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岳飞满江红全文范文

岳飞满江红全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岳飞满江红全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岳飞满江红全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111―01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它不仅在学科德育工作中,而且在整个中学德育工作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坚持永恒性,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学生

永恒性是指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进行的那些永不过时永远“年轻”的德育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德育思想的永恒性。这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已得到充分体现,教材自始至终贯彻了“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教育”内容;二是与此有关的高尚的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的永恒性。它的坚持与否取决于教师下功夫钻研课本的程度。

在教学中,我通常注重充实与课本有关的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并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其他学生。例如,在讲授“热爱人民的传统美德陶冶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时,提到岳飞这个名字,我就想:岳飞在抗金前线写成的《满江红》一词不就是千百年来陶冶一代又一代人们心灵的好教材吗?于是,我将该词全文抄给学生,并让他们齐声朗诵。激昂的情绪、高尚的内容、优美的诗句,加上铿锵有力的朗诵节奏,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了岳飞在为国为民作出奉献乃至牺牲时表现出来的冲天豪气,也使学生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劝诫下,更加珍惜光阴,更加增添努力学习的紧迫意识。

二、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学生

趣味性是对过去那种单纯的灌输式、训导式、说教式德育教学模式的摒弃,是一种适应时展、符合初中学生思想实际的迫切需要和战略选择的教法。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例如,在讲到“勤劳、俭朴与幸福的关系”时,我非常形象地举起左手说:“勤劳是幸福的左手”,又举起右手说:“俭朴是幸福的右手”。这样一来,直观感增强了,学生们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懂得了幸福来自于“双手”――勤劳和俭朴的深刻内涵。

三、坚持图解式,以真实感人的事迹教育学生

图解式是指为增强一定的基本德育思想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借助于一些相关的能产生极具德育效果的图片来解释、说明的一种方式方法。图解式德育方法在社会上被广泛地运用。人们常见的报刊、杂志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专栏上的图片及其说明,就是进行基本德育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正因为此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能见度高的“活材料”,又由一定的权威部门,因而它产生的德育效果就很有说服力,也很能扣人心弦。

我尝试着将此法引入到教学中。例如,在讲授第三课“为人民服务,就要维护人民利益,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时,我选取一张带有说明文章的图片,文题为“青春化作永恒”(《半月谈》,介绍了年仅25岁的邵述衡同志,为避免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损失,毫不犹豫地抱走被犯罪分子扔在本厂车间里正滋滋冒烟的炸药包而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这次不是由我来讲解,而是请班上一位普通话讲得好的学生来念此图片上的文字说明。念文章的学生音调低沉、伤感,俨然是一曲悲壮的英雄赞歌,使全班学生为之动容,为之心颤。

四、坚持示范性,以自身的德育经历影响学生

第2篇:岳飞满江红全文范文

一、坚持永恒性,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人

永恒性是指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进行的那些永不过时永远“年轻”的德育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德育思想的永恒性。这在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已得到充分体现,教材自始至终贯彻了“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教育”内容;二是与此有关的高尚的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的永恒性。它的坚持与否取决于政治教师下功夫钻研课本的程度。

在教学中,我通常注重充实与课本有关的高尚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并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人。例如:在讲授第三课“热爱人民的传统美德陶冶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时提到岳飞这个名字,我就想:岳飞在抗金前线写成的《满江红》一词不就是千百年来陶冶一代又一代人们心灵的好教材吗?于是,我将该词全文抄给学生们,并让他们齐声朗诵。激昂的情绪、高尚的内容、优美的诗句,加上铿锵有力的朗诵节奏,使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岳飞在为国为民作出奉献乃至牺牲时表现出来的冲天豪气,也使他们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劝诫下,更加珍惜光阴,更加增添努力学习的紧迫意识。在讲授第十课“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时,我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一文,撷其片段抄给学生们。照样是学生们充满激情和豪迈的朗诵,尤其是那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使祖国的未来与青少年休戚相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为祖国勤奋学习”的思想,在初一学生们纯净的心田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渗透”。

初一《思想政治》(上册)第138页讲“集体主义是高尚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时,引用了雷锋同志1958年6月7日日记的前半部分。四个“如果”,排比跟进,对于增强集体主义思想的文学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意义重大。但雷锋同志在日记的后半部分又是怎样讲的,教材没有引用,可同学们想知道。于是,我就“满足”他们这种求知欲望,将雷锋日记全文抄写在黑板上。和前两次一样,当学生们以其深含感情齐声朗诵时,对集体主义这一高尚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可见,此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们在倍受鼓舞、情绪饱满中受到一次次神圣而壮严的德育熏陶和德育洗礼。这需要两方面的积极性,即“教师”课下有益的“实”和“学生”课上激昂的“诵”的高度统一。

二、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

趣味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受教育者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动机,教师运用的为其喜闻乐见、可知可感的基本德育手段。实践证明,它是对过去那种单纯的灌输式、训导式、说教式德育教学模式的摒弃,是一种适应时展、符合初一学生思想实际的迫切需要和战略选择。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例如:在讲授第六课“爱护公物要落实在行动上,就要从爱护桌椅这样的小事做起”时,我举反例:“前几天,在初二(1)班教室举行1996年度国家会计资格考试。我是监考老师。考试前,一名考生告诉我:‘老师,我的桌面上有个大洞,不好在上面答题。’我一看(伸长脖子,向某张桌子张望,同时,用手围成一个圆圈状),情况属实,不得已,只好给她调换了一张桌子。当时我就想(作眉头紧锁、满脸愤慨样):那位凿洞之人,为了便于偷看而留下的‘杰作’,真是后患无穷啊!”同学们听了看了,就能心领神会:看来,爱护桌椅事情虽小,意义却重大!讲到勤劳、俭朴与幸福的关系时,我非常形象地举起左手:“勤劳是幸福的左手”;又举起右手:“俭朴是幸福的右手”。这样一来,直观感增强了,同学们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懂得了幸福来自于“双手”——勤劳和俭朴的深刻内涵。

在讲授第一课最后一节“小小年纪也可以与犯罪作斗争”时,我把同学们带入这样的模拟情境中:假如,我们的教室是一辆行驶在荒山野岭中的长途客车。这时,冷不丁冲进来一名手持凶器欲行劫持的犯罪分子(我站在教室门口,装出一脸凶像,大喝一声:“交钱!”)。此情此景,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一学生当然没有见过,我就因势利导,结合课本内容,字正腔圆、正气凛然地宣布:团结起来,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令人感动的是,不久发生在该年级的一次被劫持事件中,唯独这个班的学生,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勇于斗争,硬是用桌椅将门死死抵住,把三名学生模样的犯罪分子挡在门外,从而避免了一场劫难。

可见,此教学方法的积极意义在于:使学生们在愉快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引导,其结果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材有关德育思想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三、坚持图解式,以真实感人的事迹教育人

图解式是指为增强一定的基本德育思想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借助于一些相关的能产生极具德育效果的图片来解释、说明的一种方式方法。图解式德育方法在社会上被广泛地运用。人们常见的报刊、杂志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专栏上的图片及其说明,就是进行基本德育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正因为此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能见度高的“活材料”,又由一定的权威部门,因而它产生的德育效果就很有说服力,也很能扣人心弦。

我尝试着将此法引入到教学中。例如:在讲授第一课“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时,我出示了一张从《半月谈》(1995年第14期)上裁剪的图片。先将它在学生间互相传阅,然后我讲解:图片上,一个巴掌大的岛礁孤零零且顽强地耸立于大海之上。有两名年轻的背上挂着救生衣的战士,手握钢枪,神色庄重地分别站在半米来高的中国碑两侧。看着学生们惊奇、似懂非懂的样子,我加以说明:“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两位年轻的战士做到了……”;又加以引导:“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齐声响亮地回答:“向他们学习!”在讲授第七课“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时,我指着一张图片(《人民日报》,1995年8月30日)介绍说:图片上,四个农民正用三根长长的竹竿,支撑濒临倒塌的土房子。房子的外壁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再穷不能穷学校,再苦不能苦教育”14个大字。学生们对此理解比较肤浅,我则进一步启发他们:“别的地方教育现状‘如此’,难道我们不应该……”还没等我说完,学生们异口同声地接上:“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在讲授第三课“为人民服务,就要维护人民利益,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时,我选取一张带有说明文章的图片,文题为“青春化作永恒”(《半月谈》,1995年第16期),介绍了年仅25岁的邵述衡同志,为避免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损失,毫不犹豫地抱走被犯罪分子扔在本厂车间里正滋滋冒烟的炸药包而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这回不是由我来讲解,而是请班上一位普通话讲的好的同学来念此图片上的说明文章。那位念文章的同学音调低沉、伤感,俨然是一曲悲壮的英雄赞歌,使全班同学为之动容,为之心颤。

可见,教师借助于这些富有德育效果的图片及其说明文章,经过适当的讲解,从而使《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德育思想与现实生活中活灵活现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初一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德育说服力,有着很大的补益。四、坚持示范性,以自身的德育经历影响人示范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一定的德育思想积极能动地影响、启发和引导受教育者,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显示出与之相关的榜样的一种德育特点。它分为无声和有声两种。前者,注重身教,以“润物细无声”的静止形态,体现在教师上课时的情态、言行及衣着等上;后者,则注重言传,将课本中的德育思想人格化。我的做法是:以自身的德育经历影响人。

例如:在讲授第六课“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毅力,是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培养和锻炼起来的”这一内容时,我就将自己去年五月份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南京一日游”活动的经历讲给学生们听。令他们佩服的是,我此行随身只带了10元钱。中午吃饭、门票等项开支花得仅剩下2元钱。但在教师自由活动期间,我还是坚持去参观了中华门和南京长江大桥。最后,余下0.3元,连乘返回的公交车费都不够。这时,我断然决定:走!从南京长江大桥桥南开始,东问问、西问问,硬是穿“城”而过,把脚都走麻了。终于提前一小时赶到了我校指定的候车地点——汉府街。学生们听得入迷,我乘机“解惑”,用了八个字:“不要依赖,磨练意志”,并将此经历命题为:意志的胜利。事后,据一名叫丁维维的同学反馈回来的信息,他的父母非常支持我的这种教育方法。

在讲第四课“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时,我结合课本上有关“良好的集体能够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向学生们讲述了我在上大学期间于本班(1991年全国先进集体)开展的一次打雪仗活动中的“光荣史”。我们班总人数100人,为开展此项活动,分成两方。由于某种原因,我方在活动中被打得“一蹶不振”。可我不服,就径自采用了偷袭战法,将对方两名同学打个措手不及。还没等我高兴起来,对方立刻集合了三四十名同学呈半月形向我猛冲猛打过来,一如战场气势,我吓得撒腿就跑。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瞪大眼睛、专心致志、唯恐漏听的样子,我故意停顿一会儿。待学生们的心思从故事情节中回到课堂上来,我才若有所思,惋惜地说:“当时,我是多么盼望着我方其他成员能给予我有力的支援啊!”然后再把马克思那句“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的名言往黑板上一抄,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就会在学生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3篇:岳飞满江红全文范文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海洋。高中教材选取的古诗词内容极为丰富,艺术感染力极强,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人文底蕴、思想品德的极好材料。

然而教学现状是教师在备课时花大量时间弄清每个字、词,深入分析所用的艺术手法和蕴含的思想内涵,精心设计巩固训练的习题……课上面面俱到、挥汗如雨,学生拼命记录,费力理解。结果学生反应冷淡,气氛沉闷,知识点也没有真正吃透、领悟,连最简单的背诵任务都不能完成,诗词鉴赏更是一塌糊涂。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新课标指出:诗歌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因此,诵读在诗歌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有用心去认识、巧妙地运用诵读教学,才可以调动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古诗文教学中诵读具有独特优势

1.诵读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领悟

古诗文课堂教学始于背诵、朗读,要让其为鉴赏、写作作铺垫,在熟读背诗之余,引导学生对名诗名句进行赏析,从中领悟诗的意境和内涵。作者把自己感受到的景、物、情、理通过传神的语言准确地呈现给读者。古诗文的学习讲究体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作者创作的动机、立意、内涵等一股脑儿地全盘端出来,让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而必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将自身先前的独特体验融注到古诗文中,并对文本作出自己的阐释,这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我完成生动、具体、独特的个人阅读感受,真切领悟作者创作的动机,与作者心灵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得到深刻的启迪。

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诗,学生课前自学时觉得诗意难懂,更别提全文背诵了。通过课上的亲身示范,让学生先从模仿入手,先在组内展示,然后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大家点评得失,积极参与诵读体悟,在一些重要处我会询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学生就会结合对诗意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理由,不知不觉中,课堂气氛达到,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无形中代替了传统的枯燥的讲解、翻译或学生直接照搬参考资料的机械复述,对诗歌的全方位鉴赏已经在学生的热切参与中完成了大半,也在不知不觉中基本完成了背诵任务。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学生一时兴起,有的当堂脱稿即兴朗诵,也激起了其他表演同学的兴趣。

2.诵读促进了学生的素质培养

长期进行诗词朗读,学生被诗词优美的韵律节奏、丰富的情感内涵以及细腻多彩的手法所吸引,深深地陶醉在诗词之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如讲授岳飞的《满江红》时,教学重点应放在诵读上,多手段结合,务必要让学生读出词中蕴含的喷薄激烈的爱国热情,在诵读体悟、交流展示中,学生们接受了一次无形却更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诗歌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

二、古诗文教学中诵读要有技巧

首先,诵读教学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这种读不是盲目的,要对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指导,激发起学生美读的兴趣。

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普遍十分薄弱,在开始实施的阶段,应先做好铺垫工作。每首诗词在课前都要求借助工具书先解决文意,并且坚持自己写出翻译,课上分小组交流,每组推荐优秀者展示,大家一起评价。安排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先弄懂文意,理解有助于诵读时感情的处理。在课上穿插的一些对重点句子的诵读、品味和整体赏析完成后的专项诵读、展示,学生的诵读技巧、兴趣已经初步培养出来了。

其次,要抓住诵读的一些最基本的要素:

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自我完成。

2.读准节奏。古诗文节奏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古诗文是语言的仓库,佳词美句特别多,认真诵读,受益匪浅。但有些古诗文,句子深奥一点。可先自读,后出示无标点的原文,让学生揣摩句读再读。这种读已从文字层面上升到意义层面,在读中自然而然理解了文意。

3.读出语势。学生对诗文的抑扬顿挫地朗读,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意境和气势。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梦游的部分,随着场景的变换,语气也要随之变换,尤其是中间“惊梦”的部分,描写的场景阴森恐怖,语气、语调也要随之深沉、缓慢,能随文意的变化调整语气、语调,把诗词饱含的丰富情感表现出来,也就读懂了文章。

4.读懂读透。读懂读透就是能领悟诗歌的情感、艺术表现技巧。我们常说诗情画意。其实,许多诗词意味深长,诗中有画。而许多名画又配以诗词,又为画中有诗。在诗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诗歌自身美的特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再次,要采取多种诵读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分出学习小组很必要。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展示,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组与组之间还可以开展竞赛,让课堂更加鲜活起来。

2.指导诵读的手段要多样。范读的材料可以来源于高质量的名家配乐朗读,要经过严格的筛选,这对学生的诵读训练有直接的示范指导作用。但是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范读,调动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这样更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感悟诗词的韵味。

如教学柳永的《雨铃霖》时,教师先范读,然后让学生指出教师的处理方法,再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读,再让学生朗诵,学生很快就会悟到词中的几种意象,明白众多意象构成旅行之人孤独、寂寞、凄凉的意境,从而理解词的思想内容。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