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管理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管理机制
本区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采用依附在普通中小学(衢州市白云学校)办校的形式,实行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共同管理,以教育部门为主的原则。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少体校文化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少体校的体育训练工作。
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管理工作。少体校下设学生处,负责运动员的招生、升学、以及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设训竞处,负责运动员的训练和竞赛管理,根据项目开设情况设置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负责日常项目训练。少体校本部设在衢州市白云学校。根据我区的体育传统和运动项目布局可选择条件较好的学校设立分校,也可将部分项目管理中心设在分校。
二、招生与学籍
初中一年级体育新生招生时间为每年四月中旬进行,并在全区普通新生招生日之前完成。招生对象面向全区小学,经由考核小组面试、专项素质和骨龄的测试合格确认后,报请区教体局备案审核录取。
小学三至六年级体育学生招生在每学年开学前进行,通过参考专项比赛成绩、原学校推荐输送、文化考核,经少体校考核小组和专项体育教练员评定确认后,报请区教体局备案审核录取。
学生录取后应与家长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凡是被吸收为体育训练的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上好文化课,按学校要求积极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专项体育成绩差(不适宜再继续进行训练)及主动提出放弃训练的学生,退回原学校就读。
必须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正式录取学生时,原则上须将其学籍转入区少体校所在学校进行管理。在分校就读的学生由分校进行管理。
三、文化学习
确保学生完成义务教育课程,各年级体训生训练实施计划每学期必须报区教体局审定。
学生因参加体育竞赛而耽误文化课或出现文化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辅导。在期末复习考试阶段,应适当减少或暂停训练。
在分校训练的运动员由分校负责文化学习管理。
四、体育训练与竞赛
贯彻“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认真抓好选材、育苗、启蒙和基础训练工作。坚持课余训练,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系统训练,严禁超负荷。
训练项目必须认真制定训练、竞赛计划及总结,包括年度、赛前后、每周训练计划及小结,建立体训生档案。
建立完善的会议制度,学校应每学期开展体育训练工作专项研讨和总结活动。定期召开关于学生学习、训练情况的通报协调会,了解反馈学生体训、文化学习情况,协调有关工作,共同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训练、学习的进步。
保证训练时间,体训生在校学习期间须坚持每天早晨和下午有一定时间参加专项训练,并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训练。
在每年举行的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体训生回输送学校参赛。向少体校输送的运动员属于升学的实行输送奖励计分政策,计入原输送学校团体总分。凡是少体校设立中心管理的运动项目组队参加市级及以上的竞赛活动原则上由少体校选拔组队,优先考虑少体校学生,报区教体局审批备案。非中心管理的项目参加市级及以上的竞赛活动由区教体局选拔组队。分校和各管理中心组织参加的比赛必须报少体校同意并备案。
五、教练员管理
由区少体校所在学校负责。本部的教练员由少体校管理,经少体校确认的分校的教练员由少体校和分校共同管理。教练员必须共同协作,相互尊重,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文化学习、体育训练和生活管理工作。
教练员需具备较高的专项体育知识和训练水平,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教练员实行聘任制,由所在学校会同区教体局协商聘任,每年进行年度考核和专业技术考核,对不合格的教师、教练员及时调整。
教练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钻研,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积极参加各类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教练等级资格。
专职教练员编制(1:12)。专职教练员初期实行劳动合同制和人事制,条件成熟之后申请正式教练员编制。根据学校情况,可以聘请兼职教师、教练员任教。
专职、兼课教练员尽可能获得教师资格证,并参加所在学校组织的教师相关的思想业务学习培训,服从学校的管理。
六、保障条件
学校必须配足配齐体育教师和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项目训练、竞赛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年度经费预算。
正常训练经费由区教体局根据训练规模给予补助,每年学生训练经费、专项体育训练器材由区教体局和少体校负责解决。
基本建设投资由区教体局向区政府申报解决。
教练员训练工作量,由所在学校负责考核,每月根据考核情况给予教练员工作补助。
学校要优先解决体训生午休、住宿,保证学生有充足体力进行训练。给予专职教练和正式体校生四类灶的实物标准伙食补助。
七、奖励与处罚
一、制定管理制度应当突出人性化
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表彰遵章守纪行为,违反制度必究,是现代管理的重要体现。要实施好学校管理,必须做到制度先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有制度可依。就目前来说,除个别新建学校外,每个学校都有一整套体系完善、内容齐备的管理制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又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有很多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以至于不得不遇到具体问题仍然需要具体分析,然后再拿出有针对性的办法。这样一来,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尺度不统一的现象,影响到制度的权威。例如,对教师的绩效管理,如果不能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不能体现每门课程和课程量的不同,不能体现不同岗位系数的合理性,就很难得到教师们的认同,从而会产生负面作用,甚至会引发教师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制度设计方面,应当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广泛调研,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把制度的制定过程作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只有前期讨论充分、论证科学、考虑细致,后期的执行才能够顺利,否则的话,一个不成熟的制度注定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同样如此,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核心目的,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遵守。
二、管理制度重在落实
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自然也没有什么用处,只会沦为装点门面、应付检查的“花拳绣腿”。首先,要坚持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对制度体系的宣传贯彻,达到人人皆知,教育和引导大家树立按制度办事的意识,用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制度权威。作为学校管理者,所作出的每一个决策,都要依照制度要求的程序来进行,决不能临时动议、草率决策;在制度缺失的情况下,首先要建立制度,明确规则,这样才能确保决策的有序和科学。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个人和行为,要严肃查处,而不能朝令夕改、因人而异。其次,要公平公正公开,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仅制度的制订过程要公开,制度的宣传贯彻要公开,制度的实施过程更应该公开,让制度在阳光下运行,按照对事不对人的要求,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即使有些制度在制定的时候先天有些缺陷,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都应当尽量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而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利而肆意放宽制度或者条款要求,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对于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执行之后采取补救措施,比如修订和完善、对处理对象施以其他方面的救济等。第三,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定期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特别对于依照制度进行处理过的人和事,有必要进行梳理和总结,做到处理到位、分析到位,及时纠正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制度的执行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要起到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凡是要求教职工遵守的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人员均不能享有特权而践踏和破坏制度,要用自己的实际行为举止为广大教职员工做出良好的榜样。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既是制度的制建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制度的执行对象,要更加体现公正无私的精神,不能将个人生活的不愉快和私人矛盾带到工作中,不对任何教师产生偏见,切实尊重每一位教师,以诚待人、以理服人,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管理学生应当以人为本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因此,在学生管理方面,也必须遵循和坚守这一理念。首先,涉及到学生的管理制度,要保护绝大多数学生利益,充分体现优质服务的原则,把服务学生、方便学生放在第一位。有的学者认为,新课程所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核心应当包括两点:一是关注人的需要与发展,强调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二是追求管理过程的激励价值,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因此,要从保护学生成长的角度,建立起适应学生成长需求的管理制度体系。以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机制建设为例,既要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能力等全方位要素,而不能单纯以分数论英雄。其次,要鼓励学生自我管理,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在制度设计上,要构建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自我管理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机制,建立和健全校学生会、年级学生会、班委会各项工作制度和组织体系,赋予他们各自的职责,特别是建立学生管理过程中问题处理机制,必要的时候引进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育和引导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在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既要放手、放心,又要关注、关爱,不仅要从制度层面保证学生干部自主行使职责,又要及时关注他们管理过程的细节,给予指导和帮助,防止放任自流、误入歧途。再次,对学生实施管理要以爱护为主。青少年时期正是思想活跃的阶段,他们缺少必要的人生经验,看问题、做事情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失,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要爱字当头,从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的角度,能够口头批评的就不要书面批评,能够通过教育解决的就不要上升到纪律处理的层面。当然,爱学生绝不是只爱某些人,是要爱全体学生,如果有个别学生因为违反纪律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就必须以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为重,该严肃处理的还要严肃处理。
四、学校管理需要规范和精细
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容不得半点儿戏。首先,要始终保持严谨求实的作风。认真对待制度的形成、落实、评估,实事求是,客观严谨。哪怕是一件细微的事情,都要用制度的要求去衡量,防微杜渐。其次,要规范制度的操作,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不能随心所欲。有时候,我们会认为有些事情无关紧要,就不注重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如果形成习惯,就很容易导致大的失误。对于有明文规定的,要按照制度要求实施;对于没有明文规定的,要经过大家讨论,明确程序和要求,避免个别人说了算。再次,要追求精致管理。对教师实施精致管理,可以通过制定工作手册,开展教师岗位培训,实行量化考核、奖惩兑现的方式来进行,其中培训是基础,明确工作标准是关键,考核兑现是保证,三者缺一不可;对学生实施精致管理,可以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取得同学们对各项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支持,教师加强对班委会、学生会工作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规范化管理程度,特别对学生自主开展的各项活动,在制订方案过程中教师就要及时给予指导,在实施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更要更多地关注,尽量防止和减少因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和疏忽。应该说,一所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程度,标志着管理水平的高低,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在这方面多付出一些努力。
五、学校管理需要有相应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我区学校布局调整速度加快,农村完小拆并工作基本结束。随着各项扶持倾斜政策的到位,全区完小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师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由于历史、地域、规模、生源等原因,社会对完小的认识尚欠重视,完小的教育装备还显不足,完小的办学水平需待提高。为在“十一五“期间,使全区完小办学水平与中心学校同步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向更均衡、更公平、更优质的层面迈进,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1.学校建设标准化。全区完小均达到省标准化学校Ⅲ类以上水平,各室及辅助用房都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现代教育装备相同于中心学校,学生活动场地设施基本完备。
2.学校管理规范化。中心学校对完小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加强,完小自身的制度建设和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课程计划自觉执行,“减负提质”深入推进,工作开展日趋精细,形成良好的自身运行和发展机制,呈现不少完小改革和发展的经验。
3.教师队伍专业化。专职教师比例有较大提高,骨干教师及小学科教师实现全片共享。全体教师工作安心,潜心育人,教学认真,学习、培训、研讨意识普遍增强,校本研修扎实开展,营造平等的完小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4.办学水平优质化。积极接纳符合条件的外来工子女入学,班均规模达到36人/班以上,全体学生的日常品行、学业成绩和个性特长受到充分重视,校园充满文化气息,学校特色雏型初现。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改善完小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完小经费补助倾斜政策,凡经审核的教育装备配置均予以60%的补助;加快现有学校陈旧用房和场地设施的改造进度,积极争取街道、乡镇的支持力度,着力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重视“数字校园”、“书香校园”建设,全面推进“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努力实现新增图书至生均20册。
2.提高教师配备标准,创新教师使用模式。加强完小教师队伍建设,既要适当增加专任教师数量,又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好每位教师。从20*学年起,完小教师班师比配备标准从1:1.5提高到1:1.7,各中心学校在调配教师时应优先考虑完小。同时,各中心学校应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创新教师的使用管理,采用骨干教师、音体美计等专任教师中心学校管理、全片共享的办法,特别是小学科专任教师应推行相对集中教学时间到完小跑片兼课。完小的校长、教务主任原则上均应担任全额课时量。
3.履行中心学校职能,优化完小管理指导。各中心学校应优先满足完小的办学需求,对完小的经费预算必须适当倾斜,确保完小教师的各类待遇不低于中心学校的教师。要精心指导完小科学制订办学三年发展规划,具体落实年度发展目标,并配合区督导室实施发展性评价。要加强对完小的教学管理,形成定期调研和检查完小教学工作制度,提供必要的教学学习资料和教学改革信息,创设完小教师平等的专业成长平台和外出学习机会,保证完小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4次参加中心学校的备课组或年级组活动、每年至少有2次在中心学校的备课组或年级组内开课,以及落实每学期有绝大多数学科的骨干教师到完小进行送教、听课或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4.加强完小自身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完小要自觉服从中心学校的管理,积极配合和落实中心学校的工作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进一步强化完小工作的计划性、制度的全面性和教学的实效性,从最基本的教学常规入手,不断规范日常教学工作,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有效启动完小的校本研修工作,创设教师多元发展评价机制,引领教师增强学习、培训和研究意识,建立完小以大学科为单位的教研组,做到每学期至少组织4次以上有质量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研训工作常态化、专题化、制度化。
5.增强规划策划意识,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坚持素质教育办学理念,立足乡土校本实际,始终突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和兴趣爱好的培养,高度重视校园的绿化、净化和美化,切实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精心组织课内外活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注重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展对学生多元多项的评价激励,努力找准特色办学的突破口。
第二次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中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从严治校,强化教学管理,形成教学工作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指明了教学改革思想理念是先导,教学管理思想理念也是先导。在当前,教学管理在思想理念上应该树立以人为本、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研究性为管理改革的核心。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都应从关心人、爱护人、体贴人、培养人出发,这是学校的职责,教师的师德。管理人员的道德和品德。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是服务,就是为学生、教师和教学服务,健全管理制度就是规范服务行为;改善管理手段就是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就是要提高服务质量。因此,加强教学管理,既是对学生和教师而言,更是对管理人员本身而言的。强调人本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这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
一、强化人本意识,以人为本,用人之长,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民主化,激发教师群体的内在潜力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学校管理工作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工作者,是学校管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理应具有而且必须强化这种意识,来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教学管理实现“教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将是实现教学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一)学会换位思考。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考虑学校主体意图多,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重视教学活动开展多,却很少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与快乐等,如果我们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作一番换位思考,就会避免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使教师乐意接受任务,并愉快地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会尊重与信任。“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人们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由此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的管理氛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互相发生积极的影响,要给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三)满足成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认可、被赞扬、被发现、被重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成就需要。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要善于搭台子、铺路子,使每位教师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显露身手的空间。
二、强调主体意识,以德为首,讲求实效,实现教学管理全员化,营造学生群体的奋发氛围。
**镇中心小学有八个教学点,二所完全小学,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其中中心小学校本部在校生1852人,其余学校在校学生788人,教师总数168人。
1、村小学校的现状:
村小校长都无岗前的培训,造成教育观念较为落后,育人的意识较淡薄。精细化管理理念不强,管理方法过于简单,教育教学质量低。
2、相当部分教师素质偏低,中老年教师占大多数。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部分教师存在软、散、懒的思想,自我转变,自我提高信心和积极性不高,教法陈旧。
3、村小学校思路不明确,理念不明白。
以上几方面是我自己在平常检查村小工作认为现状,怎样才能改变,怎样去管理,我认为要从下面几方面做工作:
一、加强村小学校校长的培训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一个好校长必能带出好的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教师的表率。
1、校长要有办好学校的使命感。要有目标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
2、校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3、校长必须具有规范管理意识,依法治校,讲求原则。如果只做老好人,不讲原则,不敢管是无法搞好学校的,近两年来,我们加强学校管理做了大量工作,全镇有今天良好局面靠完善的管理。
4、校长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
我们要求各村小每周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加强师德师风或业务学习,尽管工作忙,都要坚持每周组织一次学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创建一支业务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
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教师支撑,而一流教师又必须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无私奉献做保证,一个好教师就是一本好教材。上面讲的现状现在村小的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必须做好教师业务培训及知识水平的培训。
1、坚持业务学习,要组织教师经常学习《教师师德行为规范》《教育法》《八项规定》,提高教师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修养,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讲职业道德,尽职业责任,精职业技能,守职业纪律,做好育人工作,教师的言行都可能在学生中造成影响,教师要认真更新教法,不断加强业务进修,把握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使自己具有与时代相通的教育观。
2、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这是教师职业所决定的,要严格遵守,要用爱心、真心、良心教好每一位学生,现在的教师常讲到学生不想学,就是教师无了解好每一位学生,善待好每一位学生,无做到批评缺点,表扬好优点,无针对好学生备好每一节课,无读懂好教材,上好每一节课,批改、纠正好学生每一次的作业。用最大限度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积极性、主动性。
三、依法治校,以制治教
制度就是规矩,制度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准绳。校长必须以依法治教,科学、规范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治理学校方面首要任务,就是致力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绩效工资奖励性方案》,要充分发扬民主,这样才使广大教师认同并自觉遵守。有了一套好制度,还需落实,比如,落实教师考勤、记录每位教师到校时间、迟到、早退,病事假等情况,每月进行总结,期末进行奖惩。这样做有利于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开展好教研教学,理性思考教育教学问题。
一是增强村小教师业务素质,更新教育观。我在日常接触的教师中发现,有的教师基本素质差,上课写错别字、出现知识差错;还有个别的抱着原有的文凭认为有些知识就够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长流水”。因此,中心校每学期有计划安排教师学习本科目知识培训,通过定期观看有关本科目优秀视频课例,以及外出到外地观摩名校教学骨干教学活动。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二是狠抓常规教学工作。尤其是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方面。由于村小教师年老教师偏多,普遍教法陈旧,课堂效率低。针对这种现状,总校每学期在中心小学抽调各科教学骨干,与总校教研员深入村小课堂第一线听课,开展评课交流活动,增强他们业务水平。对于作业批改方面,开展作业评比活动,帮助教师总结批改经验。而辅导后进生方面实行以“优”扶“差”办法,即在学生中实行一帮一、一帮二帮三思路。
五、抓好学校的安全工作。
1、校长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主要就是要求各村小通过学校黑板报、班黑板报、主题班会、晨会等阵地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宣传和教育。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一、收支平衡管理
各中小学年度的财务收支必须确保财务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凡年度内未达到财务收支平衡、甚至出现亏损的,将追究中小学校长的责任。
二、收入管理
1、各中小学必须将年度内的所有收入(如择校收入、店面出租收入及其他创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帐,不得违规收取其他任何款项,否则,一经发现即全额上缴街道财政。
2、严禁各中小学私设小金库,搞坐收坐支。对未按规定及时入帐的,一经发现,没收全部款项,并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三、支出管理
1、凡是发生经济关系的费用支出,必须开具正式税务发票或行政事业收款收据,严禁白条入帐,并做到“三章”齐全。即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好经手人姓名,然后交学校总务主任签证明,最后报学校校长审批同意并签字,然后由报帐员按时到街道会计核算室报帐。否则,会计核算室一律拒报。
2、严格控制招待费支出。从2009年起,中学年招待费控制在10万元以下,小学年招待费控制在2万以下。凡突破支出指标部分全额上缴街道财政。
3、凡上级财政下拨的各项款项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发放各种奖金、福利、补贴等支出。否则,一经发现将追究中小学校长的责任。
4、各中小学的预算外收入(含择校收入、店面出租收入及其他创收收入等)必须严格按3:7的比例开支。即30%部分用于学校教学科研等开支,其余70%部分才可用于学校教职工年度内的奖金、福利、各种补贴等开支。凡违反上述规定的,一经发现即将全额违规金额上缴街道财政。
5、实行重大支出审批制度。凡中学支出5000以上、小学支出2000元以上的单项支出必须报街道分管教育的领导审核,实际报帐时要将支出批复附在支出发票后面一周报帐。未经审批直接报帐的,不予入帐。
6、由在财务活动中出现虚报、假报支出;贪污、挪用、私分集体公款;大吃大喝、借公济私等行为的,除对违纪款责任违纪人个人承担外,还要按照党纪、政纪和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实验教学在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连接知识与实践、实践与创新并使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开放式实验教学,为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挖掘学习潜能和发展个性的场所。实验教学在运用中会因每个学生的选修课程各不相同,导致固定时间、固定人员的实验安排非常困难。为此,由原来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转变为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自由灵活地安排实验时间,实践表明全开放式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动手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人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医学院校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具备以下特征:
(1)方便性:使用者可以利用信息查询方便的搜寻或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2)易用性:使用者都能迅速地学会其使用方法,即使是对电脑不怎么熟悉的使用者也能够轻易上手,方便用户的使用。
(3)交互性: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系统应能提供足够的交互功能。
(4)实效性:能够随时更新、及时清理过时的信息,随时掌握信息的时效性,保持信息的有效性,让使用者随时都可以获得最新的信息[1]。
(5)系统应用.NET技术,以SQLServer2000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选用3层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作为医学院校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3]。并以Web数据库技术为支持建立一个3层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医学院校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满足学院教学和管理的要求。
Framework
NetFramework平台的核心由两部分组成———通用语言运行时(CommonLanguageRuntime,CLR)和.NetFramework类库[1]。理解.NetFramework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它看成是执行代码的环境。.NetFramework管理代码的执行———启动代码、赋予代码相应的权限、为代码分配内存及存储数据、自动释放某些不再需要的内存和资源等等。另外,.NetFramework还有一个功能非常丰富的类库,以便在Windows上完成大量任务[2]。
3实验室现状及需求分析
目前学院还没缺乏相关的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应用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特别是计算机运用越来越广泛[5],作为一个实验室,信息众多、品种多样,实验类型不一致,有效地利用已有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一个管理方便、易于查询、内容全面、功能齐全的实验计算机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这将会使计算机开放实验运用更合理,从而提高计算机开放实验室信息的使用效率[3]。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应能提供一个供所有用户相应的工作平台,有严格的权限管理,权限要在数据方面和功能方面都有体现,有良好的扩充性等其他功能。管理员将计算机开放实验室信息整理归类到网上,学生登录该网站后,首先要注册才能查相关:
(1)只允许系统管理员来添加、删除和修改计算机开放实验室信息设备的信息;管理员有权查看该系统的所有学生注册信息,可以修改某一个学生注册的基本信息,也可以删除某个学生[5]。
(2)在校生都可以注册成为系统的用户,注册时需要输入基本注册信息[2]。
(3)用户注册后可登入系统,查询所有的实验计算机开放实验室信息相关信息。
(4)本系统即时对系统数据进行安全设置与保护、友好的用户界面,业务操作简单,提供各种级别的数据保护和权限控制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4功能描述
用户可以用两种身份登录本系统:实验室管理(管理人员)[4];不同身份登录被系统授予不同的使用权限。这样提高本系统的安全性,避免无关人员获取在权限范围内的信息。登录后用户可以自己资料进行数据修改,如密码修改、个人信息修改等。对于每个登录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都提供用户注册,相关开放实验室信息查询、实验内容、实验室公告、实验室简介等功能。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服务对象有两类,即管理员和注册用户。由于管理员和注册用户对此系统的操作有很大差别,在系统中要分别记录他们的数据信息,因此首先需要如下两个数据实体。管理员数据实体:记录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这是管理员登录系统时所必须的。注册学生数据实体:包括学号、密码、姓名、性别、系别、班级、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等信息。,管理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了解学生。系统主要包括的功能表有:公告信息表、管理员信息表、实验室类别表、计算机开放实验室信息表、注册学生信息表、实验室介绍表等。
5系统功能及安全测试
基于Web的系统测试与传统的软件测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对软件测试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Web的系统测试不但需要检查和验证是否按照设计的要求运行,而且还要评价系统在不同用户的浏览器端的显示是否合适。系统测试从功能、性能、可用性、客户端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讨论了基于Web的系统测试方法。Web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测试主要有:现在的Web应用系统基本采用先注册,后登录的方式。Web应用系统是否有超时的限制。日志文件安全性。测试相关信息是否写进了日志文件、是否可追踪。当使用了安全套接字时,还要测试加密是否正确,检查信息的完整性等。
市场经济时代,劳动力作为资源禀赋,必须要进入市场进行检验,才最终能够被市场认可。因此,未来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教育和精神沐浴,而须要从承担社会分工的角度,为人力资源市场培养精密化、科学化、专业化的实践性复合人才。管理类学科主要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其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管理类学科背景的学生在校期间虽然具体专业背景不同,但都是通过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以掌握现有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也就是对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来提高生产力的。目前高校学科设置中,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等5个一级学科,其下辖15个二级学科。从学科设置情况来看,未来毕业生的工作去向主要是在企事业单位担任管理工作岗位。从管理类专业的性质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就要求突出实践教学。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还是以理论传授为主,使学生掌握管理类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方法,许多学生对管理类实践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以致在就业之初就出现所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管理类专业背景学生的工作经验与能力也是制约校企有效对接,高校人才充分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其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岗位就是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这是一个组织的内部核心部门,其对于人才的要求更为苛刻,理论知识不再是评价人才的唯一指标,其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作为一名刚刚初出茅庐的大学新人是很难进入到企业的管理工作岗位,这也造成了学生在就业时的茫然与困惑。
二、高校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
实践教育不仅是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环节,也是验证学生理论掌握情况及其实现自我定位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也应看到,当今的教育不再是以往那种自我封闭、自成一体的发展个体,教育主体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主体,它具备与汽车、旅游等制造业和服务业所具备的产业发展特征,其中教育产业链的形成,要求学校从价值链的整体考虑学校教育的整体性安排和管理体制。高等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阶段,其培养诉求更要求高等学校与产业链中的其他主体协同发展,谋求实现最大目标。在高等学校教育产业链的发展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纽带是学生,而在三者之间,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等诸多方面也都关注并影响着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因此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分析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实习实践的效果及高校的实践教育体系设置和改革。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出现于1708年的《牛津词典》,其本意是指人们在某一项活动或某企业中“下注”(Haveastake),在活动进行或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抽头或赔本。后来利益相关者逐渐开始被经济学者运用于企业与战略管理等相关领域。著名的战略管理专家安索夫是最早正式使用“利益相关者”一词的经济学家,他认为“要制定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顾客”。此后弗里曼等管理学家相继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扩展和发扬,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被企业目标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都可以被归结为利益相关者。当然利益相关者的应用领域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管理领域,伴随其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不断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在高等教育领域利益相关者理论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有关高校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国内外研究日益丰满,诸多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学家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发展。认为学校成长的关键是必要的内外部合作,高校须转变以往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建立“以他方为中心”的参与模式,大学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共生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学校教育推动了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产生更多的用人需求。
三、管理类专业实践教育利益相关者构成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政府与学校的联系与协调,围绕学生与学校组织存在的教师、家庭、企业、公共部门、传媒、社区等个人与组织也积极参与到了高校的发展和建设中。尤其是高校的实践教育中更离不开与组织内外相关者的联系与沟通。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美国学者Mitchell和Wood从3个属性方面利用多维分析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层次分析,按照其合法性、权利性和紧急性由高到低进行赋值评分,分值最高的利益相关者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也是最权威、最重要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其同时具备上述三个属性特征;其次是预期型利益相关者也称重要相关者;最后是潜在利益相关者也称边缘相关者。按照此分法在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活动中,其利益相关者可分为:核心相关者,包括学校管理部门、实习指导老师、学生、企业(用人单位);预期相关者,包括学生家长、行业组织、政府部门;潜在相关者,包括高等学校、社会、媒体等。
四、结论
关键词:农村小学;功在于生;家庭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22-01
一、引言
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也是增强我国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始端,而其中的小学教育更是最为基础的一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小学教育的城乡差距问题也愈加显露,如何解决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问题和困境成为实现社会公平,主要是教育公平的一个最为基础的着力点。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现状
尽管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小学教育的投入,取得了整体性的提升。但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城乡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也相应地不平衡,这一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的便是农村的小学教育。
首先,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城乡教育现状的情况不同,使得农村小学在国家资源配比、社会援助中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体制和管理上的不足导致基础教育经费不能具体落实到实处,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发展,具体表现在校舍和教学设备的落后、图书馆、运动场等的缺失、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教育)难以有效开展等方面。
其次,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中,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所占比重偏低;教师年龄普遍老龄化;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缺乏晋升渠道和激励机制。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农村小学整体教育水平的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新需要。
再次,农村小学生源的减少。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进城务工的农民逐渐增多,一部分农民工孩子也转移到城市。一些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父母教育意识较强的农村孩子转入城市就读。再加上农村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导致这一情况与上面谈到的两点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也是农村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最后,家庭教育的匮乏与缺失。农村家长受自身教育水平、文化素质、思想意识方面的限制,无法在学校教育以外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形成家庭教育方面的有效支撑。因此,在家庭教育缺失的前提下,学校几乎承担了全部的教育重任,这也导致了学校和教师的不堪重负。
三、针对目前困境的思考和建议
1、合理布局,寻求特色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要发展,除了依赖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和倾斜,加大财政投入以外,积极寻找自身发展出路势在必行。在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条件,合理布局,制定战略发展目标。
充分分析内因素,明确自身在当地教育体系中的定位,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人文、生源等因素,寻求可以深入发展的切入点,逐步做强,形成竞争优势。
锐意创新,引入社会资源。受教育现状和体系的影响,目前农村小学的发展主要处于“食物链”的末端,是大格局资源下的“挤出”式教育。鉴于此种情况,需要农村小学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风物长宜放眼量”,主动出击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形成长效的支援机制,避免被动消极等待,为学校发展提供财力物力保障。在保证教育质量,符合本校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可灵活配置资源,大胆创新,不必拘泥于陈规和形式。
2 、加强校际合作、形成教育资源良性互动
农村环境相对封闭,信息流通性较差,因此农村小学在获得各种教学资源、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意识方面存在着滞后性。在寻求地方政府政策扶持的基础上,与县城小学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形成合作机制,促进教育资源的良性互动。如利用农村自然风景和民风民俗,农村小学可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为县城小学提供实践方面的平台;通过互派教师、双向交流、对口帮扶、挂职任教、走教等多种方式展开合作,有利于农村小学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自身的不断提升,尽量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3、建立切实有效的家庭联系
著名教学家陶行知说过:“学校教育的功效,一部分要靠着学校和家庭的联络。”这一点,恰恰是农村小学教育中所缺乏的。
定期召开家长会是沟通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通过家长会加深交流,共同制定学生的教育计划,合理分配责任。
农村小学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定期开展家长培训会。在充分尊重家长的基础上,就更新教育观念、如何科学开展家庭教育、学习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如何有效沟通等方面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培训,努力强化农村家庭教育这一薄弱环节。
提高参与意识,成立家长委员会。农村小学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素质较好、积极性较高、责任感强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来,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纽带关系,也利于提升学校、家庭、学生三者之间的凝聚力。
四、结论
农村小学教育的困难现实是客观存在的,此种状况的改善是一个勉力攻坚的过程。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深入所必须直面的,因此机遇与挑战并存,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必定会大有所为,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 燕 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点与归宿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4(2)。
[2] 李 威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研究报告[J]现代教育科学,2014(2)。
[3] 张 硕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3)。
[4] 胡亦军 梁燎原/农村小学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