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建筑设计特点范文

商业建筑设计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建筑设计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建筑设计特点

第1篇:商业建筑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商业建筑;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所谓商业建筑指的是为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提供场所的特定建筑。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种类日渐繁多,商品交换更加频繁,商品交换的规模也空前扩大,需要商业建筑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发展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商业建筑的功能日益多样化,商业建筑的规模化也不断扩大,并逐渐成为地下商业街、商品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大型批发市场、专业商店、大型商场、商品交易场所于一身的综合型建筑物。作为城市综合体和建筑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建筑形式,商业建筑的发展趋势对建筑设计发展的新走向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通过对商业建筑的发展,能够较好的预测建筑设计发展的新走向,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性意义。

一、商业建筑发展

1.1商业建筑

商业建筑是一项多功能、规模化的建筑,是指主要是针对有形的商品而展开交易买卖的商业建筑场所。商业建筑具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商业建筑的规模可以将其划分为大型商业建筑、中型商业建筑和小型商业建筑三种类型;按照商业建筑所涉及到的市场范围可以将其分为超级商业建筑和近邻型的商业建筑;此外,按照商业建筑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商业建筑划分为综合商业建筑和单体商业建筑;按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能够将其划分为体验业态商业建筑和物品业态商业建筑两种。商业建筑的主要功能主要包括:为各类日常用品和生产资料等的零售商店、商场、批发提供场所;为金融、证券等行业的交易场所及经营管理业务活动提供商务办公场所;提供餐馆(含中西餐厅、饮食店、酒吧等)、会所(亦称会员俱乐部)、旅馆(含宾馆、酒店、招待所等)、文化娱乐设施(如卡拉OK歌舞厅等),为会员提供休憩、饮食、聚会、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的场所等。

1.2商业建筑开发设计的要求。

1、商业建筑开发设计必须具有齐备的生活系统

为了能够满足城市精英阶层的居住、消费、休闲、娱乐、社交多种形态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商业建筑必须拥有齐备的生活系统。齐备的生活系统应该包括具有国家化标准的写字楼、星级较高的酒店、规模较大的购物中心。同时,对于商业建筑来说,它包含着多种功能,因此,必须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团队进行专门的物业管理,为每一位使用者提供完备、舒适的环境和服务,提高综合服务等级,促进项目管理的专业化。

2、商业建筑开发设计必须具有便捷的交通设施

商业建筑与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的经济分布状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于商业建筑来说,商业建筑各项功能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便捷的交通设施才能完成。便捷的交通设施能够为办公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增加收入,促进事业的发展。对于交通设施的选址来说,最好选择安排在地铁站或者交通运输点,这样将有利于商品和货物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流和资金,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作为联系顾客与商业设施的载体,商业建筑也是制约商业聚集的一个重要因素。

3、商业建筑开发设计必须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商业建筑开发利用必须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因此必须充分考虑经济、交通、人口、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商业建筑的选址应该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具有较强的流动资金有利于商品的扩散。从交通来看,商业建筑区位因素的考虑应该着眼于交通发达的地区,主要包括交通枢纽和各火车站点。从人口来看,应该选择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有利于资金、信息、技术和商品的流动。对于环境来说,商业建筑应高选择自然环境好的地区,为消费者提供一种舒心的环境。

二、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2.1 通过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现在是信息时代, 更应该是生态文明时代。人们运用高新科技,探索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的原则进行设计。

2.2 应当体现地域特点和民族文化, 要处理好传统风貌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处理好开放型社会和民族精神的关系。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城镇结合起来, 弘扬历史文化, 反映时代特征。

2.3 要考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观念的综合, 突出时代精神。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及运用。世界各国都面临能源紧张的局面, 我国也不列外, 节能材料及技术的研发运用势必成为建筑材料及技术的主流。新材料、新技术, 尤其是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及运用正好能缓解能源匮乏。所以要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

2.4 自然环境, 我国南北跨度较大, 全国各地的气候、地形及地理环境差异也比较大, 建筑开发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环境景观的规划设计中, 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注重原生态的开放, 是景观具有亲人性, 如在活动绿地的建设, 应减少太多的人工臆造。完美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 以便减少建筑体量, 把建设所需资源降至最小。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 避免环境的破坏, 资源的浪费及建材的浪费。

2.5 承重结构体系将要以框架为主。框架结构有利于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 提高抗震性能, 并可以提供自由分割的空间, 丰富立面造型, 使用面积系数也可提高, 结构轻。

2.6 住宅的使用寿命要大大延长, 超耐久性住宅将要大量出现, 人们很迫切的要求提高住宅的耐久性, 现在超耐久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兴起, 不久将来有望使混凝土的耐久性达到几百年, 当住宅采用框架结构之后, 就可以采用超耐久型混凝土从而大大提高住宅耐久性,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7建筑设计的智能化趋势。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的日渐广泛,建筑设计中的智能化趋势日益显露出来。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为人们提供较为先进的服务,尽量减少人们不必要的劳动支出,运用智能机器或只能技术就能实现简单的操作。比如在建筑清洁方面、防盗设施方面等。

2.8建筑设计的人本化趋势。人本化趋势是建筑设计中的又一大趋势。建筑设计将会更加贴近人民生活,贴近人民的需求。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建筑设计中人本化趋势是较为明显的。它会根据不同的商业类型对商业进行设计,比如,专业商店、批发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地下商业街等。此外,现代商业建筑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特别关注社会价值、公共利益和文化品位,影响人们的生活模式。现代商业建筑外观的审美,不仅仅是外装修材料、立面形式、比例、色彩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强调人的参与意识。

2.9建筑设计的功能化趋势。建筑设计的又一大发展趋势是实现其功能化。对于一个建筑来说,并不仅仅局限于居住功能,而是为了给居民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将休闲娱乐功能、商业功能等融为一体,体现建筑设计功能密集型的发展趋势。

三、生态建筑设计的特点

3.1 一要重视设计地段内的土地、环境及植被的特点, 因地制宜, 整体、全面的考虑设计区域内部与外部环境关系, 人与环境和谐共存设计过程的多学科综合性。

3.2 为实现这些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有效途径:

3.2.1 开放地下空间:解决城市用地紧张, 向城郊扩张, 会使耕地减少,生态平衡破坏,向空中发展会增加城市人均密度增加,空气污染。节省土地资源,减少对土壤的破坏;节约能源:土壤具有隔热和蓄热双重功能;有利于生态平衡, 不破坏植被,不占农田;防尘、防毒、地下空间无大气污染;利于储存蔬菜、水果、粮食;抗震性能好, 维护费用低。

3.2.2 物质能量循环利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们对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有了很大进展, 如对太阳能, 风能转化为人们生活的动力来源。

3.2.3加强绿化设计,城市与建筑的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绿色植被有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杀菌,调节空气等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心理功能。

3.2.4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四、结束语

商业建筑作为建筑设计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其发展趋势对建筑设计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商业建筑设计要求和发展趋势的探讨,对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通过对商业建筑发展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今后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生态化、智能化人本化和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根据具体施工和建筑条件,采用先进的建筑施工,不断推进建筑设计朝向科技化的方向发展,推动我国建筑事业再上新台阶,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延博.对商业建筑设计原则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6(20)

[2]冯悦.对商业建筑设计原则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

[3]顾洪峰,陈卓.浅析促进商业发展的商业建筑设计的几点原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4)

第2篇:商业建筑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策划定位;包容消化;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Commercial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is a vibrant city elements, it is open, polymerization, and varied characteristics, become one of impetu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rchitects are changed in the design of commercial buildings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ning, positioning, busi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l cultural influence commercial building mode, reasonable design, reasonable, appropriate commercial buildings, to create a good social effect and economic returns.

Key words: planning and positioning; inclusive diges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现代商业建筑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特有规律,特有的要求,不同于住宅建筑相对稳定而单一的要求。如果建筑师按照自己的思路闭门造车或单纯依据设计任务书进行不科学、不合理的传统设计方式,那么辛苦设计的建筑项目不仅没有产生效益,还会浪费大量的资源。这就要求建筑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并积极参与商业建筑的建筑策划,配合地产商、策划师、营销师、结构、设备及其他专业人员,了解商业项目的地理、地域条件、社会、人文情况、消费、发展特点和趋势、经济、技术、城市规划发展等各方面基础资料及商业建筑的各种模式,根据建筑策划制定合情、合理、合适的科学建筑设计依据,才能更好地完成商业建筑这种复杂的设计工作。商业建筑设计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建筑策划,建筑策划主要研究投资立项以后的建设项目的规模、性质、空间内容、使用功能要求、环境、趋势等影响建筑设计和使用的各种因素,从而为建筑师提供建筑设计的科学依据。

商业建筑一般投资规模大,风险大,周期长,经营成功的回报也大,不同商业形态决定不同商业建筑的形式,而商业形态又取决于市场的定位,而定位准确,建筑师才能对商业建筑各种功能,物业,设施要求有充分了解和有效组织,而且不同的商业建筑策划思路产生不同的商业建筑设计作品,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异较大。

1 商业建筑策划

建筑策划根据商业资源的实用性、可行性和前瞻性,如果商业资源分析不透,则任何理论的东西都是站不住脚的。而商业地产专家必须与发展商和建筑师达成共同的策划定位方案,正确的策划来源于各方面的调查分析。

1.1 市场调查

商业建筑设计必须依据市场调查得出定位结论。对外通过对消费特点和趋势、经济条件、交通状况、周遍商业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发展规划、商业现状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对内通过对项目本身的业态选择、业态组合、产业链分布和面积占比例,业种选择、分布和面积占比,对商铺划分、建筑形态、区域和楼层功能、人流导向系统、项目环境及配套设施等进行预先设定。为建筑师设计提供充分的设计依据。

1.2 模式需求

不管商业建筑是出租,出售或租售兼营组合,最重要的是确定主力业态,对于商业建筑来说,不同业态决定模式的不同,其业态规模、功能流程、设计等都是由它自己来确定,不同业态有自己不同的功能要求,这些使用要求与设计是由商家决定而非发展商自行主张。缺乏定向设计的依据,所做设计看似通用性强,实则无的放矢。一旦功能与店家冲突,设计必然从头。无目的规划设计只能增加前期不必要成本和后期的招商难度。因此建筑师应根据不同业态设计不同的建筑空间模式来分析和建议。

1.3 可持续发展和特色

商业建筑是公共场所,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建筑一般在5~6年就要重新做一次装修,简洁和耐久的品质,尽可能少地维修与保养,而同时,根据不同的项目环境和商业内容进行灵活的适应,最终让投资者和消费者感到持续的价值。功能齐全、业态丰富、空间多姿,特色鲜明,设计必须富有时代感,同时又需超越时代趋势,在各种文化和不同年代间引起共鸣。

现代商业建筑设计的目的是让建筑项目产生良好的、持久的经济效益,建筑师在商业建筑设计里面是要实现项目达成一套动态的投资回报模式,是完成一件被消费者最终接受和持续使用的建筑产品。经过深入的调查,细致分析掌握各方面的信息,集合各方面的灵感智慧,形成较为完整的建筑策划。前期的规划定位、招商、经营管理,每种情况都是非常复杂,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建筑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建筑师进行商业建筑设计就是包容和消化这些意见、方案和专业价值的物化劳动,才能形成完整的建筑设计作品。

2 商业建筑设计

2.1 业态组合设计

商业综合体的构成是由商业本身产业的价值链决定的,什么样的业态组合更有利于经营。首先建筑师应根据前期的规划定位、招商、经营管理的策划方案,从建筑的基本功能和实际应用出发,明确功能、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设计不仅要求符合时代新气息,还要求合理、清晰地安排整个空间功能需求,主动地引导客流,制造客流,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空间和位置,合理的分布面积,楼层的分区铺面分割及配套设施设计能避免各类商品混陈,人流混杂的情况,建筑师应创造丰富,灵活多变,符合业态组合的合适空间来包容不同层面技术的需求。要做成一个综合体,一定要做产业链,产业链出来之后,价值链就出来了,就能产生各种效益。

2.2 模式设计

商业建筑的策划、设计在不同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下,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只出租不销售,重点考虑经营与商铺增值就可以了,如果考虑兼营时,还要考虑商铺购买者的偏好与要求。商业建筑因招商要求不同而功能布局不同,同种业态也因品牌不同而布局不同。受此限定的商业建筑,或开发周期不同,或经营效果不同。那些不符合商业规律的商业建筑设计,虽然空间造型丰富,却已隐含了不良经营的隐患。因此,满足商家需求,消化各种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筑师在设计中采用灵活的空间组合,提供不同的模式设计作品。这需要建筑师不断改进项目产品,自我完善,打造更加符合商业需求的最佳设计作品,最终让投资者和消费者感到持续的价值,让商户感受到持续经营的优越组合空间。

2.3 人流和物流

人流和物流决定功能布局合理的引导系统是商业建筑设计成功的关键。

先确定人流、物流、出入口、通道形式,再做商业功能的布局。今天消费群体有着广泛的兴趣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提供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集购物、娱乐、休闲等需要为一体的综合商场是他们的需求。尽可能丰富功能来满足这类顾客的要求时,同时还要满足购房者(铺面投资者、商业投资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便捷的物流通道。并在建筑细节上表达更多趣味。进而创造新的商业环境,让消费群体感受到购物消费的愉悦,感受到生活和世界的美丽同时,为商场经营者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4 绿色建筑和特色

绿色建筑一方面可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其带来的可持续收益将远远大于前期的投入从而达到整体的价值实现,绿色建筑赋予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更换改造的可能性,所以建筑师在设计商业建筑时没有必要做得最好,要做得合适,并不是要做的多豪华多气派才能体现是商业建筑,要强在恰到好处。商业建筑往往是城市商业文化的中心,不同城市有不同的风格,因此,建筑师在使用自己建筑风格和手法的时候,需要深入了解城市商业文化特征,提炼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设计使商业建筑要有文化特色,地方特色,更要突出业态特色,空间特色,人文特色在商业建筑中使用,不仅有着可以感知的物质外壳,也表现出强烈商业建筑风采。

3 结语

建筑师最终完成商业建筑的物化成果,是反映建筑设计、商业招商运营、房地产开发三块等不同领域的交融成果,它不仅需要各方面专业人才参与,更需要建筑师的智慧。好的商业建筑不仅是设计创新的体验,更是价值实现的过程,使商业建筑合情合理。合适更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让商业建筑的设计同开发商的产业价值息息相关,建筑师设计价值、商业价值及城市价值的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JGJ48-88,商业建筑设计规范[S].

[2]顾馥保.商业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第3篇:商业建筑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商业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引言

经济的迅猛提升使我们关注到了当今商业圈的发展潜力,在世界趋于和平发展的过程中,暴力谋取利润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能的方式。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变革的过程中,另一处无形的战场俏然弥漫了战争的气息,那就是商业稍烟的弥漫。而作为商业发展的一个载体,商业建筑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商业建筑空间,商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在进行商业建筑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其设计的要点。

一、现代的商业建筑设计概述

在地球村概念引导下、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浪潮中,中国的经济更是狂靓似的发展,而作为经济浪潮中的主流-商业活动,更是空前的热烈,使得商业建筑开始进入一个空前绝后的发展路程。商业建筑主要表现在三个类型:首先,是传统的商店,它零零散散的散布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但是往往都是小店面,移动性和随意性很强,专门出售单一的物品或者多而杂的成本十分小的商品;其次,社区型商场,主要为比较大型的小区提供日常生活物品的采购,表现为便利性及24小时营业;最后,大型商业中心,集衣、食、住、行、娱乐休闲、交友活动等为一体,成为了当下发展的主流,也由于齐全性和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大型商业中心的建筑设计也是三个方面发展中要求最高最复杂的。

二、商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人流以及物流流通的设计原则

任何一栋商业建筑在进行设计中,要想更好的发挥使用功能,必须将人流以及物流流通的便利性考虑周全,应该设置合适周密的建筑出入口以及各种活动流线。只有将人流以及物流的流通充分的渗透到设计过程当中,商业建筑在投入使用之后,才能够变得更加的有序高效。

2、多元性设计原则

现代商业建筑的服务对象众多复杂,包括孕妇、婴儿、老人、残疾人等人群,为了满足各种人群的要求,需要对商业建筑进行空间布局和交通流线设计时,切实考虑各种人群的行为特点和需求,设置哺乳室、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无障碍通道等,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功能布局满足商业性需求

现代商业建筑的功能主要包括购物、办公、娱乐、餐饮等,但不是要求商业建筑具有以上所有功能,而是要根据商业建筑周边区域的商业需求和经济发展状况,对其内部功能设计进行合理的定位和组合,尽量与周边区域的商业服务需求形成互补,然后再以商业建筑的内部功能要求,指导其功能空间的组合和布局。

三、商业建筑设计要点

1、选址合理

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水平、不同需求会导致有不同的消费人群,对一个大型商业建筑而言,好的地段是长期、稳定客源的保证,也是商业建筑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选址时也要注重周围的交通条件。应该尽量保证尽可能多的顾客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以尽可能便利的交通方式到达。因此,周围有地铁站、公交站的地段应该是建筑设计选址时的首选。商业建筑设计中地段的选择对以后的经济效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选址时应该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交通、城市规划甚至政策因素。这样不仅能保证建筑的经营效益,也能保证建筑在未来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2、中庭设计

中庭是大型商业建筑中久盛不衰的空间组织,设置大尺度的中庭共享空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空间构架。无论从心理学上还是从建筑美学角度看,中庭都能有效的将复杂的功能和空间相结合,创造舒适、愉快的消费环境。对于大型商业建筑而言,尤其是高档的购物商场,布置尺度较大的中庭,增加空间变化的丰富性,更显豪华,也更能吸引顾客的注意,给顾客创造豪华、舒心的购物消费空间。

3、营销空间的设计

要想保证营销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交通空间的设计。营业厅的交通空间包括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水平交通空间是指同层内的通道,垂直交通空间是指不同标高空间的垂直联系。其次是展示空间的设计。这里要重点关注橱窗的位置设计。其次是服务空间设计,这里主要是为了满足顾客的服务需求、降低顾客的消费疲劳感。其次是休闲空间设计,主要有休息、娱乐、餐饮、健身、文教等空间。最后是营业厅无障碍设计,商场作为商业服务性建筑,应考虑到弱势群体能享受服务。

4、商业建筑的结构设计

商业建筑的类型多种多样,按承重结构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网架结构、框架结构,底层框架上部砖混结构以及纯砖混结构等。多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布置灵活,使用方便。大跨度结构,多用于大型的批发零售市场、大型批发市场以及大型综合性的集购物、休息、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百货商店的顶层或中庭的采光顶层等。由于这一类商店要求的使用跨度较大,所以多采用网架结构形式,轻型钢架结构形式等,它的特点是自身轻、跨度大,能满足大跨度的使用要求。

四、商业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1、生态化

生态化趋势是今后建筑设计过程中普遍追求的一大趋势。当前,世界资源环境短缺,污染范围正逐步扩大,为了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贯彻生态化的原则。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用使用周期长、强度较好、轻质便捷的新型建筑材料,避免传统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在动力选择上,要采用清洁能源,尽可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促进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建设。

2、人文化

现在的商业建筑设计师除了设计商业建筑的基本功能,如买卖购物等地方更加注重人文景观和相对匹配设施的设计。例如:货架不但注重实用,也开始注重观赏性和软装饰。也越来越注重商铺的装演不再一成不变而是中西合璧、百花齐放,使得人们在购物的同时还会有一种的美的享受。在商场中也会设计休息区、儿童娱乐园、残疾人专用设施等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越是大型商场这些颇具人文关怀的地方就会越多,更不用说必须有的消防设施和保安系统以及停车场的设计。

3、智能化

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的日渐广泛,建筑设计中的智能化趋势日益显露出来。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为人们提供较为先进的服务,尽量减少人们不必要的劳动支出,运用智能机器和技术就能实现简单的操作,如在建筑清洁方面、防盗设施方面等。

结束语

商业建筑经过漫长的发展到了现代,已然日渐成熟呈现多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日新月异的文化创新,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会逐渐提高。商业建筑不但要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的基本生活需要,还要满足娱乐休闲和艺术观赏的审美要求,商业建筑的发展必定会为城市的发展进度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吴月娇.以商业建筑发展为例看建筑设计发展新走向[J].经营管理者,2013,15:304.

[2]杨劲松.浅谈城市综合体的商业建筑策划设计创新[J].《低碳世界》,2014,(6).

[3]吴晶,顾珊珊.刍议现代城市商业建筑公共环境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1).

第4篇:商业建筑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建筑规划; 商业建筑; 建筑设计

Abstract: commercial building has now become except residential building beyond, most of the attention, to the city vigor and landscape have the biggest impact on building types, commercial building planning design will face is more widel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building business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reasonable and appropriat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so as to create a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construction planning; Commercial buildings;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综合性是现代商业建筑的发展趋势,建筑师在设计商业建筑的方式和功能都在发生着改变,不同的策划定位、商业特色和地方人文都影响着商业建筑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我们的项目产品,打造更加符合商业需求的最佳策划方案和设计作品,最终让投资者和消费者感到持续的价值,让商户感受到持续经营的优越组合空间,让客户感受到购物消费的愉悦,感受到生活和世界的美丽。

一、商业建筑策划

商业建筑一般投资规模大,风险大,周期长,经营成功的回报也大,不同商业形态决定不同商业建筑的形式,而商业形态又取决与市场的定位,而定位的准确性,建筑师才能对商业建筑各种功能、物业、设施要求有充分了解和有效组织,而且不同的商业建筑策划思路产生不同的商业建筑设计作品,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异较大。好的建筑策划已经决定建筑设计的成功或失败。

(1)市场调查商业建筑设计必须依据市场调查得出定位结论。对外通过对消费特点和趋势,经济条件,交通状况,周边商业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发展规划,商业现状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对内通过对项目本身的业态选择、业态组合、产业链分布和面积占比例,业种选择、分布和面积占比,对商铺划分、建筑形态、区域和楼层功能、人流导向系统、项目环境及配套设施等进行预先设定。为建筑师设计提供充分的设计依据。

(2)模式需求不管商业建筑是出租、出售或租售兼营组合,最重要的是确定主力业态,对于商业建筑来说,不同业态决定模式的不同,其业态规模、功能流程、设计等都是由它自己来确定,不同业态有自己不同的功能要求,这些使用要求与设计是由商家决定而非发展商自行主张。缺乏定向设计的依据,所做设计看似通用性强,实则无的放矢。一旦功能与店家冲突,设计必然从头。言目的规划设计只能增加前期不必要成本和后期的招商难度。因此建筑师应根据不同业态设计不同的建筑空问模式来分析和建议。

(3)在进行商业建筑策划的过程中,商业地产专家与建筑师是把握全局的关键人物。商业地产策划师要具备多学科人才协同组织能力,根据项目所处区域历史文化特点,特别是根据当地消费者偏好,设计项目开发的总体理念,确定文化定位与市场定位。当前,商业地产项目一般由发展商组织总体策划,在投资立项中需要与商业经营专家、商业业态店经理人员、商铺营销策划师、建筑规划师、景观规划师、建筑师等进行沟通。在实施建筑策划时,还需城市规划师、计算机人才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完整的建筑策划方案。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包办代替,建筑设计就是包容和消化这些意见、方案和专业价值的物化劳动,才能形成完整的建筑策划和设计方案。

(4)可持续发展和特色商业建筑是公共场所,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建筑一般在5-6 年就要重新做一次装修,简洁和耐久的品质,尽可能地少需要维修与保养,而同时,根据不同的项目环境和商业内容进行了灵活的适应,最终让投资者和消费者感到持续的价值。功能齐全、业态丰富、空间多姿、特色鲜明,设计必须富有时代感,同时又需超越时代趋势,在各种文化和不同年代间引起共鸣。

二、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建筑设计的目的是让建筑项目产生良好的、持久的经济效益,建筑师在商业建筑设计里面是要实现项目达成一套动态的投资回报模式,是完成一件被消费者最终接受和持续使用的建筑产品。前期的规划定位,招商,经营管理,每种情况都是非常复杂,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建筑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建筑师进行商业建筑设计就是包容和消化这些意见、方案和专业价值的物化劳动,才能形成完整的建筑设计作品。

(1)业态组合设计

商业综合体的构成是由商业本身产业的价值链决定的,什么样的业态组合更有利于经营。首先建筑师应根据前期的规划定位,招商,经营管理的策划方案,从建筑的基本功能和实际应用出发,明确功能、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设计不仅要求符合时代新气息,还要求合理、清晰地安排整个空间功能需求,主动地引导客流、制造客流,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空间和位置,合理的分布面积,楼层的分区铺面分割及配套设施设计能避免各类商品混陈,人流混杂的情况,建筑师应创造丰富,灵活多变,符合业态组合的合适空间来包容不同层面技术的需求。要做成一个综合体,一定要做产业链,产业链出来之后,价值链就出来了,就能产生各种效益

(2)模式设计

商业建筑的策划、设计在不同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下,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只出租不销售,重点考虑经营与商铺增值就可以了,如果考虑兼营时,还要考虑商铺购买者的偏好与要求。商业建筑因招商要求不同而功能布局不同,同种业态也因品牌不同而布局不同。受此限定的商业建筑,或开发周期不同,或经营效果不同。那些不符合商业规律的商业建筑设计,虽然空间造型丰富,却已隐含了不良经营的隐患。因此,满足商家需求,消化各种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筑师在设计中采用灵活的空间组合,提供不同的模式设计作品,要对多种业态使用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做充分的考虑。商业建筑本身的功能组合十分复杂,对于商业、居住、办公相互混合的综合体项目,处理的难度会更大。商业及公寓部分经常布置于建筑低端,办公和酒店放在高端。这种设计的好处可以便于楼体管线的布置;低端平层中让出的核心筒位置有利于卫生间的设置;高端部分的景观优势更有利于项目高价值的产品。但在具体项目中,还应充分考虑建筑本身的竖向交通效率对商业产生的影响。在建筑平面布局的设计中,空间的使用效率也要同建筑形式、结构做法相结合。例如很多高层项目在设计时采用了转角的做法,按照经济性的测算,这种做法可以增加大约 30% 的经济回报,但在具体的项目中要注意不要对街角形成破坏。

(3)引导系统设计

人流、物流决定功能布局合理的引导系统是商业建筑设计成功的关键。先确定人线,物流,出入口,通道形式,再作商业功能的布局,今天消费群体有着广泛的兴趣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提供丰富多姿的建筑空间,集购物、娱乐、休闲等需要为一体的综合商场是他们的需求。尽可能丰富功能来满足这类顾客的要求时,同时还要满足购房者(铺面投资者、商业投资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便捷的物流通道。并在建筑细节上表达更多趣味。进而创造新的商业环境。让消费群体感受到购物消费的愉悦,感受到生活和世界的美丽同时,为商场经营者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绿色建筑和特色

绿色建筑一方面可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其带来的的可持续收益将远远大于前期的投入从而达到整体的价值实现,绿色建筑赋予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更换改造的可能性,所以建筑师在设计商业建筑时没有必要做得最好,要做得合适,并不是要做的多豪华多气派才能体现是商业建筑,要强在恰到好处。商业建筑往往是城市商业文化的中心,不同城市有不同的风格,因此,建筑师在使用自己建筑风格和手法的时候,需要深入了解城市商业文化特征,提炼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设计使商业建筑要有文化特色,地方特色,更要突出业态特色,空间特色,人文特色在商业建筑中使用,不仅有着可以感知的物质外壳,也表现出强烈商业建筑风采。

第5篇:商业建筑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 消防 安全疏散

地下商业建筑结构复杂,内部商品比较多,增加了火灾隐患。因火灾发生过程中具有比较大的烟气量,加大了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难度,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地下商业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消防安全疏散的烟气、通道等进行规划和设计。笔者借助具体的设计案例对地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进行具体论述,以期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和消防效果。

1 地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特点

1.1 人员疏散困难

地下空间的局限性在于发生火灾时,会使电源切断,地下空间比较黑暗,加大了消防难度。照明设备缺乏和路线混乱,导致人员疏散效果不佳,增加了安全隐患。地下建筑的特性决定了人们需要上楼梯以避开火灾,疏散速度较慢。同时,疏散方向和高温浓烟扩散方向一致,增加了人员疏散难度。

1.2 火灾扑救困难

消防人员无法对地下建筑火灾情况进行直观了解,加大了现场灭火难度。出入口的限制性,使灭火进攻路线少。并且受高温浓烟的影响,灭火人员无法接近着火点。同时,受到照明条件和通信条件的制约,增加了消防难度。

1.3 缺氧严重

地下商业建筑的空间位置使其面临供氧不足的问题,造成火灾过程中的严重缺氧,增加了人员安全隐患。

1.4 出入口不足

地下商业建筑的出入口比较少。在火灾过程中,限制了人们的逃生路线。部分人员距离疏散口比较远,疏散距离和疏散时间都比较长,增加了其逃离难度,严重威胁了火灾过程中的人员安全[1]。

2 地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

2.1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地下商业布局要力求简捷和规整,避免转折过多;确保内部空间完整性,使商场布局和环境一目了然,提高消防安全疏散效率。设计人员要注重网格状通道系统布置过程中的规则性,在通道两侧对商店进行布置,并增加安全出口数量。同时,也要对通道交汇处进行设计,确保其具备充足的集散空间,避免顾客找不到出口。地下商场建筑设计要力求规整和空间充足。设计人员可以在地下商场主通道内对美化和休息设施进行布置,确保空间宽敞性,达到良好的消防安全疏散效果。

地下商业建筑规划要力求与周围基础设施的统一。设计人员要对其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疏散口位置等进行合理规划,并对通风口和排风口等进行设计。设计人员要在防火间距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对防火带进行设置,并对其进行绿化,以控制火势。同时,也要重视地下商业建筑室外防火设计。在室外出入口预留充足的场地,以满足人员疏散、火灾扑救和消防停车诉求。结合建筑规模,对出入口预留场地面积进行确定。设计过程中,要对地下商业街的部分出入口进行单独设计,达到良好的消防安全疏散效果,提高灭火质量。设计人员也要结合商业建筑具体情况单独设置消防出入口,避免影响人员疏散。

2.2 防火和防烟分区

设计人员要应用防火墙对防火分区进行划分,对火灾进行控制。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对防火分区面积进行设置。应用防火墙对地下商业建筑内的防火分区进行分隔,并将其面积控制在500m2以内。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火灭火系统进行设置。如果建筑内部装修与国家标准相匹配,可以将防火分区面积增加到2000m2。

在防火分区内对防烟分区进行划分。其能够对火势进行控制。设计人员要借助防烟垂避和隔墙对其进行划分,达到良好的阻烟效果。并结合地下商业建筑具体情况,进行防烟分区设置。在同一排烟系统背景下,设计人员要确保防烟分区大小等同,达到同等的排烟效果。相关规范中,对防烟分区面积具有明确规定,其不得超过400m2。设计人员要尽量减小防烟分区面积,以增加建筑设计便利度,确保地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过程中的经济性。

2.3 安全疏散通道设计

2.3.1 通道间距

设计人员要结合地下建筑中可燃物情况,对通道间距进行设置。设计人员可以将垂直进出转化为水平进出,让人们借助台阶到下沉广场,进而呈水平方向进入地下空间。相较于传统垂直疏散,水平疏散更加安全便捷,也符合消防安全疏散习惯。合理设置安全通道,使其面积等同,有效避免消防安全疏散过程中的堵塞情况。同时,结合最大人流密度对安全出口宽度进行设计,达到良好的消防安全疏散效果[2]。

2.3.2 通道数量

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最少两个。如果防火分区毗邻,其要合理利用防火墙上与相邻分区连接的防火门,将其作为次要安全出口。如果地下商业建筑层数在3层或者3层以上,设计人员要进行防烟楼梯间设置。而其他地下建筑,要设置封闭楼梯间。通道数量要与防火要求相符合,并结合地下商业建筑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区域增加安全出口数量。

2.3.3 通道宽度

设计人员要结合防火分区设计容纳人数和疏散宽度指标对防火通道宽度进行计算和设计。室内地坪和室外通道地面高差在10m以下,将疏散宽度指标设置为100人不小于0.75m;反之,疏散宽度指标为100人不小于1m。同时,楼梯宽度要超出其对应口宽度。设计人员也可以结合每层营业厅和客户服务用房使用面积,对地下商店营业部分疏散人数进行确定。

3 结语

消防安全疏散是地下商业建筑设计中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设计人员要结合地下商业建筑实际情况和人流量进行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提高建筑工程防火水平。当前,地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设计人员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以期达到良好的消防安全疏散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商业建筑设计特点范文

现阶段,经济突飞猛进,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各种商业建筑不断涌现,伴随而来的是商业建筑结构日益复杂化、综合化、密集化,这给建筑防火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总结了大型商业建筑消防的特点,其次重点分析了大型商业建筑防火对策。最后总结出商业建筑防火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结合各地标准要求,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特点进行设计,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为广大群众营造更好的生活购物空间。

关键词:商业建筑;防火特点;消防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国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大型商业建筑。新建的商业建筑正朝着大型化、中庭化、空调化、多功能化发展,集娱乐、观赏、金融、饮食居住于一体。大型商业建筑功能的复合化、规模的大型化、人员的密集化给我们消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纵观国内大型商业建筑的火灾事故案例已不少。本文针对大型商业建筑的防火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如何有效消除火灾隐患及不安全因素,提高大型商业建筑的防火能力。

1 大型商业建筑消防特点

大型商业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公共建筑。就消防而言,其主要特点有:

一是大型商业建筑大多位于城市繁华地区,是人员集中场所。二是经营范围较广,商品种类繁多,营业场所及周转仓库可燃物品多。三是室内装修豪华,内部装饰采用大量可燃材料。发生火灾时这些物品将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并迅速蔓延。四是商业建筑规模大,建筑面积少则几万平方米,多则几十万平方米,上下空间串通。许多商业建筑逐步增设空调系统,自然通风排烟条件差。五是管理不到位。商场的柜台一般形成小摊位密布格局,货物到处堆放。影响应急时消防设备的使用、人员的安全疏散及消防人员的灭火救援行动。

2 大型商业建筑防火的具体措施

2.1 防火分区划分和防火分隔

防火分区是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它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该项目综合楼三层以下为商业功能,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氛围,设置了中庭和自动扶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此类空间设置已明确了防火分区的划分; 商业步行街因无顶盖且每一商业单体均设封闭楼梯间,防火分区划分也很清晰; 地下车库设有人防工程,可参照《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来划分防火分区; 有争议的是地下超市部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且建筑内部装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的有关规定时,地下商店营业厅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2000m2。防火分隔有三种形式: 防火墙、防火卷帘和防火水幕。由于该项目的商业性质,采用防火墙作为防火分隔,影响商场的平面布局、空间的通透,也不便于经营; 而如果使用水幕,用水量过大,不经济。因而该项目仍采用特种防火卷帘的形式作为防火分隔,防火卷帘以背火面温升为判断条件,耐火极限不低于3 h,达到防火分区分隔的要求。

2.2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和疏散楼梯的设置

有关规范规定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且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综合性建筑的商店部分的安全出口必须与其它建筑部分隔开。商场平时人流可依靠电梯、扶梯以及水平方向通道等多种交通手段进行疏散。而火灾时,除消防电梯外所有电梯均应停用,平时使用的某些通道(如防火分区分隔设置防火卷帘的地方)也会停用,此时楼梯是唯一的疏散通道,因而楼梯数量和楼梯总宽度便成为防火设计的关键。大型商业综合体疏散楼梯应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疏散楼梯的设置尽可能地在商场四周外墙设置封闭楼梯间,这样可自然采光,省去前室。因疏散距离不满足必须在商场内部设置楼梯的可将楼梯成组布置,使两个防火分区共用楼梯,为商业留出灵活的空间。《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营业部分公用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m,结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每股人流宽度,梯段宽度取1.8m较为合适。该项目商业部分层高均为5.4m,按梯宽1.8m,将楼梯设计为4跑,可节省近1/3梯间面积。若设计成2跑剪刀梯,则一个梯间位置可设置2部楼梯,可节省更多梯间面积,为业主争取更多营业面积。但现有规范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仅对塔式住宅规定两部楼梯分别独立设置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梯外,并无明确规定。按“法不禁止则许可”的原则,已建成的公建工程中也已出现剪刀梯,说明采用剪刀楼梯是一项合理经济的措施。在此,为使在公建中疏散楼梯的设计更合理,建议相关部门对剪刀梯宽度、出口数量如何计入疏散楼梯进行明确。

2.3 防火分区的控制

严格控制大型商业建筑防火分区是一项十分必要的措施。目前国内大型商业建筑的自动扶梯、敞开式楼梯的共享空间一般上下串通,没有分隔保护。有的虽然考虑采用自动喷淋加密式水幕系统,但其水量难以满足系统要求,形成不了防火幕墙的作用。使用防火卷帘作为防火分隔分区的措施时,防火卷帘的耐火时间达不到4小时的规范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防火分隔。笔者认为对自动扶梯或敞开式楼梯、走廊及共享空间等上下串通部位必须采用防火分隔。行之有效的应是采用耐火极限较高的复合卷帘门进行防火分隔。这既保证了整个商业建筑被卷帘分隔切断了竖向走道,阻止火、热迅速蔓延。同时也减少了水幕或喷头工作时,大量水影响非着火层,造成不必要的水喷损失。二是地下商场。对地下商场,由于其着火时扑救十分困难,故面积不宜过大,更不应以大量连续的防火卷帘代替防火墙进行分隔。应以店铺式为主要实体砖墙或双面石膏板墙分隔。切实保证有效的防火采光和排烟,以有利于控制和扑救火灾。除此之外,通道必须畅通,安全出口数量必须充足。

2.4 切实保证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也是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型商业建筑的人员流动量大,密度高并且情况复杂,大多购物者对商业建筑内部及周围环境不太熟悉,难以有效组织人员疏散。如果安全疏散出成严重的人员伤亡。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合理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在火灾情况下,人们往往由于慌乱而在走道内盲目地寻找逃生出口。如果疏散楼梯出口位置不当,出现袋形走道,就会使疏散造成困难。因此,应保证其中两个出口或楼梯设在走道两端,尽量避免袋形走道。二是室内楼梯应直通屋顶。建筑物底层或下层发生火灾时,烟火就会沿开敞楼梯间或其他开口部位向上升腾。人们在慌乱中往往会顺烟气流动或火势发展蔓延的方向向上寻找逃生出口。因此大型商业建筑的楼梯应尽量通向平屋顶。这样可以为援救和自救逃生争取时间、创造条件。三是合理设计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出口。在设计中应保证大型商业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两个不同方向的疏散出口。商场内任何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直接距离不大于20 米。其中一个疏散出口必须是本分区的,且宜沿外墙设置并直通底层到室外,另一个疏散出口可以是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出口,但此出口不得为防火卷帘,而必须是甲级防火门,或出口上部设置加密喷淋。

严格控制防火分区、切实保证安全疏散是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应着重注意的方面。当然完善大型商业建筑的防火功能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我们应认真考虑大型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加强防火监督管理力度,从而使大型商业建筑真正成为令人放心的购物天堂,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

大型商业综合体规模大、功能复杂、人员集中、火灾危险性大、救援困难,在进行此类建筑的防火设计时,应遵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消防设计,做到效果突出、经济合理,为顾客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安全的购物空间。

参考文献:

[1]郭胜友,刘梅梅.重庆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编制理念及特色[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1):49-51.

第7篇:商业建筑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商业建筑;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大型商业建筑的含义

大型商业建筑是用于满足购物者消费、餐饮、休闲、娱乐等活动或开展促销等商业行为的场所,它通常将商业、办公、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其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商业体系。大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在遵循整体化原则、人性化原则和经济性原则的基础上完成对商业综合体整体空间、界面和环境的全方位设计。

二、商业建筑设计要点

1、大型商业建筑空间设计

(1)线性组合空间

线性组合空间主要采用一条路径将各个空间组合在一起。路径通常是直线式、曲线式或者拆线式的,当然也可以是明显的街道式。通过直线、曲线或拆线对空间内的各区域进行组合贯通。这种组合适用于空间小的结构,能有效利用空间。

(2)环绕性空间

环线性空间通常是指大型商业建筑的路径在空间外形成一个环形路,商业空间沿此环形路布置,也可设计同时多个环形路,这样就是多环形商业路线,能有效利用空间。

(3)并列性空间

并列性空间是指将空间并行排列,组合成的一种建筑风格,没有明显的主次区别,将各空间均匀分布在建筑中,形成很多独立的小空间。

(4)聚合性空间

聚合性空间是以一个空间为主导,其它空间在其周围聚集、向其靠拢。主导空间在形式上应当突出,如中庭空间、中央大厅等。

(5)辐射性空间

辐射性空间以大型建筑中心为圆心,向四周辐射展开,这种辐射性空间不受建筑形式的影响,辐射路线可长可短,有效节约了人们在建筑内步行的距离。

2、商业建筑的通风空调设计

商业建筑的通风空调设计应遵循舒适性原则,冬季应达到温暖而不燥热,夏季应达到凉爽而不骤冷。否则,会对顾客和职员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冬季暖气开得很足,顾客从外面进零售店铺都穿着厚厚的棉毛衣,在店内呆不了几分钟都会感到燥热无比,来不及仔细浏览就匆匆离开零售店铺,这无疑会影响零售店铺销售。夏季冷气习习,顾客从炎热的外部世界进入零售店铺,会有乍暖还寒的不适应感,抵抗力弱的顾客难免出现伤风感冒的症状,因此在通风或空调设计时,维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是至关重要的。

3、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

在大型商业建筑消防性能设计中主要的是明确防火安全性能与性能标准。首先要确定设计目标;设计初期要根据建筑防火等相关规范,并根据火灾的性质对消防设施进行设计,较为复杂的设计更可以采用软件进行实况模拟测试。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估和审核,最终确定最佳设计方案。针对商业火灾荷载大蔓延快的特点,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划分防火分区,采用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阻隔火灾的发展。疏散楼梯是发生火灾时进行人员疏散的重要通道,必须确保其安全可可靠。疏散楼梯的数量要根据建筑物实际需要的疏散宽度进行设置,宽度由建筑物的用途确定,间距由疏散距离确定。对于地下商业建筑,在设置一定数量的直通地面楼梯外,另外建议在地下室四周设置安全避难走道或开敞式地下广场作为亚安全区域,这样能够大大降低每个防火分区疏散楼梯的数量,在保证人员疏散安全的同时,有效减少了地下或地面一层的楼梯数量,增加了有效建筑面积。

4、大型商业建筑的功能和风格设计

由于大型商业建筑包含了办公、公寓、酒店、购物、娱乐、会所等多种功能,建筑面积大,使用人口较多,加上不同地域的商业建筑地区气候和文化需求不同,且商业空间不仅要在满足现阶段商业功能,同时还要适应未来商业变化的需求,因此大型商业建筑的设计难度及复杂程度都较大。在当前城市和商业都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型商业建筑的设计必须要精确定位建筑在城市中的整体业态功能,并使建筑内部业态之间、与外部社区以及与环境间呈现出和谐、共生和互补的状态,通过对建筑内部与外部流线的整合,体现建筑物鲜明的风格,力求在满足顾客多样需求的同时,做到功能化、人性化以及个性化的设计。成为具有特点的城市地标性建筑。

5、其它配套设施设计

(1)灯光设计

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灯光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商业灯光设计当中,主要分三个部分:一个是基本照明;一个是特殊照明;第三个是装饰照明。不同的灯光组合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赋予商业空间不同光影效果。夜晚的商业空间最炫目也是最吸引人的部分就是灯光,好的灯光设计已经成为人们走出家门进入商业空间的重要愿意之一,仅简单的白色的灯光强调出了光影,强调了建筑、树上、花池边等景观灯组合变化更能衬托出空间或浪漫或热情或璀璨的。因此夜晚的商业空间也更迷人。

(2)橱窗设计

橱窗设计是整个商业空间细部中最有诗意的部分,如果吸引顾客去购物的话,店面设计一定要有吸引力。好的橱窗布置既可起到介绍商品,指导消费,促进销售的作用,又可成为商店门前吸引过往行人的艺术佳作。而富有个性的橱窗设计可以烘托出一个热闹的氛围所以橱窗设计是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部分。

(3)辅助设施

在大型购物中心商场里面辅助配套的设施主要指卫生间、停车场、办公室以及商场里面的陈设品等等。这些也是商业空间容易让人忽视的细节部分,这些配套设施当中,要对整个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元素加以提炼,并利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这样的商业空间才能从细节之处体现出设计感,才会在众多同类设计中脱颖而出。

三、商业业态分类及层间业态分布原则

从建筑设计角度可以商业业态分为如下几个形式,超市、主力店、餐饮娱乐、品牌主营店及电影院形式等等。

超市区域通常不做吊顶,因而对应的自动喷淋头的形式及排烟口、烟感布置的原则均与有吊顶的区域布置不同,其楼面荷载较大,根据不同的品牌超市特点,对结构设计也要有对应的要求,超市作为目的性消费商业,能形成有效的人流,因此可以布置在相对较偏僻的区域或地下一层,并设置相对较长的人流必经路线,这样可以在人流必经路线两侧设置各类小型店铺;主力店通常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设计前应加强与主力店承租人的沟通,只有充分了解承租人的意图,才能做好此项设计;餐饮娱乐区域应重点考虑一下上下水电的预留,隔油池的设置及是否引入煤气的问题,若不引入煤气,则应考虑加大用电负荷;品牌主营店中店需要考虑的是是否采用分户计量及统一收银的问题,家电销售区应重点考虑一下用电负荷的因素,电影院在建成初期一般不为盈利目的,而是作为聚集商业人气的重要手段,待整体商业成熟后可反过来促使电影院盈利;

层间业态分布的原则是应考虑如何把客流吸引到顶层及地下室底层的问题,因超市及餐饮娱乐及电影院往往能够比较容易聚集人气,而把他们布置在顶层或底层。而主力店则起到带活整体项目的作用,通常会布置在项目的一端。至于其他形式的业态则只需考虑好相关专业的专项设计即可。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兴楼盘鳞次栉比耸立在城市的中央,其中商业配套设施,更加提升了城镇人文品位。在我国,由于商业形式形态分类,主要是以底层商铺、综合楼的裙楼、小商品市场模式、和商业购物中心形式为主,所以在设计上,还需更注重以下关键步骤的设计,如功能层次、景观层次、领域层次、复合层次、以及各种商业空间和业态的组合,实现相互间的联系与催化。

参考文献

[1]陈琦琛.商业建筑设计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12,Z4:88-91.

[2]闫蕾许王琦浅谈绿色建筑设计在商业建筑中的必要性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年第10期

第8篇:商业建筑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层高控制;楼梯设计;安全疏散 地下商业建筑建设背景

随着城市的发展,出于利益的考虑,很多商场或高层将其地下部分开发作为商业功能,而地下交通的发展也使得大量的人群进入地下空间,为地下商场带来了顾客群,使得地下商场的开发变得有利可图。但是目前我国对地下商业建筑在消防和人防上都有严格的要求,致使国内大部分地下商业开发建设很难突破常规模式进行创新设计。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在现行规范的基础上,对地下商业建筑一些细节节点进行优化设计。 相关规范对地下商业建筑设计的要求

2.1对层高控制要求

地下商业建筑的层高是建筑布置和空间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埋在土中的地下建筑侧墙要承受相当大的水平荷载,层高越大,就相当于墙板的跨度加大。同时,层高影响到埋深,而建筑物的埋深越大,土方等工程量越大,都会使结构工程量和造价提高,工期延长。虽然埋深与地下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除垂直出入口外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进行总体布置时,应在满足地面上街道、地下管线布置和绿化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覆土厚度和整个地下建筑的埋深深度。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版第5.1.13条,地下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若地下没有设置停车场功能,建议地下商业建筑采用两层结构。同时指出,若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超过10m,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因此,地下商业建筑室内地面距地坪高度不大于10m,对优化疏散宽度、设备布置、工程量和造价都是有利的。

2.2 对疏散口形式要求

1)出入口的设计:疏散口应与日常出入口结合,不建议日常出入口为纯自动扶梯形式,因为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6条规定中,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作为安全疏散设施。火灾时大多数人都愿意从自己进入的路线撤离,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比在正常情况下更愿意撤离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因此,在设计紧急流线时,要尽量与人们进入和离开建筑的路线保持一致。只有在确实需要时,才设计人们进出路线以外的第二条疏散路线。

2)疏散楼梯的设计:在我国大多数商业建筑中,楼梯仍是主要的垂直交通设施。它的设计不仅要满通的要求,还要在非常的情况下满足疏散、防火的需要。

地下商业建筑应属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5条规定,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门净宽不应小于1.4m;《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005版中第6.7.10条规定,商场楼梯踏步最小宽度为280mm,最大高度为160mm;疏散楼梯门洞的尺寸选择还应结合防火门和人防门标准图集,净宽1.4m以上可用的国标人防门宽度有1500mm和2000mm。综上所诉,为了减小楼梯数量过多分散和梯段占用空间,可以优先采用楼梯门洞宽2000mm,2000mm净宽梯段和280mm宽、160mm高的踏步形式。

地下商业建筑疏散楼楼梯一般采用双跑折返梯和剪刀梯两种形式。其中双跑折返梯运用比较普遍,受层高限制小,梯段布置灵活,但占用面积大,疏散宽度效率低。相比而言,剪刀梯间内包含两个重叠的楼梯,可以代替两个疏散出口,其占面积小于两个同等宽度的双跑折返梯,所以采用剪刀梯是一项合理经济的措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剪刀梯受层高影响较大。若层高过高,梯段超过18步;若层高过低,满足不了梯段平台上下部过人空间或人防门开启的净高要求。在设置剪刀梯的地下商业建筑里,层高选择应考虑剪刀梯设计的影响。

2.3对安全疏散的要求

为了减小防火分区分隔数量,可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13.3条规定,设计将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尽量接近2000O。地下商业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人数按该防火分区内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70%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确定,换算系数地下一层为0.85人/O,地下二层为0.8人/O。人员密集的地下商业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确定。

比如地下商业建筑最大防火分区面积为2000O,疏散宽度计算应为2000×0.7×0.85×0.01=11.9m。如果按照每部疏散楼梯净宽为1.5m计算,总共要设计近8部楼梯,一部疏散楼梯按设计占用建筑面积8.5m×3.6m计算,约30O左右,总共占用240O。安全疏散设施占用了大量营业厅建筑面积,对于造价高昂和商业价值极高的地下商业建筑来说,显然是不经济合理的。而且地下商业经营管理上偏重于防盗,严格控制进出路线。因此在进行地下商业建筑疏散楼梯设计时,应该避免楼梯过于分散布置,并且多采用像剪刀梯这种能够优化楼梯数量及面积的措施。

此外,若地面对地下商业建筑疏散口数量和位置有限制时,可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9版第5.2.5条设置避难走道,火灾时人员疏散到避难走道,再通过避难走道疏散到室外适宜位置(图1)。避难走道疏散宽度可以被每层各个防火分区共用,其净宽只需满足设计容纳人数最多的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这样可以在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前提下,减少了通往地面的出口数量和疏散总宽度。举个例子,假如一个地下商业建筑有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所需疏散宽度分别为11m和9m。不采用避难走道时,出地面疏散口数量至少为4个,疏散至地面的总疏散宽度为20m。当全采用避难走道疏散时,则可以设置一条净宽为11m的避难走道,总宽为11m的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即可满足该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要求。

图1 避难走道示意图 华强北地下空间案例特点

本节以深圳华强北地下空间项目为例,阐述空间构成的交通组织和安全疏散设计,探讨地下商业建筑的设计原则。

3.1项目概况

华强北地下空间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与红荔路之间的华强北路路下,为地下街道型商业街,功能以地铁换乘、集散及市政过街功能为主,兼顾商业。地下空间将与地铁7号线工程同期建设,同步施工。该工程为地下三层结构,地下空间主要位于地下一层及局部地下二层,其余为7号线地铁车站和区间。华强北地下空间主体全长855.8m,宽28.1m,总地下建筑面积为44513.62 m2。随着7号线和华强北路地下空间项目的建设,将构建串联地铁1、2、3、7号线及通过与周边建筑物的地下连接,基本形成“以地铁为骨干”的立体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解决地面人、车、货三者混行带来的交通拥堵,为地区交通的系统立体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3.2交通组织

地下街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交通问题,华强北地下空间利用地下街内的公共步行通道和各种出入口,将华强北路地面上的大量人流引导到地下,与多条线路地铁换乘也多在地下进行,就可以比较有效的实现人车分流和减少地面的拥挤现状。

1)水平交通组织

由地下一层一条宽10m的公共通道组成的地下街内部水平交通系统,通过地下街连接5处交通节点的出入口、两侧商铺、地铁换乘节点、与周边建筑地下室连接的地下通道和垂直楼扶梯的交通空间,是人流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华强北地下空间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街的出入口,应在可能条件下设置下沉广场,但由于项目正位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路正下方,道路地面两侧建筑和物业较多,地下管线密集,建设条件局促,因此只能选用了开敞式入口的形式。

2)垂直交通组织

华强北地下空间主要垂直交通有电梯、扶梯和楼梯三种。13组日常出入口均分布在五处交通节点空间里,主要起联系地下一层与地面垂直交通的作用,兼做地下过街交通功能。由于地下一层埋深较大,且出入口受限于主体侧墙与地面规划道路之间的间距,按相关部门的决定,每个出入口采用了上下行扶梯结合的形式。

华强北地下空间共设置18组楼梯,主要起紧急疏散作用,平时亦可作为联系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和地下一层与顶板之间夹层垂直交通使用。大部分楼梯采用剪刀楼梯形式,能够优化疏散楼梯的数量和减少占用这里价值非常高的商业空间。

3.3安全疏散

前面已经提过,华强北地下空间出入口均采用自动扶梯的形式,而规范规定扶梯不能作为安全出口,所以需要另外设置楼梯进行紧急疏散。面积最大的地下一层计算所需的疏散宽度为84m,如果将这些宽度的所有楼梯加上日常出入口均直通地面,对于整个华强北路地面景观是不利的,明显和规划部门的要求相违背。在设置直通室外安全出口的数量和位置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可引用《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9版第5.2.5条“避难走道”的概念。不过特别的是,华强北地下空间的避难走道与需要疏散的防火分区不是同层设置,而是在上方夹层空间开辟一条避难走道,先将发生火灾区域的人员通过楼梯疏散至夹层避难走道安全区里,再通过夹层避难走道转换到中间直跑楼梯,疏散至华强北路中间设计的绿化带上,以达到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图2)。

结 语

本文通过相关设计规范对地下商业建筑设计要求的剖析,并结合深圳华强北地下空间工程设计实例分析,提出了地下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以下几点标准原则:

(1)入口空间优先与下沉广场结合,避免出入口纯自动扶梯布置这种不利于疏散的设计。

(2)地下商业建筑尽可能减少覆土厚度和整个地下建筑的埋深深度,埋深控制在10m以内。同时,如果疏散楼梯采用剪刀楼梯的形式,层高还应考虑受剪刀楼梯设计的影响。

(3)若有条件,多采用剪刀楼梯作为疏散梯,以减少疏散楼梯数量和占用商业空间。门洞宽和梯段宽按2000mm宽一个作为标准,每个踏步尺寸统一采用280mm宽、160mm高标准设计。

(4)地下商业建筑部分疏散可利用避难走道作为每层各个分区共用的直通室外的出口,以达到减少直通地面疏散楼梯数量和灵活设置直通地面楼梯口位置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童林旭. 地下商业街规划与设计[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 GB50098―200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

第9篇:商业建筑设计特点范文

袁孝楠在这家世界一流的建筑设计和规划公司已经服务26年,在担任主管亚太业务的全球副总裁之前,主要负责RTKL在北美的市场。无论主管哪个地区,袁孝楠都能为项目提供逻辑性的整体战略构想,将建筑和城市设计融为一体。他被RTKL定义为,“为建筑设计开启新定义与方向”的关键人物。

刚加入RTKL时的袁孝楠对这个行业并不热衷,他的理想是做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出诸如博物馆那种万世不朽的伟大建筑。袁孝楠成长于一个开发商的家庭,从小被父母刻意地培养学习建筑,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参与很多商业开发的工作。但有趣的是,自从他学了建筑,就没有帮家里做过事。袁孝楠刚进入RTKL的时候,对商业建筑不屑一顾,每天想着辞职。当时RTKL的负责人在了解了原因后对袁孝楠说,他的理想是所有学建筑的人的理想,但商业建筑如果足够优秀,也一样可以伟大、万世不朽。

这真的就说服了袁孝楠留在RTKL。在工作的过程中,袁孝楠也慢慢体味出这个行业的乐趣:开发商多数时候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但RTKL认为商业是细水长流。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倾听开发商的想法,更要考虑人的需求,然后评估和结合当地的整个环境,进行人性化的设计。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有各种挑战,也会有各种趣味。其实,这也是RTKL评价袁孝楠“为建筑设计开启新定义与方向”的核心所在。

在袁孝楠眼中,成功的城市建筑物一定能让使用者、开发商和城市规划者实现共赢。在商业建筑领域浸多年的他,深谙一条规则:如果开发商在规划之时能考虑到城市发展的宏观趋势、能设身处地为建筑物的使用者着想,那么开发商的回报一定是丰厚的。这也正是RTKL的宗旨:尊重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