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低碳生活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生活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生活教学反思

第1篇:低碳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包装设计是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个行业。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包装也随之更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在世界贸易往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装设计促进了相关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市场繁荣,其对日常生活的美化作用也不可小觑。当今社会大力倡导低碳理念,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潮流,低碳包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在全球兴起。因此,低碳包装是包装工业的发展趋势。首先,低碳包装的说法不断深入教育领域,在各个高等艺术院校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设计中,低碳包装概念设计也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其次,在专业设计领域,低碳包装设计也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实现包装低碳化的设计创新,要求设计师视野开阔,具有进行广泛专业合作的能力。但是,相当一部分设计师并不具有这样的设计素质,因此,在艺术院系的教学中,必须更加注重从源头上培养设计师的素质。

二、包装教学中如何体现低碳概念

低碳包装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不污染生态环境、不危害人体健康、可循环和再生并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包装。不造成污染环境并保护人体健康是低碳设计的前提,由于具有可循环和再生的特性,低碳包装既能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又能达到最终回归自然的目的。可以说,低碳包装囊括了环保和资源再利用两大主题的内容。一般来说,最环保的包装是材料使用量最少的那一种。因而在低碳包装设计中,在确保包装的运输、保护和销售等功能的基础上,应该首先考虑使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在材料的重复利用、减少用量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在垃圾回收与处理方面,日本有一套完整且有效的循环体系,从分类、回收到再利用,其根据不同包装材料的不同特点进行归类、回收处理,将垃圾分类别、分地点装入不同的回收袋中。对于市场上的塑料瓶类容器,可以压扁、洗干净装好,这样既干净卫生又节约空间。

三、低碳包装设计的前景及教学目的

包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高等院校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当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日趋枯竭、臭氧层持续受损、温室效应日益加剧、环境不断受到污染,因此,避开环保问题,以一种纯粹或抽象的形式展开的包装设计研究并无实际意义。低碳包装设计是一种可持续性设计,低碳包装要变革的是设计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摈弃在产品包装外观上过于强调标新立异的设计理念,教学重点应该放在体现创新的真正意义上,找到创造环保产品及其包装形态更为有效的方法,并采用简单得体、经久不衰的造型,尽可能地延长产品或包装的使用寿命。在教学中大力提倡低碳包装设计,既有利于保护环境、资源,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可以培养出具有环保理念和顺应低碳趋势的设计师。

四、低碳包装教学研究方法

倡导和发扬低碳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实践教学中具有指导性意义和科学价值。低碳包装设计的教学目的是在包装设计中逐渐渗入低碳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学包装理念,提倡使用环保材料,把握节省、循环利用的原则,杜绝过分注重奢侈华丽外观的现象,提倡简约、必要的包装。教学应从包装材料、包装理念、包装形式低碳化三个方面着手。在风格设计方面,应采用简约的低能耗、功能实用、可重复利用的风格。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强调低碳设计这一理念,理清包装设计教育教学与低碳概念的关系。高校包装设计专业应多方面开展设计教学活动,提倡低碳概念,强调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中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设计观念,提升设计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多加思考怎样选用材料设计低碳产品包装,在包装形式、包装结构、包装材质、可利用价值、使用功能等方面尽可能符合低碳要求。教师要提高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应注重课程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课程组例会制度,即每个月定期召开项目研讨会,讨论设计课的所得所想并交流学习方法。教师要善于总结,及时讨论,相互学习交流。同时,要求每位课题组教师提交讨论成果,整理得到齐全并有研究价值的材料后进行归类总结。课题组每名教师每个研究阶段都应该根据研究计划,以公开课的形式进行汇报并进行课后反思,虚心听取课题组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弥补不足,加以整改。第二,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每一项工作分工明确,设计内容清楚,师生相互督促。课题负责人组织教师听课,学生要评课,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每项课题按时实施、高效完成。第三,选择典型内容听课,客观评课,争取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课题组长的指导下,各组研究人员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善于总结,将设计过程中的成果转化成有效的实践结果,总结有效经验,在每堂课中充分体现低碳环保的思想。包装设计课程中囊括了能源环境、生态循环问题,同时涉及较多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包装设计实验等内容,为培养学生的低碳理念提供了可以充分利用的良好素材。本研究旨在通过将低碳知识和理念在高校包装设计教学中进行系统性的传播和渗透,促进学生低碳行为习惯和素质的养成,以达到培养具备低碳知识和低碳意识的设计师的目的。进入21世纪后,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系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难以回避的消极影响,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峻,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话题,最终使得人类的命运紧紧地拴在了一起。如今,人类社会进入了以多能源结构为特征、倡导节能的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旨在缓解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减少碳排放,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上,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普及与利用新能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知识的传递和传承,高等教育更应致力于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低碳意识。低碳意识可以概括为绿色、循环、可持续、节能等概念,作为以建设未来和谐社会为己任的高校学生,更应当具备全面的低碳知识、深刻的低碳意识以及持久、务实的低碳实践态度。

参考文献:

[1]曹刚“.低碳概念”在现代包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2).

[2]史晓甜,王静.论绿色设计在包装中的运用.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5).

[3]王安霞.绿色包装设计——可持续性包装设计.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第2篇:低碳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绿色;课堂;和谐

一、预设情境,心怀学生

在课改经验中,许多老师认为教学应主张“预演和生成”,即先预测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步骤和环节,并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作出适当的调整。“预演”强调老师是主体,“生成”强调学生为主体,关注教学中的动态过程。做到动静结合,克服两者脱离现象,恰当处理动与静,重点在于心怀学生,灵活“预演”。

老师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应使老师、课程、学生等要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才会有宽广无垠的胸怀,包容学生的一切,而不是操控他们。这样预设和生成完美结合,避免了两者分离,这就是构建绿色课堂的前提环节。

二、把握经验,创造新知

物质是客观的,每个人对万物的理解是由自我意识决定的,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对世界万物的理解也不同。所以说,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教授于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建构,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新知。以学生原来存在的经验、心理、状态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存在的经验,让其成为新知的成长点,带领学生从先前的知识中成长出新的经验,从而促进学习。因此,老师应该用最优的方法向学生展现多元信息,把信息和先前的经验合为一体,创造出自己的新知。课堂的“生命”应让学生自己创造的,建构出属于自己的新知,这才能体现课堂的生命意义,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主置和学习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低碳,绿色的环保教学之路。

三、师生对话,平等互动

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是教学的过程,鉴于真实的课堂情景,应由师生一起和由老师带领学生完成建构新知。以往的课堂老师是“传话筒”但新课标要求师生要平等对话。只有如此,才能完成知识的碰撞,经验的分享,灵魂的配合和深层次的升华。事实上,所有形成的教学全应遵照师生对话的原理,老师应放弃个人的霸权主义,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伙伴,把自己当成是引导者。建设平等对话制度,才能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索,全面得到发展。

师生的人格也应是平等的,老师应做到尊重他人人格,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不会损害学生的自由思想,关注他们人格成长。学生个性不同,应注重每个学生的性格,发现各自的长处和潜在能力,让他们有相同的发展成才机会。如果没有这样的观念就不能构建绿色课堂。

四、教学反思,学海无涯

新课程要求老师重视课后反思,他要求老师审视个人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课后反思不但强调老师从教学技术上思索,怀疑或批判自己课堂的有效程度,而且强调老师运用反思的成果纠正不良的教育模式,能在以后的课堂实际中运用。可以说,课后反思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体现。有人曾说过,反思+经验=成长,经验如果不是通过反思出来的,只能说是空谈、肤浅的经验,老师的发展必会受到抑制。

所以说,一节课上完后,应该说教学过程却没有结束。学海无涯,教学更是如此。在老师与学生面对课堂积极的建造和开创的过程中,课堂之后所产生的产物(如日记、教学经验、学生的练习等)都会进入老师新的教学课件中。老师重新回味和审视个人的教学时,就能填补教学实践新知,这将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个回馈;对学生课堂后做的练习则是对教学的深层次的延伸和开放!审视个人的教学能力,总结出得与失,对所有过程回顾、思索和处理,才会形成自己反思的思想和自己控制的能力,才能提高自我情操,提高发展潜力,完善教学潜力。

第3篇:低碳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3/15-0086-02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曾在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应该包括基本学习技能(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其中,信息素养中包含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应用等方面,信息素养的重点为信息内容、信息传播和信息分析,也包含信息检索以及评价这些方面。人们通过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人们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分析方法、熟练的信息技术、准确的鉴别和推理进行发展。信息素养就是一种信息能力的表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以借信息技术之术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最高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科知识可以弱化,而更应注意引导学生如何迅速、准确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去解决问题,特别是需要让学生把技术作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的工具,注重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它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在“春风细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的信息素养悄然成长。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去关心学生的情感发展,与学生进行直接对话和沟通,掌握学生思想动向。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组织实施呢?下面以“表格数据的图形化加工”为例来具体进行描述。

苏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中对“表格数据的图形化加工”一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了解信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掌握图表制作方法;认识图表的作用及适用范围;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明确图表与产生该图表的工作表数据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让学生体验表格中数据之间的图形化关系,发现并理解事物的性质、特征以及其变化规律。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者把本节课与低碳生活的内容结合起来,整节课以碳排量为主线,通过分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让学生学会制作图表并能总结出不同类型的图表适用的场合,让图表成为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和表达数据的有效工具,从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温室气体的危害;树立学生保护地球、低碳减排的观念,学生通过数据之间的图形化关系,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温室效应”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创设情境。视频中指出温室气体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研究其危害,共同分析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

过程一:引导学生关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查看2012年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

文字:

[ 2012年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99.6亿吨,人均碳排放量为6.6吨;美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56.96亿吨,人均碳排放量为17.2吨;欧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39.16亿吨,人均碳排放量为7.3吨;印度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24.92亿吨,人均碳排放量为1.8吨。]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图表能更有效地反映数据之间的直观比较,更容易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此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三种常见图表。)

过程二:创建图表,任务驱动。打开“2001-2008年中国碳排放量”工作薄,在“碳排量”表中制作反映“2001-2008年中国碳排放量”变化趋势的图表,图表类型自选(可参照教学视频操作)。

(设计意图: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合适的图表,教学中学生一般会选择柱形图或折线图,要求学生理解选择该图表类型原因并共同分析制作折线图,掌握制作方法,进行信息分析。从图表中可以分析出2001-2008年中国的碳排量持续增长,2001-2003年增长速度较快,2004-2006年增长缓慢,2007-2008年增长速度又有所提高。引导学生准确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分析信息的本质及变化规律。)

过程三:绿色行动, 低碳生活。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也会排放二氧化碳吗?通过视频《你的碳排放量有多少?》算一算自己的碳排放量。如图示例“碳足迹计算”工作薄,在“碳足迹计算器”工作表中按要求计算出自己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表中的衣、食、住、行、用的碳排放量已经关联到 “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作表中。并选择合适的图表,将“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用图表表示出来。可以参考注释部分,填写衣、食、住、行用一年大致的使用量。了解全班学生衣食住行用具体碳排量情况。

第4篇:低碳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全球变暖 低碳 环保 英语课

在一节英语课上我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展示了这样两张图片:

并用英文给出一些关键词,让学生针对这两张照片,根据给出的关键词查找资料,分组进行讨论,记录下讨论的结论,然后用英文分组汇报。

第一组:关键词Greenhouse Gas

第二组:关键词Atmosphere

第三组:关键词Fossil Fuels

第四组:关键词Hurricanes and EI Ninos

第五组:关键词Protect the forests in the world

每个小组的成员对他们所负责的相关内容都给予高度重视。他们分工协作,或上网搜寻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第二天的一节英语课上就有了结果:资料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图文并茂。

Group One: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Conclusion:

Greenhouse Gas consists of CO二氧化碳),NO(氧化亚氮),CH(甲烷),O(臭氧)and so on.They have directly polluted the air and caused global warming.

Group Two:大气层(Atmosphere)

大气层(Atmosphere)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一般情况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其中氧气占21%,CO只是微量的,但是近年来大气中的CO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Conclusion:

For decades human factories and cars have released billions of tons of greenhouse gasses into the atmosphere,and the climate has shown some signs of warming.

Group Three:化石燃料(Fossil Fuels)

①化石燃料一般都含碳元素,故燃烧后都会有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大增加,从而导致温室效应。

②化石燃料中一般都还含有相当数量的硫,燃烧时会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过度排放又会造成酸雨。

③化石燃料在不完全燃烧时还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

④煤炭燃烧时,产生一定量的固体粉尘污染空气。

⑤化石燃料在燃烧后会造成热污染。

Conclusion:

The air in big cities is often made very dirty by cars and factories.Millions of tons of waste and poisonous gases are sent into the air with the smoke.

Acid rain is rain,snow or fog that is polluted by acid in the atmosphere and damages the environment.

So we must curb the use of fossil fuels,and take some actions to slow global warming.

Group Four:飓风和厄尔尼诺现象(Hurricanes and EI Ninos)

Hurricanes

飓风又称台风、龙卷风,常常行进数千公里,横扫多个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EI Ninos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异常,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Conclusion:

Greenhouse Gas has caused the global warming and changed the climate.So hurricanes could become more frequent,and EI Ninos could become more intense.

Group Five:保护森林(Protect the forests in the world)

植树造林能清除污染。据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

Conclusion:

We should protect the forests in the world.We can also mitigate the impact of global warming through careful planning.

课后反思

可以看出,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大丰富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一方面拓展了书本知识,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通过用英语作答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查找出来的资料向学生渗透低碳思想,培养低碳生活的好习惯。所谓的“低碳”就是降低空气中CO的含量。生活中减少能源的消耗就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脑,手机,热水器,空调,电灯……哪一样不需要消耗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电脑、电灯、空调、任何电器一旦不用了应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就要立即拔掉充电插头;使用节能电灯泡,一只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得上60W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80%,如果全国使用12亿只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选择节能空调,温度不要开得过高或过低,这样不但耗能,而且让人不舒适,削弱了人体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多步行,骑自行车,坐轻轨或地铁;电视机屏幕不要太亮,调成中等亮度,则既能节能又能保护视力,3亿台电视机,仅调暗亮度这个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电50亿度。

此外,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绿色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查找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植树种草对于温室效应的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就是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虽然说植树种草并不能立竿见影,瞬间就能减少二氧化碳,但在树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确能持久地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且效果显著。通过这一内容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植树种草在全球倡导的低碳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从主观上培养了学生个人植树的好习惯,达到渗透绿色意识的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阵地向学生渗透低碳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点滴事情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面临的是日益恶化的环境,即将枯竭的化石能源,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其实,只要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小细节就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读者,2007,(15):5.

[2]李克欣.低碳城市建设的初步思考[J].中国科技财富,2008-8-1.

第5篇:低碳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有效课堂、低碳提质包括两个层次:(1)让学生在现实课堂中幸福生活、快乐学习;(2)以师生的最少投入培养对学生终生有用的素质。

有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1.课堂效益高。在单位时间内更多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知识,形成更多有用能力。

2.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压迫感,而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快乐学习。

3.综合素养得到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发展创新的自觉意识,艺术欣赏的兴趣爱好、健康体魄的训练能力。

围绕“十个关系”,抓好“三个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实现“三高标准”,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课内增效,低碳提质。

围绕“十个关系”,即教学关系上强调引导与帮助;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与赞赏;讲练策略上强调精讲与精练;问题刺激上强调创境与设疑;关注差异上强调分层与异步;动态生成上强调促进与应对;媒体运用上强调整合与巧用;学习评价上强调发展与开放;课堂管理上表现为强调反馈与调控;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改进。

抓好三个重点:集体备课,准确把握教材,确定目标;随堂听课、查课、评课、议课,提高提高课堂效率;反思提升改进,提高专业水平。

解决三个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学习策略问题;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问题。

实现学生高参与率、时间高利用率、目标高达成率,“让学生在现实课堂中幸福生活、快乐学习,培养学生终生有用的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认知、发展情感,而且关注学习效率,关注目标达成,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落实规定动作,确保绿色分数。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学校要按照《重庆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课程。上午、下午第二节课后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上午第三节课后和下午第一节课后各安排一次眼保健操,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同时教导处不定时查课,严禁私自调课,确保上足课时。

严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生上午8:00以后到校,坚持8:30上课,中午在校的学生集中在教室午休、看课外书、下棋等,任何教师不得讲课或集中评讲作业等,下午学生排队集中放学,夏季5:00,冬季4:30静校,值周教师、行政值周每天进行督查,不得有学生在校,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教师不得有上课迟到或“拖堂”现象,不得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

严禁违规补课,学校建立“减负”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任课教师职责,建立“减负”投诉、督查和责任追究制,每月开展一次减负的自查自纠、互查帮纠、督查促纠,以铁心肠、铁面孔、铁手腕坚决查处补课等各种违纪违规行为,绝不姑息迁就,严禁各种形式的补课和加重学生负担的行为。

合理布置学生作业,把作业设计、处理作为集体备课、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优化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注重作业的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外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

控制学生考试次数和学科竞赛,严格按要求除由任课教师组织的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考查外,严禁一切形式的考试检测。除参加教委统一组织比赛外,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任何竞赛活动。

严格实施一教一辅,教师不得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或推荐购买教辅材料,一经发现坚决查处。

面向全体,着眼普及,抓实体育艺术科技,培养综合素质。

第6篇:低碳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儿童教育家、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融合了当前三大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整合了某个专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旨在把学生融入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培养为最高成就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本人整合了《统计基础》、《财经应用文写作》、《Office办公软件运用 》、《演讲与口才》等多个学科,以完成一份以“低碳、环保”为主题的统计调查报告为目标,展开项目教学。下面就具体介绍这一课例。

(一)项目教学课型:“统计调查”在统计学中,甚至于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为了使这一知识更具有实用性,更贴近工作岗位,我们在教学时就以“统计调查”为名设置了一个项目

“落实低碳,拯救地球-―一份来自中学生的调查报告”。

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全过程中学生亲自处理这一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为我们在这一课题的教学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项目教学课型特征

1.教学内容以工作内容为依托

将所要学的统计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一次实际调查中,并拓宽它的外延。使学生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能对统计调查业务进行真实反映,最大极限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源动力。

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以统计工作内容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把全班学生分成7-8个小组(先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分类:擅长演讲者、喜与人沟通者、善于写作者,能灵活运用OFFICE办公办件者等几大类,然后,再进行优化组合,使得每组都有所需人才);要求学生自制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学生、家长、老师)自行调查采集数据、根据数据写出统计调查分析报告;制作PPT、台上演示出调查的结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显其长。

3.学习成果以多样化为特征

通过此项目教学,收获颇丰,硕果累累。调查问卷所设问题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调查时,能勇敢、得体地面对陌生人;分析报告文本格式规范、定量和定性分析到位;PPT作制简洁、美观;演示时,落落大方,语言精准,声音宏亮。

(三)课型的教学程序:

现实思考引入课题项目分组下发任务书

调查的运作现场答疑 调查分析、PPT展示各组成果展示

师生共评 ,业绩公布、颁奖。

1.现实思考:全球变暖,气候恶劣;

2.引入课题项目:做为学生的我们能做点什么;

3.分组:先按特长分类,再优化组合;

4.下发任务书:课外课内分工协作;

5.调查的运作:组内的每个成员发挥各人所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自所负的任务。有序、准时、完整地回归课堂整理、展示,教师及时巡堂引导;

6.现场答疑:师生互动环节,通过信息卡功能,现场检测教学效果;

7.调查分析、PPT展示:重温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写出分析报告;用

PPT展示所做成果。演示者应需要以落落大方的台风,明朗的态度,洪亮的声音,精准的语言来号召同学们保护我们的环境,齐心协力创建一个美丽的家园。整个课堂推向。

8.各组成果展示:让各组的演讲者上台有感而发,一一展示各组的成果展示内容包括: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调查过程、分析报告、活动收获、自我评价、反思等;

9.业绩公布、颁奖:让学生们体验与感受团队沟通与合作的荣辱与共。

二、项目教学实施要求

(一)项目教学要求老师熟悉职业实践

因为教学内容是以工作内容为依托的,而学生基本上没有职业实践的经验,这就要求教师非常熟悉相关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实施整个“项目教学”。这也就是为什么职业学校一再要求教师们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原因。

在本课例中,教师就一定要熟知我国统计调查的流程,统计调查的方法以及统计调查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二)项目教学要求老师具有夸学科和团队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往往涉及到多们学科,这就要求上课的教师不但要熟悉本学科的知识,还要具有夸学科的能力。如本课例中就需要用到本学科的知识――统计调查,同时也涉及应用文写作的公文格式、PPT办分软件的运用、演讲与口才的技巧等多们学科的综合运用。当然,教师不是万能的。那么,我们只有从个体工作走向合作。因此,我们联合了文秘专业、德育专业、计算机专业等各个专业组的多位老师。

(三)项目教学要求老师具有创设学习情景的能力

在项目教学中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的最主要的工作。课前熟悉项目的内容,准备好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注意和其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协调。因此,校园就成了“社会”,走出围墙,走出课堂,走出校园。通过创设开展实地调查,灵活运用办公软件,口头演示成果等具有活动性、生活性、真实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获知更高效。

(四)项目教学要求老师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角色重新定位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教师始终只是配角。项目的准备阶段,教师只提供了调查环境,传授相关的调查方法,提醒学生在调查中应注意的事项。

项目的实施阶段,由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教师提出设计要求;学生课外调查时,教师只限定调查的时间;学生整理数据生成图表,根据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时,教师只讲述分析的文本格式及分析的方向;学生制作PPT,进行演示时,教师就只有观赏了。由此可见,课堂上主角转变成了一个关键的配角。

项目的评价阶段,只是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整过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反思、体会、总结。

(五)让教和学带给师生的是喜悦

评价结果出来后,优异者欢呼雀跃,落后者虽有小小遗憾,但还在心中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雪耻”。此时此景,作为教师,你的心中剩下的只有喜悦了。

三、课后反思与启迪

从该课例可发看出,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并不是对立的,它们的关系应该是有机结合,相互补充。项目教学和传统教学的良好结合可以提供完整的学习机会。将课内课外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实操结合、将本专业与其他学科结合。项目教学的结果是学生们不仅学会某种技巧而且掌握好何时、何地、如何使用。同时,能让学生更加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本人一向来认为,在专业课上,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一定要掌握好专业课的内容,若能在本专业课中学会或掌握学生自己更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那学生的学习激情能不燃烧吗?课堂上还出现倒下一遍,令教师溃的情景吗?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项目教学只是冰山一角,教学路上,我们还应继续探索!

第7篇:低碳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重点和建议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到人类生存,同时制约经济的发展,改变人类消耗的能源结构,进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和引擎。在2010年的两会“一号提案”中创新性的提出,要“将中国特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科技部部长万钢也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研发,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对低碳经济概念的理解

进入21世纪,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而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成为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以主要依靠燃烧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为能源,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经济发展方式而言的,它是一种消耗化石能源少、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经济,是一种以能源效率高、碳排放强度低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模式。简单说,低碳经济是从保护全球环境的角度评价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制度安排、措施保障,推动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等技术开发和利用,促进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模式转型。因此,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应从以下角度来理解。

第一,从统计和考核指标来看。低碳经济统计和考核指标是碳强度,即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观念下,“低碳经济”高能效、低能耗技术状态下的生产仍然是追逐最大利润。因此大量的生产就不可避免,所生产的产品最终一定要想办法卖出去,而且卖得越多越好。然而大量生产必然会产生大量污染、大量排碳。单位能耗虽然降低了。但能耗总量因大量生产而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会减少多少或许还会增加。举例来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小汽车行驶100km的耗油量下降了约50%,但由于小汽车的总量增加了几十倍。显然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许多倍。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就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比例,从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第二,.从技术角度看。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无疑是“低碳经济”要实现的最重要的两个目标。如英国所倡导的“低碳经济”。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业生产、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能效标准及相关政策措施,通过一系列制度框架和激励机制促进能源形式、能源来源、运输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能源消耗和低碳排放的目标。最终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第三,从人类生活来看。低碳经济应依托于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不只包括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还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的细节。“低碳经济”的重要含义之一,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因此说。“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和俭朴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乃至于气候变化有关。比如一张A4纸的能源含量接近于0.1kW・h电,由此就可算出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能够采取低排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的实现是有可能的。

二、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和建议

当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一是对新上项目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锁定”留下长久的不利影响。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实现低碳转型。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如下思考。

(一)总体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激励绿色发展。

1、总体规划。近年来,发展环保经济的新概念的不断推出,我国必须界定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制定规划,不断降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强度。在规划制定中要重视超前性、宏观性、可操作性,同时要特别重视规划的层次和衔接,做好中央和地方规划之间、各级政府规划之间、部门和专业规划之间的衔接,避免规划“打架”。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目前已经纳入十二五规划中。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绿色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规划,向绿色转型。

2、制定相关政策。一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大致可以分为基于价格的市场手段和强制性政策措施两类。前者分为基于总量控制下的排放交易制度和北欧国家采用的征收碳税的办法;后者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财政补贴、研发等,主要是政府采取“有形之手”引导和干预市场与企业行为。二是从实际出发,我国需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逐步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形成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长效机制。

(二)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创新效率。

1、应改进财政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一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力量突破那些对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培育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性产业。二是建立企业牵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创新体系和实施机制。三是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估和监督管理机制。

2、应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一是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界定项目承担单位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扩散的责任。二是加强科技公共平台建设,建立共享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向企业扩大开放,增建科技基础设施共享平台。三是建立共性技术研究机构和服务机构,加强服务。四是打破地区分割,促进科技资源的流动和共享。

3、应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通过制定鼓励自主创新、限制盲目重复引进的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投入,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通过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实施,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

(三)用好市场机制,降低减排成本。

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碳排放等因素,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特别是价格、排放权交易、自愿协议、能源服务公司等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可以从生态补偿费制度、押金退还政策、排放交易制度和碳税等入手,总结试点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并逐步推广应用,为我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环境保护是市场“失效”的领域,需要发挥政府的干预和调控作用,如果任由市场调节,类似“公地悲剧”就会不断出现,2009年全国不少地方由于垃圾填埋和焚烧诱发的,已经说明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从这个角度看,澄清认识,加强科学、经济、工程等领域科学联合,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绿色发展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四)加强人才培养,营造社会氛围。

人才是创新主体,一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和机制。不仅要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自由发挥所长的激励机制,培育研究开发的领军人才,还要培育和保护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建立用人单位内部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创新;改进教育模式,特别是大学教育要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调整教育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完善企业家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二是要通过教育和继续教育,让受教育和培训的个人掌握有助于创新活动的技能。大力推进科研人员和教师、学生的流动,推动知识的传播和技术成果转化。深入开展科普工作和教育,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的、技术先进的产品。开展创新体系、政策的比较研究,监测和评估创新过程、成果的社会经济影响等,使创新真正成为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五)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参与能力。

第8篇:低碳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侧耳听一听万物 ,大自然发出的天籁;听虫鸣鸟叫花开, 装点着纷乱的世外;别让物种消失改变生态,别让文明把心灵绿洲掩埋。珍惜现在,才能拥有未来,爱护家园,每个人责无旁贷。共同阅读绿色环保教育演讲稿2021,请您阅读!

绿色环保教育演讲稿1尊重的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三原南郊中学的__。今天,我演讲的标题是《找寻生命的绿色》。

记得小时侯,我爱好抬开端看那嫩绿的柳条,葱绿的松柏,淡绿的银杏,碧绿的河水,蔚蓝的天空。可不知从哪天起,一棵棵高大的树木被砍了,一片片农田被毁了。污浊的洪流不停地淌进了大地的身躯,小河昔日漂亮的面容消散了。大地失去了原有的绿色,被红色、褐色、玄色的液体涂抹得面目全非。面对着阳光下到处飘浮的油污泛出的扎眼的光辉,我们的心被刺痛了。我不禁召唤着大地的绿色,憧憬那生命的绿啊!

这时候,年青的我还未曾晓得,早在1972年6月5日,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揭幕,会上通过了知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同年10月,第27届结合国大会通过决定,将当前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随后,一系列的环保公约、法规先后出台。

只管在国际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各国有识之士的共鸣,可是在我们中国,至今仍有许多人对环境保护问题置若罔闻,见利忘义,刚愎自用,破坏环境,制作污染。

驰名中外的长江,是中华民族残暴文明的象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漫江碧透的长江画景,曾经以豪放的气概在人们的心中唤起多少美妙的回想……而今天的江水已经失去了绿色,长江边上的某市造纸厂的污水瀑布般倾出,黑乎乎的污水泡沫铺满一江,过往的轮船乘客纷纭掩鼻锁眉,长江的良多港口,江面全都蒙上尘埃和煤屑。假如李白、杜甫再世畅游长江必定会不解,一腔诗兴从何发动?或者白居易的诗该会写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漆黑半江浊”。

森林惨遭覆灭,耕地一直减少,大气严重污染,水资源空前缺乏,物种濒临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处在危机之中。失去绿色,就即是失去了生命。

还记得98年的那场灾害吗?洪水向人们奔涌而来,汹涌湍急,势不可挡。登时,洪水冲毁了茅屋,淹死了鸡鸭,吞没了全部小山村!人们一片凌乱,心里充斥了胆怯,许多人被洪水强盛的水流冲走了。很多人还在水中挣扎,等着人救命,小孩们爬上树枝,哭叫着……

痛定思痛,我们才发明是人祸引起天灾,人们革除了长江两岸的广袤的绿色,损坏了长江中上游的植被,引起水土散失,才导致洪水泛滥。这是大地对我们的处分。

巨大的无产阶层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过:“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脑筋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为人类供给了各种物资和能量,是人类存在和连续的基本。俏丽协调的自然环境必定会为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无穷的乐趣。

谁不生机头顶的天空蔚蓝如镜?

谁不盼望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

谁不希望身边的湖水清澈明净?

谁不愿望面前的阳光灿烂如金?

聪慧的欧亨利在小说中,以最后的一片不凋的绿叶带了一个危亡病人的新生,我想,我们也会发明一个欧亨利式的终局,带来人类的新生。终于,绿化环境在咱们咸阳已经初见功效,广阔的马路两旁,洁美的居民小区,都被绿色装点得美好绝伦;生态园内,那绿色,撑起了一方清喧扰净的天;街心公园晨练的白叟挥动的扇子,翩翩的裙摆,那是竟相开放的各色娇艳烂漫的鲜花。绿色开始回归,性命开端回归……

友人们,维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是生命赋予我们繁重的使命。还记得那个用年轻的生命救助了丹顶鹤的女孩吗?还记得那位用毕生来绿化荒山的老伯吗?还记得你身边那些顺手捡起纸屑的人们吗?他们是生命的?卫者,是绿色的化身,是我们的模范。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捡起地下的一片纸屑,关爱一只小鸟,爱惜一棵小树,怀着绿色文化的信心,踏着时期的步调,找寻绿色的生命,去拥抱绿色的来日。

给地球母亲一份爱,她会还你整个世界!

绿色环保教育演讲稿2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大家晚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绿色环保 低碳生活》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我们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大力研发环保,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理念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这一理念也就渐渐被我们所接受。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人们在享受着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方便的同时,洪水泛滥、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资源缺乏、全球变暖等,给了人们当头一击。“环境保护”,成了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不难看出,全球生态危机正在咄咄逼人地向人类迫近,注重环保已是大势所趋。

地球只有一个,我们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为了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谁都有这个责任重视环保,重视低碳。环境是每个人的,所以环保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不仅仅是环保组织的事,更是我们企业的事。

哥本哈根峰会议在一夜之间让“低碳”的概念广为人知。近年来,随着地球气候的变暖,“低碳”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从“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到20__上海世博会各大场馆设计中无所不在的环保理念,“低碳”注定要成为人们的主流生活方式。

低碳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也是我们企业应该大力发挥集体力量的时候,继续发挥人才优势,努力研发先进科技技术,推广绿色环保理念,普及低碳生活的习惯。我们企业必定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坚持协调发展,互惠共赢。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有利于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环保经济,低碳环保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发展低碳环保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低碳环保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低碳环保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

今天,为了给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干净、整齐、舒适、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我们企业将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共建绿色家园”口号,这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品味的有力展示和实力的综合象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它既是大城城建设的大势所趋,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了,城市的品味和层次提高了,就自然可以吸引和聚集大批的人才,使他们乐于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工作、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多投资者和创业者的青睐,才能大力促进招商引资,更进一步加快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作为城市的主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响应号召,齐心协力,共同奏响这曲争当先锋的凯歌!

为了那一片蓝天永远保持蔚蓝,为了使大自然的森林永远郁郁葱葱,为了碧波荡漾的河水永远明净,为了下一代拥有的地球永远美丽,行动吧!

绿色环保教育演讲稿3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创绿色校园,护地球母亲。走进我们如今洋溢着书香味的校园,你会被那迷人的风景所吸引。高大现代化的教学楼,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鲜艳夺目、争奇斗艳的花卉。漫步在校园里这一派绿景下,会使你感到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校园中的绿色风景,对我们同学是极其有益的。不是吗?一节课后,站在走廊上看看校园中的绿,让我们大饱眼福,也使精神达到更高、更好的状态!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又可以在校道上走走,看看周围的景物,不是有置身花园之感吗?由此校园的美好可见一斑。

所以,我们就应该让校园中的绿色永存。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必然为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无限的乐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感受清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触摸壮丽;“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我们聆听喧闹;“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让我们亲近悠闲;“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让我们体味斑斓。雨天,让雨点亲吻面颊;雪天,让雪花栖挂眉梢;喂蚂蚁美餐,浇花草甘露;问候晨曦“你好”,道别月色“晚安”。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过:“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自然,人类自我的本真。自然界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物质和能量,是人类存在和延续的基础。雨果曾说:“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近年来,人类由于对环境不够珍惜,随心所欲,滥伐林木,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有关环境方面各类惊人的数字令人毛骨悚然,这其实已向我们发出了严正的警告:如果只顾盲目地吮吸自然的乳汁,而不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保护环境、拯救家园的战斗,最终毁灭的将是我们人类自己。为了保护地球母亲,我们需要携起手来,做力所能及的事。

绿色是大自然赠与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环境里。近年来相应“创建卫生城市”的号召,我们的校园环境也正在发生着全面的变化,校园环境建设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校园绿化程度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决定着校园生活的几多色彩,当然,绿色校园不只是环境绿化与垃圾处理问题,其涵义应更广更深,指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比如,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积极进取的班级精神风貌等。

创建绿色校园,不仅只是要有优美的硬件环境,更应该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人人都是护绿天使,我们要用绿色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我们更应该保护校园环境,共建绿色校园。为了共创绿色校园,我们同要携起手来。让我们共同做到如下几点:

1、立即行动起来,关心、支持和爱护绿化,积极参与校园绿化建设和管理,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做起;

2、爱护花草树木设施,对破坏绿化设施的行为要敢于制止并举报。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意乱扔瓜皮果壳、烟头,不随地吐痰。

4、不使用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产品,特别是不使用一次性碗筷和少使用塑料袋;

5、树立和倡导绿色文明意识,积极参加校园爱绿护绿行动;

6、勤俭节约,节约校园内的各种资源,随手关好水龙头和电灯电扇,节约每度电,节约每滴水;

7、师生和谐,同学之间友好相处,语言文明,行为规范。

8、一切都以更高的目标束缚要求自己,将自己培养为有文明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切实地树立起时代责任感。共建绿色校园,同护地球母亲,让我们行动起来,将绿色作为我们校园生活的主旋律,用爱心去关注环境的变化,用热情传播环保的理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

绿色环保教育演讲稿4绿色代表着活力,象征着生命力。这种“绿色”正是自然界、一个民族乃至个人所应具备的。

对于自然界中的绿色,很容易就让人想到森林、草原等一些绿色植被。可如今植被破坏严重,其导致的荒漠化、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时有发生。正如最近发生在菲律宾的泥石流,顷刻间就活埋了几千人。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难道非要灾害降临到我们头上时,才开始反思?如今中国的状况就很令人担忧。尽管政府已做了大量工作,但破坏植被的行为仍在进行。此时让我想起了《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当孙悟空把“月光宝盒”扔在一边,想跟观音姐姐决斗时,唐僧赶忙就叫孙悟空别乱扔它,以免砸到花花草草……你看,在那情况危急就要发生一场格斗时,唐僧仍不忘徒弟要保护好花草。这难道不能引起破坏植被者的反思吗?

个人也需要“绿色”,这种“绿色”就是代表一个人所应拥有的活力。拥有活力的人通常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这种活力最终将引领他走向成功。正如110米跨栏的世界冠军刘翔,当他面对曾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阿姆斯特朗时,没有因此而低沉,相反从他赛前那轻松的脸上看出,那时的刘翔充满了活力与斗志。当然,刘翔最终成功了……

绿色环保教育演讲稿5在茫茫的大地,我是只不起名的麻雀,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也有司马迁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泰山,也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等一些数也数不清的祖国大好江山。

我也曾以这些美景与远方的伙伴炫耀,他们都很想来看看,可是,最近这几年,产生巨大的变化——在公园任何一处,都可以闻让人呕吐,厌恶的臭味儿,在绿油油草地上却出现了垃圾,易拉罐,塑料袋。路人竟然可以视而不见的走开。空气质量更是差,我每次都要捂着嘴巴。在liu_ue86上,汽车的浓烟覆盖马路,行人不得不用手来捂住,有一些老人没捂住,吸入这些气体,痛苦的咳嗽着。这样的情景让人揪心。

第9篇:低碳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7-0017-02

决定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根据多年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反思,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突破,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重难点突出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要求:“要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因此,如何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做到让学生“一课一得”,触类旁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设计要有明确可行的日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日标必须科学化。从纵向看,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有四个层次:(1)课程标准要求――总日标;(2)年级要求一一阶段日标;(3)单元要求――单元日标;(4)课文要求――达成目标。达成目标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落实的具体日标,要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日标,关联总目标。在制定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时,必须双向重复,自上而下,全局在胸;然后由下而上,步步紧扣,避免思想品德教学日标的盲目性、简单性、随意性。

从横向来看,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维来设计的。这种设计思路是在思想品德教材的逻辑性、实用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意在克服以往将知识和能力、学习结果和过程方法、个体的情感体验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分裂开来的弊端,强调三者的结合,注重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实用性。因此,在制定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依据新课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体系的纵向层次和横向范围来精心考虑,在交叉点上提炼出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手段就是提问。这种提问有互动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保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切忌模糊的、空泛的、不着边际的、游离在教学内容以外的提问。切忌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没有营养价值的提出。这是一种片面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随意的、肤浅的提问,当然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深度、广度,也就不可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要紧扣教学日标、重难点,提问要具有梯度,要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一方面要做到深入研读思想品德教材文本,另一方面要深入学生实际,加强“有效预设”,才能达到有效教学,使自己的设计问题具有明确的、恰当的、梯度的、层次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又要注意讲究技巧,追求提问的及时、适当、务实,所提的问题要有个体性,不能低于或者高于学生个体的水平,难的问题,必须以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并有效地学习为前提,通过讨论、酝酿来解决问题。总之,教学中,老师恰当地运用提问艺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还能造就较好的课堂互动交流的气氛。

三、适时激励,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得到赞赏。”想得到肯定和表扬是人的普遍的心理,学生更是如此。表扬能唤起学生的自尊,使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更加自信、自爱、自立、自强,因此,表扬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意志力和创新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根据激励的内容和形式,可以表现为表扬激励、赏识激励、批语激励和体态语激励等。在新课程改革中,适当应用激励教育可以使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耿得良好的效果。校本教研证明,如果一个教师对所教学科感到兴奋,而且通过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抑扬顿挫的声调、自然合理的手势和身体语言来传达、展示这种兴奋,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无声无息地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里,激励、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所以,在堂课教学中,我们要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了期待,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值得信任的人,当学生圆满回答了某一个问题之后,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例如,在思想品德小论文教学中,用充满欣赏的语气朗读学生的范文,用赞美的语言来讲解学生小论文的逻辑、语言、条理,给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开展互评、互改、小组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目的都在于以激励学生为评价主体,通过老师的激励,或者同学的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的课堂氛围,在这个氛围里,学生会享受到民主,体会到和谐,同时会发展个体能力,张扬个体。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好思想品德课的自信心。

四、密切联系生活,教学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中提出:“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十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

十富多彩的生活是教师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也是学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源泉,离开了十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思想品德教育只剩下空洞的说教,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联系生活既可以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也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比如学习《学会合理消费》这一课时,在学习绿色消费这一知识时,可以联系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低碳环保是世界趋势,绿色消费符合低碳生活,也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大理市市场禁塑、喜欢买绿色无公害产品、垃圾的分类处理等做法,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识不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联系生活使思想品德课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十富多彩的生活画卷,更是学生践行的指南。

五、注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