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残联工作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组织联络工作
1、做好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
按照省、市、区残联的要求,加大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力度,开展新一轮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达标验收工作。对照中国残联《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标检(新修订)》的相关规定,完成街、村(居)两级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任务,并于上半年完成检查、验收上报工作,认真组织完成街道残联换届选举工作。为新招聘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开展多层次、全覆盖的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2、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核发工作。
制定并向社会公布核发第二代残疾证的工作程序和办理时间,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有申请意愿并符合评残标准的残疾人都能及时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
3、做好志愿者助残工作。
认真落实和中国残疾《关于“十一五”期间继续做好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工作的意见》,鼓励和组织更多青年志愿者投身助残工作,各村、社区要完善志愿者助残服务网络,扩大志愿者助残服务队伍,创新志愿者助残服务内容和方式,将志愿者助残向日常化、实用化方向推进。
二、维权工作
4、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
加强残疾人维权意识和维权知识学习,组织各级残联(协)工作人员学习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残疾人工作制度,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5、搞好“助残日”活动。
围绕第二十个“全国助残日”主题,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各村、社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一次大型的“我为残疾朋友服务、残疾朋友回馈社会”活动,并将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报街道残联。
三、康复服务工作
6、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管理网络。工作制度健全,定期组织实施康复业务指导和管理,街道要配有残疾人康复工作指导员,村、社区要配有残疾人康复协调员,各村、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要达到85%。鼓励并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康复机构。
7、切实加强康复保障工作。要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医疗康复、白内障复明手术,助视助听、精神病长期服药、中风瘫痪、肢体残疾列入康复范围。
8、完成区残联下达的6岁以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三助一”项目,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合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等康复救助的任务。
9、配合卫生、计生等部门,制定和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建立残疾报告制度。
四、社会保障工作
10、按照中央7号和省政府11号文件精神及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给予特殊困难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补贴的通知》要求,制定出台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或新型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政策,为无力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残疾人提供资金补贴。
11、贯彻落实省残联和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对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的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全面开展逐户调查,核实补贴对象等工作,完成全街年龄在16-60周岁生活明显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任务。
12、积极配合区残联继续做好重残无业人员全额享受低保金的动态管理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保障范围。加强跟踪问效,杜绝虚假、瞒报,完善监督体制。
13、加大组织残疾人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政府补贴落实到位,力求全街持证残疾人参保率达50%以上。
五、扶贫就业工作
14、以朱庄敬老院为依托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探索残疾人扶贫工作专业化合作形式,促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向高水平、广覆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15、对住房困难的残疾人实施救助,城镇残疾人住房困难的。按市房管局要求,落实廉租房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农村残疾人住房困难的,由街、村两级负责,解决残疾人住房问题。
16、对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进行资助,确保有就学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协助做好残疾考生高校录取工作,对考取中专以上学校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进行奖励和补助。
17、继续广泛开展和残疾人特别是贫困残疾人的结对帮扶工作,确保全街帮扶10名残疾人脱贫致富。
18、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和《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管理方法》,加大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
一、助残帮扶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为切实做好我县的助残帮扶基层服务活动,我们通过调研,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同时结合县扶贫办定点帮扶所取得的效果,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文明办市残联〈关于开展助残帮扶基层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汝办文〔20__〕11号)文件,成立了以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为副组长,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助残帮扶基层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县助残帮扶基层服务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我县助残帮扶基层服务活动的开展和对县直各单位帮扶项目执行情况的督导,同时在县残联一楼两间门面作为县助残帮扶办公室和法律援助工作站。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施。为我县助残帮扶基层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深入广泛宣传,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助残帮扶服务基层活动涉及千家万户,为充分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参与和支持,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实施。
一是会议发动。3月23日上午,在县委中心会议室召开20__年全县残疾人工作暨助残帮扶基层服务活动动员会,对助残帮扶服务基层活动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二是召开各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例会印发县助残帮扶对象登记表16000份,通过乡镇残联理事长和村(居)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深入残疾人家中进行面对面宣传和排查。三是我们要求各乡镇组织乡镇残联理事长、村(居)残协专职委员进村入户对本辖区内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摸底排查时,要充分掌握和了解贫困残疾人在社会保障、职业培训、康复医疗、教育就业及法律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以书面形式逐级上报。为全面开展助残帮扶基层服务活动的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
3、部门密切配合,扎实开展助残帮扶工作
为扎实开展助残帮扶基层服务活动,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一是结合我县扶贫办开展的“定点帮扶工作”,积极与扶贫部门对接,及时掌握县直85个有定点帮扶村的单位及各单位帮扶工作联络员名单,按照每个定点帮扶单位帮扶3—4户贫困残疾人的原则,把各乡镇筛选出的贫困残疾人对象推荐给各帮扶单位。二是全县残联系统县、乡、村三级残疾人工作者按照每人帮扶1—2户贫困残疾人的原则,主动与分包乡镇、村筛选出的贫困残疾人对象进行对接,确定帮扶对象。三是要求各帮扶单位和残联系统工作人员于近期内与帮扶对象完成对接。同时根据帮扶对象家庭状况及残疾人个人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进行帮扶。四是成立联合督导组,对全县助残帮扶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助残帮扶基层服务活动取得实效。
目前,全县残联系统447个工作人员与844人帮扶对象正在对接中。
二、残疾人法律服务进乡村进社区工作
为切实开展残疾人法律服务进乡村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宣传残疾人法律援助制度,为残疾人事业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是联合出台文件,明确任务目标。积极同县司法局配合,达成共识,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残疾人法律服务进乡村进社区活动的通知》(汝残联〔〕20号)、《关于成立县残疾人法律援助和残疾人法律服务进乡村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汝残联〔〕21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汝残联〔〕22号)文件。
二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成立了以县司法局局长、县残联事长为组长,县司法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县残联副理事长为副组长,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县残联办公室主任李民权、县用品用具服务部主任为成员的县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办公室设在县残联,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残疾人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进乡村进社区工作的落实和督促检查。
三是健全制度,确定职责。健全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制度,规范了法律援助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各乡镇都设立了残疾人法律服务站,残联有专(兼)职援助干部,村(居)委有残疾人法律援助联络员,在全县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层层有人管的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网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系
为组织实施好两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我会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己任,年初就成立了区残联民生工程工作协调小组,由理事长任组长,各镇、街道残联理事长为成员。同时各镇、街道还抽调村和社区残疾人工作协理员担任基层民生工程工作联络员,建立健全了三级民生工程组织网络。
区残联民生工程协调小组与各镇、街道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具体指导并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工作,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解决民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检查工作进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把关,狠抓落实,为两项民生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制定方案,完善各项制度
为加强两项民生工程项目的整体推进,我会对照各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二项民生工程实施方案》、《民生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方案》、《民生工程资金筹集办法》和《民生工程资金监督检查机制意见》。印发了《区残联2013年民生工程实施考评办法》和《民生工程工作督查方案》。将民生工程任务目标分解到基层残联,定期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予以通报。同时为做到二项民生工程工作任务明确、责任落实,使民生工程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还制定和完善了《民生工程工作制度》、《资金管理制度》、《民生工程办理条件及程序》和《目标考核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确保了二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加大宣传力度,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为提高百姓对民生工程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更好地宣传民生工程,把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关注民生的温暖送到群众中去,使群众真正了解和掌握民生工程的政策和办理程序,切实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和康复需求,推进和谐社会向前发展,我们制定了《民生工程宣传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落实目标任务,采取灵活生动的宣传方式,及时召开民生工程工作协调组和联络员会议,通过报刊、网络、无线信息平台和《信息》等广泛宣传,为提高“知晓率”和“满意率”,开展“美好民生政策宣传巡演”文艺演出六场,结合“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和民生工程宣传月活动,制作展板,组织宣传,下发二项民生工程实施办法、通告和多项宣传材料五千余份;镇、街道、村(居)在政务公开栏张贴民生工程宣传资料,将宣传材料送到一些无法出门的重度残疾人家中,让每个残疾家庭都能知晓党的惠民政策,沐浴到党的阳光,使广大百姓“广泛知情、全程参与、患者受益、真正满意”。
四、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
今年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全区按去年完成的任务数为911人,按照“实施办法”应助救助、一个不漏的原则,今年我区实际摸出符合条件救助人数为968人,超出任务数57人,超出人员资金3.762万元由区财政支出。其中非农687人、农村281人,每人每年补助660元,总救助资金63.888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48.1万元,区级配套资金15.788万元)
(一)、实施原则:坚持按“实施办法”、“考核办法”的规定实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实施程序上坚持“三级审核审批、三榜公示”制度;坚持动态管理、有进有出、适时调整的原则;坚持资料真实、证件齐全、档案完善的原则;坚持应助尽助,一个不漏;应退尽退,一个不假的目标原则。
(二)、证件资料继续坚持“一本三证”齐全;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对象实行区、乡、村三级档案管理,做到一人一档。申请审批表、花名册及汇总表严格按省残联、省民生办的规定填写,无缺项、漏项。花名册汇总电子档案按照规范填报,汇总名单的上报严格依照实施办法的规定上报市残联,无重名、错报。
(三)、认真做好宣传工作,进一步营造氛围,让民生工程政策家喻户晓,让我们工作的艰辛得到彰显,让关怀能够温暖人心,确保提高该项民生工程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
(四)、救助资金已于5月底通过农村“一卡通”和城镇低保账户直接发放到救助对象账户,并注明“残补”字样。
五、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
(一)、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任务数200名,实际符合救助人数为204人,其中190人是低保户,14人是低收入家庭,每人每年补助500元,总救助资金10.2万元(省补助资金10万元)。救助资金已于5月底通过农村“一卡通”和城镇低保账户直接发放到救助对象账户,并注明“精补”字样。
(二)、贫困白内障复明项目,任务数30例,5月30日已全面完成手术任务30例。为确保回访效果,六月份已将交通费补助每人50元,共计1500元及时发放到位。
(三)、0-6岁抢救性儿童康复项目,区目标任务21名。为确保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会积极与计生委对接,于7月5日召开了全区残联系统和计生部门工作人员协调会议,将全区9503名0-6岁在册儿童花名册发到各个乡镇、街道残联和计生工作人员手中,要求他们参照花名册认真逐一走访,做到不漏一人,进行地毯式摸排,并安排经费2万元给予保障。调查结束后,全面建立我区0-6岁残疾儿童信息库,十月份圆满完成此项民生工程任务。
六、认真做好回访工作
一、制定方案,增添措施,确保“量服”工作进展顺利
(一)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2013年我市残联高度重视“量服”工作,为工作顺利开展,市残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残联系统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深化“量服”工作的通知》(残联〔2013〕32号)、《关于印发2013年“量服”指导督查要点》(残联[2013]39号)、《2013年量服工作具体指导意见》(残联[2013]40号),扎实有力地推进残疾人个性化服务工作。
(二)注重基础,扎实抓好“量服”培训
为做好2013年“量服”工作,5月7日上午,市残联组织各区(县)残联理事长及“量服”工作负责人、市残联各处室负责人20余人在市残联会议室举办了量服工作培训会,之后各县(区)残联分别组织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残疾人工作者开展了“量服”工作培训。
为保障良好的培训效果,培训会分片区逐个开展,东区残联分别在5月16日——5月20日对县(区)内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残疾人工作者90余人开展了培训;西区残联5月9日培训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残疾人工作者50余人;盐边县残联5月24日下午,培训全县16个乡镇残联主席(分管领导)、残联干事和量服平台工作人员及县残联全体干部职工30余人;米易县5月14日培训各乡(镇)残联干事、县残联全体职工20余人;仁和区残联4月10日上午组织全区各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举办了量服工作培训会,随后从4月11日起至4月17日对全区十五个乡镇(街道)及村社120余人进行“量服”工作培训。各县(区)残联通过培训使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残协工作人员认识到“量服”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量服”工作,形成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切实维护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培训会上着重强调了“量服”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详细讲解了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要求及“两表一卡”规范填写,要求大家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组织对残疾人基本情况和需求调查工作,做好残疾人个性化服务方案的制定,切实实施好服务方案的落实,并且要注重基础工作及档案资料的保存,保证“量服”服务的最佳成效,做好信息平台的资料录入工作。
(三)全面开展,“量服”工作稳步推进
“量服”工作的核心是解决残疾人急需解决的各种需求和问题,通过贴心服务帮助他们克服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因此,我们对各级残疾人组织提出了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要求。在开展工作上,各级残联积极组织走访入户,在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以及维权等方面,为残疾人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在需求调查上,通过走访入户,走进残疾人家庭,完善残疾人各项基础信息,全面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求;在方案制定上,紧紧围绕他们的基本情况、条件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和发展方案。全市已基本完成入户调研、方案制定工作,各级残联正努力落实各项服务方案,“量服”工作进展顺利。
(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强化督促检查
为保证工作落实,市残联领导带队经常进行入户检查,工作人员不定期进行电话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同县(区)残联一起解决,确保了“量服”工作真实有效,提高了残疾人对“量服”工作的满意度。目前量服工作已纳入全市残疾人工作目标管理体系,进行统一考评、督促、指导和管理。完善量服工作制度,尤其注重在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服务方案制订、服务项目落实等方面的目标考核和督导检查工作,确保量服落到实处。同时,市残联理事长李维忠,分管副理事长杨关云及中层领导干部都多次深入各个县(区)残疾人家庭中去对“量服”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其中:4月17-18日副理事长杨关云与相关人员深入到东区、西区、盐边县、米易县,对24户残疾人家庭的“量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5月29日,到仁和区对5户残疾人家庭的“量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5月30日,到西区对3户残疾人家庭的“量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6月19日,理事长李维忠与相关人员到盐边县对3户残疾人家庭的“量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检查采取听汇报、查资料和深入残疾人家庭实地查看的方式进行,检查组每到一个地方都详细听取了工作汇报,认真翻阅了量服“两表一卡”和民生工程相关资料。针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对“量服”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理解不够深透的情况,检查组每到一个地方还见缝插针的对残疾人工作者进行了指导。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办证力度不够
2013年“量服”要求服务人数达到二抽数的30%,目前市办理残疾证的残疾人约1.7万人,还未达到要求,2013年我市将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办证进度,进一步提高“量服”服务质量和效率,确保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争取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到“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
残联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按照“一体化”建设格局,健全工作机制,使残疾人工作向村居延伸。严格按照残疾人工作先进县、镇、村的标准开展争创活动,促使基层残疾人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轨道。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
二、继续把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努力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
目前,我县仍有部分贫困残疾人,扶贫任务还十分艰巨,继续发放康复扶贫贷款,扶持残疾人贫困户脱贫。强化基层残疾人服务社和联络站的职责,为残疾人提供便利、有效、及时的生产生活服务。与劳动、民政的部门密切合作,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的最低生活保障、定补、集中或分散供养。
三、深入贯彻《就业办法》,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发展
在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中,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抓好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机构职能,建立健全提供综合服务的业务体系,认真做好求职登记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和为用人单位提供残疾人信息。就业开发等服务。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做好残疾人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二是大力扶持和鼓励残疾人个体就业和组织起来就业。三是争取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平衡发展。四是表彰奖励开展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以此推动全县的就业工作。五是管好用好保障金,严格执行县财政局的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制度。
四、把康复工作作为残联的形象工程,常抓不懈
康复工作已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为立足点,以社区康复为重点。今后在白内障复明、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聋儿语训及精神病防治康复等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精防工作方面,在去年全县精神病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规范化表卡和康复档案,努力使精神病人的监护率、显好率、肇事率、社会参与率达到国家要求。建立健全康复工作网络,按照《残疾人康复工作示范县考核标准〉〉开展争创工作,制定优惠服务规定,努力完成各项康复任务。
五、加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今后要按照综合服务设施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内部建设,建成集办公、残疾人劳动就业、康复训练与服务、语言训练、文化活动,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为我县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六、强化残疾人工作的宣传,提高残疾人工作地位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对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残疾人宣传力度不大、深度不够等问题愈来愈突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工作,把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定期研究,精心组织。围绕重点工作,要组织、要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应有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工作在很多方面已滞后或与之不适应。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已远远落后于正常人的水平。保障其基本生活并不断提高水平已成为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务之急是建立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的长效机制,以避免扶残助残工作中的短期性、随意性和临时,更好地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一、优惠政策的具体化
要真正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建立长效机制,首先得解决优惠政策的具体化问题,至少在经济发展相当的同一地区,残疾人优惠政策要基本一致。
第一,针对性的政策设计。政策设计是一种政府行为,政策设计要具人性化,就要做到三个针对性。一是针对残疾人生活的各个需要层面来设计。残疾人是“人”,他们同样有作为“人”的各种“需要”。就目前我们所接触的残疾人,他们最大的需要是“生存”和“尊重”。这里主要谈“生存需要”。“生存需要”又有多个层面,包括吃饭、就医、就学、就业等。“低保”是政府对贫困人口进行救济的一种长效机制,也是制订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机制的一个示范性设计,目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都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吃饭”的需要满足了,残疾人还有就医优惠的需要,就学优惠的需要,就业优惠的需要等。针对这不同层面的需要,政府应制定详细具体的政策,供有关部门执行。比如说,优惠的就医政策,应就减免的具体事宜细化、量化,不应用“予以适当减免”等模糊字眼,而让卫生部门不好操作或无法操作。二是针对残疾人群中不同的生活状况来设计。在优惠政策的设计上,既要考虑整体残疾人的利益,更要注重特困残疾人的利益,这是优惠政策制定和落实上的重中之重。三是针对不同类别和等级的残疾人的心理状况来设计。不同生理状况的残疾人心理状况是不一样的,在设计优惠政策就必须尊重残疾人的生理实际和心理状况。比如视力残疾人?盲人?,由于眼睛障碍,参与能力和沟通能力极弱,导致其悲观、无奈、无助等复杂心理。针对这一情况,就应在最低生活保障、医疗康复、特殊就业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
第二,可操作性的政策指导。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优惠政策要以政府名义出台,这样才有权威性、指导性。如果由各部门自行制定,那么优惠政策或一纸空文,或花样百出。二是优惠政策一定要量化和细化。只有具体化,这样的政策才有指导意义,才有可操作性,才能真正为残疾人带来长期保障。
第三,强制性的推动机制。总的来说,对于扶残助残的优惠政策,各职能部门都是理解支持的,但不排除有不落实或打折扣的单位,这就需要政府落实推动机制。一是要督导检查,每半年一次,形成制度。二是重视残疾人工作,认真接待来访,同时主动下访了解残情民意。三是充分发挥残联部门的职能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残疾人优惠政策不形同虚设。
二、劳动就业工作制度化
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是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鼓励帮助残疾人自食其力、自强自立,是残联部门的一项主要业务工作。要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成为残疾人的一种长效保障,必须走制度化的路子。制度化涉及三个问题:一是技能培训的信息化建设。用人单位用工信息平台。由残联部门与各用人单位?企业?建立用工信息反馈制度,保证各类用工信息灵活畅通。要有登记和输送平台。主要是残联部门在社区和村组建立服务平台,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建立台帐,与残联部门及时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二是“培训——就业”一体化建设。分散式就业是很难满足残疾人就业要求的。残联部门应注重摸索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如鼓励兴办福利企业,大量培训安置残疾人;农村开展种养殖业基地化建设等。这些模式一旦形成,残疾人劳动就业就有了制度上的保障。三是残疾人自谋职业的鼓励和奖励机制。残疾人自强自立、自食其力是政府鼓励的,并对自谋职业者予以工商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照顾。但还不够,还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年底视残疾人贡献大小以政府的名义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物质奖励的资金来源就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三、社区服务规范化
第一,队伍的规范。残疾人是社区?村组?组织的重点服务对象。要提高社区?村组?班子扶残助残意识,成立助残小组并制定扶残助残计划,做到残疾人工作人人有责。要建立联络员队伍,搭好残疾人与各级组织的桥梁。要规范助残志愿者队伍和社区残疾人自助小组。这是吸引社会各界助残的渠道,也是残疾人自强自立、互动互助的一种极佳方式。
县政务服务中心自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现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为确保县政务服务中心按时建成并投入运行,经县人民政府研究,确定了首批进驻中心的19个部门。为确保各部门顺利进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驻部门
1.县监察局;2.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3.县商务和外事侨务局;4.县民政局;5.县国土资源局;6.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7.县交通运输局;8.县农业和科技局;9.县林业局;10.县水务局;11.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12.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13.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4.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5.县公安局(县公安交警大队);16.县残联;17.县公安边防大队;18.县公安消防大队;19.县运政管理所。
二、工作要求
(一)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领导,确保政务服务工作顺利推进。要明确一位领导主抓政务服务工作,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确实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不断将全县政务服务工作推向深入。
(二)首批进驻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加快对行政许可项目和服务事项的清理工作,严格按照“两集中两到位”(“两集中”就是将部门的审批服务职能向一个科〈股〉室集中,成立集中行使审批服务职能的行政服务科〈股〉室;再将行使审批服务职能的行政服务科〈股〉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各部门要将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人员选派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确保进驻窗口工作顺利展开。
一、我县残疾人的基本状况
我县目前共有残疾人1万多名,占全县总人口的5%,涉及
到五分之一的家庭,其中持证残疾人3718人,分类为肢残2156人,听力言语残454人,视力残381人,精神残389人,智力残338人,其困残疾人144人(涉及到78户家庭),低保残疾人540余人,低保边缘50余人,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处于亚贫困状态。而且在当前的社会分化过程中,还有新的残疾人贫困群体还在生成,比如抽样调查过程出现的老年残疾人群体。
二、我县开展残疾人社会救助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岱山县针对残疾人生活
中存在的不同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1、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行“应保尽保”。
为解决残疾人基本生活难的问题,原创:我县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行“应保尽保”,把低保作为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一种主要形式,至2006年6月底,全县的低保残疾人家庭,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目前,我县的保障标准为城镇225元/月/人,农村135元/月/人,低保工作在保障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2、残疾人养老、康复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救助
体系逐步建立,作用日益强化。
1)建立了对残疾人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进行补助的制度
2001年,我县制定出台了《岱山县对残疾人实行照顾扶助规定》,该规定第七条:“对城镇(非农户,下同)残疾人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县残联结予适当补助,补助金额一般为社保机构规定的最低年缴费额的三分之一”。至此文件公布之日起,我县就开始了对残疾人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进行补助的政策。2002年5月县人劳局出台的《关于做好社会弱势群体劳动和社会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四类弱势群体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低于本县正常缴费比例的五个百分点缴纳,使残疾人的社保缴费政策进一步优惠。2004年10月,县政府《关于印发岱山县扶持残疾人事业若干意见的通知》的出台,残疾人养老保险补助金额调整为15%,但补助扩面到农村残疾人,使所有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种养业户、自由职业均可享受以上补助政策。自以上政策实施以来,累计74人次享受补助,补助金额为5.3万余元;有807人享受了交费率的优惠。
2)实施了残疾人康复补助及医疗救助制度。
“十五”期间,我县开展了以下康复工程:开展白内障复明550例;低视力配用助视器25例;聋儿康复语训17人次;安装普及型假肢42名;安装矫形器26例;系统训练肢残人30名,脑瘫儿童6名;康复治疗精神病20人,并对以上康复对象进行了康复补助,累计补助金额达100余万元。此外,我县在2004年4月,制定出台了《岱山县贫困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对包括低保残疾人在内的几种对象的5类大病予以救助,该制度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残疾人家庭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对我县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有效保障了残疾学生及贫、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入学
“十五”期间,全县通过助学结对共资助86名残疾人及残
疾人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输送了6名残疾人到省残疾人职业学校学习,还对8名获得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的残疾学生进行了补助。此外,还积极出台有关政策对残疾人及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结予免费或一定的减免,使我县残疾人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4)实施了对残疾人的就业培训援助
“十五”以来,我县采取特别扶持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安排残疾人就业:按比例安置就业75名;集中就业250名,其中异地就业17名;个体就业53名。全县共有有劳动能力残疾人1950名,其中就业的1790名,就业率达到91.8%。为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共举办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班16期,培训残疾人1000余人,投入培训费15余万元;还重视盲人的按摩培训工作,共向省有关盲人按摩学校输送培训人员5人,全部获得结业证书并进行了异地安置就业。加大了对扶贫基地、种养殖和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力度,共投入资金30余万元,对237户种养殖和个体工商户进行了扶持,对6个扶贫基地进行了新建与扩建。
5)开展了贫困残疾人的“助居工程”
为改善贫困残疾人的住房条件,使他们居有所、住有屋,与
健全人一样创造美好人生,从2003年起,我县开始对全县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至2005年底,累计修建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115户,改造资金达60万元。
6)拓展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
2004年4月,县法律援助中心出台《岱山县法律援助实施办
法》对残疾人等有关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并在残联挂牌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站,形成了律师、法律工作者及社会力量齐办法律援助案件的新格局,以解决残疾人“打官司难”的问题。此外,县残联还聘请了残疾人常年维权法律顾问,,无偿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使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维护。
3、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渠道日益拓宽,作用不容忽视
近年来,我县各个层面、各种形式的残疾人社会救助渠道不
断拓宽,救助的力度不断增强,如:扶贫结对、节日慰问救助、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的临时救助、特困残疾人的救助金发放、低保残疾人的水电救助等,成为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中有力的补充。
三、我县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在残疾人的社会救助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并为残疾人解决了一些生活困难,但据了解,残疾人家庭的基本生活难、子女上学难、家庭成员就医难几大突出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相对于全县经济发展水平和全县人均收入而言,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造成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1、救助范围不够宽。由于受资金条件的限制,前几年我县对残疾人采取的一系列救助措施,基本上都是以低保划线,即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家庭就给予救助。这种以低保划线来确定救助对象的做法,就使得一些家庭收入稍高于低保标准、处在低保标准边缘的残疾人很少获得有效的救助。由于他们很少获得救助,家庭生活比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家庭,还要困难得多。据初步调查,全县这类残疾人大约有50多户。
2、救助金额偏低。一是低保标准偏低。现行的城市居民人平每月225元、农村居民人平每月135元的低保标准,是根据居民每月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基本开支而设定的。这一标准,只能解决吃饭问题,但对于残疾人来说却入不敷出。残疾人除了日常基本开支以外,与健全人相比,原创:还有一些特殊的开支,如康复需要医疗费。这些开支,仅靠低保是不够的。二是学费补贴标准偏低。近几年来,中专以上各类学校学杂费不断上涨。以大学为例,一类院校每学年收费5000元左右,二类7000元左右,三类12000元左右,加上住宿费、伙食费,一个学生一年的费用最少也要10000元以上。这笔费用,比一个全额享受低保的三口之家全年的低保还要高出许多,即使不吃不喝,也难负担这笔开支。虽然我县对残疾人家庭子女就读大专以上学校学杂费每生每学年补助2500元,但这一补助标准,对于目前庞大的学费开支而言,实在是偏少的。
3、救助内容不够全面。我县目前采取的救助措施,大多集中在对残疾人的现金救助、实物救助、康复救助、就业救助、教育救助等几个方面,也就是说,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力度要大一些。而残疾人所需要的救助内容远远不只这些,还有权利救助、心理救助等。这些救助内容,我们过去很少涉及。由于救助内容不够全面,使一些需要救助的残疾人不能获得相应的、及时有效的救助,并长期处于贫困状况之中。
4、救助机构不健全。承担贫困残疾人救助工作的主要是残联系统。目前,突出的是乡镇残联机构配置与日益增多的残联工作业务不甚相称。随着残疾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乡镇残联机构将显得越来越重要,任务也越来越多。但是,现在我县乡镇残联虽已有5个乡镇配备了专职残联理事长或专职干部,但基本上是1个人,没有专门的办公室与办公设备,而且有的乡镇工作人员更换频繁,政策业务知识比较缺乏,不太适应残联工作特别是救助残疾人的需要。
四、加快我县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建议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应该说我县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已初
具雏形,但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在完善过程中,作如下建议:
1、扩大救助范围。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出台优惠政策,将目前收入稍高于低保标准、处在低保标准边缘,生活中存在严重困难的残疾人一律纳入低保。并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享受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专项救助政策,使处于低保标准边缘的残疾人摆脱目前生活困难的局面。
2、建立医疗保障体系。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参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做法,采取政府财政补贴一点、市区残联从保障金中资助一点、残疾人个人出一点的办法,在残疾人中单独建立医疗保险体系,解决残疾人就医难的问题。
3、提高助学补助额度。按照“水涨船高”的常理,将现行的残疾人家庭子女就读大专以上学校的补助额度分别提高一定比例,以缓解残疾人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一、拓宽党建工作思路,打牢基础建设
年内新建党员服务站,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以此为载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支部,居委会网络平台,利用免费博客公开公示两委会动态,征求居民对社区的意见。
二、健全组织,加强内部管理
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做到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分工具体,任务明确。
三、继续做好社区民政、残联、老龄、双拥工作
对社区的困难群体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社区的弱势群体老年人做好政策福利的办理,全心全意做好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开展一帮一扶助活动,定期走访慰问。认真学习领会拥军爱民与拥军爱民文件和精神,关心军属,定时定期走访。
四、做好计划生育、妇联工作
以宣传教育为先导,让居民们清醒地认识全面加强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做好利益导向政策的落实工作;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统计,准确掌握育龄妇女的底数,及时上报信息,对重点人及时入户查访孕检,送具上门.
五、根据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特色活动。
在社区内多挖掘文艺骨干,为社区文艺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多方面地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发挥社区志愿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社区开展宣传工作,推动移风易俗,坚决扫除各种歪风邪气,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六、配合办事处综合治理中心,做好社区综合治理工作
1.建立健全社区各项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居委会的职能作用,深入居民,为大家解决疑难问题。
2.利用条幅、板报进行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大禁毒宣传力度。坚持"提高认识、教育为先、严厉打击、全员收戒、综合治理"的方针,扎实推进 "无毒社区"工作顺利完成。
3.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调查、登记管理服务工作,使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到了规范有序。
4.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无赴区级及区级以上集体上访。
七、加大社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在社区内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教育,大力宣传社区内禁止乱推乱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提高居民爱护环境的意识,自觉维护社区环境。
八、劳动保障工作
1.深入居民,充分了解和掌握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意向。
2.积极跑企业、找岗位,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提高就业率,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
九、统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