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中学生安全健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安全健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安全健康教育

第1篇:中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中学体育 健康课 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面对突发的状况时人所做出的应激的反应,其中包括自我的应急和保护,避免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损失。中学体育和健康课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基础性质的必修课,不仅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中学生必经的道路。生命安全教育的最初目的就是最终目标一直都是培养中学生的求生能力并且加大对于自己的保护力度。

一、当前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的数据统计不难显示,中国学生由于意外伤害而导致死亡的概率普遍为发达国家学生由于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率的3-11倍。2014年,昆明市的明通小学就发生了一起踩踏事故,这次事故一共造成了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其原因是体育老师将教学所用的海绵垫放置在宿舍楼的过道处,学生蜂拥而出的时候,先下楼的学生跌倒在海绵垫上,后续小学生不明情况,相互积压,造成了学生的严重伤亡。这起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从侧面证明了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力。

虽然2000年以后,中国开始实施一系列教育和课程的改革。此时有关的教育部门才开始慢慢正视生命安全教育问题,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健康课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中学存在升学率的问题,生命安全教育在落实到实际的过程中并没有引起校方和老师足够的关注。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存在于理论的层面,并没有提高身体素质和求生技能。可以这么说,中国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尚且处于初级阶段,整个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尚未达成,但是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却已经迫在眉睫,不容许我们再忽视了。

二、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的一部分,不仅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进一步阐述,而且影响着中学的基础教育。但是目前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纯理论层面,中学生本身缺乏实践的应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受年龄的限制,中学生仍然没有更好的应急性。如何更好地在体育和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在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中,要努力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教学目标

我们首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目标,明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课程改革的探索,而且是学校落实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的模式。我们应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的能力。学校作为特殊的群体在面临突发事件中应该将合理的疏散作为自身的必要课程。

2.加大对于师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育的重视力度

中学校方要明白生命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老师必须思想上有着清晰的认识,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正确面对突发事件或者意外伤害事故的重要性,增强中学生对于生命安全的意识,真正做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明白生而为人真正的价值。善于利用合法的科学的手段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的质量。要在体育课程中明确运动的危险性,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练习。

3.在教学内容上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1)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导学生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办法,如人工呼吸和紧急外伤的处理。

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办法并不是中学体育课的考试内容,关于逃生技巧的理论学习,很多学生不重视,没有认真听。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善于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诸如火灾、水灾、地震、食物中毒等危险,遇到这些危险时应该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接着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比单纯老师说理要更深刻。

关于自救互救的方法,不能光让老师示范给学生看,教师必须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训练,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自救互救的办法,当危险来临时,学生才能很好地应对。

(2)要善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展开生存技巧的训练。

生存技巧训练包括生存训练和逃生拓展训练,经过之前的理论学习,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各种生存训练和拓展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与选择或把学生的错误做法与选择记录下来,训练结束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经验。通过这样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使中学生在灾难中得以生存并且提高生存能力和应急避险能力,相信这些求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

(3)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面临突发状况的时候,心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求生,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属于弱势群体,但是如果过于慌乱,就会降低应急避险能力。教师要在平时练习中注意对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突发灾难面前沉着、冷静,并且积极施救,从而降低这个突发灾难对于自身的影响,才能真正面对险情,提高应急避险能力。

4.教师教学过程一定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

体育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注重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要组织中学生井然有序地进行准备活动,并且让中学生从根本上明白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从心里做到真正的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味地突飞猛进,要尊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拒绝毫无意义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真正含义。最后,体育老师要排除器械的不确定的故障,经历从根本上克服不安全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并且树立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5.强化学校体育法制观念

近年来,由于中学生命安全教育的不到位,由此而来的相关民事诉讼大大增加。强化学校体育法制观念的目的在于增强老师责任感和法制观念,真心实意地关心中学生,老师要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时候会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不难发现,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迫切的。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有助于中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稳定。中学生命安全教育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构建,还要有丰富的技能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不能仅仅做到纸上谈兵。正是基于此点,在新课改中完善生命安全教育是中国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并且责无旁贷的责任。

参考文献:

第2篇:中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心育; 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71-001

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如履薄冰的学校管理更是“无微不至”,学生的个人发展空间几乎被压缩成了真空地带。再加上社会、家庭的压力,往往使学生的心理变得脆弱、敏感,脾气暴躁,行为偏激,从而使中学生的心理失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如何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配方,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用“心”教育,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释放心理压力

用“心”教育,这里的心是指爱心、真心、关心、同情心、耐心等。目前中学生群体中部分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有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把自己圈定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具有相对的自闭性:沉默寡言,不主动与人交往,做事独来独往,并且有明显的偏激倾向。因而要解决好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要让中学生主动敞开心扉,发泄心中的种种压抑和不快情绪。用“心”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师,要学会如何去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用真心去感化学生,善于同情学生,与学生的心理形成某种共鸣,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有效碰撞,碰撞的火花必将为你照亮那尘封已久的心扉。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有耐心成为学生的倾诉者,让学生尽情发泄长期郁积在心中的压抑情绪,从而达到释放心理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的目的。

二、整合学科资源形成合力,培养学生心理的自立能力

中学生心理的自立能力,是指心理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能力。这就要求中学生要具备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人生观,坚强的意志力和耐挫力。这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一师一科之力,必须要整合所有学科资源形成合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要充分发挥主题班会和专题讲座这一主阵地的作用,对中学生进行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中学生能够简单认知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矫正不健康心理的常规手段。其次,将心理健康知识贯穿于教学内容之中。比如生理卫生课,可以由生理卫生知识扩展到心理保健知识,由心理保健知识的传授延伸到不健康心理行为的矫治,还可以进行必要的青春期性教育。语文、政治、历史课可以结合教材教育学生自信自强,面对挫折,不弃不馁,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让中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提高学生的心理自立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构建和谐的心理环境,增强学生心理的自我净化能力

和谐的心理环境是指有利于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形成的外在环境。心理的自我净化能力则是指自觉抵制不良环境对心理影响的能力。和谐的心理环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良好的校风、班风,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学校,良好的校风、班风对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影响很大。一个紧张有序,团结友爱,充满着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气氛的学校和班级,利于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人格的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中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近感、安全感、信任感,在这样的心理环境里,中学生的心理、智力、能力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中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的情绪积极,家庭就会出现喜气洋洋、生动活泼的气氛,孩子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反之,就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中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社会环境健康向上、安定祥和,学生就会感到安全、幸福、无忧无虑,充满对社会生活的热爱;反之,学生就会恐惧、惊吓,对现实产生忧虑。和谐的心理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助于中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增强学生心理的自我净化能力。

四、注重心理疏导,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制,让学生的心理素质更给力

第3篇:中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网络发展 中学生 心理健康发展 影响 对策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因此其心理发展不是很成熟,判断能力和认知水平也比较低,而在网络环境下,上网已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冲击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 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一)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正面影响。

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网络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高,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环境,因此其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有利于学生在网络中任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因此,网络对中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第二,网络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中学生来说,其生理和心理都不是很成熟,思想和想法在现实生活条件中容易受到波动,据了解,大多数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而网络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信息交流平台,包括论坛、QQ、博客等,学生可以在交流信息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当遇到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时,可以发表在论坛和博客上,而论坛、博客中的好友可以向发表者提出意见和观点。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受到启发,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若不合理利用网络,则容易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对于中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因此人们都是利用不真实姓名和身份进行网络交流的,这就导致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容易丧失诚信品质,大多数中学生因此学会了撒谎,因此,网络阻碍了中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并且网络交友是一种人机交往形式,不仅容易让学生产生人际障碍,还会妨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另外,当前大量和网站兴起,而中学生正处于性萌动时期,控制和约束能力不强,因此,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再有大量网络暴力游戏容易使中学生产生暴力心理倾向,大多数中学生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利用暴力解决,导致近几年网吧斗殴、青少年犯罪活动时常发生。

二、在网络环境下,促使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的教学对策

针对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 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对于中学生来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学校应注重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通过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班会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注重人际交往和情绪控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网络知识,让学生深刻体会网络的利与弊,树立健康的网络心理,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注重中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不仅要加强技能学习,还应加强素质教育,如要求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安装防毒软件,这样可以阻止学生访问网上泛滥的垃圾信息,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养成自觉自律的品质,使学生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成长。

(三) 建立心理辅导室,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当前,大多数中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心理辅导室可以给予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在心理辅导室,学生可以尽情畅谈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在生活、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如人际交往等,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采用心理治疗方法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消除学生不良心理,从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中学生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

为了防范中学生网络成瘾,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学生落入网络陷阱,还可以让学生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学校应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力度,如网页设计大赛等,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网络校园文化活动,如创办网上电子读物,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网络环境下,学校应充分认识到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利与弊,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中学生心理辅导,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宁.网络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第4篇:中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现实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在许多教育工作者中,尤其是在许多教育工作领导者的思想认识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把心理不健康看成是中学生中的普遍问题,甚至有的认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心理都不健康;有的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认为根本没有心理健康问题,扩大化与不重视均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首先是缺乏足够的专职心理教师。其次,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率低。

(3)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小事,很容易搞的一件教育工作。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素养,并且需经过培训才能上岗。

(4)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而是作为一种创收的手段,赚钱的方式。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对措施

1、学校需要按照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分年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的个性特征,是由其比较稳定的,经常出现的那些心理特点构成的,它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因此,学校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教育要有针对性,因势利导,以有效地促进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同时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学年阶段,有目标地进行心理品质教育活动,

我们可以这样做:提高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强心理保健指导,培养坚韧不拨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

2、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对措施

(1)、紧抓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教育就应该包括对如何求知的教育和如何做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也这样来评价师生的教学活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如何教人做人应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进行心理调节,抓住课堂契机,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2)、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工作开展的难易程度,因此,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碍于面子,怕人说“出风头”而又羞于表现自己。为帮助学生冲破这一层心理障碍,我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一次“学名人 · 做名人”十大名人评选活动。

(3)、组织开展多种实践活动, 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许多研究表明早年挫折经验对成年后影响甚大。为此,我有组织地开展: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挫折教育,使学生增加对突如其来挫折的心理承受力。②个体需要挫折教育,如“假如我中考失败”,“假如我失去知心朋友”等讨论,为学生创设挫折情境。③以团队组织为依托开展“今天我主持家务”等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针对当前独生子女的物欲膨胀,有意识地开展欲望不能满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个人的需要要服从社会和他人需要,对不合理的需求加以矫正。

(4)、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教会学生与人打交道的技巧。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的,也总是在不断交往中从事学习和其他社会活动。人际关系如何,对于人们完成活动任务、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都有深刻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主要依赖以情感成份为主要调节器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团伙中他们可以更快地获得强烈的安全感、归属感,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具体情况指导他们掌握优化人际关系策略。帮助他们克服人际偏见,指导他们加强个性修养,教会他们基本的社交技巧。

(5)、课余谈心中对学生进行生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为人处事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观,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完善家长学校和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1)、开设交流信箱、心理热线和进一步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收集他们的心理活动,并鼓励他们面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问题咨询信箱”,鼓励学生把心头的困惑说出来,向老师咨询,以寻求解答,使自己的困惑得到解答,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学生的心情是舒畅的。

第5篇:中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艾滋病;中学生;知晓率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近年来青年学生的感染率呈现上升的趋势[1]。目前国内和国际在针对中学生艾滋病防治活动开展情况的相关调查结果都表明,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工作[2-5]。本研究于2016年11月在某中学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在了解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同时,重点对知识获取的途径以及对相关活动的建议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某中学初二和高二各两个班的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45份,回收问卷14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45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100%。

1.2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设计调查问卷,经过专家修改后确定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获取知识的内容、途径和方式以及其他意见和建议四个部分。其中艾滋病防治知晓情况的八个问题是采用最新的知晓率评价方法进行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通过无记名的形式独立填写完成并当场回收。

1.3统计分析

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数据采取双录入,用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

2.结果

2.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被调查对象共计145人,男女分别为84和61人。83人来自初二,男女分别为47和36人,出生年月介于2002年2月至2003年9月,平均为2002年2月,标准差3.82月。62人来自高二,男女分别为37和25人,出生年月介于1999年8月至2001年4月,平均为2000年3月,标准差3.96月。

2.2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共计八个问题,分别是:(1)艾滋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严重传染病吗?(2)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其次为异性,是吗?(3)通过外表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吗?(4)日常生活和学习接触会感染艾滋病吗?(5)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吗?(6)使用新型(如冰毒、、等)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吗?(7)发生高危行为后(共用针具吸毒/不安全等),应主动寻求艾滋病检测与咨询吗?(8)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结婚/就业/入学等权益受我国法律保护吗?其中回答正确在6个及以上定义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通过调查发现,145名被调查对象中92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知晓率为63.45%,高二学生高于初二,分别为75.81%和54.2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对8个问题中知晓比例最高为第8题,正确率为91.72%,最低为第2题,正确率为49.66%。除第7题女生知晓比例高于男生和第5题高二高于初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外,其他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在性别和年级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表1)。

2.3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式

学生们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选择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互联网、学校老师、同学或者同伴、电视、报纸杂志和街头展览或者宣传活动,分别为103、75、68、67、54和34人次。针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和不知晓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式进行X2检验后未发现二者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对相关知识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普遍表示需要相关知识,选择结果从高到低依次为青春期生理知识、心理卫生知识、预防知识、艾滋病相关知识、交友和恋爱知识和性病相关知识,分别为130、118、103、101、101和91人次。不同性别和年级之间对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比较,X2检验结果未发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对于期望获得知识途径的调查结果显示,前三位依次为网络学习、学校课堂学习和听讲座,分别为72、70和63人次。在选择学校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两种途径的学生中,高二高于初二且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其他途径二者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表2)。进一步针对网络学习、学校课堂学习和听讲座三种途径的需求和建议情况进行了进一步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对于网络学习,建议选择学校统一组织视频学习、网络视频自学、通过设计闯关游戏学习、设计有奖问答和通过网络互动学习的人次数分别为66、64、60、37和30,经X2检验,不同年级之间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针对课堂学习建议前三位的依次是内容通俗易懂、讲解实际例子和参与式小组讨论,分别为88、76和46人次,选择最少的是男女生分开教学,仅26人次。和初二学生相比,高二学生更倾向于不同意男女生分开教学,且二者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表3)。对于听讲座的建议从高到低依次为:邀请学术专家进行讲座、组织活动请感染者一起参与、请高校学生或者学长讲座、请演艺界名人进行讲座,人次数分别为90、46、38和36,经X2检验,不同年级之间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此外,被调查对象还提出一些其他问题和建议,如表示很多问题确实不懂,希望能够听到更为专业的讲解;希望能给出八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并分享本次调查结果;多讲解一些实际例子让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安全套到底是什么?多讲解一些青春期和艾滋病防治知识;进行一次专家讲座,并能够现场提问;应该开设专栏问答;尽早教授相关知识;举办相关活动最好时间长些,有些互动更好;网络上多一些相关内容介绍;以及希望提供课外阅读材料等。

3.讨论

3.1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比例依然不断增加,危险行为普遍存在。以广州为例,截至2015年,累计报告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260例,年增长26.7%。广东岭南伙伴在2014年针对广东省大、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及艾滋病教育需求调研结果表明,受访者首次平均年龄17岁,最小为10岁,在受访的7位感染者中,首次的平均年龄为15岁,最小12岁[6]。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普遍不高,且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王超等调查北京市1489名初高中学生后发现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仅为28.1%,高中学生正确率高于初中,女生高于男生[7]。张崛等对北京市昌平区17所中学5098名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仅为63.9%,不同年级和性别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知不同,但均无统计学差异[2]。这些都与本次调查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3.2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应该加强针对性、有效性和长期性

第6篇:中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康工作。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全面开展。(三)全社会

关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改革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现代人类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这一现象在学生身上亦非常严重,尤其是中学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身体形态和机能处于一生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同时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黄金期”,其智能、性格等各种心理因素均发生一系列质的飞跃,并对其今后的大半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它更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急速的发展往往产生心理不平衡,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国内外同行的经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根据调查研究,当前很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传统的思维决定了主要还是以学科成绩分数论成败,学习的任务主要还是学生考上大学、重点学校,而唯独很少去关心一下教育的主体——广大学生,他们内心的感受如何,很少去关心一下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状况也越来越令人担忧。因此,学校领导只有态度鲜明、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极大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而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花瓶,搞务虚工作。

(二)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全面开展

首先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面向全体,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把心理教育纳入正式活动课程,每学年安排一定的学时,真正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惑,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我与发展自我、正确开展人际交往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性、情绪和行为的发展指导、健全的人格、青春期教育、毕业生就业辅导、预防心理疾病等。其内容要在总体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有目的、有步骤、分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自尊、自信、自我控制、学习适应、记忆力、思维力、科学应试、人际交往、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培养。当然不同年龄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解决不同的心理问题;教育方式以诱导为主,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不断启发学生自我感知和领悟,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选材要讲究科学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其次是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首先建立心理辅导室,选择合适的地点,最好这个地点不能太热闹也不宜太偏僻,可以在教学楼或图书馆附近。对心理辅导室进行宣传,由校领导、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等对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行介绍,说明其工作的“尊重、理解、同感、保密”的八字原则、以及与“思想教育”、“精神病治疗”的区别,尽量消除学生的疑惑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好奇和盼望的心理。在心理辅导室里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标准,主要是使用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作出正确的诊断,以便于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发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门的心理治疗机构进行治疗。

第三、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特别是学生管理者和各科教师与学生密切接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学生管理者在管理学生时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动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经常开展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中学生实施自觉地、有意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第四、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计划地推行新生入学基本情况调查和心理测试制度。对新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品德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以学年为周期,对学生进行气质、性格、意志力、人际关系、学习心理等几个方面的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存人电脑并进行分析,同时把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咨询、训练进行记录存档。

第五、刊印校园心理小报。配合心理课的进行,创办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刊物,栏目可以包括“专家文萃”、“知识窗”、“心语赠言”、“心理调试”、“个案分析”、“同学心语”等,定期出刊,发放到学校各处室、各年级、各班,向学生和老师传授心理知识,从而使大家重视心理健康,追求健康心理。

第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认真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和诊断工作,掌握第一手的材料,为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心理辅导、心理活动课等方面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并对学生主要存在的躯体化、强迫、敌对性、焦虑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和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所造成的压力、自我意识方面出现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此外还可以开展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培养、择业指导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

(三)全社会关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光是学校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和所有家庭都应该关心的一件大事。人从出生起就紧密地和社会融合在一起,社会是只大染缸,既可以使人奋发向上,也可以使人产生问题。家庭是青少年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态度观念、言行举止和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社会的不良影响和父母教育的不良方式,常常导致青少年的心理不适应。所以作为学校要把对家长的教育和对社会的宣传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对家长进行辅导,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

(四)改革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使未来的中学教师承担起维护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任务。现代师范教育应有足够的关于教师心理素质培养的课程,塑造人格健全的跨世纪新型教师。毕业后承担维护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任务,使其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化的主要力量。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我们一定要重视它,使它步入科学化、个性化、普及化和未来化的发展轨道上来。

参考资料:

第7篇:中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校园凶案 ; 心理健康教育 ;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311-01

长期以来,学校善于管理方式的单一,学校习惯于用学习的好坏和分数管学生、用升学率管教师,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的创造性,主管部门也习惯于用升学率的高低去评价一所学校,仿佛只要成绩好,其他都可忽略不计,结果是频发恶魔事件。透出的是校园里的安全隐患、青春期的心理问题乃至社会价值理念的迷茫。

一、校园凶案频现,社会各界反思当前底线教育

2013年4月,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因遭舍友林森浩投毒死亡。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二中院对“复旦投毒案”依法公开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

死刑解不了根本问题,两个年轻生命的悲剧,折射出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生活教育的苍白,敲响的是教育的警钟。这警钟不仅仅敲响在学校,而且也在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中回响。

很多人把此番事件归于个案,但追溯过往,这样的校园恶性案件已多次发生,社会各界频频发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目前很多学校的人才培养存在空心化趋向,“对人才的培养与评价,不能只重知识而忽视德行,不能只有知识教育,而没有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和生活教育。”

时事评论,学生从幼儿到大学,成长过程中,很多孩子被灌输的是“不输于人”的竞争意识,缺乏的是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提醒和教诲。

京华时报提到,如果真要从黄洋的不幸个案中检讨中国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那大概不只是 “关注学生心理”而是“重视学生心理”,说严重是在更大范围内的人文教育和德育的荒芜与缺失。一些高学历人才的精神偏陋或心理失常,在原本只属于常识、常规的人际关系或行事挫折面前,缺少包容心与应对能力,心态扭曲,意外折了羽翼。

二、教训时不我待,更应突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桩校园投毒案留给我们太多的沉重。需要的是反思。中学教育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和过渡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良好人格的养成应开展针对性的培育。

1.全面落实《纲要》精神,发挥课堂教学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全面落实2012年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这个《纲要》主要就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等5个大方面作了阐述,应该分初中和高中按阶段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作为教师应从每一堂课入手,像“汤中盐”一样渗透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

2.渐进形成优良品质,强化学生人生经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经历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深化经历教育。经历是资源,是财富,过程重于结果,结果来源于过程。在过程中形成良好心理品质。

3.熏陶学生美好心灵,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对学生品行、素质的形成具有深层次影响和教育意义。这就是环境育人。

4.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达成德育心育有机统一。

一个人的心态不好或心理素质不好,你不能说他就是品德不好或思想素质不好,也不能说品德好或思想素质好就是心态好或心理素质好,毕竟德育与心育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两者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不同,但在学校教育中两者所遵循的教育规律具有一致性,两者的教育主体具有一致性,两者在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一致性,特别是两者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现阶段只能把“德育与心育”两种教育并举,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能体现“立德树人,以人为本。”

5.优化管理体制框架,保障心育工作稳健有效。

(1)完善工作机构,创新心育体系。在各级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一是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育人工作小组;二是设立“学校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健康援助中心,设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三是在班级建立“学生成长伙伴”组织,在班级内、校园中成立学生心理健康社团和心理健康维护队,设立学生心理员,建立一支以学生为骨干的心理健康维护队伍。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效能。做好专业师资吸纳工作;做好师资选培工作;加强其他师资培训工作。学校必须保证至少足够数量的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取得资格证的才可上岗任教。

(3)配齐必要设备,保障工作开展。学校要建立标准的心理健康办公或咨询室,有相应的办公设备;建立规范的放松室;配备箱庭等。

(4)建立健全制度,促进规范发展。建立: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制度;②建立危机干预制度和心理援助制度;③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专业培训制度;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制度;⑤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制度;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定期会议制度;⑦ 心理健康教育定期汇报制度等;⑧建立学生给父母每期写一封信的制度等。

第8篇:中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一、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时刻受到威胁。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全,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要确保学生安全,必须抓好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救护的能力,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真对性和有效性,将安全损失降到最小的程度。

二、当前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成绩至上,安全形式大于内容

1.学校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

学校并没有把安全教育工作当作学校的常规工作来抓,而是通常采取“集中突击型”和“纪念日庆典类型”的方式来抓。学校安全教育方法单一,具体实践不足,没有正确引导学生真正形成并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

2.社会家长看重考试成才,忽视了学生健康成长

对中学生的关注往往集中在选拔性考试的成功与否上,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往往只谈考试成绩,忽略了中学生这个时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学生缺乏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

很多学校没有设置安全教育的课程,安全教育往往只体现在集会的口号上、班级的班会活动中、班主任的口头教育和家长会的提醒上面。甚至认为配备安全硬件设施、加强保卫队伍建设、限制学生活动就可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错误理解使中学安全教育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三)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大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加上学习任务负担重、压力大,平时缺乏安全演练,不能够有效地理解和运用安全知识。部分中学生不但不接受安全教育,反而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崇尚暴力极端行为,甚至盲目模仿尝试不安全行为,这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三、加强和完善中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学习安全知识,培养自救能力

我们应该针对青少年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安全健康知识竞赛、讲座、防灾自救演习等教育方式向学生普及安全防护和法律知识,使中学生基本做到“三懂”、“三会”。即:懂得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危险性,懂得各种危险危害的形成原理,懂得预防各种危险危害;学会报警方法,学会预防危险,学会自护自救方法。

(二)与时俱进,探索安全教育的新内容

学校要通过张贴各种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教育黑板报,上安全教育课等方式,使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应急避险技能,更好的保证个体的生命健康。

1.认真做好班级安全教育工作

在班级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结合上级安全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落实。

班级每周要开一次主题安全教育会,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安全事例及经常遇到的突发事件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并通过讨论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正确做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有效地预防和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危。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与学生安全密切相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威胁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学校要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生心理维护;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

(一)明确安全教育制度,政策贵在落实

首先,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发挥学校教育平台的优势,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设立校本课程,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其次,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各级安全预警机制,完善安全教育问责制度。

(二)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各部门要齐抓共管,严厉打击危害学校及中学生安全的不法行为,对校门口的一些摊点、校园附近的一些黑色网吧,对中学生存有安全隐患的一切问题,该取缔的取缔,该打击的打击,切实改善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净化社会空气,优化育人环境。

(三)因势利导,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第9篇:中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王新奇

为了坚持把我校八三五工作思路中的“把师生生命健康维护好”的要求落到实处,保证师生的身心健康,牢固树立

“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思想,时刻预防全体师生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我校采取得力措施,使学校预防疾病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当前,结核病流感疫情仍在蔓延,为保护好免疫能力相对较低、经常处在人群密集地方的学生生命健康安全,我校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按照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总体要求,坚持及时、准确、适度的原则,充分准备,严阵以待,认真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确保了全校师生的平安、校园的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了卫生安全工作管理领导小组:

长:

吕聚石

员:

王新奇

王留群

马会超

李广钦

各班班主任

三.采取有效的防控工作措施

(一)加强健康教育,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学习中学生卫生健康知识,提高了学生防疫意识和防控能力。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防控知识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各班认真学习落实中学健康教育管理制度,上好健康教育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增强了广大师生的防疫意识,提高了师生自我防控能力。

(二)加强制度落实的督查力度,落实学校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

对于有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源,坚持事先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一旦发现师生有传染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出疹子等)等异常情况,便采取果断措施,督促其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在第一时间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学校在引导师生认真学习卫生健康知识和防控知识的同时,加大了督查学校内部卫生管理工作的力度,年级主任负总责,段长分片负责,责任到班。教师责任到具体的清洁区,每周一次集中进行彻底清扫。每天做好教室、寝室等室内的通风、消毒与清洁卫生工作。

(三)落实学校卫生工作责任制,签订了师生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书。

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把学校防病防疫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开展学校防病防疫工作的自查活动,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消除卫生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学校病源。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了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认真落实食品、饮水卫生监督制度。

学校引入”直饮水”工程,保证师生健康饮水,同时卫生安全工作管理领导小组不定期的对学校师生食堂的饮食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排查,安排专人对教室、食堂、宿舍、厕所等卫生设施进行每天消毒一次制度,认真填写消毒记录。健康教育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教育、生理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卫生健康教育方面的辅导,并填写记录存档。充分保证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认真落实晨检制度、疫情报告制度。

学校要求全体师生必须严格遵照中学生晨检制度,班主任利用晨会时间对学生采取望、闻、问、摸、量等方法,及时排查有发烧、咳嗽、头痛、流涕等感冒症状的学生,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上课教师要及时了解、掌握上课学生健康状况及精神状态;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将严格遵照学校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疫情报告人员要忠于职守,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及时向镇卫生院和镇中心学校报告,任何教师不经请示均不得私自向外有关流感的消息,更不得信谣、传谣和造谣,严禁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事情发生。班主任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信息畅通。

(六)切实搞好配合,与卫生防疫部门密切配合搞好防控、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了联动机制。

特殊情况下,学校要切实配合卫生部门尽力查找与学生相关的密切接触者,配合疾病防治部门进行居家医学观察。班主任对患病学生在治疗期间的情况要及时跟踪查询并做好记录,严格遵照报告程序。

“强化安全管理

共建和谐校园”,总之,疾病防控、卫生安全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我校将利用学校这一平台,扩大宣传面,坚持专群结合的疾病防控原则,遵循防控连着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规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学校浓郁的安全管理文化氛围,努力将刘寨镇初级中学打造成和谐、平安的校园。真正使我们的校园“平安音符长响

安全警钟长鸣”。

2015年5月

春季疾病防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