严重脱节,计划被束之高阁,计划的可操作性差,可控性弱。在企业发展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使得财务管理部门在制定计划时,与实际生产经营出入较大,而在生产决策过程中,又由于企业对于资金流动状况分析不到位,出现随意决策现象,忽视企业自身能力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差距,盲目制定的决策使得企业原本就艰难的资金管理现状雪上加霜。企业运营资金困难,从而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资金管理信息不明确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信息的掌握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管理,企业在决策中掌握的信息越全面越权威,企业的决策也就更加科学,能够保证企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所有的信息收集中,资金信息居于重要地位,明确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合理控制资金流动,促进企业发展。但是在实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企业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信息在企业决策中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企业高层不清楚信息动向。甚至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报表存在一定的造假,使得高层在虚假信息的基础上做出错误决策,不仅影响企业决策的科学性,而且严重阻碍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宏观控制,造成经济损失。

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1)加强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最重要的就是管理者转变认知理念,重视资金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并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各个环节全部纳入到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来,明确资金在各个环节的分配状况以及实际意义。转变员工对资金管理的认识,只有员工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够将资金管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不断提高资金管理的水平,进而节省资金成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总量是有限的,各个部门提高资金运行水平,节省资金就能够增加企业生产中的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必要保证,在一定的资金总量条件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使得有限资金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为企业正常生产提供保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健全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制度。转变观念是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前提,切实有效的制度建设是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的必要途径。完善健全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能够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项活动中涉及的资金纳入管理体系,细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分配,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健康开展。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预算制度是企业合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保障,但是资金预算制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企业各部门有机配合的基础上。资金预算能够通过企业资金在各部门的分配,控制各部门的生产活动,帮助企业统一安排经营活动。资金预算制度有助于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保证企业资金流动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

(3)提高资金信息的真实性。提高资金信息的真实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杜绝可能出现虚假信息的现象,建立完整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资金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大型公司下设的子公司的会计人员由总公司统一指派,指派者只对总公司管理层负责,提高子公司资金信息的真实性,以利于总公司监督控制。除此之外,对公司的资金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企业闲置资金和分散资金,对企业资金统筹规划、调度、使用。

四、结束语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而企业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因此,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归根到底就是需要加强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首先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对企业资金管理的错误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信息真实性。

(作者单位为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