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市场经营范文

企业市场经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市场经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市场经营

第1篇:企业市场经营范文

近几年来中国的农村展现出了巨大的经济活力,耕地免税补贴政策的出台、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推出、农村医疗保险事业的落实,切实的帮助农民解决了一定的负担。粮油等生活原材料的涨价、乡镇工业的日渐发达推动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在此基础之上,中国的农村市场展现出了巨大的消费潜力。

最为中国竞争最充分、最成熟的家电行业在近两年加快了行业整合、集中的步伐。以洗衣机品类为例,07年有40多个大小品牌退出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集中在海尔、美的(美的、荣事达、小天鹅)两家企业,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意味着市场空间越来越小、规模优势越来越明显、更多的中小规模品牌即将转型或者退出市场;在一二级市场(包括部分三级市场),以国美和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大鳄基本完成了跑马圈地、一二级市场70%以上的零售额被大连锁垄断,面对大连锁的垄断挤压,大多数企业的生存状况愈加紧迫。因此,中国的家电生产厂家急需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和市场增长点。

伴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东风、08年的家电下镇政策为众多家电生产厂家提供了一个机遇、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呈现出来,可以说乡镇市场机遇无限,乡镇市场注定要成为家电行业最大的销售增长点。如此机会面前,一场乡镇家电市场争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那么,对于各个家电厂家来讲,。那么如何才能抢得乡镇这块蛋糕?如何才能有效经营乡镇市场?乡镇市场营销工程的要点是哪些呢?让我们一起解读乡镇市场独特的经营命题。

二、乡镇市场的经营难题

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环境,相对于城市市场而言、乡镇市场是一个全新的经营环境,触目所及的是一系列的经营难题。

1、市场分散、乡镇数量庞杂、发达程度不同、经营背景差异过大

以河南省为例,全省共有110个县、1907个镇、6000多万农村人口。如此分散的市场背景下很难有效配置资源、以确保正向的投入产出。

在山东青岛、江苏扬州、浙江温州等区域,乡镇经济活力巨大,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专业的家电卖场;而在江苏徐州、安徽阜阳、湖南常德、湖南郴州等区域,很难在乡镇看到有门头、有专柜、经营品系齐全的门店,乡镇家电零售刚刚起步。

可以说,中国的乡镇市场层次不齐、差异较大。在如此的经营背景下,很难在大范围的区域内统一营销策略,制定清晰的经营规划,因此造成了市场管理难度过大。

2、强势媒体缺乏、品牌传播难度过大

在一二级城市市场,众多家电厂商早已将“电视、报纸、公交广告”等等强势媒体运用得炉火纯青,但是在乡镇市场难以寻找覆盖面和影响力足够大的“飞机大炮”。 传播推广媒体的匮乏使得厂家很难像在一二级市场那样可以快速的推广新品、进行价值传播、构建品牌优势。

3、物流配送系统挑战巨大

经营乡镇市场的另一难题是物流配送体系所面临的巨大成本挑战(某品牌在青岛某一个县所辖乡镇的配送成本高达2个点)。由于乡镇市场地域分散、消费零散,物流配送费用相对高昂,同时又缺少成熟的第三方物流系统。因此,对于厂家而言,乡镇市场的物流配送很难独自完成。

4、乡镇分销客户难以掌控

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的是那些相对发达、家电零售已经起步的乡镇。

乡镇市场的家电分销客户基本上都是当地农民依靠自然的市场需求机会逐步发展起来的,成长过程中更多的市场业绩都是通过自然销售实现的,家电的行业操作经验相对匮乏,并且经营意识陈旧,小富即安思想严重,注重现实短期利益。

随着乡镇市场倍受重视,乡镇市场分销客户已经成为“香饽饽”了,你不去抢别人就要去抢,以青岛XX县为例,所辖23个乡镇中,每个乡镇都至少有两家以上的家电卖场,其中最优质的两家客户必然被海尔和海信所抢占。因此,如何尽快完成乡镇市场占位、抢占优质客户资源是各个厂家的紧迫工作。

5、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单一、品牌意识淡薄

中国的杂牌和假冒品牌家电产品绝大多数集中在乡镇市场。以厨房电器为例,在一二级市场很难看到的“红日、创尔特、鑫奇、好太太”等杂牌产品通过较低的价格在乡镇市场占据着50%以上的市场份额。杂牌产品的畅销反应出来的问题就是乡镇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单一,关注的往往只是低廉的价格。

在乡镇市场,往往是“先入者、畅销者即品牌”。从挤压杂牌的角度来讲,只要放低价格就会收的成效,但是考虑到构建长期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品牌。由于媒体资源的匮乏,在乡镇市场上厂家很难构建和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

6、营销模式缺乏可视模板

伴随这一二级市场的竞争激励和增长乏力,乡镇市场早就备受关注。但是类似于康佳的“千村万店工程”、保洁的“飘柔下乡”失败案例层出不穷,乡镇市场一直缺乏可视的成功营销模板。

总结原因,可以说众多厂家看到了乡镇市场的无限机遇,但是对乡镇市场的营销环境和营销特点显然缺乏深刻的认知,对于如何有效经营更是没有找到有效办法。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打开困局、如何才能有效经营乡镇市场呢?笔者根据走访的数十个省、上百家乡镇提炼客观的建议,希望对各层级的乡镇营销工作者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思路。它山之石、诚为所愿!

三、如何有效经营乡镇市场

1、正确认识乡镇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我们说可以预见的趋势是“乡镇市场潜力无限、即将成为刺激消费的又一主力军”。但是目前乡镇市场的现状是消费市场正处于起步期,大部分乡镇市场的“产粮”还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乡镇市场发展的阶段性,避免产生过重的依赖,正确制定投入规划和产出要求。

对于厂家而言,现阶段乡镇市场的经营命题是和竞争对手相比如何更有效率的打通分销客户和消费者两个层次的问题。

在分销客户层次上,由于乡镇市场规模有限,一个镇中经销家电的客户往往就那么两三家,同时大多数分销客户本身正处于成长期(经营品类逐渐增加,合作厂家尚未完全固定)。因此,现阶段乡镇营销工作重点是跑马圈地、掌控优质的分销客户资源。

在消费者层次上,由于乡镇市场的整体消费大环境萌芽待发,消费者目前的消费需求更多的体现在对产品价格和质量的关注、而对品牌的概念尚未有清晰的认知。因此,现阶段乡镇市场的操作要点应该集中在产品结构设计和适当的品牌传播方式探索方面。

2、构建有效的渠道模式

目前乡镇市场处于培育期,与分销客户达成合作共识,对分销客户进行培育是现阶段厂商合作的重点;乡镇的分销客户规模往往有限、同时数量庞大、过于分散,导致厂家业务人员本身很难有足够的精力进行有效管理;因此有效的渠道管理方式就是构建“1+N渠道模式”、同时尽量给乡镇分销客户放利,进而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1+N渠道模式”的打造,以县为单位,每县设立一名核心经销商作为“1”;将所辖乡镇每镇设立至少一家分销客户,作为“N”,实现“1+N”的渠道扁平化,充分发育厂商对于乡镇分销客户的管理与指导效率,发挥县级经营平台的灵活性。

在“1+N”模式中厂家业务员进行转型,成为核心经销商的经营指导顾问,同时承担市场秩序的维护功能;核心经销商承担起物流配送、品牌建设、市场开拓与维护、促销推广、乡镇门店形象管理等功能;乡镇分销客户承担起日常销售、促销执行等操作层面的功能。

3、做好分销客户的管理

1)深入了解分销客户,乡镇市场的分销客户层次不齐,在一二级市场通行的客户管理办法在乡镇市场未必适用。多以,我们必须要深入了解我们的分销客户,通过对客户的深入了解,更好的深入沟通,达成深度合作共识。那么需要从哪些方面了解我们的客户呢?

·了解客户生意的成长历程

·了解客户的经营理念

·了解客户的主要竞争对手

·了解客户的增长瓶颈

·掌握客户的销售规模

·掌握客户经营的各品类和各品牌的产出贡献

·政策引导、目标考核

·改变客户的经营观念

·由点及面、逐步渗透

·有效利用榜样的力量

2)为客户创造价值、帮助客户成长,深入了解分销客户能够达成的效果只是保证客户与我们同路前行,当客户和我们紧密合作之后,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帮助客户成长,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创造价值、一起成长呢?

·让客户通过经营我们的产品赚钱是第一步

·帮助客户做好门店管理

·帮助客户做好品类管理

·帮助客户做好促销管理

·帮助客户做好推广管理

·帮助客户实现经营规模的突破

3)制定政策引导、做到机制约束,根据乡镇的实际市场容量和竞争格局制定切实的销售政策。由于乡镇销售周期不定(某些区域在秋收和春节前后才是旺季)、市场规模有限,因此销售政策的制定更应该以年为考核周期;同时销售政策尽量做到简单、直接,更好的体现激励性;在制定销售政策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量签订排他性协议,比如“发现销售竞争品牌扣除返现XX元的相关规定。”进而,建立渠道壁垒。

4、进行有效的产品规划(服务)

如前文所述:现阶段的乡镇市场上,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更多的集中在价格和质量性能方面,因此在乡镇市场上厂家需要做出切实适合需求的产品规划(包括售后服务规划)。做好“利润机、形象机、规模机、战斗机”的产品组合策略,其中重点的应该突出规模机、战斗机和形象机的规划,通过战斗机来实现打压杂牌,通过规模机实现销售规模,通过形象机提升品牌形象。

同时打造乡镇服务牌,我们知道乡镇市场终端门店的竞争力更多的来自于产品、价格和售后服务,因此家电厂商有必要将售后服务提高到乡镇市场经营的战略层次上来,充分发挥乡镇分销客户的服务功能。

5、做好终端门店的管理,乡镇门店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最大化的抢占乡镇终端的卖场空间,建设终端形象,最后促进消费、提升品牌形象。

1)展位管理,展位管理就是展台位置管理,在终端门店里展台位置选择的好坏决定着卖场形象的优劣,决定着我们是否能够吸引消费者,最终决定着我们的卖场表现,因此必须做好展位管理,这是卖场工作的第一步。需要做到:

·掌握各乡镇门店卖场的整改计划

·及时沟通抢占有利位置

·善于站位、要么贴近畅销品类和品牌、要么抢占客流量最大的卖场通道

2)展台管理,展台管理就是保证展台布置的规范化和生动化。展台规范化和生动化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四部分工作:

·保持展台标识和形象的统一

·控制展台破损

·保持展台清洁

·做好展示器材的合理摆放

3)产品陈列管理,产品陈列管理是卖场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适合的产品产列可以将产品形象更好的展示出来,同时通过有波次的产品陈列可以更好的拉动消费者购买高端产品。产品陈列管理的原则如下:

·掌握产品陈列的原则(由高到低、由低价到高价、由系列到系列)

·吸引消费者关注原则

·方便消费者体验原则

·方便展示原则

·产异化原则(与竞争对手相比形成鲜明的吸引力)

4)终端生动化管理,卖场生动化管理主要指厂家在卖场内的形象包装管理是否做到鲜活、生动、有吸引力、清楚的表达了品牌的形象。做好终端生动化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一下几点:

·全面抢占卖场空间,挤压竞争对手卖场包装的空间

·条幅、墙体、喷绘、楼梯贴、海报、易拉宝、价签、功能卡、爆炸贴一个都不能少

·突出主题,切忌杂乱无章

·在适当的位置进行适当的包装

5)终端物料管理,终端物料是卖场生动化和卖场促销活动的资源,终端物料往往不被重视、或者不能得到充分的使用。因此我们需要做好物料的管理:

·保证物料的合理利用

·严控物料浪费

·发挥物料的最大效果

·争取客户物料资源

·事前预算,事后保管

6、寻找有效的推广促销方式

由于乡镇市场缺少强势媒体,因此乡镇市场的推广促销模式更要因地制宜,寻找适当方式。目前,在乡镇市场中最有效的推广方式有以下几类:

·墙体广告,可以说目前乡镇市场推广的竞争就是“刷墙的竞争”

·集市现场宣传和售卖,通过“推广”人员和分销客户在集市现场摆放商品、同时拉起条幅、摆上拱门、帐篷进行现场销售,同时进行品牌传播

·标志性建筑物条幅,乡、镇、村政府和市场附近标志性建筑悬挂条幅

·促销单页,简单的促销单页在乡镇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某品牌在青岛某县举行了一场大型促销活动,活动前3天将1万份单页发放到镇辖区内的所有村、每一户百姓家里,活动当天、人气和销售业绩显而易见

·捕捉节假日,打造简单的假日和事件营销

第2篇:企业市场经营范文

[关键词] 诚信经营;市场信用:比较

对于诚信,有些人总是容易将其同信用混为一谈,认为诚信就是信用,或误把信用理解为诚信。其实,诚信与信用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一、诚信与信用的内涵

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的意思,是一个道德范畴的概念。在经济交往中,人们之间奉行的道德准则实际上是生存、发展、止损的谋略,因而,诚信是谋略化了的道德。

1.诚信是一种生存谋略。人们不可能在孤立的状态下获取利益,必须通过社会交往,在交换中得到这些利益。人们的社会关系(或称人际关系)就是纷繁复杂的交换关系。诚信是交换关系通道.没有诚信,交换关系通道就会阻塞,利益也就无法实现。诚如弗兰克林所言:有诚信的人能够花别人口袋里的钱.现代社会赋予诚信的人更容易获得社会救助或社会贷款,当然也最容易获得交易伙伴。

2.诚信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因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纽带,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人无信不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建立在“信”其所言的基础之上的。古希腊圣哲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性合群的动物,唯其如此才能组成社会。而人类之所以能合群,是因为能够相互信任。因此,没有诚信这一纽带,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也就没有社会的正常运转。正因为诚信对于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奉“以诚为本,以信立业”为基本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

3.诚信能减少交易者的损失。止损是对交易损失度的预设与控制。止损对于任何一个交易人而言都是必须的.没有止损观念,或者在交易中不设定止损对于交易人而言是灾难性的。因为在交易中,每个交易人都可能会犯错误,都有判断错误的时候。如果判断错误,离场止损就是非常必要的措施了。但是,能否止损,除了交易人自己的主观愿望外,还取决于交易环境与交易对手。一项判断错误的交易可能会让对手抓住你的把柄,会将置你于死地。这时候,诚信会帮助你渡过难关,将交换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4.诚信能使交易者获得最大利益。坚持诚信也许会失去一部分眼前利益,但决不会失去长远利益,更不会失去根本利益。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讲诚信正是获得最大利润的保证。经济主体在市场中要进行无数次的交易,为了获得总收益的增加,博弈方都会理性的讲究诚信,以求把交易延续下去。失信在初次交易中也许能占便宜,但最终必然导致失利。

信用是一个经济概念,是指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以某种经济生活为目的,建立在诚实守信与实际偿付能力基础上的主观承诺与客观实践相结合的经济活动。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具有以下特征:(1)信用具有货币的功能。有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可以不立即付款就获取资金、物资或服务,因此,企业信用承担了交易中的货币职能,使交易在没有货币或等价物的情况下得以进行。对于卖方来说,他不能立即收回货款,因而是对买方的贷款或投资;(2)信用可以增加市场的有效需求,增加消费,从而增加生产,扩大交易。由于不需要立即支付货币或等价物,这样,一些没有现实支付能力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拿明天的钱来满足今天的需要,从而扩大了市场有效需求;(3)信用是可以建立,并被了解、验证的。一个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经营能力,增强企业实力,诚实守信来构建自己的信用,且这种信用可以通过专业的机构或部门做出评价;(4)信用是可以被量化的。信用的量化是指信用相关者的诚信状态,可用专用符号或简单的文字形式来表达。如可将企业的信用分为A、B、C三等,每等内再分为三个等级。A等:AAA级企业的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小;AA级企业的信用程度较高,债务风险较小;A级企业的信用程度良好,在正常情况下偿还债务没有问题。B等:BBB级企业的信用程度一般,偿还债务的能力—般;BB级企业信用程度较差,偿债能力不足:B级企业的信用程度差,偿债能力较弱。c等:CCC级企业信用很差,几乎没有偿债能力;CC级企业信用极差,没有偿债能力:c级企业无信用。

信用在市场经济中有各种表现形式:(1)商业信用:即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一个企业授予另一个企业的信用。如供应商授予生产企业,或生产商授予批发商,批发商授予零售企业的信用等。(2)消费者信用或个人信用:即生产商、零售商或银行授予个人信用,用于购买商品或借款。如:消费者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汽车、住房、大件耐用消费品时,银行授予个人的信用。(3)银行信用:即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予企业或个人信用,以用于弥补企业或个人营运资金的不足。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向银行申请的短期贷款。(4)投资信用:即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予企业的信用,以用于购买土地、建筑物、设备等大型固定资产;如企业向银行申请的长期贷款。(5)公共信用:即政府机构为完成政府职能,而获得的信用。

信用是有风险的。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在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如在赊销过程中,买方到期不付款(还款)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造成货款拖欠或无法收回等。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外部原因包括交易双方产生的贸易纠纷;交易伙伴客户经营管理不善,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交易对象有意占用企业资金:交易对象蓄意欺诈等。内部原因包括所掌握的交易对象的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对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没有准确判断:对交易对象信用状况的变化缺乏了解;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缺少有效的沟通;企业内部人员与交易对象相互勾结;没有正确地选择结算方式和结算条件:对应收账款监控不严:对拖欠账款缺少有效的追讨手段;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等。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客户是上帝;企业最大的、最长远的财产是客户,然而企业最大的风险也来自客户,这就是信用风险。

二、诚信与信用的联系与区别

诚信与信用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1.诚信是信用的基础之一。企业信用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偿债能力;二是偿债记录。仅有偿债能力,没有偿债意愿,偿债记录就不可能好,社会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就不会高。形成偿债记录的偿债意愿就是诚信。因此,诚信是形成企业信用的条件之一,企业信用是讲诚信的重要结果。

2.企业信用是诚信的回报。企业信用是得到法律认可和社会承认的专门机构对企业偿债能力、偿债意愿、偿债记录的评价。因此,企业信用不是企业自己说了算,不能依靠自吹自擂来形成与提高。如果企业在商业关系中遵守诚信原则,及时偿还到期债务,便会获得良好的企业信用,从而发挥企业信用的货币功能。

3.信用可以促进企业诚信水平的提高。信用是一种更加简便的交易行为,对企业来说,具有吸引力;而企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以较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利益。因此,获得较高信用的企业便更加注重守信,避免失信。遵守信用的过程,也就是提高诚信道德水平的过程。

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1.诚信与信用是不同层面的概念。诚信的“信”,意为人的内在善意和良心,即孟子所说的“有诸己之谓信”;按照北宋思想家张载的解释,就是“诚善于心之谓信”。信用是经济生活有的概念,信用的“信”是指因交易双方互相信任而达成的赊销关系,同时也指一方获得这种交易的能力。

2.信用关系不是从道德意义的诚信中产生的。信用关系是从商品交换和流通的发展中产生的,是发达的经济关系的本质规定。信用关系中的商业信用,即从事再生产的资本所有者互相提供的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商业信用体现着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每个人的支付能力同时取决于另一个人的支付能力。每个人一面提供信用,一面又接受信用;每个人既有要求信用的权利,同时又有履行信用的义务。可以说,再生产的不同阶段都是以信用为媒介的,信用是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调节器。不仅如此,信用作为一种制度,可以把复杂的经济活动主体和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使市场经济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以信用为媒介而存在、活动,消除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过程各个环节联系的偶然性和障碍。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它和竞争一起成为资本运动和市场发展的杠杆。显然,不能把这种信用关系混同于道德规范或人的道德品质。经济活动并不取决于个别交易者的善意或恶意,因为竞争的强制性对每个交易者都发生作用。人们的诚信心理是变动的,而信用关系则是稳定的,只有稳定的信用才能稳定人们的心理。

3.建立了信用关系并不等于有了诚信。经济活动的交易双方通过契约形成信用关系不等于双方或其中的任何一方就有了道德的诚信,因为这种关系只是在利益驱动和契约强制下形成的,并不是签约双方内心就必然诚实守信。

4.仅有诚信并不能保证信用关系的建立与履行。信用关系必须建立在企业真实的经营实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基础之上。如果企业没有偿债能力,即使有再好的愿望,偿还债务的行为也无法付诸实行,诚信便无从谈起。

三、企业不守诚信的动因分析

纵观企业不守诚信的诸多现象,大致可分为主动失信、被动失信两类,而失信成本低导致自觉失信,偿债实力的丧失导致被动失信。

(一)失信成本低导致主动失信

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对行为的选择,主要是从收益和成本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一般情况下,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经济主体才会付诸行动。同样,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失信行为的发生决定于其带来的收益和失信成本的大小。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道德成本、经济成本和法律成本。

1.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弱化,失信的道德成本大大下降,从而导致企业主动失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较短,契约文化底蕴不够,信用观念和意识淡薄,忽视信用资源的利用,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风气。同时,在社会转型期,受各种价值观激烈碰撞的影响,尤其是传统道德评价、控制机制乏力,一些人的价值取向紊乱,道德规范失控。加上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们对一些失信现象习以为常,道德对失信行为的约束作用明显弱化.

2.失信者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失信的法律成本偏低,从而导致企业主动失信。法律作为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最高维护者,直接规范社会的每一个行为主体的具体行为,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信用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需要法律制度作保障.我国在加强法制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法律惩治罪犯不能惩治小人,在信用经济的运行方面还没有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立法不完备,现有的法律对契约关系的维护、对债权人的保护不够,给失信违法者以可乘之机,通过不正当手段和非法交易谋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是因为执法不严,失信违法者得不到法律的惩治或惩治力度偏小,风险成本低而所得收益高,从而使一些失信违法者有恃无恐,恶化了信用环境。

3.体制改革滞后,经济机制不完善,失信的经济成本太低,从而导致企业主动失信。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起来,市场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完善还需假以时日,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产权界限不清晰的状况,产权模糊导致了收益不清,经济主体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往往不能从经营活动的守信中获利。既然守信产生的收益或失信支付的成本与行为者缺乏直接的联系,人们自然就没有必要守信了.就国有企业而言,由于经营机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责权利不明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失信行为只是使国有资产受到损失,而经营者的经济利益损失较小。在失信状况严重的某些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知名度低,即使企业由于失信而受到惩罚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也可能很快地通过重新注册得以继续经营。

总之,当失信成本小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有利可图时,经济主体有可能选择甚至主动选择失信行为,失信现象就会大量发生;而当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无利可图,并可能给行为者带来损失和制裁时,经济主体就会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信行为,从而促进信用环境的好转。

(二)偿债实力的丧失导致被动失信

信用不是道德,遵守信用也不能仅仅依靠诚信。一家企业如果希望获得银行贷款,它必须有企业信用,这个信用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一个是履约记录。建立信用关系后,如果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还款期间突然丧失,即使它有心偿还债务,也没有这个实力。

偿债实力的丧失,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社会信用体系崩溃或经济危机而形成债务链造成的。虽然经济生活中不乏主动失信者,但也存在大量因到期无力偿还债务的被动失信者。这种失信是信用风险的表现,是信用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应当警惕的是,一些具有偿还能力的企业往往总是把自己不守信用的行为说成是或装扮成是丧失履约条件结果,是有不可抗力造成的。这里就变成了道德诚信的问题了.

四、信用经济不能依赖个别企业的诚倍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交往中,经营行为的选择不能建立在人性善这样的假设之上,否则肯定吃亏:市场不一定惩罚失信者。至少在短期是这样。但这个“短期”对企业的生存来说也许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信用经济的建立不能依赖个别企业的诚信,必须依靠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一是推进体制创新,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要严格界定产权,保护产权。二是规范政府行为,在建立信用体系中,政府应起推动、规范、监督、服务的作用。三是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要完善信用管理系列的立法和执法,建立和完善信用规范和失信惩罚机制。四是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一个富有效率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信用数据的开放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信用管理系列的立法和执法,以及信用管理民间机构的建立等。五是规范会计行为,建立征信网络。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转,依赖于各种可靠的信息和数据。六是培育全民信用观念。要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风格,建立信用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国防.诚信与信用辨析[J].中国工程咨询,2004,(11).

第3篇:企业市场经营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中小企业;经营战略;思考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经济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的经济体制在不断地改革下也逐渐的趋于稳定,对于商业发展也有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出现在了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并且快速的融入到了市场经济当中,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小企业对于国家经济状况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此,中小企业在经济市场中也占有着越来越高的地位。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中小企业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地增加,导致了市场竞争的激烈。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想要在经济市场中立足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却后劲不足,被淘汰除了市场。所以,中小企业需要考虑的是稳定的发展。

一、新经济状况下,中小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中小型企业对于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要想能够稳固的不断发展,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经营策略,能够保证公司的发展空间。这样的经营策略才能够保证公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着相应的经济地位,有资本抓住发展的机会。对于一个公司经营战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的现实状况、发展可能以及社会经济的变化。对于经济变化的分析决定着一个公司能否在经济的发展中一直持续的发展。只有对公司内部的现状有着足够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适合公司发展的经营方式。2、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息息相关。公司的经营战略首先要符合公司的现实状况,符合公司的经济发展规律;其次要能够引导公司的发展,使公司在相应的环境变化中能保持稳定的发展。公司和我们一样,无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够有动力。所以战略的制定是一个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战略能够帮助公司对资源进行最合理的分配和使用。通过对战略战策的实施,使公司能够充分的证明自己的价值,把握难得的机会对公司进行发展,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并且充分的做到扬长避短,不断地发扬优势减少弊端,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不断的持续发展,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牢牢住进发展的机遇。所以,制定一个优秀的并且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经济战略是中小型企业在经济竞争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每个适合公司发展现状的战略都对公司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3、中小型企业在制定发展战主要是为了保证公司能够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继续稳定的存在。所以,在制定战略时一定要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每个公司所制定的发展战略中都能体现出一个公司对自身的价值和发展的了解情况。相对应的,这其中也包含着公司领导者对于公司前景的计划和期盼。战略的制定虽然要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但也要参考公司的经济现状以及发展情况。不能拔苗助长,舍本求末。战略的制定者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对经济发展的预测都对战略的制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目前的经济状况对发展战略的影响

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有着很多相对较为落后的地方。比如;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人力也较为薄弱。在计划时也经常缺乏长远的目标和对于未来的规划,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限制了公司的发展情况。为了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就要制定长远的计划和方案,全面的考虑问题结合自身的现实状况,以公司的长远发展作为主要目标。这样的经营战略才能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优势。所以,中小型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一定要注意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

三、战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因为中小型企业对于我国经济问题的推动作用效果显著,也解决了一定的就业问题。所以国家在政策上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公司在经营战略的制定上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普遍情况。1、中小型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对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地位。中小型的公司通常会有着先进的、优秀的短期经营策略,使公司的短期利益得以提高。所以公司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还有一些企业不懂得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规划,对于能赚钱的项目盲目的进行投资,不考虑公司的实际经济状况,为了得到更高的利益使用各种不道德的手段。所以,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公司的发展前景,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经营计划。2、对公司的所处地位认识不清。经济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中,而一些企业也不能够清楚地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公司进行定位。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四、有关解决办法

我国的基础设备还不是特别先进,提高在招商引资中对于技术设备的要求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合作中不断地提高技术含量。同时,中小型企业可以和一些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地学型企业的管理方式并尽量制定出一个适合自己公司的经营策略。在制定经营战略使,要突出公司的优势并且有长远的发展目标。

五、结束语

在经济的发展状况下,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必须也要不断的根据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而有所进步和改变。制定一个优秀的、适合发展战略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发展战略也需要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不停的进行整改,使公司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使策略更加完整,作用更加强大。所以,注重经营战略是每个中小型企业不需要做到了内容。

参考文献:

[1]邱建,甘婧.浅谈新经济下中小企业经营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14(12)

[2]段云龙.互惠共生——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04)

第4篇:企业市场经营范文

电力欠费风险、窃电及线损风险、市场风险、“两改一同价”相关的风险、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风险是主要的市场营销风险。

防范市场营销风险要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严格依法经营、实现城乡经营一体化、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

关键字:电网经营企业市场营销风险成因及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是在风险中经营的,电网经营企业也不例外。当前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厂网分离”迫使电网经营企业把主要利润来源从发电侧转向售电侧,电力市场营销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相关的风险不容忽视。

据中国能源网转引中国电力网7月1日的报道,电费拖欠问题使得印度国家电力委员会破产,今年已经亏空51亿美元。由于大面积窃电,消费者拒绝交费,可观的补贴和为农民无偿供电,国电委员会的财政一直飘红,一些省的输配电损失高达50%。这是电力市场营销风险的生动例证。

一、电力市场营销的主要风险类型及其成因

1、电力欠费风险。当前电网经营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电费回收困难,以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截止2004年底,新欠和历欠电费达7.95亿元,约占全年应收三项电费162.26亿元的4.9%。巨额电力欠费造成电网经营企业虚赢实亏、资金周转困难,形成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巨额电力欠费的形成,有用电企业经营困难、社会法制不完善等外部原因,特别是近年来,国有企业以破产、改制方式“金蝉脱壳”、偷逃电费的情况日益严重,此外,农电体制改革期间,被解聘的农村电工大量拖欠电费甚至携款外逃也时有发生。从内因看,长期以来实行以资金结零“硬指标”考核电费回收,忽视对电费回收过程的规范管理,瞒报欠费、垫交电费、挪用电费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也是造成电力欠费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窃电及线损风险。窃电已经成为电网经营企业效益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国内有关媒体报道,东北电网每年被窃电量约20亿千瓦时,其中辽宁省达10亿千瓦时,折合损失3亿元。业内人士指出,省级电网经营企业因窃电受到的全部损失,可达到总供电量的1%左右。

窃电之所以成为电网经营企业的顽疾,主要是窃电具有“高收益”,同时由于对窃电分子的打击不够有力和不够一贯,窃电又具有“低风险”。

一般来说,窃电损失可以归于管理线损的范畴,相对于窃电形成的损失,线损管理的粗放和对企业造成的潜在损失没有得到得到足够和充分的认识。以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2004年售电量为386.99亿千瓦时,线损率为8.83%,如按上年线损率10.73%计算,相当于少损电量8.07亿千瓦时,按2001年售电均价395.12元计算,相当于少损电费3.19亿元。这一方面说明河南省电力公司2004年线损管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了线损管理中的巨大潜力。

当前电网经营企业的线损风险,突出表现在基层单位线损指标不真实上,主要原因有基层单位线损考核点计量装置误差超标,供、售电量统计和抄表时间上的不对应,线损率“四分”考核不落实,为完成上级线损考核指标而人为造假等。

3、市场风险。电网经营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来自电价和售电量两方面。

当前对电网经营企业电价产生推高效应的主要因素有:独立发电企业投入巨资进行环保改造等引起上网电价上涨,国家电价体系中新增输、配电价,贴费取消后输配电网络建设资金缺口,多年来累积下来的巨额欠费风险尚未释放,城乡电网改造的巨额投资贷款还本付息,城乡居民“一户一表”后运行维护、劳动定员和人工成本、商业投保等费用的增加,以及国家要求逐年增加利润和调高电力税收等政策的影响等。相应的电价降低因素不足。

电价是由国家管制的,降低电价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既定目标,如果电价水平低于电网经营企业正常运营的成本,企业风险会特别巨大而深远。

由于电能的需求弹性较小,现阶段可能导致企业售电量下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方经济不景气、营业区划转或大用电客户转向独立发电企业直接购电等。

4、“两改一同价”的相关风险。主要有产权移交后增加的安全风险和两网改造的资金还贷风险等。

随着农村电力资产的移交和城市居民“一户一表”的推行,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也随着产权延伸,因触电人身伤亡等电力事故对电网经营企业的索赔会越来越多,一次赔偿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元。

从荆州局几个农村县市局的情况看,尽管当前农村居民实行的过渡期电价比城镇居民生活用电电价高出0.3元左右,但由于线损较大、运行维护费用偏高,如支付贷款本息就形成亏损。

此外,农用电力设施被盗也时有发生,如荆州局所属公安县电力局2003年10月以来2年多时间,被盗低压线路价值达100多万元。

5、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风险。近几年来,基层电力职工因抄表收费、查处窃电以及停电催费等工作原因,受到谩骂、围攻、殴打等人身威胁和伤害事件呈现上升趋势。

基层营销职工普遍呼吁加强电力执法工作,在对“你最希望解决的实际困难”进行问卷调查时,近一半的职工选择了“强化电力执法”。

从本质上说,电力市场营销风险的形成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的原因:从内部看,是由于企业管理体制的不适应和经营管理的粗放,如欠费风险、窃电及线损风险等,这是下一步电网经营企业自身努力的主要方向;从外部看,宏观经济、法制环境和国家电力改革相关政策的影响,也给电网经营企业带来潜在的市场风险和“两改一同价”相关风险、电力职工人身伤害风险等,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二、电网经营企业防范市场营销风险的主要对策

1、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意识

电网经营企业应高度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制订和实施,确立电力市场营销作为核心业务的战略地位,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企业决策层要彻底改变“重发、轻供、不管用”思维定势,树立从电网规划、设计到电网调度及运行都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大营销”观念,加大对营销部门的现代化投入,强化培训引入激励机制,提高营销人员整体素质和待遇,不断提高营销工作质量,大力推进电力市场营销实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电网经营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还可以导入企业形象综合识别系统(cis系统),一方面要倡导品牌意识,扎实开展优质服务,树立富有亲和力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要全方位开展行业“公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和沟通作用,在修改“电力法”、强化电力供应和使用的法制秩序、“两改一同价”、电价政策等重大问题上,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电网经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2、强化供用电合同管理,增强依法经营意识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转轨时期,不少电网经营企业由于长期的垄断地位和行政权力,还没有把自己与用电客户摆在同等的地位,没有意识到供用电合同是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建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唯一契约,不签订合同、合同要素不全、合同涂改、不按合同执行等不规范情况十分普遍。因此供用电合同的管理问题要摆在营销工作的突出位置。

要加大对合同管理的考核力度,把没有与客户签订供用电合同、不履行合同等导致企业重大损失的行为列为营业事故,严肃处理。

对电力客户的违约用电、窃电以及拖欠电费、故意伤害电力职工等行为,要更多地运用合同法、电力法、担保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武器,有力地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3、强化农村电力市场营销,增强一体化经营意识

要理顺农村电力市场营销的内部管理体制,逐步由市场营销部门开展城乡一体化市场营销工作,实现农电工与系统职工同工同酬,或者由农电工组建抄表公司实现独立核算。要有计划地提高农电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待遇,要加强对农电工电费风险金的管理,对农村大用电客户的电费宜直接交基层供电所收取或银行代收,对每月电费较多的农电工,还应实行分次向农电工给付发票和回收电费的办法,最好每次给付发票不超过该电工所交风险金,同时积极向农村居民宣传凭发票交付电费防止欺诈的问题。要加强农电工工作质量的审核和稽查,可以推广农电工交叉抄表,发挥内部监督机制,防止可能的电量电费流失。要扎实开展线损“四分”管理工作,认真查处线损管理上的人为造假问题。

当前防范欠费风险要把重点放在营销第一线的基层营业站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执行电费抄核收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加大对隐瞒欠费、截留、挪用电费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定期对各基层营业站(所)的电费发票与欠费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与收费人员对帐,明确追缴欠费的责任人员和时限,认真进行奖惩考核并形成制度。

禁止用电客户用欠条领走电费发票,发生视同给付发票职工的个人借款进行追缴;禁止收钱不给用电客户等额发票行为;采取有力措施,促使用电客户优先领取欠费期1年以上的电费发票,防止形成呆死电费。

接收网改完成村前,必须与村组电工结清电费。

落实专人负责对重点用电客户的欠费及其生产、破产、改制情况进行监控,防止企业借改制偷逃电费。

4、强化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增强风险经营意识

第5篇:企业市场经营范文

论文摘要: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在经营发展中都会采取国际化的经营战略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点不只适用于大型的跨国公司,中小企业也一直积极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本文就来探讨我国中小企业在海外经营中的一些经验,从而有助于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可以更加顺利的发展。

1中小企业概述

在我国经济成分中,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缴税额超过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经营的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全球五百强企业在我国更是加快了扩张的步伐。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入中国市场的同时,我国的企业也逐步的实施着“走出去”战略,我国的顶级企业在国际上已经开始逐步站稳脚跟,比如:海尔和联想。在企业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中小企业也更多的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但是中小企业因为规模的限制,不能像大型企业那样具有突出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中小企业在国际经营中要想长期发展应该独辟蹊径。

2中小企业发展海外经营的国际经验

我国中小企业的海外经营由来已久,有了改革开放政策上的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走上了海外经营之路。其中,发展比较快、比较好的是我国的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区位优势,在国内市场还很落后的阶段就勇敢的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从上述数据中已经可以体现出来,现在就来探讨一下,我国成功走出去的中小企业这些年来海外经营取得的国际经验。

2.1充分发挥了我国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

我国发展较早的中小企业一般经营的就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品,丝绸,纺织品,茶叶等明显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现代企业经营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细分市场并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进行市场定位,从而发挥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一即提供有特色的产品或服务,服务于特定的消费群体。我国的中小企业最初的发展轨迹就是提供服务于海外华侨的民族特色的产品,或者是通过海外华侨对国外市场的了解,针对国外对中国传统产品的偏爱,进行生产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外对中国进一步的了解,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旗袍、丝绸、中药等产品就是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元素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充分发挥这些产品或服务的天然优势就可以很容易的打开部分的国外市场。这些产品和服务也的的确确支持着我国最初中小企业的海外经营。中国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就是宣传中国的最佳方式,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和我国开放程度的扩大,这些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所以海外经营中推广这些产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就是充分发挥了我国传统产业的优势,并一直走在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的最前沿。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我国的传统产业就是依赖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获得的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中顺利发展的,比如我国的服装产业。但是凭借这点取得海外市场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境况也越加艰难,因为我国的服装产品还是中低档产品,这些产品在欧美市场中的需求越来越有限,要想保持这样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我们的中小企业就必须进行品牌化的经营,突出服装的品牌特色,只有培养了一定忠实的客户群,我们中小企业经营的传统产业才可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发展。

2.2在国际市场上找准市场定位

企业国际化的市场拓展战略选择中,有的企业选择“先难后易”战略,比如海尔就是先打开进入相对偏难的德国市场,然后才进入其他欧美国家的。这样的战略使得海尔在之后的国际市场业务拓展上更加顺利。而这种战略对于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优势不大、资金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而言是不适合的。众所周知,国际上有成熟的欧美、日本发达国家市场和不太发达的拉美、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前者发达程度较高,需求较大,但是产品进入的要求也比较高,而后者则是一个相对空白的区域。那么中小企业海外经营中进入哪个市场比较占优势呢?答案肯定是后者,事实也证明,发展较好的中小企业一般不选择进入要求较高的欧美市场,转而发展新兴市场。因为新兴市场虽然没有发达国家那么大的市场需求,但是新兴市场进口产品的要求相对偏低,这对中小企业是最有利的。因为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是中低档产品,虽然在发达市场上的需求和竞争力下降,但是在新兴市场上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所以近期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就瞄准了这些新兴市场。

2010年是很特别的一年,在这一年我国逐步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去是一个需求层次与偏好各异的经济体,是个更为多样化的市场,我国的中小企业就可以根据各个国家的现状,实施差异化的战略进入这些市场。眼下,欧美市场复苏缓慢,我国中小企业将更多目光放在了东盟市场是很明智的选择。而且关税优势、人民币结算、电子商务工具的广泛运用这些优点,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在原来就拓展新兴市场的基础上,在东盟自贸区内取得更大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2.3充分利用了企业战略联盟的优势

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组织创新方式。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都很缺乏的情况下,在起初的发展阶段大多都选择了战略联盟的发展方式。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利用国外的优势并结合国内优惠政策、劳动力富余、自然资源丰富等方面的优势来发展企业。战略联盟一般有股权式联盟、非股权式联盟两种;中外合资企业就是典型的股权式联盟发展战略,非股权式联盟包括特许经营、贴牌生产和专项联盟三种。这样的战略联盟弥补了中小企业最初发展阶段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劣势,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结合本国廉价的劳动力进行产品生产。因为采用的技术一般都是国外的先进技术,所以生产的产品质量都很高,并且因为国内市场的狭小,所生产的产品最后大多都销往国外。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就是凭借区位的优势,引入外资和技术,选择战略联盟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战略联盟的发展方式造就了一大批的中小型企业,这样的发展方式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就是在战略联盟中得到快速发展的,而且我国也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在我国经济发展的20世纪80、90年代,战略联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仅发展了沿海经济,而且还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是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战略联盟中的要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争取在某些方面成为战略联盟的核心,只有这样我国的中小企业才能逐步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品牌企业,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国际竞争力。

第6篇:企业市场经营范文

企业不消灭一劳永逸的思想,就会被亏损消灭。这种被动的局面再延续下去,企业就有倒闭的危险,职工也将面临失业或转岗。这种特殊的环境逼迫煤炭建筑企业必须创新经营管理,摆脱经营困境,闯出一条新路。总结优势的同时,我们更应深刻分析自身在市场拓展方面的不足之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取长补短,不断应对市场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二、煤炭企业市场开发优势和劣势分析

(一)体制机制不适应市场需要

煤炭建筑企业由于自身业务和长期的市场定位的影响,市场开发和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市场形势,运行效率较低。分配和奖励机制不健全,束缚了基层干部员工开拓市场、创新创效的积极性。

(二)优秀市场人才尚存缺口

近几年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发展需要,对市场开发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很多高端人才尤其是高端市场人才不断流失,企业面临经营管理人才不足的现状。要打造一流的建筑企业,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因此建立经营管理业绩考核指标,从多方面培养经营管理人才,科学合理评价经营管理人员业绩,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是实现打造一流建筑企业的需要。

(三)煤炭建筑企业市场布局不太合理

低附加值的施工业务占经济总量的比例过大。总承包、PMC项目管理、设计等高端业务比重小,发展滞后,新市场、新领域拓展缺乏后劲。

(四)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煤炭建筑企业技术管理体系还不完善,研发投入不足,年施工技术研发投入不到收入的1%。技术管理人员仅占员工总数的9%,创新力量较弱,不能有效助力企业外拓市场。

(五)装备能力相对不足

目前,公司设备新度系数较低,与业内先进单位相比,外闯市场“企业重器”装备不足,需要增加投资,购置和打造外拓市场的利器。上述这些因素的叠加,限制了公司外闯市场及进一步做大做强!

三、煤炭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低煤价和产能过剩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近几年公司市场面临“寒冬”。

(一)投资削减导致项目减少

由于煤价低位运行、国内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等因素影响,主要经济体、煤炭企业都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投资政策。目前正处于从注重规模发展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发展的转型期,一些原已规划项目,有的压减投资,有的改用融资模式运作,有的推迟启动甚至下马。公司对煤炭建筑企业内部市场依存度高的现象减弱,市场份额大幅萎缩。

(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工程建设作为竞争性行业,市场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不断有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凭借较低的人力成本及管理、技术上的后发优势,挤占公司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大型建设企业不断重组整合,实力增强,市场竞争惨烈。

(三)新形势下建设经验不足

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为吸引更多投资,越来越多的项目要以BOT、BOOT、PPP等商业模式进行,这类项目利益相关方多、运作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收益也较高。新模式项目导致公司业主更加多元,同时公司的开发模式、管理模式也要随之多元,才能满足不同业主、不同业务的差异化需求,这些变化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四、煤炭企业内部市场化的优化管理

从长期来看,公司将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完成国家各项经济指标,政府正采取各项举措推动经济增长,“能源发展战略”全面启动,“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稳增长的政策推动下大量基建项目将在一段时期后逐渐上马,公司将迎来难得机遇。

(一)不断完善市场开发体制机制

构建好公司和所属成员单位两级市场开发架构,完善“责、权、利”对等机制。落实外拓市场奖励机制,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开发市场。公司采取按照市场创收额、新签合同额和市场创收利润率提高分配权重、在年度绩效补差政策中设立“外部市场贡献系数”及设立市场开发专项奖等政策。以月度绩效考核指标结果为主要依据,体现履职绩效的过程控制。促进成员单位外拓市场。

(二)固化信息收集渠道,建立交流机制

不断拓宽和规范市场信息收集,明确负责单位和责任人,定期检索和搜集信息,创建统一高效的市场开发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强化相互沟通和交流,及时听取业主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滚动开发和新市场拓展能力,提升服务履约能力。

(三)加强日常开发工作管理

1.强化项目开发各环节评审、备案和风险管理。公司严格对资格预审文件、联合投标协议、投标文件等进行管控。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评审,确保各种数据准确一致、真实有效。严格执行跟踪项目备案制度,避免同一个工程多家跟踪,维护企业整体形象,降低项目投标成本和风险。

2.逐步实施垂直管理,不断强化市场信息收集网点的建设,最大限度覆盖市场领域。一是制定拓展市场的量化目标。按照上级下达的目标,结合市场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实际目标。二是分解落实目标。将这些目标分解到各个单位,下达到市场拓展团队,再将这些目标分解到每名市场开发人员,分别签订目标责任合同。

3.加强投标过程管理,不断优化公司投标资源,严格响应标书,加大力度开展项目全成本核算,为测算各种成本打下坚实基础,提高报价精准度。

4.加强人才开发和队伍建设。注重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精通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及优秀项目经理,相对固化各专业投标人员,打造一支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投标团队。

(四)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市场开发

公司和各成员单位可与企业外部人员、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分包单位等合作开发国内市场。对协助公司成功获取工程项目的外部企业或个人,可提取市场开发专项奖予以奖励,或在选择分包商时,优先选择合作。针对公司在核心技术、高端人才、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加强与同行领先企业合作。加强与水务公司、供电公司、通信公司等与煤炭企业密切相关的公司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其市场开发网络,优势互补,合作双赢,不断拓展双方市场。

(五)加强新领域拓展和产业链延伸

1.谋求新市场突破,打造新经济增长点。公司将积极培育一些能较早进入的新市场、新领域,对其中技术先进、产品高端、开发风险大的业务领域集全公司力量攻坚克难,力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助力市场开发,增加市场收入。

2.发挥设计的龙头作用,向业务链的两端和价值链高端挺进。大力发展总承包等高端业务,持续优化施工和制造业务,提升采办能力,发展咨询、项目管理、技术服务业务,构建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融投资、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竣工投产等一体化管理体系,着力提升全过程总承包能力,向综合服务商发展。

五、结语

第7篇:企业市场经营范文

前言

在我国电力市场激烈的竞争下,电网经营企业承受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电网经营企业要重视风险管理,在经营中分析各种因素,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各种风险。企业要充分的预测负荷和电网规划,避免输电堵塞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加强管理,做好供电规划,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提升供电质量,将风险降至最低。

一、电网经营企业风险管理的概述

电网经营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其实际上是企业战略、经营历程、相关基础设施以及环境进行有机的融合,再将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基本流程、各项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环境作为风险管理中的纽带和桥梁,将电力企业中各个部门所具有的不同类型风险以及承担相应风险的不同业务部门都统一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当中,并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确保企业承担最小的风险,进而为企业实现价值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企业战略价值的顺利实现。

二、电网经营企业面临的风险

(一)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电网经营企业面对的最大风险,2013年的加州事故表明终端售电价没有和上网电价进行联动的情况下企业将承受巨大的经营风险。而在我国电网经营企业需要主动向发电厂购买电力,在基础价格上加上配送费用和利润之后传输给用电居民和商户,如果上网电价变动巨大,终端用户电价不变的情况下,电网经营企业可能会造成亏损,电网经营企业不但不能够赚取利润还有可能用公司资金来填补电价差额,这将造成了我国电力经营企业的严重亏损,其次在大用户直购电开放以后,将造成余下用户的信用等级降低,严重出现拖欠电费情况,导致企业将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

(二)电网改革带来的风险

面对多变的经济市场,电网系统也在逐步的改革,因此电力经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电网改革风险。如果电网和电源没有足够强的关系进行约束的话,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就会产生不配套的行为,电网经营企业就将面临着输电线路建设的投资风险,再加上面对市场竞争、电价、国家政策、等诸多不稳定因素,企业计划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输电线路无法确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电网规划工作。

(三)输电堵塞带来的风险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其电价波动较大,市场经营风险也随着增大,其中市场交易以双边交易为主,充足的传输容量是电力交易顺利进行的保障,而可靠的传输容量又要依靠电网规划和阻塞管理工作来完成,当负荷预测过大的时候电力经营企业无法出售过量的电量,而当预测过小时,又要向输电企业大量购电,造成了输电堵塞。产生输电堵塞后将影响这个电网系统,电力调度系统难以分辨输电堵塞的原因,这样的话电网公司不但要向消减的交易提供一定的赔偿,还要承担输电堵塞带来的损失和费用。

三、电网经营企业应对风险的策略

(一)建立信用制度

电费的拖欠极大程度上导致了电力经营企业承受了巨大风险,为了改变拖欠电费的现象,电力企业要建立信用等级制度,针对每个用户的个人情况进行信用评定,进而对信用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电力经营企业要建立信用保证金制度,要做到专款专用,对信用度较高的用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而对信用度较低的用户采取惩罚措施。此外企业要加强用电计量工作,防治窃电事情发生,采用灵敏的计量仪器对用户的用电进行监测,防止出现此类事件[1]。

(二)做好规划和预算

面对电网改革的影响,电力经营公司要做好详细的预算和规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及时的制定发电报价策略,关注上网电价并制定科学的竞争价位,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的考虑国家政策、燃料等因素的影响,做好长时间的电源预测计划,将风险降低到最小[2]。

(三)放眼于市场交易管理层面上,制定相关策略

为了降低由输电堵塞造成的风险,电力企业要从市场交易管理层面上思考,加强电网预测工作和负荷预测工作,准确判断未来的供电需求,有效的解决输电堵塞。在市场电力交易中,要先预定输电权,在将交易信息上报给交易和管理部门,管理部门要对交易进行审核,准确的计算每个交易对系统潮流的影响,削弱引起堵塞的交易,从而使得市场交易更加公平公正。其次电力企业要制定明确的输电堵塞收费制度,电网公司按计划的原则削弱负荷,并进行技术的补偿,确保电力经营公司的利益[3]。

第8篇:企业市场经营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 施工企业 经营管理

Abstract: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s both a challenge and an opportunit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that are not suited to the market economy, specific to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aspects are changed, changing market can on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on - obsolete - mergers - evolution. So the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has in many ways, in order to be compatible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business,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55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对社会生产力等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给国家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人民生活等带来深刻变革,它从根本上打破了企业原有的生存模式,给予企业带来了发展经济、解放生产力的绝好良机。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企业松了绑,使企业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政企分开,使企业发展更具活力。第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企业面对优胜劣汰法则,必将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素质。第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将加快科技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步伐,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第四,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先进技术,为企业进入世界市场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第五,在优胜劣汰的较量中淘汰落后生产力、落后企业,培养了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种机遇终将会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社会商品经营者和生产者。

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企业没有摆脱旧的计划体制的影响,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动作缓慢,管理体制和思想观念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生产经营、劳动人事、收入分配、技术进步等没有形成有效机制、缺乏活力,这种滞后现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一些企业还存在着技术、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等问题,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迫在眉睫,但企业依靠自身力量筹资进行技术改造、更新换代的能力有限,严重制约了科学技术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进程。

3、企业内部管理落后,领导素质不高,缺乏现代化管理经验与方法,制约企业的发展。企业行为短期化,缺乏长远战略目标,导致企业发展没有后劲。

4、三角债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使企业流动资金涸竭,陷于困境。

5、国有企业在安置社会就业,离退休职工养老和举办社会福利事业等方面包袱沉重,很难与其他企业在市场上平等竞争。企业开拓市场和生产经营的难度较大,经济效益不佳。

以上困难、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如不慎解决,企业将会陷入被动境地。

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面临严峻挑战,其原因在于国家将建筑业推向市场的过程中,乡镇企业迅速崛起不断发展壮大,其体制和竞争力使原本就僧多粥少的建筑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复杂,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必须遵循“市场经济供求、价值、竞争”规律,采取有效对策迎难而上,开拓前进。

企业变革过程中企业的目标、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与市场、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企业与银行的关系统统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市场只能在竞争―淘汰―兼并―发展中演化。为此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应从以下方面改革,以求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1、科学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建筑施工企业不同于其它行业的显著特征是先交易后生产,社会已形成的劳务市场,材料、机具租赁市场可供企业调配选择,生产要素的互补性较强,科学的管理显得尤为突出,项目招投标及最终能否中标是对一个企业综合能力的显示,为适应外部环境,施工企业必须改革过去大而全、多层次的管理框架,建立起人才市场、内部银行、劳动力市场、物资供应市场、机具设备租赁市场五大市场,服务于工程项目,对内强化技术进步和经营开发力量投入,形成一个与外部环境接轨,内部管理纵向管理到底、横向管理到边的运转体系,这是企业运作的灵魂,是目前施工单位实现科学管理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企业的信誉来自质量,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没有质量企业就没有生存空间,没有质量就等于让别人炒了你的鱿鱼,没有质量你就在顾客面前说不起硬话。建设方选择施工队伍就是要看是否质量好、速度快、价格低,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谁手中有精品工程,谁就具备竞标的优越条件,特别是在国家积极整顿建筑市场的情况下,工程质量的优劣显得更加重要,既然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就是员工的责任。企业只要真正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去实施,去落实,质量就会迈上新台阶,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具体到建筑施工而言,企业除了制定出年度的工程质量总体目标外,还应对单位工程质量分阶段实施有效控制,一般应分为以下阶段:施工前期应确保主体工程达优;主体之后应抓好多工种协调,保证分项工程优良,收尾装修阶段注重细部处理,把建筑物当成艺术品精刻细碉;工程交工后做好售后服务,赢得用户信任。

3、过硬的素质是企业生存的血液。市场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最为迫切的是企业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须摒弃裙带关系、人情网、论资排辈式的用人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要求,实行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否则,企业就永远无法走向良性循环轨道。近几年某些企业的人才外流问题,并不仅仅是由于待遇低、工资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未受到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未获得肯定,得到应有的回报,他们的合理化建议未被采纳。缺乏有知识、有真才实学的管理人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一旦用人制度得以改变,坚持抓两场建两地,即两眼向外抓市场,两手向下抓现场,建立和抓好人才培训基地,职工生活服务基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整全功能才会发生质的变化,出现新的转机,产生新的活力。

4、合理的资源配置是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施工企业的资源配置落脚点在施工现场,是通过建立成本责任,搞好成本费用核算来实现的,其成果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综合性指标。如果企业降低了原料的消耗,减少了其它费用的支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必定会在成本上综合反映出来,借助成本分析,用科学的方法,从指标、数字着手进行计算、对比、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此,施工现场的成本控制应抓好如下方面工作:

――对人工费的分析,通过对工资构成、技术等级、工种比例、工时利用、定额用工和辅助用工比例、工效、记时工、雇工所占比重等指标的分析,找出由于劳动力使用和定额管理对成本升降的影响。

――对材料费的分析,通过对材料采购、保管、利用等环节的分析,查找材料价差和量差产生的原因,从主观上着重分析采取各种措施节约材料的效果和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损失浪费,从客观上分析材料供应市场变化和材料价格(预算价格)升降带来的影响。

――对机械使用费的分析,从施工方案的选择、机械化程度的变化,机械油料消耗定额的节超及机械设备的维修、完好率和利用率方面的分析,研究机械使用费升降的原因,着重分析台班费用的成本差,台班产量定额的工效差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对其它直接费的分析,通过对二次倒运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工具用具使用费、材料检验试验费为主要支出项目的分析,查找升降与节超原因。

第9篇:企业市场经营范文

党的十一月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热妙下,企买行市场经济方针的指引下,我场经济迅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组成部分的企业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挑战,传统的计划经济已经开始被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所代替,原有的管理体制正在迅速转换职能。在这一转变关头,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和认识市场经济的工具之一的企业统计,在这一历史大潮中,也同样存在着转变职能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统计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企业统计工作者迫切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谈点肤浅的看法。

1企业统计工作职能的转换企业统计工作的任务将从主要为宏观经济服务的同时必须转向主要为微观经济服务,企业统计的职能将从主要监督检查计划转向信息、咨询服务和监督等多种职能。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统计作为国家经济活动完成情况的一个基本报告单位,企业统计的任务也只局限于简单的为上级上报数据,反映国家计划的实施情况,为各级组织检查计划进度服务,自己开发的数据资源很少,统计的多种方法也不能得到很好运用,企业统计的管理经济和认识市场经济的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职工利益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好坏休戚相关,这充分决定了企业统计的任务必然是在为上级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信息功能,更多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只有这样,才有统计的价值。目前企业统计管理职能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统计指标体制内容不能系统地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的全貌,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下微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企业内部各专业各部门的指标自成体系,既有交叉重复,又有不少空白,没有形成完整的统一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企业第三产业统计指标和科学技术统计指标更为落后;二是统计分类不完整,不配套,不统一,也没有统一的编码标准,有的连微机都没有,因此企业统计不能适应信息处理自动化,更谈不上信息共享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三是企业统计调查的计划性和协调管理很差,报表多而乱,报表几十年不变,调查方法简单陈旧,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四是统计整理基本上采取手工方式,企业大量宝贵的原始信息资料在逐级汇总中被漏失,数据利用率很低,不能及时满足企业决策者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五是企业统计组织机构不适应统计任务的要求,企业统计机构基本上是附属,不能独立行使职能。企业内部“条条块块”关系没有完全理顺,企业统计不能形成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统计人员待遇欠公正,统计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六是企业统计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现象屡见不鲜,企业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权、统计报告权、统计监督权常常受到干扰。针对当前企业统计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间题,一是加速企业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综合管理型统计;二是建立完善企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统计指示体系;三是加强伞业统计法制建设,严肃统计监督;四是开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开发广泛灵活的统计信息服务方式和渠道。

2围绕市场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开展统计优质服务a.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要在市场竟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将成为新型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作为管理经济的工具之一的企业统计,其服务方向也必然随之转变,转变到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的方面来,广开信息资源,做到两头兼,即一是坚持为领导、上级部门服务,二是坚持为基层、班组服务,企业推向市场以后,职工利益已与企业经营情况紧密相联,生产者也迫切需要了解本单位,本岗位产品的质量、数量及消耗情况,找出差距,采取措施,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地推动企业的整体效益特别是市场效益的提高,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1994年以来,在统计优质服务方面,着重开展了几项工作:一是在完成上级的报表的同时,针对近两年来产品质量欠佳,消耗较高的间题,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及时向领导和基层班组提品质量控制信息。二是根据统计信息,协助有关部门及时分析和查找原因,使之做到:领导及时掌握情况,加强调控,改善质量;生产者及时了解本班组及兄弟班组情况,使之有所比较,及时改进操作方法,减少消耗,提高质量,达到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消耗的下降,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b.企业内部的统计调查,亦要随着企业的经济机制的转变向经营管理转变,改变传统的仅靠常规的全面报表的统计调查方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调查方法上应采取全面报表的统计调查与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灵活多样的调查方法相结合应用,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企业的生产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产品质量的好坏受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影响,要找出影响因素,仅靠全面报表是难以反映,难以找到其真正原因的,这就要求采用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方法,查找原因,从而达到提高操作水平,改进工艺,改善原材料质量,保证生产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