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药材市场信息范文

中药材市场信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药材市场信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药材市场信息

第1篇:中药材市场信息范文

关键词:中药材;林下;种植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14002

1 引言

利用林地种植中药材,发展林下特色经济,不但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可推进地区的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最近几年,我国的福建、云南、甘肃、河北等省林下种药渐成气候,富裕了不少农民。但林下种植药材与大田种药有较大差别,与常规种粮差异则更大。想要提高林下种药效益还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2 林下中材种植的优势

2.1 地理环境独特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戴云山脉中部,泉州市西北部,闽江一级支流大樟溪上游,东邻永泰县、仙游县,南和永春县接壤,西连大田县,北毗尤溪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7 °56′~118°33′,北纬25 °23 ′~26°57′。地处闽中屋脊的戴云山区,东西长62.1 km,南北宽60.4 km,全县土地总面积2232.16 km2,辖18个乡镇,202个村(居),人口30.4万人。境内地质基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主要岩石有凝灰岩、粗面岩、花岗岩、流纹岩、砾岩、石灰岩等。戴云山区的土壤主要由5个土类组成,以山地红壤为主,占林地土壤面积的83.8%;黄壤次之,占林地土壤面积的16%;还有赤红壤、黄红壤和极少量的泥炭沼泽土零星分布,仅占林地土壤面积的0.2%。土层普遍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含水量适宜,质地疏松,理化性状好,肥力较高。

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美,素有“闽中宝库”之称。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境内已发现的矿藏达40多种,如高岭土、铁矿石、石灰石等;现有林业用地272.2万亩,毛竹35万亩,森林覆盖率77.3%,林木蓄积量1038万m3,森林资源占泉州市的52.4%,是福建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德化县的独特地理环境适合发展林业,其多山环境是林下中药材种植的理想场所,更是产业开发的先驱基地。

2.2 中药材资源丰富

德化地处闽中屋脊的戴云山区,境内多高山河谷,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地貌深度切割,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生态环境复杂,自然植被类型多样,境内的中药资源十分丰富,中药材种植种类30 余种,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00 hm2,参与中药材种植的企业、专业合作社50多家。种植的品种有杜仲、银杏、厚朴、鱼腥草、金银花、太子参、七叶一枝花、铁皮石斛、葛根、台湾榕、黄花远志、草珊瑚、畏芝、黄柏刺、金线莲、风鼓草等中药材,中药资源比较丰富。德化的气候可以适宜中草药的栽培,引进一些有经济价值的中草药进行栽培,未尝不可让其中药资源更加丰富。

2.3 政策优势

近年来,德化县已经把中药产业作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中草药的种植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态势。福建省财政厅和林业厅出台了《福建省省级财政林下经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德化县出台开展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和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实施意见,明确林下种植中药材资金补助标准,在政策上得到了优惠。

2.4 林下种植中草药的优势和好处

多年来,德化县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乡下许多农地无人耕种,极大的浪费了土地资源,一些农户为了不让土地被荒废,大多选择在地里种上一些抗自然病虫害以及抗旱的乡土树苗。到每年春节回来过年再去自己的地里管理这些树苗。县政府于是也出台了《落实发展新理念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如种植生姜、油茶。在家务农的农民也种植了一些经济林,像桃子、梨、蜜柚等,但总体经济效益偏低,林农积极性不高。在林地套种中草药不但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协调发展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办法,对于增加林农收入有积极作用。德化县戴云山为闽中最高峰,山峦叠嶂,气候、土壤、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多为天然阔叶林,适宜多种药材生产,如山药、罗汉果、茯苓、半夏、姜黄、砂仁等,林下种植范围广。

3 林下种植中药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规模小,中药发展长期滞后

德化县是以陶瓷产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长期忽视了中药材种植这方面的产业发展。在十二五的时候药用植物的总产量虽有增产,但是同比福建省其他地方的中药种植规模,德化县的中药种植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多数中药的种植面积达不到大规模,个体药农没有成批种植这些药用植物,或者依赖于传统的进山采药的方式获取药材,转而向本地的集市或者买卖场所进行本地销售。有规模生产的中药种植,又比不上闽西北地区,可见德化县中药种植存在规模小的问题。

3.2 药用植物品种过少

德化县的药用植物约有63种,种植品种大约有30多种,药用植物品种过少,也导致了林下种植药材品种数少。德化县的气候复杂,海拔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又具有气候垂直变化大、小气候突出等特征,林下种植药材也要求要适应植被多样性,这制约着林下中草药的种植。

3.3 中药材种植技术落实,人才少

林下种植中药有相应的技术难度,这成为制约德化县发展林下种植中草药的重要问题。技术的推广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多数村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普及林下种植中药材的技术有赖于技术人员,但是德化县也缺乏这类人才。

3.4 缺乏资金和获取药材市场信息的途径

尽管在“十二五”期间德化县中药材种植得以发展,但个体小农仍然缺乏资金,不敢引种新品种,扩大生产规模。中药材的销售还处于分散经营状态,缺乏统一的市场运作和宏观调控机制。生产的中药材除一部分依赖省内大型制药企业需求外,大部分还是依靠一些企业和小药商收购转手,种植户缺乏及时获取药材市场信息的途径。供求关系不稳定,无序竞争情况严重,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导致种植环节市场风险增加、种植效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4 林下种植中药材发展对策

4.1 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

“十二五”期间德化县的中药种植规模得到扩大发展,一部分农民开始走上种植中药材的道路,资金和技术一直是制约他们的问题,因此政府需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同时做好林下中药材的技术培训迫在眉睫。以网络、视频、技术人员走访的方式使林下种植技术进村入户,培养村镇的林下种植骨干人才引导人们学习种植技术,也是一种好办法。

4.2 引进新的适宜本地的林下种植中药材品种及扩大生产规模

林下能种植的中药材有:柴胡、白芍、、红花、半夏、天南星、土贝母、蒲公英、半枝莲、台湾榕等,像柴胡就比较适应德化的生长环境,可以推广,种植难度也不大,有利于合理配置林下药材的种植比例,使林下种植药材对市场的风险降低。在推广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市场供需原则下,才能更好提升效益。

4.3 增加获取药材市场信息的途径

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对于调整生产规模有着重要的作用,农民个体在进行生产时,注重提升药材品质,需要多方面多途径了解市场行情,政府可以相关的市场信息,把握好供求关系,不要仅仅依赖于省内大型制药企业、小企业和小药商,还要寻找省外的市场信息。把握市场行情,不要无序恶性竞争,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和个体的自我微观调控,及时传达和获取市场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4.4 林下种植中药材应注意的问题

选定的中药材必须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在林地生长;选择以收获茎、叶、花、果等地上部分为主,一年种植可多年受益的药材有:金银花。一些设计技术层面的问题一定要把握好。

5 结语

就目前我国发展的国情来看,中草药的可持续性需求以及生B环境逐渐的提高,对林下种植中草药的建设也需要紧跟发展的步伐,这不仅仅实现了林业产品的丰产,更是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所以对于林下种植中药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重视,从而来增加中药材种植地区的适应性与协调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紧跟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成林.浅析林下种植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220.

[2] 蒋 祺,顾国栋,代 沙,等.攀枝花地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业优势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4(2):471~473.

[3] 张 建.发展林下种植茯苓产业探索――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J].吉林农业,2013(14):14~15.

[4]徐 燕,李爱华. 浅谈核桃产业发展[J]. 中国林业产业,2016(3):140.

[5]李忠新,杨莉玲,阿布力孜・巴斯提. 中国核桃产业发展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4):23~28.

[6]李 娅,韩长志. 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经济林研究,2012(4):162~167.

[7]吕秋菊,沈月琴,高宇列. 山核桃产业的发展过程、动因及展望[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1):97~103.

第2篇:中药材市场信息范文

“软、硬件设施的全新升级”

据荷花池中药材市场管理方的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中药材市场管理分公司总经理李新国介绍,现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占地142亩,内设4000多个展位,入驻商家2000多家,市场一楼入住率85%,市场人流量达2万人/天,年均成交额200多亿,在全国17家专业中药材市场中稳居前三甲。

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肇始于软硬件的双重改变。

进入到该市场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巨大LED显示屏上滚动的全国中药材市场交易动态图。市场一楼现入驻的将近2000多家中药材商户可通过此察看最新的全国中药材市场交易动态。

为打造一个最现代化、最先进的商贸市场,实现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的升级换代。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内设24小时电子监控系统、自动消防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商户及顾客人身财产安全;中央空调、专业的通风采光设计和自动关合玻璃顶棚等现代化设施的采用,使市场成为国内最大的、唯一的“会呼吸的中药材市场”。

多部手扶电梯、升降客货电梯形成的垂直运输系统和完善、清晰的导视系统保证市场药材运输畅通化;每个商铺内设置的电话端口和宽带端口,为现代化经营及现代交易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采用了立体交通系统,解决了传统商业市场不同楼层之间商业价值的巨大差异问题。

在软件升级方面,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拥有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市场内经营户实体与网络店铺兼有,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合二为一。为互通有无把握最新消息,市场设有现代化的新品中心,长期举办各种博览会、新闻会、采购商大会等,为上、中、下游商家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在提升商户经营能力方面,采用展位单一产权、经营权有期有偿使用的运营模式,通过专业的管理团队对市场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将长期投入资金进行宣传推广,邀请培训机构以及优秀企业家、专家为商家进行培训服务。

“中药材指数与中药溯源创新”

2011年4月16日,国家商务部在成都国际商贸城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了首个国家级中药材指数——中国·成都中药材指数。

“在价格上形成国家标准,而不必按原有的各省市的不同标准,对于中药材专业市场规范化发展是革命性的一步。”李新国说。“这也是业界一直在推动、期盼形成的事。”

中药材指数的建立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准确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国乃至世界中药材贸易动态,了解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运行状况,制定相关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为中药材种植者和经营者提供商情信息;也为市场管理者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广大业内人士提供最有参考价值的市场信息。

紧随其后,2011年5月25日,国家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正式行文,同意在四川省开展中药溯源试点工作,成都国际商贸城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成为率先试点的唯一市场。

中药溯源通过对中药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关键数据的采集,利用物联网技术形成全球唯一的身份编码,并提供第三方的网络校验,大力推动了中药产业链信息化、中药材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

“政府、企业、百姓,中药产业流通环节中涉及的每一方几乎都是受益者。”李新国说。

两项业界创新之举,为提升成都国际商贸城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在全球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作出巨大贡献。

“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隐忧”

“转变经营户的发展思维和思路是现在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产业转型升级之中最大的隐忧。”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广告分公司副总经理杨帆说。

据杨帆介绍到,“药二代”即第一代从事药材经营者的继承者,因为市场发育年限问题并没有占到大多数。占据市场多数的是年龄层次在中年或中年以上的人,即“药一代”。这一群体基本上是从摆地摊或是“近水楼台”借便利的中药材资源做起,文化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创新能力不足。

在市场经营方面,传统的“药一代”大多遵循从产地拿货再到自己店铺卖货的方式,经营方式、渠道比较局限;而且因药材经营多是个体经营,家族式企业管理,在规范化及市场意识方面略显欠缺。

“2009年,刚搬迁来的时候,你会看到,在装饰一新的商场里,用麻布袋盛着价值几万元的药材。而且吸烟的,打麻将的都有。”杨帆说。这样不规范的经营影响整个中药材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不止如此,在中药材市场转型升级过程中如电子商务平台等新技术的使用也是一大短板。

然而,这些问题伴随着中药材市场发展的不断升级和成熟度的提高,已有明显的改进。应用于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在五年的实施中成效渐显。现在市场内的各商户经营秩序井然。

在发展思维及思路方面。在成都国际商贸城市场经营的规范化管理及帮扶下,“药一代”的适应能力大大的增强。而且伴随中药材市场成熟度的增加,“药二代”在经营者的比重中慢慢上升,他们的创新意识促使在药材经营及发展方面产生很大改观。比较明显的是在寻求、拓展各种市场渠道方面,而且还注重凭借成都丰富的会展资源进行自我推销。

“三中心开启产业升级新局面”

对于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的下一步,据李新国介绍,主要以围绕“三个中心建设”为基点联动发展。

中药材市场培育中心的建设。巩固四川中药材市场龙头地位,建立跨区域市场经营网络,构建完善商品配送、信息传输体系,建设全球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和出口基地。

中药材价格形成中心的建设。定期举办专业展会,编制中药材指数,及时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和景气程度,提供权威、准确的商情信息,建设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信息、产品创新、价格形成的综合性平台。

第3篇:中药材市场信息范文

1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1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长期以来,三门峡市销售的中药材大部分以采挖野生药材为主,人工栽培面积小,药材生产处于群众自发零星种植状态,管理粗放,效益较低。2000年,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三门峡市药材资源优势,确定中药材为三门峡市主导产业之一,明确了市农业局对该项工作的管理职能,中药材生产纳入了正常的生产管理,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益稳步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3]。全市中药材种植规模由1998年的3 400 hm2发展至2006年的1.4万hm2,涉及杜仲、板蓝根、丹参、黄芩、桔梗、等30多种药材类型,其中木本3 666.67 hm2,草本1.03万hm2,菌类120万穴,年产药材5.7万t,产值达到3.68亿元,200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扩大至1.58万hm2,目前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67万hm2左右。

1.2 主要药材布局基本趋于合理

中药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海拔高度、地形和地貌等因素都直接影响药材质量与疗效。为确保产地药材质量,市、县农技部门(药办)在开展普查的基础上,制订了《三门峡市中药材生产发展规划》,提出了最佳适生区栽培的发展思路,对当地现有的药材品种进行驯化改良,规范其栽培技术,在原适生区进行种植,确保每种药材的适宜生长环境。具体区域分布为:海拔800 m以上山区,结合退耕还林,栽种杜仲、山茱萸等木本药材;海拔500~1000 m的浅山向阳坡地,发展黄芩、柴胡、丹参等草本药材;塬区旱薄地发展板蓝根、金银花和等草本药材。

通过科学规划,目前全市主要中药材布局基本趋于合理,为提高中药材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杜仲主要分布在灵宝市的朱阳,卢氏县的杜关、城关、官坡、狮子坪等;山茱萸主要分布在灵宝市的苏村,卢氏县的五里川、双槐树、官坡、瓦窑沟、朱阳关、汤河等;丹参主要分布在灵宝市的朱阳、苏村、寺河、故县、阳平、豫灵,卢氏县的官道口、杜关、东明、磨口、横涧,渑池县的洪阳、仰韶、陈村,陕县的原店、硖石、宫前、菜园、张村等;黄芩主要分布在灵宝市的朱阳、苏村、寺河、阳平、五亩,卢氏县的范里、官坡、徐家、木桐,渑池县的果元、英豪、仁村,陕县的原店、硖石、宫前等;板蓝根主要分布在灵宝市的五亩、阳平、豫灵、朱阳、函谷关,卢氏县的朱阳关、东明、官道口,渑池县的坡头、陈村、南村、天池,陕县的大营、张汴、菜园,义马市的东区办事处等。

1.3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

在中药材生产管理上,改变了过去重产中技术指导、轻产前、产后服务的老观念,实行产业化运作模式,建立了豫港合资绿宝药业有限公司、灵宝市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卢氏县中药材集团总公司、卢氏县中康饮片厂等龙头企业,并不断完善技术指导及药材收购、销售、加工等服务,形成了豫西、鄂北、陕东、晋南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中药材种子集散地,药材种子辐射至全国10多个省市,实现了部分原药就地消化,加工增值,药材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

1.4野生连翘资源得到保护

连翘是三门峡市的大宗地道野生药材,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但由于多年的过度采挖,储量锐减,资源面临枯竭。对此,特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野生连翘保护措施,收到很好效果。卢氏县与竹林众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2万hm2野生连翘保护性开发合作协议,在主要乡镇连翘生长密集的村组,建立了13.33~33.33 hm2的高标准示范区,进行连翘抚育保护,恢复提高其生产能力。灵宝市朱阳镇在野生连翘资源区进行连翘移栽、施肥等管理,建立8个村级管理站,实行保护性开发;苏村乡与重点村签订保护合同,采取人工授粉的办法以提高连翘产量;寺河乡严禁非法采挖,加大收购市场管理,坚决制止收购未成熟连翘,有效遏制乱采乱挖现象;故县镇与相关村组签订保护责任制,实施属地保护。这些措施的落实对于保护、涵养野生资源,恢复增强野生连翘生产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存在的问题

一是药材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如山茱萸价格波动幅度在10~120元/kg,天麻在20~180元/kg,板蓝根在1~15元/kg,忽涨忽落,致使群众不能及时掌握药材市场信息,造成种植的盲目性较大;二是缺乏高质量的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药材种子、种苗价格高,致使部分药材种植成本高,药材引种过程中常出现种子质量问题,导致产量低,效益差;三是药材栽培管理粗放,施肥、病虫害防治不当,管理粗放,施肥、病虫害防治不当导致药材品质下降,种植效益不高;四是中药材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大部分中药材只限于初加工阶段,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3发展对策

3.1以市场为导向带动三门峡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以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保护野生资源,发展地道药材,抓好规范种植,扶持龙头企业[4-5],建立完善的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运行机制,因地制宜地发展中药材生产,大力推进三门峡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3.2加强生产基地建设

研究推广先进的中药材栽培技术,搞好6 666.67 hm2生产基地建设,带动10万户药农发展药材生产;加大野生连翘保护力度,提高其再生能力;至十二五末,三门峡市中药材生产面积扩大至3万hm2(其中卢氏县1万hm2,灵宝市8 000 hm2,渑池县0.67 hm2,陕县0.47 hm2,湖滨区、义马市666.67 hm2),实现年产各类药材7.05万t,产值达到5.5亿元。

3.3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改进传统服务方式,建立健全以市场化为主导的市场营销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人、集体、单位创办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为药农提供物资供应、技术指导、药材购销等服务。同时,切实加强市场管理,保护正当商户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中药材产后销售问题。

3.4推广规范化栽培,提高中药材生产经济效益

在药材生产上,重点推广林药间作、育苗移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收获等先进实用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搞好药材市场信息服务,引导群众发展适销对路的药材生产,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扶持培育科技示范户、技术能人,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推广规范化栽培技术。

3.5抓好基地建设,扩大种植规模

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等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广泛宣传,调动群众发展药材生产的积极性,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和有偿使用,进行适度连片开发,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气候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效药材生产,稳步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发展板蓝根、等周期短、适应性强的高效草本药材,以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在卢氏县、灵宝市、陕县、渑池县等县(市)建立6 666.67 hm2药材生产基地,其中杜仲2 666.67 hm2,丹参1 333.33 hm2,板蓝根1 333.33 hm2,黄芩666.67 hm2,666.67 hm2,促进全市药材生产的发展。

3.6强化资源保护,提高再生能力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建立野生连翘标准化生产基地。采取封山育苗、清除杂草、密间稀补、广施土肥、修剪整形、人工授粉等措施,进行人工驯化,将其改变成密度均匀、主干粗壮、枝条繁茂、土质松软肥厚、没有杂木和杂草的高产示范园。在其他地方,可采取管护措施,制定长远规划,逐步进行人工改造,提高连翘生产能力,打造三门峡市连翘品牌,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积极开展天然丹参、黄芩、天麻、桔梗等野生药材资源保护,逐步扩大野生药材保护面积达6.67万hm2。

3.7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发展

按照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市场化要求,扶持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主营产品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按照市场要求向群众提供种子种苗、栽培技术和销路,与药农签订种植合同,统一组织药材生产,降低药农的种植风险,促进中药材产业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重点支持卢氏众生植物有限开发公司、豫港绿宝药业有限公司、河南泉鑫医化科技有限公司、卢氏县中药材集团总公司、三门峡市第三制药厂等龙头企业,促使这些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贸易—工业—农业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4 参考文献

[1] 陇西着力打造中医药产业核心区[J].中医药导报,2012(1):46.

[2] 饶伟文,周文杰.中药产地加工规范化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2):106-109.

[3] 王君平.中药种植减少导致供不应求处10年最快涨价期[J].科技致富向导,2011(19):42.

第4篇:中药材市场信息范文

【关键词】××县中药材种植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和谐××”的主题,努力做到“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飞跃、在提升能力上有新进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成效、在创新机制上有新突破”,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我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掌握我县中药材种植情况,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局近期对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前景

(一)政策背景。国家2002年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对发展中药种植(养殖)应给予各项农业优惠政策支持,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绿色经济强省和发展云药产业的战略目标。州委、州政府也提出了生物经济富州和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战略。以上表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由此看来,当前在我国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前景非常巨大,特别是我县这样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气候适宜,土壤多样的农业县,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是大有前途的。

(二)市场需求。中药材的用途越来越广,除了用于中成药品、中药饮片生产,还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近几年来市场需求逐年增长,野生中药材显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必然的趋势。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中药材的价格也在上涨,这对中药饮片企业和中成药生产企业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加大,但对中药材的种植来说却是利好消息,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二、我县中药材野生资源及种植情况

(一)中药材野生资源

我县地处××大峡谷腹地,西侧有高黎贡山,东侧为碧罗雪山,峰峦叠障,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以独特的垂直自然气候而闻名,特殊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能满足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药材资源,素有“物种基因库”的美称。经调查,我县野生的中药材有*红豆杉、厚朴、杜仲、天南星、云黄连

、川滇小檗、粉叶小檗、山乌龟、苦良姜、雪胆、秦艽、重楼、竹红菌、松茸、岩白菜、岩陀

、青羊参、三分三、胡黄连、茯苓

、猪苓、木香、黄精、石斛(黄草)、香附等上百个品种。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经多年的掠夺性采挖,资源急剧减少,生态告急,有些甚至趋于濒危,使我县野生药材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二)中药材种植情况

由于中药材种植技术管理要求比较高,我县中药材种植起步较晚,原来的中药材产业均为以采集野生资源为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以发展集体“副业”的形式,种植了一些木香、贝母、黄连、砂仁、草果、红花等。但受市场信息不灵通,中药材种植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价格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小,上不了规模。目前,我县的中药材多属农民自发种植、自产自销。主要品种及分布情况如下:

1、草果

植种面积较大,全县有5000余亩,生产有序且逐渐形成规模,产量较高,年产量20多万公斤,经济收入200多万元。主要分布在上江、大兴地、老窝、鲁掌四个乡镇。

2、砂仁仅在上江乡有零星种植,种植面积小,产量较小。

3、萝芙木

为引进品种。由××方正植物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州食品药品检验所从2003年开始引种,截止,共种植850亩。上江乡境内种植有590亩,其余的260余亩分布在老窝乡、鲁掌镇、大兴地乡等地。经*省科技情报所进行查新和有关专家评审,列为××州科技成果,2007年获××州科技成果奖。

4、黄连

为××县原生品种。*福维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曾在福贡县驯化种植。在××县鲁掌镇三河村种植有150亩,秆杆乡堵堵洛村种植有10多亩。

5、薏仁

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种植面积1060亩,目前长势良好。主要分布在老窝。

6、桔梗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种植15亩。目前长势良好。主要分布在老窝。

7、木香为原引进品种,××县种植有15亩,主要分布在秆杆乡堵堵洛村。

8、茯苓

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20亩,老窝乡的崇仁村、银坡村种植有10亩。目前长势较好。

9、芍药为引进品种,

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00亩,老窝乡荣华村种植有30亩。

10、重楼为原生品种,老窝乡老窝村种植有40亩。

11、牡丹为引进品种,

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00亩,老窝乡荣华村种植面积35亩。

12、杜仲为××县原生品种。老窝乡中原村种植有10亩。

13、天麻为××县原生品种。老窝乡老窝村、崇仁村、银坡村、荣华村共种植有20亩。

14、党参为引进品种,老窝乡各村均有种植,共种植200多亩。

15、黄草为引进品种,老窝乡荣华村种植有3亩,六库镇新村种植有13亩。

除以上品种外,我县境内还种植有红花、草乌、川芎、红豆杉、当归、秦艽

、花椒、厚朴等多种中药材,但面积较小,年产量也较小。

2008年××县中药材种植情况及分布统计表

三、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材种植归口管理部门缺失,无长远的产业种植规划。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一直处于无序状态,各乡镇各自为政,致使我县中药材品种多、单品种产量小、产品质量次,种植上不了规模,没有能占领市场的主导和优势品种。

(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服务体系不健全。中药材种植涉及选种、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种植管理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目前我县尚未建立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在中药材种植的种苗供给、种植管理培训、技术指导以及产品销售等都未达到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三)种植形成不了规模,单品种产量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形气候,适合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中药材种类多,但是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起不到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种植规模小,单品种资源总量小,分布分散,不能满足现代制药业对资源的大量需求,难以适应中药材供求市场化,农户只能小打小闹、自产自销。因此,销售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四)无药品生产企业和中药材购销企业,中药材销路不畅。我县无药品生产企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境内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不大,加之无中药材购销企业,致使我县的中药材无法进入县外市场,种植出来中药材销售不出去,农户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

(五)我县中药材的种植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广大干部群众对中药材种植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策扶持少,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

(六)经济文化落后,信息闭塞。中药材种植与常规作物相比,投入较大,种植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市场风险也大。而我县农户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质量意识、科技意识淡薄,经济底子薄,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户对中药材种植缺乏必要的市场、价格、供求方面的信息,在品种选育、种植等方面都存在盲目性。

四、对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几点的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推动中药产业向上发展,根据调研提出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巨大潜力,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州委、州政府发展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高度上来,把加快中药材种植产业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来抓,要整合各类资源,拓宽服务领域,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当好参谋,做好服务,开亮绿灯,把我县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发展的领导,县、乡(镇)都要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有人抓、有人管,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做好科学论证和规划工作。根据《××州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规划》,县、乡政府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化规划,推进我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

(三)围绕省委、省政府绿色经济强省和云药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州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目标,结合当前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干事创业的形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税收、土地、人才、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纳入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与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林业产业、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规划安排、项目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当前我县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制度,多选派一些农学、林学和中药学等方面的干部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指导和带领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服务。

(五)健全和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中药材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药行业协会的作用,使中药行业协会担当起履行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的职能,发挥规范市场行为、信息交流与经济技术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中药材信息网络建设,为中药材的产、供、销等各个环节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户提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六)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加大中药材种植管理、采收加工、贮存保管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培训。针对我县耕地少的情况,大力推广立体种植技术,发展林药、粮药间套种植技术,在农作物间套种药材、药材间套种其它药材,挖掘林下面积,种植木本、草本和藤本药材。

(七)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投资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把基地建设成为我县中药材示范种植、种苗培育、野生中药材引种驯化种植试验、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的中心。同时,积极争取省、州的支持,县财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中药材质量检测、鉴定和品牌的注册、申报、认证工作。

(八)培育种植示范户,加大带动辐射推广力度。各乡(镇)要积极鼓励、培育一批种植示范户,发挥典型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加大扶强扶优力度,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发展。增强我县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和和增加市场占有率。

(九)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解除种植户有药材没处卖的后顾之忧。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根据自然条件、市场需求,选择那些品质好、产量高、市场销量大、效益高的药材品种进行栽培。二是加强与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沟通协调,与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订单种植、定向供应等模式,成为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三是大力引进资金,在本地培育和扶持中药生产、饮片加工企业,加强中药材深加工和包装,提高我县中药材的附加值,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中药材产业体系,加大中药材的内消能力。

(十)充分利用政策,结合当前我县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地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工作,大力发展杜仲、苏木、厚朴、黄柏等高大乔木的种植,林药并举,一举多得,积极响应了国家的政策,可以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既绿化了山川,美化了环境,改善了生态,还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十一)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云黄连等道地药材和草果的优势品种。云黄连是我县的道地药材,产量高,品质好,种植前景好,我们要加大驯化引种力度,予以重点发展。草果是食药两用的植物,市场需求量巨大,经济效益高。目前我县已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初步形成规模,有的种植户已经有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示范引导作用较强,大家种植热情高,且草果在我县宜生面积广,全县大部分乡镇都适宜种植,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道路,把草果培育成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主打品牌。

第5篇:中药材市场信息范文

关键词:中药材;种植模式;优化;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119-02

一、中药材种植现状

甘肃省作为中药材资源大省,拥有植物类中药材资源2 000余种,藏药材500余种,可资开发的资源蕴藏量约27万吨,在国家确定的382个中药材重点保护的品种中,甘肃省就占了276种。中药材种植作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和发展潜力。2009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已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大规模种植的品种有当归、党参、红(黄)芪、大黄、甘草、板蓝根、柴胡、半夏、杜仲等十余种,其中当归、甘草、党参、大黄、黄(红)芪五种大宗药材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5%、75%、60%、60%、50%,道地药材品种规模化种植优势明显。据调研材料显示,① 在陇南和定西等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种植年平均纯收益可达1 200~1 500元/亩,是同类地域种植粮食作物收入的2~3倍以上。然而从总体上来看,甘肃省中药材种植的规模效益并未显现出来。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计算:甘肃省中药材单位产出比云南省低6.33%;② 这说明,甘肃省中药材种植规模虽然很大,但产出效益相对较低。

二、中药材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以及所获得的相关资料来分析,造成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效益偏低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1.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滞后

甘肃省中药材主产区虽已将中药材生产作为当地重要支柱性产业,而且主要品种如岷县当归、陇西黄芪、白条党参等名品的种植已形成较大规模。然而,就中药材种植的组织化程度来看仍然偏低,虽有数量众多的当地政府牵头组织和种植户自发成立的农业合作组织及各类专业协会,但大多流于形式,实际上仍以家庭分散种植和销售为主,这使得中药材主产区经常出现 “产能过剩”和“产能不足”交替的局面。除组织化程度偏低以外,中药材种植环节上的管理滞后也是造成种植效益偏低的原因之一。这种管理滞后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体系不健全。到目前为止,省、市、县各级政府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没有统一的专职管理机构,中药材种植被当做普通农产品仍属农业部门管理;二是没有全省统一的中药材种植规划和计划,主产区的中药材种植规划与计划仍然是各自为政,产品结构高度雷同;三是市场管理滞后,各类市场参差不齐,既无统一的管理规范,各市场之间也未形成有机的协调。上述问题导致中药材种植长期处于盲目种植和无序竞争状态。同时,片面追求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提高,导致中药材生产过剩和市场价格不稳定,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2.中药材的GAP实施程度低

2006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颁布实施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是对中药材品种、产地、种植、采收、加工等一系列过程进行规范与管理的国家级法规,它不仅是中药材生产的总指导原则,而且使中药材的种植具有适地性和可控性。但由于甘肃省约80%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地分布在相对较为落后的山区,不仅单片种植规模小,而且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滞后,再加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从而导致GAP的实施程度偏低,品质下降,农药超标等问题层出不穷。

3.专业技术人才稀缺,种植过程缺乏专业化指导

就目前中药材的种植规模而言,已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的雏形,而产业化的运作必须以良好的管理和充足的专业人才作为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和专业人才的缺乏,甘肃省目前尚没有一家专业技术机构和专业化的技术人员队伍对中药材种植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监督,从而导致中药材的规范种植、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农药的使用和初加工较为混乱。专业化指导的缺乏不仅使已有的品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效益难以体现,而且限制了整个中药产业的发展。

三、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模式优化探讨

综上所述,组织化程度低、GAP实施程度低、专业人才缺乏和管理滞后是导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模式不合理,规模大产出效益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切实有效地提高中药材的种植效益,促进甘肃省中药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对中药材种植模式进行优化。

1.尽快建立和健全管理体系与管理规范,提高管理水平

中药材作为特殊的农产品,其药用特性决定了其必须实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和严格的管理。同时,就农产品生产的一般规律而言,也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专业化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其产出效益。从整个中药产业的未来发展考虑,甘肃省应尽快建立和健全包括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市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有关中药材种植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在此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对中药材种植从品种选择、空间布局、种植标准、质量检测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和严格管理,使中药材种植真正形成规范、有序、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

2.进一步加大GAP的实施力度

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效益偏低的根本原因在于GAP实施程度偏低。从调研情况来看,定西市GAP基地种植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9%;同时,由于近年来中药材市场的繁荣,导致农民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在中药材种植中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使中药材品质不断退化;在初加工中采用硫磺熏蒸药材,使砷、汞等有害重金属成分超标,导致中药材质量下降,有效成分不稳定,这些因素造成中药材加工销售乃至中成药生产方面的诸多困难。因此,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 GAP亟待加强。在实施GAP方面主要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应根据GAP的要求具体制定道地药材种植全过程的技术规范,所有的中药材种植必须按技术规范进行;其次,尽快组建专业机构对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过程进行全面的专业技术指导与监督;最后,尽快制定中药材质量检验标准,对中药材成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并对检验合格的中药材颁发质量检验证书,凡未取得质量检验证书的中药材一律不得上市交易。

3.完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

目前,甘肃省中药材种植计划主要是种植农户根据上年市场行情安排来年种植。虽然地方政府和各类协会组织在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而且一部分中药生产企业也在主产区建立了自己的种植基地,但家庭分散式的种植模式仍然主导着中药材的种植。这种分散化的生产模式不仅对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不利,而且也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此,应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完善:一是通过财政、金融的手段,积极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大企业集团和各类投资者在地道药材产区建设种植基地,并通过基地加农户的方式提高中药材种植的组织化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各类中介服务体系,如各类专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向种植专业合作组织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等有关市场信息,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

4.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加大专业人才吸引力度

科学规范的中药材种植模式需要高效的管理、科学规范的生产模式,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专业人才的工作。为了促进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模式的优化乃至中药产业的发展,首先,应制定特殊优惠政策以吸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其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校资源,通过设立专业和扩大招生等方式,加快中药材种植乃至整个中药产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药材种植乃至整个中药产业的管理、生产规范及市场交易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刚,曹方,方伟,王志扬,陈垣.甘肃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开发研究,2002,(1).

[2]黄璐琦,姚乃礼.如何促进西部的中药产业发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S1).

[3]蔺海明,安文芝.甘肃省中药产业现状分析[J].西部论丛,2005,(2).

[4]魏永红,胡建萍,杨清.甘肃省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探求――岷县当归生产经营现状、前景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4,(12).

[5]魏进堂,沈剑虹.浅析定西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优势[J].甘肃农业,2003,(10) .

[6]钱卫,元四辉,吴忠.论中药产业的发展方向[J].中药材,2001,(7).

第6篇:中药材市场信息范文

关键词 中药材 川芎 价格波动 游资炒作

中图分类号:F30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5-0066-04

Analysis of price fluc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uanxiong*

LI Hua**, LIU Guoyo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611137, China)

ABSTRACT Taking Chuanxiong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 of the price fluc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materials after the price control has been liberalized by our national government since 1985. The price fluctuation of Chuanxiong from 1985 to 2012 was reflected by figures and tables, and a GARCH model was constructed, which showed that the fluctuation was unordered. The hot money speculation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price of Chuanxiong. Policy measures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inal herbs and protecting farmer interest were also suggested.

KEY WORDS 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e; Chuanxiong; price fluctuation; hot money speculation

自1985年政府放开管制、由市场的供需情况自行定价后[1],在近30年间,中药材收购价格经历了大起大落,也让药农忽喜忽悲[2]。本文以川产道地药材川芎为代表,研究其价格波动特征和波动原因。之所以选择川芎作为研究对象,一是因为川芎的主产地是四川省成都市,相对集中,有助于研究,其他省市也引种了川芎,如上海、福建、广东,个头虽大,但质地轻薄,香气不足,性味较淡,多是自产自销;二是因为川芎是近年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品种,已成为广大药商关注的焦点,研究其波动特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3]。

药材价格简况

川芎喜温和、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栽培于海拔500~1000 m的平坝、丘陵,适宜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4]。四川彭州、都江堰、崇州、郫县等地是全国道地川芎主要产区。川芎祛风止痛,活血化瘀,常用于头痛、手脚冷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和女性月经不调,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抵制血小板聚集等功效,是使用较多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5]。川芎产地比较集中且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药材[6],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图1)。药材专业市场上,川芎近30年价格均值为10.35元/kg,最高点为38元/kg,最低点为2元/kg,两者差幅达19倍。

27年间川芎价格出现4次波峰,第1次为1988年6月的29元/kg,第2次为1998年9-11月的30元/kg,第3次为2006年8月的24元/kg,第4次是2010年4月的35元/kg。川芎成本在8元/kg左右,以年平均价格超过8元的年份为线,共有3个持续时间逐期加长的周期,分别是1987-1988年、1997-1999年和2005-2012年。特别是在2005-2012年周期中,经历了2次波峰:2005年初,川芎价格4元/kg以波动的方式一直上升至2006年8月的24元/kg,然后大趋势下跌至2009年10月的11元/kg左右,随后又上升至2010年4月的35元/kg,紧接着迅速回落。药农在急剧变动的价格面前,由于缺少必要的市场信息,并且在销售环节上缺乏专业市场的承载,种植中药材就像“炒股”一样风险巨大[7],成为整个中药产业链中付出最多,却分得很少的参与主体。

价格的 GARCH模型

川芎的价格走势类似于股票价格等金融时间序列走势,由于市场易受谣言等因素影响而导致价格波动,有理由相信误差项的条件方差不是某个自变量的函数,而是随时间变化且依赖于过去误差的大小。数据采用1985年1月-2012年12月川芎每月价格值,并取自然对数作为因变量,估计方程形式为:

(1)

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式(1)中的变量系数,其结果如下:

(2)

方程的残差图2显示波动“成群”:波动在一些时间内较小,另一些时间则较大,误差项可能存在条件异方差。

对(2)式进行ARCH LM检验,发现残存序实存在ARCH效应。

利用GARCH(1, 1),建立模型为:

(3)

(4)

估计(3)式,结果如下:

(5)

(6)

对式(5)的残差序列检验,不存在ARCH效应。

上述分析从理论上表明川芎价格与前一时期价格相关,即与市场上的炒作相关。药材价格波动是一种无序波动,炒作对药材价格影响大[8]。换种说法,药材价格本应依赖于供需变动,但炒作的存在破坏了这种关系,致使价格的波动与下游需求变动脱节,减少炒作行为可有效提高药材价格的信号作用[9]。

供需情况

需求方面

川芎药材可用作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供出口。以川芎茶调丸为例,国内的生产厂家有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乐仁堂制药厂、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等16家。目前该药的销售渠道主要是通过各地招标进入公立医疗机构销售。通过搜集整理各地招标价格,相同制药企业生产的相同规格的川芎茶调丸在各地的招标价区别较大,中成药招标价与政府招标行为紧密相关,而与原材料的价格缺乏联系。

供给方面

川芎价格异常波动是由于供给方面的游资炒作造成,原因有二:其一,通过对中药康美网公布的数据整理,1985-2012年的月均值中9月的价格最高,8月和6月次之。川芎是两年生的草本植物,小满至芒种间收获,大致在5月底收获最好。理应6月的供给较多,价格低,但事实是6月的价格在全年中较高(表1)。其二,经过笔者对崇州和都江堰地区川芎种植的实际调查,川芎价格较高的年份恰好是自然灾害少,且供给量较多的年份,因此游资炒作是引起川芎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

中药材价格里有“涨3年跌2年”的说法,意思是随着时间不同,价格的波动会不同。中药材的价格开始上涨以后,由于供给的增加需要一定时间,价格的上涨会持续一段时间,一般为3年左右;由于在价格高位的年份里药农持续扩种,导致随后的年份供给持续增加,价格进一步下降,一般为2年左右。如此循环往复,一个采收周期内价格有5%~10%的波动。而近几年的价格上涨已完全打破了上述循环,甚至很多品种产新时价格不降反升,人为炒作痕迹明显。从2009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加上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大量民间资本在资本市场游走,却找不到一个好的出口。门槛较低且相对处于价格洼地的农产品,陆续成为游资炒作的对象。在500多种常用中药中,很多仅需数千万元就能控制产业链,即使一些用量较大的中药材,几个亿的资金也完全能垄断市场。场外资金的介入使原本就不完善的药材市场更加无序,价格严重扭曲。

政策建议

扶持中药材种植

1) 包括农业部、林业部在内的政府有关部应建立协调机制,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方面的优势,通过媒体及时供需信息,做好中药材种植规划与引导,做到均衡种植,避免种植面积过量、过少导致的产量过剩或严重不足。

2) 鼓励各道地药材产区都建立中药协会,吸收中药材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农民经纪人、中药材加工企业等为会员,定期组织会员研究、分析、预测中药材市场行情,完善中药材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中药协会需加强同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和大型中药生产企业的沟通联络。

3) 建立中药材产业专家咨询制度,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的医药专家以及法律、营销、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顾问队伍,强化科技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引导当地中药材营销体系的建设,强化流通服务功能,如大力培养和发展中药材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

4) 加大对药农的扶持,制定明确贷款优惠、税收减免政策等,给予药农以粮农类似的补贴。

规范中药材销售

1) 持续推进药材专业市场建设。这些市场在促进药材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严格商户准入条件、落实商户职责和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等方面仍需改进。例如在审核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准入条件时,必须具有与经营中药材规模相符的仓储设施,必须配有依法通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专业市场上交易大厅所有摊位必须出示经营许可证,悬挂统一标识,标明所经营中药材的品名、规格、产地、价格,还需建立齐全、完备的购销记录等。在市场监督管理方面,需细化进货验收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质量公告制度、不良行为公示制度等,用制度约束、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10]。

2) 规范参与主体行为。中药产业链参与者有药农、经销商、制药企业、流通商、批发商、医疗机构、医保机构等,各主体利益不同,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以党参为例,国家发改委在2009年就公开查处浙江南方药材有限公司等经营者囤积党参导致价格上涨的行为,并实行“三限”,即“限时间”、“限价格”、“限销售对象”,责令其在一周内将所囤的党参按全部出售给以党参为原料并取得GMP资格认证的中成药制药企业。为规范主体行为,国家需颁布更详细的药企行为规范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并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

李京生. 中药材价格疯涨的背后[J]. 首都医药, 2011(3): 11-12.

郑平. 中药材价格普涨背后的思考[J]. 中国现代中药, 2010, 12(12): 50-52.

万德光, 彭成. 四川道地中药材志[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6-23.

宁晓玲, 陈娜. 浅析川芎[J]. 中国现代中药, 2010, 12(3): 40-42.

谢宗万. 论道地药材[J]. 中医杂志, 1990(10): 43-46.

肖小河, 夏文娟, 陈善墉. 中国道地药材研究概论[J]. 中国中药杂志, 1995, 20(6): 323-326.

任长秋. 中药材价格变动成因及影响[J]. 人民论坛, 2011(1): 142-143.

汤少梁, 蒋苏苑. 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中药材的“农副产品”属性[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4(1): 70-71.

杨光, 郭兰萍, 王诺, 等. 基于两阶段划分的中药市场供需关系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 39(2): 328-333.

第7篇:中药材市场信息范文

****区的**.**.**.**.**等地属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质地良好.野生药材资源丰富且民间素有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和经验,****药业有限公司就建在**市区,该公司集科研加工和制药为一体的大型企业,研制各类中成药销往全国及世界各地,根据这一情况,我单位考察组成员于元月十一日至十四日分别深入该公司就药材发展的前景和销路问题与王总经理进行了座谈,该公司重点是建立药材生产基地,以制药企业为龙头,采取订单农业,各级政府搞好协调,行业协会搞好技术服务,药材价格受市场调控,公司采用最低保护价收购,该公司目前又与**县合作建立**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30.27亩,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年生产中药饮片2万吨,中药材提取物两千吨,年工业总产值6亿元,带动中药材种植20万亩,他们的宗旨是要建成全国一流西北最大的制药企业,就目前**地区种植面积还远远满足不了该公司的生产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又深入到**县中药材产业办公室和张守宗研究员就我县气候.土壤.降雨量及适合我县种植的中药材进行了详细座谈。张守宗研究员是多年从事野生中药材训化研究的专家,他先后出版了中药材栽培技术和规范化栽培与加工技术等专著,他认为:就我县气候.土壤及降雨量最适合种植的首推品种是:黄芪.黄芩.板蓝根.秦艽.甘草.银柴胡,因为以上品种可在阴湿,半湿润环境中生长,可育苗种植,也可进行大田直播,适应性较强,只要出苗,可耐干旱,尤其秦艽即可林草混种,也可单独种植。张守宗研究员还领我们现场参观了陈薪乡石具村石具山退耕地上沙棘,紫花苜蓿,秦艽混种示范基地。他认为:以上品种目前市场需求量大价格比较稳定,它不但有药用价值,而且已渗透到社会各个基层,尤其秦艽,全国年需求量150万公斤,而全国年产量仅有三分之一,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二.**考察情况

**省**市**县全县有17个乡镇,215个村,129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42万人,流动人口30万人,耕地面积122万多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6万多亩,该县年平均气温7.8℃,年平均降水量432mm,无霜期130天到150天左右,该县种植中药材有200多年历史,有200多个品种,群众经济来源主要是以粮食作物和中药材为主,元月15日至17日我单位考察组一行和**县种子管理站取得联系,在郭菊梅站长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深入到****药业发展有限公司;****药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于2003年元月,是一家以中药产业化发展为主线,将中药材种植.经营储备.中药饮片批发.中药材基地建设.中药材种籽种苗.物流配送.信息咨询融为一体的现代化药业公司。在洪建雄副总经理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药材加工及储备情况,并向我们介绍了中药材发展前景,市场的需求及适合我县种植的品种,洪经理认为:吴起和**气候土壤条件相近,黄芩可大面积种植,板蓝根.黄芪.甘草.柴胡可少量示范种植,待试种成功后可大面积推广,并承诺,他们可以提供优质药材种子,药材可以按市场价回收到他们公司,随后我们又参观了**乡**村药材种植基地,和药农面对面交谈,了解药材价格.行情,药农认为,种植药材受市场调控,如果市场行情好,就有好收益,如果市场行情不好,就会赔钱。种好是药,种不好就是柴。

三.**.**两地中药材发展的主要经验。

两地医药产业发展之所以能够并驾齐驱领跑全省医药产业,主要源于两地政府高度重视医药产业,加大政策扶持,产业引导力度,倾力提供高效服务,营造宽松发展环境,概括两地医药产业发展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

经验之一:以战略思维谋划产业发展,高起点定位产业,大手笔规划产业,**县以**药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实现产销一条龙,药农种植品种由药业公司确定,保障药农利益;**县以**药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型公司为依托,种植品种多,而几家大型公司和全国各地制药厂都有供销关系,确保了药农种植各个品种都有销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经验之二:以创新精神改革体制机制,股份制注入强劲动力,多元投资积聚巨大能量,政府搞好协调,给与一定的资金扶持,把中药材发展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从品种的选育,管理和技术指导给与全方位的服务,两地专门成立药材产业办公室,负责抓好药农的种植技术培训,招商引资,药材销售等一系列服务,使当地一大批医药企业迅速崛起,形成密集的企业集群,推动医药产业增长态势。

经验之三:以“重点项目”推动自主创新,打造公共平台基地,完善科研服务体系,两地着眼于增强医药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创业主导者”作用,**县与**药业有限公司合作投资三亿多元,占地130.27亩,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的**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带动种植中药材20万亩,药农年种植药材收入3亿多元,两地共同特点是通过中药材的发展,既给农民增加收入又给当地政府增加财政收入。

经验之四:以优质高效服务扶持产业发展,定政策“放水养鱼”,办教育:招财引智,打造最佳发展环境,**县定期通过电视.广播举办培训班等形势给药农讲解种植药材技术,药材市场信息,确保了药农利益,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有力保障。

四:我县中药材发展几点建议

我县历来都是天然药材生长区,据史料记载,在我县境内生长着150多种中药材,其中有几十种都是名贵中药材,但是由于多年来群众把药材作为家庭重要经济来源,乱采乱挖导致药材生长环境破坏,大部分药材几乎绝种,退耕还林后要抓好群众的后续产业,药材是首选项目,而我县气候.土质又和**.**相近,药材又是粗放型经营,既可草药混种又可大田种植,既可育苗种植又可大田直播,如果我县要把中药材产业当作一项主导产业来抓,首先要抓好以下四点:

一是要坚持生态适宜的具有发展优势的药材,突出特色和重点,抓住1-2个品种,持之以恒地持续不断地抓下去,抓出效益与品牌,根据专家推荐,黄芩可大面积种植,秦艽可药草混种,黄芪,板蓝根.银柴胡.甘草可小面积试种。

二是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要抓好此项工作,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必须大力支持,要成立专门机构主抓此项工作,从药材的种植,种苗的调运.技术服务,市场调研,销售形成一条龙,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退耕还林后的后续产业。

三是发展中药材产业首先是技术,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就是好技术,要形成一定的气候,既要注重种植技术的研究,又要解决好中药材深加工问题,要与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研究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样中药材的发展才有生命力。

四是中药材发展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发展规模要与药材质量,效益挂钩,单项药材必须做优做强,才能做大药材产业,要将制药企业与药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要改变观念,努力造就一种合作关系,才能在市场上实现多赢的目的。

五.适合我县种植的中药材品种简介

1.黄芩为唇形科草本植物,株高20-60厘米,主根粗状呈圆锥形,适应性强,喜阳光,耐寒,能在田间越冬,耐旱,怕积水,适合在肥沃的沙质土壤种植,生育期两年,每亩需要种子4-5公斤,亩产量300-350公斤,目前市场价每公斤5-6元。

2.秦艽为胆龙科草本植物,株高20-60厘米,主根粗大呈圆锥状,喜湿润凉爽气候,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或沙壤土中栽培,生育期三年,亩需种子2公斤,亩产量150-200公斤,目前市场价每公斤45-55元。

3.柴胡为伞形科草本植物,株高50-80厘米,地下根多分枝,呈圆锥状,喜温暖湿润气候,出苗期间需地表湿润和遮荫,耐寒怕积水,疏松肥沃的土地上生长良好,不宜在盐碱地种植,生育期2-3年,亩需种子2.5公斤,亩产量80-100公斤,目前市场价格每公斤15元左右。

4.板蓝根为十字花草本植物,株高50-150厘米,根直而长,呈圆柱形,适应性强,喜温暖环境,一般土壤都能种植,不耐涝喜阳光,生育期两年,亩需种子3公斤,亩产量500公斤,目前市场价每公斤6-7元。

第8篇:中药材市场信息范文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省、州科技部门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来,我县充分发挥中藏药科技产业的资源整体化优势,着力解决制约我县中藏药科技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大力推进中藏药科技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止2013年底,全县中藏药材种植在地面积达到近57700余亩,其中大黄4000亩、羌活2500亩、秦艽2000亩、贝母2700亩、“三木”药材45000亩,其他类药材1500亩,涉及全县25个乡(镇)、143个村,拥有国家gap基地一个,民营科技企业3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6家。中藏药科技产业已成为我县农牧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主要措施与做法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中藏药科技产业工作,县政府召开常务会、县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道地中(藏)药材种植发展,2013年12月,县委、县政府组织省中医药科学院、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省农业厅、州科技局等20多名专家,在成都对《县生态农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评审。规划我县2014-2020中药材发展96500亩,总投资估算13532万元。

(二)推行以奖代补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农牧民药材种植积极性和种植效果,2012年我县开展了中药材种植奖补试点工作。由农户自发种植,经验收合格后,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补,奖补金额直接与农牧种植品种、种植效果挂钩,极大地调动种植农户的积极和责任心。2013年全县共验收2612.7亩,对种植农户兑现奖补资金52.3万元,对民营科技企业、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基础设施实行奖补(按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的25%给予补助),奖补资金达32万元,两项共计84.3万元。采用该模式种植效果得到了巨大的提升。2014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中药材种植奖补力度,县本级财政划拨中药材种植奖补资金550万元(其中种植奖补450万,基础设施补助100万元),计划发展种植8000亩,同时加大了中药材种植的奖补力度,大黄由2013年150元/亩增至350元/亩,羌活由200元/亩增至550元/亩,充分调动了农牧民种植积极性,仅今年上半年已完成种植5300亩。

(三)狠抓重点品种,打造核心示范基地。以道地优势品种——川贝母为主,依托药业企业狠抓种植技术研究与攻关,制定了相关种植技术标准,建立了川贝母规范化种植基地两个——卡卡沟川贝母种植基地(国青科技)、龙让沟川贝母种植基地(新荷花),新荷花川贝母种植基地成为国内首家通过gap认证的川贝母基地。新荷花现种植面积2700余亩,建立了11个川贝母现代温室育苗大棚,面积3000余平米,主要用于川贝母两年生幼苗的繁育,可以大幅提高幼苗的保苗率,降低种植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国青公司瓦布贝母种植已初见成效。

(四)狠抓“三木”药材人工抚育基地,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为进一步发展林下经济,我县依托县白羊、小河、施家堡3个乡原有“三木”药材资源优势,现已在3个乡共建立了“三木”人工抚育基地4.5万亩,并在林下套种大黄、木香等药材,中药材的种植已成为3个乡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五)以公司为依托,严格种植技术规程。以生产无化残、农残及重金属残留道地中(藏)药材为标准,以国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荷花川贝母生态药材有限公司为技术依托,种苗采取集中培育,严把技术关,严格按照国家中药材标准生产,促进我县道地中(藏)药材进一步的合理开发,创立地域品牌,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

(六)转变工作作风,强化科技管理。为进一步促进中藏药科技产业发展,加强科技管理工作力度,一是在产业推广上做好主动作为。二是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调动农牧民种植积极性。大力宣传相关惠农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户推广种植,我局编制了《中药材种植技术规程》,印制了3万本,2013年至今已向农牧民发放了2万多本。

第9篇:中药材市场信息范文

__是一个农业大县,只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建设好农民的家园,从而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__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一要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继续坚定不移地把菜、瓜、果、药、茶作为主导产业,进一步巩固“全国无公害示范基地”的成果,以无公害蔬菜、优质果品、优质中药材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以瓜菜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着力开发以柑桔、木瓜为主的林果业,不断提升以黄姜、板蓝根等中药材为主的药材产业,择优发展以优质猪、牛、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二要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围绕市场发展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加快以县城为中心,着力构建鄂西北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强化市场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三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好的企业和项目,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一是依托资源建龙头,抓紧建设一批以木瓜、柑桔、蚕沙等深加工为主的龙头型企业;二是整合资源壮龙头,加大资金倾斜力度,不断壮大郧特粉丝厂、肉联厂、白羽乌鸡公司等一批“老”字号的龙头企业;三是优化环境引龙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__发展;四是转化体制变龙头,引导和支持部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

利用生态提升农业__较之发达县市相比较,县内工业较少,生态环境良好,着力打造秦巴绿色屏障,不断发展生态型区域经济。一要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和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绿色工程、污染防治工程、生态村镇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区。把“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栏)、“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通沼气)、“三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园净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全面实施以“绿色基地、绿色加工、绿色营销”为主的“三绿”工程。二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以龙之故乡、神奇郧阳为品牌,抓紧恐龙时空隧道、恐龙模型和恐龙科普、恐龙展馆的立项和建设;并以此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三要不断发展休闲农业。__境内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在国道沿线大力发展“农家乐”,以满足人们节假日到近效休闲、娱乐、体验生活、采摘食用品的需要。

依靠科技改造农业依靠科技,才能不断改变农民传统的手工插秧、鸡鸭散养、人畜混居的生产生活状况。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力争通过3-5年的教育培训,使全县每户达到一个科技明白人,每村至少涌现5-10个专业大户,每组至少有5户科技示范户。同时,要根据__的产业布局,科学确定科技成果的推广内容。二要注重农业科技园建设与引导作用。近年来,__县直单位在柳陂等乡镇建立了花卉、苗木示范园,优质蔬菜示范园,高产油菜示范园,优质水果示范园,中药材示范园,使农民学到了很多实用技术。三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在全县选择3-4个条件较好的乡镇作为示范,积极推进农业优质化。打好“郧阳调水源头”、“汉江”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域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