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管理意见范文

企业管理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管理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管理意见

第1篇:企业管理意见范文

1.加强企业管理是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快慢、好坏和长久。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执行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市场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只有着力进行管理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加强企业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省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由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才能更加有效地控制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的任务和目标,保证我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3.加强企业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大量安全生产事故的教训表明,只有从企业的基础管理入手,切实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工艺标准和操作规范,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有效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4.加强企业管理是当前对企业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省企业管理总体上与当今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有不少差距,突出体现在部分大企业战略管理意识淡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基础管理不扎实,现场管理不规范,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等等。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企业管理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进一步明确企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企业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全面推进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突出企业的安全、节能和技术质量等基础管理,全面优化现场管理和生产管理,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工艺标准和操作规范,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6.加强企业管理工作要坚持改革、改组、改造和管理相结合,要认真总结回顾改革开放30年企业改革和管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查找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成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各项责任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的同时,实现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坚持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搞好节能减排,实现安全生产;坚持全面推进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着力解决当前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坚持自主创新与博采众长相结合,在善于学习、借鉴和采用国内外优秀科技文化成果和先进管理方式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企业自主管理和政府创造环境与服务相结合,积极探索政府指导企业加强管理的新路子,为企业加强和改进管理创造良好环境。

7.全省企业管理的目标是,经过5-10年的努力,全省多数企业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总体水平大幅提高;大企业战略管理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兴企业基础管理不断强化,现场管理不断规范;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生产安全事故大幅下降;节能减排全面推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管理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8.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把好市场准入关,严格控制新上高危企业和高危项目。所有建设项目必须按照规定的行业技术工艺标准和规划布局进行科学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不得随意调整和改动。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确保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志、监控报警和自动保护装置,确保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凡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和企业,不得给予验收通过和批准投入运营。

9.制订和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各类企业都要从安全生产的高度出发,结合本行业技术经济特点和企业生产实际,以仓储运输、生产过程、作业现场、产品质量、原材料及能源消耗等环节为重点,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制订完善的、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的、全面系统的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切实做到各类人员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10.进一步加强岗位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生产经营单位所有从业人员特别是新招入或转岗的职工必须进行岗位技能和安全培训,经考核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和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按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实现安全生产。

11.各类企业在施工、作业、组织生产中都要严格执行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工人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纪律。切实加强现场管理、安全巡查和远程监控,发现操作不当立即纠正。强化设备管理,加强设备检修和保养,严禁带“病”运行,一旦发现运行不正常或事故隐患,必须立即停产检修。

12.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的监督责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及时编制和修订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认真排查整改各类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节能管理和成本管理,努力降本增效

13.各类企业都要高度重视节能工作,把节能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14.认真搞好节能基础工作,健全节能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加强能源、原材料消耗的计量、监测和统计工作。

15.切实加强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实行倒逼成本法,对各个车间、班组和工作岗位,建立起能源消耗定额体系,建立定额管理责任制,采取定期考核或定额包干等办法,节奖超罚。

16.加强节能管理技术进步,搞好资源综合利用。认真执行国家及省各项节能标准,积极采用高效节能的技术工艺及装备,搞好余热、余压、废气、废水废液、废渣的综合利用,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技术、工艺和设备。企业技术中心要积极开发能源节约、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为节能降耗提供技术保障。

17.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费用。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科学制定企业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对工艺流程、生产进度、过程质量、物质消耗、生产成本、库存与在制品等进行全面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优质产品率,降低生产要素消耗和成本水平。加强物流管理,推进物流业务剥离和外包,降低物流运作与管理成本,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积极推广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为核心,对资金筹集、资产运营、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率,降低财务成本。

五、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18.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化手段推进的技术创新机制和创新体系。把市场机制融入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打破传统的开发模式,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调动研发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起技术创新与企业效益、个人收入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19.整合科技资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强化车间、班组等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整合社会资源,深化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强与国际知名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提高合作创新能力。

20.坚持高标准,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广大企业要积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加快建立以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主体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严格原材料和外购件入厂质量检验,严格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杜绝生产不合格产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21.实施品牌战略,创建知名品牌。各类企业不论大小,都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把品牌战略作为建立百年企业的基本战略,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同时,建立健全售后服务质量体系,努力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水平,大力培育和塑造产品和企业的良好形象,积极创建知名品牌,走质量效益型的名牌发展之路。

六、积极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

22.企业要对照国际同行业管理先进水平找差距,积极引进、借鉴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方法,加快推进企业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

23.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等环节,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构建企业信息门户和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24.推进企业战略管理,避免企业发展的盲目性。大型企业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宏观经济和市场形势,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依据自身条件,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搞好战略规划。带头推进信息化,带头发展装备制造业,带头发展与本行业有关的物流、服务产业,带头实施走出去战略。对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各级经贸部门要组织专家逐户帮助其把握好发展定位,抓好战略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推动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进一步精干主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做强、做大主业上。

25.加强风险管理,增强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企业要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新《企业财务通则》,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合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加快不实资产处置进度,健全各项风险准备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强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责任追究,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资信、财务、劳工、环保、安全、产品服务等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坚持诚实守信经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搞好指导服务

26.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凡能由行业协会承办的事情,逐步交由行业协会办理。政府项目审批机关在项目可行性论证、安全评价、节能评估、新产品鉴定等方面,应征求各行业协会的意见

27.各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作用,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实际,成为政府和企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实际,研究制订行业技术工艺标准,规范企业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布局;制定和修订行业安全标准规范,开展“责任关怀”等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依法接受有关部门委托负责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工作;研究制订企业管理的评价体系、考核办法和基本规范,加强企业管理咨询,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管理的学习、咨询、诊断、考察、对流等活动,帮助企业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引导企业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工作;研究国际国内行业发展现状,把握市场需求信息、技术及设备发展趋势,制订好行业发展规划;组织参与反倾销、反垄断调查,推动行业有序竞争;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行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搞好行业运行分析,提出前瞻性、指导性、实践性强的对策措施。

八、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对企业管理的组织领导

28.深化改革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经贸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企业管理的组织领导、指导和服务。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企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解决制约企业管理上水平的各种障碍,总结典型经验,发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聪明才智,不断开创企业管理新局面。

29.建立激励机制。对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及企业经营管理者适时进行表彰,鼓励企业对管理创新优秀成果的主创人员等进行奖励;对现代化管理方式方法进行引进和推广;对管理信息化项目进行补助;支持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和队伍为中小企业搞好咨询服务。

30.抓好典型培养和推广。及时发掘企业管理的先进典型,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在全省大力推广。继续搞好企业管理创新现代化成果及优秀应用成果的评选推广,为全面提高我省企业管理水平提供先进的管理方法;继续大力开展管理创新优秀企业活动,使全省企业学有榜样,赶有先进。

第2篇:企业管理意见范文

一、适用范围及主管部门

(一)本意见所称外地进建筑业企业是:已依法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工商注册地不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已进入或拟进入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各类建筑经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

(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是外地进建筑业企业管理的主管部门,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受其委托具体负责外地建筑业企业进备案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规范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备案管理工作

(一)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备案手续统一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窗口办理。

(二)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办理备案手续时,应当如实提供下列资料(原件核对,复印件盖章留存):

1.《外地建筑业企业进备案申请表》一式两份。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

3.企业注册地市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外出施工证明及企业、建造师(项目经理)业绩信用良好证明和近两年内无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违法违规行为、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证明。

4.进鲁施工备案证明(企业注册地不在省内的建筑业企业提供)。

5.企业对驻机构的委托(授权)书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对驻机构负责人的委托(授权)书。

6.进企业管理人员(包括驻机构负责人、建造师(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等)的任职文件、劳动合同、职称证书、岗位证书、身份证及本单位为其办理的社会保险证明。

7.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的缴纳凭证。

8.进企业办公场所建筑面积不得低于100平方米,属已购买办公场所的,提供《房屋所有权证》;属租赁办公场所的,提供《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并且租期不得低于1年。办公场所应配备基本的办公设备,并具备网上办公条件。

提交上述材料时,应当按照上述顺序装订成册,采用复印件的须使用A4纸双面复印并加盖企业公章。书面核实上述材料后,市建筑工程管理局按照规定查验进企业办公场所并核实进人员到位等情况,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备案手续,发放《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备案证》。

(三)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驻机构负责人、驻地址、联系电话、驻技术负责人、施工现场项目部管理人员等发生变更,须在变更后15日内到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办理变更手续。

三、建立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

(一)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是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专项资金,仅限于被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应急支付,不得用于解决其他经济纠纷,不得挪作他用。(二)外地进建筑业企业要在本市指定银行专用账户存入规定数额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由存储银行出具缴纳证明。缴纳证明作为外地建筑业企业进备案申请要件之一。(三)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交纳标准为:总承包特级、一级企业150万元,总承包二、三级企业100万元;专业承包一级企业100万元,专业承包二、三级企业50万元;具有七项以上(含七项)劳务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20万元,七项以下的10万元。

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起投诉上访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下一年度该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比上一年度增加一倍;凡因支付农民工工资需支取保证金的,缺额须在一个月内补足至规定数额。(四)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使用情形:1.由于施工总承包企业原因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可从其交存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中先行划支。2.由于分包企业原因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从分包企业交存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中先行划支;不足部分或分包企业规避交存保证金的,从施工总承包企业交存的保证金中划支,工程结算后总承包企业按相应额度从分包工程款中扣除。

四、加强对外地进建筑业企业的管理与服务

(一)凡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必须办理备案手续,领取《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备案证》后,方可参与我市建设工程投标、承揽工程施工任务等工程建设活动,并在发证机关批准的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承接工程施工业务。

(二)外地进企业在我市从事建筑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工程建设的规范、标准和施工许可、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合同信用、项目部备案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接受行业管理部门的管理。

(三)加强建造师(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管理,杜绝“挂名”现象。

1.一名建造师(项目经理)在我市不得同时承担两项以上(含两项)工程项目施工任务。

2.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造师(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不得随意变更。因身体或其他特殊原因确需变更的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征得业主及行业管理部门同意后,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3.实行工程项目建造师(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在岗情况巡查制度。对项目建造师(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不定期巡查,并记录检查情况。同一工程项目,无正当理由,一次检查不在岗予以警告,责成书面检查;两次检查不在岗记一般不良行为记录,并通报其所在单位及建设单位;三次检查不在岗,记严重不良行为记录,并清理出我市建筑市场。

(四)进企业对工程项目进行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必须选用具有资质的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使用规范的分包合同文本,并与总承包合同一并办理合同备案。鼓励优先使用本市的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

(五)实行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备案动态考核管理。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应每年对外地进建筑业企业的备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行动态考核管理。

动态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否存在市场行为、质量安全、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农民工维权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动态考核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类。动态考核结果由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公布。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取消在备案资格,自结论之日起2年内不得重新办理进备案手续。

(六)进企业退出本市建筑市场,须已全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由市建筑工程管理局该企业退出本市建筑市场公告,公告期30日;经核实无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举报和其他遗留问题后,再给予办理离手续,并收回《备案证》,全额提取保证金。

(七)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取得《备案证》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经营活动,各县(区)不再重复交存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

(八)外地进建筑业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按国家规定进行处理外,自行为发生之日起清理出本市建筑市场,2年内不予办理进备案手续:

1.发生1起死亡1人以上(含1人)安全事故或发生1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所列事故的;

2.恶意拖欠分包企业工程款或者农民工工资,引起,影响社会稳定和正常社会秩序的;

3.严重违反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受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并被记入不良行为记录的;

4.违反计划生育有关规定,被相关部门查处的;

5.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混乱,被上级管理部门通报批评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6.提供虚假证明和伪造证件骗取登记备案的;7.拒不配合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情节严重的。

第3篇:企业管理意见范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以及财务会计的重大改革,出现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点,并引起了有关各方的讨论。其实,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由于我国在经济体制、企业产权关系、企业的宗旨和目的等方面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别,所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作为一名财务战线工作,我倾同于赞成这个观点。

二、为什么说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的核心作用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证明:

1.企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首先,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是企业追求效益的宗旨决定的。质量、成本、价格、效率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而效益的最优化则是企业各项活动全力争取的目标。财务系统要帮助企业领导决策,达到综合经济效益的最优化,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把财务管理摆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2.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经济调节体系和资源配置方式。前者是以指令性计划为主,后者以市场信号和法律法规为主调节企业的行为。市场经济要发挥作用,需要企业对市场信号做出灵敏的反映,并根据这些信号及时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市场经济是平等竞争的经济,原材料、资金、市场、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会在供求变化、价格波动中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的企业和场所,其结果是经济资源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得到最佳配置。但是如果企业不是以财务为中心,而是以产量、规模或其他非价值目标为中心,结果必然是市场机制失灵,资源配置扭曲。

3.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求资产以价值量的形式进行流动,使企业资金的使用更趋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开放性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渗股甚至兼并。实行公司制或股份制后,企业法人之间相互持股将频繁进行,这些新的、开放性的活动必须带来资金运动日趋活跃,各种联营、投资、融资活动日益频繁,要求国有资产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做到活而不乱。这个工作由谁来做?当然也是以财务部门为主,不能谁想投资谁就投资,谁想联营谁就联营,买谁的股票,参加哪个企业的股份,这些问题都要有企业财务部门与计划、生产、科研等部门一起进行可行性论证,为企业领导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因此,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

三、如何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要使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就必须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使之真正发挥核心作用。

1.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首先是转变观念,要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的观念,使上至管理干部,下至普通员工,尤其是企业领导干部都懂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是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是善于理财,即如何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一般来说,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熟悉国家法律;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的观察和预测能力;以及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也就是说,财务管理人员不仅是“专才”也得是“通才”。

2.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根据财政部关于工业企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可以围绕以下“五个中心”分别制定实施细则。2.1以建立指标考核机制为中心。具体内容包括:(1)、资本保值增值指标,防止企业行为短期化。(2)、净利润指标,其中税前利润、成本、期间费用应按不同部门结构比例进行分解。(3)、奖金指标,其确定原则是与保值增值和净利润完成率挂钩。

2.2生产经营管理以预算为中心。企业要建立全面预算制度,包括财务预算(即成本、费用、资金、盈亏及货币收支预算)营业预算(即生产、销售、采购、期间费用、人工费预算等)和专门决策预算(如技改、购置固定资产等),并使全面预算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2.3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比较可行的做法是,通过全面预算,严格对资金流量的控制,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实行“一支笔,两条线,三个会”相结合的办法来管理企业资金。所谓“一支笔”是指该企业的资金在通过全面预算的前提下,只能由一个人(总会计师或财务经理)来统筹安排。所谓“两条线”是指企业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即资金由财务部门集中使用,以确保生产、经营、投资等的资金需求。所谓“三个会”是指在“一支笔”、“两条线”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好资金平衡会,讨论通过资金预算;资金调度会,根据各部门申报用资计划,进行安排调剂和解释说明;资金分析会,主要是跟踪分析,评价和考核资金的使用情况和经济效益。

2.4成本管理以环节控制为中心。环节控制是根据系统论和控制论原理提出来的,具体的说,成本管理必须按照这样的秩序分别进行控制,才是全员、全面、全过程且有效的成本管理,即设计成本的控制由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共同参与并预测和控制,采购成本的控制,生产、作业成本的控制,在制定合理的单位消耗定额的前提下,应将指标分解到班组、机台或个人,实行二级或三级核算制。

2.5非生产性开支以期间费用和技改投资管理为中心。多年来,一些企业被文山会海、请客送礼、捐赠赞助、职工福利等沉重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期间费用水平急剧上升,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净盈利能力,其表现为: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因此,严格制定并执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向管理要效益的一条途径,也是一条难题,同时,企业的技改投资管理,也是财务管理的重点,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引导策划和组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财务管理做为一项综合的价值管理,通过核算、分析、考核和资金的调控、成本的管理、利益的分配、协调,促进和统制着各专业管理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管理抓得好,各项活动就可能围绕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个根本宗旨展开,并保持财务状况的良好,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落实和贯彻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着现实和深远意义。

第4篇:企业管理意见范文

关键词:企业 期间费用 预算管理

一、期间费用预算管理的意义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管理部门在一定的时期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费用,即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期间费用做为企业的一种耗费,导致企业资源的减少,期间费用预算管理是不断降低企业期间费用支出和增加盈利的重要途径,企业要想创利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强化期间费用的预算管理。

1、通过实施严格的预算、审批制度,针对可能发生的期间费用进行差异性分析,有效地掌握企业期间费用的最终形成,从而保证目标费用的实现。

2、期间费用预算管理能够促进各部门、各单位形成一个有机的费用控制系统,提高劳动效率。

3、期间费用预算管理是落实经济责任制的重要保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责权利,落实奖罚措施。

二、期间费用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

1、预算等同于财务部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工作与企业利润和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息息相关。然而很多企业却把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工作的责任全被交给财务部门。形成了财务部门一家编制预算。企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互相联系的整体,由于缺乏基层相关部业务门的协助,编制出来的期间费用预算往往难以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和基层相相关业务的真实需要。造成基层业务部门的抵触与排斥,使得编制出来的预算在企业基层难以得到支持与配合。

2、责任指标制定不够公平合理。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工作中,一些企业在预算的编制上,并没有深入市场进行准确的调查研究,或者按历史数据和经验制定标准,方法简单,缺点明显,与企业的经济目标严重脱离,给后面费用的控制工作埋下隐患。

3、考核体系不够健全。预算考评是对各级责任部门和责任岗位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评价。是管理者对执行者实行的一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形式。既是动态考评,也是综合考评。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企业还普遍存在执行不严的情况。原因主要是企业的管理层不够重视,财务部门在预算执行的监督上也缺乏有效的措施。例如在一些企业内预算执行部门的差旅费、接待费往往都已超出,如果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是不能报销的,但是在预算执行部门向企业领导汇报,领导又做出特别批示后就能够报账核销。这种预算执行部门先斩后奏,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又不严格遵照预算管理办理,致使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形同虚设。

4、预算基础变化调整不及时。企业期间费用预算事实上是一种计划预案,一般情况下是不作调整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市场和生产经营条件是不断变化的,这些都是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编制的基础,如果基础发生变化,企业期间费用预算势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整个年度都不对企业期间费用预算做出调整,预算应当刚柔兼济,这样过于刚性的预算容易脱离实际而失去指导作用。

三、期间费用预算管理的对策

1、各部门协同配合制定期间费用预算指标。期间费用涉及生产销售部门、领导决策部门和财务部门,有时要扩展到一线部门。企业各级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工作。建立起“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配合”的联动方式,融合企业管理层、基层业务部门的建议与意见。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杜绝人为干预,维护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在预算需要作出调整时,财务部门要仔细审核,企业管理层作出建议。在执行情况分析与考核过程中对预算执行部门进行考核,优秀的给与奖励、执行工作开展不好的给予处罚,做到赏罚分明,最好做到期间费用的指标与劳动报酬结合。

2、密切联系市场预测、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企业期间费包含了许多子费用项目,如广告费、运输费、招待费等都与企业所面临的业务市场密切联系、这些子费用项目支出的规模都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的。因此,摸清预算期内市场需求状况估算出各项费用,再按照“利润=收入-支出成本”的计算法则,按照刚柔相济、适度从紧的原则在企业期间费支出与经营利润之间寻找平衡。如某企业2002年销售收入十几亿元,利润达到几千万,但是与生产经营无关的费用支出就高达千万元上下。而加强对期间费用的控制,就能将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就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很多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相违背的支出,使全部门、职工都围绕控制成本、提高企业利润这一目标来共同奋斗。

3、加强期间费用预算的考核。考核是检验预算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的重要环节,考核要纳入到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中去,实施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经管管理水平。

总之,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管理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因此,企业管理者要保持全面认识的态度,开拓新思路,加强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管理的改革,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见丽.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Z]

2.李立群.赵连新.浅谈期间费用的控制[J].冶金财会,1994(4).

第5篇:企业管理意见范文

关键词:企业 班组建设 管理

一、引 言

2009年7月24日江苏省电力公司[2009]927号文转发了国家电

网公司《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网公司从班组基础建设、班组安全建设、班组技能建设、班组创新建设、班组民主建设、班组思想建设、班组文化建设、班组长队伍建设八方面要求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根据国网公司实施意见精神,09年12月4日,省公司【2009】1636号文了《关于班组建设系列管理标准的通知》,制定了《班组安全建设》、《班组人力资源建设》、《班组优质服务建设》、《班组基础建设与创新建设》、《班组民主建设》、《班组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等六项管理标准,并编制了涵盖标准各项要求的《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范本)》。12月11日江苏省电力公司又紧急召开班组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解读六项管理标准的制定背景和主要内容,省公司领导做重要讲话。全省各市县公司设立分会场收听收看会议。加强班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可见一斑。

二、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班组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细胞,只有细胞充满活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会有勃勃生机。因此,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只有加强班组安全生产工作,搞好企业安全生产运行,树立起“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科学理念,才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完善的制度和考核体系是班组安全管理的根本。2009年我公司编写了《金湖县供电公司生产安全操作手册》,制定《金湖县供电公司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管理》制度,举办安全生产反违章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康杯”竞赛活动等。为每位班组成员配备安全防护用品,组织班组成员进行继电保护、维修试验、装表接电等专业技能考试及电力事故防事故演习,加强要害部位的安全管理,编制应急预案,提高应变能力。对于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可能发生的员工予以公开表扬并给予适当经济奖励。同时建立了违章曝光台制度,对违章现象及时进行曝光。并组织班组开展违章剖析活动,使其他班组成员也受到教育。以开展争创“安全先进班组”活动为契机,推行了班组岗位自查自改与平台总体检查相结合的安全监督机制。班组每周安全例会中组织一次自查自改。对不能主动发现隐患或发现隐患后不能及时整改的班组,给予扣分批评,并将自查情况作为“安全先进班组的评选依据。此外,班组安全管理纳入《金湖县供电公司过程管理考核细则》里,对安全管理不到位的班组,安全监察部作为考核部门将对其进行考核,根据具体考核标准扣所在部门月奖的2%--10%。

使班组安全教育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每天早上安排工作时,由班组长、安全员对一天工作中的重点安全环节进行隐患分析、提醒,晚上对一天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不足,进行再教育。每周一早晨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分析会。公司领导深入一线班组参加安全生产会是金湖县供电公司几十年来的传统优良习惯。此外为充分发挥班组安全活动的作用,提高安全活动质量。各班组还不断探索安全活动形式:安全活动中“人人当安全(教)员”的方式每次安排班组内不同人员带领大家学习,促使每位员工都要备课准备材料;“安全评论会”要求每位员工根据学习内容针对自己的工作发表意见;“安全点将台”或根据学习内容或根据近期工作要求进行突然提问;以及“违章我找碴”、“安全测试站”、观看安全录像等,内容丰富多彩。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公司已实现安全生产9327天,此项纪录在华东电网公司都是名列前茅。

三、加强班组人力资源建设

班组由班组长和班组成员组成。班组长,在企业中属兵头将尾,是生产班组的领头羊,是班组生产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也是企业的后备人才队伍储备;班员是班组的重要构成要素,是班组任务完成的关键人物。所以班组人力资源建设管理在提升班组综合素质上至关重要。

公司每年新进的大学生会优先补充到生产一线。加强一线高学历员工在班组技术岗位的锻炼,重视培养“双师”(工程师、技师)型人才。根据工作安排和班组长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班组长参加各类培训,切实提升其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同时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薪酬分配向核心人才和生产一线关键岗位要求,根据《金湖县供电公司班组长聘任及考核管理办法》文件执行相应的薪酬待遇,提高一线班组员工待遇、津贴。构筑一线技能人员职业生涯阶梯式发展通道,通过“一线班组成员――专业工程师――班组长――首席技师――市公司技能专家――省公司技能专家――国网公司优秀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拓展一线员工职业发展空间,形成技能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优良机制。在一线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生产班组设置技术岗位,通过“见习员一中级工(实习工程师)一高级工(助理工程师)一技师(工程师)一专业工程师”岗位的设置,进一步丰富一线员工的发展渠道。

四、加强班组文化建设

班组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组文化建设直接反映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水平。

弘扬优秀班组精神。班组精神是班组文化的核心,具有指向、定势,规范、塑造的作用。它是一个班组精神风貌的展现,是班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的总和,是班组内部团结亲和的凝聚力和班组发展前进的驱动力。这种班组精神就成为班组的一面旗帜,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形成“班组命运共同体”。

争创一流班组、和谐班组。抓好班组“金牌文化”建设,创一流、争第一、拿冠军。将班组亲切称之为“第二家庭”,发挥班组小家这个有效载体,增强全班成员的主人翁意识。搞好班组各项工作,构建优秀企业和谐班组。我公司变电、调度、营销等班组连续多年获得省、市“一流班组”称号。我公司变电检修班组在江苏省电力公司举办的百佳和谐班组评选中脱颖而出被誉为“江苏省电力公司百佳和谐班组”。

五、加强班组QC管理

质量管理(QC)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班组QC管理隶属班组创新建设。历年来我公司重视班组群众性经济创新活动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年初所有班组都注册QC小组并完成课题选择工作。对小组活动采用分类检查考评的方法进行,实行月度检查、季度考核、年度评比制度。严格考核,及时帮促,克服QC小组活动中的形式主义和重成果轻过程的不良倾向。使QC活动更具有实效性。年终通过成果,给小组一个汇报、竞争的机会,使小组的工作得到承认,增加QC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促进OC小组的普及和深入。每年我公司有多个QC成果市公司获奖,变电检修班QC成果连续两年在江苏省电力公司获奖。2008年,题为《降低KYN电容开关柜地刀操作孔活门故障率》的成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公司成本五万余元。近期我公司正选送2009年优秀QC成果到上级公司。

第6篇:企业管理意见范文

关键词:医药分销;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管理会计”是这两年会计领域的热点,特别是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即将进入全新的阶段。在指导意见的“4+1”体系中,明确提出要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突显了信息化手段在管理会计工作中的支撑性作用。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盈利空间收窄,正步入微利时代。面对经济下行和行业调整压力,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推动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是医药分销企业平安“过冬”、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概述

在我国,一般认为企业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企业战略规划、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相较于体系成熟和准则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发展相对缓慢,还未形成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和应用指引。为解决标准体系问题,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于2014年10月联合了《全球管理会计原则》,并提出全球管理会计四大原则,即“提供相关性信息,进行有洞察、有影响的沟通,分析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履行受托责任增强企业信任”。CIMA和AICPA认为,管理会计是为组织创造价值和保值而收集、分析、传递和使用与决策相关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其使命在于“创造价值、永葆企业基业常青”。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就像是GPS系统,能够通过面向未来的分析与洞察指导企业的战略方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在服务对象、职能定位和程序方法上有显著不同,面对更为复杂和海量的信息需要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一是伴随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不断颠覆传统的商业生态和产业链,也深刻的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二是随着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在经营中生成了大量精细化、多维度、全过程的管理数据,都是可以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的信息资源。这也就要求企业管理会计具备快速获取与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整合海量信息与挖掘复杂数据的能力、科学分析与洞察预测的能力,然而这些不借助信息化手段是很难实现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已是管理会计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

二、医药分销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一)对管理会计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医药行业受法律和政策壁垒保护较多,存在大量小规模企业,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管理上往往沿袭传统足矣。许多医药分销企业未充分认识管理会计应用价值,也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阻碍了管理会计信息化在医药分销企业中的应用。虽然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医药分销行业并购整合加速,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产生了一批大型医药分销上市公司,对管理会计认识有所提升。但由于对外财务报告是许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基础,使得企业管理层有“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倾向,对管理会计的战略支持、风险管控、价值创造作用认识不足,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二)缺乏管理会计最佳实践行业标杆

美国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其经营部门(如生产和销售)都设有管理会计师岗位,90%的会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75%的工作时间用于决策支持。相较而言,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较晚,在企业中还没有广泛和高水平的应用。包括在医药分销行业中,虽然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普遍提高,但对于“如何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如何高水平的开展管理会计工作”,还没有参考标准,在医药分销企业中缺乏最佳实践的行业标杆,制约了管理会计在医药分销行业的推广。由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有着显著差异,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因地制宜、接地气,才能真正发挥职能。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基础薄弱

管理会计信息化是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软硬件基础条件,包括管理制度、信息系统、专业人才、考核激励、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但目前医药分销行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基础薄弱,很多企业的管理会计制度不够规范、健全,不能有效指导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现有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会计人才缺乏,不能满足管理会计信息化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企业内控体系、考核体系不健全,也限制了管理会计信息化在医药商业中的发展。

三、医药分销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思路

(一)转变理念,重视支持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医药分销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大型医药分销集团越来越多,销售超过千亿的就有中国医药集团、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和上海医药集团。在整合并购狂潮过后,解决“大而不强”和内部融合问题,推动由重“规模”向重“效益”的转变,实现互联网+和迎接跨界挑战,强化集团管理和风险防范,是这些大型医药分销集团当下的重点课题。其实面对经济下行和行业调整带来的巨大压力,无论大公司还是小企业对管理提升的需求都非常迫切,这与财政部大力发展管理会计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医药分销企业的管理层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要充分认识管理会计对提升企业绩效、促进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在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中的支撑性作用,从而进一步转变理念,重视和支持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协调配合,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这离不开企业管理团队的重视与有力支持。

(二)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践

医药分销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别于其他流通行业,其经营具有监管严格、品种众多、交易量大、流通渠道长、价格体系复杂、物流仓储标准高等行业特点,同时也面临规模不经济、中间流通成本高、盈利能力较弱、集约化管控薄弱、经营资金占用大、应收和合规风险高、信息系统一体化程度低、现代化医药物流缺乏等行业性难题。在医药分销企业中推广应用管理会计和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时,要充分考虑到行业特点和痛点,因地制宜。企业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积极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践的同时,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探索和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与实务,形成良性循环。

(三)互联互通,促进管理会计相关系统的整合

由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对药品经营企业提出了明确的信息化要求,所以医药分销企业较早就开始引进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医药分销企业形成了包括分销管理系统、物流仓储系统、零售连锁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B2B、B2C)、会计核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BI系统、OA系统等众多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有些是统一的,有些是独立的,有些数据层互联,有些控制和数据均互联,整合情况参差不齐,模块之间信息互享困难,无法实现无缝连接,大多数企业都存在“信息孤岛”问题。管理会计是项综合性的工作,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所包括预算系统、平衡计分卡系统、经济增加值系统、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等,均与企业经营各方面、各环节紧密联系。所以应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规划,实现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促进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以免造成信息系统与企业财务、业务活动需要相脱节的现象。

(四)智慧管理,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科技水平

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重在利用有关信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其内涵更为丰富,信息对象更为复杂,处理事项更具有不确定性。面向未来,高效的管理会计职能要求“智慧”的信息支持系统,它应具有更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更成熟的分析归纳能力,更智慧的推理预测能力。目前医药分销企业业务处理型、汇总统计型的信息系统是不够的。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信息资源将进一步开放和共享,信息沟通更加广泛和快捷,业务信息与会计信息之间融合加快。规模庞大的医药分销企业产生的海量数据澎湃而来,就需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科技水平,发掘数据价值,才能使管理会计更好地发挥作用,真正提升企业风险控制、科学决策和价值创造能力。

(五)安全可靠,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内控

现代企业的运营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撑,业务开展就举步维艰、难以为继,甚至企业经营就很可能陷入瘫痪状态。信息系统便捷的背后隐藏着风险。同时,管理会计使用的大量数据都是内部数据,而且都是保密性较高、综合性较强的数据,一旦发生泄密,很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若“重建设、轻防护、重互通、轻保密”,容易造成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隐患。因此医药分销企业在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内部控制问题,围绕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设计,保障系统建设和运行安全可靠。

(六)注重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复合人才的培养

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兼具管理会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没有相应的人才储备,管理会计及其信息化工作难以开展。在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时,人才准备是首要工作。医药分销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方式培养和发展人才,形成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梯队,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用人需要。同时,应开展财务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知识培训,满足其对企业经营和管理会计知识的需求,帮助其拓展宏观视野、打开管理思路,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良好互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医药分销行业中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但管理会计及其信息化建设对于医药分销企业应对当前复杂市场环境、克服行业调整困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医药分销企业健康运营、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为此企业管理团队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和支持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促进新技术应用和相关信息系统整合,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推动管理会计加快发展,有效提升医药分销企业管理绩效和价值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俊奇,鲁冰,徐凯.《全球管理会计原则》介绍及其启示[J].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版,2015(3).

[2]蒋占华.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六点建议[J].新理财,2015(8).

[3]楼继伟.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EB/OL].

第7篇:企业管理意见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

2、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不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战略规划能力、经营决策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资本运作和投融资管理能力、安全生产和现场管理能力。

二、培训内容

对企业经营者开展战略规划、风险控制、资本运作和投融资管理等内容的培训;对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重点开展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供应管理等内容的培训;对基层管理人员主要开展现场管理、安全管理、清洁生产等内容的培训。

三、培训重点与要求

1、战略管理。着眼企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围绕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制定,加强企业战略规划设计与实施、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领导能力与团队建设、博弈论与决策、组织架构变革等培训。开发和利用信息支持系统,科学制定企业总体发展规划。

2、风险控制。围绕建立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市场变化、风险评估与衡量、风险规避与补偿、危机应对与处理等培训,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内控体系,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应对系统和突发风险的能力,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风险损失。

3、资本运作。围绕高效利用资金、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财务分析、成本控制与利润管理、投融资决策、企业现金流管理、境内外企业上市决策与运作等培训,促进企业合理运用资本运作规律,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能力。

4、质量管理。围绕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深入开展以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质量管理培训,促进企业的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5、市场营销。围绕扩大需求、开拓市场,开展市场规划、营销战略、品牌建设、品牌管理、品牌营销、消费者心理及行为分析、市场渠道管理、营销队伍建设与管理、商务谈判与沟通、现代物流等培训。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服务质量体系,塑造良好的产品形象,增强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

6、安全生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需要,积极开展安全意识、劳动纪律、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等内容的培训。特殊行业、特种作业人员要按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培训,持证上岗。要经常性地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宣传和事故预防模拟演练,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意识,严格遵守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纪律。

四、培训措施

1、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保证培训效果、训以致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培训资源利用率,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根据企业需要自主培训。各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培训。

第8篇:企业管理意见范文

关键词:柔性管理平台;监理企业;适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1.柔性管理平台的涵义

柔性管理平台(FlexibilityManagementPlatform,简称 FMP)是在柔性管理系统(Flexibility Management System)的基础上,通过对 KM 知识管理、OA办公自动化、MBO 目标绩效管理、PM 项目管理、HR 人力资源管理、FM 财务管理、BPM 业务流程管理的集成管理系统平台。它以客户为中心、知识管理、合同管理为纵线、项目管理为横线,同时建立各系统间的数据交互,整合各系统业务数据,实现应用功能和数据的完全整合,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使用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2.柔性管理平台的功能及优势

柔性管理平台通过对项目的管理控制所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实现企业对各项目成本管理、用章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和协调管理等措施,调整项目的方针、目标和计划,制定人员调配计划,做出成本核算和成本预测分析,分析合同的变更措施,以便企业决策层做出决策管理。 作为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每天上班到办公室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收发邮件、浏览新闻、登陆即时通讯工具来进行实时交流、登陆各种办公系统进行文件的处理,有时会处理这里又忘记了那里,人们日常办公都被形形系统所包围而变得杂乱无章。而柔性管理平台囊括了企业办公和个人办公各种信息,真正实现了办公一体化、无纸化。

柔性管理平台采用纯 WEB 可视化设计理念,设计过程中不需要安装开发环境,平台开发不受地域、环境的限制。不需编译、生成代码和部署已经开发完成的功能,支持平台动态、远程更新。功能开发完成后,若需要功能升级只需要升级平台,免受功能升级麻烦;同时实现了在平台上功能的快速迁移。 柔性管理平台集成了企业门户、流程审批、知识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经营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和配置中心共十个主要功能模块,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打通了企业管理层、项目执行层间的联系,避免了信息孤岛的发生,真正实现了企业级信息平台发展战略。

3.柔性管理平台的处理方法及措施

柔性管理平台根据每个用户的岗位、职能而设置了登陆浏览权限,也可以自定义不同的页面和功能。每位用户有新建和删除个人事项的权限,有在自己权限内发起各项办公请求并处理协同参与事项,仅管理员账户方有删除权限。 登陆柔性管理平台后,用户可以去修改自己首页页面风格,譬如首先想看到今天需要处理的工作,那就把“待办公文”设置在首页;要看到的是最新的邮件,可以把邮件设置在首页;要看企业最新的通知公告,可以把“通知公告”设置在首页;想要知道企业内部告示,把“内部告示”设置在首页,可以滚动浏览;要浏览企业新闻,则把“企业新闻”设置在首页,一目了然;对项目 “收款提醒”设置在首页,以便跟踪落实;对项目 “进度跟踪提醒”设置在首页,以便掌握项目进度安排情况;对工程建设各行业网站链接定义在首页,方便快速链接。总之,用户在自己的个人门户里有规划权,员工无法看到自己权限以外的内容。如财务部、经营部、工程部负责人看不到人力资源模块除项目管理人员外的相关内容;办公室(人力资源)、经营部、工程部负责人看不到财务模块的成本核算内容;经营管理模块也仅是本部门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才能浏览,也仅有几位相关人员有新建权限,但除管理员外均没有删除的权限。 办公室可以参与处理流程审批、行政管理、知识管理、人力资源模块;经营部可以参与处理流程审批、经营管理、知识管理、合同管理模块;工程部、总工室可以参与处理流程审批、知识管理、项目管理模块;财务部可以参与处理流程审批、知识管理、财务管理模块。

4.柔性管理平台在监理企业项目管理中的适用意义

4.1通了企业管理部门与项目执行层间的信息屏障

柔性管理平台建立后,通过输入项目的基本信息,企业能及时针对结构类型较为复杂、技术难度较大、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工程项目,通过项目执行层输入项目风险的识别及风险识别信息,企业管理层初步完成了对各项目运营的所产生的风险预判,企业管理部门便能及时甄别、重点跟踪和指导,大大缩短了企业管理路径,打通了企业管理部门与项目执行层间的信息屏障,建立了企业与各项目执行层间的快速反应机制,实现了跨地域的信息沟通与协作;同时可以辅助项目完成日常的办公及信息传递管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提升了企业服务水平,实现了现代企业管理需求。此外,通过项目对工程基本信息界面的信息输入,可以重点掌握项目监理工作必须执行的关键程序的执行情况,如工程建设前期建设工程的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证等建设手续是否齐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完成,包括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专项方案的专家论证及论证意见的落实情况、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核情况、施工机械的投入及相关备案手续的办理、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工程规划验线情况等一系列节点性的准备工作完成情况,监理应履行的开工审批的监管职责是否到位等等,通过对以上信息的传递,使得公司能及时掌握项目在工程建设准备阶段监理工作情况。

4.2 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

监理企业对项目人员配备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监理项目实施的成败,项目管理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因此,在项目管理中,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首先在柔性管理平台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实现了平台与企业人事库的对接,便于企业管理层进行相关人事信息查阅和管理,使得项目人员安排更趋于合理化。通过对“人员信息”的统计查询,企业管理部门就能按人员学历、注册证件、职称等分别进行统计,提高了企业对人员继续教育及培训的管理水平。

4.3实现项目管理工作全面信息化

柔性管理平台可以使项目工作执行的各项基础信息可以全面上传审批,打破了在项目执行和实施中的信息孤岛,各管理层面能及时了解工程开展工作情况,实现了企业管理部门与项目执行层间的信息共享。监理企业的项目具有地域分散的特点,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缩短了管理路径,节约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项目管理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企业管理发展向规范化,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

5小结

本文在简介柔性管理平台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指出监理企业的项目管理,特别是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它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从中得出柔性管理平台在监理企业中的适用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它整合了企业信息,打破了在生产和实施中的信息孤岛;同时也通过柔性管理平台中各项信息的反馈,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了基础信息;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开创了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企业管理向规范化发展,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强化了企业在行业内的品牌效应,提高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变革创新能力与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明.基于动态工作流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第9篇:企业管理意见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鉴证;利益相关者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注册会计师接受管理层的委托执行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然而内部控制鉴证业务处于发展阶段,需要不断的完善。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内部控制鉴证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注册会计师、管理层、预期使用者。他们都非常关注内部控制鉴证业务。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内部控制鉴证有不同的要求,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和问题,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发表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时难以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按不同需求如实反映企业真面目。

一、内部控制鉴证的时点和时期之争

对特定时点还是特定期间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在学术界备受争议。特定时点可以是会计期末,也可以是会计中期,甚至可以是某个特殊的时刻(重组日、新股发行日等)。特定期间一般是指财务报告期间。而在实务中,《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和《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在特定时点(而不是期间)的有效性发表意见。我认为作出此项规定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对内部控制的整个期间的有效性发表意见不仅成本高,而且不可能实现。在实务中,别无选择,只能对特定时点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2、内部控制鉴证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在国际上也处于初级阶段,各项措施不完善,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3、美国的政策对我国的影响。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5号(AB5)《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在特定时点(而不是期间)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注册会计师倾向于在特定的时点发表意见,因为他们不可能做到对整个期间发表意见,可以说他们是别无选择。他们有能力而且完全可以实现在特定的时点发表意见。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鉴证意见。时期与时点的争论对注册会计师来说,关不重要,也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因为无论是时期还是时点,他们都要对都要对特定期间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了解,从而对有效性发表意见。

管理层也是偏好于在特定的时点发表意见,甚至不发表意见是他们最希望的结果。因为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计、实施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并评估其有效性是企业管理层的责任。而内部控制鉴证不能减轻管理层的责任。这就导致管理层在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时,一般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得到倾向于内部控制有效的结论。如果对整个时期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鉴证的话,更容易得到对管理层不利的结论,这也是管理层不想看到的。

预期使用者希望对内部控制的特定期间的有效性发表意见。他们认为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期间,而仅仅对某个时点是否有效发表意见,并不能代表整个期间有效,会影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影响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的实现,从而不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更重要的是,他们站在他们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认为注册会计师应该而且能够对整个期间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鉴证。这是因为:第一,他们不了解内部控制鉴证程序,更不可能知道注册会计师是如何实施测试的。第二,深受财务报告的影响。财务报告中凡是能对整个报告期间进行披露的,都对整个期间披露。他们以为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和财务报告一样,对整个期间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鉴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注册会计师应该对某些个特定时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并且要对特定期间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了解。这满足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层的需求,也是现实条件所要求的。

二、内部控制鉴证的对象之争

我国的法律规定中,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管理层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见《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见《关于做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评审工作的通知》)、管理层对特定日期与会计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自评报告(见《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X号――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内部控制(见《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

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内部控制鉴证的对象一共就两种: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评价。实务中是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表意见。

注册会计师倾向于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表意见。这是因为,1.我国最新的制度要求。2.可操业性强。注册会计师只需要以管理层出具的评价报告为依据进行测试和验证,给鉴证指明了方向。3.责任风险小。只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表意见,也就是对评价报告出具证明。一旦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只要评价报告没有问题,注册会计师就可能付连带负责,减少了风险。

管理层偏好于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表意见。这是因为,1.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表意见后,会增加报告的可信性。2.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为注册会计师的鉴证提供了思路,这符合管理层的利益。同使也把注册会计对内部控制的干预限定在管理者要求的范围内。3.由于内部控制的多样性,导致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这就使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发表的评价报告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预期使用者希望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这是因为,1.注册会计师具有独立性,作为第三方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更加可信。这样可以绕过管理层,减少了来自企业内部的干扰,避免被管理层牵着鼻子走的嫌疑。2.预期使用者希望得到最直接的资料,即直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鉴定,而不是先由管理层评价,然后再对评价进行鉴证。这样给人使用二手信息的感觉,而且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容易失真。3.内部控制制度既使是再完美,也可能因为内部控制在管理层控制之下或内部人员的窜通舞弊而使其失效。这种情况下,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认定不公允,而注册会计师未予发现,就会误导预期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注册会计师应该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报告发表意见。因为内部控制鉴证业务是管理层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只有符合了他们的要求,内部控制鉴证业务才能顺利的开展。

三、内部控制鉴证的保证之争

内部控制鉴证的目标之一是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施行和有效地防止或发现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错误或舞弊。按照指引的要求,在实施鉴证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鉴证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这种责任实际上就是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保证。按保证程度的大小可分为: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和有限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

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是指在可接受的低内部控制鉴证风险下,注册会计师以积极方式对管理层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发表鉴证意见,从而提供高水平的保证。有限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是指在可接受的内部控制鉴证风险下,注册会计师以消极方式对管理层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发表鉴证意见,从而提供有意义水平的保证。

注册会计师倾向于有限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业务。这是因为,1.有限保证业务可以使注册会计师根据自己的意识限制证据收集程序,只进行必要的询问、测试和分析。简单可行,易于操作。2.有限保证业务虽然收费比较低,但风险也低,可以降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3.合理保证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一定的执业能力,并且能够获得充分的证据。然而这些证据有时是很难获得的。因为内部控制必竟是管理层在施行,一旦他们舞弊,他们是不会提供相关的证据的。

管理层偏好于有限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业务。这是因为,1.虽然这种保证水平比较低,收费也相应的低。2.有限保证业务可以给管理层更大的空间,可以更好的实施内部控制。

预期使用者希望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业务。这是恩为,1.注册会计师在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业务中,可以系统全面的进行证据收集,可以把鉴证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这样可以使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得到更加有利的证明,更有利于预期使用者作出相对正确的决策。2.这样可以加重管理层的责任,引起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促进内部控制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注册会计师应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开展有限保证业务。这减少了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调动了管理层的积极性,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发展。

四、结论

经过分析,内部控制鉴证业务是注册会计师在特定时点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报告作出有限保证。这样既能促进内部控制的发展,也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会计研究,2007(10).

[2]李爽,吴溪.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若干争议探讨.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5):8-11.

[3]黄世忠.强化公司治理.完善控制环境.财会通讯,2001(1):33-34.

[4]唐宇,陈广垒.美国内部控制鉴证制度的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新理财,2007(11):70-7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