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范文

生涯人物访谈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涯人物访谈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第1篇: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范文

一、生涯角色扮演

生涯角色扮演是生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不是被动地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生涯情境,“设身处地”地体会和理解各种生涯角色,从而习得生涯知识、技能与方法,改变生涯信念,实现生涯发展。例如,为了体会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角色,在一次生涯课堂教学中,把生涯角色的体验作为一个项目,采用了生涯角色扮演法授课。

生涯角色扮演基于美国著名职业生涯专家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他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5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后来舒伯又加入了角色理论,并将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交互影响的状况,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即“生涯彩虹图”。它形象地展现了一个人的生涯发展的时空关系,图的外圈为主要发展阶段,内圈的范围、长短不一,表示在该年龄段各种角色的分量;人在同一年龄阶段可能同时扮演数种角色,因此彼此会有所重叠,但每种角色所占比例则有所不同。根据舒伯的理论,一个人一生中要扮演许许多多的角色,如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等,他们就像彩虹同时具有的许多色带,色带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代表这种角色的历时与投入时间精力等。在生涯课上,要求学生演“一家人的一天生活”的小品,他们分别扮演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小孩,演绎一天中每位家庭成员的工作、学习、休闲等。通过角色扮演,不仅能使学生感性地认识到人在不同人生发展阶段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人生舞台,担任不同的工作,履行不同的使命,而且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思考人生生涯发展历程、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感悟各种人生角色的基础上,才能够深刻地理解人生为什么要进行生涯规划。只有在感悟各种人生角色基础上的生涯规划,才是有生命力的规划。

二、生涯人物访谈

生涯人物访谈,是通过与职场人士交谈而获取职业信息的一种探索活动,是获取可靠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作为生涯教育的一种实践项目。生涯人物访谈以“问题”为线索,以“答案”为导向,以“发展”为目的。生涯人物访谈的一般流程包括确定访谈对象、收集访谈人物的相关信息、提炼访谈提纲、联络访谈对象。生涯人物访谈的内容一般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性质、环境、收入、福利、工作时间、就业地点、所需教育、就业机会、培训或经验、能力要求、生活形态、组织文化和发展前景等。生涯人物访谈的对象要选择具有一定年龄梯度的有代表性的职场人士。访谈前,要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精心设置系列问题;访谈过程中要善于倾听与提问,做好记录;访谈结束后要辩证地分析访谈内容,做好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例如,高二年级的马舒婷(化名)同学想将来从事中学教师职业,她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进行生涯人物访谈。下面是她与一位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交谈的部分内容:

学生:老师好,请问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每天要做些什么?

教师:备课、讲课、批作业、写教学反思、和学生谈话等。若是年轻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参加各种比赛,做研究、写论文等。

学生:就您的工作而言,您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教师:就我而言,最喜欢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如参加各种公开课、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和撰写论文等,还有享受寒暑假。最不喜欢的是重复性的工作,如批改作业等。

学生:您当初是如何找到这份

工作的?

教师:我们那个年代是包分配的,工作肯定有,但具体到什么学校要靠教育局安排。现在老师就业要参加教育局或学校的招聘考试了。

学生:您如何看待教师职业将

来的变化趋势?

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

师,教师职业应该是受人尊敬的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肯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小班化教学是趋势,因此,教师的需求量应该是稳中有增。我对教师职业未来的前景还是看好的。

学生:现在应聘教师应该具备

什么条件?

教师:学历方面,现在杭州的小学一般需要本科,中学需要硕士研究生,大学需要博士研究生。至于是否师范院校毕业问题不大,但需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学生:教师职业应该掌握哪些

职业技能?

教师:一般要有专业技能、管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等。

学生:教师职业对知识和经验

有何要求?

教师:教师职业需要具备相应

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的基本知识,一般就业前需要见习实习经验。

学生:教师岗位职责有无明确

的规定?

教师:教师岗位职责一般有明

确的规定,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聘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的成长等。

学生:您感觉教师工作压力主

要有哪些?

教师:像我们中学教师的压力

主要来自升学的压力,小学与幼儿园主要来自安全的压力。

学生:您觉得教师职业的劳动

强度如何?

教师:说起来是8小时工作制,但教师很多工作在8小时之外,如晚自修、备课、改卷、家访、为学生解惑等。目前而言,教师职业工作强度还是较大的,尤其担任班主任工作就更繁琐、更累了。

学生:教师职业最大的挑战是

什么?

教师:目前学生、家长、社会对教育期望越来越大,教育本身处在深化改革时期,学生、知识、教育要求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教师职业的最大挑战是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

学生:教师职业报酬如何?

教师:政策上讲,教师享受公务员待遇。不过,选择教师职业就要有奉献的准备,要耐得住清贫与寂寞,哈哈。

学生:您感觉像我们将来希望

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大学时需要重点培养哪些能力?

教师:爱的表达与传递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互联网+技能等。

三、参观企事业单位

在生涯教育中,生涯角色扮演和人物访谈都是间接了解生涯角色,而参观企事业单位则是深入真实的情境,去观察、感悟真实的职业。但参观有些时候只能是表面的感知,其缺点是不能深层次地洞察职业内涵及工作要求。作为高中生涯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参观企事业单位是一个很好的感性认知项目。例如为了了解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及相关的职业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个参观汽车制造厂的项目。参观前,要求学生设计项目活动方案,包括确定参观的任务、活动的计划、行动的过程和参观报告的撰写等。通过参观,学生获得了大量有关汽车制造业的信息,了解了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发现了汽车生产的一般流程工艺――冲压工艺、焊装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和检测工艺;知道了汽车制造业对员工的学历、知识、技能的要求,以及他们的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报酬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汽车生产线的高科技含量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感。通过参观企事业单位的项目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职场的真实情境,有利于作出基于真实情境的生涯规划。

四、调查专业与高校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针对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序为“一小部分”和“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75.2%;学生对所选专业与学校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占 2.1%,完全不了解占10.0%,比较了解占26.8%,不太了解占35.5%,说不清楚占25.6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北京部分高校的大一学生做过一个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65.5%的大学生表示将选择别的专业。笔者学校对全校高一学生进行了生涯发展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大学专业了解程度如下:完全了解占0.1 %,较了解占1.5%,一般了解占5.7%,不了解占89.6%,完全不了解占3.1%;学生对高考科目“7选3”确定程度:已经确定占的0.6%,较确定的占3.5%,不确定的占95.9%。由此可见,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存在对专业、高校认知和规划意识的缺失。但是新高考改革方案出来后,高一学生就面临如何选考、选专业和选高校的问题。

调查是解决选考、选专业和选高校困惑的基础。深入具体地对专业与高校进行调查,是探索专业与高校真实情况的重要途径。在高一暑假,设置“高校专业调查周”的项目,要求全体高一学生深入调查不同的高校与专业,学生按照专业分组,设计调查专业与高校的项目活动方案。例如,有位学生想调查心理学专业,她找了三位喜欢相同专业的同学组成一个探索小组,他们找了相关高校心理学专业的各年级的大学生各两名和一些老师,以及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了解到一些信息,并撰写了专业调查报告。

调查前,他们设置了如下调查提纲:

1.心理学专业学习哪些课程?属于什么领域?有哪些分支?是否有相同或相近的研究生专业?

2.心理学专业有哪些名校?写出具体的国内外一流的学校和院系名称及排序,并分析各名校、院系的优点与缺点。有哪些具体的名师?写出名师的具体介绍和专业成果等。

3.与心理学专业相关的专业有

哪些?它们具体研究什么?(这样不仅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也为日后转换专业做好铺垫。)

4.心理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对社会和生活有什么价值?

5.心理学专业毕业后能从事哪

些职业?就业率如何?年薪多少?

6.学心理学专业的牛人、名人有哪些,成就怎样?专业领域中的牛人是怎样成功的?他们现在的成就是什么?他们在学心理学专业时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和故事?

7.心理学专业领域的权威机构

有哪些?

8.心理学专业适合什么人学?有哪些具体的素质要求?

9.如何才能学好心理学专业?包括要重点学习的专业内容,专业学习的资源,如网站、论坛以及学习的圈子等。

实践表明,通过调查,学生获取了大量有关心理学专业的信息,对心理学专业有了一个深入、细致的了解,为未来的专业选择与生涯决策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五、职业体验与模拟

第2篇: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225-02

在目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正在不断的增强。当前,高校普遍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为了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教育与考核相辅。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待改革与完善。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大学生在对过去成长背景、目前资源条件和将来可能路径的主客观条件等认真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职业性质,结合专业特长,合理拟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为开发和获得与职业相关因素而制订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并按照一定时间安排,采取适时的行动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一个有机联系、逐步开展的过程[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等同于找工作,从时间看,职业生涯规划注重人一生的发展,而找工作是现实的阶段需要;从选择倾向看,前者注重学习能力的发展,后者注重就业环境与薪酬;从学习的效果看,前者能激发个人内在的动力,后者只是满足完成学习任务;从结果看,前者可以促进个人制定明确的计划、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后者只是满足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发展性的指导地位。

二、大学生不同时期的状况与困惑

大学生在高考前对未来的职业有过初步思考,填报专业时对未来职业充满憧憬,背负着父母沉甸甸的期望,梦想着考上大学,毕业后找一份较好的工作,以后有稳定宽裕的生活。而进入大学后,在不同的时期却面临着不同的困惑:一年级面临着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转变的困惑,同时面临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困惑,这类困惑在未实现攻读自己理想专业的学生中显得尤为突出。部分大一新生,刚从高考的重负下解脱出来,往往容易放松自我,抱着“混文凭”的想法,上课打瞌睡,课余时间沉迷于上网或影视剧,对考试临时“抱佛脚”,及格万岁,随波逐流。高校连年扩招,就业竞争压力加剧,二年级学生已提前关注就业问题,学习积极、努力,但目标不明确,职业方向模糊,对选择自己的职业和规划职业生涯产生困惑。三年级学生在考研、留学、读双学位或准备求职的十字路口上徘徊,面对职业抉择,不能纵向对比,进行合理的职业决策。四年级的学生面临毕业,在就业压力前对自己的职业与人生选择问题感到十分迷茫,没有目标,什么似乎都想干,什么似乎都不能胜任。

毕业后的大学生去找工作时,不是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就是没有具备相应的证书,或者在工作岗位上朝三暮四,一旦感觉薪酬低于预期愿望就迫不及待地跳槽。有人可能会换到好一点的工作环境,从此稳定下来安心工作,也有人经历几次从零开始的初始奋斗后,明显比同期的同学落后一些,以至出现了“啃老族”、“月光族”、“蚁族”等。究其原因,纵有多方面的因素,然而,如果在上大学一开始,通过对形势的了解与把握,明确自身的就业目标,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就业定位,也许可以通过大学期间的努力,使自己在就业的起跑线上掌握主动权。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策略及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策略包括自我探索、职业探索、职业定位与实施路径、自我规划。

1.自我探索。通过对个人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进行深入的了解,初步形成较为全面的自我认知。90%的学生通过职业生涯测评系统来认识自己,并且通过与身边熟悉的家人、朋友和老师的沟通,清晰的了解自己,知道我是“谁”。通过自我探索,初步形成符合自己兴趣能力等的预期职业库。

2.职业探索。首先,从让大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入手,加强相关专业的社会作用与功能介绍,让学生了解专业并参加实践,使其对所学专业有感性的认识;其次,让学生搜集与专业相关的所有职业及职业的需求标准和准入条件;最后,让学生了解掌握职业探索的途径、方法及内容,如职场体验、生涯人物访谈等。

3.职业定位与实施路径。让学生了解职业目标的重要性,及掌握进行职业决策的方法,并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实现目标的合理途径。

4.自我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基本内容的讲授,教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及其对应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模式。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策略的学习与掌握,使我们的大学生基本明确了职业规划的思路、方法,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变化、修订的过程。这个修订的过程,是对自己不同时期的自我进行评价、不同的需求的探索,是对自我的职业目标进行再次审视与定位,是个人攀向人生高峰的一次跃进或者是个人路径的一次重新的修订。通过职业探索、职业定位与职业决策的学习与锻炼,职业规划书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的实践,让学生采取实际行动,去探索、去追寻、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走出大学时期的迷茫,从而促使我们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迈出坚实的一步。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近年来各大高校陆续开设的课程,在师资队伍方面,需要进一步地进行任课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不但要具备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对于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测试均要广泛涉猎,还需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任课教师与用人单位进行接触少,对了解社会用人需要,员工发展趋势等方面不足,把握市场人才的供求关系不到位,不能给予较为专业的、实际的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及,多是理论的普及。在学生当中,在学生学习动力的增强,就业能力的提高方面收效甚微,停留在规划的表面。问题在于我们没有较为有效的评价体系,没有建立考核机制与奖励办法。在推进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关注与引导。在目标制定时,目标过于远大、不合实际,或者目标过于模糊,不利于考核执行。学生的目标较多数都是围绕英语四六级、荣誉证书、奖学金证书等一系列与职业目标不相关的目标而制定,显而易见,这已经脱离了我们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初衷。原因很多,一方面是我们学生没有强烈的规划意识,处于被动的、等待的状态;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学生没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掌握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个人一生发展的长远考虑。

五、依据以上问题提出的评价建议

针对现实问题,结合高校教育与管理实际,可以建立个人职业规划档案按照分年级进行考评。

1.大一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军训结束后,按班级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并要对自我进行测评,对专业进行了解,初步形成预期的数据库。有测评结果与预期职业数据库的为合格,同时根据完善情况定位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

2.大二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任务人物访谈与职场体验实践,并在大二期间进行生涯人物访谈与职场体验报告的评比,此后将优秀的学生报告作为资源共享,予以重点关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我们的职业规划老师多数是行政与就业指导人员,没有专业的背景,可以借助优秀的学生案例,积累教学与指导的经验,提高指导水平。

3.对大三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进行第三方评价,通过校企联合、社会实践等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从大方向上进行把握,对规划的可行性与发展性方面提供参考意见。从而对学生专业学习的促进上与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大四学生主要是跟踪回访,通过学生步入社会,根据具体的社会需求,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的评估与调整。

本着连续性、实用性、激励性的原则,对我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评价,进而将此项工作做到有实效,发挥我们此项工作的唤醒、引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德省.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考量及对策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5).

[2] 刘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M].武汉:武汉人民出版社,2011.

Explor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career plannin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LIU Wei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south campus,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engzhou 450063,China)

第3篇: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范文

关键词:重庆市;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97-02

为深入了解高职类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对重庆市2011级医学高职高专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选取重庆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大一学生,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形式为辅,通过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表、网络聊天交谈、深入宿舍访谈等形式抽样调查500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494份,有效回收率为98%,学校主要涉及重庆三峡医专和重庆医专,专业涉及中医骨伤、护理、临床医学、中药等20多个专业(方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当前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1.医学生专业选择依据和喜欢情况

专业选择是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素,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适合自己及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能够实现专业和职业的有效对接,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快速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制约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据调查发现学生选择专业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图1所示,34%的人认为适合自己或喜欢专业而选择专业,26%的人根据就业形势来选择专业,40%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没有自我明确的观念和想法。而对于专业的喜欢程度,40%的学生喜欢目前所读专业,34%的学生不确定,不喜欢和没考虑过的占30%左右。这反映出有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比如家庭、就业形势,同时还有相当部分学生仓促、普遍盲目选择专业,缺乏综合决策,导致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

2.医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情况

如图2所示,在此次调查就医学生学习目标、未来打算、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当问及有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时,在随机抽查的500位学生中仅有27%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非常清楚的分阶段性的规划;37%的学生有比较清楚的规划,但无长期规划;将近40%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规划或从来没有想过。在学习和生活目标确立方面,大多学生有清楚的长远或短期的目标,有35%左右的学生目标模糊或没有目标。这说明有相当部分学生对自我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学习和生活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人生发展缺乏主动规划的意识。

3.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度

大学生处于职业探索和职业准备期,要合理安排大学学习周期,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我们就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关键依据、内心需求度等方面进行了抽样问卷,结果如图3显示,有5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重要,一般的占23%,只有11%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医学生内心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方面,60%学生需求度很高,25%的学生需求一般,仅有约为10%的学生不需要。可见绝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观念转变问题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

4.医学生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满意度

学校在医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承担重要角色,起到理念引导、具体指导、过程监控、条件保障及创造等作用。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的满意度如图4所示,22%的学生非常满意或满意,47%的学生满意度一般,30%左右学生的学生不太满意。对所在的学校或社区职业生涯规划的中介或服务机构数量调查显示,17% 的学生认为较多,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数目较少,也有30%左右学生对此无关注。

在对应该采取何种措施以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的调查时,绝大部分学生选取的方式是学校开设相关指导课程或举办讲座。34%的学生期望学校提供培训方式为邀请校外专家进行就业指导、求职技巧等方面服务,30%左右学生期望是到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实习。在对“在学习职业指导中,你最期望学到的是什么”一项调查中,有60%左右学生期望学习“求职、面试技巧、职业礼仪、形象设计”等方面的指导,选择期望学习“工作中为人处世原则”的比例为25%,15%的学生期望学习“从专业知识方面择业”。

从以上调研数据看;目前,几乎所有高校对于学生的就业工作都非常的重视和关注,学生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得到大家的认同和重视,也做了相关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限制,如缺乏专业专职的指导教师、缺乏物力财力的支持等,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和效果并不理想。

5.医学生就业观念和信心的情况

医学生的就业信心如调查如图5所示,绝大部分同学相信能找到工作,仅7%的同学无信心找到工作。在对“选择就业时,你以为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及用人单位最看中的是什么”进行调查了解时,半数以上的同学把良好的发展空间作为择业的首选,爱好、薪水高低、稳定性各占15%~20%左右比例。对于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因素一题,有超过60的同学认为是个人能力,学历和专业各约占15%,从以上反应出当今就业压力大,以及对自己能力信心不足,缺乏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专业技术、社会实践少,成为同学们对就业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从医学生就业观念和信心的调查情况来看,医学生的自主择业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择业标准发生了变化,勇于打破传统观念和思维,不再单单重视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福利待遇,对单位的发展前景和用人机制的也很关注,同时高学历和名校效应也逐渐被淡化,更多注重个人能力。

三、推进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完善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形式化,要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明确目标,突出专业特色,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对于大一刚入校的新生,应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当前就业形势的了解和职业生涯的初步认识和规划。二年级学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毕业年级学生,应侧重临床实践操作能力锻炼以及就业形势了解、择业技巧的指导及就业前的心理调适。通过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培养学生准确定位自我、主动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的发展和要求,有导向行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其次,职业生涯是一个持续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同的学生因自我特长和未来职业定位和发展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学校要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咨询,为学生提供就业政策、就业途径、职业发展等个性化咨询,让学生通过相对专业化的职业咨询少走弯路,充分调动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同时满足医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最后,进一步完善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网建设,动态更新就业网信息,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给予学生全程职业指导,拓宽学生的就业面,适应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制度体系改革的需要。同时,还可考虑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法规、政策咨询等在线服务及学生相互交流经验的平台。

2.加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持续发展

职业指导老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医学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在专业发展、职业定位、就业知识、就业信息判断和个性化咨询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对任课教师、各院系招就学工干事、辅导员的技能培训,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同时,加强与学校心理咨询室合作和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李存茂.医科类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J].时代人物,2008,(4).

第4篇: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范文

《中国教师》:王曦老师您好!首先想请您谈一下石景山区开展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情况。

王曦:我们是从2007年开始的,当时是作为市级规划课题开展的,这在北京市也是最早的。当时我们以课题的形式在网上出来,高中自愿报名,当时石景山有5所高中,有3所高中自愿报名,我们就带领他们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工作,三所学校都非常配合。从2007年到2010年,从高一至高三,这项研究开展了一轮,取得了重要成果,后来我们编写了指导手册、教材,又在全区所有高中推广了研究成果。2011年,课题结题后,这项工作被作为石景山区“‘十二五规划’育人模式创新工程”之一,而且这项工作目前也在向初中与小学推广。

《中国教师》:如您刚才所述,石景山区开展高中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北京是最早的,那么在最先开展时,是否做过一些前期调研工作以了解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需求呢?

王曦:是的,我们做过一些调查。我们在课题开始时进行了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结果发现两个问题,第一是高中学校职业生涯辅导欠缺;第二是学生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比如我们对三所课题实验校11个班405名高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的职业选择主要受父母影响,合计达46%,受社会成功人士的影响为22.3%,受亲戚、朋友影响的比例为21.3%,受教师影响的只为8.2%。因此,目前高中生的职业生涯选择,基本处于一种缺少学校指导的情形当中,而学校有计划的职业生涯辅导基本处于没有或零星状态。调查显示,高一学生对职业选择表现出较强的需要和兴趣,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有64.9%的学生会单纯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高中选修课,有39.4%的学生会单纯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未来的职业。

所调查的高中生渴望工作的占50.6%,有7.0%的学生根本不想工作。28.4%的高中生把工作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只有25.7%的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工作的价值,他们认为工作是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一种手段,它既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又满足个人需要。有40%左右的学生对与职业有关的知识不了解。能够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利弊,才做选修课决定的学生只占26.9%,能够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利弊,才做职业选择的学生为49.3%。因此,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开展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教师》:据我所知,现在对于生涯规划有很多种叫法,有“人生规划”、“生涯规划”,但石景山区主要聚焦于“职业生涯规划”,这是基于何种考虑?

王曦:之所于聚焦在“职业生涯规划”而不是“生涯规划”、“人生规划”上,是因为我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中生来说更有针对性。高中生面临十分重要的两次选择,那就是文理分科与大学专业选择,但是以前没有指导,学生在选择的时候就十分仓促与盲目,到头来才发现自己的选择自己并不喜欢。而且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对学习不感兴趣,造成了整天混日子的情形。所以把焦点集中在职业上,也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关系。因此相比生涯规划来说,职业规划更具体,同时也更能结合学生的需要,更容易受学生欢迎。

《中国教师》:您觉得高中生离职业远吗?

王曦:高中生离职业并不遥远,因为他周围的亲人、朋友都是有职业的人,所以他或多或少总能接触到与职业相关的信息。而且高中生必须要思考自己如何选择未来的道路,比如文理的选择、专业的选择,这其实都是选择未来职业的前提,这些离他都不遥远。另外,学生虽然距就业有一定的距离,但学生必须有一个职业意识。在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开展过教师及学生座谈会,有些学生甚至会抱怨说学校开展得太晚了,因为如果尽早开展,自己就可以早点觉悟,不至于浪费太多时间。另外,学校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学生终身发展的桥梁就是良好的职业,如果学生进入社会后没有职业,无法对自己合理定位,又怎么去谈论其他理想,所以学校有义务为学生将来的职业选择考虑。

《中国教师》: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您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样的?

王曦:我们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思路大概是这样的。首先让学生有一个职业选择的意识。有了职业选择意识后,学生需要做三方面工作: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分析环境。其中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了解职业主要包括了解目前都有哪些职业,不同职业的性质,所需的教育、能力、素养;分析环境应包括分析家庭、重要他人、社会环境以及职业法规。了解了自己、职业、环境后学生可以确定备选职业。备选职业确定后,学生可以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确定长远的职业目标、中期的教育目标以及短期内详细的自我规划。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以及高考结果,学生可以选择与自己职业规划相匹配的高考志愿,这是学生的最初的职业决策。这样,到了大学之后,学生就进入执行决定阶段,包括执行规则、完成教育、进入工作。进入工作后,学生会对自己的选择进行反馈、评估。如果反馈是积极正面的,学生就可以走正常的职业发展道路:入行、发展、保持,如果是负面的,就需要再度调整职业选择。

《中国教师》:石景山区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王曦:具体内容有8方面,这8方面是缺一不可的,包括了解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知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感受、探索职业世界,收集关于职业前景的信息,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建立备选职业库;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特点、价值观等,找出自己适合的职业;学习综合考虑影响职业选择的多种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决策;学习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运用职业生涯规划来监控、反思自己目前的学习与行为,不断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分析自己目前的状况,实事求是地填报高考志愿;了解将来如何踏入职业世界的方法,开阔眼界、未雨绸缪;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把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自我修炼、自我提升的过程,不断努力,走向成功。

《中国教师》:石景山区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具体有哪些途径?

王曦:石景山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主要包括校内教师的指导与校内、校外实践活动两类。

一、校内教师指导。首先是心理教师,相比而言,心理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他们利用高中心理课,对学生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心理辅导。但是只有心理教师是不够的,他们面临的学生太多,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因此还有两种补充形式,就是借助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相对而言,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多,更了解学生。班主任主要通过开展与职业生涯相关的主题班会来指导学生。在准备班会的过程当中,班主任会查阅大量与职业生涯相关的资料或者人物访谈,在班会上与学生交流;另外班主任还负责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指导,比如如何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确定行动目标以及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目标落实到每天的行动当中。另外一条途径是通过学科教师来帮助学生。学科教师主要是结合所教的学科进行“事实渗透”。所谓“事实渗透”就是教师要让学生明晰某一学科与真实职业的关系,比如与化学、物理相关的职业都有哪些等,而且新课改也要求加强学科教学与日常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实践活动。除了教师的指导外,学生还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比如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会有一些实践机会,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也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机会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生涯人物访谈”活动,了解生涯人物的奋斗过程以及职业性质等。另外我们建立了一些实践基地,如与单位、医院、图书馆、社区建立密切联系,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到这些地方参观、体验。我们还组织了学生到就业市场体验求职招聘会,也举行了一些模拟招聘会,这些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

《中国教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指导教师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当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的素养关系到学生获得的指导的质量,如何才能保证教师具备职业生涯指导的素养呢?

王曦:师资其实也是我们一直感到很难办的地方。刚开始在对教师们培训时,教师们对职业规划也是很陌生的,很多教师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话题。当时我自己亲自参与了对教师的培训,主要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提炼相关观点,比如职业、自我、社会、决策选择等,把这些材料融会贯通后,我们编写了一些培训资料。当时,由我亲自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培训,这项工作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难,最重要的是让教师有这种意识。教师承认这件事的重要性后,就会有一定的思考与学习,学习后就可以在工作当中创造性地实践。对于这项工作,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当中,第一年进行了6次培训,后来我们自己编写了教师与学生通用的指导手册,2010年,我们又编写了自己的指导教材,这样教师就有了指导依据。

《中国教师》:职业咨询诞生时就提出了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以及了解自己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择业要素,您如何看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王曦:对于这三个要素,我的想法可能与其他人不同,有些人觉得需要从了解自我开始,但我认为学生首先应当了解职业。首先要了解真实的职业世界,因为每个人都是通过职业来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因此学生也必须走出学校,放眼职业社会,了解社会上都有哪些职业,每一种职业的职责是什么,都需要哪些能力。了解职场之后,学生应当反观自身,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能够与哪种职业相匹配,然后不断向自己的职业目标努力。最后是根据自我与理想职业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塑造自我、提升自己,向着自己理想的职业靠近。

《中国教师》:石景山区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后,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曦: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促进了学生成长。他们通过职业规划确立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学业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内在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另外,这项工作也帮助学生了解了自己,学会了规划。比如在召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题座谈会上,学生们纷纷表示,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帮助很大。有些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题的心理辅导课帮助他们了解了自己的兴趣特点、能力特点、性格特点。另外问卷调查结果发现,28.75%的学生认为参加课题的收获是能够对自己和职业进行了解并做出初步的生涯规划;14.29%的学生认为通过课题了解了职业,了解了社会;14.29%的学生认为通过课题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还有同学认为课题的作用是能让自己更有信心做一些事,明白了学习的价值,明确了就业的重要性、努力就能成功等。

对于学校而言,职业生涯规划为高中注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也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内容。学校教师对学生职业认识的影响度由前测的8.2%上升到后测的19.0%。一些学校甚至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作为学校的品牌进行宣传,学校的声誉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这个项目本身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编写了35万字的教材――《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而且已经正式出版,并被湖北等地区采用。《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报告》、《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实践研究》等论文已经公开发表,而且“我的职业岛屿”、“自我意识与职业生涯”、“立足现在,主宰未来”这些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班会课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中国教师》:每个地区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都有自己的困惑,具体到石景山区,在推广职业生涯规划当中有哪些难题?

第5篇: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范文

一、叙说自己的故事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独特的质的研究形式,它的一个本质特点是关注个人,“通过搜集故事来建构田野文本数据,报告个人生活经历,并探讨这些经历之于此一特定个人的意义。”[2]在教育叙事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首先要描述研究参与者的个体生活,搜集和叙说作为个人的研究参与者的生活故事,撰写基于研究参与者个人生活经历的叙事故事。当研究者和研究参与者同为一个个体时,研究者则首先要叙说自己的故事。

刘剑华是一位小学教师,曾针对班上有学生说脏话骂人的现象,给学生编了个佛祖释迦牟尼建议退还礼物的故事,之后同学们都把骂人现象戏称为“送礼”,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说脏话骂人的现象。后经刘剑华整理和提炼的故事《送礼》在《内蒙古教育》杂志上获得了发表。于是,他又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收集并记录下来,同时将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感受、理解和感悟也书写出来,整理成包括“有一种爱叫触动”、“教育要让学生享受幸福”、“一次有效的生成”等一组教育故事,并形成了“教师应让学生在触动中享受真正的人文关怀”、“当我们的教育使学生享受到幸福时我们的教师才是幸福的”、“有效的生成可以促进有效的学习”等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论[3]。

舒晓杨是一位电视大学的年轻教师,在教学中有相当的困惑,包括“对于开放教育这种以面授课为辅,网上自主学习为主的特殊的教学形式,教师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扮演知识传递者和者的角色?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甚至是伙伴?教师和学生到底应该如何去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于是,她“以本人为原型”,通过上课、访谈、聊天、写教学日志以及看学生的网上留言等手段,记录和描述自己在教学中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故事,然后分析自己是如何逐渐成长为一名反思型教师的,以启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途径[4]。

研究者叙说自己故事的过程中,一般都以第一人称进行。如,刘剑华叙说自己几则教育故事的导语分别是:“一天中午,我刚进教室,小旭就跑过来说……”;“课上,为了给小旭一次锻炼的机会,我叫他站起来读一段话……”;“看着一张张因陶醉而微笑的脸,或是因争辩而发红的脸,我不禁暗暗为自己的教学预设及生成的精彩而得意……”;“教学《卢沟桥的烽火》第一节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咽喉’理解、体会卢沟桥的战略位置……”[3]。舒晓杨在教学日记中主要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教育事件,如“问:以前是怎么上课的呢?答:更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引导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虽然表面上这些“问”与“答”都没有主语,其实省略的都是“我”。

二、采写别人的故事

教育叙事研究与建立在客观主义基础上的寻求普适性结论的研究不同,它主要是研究者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或“领会”,或者是研究者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做出解释[5]。因此,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者和研究参与者经常不是同一个个体,这样,叙事就更多地来源于研究者对被研究者生活或教育故事的采写。采写被研究者的故事,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

2001年底,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读硕士研究生的徐丽玲,准备参加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案研究”时,接触到了广西某小学一位28岁的优秀女教师刘敏,这时她眼前一亮,“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通过对优秀教师个案的研究,看看他们到底有哪些跟别的教师不一样的地方,这些特点跟他们的成功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她便选择了“一位优秀女教师特质的叙事研究”作为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她通过对刘敏的访谈、现场观察和实物资料的收集,梳理出了刘敏的职业生涯故事和生活故事,从中分析得出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逐步发展和积累起来的”等有关结论[6]。

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是教师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日常生活、教育教学实践与专业理论学习中,基于对学生发展特征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主观性认识而形成的有关教育的个体性看法,主要包括教育观、儿童观、教师观、师生观和自我效能感等。教师专业成长主要表现为教师观念的变化与教育行为的改善,所以,探究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有利于了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但是个人教育观念具有个体性和内隐性特征,对它进行研究必须回顾当事人丰富的生活世界和独特的生存境遇,并对它们加以细致描述与深入剖析。为此,笔者曾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探讨过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当时以张某、于某和费某等为研究对象,在对他们进行必要访谈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7]。

研究者采写的被研究者的故事,可以用研究者的口吻进行叙事,如“刘敏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始终给予她无私的爱和大力的支持。刘敏的奶奶是一位古文老师,所以她很小就在奶奶的指导下背唐诗宋词、诗词,奠定了很好的古文基础……由于从小跟着奶奶在教工宿舍中长大,刘敏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一种本能的兴趣……当老师是她从小到大比较稳定的理想。”[6]也可以用被研究者的口吻进行叙事,如“我工作的第四年,很幸运和一位资深教师搭班,她的教学能力有口皆碑。我观摩了这位搭班师傅一年内的各种教学活动,这种经历对专业提升是巨大的,边观摩边讨教,我在一年内的成长超越了过去迷茫的三年。”[7]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被研究者不属于公众人物,或某些故事不便公开当事人的身份,应该遵循研究的伦理,隐去有关人员的真实姓名。像上文中的刘敏就是一个化名,张某、于某和费某的身份也没有完全公开。

三、裁剪文献中的故事

由于教育叙事研究属于质的研究,而质的研究资料可以包括现场记录、访谈记录、官方文件、私人文件、备忘录、照片、图表、录音带、录相带等。所以,教育叙事研究中的故事,除了叙说自己的故事和采写别人的故事以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形成文本的别人自己叙说的故事,也就是别人的自述或自传材料。而且对文献中的故事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裁剪,但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与原意相违背。裁剪文献中的故事,同样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

李吉林老师是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的语文教师,因为情境教育的开创性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李吉林老师1956年中师毕业,坚守小学教育岗位50余年,这位“我的大学在小学”、“小学成了我的大学”的小学教师,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长为“从教师中走出的教育专家和儿童教育家”,更是“小学教师中走出的教育家”。虽然李吉林老师的专业境界是许多教师难以达到的,但她的成功经历对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诸多的有益启示。于是,有研究者在研读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透析出了李吉林老师专业发展的足迹,即“专业情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生活境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关键事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飞跃契机,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8]

对于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人认为是“自己培养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给教师专业成长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为了消除广大教师对专业成长过程的神秘化理解,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有效的教师培养措施,有研究者以2009年《小学语文教学・人物》全年刊载的12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物”为例,对他们有关“成长之路”自述的内容进行分析,以揭示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因。结果表明,影响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动因,其中“重要他人”、“关键事件”、“制度文化”、“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动力;在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时期,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作用的力度不同,越是专业成长早期外部条件越重要,越到后期个人自我实现理想的作用越大[9]。

以文献为对象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称作内容分析法。而上述的两项研究都是以文献中的教育故事为研究对象,所以也可以称为教育叙事研究。如,为了说明“关键事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飞跃契机”,研究者从文献中选择了发生在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研究初期对坚定情境教学的探索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三则故事作佐证[8];再如在以2009年《小学语文教学・人物》为例探讨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动因的过程中,研究者选择了十二位优秀教师的十六段自述作为有关结论的佐证[9]。同样是研究“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曾有研究者以《人民教育》杂志2003-2005年《名师人生》栏目中三十六位特级教师撰写的人生经历为样本,从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个人背景因素、影响优秀教师职业选择和职业成功的因素、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事件进行了定量的描述与分析[10]。该研究过程对优秀教师的自述进行了定量化处理,整个分析没有引用任何一个具体的故事,所以该项研究仅属于内容分析法,而不能称为教育叙事研究。另外,在呈现裁剪过的文献中的故事时,同样既可以用研究者的口吻叙事,也可以用被研究者的口吻叙事,不过一般以保留文献中的叙事角度为宜。

参考文献

[1] 冯晨昱,和学新.教育叙事研究述评.上海教育科研,2004(7).

[2] 张希希.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教育研究,2006(2).

[3] 刘剑华.我的教育故事.中国教育学刊,2006(12).

[4] 舒晓杨.对一位反思型教师成长的追索――一项质的个案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07(1).

[5] 王景.教育叙事研究的“冷思考”,当代教育科学,2010(9).

[6] 徐丽玲.一位优秀女教师特质的叙事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3(8).

[7] 彭云.幼儿园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形成的个案叙事研究.幼儿教育,2009(27).

[8] 梅云霞.李吉林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中国教育学刊,2010(9).

第6篇: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范文

高考状元不等于职场状元

近日,《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课题组通过核查“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中,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在“杰出政治家”中同样也没有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不等于职场状元,这与当前“热炒状元”的现象形成强烈反差。围绕高考状元的是一片喜庆景象:产生高考状元的学校贴标语、挂横幅、喊口号、敲锣打鼓、张灯结彩。企业为学校送锦旗,公司请状元代言产品,电视节目请状元露脸,教育部门为学校鸣鞭放炮,状元家庭大闹状元宴。围绕高考状元的新闻追踪、经历回顾、个人访谈、出书等活动层出不穷,大家纷纷用状元的光耀来给自己“贴金”。然而,昔日受宠的状元并非是今日的时代宠儿,许多高考状元已经如同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这前后的热冷对比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悲哀,引人深思。

看看中小学现状就知道: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学校、家庭、社会依然使用学习成绩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不少地方专门出台重奖高考的红头文件,奖励经费由市县财政统筹拨款,许多学校为了提高“上线率”,将教师的工资、奖金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挂钩。以分数为纲,以上线人数论英雄的教育大气候,使得处于樊笼之中的学子,也只有埋头读书,追求高分。正是由此,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忽视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开掘,忽视了其它非智力因素如抱负、胸怀、勇气、意志等基本品质的培养。于是,高考状元难成职场状元就不再是偶然。

转变观念,走出“唯文凭论”

高考状元作为各省高考的第一名,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受到的是中国一流的教育。然而他们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社会期望得那么“理想”,他们头顶的“文凭光环”并不和后来的职业角色完全相称。再对比一下那些出身“卑微”而后成大器的典型人物,以及在基层成才、建功立业的事例,我们就不难发现,评价一个人是不能单单看学历和文凭的,社会上的“唯文凭论”也是多么偏误。

事实上,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最多只是敲门砖,能力才是人生真正的奠基石。资料显示,美国在公选国家机关公务员时,只有2%要求硕士学历,4%要求本科学历,其余的没有学历要求,为的就是让每一个有用之才都进入选拔的视野,不至于遗漏人才。

第7篇: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包括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其中外部要素包括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和关键时期;内部要素包括个人的性格特征、学习习惯以及自我发展的需求和理想。幼儿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因素尤为重要,特别是幼儿园的政策制度、领导水平和人际氛围、教师评价方式和运行机制等。自主阅读学习、听专家报告、同行交流研讨、各种短期培训、学历进修等都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问题提出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逐步发展,国内外对教师专业成长问题从理论上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很多策略。但针对教师专业化成长中,是否有可遵循的规律和可实施的策略?哪些因素影响着教师主动获取专业化成长?我们能否从名师成长的轨迹中得到一些借鉴?等问题还缺乏深人研究。为此,本研究选取了专家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现场观察法和个别访谈法。采用的问卷系自行编制,共涉及7个方面的内容,18道题目,全部为主观题,采用问答形式自由填写。调查对象为武汉市各区的专家型教师,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被调查教师的具体情况见表1

三、研究结果

(一)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因素

1.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

所谓“关键事件”是指个人生活中能够引起教师对自己原有专业知识结构(包括教育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等)进行反思,并作出某种关键性的决策或某方面转变的事件。关键事件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意义和个人色彩,突出的是个体自身的感受及其对个体的影响。根据事件的不同结果可以将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分为两类。

一类是成功型事件。成功型事件是教师个人生活中获得的奖励性事件。调查显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成功型事件主要包括:参加教学技能大赛、公开教学展示活动、参加教师职业道德演讲比赛、亲人的随时提醒以及领导和老师的认可等。成功型事件往往能使教师获得专业认同感,增强其专业信心,有利于教师发现自我的潜力,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并进一步激发其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强化教师的成就动机,使之进人“获得成功—高成就动机—再次获得成功”的良胜循环。

一类是挫折型事件。该类事件具有较强的两面性,如果引导不好,教师往往容易陷人专业发展的低潮期。这类事件主要包括:教学中的失误、领导的批评、因病错失的成功机会等。挫折型事件可以引发幼儿教师对其教育行为、态度进行自我反思,触动教师内心深处的教育观念,使其认识到自的隐性教育观,并改变自身的教育行为。

另外,在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中还包括启发型事件和感人型事件。启发型事件可以是教师参加的一次培训、听的一次讲座、看的一本书、观摩同事的一节课以及与专家进行的一次研讨等等。它能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增长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其教育观念。感人型事件满足了教师爱的需要,其中孩子的爱是其重要来源。这种“爱”是一种力量,可以坚定教师从事本专业的信念,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和专业成长的动力,并使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幸福感。

2.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时期。

影响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期”是指关键事件发生的敏感期。这一时期内教师在专业结构上往往会出现质的改变,即教师专业发展多在这一时期产生。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着阶段性,90%的中青年教师将自己参加工作的1-5年定为第一阶段适应期,6-15年定为第二阶段成长期,巧年后定为第三阶段成熟期。调查显示,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时期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如有的教师认为“如果教师在第一阶段确立了专业发展的愿望,他会精力充沛地工作和学习,同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如果教师在第二阶段有了专业发展的远景规划,他会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和展示自己,使自己迅速成长。”还有的教师“感到工作的头五年最希望得到帮助,需要构建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精神态度以及教学领域的常规基础,需要管理者的不断激励和指导评价。”

由此可见,“适应期”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个阶段教师是否热爱工作、是否熟练掌握教学基本功、是否渴求教育理论与经验、是否具有一定的可塑造性,决定了其将来能否走向成熟、成为名师。这是因为名师的成长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职适应期”属于特殊的“量变”阶段,虽然说教师在发生质的突变成为名师之前都处于量变期,但在量变过程中教师在专业素养的发展速度、水平、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在人职适应期是最明显的。

3.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人物。

“关键人物”是指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对其影响较大的某个人,通常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调查显示,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人物主要有:同事,主要是园长和有经验的老教师;亲人,主要是父母亲、爱人;专家,主要是教学领域的先进分子或理论工作者。特别是初任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某一位教师作为认同的对象和教学行为的基本参照。此后,教师会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造和更新百己。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同的专业成长期,关键人物往往会发生变化。如在教学适应期,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人物往往是幼儿园的园长或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而等教师逐渐适应教学岗位后,对其专业成长影响较大的可能就是一些专家和亲人了。

(二)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因素

1.个人的性格特征。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其中优良的性格特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调查显示,自信、合群、坚韧、宽容、踏实、自尊等性格特征对教师专业发展尤为重要。如访谈中较为成功的专业教师都谈到:“我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就是积极主动、吃苦耐劳、善于思考、坚韧不拔,这种性格对我的专业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自我发展的需求和理想。

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和理想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因,可以促进教师学习的主动性。调查中多名教师一致认为坚定的教育信念是名师成功的精神力量和支柱,敬业的精神使名师事业更成功、更长久。

3.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比较推崇自主阅读的学习习惯,认为自主阅读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自主阅读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教师获得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大量经典名著,教师情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师自主阅读的书籍主要包括名人名著、励志美文、教育专业书籍等。专家型教师在阅读中一般都能把书中的知识和感悟结合到自己的实践工作中去,自觉地把书当作自己的精神食粮。

四、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建议

(一)把握关键时期、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时期、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是一组相互关联的概念。专家型教师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都在最初的“关键时期”(入职适应期),经历过“关键事件”,并在“关键人物”的影响下,进一步激发了内在努力向上的决心和信心,确定了坚定的目标,使之在成长中获得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动力,为后期的专业化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这些关键因素的影响大小还在于教师自身的认同与抉择。事件的出现是偶然的,某个时期、某个事件是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关键事件最终取决于教师自己的把握与利用。积极引导教师进行专业反思是帮助教师认识问题的关键,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向教师专业行为与活动的反思,其作用是直接促进教师对专业行为的改进,提高教学成效;二是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引发教师对目前自我专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进行思考,进而促使教师更加清楚今后专业发展的方向。教师只有对自我发展、角色定位、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分析,才能对面临的各种机会进行评估,确定专业发展目标,把握最佳发展机会。

(二)创设和谐的幼儿园管理制度,完善教师成长的途径,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

调查显示,影响教师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都与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具有直接的联系。如有的老师说的那样:“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幼儿园领导的管理水平、幼儿园所倡导的人文氛围都影响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水平、自我认同和他者认同的程度以及对工作的兴趣等等。”可见,幼儿园的政策制度、领导水平和人际氛围、教师评价方式和运行机制等都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教师对专业发展途径的自我认知中,调查结果显示,自主阅读学习、听专家报告、同行交流研讨、各种短期培训、学历进修等都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见表2)。

就当前而言,社会上人们对教师是否已经成为一门专业还是存在质疑的。这意味着教师这一职业还有必要沿着完全专业的要求继续其专业化的进程,以达至完全专业的状态。这需要每位教师通过不断追求专业发展,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而影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因素不仅多,同时又具有关系复杂的特点。众多的影响因素很难区分谁主谁次、谁重谁轻,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规定,而是复杂的交互关系。不过,通过调查我们还是发现所有因素的影响效果都有赖于幼儿园各项制度的创设。幼儿园不仅要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和教师评价方式、良好的教师培养机制,还要多举办专家报告,开展同行交流会,让教师参与各种短期培训班等,从而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创设有利途径,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

(三)提升专业理念,寻求主动发展,追求专业化成长的更高境界

第8篇: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范文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学生认识自我和规划人生未来的重要阶段。在国内,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基本处在缺位的状态。2014年9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考进行了重大改革,在上海、浙江开展高考改革试点,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不分文理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未来大学专业及职业规划确定高考选考科目,在高考制度上给予学生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这项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撼动了沉睡中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领域,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15年5月,浙江省教育厅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开展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贯彻选择性教育思想,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高一阶段起开设生涯规划相关课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已经成为新高考背景下落实选择性教育思想的必由之路。

生涯规划的五大要素是知己、知彼、决策、目标和行动。其中“知彼”实际是指职业探索,包括协助学生对大学的各个科系有所认识,认识升学渠道,了解大学科系及职业世界的分类情形,协助学生对自己有兴趣的职业领域作进一步认识,协助学生了解各职业领域对个人在兴趣能力和特质各方面的要求。职业探索模块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无论对当下高考选考科目与大学专业选择,还是对未来职业道路的发展方向,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最能吸引学生的部分,也是在生涯教育实践中颇有难度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适合高中生的职业探索教学模式。

1.项目学习的内涵。

所谓项目学习,是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各种资源,在实际体验、自主探究、内化吸收的过程中,以合作形式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技能并获得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项目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强调实践性和参与精神,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通过小组合作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机会,共同探究来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项目学习在生涯规划课职业探索模块中的实践运用。

目前,国内项目学习的探索多集中在以知识学习为目标的传统学科教学上,虽然生涯规划课的职业探索模块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要目的,但项目学习这种围绕具体项目,通过小组合作,在实际体验、自主探究、内化吸收中获取信息的教学模式,却是实现职业探索教学效果的绝佳方式。据此,笔者开发了“生涯微视频制作”活动,通过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关于生涯规划课职业探索模块的教学尝试。下面以基于项目学习教学模式的“生涯微视频制作”在生涯规划课职业探索模块中的实践操作,来描述“项目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教学实践过程总体上分成三个阶段。

(1)分析教学目的、学习目标。

生涯规划课中的职业探索模块,其教学基本目的是协助学生对大学科系有所认识,认识职业的分类情形,协助学生对有兴趣的职业作进一步认识,了解各职业领域对个人在兴趣能力和特质等各方面的要求。

“生涯微视频制作”是一种项目形式,其基本内容是小组根据组员的兴趣选择要探索的职业与大学专业,形成各自的学习项目,利用人物访谈、职业体验、信息查询等方式对目标职业与大学专业进行探索,最后按照其作品立意,把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及视频构建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作品。

项目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它还是一种协同工作、收集信息和呈现信息的方式。利用“生涯微视频制作”这种项目学习模式进行职业探索模块教学,完成项目过程本身不仅可以很好地达成以上基本的教学目的,而且由于项目组各成员都会承担不同的任务,既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还能培养其与人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精神。项目来源于社会现实中的真实问题,学生通过

参与项目提前准备适应职场和社会,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都是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重要的教育目标,可以通过项目学习的形式达成。

(2)分组确定项目。

学生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建立生涯探索小组。每组4~6人,组员拟定组名和小组活动契约。职业领域的信息庞杂,学生单独收集信息不利于任务的完成,团队的组建有利于增强信息收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好地达成生涯教育的目的。“生涯微视频制作”涉及的环节较多,完成任务所需时间较长,项目周期一般在10周左右。每个生涯探索小组根据组员感兴趣的职业与大学专业,确定本小组的“生涯微视频制作”项目主题。比如学生确定的有以下项目主题:法医职业及法医学专业的探索项目“将法医进行到底”,大学教师职业的探索项目“关于大学教师工作的具体形态调查”,地铁相关职业的探索项目“在地下拼搏的人生”,外语类职业与专业探索项目“菜鸟须知”等。

(3)设计策划方案及进度,组员合理分工。

策划方案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项目实施的成败。小组在确定好项目主题后,需要先撰写项目策划书,项目策划书包括“生涯微视频”结构提纲、项目进度计划、团队分工计划等内容。项目策划书撰写好后,教师应该与组员讨论项目的实施价值、可操作性、实施注意事项、实施细节等内容,然后进入实施阶段。

(4)项目活动实施。

项目实施阶段,各小组对项目涉及的职业及大学专业进行探索,并按照其作品立意和呈现形式,对收集到的各种文字、照片、视频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完成“生涯微视频”的制作。虽然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主要放在周末等课余时间,但教师应该全程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灵活指导。

(5)项目作品展示与评估。

项目完成后,进行项目作品展示活动,可以邀请家长、校外合作对象、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等参与,展示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每个小组作品展示过程中需要汇报探索活动收获,包括对相关职业的了解、团队协作体会、心得感悟等,交流探索体验,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与喜悦。汇报后要接受班级同学、教师或其他参与人员的提问,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个过程教师要善于倾听、观察、发现并选择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深化对职业世界的认识,纠正认知偏差。反馈评价过程则采用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方式,评价主体由教师、班级同学和学生自己共同组成。评价的内容包括独立探索过程中的表现、小组协作探索过程中的表现、计划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几个方面。

在项目评估阶段,应该重过程轻结果。不仅关注活动结果的有效性,更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同时,要重视个体动机、兴趣、爱好、情绪等变化,重视创新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有效性。项目学习不再像传统的试卷形式进行评估,更关注学生的真实表现与感悟,所以涉及学生的态度、团队合作等都是评价内容,是评估学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依据。

自笔者所开设的生涯规划课职业探索模块采用项目学习教学模式以来,学生的职业探索热情有了明显提升,已经成为整个生涯规划课里学生最投入、最感兴趣、收获最大也最有成就感的一部分。学生以团队协作的形式进行项目设计,自主进行职业探索,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职业认知需求,避免了以往课堂上教师泛泛而谈,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弊端。以“生涯微视频制作”为活动载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个探索过程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实践探索、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收获不可谓不大。项目评估阶段以小组汇报、作品展示、集体互动探究、反馈评价的方式组织起来,不仅使得学生探索到的职业信息在集体内传播,而且让生涯课堂更具活力,学生在课堂上的汇报展示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集体互动探究则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职业世界的认知。

第9篇: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析

1 案例背景

陈某,男,21岁,某学院即将毕业的大四本科学生,就读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15年3月6日上午主动到学院咨询中心寻求帮助。他衣着整洁、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基本流利。

自述:老师,你好!我今年即将毕业了,但对于自己的未来依然感到很迷茫,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为此我感到很焦虑和烦躁,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帮助,以解决我的困惑。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在一家电力公司上班,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家庭说不上富裕,但父母都是能干、能苦之人,日子还算过得去。上大学前,我的生活基本上都由父母安排,遇到什么事都是由父母做主,除了学习,从不为任何事情操心。高考时,我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填报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并被顺利录取,但我并喜欢这个专业,选这个专业,父母说是好就业,我也因此默认了。大学四年,我基本上都是玩过来的,只要不挂科就行了。大学期间,我也参加了学生会和一些社团组织,但感觉似乎一无所获。自己专业即不精,又无特长,大学浑浑噩噩就过来了。对于未来,我不敢想象。即将毕业,身边的同学忙着考公务员或者找工作,甚至有的已签约找到了就业单位。现在,我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每天在宿舍里面上网玩游戏。为此,我感到很烦闷和焦虑,不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发展方向。希望通过咨询,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对自己的未来不再迷茫。

2 职业生涯规划思路

来询者陈某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即将毕业却找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陈某在大学学习了近四年,却感觉自己一无所获,对毕业以后的规划以及未来的设想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发展的方向在哪里?他如今正处于对自身职业规划的迷茫状态,并且为了破解这个问题,积极寻求咨询和帮助。说明陈某已经意识到对自身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规划意识渐渐苏醒。为了引导陈某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的探索,明白自身的需求,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需要从自我探索、外部世界探索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的剖析,从而帮助陈某在现实和理想中取得一个平衡点。为此,我们一方面引导陈某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全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自身成长的角度来看,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对生活无忧无虑,使其没有自我探索的机会,同时陈某对外部职业也缺乏深入了解,并未进行过相关信息的收集;另一方面虽然学习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但缺乏正确、科学的职业生涯意识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没有正确的职业规划,仅靠专业技能是不能保证未来的职业发展一帆风顺的。因此,在对陈某做规划时,如何在“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中取得一个平衡点,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

征得来询者陈某同意之后,咨询设置为每周一次,共4次。

首先,收纳面谈。目的是帮助陈某明确当下所遇到的问题及问题的原因,并引导陈某建立职业生涯意识。同时,告知陈某所遇到的困扰在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以降低他的焦虑和不安,并表达愿意非常好奇地与之一起去探寻了解他的困扰。

其次,深入沟通和助人。对于陈某来讲,主要问题是对未来迷茫而产生无助和忧虑,作为一名咨询工作人员,只有通过深入沟通,与陈某建立稳固的关系,了解陈某深层次的需求,剖析出问题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帮助来询者。

再次,评估。第一,我们要帮助陈某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技能和价值观,弄清他喜欢干什么,他适合干什么,他能干什么,什么对于他来说更重要。第二,帮助陈某梳理自我探索的过程,层层推进,再次明确自己的需求。第三,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方法,结合陈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估工具,对陈某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测评和计分,并向来询者陈某解释结果并提供报告。

复次,使用“生涯幻游”和《生涯决策平衡单》,帮助来询者理性决策。

最后,利用SMART原则,引导陈某明确职业生涯目标,并制定其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此外,鼓励来询者陈某学会站在“第三方”的位置(元认知)去审视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效果,适时总结,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3 生涯规划操作步骤

3.1 收纳面谈

3.1.1 建立咨询师与来询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与陈某的责任、权利、义务。首先,对前来求助的大学生陈某要给予热情友善的接待。在咨询前,最好先倒一杯温水给予陈某,要自然和善,建立双方互信关系。通过谈话,积极收集来询者的相关信息,对其所面临的困扰或问题做初步了解,为下一阶段的咨询奠定良好基础。

对话节选:

咨询师:同学,你好!

陈 某:老师好!

咨询师:我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陈 某:老师,我马上就毕业了,很多同学都在忙碌着,但是我现在不知道自己要干吗,对自己的未来很茫然。曾想过考公务员,或者去找一份工作,但都觉得这些不是我所想要的,我觉得很焦虑,老师你说说我该怎么办啊?

咨询师:每个人在成长路上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学生在面临毕业的时候,对于有准备的,会按照自己的计划走,对于没有准备的,会感到不知所措。你所遇到的困扰在大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陈 某:是的。老师,那我要怎么做才能解决困扰呢?

咨询师:作为一名咨询师,首先,我不能直接给你答案或者帮你做出决定。我们咨询的目的不是给一个结果,而是让你自己能够为结果去行动。我们的职业操守是必须尊重来询者的决策自由。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说,你理解吗?

陈 某:哦,有的明白。老师,您是说要教我方法,而不是给我答案,是吗?

咨询师:是的,这样理解也可以。我们每个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都要综合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才能得出答案。而我们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是可以用一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的。你的困扰,我们将在下次咨询中一起深入了解和探索。

陈 某:老师,谢谢你,我很期待下次的咨询。

3.1.2 引导来询者建立职业生涯意识。让陈某对照自己现在的状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你的特长是什么?

②你清楚自己的性格吗?

③你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吗?

④你能清楚地描述出自己感兴趣的职位的工作内容吗?

⑤当你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处理问题的?

⑥你认为在做职业规划时,是应该听从老师、父母的意见还是应该听从朋友的意见?

陈某在回答完上述问题后,坚定了自己需要做职业规划的信念,因为他发现自己对所擅长的事情、做事风格、专业就业前景、感兴趣职位的工作内容等都未曾用心去关注过,总是习惯于他人给予,习惯于等待规划,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3.1.3 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来询者的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来询者解决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条例;尊重来询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来询者。

3.2 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探索

3.2.1 对来询者的兴趣进行探索

首先,收集陈某信息。针对陈某即将毕业还依然处于迷茫的状态,对自己专业兴趣一般的情况,我们要尽可能多的收集他的信息,我们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几个问题,比如你希望以后自己做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对自己今后工作期待更多的是与机器、仪器、工具等物打交道还是更愿意与人打交道时,陈某很坚定自己更愿意从事与物打交道的工作。最后,征得陈某同意后,对其进行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测试结果得到陈某的职业兴趣代码为REC。接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相关知识对陈某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向其解释兴趣代码。即:现实型(R),企业型(E),事务型(C)。

3.2.2 对来询者的性格进行探索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在探索陈某性格过程中,考虑陈某即将毕业走上社会的情况,经他同意,我们对其进行了《MBTI职业性格测评》,测试结果得到陈某的性格类型代码为ENJP,即外倾直觉情感知觉。向陈某进一步解释这种性格类型人的特点后,与其探讨是否与之相符。陈某认为大部分还是较相符,并向陈某表述了相对应的职业。最后,强调这些测试结果只能作为职业选择的参考值,要全面认识自己,不能单凭一个方面而断言,不能只根据兴趣或性格的一方的结果就去选择。

3.2.3 对来询者进行技能的澄清

在问及:“你能干什么?会干什么?”陈某陷入了深度思考中,最后说出了,“我除了会上网玩游戏,其他的我也不知道会什么。”我是通过让陈某《撰写成就故事》来挖掘他自己的潜力。陈某在入学的时候参加了学生会,并担任了组织部干事,主要负责学校冬季运动会运动员和拉拉队的挑选工作,当时,挑选出来的队员代表学院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陈某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电子竞技比赛活动,他们团队也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就是这样不断通过成就故事的撰写来澄清其技能。

3.2.4 对来询者工作价值观的澄清

在问及:“如果两个工作,一个是工作环境舒适,轻松,稳定,但是工资不高;另一个是工资待遇高,但是环境不如意,离城远,靠能力吃饭,你怎么选择?”当时陈某也陷入了深度思考当中,他没有做出选择。看得出陈某在哪个也无法取舍。这时,我向陈某澄清职业价值观是指“你无论从事的是什么工作,都会努力在工作中追求的东西”。最后,通过“价值观市场”的活动,对陈某的个人价值观进行较深入的探索,发现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放弃的价值观是家庭和稳定。然后,向陈某进一步说明:价值观在人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并且是决定方向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兴趣和性格对自己的影响。因为价值观决定了你的价值取向,它让你明白什么对你最重要,什么对你不重要。

3.3 探索工作世界

来询者陈某通过自我探索,确定了自己可选择职业的范围,依次是:工程师、行政管理人员、公务员、工程技术人员。

除用职业分类的方法帮助来询者陈某探索外,我还鼓励陈某通过互联网、书籍、人际圈(生涯人物访谈)等其他方法去探索工作世界,以期获得更有效、更直接、更有益的信息,了解意向职位的要求、具体工作、待遇、升迁、生活、综合优缺点等。

3.4 决策与行动

到了决策和决定这个过程,我们的咨询也接近尾声。在这过程中,我们根据来询者的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探索了自我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并感知了我们的内在世界;同时,我们也认真探索了自己可选择职业的范围,了解了我们的外部世界。接下来我们就要在这个世界中为自己寻找坐标,要置身于职业的世界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首先,使用“生涯幻游”进一步评估来询者陈某未来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愿景;其次,引导陈某完成对预选的《生涯决策平衡单》,帮助他理性决策;最后,依据目标规划法则,引导陈某设计自己的目标流程,确定了自己人生不同阶段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借助SMART目标设定的概念,制定相应的概念目标和行动目标。帮助陈某制定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同时提醒陈某:目标是你自己确定的,必须由你自己去实现它,你的行动,应该围绕着你所制定的目标,每个阶段,要回顾目标的现实程度,检验自己在做出规划和行动之后的效果。鼓励陈某一定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4 结束语

在此次的咨询过程中,来询者陈某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陈某一方面对自己和未来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设定了清晰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对未来不再迷茫。在结束之际,对于来询者陈某要表示祝贺与感谢。同时鼓励陈某在今后的生涯中,要不断去修正自己的生涯规划,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最后提醒陈某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适时作出正确选择,完美自己的人生。

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的人生不能糊里糊涂就过完,要通过生涯规划,过一个不虚此生、不枉此生的充实的、有意义的人生。

参考文献:

[1]GCDF中国培训中心.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