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市场运营范文

企业市场运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市场运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市场运营

第1篇:企业市场运营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房地产;财务运营管理

1 引言

房地产行业因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多、风险程度高、资金链条长的制约,要保持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完善企业财务运营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财务运营管理水平,拓宽融资渠道,从而确保企业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 房地产企业财务营运管理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房地产企业对资金量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现时期房地产企业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企业现金相对较少,多采取向银行借贷、房屋出售资金回笼等方面来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良好的企业财务运营管理,能够统一财务计划编制,科学使用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的监督管理质量,确保资金较好使用率。

2.2 有利于提高企业规避财务风险能力

由于房地产企业开发周期长、项目建设具有不可逆性,因此房地产企业相对而言属于高风险行业。而提高企业财务运营管理,统一对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并通过风险管理、风险规避等措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2.3 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管理

财务工作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企业财务运营管理工作,就能够有效地杜绝企业内部贪污、挪用资金等问题的发生,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提高企业内部监督管理质量。

3 房地产企业财务运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财务运营管理意识淡薄、人员素质不高

房地产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财务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企业管理层没有将财务运营管理工作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或是对财务运营管理工作的独立性认识不够,随意干涉和影响财务运营管理工作的落实。当前我国许多房地产企业多为家族型企业,其所有权及经营权集中统一,就工作人员自身而言,往往不具备相应的财管管理资格或是在业务能力方面不足,融资方式少、融资能力弱,不能胜任企业财务运营管理工作的需要,造成财务运营管理工作的混乱和无效。

3.2 财务运营管理制度不完善、落实不严格

一方面不少企业尚未完全建立完备的财务运营管理制度,一些制度即使建立起来,落实也不到位,特别是在一些企业的一线部门,相关的制度往往仅停留在纸面上、墙面上;另一方面,则是对现有的制度执行不严格,企业管理者随意干涉财务运营管理工作的执行,财务工作人员受自身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影响落实财务制度不严格。

3.3 财务运营管理监督机制的缺失

一是在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监管工作浮于表面,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二是财务运营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监督对象复杂,监管人员往往对企业实际运行情况不熟悉,不能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

4 提高房地产企业财务运营管理质量对策分析

4.1 提高企业全员对财务运营管理的认识、加强财务运营管理人员素质

一是企业上下尤其高层要统一树立财务运营管理是企业核心管理的理念并不断加强,正确理解财务运营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对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作用。二是提高财务运营管理部门在企业中地位,使企业其他部门能够自觉地配合;三是要尊重财务运营管理工作的独立性,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其他部门都不能干涉财务运营管理,确保其制度执行。四是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要把好选人关,为运营管理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要通过在岗培训、学历升级、聘请外来专家授课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在人员的使用上要通过行之有效的竞争和奖惩机制,鼓舞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要的时候引进外来专业人员给予指导和辅助。

4.2 完善财务运营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力

一是在企业财务运营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经验,要到企业的基层调查了解情况,要切实结合企业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制度,使制度与实际达到充分的衔接;二是要进一步明确财务运营管理工作与各个部门的关系并与企业的其他制度形成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三是要保证财务运营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通过定期检查、考核、日常监督等工作的落实,保证财务运营管理制度的有力执行,对违反制度的人员要进行严肃、及时的处理,真正实现依规办事。

4.3 建立财务运营管理监督机制并加强执行

一是要完善财务运营管理监管系统,形成内部审计监督制度。通过相关监督系统的建立,加大对资金流动的监控,确保资金使用效率;二是要建立人防为主的监督体系,切实提高监管人员的工作能力,使其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要加强财务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形成高效及时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及时把握,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全面、客观、实时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陈小辉.房地产企业财务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论坛,2011,(4).

第2篇:企业市场运营范文

(一)人口环境

人口是市场的第一要素。人口环境及其变化对运输市场的消费需求有着重要影响,是企业决策营销活动的基本依据。人口密度大小及流动量多少,决定和影响着汽车运输的需求量。实施营销战略,首先应考虑和掌握人口环境,既要看到目前的人口数量,又要注意人口的增减变化趋势,以搞好市场容量预测。由于人们的收入、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会产生不同层次的运输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形成各具特色的运输消费群体。

(二)自然环境和公路基础设施

在自然环境方面,汽车行驶要消耗的汽油或柴油为不可再生资源,随着这些资源的逐渐减少和日趋短缺,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必将增加;汽车运输排放的废气烟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汽车运输企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及高科技的环保产品来治理污染;汽车运输企业应时刻密切关注自然气候变化,采用对应措施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在公路基础设施方面,地貌和公路等级是影响汽车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软、硬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其对汽车市场营销的约束作用有了明显缓解。

(三)市场营销经济环境

国民经济运行速度的高低,决定着汽车交通运输的需求。营销者应时刻关注经济形势,把握好汽车市场的行情变化。目前,经济运行环境对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运输部分和其它项目的投资,有利于增加对汽车的直接需求;投资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从而间接地增加了汽车的市场需求;投资结构的变化引起经济发展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汽车需求结构的变化。此外,信贷规模的大小和控制的松紧,对我国汽车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张与收缩形成同向运动。我国不断完善的改革措施和经济手段,将会更加有利于汽车运输企业赢得稳定的市场营销机会。

(四)政策与法律环境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对汽车营销行业进行宏观调控,汽车市场随经济波动大起大落的现象将逐渐趋缓,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家出台的规范企业各种经济行为的法律法规不断丰富和完善。作为汽车市场营销者必须精通法律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各项法律对企业行为的规范和限制,认真研究与本企业市场营销相关的法律环境的内容和特点,并知晓运用法律保护企业的正当利益,正确地展开营销活动。

二、内部环境分析

(一)企业资源

企业资源指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源,是企业所控制或拥有的要素的总和。企业的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主要是指人力资源、财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可控市场资源、内部环境资源,外部资源可分为:行业资源、产业资源、市场资源、外部环境资源。部分中小汽车运输企业由于经验不足,往往忽视不利因素,夸大资源优势,导致其企业资源与行业特征有较大的差距,营销战略比较盲目。

(二)汽车运输企业营销能力

汽车运输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是适应运输市场变化、积极引导消费、争取竞争优势以达到经营目标的能力。营销能力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其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汽车运输企业的成败与发展。因此,全面掌握和了解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是分析汽车运输企业内部条件的中心工作。

三、发展建议

(一)营销策略

汽车运输企业制订营销战略要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企业内部现有实力以及潜在的资源和能力优势,并能够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完成企业既定目标的要求。应在深入分析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集市场信息,并且竭尽所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发展趋势预测,方可制订出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可从以下两方面制定营销策略:

1、运输企业的价格策略

制定价格策略时,首先,应考虑服务成本定价策略。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商业真理:不要忽略客户的表决权。由于对自身有着深入了解,企业明白如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输货物,那无异于自取灭亡。因此,在定价中必须考虑大量的不同因素,能够准确划分成本。其次,应考虑服务价值定价策略。主要策略是“需求”或“服务价值”定价,关注对服务的需求而忽略成本。根据服务的价值确定收取的最高费率水平,而根据企业的变动成本确定最低费率水平。再次,应考虑综合的价格策略。运输企业制定价格策略应综合考虑运输成本和市场各方面因素,不可孤立地随意进行定价决策,定价决策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环境和市场现实完全协调一致。

2、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开发策略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企业除了应注重CI设计外,还可借助公共关系在商界和社会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通过开展社会慈善赞助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在出版物上发表宣传文章等活动,提升企业富有实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形象。此外,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起到凝聚、协调、约束、塑造形象等作用,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为保持许诺给市场的服务水平,运输企业必须开发出服务管理和衡量体系,用以指导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如果汽车运输企业服务质量差,频繁发生问题,运输企业才意识到其严重性的话,就为时已晚,货主会不断抱怨,在运输企业尚未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之前,货主已更换新的承运人。因此,运输企业必须建立一套优质服务标准,在市场中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推进企业盈利和发展。

(二)经营策略

1、转变战略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经营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使企业逐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让汽车运输企业机遇与风险并存。为此,企业应认清形势,深谋远虑,要树立“立足今天、放眼未来”的战略观念,建立以产权清晰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有力促进企业发展。

2、树立市场和竞争观念

汽车运输企业要重视市场调查,找准市场定位,强化经营管理,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在市场中立足与发展。同时,要树立竞争观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汽车运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在质量、技术、人才、服务等领域敢于突破创新,以高质优效、低成本和合理有效的促销手段,不断开拓和占领市场,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第3篇:企业市场运营范文

目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都为语音大数据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语音大数据、语音识别、语音理解、云计算和社会化媒体结合在一起又会给呼叫中心注入新的活力,让呼叫中心焕发新的生机。

聚合行业动态

博览最新发展趋势

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协作与统一通讯事业部总经理倪殿令谈到,思科有一个预测,到2019年的时候,全球75%的移动通信数据都是以视频的形式来展现的。因此,视频通信,视频协作将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谈到企业协作的时候,倪总强调了客户的价值诉求和体验,帮助企业改变传统的协作方式,用最新的多元化的方式与客户协作,同时强调了协作的重点是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让客户拥有更好的体验。

目前的企业协作中,用户已经可以通过软件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回放错过的内容,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加入正在进行的讨论。另外,现在各种视频终端以及应用,都可以完全无缝地连接在一起,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合作伙伴或客户之间,都能实现,并且带来了极好的用户体验。

微信连接了人,也连接了企业,用户可以在上面发消息、发照片、发视频、聊天,也可以进行音频通话、视频通话,微信成为了一个通信平台,而且,微信公众号提供了一个海量用户的接口。那么,微信能满足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的所有愿望吗?华为中国区企业UC解决方案销售总监曲昌智对此表示了遗憾,微信公众号提供的通信功能非常有限,不可以进行实时的音频通话和视频通话,不能实时地和海量用户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也不能在微信上接入到企业的呼叫中心。因此,企业需要的很多元素,微信现在还没有满足,而对于通信厂商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在谈到对企业内部IT产品的要求时,中粮可口可乐CIO陈庆表示,产品一定要很简单,一上来就能做某件事情,千万不能把系统做复杂了,如果那样就不会有人用了。目前,中粮可口可乐的企业IT系统中包括ERP在内的产品已经整合进了BPM中,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集成,陈庆很自豪地表示中粮可口可乐实现了用技术手段来管理生意。

陈庆也谈到了未来的规划和目标,即连接人与业务,连接人与客户,业务移动化。建立知识云盘也在其考虑范围之内,把所有东西放在云上,通过手机登录帐号即可使用。企业现在正在建立客户互动系统,想通过与用户互动,知道真正的目标消费者是哪些,消费者关注的是什么。至于考虑的系统架构,陈庆表示,需要统一的移动开发标准、开放的系统整合移动标准,包括安全标准、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体验,系统的快速迭代。

云计算如火如荼,很多企业都在向云计算转型或已经步入云端,那么,云计算的真正价值在哪里?中国惠普公司副总裁、云计算首席技术官谭瑞忠表示,传统企业通过向云计算转型,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快速响应竞争对手,快速推出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谭瑞忠认为,混合云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现状,是企业需要面对的现实。

构建灵活的产业互联网云平台

企业部署云计算,选择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IBM大中华区中间件部资深架构师陈德福表示,在欧美市场,混合云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很多大企业,一方面在部署自己的私有云,另一方面也越来越多地考虑或者正在把负载移到公有云上面。私有云一方面是完全可自定义的,在定制化和个性化能力方面能满足企业的更多需求,另外在安全可控方面,也更能够达到企业的期望。公有云无论是在进入门槛,使用成本方面,还是在高度灵活性和弹性方面相对私有云都有优势。所以综合来看,私有云和公有云的混合使用,对企业来讲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策略。

工业4.0,“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其实都在阐述一个命题,这个命题就是企业如何对接互联网,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消费互联网,它主要解决的是企业和消费者的连接。但是,产业互联网除了解决和消费者的连接之外,还要解决另外两个连接:一个是和企业内部的更深度、更广泛的连接,另一个是解决企业和它的上下游(它的整个生态系统和它的合作伙伴)的连接。这种产业互联网平台相对于互联网平台会更复杂和多元化。

说到IT基础架构,有一个CAP的理论是从三个纬度看系统IT的架构设计,第一个是一致性,第二个是可用性,第三个是是非区的容错性。从理论上来讲,没有任何一个系统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传统IT系统里集中式的处理系统更多的是保证一致性和可用性,现在分布式系统的网络节点数量较多,部署也比较广,网络间故障频繁发生,所以更多是从可用性和分布性上得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一致性。我们经常看到用不同的渠道访问同一个网站,比如用手机、APP、网页等,有时可能在同一时间会得到不同的信息,就是因为它不同节点的一致性难以得到保证。所以,从这个理论可以看出,无论是互联网世界代表的分布式系统,还是传统的集中式的控制系统,它们都各有所长,是一个互补的关系。结合前面的CAP理论,一个企业如果要构建自己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做到数字化转型,这个平台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快速。所谓的快速就是需要实现快速的IT资源交付,这种交付主要是通过云计算以及包括云计算在内的很多自动化的手段来完成,而不需要太多的手工操作。它的整个管理和资源的提供对用户来讲,使用门槛都比较低。

第二,智能。互联网访问有着不可预估性和不确定性,一个好的产业互联平台,它必须能够感知这些互联网的不确定的动态的需求。并且能根据这个访问需求的变化,实时、动态地调整它底层支撑的IT架构,能够做到弹性伸缩和自动扩展。

第4篇:企业市场运营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 管理方式 运作方法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好的市场营销管理,可推动企业的销售,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进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那么要想保证企业市场营销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则需要相关的人员对其进行科学的、恰当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采用优质的营销方式来对营销活动进行组织、运作,意在将市场营销的功能全面而充分的发挥出来。这首先便要求相关的人员应于思想上了解管理的重要性、原则,从公司的总体发展出发,科学的来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管理。

一、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管理的重要性

1、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达到营销活动的目的

活动的开展、实施、运作,需要相应的人员来进行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若是未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必然将影响到活动的开展效果,不利于商品的销售。反之,高效而科学的管理,则可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将企业中各部门有效的联合起来,引导大家投入到企业的营销中去。同时保证了企业营销活动的有序化进行,确保了营销目标的完成。就这一层面而言,高效的企业营销活动管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加强了部门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了营销活动的目的。

2、提升了人们的思维,转变了陈旧的营销观念

商品的销售是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恰当的、合理的市场营销活动将起到促进销售、提升企业知名度的作用。这便要求我们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管理,以提升活动的品质。而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的思维在改变,营销的方式在创新,进而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因而就这一角度而言,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进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对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管理时的相关原则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进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促进其良好的发展。因而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管理时,应将企业的整体利益放于第一位。这便要求相关的活动管理人员,从活动的理念到活动方案的制定、执行都应以全局的利益为主,以这一核心管理思想为原则,来进行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同时应克服外在的不利因素,有效的、有创意的来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组织、管理,从而来完成企业制定的营销目标,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知名度。

三、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具体管理方法

1、明确市场营销活动管理的内容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企业而言,要想进行好市场营销活动的管理,首先应明确管理的具体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的来进行分别管理。这样管理上才会更加的有效,活动的执行度才会更强、效果才会更理想。

2、明确营销的目标

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为了促进商品的销售,因而在活动策划前,首先应对具体的营销目标进行确定。然后再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相应的活动策划、方案的设定,以明确营销活动的管理方向,提升市场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3、根据营销的目标来进行市场的调研

企业在明确了市场营销目标后,相关部门应组织人员进行市场的调研。从而了解当前市场的需求、自身的优劣势、消费者的购买需要、潜在的客户源以及价格的走势等情况。而后企业根据调研的结果,再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管理。从而达到有序的推进企业营销活动进行的目的,保障活动的顺利化完成。

4、有的放矢的来制定营销活动策略

活动的策划案,对于整个营销活动能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换而言之便是,企业的营销活动是按照策划案来进行布置、实施的。因而一个新颖的、有创意、符合市场需求的营销策划案,对营销目的的实现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而企业应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来对当前的市场进行定位、细化,以制定出系统的、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当然策划案的制定应符合实际,保证其日后实施的可操作性。

5、对市场营销活动来进行具体的实施管理

在经过了前期的相关准备、筹划后,企业应对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协调、管理,并对资源进行科学的分配,以确保各环节的正常化、顺利化衔接、使整个营销活动的顺利化完成。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的来对市场当前的容量、客户的需求进行了解,以对自身经营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整,推进企业的营销,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6、通过管理降低营销活动的风险

科学的、恰当的市场营销活动,可促进企业的销售以及在未来的发展,提升其经济效益;反之,则会对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为营销活动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一部分,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因而企业应通过管理,来对风险进行控制。并根据市场的走势,来对营销活动进行把控,切实的做到对营销活动各环节的有效监管、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管理后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在对市场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后,首先改变了人们思维、强化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营销积极性。于此同时促进了企业的销售、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进一步的增强了企业于市场中的竞争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与此同时市场中的竞争也愈发的激烈了。在这样的一种经济背景下,人们逐渐的开始重视起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管理。希望通过科学的、恰当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管理,来促进企业的经营,提高其的经济效益,推动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慧子,张兴福.新时期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项目化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5(09).

第5篇:企业市场运营范文

论文关键词:煤炭企业 市场营销 销售工作

论文摘要:煤炭销售是为煤炭企业实现价值和效益服务的。只有搞好销售工作,才能加快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营销观念在企业中日益受到重视.煤炭企业应该运用市场营销的观念来促进煤炭的销售,市场营销要适应市场特点和煤炭购买行为,应采取相应对策,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要确保山西地方煤炭销售的合理性,从而达到销售手段的最合理化,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营销观念在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更多的煤炭企业管理者认识到,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是学习者智,学习者强,学习者胜。“好酒也得常吆喝,会吆喝”,才能运用市场营销的理念促进煤炭的销售,实现企业的最大经济效益。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得更多的有识之士提出良策。

一、煤炭市场的特点

煤炭市场属于产业市场,其主要购买者集中在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工业企业。煤炭市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煤炭市场购买者(消费者)数量少,购买规模大,购买者往往集中在部分地区或个别行业。煤炭的主要消费者和购买主体是钢铁、电力、化工、焦化、水泥等企业。其中发电用煤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40%左右,治金用煤每年l亿吨以上。

2.煤炭市场的需求是派生需求,煤炭购买者对煤炭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消费品需求中派生出来的。电厂对煤炭的消费量取决于发电量的多少,钢铁产量的多少决定钢厂对煤炭的消费量。

3.煤炭属于大宗能源原材料产品,对运输的依赖性强,特别是对铁路运输的依赖性,没有铁路运输的保证,煤炭的物流难以实现。

4.煤炭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需求。煤炭市场的需求对价格不敏感。一般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特别是短期需求。正如粮食市场的需求一样,人们不会因为粮食涨价而少吃饭,也不会因为粮食市场降价而多吃饭。煤炭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当供大干求时,价格会下降;当供不应求,价格则上涨。价格的变化又会影响供给的变化。

5.煤炭市场的需求是波动的需求。由于煤炭市场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所以消费者市场的少量变动会引起煤炭市场的巨大波动。这种必然性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加速理论”。有时消费者市场发生10%的增减变动,会引起产业市场200%的升降,最终还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繁荣或衰退。

6.专业人员采购。由于煤炭产品使用的技术性强。通常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内行的专业人员负责采购,参与采购的人员也多,许多用煤单位对煤炭的采购已经进行了改革。由直接的用煤单位(车间)、技术中心(配煤中心)和采购部门联合采购煤炭。

7.直接采购。煤炭购买者往往直接向生产者采购所需产品,一般不通过中间商。

8.互惠。购买者和供应商互相购买对方的产品,互相给予优惠。煤炭企业需要钢材、水泥、化工原料和电能等,而这些产品的生产厂家又是煤炭用户。这样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二、市场营销贯穿于煤炭生产销售的全过程

市场营销就是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以及包括售后服务在内的全过程。市场营销始终贯穿各个具体经济运作环节,如: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市场细分化、选择目标市场、设计新产品等。还包括生产过程完成以后的一系列具体的经济活动。做好市场营销应把握市场需求这个中心,做到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注重抓好调研、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三个环节,应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当企业准备生产的时候,应根据市场的需求,按照不同生产矿点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2.准确的信息和灵活的促销手段。信息的准确性在企业营销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贯穿于营销的全过程。首先通过市场调研获得准确信息。企业根据反馈的信息适时安排生产,然后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再运用灵活的促销手段,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达到销售的目的。销售的完成并不等于最后的终结,还要进行售后服务,了解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和意见,把信息反馈回来,再指导下一步的产品生产。

3.以合理的价格,向新老用户提供合格的产品和优质服务,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销售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所以,制定合理的价格,让供需双方都满意,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供需双方长久的合作关系,也就达到了长久占领市场的目的。

第6篇:企业市场运营范文

【关键词】资本运营;策略及建议

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企业密不可分的两种经营行为,生产经营是为了把企业做强,资本运营则可以把企业做大。纵观世界历史,全球各大知名公司,几乎都经历了初期仅仅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经营活动已不能满足公司追求的规模效益,公司以多种资本运营方式,取得了规模迅速扩张、价值大幅提升。

一、资本运营概念

资本运营是指公司把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各种生产要素,即所拥有的各种资本,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流动、收购、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各种途径优化配置,进行有效营运,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经营活动。简单的说,资本运营就是以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的,对资本及其运动所进行的运筹和经营活动。

二、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相关问题

在全球市场化的环境中,中国国有企业已不满足于生产经营,而是通过资本市场,改善资本机构,运用资本运营的方式,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且提高企业竞争力。但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国有企业面临诸多问题:

(一)中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国外的资本市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资本市场相关制度体系相对完善,资本运营模式相对成熟;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尚短,部分相关体制并未建立,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产权、债券及各种金融衍生品市场相对不成熟。

(二)产权关系不明晰。中国行政管理基本呈“金字塔”型结构,国有企业产权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很难确定责任人,尤其在资本运营中,易出现有权无责,有责无权的现象,这很可能在资本运营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政府干预相对较多。国有企业由国家出资,与各级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人有任免权,即企业的经理人实际是政府的利益代表,在资本运营方面,企业经理人的最终决策可能反映的是政府意志,而非国有企业实际所需。

(四)部分国有企业割裂了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关系。在企业经营中,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但有部分国有企业,将资本运营置于生产经营之上,为了扩大规模而不加选择的并购。这样,可能反而使企业失去原本的竞争优势。

(五)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模式相对简单。在部分国有企业中,资本运营模式仍然以实物产权交易或债权为主,其它方式为辅;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资本运营的模式日益多样化、国际化,相对简单的模式已不能适应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三、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策略及建议

(一)积极培育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快资本市场立法和监管体系的建设,保障其稳健发展;其次,完善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主体,规范其运作方式;再次,适时引入国际资本市场运作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加以改造,促进资本市场上资本交易模式的多元化、国际化;最后,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规范上市主体,保障投资者权益。

(二)出台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国有企业管理权限、管理职责。

针对中国产权关系的相关问题,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对国有产权的管理权限、职责,由立法机关完善各项法规并监管其实施情况。国有企业定期向立法机关报告国有资产的资本运营情况,构造国有资产运营主体,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运营组织架构,使国有资产真正能通过资本运营保值、增值。

(三)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公司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曾经以全民所有制的模式存在,近些年,大部分国有企业已从全民所有制改制为公司制,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应在改制后,真正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并通过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使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责,使国有企业在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四)国有企业引进并打造高素质资本运营人才队伍,并建立科学的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结合的管理制度。

资本运营得以实现依赖的是资本运营专业人才,国有企业应引入高素质的具有专业背景和实际经验的资本运营人才队伍,并在企业内部培养一批同时具有生产经验和资本运营意识的管理型人才,促使国有企业建立起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国有企业应有效运用资本运营人才队伍,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型,有效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使企业经营生产和资本经营实现双赢。

(五)国有企业运用多种资本运营模式,扩大企业资本规模。

资本市场是现代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平台,国有企业应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扩大企业投融资模式,通过企业重组、国内外IPO、借壳上市、买壳上市、兼并、收购等不同方式,从资本市场投融资,扩大企业融资规模,促进企业资本的流动性,提升企业价值,并扩大企业收益和影响力。当然,资本运营能为国有企业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企业必然也会面临一些风险,但企业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并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四、结语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面临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宏观方面,国有产权管理权限和资本运营制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有效开展的迫切需求;微观方面,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改革、人才队伍建设、资本运营模式研发等,已成为企业实现资本运营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仅仅靠生产经营已不能实现,企业只有通过把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有效结合,发挥其各自优势,才能解决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应投入更多的力量,解决资本运营相关问题,并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自身特点,采用合理的资本运营模式,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本的增值。

参考文献

[1]安冬梅.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问题探讨[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2,(02).

[2]黄珏.中国国有企业集团资本运营模式及案例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

[3]蒋茵.国有资本运作模式及资本市场完善问题探讨[J].财政研究,2004,(04).

[4]毛剑峰,胡林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督,2010,(08).

[5]毛剑峰.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非系统性风险防范――以产权多元化改革为视角[J].特区经济,2011,(02).

第7篇:企业市场运营范文

关键词:电信行业;市场细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101-02

1 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市场细分的思想和实践是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市场营销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形成的。所谓市场细分,就是企业通过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明显的不同特性,把整体市场分割为两个或更多的子市场,每个子市场都是由需要与欲望大致相同的消费者群组成,从而确定目标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是介于大量营销与个体化营销之间的一种营销方式,属于同一细分市场的每个购买者被假定为具有相似的需求,然而事实上没有两个购买者是完全相同的。无论是差异化营销战略还是顾客终身化战略,其实施前提都有待于对市场消费需求进行有效的细分。市场细分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对市场进行细分的问题。

市场细分的原则是研究消费者需求,划分目标市场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评价市场细分方案,确定企业市场细分战略的基本准则。大致来说,一个有效的细分市场必须满足以下的几个基本要求:其一,细分后的市场购买力大小具有可以衡量性。其二,细分后的市场必须具有可盈利性。其三,细分市场必须具有可到达性。其四,细分市场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总之,企业实施市场细分化策略必须具备了以上条件,才有可能得到成功而有效的细分。

2 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态势与市场细分

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的事实:市场细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的产物,在垄断经营下供应商是没有动力来研究市场细分的问题。因此,本章我们首先分析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状况,同时将电信市场的特点与市场细分策略联系起来,分析电信市场细分的目的和意义。

2.1 市场细分是电信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来,中国电信行业实行的都是垄断经营,由于缺乏竞争环境,助长了行业经营的惰性,导致服务差,管理水平低,技术落后,人浮于事,成本居高不下等等弊病。目前,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六家基础电信企业。尽管电信用户在增加,但是由于费率的调整、价格竞争等因素,导致ARPU值不断下降,业务收入增长缓慢。以移动通讯为例,在2002年以前的移动通信领域,中国基本形成了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双寡头垄断竞争局面,双寡头是一种不稳定的格局,竞争双方的任何一种增强实力、吸引客户的举措,均被视为直接针对对方的竞争行为。2002年开始,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小灵通异军突起,以其低廉的价格、贴近用户的需求等竞争优势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2004年移动、联通、小灵通的新增用户市场占有率将分别为:45.9%、27%、27.1%,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激烈的竞争使得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的价格不断地下降,吸引了大量低端用户的19进入,使得ARPU(人均话费贡献)不断下降。截至2003年12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3亿户,但是低端用户的比重较大[21],移动通信市场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电信业发展之初,营销并不重要,运营商提供什么业务,用户就消费什么业务,大众化消费很明显。然而,电信业发展到现在,差异化需求越来越明显,市场细分的程度越来越深。面对分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任何一家电信企业要想在电信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从市场细分入手,通过市场细分,明确营销方向,协调产品、定价、渠道、促销、服务等领域,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目前电信行业寡头垄断的市场形态下,争夺客户比简单地获取利润更为重要,电信运营商需要解决的是个性化服务问题,即按照客户的通话特点进行市场细分,并进行资费组合,这才是电信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关键所在。

2.2 电信市场细分

国内电信运营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价格大战此起彼伏,但就其竞争的根本而言,实质上还是对顾客资源的竞争。因此,如何对本企业的顾客资产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保护、使用本企业的顾客资产,是电信运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电信运营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更是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所在。电信运营企业的经营思路要从经营产品和服务发展为经营顾客,企业内部专有资源开发和运用的核心就是实现企业顾客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此,我们应该明白市场细分是基于客户需求的细分,而非基于产品的细分,产品细分是市场细分的结果。

3 电信细分市场与企业营销策略

3.1 电信市场动态细分的三个基本环节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被称为STP营销,是决定营销成败的关键。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市场细分是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的基础和前提,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是市场细分的深化和继续。没有细分的选择和定位是盲目的;没有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细分也就失去了意义。三者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市场细分的动态过程。

动态市场细分的完整过程包括:

第一步:确定电信企业的营销目标。在实际应用中,细分化策略往往是在一个已经划分出来的“局部市场”上进行的,或者是企业在新产品将要上市前进行的。为此,企业必须开展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动向,相应做出决策。例如,电信企业是为了抢占潜在客户或是加大老客户的忠诚度,是制定差异化价格还是差异化服务,这是在市场细分之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二步:依据营销目标确定细分变量。在这一步骤中,要挑选出具体的细分变量作为细分形式的分析单位,从而将企业的营销目标具体化、数量化。

第三步:深入市场调研并收集数据。这一步的首要工作是设计调查表并组织调查工作,取得与已经选定的细分变量密切相关的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第四步:市场细分。找出各类消费者的典型,分析他们的需求情况,从中找出最迫切的需求,然后按照细分变数进行初步细分。

第五步:筛选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市场并描述市场特征。将企业的实际条件同各细分市场的特征进行比较,以剔除企业无条件拓展的市场,筛选出最能发挥企业优势的细分市场。通过调查,各细分市场编排完成,接着就应该认真审查各细分市场的规模、竞争状态、发展潜力等,然后为细分市场命名,尽量用形象化方法表示。

第六步:设计营销组合策略。分析细分市场上消费者潜在购买力的大小以及需求发展程度,决定各细分市场规模,并结合本企业资源选定目标市场。然后,为选定的各个细分市场,有针对性地分别设计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如产品开发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使企业可以顺利进入该目标市场。

3.2 电信运营商的营销策略

运营商所面对的用户对电信服务的需求形态千差万别,如何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公司自身特点和优势,进行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为目标市场的用户提供满意的电信服务,是公司取得竞争优势地位的前提条件。本节将市场细分与电信运营商的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营销组合,简称“4P”)结合起来考察,说明市场细分在电信市场营销中的具体运用。

(1)电信细分市场与产品策略。

电信产品主要的是无形服务,并且这种通信服务的质量具有技术性质量与功能性质量双重属性。电信运营企业应该为顾客提供以下四个环节的方便:顾客容易进入通信服务场所(便于接触);顾客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便于寻找);顾客能够迅速享受相关服务(便于获得);顾客能够快速付款、容易办理相关业务(便于交易)。基于电信运营企业的价值资产的分析,电信运营企业应着重提高服务质量,方便顾客消费服务,而不是强调依靠价格优惠来增加企业的价值资产。由于顾客对电信产品的需求存在差异,而电信企业由于资源有限,又不可能满足各种顾客的所有需求,因此,就有必要对电信市场进行分类,有选择地进入。

(2)电信细分市场与价格策略。

通信服务的价格指客户为通信消费所支付的货币代价。客户付出的总代价不仅包括货币代价(经济价格),还包括非货币代价(顾客付出的时间、精力)。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时间观念的加强,非货币代价越来越受到顾客的重视。电信运营商应根据市场细分对不同价格偏好的消费者进行整合,采取差异化价格策略,即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不同的消费时间等采取不同的资费价格。依据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企业要实行差异化价格策略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其一,企业对价格至少有一定的控制力;其二,有可能根据价格弹性的不同把企业的产品市场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市场;其三,企业的市场必须是能分割的。对于电信行业来说,由于事实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经营,因此电信企业具有一定的价格调整能力。电信运营商必须了解和掌握用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特征,以便制定不同的资费模式和标准,实施更多的价格优惠,争取更多的用户。目前,电信运营商的市场细分并不清晰,因此要实行差异化价格策略,电信运营商必须整合现有细分市场,使价格策略真正体现出“差异化”。

(3)电信细分市场与促销策略。

对客户的争夺,是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竞争的焦点,随着市场发育的逐步成熟以及竞争的加剧,对客户的增量竞争又转向存量竞争,客户经营成为当前电信业的业务竞争重心。国内的通信运营商为了提高竞争力,争夺用户和利润,纷纷使出了浑身解数。中国移动提出了“服务领先、业务领先”的双领先战略,小灵通推出了号机分离、短信互联、业务捆绑等市场手段,而中国联通,则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了不同的市场战略,如:联通无限定位时尚、高端用户,U部落打造为年轻人的品牌等等。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利润率的降低,以及各种利益的交错博弈,电信运营商如何应对话务量的分流、对年轻客户群的争夺、数据业务的开展、高端和商务用户的保留。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客户细分,可以说客户细分是一切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同质化特征明显的电信市场,服务经营水平是竞争优劣的关键,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服务优势获取竞争优势已经是大势所趋,高水平的客户服务是电信运营商做优做强的重要保证。

(4)电信细分市场与渠道策略。

一般来说,营销渠道可以分为实体渠道、直销渠道、电子渠道、普通渠道和增值合作渠道。电信运营商属于通信服务提供商,它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所以在对电信运营商的渠道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其行业特点,分析其用户和业务特征,从市场细分的角度全面考虑不同渠道的适应性。

①业务细分导向。对业务细分导向,可以更多考虑以客户接触的频度划分来对每一种电信业务进行细化分析,根据不同业务的使用特点和主体用户分析,选择其适应的渠道类型。

②用户需求细分导向。用户需求细分导向是指要分析电信服务用户某特定情况下更愿意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从什么界面、接受哪种服务。根据用户消费行为的分析,电信运营商应建立一个立体化的渠道组合,可以使大多数客户以他们认为最便捷的方式接受运营商的服务。

第8篇:企业市场运营范文

关键词:排水改革产业组织政策

一、排水改革与排水市场

2000年底本市实施了城市排水体制深化改革,将原来集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排水公司,重组为三种类型的排水企业:

受国有资产公司委托,拥有排水资产管理权,具有排水收费等职能的排水公司;

受排水公司委托,负责实施排水运营的三个区域性运营公司;

负责工程建设的专业建设公司。

由于工程建设公司将主要依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革模式运作,因此,这次改革主要体现在日常运营模式的改变。即:排水公司是拥有资产的“业主”,它将设施的运营委托给三个区域运营公司承担;三个运营公司作为“物业管理”性质的企业,受业主委托,对业主负责,实施日常的运营管理。这样的一个体制改革,其意义在于引入“市场”的概念,初步确立了排水资产和运营的市场,主要表现在:

1建立了“业主”与“物业”两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使“市场行为”有了明确的承担者。

新组建的排水公司作为业主企业,它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对排水价格的关注,对运营成本合理性的关注,对资产价值的关注等等,也就是它主要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如何运作好资产,如何花更少的钱找一个更放心的物业单位来管好现有的资产,它的思维核心就是两个字:资产。作为物业性质的运营公司,它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如何运营这些资产以满足业主的要求,采取哪些方法来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通过怎样的措施提高服务水平,打响自己的物业品牌,从而去争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它的思维核心也是两个字:服务。可见,明确了业主与物业后,使得该由产权者和该由物业管理者履行的市场行为各有其主,在体制上使得这些行为成为企业的意愿。

2市场行为的运作,使竞争机制得以凸显。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和固有规律,是推动经济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功能实现机制中的主体之一。以运营公司为例,它们之间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自身的生存发展,必然存在着竞争。由于排水行业提供的是一种“公共服务”,因此,这种服务竞争首先表现在服务水准上,即:在厂商决策规律(MR=MC)的作用下,追求以低成本求得较高的服务质量,并获得收益,同时,也向各业主方表现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显然在新的体制下,竞争不仅成为必然,而且将显现于市场上,并将使市场整体获益。

3新体制的建立,形成和培育了排水市场。

由于排水行业的特殊性,在排水运营这个市场上,“需方”即排水用户,其自主性是不大的,因此,对排水市场的理解,似乎更多地表现为对市场的另一方:“供方”的细分,即:掌握资产的业主单位与提供服务的物业单位之间。正因为城市排水是一项公用事业,因此,在某些程度上,业主也代表了受益公众的利益(这体现在它对物业单位所提出的服务要求)。就此来看,在某种意义上,排水市场也可简化为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关系,反过来讲,新体制确立了业主与物业两种不同的身份后,使市场的二个基本元素:供方和需方得以明确,从而也使得从实行排水设施有偿服务、征收排水费起,就开始孕育的排水市场,终于得以诞生。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在这个形成不久的市场上,有了掌握资产的业主方,它出于投融资等多方面的考虑,将会作出各种盘活存量的市场行为,使资产市场得以客观体现。同样,在一定的政策指导下,在价格、规模等因素进一步合理后,物业管理可以获得收益,从而也将引导市场产生新的运营公司,或者促使多个运营公司联合起来,更甚或是运营企业与业主企业在某些区域某个层面上的联合,以实现规模经济的效益。

尽管以上这些“前景”还有待时日,但2000年的改革,确是在体制上建立起了一个排水资产和运营的市场,并且,这样的一个市场也将越来越发挥出市场机制基础性的作用,越来越体现出体制的优越性。二、产业组织政策与缺陷弥补

市场机制是基础性的资源配置机制,它的利用和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建立排水市场并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众所周知,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着弱点和消极的方面,在向社会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存在着“市场缺陷”,与“城市排水产业”发展存在着固有的矛盾,与产业的系统性、总体性、长期性之间会发生冲突。

尽管在目前还仅仅是一种理论上存在的可能,但若对此缺陷不予弥补,那将阻碍城市排水良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在起步之时,建立并运用产业组织政策,对市场作出必要的“规则”。

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共同构成产业政策,前者主要规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向,后者兼有前者的配套手段和健全市场机制、维护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功能。在当前,与刚形成的排水市场相配套的,应该是尽快建立起本市的城市排水产业政策。本市城市排水发展方向之大局基本已定,建立结构政策或许并不太难,而与之相对应,健全排水市场的市场机制,研究、建立排水产业组织政策似乎更加迫切。

所谓产业组织政策,是指为促进产业组织能形成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竞争态势,由政府规定的,协调竞争和经济规模矛盾,指导和干预产业市场结构、行为、调整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的总称。

在产业组织政策中,针对前文所述公用事业行业中的市场缺陷,一般采用的是“直接规制政策”。“直接规制政策”是指在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一些特殊产业,如:城市供排水、电力、通讯、铁路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为防止资源的低效配置和确保消费者的公平利用,政府对这类产业的企业进入、退出、投资、以及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数量、质量直接加以控制的政策,其主要内容一般有:

1进入规制。通过特别许可、注册制度、申报制度等规制手段,允许特定的一家或极少数几家企业进入,限制其他企业进入,以防止过度竞争;同时作出规模规制,即对自然垄断的投资规模等有最低与最高限额的规定。

2质量规制。对自然垄断的产品或服务,建立质量标准和监督体系,以防止产业内缺乏必要的竞争而导致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下降。

3设备规制。即统一有关重要设备的规格标准、技术标准,强制规定设备的折旧、更新与改造,保证设备的使用效益,规避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4价格规制。这是规制政策的重点,即对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体系与水平进行规制,以防止垄断价格、垄断利润的发生。

显然,市场机制在排水市场上的先天性的缺陷正可以由以上方面予以弥补。

三、对当前产业组织政策的初步考虑

排水体制改革至今尽管只有一年,资产运作的举措却已开始,在目前探索确定新业主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起着牵线和协调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应着手研究并制订进入规制的政策。改革以后,业主与物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新的管理模式尚在探索过程中,提出并制订质量规制政策对规范运营行为,保证运营服务水平是必要的;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排水价格的不到位一直制约着产业的发展,理顺价格体系,完善价格机制,也是当前急待解决的。据此,对当前排水产业组织政策作三方面的初步设想:

1根据本市实际情况,结合发展的要求,制订本市城市排水产业经营和运营规制。

首先,根据2001年新修订颁布的《上海市排水管理条例》的规定:市属公共排水系统由排水公司负责经营。这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进入规制,它从产业自然垄断性出发,特许一家企业负责排水经营。这应当成为制订规制的法律依据,由于排水收费只能由一家承担的特殊性,因此,所谓的排水公司“经营权”主要就体现在收费职能以及它向其它业主和被委托运营的企业进行经费结算的职能上。在此前提下,现在还需规定的是允许怎么样的企业可以进入这个行业成为新的业主,这样的企业在数量上应当是不多的,而在资本金上又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其次,对参与排水运营的企业,应从注册资金、技术条件、以往业绩、管理水准等多个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其中,由于运营企业与一般企业的明显差异,因此更突出的是对它的技术条件的规定,这些技术条件至少应包括:与所实施的运营养护任务相适应的工器具与设备,富有相应运营经验的管理与技术人员,有不同等级层次所组成的操作队伍等。考虑到本市的排水市场刚刚建立,因此,应当给予本市各新组建的运营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就此而言,设置业绩证明和管理水准评价手段是必须的,这有助于引导各运营方稳定地从事运营管理,并注重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城市排水运行的良性运转。

简单的说,对经营企业的进入规制侧重于数量,对运营企业的进入规制,侧重于专业化条件。同时,如前所述,确立“业主”与“物业”二种不同的企业身份,是建立排水市场的途径,随着市场的运作,不可能强求市场只存在相分离这一模式,因此在制订进入规制时,即要从实际出发,又不能拘泥于眼前与一时。

2建立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及相应的监督体系并强制推行。

城市排水产业的社会公益性非常明显,因此要规范各业主和运营企业的行为,保证各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会牺牲公众利益,规避可能的道德风险,即:凡需规定的质量标准和需监督的层面,都应当是满足于“弥补缺陷”,我们应考虑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业主企业和运营企业会有怎样的市场行为,这些行为与行业特性、产业发展要求可能会产生的矛盾,再在技术、业务、管理等方面设定标准,并纳入监管体系。

在建立质量规制过程中,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城市排水实际状况。在本市,城市排水是一个大系统,管网相互连通,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网络。出于资产运作、培育市场等的目的,我们可以人为地划定多个运营区域,可以使排水设施有多个业主所属,但这一切都应当保证排水设施以一个统一完整的系统正常运转,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同样属于自然垄断性质的电力、铁路等产业的质量规制方法:尽管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也可以由不同的企业运营,但在业务管理上,都必须服从唯一的一个中央调度,接受其严格的控制。本市的城市排水要既满足市场行为的需要,又保证正常运转,就必须尽早确立权威的“中央调度”职责,使之涵盖必要的业务环节,各运营企业、业主企业应当服从它的调控,接受它的业务上的监管,由此来保证整系统的正常运转。制订质量规制的核心是确立标准和一个权威的监管体系。

3建立科学的价格体系,适应产业和市场的双重要求。

与其它价格规制目的不同,在现时城市排水产业中,现行排水价格还不能满足需要。在排水价格体系中,应包含二个方面,一是价格政策方面,应当是建立起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机制。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故应当与新的形势相适应,要考虑新的价格机制能否起到鼓励社会投资、吸引社会资金的作用,这是与完善排水市场相一致的。同时还需考虑,应当由公共财政承担的因素不应转入价格中,相对的,该由市场承担的,均应列入其中。另一方面,成本是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对运营成本给予密切的关注。一般而言,成本的绝对值可能更能吸引注意力。应当说数据本身的确能说明问题,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的组成成本的因素有许多“非经济因素”,比如,为了还贷之需,折旧未计入其中,与成本的绝对值相比,可能对成本的组成和其结构,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此同时,为了适应今后的市场化、专业化道路,在成本测算时,应充分注意已陆续出台的一些政策中所提出的“保本微利”等的观念,以促使成本和价格进一步合理化。

总之,面对新起的排水市场,当前产业组织政策在总体上可以按“政策扶持、市场引导”的原则,从当前工作重点和难点入手,有选择的研究、制订相应规则,以规范市场运作。

值得提出的是,产业组织政策应由政府制定并实施,但在目前起步阶段,许多具体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机制性内容的建立与运作,离不开位于第一线的各排水企业,在具体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企业所具有的“公益”功能和优势,可以将一些平台直接搭建在企业身上进行运作,在这方面,代表业主的企业更具承受力,因为它与政府要求、政府行为之间更具亲合力和一致性。排水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不仅有利于政策的研究和出台,更有利于今后市场、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和谐,有利于市场的良性成长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12000年的城市排水深化改革,在体制上创立了排水市场,使城市排水产业能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市场的观念、方法、模式相运作,必将大力推动城市排水产业的发展,更好的体现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

2在倾力培育、发展新兴的排水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市场缺陷与城市排水产业之间固有的矛盾,建议运用产业组织政策来弥补缺陷、解决矛盾、规范市场,最终达到发展市场的目的。

3当前的产业组织政策应当立足于“政策扶持、市场引导”的原则,重点解决与当前工作相呼应的三个重点:市场进入、质量标准与监管,以及价格机制。

参考文献

[1]毛林根,《产业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2]魏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企业、市场与政府》,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年

第9篇:企业市场运营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有序接替

一、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的目的与意义

职业教育的宗旨在于为企业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不仅仅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产中去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岗位生产的真实环境,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高效融入团队也需要学员深入到企业中去;理论教学内容必须和经济社会及企业发展实时联系在一起。因此,实训基地的运营模式及机制,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石。只有通过灵活的育人机制、严格的绩效考评制度、高效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以高水平的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校企之间建立深度融合的市场化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是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保障。

校企深度合作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是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的模式,为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方案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以往职业教育传统的封闭性教学模式,向原有的、模式化的职业教学管理方法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的探究,促进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健康稳定地发展,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应有的作用,实现实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有利于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模式改革,有利于促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论证,进而制定出符合企业生产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吸纳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使企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实现有序接替;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有利于职业院校引入行业企业岗位的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职业教育和谐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企深度合作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实现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对接、教学标准与企业技术标准的对接、教室与生产现场的对接、学员与员工的对接、毕业标准和用人标准的对接,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过程中无论是在校企双方共同对“双师”进行构建交流的方面,双向提供服务方面,共建实训基地方面,共同对学生评价方面,都围绕着如何创新运行机制使得企业与学校运作大前提下,保证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建立健全合作制度是深度合作最根本的保证,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起来,通过制度规范起来。同时在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的过程中秉承共同商议共同培养的原则。校企在合作互信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双赢。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面向市场,不断破除制约职业教育发展、企业高技能型员工队伍的有序接替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建立政府主导,以企业、学院为双主体,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资源共享的多元化办学体制。通过对教育部推行“教学工厂”、“企业校区”、“校企双体”实现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学员实训生产化,形成校企深度合作机制体制制度方案。

二、我国现行实训基地运行模式主要归纳为三种

(1)“教学工厂”――最初来自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模式,构建出与企业生产同轨的真实生产场景,并依托真实的生产场景实现教学与实训、学习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所学即所用”。

(2)“企业校区”――要求合作企业提供大量的有技术含量、专业优势的顶岗实习岗位,给予学生“同工同酬”的待遇;为学生组建标准课室,以供顶岗实习的学生离岗期间学习理论知识。这其间,企业实训是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企业见习是告诉学生“怎么做”,企业顶岗实习是教学生“怎么样做得更好”。学生在完成全部学业并经考核合格后,合作企业享有优先录用权,学生也享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3)“校企双体”――就是将院校中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企业产品的开发、生产、推广及员工培训等活动空间进行组合,校企共同建立一种相互依存、互相帮助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