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运营体系范文

互联网运营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运营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运营体系

第1篇:互联网运营体系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运营商;焦虑

互联网技术发展给各行业带来的冲击是颠覆性的,且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常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但这些颠覆式的变革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因而表现更多的是焦虑。

微信、互联网电话等给通信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语音和短彩信业务。这两块收入是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语音和短彩信的时长和数量得不到提升,同时资费又需要不断下降,行业竞争的加剧,宏观政策的下压,客户消费行为的改变,收入自然是不断下滑的。流量时代来了。人还是那群人,规则变了,玩法变了。百度在流量经营,腾讯在流量经营,大家都有自己的营销模式和盈利模式,大流量时代如何经营,才能弥补语音和短彩信的收入缺口?如何迎合电商经济,分得互联网盛宴的蛋糕,实现企业的顺利转型和可持续呢?面对挑战和困惑,出现更多的词汇莫过于焦虑。

面对互联网经营,传统电信运营商们在焦虑什么?

焦虑一: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特性认识不到位,将错失转型的窗口期。

移动互联网浪潮强势来袭,以其GPS(地点)、Tohch(互动)、Sensors(智能行动)、Contacts(个性化、社交化)、portability(即时性)等5大特性让“一切商业都是娱乐业”成为现实。时间、地点维度与传统商业完美结合满足人们此时此刻的需求成为常态。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形态应该是工具型、内容型和人际型的结合,给力的产品也应该是集粘度、吸引和传播3种要素于一体的结合,可以作为工具使用,有吸引用户的大量内容,同时包含人际拓展,不满足条件时,可以选择两项搭配,工具+内容(iphone),工具+人际(QQ),内容+人际(Facebook)。如果从用户习惯及用户规模角度出发,短期内无线互联网的应用仍旧会以文字、图片、音乐类为主,视频应用正在加速扩大,同时无线互联网中的图片及视频的ugc内容将会大大超过传统互联网。游戏化的互联网思维正在人群中形成共识,内容+场景+社群+病毒扩散正在成为互联网营销法则,但在这些方面,运营商需要做的还很多。内容比较缺乏,场景营造还需向苹果、微信学习,社群概念在企业中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病毒扩散的能力更是短板。

焦虑二:互联网经营时代,传统运营商该如何对自有战略型数据业务取舍?对第三方业务和应用又该如何取舍?

流量经营说到底,内容是前提。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应当大力发展自有业务,开发优质数据产品。一方面掌握定价权,实现差异化营销;另一方面掌握承载管道。单位价值较高的自有业务,主要由2G网络承载。覆盖面广且效益好;单位价值较低的管道业务,主要由WLAN网络承载,针对性强且速率高;以中国移动为例,根据网络侧得到的用户CMWAP流量去向分布来看,48%的流量来自于腾讯业务,百度和优视分别为9.5%和8.2%,中移动自有业务产生的流量排第四位,占7.55%。从业务分流角度看,QQ仍是占用流量最大的业务,占44.76%,第二、三名分别为百度、优视。自有业务中分流比例最高的三项业务为手机阅读3.08%,快讯1.35%,手机报1%,可以说少之又少。社交、娱乐成为流量的主要去向,显然传统的运营商没有优势,甚至成为独立的物理网络和智能管道,而不创造任何附加值,这种形势愈加严峻,微时代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这一轮,运营商们在内容上的失分是显然的,下一步呢?中国移动李跃总裁提出2个份额的战略目标,即扩大公司对个人客户的生活服务服务份额和对社会各业的信息服务份额,实现“移动改变生活”的愿景。要抓住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化和个人终端智能化的契机,大力推动手机媒体化、多用化;面向各行各业,搭建无线城市平台,推动社会信息化。这是中国移动努力和转型的方向,但相应的游戏化的互联网思维和内容应用要跟的上,否则,也只会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而非长期的增量收入。

焦虑三:互联网经营时代社会化媒体改变着营销的模式,也在改变着整个传播模式与传播格局。它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企业的运营,它给所有的企业带来了思考和变革的动力,在微营销时代传统电信运营商该如何驾驭市场营销活动?

随着线下(offline)社会和线上(online)社会的融合,互联网上虚拟社区的治理、不同社区人群的管理、社群在线行为学、网络的社会心理学等话题都有待每个互联网企业深入地去琢磨。在大众传播时代,传统电信运营商更多关注的是传播的广度,在碎片化传播时代,一次性、集成性的方式已不会引起客户的共鸣。目标客户散落在媒介环境中,更多的消费者以社群的方式散落在互联网平台上(新浪微博、优酷、豆瓣、天涯等)。企业需要从广告思维走向为社交网络提供服务,真诚地帮助用户构建基于兴趣或产品的圈子(社群),获得用户的信任,未来将是个很有意思的线上社会。小米的成功,3分钟卖掉十万台终端的启示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饥饿营销吗?微信与用户签约捆绑了吗?答案是没有,为什么用户有如此高的粘性呢?因为它让客户即时的需求得到释放。场景、话题、社群、病毒扩散,它满足眼下互联网最热门的特征,运营商们需要做的是用好微信营销等线上手段,将微信营销曝光率和转化率上的优势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的强关系,和线下的差别就是用微信做营销,能获得更高的信任和情感。如何开设、如何运营?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目标粉丝?如何激活活跃度?都是要面对的难题。但传统的营销仍以线下为主,普遍撒网,资源投入大,收效甚微,高流量价值客户未能足够重视,玩家们的线上行为关注很少,传统做法只是建立一个官方微信,把传统的营销内容复制上去,强行吸引一些僵尸级的关注成员,随着全模手机的推出,终端对用户的绑定即将成为历史,谁拥有话语权,谁将拥有终端和客户,而不是反过来。线上需要互动、需要情感投入,而不是自助营业厅,客户按照传统的界面去选择,围绕客户转还是围绕自己转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运营商现有的营销没有向病毒一样在大众中传播,成为小米般的时尚,这是因为大做线下文章,而流量时代的目标用户在线上,有时有一种客户在西,其在东的感觉。大数据的社会化媒体时代,用好微工具,将精力逐步向线上倾斜可能是业界要面对的思考?

焦虑四:技术革命带来的不确定性,流量卖的好不代表互联网经营做的好,做好第一步远不能高枕无忧,还有很长路要走。

技术革命往往带来的是产业革命,然而技术革命不会终止,所以流量经营不会是企业的终极目标。随着产业革命的进行,转型跨越式的发展模式成为常态。“如果不能把对方干掉,那就把对方变成自己人。”这句话说的好,也许积极拓宽思路,进军挑战领域不失为应对挑战的上上策。不逆对,不盲从,擦亮双眼,抓住机会,紧跟技术革命的步伐,这样才能不被革命的车辆碾过。

第2篇:互联网运营体系范文

关键词 热点 营销体系 营销触发 营销策划 营销监控 营销评估

一、研究背景

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将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如何从客户当前和潜在的需求着手,将产品和服务进行精准推荐,对营销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电信运营商或多或少存在缺乏专业数据源收集和整理能力,对互联网营销时机、热点捕捉不及时,对于营销活动缺乏动态调配能力,营销渠道未实现系统化整合和应用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有效开展基于互联网热点的精准营销。基于以上营销痛点,电信运营商势必需要构建一套围绕互联网热点的营销运营体系,从而满足客户需求。

二、研究基础

热点是大众关注的新闻事件或信息,具有实时性(突然爆发)、病毒性(广泛传播)、互动性(舆论讨论)的特点,落脚到互联网比较鲜明的例子就是各种小道消息,娱乐圈就是各种八卦新闻。热点的几种可能:与公众相关或大众能够参与或具备争议与猜测的信息,否则没有人愿意传播则无以成热点。

互联网热点具有更新快、传播快、影响大等特点,所以互联网产品营销必须在短时间内、快速吸引用户、获取客户。而“热点营销”作为互联网通用、典型的营销手段,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以网络为传播载体,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事件营销往往是通过营销策划行为后,形成网络和社会热点关注话题,才达到事件营销的概念标准,被称之为事件。也有些营销行为,是在社会关注点出现后及时跟进传播策略,进行商业品牌的进一步植入,并取得不错的传播成果,这种行为被称为利用网络热点进行事件营销。

三、研究方法

电信运营商利用互联网热点开展营销运营是通过及时捕捉互联网营销时机和热点,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客户当前和潜在的需求进行剖析,通过营销方案的设计、执行和监控过程,对营销动作、策略和渠道的进行动态优化,将产品和服务进行精准推荐,并形成客户和产品标签体系,沉淀更多的营销经验和可固化的营销模板。

互联网运营体系是按照营销触发、营销分析、营销策划和方案制定、营销执行、营销评估、营销沉淀六个环节,形成闭环式的运营流程。

营销触发环节是通过对互联网热点的捕捉触发营销流程或根据热点挖掘模型自动触发。互联网的热点捕捉渠道包括互联网社会化媒体、新媒体平台、各大品牌门户网站和各大搜索引擎。通过对内容阅读次数、传播次数、下载次数、使用人数、传播人数等关键数据的综合分析,结合各大门户网站的品牌影响力,构建热点内容捕捉模型,利用此模型挖掘互联网热点内容。

其次,营销分析环节是通过对热点、目标客户、产品或服务、营销渠道进行分析,为营销策划环节提供可筛选、可识别的基础信息,具体分析方法如下:从热点的价值型、可传播性、影响力判断是否符合开展热点营销;从受众用户群、分类进行分析,精准匹配目标客户群和所营销产品;从传播周期和传播途径分析,制定热点营销的活动周期和营销渠道。

借助大数据平台整合话单、信令、GN口数据、VGOP平台等各个系统数据,通过建立客户标签库(包括基础属性、业务特征、消费价值特征、营销活动偏好、终端偏好、渠道偏好、互联网内容偏好、服务偏好等),从而进一步挖掘用户当前需求和潜在需求。利用大数据平台打通各类系统数据源,并能够整合B域、O域等现有系统的数据源(DPI、话单、位置等),有效支撑实时营销。通过大数据的聚合和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多维度洞察、整理、解析数据特征,为运营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将营业厅、短信、呼入呼出、电子渠道、互联网及新业务触点进行整合,建立触点协同运营机制,根据实时营销方案内容实时匹配可营销触点。

在营销策划和方案制定环节,利用上述对互联网热点、客户、产品和渠道等标签体系的分析信息,对按照映射关系进行匹配,实现营销动作场景和方案的设计。(如图1)

只有向客户提供符合其真正需要的产品才能促使客户订购量的提升,所以做好营销产品与客户的匹配工作至关重要。依据分群画像后的各个潜在订购客户群标签信息、内容标签信息进行互联网产品内容和用户的匹配,向互联网产品潜在用户推荐个性化互联网内容。只有通过合适的营销渠道才能成功有效的接触到目标客户,从而促进客户业务订购量的提升,这是整个营销执行的关键环节。

营销活动中的交互环节比较多,执行周期也较长,为了尽可能降低执行中的风险和及时发现问题,各个执行环节的监控必不可少。通过对整个互联网产品营销活动的全流程进行监控,包括营销渠道监控、营销进度监控、营销质量等,提高整体营销活动流程的可靠性和可控性。

营销效果评估是阶段性营销任务完成以后,对营销活动进行全面总结的过程。通过评估不仅可以获取营销活动的实施效果,分析营销活动是否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而且可以总结营销活动存在的问题与经验,为营销活动的改进提供依据。

营销结束后进行营销标签沉淀,标签类别涵盖客户基础信息、业务特征、消费价值特征、营销活动偏好、终端偏好、触点偏好、互联网内容偏好和服务偏好等内容,并形成个性化的微营销场景,将合适的业务,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渠道推广给合适的客户。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运营商为提升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水平,必须把握产品内容特征、互联网特性,准确识别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驱动,利用互联网的舆论热点事件,向偏好符合、终端符合、价值符合的用户进行营销,并且不断引进大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和新的营销思维,进行互联网产品营销的深度探索,在开展具体的营销活动中,积累沉淀更多、更好的营销经验。

(作者单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罗森文.运营商打破营销困局之路:精确营销[J].通信信息报,2014.

第3篇:互联网运营体系范文

一、互联网:概念、产品、服务

从1987年首次E-mail发送成功算起,中国互联网事业已进入了第16个年头。这16年,中国互联网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互联网在中国已经相当普及,互联网也步入了商业可运营阶段。3721高级副总裁田健把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在1987年至1996年普及阶段,中国互联网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时期;而从1996到2002年信息爆炸式发展阶段,以门户网站、各地信息港为代表的一大批中文网站的出现,使互联网上信息急剧增长,培养了大批的互联网用户。自从2002年末,中国互联网开始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在这三个时段中,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完成了从概念到产品再到服务的转变。概念阶段的互联网公司更多的是投资者导向,有点跑马圈地的味道,喜欢炒作概念,吸引公众和投资者的注意力。1998年以来,互联网公司走向产品阶段。在此阶段,有三大门户网站对新闻内容的不断强化,有3721推出网络实名、263推出电子邮箱等。产品阶段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初步关心自己的产品如何给互联网用户带来价值,开始关注网络应用。服务阶段的互联网公司是生意导向,注重市场研究与谋划,关心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强化内部运营和管理。如果说概念阶段的互联网企业更关心点击率和访问率,关注“眼球”的集中度,那么此时他们更关心如何“粘住”用户。

最近,3721公司推出了“金色航班”服务体系,某种程度上是在引领互联网企业向服务转型。在客户需求从产品向服务转变的今天,企业应该帮助客户更全面地拥有网络品牌资源,发掘更多的网络商业机会,运用更有效的网络营销方法。同时,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提升客户的网上品牌成为互联网企业必然选择。

为自己的服务体系进行品牌塑造,在很多传统的公司里是比较常规的市场运作方法。而在互联网企业中,这应该是比较新的尝试。这说明互联网企业对服务的重视,也是他们“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客户价值:开启精细化运营时代

从互联网用户的角度来看,网络营销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网上广播式营销,如网上广告、商情等;第二阶段为网上直推式营销,如数据库营销、直邮、短信等;第三个阶段是网络关联式营销,这是一种通过定义某些概念在特定情景模式下的相关性,使品牌和商机能够建立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营销方法,如垂直门户、实名、搜索等。

关联式营销下客户所关心的价值包括:企业拥有在网络上展示自我的途径,拥有与现实世界相统一的网络品牌;企业能够运用有效的工具和手法突显自己、命中目标用户直至完成销售;企业可触及大量的商业机会和潜在需求,能够为自己带来利益。

毫无疑问,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意义突显,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运作,也很难保证客户能够在这方面成功。对客户价值的深入挖掘,在3年以前的互联网企业中似乎很少见到。如今研究客户的需求、提出有效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了一些互联网企业的常规理念,这就是互联网精细化运作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也才能真正为客户带来价值,让网络更有“粘性”。

三、客服体系:新的竞争优势

互联网公司的“粘性”不仅仅来自网站本身。互联网企业的客户集中在中小企业群,这些客户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可能并不是那么精通,他们还需要更好的服务支持。只有建立畅通便捷的客户服务通道、快速响应的客户服务机制和高效互动的客户服务环境,才能帮助客户更全面地拥有网络品牌资源,发掘更多的网络商业机会,运用更巧妙的网络营销方法。

第4篇:互联网运营体系范文

互联网、移动互联对各个行业正在不断颠覆,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都在学着用“互联网思维”来做事,而互联网管理架构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让架构扁平化,快速提升效率。

而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多屏业务和实时社交媒体互动改变了人们娱乐消费的方式,大视频时代将使传统视频业务面临着严峻考验,这其中必然包括互联网化的组织管理架构对传统广电管理架构的冲击。广电网络在互联网这一新形势、新潮流下,通过引入互联网的产品经理这一角色,重新构建产品研发与创新体系、用户运营与营销体系,彻底实现“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转型,这其中必然也伴随着与传统广电管理、组织乃至薪酬体系的碰撞、融合。

一.产品经理是互联网的核心角色

产品经理这一名称并不是一个新兴的职位,早在1927年,美国宝洁公司就出现了第一名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至于为什么会出现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综合业界观点来看,主要是由于产品研发的维度越来越多,从技术开发、产品升级到市场、用户运营等,产品经理这一岗位没有浓厚的专业立场,这决定他们不会首先于专业化思维,而是从产品本身角度去考虑、规划、设计产品,以这个目的为核心去统筹管理与调度公司的专业资源。一般而言,产品经理需要考虑目标用户特征、竞争产品、产品是否符合公司的业务模式等等,也就是说产品经理需要具有技术、市场、运营等复合背景知识,虽然不是要求都非常精通。

但是产品经理成为路人皆知的词汇肯定就是互联网的功劳了,互联网更加讲究用户体验,产品开发的维度更加多元化,从程序设计到UI设计,从市场运营到营销推广,从用户特征到产品迭代。特别是互联网更加强调产品运营,这也就意味着更频繁的部门协同与交流沟通,而懂互联网、懂IT、懂市场、懂运营、懂交互的产品经理这一角色让架构扁平化、沟通中心化,无疑让这产品开发更加顺畅。知乎上有一条关于“为什么会出现产品经理的解释条目:“老大看的在云端,程序员想的是地上,美术画着画着就跑题,运营只爱掰着指头算数据,设计忙着在平行世界来回穿越,这时候需要有个人把这些整合成一个面向用户的可用实体,于是产品经理就诞生了”,虽是调侃但不失精辟。

因此,如果说工业化时代产品经理还带有更多的项目思维,强调层级管理,以客户为导向,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产品大规模的流水化生产。那么信息化时代产品经理则带有更多的用户思维,强调扁平化管理,以用户体验为导向,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产品的快速迭代升级,产品经理成为企业的核心角色。

可以这么说,产品经理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的能量环。马化腾、李彦宏、周鸿,这些功成名就的互联网大佬们都是产品经理出身,火爆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微信缔造者张小龙也是产品经理出身,雷军甚至亲自编写产品经理手册,一个互联网的江湖其实就是一帮产品经理的江湖。

二.广电网络需要向产品经理驱动转型

回到广电网络,大家都在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基因,广电网络与互联网的差别之处在哪里呢?首先,广电网络在产品的思维逻辑上是先有收益后用户,而互联网在产品的思维逻辑上是先有用户后有收益,不同的思维逻辑对产品的看法完全不是一个维度;其次广电网络施行的是层级审核制度,产品研发和运维机制相对缓慢,而互联网施行的是扁平化管理制度,推崇“唯快不破”真理,能够迅速构建一个以产品经理牵头的产品团队,这是广电网络目前无法办到的;再者,广电网络的业务和产品更多是在严格功能规划的情况下成型,在运营过程中很少大修大补,虽然成熟稳重,但缺乏对用户的持续关注,而互联网业务和产品讲究的快速迭代,在运营中大修大补是常态,甚至推倒重来,但对用户的理解绝对是至精至诚。所以今天广电网络的机顶盒1.0版本和5.0版本你看不出太大的差别,而微信1.0和5.0版本的差别那是天翻地覆的。

互联网对广电的竞争已经不需要过多阐述,这种竞争除了反映在网络视频、IPTV、OTT、互联网电视等以技术定义的渠道竞争层面之外,更是反映在公司组织流程与治理结构上,这就是互联网产品经理化建立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运转模式。

应该看到,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分流乃至直接对电视屏的冲击,广电网络也在求变,在业务层面,除了传统的直播频道业务外,点播、游戏、教育、娱乐等创新增值业务也陆续开展,切实贴近用户家庭生活的业务形态正在不断扩充;在技术层面,除了传统的数字化、双向化网络/前端/终端改造之外,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理解、智能推荐搜索、交互式设计等偏向“软件”层面的技术正在成为核心;更大的改变在用户层面,以前是垄断经营、“坐式”营销,现在有了用户运营、市场营销、品牌塑造等,“以用户为导向”的思维正在成为焦点。

更深层次方面的考虑在于,产品经理作为互联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广电网络需要以此为基础,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机遇中,要快速实现产品的迭代以及发展,就需要以产品管理的方式将固有的政策导向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产品导向,也就是实现广电网络“以产品为导向”的产品体系,实现广电网络“以平台为主导”的技术体系,实现广电网络“以事业部或分子公司为结构”的组织层级,真正实现广电网络在思维、产品以及组织管理、文化建设、绩效考核的互联网化。

三.产品经理应该主导广电的产品体系

广电网络的信息化、互联网化过程使其具有传媒行业、互联网行业与IT行业多重特征,这对广电网络的产品经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技术上,不仅需要具有传统的传媒知识背景和IT逻辑思维背景,还需要进一步具有互联网知识背景,通过复合型的知识背景重新塑造IT价值构筑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支持公司包括直播频道、付费频道、VOD等视频业务,也支持游戏、电商、支付、娱乐等互联网化的业务使公司的业务。

在管理上,不仅需要具有时间控制、质量控制、团队协作等项目管理经验,还需要具有优秀的线上协同、资源协调及沟通表达能力,让团队成员按照一致的目标与要求展开工作。虽然广电网络大多在向市场化转型,但是传统的国企,乃至事业单位的弊端痕迹是非常明显的。甚至可以说,广电网络的产品经理核心素质要求就是沟通组织能力,打通各业务部门的联系。

在运营上,不仅需要具有产品定价、成本核算、市场销售、营销渠道等产品管理经验,还需要具有用户行为、社会学等用户管理方面的知识,真正落实用户导向。广电网络的产品正在从单一、单向化向多元、双向化转型,传统的产品导向也正在向用户导向转型,这就要求广电网络的产品经理除了需要具备传统的产品管理(偏向于项目管理角色)之外,亟需要加强的是用户管理方面的知识,建立用户导向思维的产品模式。

在更为具体的从广电网络角度去看产品经理这一角色时,是有很多工作可做的。比如因为很多因素的限制,电视屏在交互能力和展现上都不是很好,所以怎样去做更好的交互,做好优质的用户体验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在感受层面运用一些创新概念,但创新的根本还是解决问题,它的市场反馈决定创新的真实价值。再比如当电视行业越来越多新概念涌入市场时,产品经理需要更强的判别能力,到底哪些新模式是真的可以解决问题,哪些被过度解读,需要具备对电视屏特性的减法能力,尽量做到简单、便捷的操作就能使用户获取到所需信息。

总结起来看,广电网络的产品经理需要在技术、业务、管理等层面统筹发展,使之与企业的发展战略高度一致,实现卓越绩效和可持续发展。比如IT支撑系统与业务的协同、与管理的协同,业务与管理的协同等等,从而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并获得最大投资回报。

四.广电网络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思维

首先是电视互联网化思维,对不断发展的电视屏入口来说,电视需求是科技和民生产品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在传统思维下的电视使用模式基础之上,用户本身的收视习惯是“被动的”,内容优势就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很多可能用户会感兴趣的内容并没有到达用户眼前。这就需要给用户创造一种目标,把用户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分发到用户的屏幕上去,不断引导增加用户对所提供服务的高访问量、高使用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广电网络这一传统文化体制下的企业就需要有充分的分权机制,以互联网来改造思维定式,从电视互联网角度来组建扁平化结构的产品导向管理组织,遵循用户至上的原则,敢于试错,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

其次是产品战略规划与创新思维,目前互联网、移动互联视频红海时代下,各大佬们紧盯电视这一屏幕入口的,电视互联网这片蓝海已经波澜壮阔。广电网络需要以电视为核心、视频为重点、多屏为基础、多业务为条件的思路,在做好电视屏和内容的同时,反其道提供跨终端视频服务应用,从单一的视频娱乐中心向家庭娱乐中心转型。但在这一产品布局中,尤为重要的就是产品经理对产品规划能否保持清晰的头脑,发展业务不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更多要考虑业务前景趋势是否较为明朗、优势资源调度是否具备、技术储备是否完备、实际运营能否跟上等等,在此基础上展开产品的中长期规划与创新。产品经理在战略层面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但是这个战略不是原来组织架构中单一的宏观分析,而是从战略、技术、市场、资源等多维度来思索企业的战略发展与产品创新方向。

第三要具有合作运营思维,在对内的合作运营前面已经探讨过,而对外的合作运营也是更需要思考的。广电网络产品管理经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式生长到精细化体系。对产品经理而言,需要更多深入考虑生态链上各方利益之间的平衡,比如业务之间上线、推广、商务模式的协调。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试错,一旦有能够成功进入市场运营的产品,一定要从整个生态体系上给予更多的关注,保障产品长期规划、合理的版本迭代以及产业链的资源重组,以保持良好的运营能力,为企业、为一路走来的合作伙伴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让合作伙伴能够有生命力活下来。

第5篇:互联网运营体系范文

关键词: 岗位群; 专业群; 移动互联网; 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10-70-03

Abstract: Mobile Internet is the extension of the Internet. It represents the developing trend and direction of the Internet. Aiming at the demand and the trend of mobile Internet indust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quirements of vocational ability of the mobile Internet vocation groups by analyzing the mobile Internet industry chain. It starts with the idea of building and sharing of specialty groups, focuses on the reform ideas and methods of building mobile Internet curriculum system of "basic courses+professional courses+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vocation groups; profession group; mobile Internet; building of curriculum system

0 引言

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与产业职业岗位联系紧密,通常会以产业内部分工特征划分高职专业,以“产业”对应“专业群”,“岗位群”对应“专业”,“岗位工种”对应“专业方向”,如此定义专业群系统对应的外部关系,可以对专业群、专业和专业方向做出准确的界定、设置和建设,也为高职院校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

我校原有计算机专业群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计算机类专业。自2009年开始,学校瞄准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需求,陆续开设了数字媒体和网络商务方向,但各个专业方向各自为政的状况日益明显,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学生跨界能力培养方面缺少协同,无法构建专业群集群优势。2013年为切合杭州市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新开设了移动互联网专业,并以此为核心专业,全力构建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这也为原有的三个老专业注入了活力,让其重焕青春;2014年成功申报了杭州市重点实训基地-移动互联网实训基地。同时,学校于2014年实施计算机专业大类招生,为移动互联网专业群搭建了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平台。

1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最终目标就是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并处理信息的需求,其技术基础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融合。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广泛存在为终端层、软件层与应用层三个层级;移动终端层主要由部件和整机两大部分构成;移动软件层主要包括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数据库、移动安全软件、移动中间件;而移动应用层是发展变化最快、最能影响用户体验感受的,也是企业商家关注最多、着力发展的层级,其按类别可以分为语音增值类、效率/工具类、应用分发类、生活/休闲类、位置服务类和商务财经类共六大类业务(见图1)。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主要有网络服务商、平台运营商、终端制造商、信息服务商、应用开发商等五类企业[2]。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中心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从初期2004年的以网络服务商为主导,到2009年以平台运营商为主导,2011年以终端制造商为主导,现在已经逐步发展为以信息服务商和应用开发商为主导。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应用为王的时代,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应用开发者,因为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来说,真正关心的不是网络、平台和终端,而是应用。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6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超过8成,与此同时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巨大的用户基数,使得移动互联网人才的社会需求井喷,未来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量将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递增;仅就2014年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仅应用开发类人员的需求量就超过200万,但实际从业人员到岗率不到35%,用人缺口巨大。

2 移动互联网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

我们对浙江省杭州市移动互联网行业企业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岗位调研,总结出适合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四类典型岗位群:终端软件开发岗位群、移动网站开发岗位群、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岗位群和商务运营管理岗位群,并在此基础上联合企业专家共同深入分析,总结各岗位群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结论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校移动互联网专业群的培养定位是:以当前社会对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为主导,以培养移动互联网高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以移动互联网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具备适度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开发、移动网站开发、移动数字内容服务、移动商务运营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 移动互联网人才职业素养要求

移动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人才要求整体较高,除了要求有较强的技术能力,还要求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素质特征。

⑴ 勇于创新精神。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要具备极强的创新能力,这也是一个新兴行业蓬勃生命力的根源所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随时都会有新产品、新应用问世;随之而来的新技术、新模式、新营销、新需求等崭新事物都是对过往的颠覆性创新,没有太多的内容可以借鉴,创造性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⑵ 跨界复合能力。移动互联网结合了移动通信和传统互联网两个不同的行业,本身就是行业复合的结果,此外还在很多传统行业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应用,因此从事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要具备行业跨界、技能复合的能力,其个人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最好能具备多向思维,例如移动互联网商务运行人才需要具备跨行业、跨学科、跨媒介、跨渠道的行业跨界能力;而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最好既熟悉手机平台,又熟悉互联网编程,对C语言、Java等编程语言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就是所谓的技能复合能力。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⑶ 学习适应能力。互联网行业本身极富变化,是一个日新月异、快速迭代的快节奏行业,移动互联网更是将这种特性推向了极致。新应用借助移动互联网可以得到快速普及,也很可能在高强度的快速竞争中很快走向没落,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时刻都在极速变化,竞争对手无处不在,各类产品多如牛毛,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如此方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⑷ 个性化实现能力。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获得认可的产品都只能是强调个性化、具备鲜明特征的产物;从产品对象、用户需求,到功能架构、界面设计,乃至操作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是能更深入地接近终端用户的捷径所在。

4 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

根据以上移动互联网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以及移动互联网人才职业素养要求的分析,我们构建了我校移动互联网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它是以“基础素质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岗位群实践课程”为模式的课程体系。图2是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

图3-图6分别是专业群所对应的终端软件开发岗位群、移动网站开发岗位群、移动媒体制作岗位群以及移动商务运营岗位群等四个岗位群的课程组成[5]。

⑴ 终端软件开发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3所示,专业基础部分是Java程序设计和移动互联网概论、移动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作为专业必修课,是为终端应用编程打基础的重要课程;移动互联网概论和移动操作系统是为了让学生熟悉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了解Windows Mobile、Symbian、Android、ios这些常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为后序的编程课程作好铺垫;Android 程序设计基础以及后续的Android媒体编程和网络编程是本方向中最重要的课程,从面到点介绍了主流终端软件开发的方法和主要应用;最终以综合实训的方式来开发具体产品,关联并强化所学技能。

⑵ 移动网站开发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4所示,该方向将移动网站的开发划分为前端技术和后台技术。前端技术以网站前端技术为入门,介绍了移动网站前端开发的基本方式,并辅以在移动网站开发过程中使用广泛的HTML5与CSS3、JavaScript技术。而C#程序设计、Ajax程序设计和移动WEB应用开发以较容易掌握的技术为切入点,介绍了动态网站搭建的主流技术。最后通过移动网站开发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生产出具体的产品。

⑶ 移动媒体制作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5所示,由于移动媒体以影视和动画为主,所以该方向的课程也围绕这种媒体的制作展开。美术基础和数字摄影技术作为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功底和构图能力;素材处理培养学生的影视、动画素材处理技能;三维模型制作、三维动画技术介绍了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视听语言、动画特效技术和影视后期处理培养学生处理视频的基本能力。最后通过移动媒体制作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⑷ 移动商务运营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6所示,该方向选取了目前移动电子商务中最流行的微商作为主要的培养方向,以移动商务与网络营销实务、微店运营与推广作为核心课程,重点介绍了微店从建立到推广的整个过程;对微店装修从技术的角度介绍了微店设计的基本手法;搜索引擎营销作为移动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课程体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创新创业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后通过与企业合作的移动电子商务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引下,探索了传统计算机类专业群转型移动互联网专业群建设中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力求摸索出一条让计算机类专业重获生机的改革道路。基于岗位群的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只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人才培养的起点,项目化的实践教学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生的兴趣培养及职业素养教育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此,建议可以采用大类招生分阶段培养的模式[7],学生在完成基础素质课程和专业群平台课程学习后,根据兴趣特长和学习基础进行专业方向分流,进入岗位群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以达到差异化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6-39

[2] 李婷.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简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3.6:9-12

[3] 刘晓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249-251

[4] 顾卫杰.服务地方新兴产业发展的高职物联网专业群建设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5):130-131

[5] 戴浩.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专业“云+端”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软件,2013.34(5):150-153

[6] 罗健文.基于职业岗位群的计算机专业群建设[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3):75-76

第6篇:互联网运营体系范文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很多消费者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超过其语音通话、收发短信和彩信的时间。在这一背景下,Kik(基于手机通信录的社交软件)类应用逐渐兴起,例如腾讯微信、米聊、奇虎口信、盛大Youni等。Kik类应用将即时通信、社交应用和语音聊天相结合,用户在安装软件之后,就可以给通信录里的联系人发送语音、文字、图片等,并且无须向运营商支付短信费,而是支付数据流量费。

Kik类应用一出现就受到了用户的追捧,并对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业务产生了一定冲击,其收入明显下滑。Kik类应用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满足了用户基于移动互联网进行多样化沟通的需求。

为避免成为单纯的数据流量渠道,电信运营商也相继推出了类似服务,例如中国电信的天翼Live、中国联通的沃友、中国移动的飞聊。尽管电信运营商未能在Kik类应用领域抢占市场先机,但它们已有的庞大用户基础为其自有Kik类软件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例如,中国移动的飞信用户就很可能选择使用飞聊而非米聊。电信运营商推出Kik类应用软件,虽然对其传统数据业务收入造成了一定影响,却使数据增值业务收入不断增加。

尽管用户在使用Kik类软件时可以节省短信费用,但仍须支付流量费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据流量费成为电信运营商最重要的赢利来源。Kik类应用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3G业务的内容,使用这类软件的用户迅速增加,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使运营商的数据流量呈爆炸式增长。电信运营商可借机推出更丰富的GPRS套餐服务,通过对流量的控制,带动其他增值业务发展。此外,电信运营商推出的Kik类软件将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流量才是未来电信运营商主流的盈利增长点。

当前,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在全国筹建和部署“无线城市”,并提出了建设WiFi覆盖点计划。这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已经预见到Kik类应用将给移动互联网带来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希望通过提前布局WiFi覆盖计划,在未来减轻数据猛增的压力。

第7篇:互联网运营体系范文

“现在企业互联网产品都是基于企业运营的思路做开发,企业的运营里面又涉及到诸多企业业务层面的内容。这是我们与个人互联网公司的差异,也是企业互联网从业人员面临的挑战。”用友优普总裁向奇汉表示。

2014年成立伊始就定位于企业互联网应用的用友优普,在过去的一年中,基于用友的传统管理软件U8+、U9进行了诸多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探索,包括了USMAC企业互联网应用模式、企业空间、微信营销平台、电商集成、移动版ERP等,使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业务处理和信息采集、运营管理等。

岁末年初,用友优普启动了公司自成立以来的最大人才招聘计划。据悉,在此次招聘计划中,用友优普将提供包含4类18个职位200个岗位,其中有基于PHP语言的程序员、熟悉互联网架构的UI、UE设计人员,也包括CTO、产品总监、运营总监等高管职务。“现在我们要建立一套新的互联网人才体系。”向奇汉说。

在用友优普这次的招聘计划上可以看到一句十分抢眼的话――“打造企业互联网富一代”。这让记者不禁想起了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话:跟你谈钱的老板都是好老板,不想给你钱的老板才跟你谈理想。

第8篇:互联网运营体系范文

中国铁塔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借鉴“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的支撑手段,把公司经营管理的各类信息资源固化成数据流和信息流。在全国集中统一的基础上,通过顶层设计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充分共享,尽量减少管理成绩,进而提高对全国基层服务的质量。

平台化生产

为了实现这样的互联网组织机构,中国铁塔打造了互联网平台。这个平台分应用层、平台还有基础层,基本上采用云平台模式,呈现新的架构。构建“互联网+”的生产体系过程中,打造了一级平台,二级生产、三级管理,也就是生产体系由总部构成了一级生产,响应中心、IT平台,甚至包括研究院等。维护体系在构建过程中,以网管监控系统为主要支撑手段,通过数据感知层到数据采集层、传输进而达到数据处理和数据展现。传统运营商的网管基本上是有限传输,在结构方面呈现多级化,以厂家为主导进行梳理,最后集中到省公司;中国铁塔的方式是无线化,从数据塔到每个基站,平台是云化,整体结构是互联网化,实现总部直接派单,和运营商完全不同。除了生产方面,高步文认为实现网管手段的平台化也十分重要。其中涉及到监视、遥测、遥控等技术,也就是通常所讲的远程控制。

智能化控制

“智能化是我们的最大特点。过去远程控制终端基本上称为工业控制或者自动控制,而今天,我们做到了计算机用程序软件的主体,终端智能化的状态,改变了生产体系由原来的三大运营商命令执行式的现状,无论是派单还是生产人员工作等都呈现一种共享化、自主化。”高步文强调。

依照互联网组织扁平化、管理集中化的特点,中国铁塔在构建“互联网+”机制的过程中呈现机制建设模块化。铁塔公司主要将铁塔分为铁塔、基础、机房、配套四部分,以设计、施工、监理、产品模块、服务模块为导向。客户自主选择铁塔产品,其中包括选择所有的原材料乃至最后的决算,通过勾选产品模块(把产品分成四大模块,每个模块中根据各个省、地区的不同地方,细化成标准产品后再进行勾选)最后形成表格,进而反馈到最终决算。高步文表示:“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由需求到计划,到施工,再到决算的建设流程,我们前期的预算就等于决算,订单就是我们的计划,这是我们构建的第四个体系。”

统一化运作

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电子商务的潮流促使中国铁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构建了采购平台,入口在总部,随后生产一线的人员会根据生产需求在网上打勾采购,最后形成统一对外的模式。这个采购由一线员工参与,物资派送到站,全网一点结算,逐渐形成了阳光化的采购方式。

高步文在演讲中还提到决策民主化的问题。他说:“通过模块化的操作采购平台,我们把决策权下放到一线员工和一线班子,对于这种形式,构成一种互联网机制。这种民主化坚持以区域经理负责为核心,赋予基层一线员工的权力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就这样,中国铁塔形成了一个总体架构:方案决策权由区域经理、项目经理和客户经理一一把关,从技术方案的形成到施工采取统一规划的原则。打破了原有的项目管理模式,取消了计划环节,只要有订单驱动就可以进行立项并施工。中国铁塔以150个基站位着眼点,每个基站为核算单元,建立一张财务收益表,然后依照基站各种设备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IT机制由支撑向生产转变。

第9篇:互联网运营体系范文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成都 610000)

摘 要:随着互联网金融近几年在国内的迅猛发展,这一新兴行业已逐渐成为传统金融业的有益补充,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时下频频出现一些互联网金融的负面新闻,但互联网金融在提高交易效率、丰富融资渠道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展现出超越传统金融的实力,意味着这个崭新的行业若能得到健康有序发展,将会极大的推进我国金融行业乃至经济社会的进步,因此强化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金融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048-01

一、互联网金融兴起

信息与电子通讯技术近些年在全球社会经济领域的全面应用,使得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等新兴经济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推动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行业的崛起。互联网金融总体呈现三种发展模式:首先是利用互联网及设备和电子手段向消费者提品和服务的银行,即网络银行;其次是通过网络信贷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信贷中介服务的网络信贷;再次是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来提供交易支持平台的实力第三方独立机构,也就是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在货币支付领域与货币融通领域都展现出了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这也意味着一场跨时代的金融变革已经到来。

二、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

同时也应该看到,引领这场金融变革并迅速崛起的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在发展的初期难免会显露出一些风险。

1.法律法规风险

国内针对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没有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加以干预。包括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行业准入标准、参与者的相关规定及运行模式的认定,都没有较为明确的相关法律,这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部分交易者得以在法律漏洞和监管空白区域从事非法交易,极大的促使了风险的产生,使消费者极易在体验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时陷入法律空白的险境中,严重影响互联网金融的正常发展秩序。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涉及理财资金和债权资金的管理配置,这种风险普遍存在于金融行业,同时也是该行业最为棘手的风险之一。就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首先是理财资金规模超过债权资金,没有充足的债权与理财匹配,就容易触及法律的底线;其次是资金规模过大带来的隐患,若出现挤兑风潮将会给涉及企业造成巨大伤害。

3.运营模式风险

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国内外涌现出诸多相应的运营模式,但有相当一部分模式并没能很好的与金融市场契合从而被淘汰。国外的相关模式被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效仿后往往因为主观客观的多种因素发生“水土不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探索运营模式时与社会经济状况脱节,缺乏创新。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营中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因素,运营模式创新不足或者与现实脱节都可能会导致运营的失败。

4.信息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是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模式的一种主要风险。互联网的特质使得计算机病毒能够轻而易举的快速蔓延传染,严重时能导致整个互联网金融交易体系受到威胁甚至崩溃。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互联网金融短时间爆发性大规模交易时也容易暴露技术缺陷,造成系统故障等一系列负面问题,严重影响互联网金融交易的正常运行。

5.职业道德风险

职业道德风险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拥有大量线下从业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也不例外。作为新兴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有着众多正在高速扩张的企业,这意味着从业人员的数量在飞速递增,若相应的人才准入和管理机制没有跟上增长趋势,就易滋生职业道德风险。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现阶段国内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并不健全,也暂时不具备进行专门立法的条件,这意味着应当立足于现有法律法规,通过建立互联网金融的调查和监测系统以及结合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运作特点来补充和完善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法规制度。

2.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对流动性风险加以监控,同时做到专人专岗管理所有的债权和理财的匹配事务,合理进行资金流动的短期规划,并对其进行理性预判,以便规避流动性风险的到来。流动性风险虽然会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但在预警机制的干预下属于可控风险范畴。

3.规范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

本着立足我国国情的角度,进行合理的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探索。总结国内外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以在符合国内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大致推行以下四种运营模式:支付平台型、网络融资型、网络理财型、服务平台型。

4.构建网络安全维护体系

维护体系应包含整个网络安全的管理,强化对网络账号和密码的保护,加强对网络病毒的抵御。同时对整个网络做到定期检查,时时监测等安全措施,做到将安全隐患消除在初始阶段。一旦问题出现要做到及时通报并迅速做出处理,使安全问题对互联网金融造成的负面影响尽可能的减少。

5.推进互联网金融行业职业道德建设进程

在立足自愿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组织,制定共同的规则以实现行业内部职业道德管理及从业人员的行为约束。同时要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准入门槛,对已经从事本行业工作的从业者要加强职业素养培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