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工程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uto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计算机绘图工具,由于开放式设计理念使得其在现场施工、工程设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为工程师抛弃了传统的画图板,开启数字化图形时代。对于矿业通风专业的学生而言,《安全工程CAD》不仅仅一门必修的课程,更是一项必须掌握的能够适应工程实践的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技术手段。
《安全工程CAD》的授课应有别于AutoCAD软件本身的学习,对于AutoCAD软件的学习只要学会基本的绘图方式,可以进行相应的图形绘制就可以了;但这一点对于矿业通风专业的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安全工程CAD》应围绕“1个中心、2个重点、1个提升”三个方面来开展学习与训练。“1个中心”是以专业服务为中心,重点突出专业图纸中线、形、块的学习与理解;“2个重点”是指:一是以创新实践、自定义学习为重点,重点训练利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系统中自定义功能创建本专业特有图形、图块的能力;二是加强CAD平台与多款软件(EXCEL\ACESS)间数据的交流,重点训练图形与数据的交互能力;“1个提升”是在CAD平台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二次开发,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且能为专业工程技术服务的自用或商用软件。
为此,作者提出了《安全工程CAD》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主要从课堂成果展示、工程实践训练、数据交互、二次开发、考核革新5个方面,围绕“1个中心、2个重点、1个提升”的理念。形成“学、用、熟、精”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 以课堂成果展示为契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对于《安全工程CAD》教学而言,笔者认为:第1节课最为关键,在课堂上老师应最大程度地展示一些成型的教研成果,应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了解课程本身在以后的专业生产、设计中发挥的作用。就尽可能地展示一些典型的成果,从应用性、宏观上、视觉上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以这种“多看少讲多展望”的形式,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让学生领悟到《安全工程CAD》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今后的实践工作必需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让其感受到专业绘图的艺术美感。[1-2]
通过好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课程本身的美与价值,使对自己未来作品充满想象与向往,有了美的吸引,自然也就有追求美的动力。
2 以工程设计为依托,加强实践与创新性研究训练
课程的讲授不该是单纯的说教,对于《安全工程CAD》课程而言,更甚。应以实际矿井的采掘工程图纸为依托,具体到每一个命令反映在实际图纸中是该如何处理的。这样针对性地训练,一来有利于对命令的强化记忆,二来有助于理解每步所绘之图在矿图中的意义。当然,对于矿图中不同的巷道或图例,有时并不能由某一命令单独完成,或多个命令也无法完成,此时,自然引入自定义功能,进行形、块等的定义,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性思维。
这样,以工程设计为依托进行学习,即是对绘制工具的学习,也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对学生绘图、读图能力的提升。将“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3 以开发交互理念为核心,拓展与其它软件的数据交换能力
开拓多元化制图的想路,AutoCAD不仅仅是一个绘图平台,它本身也是一个数据库。其第个线条、每个节点的数据都有自己存储特点。且可与其它数据库软件一样进行数据交互、数据提取;这也是AutoCAD平台的一大亮点。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读取EXCEL、ACCESS、文本等数据源进行自动绘图;这就为多数据、自动化绘图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图形与数据交互打开了通道。在课堂上要强化学生“拿来”意识,象魔术师一样将现有的其它数据格式,转换为CAD图形,实现形与数的魔幻变换。这种美妙的变化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对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3]。
4 以专业特色为基础,积极倡导二次开发及自定义的应用,提升软件服务空间
AutoCAD是一款商业化的通用绘图平台,它的专业应用覆盖面广,但专业针对性较差。为了弥补专业差异上的不足,CAD平台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了多种二次开发的接口,如:AutoLisp、ADS、ARX、VBA、Delphi、JAVA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对于安全工程而言,可以启发学生,将专业绘图、图中巷道与实际巷道特征属性联系进来,进行二次开发,研发具有安全工程特色的专业化软件,以实现图形参数数据计算的专业需求(如:在图形上进行通风网络解算、污染物污染动态模拟、矿井火灾等等)。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可将已自己开发好的程序与学生分享,提升开发乐趣,以加强认识二次的开发的必要性与实用性。积极组织学生进入开发小组,提升学生专业素业的培训。
5 考核方式革新
鉴于《安全工程CAD》课程与传统课程无论是在授课方式还是授课内容均有较大不同,故在考核方式也应不同。《安全工程CAD》注重的是动手能力或数据交互的处理能力,传统的考试方式无法全面反映这些。所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学分“3-7”制,即平时课堂专题练习占总成绩的30%,主要是反映绘制的熟练程度;上机定时考试占总成绩的70%,上机考试时间固定,做图方式不定,可充分个人特长,只须在固定的时间完成即定任务即可。重点要求反映学生对专业相关知识与绘图的融合、理解程度,以及多软件间数据交互能力的培养[4]。
关键词:安全工程;原理;应用
安全工程是工学门类中的边缘性学科,通过对工程技术相关方法的科学化运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合理控制有害因素,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创造优良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工程的涉及范围较广泛,与国民经济发展存在密切联系,此种情况下,积极探讨安全工程原理理论及其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安全工程原理概述
1.1 定义
安全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相交融的学科,是一种现代工程技术科学,对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通过对相关原理、理论和测量方法进行科学化运用,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安全工程原理主要研究如何利用现代工程技术保证系统的安全功能的科学有效发挥。安全工程学原理的基础是安全学和工程学,通过对系统工程、环境工程以及技术设施的科学化运用,准确分析、评价及控制工程风险,促进系统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安全工程原理主要研究安全系统中设备设施的设计方式及应当遵循的具体原则,从而保证人体活动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1.2 研究对象
安全工程原理是安全工程学的基本准则,主要对其自身学科范围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进行总结分析,以推进学科发展,促使社会群体准确认知事物规律并加以合理运用,从而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安全工程学原理下,安全系统主要包含人员、及其设备以及作业环境三个部分,具体来讲,就是安全生产活动中的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生产活动中所应用的机器设备和仪表设备、工作人员的作业环境等三个层面。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这三个部分之间需要协调配合,以保证生产作业活动的安全高效进行,从而为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安全工程原理从这三个方面出发,研究系统原理及方法的具体应用方式,分析系统运行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控制这些风险因素,保证整个生产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安全工程原理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安全系统工程中人为主体的胜利因素、心理特征与生产安全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探讨工程相关的规章制度、工作方式以及管理手段等是否满足人的主观能动性需求,是否与人的特性保持高度一致,是否遵循人体的生物能量变化需求以及活动空间的适应标准,进一步探讨安全系统工程对人的劳动效率和安全行为的具体影响。
二是探讨安全生产过程中各项机器设备的安全性,判断其工作效率是否满足整个系统的运行标准。基于生产设备的材料、形状以及强度大小、工艺可靠性等方面入手,分析多种机器设备与生产作业安全性之间的密切联系,探讨各种机器设备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对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具体影响。
三是研究人体劳动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作业条件和环境的适宜性,分析各种恶劣环境因素对人体人健康和劳动效率的影响,以及各种职业因素危害的预防方法,其中包括高温高湿、噪声、照明不适、振动、粉尘、有毒有害气体、辐射等因素。
2 安全工程原理应用分析
2.1 安全工程原理应用机理
安全工程二级原理在安全工程整个原理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级原理相互联系作为安全工程原理的理论支撑。安全工程原理可以分别从人、物、环境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分析,而各下属原理也从不同方向来指导人、物、环系统的发展。人造物宜人原理是从人的角度来对人造物的设计构建提出指导要求;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和人造物稳固原理则是从物的安全角度来对各种设备、建筑物的设计标准、操作制度进行指导;环境安全原理和合理空间尺度原理是环境发展必须遵循的安全原理,保证作业环境的舒适和健康;最小能量原理则分别从人和物的角度来对安全作业中各种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工作效率,也从能量方面将人因素与物因素相互联系起来。输入输出畅通原理在人、物、环境3方面都得到了体现,物、环境方面的信息根据输入原理的基本准则传入至人体,而在人体对外界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后通过输出原理将指令下达至物和环境方面,完成信息在人、物、环系统之间的运转。
2.2 安全工程原理实际应用例子
深井受限空间与安全人工智能仿真试验系统旨在模拟深井作业空间环境,研究人体在特殊作业环境中工作时人体各种生理、心率参数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安全行为和劳动效率的影响。根据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试验系统内均采用本质安全性的电气设备,而且设有专门的人员操作区,即使出现机器故障或操作失误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根据人造物宜人原理,该试验装备采用的是全自动化操控模式,人体只需在操作平台上即可完成对整个试验系统的各种参数的控制,从而使人的活动舒适高效安全。
根据环境安全原理,该试验装备从温度、湿度、噪声、照度、空气压力、风速、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方面来模拟深井作业环境,目的在于研究恶劣环境对人体生理健康和安全行为的危害,从而预防恶劣环境对人的影响。整个试验舱采用钢制材料建造,使其牢固可靠,并且整个舱体内外喷涂具有隔热、消音、防辐射功能的涂料,可保证舱体放置在室外长时间不受损害,符合人造物稳固原理。试验舱设计为正方体舱型,设置有专门的操作区、试验区和储存区,空间充足能供人自由地操作活动,满足合理空间尺度原理。各环境模拟参数仪器均采取的智能化控制,即当参数水平值低于设定值时,仪器可自动启动运行,当水平值高于设定值时仪器则自动停止来维持稳定值,从而避免了资源能量的浪费,达到了最小能量原理的标准。整个试验系统安装有声音、图像的监测监控系统,舱体4面设有观察窗,利用内外进行沟通交流,舱体前后都设有安全通道利用人员正常的进入和疏散等,保证了信息、人员、物质的输入输出畅通性。根据安全工程原理的要求,设计研发受限空间环境与安全人工智能仿真试验系统,并介绍了试验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与各原理之间的联系,使得安全工程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安全工程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其实际应用价值得以有效发挥,应当从安全工程原理出发,准确把握人体、机器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对装备的相关功能、设备和材料进行合理利用,优化空间布局,保证整个生产活动的安全高效进行,从整体上推进社会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宝东.安全工程原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
1.1定义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与安全运营的全部工作的总称。
1.2安全工程的设计范围
安全工程贯穿于各设计研究阶段,这包括: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后续服务阶段。
1.3安全工程的设计内容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计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和运营中发生安全事故,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内容。对于下述安全事故,在设计时就应给予充分考虑,以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
1.3.1火灾
在火灾情况下,人员的伤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烧死烧伤;高温灼伤;缺氧窒息;烟气中毒;踩踏;不正确逃生方式造成的摔死、摔伤;引发其他并发症等。
1.3.2撞击
撞击事故,包括:车撞车;车撞物;车撞人。
车撞车:追尾事故或乘客列车与其他车辆相撞(当线路不封闭时)。
车撞物:列车与永久性物体相碰,如:在永久性建筑物及构筑物变形、断裂、松动、脱落时,侵入限界,未能及时处理,而导致与列车碰撞或剐蹭;列车与临时性物体相碰。
车撞人:列车与工作人员、乘客、闯入或穿越行车线路者、平交道口抢行者等相碰。
1.3.3电击
产生电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触及电气设备的带电体(或绝缘破坏);触及漏电电气设备的外壳(接触电位差超标);电缆金属屏蔽层感应电压超标等。
1.3.4踩踏
在发生突发客流、突发事件、自动扶梯失控等情形下,处理不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踩踏事故。产生突发客流的因素有:节假日(如北京清明节)、大型群众活动、恶劣气象等。
1.3.5人为袭击等
爆炸、纵火、毒气等。
1.3.6建筑物垮塌
运营期间,车站、隧道、其他建筑物或构筑物发生垮塌
1.3.7其他灾害
针对地震等地质灾害、透水、洪水、雨雪风雾、沙尘等,设计应考虑防震、防淹、防洪、防雷、防风等。
1.4施工期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安装期间,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如:结构开裂、坍塌以及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出现沉降或坍塌等。施工不当或设计失误会导致这些事故的发生。
1.5设计期间
项目前期决策失误,虽不会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但会给项目带来财产损失或影响项目经济效益。
二、安全工程的设计原则
主要原则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应以下述要求为目标,在正常使用时:
必须防止因乘客使用系统而造成对乘客的伤害与危险;必须防止系统对运营人员及其他人员的伤害与危险;必须防止运营设施及车辆遭受损害与损失。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运营设备的选择,必须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满足功能、维修方便、经济合理。乘客使用或操作的设备,必须易于识别,设置在便于触及的地方,并保证不当的操作或使用也不会导致系统发生危险。必须为残疾人、老人、孕妇及带领儿童的人在使用该系统时提供安全舒适的措施。应当在轨道线路、隧道及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出入口、通风亭、列车车厢内及其他运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各类发光导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安全标志。对于起火风险大的设施必须加以围护,减少可能的火情蔓延;在对火情及有害燃烧气体与热量控制的基础上,应保障有效疏散措施;铺设在地下车站、隧道及车辆上的电缆应不含卤化物,并避免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一旦发生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应能进入火灾运行模式,以保障人员疏散或灭火。
三、防火设计的重点提示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各种灾害中,火灾是首位的。所谓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1火源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引起火灾的火源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了解这些火源,将有利于防火设计。
电气火灾:绝缘老化、违反用电规定、电气设备设计或安装不当、过负荷、电气短路等,都可能导致火灾;生活用火引燃:如烟头等引燃可燃物;生产用火引燃:如施工中由电焊、气割、打磨、切割等的火花或其他火种引燃可燃物;人为破坏纵火。
3.2火灾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
在系统投入试运行前,设计单位应协助业主单位编制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3.3建筑防火的设计要素
疏散通道、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用楼梯及自动扶梯、隧道联络通道的设置;疏散能力;设备及管理用房的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
3.4消防给水与灭火装置的设计要素
消防给水系统、灭火器配置、自动喷水(或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
3.5防烟、排烟与事故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素
机械防烟、排烟设施的设置、防烟、排烟系统与事故通风的功能、防烟分区的划分、设备的排烟能力、排烟设备的耐热能力、送风量的要求
3.6防灾用电、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的设计要素
消防用电的要求、应急照明的连续供电时间、应急照明的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
四、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工作,需要给与重点关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设计的重要性,使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更加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为实现这个目的,只研究设计导则还不够,还应该建立一套安全工程的设计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雷全胜,唐祯敏.城市公交平衡流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综述[J].系统工程学报,2003,18(10):62-70.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美国已完成性能目标和基本完成性能级别分级的确定,并于2001年了《国际建筑性能规范》和《国际防火性能规范》。加拿大计划于2001年其性能化的建筑规范和防火规范,其要求将以不同层次的目标形式表述。英国于1985年完成了建筑规范,包括防火规范的性能化修改,新规范规定“必须建造一座安全的建筑“,但不详细规定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澳大利亚于1989年成立了建筑规范审查工作组,起草性能化的《国家建筑防火安全系统规范》,并于1996年颁布了性能化《澳大利亚建筑-1996》(BCA96),并自1997年陆续被各州政府采用。新西兰1992年了性能化的《新西兰建筑规范》,新规范中保留了处方式的要求,并作为可接受的设计方法;1993~1998年,开展了“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制定了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框架;其中功能要求包括防止火灾的发生、安全疏散措施、防止倒塌、消防基础设施和通道要求以及防止火灾相互蔓延5部分。
从国外性能化规范的研究过程看,大部分是首先或同时研究与性能设计有关的消防安全设计评估技术,只有少数国家是先修改规范,后开发设计指南。
三、消防安全工程
随着人们对火灾现象及其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火灾过程的定量描述和分析,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兴工程学科--消防安全工程学。在发展以性能为基础的规范的同时,消防安全工程也在快速发展。消防安全工程学由于其潜力、复杂性以及应用性而在基础理论、方法学和实用工具领域得到较大的发展。当然人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建筑设计中完全量化的消防安全工程方法。
消防安全工程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工程原理与原则的应用,基于火灾现象、火灾影响,以及人的反应和行为的专家判断。由于现在仍然缺乏完全量化的建筑设计消防安全工程方法,因此要求采用由专家或工程分析判断而形成的比较保守的方法。不过,在很多国家,这些能够作出专家判断的经过认可或被接受的消防工程师为数不多。
四、性能化设计方法
性能化设计方法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性能化设计利用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去建立设计指标,评估设计方案;并利用火灾危害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去建立从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到火灾场景等领域内所需要的参数。性能化的消防安全设计是一种可以对诸如非工程参数如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定义的工程过程。
五、性能化规范与性能化设计方法
性能化规范中,一般只确定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可接受的方法,对建筑物内的要求通过政策性的总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要求来表叙。例如澳大利亚于1996年12月由澳大利亚建筑规范委员会(ABCB)编制的第一个“性能化“的综合性的建筑规范《澳大利亚建筑规范(BCA96)》由四个层次的体系构成,即目标、功能描述、性能要求?quot;视为满足的条款“以及验证的方法。性能化设计是选用以性能为基础的替代办法,即描述能够达到某种规定性能水平的设计过程的术语,其设计方法是设计中的一种工程方法。
如果性能化设计方法同性能化规范一起使用,就必需有一套规范中要求的固定的总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要求。如果不借能化规范,就由以下7个步骤来指导分析和设计,即1确定工程场址或工程的具体内容。2确定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功能(或损失)目标和性能要求。3建立性能指标和设计指标标准。4建立火灾场景。5建立设计火灾。6提出和评估设计方案。7写出最终报告。性能化设计必需考虑的因素至少包括以下因素:1起火和发展。2烟气蔓延和控制。3火灾蔓延和控制。4火灾探测和灭火。5通知使用者并疏散。6消防部门的接警和响应。六、评估方法
建筑防火评估方法是性能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对于这一方法及相关概念体系的逐步完善作出重要贡献的各类方法和模型主要包括:美国的建筑防火评估方法(BFSEM:TheBuildingFireSafetyEvaluationMethod)。评估特定场所内所用产品火灾风险的FRAMEworks方法,火灾致损评估方法(FIVE:Fire-InducedVulnerabilityEvaluation);澳大利亚的风险评估模型(RAM:RiskAssessmentModeling);日本的建筑物综合防火安全设计方法;加拿大的FIRECAM方法。
加拿大国家建筑研究院(NRC)正在研究并已开始应用的性能化设计工具:火灾风险与成本评估模型(FiRECAMTM--FireRiskEvaluationandCostAssessmentModel)),它通过分析所有可能发生的火灾场景来评估火灾对建筑物内居民造成的预期风险,同时还能评估消防费用(基建及维修)和预期火灾损失。FiRECAMTM依靠两个主要参数来评估火灾安全设计的火灾安全性能,即火灾对生命造成的预期风险(ERL)和预期火灾损失(FCE);运用统计数据来预测火灾场景发生的几率,比如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或火灾探测器的可靠性,同时还运用数学模型来预测火灾随时间的变化,比如火的发展和蔓延及居民的撤离;FiRECAMTM利用火灾增长、火灾蔓延、烟气流动、居民反应和消防部门反应的动态变化(以时间为函数)来计算ERL和FCE的数值。它包括:火灾增长模型、烟气流动和居民逃生模型。FiRECAMTM对火灾蔓延的可能性及火灾后修复建筑物的费用采用的是保守的评估模型,所以对财产损失的评估结果比实际的偏高。
澳大利亚消防规范改革中心(FCRC)正在开发一个用以量化建筑消防安全系统性能的风险评价模型叫CESARE--Risk(注:它和FiRECAMTM同基于Beck的预测多层、多房间内火灾的影响的风险评价系统模型),它采用多种火灾场景,其中考虑了火灾及对火灾的反应的概率特性,采用确定性模型预测建筑内火灾环境随时间的变化。某些组成部分如下:事件树与预期值模型、火灾发展与烟气流动模型、人员行为模型、消防队模型和工作人员模型、分隔失效模型、经济模型。
七、消防工程指南
目前,为与消防安全工程相一致,必须为单个消防技术起草实施指南,1996年澳大利亚消防规范改革中心出版了“消防工程指南“,为消防安全评估提供了指导。该指南提出设计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制定一个设计大纲,对建筑整体方案进行分析,确定潜在火灾危害以便提出使项目组、消防安全工程师、消防部门和审批机关均认为满意的消防系统设计方案。消防安全系统分析可以分下列几极:
第一极--组件和子系统等效评估(SEE--SYSTEMEQUIVALENTEVALUATION),只考虑一个子系统的单独运行情况。
第二极--系统性能评估(SPE),考虑不同子系统和组件之间的互相影响,这一极分析可能只建立在一个简单的火灾场景和时间曲线分析基础上,也可能需要单独考虑一个以上的“最坏“火灾场景。
第三极--系统风险评估(SRE),适用于大型综合建筑或者高度创新的建筑,能大大降低建筑成本或者解决非常困难的设计问题。它属于概率风险评估,其量化非常复杂,需要消防工程师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也要求有关审批部门掌握更高的评估技能。同时指南还为所考虑的消防安全子系统规定了必要的分析和输入数据。
八、我国的前景
关键词:安全工程;从业能力;项目教学法;实验课程优势;双向考核模式
近年,国内各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幅度较大,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力供过于求也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剧。分析以往情况,本科毕业生就业劣势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经验不足,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而一般大学生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二是学校的课程教授与能力培养存在不足,导致本科毕业生整体素质与企业的需求脱节。总之,目前企业要求本科毕业生既能扎实地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且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及适应性。因此,高校须针对目前实际情况对本科生培养模式做出改革。本文从该角度出发,以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从业能力为目标,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从教学方式、实验课程及考核模式等几方面,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从业能力培养做出研究。
1 改善教学方式,引入“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以安全工程学科概念和原理为核心,通过让学生参与课程相关活动项目的研究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得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该方法使学生所学专业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项目教学法”的操作流程是一个活动循环过程,该循环包括六个基本环节:学习理解、项目选定、计划安排、项目完成、展示分享及评价总结。
1.1 学习理解
执行“项目教学法”,第一步要进行的是学习理解项目的基本定义、项目各个环节的要素及特点。其中基本定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之后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则是学习并掌握项目各个环节的要素及应具备的特点。这一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是“项目教学法”模式的基础部分,是整个模式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运用所必不可少的环节。
1.2 项目选定
“项目教学法”第二步为项目选定。在上一阶段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下面要完成的工作就是选定项目。在“项目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中,项目选择会在整个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基本要求是某一组选择的项目必须保证是小组全体成员或大部分成员所熟悉的内容,以确保组员能够对项目有所了解,从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项目的选定还应该满足这样的要求,即选定的项目应有利于在“展示分享”阶段反映出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获取情况。在此环节的完成过程中,应逐步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
须要说明的是,项目的选择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即学生为行为主体,教师只是指导者,绝对不能强行给学生安排项目。在学生选定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只能对学生所选定项目的价值进行评价,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完成所选定项目的能力。如果教师认为学生所选定的项目不是很合适,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给出建议,并指导学生适当地调整所选定的项目或重新选择项目。
1.3 计划安排
在项目选定后,学生须要自主制订出相应的计划安排,对完成项目的具体细节进行设计。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帮助,如:通过图书馆、网络平台等媒体查询资料,向指导教师咨询请教,参考以往成功的设计案例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组同学需进行广泛的组内讨论,集合集体的力量解决各个问题。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可以充分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亦可加深学生对上一阶段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指导教师在此阶段的任务是对学生自主制订的计划安排进行指导,根据自身的经验,对不合适的地方给出意见、建议,保证计划安排更合理。
1.4 项目完成
本阶段的任务是完成所负责项目的全部工作,完全由学生来完成,指导教师在此阶段只起到监督的作用。为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任务小组还需要进一步对上一阶段制订的计划作出分析和解释。这是因为,在上一阶段制订的计划安排有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执行计划出现困难的情况。全组成员应集体讨论,针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计划地制定出应对预案,并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修改。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组内成员需要任务明确、分工协作。在不同的任务阶段,小组负责人可针对组员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要求,合理安排分工,原则是要让所有的成员都参与到工作中来,促进组内成员之间的协同合作,最终完成所负责项目的全部工作。最终的项目形式不做特殊要求,可以多样化,如幻灯片、网页、展板等。
此阶段是整个模式的关键阶段,体现出“项目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活动的不同之处。它将作品的制作与知识的探究相融合,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课程,而是主动探索,有目的地汲取一切有助于任务完成的知识。
1.5 展示分享
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在任务完成后,学生还需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分享。首先,在班级范围内分组进行项目成果汇报,汇报完成后,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其次,在院系组织公开的成果汇报,接受全体师生的检查与指导。每一组均应将汇报、提问及回答情况做出详细的记录,并整理保存。
1.6 评价总结
与其他传统教学模式不同,“项目教学法”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运用的评价手段包括:定性与定量评价、阶段性与总结性评价、对全组及对个人的评价、他人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等。
在整个项目任务完成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项目选择的合理性、计划安排的合理性、项目完成的程度、全组及组内成员的表现、项目最终成果的整理及展示。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成绩的评定可以参考项目完成过程中形成的各项数据记录。除教师对学生给出的评定成绩外,项目组成员及其他小组成员均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最终的学习效果由以上综合形成。
2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优势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实验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这一优势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的当下,必须对此进行改革,把目标放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来。为充分发挥实验课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应该做到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课程的各个环节中来,通过实验课程教学实现学生独立思考、设计、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的充分锻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实验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参与到本次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及材料的准备过程中,使学生可以了解实验的全过程。
其次,要求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认真预习,熟练实验方法、步骤,有效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可进行多次实验操作,并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创新。
再次,对讲解模式进行改进。可以让学生先讲解对于本次实验的理解,按照自己的理解确定实验步骤,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补充或修正性的指导,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为其提供帮助。
最后,实验报告批阅模式的改进。实验报告批阅模式的改革应将信息反馈考虑进去,可采取让学生参与批阅实验报告的形式来实现这一目的。通过批阅实验报告,学生在发现他人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实现各方面能力的再次提升。
3 双向考核模式
为促使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也为使学生更有效地反馈对课程的认知程度,在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中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考核部分。建议采用不记名方式,以相对客观的形式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双向考核评价体制的实施,不仅是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也能够检验学生提高相关技能的程度,对于教学双方而言都是有利的。
此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应作为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以多种形式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交流和研究,利用各种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互动中探索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思路。适应时代的飞快发展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根本目标,加强毕业生从业能力培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莹.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王芳.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习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杨龙琦.基于设计的项目学习模式构建与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安全;系统安全;交接班安全流程
收稿日期:2011-08-31
作者简介:舒莉芳(1969―),女,湖北黄冈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高压变配电运行工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9-0127-02
1 安全的定义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指的是“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况,即指人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工程上的安全性是用概率上的近似客观量来衡量安全的程度的。
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与传统的安全定义大不相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安全和危险看作截然不同的、相互对立的概念。系统安全包含许多创新的安全新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一种模糊数学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序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性(S)与危险性(D)互为补数,即:
S1-D。
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期间。所以安全工作必须全方位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是可靠性高的安全装置。
2 系统安全的特点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辩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一词源于希腊语,有“共同”和“给以位置”的含义,指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若干元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安全泛指系统中的安全性,它与系统中的可靠性等同为系统的特定性能指示。系统安全创新了安全观念:安全的相对性;安全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
系统安全是早在一个新系统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问题,制定并开始执行安全工作规划,把系统安全工作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直到系统报废为止。在新系统的构思、可行性论证、设计、制造、试运转、运转、维修直到废弃的各个阶段都要辨识、评价、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辩识系统中的危险源,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
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可靠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系统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的现象,称为故障或失效。系统可靠性越高,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越小,完成规定功能的可靠性越大。安全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在许多情况下,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安全;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从提高系统可靠性入手。可靠性着眼于维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实现系统目标;安全性着眼于防止事故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可靠性研究故障发生前直到故障发生为止的系统状态;安全性侧重于故障发生后故障对系统的影响,故障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连接点。采取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既可以保证系统的功能,又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预防事故发生最适当的对策是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来的,以间接原因及基础原因为对象的对策是根本的对策。采取对策越迅速、越及时而且越确切落实,事故发生的概率越小[1](图1)。
3 动力能源保障部系统安全的日常保障机制
经过多年的积累,先后制定并完善了《设备运行流程》、《设备维修流程》和《设备巡视流程》等几十项流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这些都是动力能源保障部系统安全的有效保障。但是一直缺乏一个系统安全流程,尤其是交接班的安全流程。由于每天进行交接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它是一个关键的连接点。下面是笔者创新的日常交接班安全流程,其作用是对动力能源保障部的系统安全进行日常保障。要说明的是,图2中设备是否正常主要是指危险源及其制约是否正常,环境是否整洁和清扫是指5S意义上的概念。
这个安全流程兼顾了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因素,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事故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也并非个人偶然失误或者单纯设备故障形成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
参考文献:
[1] 隋鹏程.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马 林.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Daily Security of System Safety of Power and Energy Safeguard Department
of Wuhan Tianhe Airport
Shu Lifang,Yan Wenjie
(Wuhan Tianhe Airport,Wuhan 430302,Hubei,China)
关键词:安全生产成本;电网企业;安全成本核算;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5-0077-02
每当提到电网企业的安全生产,人们便很自然地会想到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手套、绝缘鞋、安规等等一系列的安全防护工具或者安全管理制度,当然,这一切都没有错,只有在熟悉安全规则的前提下,准备好安全器具,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设备不出故障,人员不出事故,企业不出问题。然而本文中,笔者想结合自身的财务专业知识,从另一方面谈谈安全,即企业的安全成本和企业效益的关系。
当前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时代,没有效益,企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同样如此。然而电网企业又是一个特殊的高危行业,既然是高危行业,那么企业的安全便是至关重要的,它同样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安定与进步。因此,正确认识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关系,把安全生产看成是潜在的效益,像抓经济效益一样抓安全生产工作,是做好企业安全工作的关键。
一、供电企业安全成本状况
从目前全国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状况分析,目前电网企业在生产成本科目中设置了一个科目“安全费”,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总规定,安全费核算供电企业发生的安措费,包括:为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等。
由此可见,目前电网企业对于安全成本的核算比较粗放,并没有细化明细科目,对于核算范围也是比较有限,因此导致安全工程、措施和方案没有进项合理的技术经济分析和科学合理的轮子,安全工作的技术先进性和合理性不能很好地统一,安全的投入比较盲目,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使其成为成本管理、提供经济效益的“真空地带”。
二、供电企业安全成本分析
(一)概念
安全成本的定义为:安全成本就是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即,安全成本是企业为保证安全生产而支付的一切费用和因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一切损失。
提出安全成本的概念,对于建立安全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对与安全相关的费用进项单独核算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对安全成本进项有效监督和控制。安全投入过少,无法满足电网生产的要求,会导致其他事故不断,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最终导致企业花更大的代价去弥补,企业形象受损。如果安全投入过高,又会出现不必要的投入和资源的浪费,同样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升高,经济效益下降。因此,有必要合理地确定安全成本,合理地安全投入,使得企业在安全平稳的状态下,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健全安全成本费用的核算体系。
2.有利于分析和评估安全工程和措施的经济合理水平,为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通过对安全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细化安全成本的会计科目,能够有效地收集安全成本的资料,能够更好地研究安全成本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对安全决策制定得更加科学合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二)安全成本的构成
安全成本关系到整个电网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组织机构等诸多方面相关,是一种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附件性成本。
对于安全成本的构成,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预防性成本和事故性成本。在预防性成本和事故性成本之下,我们可以再进行细分,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设置。
1.预防性成本。预防性成本是指为了预防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所需要的投入,可以进一步细分:安全资产支出是为了企业构筑和安装安全工程、设施和购置安全设备、安全仪器等等所需要的支出;安全运营维护支出是指为了运营安全工程的设施,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以及设施设备的维护所发生的支出;安全教育培训支出是指为了企业安全设施的维护以及安全管理而进行的人员的培训教育方面的支出。安全保险费支出是指为安全设施投入的保险费支出,比如员工意外伤害险、设施设备财产保险等等。
2.事故性安全成本。事故性安全成本支出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所发生的后续支出。由于安全工程不到位、设施和设备出现故障以及职工的安全意识薄弱、违章作业等原因导致的生产设备设施人员的伤亡,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这些损失就构成了事故安全成本;其他间接成本,是指由于发生事故而造成的不在以上分类的支出。
三、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成本的优化分析
对于电网企业来说,安全生产始终排在第一位,正所谓:“安全生产无小事。”企业对于安全的投入也是相当大的,但笔者认为,安全投入也并非越高越好,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设备的需要,实时地调整安全投入,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方面的支出,因此笔者认为,它们的关系就如下面这个图所示那样:
笔者把它们分为三个部分来解读:
A点之前,称之为“安全投入不足”,因为这个时候企业只重视降低成本,而忽略了企业的安全,最终企业安全出现事故,造成企业更多的损失,甚至是企业倒闭;A点到C点,称之为“安全效益区”,在这个区域内,应该来说是比较理想的区域,到B点,企业效益达到最大化,此时是最佳的安全生产投入点;C点之后,笔者称之为“安全投入过剩”,这个区域表明,安全投入与效益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呈现出负相关的态势。此过程表明,企业进行了没有必要的安全投入,导致企业成本负担过重,经济效益下滑;过多的安全投入拖垮了企业的生命线,最终呈现企业的效益负增长。
为了安全不惜成本的“安全过剩”以及为保证利润而减少安全投入的“安全不足”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去追求利润最大化。
四、提高电网企业安全成本效益的措施与对策
电网企业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安全成本投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企业加强对安全成本的有效管理,依据安全成本支出的实际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指定合理的决策,从而提升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电网企业可以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做好安全成本的会计核算,财务数据是企业的晴雨表,是企业的情报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如果会计核算细化管理,能够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真实、可信、翔实的数据,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建立安全成本分析机制,基于安全成本翔实的财务数据,电网企业应该建立多部门联动,对安全成本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各部门基于本专业的情况,同时比对历史数据和同行业数据,总结出适合本企业的安全成本支出合理水平。第三,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职工的安全意识薄弱是导致电网企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电网企业要从根本上解决电网安全生产隐患,提高经济效益,还得从人这个因素下手,多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技能比武等等,更多地激发员工的安全意识,更大限度地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工作技能。第四,完善电网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程,建立奖惩机制。企业的安全需要一整套流程和制度做保障,建立公平合理的奖惩机制,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前期的安全生产各项成本投入能够取得实效。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所有部门都必须参与到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从而使得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生产设备安全,人员安全。
五、结语
安全生产是电网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保证,经济效益是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才能保证正常生产秩序,才有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安全防范设施才有条件得以保障和改善,两者不可偏废,它们的关系就如同飞机的两翼: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同样,没有效益也就没有安全,只有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才能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娟.论电力企业安全成本优化及效益分析[J].商,2014,(3):98.
一、考核范围
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二、考核内容
各县区环境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目标、工业污染防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辐射环境管理、环保、环保执法能力建设、环保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等9大类35项内容。
(一)环境质量目标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目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目标。
(二)工业污染防治包括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情况、不稳定达标企业停产治理或关闭、“十五”计划项目完成情况、建设项目环评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执行情况、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关闭污染严重企业及草浆生产线、“十五小土”企业新建或死灰复燃情况、排污许可证制度执行情况、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情况、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建设情况等内容。
(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市(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开工建设情况、城市(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成投运情况、城市(镇)污水处理厂脱氮设施建设情况、按标准开征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情况、城市(镇)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建设情况等内容。
(四)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包括省、市下达的农村群众饮用水安全工程完成情况、打井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情况等内容。
(五)生态环境保护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面源污染防治计划编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示范工程的建设、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完成情况和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情况、农作物秸秆禁烧情况等内容。
(六)辐射环境管理包括放射源许可证和身份证管理、放射源安全管理、放射性废源废物安全处置率。
(七)环保包括上级转办的环保件结案情况、越级上访和恶性个访发生情况等内容。
(八)环保执法能力建设包括环境信息网络建设情况、河流断面水质及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情况、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安装情况、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环境监测、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情况等内容。
(九)实行环保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包括环保工作机制建立情况、环保投入情况、环境保护“一票否决”执行情况等内容。
市直有关部门环保责任目标按各部门职责,以目标责任书中内容进行考核。
三、考核办法
(一)环保目标考核由市环境保护目标管理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并根据平常目标运行管理情况和年终考评结果进行综合评定。
(二)自___年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要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并于当年3月、6月、9月___日前向市环境保护目标管理办公室报告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执行情况,市政府每季度对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环境保护目标执行情况予以通报。
(三)每年11月20日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向市环境保护目标管理办公室报告本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自评报告及有关证明材料(一式三份)。自评报告要认真汇总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同时针对考核指标陈述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文字陈述语言要精炼,条理要清楚,引用数据要准确。
(四)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执行情况采用百分制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折算为标准分数记入市政府总体目标考核体系,年度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五)各县区人民政府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制定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具体评估考核办法。
四、奖惩
环保责任目标考核结果分3个档次:90分以上为优秀、60-90分为完成、60分以下为未完成。
对年度环保目标综合评定为优秀的县区和部门由市政府授予环境保护工作优秀奖。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有关目标责任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视情况给予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目标责任单位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本年度发生重大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故,因查处不力导致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或造成群众集体越级上访引发严重社会问题的;不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制”,擅自审批建设项目且造成严重污染后果的;被取缔关停重污染企业出现大面积反弹的;所辖乡镇因“十五小土”企业死灰复燃问题被市环境保护目标管理办公室通报累计达三次以上的。
附件:1.县区环境保护责任目标考核
指标及分值(略)
2.市直部门环境保护责任目标
考核指标及分值(略)
3.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分解细则
附件3
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分解细则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
(一)计分方法
本项满分12分。依据环境监测部门每月的地表水责任
目标断面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考核。全年平均浓度值每高于目标值10毫克/升扣2分,直至扣完。
(二)操作解释
目标断面考核的监测数据以人工监测数据为主,逐步向自动站监测数据过渡,全年检测总次数按24次(每半月一次)计算,加密检测期以每月监测平均值作为本月考核依据。考核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20__年以前氨氮指标作为参考指标。
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指城市市区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得的水量中,其地表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__)Ⅲ类和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3-93)Ⅲ类的数量占取水总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如下:
达标率()=全市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量之和全市饮用水源地取水量之和×100
2.计分方式
本项满分6分。达标率大于等于98时得6分,大于等于90时得3分,小于等于90得0分。
3.操作解释
以环境监测部门监测的数据进行评定。
三、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情况
本项满分5分。一年内各级环保部门历次检查、抽查、监测每发现一家超标排放企业扣0.5分,扣完为止。
四、不稳定达标企业停产治理或关闭情况
本项满分3分。未按要求进行停产治理或关闭不到位的,年内各级环保部门检查发现1家扣0.5分,扣完为止。
五、“十五”计划项目完成情况
1.指标定义
“十五”计划项目完成情况,是指《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省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中要求建成投入运行项目的完成情况,项目破产倒闭且不再排污视为完成。淮河流域工业项目以新修订项目为准。
2.计分方式
本项满分3分。按要求完成全部项目得满分,少完成1个项目扣1分,扣完为止。
3.操作解释
项目建成投运情况以市环保局会同市发改委、市建委汇总情况依据。
六、建设项目环评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执行情况
本项满分4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3分。发现一起未执行环评要求者扣1分,扣完为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1分。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各类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篇章者得1分,否则得0分。
七、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
本项满分4分。发现一起未执行“三同时”者扣1分,扣完为止。
八、关闭污染严重企业及生产线情况
1.指标定义
按照责任目标书要求的工业结构调整内容按期落实到位。
2.计分方法
本项满分3分。按期全部完成得3分;未按期全部完成得0分。
九、“十五小土”企业新建或死灰复燃情况
1.指标定义
严禁新建小造纸等“十五小”、“新五小”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污染企业,确保无死灰复燃现象。
2.计分方法
本项满分5分。年内各级环保部门历次检查发现新建或死灰复燃1家扣1分,扣完为止。
十、排污许可证发放情况
1.计分方法
本项满分1分。按期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完成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发放得1分,否则得0分。
2.操作解释
排污许可证发放按照市环保局的有关要求进行核发,并报市环保局进行备案。
十一、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情况
1.指标定义
按目标责任书和流域水污染整治方案的要求,按期完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2.计分方法
本项满分3分。全部按期完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得3分,到期少完成1家扣1分,扣完为止。
十二、烟尘控制区及噪声达标区建设
1.指标定义
烟尘控制区是指建成区内,对各种锅炉、窑炉、茶炉、食堂大灶排放的烟尘黑度和各种炉窑、工业生产设施的烟尘浓度进行定量控制,并达到规定标准的区域。烟尘控制区覆盖率是指建成区内烟尘控制区面积之和占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环境噪声达标区是指通过对工业、建筑施工、交通和社会生活噪声进行综合整治,强化管理,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基本指标要求,经验收合格的区域。按照责任目标书要求的工业结构调整内容按期落实到位环境噪声达标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是指建成区内噪声达标区面积之和占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本项满分4分。年内完成烟尘控制区建设,并通过上级环保部门验收,覆盖率达到100得2分,否则扣2分;年内完成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并通过上级环保部门验收,覆盖率达到100得2分,否则扣2分。
十三、辖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情况
本项满分3分。完成大气综合整治方案编制并组织实施得1分,否则扣1分;在燃气或集中供热覆盖区域内拆除或改造2吨以下燃煤锅炉(改为清洁燃料),拆除或改造率达到100得1分,否则扣1分;规划区内10蒸吨以上(含10蒸吨)燃煤锅炉全部安装脱硫设施和在线监测仪得1分,否则扣1分。
十四、城市(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开工建设情况
本项满分2分。按照责任目标书的要求,当年应开工建设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已开工建设的得2分,否则得0分。
十五、城市(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成投运情况
本项满分3分。按照责任目标书的要求,当年应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成投运得3分,否则得0分。
十六、城市(镇)污水处理厂脱氮设施建设运行情况
本项满分2分。按期完成现有及新建城市(镇)污水处理厂脱氮设施建设运行正常得2分,否则得0分。
十七、污水处理厂改制成独立企业法人即市场化运营情况
本项满分2分。城市(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按期完成改制得2分,否则得0分。
十八、按标准征收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情况
(一)按标准开征污水处理费情况
1.指标定义
污水处理费征收率,是指按照省政府有关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污水处理费实际征收的费用占应收污水处理费的比率。
计算公式:
征收率=实际征收的污水处理费自来水用水应征收污水处理费 自备井用水应征收污水处理费×100
2.计分方法
本项满分2分。污水处理费征收率达到90以上得2分,否则得0分。
3.操作解释
以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为依据。
(二)按标准开征垃圾处理费情况
1.指标定义
垃圾处理费征收率,是指按照省政府有关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垃圾处理费实际征收的费用占应收费用的比率。
计 算公式:垃圾处理费征收率=实际征收的垃圾处理费垃圾产生量×征收费率×100
2.计分方法
本项满分1分。垃圾处理费征收率达到90以上者得1分,低于90得0分。
3.操作解释
以相关部门的证明为依据。
十九、城市(镇)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建设情况
本项满分2分。按期完成现有及新建城市(镇)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收集进水量达到其设计能力的75以上得2分,达到其设计能力的60以上得1分,小于60得0分。
二十、省、市下达的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情况
本项满分1分。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工程得1分,否则得0分。
二十一、打井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按照省、市政府要求,分年度打井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得1分,否则得0分。
二十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面源污染防治规划编制
本项满分2分。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分年度完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包括本辖区基本农田化肥与农药过量施用控制规划、农村沼气建设规划、区域生态示范区创建计划、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20__年7月1日前投入使用的〉限期治理计划)编制及实施目标得2分,未全部完成得0分。以政府的批复实施文件为依据。
二十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
本项满分4分。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计划并报政府批准实施得2分。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得2分,未全部完成的扣2分。以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政府环保部门的验收文件为依据。
二十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示范工程的建设
本项满分2分。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完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示范工程得2分,未全部完成的得0分。以省、市农业、环保部门对项目竣工验收的文件为依据。
二十五、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
本项满分3分。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分年度按时完成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及创建工作得3分,未完成的得0分。以环保部门的考核验收文件为依据。
二十六、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情况
本项满分3分。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按时完成省级(或国家级)环境优美小城镇的创建工作得3分,未全部完成的得0分。以环保部门的考核验收文件为依据。
二十七、农作物秸秆禁烧
本项满分1分。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秸秆禁烧率及综合利用率达到标准得1分,否则得0分。
二十八、放射源许可证和身份证管理、放射源安全管理、放射性废源废物安全处置率
1.指标定义
放射源许可证和放射源身份证发放指已发放放射源许可证和放射源身份证的单位数占全部用源单位总数的比率;放射源安全管理是指不发生放射源事故;放射性废源废物安全处置率指已送贮的废源数占全部废源总数的比率。
2.计分方法
本项满分1分。不发生放射源事故,许可证发放率及处置率达到100得1分,否则得0分。
3.操作解释
以主管部门的发证为依据。
二十九、上级转办的环保件结案情况和越级上访和恶性个访情况
本项满分1分。年内无越级上访和恶性个访发生,上级转办的环保件结案率达到100得1分,否则得0分。
三十、环境信息网络建设
本项满分1分。按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完成者得1分,否则得0分。
三十一、河流断面水质及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
本项满分2分。按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完成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者得1分,否则扣1分。按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完成空气自动监测站者得1分,否则扣1分。
三十二、重点污染源监控设施安装
本项满分2分。按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完成者得2分,否则得0分。
三十三、噪声功能区划分工作
本项满分1分。按要求完成噪声功能区划分工作得1分,否则得0分。
三十四、环境监测及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
本项满分4分。按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完成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并通过验收的得2分,否则扣2分;按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完成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并通过验收的得2分,否则扣2分。
防火防爆技术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重点讲解燃烧与爆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燃烧危险品,详细地讲解了防火防爆基本措施、设施、装备、有关火灾爆炸事故管理等内容[1]。新时期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形势下应努力转变旧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应用为本,突出地方特色,对学生的培养应在知识理解基础上特别突出应用型、技能型、操作型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使用、操作、甚至检查、维护、维修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一定理论基础,有一定设计创新能力,特别有操作能力,进入工作岗位最短的时间内就能胜任工作要求,企业喜欢,自身有发展的新型知识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因此对《防火防爆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出相应调整有着迫切和重要的意义[2]。
1 内容讲解和学习方法
传统的教学中,基本上都是牢牢以课程为依据,按部就班的讲解课本知识,教师往往忽略所教知识与社会生产应用的结合,对专业新知识,新装备等的更新重视度也不够。本课程与安全工程专业的消防安全方向有着紧密联系,而消防工程师相关的学习内容又与本课程内容有很高的相关度,且应用型极强,基于以上原因,对《防火防爆技术》课程主要的几大块内容都分理论知识与消防工程应用及知识更新两个部分讲解,下面以燃烧与爆炸两部分内容详细介绍。
1.1 燃烧
在本部分内容的讲授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讲授燃烧的概念,燃烧对大家来说都是最平常最常见的现象,可是拿到书面上来说,并没有多少人能非常严谨的给出燃烧的定义,甚至是把一些非燃烧的现象与燃烧混淆。燃烧现象必须满足四个要素才能称之为燃烧:一、存在可燃物;二、存在助燃剂;三、发生氧化反应;四、伴随着发光发热。这四个要点缺一不可。枯燥的说教这些要点,学生还是不容易掌握燃烧的定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典型的燃烧例子和典型的非燃烧例子进行讲解,比如铁在空气中的氧化,这个例子中存在铁这个可燃物,存在氧气这个助燃物,铁的氧化生锈也肯定属于氧化反应,但是铁的生锈现象并不满足最后一个要点,就是它并不会发光,铁生锈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并不会发光,在讲解本例子的时候也要十分注意严谨性,不要讲成铁氧化不会发光发热,其实铁氧化会发热只是非常缓慢。还有一个典型的燃烧现象的例子是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这个例子要讲出的知识点是氯气也是助燃物,有时候助燃物也讲成氧化剂,但是氧化剂并非单指氧气,有较强氧化性的物质在燃烧现象中都可以成?橹?燃物也即氧化剂。燃烧概念讲解清楚之后,对于燃烧机理的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连锁反应理论、燃烧温度的概念、燃烧热与传播、燃烧与爆轰等内容只做了解性讲解,不花大段时间讲解,因为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太强,难免枯燥,且对应用层面直接相关性并不大。
第二部分引入与燃烧这部分内容相关性很高的也极具工程应用型的知识,对与燃烧的概念这部分,在消防工程实务中燃烧分为无焰燃烧与有焰燃烧两种,其中有焰燃烧比无焰燃烧多了一个链式反应自由基这个要素,也就是说链式反应自由基的存在决定了燃烧是有焰还是无焰。对于不同燃烧物的不同燃烧特性,引入消防工程实务的火灾分类来讲,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T4968-2008),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其中A类为固体火灾,B类为液体或者可熔化固体火灾,C类为气体火灾,D类为金属火灾,E类为带电火灾,F类为烹饪火灾。消防工程离不开对建筑材料及建筑构建燃烧性能的掌握,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为A、B1、B2、B3四类,其中A为不燃材料,B1为难燃材料、B2为可燃材料、B3为易燃材料,并对各性能材料都举出一些常见的尤其是身边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1.2 爆炸
本部分内容教材内容方面重点是爆炸极限的计算,其中包括单一气体的爆炸极限计算与混合气体爆炸极限计算,这两种计算都相对不难,相对较难理解的是单一气体的当量法计算气体爆炸极限,以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计算为例,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式如下:
2CO+O2+3.76N2=2CO2+3.76N2
根据反应式得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体积为 若以6.76这个总体积为100,则2个体积的一氧化碳在总体积中所占的百分比x为29.6%即为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爆炸当量浓度,本计算方法理解起来不难,但是受中学化学知识的影响,学生极其容易没有把氮气的量算在里面而导致错误,因为我们计算爆炸极限,一般意义上就是指在空气中发生的爆炸,必然有氮气在里面的[4]。理解并记住爆炸性气体的爆炸当量浓度计算方法,接下来单一气体的爆炸上下极限就非常好算了,计算公式如下:
L下=0.55x
L上=4.8x1/2
代数,可得到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爆炸上下限分别为26.11%与16.28%。
用化学当量的算法来计算爆炸性气体的爆炸极限比之完全燃烧所需氧原子数、燃烧热和散热等更贴近工程应用也更易理解,所以,课堂上重点让学生掌握此种方法。根据教材内容与消防工程实务相关知识本部分加入了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这个知识点,本知识点是消防工程实务知识中最基础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具有极其重要的工程应用性,在本知识点中着重强调的知识点是爆炸性气体的分类还有爆炸性粉尘的分类,其中对于爆炸性气体,爆炸下限10%的属于甲类生产物质,爆炸下限10%的爆炸性气体属于乙类生产物质,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属于乙类生产物质。加入本部分内容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也为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