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质循环利用范文

物质循环利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质循环利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质循环利用

第1篇:物质循环利用范文

环利用进行分析与探讨,分别从政策、技术与资金等层面进行分析认证,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绿色垃圾 循环利用常州 无害化 减量化 资源化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常州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北携长江,南衔太湖。公元前547年春秋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扎在此建邑立邦,始称延陵,别名龙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境内太湖、天目湖、湖烟波浩淼,芳草长堤,水色空;芳茂山、清明山、茅山、瓦屋山峰峦叠嶂、逶迤葱笼,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汉代以来,据考证常州曾有逾100个私家园林,号称“百园之城”;明清时期私家园林曾辉煌一时。近园、未园、约园、青山庄、半园、意园、暂园个个闻名璀璨;舣舟亭、文笔塔、红梅阁、唐荆川墓、圩墩遗址、淹城遗址、隋炀帝离宫、东坡洗砚池等文化古迹星罗棋布,文化底蕴深厚。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曾名扬全国的古典园林或毁于战火,或废弃,仅残留少数遗迹。

进入新世纪以来,常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坚持“绿化为本、文化为魂”的规划建设理念,大力开展“打造绿色常州、创建园林城市”活动,通过政府组织、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等措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实现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跨越式发展。2005年我市成功创建“江苏省园林城市”;2006年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先进集体”;2008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09年市区市政类公园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实现市政类公园全部敞开的城市;2010年常州市敞开公园建设管理获国家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3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地率38.9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87%、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3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37.34%。

园林绿化在美化净化市容环境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大量的绿化修剪物、草坪修剪物和枯枝落叶等绿化废弃物,已经成为继生活垃圾后的又一种城市废弃物。由于经济、技术和观念等原因,绿化废弃物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绝大部分进入环卫系统随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生态环境,还造成大笔处置费用的支出。对城区绿化废弃物科学合理地加以处置和利用,将会带来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 当前绿化废弃物处置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区的绿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据初步统计,截止2013年年底,常州市区共有绿地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米。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每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每年产生绿化垃圾0.0015吨。每年将产生可观的绿化垃圾。目前,我市处理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部分运至郊外垃圾场填埋,部分随生活垃圾一起焚烧、部分经粉碎处理作土壤改良和栽培基质使用。

但总体来讲,我市绿化垃圾循环处理技术程度不高、运用不广,资金保障不强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循环处理运用。主要原因有一是缺少绿化垃圾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的监督。 二是财政投入不足,处理技术和基础设施落后。国外常用的处理技术如堆肥技术、沼气技术没有大的发展,推广先进的绿化垃圾处理回收技术有较大的难度。绿化垃圾收集及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严重的滞后,远不能满足现行的需要。三是普通市民环保意识不高。

二、国内外绿化废弃物处理和利用经验

国内外在绿化废弃物的科学处理和循环利用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处理工艺也已经日趋成熟。综合各国经验来看,完善的管理体制、强有力的法规.经济促进手段及合理的技术措施是保证资源再利用顺利进行的必要因素。对于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方面,由于政策.资金及技术等方面原因的限制。我国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相对而言,美国.日本、英国等国,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就在20多个州先后颁布了禁止将园林绿化废弃物焚烧和填埋处理的法令,并给予园林绿化废弃物再利用多方面的支持,包括成立专门的堆肥协会、设立专门的处理经费、为从事相关废弃物处理的厂家提供贷款、以废弃物处理费的形式给处理厂发放补贴,以及为处理厂提供专业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指导等。

日本政府通过各种细致严谨的法律法规、经济激励手段及完善的技术支持,实现了政府、企业和民众在废弃物处理方面达成统一共识,取得显著成效。

英国政府1996年开始对进入填埋场的有机废弃物收取一定税收,使填埋逐渐成为一种昂贵的处理方法,从而增强其他处理方式(如堆肥再利用等处理方式)在财政上的竞争力,以此来减少废弃物对填埋场的依赖。

北京市目前已经出台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发展规划》,在北京市科委及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大力推进和支持下,西城、朝阳、丰台等区县对相关产业进行了支持,朝阳区已经连续两年对园林废弃物消纳企业进行资金补助。在朝阳、西城、丰台、顺义都建有绿化废弃物集中消纳基地。

上海市近几年大力推广绿化植物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并在多个区先后建立了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置场地,制定了上海市《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置技术规范》的地方标准。

广州白云区建成了绿化资源处理中心,通过分类,可将整个白云区绿化垃圾进行处理后制成绿色肥料,进行循环利用。济南也建成首座山东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站,启动处理及循环利用项目。

在技术方面,北京林业大学孙向阳等根据生物质热解原理,结合农林业应用需要,采用自行研制的农林生物质高温情化处理设备,对农林有机废弃物进行高温惰化处理,并将处理产物应用于观赏花木栽培基质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将高温惰化处理技术与发酵腐熟技术相结合,开展园林绿化废弃物再利用处理,目前已形成包括花木栽培基质、土壤改良剂、树池覆盖物等多种成熟的资源再利用产品。2010年,孙向阳等还主持制定了园林绿化废弃物再利用制备花木栽培基质的行业标准――《花卉栽培基质》(DB /T770-2010)。

常州目前的一些作法:绿化垃圾循环处理工作在我市起步较晚,长期处于自发解决的状态。近年来我市各级绿化管理部门从这一现象充分认识到有必要尽快建立绿化垃圾循环处理系统,从源头上解决绿化垃圾问题,实现其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前我市溧阳、金坛和新北、钟楼等市区均不同程度开展了绿色垃圾循环处理工作,新北区的项目已列入今年我市园林重点科研项目进行专题研究,该项目通过引入成熟绿化垃圾处理及堆肥技术,试点通过对本区域内修剪、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型绿化废弃物按类别进行粉碎,并利用现有循环处理发酵堆场,借助高校成熟经验,对多类高效降解菌进行配比试验,形成最佳菌种混合组合,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类型绿化粉碎材料原料调节与配比堆肥试验,进而形成一套本地区自制复合菌与园林废弃物的高效混合堆肥机制。同时对堆肥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力争形成成熟的土壤改良剂、生物有机肥、苗圃基质等成果,解决绿化废弃物的循环和再利用。目前相关堆肥及项目实施正在顺利推进中,明年基本上能形成运用成果。

三、下阶段具体设想和做法

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法律规范、市场推进、政策扶持、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建立资源循环型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模式,促进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3.1 政策扶持

国家建设部2007年8月30日建城2007]215号《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中指出“鼓励通过堆肥、发展生物质燃料、有机营养基质和深加工等方式处理修剪的树枝,减少占用垃圾填埋库容,实现循环利用。”但还不够具体和详尽,我们将通过不同渠道积极向部、省职能部门建议尽快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将绿化废弃物纳入城市垃圾分流系统,逐步建立绿化废弃物收集、处置、加工、再利用的工作链和产业链。

同时积极向市级财政争取在项目建设、技术研发、日常管理经费方面作适当倾斜和专项投入,并将绿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项目纳入规划范围。

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绿化垃圾循环处理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政策,享受和农用有机肥相似的补助政策,鼓励相关企业和部门参与绿化垃圾循环处理设置,实现良性循环。

同时适时制订《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发展规划》和《绿化废弃物处置技术规范》,从技术层面上指导和规范全市绿化垃圾处置工作。

3.2 项目实施

除了市级职能部门设置的处置中心,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循环处理建设与开发,扶持地方企业,加强与知名企业合作,当前江苏摩奇绿化公司与我局有初步合作意见,并在作进一步调研和对接。

3.3 加大财政投入,优化绿化垃圾管理。

政府是处理绿化垃圾的主导力量,保护城市环境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加大对绿化垃圾的投入力度、完善处理绿化垃圾的基础设施、推广应用先进的绿化垃圾收集处理技术,扶持绿化垃圾处理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化整为零、变废为宝、形成规模效益。可以考虑以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绿化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由企业进行有偿管理,既可以解决部分绿化垃圾问题,也能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的发展。要明确绿化垃圾专门处理机构和个人的职责,加大对绿化垃圾的监管执行力度。设立绿化垃圾的奖惩制度,以奖促保,提高市民参加收集和处理绿化垃圾的积极性。在绿化垃圾的处理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做到垃圾资源化、垃圾清洁化。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时要从我市绿化垃圾的实际出发,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3.4 设立绿化垃圾处理机构,进行系统管理。

常州市辖5个市辖区(天宁区、钟楼区、 戚墅堰区、新北区、武进区),代管2个县级市(溧阳市、金坛市),市民的聚居地较分散,加大了绿化垃圾收集处理的难度,因此需要设立专门的绿化垃圾处理机构。小区集体出资建立绿化垃圾中转站并安排专人负责清运,对绿化垃圾做到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创新绿化垃圾管理模式。

4、结束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落花和枯枝败叶快速变为肥料并实现循环利用却不是一件易事。需要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需要从技术层面规范处置流程和技术规范,从具体处置中心需要解决茵种配合比和快速发酵,缩短绿化垃圾处置的周转期,提高场地利用率等等问题。目前,常州正依托新北区的绿化垃圾处置实施项目,正摸索适合常州本地区的处理及发酵关键技术与操作规程,目前已有初步成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常州会逐步实现绿化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和集约化,从而彻底解决绿化垃圾的处理难题。

参考文献

第2篇:物质循环利用范文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 年4 月22 日-2016年4 月22 日期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收治的70 例输液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通过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2 组,每组占35 例。分别实施常规管理和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药物知识、输液注意事项、问题处理)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PDCA 循环管理模式;输液;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目前,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输液患者对静脉药物的配置要求越来越高,且药物配置的质量已经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1]。本次研究中,为了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输液患者的管理质量,特选取部分患者进行PDCA 循环管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2015 年4 月22 日~2016 年4 月22日期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收治的70 例输液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男性患者40 例,女性患者30 例;年龄为20-60 岁,平均年龄为(35.84±5.67)岁;治疗时间4-10 天,平均时间(6.57±1.37)天。使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35 例。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输液患者使用常规管理方案,实验组输液患者实施PDCA 循环管理模式。相关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合理计划、严格执行、自我检查以及共同处理等。

1.3 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输液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药物知识、输液注意事项、问题处理)评分。

1.3.2 判定标准

评分总分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其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 软件核对两组输液患者管理后的数据,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 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并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数据存在差异,则用P<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管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药物知识、输液注意事项、问题处理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 值小于0.05,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对护理要求越来越高。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输液患者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其输液质量[2]。因此,应加强管理力度。PDCA 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方式,将其应用于临床中,效果较佳。主要内容如下:

(1)制定合理计划:在输液前,应及时与患者交流,对患者的病情等一般情况进行了解。在交流期间,应向患者讲解输液药物的名称、输液目的,并将输液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告知患者,使其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2)严格执行:在进行配要前,应对医嘱单、注射单反复核对。用药时,应严格遵照药物查对管理制度,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并保证用药安全性。

(3)自我检查: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纰漏,应由科室内质控人员及时解决,将输液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对患者发放健康教育知识自我评价表,并百分百回收。

(4)共同处理:针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出现的问题,应组织科室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做好反馈系统工作,及时制定下一步的目标。将遗留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中,同时,应加强科室内工作人员的学习工作,并保证服务质量以及用药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输液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均较对照组更佳。其中,药物知识评分为(86.46±5.75)分、输液注意事项为(88.53±6.35)分、问题处理为(82.75±5.33)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PDCA 循环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通讯作者:杜连莉)

第3篇:物质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COSO理论;内部控制

基于COSO理论构架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通过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合理设计财务流程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效能。

1.销售收款业务

企业销售收款业务可从职责分离、销售政策、销售合同、发货/退货、收入确认和结算收款环节入手。为确保应收账款、确认收入和坏账数据的核对准确,降低应收账款占用资金量,实现企业销售定价经营效益,第一,职责分离控制环节中,需要将销售合同的签订和合同审批职责分离,将销售、发货、收款和会计记录相分离,将会计记录、坏账计提和坏账核销相分离;第二,销售政策控制环节中,需要制定完善的销售政策,如销售定价、销售提成以及销售赊销等,并报备企业财务部;第三,销售合同控制环节中,需要加强企业财务部对毛利、定价的测算支持,严格按照销售政策权限程序定价,由于客观原因导致未能签订销售合同的,应就投产、结算等主要条款内容进行约定,严格履行销售合同授权审批程序,报备企业财务部;第四,发货/退货控制环节中,需要明确规定发货、退后、销售职责,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及时办理相关手续,报备企业财务部;第五,收入确认控制环节中,要严格按照交接单对交付收入进行确认,以稳健性原则为指导,依据项目合同和项目节点确认完工进度及其收入;第六,结算收款控制环节中,需要建立完善的销售台账,与客户、财务及时对账,要求财务、业务和客户账相符;在会计人员的提示下,完善企业应收账款的政策制度,对客户信用管理进行动态调整;对坏账计提、坏账核销和坏账审批等业务进行严格管理。

2.采购管理业务

企业采购管理业务可从采购计划、请购审批、办理采购、付款控制环节入手。第一,采购计划控制环节中,需要采购部按照生产计划编制年度、月度采购计划,做好采购预算,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奠定前提条件,还可缓解临时采购压力;第二,请购审批控制环节中,依据企业年度采购计划,精简请购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优势交易地位降低采购成本;第三,办理采购控制环节中,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采购,邀请采购技术部门参与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的控制管理,确保物资采购供应及时,减少物资存货的占有量,控制物资采购成本,保证正常生产开展;第四,付款控制环节中,采购部精简采购计划内的付款审批流程,按照供应商和采购合同编制月度采购计划内付款,报备至财务部,但是要重点控制采购计划外付款,尤其是采购预付款。

3.货币资金业务

货币资金业务可从银行存款、现金、支付结算、票据印章、资金分析环节入手。为了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加强资金使用效率,第一,银行存款、现金控制环节中,对企业银行账户设立、变更、撤销等环节应严格审批备案管理,尽可能将银行账户纳入网银系统,严格银行账户使用用途;编制月度银行余额调节表,对未到账的银行账款实现动态追踪管理;对企业现金使用编制计划,规定现金使用范围,限定库存现金额度,对企业现金进行严格盘点,杜绝企业随意现金收款,杜绝企业坐支;第二,支付结算控制环节中,按照授权审批制度规范结算管理,以制度为准则执行结算业务;第三,票据印章控制环节中,严格规范各类票据购买、领用、转让、注销管理,分离管理银行预留印章;第四,资金分析控制环节中,针对企业资金使用状况,制定资金分析制度,及时汇报企业重大事项。

4.固定资产业务

固定资产业务可从投资预算、验收、使用盘点和处置环节入手。为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证资产安全,第一,投资预算控制环节中,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作为固定资产请购依据,按照审批流程审核有效性;第二,固定资产验收控制环节中,要求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和验收部门进行共同验收,验收后出具相应报告,库管部门及时对固定资产登记入账,并报备财务部;第三,使用盘点控制环节中,固定资产账务核对至少每月一次,使用部门和库管部针对固定资产的增减、转移动向办理手续,并报备财务部及时账务处理,并针对实物账和财务账的差异查询原因追查调整;每年一次全面盘点活动,财务部、使用部门、库管部共同签字,出具盘点报告,针对差异查询原因追查调整;第四,处置控制环节中,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授权审批制度,针对非正常处置现象追查原因,以问责制度追究责任,并将处置结果报备财务部,对处置结果引起的账务变动及时处理。

5.存货业务

存货业务可从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环节入手。为了确保存货数据可靠真实,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第一,验收入库控制环节中,对入库存货及时估价,索取发票,确保存货和账务登记相符;对存货计划价及时修订,避免存货成本差异;第二,仓储保管控制环节中,建立存货物资系统,加强存货核算精细化管理,定期对账,实现存货、业务、财务信息共享,保证账实相符,提高物资管理效率;第三,领用发出控制环节中,及时办理存货出库手续,报备财务部,确保存货出入库账务登记及时,确保存货、成本数据真实可靠;按照生产部计划限额发料,加强存货成本控制;第四,盘点控制环节中,财务部、使用部门、库管部共同对库存进行盘点,并在盘点表共同签字,形成盘点报告,查找异常,按照规定追查调整追究责任;第五,处置控制环节中,库管部发现存货报废后,及时报备财务部,财务部按照财务处理办法计提存货减值,进行相应账务处理,按照存货审批程序执行处置活动,并按照问责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参考文献:

[1]黄俊亮.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创新研究――基于COSO理论[J].会计之友,2013(07):104-107.

第4篇:物质循环利用范文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5章第二节,本节内容综合性较强,既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等方面的知识,又涉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不仅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又与全球的环境、资源密不可分。能量流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各营养级中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比较复杂,学生理解难度相对较大。但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又学过水(氧)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组成等基础知识。另外,生活经验也提供给他们大量相关的信息,学生对生物学主题中与实际应用和社会问题相关的内容兴趣较浓,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有利条件。为此,本节教学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特点和碳循环过程作为重点,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作为难点,应用问题情境、阅读、小组讨论、比较和师生谈话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分析、总结,学会思考。教学设计如下。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说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

    2.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总结,培养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图片的观察,培养识图、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增强环境、资源意识,更加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

    3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本节课本内容,并搜索相关资料。

    3.1引入

    播放纪实视频“实拍灰狼欲捕食羊群,遭到牧民策马驱逐”片段,学生观察:在草原上,一只野兔遭灰狼的追逐最终被捕食,狼欲捕食羊群,遭到牧民策马驱逐。精彩、直观的视频展示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能否说出草原上一条食物链?学生很容易回答:“草兔狼;草羊狼”等。进一步提问:兔(羊)的能量从哪里来?兔(羊)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学生思考后回答……,那么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输入的呢?又是怎样传递和散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究。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提出问题:从上述的食物链中,大家知道了兔(羊)靠吃草获得能量,那么草的能量又从哪里来的?按以下步骤展开教学:(1)第一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文字,设置问题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最初来源是什么?②能量进入生产者的途径是什么?③能量来源的起点是什么?④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设置问题情境导读,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发竞争意识。(2)第二步尝试分析“草兔狼”食物链中的各个营养级以及所属的生物组成,学生分析后作汇报(如下),明确“营养级”概念。(3)第三步呈现课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能量是怎样流动的?有何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教师可作为参与讨论者,与学生一起讨论。师生交流: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还有一部分被植食性动物摄取,这样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人第二营养级,以此类推……教师再问:能量从一种生物传到另一种生物,是不是百分之百传递?为什么?(不是,因为有一部分散失了)能量从哪种生物又流向哪种生物?(由被取食者流向取食者)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能不能倒流过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条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排序是否可以变动(不能,单一方向)。能否总结能量流动特点?学生:逐级递减,单向传递。接下去,可展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动画(配解说),丰富学生的感觉视觉,加深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理解,有突破教学难点;继续展示“能量金字塔”,阐明其含义及特点……通过层层递进,引导和分析,使学生获得新知,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过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伴随物质的循环,能量由太阳提供,物质由地球提供的,为什么生态系统中的大量物质,亿万年来没有被耗尽呢?是因为物质可以被循环利用的。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说明二氧化碳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从回顾旧知入手,通过知识迁移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课件呈现“碳循环示意图”并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每一个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及物质名称,可设置思考题:①碳在大气中以什么形式存在的?②碳在生物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的?③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④地球上无数的生物每天都要消耗大量氧气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缺氧?⑤尝试描述碳循环的过程。通过图片观察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讨论和交流中,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小组合作能力。接着,播放“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动画,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碳循环的含义:碳(元素)循环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的循环;碳循环的范围是全球性的,特点是全球性往复循环。引导学生继续探讨: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那么地球上的资源是不是用之不竭?乱砍滥伐和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没有影响?你有什么建议?谈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各杼己见。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利用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资源意识。

第5篇:物质循环利用范文

一、分解者的种类

分解者又称“还原者”,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糖、蛋白质、核酸等,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返还到无机环境,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排泄物等物质分解成生物能够利用的小分子,没有分解者这些物质就不能被利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将无法循环,整个生态系统会崩溃。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不是一类生物所能完成的。

(一)细菌细菌是重要的分解者,他们分布很广而且可以分解有机物,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重要的。细菌的增生是被限制而且吃暴露在表面的有机物,真菌可以使用他们的菌丝去穿透较大的有机物质。

(二)真菌真菌不同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大多腐生营养真菌会增加分歧网状系统的菌丝。真菌可以分解许多生活垃圾。真菌很能分解腐烂物质,如腐烂木头上木耳,蘑菇。真菌表面的菌丝用于分解物质和吸收营养以及再生产。当两个真菌的菌丝生长接近对方,便会融合在一起,并形成另一真菌。

(三)小型无脊椎动物,如:苍蝇、蜣螂、蚯蚓。它们以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为食物,将这些大分子物质分解后,供给其他生物再利用。分解者还有中大型食腐动物,例如秃鹫等。

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分解者是联系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纽带,将生物群落内部的有机物分解后回归到无机环境。它们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盐和水,其中无机物能被植物重新利用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多有机物分解分为细胞外分解和细胞内分解。

细胞外分解:各类分解者分泌胞外酶将大分子的物质水解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多糖被水解成单糖,蛋白质被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或短肽)分解者吸收这些小分子物质到细胞内加以利用合成自身的物质。

细胞内分解:是指营养物质在分解者的细胞内在多种酶参与下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这两种方式将这些营养分解成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去。[1]

三、分解者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方面的应用

(一)分解者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中的应用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生态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降低居民生活质量的一大因素。分解者参与了水体氮、磷等元素的代谢循环,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分解者大部分是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分布广泛,个体数量多。分解者在水体中通过分解、还原作用对净化水体起着重要作用。提高了水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进而改善水体环境质量,进一步影响整个水体生物修复过程。

(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1.海洋生态系统

整个生物圈中海洋占到70%左右,海洋生态系统对全球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海洋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海水、无机盐,溶解氧等。海洋的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海洋中微生物是海洋分解者的主要成员,[2]海洋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离不开分解者的作用。

2.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如果没有分解者,环境中将垃圾如山,最终物质不能被循环利用。分解陆地上枯落物对调控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意义。陆地生态系统地上枯落物的积累和分解,主要考陆地上的一些分解者进行分解,经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最终被分解成无机物返还到无机环境中。陆地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数量直接影响物质循环的速度。

(三)分解者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现阶段,分解者在环境保护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微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等方面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没有污染的特点。 应用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可以将其中的氮、磷等有机污染物降解,防止富营养化,处理时同时会产生代谢副产物,这些物质被分解者利用,周而复始,循环利用。分解者分解有机物的能力是惊人的,分解者几乎能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有机物。[3]应用微生物技术也能够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可以间接的提高粮食的安全性。废水中重金属微生物处理法的原理是利用细菌、真菌、藻类等生物材料及其生命代谢活动去除和积累废水中的重金属,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金属离子从微生物体内释放出来,从而降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微生物治理环境的应用前景广阔。[4]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必备成分之一,许多分解者个体很小,我们肉眼几乎看不见,但它在生态系统的平衡、物质循环方面却有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福贞.生物学通报[M].1996-12-20

[2]周浩,王璐.论微生物在海洋中的作用[M]2010年12月17日

第6篇:物质循环利用范文

【文章摘要】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文明以来给烟草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循环经济也是烟草行业发展必须面临的严重问题。面对着国内外相关法律和烟草行业内部改革的冲击,烟草企业提出了和谐烟草,实施循环经济的长远规划。也引发了循环经济中烟草企业的角色问题,新形式下的工商关系及人才问题,烟草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及运用绿色会计来量化循环经济等问题。

【关键词】信息文明;和谐烟草;循环经济;人才互动;绿色会计

在人类走过游牧、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甚至今天的信息文明,烟草行业也提出建设和谐烟草的文化导向。一方面烟草的发展开始吸收东方文化中的和谐要素,开始反思烟草与人的健康,烟草与自然,烟草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烟草文化与人的融合,能否创建一个和谐烟草已得到国家局的高度重视。

一、循环经济中烟草企业的角色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按照以往的理解,企业儿乎只有经济责任,而且主要是为它们产权所有者谋取利益。但是现在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烟草企业不仅要承担经济责任,而且还有社会和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主要是指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员工权益、发展慈善事业、捐助公益事业等。环境责任是指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只有同时承担起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责任的企业,才算得上是合格的、先进的烟草和谐企业.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角,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给烟草行业提出了“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行业目标,国家局提出了一系列例行节约的措施,发展循环经济保障税利指标的完成,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维护专卖法打好基础。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在3R(减量化、再使用和循环利用)原则的指导下的物质循环。以烟草企业为例,有以下三个层面的物质循环: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小循环——烟草企业内部的烟用物质循环。例如,下游工序的烤烟、卷烟废物返回上游工序,作为原料重新处理以及其他消耗品在企业内的循环;中循环——工商企业之间的循环。例如,下游商业的废物返回上游工业,作为原料重新处理加以利用;大循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循环。这主要是指烟草企业产品经使用报废后,其中部分物质返回原部门,作为原料重新利用。以上三个层面的物质循环,都是以烟草企业为主的。小循环发生在烟草企业内部,中循环在烟草工商企业之间,大循环在烟草企业与社会之间。可见,烟草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之一。做好烟草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是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首要任务。

二、工商紧携手,共创和谐

烟草2003年工商分离在中国烟草改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工商分离新的格局的出现,要走新型的工商关系之路,就要深刻领会国家局对行业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就要时刻认清烟草商业企业与工业企业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就要紧密结合区域发展特定的人文环境和消费市场变化,把烟草行业新型的工商关系定位为和谐发展、循环发展。一个地方烟草商业的发展思维,除了贯彻落实国家局、省局的要求,还要与当地的人文特色和消费特点水平相适应。2003年以来,昭通烟草立足于自身的文化沉淀和区域特色,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络品牌,提出了统筹、互动、循环的和谐发展模式,与工业企业共同打造新型工商关系。工商分开后的工商关系处在不对称中。地位的不对称造成了商业企业相对处于强势、工业企业相对处弱势的格局。商业企业单一地注重自身效益增长,从而与工业企业的价值取向对立起来,导致工商分开后两个局部利益主体发生矛盾。新型工商关系还必须注重,客户资源与品牌资源的和谐。商业企业提供的是服务,面对的是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零售客户,拥有的是客户资源,要不断构建循环利用现有资源的模式。工业企业提供的是产品,工业企业应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己的产品业务上,通过产品做市场。从供应链上来讲,工业和商业是互为客户的上下游关系,它们是行业供应链上紧密相连的两个部分,只靠一方实现不了行业的整体价值和节约循环发展。从这一层面讲,双方都拥有客户资源与品牌资源,客户资源与品牌资源也是和谐统一的。

三、烟草人才互动,共建和谐平台,循环发挥人才优势

哲学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因此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烟草企业烟草人才互动,共建和谐平台,循环发挥人才优势的核心和本质就是要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企业更需要有自己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需要逐步营造、逐步构筑的,即通过企业人的建设来逐步形成、发展和提高。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因素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必须从纯商业范围中解脱出来,注重人的因素,倡导人本管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行业人才优势的循环,不断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第7篇:物质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 县域生态经济 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 生态旅游业 发展模式

一、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国际借鉴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经济逐渐得到各国政府和理论界的认可,国外学者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对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不少探究,其中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模式是:

1.太空人式经济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K.E.Boulding)在《未来的太空船――地球经济学》一书中认为,近代人类社会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世界各国工业界的经济体系是一种不独立和不完整的开放式的生态系统,这种牧童式经济(cowboy economy)几乎完全丧失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时刻输入大量资源和能源,同时又向环境排放大量废弃物。由于无法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这种体系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会给环境和人类的长远福利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基于牧童式经济的破坏性影响,很多经济学家都确信,现存的经济体系是不能无限期维持下去的,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重建一个良性循环型的工业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类似鲍尔丁所描述的太空人式经济(spaceman economy)。在鲍尔丁看来,现在的牧童式经济将会被太空人式经济所取代,这种太空人式经济体系把地球看成是一艘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得到满足,这就意味着此种经济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具有极为完善的物质循环性能。太空人式经济能够实现一个工厂排放的垃圾成为另一个工厂的原材料,其本质在于工业的综合利废,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人类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使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太空人式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

2.B模式

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R.Brown)在其《B模式2.0: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一书中提出了生态经济发展的B模式。他认为,当今的全球文明,是基于环境上不可持续的经济模式,一种将导致经济衰退并且最终崩溃的模式。目前,环境恶化趋势正在削弱全球经济的基础,环境支持系统的继续衰退,任何社会都将无法赖以生存。因此,重构全球经济已刻不容缓,人类未来的发展必须转向B模式,即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他指出,B模式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重构全球经济,使之能够支持;二是采取一切措施消除贫困、稳定人口,并且恢复希望,以吸引发展中国家的参加;三是通过先后有序的努力恢复自然界的各个系统。对于中国的发展,布朗指出,中国经济如果继续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中国的人均收入将在2031年达到目前美国的水平。那时的中国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也就达到当今美国的消费水平,人口数字庞大的中国资源消耗量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中国面临的挑战是领先从以高资源消耗为基础、以破坏环境和牺牲生态为代价、以经济为绝对中心的强物质化西方经济模式即A模式向以人为本、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即B模式转变。

二、我国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我国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部分,因此县域生态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生态经济模式的构建尤为重要而迫切。县域生态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域内,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把区域内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恢复与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孵化高效低耗的生态产业,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社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基于对县域生态经济内涵的认识,根据我国地域辽阔、类型多样、且各地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差异很大的特点,我们认为,我国县域生态经济的模式应当多元化,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模式。

1.生态农业建设模式

生态农业既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不仅包括了一般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还包括了生态林业、生态渔业、生态牧业、花卉业、观光农业、生态畜牧产品和生态农业手工业等。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地不同地理、资源优势,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主要有:

(1)生物立体共生型。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利用生态位和生态共生竞争及相克的原理,将在生理和生态上适应性不同的生物群体组成合理的复合生产系统,建立一个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使其对环境资源特别是空间的利用充分合理,并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它根据生物类型、生物因子的数量等要素,可划分为立体种植型,立体养殖型以及立体种养型等。如河南省南阳市的立体种植型模式主要有粮、棉结合,粮、粮结合,粮、经结合,粮、瓜、菜结合,林、经结合等。

(2)有机物多层利用型。这种模式主要利用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规律来设计生产环节,利用生产环节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的优点来实现价值增值和废物资源化目的。这一系统中一个生产环中的产出(或废弃物)即是另一个系统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地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它包括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型、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型、种养结合,以及种养加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型等。这种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比较成熟的生态技术利用成本不断提高已难以为续,如家用小沼气池因费工费力而被液化气所替代,因此,应高度重视和加强生态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创新在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政府应对生态技术的创新和推广给予有力的扶持。

(3)全面规划良性发展型。这种模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当地资源优势,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工、贸,优化系统调控,使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在较高层次上达到良性循环。它适用于较大规模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是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浙江省山一村、江苏省河横村就是采用此种模式进行生态村建设,并因成绩显著而分别于1988年和1990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的。

(4)山区生态农业工程及资源开发型。这种模式主要解决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化、沙化、盐碱化及荒漠化等问题。主要是对山区、丘陵小流域实施堰、坝、坊等水保综合治理措施和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建设。

2.生态工业建设模式

根据联合国工业与发展组织的定义,生态工业是指“在不破坏基本生态进程的前提下,促进工业在长期内给社会和经济利益作出贡献的工业化模式”。近年来,我国生态工业建设模式主要有:

(1)资源节约型。这种模式以“减量、再用、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把资源综合利用与治理污染、资源开发与恢复重建结合起来,使所有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走出一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综合利用、节约资源的新路子。如在开采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时,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等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包括城市的生活垃圾)的资源化等。针对水资源短缺现状,在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降低污水对河道和水体污染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搞好工业废水循环和再生利用工程,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主导特色型。这种模式是指各地根据自身发展条件,以特色化、本土化、民族化为切入点,按照“有限目标、有所作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目的地退出和放弃不具备优势的产业和产品,选择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主导产业。一般来说,县域经济应以本地资源为依托,把发展以农产品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和精深加工业为特色的劳动密集型第二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在措施上,应加大对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基地的投入,大力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主动按照国际通行的“绿色”标准组织生产,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示范园区型。这种模式是指按照生态链和闭路循环原理,将若干个企业或一个企业集团内不同的子企业集聚在一定的区域内,分别承担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角色,建立一个物质能量多层利用、良性循环、转化效率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的工业链网结构,实现园区内污染“零排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要以治污治散为重点,搞好规划和治理整顿。如2001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园区实现了生产中资源的减量化、产品的再使用和废弃物的再循环,有效解决了制糖业存在的结构性和区域性污染问题,是以生态产业概念改造传统工业的成功尝试。

(4)高新技术型。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技术升级换代,使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高新技术型是实现我国生态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3.生态旅游业发展模式

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对生态旅游所下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到大自然中去的、将自然环境教育和解释寓于其中的、受到生态上可持续管理的旅游”。该定义强调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使生态正义、生态义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规范,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景观休闲型。这是一种在观赏森林、山地、草原等生态环境、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普及生态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新型旅游模式。它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公园、植物园、原始草原、名山水库、沼泽湖泊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为载体,在为游客提供惬意休憩环境、使人们充分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实现“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

(2)科考探险型。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根据不同生态环境和旅游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观光、科考、探险等生态旅游活动,丰富和扩充生态旅游方式。如漂流探险游、瀑布漂流滑翔、峡谷地质地貌探险科考、洞穴遗址矿藏遗址科考、湿地海滨观光科考等。如河南南阳近年出现的江河漂流探险游、南水北调源头游、野生动植物观赏游等即是科考探险型生态游的代表形式。

(3)民族文化型。这是一种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原生民族村寨直接接待旅游者的旅游模式。它的目标是使游客“原汁原味”的文化旅游需求、当地社区居民经济利益需求和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保护需求得到最大程度实现。自然村寨是中国乡村的基本社区,是相对完整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自足的社会生活单位。一个民族村寨,包括了该民族所有的文化要素,在这个有限的区域范围内,该民族的各种民俗事象会在特定时间里有规律的展现。所以,它是最全面、系统、集中的负载本民族各类民俗事象的相对完整社区。同时,民族村寨是“原生的”,它处于所赖以生存的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可以给旅游者更真切更深刻的文化体验。

(4)农业科技型。农业科技旅游是把能够吸引大众进行旅游消费生活的农业科技资源,与其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生态文化、农业外文明、民俗风情和土特名优珍稀产品等结合起来,组成农业科技旅游资源系统,吸引旅游者观光休闲,让游客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学习农业科技,体验农村风情,享受农业成果。

参考文献:

[1]尚玉昌:生态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智红: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模式的构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3]刘云佳:美国专家:中国应走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J].建筑科技,2006(12)

第8篇:物质循环利用范文

近几年,我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大力推广了农村沼气生态家园循环农业模式,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生态循环模式,林下循环经济模式,围绕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农业时空拓展与共生利用循环农业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等等。尽管成效显著,但我们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生态循环农业要走的路还很长。主要表现为:政府层面认识和重视还不足,政策扶持不够,人力、资金投入严重缺乏;农业基础条件差、利润薄、风险高、效益不好,发展循环农业受到一定限制;以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大量呈现,集中产生大量的污染源,没有配套足够的土地消纳和循环利用;科技应用少,先进技术普及不够。

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把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全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迈上新台阶。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议农业、环保、国土部门统一规划,联合制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挖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和循环发展潜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引导农业走循环利用、生态发展、特色效益之路。

依据实情选准模式。根据各区县的土地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各企业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例如畜沼果、种养加、畜沼草、畜粪蚓、有机肥生产、鱼菜共生、稻虾共育、秸秆覆盖秋洋芋等。

加大政策扶持激励。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养殖场环保处理设施建设费补贴方面的经验,建议市发改委每年在农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一些专项资金,对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给予补助。比如,对养殖场配套的沼气工程及配套设施、粪污处理设施、粪肥还田、沼液还田管网等实施补贴;对有机肥生产和有机肥使用实施补贴;对废弃物综合治理、病虫害统防统治、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实施补贴。

大力推广应用科技。加强科技创新,围绕废弃物减量排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广泛应用科技。比如,在生产的前端应用一些先进技术,减少排放量,在畜禽饲料中加入维生态制剂等科技手段,将新技术的应用作为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支撑。

第9篇:物质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字:生态工业园;规划与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will be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the requirement of cleaner production and industrial ecology theory three together to design and build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industrial park. But our country eco industrial park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not yet ripe, so the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industrial ecology theory, puts forward the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 and discusses the advantage of this.

Keywords: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前言

全球工业的日益壮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消耗了大量资源,加剧了对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恶劣天气的频繁出现与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如何和谐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难题。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这一领域的问题,有学者提出的现代工业的发展可以模仿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与生物界的运行规律,这样将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的产生甚至达到零排放,实现人类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思想的带动下,一种新的概念工业生态学开始在20世纪的90年代盛行。

生态型工业园区(简称EIP:Eco-Industrial Parks)是对工业生态学理论的实际应用,而且在很多欧美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已经有了大量成功的应用,这是工业生态学思想广为传播的结果。它将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要求与工业生态学理论三者融合起来设计并建造的一种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园区。而在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尚未成熟,在规划设计方面还没有本地化,所以本文尝试运用工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并借鉴国外生态园区的成功案例,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的方法并阐述了这样做的优势。

2 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的方法

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应在传统的城市区域规划、工业园区规划与环境规划方法得基础上建立,这样既能利用传统方法的实践经验又能增添新理论方法的新鲜动力。传统的规划方法,例如数学规划法、系统规划技术与空间规划法等都能利用在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中。同时结合工业生态学本省的特性,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应结合生命周期分析、副产品交换、清洁能源、生态经济、绿色工业等思想或方法,通过物流或者能量流的方式把不同的企业或者工厂纳入到园区的生态链中,达到物质与能量闭合循环的目的。

2.1物质的循环利用

建立物质循环网是根据生态园区的前期产业设计,通过分析园区内企业或者工厂之间的物质需求与供给关系,并利用过程集成技术来统筹规划与调整物质流动的方向与数量,同时根据其它技术与标准来提高物质在流动过程中的质量,来保证工业生态网中的物质循环网的完成。根据工业生态学的思想,要达到上述目标,生态工业园区必须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来规划设计:对于单个企业或者工厂,在其内部实施清洁生产;在园区内的不同企业或者工厂之间,通过副产品交换使一家企业或者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企业或者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以此来优化园区内物质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在园区外部,充分分析与挖掘外部对园区物质的需求信息,使园区在整个城市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链接与节点作用,拓展园区物质循环的空间。

2.2能源的绿色利用

生态工业园区的能源绿色利用不仅仅指的是园区各企业或者工厂寻求自己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而是要使整个园区总能源消耗的最优化。它包括三种途径:

第一,最大可能的利用绿色资源,可再生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与潮汐能源等等。

第二,阶梯方式利用能源。园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行业、产品与服务、工艺等能源需求的等级差异,统筹安排园区内的能源阶梯利用流程,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热电联产。在部分园区中,应因地制宜地利用工业锅炉等设备,向园区和社区供热、供电,从而达到降低能源总体消耗,改善环境的目的,同时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2.3信息技术的集成共享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核心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是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实现绿色生产等。因此在园区的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要从一开始的产品设计初始阶段开始,遵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规律,参照工业生态学的思想,应用高新技术、管理方法与废物回收利用与交换技术等等,改进企业的生产工艺,建立资源消耗最少,废物排放量最低的生态工业系统。

同时要配备先进的信息系统,以完成园区内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使企业之间清晰的了解对方的供求信息,来达到物质与能量消耗最低的目标。除了园区规划与设计阶段需要大量信息外,在工业园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也需要大量及时的信息的支持。包括园区废物与副产品的去向信息,市场需求信息,先进技术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信息,人才信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等等。

3 生态工业园区的优势

3.1 带动回收利用技术的发展

生态工业园区的成功运作,必然使生态经济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可。企业的生态经济效益与物质流动方式密切相关,回收利用相关技术的物质流动模式为:“资源—产品—市场—再生资源”,所以使得企业以及消费者开始关注回收利用的相关技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回收利用,同时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达到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的目的。 园区内企业间建立的副产品与废弃物利用链,将利用不同企业产生的副产品与废弃物作为原料,经过加工重新使这部分物质与能量回到循环中,这种循环利用的思想,最大化的带动了回收利用相关技术的发展,体现出了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的优势。

3.2 促进先进技术的绿色化

先进技术的绿色化是指将先进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杜绝对大自然的污染,消耗最小化的能源和改善自然生态。现在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所以我们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要促进技术的绿色化,来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绿色化不仅仅涵盖治理污染、清洁生产等方面,最重要的是如何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废物和副产品的产生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最终解决生态恶化问题。

生态工业园区能使园区内的企业之间在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上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那样的生态链,以达到物质与能量的闭环循环利用和污染物的零排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就能促使企业关注并致力于技术的绿色化,最终形成园区整个生产链上的绿色化。为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改进现行技术,使技术向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零排放方向发展。这就使得企业纷纷致力于发展绿色技术。在生态工业园区这样的大环境下,绿色技术是如雨后春笋般大批量的涌现出来的,这也就是蔟状式创新。这直接促成了整个系统层面上的绿色技术革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