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专业的实训报告范文

会计专业的实训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专业的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专业的实训报告

第1篇:会计专业的实训报告范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从而使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会计网络课程教学强调运用现代教学观念、现代教学技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并寻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路径,落实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

关键词:会计;网络;教学

一、现行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虽然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网络环境对高职高专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已不能定位于电脑记账报账的技术性专才教育,而应将目标定位在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上,现行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还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主要体现在:

(一)课程设置重专业、轻基础能力拓展

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最初是在本科层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减少一些非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和减少一些课程的课时而形成的。尽管历经多年的课程设置改革,但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需要,增加新课程,并对老课程进行调整。这样设置出来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窄,不重视或根本不关注与其他专业的横向联系,将学生的思维人为地割裂开来,

(二)缺乏会计信息化模拟

会计信息化模拟是指应用计算机会计核算软件将现实企业的会计业务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进行模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中会计核算职能是如何实现的。使学生了解企业供、产、销过程中会计数据是如何被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以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会计,能够适应信息化对企业管理模式、工作流程等带来的变革,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会计工作流程、工作方式和方法。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经费问题尚未建立会计信息化模拟实验室,而无法进行会计信息化模拟。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融会贯通,所学信息技术无法应用到会计中来,更不用说利用企业的内、外部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了。

(三)课程建设存在误区

目前课程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在教材建设上。虽然几年的努力,涌现出大批高职高专教材,但目前高职高专教材大都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改编而来,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别,而只是相对于本科教材降低了难度、删减了部分章节而已。同时,由于会计的相关法规、制度总在不断的修订中,而相关教材的修订或编制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造成教材内容滞后

二、构建会计专业课网络实践教学体系

在高校教学安排上,实习通常都是借助于假期以及毕业前专门安排的实习期来完成,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全方位指导,另一方面,鉴于会计工作通常是组织中的一块“禁地”,通常忌讳“外人”的介入,尤其是不愿意让实习生接触企业真实的业务处理,因此从多年来的反馈来看,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实习的往往变成打杂的,学生充其量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相对而言,“实训”则是在真实环境下,利用模拟数据进行实验。例如采用某种大型的商品化会计软件系统,输入并塑造基本的财务会计数据,合成财务报告等,还可以运用各种功能模型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进而实现会计、业务、财务的一体化。

(一)开设会计专业网络实验课程

会计专业网络实验,可以模拟企业一定期间的经济业务为对象,学生以一个会计的身份,使用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按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要求,处理核算业务,编制会计报表,分析与评价财务报告的教学活动。通过会计专业网络实验活动,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会计操作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完全仿真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建立会计专业技能单项化课外实训平台

目前以教师为主体的实训改革,没有充分考虑高职电大学生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不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实践技能。如何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核心技能实训进行有效结合,并最终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构建高职电大会计专业技能单项化课外实训平台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

1.核心技能“单项化”

核心技能单项化是对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横向和纵向分解后,确定会计核心技能点,然后逐项进行单独训练。分解出的单项技能可以包括:数码字书写、数字小键盘录入、专业术语录入、点钞和假币识别、会计凭证编制和审核、账簿登|己、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等。这些技能点不仅是根据会计职业分解出的核心技能,也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重要知识点的体现,因此逐项进行单独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会计专业有较深的了解,还可以强化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2.技能实训方式“课外化”

新生入学初步了解专业后即对其提出实训任务,并告知实训手段,如利用第二课堂讲座、视频等开展培训,然后由学生自主训练,自主报名参加考核。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各项技能任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技能任务,并使之与学生毕业证书挂钩。技能任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技能任务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部分技能任务是由学生选择完成的任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会计专业的通用必备技能有所了解,同时又可以根据其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所选择。

二是教师制定各单项技能的训练方法和考核要求。专业要根据各单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制定学习指导计划,并落实到具体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可采用讲座或者网络视频的方式讲解技能训练方法,同时还要提出明确的技能达标要求。

三是学生利用课外实训平台自主学习。专业应提供课外实训平台。包括:数码字书写、数字小键盘录入、点钞、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告编制等练习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技能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训练。

3.技能考核方式“证书化”

实训指导部门每学期循环组织各单项技能的考核,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考核的技能。另外,学生考核合格后应颁发相应的“校内技能证书”,让学生本人、指导教师和用人部门随时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第2篇:会计专业的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践性教学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否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学领域的具有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对实践性教学的需求更为迫切。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是学校建设的重点专业,近些年历届招生人数维持在200至250人左右,约占全校招生总数的20%至30%,会计专业学生比重较大。通过会计专业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会计专业获批了北京民办教育发展促进项目及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配套项目、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院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支持,专业建设经费充裕。因此,本文结合北京经贸职业学院的实践探索,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构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服务于国家人才战略需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对于高职高专在校学生的培养,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改变专业设置窄的状况,拓宽业务范围,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这些文件既是对近年来高职教育成果的总结,也对今后如何将高职教育办强、办好提出了明确的办学思路。各高职院校能否抓住当前良好机遇,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关键取决于能否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冯江涛,2008)。在相关部门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指导下,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正在深入进行,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多项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师教改课题等获批立项,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工作,我院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赴南京、宁波、山西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总结学习经验。根据我院特点,及市场需求状况,进一步明确了会计专业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完善实践环节。目前,我院学生的特点是应变能力和灵活性较强,但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所以,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目标便是理论知识“够用”,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而实际操作“管用”,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我院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计划,模块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课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相结合。

2012年、2013年我院会计专业通过调研和分析,两次优化培养目标,调整了教学计划。根据培养目标指导,加大教学计划中会计实操课程的比例和时间,优化实践教学,将集中实训和理论课程中的实训环节纳入到教学计划,做好学大纲,各课程实训的内容做到相互衔接。教学计划中规划,第一学年,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基础会计课内模块实训,为今后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学年,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对本专业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专业需求,并同时进行初级会计课内模块实训及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第三学年,进行手工模拟做账,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模块实训;之后,集中专业实习,包括ERP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

三、创新课程内容和形式

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就是拓宽课程内容和形式。专业教师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及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将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训内容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并且,为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专业技能的新要求,会计专业还定期组织企业专家、注册会计师,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师定期进行研讨,不断充实和更新实训内容。例如对学生进行的实训,除了单独的手工操作、计算机操作外,还应将二者相结合。以沙盘实训和手工做账为例,沙盘实训在前,学生第一学期通过参与虚拟企业的运营管理,将六年的经营财务数据记录下来,除了编制计算机财务报告之外,仍然以原来的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手工账,这样可以避免直接给资料做账的被动性和枯燥性。手工做账综合实训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一六到八个实训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公司的财务部门开展工作,小组内按岗位进行分工协作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沙盘模拟企业经营操作主要通过ERP沙盘操作软件,加强对新生对会计专业管理模拟操作。社会实习和顶岗实习通过安排学生到华拓事务所等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和星巴克等实习单位进行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前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

当前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精通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学院同时也注重会计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院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鼓励实行双证上岗,为教师获取职业资格提供专项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尤其在教师担任实践性课程教学前,学院会安排教师其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并鼓励和资助教师挂职锻炼,对取得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资格的教师,也制定了《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等相应奖励政策。

我院也加强在职教师的会计理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鼓励和资助教师攻读更高学位。同时,积极开展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教师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专业的很多实训课程,我们尽可能聘请社会上的高级会计人才和其他相关专业人才来学院进行实践性教学,或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极大地优化我院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充实了我院会计教育的师资队伍。

五、科研促进发展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同时也促进了专业教师科研成果的取得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推进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以期实现以科研带动专业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科研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在促进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积极研究、申报相关项目,开展各种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如我院于2011年获得了北京民办发展促进项目的会计重点专业建设的立项支持,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以及《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等多个院级教研课题的立项支持。长期实践与反思,理论学习与研究,课题研究被认为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在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的积累的基础上,我院会计专业教师还参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多部教材,公开发表了“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建设探索”、“以学生(下转第197页)(上接第193页)为中心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设计”等多篇教研论文,既总结了教学成果、也进行了教学模式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实现了科研促进教学,教学辅助科研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敏.浅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成[J].新会计,2010(3).

[2]冯江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8(1).

[3]高凯丽,许凤.独立学院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教育,2011(30).

[4]王俊霞.崇文区职工大学会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1(1).

[5]袁咏平.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第3篇:会计专业的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拟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34—02

1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模拟实训模式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嘉兴学院平湖校区一直将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加之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性学科,因此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力度。嘉兴学院平湖校区具体实习安排情况见表1。

除此之外,各任课教师在课内或者课外会安排相应的实训内容,比如在会计学基础课程中会安排会计手工账的模拟实训;财务软件的应用会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穿插。这些实习、实训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实训效果仍无法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应达到的标准尚有一定差距。

1)实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层次性。目前会计专业主要针对几门重要的课程开设了相应的模拟实训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等。这些实训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主要都局限在会计核算上,缺少会计“审核、监督”的重要环节,例如缺少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的模拟实训,因此学生很难得到系统而全面的练习。另外,目前学校没有对实训课程的时间做统一规定,因此在课时安排上有些不合理。例如,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实训都安排在第3学期,这样使得学生连基本的实训操作还没有做完就进行成本会计的实训,实训起来难度比较大。

2)实训指导教师缺少岗位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对指导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指导教师应对理论和实践都非常熟悉,才能有效地组织实训,并在实训的过程中灵活处理实际问题。但是目前会计专业教师本身缺少企业的实践锻炼,在指导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素质来理解实训项目的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缺乏真实性、权威性。外聘的企业教师则由于时间问题,很难找到负责全部实训教学过程的指导教师,这也直接影响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3)实训效果缺乏有效评价。目前实训效果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以考勤和最终的实习报告为准,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则不进行考核。学生为了不被记缺勤来到模拟现场凑数,抄袭其他学生的实习报告,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模拟实训也忽略了对实训教师的考核,这是一个极大的缺陷。

2 “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的立体模拟实训教学

体系的构建

针对上述现状,构建一个“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的立体模拟实训教学体系。通过模拟实训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全方位,使学生精通业务,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术。通过会计系列课程单元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的三循环,反复不断地巩固强化实训内容,提高实际操作熟练度。通过会计各种不同模块的岗位实训,使学生能够在毕业时迅速适应各种岗位需求,了解各岗位职责,体会实际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按照以上设计思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从时间上来说:第1学期以认知实习为主,了解本专业从业人员社会需求及其素质、技能要求等。第2学期以社会调查为主,让学生利用暑假和短学期调查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状况和当地经济发展形势等;第3、4学期以课程实训、技能培训为主,第5、6学期以课程实训和校外毕业实习为主。

从基本技能上来说,在完成会计基础课程后应以培养学生会计基本技能为重点,可以安排学生训练点钞、小键盘输入、会计大小写数字标准书写等基本技能。在完成财务会计课程后让学生练习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技能,要求学生完成一整套账的会计工作。同时增设审计的实训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审计软件完成对被审计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进行审计的专业技能。

从岗位模块上来说,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岗位训练,在第4学期增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设置出纳岗位、库管岗位、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稽核岗位等,要求学生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要做到定时岗位轮换实训,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扩大就业面。

2.2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平台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必须由与之相匹配的实训教学平台体系来支撑。实训教学平台,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平台、实训平台、实习平台等方面。实验平台可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实验,要求得出相应的结果,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强化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实训平台是对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如增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习平台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在真实或模拟的岗位环境中进行实习。通过多层次的反复进行实训,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

2.3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的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实训的考核方式应是多样化的。这里主要设计两大类的实训考核指标,一类是过程类的评价指标,一类是结果类的评价指标。过程类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学习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实训报告规范性等。结果类的评价指标主要以实训指导书/报告的完成情况为评价依据,对于每一步骤的操作都应给出相应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另外,成立相应的学生小组,最终的总分可以按照自评、小组互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不同的权重进行计算,这样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

3 小结

总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立体模拟实训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还需在实训教师队伍、实训教学基地、实训教材等三个方面加强工作,以此为立体模拟实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宣国萍.“阶梯渐进、校企融合”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8):156—157.

第4篇:会计专业的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双师型”教师更应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一、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首先,拥有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其他专业技术职称。比如获取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获得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职称。

其次,具备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的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如果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却看不懂企业财务报表,拥有注册税务师资格证书却不能进行纳税申报,其职业资格证书纯属通过考试获得并不具备执业经历,不能指导相应专业的实践教学,也不能将其作为认定“双师型”教师的条件。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实训教学大纲修订,实训指导书编写,实训中心建设,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至少能够承担以上六项实践性教学任务的前四项,而后两项由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完成。

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1 良好的教师素养及会计职业指导能力。作为高职教育,传授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一个是专业技能的传授。因此,作为“双师型”会计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如较强的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而且能够从事职业技能的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进入实践的课堂,了解专业实践的每一个步骤,了解并掌握会计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2 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与素养。由于会计这一职业是与人、财、物打交道的,其职业道德要求较高,如诚信,廉洁、客观、公正等。“双师型”会计教师要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会计职业领域,首先必须按照会计职业道德办事。因此“双师型”会计教师应熟悉并遵守会计教师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3 厚实的会计理论功底。会计教师要能够深入理解和分析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对各项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能准确熟练地应用,对与会计专业相关的综合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4 熟练的会计实践技能。对于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要求可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初级实践技能要求达到熟悉整个企业会计工作要求和岗位流程,中级实践技能要求达到对企业会计的出纳岗位、各核算岗位及报税岗位能够熟练操作;高级实践技能要求达到能对企业进行准确的会计报告。这就要求教师就必须走出高校,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要熟悉整个会计工作要求和流程,从而使会计教学不会与会计发展的实际相脱节,培养的会计人才不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三、建设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

1 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逐步建立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人制度,这是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所在。

2 产学研一体化是培养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关键。要逐步实现高职教师能够从知识型向应用型转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财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积极申报各级财政部门和会计学会的科研课题,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各大中型企业的财会改革和财务管理创新活动。要充分发挥教师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具有良好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双”起来。

3 “内培外引”模式是培养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突破口。按照“内培”的模式,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可以采用“顶岗实习”模式,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可以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安排会计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兼职,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按照“外引”的模式,拓宽师资引进途径,加快对在生产管理一线工作具有实际工作经验、较强职业技能且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优秀人才的引进,扩大兼职教师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在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3;在加拿大,社区学院兼职教师达到80%以上。

第5篇:会计专业的实训报告范文

Abstract In real markets,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and not, as is generally expected by vigorously sought walks of life, even in the face of many accounting positions recruitment situation, it is difficult successful employment. Chase their roots can easily find a lot of business leaders generally believe that although graduates have good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 serious lack of practical skills. Therefore, the university only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education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to achiev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Key words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VBSE Financial edition; implement curriculum;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1 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 社会需求逐渐趋于全面化

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往往首选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实力较为薄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难以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培养应届毕业生,很多招聘信息上均将相关工作经验列为首要择取条件,要求应聘人员要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指应聘人员要具备良好的问题处理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社会认知能力、决策分析能力、执行能力、团队精神以及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则是指应聘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以及道德素养;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代的则是应聘人员要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可以不断对自身专业知识体系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除此之外,会计专业人员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具备相关工作能力。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时所应用的教学体系,片面地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并没有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给予相应的重视。

1.2 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变化

面对企业对会计专业人员能力需求的变更,我国教育部出台了相应建议性文件,其中表明,高校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专业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定位,虽然现阶段产业体系建设以及服务经济的发展方式出现了较大改变,但高校要基于时代责任的约束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端综合性专业人才。由此可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确保高校继续服务于区域经济,教育部对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义,即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促使学生形成综合性专业能力。

在教育部文件的引导下,我国高校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指导,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为根本原则,参考会计专业的社会活动领域,对专业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创新,从而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1.3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1)没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建设专业实验室时,往往为依托自身专业构建独立实验室,以期可以弥补开设的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缺失。这种建设导致各个专业实训课程之间毫无关联,无法进行有效协同发展,会计专业属于经管类专业,该类专业中还包含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以及金融等专业,这些专业均与会计专业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在社会工作过程中,更是密不可分,高校在会计实训方面采取独立式教育,导致相关专业之间无法实现串联,会计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及应用技能方面无法形成立体化建设,严重缺乏系统性与全方位性,难以适应社会中的协同工作。

(2)没有全备的实训平台。我国很多高校都存在严重的专业偏向现象,最主要的体现便在构建实训平台方面。很多高校在构建理工专业的实训平台时,会投入大量的精力与资源,但在构建会计专业的实训平台时,往往按照传统模式将其构成实训室,购置相应的应用设备及软件便了事,不仅缺乏新意,还没有严格按照企业实际运行模式进行模拟,实训平台的仿真性无法得以发挥。

(3)没有综合性实训内容。高校在会计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缺乏综合性内容,导致会计岗位所具备的特征完全无法显现,很难培养学生形成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素养。当前,高校会计实训仍沿用传统的手工实训,这种实训法不仅手段单一,且实训方式、内容均较不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只能帮助会计专业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巩固,无法训练学生形成专业综合能力与素质,更遑论帮助学生积淀专业道德了。除此之外,这种实训法的内容结构也极为单一,并没有合理串联相关行业知识或是工作业务,不具有综合性质,无法锻炼会计专业学生的团队意识与沟通能力,最终致使会计专业毕业生难以顺利就业。

2 VBSE财务版实训平台

VBSE作为一种实训平台,可以对现代服务行业以及制造行业的实际社会运行环境进行虚拟仿真处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正是基于我国教育部提出的校企合作理念研发而成的,通过该平台仿真模拟的社会商业环境中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实训教学,可以帮助会计专业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理解,提高其综合运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从而促使其成为综合性专业人才。

2.1 VBSE财务版实训平台特征

VBSE财务版实训平台最为显著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全仿真。该实训平台在业务、流程、环境以及机构方面均实现了仿真模拟。二是,多专业协同实训。经管类各个专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并不相同,因此,高校在构建实训平台时,往往选取独立教育模式,而VBSE财务版实训平台可以持续多个专业学生协同实践与学习,例如,人力资源专业、信息管理专业、财政金融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以及会计专业等。三是,对抗性。VBSE财务版实训平台支持多个同性质组织共同运行,其可以为这些组织构建适宜的竞争环境,通过此平台进行实训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2.2 VBSE财务版实训平台培养目标

首先,帮助会计专业学生熟悉岗位表单填制方法以及应用作用,从而帮助其可以独立完成业务表格与单据的填报作用;其次,帮助会计专业学生深入了解并准确把握会计业务处理逻辑以及相关影响作用;三是,通过模拟社会商业环境中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帮助会计专业学生准确把握岗位业务流程,并帮助其指定相应的业务策略;最后,基于全新管理目标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帮助其对业务进行合理优化。

3 会计专业VBSE财务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3.1 建立目标体系

高校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用VBSE平台,可以工作场景以及业务流程进行仿真模拟,为高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基础保障。高校要想达成体系构建目标,首要条件要对目标体系进行有效明确,以VBSE平台为基础进行实践教学,会涉及很多相关专业,因此,高校要对目标体系进行层次划分,例如,实践环节子目标、专业分目标以及实践总目标。实践总目标要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指导原则,培养会计专业人员形成良好的综合专业素养,例如,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决策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等,从而促使其成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端技术人才。专业分目标则是在实践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性,制定人才培养策略。而实践环节子目标要围绕分目标的内容,制定具有课程特点的实践内容。

3.2 构建体系框架

基于目标体系的指导,可以促使高校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实现良好衔接,进而促使会计专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一体化建设,即专业理论认知、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以及相关专业综合实训相融合,以梯度模式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例如,高校在开展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时,可以按照层次划分法,首先,在教学第一学期,主要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并帮助其初步认知企业工作流程;其次,在教学第二、第三学期,要对学生进行单项实训,通过ERP沙盘模拟以及分岗实训等方式,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然后,在教学第四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在帮助其准确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专业业务处理技能;最后,在教学最后一个学期,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综合实训,让其与相关专业学生共同进行VBSE实训,帮助其了解企业经营环境以及岗位串联关系,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

3.3 对教学组织进行强化与落实

首先,高校要对会计专业以及其他密切关联专业进行综合实训,通过创设仿真职业环境,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商业环境中,企业在生产、管理以及组织方面的具体运行情况。其次,对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进行有效整合,通过VBSE平台进行仿真模拟实训,对会计专业与关联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对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帮助其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最后,择取自主学习模式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第6篇:会计专业的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职业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59-02

会计职业素养是指会计职业内在的规范、要求,是在从事会计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应用、提高和创新,是学生职业生涯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定位、培养目标及会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本文试从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及会计岗位的特点分析,提炼会计职业核心素养,对会计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构建进行了探讨。

一、加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对会计职业素养方面,高职院校已逐步认识到企业、行业和社会对职业素养的需求,但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指向性、目的性不够强,没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近年来,以“技能”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弱,就业结构性矛盾等突出问题已开始引起教育界普遍关注,“企业招人难”和“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困境对高等教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究其原因,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对职业素养的要求,良好的职业素养已成为职业准入的通行证。在通识职业素养在这方面,诚信、严谨、敬业、责任、合作、礼仪等通识职业素养未能养成;在会计专业职业素养方面,重知识,轻审核、重业务描述,轻阅读凭证,这些种种不足,导致教学与实际工作脱离,学生在毕业后进入职场时,缺乏应对能力。

二、会计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是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以及长期的练习、锻炼所养成,素养是过程,素质是结果。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切入点,剖析会计职业素养的内涵,提炼会计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从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及会计岗位的特点分析,会计职业核心素养的内容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会计核心职业素养

首先,开设通识职业素养课,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养成“诚信、严谨、敬业、责任、合作、礼仪”等通识职业素养,以案例教学法为主,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法,进行反复的训练,并且把通识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于专业课程的实训中,养成通识职业素养。

其次,以会计入门课程会计基础和职业岗位特征明显的出纳实务为切入点,系统地设计达到会计专业职业素养养成的任务,分岗位,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法等方法展开会计职业素养训练,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进而随着专业教学的开展,在相关课程各项专业训练以形式多样的方式持续推进,在会计教学中通过实际任务训练,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职业素养。会计专业职业素养主要贯穿的课程有:会计基础、出纳实务、成本会计、纳税会计实务、企业会计核算实务。

再次,会计综合实训,在实训中设立财务室,按企业的规范,明确单位的审批程序、内控制度,岗位责任。采用分岗位实训,学生6~8人为一组,分别担任单位领导、部门领导、会计主管、制证会计、审核会计、出纳。以会计相关法规为准绳,对企业发生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凭证严格按照规范的审批、审核程序,及时、准确地在各个岗位之间传递、办理。会计凭证就是会计语言,通过综合实训,训练学生的六项能力,养成良好的会计专业职业素养:(1)掌握各类会计业务的办理流程。在传统的实训中,学生一人多岗,实训中学生无法直观的了解会计业务的办理流程。采用分岗位实训,通过典型经济业务的发生,促使学生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业务办理,掌握各类会计业务的办理流程。(2)判断各类业务的发生和完成应产生何种原始凭证作为核算依据。传统的实训中,往往是由实训教师提供实训所有的票据,学生根据相关的票据,编制记账凭证。在分岗实训中,让学生思考,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相应会产生哪些原始凭证,是自制的还是外来的原始凭证,这些原始凭证各有多少联,哪一联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3)阅读会计凭证的能力(读懂会计凭证所表达的内容)。阅读会计凭证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在会计理论教学及传统的实训中,学生往往依赖业务描述,没有养成阅读会计凭证的习惯。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旦没有像课本、实训书上的业务描述,取而代之以大量的会计凭证,学生就会茫然失措。在分岗位实训中,通过培养学生阅读每一张会计凭证,使了解经济业务的发生、完成情况,正确办理相关的会计业务。(4)审核会计凭证的能力。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一种书面证明文件。在分岗位实训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会计凭证进行认真的审核,审核会计凭证是否真实、准确,会计凭证的各要素填写是否齐全,会计凭证是否合法、合规、合理,审批手续是完善等,拒绝不合格的会计凭证进入核算流程,是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的基础。(5)业务的处理、分析能力。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编制记账凭证(即编制会计分录)又是另一项基本功。在分岗位实训中,对于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即会计业务的确认、计量、报告,只有业务处理正确,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6)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核心能力之一,是指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国家的法律、规定、制度,对会计主体发生的交易和经济事项采取的方法、程序和原则等方面进行选择的能力。2006年以来,《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以及41个具体的会计准则相继出台、实施,形成我国的较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在准则体系中,对会计业务的处理,只作了原则性、规范性的要求,许多内容要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来解决具体的会计核算问题。例如,在准则中,对资产确认条件之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人企业或者能够流入多少,实际上带有不确定性,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综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对现有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据此作出职业判断,判断与该资源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而确认这一项资源能否作为一项资产来核算。传统的教学中,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核算时,更多地强调应计入哪些会计科目,怎样写出正确的会计分录,忽视了对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面对现实束手无策,甚至会出现想当然的思维定势,致使会计核算错误。应通过具体的案例,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进行分析,既可以使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最后,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等财经法规,引导学生渐进的学习,扩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广度,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财政、税务会计网页,及时了解会计、财税政策等信息,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在培养专业职业素养的同时,融会贯通通识职业素养的养成,如在实训中,要体现敬业、合作、礼仪、责任;会计业务的处理时,应做到诚信、严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好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考核与评价

在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中,不仅要考核会计专业职业素养,即会计技能、职业判断,还要考核通识职业素养,即考核学生的诚信、严谨、敬业、责任、合作、礼仪。为了能较全面的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考核,选择在会计综合实训时进行考核是较恰当的时机,从实训是否独立、如期完成,实训操作的工整、准确性,对业务的职业判断是否恰当,各岗位之间的协调,同学之间相处的融洽性,会计凭证的传递及保管等方面,进行会计职业素养的考核与评价。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具有良好会计职业素养的学生,由于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良好职业道德、较好的职业规划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重视,有效解决“企业招人难”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使学生的职业生涯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德军.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素养项目课程设计[J].财会教育,2011(12)

[2]刘啸尘.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3(26)

[3]刘颖.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4)

[4]李文兰.谈会计实训教学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9)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2014JGA375)

第7篇:会计专业的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教师引领;反思;评价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机制进行教学反思,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学习能力。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能力,以生为本,在实践教学中采用评价机制,让学生在会计人才需求的“实、用”上下工夫,真正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迅速在毕业之后进入工作状态。

一、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首先要从实训课程中加强教师引领作用,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积极评价

1.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上下工夫,积极开展实训课程

随着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冲击,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校的学生要想在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企业工作,就要在学校加强实训。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还很薄弱,有些学校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尽管掌握了大量的会计理论,但是却不能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大量的单据以及复杂的经济业务的情况下游刃有余,甚至束手无策。因此中职会计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不仅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专业训练中加强实训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迅速具备专业实践能力。

2.在实训课程中,教师要加强评价引领

在会计专业实训课程的训练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时间以及实训效果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要以企业需求为核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评价内容,让只关注理论学习和掌握而忽视实践操作的学生认识到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的程度直接决定着结业成绩,这样学生自然会在时间和精力上加大投入,积极进取,主动探究。

二、加强校内模拟实习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反思,以提高每一堂实践课的质量

1.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要加强校内模拟实习

在校内模拟实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相应的引领作用。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组合,确立合作小组,并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出会计专业合作小组组长,负责合作小组的组织工作。在每一堂实训课程之前,教师要对合作小组的学生运用小组合作完成项目的要求作出明确规定,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实训中承担起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每一堂实训课程上都有所收获。在实训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在上课前先学,把自己不懂的教学内容记录在书上或者本子上,以便在课上教师引导的时候进行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互动。在校内模拟实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校内实际情况开展校内模拟实习。

2.教师要加强校内模拟实习评价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对该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比课前所学的针对学生实际能力提升的情况进行评价,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师不但可以采用班级共同评价的方式,还可以将评价标准发到每一个合作小组中,让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互评,考查自己在这堂课中是否实现了高效学习。最后,师生针对评价后的得失进行反思,以提高每一堂实践课的质量。

三、加强校外实习的评价机制

1.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宽渠道,加强学生的校外实习

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实践能力较之企业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并不是每一个企事业单位都愿意要求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加强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寻求与企业双赢的切入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首先需要中职院校加强专业实训教师的配备,让实训教师能够切实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实践性教学,在课堂实训中下工夫。在实训课程的选择上,教师要注意和企业接轨,对于各项单项模拟实训要在综合模拟实训中进行大演练,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教师保证了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学校再组织专人或者学生自己联系到校外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就容易多了。

2.加强校外实习评价,促使学生能力再提升

学生在校外实习的过程中,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师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加强评价,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以及不足。在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上,教师要以技能考核为中心,实行过程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以促进学生重视专业技能训练。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会计业务实训任务,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要依据学生实习的表现以及考勤记录和所完成的实训作品的档次及实训报告评定其课程成绩。

总之,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建立适当的教学评价机制,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会计业务能力,还能让学生建立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到企事业单位

就业。

参考文献

第8篇:会计专业的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评价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由于其开设成本低、社会需求量大、家长及社会认可度高等特点,是高职院校的常设专业,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会计及相关行业人才。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符、课程体系设置缺乏高职特色及教学方法手段、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比较优势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高职会计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相关政策的保障下,教育规模逐步扩大,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技能型人才。截止到2015年6月,据高职院校数据采集平台显示我国现有1246所高职院校,占普通高校总数的52%以上,近几年每年招生的全日制新生已经超过300万。近十年来,高职招生数占本专科招生的比例从8.8%已经上升到49%。高职会计专业作为一个普遍开设的专业,其办学规模及社会影响度也日趋加大。其招生对象以初中应届毕业生为主,学制为五年制,生源素质相对较高,实训设备投入成本相对较低。培养模式与中职较雷同,缺乏高职特色。主要就业岗位为低端会计岗位及其他基层岗位,如出纳员、记账员、成本核算、稽核员、服务员、收银员、文员、业务员、快递员、仓管员等。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高职会计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高于本省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其中江苏省高职会计专业就业率高达95%。

(二)高职会计专业的比较优势

由于会计职业的认可度较高,教学设备投入成本较低,社会需求量大等原因,高职会计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是一个普遍开设的专业。除此之外,高职会计专业比较优势还包括:

1、学生自身优势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年龄层次为15岁左右至20岁左右,处于该年龄段的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模仿能力都特别强,所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动手能力也很强,特别是在会计实训核算过程中,速度明显比中职学生快很多。参加实习的学生年龄在20岁左右,比本科以上毕业生占优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积累经验,逐步提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高职学生中有很多成绩不太好但特长突出的学生,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精通琴棋书画,还有的具备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特长,但他们容易被忽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也比中职学生高。

2、教学资源优势

由于会计实训投入相对其他专业较低,且国家较重视职业教育的实训建设,所以职业学校都配备了相对较为齐全的实训室。具体有: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手工帐实训室,点钞和珠算等技能实训室。实训室设备均采用的是仿真模拟,目的是配合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理论教学环节与技能实训相结合,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岗位的认知能力,为日后的实习就业做了铺垫,也大大提高个人的竞争力。

3、学生管理优势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均在15-20岁左右,其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加上高职生素质相对较高,结合职业学校从校领导、学生处、系科到班主任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较为健全的管理队伍,再加上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以及职校学生家长都很配合,所以相对于中职而言,比较好管理。

4、学生就业优势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经过五年的技能训练及理论学习,其各方面的能力及素养均高于中职生,虽理论水平低于本科生,但动手能力又强于本科生,于是在就业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再加上高职会计学生的工资期望值低于本科生,动手能力强,技能过硬等优势,所以较容易就业。

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市场需求变化

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变化,从市场需求角度分析原因主要是对目标市场的分析不全面,市场细分不明确。改革开放以来,会计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会计模式;建立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需求的会计标准体型;制定并进一步完善了会计法律制度,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规章制度,推进了会计法律制度建设;将会计工作推向了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不断开拓了会计服务市场领域等。随着会计行业发展,其对会计人才的衡量标准也在不断变化,较多关注了对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等。而此时我们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目标市场层面上,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会计岗位技能,忽视了综合素养的提升,已经与实际的市场需求不相符,缺乏前瞻性。

对高职会计专业而言,目标市场一直确定为低端领域市场。低端领域市场又细分出很多不同职务定位。就目前分析,低端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再单单是职务资格、学历、工作经验等方面要求,而增多了对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也加大了对职业道德等软件要求,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综合型低端会计人才。综合型低端会计人才除具备基本的学历、会计证书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办公文件处理能力,最好还要具备文员等职务要求。主要原因是,需要低端综合型会计人才的企业,一般都是规模不大,人员不多,有时候甚至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中小企业,他们考虑最多的是人力资源成本,所以他们需要会计人员除了做会计岗位相关工作之外,最好也能兼具文员等相关职务的,要求一人多岗。如果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仍停留于证书培养模式的话,就存在了人才培养目标与需求角度的市场细分不符的问题。

(二)课程体系设置缺乏高职特色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与中职较为雷同,都过多地重视基础知识而轻视实训,技能要求不太高,且缺乏综合素养等方面的要求,缺乏高职特色。具体缺点有:

1、课程体系的设置不符合市场需求

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有误,重理论而轻视实训,与市场需求不符,不能很好地实现与岗位技能的对接。很多高职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及课时均占70%以上,理论与实训相脱节,不能起到很好的工学交替作用。有的实训完全是摆样子,只是为了考证而设,与会计岗位完全不能对接,有的实训设备落后无法完成真正的岗位实训效果。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便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动手能力较差,不能直接胜任会计岗位工作,与职业教育思想相违背,同时与市场需求不符。

同时课程体系设置较少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表现为以开设专业课为主,较少开设职业道德、职业规划、写作、计算机、文艺、等课程,而会计行业市场需求的低端会计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技能素质,还要有较好的综合素养等,所以与市场需求不符。

2、课程体系的设置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岗位目标应该是针对社会低端技能型岗位,而现行课程体系过于偏重理论而轻实训,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致使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专业定位与职业方向,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

由于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主要针对的是中考落榜生,他们的年龄小,一般在15岁左右,缺乏对专业的系统认知,对自己的前途没有规划,无的放矢,甚至有的学生中途放弃学业或者走弯路。以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为例,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前对会计的认知仅停留于做账等核算工作,大多数是在进校后慢慢了解会计专业的特点及具体定位的,有的学生甚至到了实习关头还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3、课程体系的设置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年龄小,独立能力差,绝大多数都是父母帮助他们选报的专业,当他们进入职校学习之后,慢慢对专业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之后,结合自己的兴趣及价值取向,有的同学对会计专业感兴趣并确立会计专业就业方向,称之为专业特长生,有的同学对会计不感兴趣或者不具备学习会计专业的能力,但他们有一定的特长爱好,称之为个性特长生。现行课程体系大多是完全围绕专业设置,忽略了个性特长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过于单一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练习法、测试法等,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学生参与教学的环节较少,教师一言堂现象较多。而会计专业本身属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若不能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激情,一方面使得学生很难接受新知识,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等不良后果,另一方面也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及效果。

现有教学手段有黑板、幻灯片、教材等传统教学手段及多媒体、广播、实训室软件、网络等新型教学手段,目前高职会计专业采用较多的教学手段仍是传统的黑板、教材,较少使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致使专业理论及核算程序等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不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实训,让学生也难以理解和接受。

(四)人才评价机制过于传统

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等四个要素。传统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较为单一,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使得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公正性。评价机制现存问题主要有:

1、评价主体较少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的主体仍以传统的“二元制”即教师加学生为主,评价主体较少。具体的操作过程为,教师通过作业及考试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是纯粹的一对多评价,未能将班主任、社团、行业企业等第三方评价群体加入评价主体的行列,使得评价结果较为片面,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与人才培养目标有偏差。

2、评价方式较单一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较多关注测试方式的终结性评价,忽视了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过程性、多样化评价,不能客观、公正评价培养过程。除了测试成绩,现有评价方式还包括:行业技能鉴定、校级技能鉴定、实训操作、答辩、口述、涉及、考察、调研、现场测试等,应适当加以综合利用。

3、评价内容比较简单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的内容较多关注的是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动手能力、实训技能、基础素质、个性特长、职业道德等内容进行评价,缺失公平性、客观性,不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客观评价,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

4、评价标准较为封闭

评价标准局限于校内评价,缺少行业企业等社会主体的参与,较为封闭。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评价标准要与市场需求相符,实现职业岗位群的对接等,需要行业企业参与评价,若只采用校内较为单一的评价标准,与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不能很好地对接,显失客观性。

参考文献:

[1]张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2]杜利文,裘腰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究[J].价值工程,2012,31(5):189-190.

第9篇:会计专业的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 实践性教学

0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21世纪需要的会计人才是既能进行手工会计操作,又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会计核算、管理和分析,这就给高职院校传统理论教学提出挑战,需要工学结合的理论完善会计专业的专业实践性教学。

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1.1 会计专业教师在社会实践的工作经验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教学的内容跟以往有很大的出入,很多实际的会计工作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手工作业,在会计基础知识上要加强软件的使用,科技化。然而有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只是在学校里教授会计的理论课程,而对于社会实践操作经验很少甚至没有,这样的状况,使得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时候,理论不能与实践充分的结合,出现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的现象,难以胜任毕业后的会计岗位。

1.2 会计实践教学环境不够完善 通常,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三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学生不光要掌握会计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基础,而且要通过长时间的实践锻炼,不断的模拟操作演练,成为合格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学校提供完善的实践教学环境,但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硬件的配备上、软件应用程序的购买、两者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等,做得不到位,使学生在会计专业实践学习这一环节薄弱,实习实践不能落实到实处。

1.3 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材体系需要健全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材里面都会强调会计核算而忽略会计监督监管这一问题,在一般的高职院校里面开设的实践操作课程环节也多是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从“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而省略了审核、监督这些重要的会计行业重要环节。在教材中这一部分也没有审核、监管这些工作环节中不合理、不合法的资料供学生学习和参考,不能进行鉴别,所以容易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忽视对会计工作的审核和监管。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应基于就业岗位群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专业实践性的学习,主要目的是能够胜任社会上的岗位,那么了解会计相关的岗位群及工作主体内容后再安排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安排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符合逻辑的。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主要是为中小型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输出人才。

会计职业主要包括:出纳、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和审计助理等。会计职业是通过对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加工、整理、传输,连续、系统、综合、完整地反映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并生成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所有者权益变动等信息,从而为会计信息需求者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信息,以达到实时控制现在,准确预测未来,做出正确决策的目的。出纳的职责是:能够办理现金的收支、办理银行的转账、办理日记账的登记、掌握现金保管的程序、负责银行的存款核对,账户管理等。会计核算的职责是:能够处理资产的核算、处理权益的核算、处理收益的核算、计算税费和申报、能够计算并分析产品的成本、报告编报等。会计管理的职责是负责会计的信息管理、能够编制会计的制度并管理、能够进行会计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等。财务管理职责是: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内部资金筹备及管理、能够管理投资的业务、负责管理收益的分配以及全面预算的工作。审计助理岗位:协助注册会计师完成有关审计工作、会组织数据的汇总与分析、做出初步审计判断、能规范整理审计资料、保管审计档案等工作。

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如何实施保障

3.1 教学团队保障 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工学结合为主体思路,必须要求教师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实践技能、逻辑思维缜密的能力、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坚持专业教师的培训,派专职教师岗位实践,鼓励教师参与工作技能资格认证,提供条件去鼓励教师交流学习,提高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质量,为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了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全职教师应满足以下资质:具备大学教师资格,有会计工作经验,熟悉会计工作业务,会计专业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教学和科研能力。生产线的兼职教师应该有相当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承担实践教学的主要课程,训练基地的老师根据合作协议选择专业人员。学校应该实施动态管理兼职教师,建立专门档案记录和管理。

3.2 教学条件保障 高职院校要想将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做到实处,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硬件设施的配备。根据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岗位群的需要,校内会计实训中心应该分设多个实训室:建成以会计核算能力和会计管理能力实训为重点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以会计岗位职责实训及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实训为重点的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室;以会计管理能力实训为重点的ERP校内实训中心(表1)。②实训软件的配备。会计专业建设校内实训室,使用的专业性软件能够涵盖各会计学领域的模拟实训软件,包括会计核算的模拟软件、企业版的财务软件、审计的软件、企业ERP资源的管理软件、报税的软件、开票的软件等。例如金蝶K3软件是会计电算化财务应用软件,企业经营实战演练软件使用ERP电子模拟对抗软件,审计应用软件,报税软件模拟计算能够申报各种税费,开票软件模拟开普通、专用发票等。③实训用具的配备。实训用具配备应该有: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沙盘及相关资料、办公用品,如装订器、复印打印机、验钞机、电动点钞机、税控机、文件柜、计算器、扫描仪、剪刀、订书机、裁纸刀、裁纸刀、胶棒、口取纸、复写纸、曲别针、大头针、印泥、公务专用章等。④实训室资料的配备。会计专业的实训室里应该配备的资料有:会计技能实训用的各种资料,如珠算、练功钞等;空白会计专用原始单证、账簿、记账凭证、会计用的报表等;空白税务用的资料;工商资料的配备;空白银行票据等。

表1 会计实训中心

3.3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开拓能够满足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就业以及会计教师能够进行顶岗实践的企业单位,并且能够满足横向课题及专业技能的开发、能够从中收集教学案例,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4 会计工作室的建设 为加强高职院校理实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利用现有校内外资源成立会计工作室,加强实践教学能力,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通过会计模拟和实际业务进行账务处理,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服务社会。

4 结语

财政部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力争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富于创新的会计人才队伍,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所以,在现阶段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下,注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马占成.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3(03).

[2]张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及改进[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3]陈勇.高职学院会计专业模拟岗位实践性教学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04).

[4]银样军,王芬.按照会计职业岗位进行实践性教学的研究[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5]林少群.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