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展览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展览建筑设计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展览建筑设计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展览建筑设计要点

第1篇:展览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建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34-02

一、引言

随着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教育也引起了国内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各种关于绿色建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也如雨后春笋在各大院校兴起。

本次教学选择三年级上学期的博览建筑进行了绿色建筑设计的专题教学实践。根据博览建筑所涉及的乡土文化、科技艺术、民俗风情、著名人物及历史事件等主题,自拟设计题目。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地区,要求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气候特点,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二、教学方案

本次教学活动结合中国绿色建筑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组织,历时八周,分六个阶段完成,在不同的课程设计阶段,要求达到各分项的教学目标,分步骤地完成各阶段的具体任务。

(一)第一阶段(前期准备1周)

教学重点:学习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实地调研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博览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教学内容:(1)专题一:绿色建筑概述,以及绿色建筑案例的讲解与分析。(2)布置任务书,讲解博览建筑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3)组织学生进行博物馆的实地参观调研,4~5人一组。收集绿色建筑和博览建筑相关的设计资料。

学生作业:(1)每组完成一份实地的参观调研报告PPT。(2)收集相关资料(博览建筑的优秀案例、大师作品、绿色建筑等作品),每个学生完成一份读书笔记,要求包含2~3个典型案例分析。

(二)第二阶段(总体设计1周)

教学重点:案例解读、场地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场地日照、采光、风环境等的知识和分析模拟软件,完成总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二:场地日照、采光、IAQ、风环境的分析模拟,对绿色性能比较推敲。(2)组织学生对调研和资料收集的成果,进行汇报讨论。(3)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汇报总平面构思和设计初步构思,确定场地布置与竖向设计,完成总体设计任务。

学生作业:(1)制作场地地形模型,分析场地的植被、水文、周边环境等,分析朝向、风向、高差、土方等对建筑的影响(场地分析图)。(2)完成总平面图的构思图(出入口位置、流线组织、场地布置等情况)。(3)完成方案的初步构思图(平面功能图)。

(三)第三阶段(概念设计1周)

教学重点:概念设计、多方案比较。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完成一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三: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墙面与屋顶)讲解。(2)进行建筑概念设计的多方案比较,确定设计思路和框架;研究绿色建筑构成及空间设计要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制作若干构思的工作模型,推敲建筑的体量关系、体块组合形式。(2)完成一草方案平面图的构思(各功能组合、流线组织、动静分区等)。(3)完成建筑形体分析图。

(四)第四阶段(方案深化2周)

教学重点:功能深化、表皮建构。

教学目标:掌握绿色建筑材料与水处理的基本知识,完成二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四: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利用,以及水处理等相关知识的讲解。(2)修改和深化方案,完善二草的方案设计,并确定绿色设计的内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继续制作工作模型,修改一草的方案设计,完成二草的方案设计内容(平面、立面、剖面)。(2)立面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建筑表皮使用绿色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

(五)第五阶段(方案完善2周)

教学重点:绿色设计、结构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系统与绿色能源的知识,完成三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五: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与能源应用(暖通空调系统)的讲解。(2)继续深化方案,确定三草方案(包括结构设计方案和绿色建筑设计内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完善二草,进行立面的多方案比较,查阅并搜集相关的方案资料,推敲模型。(2)制作反映建筑整体形态的模型,完成三草的方案设计内容,进行结构设计。(3)深化并完善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技术的节点设计图等内容)。

(六)第六阶段(成果表达1周)

教学重点:模型制作、成图绘制。

教学目标:完成最终方案成果的绘制和模型制作。

教学内容:(1)绘制正式方案图。(2)成果模型制作。(3)评图。

学生作业:(1)绘制2~3张A1的彩色渲染图(包括有关绿色建筑设计的分析图、设计图等)。(2)制作正式模型,图纸上不少于2张模型照片。

三、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绿色建筑设计观

长久以来,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建筑学教学仍然是沿用“形式与功能”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理念[1]。教师和学生把精力集中于“形式与功能”的问题上,而忽略建筑本应关注的环境协调性、室内舒适度、建筑能耗、能源资源利用、经济性等问题。由于缺乏成系统的讲解和训练,学生没有建立起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专题时,仅仅把绿色技术当作是一种装饰性的、补救的技术手段,没有把建筑的绿色性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到下一个设计专题时,又将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抛于脑后。

(二)相关课程缺少绿色建筑知识的教学

建筑学专业学了设计类课程之外,还有相关理论、法规以及技术方面的课程学习,例如建筑概论、建筑历史、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物理等相关课程。在传统建筑学专业的课程构架中,设计课之外的理论及技术课程多着重介绍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和一些传统的建筑技术,内容不够系统且略显陈旧教条,几乎没有介绍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

(三)各门相关课程教学脱节

虽然许多高校设置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等相关课程,但是与建筑设计课程可谓是“各自为政”。各科教师只关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略相关知识间的衔接,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这样就造成了设计与理论、设计与技术的分离,最终设计成果又落在“形式与功能”上,而忽略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意图和技术特征。“无效教学”与“空白教学”产生,使得绿色建筑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四、教学建议

(一)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调整建筑学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从二年级开始,陆续增设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必修及选修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绿色建筑相关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2.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调整建筑设计课的教学目标,改变长久以来建筑学的传统教学理念,要从以“功能、空间与形式”为主的职业技能训练转向培养适应新时展的绿色建筑设计人才。

3.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彻底改变目前建筑设计课的评分体系,把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加入到衡量学生建筑设计课的评分标准中,才能培养和加强学生建筑设计的绿色意识。

(二)融合绿色建筑的理论技术课程教学

通过一、二年级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及绿色建筑设计观。在建筑概论中,加入关于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基本理念的介绍;在二年级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的课程;在中外建筑史中,引入传统民居的生态观、地域文化、被动及适宜技术的介绍;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结合绿色建筑案例进行分析等。

通过三、四年级相关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绿色建筑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设备、建筑材料等一系列技术课程相关章节的安排,重点强调学生对绿色建筑技术及理念的了解与掌握;增设绿色技术、建筑节能、可持续建筑等专门课程介绍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要点及应用;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加入环境模拟分析软件的教学,例如Ecotect、Revit、Doe等软件。

(三)融合绿色建筑的专题教学

在现有的以建筑类型分类的教学“纵向”教学体系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将建筑设计专题与绿色技术专题相结合,组成“建筑+技术一体化设计”。通过此种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内结合设计实践,学习专门性的绿色建筑知识。

另外,在设计课前期阶段,也可以通过设计分组安排不同的专题调研作为小组工作的内容,如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专题、遮阳技术专题、通风专题、水处理专题等。

(四)融合绿色建筑的其他形式教学

1.鼓励学生参加绿色建筑的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绿色建筑”的学科竞赛,例如全国绿色建筑设计大赛、加台达杯国际太阳能竞赛、零能耗建筑竞赛等,促进学生与国内外行业内专家的学习与交流,增长见识、开拓眼界,促进了高校绿色建筑教育的发展。

2.学校举办绿色建筑的相关活动。可以学习国内外某些高校的绿色建筑教育方式,在校园中举办建造节、模型展览、学术论坛等活动,如澳大利亚的生态小竹屋、美国的校园生态住所、天津大学的零能耗建筑等,增加学生动手、讨论、研究的环节,达到自我教学、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3.增加绿色建筑的实践研究。可以在本科三年级设置大学生创新训练环节,或者通过导师制来指导学生对绿色建筑进行实践和研究,使学生能更深入地学习掌握绿色建筑的知识。

五、结语

发展绿色建筑,培养绿色建筑的设计人才,需要建筑教育工作者以建筑学为核心,整合相关学科以及各专业绿色建筑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绿色建筑、绿色技术、结构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析等相关领域课程的学习,需要我们研究和建立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2篇:展览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民用建筑;建筑防火;建筑设计;应用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e rapidly, new materials, new structure, new devices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these give architecture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of hitherto unknown. But the security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architecture. Fire problems had to be solved in modern architecture. The integrated use of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 civil building design.

Key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buil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2

引言:我国早期建筑受技术水平及设计发展水平的限制,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当中发展的并不是很理想,建筑火灾曾多次发生,给人们的生命造成里极大威胁,使人们的财产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在民用建筑设计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建筑防火技术也同样取得了巨大进度。下文主要就建筑防火技术中几个关键部分加以论述,在民用建筑设计当中如果能够将这些防火技术综合的加以运用,我国民用建筑工程防火性能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关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通过对民用建筑火灾事故原因的调查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火灾是由建筑装修材料的燃点过高所引起的,由此可以看出建筑装修材料对防火的重要性。建筑材料所引发的火灾危害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于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装修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将经济效益摆在了设计工作的首位,忽视了对建筑材料防火性能的考虑,选用的材料由于燃点过高容易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引发火灾。另一方面是建筑材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火灾发生后影响人员的撤离,同时也为消防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建筑设计人员要想提高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就必须把好建筑装饰材料关,从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入手,努力提高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

二、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布置

建筑设计中的平面布局及设置对有效避免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发生后的损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所建筑设计的平面布局对防火所起到的作用更为突出。建筑防火设计要严格的参照具体的建筑设计防火相关规定加以执行,并将建筑防火问题纳入到建筑设计考虑的范畴当中,从工程建设之初建筑设计开始加强建筑防火。设计当中的平面设计和布局要符合《建筑防火规范》的具体规定。对建筑防火起关键作用的便是平面设计和布局。以商场和幼儿园在建筑设计中的平面布局为例:商场作为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的紧急撤离与疏散显得格外重要,为此商场营业挺通常情况下不应设在地下三层或是三层一下。幼儿园中主要是小朋友,一旦发生火灾小朋友在危险状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撤离能力是非常弱的,为此,幼儿园不已设置在高层建筑物的高楼层内,此外,为保障儿童在火灾现场安全撤离,还要针对幼儿设计专门的单独出入口。

三、关于利用建筑结构的防火

建筑防火设计中,建筑构造是比较容易处理,但又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防火墙不宜设在U 字形或者L字形等高层建筑的内转角处。当设在转交附近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当相邻一侧装有固定乙级防火窗时,距离可不限。紧邻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当水平距离小于2h 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窗。(2)管道井应每隔两层或者三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做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过100m 时,每层分隔。井壁上的检修门为丙级防火门。(3)防烟楼梯间前室和封闭楼梯间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消防电梯应每层停靠。消防电梯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 的通道通向室外。目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的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是考虑保护钢筋不被锈蚀,而没有考虑发生火灾后,高温对钢筋的影响,为了避免钢筋在火灾时变形过大,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在设计时应适当增大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别对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保护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最小厚度,比普通混凝土构件还小,这样耐火性能更差,必须采取加大钢筋保护层厚度,或吊装后下表面抹灰等保护措施,提高耐火极限,达到满足防火安全的要求。

四、对建筑防火和防烟的分区

防火分区面积的确定,主要应该考虑最大防火分区的限定与防火分区有关的防烟分区问题也是一个经常容易出现疏漏的问题。首先,一般情况下防烟分区仅限于高层建筑和地下车库,《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00m 的房间应设挡烟垂壁, 划分防烟分区, 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超过500m2,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其次,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 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0m2,且不应跨越防火分区。最后,多层建筑中,地下公共场所、无窗房间或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 以及超过20m 且无自燃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排烟自然通风, 但长度超过40m 的疏散内走道等设防烟、排烟设施的房间内也应该参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标准,即每500m2设置防烟分区。

五、关于安全疏散的问题

建筑防火设计中的核心是疏散问题。安全疏散主要有疏散距离、疏散宽度和疏散楼梯间三个要点。关键是把握疏散距离,根据建筑类别和房间的位置有不同的规定。要严格区别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还是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这两种情况,满足规范对疏散距离的要求。除了规范中明确的规定外,还有如下几个需要注意的要点:

(1)大空间内的疏散距离。《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高层建筑中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 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他房间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房间内至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最大距离限制,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距离可以增加25%。

(3)对于某些情况,像丁字形内走道的距离,可按照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距离的要求考虑,其中袋形走道部分的长度应加倍计算。安全出口的概念也是容易经常混淆的问题,能否将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口当作安全出口许多时候会出现疑问。对于地下空间而言,规范中比较明确的规定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6.1.1 条阐明,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面积之和不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 倍时,可以设一个安全出口。由此推断,安全出口主要是指直通室外的楼梯间或外门,在某些条件下,通向邻近防火分区的防火门可以当作安全出口。但有几个概念需要注意:首先,对于外门净宽度,居住建筑为1.1m,医院为1.3m,其他为1.2m,公共场所的外门不应小于1.4m;其次,多层建筑疏散走道和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高层建筑中走道最小净宽1.3m(双面布房时1.4m);第三,群体建筑间的连廊可以作为疏散安全出口,其宽度可以计入疏散宽度。楼梯间设计是防火设计中安全疏散的要害部位,根据不同情况,需要设置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具体火灾所形成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也应该充分的考虑全面。只有从每个角度都充分的做到对防火技术的合理运用,切实做好建筑设计中对火灾工作的预防工作,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减少火灾的发生,才能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第3篇:展览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高层;商业综合楼;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商业综合楼是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城市化带来了地价高涨和商业交往需求日益增加等问题,以高层建筑为主的中央商务区的开发日益受到青睐。

1、高层商业综合楼设计原则

1.1高层商业综合楼的设计应遵循和满足城市规划,及城市规划部门所提出的各项规定,营造城市整体的和谐形象。在尚未明确的城市设计要求的地域,建筑师更应该自觉地将单体建筑融入到城市地区的整体规划中去,使单体建筑的形象和品质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品质,而且也有利于所在地区的地位。

1.2应该认识到高层商业综合楼的建造目的主要是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购物、办公、休闲的环境,解决商务办公集约化的需求。对于业主来说,提高容积率,降低土地单方造价,节约建造成本、配置充分的设备及大气的建筑造型都是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准。

1.3建筑师在设计时还应认真地推敲许多细节问题

(1)如设计要综合地考虑建筑高度的限制,控制总面积、层高和层数。在选择合理的结构跨度、办公空间进深和核心筒形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简洁的几何形体以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减少柱子,甚至设计无柱空间。

(2)标准层的设计除了要考虑以上因素外,还应注重对外部景观的利用。一般来说,标准层的布局,为兼顾两个方向的景观而尽量开敞,避免因外形或结构而牺牲对环境景观的考虑。标准层的核心筒也需要精心设计,既要容纳消防、垂直交通、卫生间和各种管道井的空间需求,又要细心地加以综合,尽量减少核心筒使用面积。有些建筑设计公司会指定人员专门设计核心筒,以提高设计水平和效率。

(3)电梯的配置也应选取合适的标准,由建筑师先行估算,再由电梯的生产商做更专业的配置计算,以达到使用舒适、便利又经济合理。结构体系和消防设计是影响高层综合楼建筑设计的关键,目前国内已有一套较成熟的结构抗震和消防补救的设计规范。高层办公楼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向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并因此在建筑空间和形态构成等方面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创造性设计。

2、高层商业综合楼的设计要点

2.1高层商业综合楼的设计应遵循和满足城市规划,及城市规划部门所提出的各项规定,营造城市整体的和谐形象。在尚未明确的城市设计要求的地域,建筑师更应该自觉地将单体建筑融入到城市地区的整体规划中去,使单体建筑的形象和品质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品质,而且也有利于所在地区的地位。

2.2 应该认识到高层商业综合楼的建造目的主要是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购物、办公、休闲的环境,解决商务办公集约化的需求。对于业主来说,提高容积率,降低土地单方造价,节约建造成本、配置充分的设备及大气的建筑造型都是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准。

2.3建筑师在设计时还应认真地推敲许多细节问题,如设计要综合地考虑建筑高度的限制,控制总面积、层高和层数。在选择合理的结构跨度、办公空间进深和核心筒形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简洁的几何形体以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减少柱子,甚至设计无柱空间。标准层的设计除了要考虑以上因素外,还应注重对外部景观的利用。一般来说,标准层的布局,为兼顾两个方向的景观而尽量开敞,避免因外形或结构而牺牲对环境景观的考虑。标准层的核心筒也需要精心设计,既要容纳消防、垂直交通、卫生间和各种管道井的空间需求,又要细心地加以综合,尽量减少核心筒使用面积。有些建筑设计公司会指定人员专门设计核心筒,以提高设计水平和效率。电梯的配置也应选取合适的标准,由建筑师先行估算,再由电梯的生产商做更专业的配置计算,以达到使用舒适、便利又经济合理。结构体系和消防设计是影响高层综合楼建筑设计的关键,目前国内已有一套较成熟的结构抗震和消防补救的设计规范。高层办公楼的建筑设计者应该熟悉其它相关专业知识和设计规范,使方案具有最大的可行性。高层办公楼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向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并因此在建筑空间和形态构成等方面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创造性设计。

3、高层商业综合楼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消防设计难点分析

3.1相关国家标准规定不明确

大型高层商业综合楼是近几年或十几年才在全国各地陆续涌现的建筑形式。目前国家标准没有针对该类高层商业综合楼防火设计的专用规范,只能参考相关规范如GB500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JGJ48-8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和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而这些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不适用于大型高层商业综合楼防火分区与安全疏散的设计。这样,目前国内高层商业综合楼的消防设计可以说处于无明确规定可依的局面。

3.2相关规定较难执行尽管目前国内商店建筑不论从高度、体量、内部空间格局还是从内部商品的性质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但1988年的《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还是国内相关商店、商场、购物中心、大型商业综合楼、大型高层商业综合楼等设计的依据之一。很明显,《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新型商业综合体设计的需要。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其相关规定在大型高层商业综合楼消防设计中较难执行。

(1)防火分区

虽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1.2条将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扩大到4000平方米,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大型高层商业综合楼的建筑面积都远远超过400平方米,有的甚至达到几十万平方米。而如果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对其内部进行划分,则不仅会大大增加楼梯间、安全出口等的数量,还会影响综合体内部布局,影响高层商业综合楼使用功能的发挥。

(2)安全疏散

大型高层商业综合楼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安全疏散距离过长、疏散宽度不够或者首层疏散楼梯没有直通室外的出口,这是高层商业综合楼消防设计中面临的最典型问题。

4、高层商业综合楼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消防设计解决对策

4.1防火分区设计

大型高层商业建筑内部空间高大,中庭部分常常贯通几个楼层,如果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将其用防火墙进行分隔,则完全破坏了这种大空间通透性的视觉效果,也降低了该类商业综合体的使用功能。为此,为了保证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同时保证这种大空间通透性的视觉效果,目前多数高层商业综合楼采用防火卷帘作为防火分区的防火分隔措施。

4.2安全疏散设计

高层商业综合楼建筑规模大,其长度、宽度均较长,导致高层商业综合楼部分区域的疏散距离过长,不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从目前已建高层商业综合楼的安全疏散设计来看,多数采用建筑内部设置安全走道的方式来解决。

结束语

高层商业综合楼虽然是最近新兴起来的建筑,但是其应用的广泛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高层商业综合楼虽然实用、漂亮,但是高层商业综合楼自身还存在不利的因素,所以在高层商业综合楼的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把高层商业综合楼的设计与建设安全、质量等都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陈星. 高层商业综合体消防性能化设计探讨[J]. 建筑防火设计. 2011(07)

[2] 孔令春. 高层商业综合楼的设计研究[J]. 河北煤炭. 2011(14)

[3] 郑红. 浅谈高层商业建筑结构设计[J]. 建筑技术研究.2012(15)

第4篇:展览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建筑技术; 建筑结构; 建筑设备; 建筑设计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to design a perfect architectural, the prerequisite and basi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however, achievement perfect buildings of the powerful guarante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cluded i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two have close relation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inevitable conflict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should b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and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building technology of Suggestions.

Keywords: building technology; Building structure; Building equipm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构造、力学、材料、电气、给排水、暖通、施工、维修、生态、环境及可持续性建筑等,是建成一幢建筑物的前提和基础。建筑设计则包括很多方面知识,包括从整体规划,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内部设计到施工工艺,结构设计等。例如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人工挖土工艺,机械挖土工艺等。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缺乏了建筑技术,再好的建筑设计也无法发挥实际作用。缺乏了建筑设计,再优秀的建筑技术也无处可施展。

正如奈尔维所说:“建筑师主要的和真正的职责,是把各种不同的因素都表现出来,并且协调各种专业,共同建成现代化的建筑。”建筑者师是建筑设计的主体,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建设具体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或也许会发生的问题,作好整体的设想,并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用图纸和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是建筑物整体形象的设计者。一幢建筑的出炉,是各种建筑技术运用的结晶,也是建筑师协调各种技术类型进行整合设计的结果。现代建筑设计包含在建筑技术里,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但同时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

一、关于建筑结构技术

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的结构形象,是建筑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筑物风格特色的重要体现。建筑结构设计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建筑设计的整体效果,也影响着建筑物的经济、使用、美观、安全等多方面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实用可靠和安全效果,建筑者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充分注意技术要点和规范。

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历程缓慢而悠长,人类的建筑物从利用天然洞穴、树技开始搭建建筑,到利用石块的砌筑、砖块的烧制进行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是在与钢材相结合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之后,建筑师可以加入个人想象,设计出任意形状的建筑物,成就伟大的建筑奇观。随着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人类建筑史上又添注了新的成就。但是,摩天大楼等高层建筑物的建造、使用和维护一则凝聚了人类优秀的建筑技术智慧结晶,二则还凝聚了人类空前的想象力和奇特的构想思路。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具有矛盾,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楼于2001年9月11日的倒塌,正是对建筑事业的警告和打击。

二、关于建筑通风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每一栋建筑物中的建筑设备工程都在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确保建筑的舒适和安全。现代建筑设备含量逐渐增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多,且要求专业之间的配合度紧密,给建筑设计师的建筑设计带来了不少挑战和压力。在进行建筑空间造型时,建筑师要充分考虑各设备的安置情况和安置效果,除了尽量将设备隐藏起来外,还要对设备的出口、管道处理效果等进行有效设计。

制冷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使得人们可以在温度较高的外部环境下坐在舒适的冷气房中工作、学习和生活。当然,随着玻璃作为建筑物的墙面的构想出炉,为了保持玻璃纯净,建筑师们又创造了另一个设想天地,即依靠室内空气制冷或制热系统进行空气调节,形成一种新型的通风技术。正是新型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的保证实施才使得一幢幢舒适优雅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在世界各地都有它的身影。

但是,这种建筑设计却也有不可发挥作用的时候。2003年SARS在世界流行起来,吞噬了无数人的生命,其传播路径使得人们再也不敢使用空调等通风设备,坐在炎热的室内也是无计可施。因此,通风技术的发明,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方便,但由于长期使用形成的依赖心理,使得人类在遇到较大灾难时表现出的只是更多的无可奈何。物极必反,超强的建筑技术要与自然和谐统一,不能一味地追求改造自然和形体立面效果。

三、关于建筑设计评价

现代建筑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追求感性的构思,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现代建筑设计还需要理性硬性技术的融合。这就产生了一种矛盾,即建筑设计和结构、设备等专业协调的矛盾。建筑设计强调美观,着重美学,而建筑结构设计还要强调具体适用,着重于力学。力学与美学相结合的课题不是现代提出来的,早已在古希腊、古罗马就已出现。因此在现代建筑中,各种类型的结构设计与材料建筑技术不断发展体现出探索和无奈的局面。

另外,现代社会的人们对于某一幢建筑物的评价往往停留在其形象上,使得建筑师在形象设计上花颇多功夫,在建筑技术可行性上较少照佛,而是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结构、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不懂技术和不考虑技术的建筑师设计出的建筑模型给专业技术人员造成了困难或设计时被传统技术牵着鼻子走,其创作无法体现新意。但是,随着现代建筑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建筑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对建筑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建筑师的要求越在不断增强。无论在哪一个建筑设计中,运用的建筑技术夜已经渐渐成为评价一个建筑的主要标准之一。

四、关于建筑材料技术

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建筑技术让人叹为观止,谱写了建筑史上的辉煌历史。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技术的代表——“清明上河图”中的东京汴京城的建筑景观也引起了无数建筑师的考证和研究,给人们留下了无数想象和神秘感。但是,众所周知,古代的木结构由于材料的局限性,很难持久。现代建筑中,天然建筑材料仍然给人以无数美感和自然清新的感觉,但是为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宜过多使用。这一矛盾仍然需要建筑师合理协调自然材料和建筑设计的矛盾,也促使了人们加紧对人工合成材料的探索和研究。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技术和建筑设计是相互依托、相互矛盾的,如果现代建筑技术中缺少了建筑设计,就会使整个建筑物缺少其独有的色彩,但是,如果过分要求建筑设计,又会使现代建筑技术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想要避免现代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就应该使两者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我国现代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徐志恒. 浅谈现代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矛盾[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5)

[2] 秦石. 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发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4,(02)

[3] 冯清林. 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发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7)

[4] 王光璀. 国际建筑技术设备与制品展览会在京举行[J]. 化学建材, 1985,(02)

第5篇:展览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摘 要:文章以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设计理念为出发点,切实分析图书馆建筑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及现代图书馆的特殊性,使之不仅成为创造城市开放空间的手段,也更是城市空间区域化的一种体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G25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027-03

作者简介:曹媛媛(1981-),长安大学图书馆馆员,采访部主任。

历史文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建筑却以更加直观化和视觉化的迥异风貌呈现在世人眼前。现代图书馆是众多建筑中的一个分支,它作为21世纪的建筑物,既需在整栋建筑物外观造型上展现出时代风貌,又要在建筑空间布局上满足便捷使用的功能,更需满足使用者的现实需要及未来潜在扩展的功能。

1 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原则

1.1 实用性原则

现代图书馆建筑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是否具有实用性强的体现形式,其中包含有建筑选址及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化;是否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是否注重经济实用性。

1.2 美学性原则

现代图书馆建筑美学韵律及环境空间美观化,都要求其建筑风格与时代相适应。在建筑外观、内部空间、周边环境及配套设施等方面既要具有时代感、科技感、文化性和美学感,更要具有一定的未来前瞻感,还应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专业化特色。

1.3 人性化原则

“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断贯穿于各种精神领域,而在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以方便使用者为根本出发点,要让使用者在整个图书馆活动当中感到便捷、舒适。

1.4 智能化原则

引入计算机技术、网络系统技术及相关的应用设备,实现现代图书馆自身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自动化和办公系统自动化,使整个图书馆成为一个集信息情报、科技智能、开发延展的综合性大厦。

1.5 开放性原则

分配布局以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统一柱网为设计标准;空间布局以大开间、全开架、敞开式为设计出发点;图书管理形式以藏、阅、借一体化的整合模式,扩展使用者的人数、层次和范围。

1.6 消防到位原则

在采光充分、通风顺畅、绿化美观、安静适宜的基础上,消防措施更是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图书馆建筑本身就属于国家重点防火保护单位,其建筑防火隔离带、建筑物本体的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建筑结构防火安全疏散通道、建筑装饰的防火材料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都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

2 现代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的要点

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应用的普及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直接影响到现今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读者的阅读方式及行为模式的改变;只有现代图书馆建筑环境让使用者觉得更加安心、舒适、便捷时,才能更好地体现其承载社会文化、传递社会信息、共享文献资源等功能;人性化服务理念的转变也使现代图书馆在其建筑结构布局、空间环境设计、科学技术引入、管理模式改变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1 数字、网络技术的引入对图书馆建筑的空间布局的影响

由于现代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迅速发展,以传统理念设计的图书馆结构中的书库面积日趋减少,反而出现了藏借阅一体化形式的大空间阅览室设计模式,因此在空间布局尺寸设计时,可适当按照图书馆馆藏比例、读者人数比例,相对增大图书馆藏借阅合一的空间面积,实行全开架的服务模式和增加计算机网络模式的电子出版物的贮存空间;同时建立密集藏书库,把年代久远、使用率极低但又具有专业性和参考价值的图书集中收藏于此。

现代图书馆设计极为重视网络综合布线功能的设计,这是现今科学技术发展带给图书馆建筑的最为直接的变化。以信号的强弱程度、信息传输的方式,将图书馆建筑内部与之相关的语言、信息数据、图形图像等传输装置采用一次性安装布线的模式,相互串联起来,最终成为综合性的布线布局。使电力系统的排线方式、计算机网络信号的排线和无线网络的传输装置的布线,按照统一模式,一次排线,并为将来的可秩序行为提供拓展性和适应性。考虑到现今网络技术应用的普遍性,在综合排线当中,其端口接入设备应覆盖到图书馆建筑中的主要室内应用空间,如:读者检索区、电子阅览室、藏书区、内部办公区、多功能厅等一些未来可开辟的新区域。现今还应考虑到图书馆所处区域的网络属性、网络装置设备及网络运速等问题,应对网络调查研究后,根据相关所得结论实施跟踪设备的合理配置与应用。还应统一考虑建筑物本身的照明设施、电力动力设备、通讯自动化设施等,须将电力系统按照强弱电各自独立分到排线,从而避免电磁场之间的相互干扰。这种综合排线的设计模式,可进一步地将数字、网络技术与建筑本体的自身美学相互渗透。

现代图书馆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智能化的综合性大厦。与它相关的电气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网络信息数字化程度是它与传统图书馆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所在,因此对现代图书馆建筑的消防系统、噪音可控范围也应予以注重。这时,运用先进的电子科技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信号传导技术等可对图书馆建筑设备进行自动化管理控制。

2.2 “以人为本”成为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思考指标

具有人性化的现代图书馆建筑,应以使用者的生理反应、行为习惯、心理衡量、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为设计出发点,对其建筑空间环境、人与建筑的紧密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使建筑物本身具有强烈的可再造性。现代图书馆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职能发生着转变,这也促使其服务模式发生了转变,但也对“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人们对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进行思考。

2.2.1 在设计中引入对现代图书馆建筑中的大空间结构探索。现代科学技术、新型设备、网络服务模式的应用等技术的引进,使图书馆的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为“查阅咨借藏一体化”模式。当然,这也对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建筑空间结构的使用空间变得更为扩展和秩序化,才能使信息资源检索、相关图书阅览、数字文献典藏等功能集于一室,在设计中做到“机在人旁,人在书中”,让使用者觉得更加便捷;其次,能够随时做到检查及调查图书馆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使用规律的变化,使用者的范围广度以及安装设备的及时更新,这些也在建筑结构空间布局中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以保证大空间具有可调节性的弹性使用的建筑设计原则。

2.2.2 现代图书馆建筑室内空间装饰布局也应注重“人性化”。在设计中,以室内顶部设计、门窗安装方式、地板材质选择、书架数量配置、桌椅设施摆设、电子设备的配置安装、整体装潢类型、绿植配备比例等为设计出发点,让使用者感到既美观又大方,既舒心又方便,既富有艺术性又具有实用性的特点。通过通风系统、照明系统、色彩搭配、温度湿度调节等方面,使图书馆整体环境贴合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其提供一个优良的使用空间。

2.2.3 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多功能设计应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过去传统图书馆的借阅服务模式、信息资源查询方式已不能满足使用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而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也在设计当中加入了新的多功能性和新的大空间可不断拓展性元素。现代图书馆建筑内部空间可根据使用者需要范围的不同,布置出特定的图书阅览室区、无线网络资源设备检索区、大众多人或少部分人的演讲区、各种栏目的展览区、文件数字影像的电子观赏区、相关教育培训拓展区等。当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生活条件的改善,使用者行为模式的转变,图书馆也将成为一种集休闲文化娱乐、信息交流分享的重要场所,与此相适应的一些诸如小型音乐欣赏厅、小型互助书店、休闲棋艺室等与之相关的活动场所及相关服务环境也将在现代图书馆设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2.2.4 在建筑设计中都应注重“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里面包含了与之相关的《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规范,其中强调了“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 design)这个概念名称始见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残疾人、老年人)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而现代图书馆建筑属于公共建筑,在相关的必备设计中,贴合使用者需求为目的而增设的一些无障碍设施设计将更能体现出其人性化服务,体现了人文关怀理念。残疾人使用图书阅览区、残疾人通道、残疾人阅览桌、残疾人卫生间、残疾人视听区、残疾人服务区、残疾人行动设备等设施也将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建筑中成为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

2.3 现代图书馆建筑应注重内部、外部空间环境的协调

现代图书馆室内空间环境建设以空间交通环境、科技技术环境、设备通讯环境、采光通风环境、感官视觉环境、自然绿植环境、材料颜色搭配环境等相互交融,相互协调为基础,在内部空间环境中融入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因素,也能起到一定的室内外空间环境相交融的布局特色。通过使用绿色环保材料,适当加入先进科学技术,本着节约能源、注重环保、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做到整个图书馆建筑与周围相关环境的有机结合。

图书馆的外部空间环境应与其建筑物实体及内部空间环境相协调。作为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延伸,其周边空间环境也应得到相应的设计与开发。图书馆建筑相对于其他建筑来说,属于人流量比较大的社会服务机构,并且其服务对象范围广,所以当其周边空间环境被利用和开发时,可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带动周边人文环境的变化。如开辟建设与之相关的知识文化传播广场,栽种配置绿色草坪花卉树木,建造具有特色的各种相关小品景观,使之呈现出一种花园式的景观区域,将会极大地带动图书馆整体的文化氛围提升。

3 结语

现代图书馆建筑在自身追求韵律美时,也带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社会文化的进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着别样的艺术之美,更发挥了不同的品牌效应。现代图书馆建筑不仅是一种创造城市开放空间的手段,也是城市空间区域化的一种体现形式。

参考文献:

[1] 于树胜,赵雷.2003海峡两岸图书馆建筑研讨会综述[J].河北科技图苑,2004(2).

[2] 李霞.论数字图书馆技术下图书馆功能与建筑的变化[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4(1).

[3] 杨德平,吴恒梅.网络时代新图书馆建筑设计刍议[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4(2).

[4] 周未隼.舒适・经济・科学――关于21世纪图书馆建筑的构想[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3).

[5] 周红,胡朝德.营造“健康环境”崇尚“人文精神”――谈公共图书馆的建筑[J].现代情报,2004(7).

[6] 王梅.在图书馆建筑中体现人文思想[J].高等建筑教育,2004(2).

[7] 马宏伟.环境与布局是图书馆整体形象的灵魂[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4(1).

[8] 郑学军,李景凯.信息时代的新图书馆建筑[J].图书馆建设,2004(4).

第6篇:展览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结构设计;大型建筑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1-002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1.012

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相应的建筑结构形式也有所革新,各种新型的、更加符合工程要求的设计及建造技术广泛地应用到了建筑项目当中来,特别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使用,使得原来许多不可实现的建筑设计方案得以施行,尤其是建造体育馆、戏剧院、展览馆等大型公共建筑中使用的更为广泛,该结构的使用促使建筑设计工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展到今天,其结构形式主要有膜结构、网架结构及网壳结构等,而混凝土结构也多会选取钢与混凝土混合的混合结构及预应力结构,该种结构以其众多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工作人员所认可并重视。

1 预应力筋的合理布置

当下我国建筑施工中较为常用的预应力钢筋种类如下:(1)热处理钢筋,这种钢筋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且松弛较小,同时在进行材料运输时都是以盘式储存并供应,免掉了整直及对焊等工艺,用起来十分方便;(2)去除应力钢丝,这种钢筋应用于具体的施工时,使用也很方便,且有多种形式可以选择,如光面钢丝、刻痕钢丝等;(3)钢绞线,此种钢筋通常会由具有较高强度的钢丝绞制而成,通常为三股或七股直径不同的钢丝,这种钢筋形式在使用时十分方便,且能够较好地黏附于混凝土中。

钢筋布置方案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点,其布置方式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在跨中板带中占1/3左右,另外2/3钢筋布置在柱上板带中。这种布筋方案对普通钢筋的设计来说,不仅能确保板受力合理,同时也最省原材料。但在设计板跨相差超过20%及以上的多跨连续板时,设计采用长跨方向集中布筋,跨中板带布1/3左右或均匀布置,短跨方向柱上板带布2/3的布置方案更节省原材料,同时也能够达到较好的载荷承载能力。实际设计过程中也应根据边跨板的受力特点,更多考虑采用二段抛物线或三段抛物线形式布置。

在具体的施工中应注意以下环节的操作:(1)预应力筋的铺放顺序及位置,必须正确处理好钢筋铺放顺序与管道敷设、钢筋铺放顺序与钢筋绑扎顺序之间的关系。铺放时,应尽量减少交叉穿束,严格按设计图纸中要求的细部构造执行,布置并固定好承压板及梁端钢筋网片等;(2)必须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3)应在上、下层钢筋间设置专门保证矢高的措施,注意防止钢绞线的互相缠绕,以保证预应力筋的矢高;(4)钢绞线每隔一定距离(约500mm)应进行固定,以防止浇捣混凝土时变位;(5)当钢绞线与预埋管路系统发生矛盾时,应以钢绞线优先。

2 抗震性能设计

不论是何种建筑,其本身都要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而在全球的混凝土结构工程研究界中,都十分重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问题,而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多是用于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之中,在其建成使用后多为人员密集型环境,如果相应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没有达到一定的抗震等级,那么一旦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就会造成大量的人身及财产损失,因此在进行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尤其要注重抗震性能设计。目前国际混凝土结构研究领域都十分关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问题。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得出,这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可以在地震区使用的,但其与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样都要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及施工。

在具体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可使用竖向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达到一定的抗震目的,该结构能有效地抵御水平载荷,并于震后恢复如初。与此同时,处于震区的建筑结构要求具备较好的延性,一般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要通过小配筋率对预应力钢筋进行限制,从而避免出现裂纹。在具体的预应力筋设计中,要注意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计:(1)在详细分析结构件的基础上,对处于竖向作用力及横向作用力的结构件的内力进行计算,还要计算支座及跨中截面的次应力等;(2)依据上步的计算结构布置非预应力钢筋,并参照内力反算出预应力钢筋的配置;(3)根据相关的核算结果,补上非预应力钢筋设计;(4)完成相关设计后,进行方案核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改进。

3 连续构件设计

对大量的工程建筑实践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后,得出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采用单跨预应力梁截面延伸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连续结构,进而完成连续结构件的设计。这种设计方式具有很多的优点,特别是在多跨结构超载、内力重力分布能力较强时,能够有效提高弯承载能力。此外,一束预应力筋能够用于正弯及负弯两种弯矩筋,这种形式相应地降低了支座处附加弯矩对柱的有害影响,且其受力情况更趋于合理性。当有预应力施于大梁时,就会使大梁较易发生附加弯矩并弯形,这时可对大梁使用多跨连续布置,多排柱共同工作可相应地削弱这预应力。

4 防火设计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很多情况下都会忽略到钢筋混凝土的防火性能,因为钢筋混凝土本身并不可燃,即可忽略其防火设计,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钢筋混凝土虽然自身不易燃,但它的防火隔热性能非常差,当温度过高并达到钢筋强度临界点时,预应力钢筋就会出现屈服点下滑的现象,使得其相变及蠕变加快,进而造成预应力板强度和刚度都急剧下降,并出现结构裂缝,使其丧失了原有的结构功能,同时,处于高温环境下的混凝土也会发生挠度变化的情况,同样造成了结构失稳,如果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时间,那么这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状态,甚至发生坍塌等危险事故。因此在进行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所设计的结构要符合国家的设计防火相关规范及规定内容,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存在及发展,为建筑设计及建筑施工给予了巨大的技术支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可以将高强度混凝土及钢筋的性能发挥到极佳的状态,通常其截面较小,自重以及弯矩等也就随之降低,从而其跨越能力会更强,非常适合在电影院等大型建筑结构中使用,既节省了材料,又保证了相应的施工质量,故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大型建筑中。虽然该结构具有诸多优点,但也要借助于具有高施工技术水平的施工队伍才能达到最终的建筑要求,因此,施工单位要积极并严格地依照各项技术指标及操作规范进行施工,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改进原有的施工技术,加大对工程施工的管理,避免质量及安全事故的发生,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修喜,张锦松,赖海斌.双向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厂房结构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6).

[2] 侯林峰,曾庆雪,李D,马振强.大跨度预应力框架梁应力测试技术研究[J].河南科学,2010,(6).

第7篇:展览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国外足球场发展是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及球迷文化的形成,对举行足球比赛的场地要求越来越严格,专业足球场慢慢从综合性体育场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建筑类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足球专用体育场。世界上大多数专业足球场都是在足球俱乐部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在不断的搬迁、新建或扩建中,历经漫长的岁月验证,汲取经验而设计出来的。如拜仁俱乐部的慕尼黑安联球场的、阿森纳俱乐部的酋长体育场、巴塞罗那俱乐部的诺坎普足球场等。

而我国从1951年在天津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足球赛后,先后经历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及时期体育无用论,足球运动的训练和竞赛发展及其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足球运动所需要的场地更是不受重视。但是到1978年开始恢复全国升降级制,并逐步建立全国青少年和成年组的各级竞赛制度后,中国足球的热情忽然高涨,足球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1999年上海虹口体育场改造成为我国第一座专业足球场后,至2007年短短的8年时间内又相继建成3座专业足球场,分别是天津泰达专业足球场、成都龙泉足球专用体育场、上海金山专业足球场。在此基础上,天津、广州、江西等地目前仍纷纷将筹建专业足球场提上日程。这种热情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无疑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针对我国足球专用体育场的设计方面的研究都极为缺少,更缺少系统的梳理,造成我国目前建成的4个专业足球场在设计、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都出现了诸多问题。

2我国四个专业足球场存在部分问题

上海虹口足球场是由虹口体育场改造而成,存在突出问题以停车设施尤为例:35000座的观众容量仅配套了250个停车位,后经改造整合将停车位增加到600个。但因对周边道路系统的疏导能力、建筑造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都缺乏正确认识,导致现在再三整改,又加剧周边历史街区建筑形象杂乱程度,每逢赛事还是存在严重堵车问题。

泰达足球场因为在郊区人口密度低,其周边虽然设有辅助商业等相关设施,但仍然缺乏商业活力。同时,因为俱乐部从相距30多公里的体育场迁移过来,无形中就把长期建立起来的观众基础及潜在观众或者非忠实球迷的观众拒之门外,造成体育文化底蕴的丢失,增加了营运的困难。

龙泉足球场是典型盲目建设的失败案例:策划时虽然曾考虑为足球俱乐部的训练及比赛场地,但是建成后仅作为四川冠城俱乐部的主场一年时间,后因冠城俱乐部解散而空置至今。其建筑设计和施工也存在严重缺陷,如地处偏僻山区,可达性非常差,交通不便,建筑设计上防风性不好、足球场地不平整等。

金山体育场的策划设计在没有预期使用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情况下进行策划建设的,只是考虑承办国际足球赛事和作为中国足球队在南方的集训基地。并没有根据足球市场的供求关系、当地足球文化渊源等因素,盲目苛求它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为日后的使用带来诸多困难。

3专业足球场设计

针对前面的问题,我国专业足球场的设计应重在前期策划、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三方面去研究,而且应重在以营运指导前期策划和建筑设计。

3.1前期策划

考虑到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足球文化等各因素不同,应该有不同的策划方案,为可持续发展做长久的规划。应在前期策划中充分考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新建与改建、选址、开发模式、建设规模与等级等因素。

以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素分析为例,专业足球场是职业足球联赛的物质载体,没有职业足球俱乐部就没有建设的必要了。而职业足球俱乐部能吸引多少球迷到体育场来观看比赛以保证体育场基本的长期营运收入;现有综合性田径体育场的供需状况怎么样,这些也是我们策划考察的重点。上海虹口、天津泰达、四川龙泉这三个专业足球场,在策划阶段就确定上海申花、天津康师傅和四川队为各自预期的使用者,这与国外的俱乐部需求--产生专业足球场做法是一致的。金山专业足球场是在没有预期使用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情况下建设的,在中国这种特殊的足球文化背景下理所当然的备受争议。

在从选址方面,通常情况下都要综合考虑所选区位与市区距离是否合理、交通是否便利、周围是否有球迷底蕴、建设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是否严重等许多方面。四川的龙泉足球场选在偏远的山区,交通极为不便,去看比赛或演出的人都担心“有去难回”所以现在一直闲置,导致场内设施现都已经破落不堪。上海的虹口足球场和天津泰达足球场相对好很多,选在轻轨经过的地方,但虹口足球场有18路公共汽车途经,而泰达足球场仅有6路公共汽车途经,上海虹口足球场距市中心更近,出行时间又仅为天津泰达足球场的一半不到,交通费用也低得多,于是在平时的使用上当然是虹口专业足球场占优势,在球迷门票的经营上虹口足球场就胜一筹。由于交通的便利又近市区,许多演唱会便选择了虹口足球场作为演出地点,虹口足球场的日常经营也就更因此显得游刃有余。再加上泰达足球场的康师傅俱乐部从原来的民园体育场迁移到泰达足球场,两者相距30多公里,无形中就把长期建立起来的观众基础及潜在观众或者非忠实球迷的观众拒之门外,造成体育文化底蕴的丢失,增加营运的困难。应参考英国阿森纳俱乐部的主场搬迁做法:在遵循地缘性和传统性规律的基础上就近搬迁,很好的保留了自己球迷的同时又大大争取了更多的潜在球迷,给足球场的营运创造了更多的有利条件。

3.2专业足球场的规划

在前期策划确定选址和规模等级之后,专业足球场的规划——朝向、功能分区、交通系统、景观等对建筑设计还有建成后的营运起关键作用。

良好的朝向有利于球员的发挥;方便的交通使得球场的可达性增强,无论是球员或者是观众都乐于前往;而完善的停车设施和场地则更吸引四面八方的人气,也增加了商机;良好的绿化景观更增添专业足球场的生命力等,都是规划应该注重的细节,更是为营运的成功做充足的准备。

在安全分区和消防疏散方面,虹口专业足球场用壕沟来分隔观众看台和足球运动场,避免发生球迷裸奔、往球场丢东西等现象。而泰达足球场却仅留出口供主席台使用,使足球运动场丧失了紧急措施疏散缓冲能力。对球员、球迷来说规划上的缺陷都会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这就为将来的经营留下遗憾的一笔。

3.3专业足球场的运营与建筑设计

根据足球场的功能结构,分三段式设计:盖顶、观众看台及附属用房、足球场区。

3.3.1盖顶设计:盖顶不仅是专业足球场造型的突出亮点,在功能上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要做到为观众遮风挡雨、有良好的防风效果,以减少风力对球员技术的发挥,又不能为了造型而影响观众视线。还要考虑到盖顶对足球场草坪的影响:盖顶南北两侧设计得较低,就有利于更好的采光,使运动场的天然草坪生长良好。设计好了盖顶,提高了观看的舒适性,也吸引更多比赛的进行,上座率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单草坪的维护这一项就为日后的营运节省不少开支。像安联足球场,不论是防风性、为观众提供的遮风挡雨功能,还是对天然草坪的注重都做得相当的好。而我国的泰达足球场和虹口足球场的盖顶也能够成功避免这个问题,为我们积累了良好经验。

3.3.2观众看台及附属用房设计:不仅涉及普通观众座位布置、贵宾区看台的设计,也包括与之关联的相关服务用房设计。

观众看台:要注意坡度和视线设计、距离控制,座位布局,贵宾观看设施,座位舒适度设计、残疾人观看设计、安全分隔及消防疏散等方面。我国现在建成的四个专业足球场的看台设计采取了许多国外的先进手法,特别在观看距离和视线方面效果出色。但是对细部处理和对残疾人观众的关怀需要得到重视。比如虹口足球场的残疾人观众坐席设在在首层看台的顶部入口处,但是从室外地坪到达看台入口的主要通道都没有残疾人坡道,却允许与贵宾共用电梯,这与贵宾区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又产生了冲突。

贵宾区:国外的潮流都是适当减少观众容量而不断提高舒适度,提供不同等级的贵宾观看设施,这样更能提高利润率,特别是高标准的贵宾包厢可以获得与投入不成比例的回报。在贵宾区,通常会独立设置卫生间和厨房,观众可以坐在外面看台上,也可以在里面用餐。租用贵宾区的人可以将其用于商业用途,邀请贵宾或主办人召开商业会议。虹口足球场也设有贵宾观看设施,但主要是面向最高消费档次的观众,租用者多是政府部门或者企业,未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可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设置俱乐部和会员用房等不同档次的贵宾观看设施,吸引有能力的观众在体育场内进行更高档的消费。等级的细分程度是目前国内外足球专用体育场在贵宾观看设施方面的最大差距,这直接影响到体育场的营运收入。

附属用房包罗众多,全部云集于观众看台之下。处理好运动员用房、媒体用房、贵宾服务用房、竞赛管理人员用房、商业用房等功能空间之间的流线关系,是进行专业足球场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专业足球场是专门为足球比赛而建的体育场,但是并不是只能单一有此功能。为了运营的成功,应尽量利用看台下的这些巨大的空间,挖掘更多的切实可行的商业配套用房,创造商机。如利用看台下多余的空间作商业展览,又或者是综合休闲娱乐、茶座、咖啡等餐饮等等。但是这些用房都有特殊的净高要求,做建筑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做长远的考虑。如展览陈列空间最低限高3.6m,休闲娱乐的室内净高也要3.1~3.4m以上,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就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

3.3.3足球场区设计:包括运动场设计,替补席、教练员及裁判员设施设计,场内媒体设施设计,安全防范设施设计,出入口设计等。

运动场尺寸设计方面,既然定位为专业足球场就应该参考国际比赛场地的标准,根据不同等级和规模设计。目前的潮流是以105m×68m作为足球运动场的标准尺寸,这也是世界杯赛事的要求尺寸。虹口足球场和泰达足球场目前都是这个标准尺寸。

运动场的设计除了尺寸要求外,关键就是草坪设计了。草坪是整个运动场的设计的关键,也是是整个足球场馆的核心。草坪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运动员的发挥和比赛水平的展现,更关系到运营的效果。国内外经过综合考虑天然草皮和人工草坪的优缺点,目前绝大多数都采用天然草皮。人造草坪的应用主要是在使用强度高或者是种植条件差的足球运动场,在一般情况下,天然草坪是足球运动场的首选。然而天然草皮的种植和维护都需要异常的消耗,与日后的营运又关系密切,如排水系统、土壤选用、坡度、是否需要地热系统、选用草种等,都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去把握。如在上海的气候环境之下,天然草坪只需要进行正当养护即可,故虹口足球场草坪的养护就不需要选择地热系统。而泰达足球场地处北方寒冷地带,为防止冬季冻结,就必须配备了地热系统。

替补席、教练员、裁判员设施,场内媒体设施,安全防范设施,出入口设计等都是介于运动场和观众之间的,在功能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安全防范措施的设计,要采用围栏、壕沟、高差的措施防范球迷侵入运动场,与裁判员或运动员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武力冲突。

4结语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通过分析我国已建成的四个专业足球场的缺点,梳理相关的策划、规划、建筑设计的要点和规律,结合我国特殊的足球文化、经济条件等,探索出适合指导我国建设专业足球场的理论。

参考文献:

[1]李晓欣.专业足球建筑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38-80.

[2]孙宏亮.奥运会体育馆的赛时设计与赛后利用[D].同济大学,2006:7-57.

[3]雷选沛.北京奥运经济运营与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120-123.

[4]梅季魁.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4-90.

[5]彭小松,朱文一.中国大型足球赛场现状及发展探究-中国2018年世界杯规划战略研究系列[J].世界建筑,2007(6):132-135.

[6]何泉,高琪.关于中国足球联赛体制发展改革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06)27-28.

[7]陈寿彭.关于中国足球产业化的思考[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9):60-65.

[8]叶学球.由世界杯引发对中国足球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03):43-45.

[9]焦健.世界第一运动的魅力——足球的故事[M/CD]./search/show/

3201185910257.htm,2000年6月13日.

[10]王景波.影响我国足球联赛上座率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上海体育科研,2003(06):27-29.

[11]李宏林,刘欣.泰达足球场[J].建筑创作,2005(11):111-115.

第8篇:展览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应用现状;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论当下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现状

我国对于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存在着能源上的严重浪费。目前我国节能设计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缺乏完善的配套政策,节能管理体制和监管缺失,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存在着执法不严的情况,而且缺乏必要的监督,目前对于建筑节能的推广在资金投入上较少,建筑节能的基础研究缺乏,没有完善的建筑节能标准与之配套。建筑产品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其要想实现节能的要求,则需要多个专业和多个部门之间良好的配合,从而实现节能的要求。目前在很多建筑设计时,设计师往往单纯的追求外观上的美观,从而加大了飘窗和外墙的面积,这就给节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上,真正的节能生态建筑还相当少,多数情况下房地产商所宣扬的节能建筑多是利用几种高新技术进行简单拼装而成后标榜为节能建筑。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能源存在着较大的消耗,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大对低成本、高效益的节能技术的推广,加强建筑节能设计,避免在建筑节能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导致人、财、物的浪费。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在建筑节能工作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无论是节能的领域还是范围都得以进一步扩大,而且节能建筑的数量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一些新型能源也得以在建筑上进行应用,特别是对于供暖地区的建筑,节能的效果相当明显。

二、 房屋建筑节能设计措施分析

2.1墙体保温系统

建筑墙体在建筑节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墙体保温上通常可以采用外保温和内保温两种,在这两种保温方法中,相对来讲外墙外保温的保温效果更好一些,可以完全避免冷热桥的产生,可以有效的降低采暖成本,目前在建筑设计时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外墙体在建筑设计中主要有以下构造要求。

主墙体构造。砌砖或混凝土承重墙厚度由结构受力确定,表面应平整、牢固,达到粘贴聚苯板的条件。在混凝土墙外侧表面留有预埋铁件时,要涂刷防锈材料。

窗口构造。砖砌复合墙的窗口过梁要做出槽口,以便聚苯板贴到窗边,混凝土复合墙在门窗口四周也要留出槽口,沿槽口贴聚苯板;窗口下的内外窗台之间做一道保温层,可避免窗口四周出现热桥。

檐口构造。檐口是外墙和屋面相交的部位。外墙到此收头;屋面排水与一般挑檐屋面做法相同;要求屋顶保温层搭过墙身,与外墙保温层交接,防止顶棚四角结露。

勒脚和首层处构造。在勒脚和首层处的装饰保温层要增加一道纤维增强层,并要将玻璃纤维增强层包括底边。由于墙体外保温技术在国内应用和推广的时间不是很长,一些建筑设计人员对于各种外保温技术还没有很好的认识和掌握,对于外保温的一些做法还存在着模糊的观念。

2.2建筑遮阳系统

因地制宜的原则。各地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在气候上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样就会导致遮阳的时间不可能都相同。而且夏季较为炎热,冬季较为寒冷,这就需要即要做到采光保温,同时还要确保遮阳的效果,所以在进行遮阳系统设计时,要综合这两项关键要素来进行考虑。

平面布局原则。建筑在进行平面布局时,尽可能的避免东西向房屋,这样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不利用遮阳效果的实现,如果实有无法避免时,西向尽可能的做到不要大面积进行开窗,而且在具体布局时,充分的利用建筑物之间的遮挡作用,从而减少遮阳构配件的使用。

房间功能的差异性。性质不同的房间,卫生、光线摄入标准不一样,对遮阳要求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例如陈列室、展览馆、医院手术室、实验室、书库及其他特殊车间,直射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书籍、文物、艺术品、药品等有褪色、变质作用,因此往往不允许直射光射入室内。

2.3 建筑结构体系

由于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及易于进行平面布置、施工速度快及环保等诸多优点,所以在当前建筑结构中应用较广泛,而且能耗相比于混凝土结构而言,具有较大的节约。建筑节能是贯穿于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行为,建筑物在建造、使用及拆除过程中都会导致大量的能源消耗,而钢材可以进行循环利用,所以相对于其他材料来讲,钢结构的能耗相对较低,实现了建材的节约和经济的循环。

三、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3.1 利用自然通风技术

在进行节能建筑建设时,在选址进行建筑布局规划时,不仅需要对太阳辐射进行考虑,而且还要考虑到自然通风情况,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对室内场地进行设计。对于住宅建筑选址时,需要避免夏季主导风向内阴影区,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高大建筑物对冬季的恶性风流进行遮挡。呈 U 字型布置的组团式住宅开口以面向夏季主导向为主,对于行列式布置时,除了要将住宅平面错开以外,还要尽量布置成与夏季主导向呈 50 度角;对于夏季主导风的迎风面,则以低层建筑为主。

针对自然通风进行建筑整体设计,确定气候和地块的自然通风潜力,利用自然通风技术进行节能建筑整体设计。

3.2 利用传统遮阳技术

利用遮阳技术实现建筑的节能效果,这是较为传统的节能技术,但其节能效果也较为明显,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被动式技术的应用,重视到被动式技术的必要性。这就需要在建筑初期将地域性作为设计的基础,在此前提下对建筑遮阳的问题进行考虑,从建筑的整体布局到空间设计都加强对传统遮阳技术的应用。对于遮阳要求较高的一些地区,则在进行设计时为了达到更好的遮阳效果,则需要按照以下设计要求进行。

减小建筑的东西向间距,通过相互的影子来减低外墙所吸收的热能,或者可适当利用传统的院落布局模式进行建筑物间、建筑与院落的遮挡。利用伸出的屋檐来避免阳光直射到垂直的墙壁及窗口上。要在现代建筑中推敲新的大屋檐形式遮阳板形式。尽量选择低层建筑,可以减少阳光的直射。采用整体遮阳,利用巨大的遮阳构件对建筑进行整体遮阳。

3.3 节能设计及高科技技术体系应用

建筑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包括:外墙保温构造、热桥阻断技术、屋面保温隔热技术、地下室外墙及地面保温技术、高效节能外窗及幕墙系统、窗墙面积比的控制、遮阳设施、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利用。建筑内余热/冷的回收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利用:太阳能、浅层土壤热能、地表水体热能、风能等。提高舒适度的其他技术:浮筑楼板技术、双层架空地面系统、洁具同层后排水技术、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智能楼宇自控系统等。

四、 结束语

节约能源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更是确保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特别是在当下各项节能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更要加大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加快节能设计技术向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发展,为建筑节能提供通用性及配套化的技术支持,从而加快当前建筑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展览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中小型多功能;综合楼建筑;总平面;功能组合;防火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工业园区中小型多功能综合楼建筑的特点

工业园区一般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生活区选择靠近厂区大门,临街,可以方便职工上下班。一般企业工厂项目建设规划中,在生产车间竣工投产前,综合楼也应该建成并投入使用,为职工培训、吃住及各部门员工尽快进入角色,尽快上岗做好准备。企业中小型综合楼一般是企业行政和后勤、工人的聚集地,是企业正常运作的指挥部,是正常生产的后勤保障中心。所以,企业综合楼建筑设计在整个工厂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业厂区中小型综合楼建筑具有很多优点:1、节约用地

由于是将企业的行政办公、宿舍、食堂、洗浴等用房综合起来建设,把过去独立的单体建筑有机合并成综合体,功能紧凑,充分利用了平面和空间,节省建设用地。2、适用方便

由于是将企业的行政办公、宿舍、食堂、洗浴等用房综合起来建设,缩短了使用人员到各分区的交通路线,节省时间,联系方便。3、建筑形象可成为企业形象载体

由于企业综合楼建筑一般体量较大,可以运用多种设计手法来丰富建筑立面形象,可以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赋予在综合楼建筑形象当中,达到建立企业形象,并起到广告作用。

二、中小型多功能综合楼建筑总平面布置及平面功能组合

(一)场地分析设计中小型多功能综合楼建筑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应相对集中、灵活、布置合理。可形成一个带,占据厂区一角,或布置在厂区的适中部位。宜面向城市干道布置,以利于向社会化转化;尽可能位于厂区的上风侧,并靠近职工住宅区。

1、选择好综合楼所在生活区场地出入口

一方面要与城市道路衔接方便,让企业员工上下班出入便捷;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好与生产区的连通,或设置围墙和大门与生产区连通;或者直接通过道路或连廊与生产区连通。

2、要与周边自然环境有良好对话

要实地踏勘拟建工程场地,对周边自然环境充分了解,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水文地质、日照风向等都是综合楼定位的重要依据。应妥善处理其周围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化、美化设施的设计和规划,创造开敞、整洁、美观、舒适的环境。

3、和谐地处理好与周边建筑物的关系

要对周边建筑物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使用功能、生产类别、装饰风格等都要清楚,具体设计时,与周边建筑或统一风格;或独树一帜。

做好新建综合楼与其他周边特定环境条件的结合与避让等。按照规划要求,道路红线需要退让,有绿线、蓝线、紫线、高压线等要求还需避让。与周边建筑还需拉开必需的防火间距及卫生视距。

(二)规划建设场地1、把握好图(建筑)底(场地)布局关系。布局要合理,不能满铺,应预留好停车场、集散广场、活动场地、杂物院等。2、选择好地面停车场位置,数量要满足使用要求;如有地下室,其出入口要选择好,方便使用,预留出缓冲、回转空间。3、安排好场地道路。道路要满足消防要求,要满足人流和车流需求。4、如用地内有限定条件,如要求保留古树、水体等,要考虑好间距,合理退让。

(三)平面功能组合

尽管综合楼功能复杂,但说到底还是供人使用的。综合楼可以而且应由机械设备为主体转向以人为主体。精心设计餐厅、会议室、休息场所、共享空间等的平面构成,可减少人们在密闭空间中的压抑与烦躁感,消除疲劳,回归自然和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活动空间。由于综合楼功能复杂,各种物流、人流容易交叉。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是设计成败的基础。例如就餐的人流除综合楼的内部人员外,还有外部人员。而外部人员的引导与就餐完后的快速疏散,在设计中应有很好的组织。

1、办公区

办公区的建筑面积,应根据全厂职工总数指标计算。办公区用房应合理分间,尽量采用灵活隔间,并满足特殊用房的温湿度、采光、通风及其他使用功能要求。办公区用房一般需设置行政部门办公室、技术部门办公室、政工部门办公室及辅助用室(辅助用室指会议室、计算机房、产品展览室、广播室、电话总机室及办公用品库等)。

2、食堂区

食堂区宜集中或分区集中设置,并服务距离不宜大于500米,并应布置在污染源的上风向。每个食堂的服务人数不宜超过2000人。食堂的建筑面积,应根据全厂职工人数指标计算确定,宜根据需要设置杂物院,寒冷地区应有设置菜窖的场地。餐厅入口不应直接开向有污染的车间。

3、生活区

生活区应与产生有害、有毒物质的车间隔开。应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通风。水湿房间应尽量集中布置。生活间宜与车间毗连,联系方便。

4、厕浴区厕所位置与使用者不宜过远,一般行走距离不大于50米。厕所的蹲位数应按使用人数进行设计。淋浴室淋浴器应根据全厂职工人数每6~13人设一套,严寒地区取上限,炎热地区取下限。洗面器宜按4~6套淋浴器配置一具确定。浴室的建筑面积,宜按每套淋浴器5平方米计算确定。当附近无厕所时淋浴室内应设厕所。淋浴室应设更衣间,更衣间应与淋浴分开,并设存衣设备,更衣凳。更衣间的设备尺寸应考虑通行使用方便,入浴者和浴后者无污染干扰。

三、中小型多功能综合楼建筑单体设计

(一)综合楼的形象设计

各个经济集团、企业为增强竞争能力,不断强化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对工业建筑提出越来越高的文化性要求。建筑造型简洁、轻快、透明,符合现代建筑的特点。设计中应以简洁明快的立面为主,强调韵律感及现代感,使建筑形体和空间组合具有鲜明的个性,建筑型体造型要流畅简洁、色彩明快,从而提高企业的形象魅力。

(二)综合楼的防火防腐蚀设计

工业厂区中的多功能综合楼不同于单纯的办公楼,内有分析实验室、变电站、控制室等。因此带来的防火问题也与单纯的办公楼不同。例如,分析实验室的生产危险性等级不同,引起整栋综合楼的生产危险性等级不同。根据防火规范条例规定,各自的疏散距离、楼梯、防火分区及防火间距等也相应改变。再如,变电站的门樘上方一定要设置1m宽的隔火板等。诸如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熟悉厂区环境,熟悉工艺要求,熟悉相关规范的基础上,认真对待。

由于工业建筑中综合楼在厂区内,所处的大气环境不尽相同。尤其在化工区内,要特别注意酸碱对建筑物的腐蚀和影响。在设计中,对于建筑用材一定要慎重选择。时下流行的铁艺饰品就不能用于化工区综合楼。

(三)加强建筑环境建设

建筑环境包括群体布局、空间组织、形体协调、景观配置、厂区绿化及色彩处理等方面的内容。生产环境的好坏不单纯是美观的问题,而且是提高工效、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管理与形象的深层次问题。

人们在连续单调地工作之后,需要消除疲劳,调整节奏。设计与工作间相连的舒适的餐厅、明亮的中厅和宜人的庭园。重视绿化,设置大面积绿地,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与周边的城市建设相协调,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一环。

结语

综上,建筑设计应该有很高的艺术追求,但是更多的要有理性思维,工业厂区中小型多功能综合楼其功能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交通组织、消防甚至荷载等问题的多样性,只有通过深入的理性思考、合理地分配各种功能,在持续的探索过程中统一完美的形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