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伏市场信息范文

光伏市场信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伏市场信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光伏市场信息

第1篇:光伏市场信息范文

虽说这一临时性裁决留有缓冲余地,但我们不能把期望完全寄托在最终的妥协方案上,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光伏产业乃至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必须开辟内需市场,或将产能向海外迁移,或将产业触角向上游高端延伸,并形成倒逼机制。

欧盟光伏双反警示我们,不能将一个庞大的产业押注于海外市场。自2004年后,我国光伏产业连续5年增长率超过100%。2010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已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而中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与欧洲市场的拉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总共出口了约17吉瓦的光伏组件,占总产量的75%。这其中约有9吉瓦出口到了欧盟。

目前,缺乏核心技术、仅能赚取加工费是我国光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产品主要出口海外市场的现状则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有关专家建议,为彻底扭转我国光伏产业严重依赖欧美市场的局面,我国必须尽早建立并完善自身的光伏发电市场,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光伏企业创造国内需求。这特别需要政府转变财政支持方向:一方面,支持建设光伏发电站,直接为光伏产品创造市场;另一方面,支持民间光伏发电项目,进一步完善并网制度,推进电力改革,形成光伏发电的良性循环。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国家电网是国企,光伏企业大多为民企,要兑现并网的承诺,光伏企业还要看“电老大”的脸色。国家电网的垄断性脾气还会阻遏光伏产业内需市场的开辟,必须引起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美国对我国光伏双反所不同,此次欧盟的反倾销包括了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等所有产品。这意味着中国企业不可能通过中间产品的海外采购,来规避欧盟征收的反倾销税。中国企业只有将光伏生产链整体向海外迁移,与其本土企业同台竞争,才能消除不正当竞争的“口实”,并有可能重新进入欧盟市场。

将产能向海外迁移,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将给光伏企业提供进一步渗透海外市场的机会。在当地设厂无疑能使企业掌握更多实地市场信息,铺设自有销售渠道,也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企业文化,减少人文或政治因素的摩擦,有效地化被动为主动。

但是,海外新路并不意味着坦途,光伏企业走出去容易,想要“走得好”却并不容易。此前就有众多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遭遇失败的案例,人们记忆犹新。

因此,政府在鼓励光伏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应提供更多配套的扶持政策。目前许多光伏企业嗷嗷待哺,没有资金搞搬迁,也缺少对外投资经验,对当地经济、政治环境更是缺乏了解,这些都需要国家予以政策扶持,银行、驻外机构等要给予配合,政府在当地的使馆应当尽好向导之职。

光伏产业的价值主要集中在上下游上,即设备制造、原材料提纯以及终端发电,而中国光伏企业大多处在价值链的中游地带,也就是将硅材料加工成光伏电池和组件,不仅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还要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欧盟光伏双反警示中国企业,必须将光伏产业向上下游延伸。这就要求光伏企业练好内功,加大技术改造,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2篇:光伏市场信息范文

【关 键 词】中小企业 反倾销 会计

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公告,将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至9月9日,欧盟正式对华光伏组件、硅片、电池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此番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单起贸易争端,令已在夹缝中生存的国内企业雪上加霜,多家在美上市光伏概念股或将因此面临退市危机。目前,欧洲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2011年中国光伏电池对欧出口金额204亿美元,约占同期该产品出口总额的73%。可以预见,欧盟一旦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中国光伏产业将遭受灭顶之灾。

所谓倾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的行为,目的在于打压竞争对手,垄断市场,并因此给进口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生产商及产业带来损害。而反倾销,是指进口国针对他国对本国的倾销行为所采取的对抗措施。

应对反倾销调查,不仅仅是律师的职责,律师在抗辩中也是靠强有力的数据资料等证据来维护委托方利益,会计承担着大量数据举证的关键任务,从而催生出反倾销会计。

反倾销会计,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反倾销法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就反倾销中的问题提供会计支持,进行会计规避、会计举证、会计调查、会计鉴定活动。它能提供权威的“诉讼支持”。

中国一直是世界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自1979年8月17日,欧洲共同体对从中国进口的糖精发起反倾销调查起,外国不断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实施反倾销措施。近几年更呈增长趋势,每年都在30起以上。在低应速率和高败诉率的现实下,深入研究出口企业在反倾销胜诉中的障碍及对策显得格外迫切。

长期的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的实践表明,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败诉关键原因之一是企业不能提供有效的产品生产的相关会计资料。

(一)从企业自身特点来看

首先,我国对外贸易是以集体和民营、私营企业等中小企业为出口主力。中小型企业或出于规模的限制,或出于成本的考虑,企业管理模式大多为粗放型,很不规范,尤其在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明确,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混淆;账簿管理混乱;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付出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高,甚至仍难以获得。

然而反倾销调查时有时效性的,虽然有些反倾销案件会持续12个月到15个月之久,但在最初阶段时效非常关键,例如:欧盟规定,自开始反倾销调查的通知之日起15 天内,应诉方就必须向欧盟报名,并提交基本材料,没有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将会劳而无功。企业在财务制度中存在的上述不良现象都会严重阻碍在反倾销会计在短时期内提供有效会计证据。

其次,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较晚,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缓慢,与西方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在新成本管理制度推行中也存在很多障碍,例如新制度的更新过渡往往需要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小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不愿意对这种没有明显收入的改革进行投资,成本核算中国内企业与国际的脱节给了反倾销国家较大的挑剔空间。

再次,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趋同的趋势下,两者仍存在不少差异。这将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核算,误导产品价值的确定。

例如在借款费用准则中对借款所发生的辅助费用归属的界定。我国具体准则专门规定:辅助费用属于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于发生时予以资本化;以后发生的辅助费用应于当期确认为费用。但如果前者的发生金额较小,也可于当期确认为费用。相比较而言,IAS 23就没有对辅助费用进行特别规定。这就使我国企业按规定予以资本化的费用被国际会计准则予以费用化,进入产品成本,从而认定我国出口产品存在倾销。

最后,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并未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即使设置了内部审计,但是该审计部门为了方便管理却错误地归属于财务部门,失去了审计的独立性,最后影响了会计举证的可信性。还有部分企业在应诉过程中,为了应付申诉国的核查而请注册会计师进行突击审查,大大降低了举证的可信性。

在上述问题的影响下,我国出口企业表现为两方面结果:一是反倾销应诉率低,约在30%~70%之间;二是应诉胜诉率低,不足30%。我国已经成为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每年损失额高达数百亿元。由于欧洲还未摆脱经济危机的恶劣影响,以及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不断发展、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间的倾销与反倾销的斗争只会更加激烈。为了扭转我国在反倾销案件中的不利局面,作为会计人也应当推进积极的应对策略。

(二)从中小型企业应采取的措施来看

首先,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中小型企业应当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杜绝会计造假行为,健全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一旦涉诉以便使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提供调查组所需的材料,为应诉中会计举证工作的时效性提供有利的保证。对于经常涉及出口业务的企业,应当实时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动态以及成本核算制度的跟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核算办法对出口项目进行单独核算,并由权威的国际注册会计师机构进行评估鉴定。

在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案例中,光伏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下降和中国产业技术进步,是中国光伏电池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其中作为生产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的进口价格近年来不断下降,由2008年最高的近300美元/公斤降至目前不到30美元/公斤,促使光伏电池价格再创新低。如果中国光伏产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及时收集并妥善保存国内及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目录并由注册会计师机构进行鉴定,无疑会成为诉讼中强有力的辩护证据。

第二,在我国经济运营模式国际化的同时,中小型企业也要注重会计制度等经济管理辅助工具的国际化。减少我国与国际间的制度差异,特别是成本核算差异,在应对反倾销调查时能够及时有效的提供有力的抗辩证据。同时尽量调整两者在资产的会计计价和财务报告披露方面的差异,以及对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计量和核算方面的差异。

2007年,中国熨衣板企业永建公司在欧盟反倾销官司中就卡在了会计制度成本核算中西方差异上,当年8月11日,欧盟通知永建,因为其账目和审计报告不符合国际会计准则IAS,拒绝赋予其市场经济待遇。其实,拿会计制度来卡中国企业的案例屡见不鲜,若果会计师能对此作出迅速反应,也能对诉讼中中国企业的胜诉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转轨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在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同时,还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调整。欧盟委员会否决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待遇申请的最关键理由就是,我国企业缺乏经过“正确”审计的财务账目。欧盟认为诉讼中中国企业提交的是不完整账目,未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审计。所以,如果长期从事于出口贸易,最好适时讲财务报告提交有国际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机构进行评定,提高企业会计举证的公信力。

最后,中小企业应当重视国内与国外竞争对手会计。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市场集中、产品区分度低的特点,使得中小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下,不得不打起价格战,因而容易受到反倾销调查;而且中小企业出口商品结构以纺织、家电、轻工业和农业产品等初加工产品为主,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产品价格低、附加值低、数量巨大、技术核心匮乏、产品可替代性高,也容易导致国外反倾销调查。

此番光伏产品价格低是因为我们精打细算,使得各项要素的成本控制得比较低。即便如此,欧盟借其强大的主场优势并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置事实于不顾,高叫反倾销。因此,在建立反倾销会计机制中,应当同等重视国内与国外竞争对手会计,对外搜集、分析竞争对手的会计、财务信息资料;对内配合行业协会协调好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避免因出口产品价格战而引发的反倾销诉讼。

欧盟此次借口反倾销,有贸易保护的成分,为给本土企业开辟生存空间。但在当今国际贸易体制下,反倾销是各国在对外贸易中的一种符合国际惯例的合法保护手段。如此看来,反倾销诉讼是近年来中小型出口企业对外国际贸易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其中包含了很多政治、经济、会计方面的影响因素。

作为会计人,我们应当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入手,采取积极措施整改企业经营行为,通过建立一个反倾销会计的体系,从会计层面来探究中国企业败诉的会计原因,以及通过对国外反倾销会计的研究分析,学习他们在这个方面的成功经验。企业一旦涉案,会计人员能够快速反应,为企业争取有利的地位,挽回经济损失,清除贸易障碍。

参考文献:

[1]出口企业反倾销胜诉的会计障碍及对策[J].经济师,2009(7)

[2]刘琦,蒋仲征.遭遇反倾销会计怎么办[A].2008(6)

第3篇:光伏市场信息范文

查看更多《江苏氯碱》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江苏氯碱》编辑部

专题论述

(1)甲烷氯化物产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无

(3)氧化铝及烧碱发展前景分析 无

(9)液氯的困境和出路 无

(12)中空投原技术在电石生产中的应用 唐勇

发展热议

(14)用绿色发展托起生态文明 无

(15)双向互动提升国际竞争力 无

(15)以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变革 无

(16)升级示范酝酿出台技术指标从严要求煤制烯烃经济性再受考量 无

(17)《电石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征求意见三大技术助电石生产“换新颜” 无

(17)在技术、政策、定价机制多方面寻求突破页岩气开发探索“中国道路” 无

(18)迈向海洋拓展发展空间 无

(19)挖内潜调结构搞升级拓市场 江苏农化企业探寻增效之路 无

(20)农药创新要落到实处 无

(20)甲醇:内忧外患知多少 无

(21)园区跨省协作大势所趋 无

科技创新

(22)院士为能源化工减排支招发展ccu技术,优化产业布局 无

(22)实现深度净化 c0用做原料 电石炉尾气综合利用中试成功 无

(23)工业生物技术挑战传统化工预计2030年35%的化学品等将来自工业生物技术 无

(24)首条生物pva生产线贯通形成甘蔗薯类完整绿色化工循环产业链 无

(24)破解转化器堵塞难题减少汞触媒无谓消耗产品气净化技术为pvc生产送福音 无

(25)自主开发二代绿色合成技术结硕果单线产能最大己内酰胺项目投产 无

(25)阿克苏诺贝尔mta技术成功引入中国 无

(25)南化研究院开发二氯苯提纯技术 无

环保安全

(26)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报告新意解读 无

(27)你了解“生态产品”吗? 无

(29)四部门联手防治危险废物污染——专家为农药业降低环境风险支招 无

(30)痕量物质导致催化剂中毒等危害少人关注,专家呼吁——煤化工产品深度净化应受重视 无

(31)江苏:产业置换升级推进节能 无

(32)散装化学品海运环境风险加剧——山东率先出炉海上污染应急预案 无

(32)工信部拟推广adc发泡剂清洁技术 无

(32)乌海形成煤焦氯碱绿色产业链 无

(33)中泰化学:走绿色发展之路 无

市场信息

&nbs

p; (34)“邻位”价格再创新高“对位”行情回落调整硝基氯苯高位呈现两极分化 无

(35)下游光伏产业进入整合关键期三氯氢硅市场有望企稳回升 无

(35)新增产能近百万吨下游行业持续不景气糊树脂增产扩能该刹车了 无

(36)tcca市场经历“成长的烦恼”随着应用领域拓展,消费量有望增长 无

(37)价格涨幅1个月内超过40%日本触媒事故引爆丙烯酸市场 无

(39)苯胺过剩亟待化解 无

(39)氯化石蜡交易难升温 无

(39)环氧氯丙烷加速下跌 无

(40)亚洲新装置竞相投产欧洲老装置陆续关停全球己内酰胺贸易格局或将大变 无

(41)百草枯价格连续上涨 无

(41)电石市场成交低迷 无

(41)先正达收购杜邦杀虫剂业务 无

国际?望

(42)看好水处理化学品服务升级前景跨国公司强化中国市场布局 无

(43)原料成本相当、人口数量接近,国际专家建议印度石化业——复制中国模式弥补供应缺口 无

(44)资源丰富位置有利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日本氯碱企业抢滩东南亚 无

(44)全球生物柴油兴起副产大量廉价甘油甘油法环氧氯丙烷成市场主流 无

(45)建筑业显现复苏迹象美钛白粉生产商将迎曙光 无

(46)iea预测美经济长期受益页岩气近期50个天然气化工项目密集上马 无

(46)增加能源供应vs潜在环境风险英国拟放开页岩气开采引争议 无

(47)页岩气低成本优势惠及氮肥生产化肥巨头在美争相上项目 无

(48)美国需求锐减欧洲气价低迷卡塔尔lng出口目标转向亚洲 无

(49)以高附加值产品优势弥补原料成本劣势欧洲化工行业前景依然乐观 无

(50)整合渐入业务拓展提速全球化学原料药业前景看好 无

(51)多个项目无法按期投产应用拓展需求,恢复增长亚洲苯酚或再现供应短缺 无

(52)iea:天然气黄金年代将至5年后全球新增需求量5800亿立方米 无

第4篇:光伏市场信息范文

1.贸易争端产品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或技术密集型扩散

加入WTO前,由于中国技术力量薄弱,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中国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主导地位。因此,中国贸易纠纷的产生主要是围绕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加入WTO后中国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以及技术力量的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减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品逐渐增多。因此,目前中国对外贸易争端逐渐开始围绕资金密集型甚至技术密集型产品。

2.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开始成为中国贸易争端对象

传统上与中国常发生贸易争端的国家往往是中国出口贸易目的大国或地区,如以美国、欧盟、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较大,也就更易点燃贸易争端的火花。然而,近年来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到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行列中,并有继续不断对中国国际贸易进行冲击的趋势。

3.贸易争端形式趋于多样化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化,中国面临贸易争端的形式也将趋于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反倾销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反倾销最大受害国。第二,反补贴形式日益紧迫。自2004年加拿大最早开始对中国进行反补贴制裁后,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开始了针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中国每年遭受的反补贴调查数量也呈增加趋势。第三,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开始显现。中国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出口产品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他进口国往往利用环境、安全等因素为借口为中国产品的出口设置TBT,这也使得TBT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因素之一。第四,各国纷纷出台针对中国的特殊保障条款。在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书中已注明其他成员可以对中国出口的产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因此,中国加入WTO后其他成员纷纷加强了对中国特别产品的过渡性保障机制的立法工作。目前,美国、日本、欧盟等9个国家和地区已完成立法,许多其他国家正在制定中。这将增加中国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

二、中国遭遇国际贸易争端的原因分析

结合以上情况不难看出,中国遭遇贸易争端的现状令人担忧。然而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可以分为由自身因素引发和他国有目的地引发两种情况,经过研究,本文认为其原因可以分为3个层次,即世界国际贸易宏观因素、中国自身因素以及他国因素。下面将分别进行分析。

1.世界国际贸易宏观因素引发国际贸易争端

第一,世界经济衰退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直接引发贸易争端增多。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受创,需求急剧萎缩,市场争夺加剧,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升温。WTO有关协议规定使得传统非关税贸易壁垒消除。发达国家借以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之名,兴起以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为手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第二,国际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饱和。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技术要求较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供给行列,使得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激烈竞争之中,且常常面对日益频繁的贸易争端。第三,WTO相关条款的模糊性促使贸易争端的产生。某些国家利用WTO个别贸易条款在例外规定上存在模糊性这一漏洞,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发展中国家贸易活动的顺利展开。

2.中国自身因素引发国际贸易争端

第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领域的争端增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健增长,国内经济崛起的同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也取得了较大发展,自2007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总额稳居世界前三。中国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几大贸易伙伴始终保持贸易顺差,并已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之一。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与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于是,一些发达国家宣扬所谓“中国”,并对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设置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严格限制,无端制造摩擦和争端。第二,中国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使国外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可能。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在技术标准、环境保护、检验检疫等方面都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使得在面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只能成为牺牲品。第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不强。首先,中国企业出口产品仍存在重量不重质的问题,缺乏统一市场布局,忽视品牌塑造和维护,缺乏长远眼光,常采用价格竞争来开拓国际市场,引起国外企业和政府的怀疑,进行反倾销调查。其次,多数企业对反倾销认识不足,在面临反倾销案件时应诉态度不积极、缺乏高效的反倾销机制及专门人才。更增加了中国陷入贸易争端的危险系数。

3.他国实施贸易保护引发贸易争端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多且成本较低,使得中国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更具市场竞争力,直接影响其他国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影响他国企业的正常和可持续生产经营。他国企业为增加其产品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他国政府为保证其企业可持续发展,强制实施各种贸易保护手段以维护本国利益。这些贸易保护手段主要包括:他国对中国商品频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设置“绿色经济”壁垒,碳标准等生态壁垒,利用知识产权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关税壁垒,或利用所谓国际劳工标准等对中国贸易进行制裁技术壁垒等,阻碍中国产品进入市场,直接引发了与中国企业的贸易争端。此外,有些国家歧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致使贸易争端升温。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已有30余年,但目前很多国家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并以此开展反倾销调查,以所谓的“替代国”来核算中国出口商品成本状况,忽视中国实际情况,导致结果虚高,并据此判定中国反倾销成立,并课以高额反倾销税。这种歧视性反倾销政策迫使大量中国产品因征高额税款而退出当地市场,更使中国出口产品的现实竞争力受到限制和打压。

三、中国政府与企业应对贸易争端的对策建议

1.政府应对贸易争端的对策建议

在中国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过程中,政府无疑发挥着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结合现实情况和问题,中国政府还应该在以下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1)完善并利用WTO法律框架,争取解决贸易争端主动权。化解国际贸易争端与摩擦首先要学会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规则,深入解读其精神内涵,规避风险。欧美贸易限制的法律依据通常就是中国加入WTO时所签署的法律文件,而这些条约用语往往比较松散。他国若想达到限制中国的目的必须要经由WTO争端解决机制,此时,由于他国善于寻找条约漏洞和中国对于国际贸易规则的不熟悉,往往就会导致中国的产业利益受到伤害。因此,中国应尽快熟悉并掌握国际贸易规则话语,完善与中国相关的WTO模糊条款,维护中国产业利益,并养成尊重、遵守、适用多边规则与机制的习惯,敢于和善于在WTO法律框架下解决贸易争端,积极争取解决贸易争端的主动权,变被动为主动,走出困境。

(2)适度实施反制裁手段,维护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对日益纷繁激烈的国际贸易争端,中国应在遵从WTO规则的前提下,加大保护中国出口贸易的力度,必要时对挑起贸易争端方采取反制裁手段,维护中国合法权益,以此提醒和震慑其他国家的不端用心,遏制个别贸易伙伴的狭隘行为。

(3)加紧研究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等规则,为新一轮贸易争端做好准备。近些年,中国面临的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等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而中国政府对这些问题的应对尚显准备不足,若想在争端中取得先机占有优势仍有极大的差距。若要妥善解决这些争端和纠纷,必须系统研究世界贸易运行规则,深刻剖析案例,吸取经验教训,尽早掌握应对未来贸易争端和纠纷的措施和方法,为迎接新一轮贸易争端做好准备。

(4)加强外交握权,争取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得以公认。由于国外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衡量中国商品正常价值时常采用“替代国”价格,造成结果虚高,使得中国产品常被施以反倾销措施,且依据中国加入WTO协议条款,这种做法将延续到2016年。但中国不应被动等待。俄罗斯的先例已经证明,长期的双边和多变谈判能够实现市场经济地位的被承认。因此,中国应加大宣传和政府外交力度,通过双边谈判和多边谈判,争取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得到世界承认,为中国企业争取更加公平、稳定的国际贸易发展环境。

2.企业应对贸易争端的对策建议

(1)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产品差异化,提高产品竞争力。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争端频发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出口市场过度集中。针对这一问题,为分散市场风险,一方面中国企业应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产品差异化等战略,以产品的创新提升品质,减少知识产权纠纷。另一方面,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对于减少贸易摩擦至关重要。因此,企业首先应建立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现代化生产、经营、销售与决策管理体系;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力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与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争取在国际贸易中占有有利地位。

(2)组建行业协会,加强国际贸易出口企业的联合和协作。行业协会是各个企业共同组织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本行业的整体状况以及各个企业的实际利益都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应对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和摩擦等问题的主力军。此外,出口企业自身还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方面的世界贸易动态信息,进行风险预警,防范、规避风险。在出现贸易摩擦时,要避免孤身作战,充分利用出口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结合自身掌握的情况,以集体的力量同贸易保护主义作斗争。

第5篇:光伏市场信息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走出去;机遇与挑战;建议

“走出去”战略又称国际化经营战略,是指中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等形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强国战略。2015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我国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实现互利共赢。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涵盖30多亿人口的“一带一路”巨轮正式起航,进一步推进了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坚持“走出去”战略在有效对接国内富裕产能与世界需求的同时,也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一、“走出去”项下商业银行业务现状

从商业银行对“走出去”企业的支持方式来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走出去”企业开展的业务主要有三类,分别是信贷业务、结算业务、汇兑业务。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对中资企业“走出去”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这其中既包括各类贷款业务也包括担保等类融资业务。而结算业务及汇兑业务则是对企业“走出去”进行的间接支持。信贷业务方面,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商业银行对境内“走出去”企业发放的贷款。包括:外币流动资金贷款、境外工程项下应收账款融资、国际贸易融资、跨境人民币贷款等。第二类是商业银行对境外业主或境外公司发放的贷款。这类贷款品种多样,包括出口信贷、境外项目融资、并购贷款等。第三类是银行对企业“走出去”进行的担保类支持,包括非融资类担保及融资类担保。非融资类担保包括投标保函、履约保函、质保保函等,融资类担保主要以内保外贷、内保外债为主。

从商业银行对“走出去”企业的业务支持来看,各商行对境内“走出去”企业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从项目涉及领域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参与中资企业“走出去”项目主要涉及国内优势产业富余产能跨境转移、高端装备制造、境外承包工程领域、境外投资并购、境外经贸产业园区、生态农业等六大领域;从项目支持数量来看,以工行为例,截至2014年末,该行已累计帮助90家企业实现“走出去”业务,涉及全球五大洲5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仅2014年就支持“走出去”项目73个,承贷金额超百亿美元。截至2015年4月,该行储备项目百余个,总额达1588亿美元。

二、“走出去”项下商业银行业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走出去”项下商业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机遇

1、外部环境有利于商业银行“走出去”。从全球来看,随着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以及新兴经济体国家发展的需要,相关国家基础设施需求大幅增加,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60余个国家中,有相当一部分欠发达国家,交通、能源、电信等基础设施薄弱,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客观条件。从国内来看,国家出台了一些列支持“走出去”政策,并借助中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断创造“走出去”机会。而我国相关行业企业也已具备了较强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从境外项目资金来源来看,由于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的建设资金却十分有限,对外来投融资有着巨大的需求。这样,在经济危机中快速崛起的中资商业银行就成了除国有政策性银行之外,发挥自身资金及经验优势,陪同和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最主要力量,为商业银行自身业务拓展及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2、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布局发展迅速,结构优势不断体现。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紧抓机遇,加快海外机构建设,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力度日益加大,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布局优势将不断显现,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以工商银行为例,截至2014年末,工商银行已在59个国家开展金融业务,在4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38个境外分支机构,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中拥有120家分支机构;并以单一最大股东身份参股南非标准银行,进而实现金融业务覆盖非洲18个国家,成为全球网络覆盖最广的中资金融机构;行网络覆盖147个国家和地区的1809家银行,初步建成跨越亚、非、欧、北美、南美、澳六大洲的全球经营网络。

3、“走出去”信贷业务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了产能转移新途径,降低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钢铁、水泥、电解铝、光伏、平板玻璃等传统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国内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市场承包工程、兼并收购、投资建厂,输出基础材料、出口大型机电设备等,已成为其拓展市场、缓解国内产能压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国有银行来说,伴随企业“走出去”,为企业境外项目提供信贷及相关业务支持,在压降境内富裕产能企业信贷投放的同时,实现了企业富裕产能转移,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为银企合作提供了新途径。

(二)“一带一路”的提出在为商业银行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1、国家风险需要警惕。后金融危机时代,虽然各国经济普遍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政党更替、政局动荡等因素往往对在该国经营的企业带来影响,特别是“一带一路”中的多数国家都属于欠发达国家,国家政权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隐患。执政党执政能力,反对党影响力,继承人更替情况都会直接或间接对各商业银行境外资产安全产生影响。此外,虽然我国企业“走出去”已有相当经验,但此前多数业务存在于亚非拉地区,欧美发达地区参与程度并不高,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大,中国企业对国外新兴市场商业习惯和法律环境的不熟悉,将会对自身项目和经营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一旦商业银行对企业项目进行配套融资支持,后续贷款违约风险将难以避免,银行资产安全将会面临严重挑战。近期中建巴哈马度假村项目违约事件即为商业银行海外经营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2.缺乏内外联动,“走出去”项目风险防控难以落实。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建设不断加快,但由于受到资金体量、资金成本、当地法规限制,境外分支机构很难成为支持我国企业境外项目的主体,目前以境内分支机构对企业境外项目进行融资,仍是各商业银行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手段。由于境内分支机构缺乏对当地法律法规、市场环境、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在得不到当地机构支持时,很难对境外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前期调查,而缺乏当地机构的直接支持,更会对业务持续期间的监督管理带来严重问题,商业银行境外资产安全难以保障。

3、企业综合化服务需求逐渐显现。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众多国内优质企业已不在简单的经营境外承包施工、设备出口等业务,进入市场参与市场投资已成为众多企业的新选择。目前,我国某些大型设备出口企业、原材料出口企业在争揽境外项目的时候,均出现过为满足当地政府本地化生产的要求,在设备、材料出口的同时进行建厂投资的情况。同时,也有更多建安类企业面临着带资建设、共同投资的情况。作为商业银行如何在配套传统出口信贷业务、项目贷款业务的同时,解决企业自身资金筹措问题、风险控制问题、退出机制问题,将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新挑战,也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国际化人才缺口有待填补。我国商业银行绝大多数以经营境内业务为主,境内业务人才优势明显,但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宽、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不多加深,富有海外经营经验,熟悉各国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经商情况,了解配套金融市场的人才极为匮乏。目前,多数商业银行是由主营境内业务的信贷人员开展境外项目融资业务,仅能凭借信用机构、咨询机构、律师事务所对境外情况进行了解,无法得到自身行内机构支持,且由于境内业务的专业性,很难与境外市场接轨,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服务。目前,仅工商银行建有专项经营海外投融资业务的部室。如何挖掘、培养、招揽境外业务优秀人才,将是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一大问题。

三、“走出去”项下商业银行业务建议

一是借助“一带一路”有利契机,共享市场信息,挖掘、落实“走出去”项目。加大与银企之间沟通力度,形成商业银行与企业境内外双向沟通机制,共享境内外市场信息。在从企业获得境外市场信息的同时,亦利用银行品牌优势、网络优势,为境内企业寻找合作对手,输出境内优质产能及过剩产能,在压降过剩产能行业客户境内贷款规模的同时,提高对企业“走出去”支持力度,形成银企合作新途径,改变商业银行整体贷款格局,提高整体贷款质量,加强境内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发挥商业银行联动优势,做好“走出去”项目的风险防控。利用商业银行海外布局优势、境外人员经验优势,加大境内外分支机构联动,加强同业间资源共享,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走出去”项目项下的咨询意见,完善境外客户及境外项目调查机制,严格要求境外融资项目贷后管理,保障商业银行境外金融资产安全,合力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

第6篇:光伏市场信息范文

【关键词】 华沐通途; 财务报告舞弊; 防范措施

作为证券市场信息传递媒介的财务报告,不仅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之一,而且是证券市场健康、有效运行、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基础。遗憾的是,不少上市公司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下铤而走险,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直接损害了广大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并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本文通过华沐通途的信息披露来说明财务报告舞弊,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方式,并提出相应的财务报告舞弊防范措施。

一、案例回放

(一)华沐通途基本情况

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80,以下简称新大新材)于2010年6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2012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设立“新大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的议案》决定使用自有资金5 000万元在河南省郑州设立全资子公司。2012年6月20日,该公司完成了河南华沐通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沐通途)的工商注册登记,并于2012年7月2日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华沐通途的经营范围:太阳能、新能源与光伏技术开发,光伏工程安装,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的设计及工程施工,合同能源管理,从事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法律法规禁止的或应经审批方可经营进出口的货物和技术除外)。

(二)关于华沐通途财务报告信息披露

新大新材在2013年2月7日的2012年报中披露,2012年度华沐通途营业收入为0元,营业成本为0元,净利润为-45 251.00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该公司总资产为50 060 110.6元,净资产为79 954 749.00元。净资产大于总资产,违背了会计基本原理。然而公司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面对投资者的巨大困惑,新大新材的更新年报在2月23日,披露华沐通途的实际净资产只有49 954 749.00元。凭空减少了3 000万元,对外宣称的解释依然归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对于投资者信赖的财务报告随意更改,而且未作出合理的解释,上市公司这种明目张胆的舞弊行为,值得深思。

二、案例思考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日益猖獗,使证券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基础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会计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通过违背公认的会计准则,故意编制和披露虚假财务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不实陈述,以欺骗财务报告使用者,从而实现自身目的的违法犯罪行为(王林江,2010)。

(一)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原因分析

1.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直接原因——利益驱动

利益简而言之就是好处,是指某种需要或愿望的满足。利益既会促使人们守法经营,取得合法权益,也会驱动人们铤而走险,获取非法利益。

(1)上市公司的利益驱动

股权融资的低成本、高效益特点对企业来讲是巨大的诱惑。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融资制度,使得企业获得上市资格成为一种炙手可热的稀缺资源。许多不具备上市和配股资格的企业为了达到上市融资的目的,不惜通过财务报告舞弊来包装自己,使之符合上市所需的财务要求。上市后,可以通过短期炒作,借助虚假的财务报告来粉饰其经营状况,向外界传递积极的信号,操纵股价,从而形成稳定的资本来源,在更大范围内筹措大量资金。上市公司通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来骗取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并从中牟取暴利。

(2)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

在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上市公司能否发行股票以及发行多少股数并非自主行为,而是由相关政府部门根据我国证券市场实际情况选择确定的。因此为了拿到更多的股票发行额度,为了当地财政税收方面的利益,有些政府部门甚至参与企业的舞弊行为。此外,由于许多地方官员的政绩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挂钩,而经济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依赖当地各大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这些企业的经济利益与政府官员的政治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地方政府可能会默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3)中介机构的利益驱动

由于管理当局自主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支付审计费用,使得会计师事务所与其客户之间存在密切的利益关联,导致注册会计师忘却了信息使用者的存在,而只对被审计单位情有独钟。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与管理当局“合作”,即使是那些最谨慎的注册会计师也会无意中扭曲财务数据,掩盖被审计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损害投资者的相关利益。

2.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间接原因——机会动因

(1)公司治理结构失效

两权分离是指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即所有者拥有的资产委托他人管理运作,表现出一种委托—关系。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财务报告舞弊成为可能。国有股和法人股“一股独大”,带来“内部控制人”和“所有者缺位”现象,致使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制衡机制失效,从而管理层成为企业的真正“主人”。由于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当二者出现冲突时,管理层则会欺骗股东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2)内部控制不健全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预防和发现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岗位的设立,职责的分离,权限的设置,都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然而有些上市公司没有建立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不相容岗位未分离,则很难进行有效监控,导致分工不明、责任不清,使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3)外部审计无效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还没有形成拒绝虚假会计信息的机制,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一方面由于内部人控制的审计模式,公司管理层成为审计的实际委托人,同时又负责审计机构的选择与审计费用的支付,使得审计机构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会计师事务所会更多地选择让步于上市公司,甚至与上市公司合谋舞弊。

(4)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虽然我国法律监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使得不法分子有漏洞可钻,而且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的监督标准不统一,在管理上各自为政,甚至存在重复、冲突的地方,不能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增多,对于披露的虚假信息查不胜查,被暴露的概率很小,即使被查出舞弊,处罚的力度也不大,权衡低廉的舞弊成本与高收益,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舞弊来获得更大的收益。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方式

1.利用虚构经济业务来舞弊

虚构经济业务舞弊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虚构收入。虚构收入是性质最为恶劣也是最难以识别的舞弊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往往从原始的销售合同、发票开始全套造假,也是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就会虚构经济业务,唆使财务人员编制虚假的合同票据。二是虚构费用。同虚构收入相比,虚减费用更为隐蔽。有些成本的归类,如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需要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就给财务舞弊者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将当期费用支出作为资本支出不仅隐蔽性好,而且还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既可以虚增利润,又可以让投资者误以为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三是虚构资产。上市公司有时通过制造虚假资产租赁合同、会计凭证等方式虚增资产的账面价值,或者通过非正规程序的资产评估,对企业并不存在的资产、租赁的资产进行评估来粉饰企业的财务报表。

2.利用关联交易舞弊

由于关联方之间存在控制关系,往往以不公平的价格进行交易,造成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之间的利润转移。具体来讲,舞弊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关联购销业务。关联企业以低于或者高于市场的价格向上市公司销售或者购买原材料、产品或者服务。二是资产或者股权置换。将关联企业的优质资产与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置换,或者将上市公司亏损的子公司或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关联企业,从而达到粉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目的。三是转嫁费用。当上市公司业绩不理想时,则会将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等转嫁给关联企业从而虚增利润。四是获取不当资金占用费。目前关联企业间资金拆借现象较多。由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资金占用金额、收费标准未对外公告,外界很难判断其合理性,而且名目繁多、金额巨大,作为营业外收入使利润虚增。

3.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

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有些会计政策具有弹性,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其中一种进行会计处理,给管理当局提供了选择的自由空间。某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而滥用会计政策。一是变更折旧政策。上市公司通过调整折旧政策,延长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从而降低了本期的折旧费用,在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本期账面利润,同时上市公司未来期间的经营状况也将受到影响。二是变更坏账核算方法。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分为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等,会计准则规定不得随意变更其计提方法和比例,但是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说明,会计人员需要根据职业判断,从而为舞弊提供了可能性。

4.隐瞒或不披露重要事项

《证券法》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该重大事件的情况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临时报告,并予公告,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从被处罚的违规事实来看,被隐瞒或不及时披露的重要事项主要有:一是或有事项。主要包括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和债务担保等,均属于上市公司的重大不确定事项,而上市公司隐瞒这些事项,会使投资者对公司现状缺乏足够的认识而面临投资风险。二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上市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签订重大合同、对外提供重大担保以及对外提供重大借款,都会使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

三、防范措施

(一)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1.优化股权结构,发挥股东大会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针对内部“一股独大”问题,应该积极引入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首先,由于证券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单个投资者明显处于弱势,优化的股权结构能在股东大会中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共同提高企业价值,从而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其次,改进股东大会会议方式,尝试网络投票、网络会议,降低中小股东行使股东权利的成本。

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我国上市公司由高层管理者担任董事会成员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董事会很容易成为公司高管的代言人,这样会加大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概率。因此应在董事会中加强独立董事的作用,形成内部董事的制衡机制。首先,应提升独立董事成员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在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中,独立董事在保证财务信息披露真实性方面的监督是“内部人”所无法代替的。其次,完善董事会的选聘制度。相关部门可以为各公司选派独立董事,直接对中小股东负责。独立董事的薪酬由相关部门直接发放,从而减少对大股东的依赖。

3.发挥监事会的职能

我国《公司法》规定监事会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监督,但由于监事会成员大多为股东或公司职员兼任,缺乏独立性,而且监事会人员没有经过相关技能的专业培训,在信息优势方面难以与董事会和公司经理抗衡,因此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应从以下方面完善监事会建设。首先,监事的聘用应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其次,提升监事会对重大事项决策的监督力度,对于上市公司作出的对外重大投资、重大贷款担保以及重大项目招投标等事项,监事会应该进行监督,保障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最后,提高监事会成员的业务素质,要加强监事会成员的专业知识体系构建,增强业务素质。

4.建立合理的经理报酬激励制度

改变国有上市公司的行政任命机制,建立以竞争为导向的公开选聘制度,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这样会减少选择到不称职经理的可能性,同时也为经营者建立了信誉约束机制。在激励方式上应改变目前以固定工资和奖金为主的现状,实行短期与长期激励相结合,将经理的报酬与企业的长期绩效联系起来,有利于避免经理人员在经营中的短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舞弊的动机,保障了公司股东的利益。

(二)建立健全外部监管机制

1.加强政府监督和各部门协调

加强政府监管可以有效地治理财务报告舞弊。政企分家,建立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法人治理机构,使上市公司真正实现自我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我国的很多监管部门都可以参与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督,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以及证监会等。各相关部门应该明确各自的职能和权限,加强沟通与合作,提高政府监管工作的效率。

2.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模式使得在其自身利益遭受损失时,很难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因此,为了保证审计的真实性,首先,可以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到期未更换的必须披露原因,且需要相关部门的审核;未到期就更换的,也必须披露其原因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否则不予更换。其次,审计费用可由相关部门直接发放,而不再受制于上市公司,可以减少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依赖性。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

对于一些法律漏洞,我国应该及时制定与惩处范围、方式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处罚措施,增强可操作性,做到有法可依。加大处罚力度,对于带来巨大危害的真正舞弊者——幕后操作者,应该严惩不怠,不仅追回其非法获利,施以获利多倍的罚款赔偿,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三)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良好的内部环境可以促进企业降低和规避风险,保证企业日常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从而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

1.加强会计人员道德建设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与会计人员有着必然联系。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公司应该挑选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保证会计人员在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全面了解。同时强化对相关法律的学习,了解相关部门在证券市场上的作用,以及违法违规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其次,加强会计继续教育。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下,相关会计政策和法规也在不断变化,会计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培训,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够胜任当前的工作。为了应对新的挑战,会计人员需要注重学习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与防范,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

2.弘扬企业诚信文化

诚信是资本市场的立市之本,也是维护市场参与者各方利益的保障。弘扬诚信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并且能从道德方面控制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上市公司应该建立诚信体系,开展诚信文化方面的活动,创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建立有效的诚信奖惩机制,奖励诚信行为,严惩欺骗行为。

(四)投资者应理性投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虚假的财务信息会引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投资,从而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投资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意识,提高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能力,从而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和控制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与单个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专业的分析能力,可以对所投资的上市公司实施有效的监督。机构投资者的决策方式和投资理念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提高信息的披露质量,从而对财务报告舞弊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舞弊行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通过加强企业、社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监管,做到道德与法律结合、内外结合,多管齐下,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为我国经济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 阎达五,李勇.也谈美国会计造假事件[J].会计研究,2002(9):3-6.

[2] 刘晨.新大新材关联交易假账:子公司净资产超总资产[J].证券市场红周刊,2013(7).

[3] 黄新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方式及对策研究[J].经济经纬,2006(4):77-79.

[4] 康金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分析[J].财会通讯,2009(3):95-96.

[5] 王林江.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浅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8):78-79.

[6] 新大新材:关于完成全资子公司河南华沐通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登记的公告[R].2012.

第7篇:光伏市场信息范文

关键词:私募股权融资 企业私募模式 风险控制

1.引言

私募股权行为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正逐渐被众多高科技企业的管理者所了解,私募行为愈来愈多的被中小企业家尤其是高科技、和新兴行业所追捧。本文针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私募股权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和归纳其点。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更多有意愿或即将进行私募股权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者提供借鉴和实际的指导;同时,私募股权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必要的构成内容正日益受到我国政府、金融家和企业家的关注,研究私募行为也是对微观资本市场行为进行探讨的重要内容,希望研究和探讨的结论可以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健全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2.国内高科技企业股权私募融资案例

国内私募行业认为,中国内地非常典型的高新技术行业PE案例之一,这里对无锡尚德、,聚众传媒和张江高科的融资案例进行回顾,可以对国内高科技企业股权私募融资有清晰的人事。

无锡尚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制造和销售。2005年5月,尚德在全球资本市场进行了一轮私募融资,英联、高盛、龙科等投资基金加盟,这些公司用8000万美元现金换得尚德公司7716万股权。私募股权基金使尚德成为第一个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 而在幕后帮助尚德进行操盘的私募方正是本文中投资高德威公司的私募基金。

在2005年的时候,聚众传媒是中国最大的户外平面广告网络运营商。在投入1950万美元之后,凯雷集团拥有其30%股份。鉴于对成本协同效益和增进市场地位的理解,凯雷促成了聚众与它的唯一竞争对手分众媒体的合并,成为中国最大的私有媒体企业,结果在这个高增长空间迅速创造了中国最强的平台,合并后的分众传媒显著增加了它的商业网络,能够为广告客户提供更加细分的受众市场。

位于北京的中关村和上海浦东的张江两个高科技园区是目前国内吸引私募资金最多的两个区域,截止2009年6月,落户张江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超过580家,2004年首家在美国纽约上市的芯片企业中芯国际和2007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的展讯通信是张江园区高科技企业上市的典范。目前微创医疗、中微公司也都接受了多家风投和私募的投资,即将进行IPO。2009年8月张江集团与零点公司针对张江园区内的高科技公司进行了一次调查,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就有293家之多。

3.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现状

3.1政府积极引导扶持

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私募行业的发展,深知它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经国务院批准,2008年4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意,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经发改委批准的产业基金和在发改委备案的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成立,总体投资比例不超过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按成本计)的10%。以目前社保基金总资产计,大约超过500亿元。去年,社保基金对鼎辉、弘毅等发起的人民币基金中投资超过20亿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上海发表演时讲指出,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积极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并将其纳入到我国要建立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体系中去。

3.2国内融资案例日益增多,地区发展失衡

。从2007年开始,国内的人民币私募基金逐渐增多,投资的项目、金额也不断增长。2008 年新设20 支人民币基金,合计募资213.28 亿美元,分别占募资总量的39% 和35%;共发生30 笔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合计投资34.39 亿美元,相比往年,私募股权机构的人民币募资、投资占比比例均有大幅提升。

地区分布上,我国的私募资金又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江苏等地,但主体地域却在动态演变。目前国内私募金额城市排名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深圳,进行私募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多数集中在各地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内。2009年8月,在首批进入创业板初审的94家中小企业中,曾披露有VC/PE投资的有38家企业,其中广义IT行业企业有13家,占总数的13%。

4.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股权私募融资模式

国内科技企业私募融资分为两种模式:

1.风险投资+私募股权

第一类企业从初创阶段就接受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者对资本市场较为熟悉,了解相关规则和资本行业。企业管理者多数是归国留学人员,曾在国外高科公司就职,在自身的专业领域积累类了不少经验,有的拥有科研成果。他们有着在发达完善的环境中资本市场的工作经历,了解熟知资本工具和其中的规则,所以创业初始就开始运用风险资本,在获得充裕发展资金的同时,从一开始就以规范的管理和完善的结构运作企业组织。

2.自主创业+私募股权

第二类企业属于自主创业,在企业创立发展阶段,没有借助于外来资金,完全靠自有资金投入、积累和发展。这种类型的企业家通常没有海外的学习工作经历,对资本市场了解较少,在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希望借助资本市场来进行跳跃时的发展,加速业务或市场的扩张。该类型的企业由于对私募股权缺乏了解,往往容易导致两种情况出现,对私募盲目追捧且充满热情,或则十分小心谨慎充满戒备,甚至有的企业管理家拒绝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的帮助。

两种模式企业的构成基因和成长经历导致在私募融资阶段关于股权、份额等问题的思维和态度迥然不同。被投企业的多元化投资亦是PE所忌讳的,另一方面,中国的私募基金因为对早期投资的技术趋势和管理技能缺乏准备,多把资金投资于Pre-IPO的阶段,对真正的创业中的中小企业反而投资不多。

5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分析

5.1国内中小高科技企业私募融资的内外驱动力

1.外在驱动力

其实私募资本在我国并没有私募概念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存在由来已久。为了解决中小企业、民营、私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及解决他们由于规模所限,无缘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的融资困难,一些企业与民间金融机构进行了创新和创造。私募就是在此情况下发挥了其他融资方式无法起到的作用。国内私募基金的投资对象是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具有上市潜质,主要投资形式是对具有上市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

90年代中期以来,私募在我国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各方面的动力进一步推动了私募资本市场的发展:长期形成的民间资金拆借市场随着藏富于民的现象愈发明显而规模越来越大;海外风险投资理念的引入,大量海外投资公司的进入和本土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很多大型企业集团也纷纷介入到风险投资领域,它们的经验对众多中小企业的成长帮助更大;国内股票市场的发展也使金融意识深入人心,客观上促进了私募融资的发展。

2.内在驱动力

目前的一个时期内,私募资本对于高科技中小企业意义非凡。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是我国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缺乏产业化资金。虽然国家的各类科技扶持性基金和科技担保公司的出现为高新科技企业的成长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所能提供的资金非常有限。同时,由于高科技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成果拥有者和投资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就使得高科技成果很难从正式的金融部门获得资金,此时私募就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私募既可以突破正式金融对融资者的信用记录、规模、赢利性、担保等方面的限制,又能够以灵活的条款设计来吸引投资者和补偿投资风险,所以能成为高科技产业化融资的一个好方式。

高科技企业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还并不长,企业往往以技术研发为主,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优势,人员以高学历的技术型人才为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技术研发能力。为了获取企业发展的资金,势必要和社会各方面机械接触和交流,接受知名私募基金投资的企业不仅获得充裕的资金,更在迈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方面做出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从2004年深圳交易所创立中小板以来,深圳交易所中小板已经进入全球三大中小板之一。截止2009年5月底,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中小企业有273家,273家公司总市值达到9730亿元,有205家是科技企业,有135家公司承担了国家级项目。中小板培育了一批优质企业,也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5.2高新技术企业私募融资特点分析

针对我国的法律环境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私募融资具有如下特点:

1.私募融资建立在广泛协议基础之上。因为在我国,不管是《公司法》,还是《证券法》都没有规范私募融资行为,因此私募关系都通过各个阶段订立相关协议而建立起来的。

2.私募融资信息披露很不规范。私募最重要的特征是发行人可以不必向投资者进行详尽、全面的信息披露,而且对所披露的信息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是私募的一大优势。但是,因为在融资中涉及到公司内部员工和其他外部非机构投资者,他们没有机会和发行公司的管理层进行全面的沟通,处于信息劣势,虚假、夸大或者遗漏的信息披露往往导致非机构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3.在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方面无法可依。与公募市场相比,私募市场信息更加不流畅,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加严重,出现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情况时,小股东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很多小股东往往在私募融资的过程中就被迫退出企业。

4.科技企业往往需要多次融资。科技企业在人力资源、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需要持续投入,一次融资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5.私募融资协议中不仅有对赌条款的限制,还存在技术和研发成果的或有转让。被私募方选中的科技企业多数都具有独有的专利或者特殊的研发成果,私募方会要求在企业没有达到预定的收益指标时,形式对专利或衣服成果的预定权力。

结论

私募融资作为资金募集方式作用已越来越突出,从国际资本市场的情况看,通过私募形式募集到的资金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公募得到的资金量,因此私募作为一种募集资金的重要方式值得理论界和广大的企业家认真研究。私募过程中会涉及到双方的权益、知识产权、税收和产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的把握其中关键环节,为规范我国的私募股权行为和相关立法提供借鉴,同时也供学者和企业管理者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琳.浅谈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形势.金融经济,2008,11.

[2] 苏宁,刘虹,私募股权投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全国商情,2008,13.

[3] 廖琦,宋可.私募股权基金开辟融资新渠道.现代商业化,2008,12.

第8篇:光伏市场信息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政策落实 投机领域 优化升级转型 生存问题 传统产业

1 中小企业发展中支持鼓励的政策趋于健全,但却不能有效落实

我国在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颁布的法律法规文件既有综合性的,如国家经贸委2000文件《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02年6月29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都提出强调了包括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努力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领导等几大方面政策;也有针对具体一方的专门性法规文件,如发改企业[2008]647号《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银监发[2009]37号《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19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等。

但是,尽管《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明确规定国务院负责制定中小企业政策,对全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但据全国工商联调研指出,由于中央政府层面的管理机制问题,从中央部委机构设置的层面来说,没有专门的部门被要求以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好坏作为考核标准,这使国务院出台的各项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能有效落到实处,解决不了谁落实,谁监管,谁负责的问题。

对比台湾中小企业发展:台湾经济部于1981年组建中小企业处,负责中小企业的辅导工作,并于1982年成为中小企业的辅导指导机构;1994年成立中小企业政策审议委员,对中小企业进行政策性辅导,具体审议有关中小企业的认定标准、融资、税制、公共工程采购及其它有关事项;除“经济部”外,其它部门也相应地成立了一些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或设立基金。如“经济部”联合“财政部”钱币司、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国际贸易局”等十一家单位于中小企业联合服务中心,“财政部”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等;各县市也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联合公、民营相关机构,共同对中小企业在经营诊断、生产销售、技术管理、财务结构、市场信息、咨询以及其它相关业务上为中小企业进行服务。所以,中小企业发展中支持鼓励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已趋于健全,但关键在具体执行和效果的考核上要真正做到落实部门,是考验我们政府各部门的关键。

2 在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警惕中小企业由实体资本、实体企业转向投资、投机领域,导致就业压力加大,财政减少,国民经济根基受损

我们来分析以下几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

2011年第一季度

国家统计局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846亿元,同比增长34.1%;

央行网站

沪、深股市累计成交13.51万亿元,同比增长16.5%;

沪、深股市累计成交13.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49%;

央行网站

黄金累计成交1424.6吨,同比下降0.9%;成交金额为4214.4亿元,同比增长19.7%。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

春拍成交额205.0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

数据分析显示:在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和“限购令”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依然热情不减;股票市场成交保持活跃;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市场运行很平稳;在艺术品金融资本和民间积蓄资本双重推动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取得了强劲的增长。总之,社会资金流大量的流向依然是股市、楼市、煤炭、贵金属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炒作泛滥,投机盛行。国民经济根基是实体经济,当全社会投资都导向投机炒作行业时,在今天实业资本减持越来越高远超往年时,大量中小企业也会由实业经济转向投资领域,今天美国在向经济实体回归的同时,我们也要警醒。

第二组数据(据工信部2011年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实现利润9148亿元,同比增长37.3%;上缴税金5435亿元,增长32.7%。这组数据即反映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方面中小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数据又显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而上缴税金增长32.7%,纳税增幅超过30%多,中小企业税负不轻。17%的增值税、25%的企业所得税,除此之外,城建税(营业税的7%)、价格调节基金等多种费用、加上环卫评估费、消防许可费,员工健康证费用等各种收费和罚没,再加上一些摆不上台面的收费,中小企业的真实税负怕真是个庞大的数据。超重的税负必然最后导致中小企业改变投资决策,转作虚拟经济发展,最终导致财政减少,失业率增加等严重问题,国民经济根基会受损。

第三组数据:民建中央的专题调研报告《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而欧洲和日本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12.5年、美国为8.2年、德国500家中小企业有1/4存活了100年以上。我国中小企业从整体上看,寿命偏短,当然有其自身先天原因缺少抵抗能力,但没有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也影响了其发展空间。

3 缓减融资是失血问题,优化升级转型才是中小企业当前迫切解决的生存问题

目前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受到来自民间的多方呼吁,各级政府也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缓减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和各国节能减排压力下,我国的节能减排任务很重。工业和信息化部财企[2010]231号,《中央财政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为达到节能减排要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存在产能过剩、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突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的各类小企业实施行政性关闭,也即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到位,小企业面临行政性关闭。“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题将由“调整和振兴”向“转型与升级”转变。当前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中,我们不想看到的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中小企业被淘汰:保护中小企业,就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维护就业安全、保障民生幸福;不重视帮助中小企业优化升级转型发展,各区域产业集群就达不到协调和配套;不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一大批自主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中小企业生力军就会消失;不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能、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中小企业非正常死亡的更会很多。所以,当前缓减融资是失血问题,帮助中小企业优化升级转型才是迫切解决的生存问题。

4 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即要扶持新兴产业,也要兼顾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主要指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如轻工、纺织、钢铁、石化、机械、汽车、建材等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城镇化建设、扩大劳动就业、提高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传统产业,特别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要依靠传统产业。尽管目前中小企业的战略趋同造成中小企业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衡,产品重合度较高和供过于求的现状。但就“十二五”期间,经济要增长、民生幸福指数要提高来说,传统产业依然是短时间内最能解决就业压力、经济稳定增长的良方。

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和低碳经济蓬勃发展加速了全球技术的变革,新一轮产业转型正在铺开。当前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兴起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的异军突起的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长远决策,是新时代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明智之举。但因新兴产业投入大、风险高,技术和资金密集、回报周期长等原因,特别如像太阳能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等项目,中小企业在没有看到效益后是不愿意跟进得,仅依靠政府为主导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新兴产业,不可能惠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但我们丢开了赖以生存发展和增长的传统产业而孤立地谈新兴产业,不利于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不利于传统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可能使新兴产业孤军奋战难以发展。因此,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即要扶持新兴产业,也要兼顾传统产业。

参考文献:

[1]中小企业信息网.

[2]凌耀初.来自“中小企业王国”的报告――台湾中小企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03.

[3]金术.2011年第一季度金融市场评述,中国金融,2011,9.

[4]龙永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非水火不容,杭州日报,2011,09,14.

作者简介:

第9篇:光伏市场信息范文

关键词:产业结构 银行信贷 资本市场

一、产业升级的金融支持机制分析

产业升级,又称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主要指一国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演进过程中所达到的阶段和层次,即产业由低技术水平向高技术水平,由低附加值状态向高附加值状态转变的过程,它是资源在各产业之间以及相同产业不同部门之间和不同产品之间流动的结果。实现产业结构持续高度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投资倾斜为主的增量调整,二是以资源的再配置为主的存量调整,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搭配使用,都离不开资金,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金融正是通过资本形成、资本导向、信用催化、防范和分散风险等作用机制,来改变资金的供给水平和配置格局,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

(一)资本形成机制

资本形成作为储蓄到投资的转化过程,受到储蓄供给与投资需求双方的制约。在经济体系中,由于存在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问题,供求双方并非顺利进行转换。金融系统能够有效收集市场信息,克服储户的储蓄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依靠利率政策和融资制度安排,发挥社会资金的导向作用,改善资金供给水平和配置格局,提高储蓄转换为投资的水平,优化储蓄者和投资者的资金配置,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因此,产业升级要借助于资本形成机制的运行,实现在不同产业、部门、地区之间资源的转移,从而实现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资本导向机制

资本形成后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优化配置,这也是金融引导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主要依靠金融市场无形之手配置和政策性金融有形之手调控共同完成。由于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按照自身利益驱动,将储蓄资金投资于收益率高的部门和企业,使资金在各产业部门之间高效流动,并停留在潜在或现实收益高的产业,按照市场原则实现帕累托最优,从而促进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流向高效产业,从夕阳产业向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升级。政策性金融一方面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资金价格(利率、汇率)和货币供应量,引导资金投向国家鼓励和支持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效货币供给;另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政策性信贷途径,向金融市场不愿或无力提供资金的部门或企业投入资金,弥补市场空白或缺陷,扶持一些重点、新兴产业,促进重点产业的成长,优化产业结构。

(三)信用催化机制

金融的信用催化机制实质是通过货币量的扩大,即信用创造,加速资本形成,促进生产中资源的节约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把潜在的资源现实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总量增长。适当的信用扩张对经济增长与发展具有加速和催化作用,在信用催化机制作用下,资金投向不再限于已存在明显效益的产业或项目,而往往以资金的增值返还为出发点,选择具有一定超前性以及有广泛的前向、后向和旁侧扩散效应的产业项目进行投资,催化主导产业、相关产业及其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的构建与调整更迭,在资金良性循环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发展和提高,这恰好是金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

创新是有风险的,对于创新项目的分散投资决策将降低风险并提高在创新活动上的投资,所以有利于风险分散的金融系统可以加快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因为金融部门通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和保险等业务为新兴产业分散风险,以降低其创业者的风险。而以风险投资基金为代表的风险投资机构,将以能更好适应技术进步投融资的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推进产业技术结构的升级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金融业还通过提供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业务,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闲置可能产生的社会动荡,以保证产业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

二、江苏省金融支持产业升级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江苏省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状

1、金融业加大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江苏省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近年来江苏省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2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4058.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8347元。90年代以来,江苏省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现稳定状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所占比重稳步提升。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041.5亿元,增长17.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7.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012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676.0亿元,增长9.6%,占GDP比重为43.8%。第三产业中以金融业、信息技术和软件业等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江苏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呈现加速上升态势,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从整体上看,江苏省的银行贷款投向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带动经济保持较快平稳发展势头。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2、不断优化信贷结构,为江苏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有力支撑

江苏省是制造业大省,近年来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2012年末,全省本外币制造业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为15821.3亿元,同比增长18.5%,较同期全部贷款(不含票据融资)增速高出3.6个百分点;全年新增本外币制造业贷款2214.1亿元,较2007―2011年年均增量多503.7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1.9%,位居各行业贷款增量首位。“支农支小”力度进一步加大,2012年末,全省中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增速分别比全部贷款增速高2.8个和1.8个百分点。

3、金融业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江苏省先后加大对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清洁能源、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完善投融资支撑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此外,部分地区积极探索依托科技园为载体的金融创新,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

(二)江苏省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

1、社会融资结构发展不平衡,难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需求相匹配

虽然江苏省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但尚未建成一个健全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和稳健有力的金融组织体系,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社会融资结构不平衡。长期以来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以债券融资、股票融资的直接融资比重偏小、发展较为缓慢,难以满足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带来的新的金融需求,不利于风险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制约了江苏省产业结构发展。

2、区域间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影响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近年来,江苏省通过不断优化金融产业的布局,区域金融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但区域间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依然较大,苏南地区集中较多的金融资源,各类金融组织较为齐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较快;而苏北地区金融资源相对贫乏、金融组织结构单一,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导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相对不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相对缓慢,影响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3、深层次的金融创新不足,制约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催化作用

金融创新是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生命力,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依靠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来最大限度地动员储蓄、优化投资,扩大产业资本的流动性和支配范围,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从而带动实体经济的优化重组和生产力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目前江苏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多数是围绕担保方式、还款方式、贷款额度使用方式等展开的基本要素创新,创新措施比较零散,缺少整体规划。金融创新不足使得金融服务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为产业结构升级服务

一是积极发展中小银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江苏省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一直受到融资难的困扰,银行体系是以“工、农、中、建”国有大银行主导的体系,面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数量不足,实力不强,难以满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需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小银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二是积极发展新型科技金融组织,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风险投资行业,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创造条件。在科技产业密集地区,鼓励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为科技中小企业提供债权和股权融资,例如2011年12月28日,南京高科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新港开发区成立,重点支持园区内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金融租赁,为成长型科技企业提供研发、生产设备租赁;还应鼓励设立专业科技信托公司,运用集合信托计划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三是研究利用私募股权基金等新型直接融资手段,促进金融资本的有效集聚并向产业资本转化,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重大项目的发展。引导社会资金向金融资本转化,重点满足沿海、沿江开发中的资本需求。疏通高成长性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重视资本市场作用,扩大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为解决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问题,拓宽金融市场宽度,建议扩大直接融资,改善融资结构。

第一,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推动科技企业在创业板和主板上市,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同时应合理安排融资结构并加大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来降低金融风险。

第二,扩大债券融资规模,优化直接融资结构。在企业债券逐步“松绑”的政策环境下,引导和帮助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解决资金不足和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引导和推动一批经营稳定、业绩优良、市场信誉良好的国有企业,按照现行企业债券发行规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积极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继续鼓励和促进大中型企业充分利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扩大科技企业债券市场融资;鼓励信托投资公司积极开发各类金融信托产品。同时要加强对债券市场的监管,促进发行担保、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和市场交易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三)加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大力推进资产重组和产业升级

江苏省的工业结构比较齐全,传统支柱产业如钢铁、石化、家电、机械装备等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要大力推动已上市公司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和强强联合。支持龙头企业、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改制上市,扩大资本市场规模;支持重点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以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持股等多种形式,打破条块分割,实现以低成本扩张、以资本为连接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同时通过产业链把一大批中小企业纳入专业化分工体系,实现产业升级。

(四)加强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产业和领域集聚

一是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地方金融对接政策,建立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金融激励机制。二是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合力,促进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各项政策工具的不同组合将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应将税收、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财政手段与利率、准备金率、再贷款及信贷调节等工具密切配合,对于产业政策支持的领域,如农业产业化、高科技产业、新兴服务业等,要加快财政、金融手段的跟进速度,通过政策工具的有效组合实现政策效应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梅生.我国银行信贷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09(7)

[2]胡竹枝.金融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2(6)

[3]吴昌盛.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J].南方金融,2012(9)

[4]古学彬,孙丽霞,方茂扬.广东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基于珠三角与粤西地区比较[J].南方金融,2009(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