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工程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分析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学活动,所设涉及的概念和普通经济学概念是相同的,如投资、成本、收入、利润等。这些基本概念是环境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在环境工程技术经济评价中主要涉及的概念有以下几类,分别概述如下。经济学上将投资定义为为获得预期收益而投入的资源或经济活动,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货币资金。按投资类型来划分,有可分为建设性投资和流动资金。就环境工程而言,项目的投资往往表现为为了达到某种环境治理或改善的目标而投入的资金,如将某湖泊的水质从四类水提高到一类水而需要进行的工程投资和非工程投资。在达到预期的环境治理目标后,项目投资可能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环境工程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社会效益往往会大于经济效益,因为优美的环境会让居民感觉舒适,但往往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环境工程的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往往要依靠后期的环境开发来获得,这是在做环境工程的技术技术分析时应重视的问题,即如何合理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环境工程的所处理的问题的基本特点是工程规模一般都比较大,而且工程的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如对湖泊的水污染治理,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全部完成。因此环境工程的投资通常都比较大。我国的环境工程一般都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因此从资金来源上看,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家财政预算,二是银行贷款,三是外资和自筹资金。其中国家财政预算和银行贷款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利用外资的环境项目也逐渐增多。在经济学中将成本定义为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所必须付出的各种费用。在环境工程中却并不是直接生产某种产品,而更多的表现为提供某种服务,具体又可细分为总成本和经营成本。如某湖泊治理中需要兴建一个给排水站为例,成本主要包括修建给排水站的土木工程投资、给排水设备的购置成本、燃料和动力费(主要是指电费、燃油费等)、泵站职工工资、基本折旧与摊销费、设备的维护运行费、贷款利息和其他费用等。以上各项构成该项目的总成本,从总成本中扣除折旧费和摊销费以及贷款利息后就是项目的经营成本。
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可以从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个方面来考虑。在计算折旧费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折旧年限,二是折旧率。摊销是指无形资产从开始使用之日起应按照有关的协议合同在收益期平均摊销没有规定收益期的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分期平均摊销。在环境工程中,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为到达的某种目的而修建的土木工程或机械设备,如泵站的站房、水泵等。而摊销则需要根据环境工程类型的不同分别进行考虑。环境工程项目的现金流量反映项目在建设和生产服务年限内流入和流出系统的现金活动。对环境项目的现金流量分析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中衡量项目经济效益的基础性数据。由于环境工程类型众多,涉及的现金流量类型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项目的现金流入包括销售收入(如果有经济收益)、固定资产残值、流动资金的回收等,而现金流出则包括工程总投资、经营成本、税金(如果有)等。
环境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一、环境工程制图与CAD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环境工程制图是环境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环境工程项目实施的基础。该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审美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创新构形能力,具备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所以环境工程制图课程必须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环境工程意识、素质、实践能力的提高。而CAD绘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环境工程制图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却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部分院校将环境工程制图与CAD绘图合并为一门课程,将CAD教学放置工程制图教学内容之后进行集中讲解,受课时限制,学生对计算机绘图的学习不够充分,导致教学效果欠佳;部分院校将环境工程制图与CAD绘图设置为两门独立的课程,虽然两门课程的课时充裕性得到了保证,但是由于两者的教学内容存在诸多重复之处,并且衔接内容较多,致使学生在学习两门课程时无法将制图知识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制图能力的提高。因此,对环境工程制图与CAD教学进行改革已经突显其必要性,只有将两者进行融合性教学才能真正解决工程制图与CAD技术相脱节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环境工程制图视为学习计算机绘图的知识基础,将计算机绘图视为提高环境工程制图学习成效的重要方法,同时在充分掌握制图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绘图技术完成大作业,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环境工程制图与CAD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策略
教材的选用是环境工程制图与CAD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标,应当根据环境工程制图要求,自编或合理选用教材。教材内容上要突显非机械类制图的特点,涵盖制图基本原理、本专业常见工程图等,并且保证绘图过程均可利用CAD软件进行呈现,增强环境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技术结合的紧密性。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加强制图基础、投影理念、构型表达等传统教学内容,适当削减画法几何等陈旧的教学内容,并大幅度增加以计算机三维几何造型为主的现代先进知识。教材内容的取舍要以环境工程专业特点为根本出发点,在确保基本理论完善的基础上,增加建筑施工图、管道施工图、给排水工程图等内容,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扎实基础。通过优化调整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始终处于形的概念中,从小的立体、组合体,延伸到建筑形体,拓展到建筑物、给排水系统和管道系统等,让学生对环境工程制图构建起整体轮廓。为了将CAD技术融合于环境工程制图课程教材中,应当结合环境工程的设计特点,运用实例教学法,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经验的积累。
关键词:城市环境建设、概念、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概念简析
环境工程是一项科学技术,主要是对防治环境的污染的研究以及环境质量的提高。环境工程与生态学以及环境卫生学、环境医学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环境工程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学科领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它主要的核心就是治理环境污染源。
一八五四年,周密调查了在英国发生的霍乱疫情,发现成疫的主要原因是一个水井被患者的粪便所污染。因此,对饮用水进行了相应的过滤与消毒,有效的控制了水媒病的发生。所以,卫生工程与公共卫生工程逐步发展成了一门新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卫生、垃圾处理以及水分析等。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自然环境受到污染以后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的数量只要不超过一定的数量,环境还是可以保持正常的状态,自然生态系统也能维持住平衡,我们把这个污染物量称之为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对于环境的质量与环境的本身的条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巨增,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冲击与破坏,人体的健康与生活深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且已超过了卫生一词,卫生工程也被改称之环境工程。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保护环境的最好途径,目前,最主要的污染就是工业造成的污染,其中一些废气、废水以及废渣中的原材料或副产品都是不能利用的。有效防止环境污染的途径就是在工业的生产管理方面不断的加强,政府方面把相应的经济措施运用起来,使工业革命新技术得到促进。但是,生产与生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环境工程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对环境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
二、新时期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对城市的污水没有完善的处理,城市生活的污水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城市径流污水以及工业废水。而城市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重要来源,生活污水多来自于家庭、城市及商业区的卫生公共设施等。这些地方会产生很多的洗涤污水、粪便等污染物,经过城市的排水道进入地下污水区。要想使这部分的污水得到相应的处理,就要对城市的污水厂进行建设,污水由污水厂进行处理以后再进行排放。这些水最大的特点就是周期循环。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全国的每个城市都有工业污水的分布,尤其是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更是严重。在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方面也更加严格,由于这些污水中含有很多污染物,对人体具有很大的伤害性,所以,必须经过科学的技术方法对此进行处理。另外,还有一个污水源就是城市径流污水。它们具有季节性,并且具有复杂的成分,主要的造成原因是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产生的影响,也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地面的垃圾与废物,经过城市的河流所致而成。在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处理污水,然而,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处理污水的实施并不先进,并且,在各个区域建设中也没有一定的平衡性。没有及时处理污水,对污水没有高回收率等。这些问题对于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来讲都是急需解决的。
其次、生活垃圾没进行分类处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城市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填埋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最后、园林绿化建设没跟上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相对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各地的城市发展当中,建设水平也不一致。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重视不够,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导致很多城市密切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
三、笔者多年工作研究经验下的解决对策分析
第一,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二次资源,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原料以及燃料费用大概占产品成本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例如石油、煤、盐以及矿石等这些基础的工业原料都具有多样的化学成分,很多生产厂家只能用到其中的一部分有用的,其它没有用的部分都变成了废物,这不但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并且也对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我们国家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利用率,工业发展迅速,各种各样的废弃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国家对废品回收利用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对生产过程及消费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认识到生产与消费中能做到多次循环,这样还能避免环境的污染。所以,在国际上很多国家把对资源的再次利用作为经济的重要战略,大力提高了资源的再次利用率。所以,我们国家对于资源的再次利用也有了足够的重视,对资源进行综合性的利用的意识不断的加强,相当,这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第二,对工艺与设备进行改革,对流程进行全新的开发。在西方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清洁生产的工艺,这不但对工作环境有非常明显的改善,并且,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对物耗与能耗都有一定的减少,同时,使产品质量以及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第三,物料进行闭路循环,综合利用废物。在工业生产中过程中流失的原料、副产物以及中间体被称为三废,特别是我们国家燃料以及农药行业,主要的原材料只有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的利用率,而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的占到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在生产的过程中不难实现的就是用水闭路循环,我们国家已经研制出了处理三废的技术,并且,还在不断的努力创新,进行技术的改革,使得我国的废物处理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第四,鼓励多元化的社会投资,对环境工程的体制建设不断强化。城市环境工程需要巨额的耗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还需要社会的多元化投资。无论是城市生活污水的建设,还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以及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都要有较为规范的体制进行维持。要想城市环境工程进入良性的运行,就要鼓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除此之外,还要把环境引导的机制建立起来,并不断加强宣传,对于参与者要进行相应的奖励,把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使社会各界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对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经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总结出,环境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并且需要巨额的投资,在建设环境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工程建设间的关系有个正确的处理方式,积极的采用相应的有效的措施,面对环境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观念方面不断进行转变,在管理方面采用科学的方法,并且不断的加强,运用健全的工作机制并进行不断的创新,对于在环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切问题进行妥当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才能够使大家的生活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也才能真正把环境工程的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小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生态城市[J]. 江西能源. 2012(04)
[2] 孙子健,沈凌.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概况[J]. 海岸工程. 2011(04)
[3] 孙天.浅议我国环境侵权救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环境学概论 教学方法
1.课程设置与安排
环境学概论是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通过该课程学了可以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等基础知识外,还可以了解目前我国及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危害,传统环境污染控制方法,以及目前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最新动向。通过长期本科教学工作发现,学生进入高校的第一年主要是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随后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直到大学三年级才重点涉及专业核心课程,使大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激发不起来,经常有新生问及我们专业主要学什么的,出去以后能够干什么,是否容易找到工作。甚至到二年级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到底是生物专业还是化学专业的疑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结合新生特点,在入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在第一个学期开设环境学概论课程,使学生明确环境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将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法,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工作。使学生具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明确学习目的
为使学生在大学四年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在环境学概论的第一次课就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引入学生最为熟悉的我国当前严重的雾霾现象和水污染问题展开讨论,从环境定义到什么是雾霾,什么是水污染的系列基本概念,为什么会引起这样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评价污染的程度,治理这些污染有什么样的方法,是否可以从预防控制角度避免重污染的产生。结合这些简单问题的讨论,给学生阐述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同阶段各公共基础课程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地位,以及课程之间的联系,分别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基本可以让学生有个初始了解。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就业方向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首先喜欢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同学,以后可以考取环境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并就我国具有环境类硕士和博士学位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给学生进行简单介绍,重点介绍当前学科排名前二十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科优势特点和主要专家学者。同时介绍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关的需要重点学习的课程。其次,有环境工程设计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进入设计院或者环境工程公司,工作后可以考取与环境工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化工工程师等,通过长期积累可以成为环境工程设计类专家。有从事环境工程项目管理兴趣的同学可以考取国家二级建造师和一级建造师成为项目经理,可从事具体的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再次,对环境科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与咨询等相关工作,同时可以考取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清洁生产审核工程师等职业资格,经过长期积累将来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此外可以考取国家机关公务员从事环境管理工作及环境监测与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等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就业方向介绍,学生对从事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工作有个大概了解,学习目的将更明确。
3.教材选择与教学内容优化
为搞好环境学概论的教与学,首先教材的选择是关键。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通过综合比较多个出版社的教材,我们选择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吴彩斌教授主编的《环境学概论》教材,该教材共包括十三章内容[1]。由于都是概述性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重点章节,总教学课时32个学时可以满足教学要求。该教材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知识面覆盖广泛,信息量特别大,主要包括环境问题,生态学基础,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水污染及其控制,大气污染及其控制,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及其综合利用,物理污染及其防治和环境与法等内容。本课程遵循环境问题的提出到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再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这一主线。重点介绍了前十章内容,突出环境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涉及具体污染控制原理和工艺不做详细介绍,留给后续专业核心课程详细讨论。此外,紧密联系环境学科发展的最近动向,引入与学科前沿技术发展最近进展的专题,不断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如我国与全球环境问题引入目前广泛关注的雾霾专题和太湖富营养化专题进行讨论,水污染控制技术引入最新的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与光催化技术专题,大气污染控制引入有机废气光催化处理专题。通过这些前沿专题的介绍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
4.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
环境学概论课程涉及信息量大,但是从教学内容来看难度不大,内容学生都能够看懂,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则必定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激发。所以必须结合课程特点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首先搜集当前热点案例采用案例教学,如吉化公司爆炸造成的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京津冀和长三角及长沙等长江中下游高频出现的雾霾现象引入全球环境问题;湖南的“镉”米现象引入大气污染和防治与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广东某地电子废弃物拆解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引入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分别与学生展开讨论与分析。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从特定案例的环境问题分析出现的原因,污染物质的来源,可能的迁移方式和可采取的治理与预防的措施。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次开展专题讨论教学模式,专题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使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通常在理论教学内容前三到四周,由教师提出某一题目如:“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与环境关系”,“农村养殖行业是否需要进行控制”,然后引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制成PPT汇报材料在课堂中和同学相互探讨。其中有学生从抗生素的概念、抗生素的历史、我国使用现状、造成的环境危害,以及从政策层面和末端治理等方面消除其负面影响的可行措施进行深入讨论。
5.可以改进的方向
环境学概论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泛,包括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法律法规和经济学知识,从课程内容讲难度不大,但是从课程特点看要讲好该课程对教师有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有非常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理论功底,其次要求教师有较广的知识面。同时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参与搜集环境方面相关的最新素材,包括图片和案例,建立该课程的教学素材库。课程考试可以采取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的组合方式,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把平时考勤、课堂参与、专题讨论及课程论文以适当比例计入平时成绩。总之,环境学概论课程的教师需要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增强自身教学技能,不断尝试和总结不同教学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指导系统;建筑环境工程;施工现场
在建筑环境工程中指导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本文首先介绍指导系统的概念及分类,然后全面地探索建筑环境工程和施工现场中指导系统的设计理念以及应用过程,最后总结了建筑环境工程中施工现场的指导系统设计要素以及其发展前景。
1指导系统的概念
1.1指导系统的概念
人类活动需研究环境来尽快适应环境。当前社会环境高速变化。指导系统不仅是环境布局中的重要环节,更代表的一种文化。不同的建筑环境其指导系统的风格和功能也会存在区别,如娱乐场所和公共建筑二者之间的指导系统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环境指导系统是为特定环境服务,所以必须要融于环境。
1.2指导系统的分类
指导系统从功能上大致可以四种,第一种是营销指导系统,它主要是为销售过程服务。第二种是必备指导系统,必备指导系统的功能是特定的而且所用范围也已经指定,甚至它的色彩和造型都有标准。第三是公益指导系统,其作用是提示他人,所以公益指导系统不能脱离大环境的文化定位,还要体现出人文关怀的底蕴。第四是办公指导系统,在该环境下能充分说明办公指导系统的严肃性,进而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
1.3指导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指导系统的设计起源于欧洲,兴盛于美国。指导系统同时也是城市高速发展和大规模使用交通工具后的特定产物,其原因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建筑物需要区分。指导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是在各种建筑环境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指导系统的研究还是不够全面。
1.4指导系统与建筑环境的关系
建筑环境工程中指导系统的设计代表着人类的物质文明已和技术文明紧密结合。所以在建筑环境中运用指导系统,首先要明确的是要以建筑环境为主,保证建筑环境的完整性,指导系统设计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第二是要保障设计的完整性,所以指导系统的设计必须要和建筑环境设计一致。第三是指导系统设计要和建筑环境融合,注意元素与元素之间的搭配,注重整体效果。
2建筑环境施工过程中的指导系统归类分析
2.1施工现场环境的特殊性
施工现场的环境特殊,按照范围和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3个类别:(1)工程建设区域:是指一个工程建设项目所划出来的建设区域,其中包括许多不同的区域,如还没有建的区域,已经建好的区域,还有就是企业职工生活的区域。划定范围是在参考整体环境和交通条件以及城市市容后确定下来;(2)施工工地:是指施工工程的施工区域,它包括材料的放置场地和施工人员的临时生活区域;(3)施工作业区:是指正在进行施工作业的区域,有单项作业和正常配合作业区段和交叉作业区段以及特种作业和危险作业区段三种类型。而单项作业和正常配合作业区段是以单项作业为主导,其他配合作业为辅的施工作业区。交叉作业区段中各种作业区段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因为是几种或多种作业交叉进行的区段。特种作业和危险作业区段则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区段进行作业的施工作业区,如爆破和高压这些特殊的作业。在建筑环境工程中,施工现场的指导系统的设计应该与时俱进,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发展性,要符合现代建筑环境工程的秩序化和产业化的特点,满足施工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设计者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建筑环境工程,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
2.2建筑环境施工现场指导系统的设计依据
设计施工现场的指导系统,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第二是要充分考虑这个建筑环境工程的理念来设计指导系统。第三要整体考察施工现场的环境,了解它的结构以及交通路线。第四仔细分析研究建筑工程的内部的结构。第五要求设计出来的成品要与建筑工程的整体形象相符合。
2.3施工现场环境标识导向分级的原则
在征求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在建筑施工现场以外的交通要道树立一些宣传建筑环境工程的广告标识。根据建筑环境施工安全的相关法律条例,要求建筑施工现场必须有五个牌子和一个图片,第一个为对这个工程的概括以及说明标牌,第二即为写有建筑施工的管理人员的名字以及进行举报监督电话标牌,第三则是明确防火责任牌,第四个则为工程安全生产牌,写有工程文明施工字样牌,图片指的是施工现场的整体平面图。另外,还要求这些标牌的分布位置合理、字迹端正、内容明确。
2.4指导系统的设计内容
建筑环境施工指导系统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是设计的标识要简单易懂。标识的尺寸不能过大或者过小,它的外观或者是内部图形和文字尺寸都要经过仔细的考量。
3影响建筑环境的因素
建筑施工能源耗量大,所以建筑环境工程容易对建筑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因为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节能施工,有意提高施工过程中室内的气密性和绝热性,会使外界的空气与室内的空气隔绝,室内受污染的空气无法排出,外面的新鲜空气也不能进入室内,这样就会降低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室内空气质量无法达到普通标准;(2)影响室内的环境。为达到节能施工的目的,施工人员就会在暖通方面下功夫,但是一味的追求节能,就会忽略该方式带来的污染环境。比如,暖气设备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后,如没有进行定期的清洗,就会滋生细菌。因此这样的做法也会对室内环境造成影响;(3)在建筑施工和暖通设备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置换,才能优化室内空气的温度和质量。但在机器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降低室内的舒适感。尤其是夏天时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差距较大,进行空气置换时就会给室内的人带来不适感,影响人们的居住条件。
4结语
指导系统是建筑环境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指导系统设计是为环境服务,所以必须要融于环境之中。本文通过对指导系统进行简单介绍,阐述指导系统设计在施工现场起到的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指导系统的设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系统。
参考文献:
[1]曹明.产、学、研联动建筑节能———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系统应用技术”学术创新团队[J].建设科技,2014(10):36-38.
[2]殷子文,王学勇.浅析水工建筑的生态美学设计[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236-239.
新型案例教学设计
基于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多年的研究基础及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笔者总结了微生物燃料电池与以下课程的结合。
1.水质工程学教学
微生物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技术,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也取得了进展。而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作为案例,引入到水质工程学的教学中来。在讲授生物处理部分,可以引入微生物燃料电池这项新技术。首先需要向学生讲清楚微生物燃料处理废水的原理。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室内,同时发生着厌氧生物处理、电化学氧化、生物氧化与生物混凝等多个过程,并逐一介绍此四个过程的原理特征。然后向学生介绍当前应用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进行污染处理的研究状况。近年来,一系列富含生物可降解有机物的废水,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逐渐被尝试用来产电,同时废水本身得到降解。在介绍完整体研究状况后,任课教师可以根据熟悉的特征废水,展开而深入地向学生展示。需要提及的是,氮污染控制是当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氮废水是该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也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地下水污染防治为特色的环境工程教学特点密切相关。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脱氮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04年,研究者发现当阴极电势控制在-500mV时,微生物能够直接以阴极作为电子供体将NO3-还原[7],这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氮废水的实际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需要向学生说明,当前受制于材料成本,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废水还只停留在实验室研究,还未真正应用。这样既向学生传授了生物水处理的相关知识,又激发学生进行深入了解研究的动力,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与联想的能力。在讲授水处理系统部分时,在讲解完生活污水传统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可以针对当下相对难以处理的工业废水,介绍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新型处理工艺。如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尝试用UASB-MFC-BAF的组合工艺处理糖蜜酒精废水[8],高效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并获得1410.2mW/m2的最大功率密度。其中,在UASB单元高效去除COD并进行硫酸盐还原,MFC单元氧化硫化物的同时产电,BAF单元去除色度并降解苯酚衍生物。与常规工艺的结合为MFC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处理方式。这除了向学生传递了水处理工艺的相关知识,也示范了工艺组合的特点与基本规律,培养了学生讲自己所学的水处理技术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能力。
2.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教学
堆肥处理是主要的资源化技术之一,在讲到堆肥部分时,可以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固体废物堆肥中的应用案例,即微生物燃料电池既可以处理废水,也可以处理固体废物,展示了该技术良好的发展前景。其在固体废物堆肥中,底物不需要频繁更换,而且有机质含量高,堆肥过程自身产热可提高温度,为堆肥过程中形成的高度复杂的微生物种群的富集和生长提供了更加稳定的外部环境,当前以厨余垃圾和园林肥料为原料的堆肥微生物燃料电池也已经有报道[9]。剩余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中最为头疼的问题,在讲授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处置部分时,可以着重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剩余污泥资源化过程中的应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将剩余污泥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最清洁的电能,为污泥资源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具体包括直接利用剩余污泥与间接利用剩余污泥两方面,前者是直接以剩余污泥为燃料,在输出电能的同时,能达到良好的污泥减量效果;后者是分别以剩余污泥微波预处理上清液与剩余污泥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作为燃料,可以有效地资源化利用剩余污泥,同时达到污泥减量的目的。将此类案例介绍给学生,既可以传授了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处置的相关知识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并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环境工程意识和环境工程研究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环境学教学
环境学是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以及基本原理,以便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而微生物燃料电池与其课程教学也有密切联系,可以成为增强教学效果的有力工具。污染物是环境工程的处理目标,而污染物指标是检验环境技术优劣的标准,在水体污染教学方面,五日生活需氧量(BOD5)的含义与测定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常规BOD5测定主要采用呼吸法,该法测定较为复杂,而且耗时长,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的BOD5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电流或电压与污染物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而且能够快速响应,并且测量范围较宽,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因此成为微生物燃料电池实际应用领域较为重要的直接应用方向。在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类型的传感器测定BOD5时,以待测废水为阳极液,通过之前测定的电压与浓度对应关系,读取电压值,便可换算为BOD5的浓度。此测定方法发现电池转移电荷与BOD5之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标准偏差为3%~12%。而且微生物燃料电池类型的BOD5传感器响应快,恢复能力强,当污水浓度发生变化时,电流滞后1h即可达到稳定。而且微生物燃料电池型BOD5测定方法的另一突出优点是可连续运行,无需路外保养。通过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测定BOD5中的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BOD5的理解,传授了水体污染指标的概念,也培养了学生触类旁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环境学课程讲授中,会涉及全球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也会提到一些新型的清洁能源如氢能、核能等。此时可以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助产氢的相关知识,这也是微生物燃料电池可能直接利用的主要形式。根据电化学理论,电解水的分解电压为1.6V,而在无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施加一个远小于水的分解电压的小电压(一般小于0.8V),可以促进外电路转移至阴极的电子和阳极转移至阴极的质子结合而生成氢气,从而达到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产生氢气的目的,该工艺产生的氢气纯度较高,并可以积累和储存以及运输,克服了以前微生物燃料电池输出功率低、无法直接应用的缺点,从而促进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朝着实际应用又迈进了一步。这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更深的了解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而且培养学生的研发兴趣与爱好,另一方面传授了氢能等清洁能源的相关知识,拓展了氢能的来源,启发了学生深入探究、勤于联想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实践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笔者主要参与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心得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对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在环境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在讲授烯烃部分时,讲到石墨烯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优点,更多地利用了其比表面积大、易于微生物附着的特征,促进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与污染物去除,使得学生对于石墨烯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教学起到了促进与拓展的作用,符合当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路。在环境专业主干课环境生态学的教学中,将水生生态系统部分引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概念,介绍了产电微生物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并介绍了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这不仅向学生传递了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微生物的类群与功能,以及污染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知识点,而且可以使学生明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形象地展示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参与污染迁移转化的过程,对于此部分知识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讲到这些案例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比较高涨,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可见微生物燃料电池确实是良好的教学载体,有助于提高环境工程教学的质量,笔者在后续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完善提炼。
实践证明,绪论课讲的好与差,是决定课程教学效果成败的一个关键步骤。绪论讲解中,首先,应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工程原理是研究什么的一门学科”,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并不难学”,激发他们的“求成欲”,培养学生对环境工程原理学习的“胜任感”。其次,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环境工程原理学科的结构,搞清这门课程与别的专业课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探索环境工程原理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环境工程原理知识本身的兴趣。再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初步掌握研究和学习环境工程原理的基本方法,为具体实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环境工程原理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最后,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采用传统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做到相益得章
在上个世纪,教师讲课通常以借以板书得以传递课程信息,学生一本一笔拼命抄笔记,该方法学习效率低下,给学生提供的信息也时常很有限,往往出现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教学成效不是很显著。当前,在众多高校中,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普及,将计算机已然成为现代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基本实现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众所周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大量形象逼真的图片和栩栩如生的视频,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过分的依赖多媒体,甚至滥用多媒体,非但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给教学效果带来负面的影响。一方面,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创造性变成单一的多媒体制作过程。另一方面,灵活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固定的课件操作,老师在任教课堂上即兴发挥的少之又少,原应有的机智活跃的师生互动变成了单调呆板的“人机交流”,而且多媒体画面的大量呈现阻碍了学生想象、再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如同看电影,没有思考和接受的时间,也懒得记笔记,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和厌倦,甚至排斥,一堂课下来,学生们似懂非懂,很难抓住学习重点,甚至不知所云。
因此,只有我们教师做到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和谐结合才能营造完美的课堂。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新技术,这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但得了多媒体这个“熊掌”而完全舍弃了传统教学这条“鱼”,肯定是不科学的。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手段即方法,方法只有更好而没有最好。在《环境工程原理》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先进性的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多媒体技术怎样发展,在《环境工程原理》教学过程中,科学、正确地利用板书至少还能起到如下作用:
(1)有助于教师阐述和讲解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进行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
(2)板书有助于学生养成边写边记的习惯,便于以后的复习;
(3)板书可以突出课堂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教师运用板书进行信息的转换,学生获得的就不只是知识,而是获得转换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案例分析和辅以必要的课程实验
由于《环境工程原理》的教学有理论部分多和公式复杂等特点,因而适当地结合案例教学法和辅以实验教学,对加深学生理解抽象基本理论及巩固其所学的知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将《环境工程原理》中原理或公式所涉及的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样的教学,生动具体、直观易学,可以引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教育学生基本理论联系实践的本领和从事科学分析的本领。同样,《环境工程原理》教学过程中如果辅以实验教学法,一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在讲完层流、紊流两个概念之后,通过辅助的实验,学生可以很形象的感受到这两个概念的含义以及区别,并且记忆深刻。另外,如果能及时地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来消化所学的伯努利方程,那么可以极大地加深理解动压头、位压头和静压头三者之间的能量转换。
关爱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37-02
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指出环境工程类学生要强化工程能力培养,人才培养的质量指标已不能简单地用学业成绩来衡量,而是由社会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评判,这种能力包括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只有将师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培养出应用型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经过十多年对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积极探索,针对目前高校环境工程类专业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弱化、学生工程能力下降的普遍现象,我们进行了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走入社会体现各种能力的基础和起点,而在本专业的教学环节中,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这两个能力的主要环节,因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
一、实验教学定位
环境工程是综合性、应用性的专业,涉及到化学、生物、材料、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实验教学不仅要传授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环境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是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的体系,是学生专业素质养成和工程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我们在建设过程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形成了“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培养能力、探索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重视实验内容的更新,实现科研成果、工程实践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促进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1.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实验教学是环境工程本科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与理论课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保证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教学的同时,应大力开展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注重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先进性和应用性的有机结合,为学生进一步的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教学应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一体化、两结合、三阶梯”教学改革思路(见图1),“一体化”即打破原有的实验室各自独立的实验格局,实验教学管理方式坚持一体化原则,对所有实验课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两结合”即坚持实验教学过程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实验教学过程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三阶梯”即巩固基础性训练实验、强化综合性开放实验、鼓励研究性创新实验,以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阶梯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实现以上改革思路,需要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争创高水平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加快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现实验教学的多媒体化;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实验教学改革方案。①改变传统专业实验课程设置依附于理论课体系的横向模式,将实验课独立出来,与本专业其他实验课建立相对独立的纵向联系体系,实现专业实验课程之间的纵向联系贯通。②改进实验课程设置和实验项目,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融入到实验教学中,使实验内容更贴近工程实际。③改变实验教学由单一课程组和学生班级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形成交叉型的教学指导团队和兴趣型的学生学习团队。④改变传统教学实验室管理的旧模式,整合实验室资源,成立实验示范中心,结合科研实验室,实现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科研活动中的平台式共享,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的机会。
三、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一体化、两结合、三阶梯”体系建设,注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分层次阶梯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传统知识与先进技术的结合,与前沿科技、工程实践密切联系,融入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和科技创新,使实验项目不断更新。需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有: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实验、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工程训练、CAD设计基础。
2.实验技术。结合本专业实际,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在实验项目设置上注重与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相结合,采用最新工程应用技术与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如《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开设电镀废水处理实验,《气体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开设静电除尘效率实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开设生活垃圾焚烧实验,这些综合设计实验都具有较强实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3.实验方法。重视实验教学方法研究,以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思想指导实验教学全过程,进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以人本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式灵活多样,逐步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模式。突破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学生自主、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中的环境监测实验全部采用自主实地采样,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中环境工程综合实验以3~5人为一组进行合作性实验,学生自主实验平台中的开放性实验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和方法,社会服务平台吸纳学生参与平台运行工作,建立学生实验兴趣小组,参加校内外各项学科竞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4.实验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实验仪器,与工程实际接近的实验设备,加强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逐步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加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的应用。
通过专业实验的训练,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工程的概念;同时,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研究活动,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建立起科研创新的概念,培养出21世纪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兼备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钱晓荣,邵荣,郁桂云,等.环境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125-126.
[2]丁克强.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23-24.
[3]张迎明,刘永德,谢玲玲.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4:66-68.
[4]刘晓燕,贾永英,宫克勤.卓越工程师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176-177.
关键词:环境工程;双语教学;教学效果
一、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与定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既有丰富专业知识、又有高水平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从重点高校到普通高校纷纷推行双语教学。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在非外语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母语和第二语言授课的一种教学模式,既包括教师应用两种语言讲授,也包括师生应用两种语言交流。当前,我国政府和民众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环保概念渐入人心,环保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国内部分高校相继开设环境工程类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也在这些高校开展起来。在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通常就是选择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讲授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正是要对原有的英语教学和专业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本科生能有效掌握环境工程专业术语和英语表达能力,培养英语思维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拓宽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国际视野。
二、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内容和手段
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作为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其教学内容要体现英语语言教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从而使它成为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双语教学使学科专业知识从以汉语为标识变成以英语为标识,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同时以汉语和英语两种形式对专业知识进行国际交流。这就要求根据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因此,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科发展方向,并且课程难度不应低于采用汉语进行教学的标准。近年来,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主要有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土壤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生态学、环境生态毒理学、水处理微生物学、环境学导论、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工程概论、环境经济学、仪器分析等。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选择环境土壤学和环境微生物学两门课程作为双语教学课程。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模式要求改变我国高校一直以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增加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优先使用英语。教师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双语教学课件,用英文列出专业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再选用一些合适的图片用以增加课件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并搜集一些英文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较快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同时,任课教师应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方式搜集一些英文资料,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相关的英文资料,并在课堂讲授时向学生提问或布置随堂作业,了解学生阅读的效果。双语教学适合采用小班教学的形式,一般以40人左右为宜。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故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不应该强制性地要求环境工程专业所有学生都参加,而应该在设置一定英语语言和环境工程专业标准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组成双语教学班。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已实行学分制,这就为双语教学的分类开展创造了条件。我校环境微生物学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有两位任课教师可供学生选择,分别采用双语教学和汉语教学;环境土壤学是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
三、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目前国内环境工程类专业对于实行双语教学的各门课程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因此,一般都是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外文原版教材或者自编教材。因此,对那些采用双语教学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编写双语教材就显得非常必要。编写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材的专家应为该领域的专家,英语水平高,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并从事过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双语教材应尽量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综合不同外文原版教材,进行节选和编辑,既要保持原版教材的风格,又要使内容符合我国高校的要求。在编写双语教材时,还应列出一些优秀的原版教材作为参考书目,指导国内出版社出版这些书目的影印本,供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为阅读书目选用,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提高其专业竞争力。
2.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学师资是制约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向前发展的瓶颈,双语教学师资的建设和培养是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水平的关键。我国高校双语教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些英语能力强的专业课教师,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师一般属于这一类,他们由于缺乏语言教学方面的系统训练,难以用外语充分表达自己的专业思想和开展互动式教学;另一类是英语专业教师通过较为简单的专业知识进修后转而进行双语教学或者是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攻读了非外语专业的研究生,他们专业知识不全面,无法深入浅出地讲解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作为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师,不仅要求专业知识精深,还要求英语水平高、能灵活运用英语来表述环境工程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等。因此,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采用自己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3.双语教学课程的考核及教学效果。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要灵活采用多种考核、考试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双语教学的效果。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考核应借鉴欧美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灵活采用笔试、口试、开卷、闭卷等多样化的考查形式,并将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纳入综合成绩评定。考核的主要目标是考查学生双语应用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尽量通过设计案例来考查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环境工程类专业知识性比较强,有的课程对学生来说本来就有一定难度,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部分外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更难理解和适应。大学本科生虽然已经过了多年的英语学习,但是他们学习的内容一般以日常用语为主,对科技英语不熟悉,且很多本科生还没有形成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习惯,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非常薄弱。因此,用汉语讲解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必要的,可以避免学生对于课程中难点的学习存在语言障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环境工程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廷凤,李红艺,丁克强.“环境土壤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1(2):56-58.
[2]樊云慧.对高等学校开展法学双语教学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3(1):95-99.
[3]谈多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10):91-94.
[4]李英华,王丽敏,魏薇,等.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2):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