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铃儿响叮当歌词范文

铃儿响叮当歌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铃儿响叮当歌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铃儿响叮当歌词范文

一、以特殊的音乐背景,进行审美教育的融入,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教《虫儿飞》这首歌曲时,“黑黑的天空低垂,虫儿飞,虫儿飞,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首先教师对这首歌的故事背景进行讲述。从歌词来看,《虫儿飞》这首歌是关于爱情的,可以看到歌词中多次重复了一种孤独的忧伤美,黑黑的夜晚是寂静也是凄美的,玫瑰也枯萎,环境如此凄凉,但是虫儿一直飞。用虫儿独自到处飞去寻找一份真挚的爱情来表达虫对爱情的渴望。冷风吹,在这寒冷的夜晚,虫儿孤独地寻找,锲而不舍,这是一幅执着而美妙的画面。这时教师可以将这个画面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其实虫儿在本质上是无情的,但是人是有情的,因此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虫儿身上,当虫儿飞的时候便带上了人的主观感彩,就有了寻找温暖的含义。歌词多次出现了“天荒地老”的画面(此处以动态视频展现),以表达一种凄凉寂寞的感调,与美妙温暖的爱情进行对比。用童声的柔和来表现这首歌的温婉情绪。童声又是轻缓有序地,表达虫儿在寻找爱情时的耐心,细心与用心。同时童声又带有纯真,以表现虫儿对爱情的真挚。整首歌曲都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当看完之后学生对于这样美好的画面充满无限的遐想。而小动物恰恰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音乐寄托的是人的情感,而人将自身的情感转化到动物身上,利用动物来表达这种情绪。学生在这种方式进行音乐的学习,在感同身受的同时,又会对生活充满热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利用音乐之间的对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于音乐的学习是很快的。但是他们对于音乐的赏析能力却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才能正确判断出来,让他们对不同的音乐有正确的认识。下面以《采蘑菇的小姑娘》和《踏雪寻梅》这两首歌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歌曲中所表达的内涵。《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首先初步听歌的时候可以判断这是一首轻快愉悦的歌曲,里面有小姑娘的朴实童真。然后在仔细品味这首歌的时候,里面有歌词写道“谁不知这山里的蘑菇香,她却不肯尝一尝,盼到赶集的那一天,快快背到集市上,换上一把小镰刀,再加上几块棒棒糖,和那小伙伴一起,把劳动的幸福来分享”。当唱到这句歌词时,可以体会到小姑娘虽然人小却很懂事。不愿意去尝尝采来的蘑菇而是到赶集的时候将蘑菇都卖掉,换来小镰刀这里说明小姑娘是一个热爱劳动不被诱惑所吸引的孩子,然后再换棒棒糖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这里可以看出小姑娘是一个懂得分享快乐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孩子,是所有学生所要学习的榜样。这首歌教会了学生要热爱劳动,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不仅如此,还要懂得分享。这首歌就充分地让学生的情操得以提升,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对其进行审美教育。《踏雪寻梅》“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坝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这首歌的歌词很简短,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千百年来有不少诗人歌颂雪梅不畏严寒的精神。《踏雪寻梅》写的是一群少年学生骑着毛驴,不惧怕寒冷,迎着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盛景。歌曲中完全没有严寒的学生,而是以轻快的语调歌表现出少年们赏梅时内心的愉悦与兴奋。这样的一种场景是一种美的享受。当学生们学习这首歌时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我们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两首歌所表现出来情绪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听歌的时候都能使身心愉悦。用歌曲来感化学生,让他们细细品味歌曲中的深远意义。体会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景象。

三、总结

第2篇:铃儿响叮当歌词范文

说到圣诞歌曲,大概没有哪一首能比这首更“有名”更广为人知的了。网上甚至专门有一个silentnight.web (silentnight.web.za/)。

这首歌是奥地利的一个小地方的小乡村教会的神父joseph mohr在1816年写的歌词,曲作者franz gruber是当地的一位默默无闻的音 乐 老师。据说当时是因为小教堂的管风琴坏了,所以mohr神父要gruber先生为他写的这首歌谱上用吉它伴奏的曲子应急。歌谱后来由修管风琴的人带出来,外面的世界才得以知道这首歌。这首歌很快传开受人喜爱。今天她已经几乎成为圣诞节的官方“节歌".在这繁忙的节日季节,让我们暂时忘掉那些杂事吧!安静下来,倾听那来自心底的轻轻的《平安夜》歌声,思想两千年前那个夜晚在伯利恒降生的婴孩对人类、对历史、对你我的个人生命的真正意义。。。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曲子动听,歌词优美,充满了一种属天的安宁。可以想象当年的默默无闻的mohr神父在圣诞节前的晚上在山坡上望着奥地利乡村月下的景色,遥想圣经中关于救主降生的记载,感慨上帝借着道成肉身的圣子成就的救恩,是任何心被恩感,灵感奔涌,写下这"stille nacht!heilige nacht"的不朽诗句。mohr神父一生微寒,仅有的财富全部奉献给当地的学校和养老院,病逝的时候身上不名一文,真正体现了圣诞传统“博爱惠施”的精神。“平安夜”的曲作者也是特别名不见经传,以至后来的人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历史上还有把曲作者归到贝多芬、亨德尔这些“大牌”名下的时候。独行奇事的上帝又一次“颠覆”“有名”与“无名”,他使用一位默默无闻的乡村小教堂的神父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业余作曲者,为世人创作、留下这首流芳百世的圣诞名曲。《平安夜》的来历本身可以说就是一个神迹。

2.铃儿响叮铛(英文版)背景音乐

3.平安夜(花儿乐队)这是来自花儿的关于圣诞的歌曲,欢快的节奏,不免让我们对圣诞节的到来又多了份期待!

4.白色圣诞节

我打赌,歌曲《白色圣诞节》的旋律一旦出现,你一定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因为几乎每一部圣诞歌曲专集里都少不了它。此歌是由美国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irving berlin创作的(他的着名作品还有god bless america、always、blue skies等),最早是一部电影的插曲,不过,不是出自这部同名电影,而是另一部由bing crosby主演的圣诞影片《假日酒店》(holiday inn,1942年),这部《白色圣诞节》不但延用了前者的主题歌,而且还继续请bing crosby担任主角bob wallace。影片主要为了渲染那种温馨的圣诞气氛,因此情节也并不复杂:bob和战友phil davis从二战前线退役后,组建了自己的歌舞团,演出期间他们遇到了同行betty and judy姐妹,还有也已经退伍的老上级waverly将军,为了给将军心灵的慰藉,他们安排了一场感人的圣诞歌舞表演。为本片掌镜的是casablanca的导演michael curtiz,加上明星danny kaye和rosemary clooney等人的加盟,使得这部dvd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

5jinglebells(纯音乐)背景音乐

第3篇:铃儿响叮当歌词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 创作教学 小学生 参与意识

一、合理制定目标和计划

任何教学都是循序渐进的。创作教学更是如此,在实施前应指定合理可行的目标、计划。首先,要全面掌握小学全年段教材,挖掘哪些内容可结合创作教学,达到什么目标,安排在哪个阶段,还有哪些内容是有必要另设课时的,安排在哪里等。然后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科学计划,并使之尽量与教材设置的单元同步。

二、结合教材,有机组织创作环节

作为音乐教师并不是单纯地播种知识,传授技能。其播种的应该是方法、空间、氛围和创作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师是引领学生走进歌曲的桥梁和纽带,要留给学生大量的空间,去想,去说,去听,去演,去体验和创造。

在歌曲表演上,我打破以往老套沉闷的教学方法,改变“老师怎样做,我就怎样学”的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创造,随着音乐和节奏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孩子的表现欲和创造力是十分棒的,你会发现每个学生简直就是很棒的表演家!歌曲《小闹钟》欢快、活泼、跳跃,学生们特别喜欢。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们听着小闹钟的滴答声会情不自禁地闻歌起舞。我让学生按歌词内容做各种动作,让学生们自由表达小闹钟的各种情景,学生们千姿百态和充满真情的动作,既是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他们创作音乐的结果。

创作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音乐创作,我在每一节课都为学生的展现创造空间。在学习《打花巴掌》四段歌词后,我鼓励学生创编歌词。

2/4

××××× |× × × |×. ××× | ××× |

打花巴掌的 一月一 我们从小爱学习

打花巴掌的 二月二 我们从小爱画画

打花巴掌 的 三月三 我们从小爱爬山

打花巴掌的 四月四 我们从小爱写字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能一直创编到十,而且非常押韵。于是“打花巴掌的五月五,我们从小爱跳舞”“打花巴掌的六月六,妈妈就爱开马六”“打花巴掌的九月九,爸爸就爱喝啤酒”“打花巴掌的十月十,妈妈开着大奔驰”等等的歌词一涌而出。当时,我真的很感动,创作是孩子的天性啊。学生更喜欢唱他们创编的歌词,因为那些歌词内容贴近生活,更让学生接受。

在《铃儿响叮当》这课中,我在学生了解歌曲的节拍、节奏后,让他们试用节拍、节奏的变化进行旋律变奏写作。

三、根据计划,增设创作课

与新课标配套的新教材突出了实践与创造,课后常附练习题,可以参照使用。但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材,挖掘可行的创作因素加以利用。

例1:小学第六册第5课《牧童之歌》,欣赏《孤独的牧羊人》后,教师可形象地介绍常用的旋律创作手法,并让学生来尝试做“鱼咬尾”的创作练习:

1.语言接龙:我是小学生――学生……

2.节奏接龙:

例2:节奏是音乐的骨骼,玩节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首先让他们拍号创编单条节奏,拍击感受不同节奏所表现的情绪和事物,然后给予主题,让他们创编节奏组合表现主题。如“放焰火”:

炮仗 × × |× × |

pongpongpongpong

鞭炮×××××××× | ×××××××× |

pi pi pa papi pi pa papi pi pa papi pi pa pa

冲天炮 × - |×0 |

bia du

小学生具有音乐创作的能力,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创作欲望,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以免学生产生消极、恐惧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创作教学要注重“过程”不能看重“成果”。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积极地参与和创造性的发挥,才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总之,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总目标下,音乐教学在追求扎实的同时,应具有创新精神,大胆而坚实开展创作教学,将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为己所用,并不断改进。虽然,创作教学的探索是肤浅的,但我们都从中体会到一种创作的乐趣。让我们大胆探索,想创就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课程实验标准》

第4篇:铃儿响叮当歌词范文

【关键词】教学活动 音乐 参与 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知识,演唱与欣赏的技能、技巧,并引导学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参与欣赏性活动

想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就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保持浓厚的探究欲望。如五年级《哦,苏珊娜》一课,这是一首典型的美国西部音乐风格的歌曲,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真诚的情谊,也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在教学中,老师将流行歌曲《牛仔很忙》融入其中,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音乐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美国西部音乐的风格,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学会珍惜朋友、珍惜友谊,并用歌声表达这份情感,将爱升华。

二、强调音乐要求,参与体验性活动

审美体验和实践的形式有很多,如欣赏、自由演唱歌曲,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等。教师在分发乐器后,对每一种乐器如何演奏都有明确的要求,自由练习时按要求分工、练习,其最后的效果必然会理想许多,提高了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其成就感就会放大。

如《时间像小马车》一课教学,设计理念是歌唱教学为主,但是以律动带动课堂。老师是以圣诞老人贯穿整个课堂,开始以圣诞老人坐着马车听着歌儿(铃儿响叮当)为引子进入到音乐课堂,导入是直切主题,就是圣诞老人送礼物,送了一首好听的歌,让学生听歌曲猜歌名,这个部分学生会听岔,会把时间听成“世界”,所以老师经过第一次试上后就改成了“一首关于时间的歌曲”,这样学生就容易给歌曲起名字了。接着是让学生听听歌曲中小马车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出现了几次?这次是老师范唱,教师范唱也是歌曲学习的重要部分,学生会回答的准确的两次,哒哒哒的声音,这时老师再问两次的声音一样吗?这个部分老师就带学生学习渐强和渐弱的马车声,也就是歌曲的第二和第四句话,学生唱会后老师让学生用动作表现马车的渐强和渐弱。接下来就是完整地听歌曲,看着歌词听歌曲,找找除了刚才学完的部分歌曲其他地方还有什么特点吗?完整学唱歌曲第一段,在教唱的时候就指引学生一三句歌词一样音高不一样,二四句渐强和渐弱的处理,再展示第二段歌词学唱。一首歌完整演唱会了之后,做处理了,找找歌曲是几拍子的?按照强弱规律再次处理歌曲。接下来是放松一下玩一个手指游戏,通过高低不同的手势表现歌曲,老师最初的设计包括试上都是柯尔文手势表现的高低,几个见到的高低不同的手势,这里也是歌曲的律动部分,再加上小马车的渐强和渐弱,学生动起来吧。下一个环节还是圣诞老人送礼物,拿出打击乐器,请学生为歌曲伴奏,碰铃,双响筒,手串铃等,碰铃是一三句,手串铃是二四句表现马车的声音,双响筒从头串到尾,没拿到乐器的学生律动,这时圣诞老人再次出来问问小朋友们通过歌曲学到了什么道理?最后是听赏一首关于珍惜时间的歌曲《明日歌》,结束课堂。

整堂课小朋友都很投入,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向前走,学生唱得好,动得开心,打击乐器玩得开心,还轻松地学到了很多知识,老师也关注每一个小朋友,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三、缜密设计过程,参与创造性活动

让学生音乐中“做”,就是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它的活动方式主要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等,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深刻地感觉与理解,以音乐来教音乐。要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参加到这些活动中来,需要教师在课前缜密地设计每个过程。

如《有趣的声音世界》一课的教学,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声音的联想。老师带着学生学唱《大雨和小雨》,学生先听录音,跟着教师学唱,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效果也很理想,最主要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创编活动中,从“看”到“说”,从“说”到“做”,从“做”到“学”,从“学”到“编”,每个过程都让学生自然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其“参与”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

四、作好充足的铺垫,参与听唱性活动

第5篇:铃儿响叮当歌词范文

声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作品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悟和诠释音乐的情感,就必须要对作品的内涵进行诠释,也就是对歌词和旋律进行解读。歌词是词作者对人生、时代、社会生活的感悟,通过提炼后的文字而表达出来。比如说《松花江上》,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相关影片、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介绍当时情景;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品味歌词所表达作者当时的情感,进而为发自内心的演唱歌曲做好情感的铺垫。如果学生不了解歌曲的创作时代背景以及当时人们受到外敌入侵、有家不能回的凄凉心情,就无法唱出歌词中蕴含的情结,无法表达出歌曲的感情。旋律是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它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主要由时值和音高两个要素构成。旋律通过不同的曲调、节奏、速度、力度以及音色的不断变化,来表达歌词的内涵,是歌曲在思想内容上的艺术再现。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分析每首歌曲的旋律结构和特点,结合歌词有效把握作品的情感。并在钢琴演绎或者音频播放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旋律所蕴含的情感,促使学生准确诠释歌曲中的感情。

二、营造情感氛围,引起学生共鸣

教师在解读作品之后,应该充分展现作品,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发挥作品情感效应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情绪,理解作品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富有感情地进行范唱与表演,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恰当的声音、表情以及辅助动作完整地向学生传递,使学生在聆听和观看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共鸣,为学生进行作品表演创设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唱《小背篓》这首歌曲中,教师应该要了解山区苗族人们生活的场景,父母对子女关爱之情,子女对伟大母爱的思念之情,并在范唱中注重前半段喜悦、甜美中带着思念、后半段部分感情由感激转变为绵绵的思念的表演,空谷回音、悠远绵长的乐音,凸显湘西苗族子女对伟大母爱的感恩、思念之情。这样,教师的范唱与表演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就能把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引发出来,在聆听完整优美的声音形象中产生歌唱的激情。

三、引导学生体验,激发学生情感

在声乐课堂教学中,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与表演,以及电视、网络教学视频,虽然对歌曲感知深刻,但是要真正演唱好一首作品,还需要学生生活体验与作品的有机结合。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别是目前学生来说,情感体验应该不是很丰富,也许存在很多体验,但可能没有充分认识到和被激发出来。如果这样,学生的演唱效果将大打折扣,因为歌曲中的情绪看似平淡,但往往表达了复杂的社会情绪。例如《玫瑰三愿》,如果单单从字面理解,这是一种相对普通的情绪,没有什么特别的、高深的内涵;而事实上,这首歌曲要表现的是当时知识分子对高尚人格的赞美,是特定时代知识分子性格上内敛的表现。如果学生对高尚人格的领悟和把握不到位,则很难理解歌曲通过细腻而又微妙的变化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学生在演唱中,必然无法把这种情感很好地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到形象思维,让学生在头脑里对歌曲中表现的客观事物表象进行重现、加工、审美和创造,并诱导自我进入身临其境的情绪和状态,以达到真实感人的演唱效果。

四、准确把握情感度,确保表现恰如其分

声乐演唱中作品情感是复杂的,要表现好作品中复杂的情感,演唱者必须具有丰富的审美体验,就是演唱者把自己投射到艺术作品中去,进而体验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喜、怒、哀、乐以及这些情境下的心理感受。演唱需要情感,而当演唱进入激情状态,则需要准确把握好情感度,才能保持一个最佳状态,达到作品情感与演唱情感的有效结合,产生一种强烈的倾诉欲望,并诉诸作品之中。比如《烛光里的妈妈》,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应把自己投射到这部作品中去,进而体验作品中所蕴含的思念、痛苦以及这些情境下的心理感受。母爱最伟大,也最能触动每个子女的心弦。

五、在共性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个性化的情感处理

第6篇:铃儿响叮当歌词范文

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106―01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在短期内也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应该参考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大纲为思路,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整合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构建“有氧英语”课堂,促进儿童英语语言能力的觉醒

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提倡课堂言语的“张力”,讲求“收”、“放”要和谐有度。课堂需要“氧”的活力,只有基于对学生的全面教育,源于对课堂教学言语活动的有效关注,多方位构建有氧课堂教学,学生的言语磁场才会被激起,才能够自始至终地专注于课堂,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呈现学生言语觉醒后的开阔场景。

有氧教学,让学生在英语课堂自由地呼吸。尊重学生言语能力的自主觉醒,重视学生通过说将内在的精神、思想、情感外化。当英语课堂中学生不再是为教师而说,而是为自己而畅所欲言时,课堂就真正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言语创造力了。

二、创编英语儿歌,增强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创编儿歌首先要有儿歌的原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学生熟悉的中外儿歌。教师一开始可以选择节奏比较简单,歌词比较少并且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歌曲去教,如,《两只老虎》《卖报歌》《铃儿响叮当》等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以熟悉的曲调套唱英文儿歌,别有一番风味。此外,要注重学生生活的兴趣。学生生活中的音乐、儿歌、游戏、竞赛或者是感兴趣的事或者物,日常礼貌用语,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缩写词等都可以运用到儿歌的创编中,让我们的英语儿歌融入生活而更加精彩,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教歌谣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图片说明,一边慢放图片,一边放录音,做到声形同步,图文结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可以在创编儿歌中突出学生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律动起来,师生可以共同创造出一些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并用肢体语言或表情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边说边做中感受音乐的美和英文的美。

三、运用话题描述,话轮意识,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中教师若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某一事物或事情从各个方面去加以阐述、说明,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即进行话题描述,养成话轮意识,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可以表达的东西,开口表达也不会那么困难。

学生对话题进行思考与描述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这样会让学生有更多的话想说,也会听到不同的回答。经常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描述,激活他们已有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的运用能力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教材虽然给学生提供了最基本的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表达更加合理、更加顺畅,很多地方需要教师整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适当拓展,以增加知识,使描述更加生动、具体。例如,在教学Love Animals时,笔者和学生进行了如下话题:S1:Which animals do you like?

T:I like monkeys .Do you like monkeys?

S1:Yes ,I do . I like monkeys .

T:Why? Why do you like monkeys?

S1: Because monkeys are very clever and they are very fun.

在这段对话中,教师通过话题“Do you like monkeys ?”来转换引出新的话题,通过“Why do you like monkeys ?”再一次转换话轮,使话题引向深入,会话内容更加具体,语料更加丰富,信息更加全面,并通过重复学生的答案,自然、巧妙地纠正了学生话语中的错误。

第7篇:铃儿响叮当歌词范文

伙伴式学习,它是相对于个体学习的一个概念,就是把学生有机组合起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的学习方式,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的学习。将伙伴式学习运用到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有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引活音乐欣赏课堂等。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实施伙伴式学习呢?

1.组建伙伴团队,开展音乐学习

实施伙伴式学习中,伙伴团队的组建非常关键。为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小伙伴,每一个伙伴团队人数以3到6人为宜。伙伴团队的组建可以是音乐互补型的,如有人擅长歌唱,但不擅长舞蹈;有人擅长舞蹈,但不擅长钢琴等,以形成互助学习团体;伙伴团队的组建也可以是兴趣爱好相同的,如伙伴团队都喜欢流行音乐的,伙伴团队都喜欢民族音乐的等等。伙伴团队组建完成后,教师要引导每一个小伙伴团队都要选出一名小组长,以组长为指挥中心。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组长"的角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轮流"担任。紧接着,按照组建好的伙伴团队,教师在展开音乐欣赏学习。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三年级音乐《牧童短笛》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导入任务,让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牧童短笛》这首歌曲分为三段,三部曲式,节奏主题,展现的内容都不一样。为此,教师让学生以伙伴式学习,一起聆听与欣赏这三段。任务明确,教师利用多媒体循环播放《牧童短笛》,让小伙伴们一起欣赏学习,聆听感受。

2.创设视听情境,诱发欣赏兴趣

有时,音乐就如一幅画,美得让人陶醉。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为主,为了让学生有更强的欣赏兴趣,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创设视听情境。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视听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刺激,从而激发想象,诱发深层次的欣赏兴趣,带动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欣赏,体会音乐中画面的美妙。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踏雪寻梅》这一课时,教师创设视听情境,带领学生一起入境听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踏雪寻梅》这首歌的歌词与意境都很美,教师边播放歌曲,边利用幻灯片出示对应歌词的图片,如: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坝桥过,铃儿响叮当……每一句歌词,对应一幅图片,让学生深深感受歌词的画面美。为了带动伙伴一起学习,教师再设计任务,引导小伙伴们一起交流、分享:通过这个视听情境,你感受到了什么?这首歌的演唱形式与其它演唱有什么不同?围绕着任务,各个伙伴团队开始合作学习起来,氛围非常好。有了前面的视听做铺垫,学生已经基本了解歌曲《踏雪寻梅》。此时,小伙伴们只需再静下心欣赏,品悟歌曲,从而得出更深的感悟。在伙伴团队中,学生交流分享,得出不一样的感受,学生也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歌曲,提高音乐欣赏效果。

3.搭建活动平台,实施伙伴学习

3.1 欣赏感悟,伙伴一起律动。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在音乐课上,引导学生律动可以让学生借助身体来理解音乐作品,从而得出更深的音乐感悟。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律动还可以营造活泼的音乐课堂,让音乐欣赏课在学生律动中走向高效。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五年级音乐《快乐的嚓嚓嚓》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感悟歌曲后,让小伙伴们以合作形式一起律动,比一比哪一组的律动更贴合音乐风格与内容,更能衬托出音乐中的情绪。这个"比一比"活动将小伙伴们的激情彻底点燃,小伙伴们一起互动欣赏着,一起交流着如何律动,如何才能整齐地律动,如何才能用律动衬托出快乐的歌曲情绪。在欣赏与感悟中,小伙伴们基本都明确了《快乐的嚓嚓嚓》的基本动作基本由两个踏步组成。根据感悟,小伙伴们配合着音乐,一起律动。在这个案例中,为了最大化调动伙伴团队的激情,教师还可以组建"评审队",从各个伙伴团队中抽取一名代表担当,并评分,利用激励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更愉快高效地完成律动任务,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最终促进音乐欣赏课走向高效。

第8篇:铃儿响叮当歌词范文

一、欣赏作品,激发共鸣

积极的动机来自兴趣,而兴趣来自于认识。要想让学生真正喜爱上合唱,教师首先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等条件挑选一些优秀的合唱作品,如: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可以选一些轻快活泼的,如《共产儿童团歌》、《铃儿响叮当》,或是充满童趣的,如《月亮钩钩》、《八只小鹅》,而高年级则可以选择表现力更强的,如《同一首歌》《槟榔树下摇网床》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感官上的欣赏。例如,笔者在教二声部歌曲《山谷静悄悄》时,先让学生听辨二声部与单声部不同的音响效果,接着启发学生想象歌曲展现的幽静山谷溪流淙淙、鸟语花香的美妙意境,并说一说对二声部效果的情感体验。最后帮助学生了解一下作曲家的创造构想和方法。学生在一系列的引导欣赏中,感受到歌曲静中有动,柔中带跳的美,逐步形成多声部的认识和兴趣。

二、重视早期,抓好平时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而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是合唱的基础,也是衡量合唱水平高低的关键,缺乏这两种训练将会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唱作品的教学。但这种能力并不能一时形成,要进行长期的、严格而科学的训练,才能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平时教学中适时的渗透和声概念,进行合唱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如:听辨音程后唱一唱、师生共同设计多声部问好歌曲等。另外,平时训练还可以采取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和不同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唱名,动作形象生动,利用视觉概念帮助学生促进大脑准确音高的形成。

循序渐进也是笔者在平时二声部合唱教学中遵循的一个原则,在每一次的合唱教学中,教师都要根据目前学生的水平,明确一个目标,使老师与同学之间相互配合,逐步形成默契。

三、注意方法,生动引导

教学中教师若能适当地用一种令人愉快而又认真的方式授课的话,那么所学的知识,就其本质及关联来说,就充满着趣味。

二声部合唱曲《八只小鹅》是一首充满童趣的歌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适合中低年级刚刚接触二声部合唱的学生演唱。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让学生产生联想:鹅妈妈和小鹅们一起去游玩,它们高兴地唱起了歌,它们分别是怎样唱的?”学生分别演唱了两个声部的旋律,再问:“它们的歌声有什么不同特点?”学生总结:小鹅的节奏紧密,鹅妈妈的音区稍低。教师及时引导:“请大家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来表演,我们听听鹅妈妈和小鹅们一起唱歌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学生一听,立刻兴致高涨。通过这样的引导,低声部没有被冷落,大家在歌声中体验着二声部合唱带来的欢乐。

四、精心设计,体现音韵

二声部合唱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歌曲本质的美,如:歌曲《秋天多么美》,笔者在二声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设计:1、在音乐中进行秋天的想象并创作表现秋天的景象。2、认识三八拍子,熟悉并演唱低声部旋律,然后用悄悄话的音量分别哼唱“hu”和“la”表现秋风轻轻地来临和甜美的问候。3、引导学生模拟创作旋律、欣赏歌曲、朗诵歌词体验意境后全体学生齐唱歌曲高声部歌词。4、师:“同学们的歌声真动人,秋风妹妹也情不自禁地呤唱起来(师唱低声部)请这边的同学加进秋风的问候试试,能否把秋天表现得更美。”在本课中,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和体态向学生传递着三拍子歌曲柔柔的荡漾感,课堂中一直营造着浓浓的秋之气息,学生自然轻松地唱好了推向的二声部尾句。

五、巧用乐器,简化难度

有些合唱之所以“夭折”,通常是因为对各声部的旋律音准把握不定,而对旋律的强化记忆通常是一种枯燥的学习过程。这时候,如果你选唱歌曲是属于节奏缓慢,旋律起伏不大的话,不仿试一试引进乐器,例如竖笛。由教师柯达伊手势指挥多声部竖笛合奏,展现了一种丰富而纯正,清丽而飘逸的听觉意境,不但加强了学生对旋律的记忆,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创造的美妙的音乐意境。

在排练日本歌曲《樱花》时,笔者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支竖笛,按规定速度,力度变化分声部吹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把合奏中的速度,音准和音程等转移到合唱中去,以此来加强学生对自己声部旋律的记忆。结果表明,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学生反映“合唱不再是想象中那么难唱了”。

第9篇:铃儿响叮当歌词范文

摘 要

本文从幼儿生理心理入手,认为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是可行且有效的。要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力,首先要建立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主动学习;其次,根据幼儿身心特点,采取多种积极的教育行为并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激发和提高幼儿创造力。

关键词

幼儿 音乐 创造力 创编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需要创造型人才,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的生力军,他们能否适应未来的社会,能否推动时代的前进,是当今幼儿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教育者所关心并积极探讨的课题。

幼儿期是幼儿创造力开发的萌芽期,这一时期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能力。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机会,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开辟了一片广阔的空间。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激活孩子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活动室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良好途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它来培养、激发、鼓励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探讨解决对策

在幼儿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是可行也是有效的,而如何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呢?

(一)创设宽松开放的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由此,环境的创设对幼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吸引孩子进行创造性活动,提高孩子创造的兴趣。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以鼓励孩子,引导他们大胆参与创编活动,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得信心,从而不断地挖掘他们的潜能。

首先要创设以音乐为主的环境,运用语言、动作、图片等手段多角度地给予幼儿感官刺激,以便诱导幼儿创造灵感,从而引起、激发、增加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如音乐欣赏活动《掀起你的盖头来》中,我们在活动室内悬挂新疆的葡萄和风光图片,教师身着维吾尔服装,随着欢快、奔放的乐曲翩翩起舞,立即使幼儿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诱导幼儿进入了丰富的想象境界。又如在歌曲《小麻雀》的教学中,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了“森林”的环境,并在“树”上、“树”后放上小动物的头饰。在引导幼儿想想还有那些小动物也会像小麻雀一样唱歌时,孩子们高兴地请出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着它们的叫声,并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边唱边做起动作来,在一片“嘎嘎嘎”“呱呱呱”“喵喵喵”“叽叽叽”“汪汪汪”的歌声中,幼儿学会了自己创编,体验到了创编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创编的兴趣。

其次,在活动中要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鼓励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展开想象,自由的表现。如在打击乐《铃儿响叮当》中,每个幼儿都按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水平选择乐器,创编节奏。幼儿相互讨论着,交流着。在活动中,到底如何才能使整首乐曲更加动听呢?我们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有的认为三角铁敲起来有回音,应敲长音;有的认为锣的声音很亮,不能经常出现在演奏过程中……孩子们在讨论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同时,孩子们也十分乐意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

此外,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表现。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创造活动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如在《小羊过生日》这个音乐教学活动中,借助小羊等小动物的情节,引导幼儿倾听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形象。在活动开展时,孩子们非常有创意,他们用不同的头饰和不同的服饰自己装扮,用不同声音、动作、乐器等表现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们,不但丰富了情节,而且还充实了形象。尤其在表现角色的动态上,更加惟妙惟肖,充分的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

(二)采取积极的教育行为来激发幼儿创造力

1.聆听诱导。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幼儿唱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必须在幼儿聆听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经常播放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乐曲,稳定幼儿的情绪。我发现当幼儿听到欢快、跳跃的歌曲时情绪表现得非常热烈,很多幼儿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听到比较低沉,缓慢的音乐后会想到狮子、老虎等凶恶的动物。当孩子们在听音乐方面表现出初步感受时,就会对歌唱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都为其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语言引导。

创编歌词也是对音乐作品感受的一种形式,在初步创编歌词时,幼儿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强,想象力不够丰富,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启发、引导。比如,在《听》这首歌曲中,歌词是“我听到风儿在呼呼吹”,我就启发孩子:你们还听到过其他的声音吗?孩子们会回答:听到小鸡叽叽叫,听到小鸭嘎嘎叫,听到小羊咩咩叫……大部分联想到的都是小动物,只有一个小朋友讲听到小鼓咚咚响。针对这种特点,我首先表扬了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并利用他创编的这句歌词全面地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请他告诉大家是怎么想到的。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又想出了许多不同的事物,如小河哗哗流、雨儿滴嗒响等等。这样一来,幼儿创编兴趣更加浓厚了,在一定程度上又提高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3.肢体启发。

孩子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创造就是身体动作。幼儿学习音乐、舞蹈最主要的途径是随着音乐扭动身体,创造肢体语言,这也是他们体验表达情感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幼儿通过肢体语言,不仅能自由地表现自我,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而且常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如在韵律活动《喜洋洋》中,我让幼儿观察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基本动作,启发幼儿把自己创造的动作填放到音乐中,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进行表演。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了不同的欢庆动作:有的用“放鞭炮,放烟火”的动作来表示庆祝节日,有的在表现爷爷奶奶“做饺子”,有的表现“敲锣打鼓”……好一派热闹景象!在活动中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在实践中,为了帮助幼儿获得心智的满足,感受和体验音乐创造的快乐,发展创造能力,我们尝试在歌唱活动、律动、节奏性活动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都相应的融入创造性的教学,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1.在唱歌活动中创编歌词,让歌唱活动更具生命力。

幼儿具有的创造力是潜在的。为幼儿留出适当的空间,从多方面加以培养和提示,是幼儿音乐创造性活动的保证。在创编时,首先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教师的引导要适度。例如在小班歌曲《红苹果》的教学中,在幼儿反复欣赏学习了歌曲后,我才开始启发他们想想还有哪些水果吃了身体好。经过思考、讨论后,孩子们编出了黄香蕉、紫葡萄、大鸭梨等歌词,我一一给予了肯定。孩子们将这些歌词编入歌曲中,在旋律伴奏下唱着自己创编的歌词,成就感油然而生,创编的兴趣也同时产生。

其次,对带有生活经验成分的歌曲,启发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如在学唱完“两只老虎”这首歌后,可以让幼儿自己想出还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等。幼儿想出了将“老虎跑得快”改为“花猫走得轻”“乌龟爬得慢”“小鸟飞得高”……这样一来,气氛十分活跃,既促进幼儿敢于独自一人在大家面前唱歌,又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又如在《买菜》的歌唱活动中,教师启发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菜来创编歌曲中的菜名。此举立即打开了孩子的思维,有的唱着“鱼儿蹦蹦跳呀,黄瓜黄又黄呀”,有的念着“芋艿、芹菜、红辣椒,毛豆、扁豆、四季豆……孩子们唱着自己编的歌曲特别开心。幼儿的创编基本上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主。他们在创编的过程中,不仅开发了创造潜能,还学会了观察事物、积累经验,更多的是他们开始去发现生活,表现生活。

2.在歌唱活动中创编动作。

在歌唱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去感受种种自然的动作,如走、跑、跳。例如同样的走,孩子们可以蹲着、踮着、像棉花似的飘着、像机器人般颠着等等。如在创编韵律活动“苹果丰收”的动作时,让幼儿想出:你是怎样到苹果园的?用以前学过的哪个步子最好?有的幼儿想到“跑跳步”,有的幼儿想到“踵趾步”。摘苹果怎么摘?很多幼儿都用“采茶”的动作,我又强调苹果很大,需用力摘,应怎样将“采茶”的动作改一下?这时大多数幼儿都能把手腕转一下表示摘苹果。有的幼儿还会上、下、左、右、单手、双手的摘。苹果摘了很多,心里怎样呢?怎样表示高兴的动作?这时,幼儿纷纷双手将筐举过头顶,左右摇摆。在教师的点拨下,使幼儿的动作既增加了情趣,又能顺利迁移已有经验,投放到创编动作上来,又使舞蹈跳得姿态各异、情真意切。

3.创编节奏,让音乐活动乐趣无限。

我引导孩子们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节奏来打击,以此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创造能力。在歌曲《摸耳朵》和《头发、肩膀、膝盖、脚》的学习中,我针对歌曲中歌词简单、重复、明了的特点,首先启发幼儿按歌词指向自己身体相应的部位,使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接着,我鼓励幼儿边唱边拍打节奏,同时启发他们拍打出不同的节奏来;最后,我请幼儿向同伴展示自己创编的节奏,尽管幼儿间的差异比较大,创编的节奏也大相径庭,但大家都体验到了成功感。

实践证明幼儿是十分喜欢创编活动的,他们的创造潜能也是非常巨大的,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有效而必要的。在“乐”教、“乐”学的境界中,激发孩子创新的潜能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在情感共鸣、心灵触动的真实感受中,发展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是学前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结束语

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给予音乐自由的空间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从小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让幼儿无任何约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使一些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有声有色,让内容更加丰富、完满。由此我们看出音乐教育是发展和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让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景焕.创造教育原理[M]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黄人松.学前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熊影娜.素质创新,教育艺术[J].2002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