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学金融工程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邱宁(南京财经大学招生办老师):金融学专业与金融工程专业的区别较小,这两个专业师出同门,都属于同根生的经济学学科门类,专业基础课大体相同,都要求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方法。但是,金融学专业历史久远,主要是研究资金融通方式、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职能与运作的专业。国内传统的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两部分,研究理论问题、质的问题较多,知识多属文科范畴。金融工程专业是金融学中的新贵。我国对金融工程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显得较为迫切。2002年,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四所大学在国内高校中首先招收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学生主要学习现代金融理论、现代数理工具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较注重数学和计算机在金融产品及衍生品技术开发、资产定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数理技术、量的问题较多。因而,金融工程专业一般只招理科生,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
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业务和管理工作;金融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产品设计等工作。
前者属工商类,后者属经济类
邱宁(南京财经大学招生办老师):财会专业与财政学专业都是财经类中带“财”字且引人注目、较为看好的专业,但两者的学科门类、培养目标等并不相同。财会专业一般指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大类属于工商管理类,而财政学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大类。财会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会计、审计、财务、投资、金融等方面管理的专门人才,就业涉及面广,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可具体到某个会计事务所,单位不论性质与大小,都有用武之地,是“吃百家饭的”。而财政学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财政资金分配、政府预算、资产管理、资本运作、税收规划与咨询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利用财政税收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调节收入分配,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和监督,就业面向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层面需求要多一些。从这点上来说,该专业培养的是国家税务部门的“会计”,是“吃公务饭的”。就职业特点来说,财会专业人士的特点以按部就班、忠于职守,以逻辑的头脑、对数字的敏感性而著称,性格内向些、思想保守些也无妨。而财政学专业人士的特点则在于精通税收理论与实务,在强调“核算”能力的同时,擅长灵活把握与策划财力保证、关注横向协调等方面。
前者研究基因,后者学制药
褚惠萍(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书记):南京师范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从生物技术专业延伸出来,其前身是生物技术的生物制药方向,2008年升格为生物工程专业并开始招生。这两个专业的最大区别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与生物相关的技术知识,课程相对来说偏理论,毕业生拿理学学士学位,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相关的科技人才。近一半优秀学生通过保送或考研进入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研究生学习,也会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医药、化工、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工程专业偏重于生物医药方向,主要培养与生物制药领域相关的生物工程科技人才。前两年的基础课程和生物技术类似,但后两年的专业课主要与药学相关,比如药事管理、生物制药等课程,所学知识应用性更强,毕业生拿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能够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相关产品、工艺及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在商检、药检、药事、海关、工商、税务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前者是传统的中文系,后者高等数学、计算机等课程都要学
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葆嘉(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技研究所所长):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汉语言专业的区别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是传统的中文系,在我国起步较早,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都开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言专业则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2001年6月成立的,国内目前只有南京师范大学开设有该专业。这门专业本应叫“语言科学与技术系”,是在当时的普高本科专业目录框架内设置的,旨在培养语言科技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汉语言专业(语言信息处理方向),但由于国家规定的专业名称中没有“语言科学与技术专业”,因此就采用了“汉语言”这个名称。该专业招收文、理科学生,一般每年招收20人左右,以理科为主。目的是用科学的手段来研究语言,以语言学为本,沟通计算机科技、应用数学和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学生要修读语言学、计算机、认知科学、数学等专业。目前南京师范大学设有该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后培养点,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可以从事软件开发、网站研发方面的工作。
前者强调应用,后者注重研发
周华(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党总支书记):生物医药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制药工程专业与药学类专业的相同点在于同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就业前景好。不同点在于所属的学科门类不同,培养方向也有侧重。制药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药学类专业属于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目前开设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及药物制剂四个专业方向,其中药物制剂方向的毕业生也可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制药工程专业以工程应用研究为主,专业学习主要围绕药物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药品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依托学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试点高校的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打造“卓越制药工程师”。大四时,学生将进入大中型医药企业接受工程实践方面的训练。学生就业后大多进入知名药企,从事医药企业的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领域的工作。药学类专业偏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以新药开发为主。专业学习围绕新型药物设计制造、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新剂型开发和药品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依托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江苏省中美转化医学研究院等学科平台,学生毕业后可胜任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检验及药品临床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前者偏化学,后者偏物理
徐蔡余(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在研究领域方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顾名思义,是研究材料中种类非常丰富的一个大类――有机高分子材料(橡胶、塑料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水泥、混凝土材料)以及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方法,另外本专业也着眼于一些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研制以及材料改性方面的研究,例如如何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使用寿命等。
在课程设置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和设备等基本理论课程,相比较而言更偏向于化学方向,尤其是有机化学和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则有很多物理理论的课程,如固体物理、量子力学、材料物理等,比较强调对原子物理结构的认知,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物理基础和求知欲。
在就业方向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和在化工、汽车、电子、医药、航空等国有及外向型企业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如陶氏化学、京东方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与金属材料相关的大型传统机械制造类企业(汽车、航天、船舶、重工业)、电子类制造业、建筑类行业、特种材料制造加工单位、环保检测行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一些特殊的认证类机构等。
前者强调金属的提炼,后者注重金属的使用
马立群(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冶金工程专业关注的是金属产业的前期过程,主要是从矿石中冶炼提取金属与合金,包括黑色冶金的炼铁、炼钢、轧钢和有色冶金的炼铜、炼铝、炼锌等,偏重于化学知识的运用。就业一般面向黑色冶金行业的炼钢厂、炼铁厂、设计院等,有色冶金行业的铝业公司、铜业公司等。目前冶金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很好。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关注的是金属产业的后期过程,主要是将已经提炼出的金属与合金进一步进行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形变处理和腐蚀防护,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注重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的结合,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均有所涉及。就业一般面向金属、机械、汽车、化工等与金属材料相关的行业。
前者偏应用,后者重理论
张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主任):这两个专业相当于信息家族中绝代双骄的“两兄弟”,名称相近,却大不相同。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信息处理系统分析、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等方面基础知识的人才,具备通信系统、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信息处理以及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的专业应用技术,能够独立设计、开发专门化信息处理系统。
(一)金融业“脱媒”趋势对传统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一直以来,我国的银行业占据着货币信用活动的中心,形成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结构。伴随着全球金融业的“脱媒”趋势,我国金融“脱媒”这几年发展较快,银行作为金融活动核心的地位已大大动摇,以直接融资为特征的证券市场融资行为比例迅速上升,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并不断向传统银行业务渗透。未来我国会通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同时,在外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银行将更多的开展表外业务,传统银行色彩逐渐淡化。这不仅给银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也对金融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以直接融资模式为主的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对资产评估、风险管理、公司融资有较好的掌握。未来如何加强对银行学、信托学、基金学、投资银行学等内容的介绍,从金融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来传授资本市场、投资、公司融资、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等方面相关知识,是金融教学面临的大的难题。
(二)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对金融学科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金融业不再局限于单纯为社会提供货币和信用,而是为社会提供全方面的金融产品,业务涵盖了货币、信用、票据、证券、保险、信息咨询、家庭理财等多个领域,金融业务逐渐多样化,金融机构逐渐多元化。金融实践的丰富对金融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更加扩大,涉及的社会经济关系更为复杂。在实践中,众多的金融关系和业务活动都存在密切联系,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方面有许多交叉和重叠。此外,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使对“微观金融”的全面介绍势在必行:如涉及公司投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优化的公司金融;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财务分配到各种金融资产上以最大化自己收益的投资学;研究跨期资源配置效率的金融经济学等。目前,关于宏观金融类课程安排已基本规范,但微观金融课程教学中的主干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系统等面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金融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
虽然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全球金融创新的步伐不会停止,而中国的金融创新还刚刚开始。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手段、交易策略层出不穷,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创新工具交易与定价、资产组合和营销活动等已突破了传统以信贷、融资、货币为主要特征的金融活动范畴。资产证券化、互换期权期货等衍生产品的发展、债券的发行,这些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对金融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怎样加强金融学与数学的结合,使学生能掌握数理化、模型化的金融工具;怎样提高人员业务操作能力,能利用创新金融工具降低个体所面临的经济风险等,都是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四)金融活动的全球化对金融学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战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金融活动也日趋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国外的金融机构与经营业务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金融机构业务也在不断的融入到世界市场中。随着我国金融业国际化进程的深化,我国的金融机构在不断走出去,汇率的国际化进程也在加快。金融业的高度开放性和国际化特征要求教育也要注重国际间的交流。我们培养的金融人才,不能仅停留在与国际接轨的层面,更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力。适应未来全球金融业竞争需要的人才必须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围绕着这样的培养目标,传统的金融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
二、我国金融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等方面都与学科前沿和实践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使得培养的金融专业人才无法适应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制约了我国金融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一)学科专业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单一
专业定位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国外金融学科的发展有两种模式:一是特别关注金融理论和宏观问题的“经济学院模式”,另一种是关注金融领域的实践问题的“商学院模式”。我国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有所侧重,但总体说来,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在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单一。从专业定位来说,不同类型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应是有差异的,但目前各类型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学科定位都趋于雷同,专业定位不清晰,影响了后续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改实践等各个环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各学校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广阔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金融人才”,没有体现出层次区别。事实上,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和金融机构的多元化,既需要从事金融管理和研究的高级人才,也需要大量的实际业务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各类型学校需根据自身的专业定位来修订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市场需要。
(二)课程体系设计偏向宏观,内容重叠
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主要以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等宏观金融为主,这固然有利于学生全面把握宏观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但微观金融理论的不足使得学生对一些金融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刻和具体。此外,在课程设计上也主要是与银行业相关的一些课程,如货币银行学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且很多的传统专业课程的内容尽管有更新,但与现实仍有一定的差距,教学内容重叠较多,一些课程如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期货理论与期权等内容交叉和重复过多,部分前沿领域如金融工程、行为金融等内容介绍过少。因此,真正从理论体系上全面更新金融学教学内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一直比较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效果严重依赖于教师的知识结构、社会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信息量通常很有限。目前国外金融学教学普遍采用的案例教学法、项目课题研究教学法等在我国高校运用并不广泛,即使一些学校采用了,也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削弱了学生的独立创造性,很多案例讨论课遭遇冷场,最后不了了之;二是扩招背景下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得很多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落后,导致教育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金融人才的关键,高质量的教学方案以及多样化的专业课程设置背后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保障。金融学是一门和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对教师素质要求尤其高: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具备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但目前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或金融部门从业经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普遍不足。这主要原于:一方面,高校现有的人事制度和用人机制较为机械,很难吸引到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到学校来;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考核机制重科研而不重教学,教师在繁重的科研压力下,很难有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
三、金融学教学改革设想
金融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教学要能适应实践创新发展的需要。因此需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科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以适应我国金融现代化的需要。
(一)明确学科专业定位,调整培养目标
在我国经济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背景下,各类型学校应根据金融领域发展动态,结合自身的学校定位,明确学科专业定位。重点大学以培养高层次金融人才为目标,地方院校则应根据地方经济特色和自身优势,在专业建设定位要有自己的特色。同时要明确各层次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金融学本科教育是传授和学习金融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从事金融理论和金融实务工作的金融人才的全过程。对于本科生,在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研究生,应扩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上,应强化科研能力,要求深入系统的掌握专业知识,把握前沿动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的设计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在课程设计上,为适应金融发展的微观化趋势,在兼顾宏观金融和微观基础上,特别需要补充微观金融中的实用性课程,增加包括公司金融、资产定价、金融组织学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需对微观金融类课程进行整合,可将其整合为投资、银行、保险三类,明确各门课程的定位与目标,通过修编教学大纲、课程简介等途径,明确各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实现课程之间的衔接,强化微观类课程的整合。此外,还应在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上增加有关“国际化”方面的课程,内容涵盖包括基本的国际金融理论和业务知识、国际规则方面的知识以及国际交流方面的知识”。在具体课程上,需区别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对于集中性的专业必修课,应涵盖必要的知识点,保证每一位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各校根据客观实践的需要和本校在金融学科研以及教学上的特长,开设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应充分体现出灵活、丰富的特点,既可紧密联系实际,也可紧扣前沿理论,还可体现国际化色彩,为学生发展自己兴趣爱好提供空间。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紧跟学科前沿和实践动态,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金融领域的新变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可以将热点问题以“实际问题分析”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并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写论文的形式予以督促检查。在课堂教学上,应采用讲授、讨论、专题讲座等各种方式相结合的组合式教学。鼓励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应根据金融学科专业的特点和条件,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保证教学时间。加强对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可通过软件模拟真实的金融交易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与水平
2012年的辽宁省金融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由生源情况、培养模式、教学资源、本科教学工程与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保障、培养效果等六个一级指标和专业特色指标(属于加分项)构成。在此,对该金融学专业本科指标体系作一下解析。
【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解析
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和学者针对金融学本科专业制定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于2013年开始用于全省金融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估。由于各高校金融学专业办学时间不同,所以,为了更突出公平性,该指标体系被进一步分解为适用于普通本科的金融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适用于新建本科的金融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二者差异不大,都是由6个相同的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加专业特色指标(属于加分项)构成,当然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安排有一定区别。在此拟结合新建本科指标体系作一下解析。
一、生源情况
生源情况权重为0.10,其二级指标只有一个:招生录取情况。主要观测点有两个:一是本专业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其计算方法是:近四年的每名学生高考总分(不包括加分)除以该生所在省高考满分值(文、理分科)后得出标准分的平均值。二是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在学校整体招生中的情况,其计算方法是:近四年该专业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与该校所有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的差值。对于专业建议而言,这个指标可谓是外生变量,与专业建设本身关系不大。
二、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权重为0.20,其二级指标有两个:
(一)培养方案
由2个观测点构成: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由两个二级观测点构成:(1)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的符合程度;(2)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程度。课程体系由三个二级观测点构成:(1)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吻合程度;(2)课程设置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支持程度;(3)教学计划中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对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支持程度。这个二级指标重在考查培养方案,所以,不断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做到“止于至善”是此指标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由2个观测点构成:(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2)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权重为0.25,是金融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权重最大的一级指标,它由如下五个二级指标构成:
(一)专业师资基本情况
由6个观测点构成:(1)专业师生比。二级观测点有两个:①专业专任教师师生比,主要考核学校自有金融学专业教师的相对数是否达到省里评估要求;②专业专任及兼任教师师生比,主要考核学校专兼职教师整体上是否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2)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主要考核学校金融学专业专任教师中高学历教师比例(。3)高层次专任教师情况,主要考核学校金融学专业教师在国家、省里专业方面的影响力(。4)近四年本专业高级职称专任教师为本专业本科生授课情况,包括两个二级观测点:①近四年本专业教授为本专业本科生授课的授课率;②近四年由本专业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的比例。(5)具有行业经历专任教师比例。
(二)专业专任教师科研情况
由3个观测点构成:(1)近四年专任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情况。(2)近四年专任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情况。在此,只有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省政府哲学社科奖和国金融学会优秀成果奖才计入统计范畴。(3)近四年专任教师主持科研项目情况,只有以第一立项单位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部委级项目和省教育、财政厅、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才列入统计范畴。
(三)专任教师教研情况
由3个观测点构成:(1)近四年专任教师发表教研论文数量。(2)近十年专任教师主持编写本专业教材情况(。3)近十年专任教师主持省级以上教研项目情况。国家及省教育行政部门教改立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中国高教学会立项课题都在统计范畴。
(四)实验实践教学条件
由3个观测点构成:(1)现有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2)近四年新增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3)近四年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数量及各基地实习学生人次数与专业在校生总数的比值。
(五)图书资料由2个观测点构成
(1)现有生均专业纸质图书资料册数。(2)现有专业电子图书资料源的个数,随书的资料光盘和独立学院母体学校的资源不包括在内。
四、本科教学工程与教学成果奖
本科教学工程与教学成果奖权重为0.15,由两个二级指标构成: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和教学成果奖。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由2个观测点构成:(1)历年省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教学工程项目主要强调省级以上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重点支持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立体化教材、精品教材等的建设。(2)历年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只要是教师参与完成的即可统计。
五、教学质量保障
教学质量保障权重为0.10,由一个二级指标构成:质量保障体系。它强调以下三点:(1)质量监控。它强调教学质量监控的机制及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措施。(2)质量评价。它强调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要健全,并涵盖教学的各个环节,能进行多角度的评价。(3)反馈及效果。主要评价质量保障体系是否有持续改进之效。
六、培养效果
培养效果权重为0.20,由两个二级指标构成:
(一)就业情况与培养质量
由2个观测点构成:(1)近四年就业率情况,主要统计本专业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和灵活就业率。(2)十名优秀校友简介,要求每人简介500字以内。
(二)在校学生综合素质
由4个观测点构成:(1)近四年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及参与科研项目学生人次数与专业在校生总数的比值。创新创业活动指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项目指学生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的国家、省部和市级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2)近四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情况。只要本专业学生为获奖人之一即可。(3)近四年学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学生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都可以。(4)五名优秀在校生简介。要求每人简介300字以内。
作者:吴云勇 单位:沈阳工学院
七、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为加分项,满分10分,主要探测专业特色、实施过程和效果,介绍在实践中培育和凝练出的专业特色及其效果说明,字数1000字以内。
1.1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精神实质
一是平等开放式讨论。平等开放式讨论表现为教师扮演与传统教学不同的角色。教师赋予学生课堂的话语权,成为学生发言的倾听者,使学生敢于、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激发学生继续思考,充当学生发言的沟通者,促进学生激烈辩论;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引导者,确保课堂讨论热烈和主题始终锁定教学目标,保障教学有序进行。二是多元发散的思维方式。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为了提供答案,而是营造氛围,使学生获取知识来源由传统的教师讲授拓展至案例自学、团队协作和教师的点评、总结。教学不再限于金融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反复强调并使学生明白:面对同样的金融情景,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答案因而是开放的、发展的和动态的,不同答案的差异在于与情景的匹配程度,让学生改变定向思维习惯。三是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和学生课堂积极性的调动,除了自我编写案例,教师往往会向学生征集案例。只有意识到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能动性,学生才能主动搜集资料提供符合要求和感兴趣的案例供教师选择。
1.2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者提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要素,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强调知识的主动因素。金融学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遵循金融学教学目的要求,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撰写的金融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情景中,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以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应达到运用语言和多种视听手段真实描述特定金融活动情景要求,以便学生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对金融活动、金融现象进行分析或解释,并提出方案。它不是通常的例子,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没有悬念,只是纯粹为支撑或理解某一观点。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以案例教学为基础,注重教学过程中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尤其是中外)的案例比较。因而通过有利于学生对金融学知识进行有意义建构的多个案例情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组成团队主动进行资料搜集、比较分析和协作学习,借助讨论,根据间接经验建构出有关知识的意义。因此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StrengthAnalysis)
2.1.1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
为了让枯燥的金融学理论变得生动,案例对比式教学法针对性地引入实际发生的金融现象,让学生充当主角,扬长避短研究案例,提出观点,相互切磋,并鼓励、引导与教师平等辩论。同时利用案例的比较分析、点评与总结,使学生意识到在同一金融理论或思想指导下,背景不同,时期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也不同。这些都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学习金融学课程前,学生大多具备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知识,而金融学中的货币、信用、通货膨胀等内容是前面课程相关内容的深化,因此运用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容易激发学生联想,对比以前课程的论述,甚至让学生发散到更多学科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多学科多视角思考经济现象。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采用的案例,大多背景复杂、知识集成性强、跨度大,学生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案例的阅读、研究尤其是比较分析,必须主动进行组合通过团队合作取长补短,方可高质量展开。
2.1.3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全局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和教学活动的创造性的有机统一。这要求教师必须采用综合性强、适用性广的典型案例,及时回答学生形形的问题,合理引导学生讨论,科学高效点评总结学生的对策,确保教学活动热烈有序。这些构成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挑战,应对挑战促使教师准确把握快速发展的金融学理论脉络,提高对金融现象的关注度,深化对货币政策、金融机构运行和金融改革等现实背后的理论认识,熟练驾驭课堂的技巧。
2.2劣势分析(WeaknessAnalysis)
2.2.1建立案例教学库的难度大
目前我国高校金融学案例教学库主要由任课教师创立。无论是金融学教材及其教辅资料,还是各高校金融学及其相关课程教学网站案例库,绝大多数是国外案例,且时效性不强。为实现案例的三大功能,我国金融学案例库应包含一定数量的国内典型案例。因此,精简、更新国外案例,选择、增加编写相当数量可与国际案例比较、鉴别和启迪的综合型与时效强国内典型金融案例,成为建立对比式教学金融学案例库的难题。
2.2.2传统文化背景与教育体制所形成的障碍
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强调个人主义、推理的力量、论辩、自我表现,鼓励质疑权威,这与西方社会推崇个人奋斗、宽容失败、鼓励冒险、自由、喜欢坦率直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相一致。我国中庸思想影响深远,传统文化倡导尊长、礼貌与谦逊,当面怀疑他人观点,甚至质疑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目前教育体制仍为应试体制,强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观和教育观,增加了大学生对基于能力中心的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不适应。传统文化背景与教育体制使我国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难以出现西方课堂上学生公开挑战彼此观点和质疑教师的活泼高效情形。
2.2.3耗时长与不适宜大班教学的限制
案例对比式教学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是学生深入到案例的讨论比较中,这不可避免产生知识传授效率低耗用时间长的后果。本科金融学课程的总学时一般48学时左右,以货币资金运动、信用活动及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为载体,以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为手段讲授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而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经历,既有学时难以保证每章主要内容运用案例对比式教学法。以金融市场为例,先必须花一定的时间讲清楚金融资产等专业强的内容方可进行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同时为保证讨论比较的充分性和学生的参与性,20人左右的小班选择这一方式效果最好。我国高校教学课时减少容易增加难的困境和金融学大班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利于案例对比式教学的实施。
2.3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Analysis)
2.3.1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共识提供了机遇
随着高校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部质量工程的推进,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更要求课程授课情景化和拟真性,利用、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促进知识应用于实践。与此相适应,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日益受到高校、院系领导的普遍重视,在科研立项、经费保障、人员支持等方面受到照顾,这有助于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随着用人单位招聘对实践经验者优先的普遍推行,高校为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积累实践经验。重视实践教学逐渐成为高校的共识,而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可促使大学生重视和获得实践经验。这为案例对比式教学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3.2案例渠道拓宽,搜集编写便利
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相继发生,对政府、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形成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如何趋利避害,众说纷纭,正是案例分析和比较的极好话题。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投资理财问题的大量涌现,金融学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体围绕股票债券等金融投资开设专栏节目,利用网络开设投资咨询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拓宽与加强,国内高校吸收国外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容易。这些为金融学案例收集和编写提供了素材和经验,有利于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顺利开展。
2.3.3教育经费持续追加,教学形式多样化
随着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的颁布和近些年的执行情况,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呈增长趋势,目前已达到4%,这为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奠定了物质基础。搜集资料、邀请专家学者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都需要资金,而各级政府对教学科研经费投入的持续增长,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将受益匪浅。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实践和研究的深入,在课堂讨论之外,诸如小组讨论、辩论会、情景模拟、学生自行准备案例与教师讨论等教学形式都可被引入,使这一教学法在形式上更加多样,为巩固、提升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
2.4威胁分析(ThreatsAnalysis)
2.4.1保障制度措施缺失
制度的建立是推动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可靠保证。目前有关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工作量核算、案例对比式教学法质量评估和案例对比式的案例资源库建设以及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经费保障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制度举措匮乏,严重挫伤采用这一教学法的教师热情和积极性,加剧他们对克服案例对比式教学法高风险的巨大付出而没有回报的担忧。比如可能因学生不适应而影响教学评价和教学进度,甚至不利于教学薪酬和职称评定。
2.4.2投入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
与单纯的课堂讨论不同,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需要较好的软硬件环境。比如计算机房成为专业实验室不可或缺的部分,还应配备必要的软件以保障较好地模拟实际金融运行,目前教学设施还难以达到基本要求。这一教学法要求教师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同时满足两方面要求的教师通常不愿意留在高校,导致高素质教师流失。部分高校教师资源不足,不能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实践方面培训。师资现状堪忧。
2.4.3实践存在偏差
由于对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关系认识不当和前者的理论实质认识模糊,教学出现如下情形:一些教师引入金融学案例,视案例比较为理论讲解的必要环节,甚至等同举例教学;一些教师过多使用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忽视甚至抛弃传统讲授法,导致学生的金融理论体系不完整。在课堂上使用案例时,或者表现为包办,案例展开全过程容不得学生的质疑,难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或者放任,听而不评,听而不言,缺乏引导作用。完整的案例对比式教学法过程因而缺失,学生误认为其与案例教学、举例教学大同小异,课堂吸引力不强。
3完善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思考
3.1夯实教学基础,正确对待传统教学
个人思维与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相应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这一基本前提,只有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才可能达到预期的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效果。一些理论知识难以通过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展开,事实上片面推行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必然造成学生无法掌握金融学的知识结构全貌,也无法严谨专业到位地分析现实问题,从而难以满足招聘单位的人才要求。考虑到目前紧张的金融学课程学时,以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将课程最重要和学生必须运用的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完成较适宜。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前,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掌握案例必备的金融学理论知识。
3.2强化案例资源库建设和金融学科教师培训
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门的重大项目应向金融学案例编写倾斜,加大相关项目立项和推进的力度;高校间应尽快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开发建设金融学案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以本土金融案例为基础,结合境外案例,拓展案例源泉,通过比较分析提升案例资源库编写质量。建议组建教授牵头、中青年教师搭配的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团队,邀请实践经验丰富、金融理论功底深厚的专家与知名人士参与教师培训,选派有潜力的主动性强教师到案例对比式教学法效果明显的国外高校研修,创造条件让教师开展这一教学法的研究,奖励教师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
3.3促使学生更新观念,改变学生的考核机制
鉴于国内大学生对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不完全适应,高校应多途径宣传这一教学的必要性和作用,促使学生解放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思想,善于通过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而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教师因势利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学会扼要突出重点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理性辩论和科学对待不同的意见或质疑,营造案例对比式教学法适宜的文化氛围。为了使学生自由组合的团队活动、学生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的确定、学生成绩的评分标准等与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进行紧密联系,教师应强调学生的课前准备,引导学生的课堂讨论与监督学生的课后总结,在学生考核方面强化学生平常表现的跟踪与记录,大幅度提升课堂表现占金融学课程成绩的比重,减少学生教学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
3.4加快强制度建设,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关键词 财经专业 综合模拟实践 操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培养的学生既要具备相当的基础理论,又要注重专业实践应用和综合操作技能,所以在有限的课时中怎样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安排显得异常重要,下面以哈尔滨金融学院为例进行说明。
1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技能要求
哈尔滨金融学院具有两大鲜明特点:一是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二是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强。正是这两个特点,让我院毕业生在金融行业成为一个品牌。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办公技能、财经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齐头并进的培养方式。
1.1 办公技能
(1)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办公软件应用技能中,最常用的是文字处理及编辑、数据图表统计分析、 演示文稿制作等内容。(2)应用文写作技能。应用文又叫实用文,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为人们处理公私事务时常用的一种文体,是行政管理的一种手段,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工具。包括介绍信、证明信、邀请函、启示、声明、公示、公告、海报、通知、请示、报告、会议记录、总结、简报、合同、章程和制度等。
1.2 财经基本技能
(1)财经数字书写。数字书写是计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济工作者,特别是财会,计统和企管工作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数字书写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准确度。(2)数据与文字录入技术。数据与文字录入技术是现代工作岗位人员的必备技能。经过科学、专业的训练,能达到快速、准确地录入各种文字和数据,并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处理。(3)点钞技术。点钞技术是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点钞速度的快慢、点钞水平的高低、点钞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资金周转和货币流通速度,学好点钞技术是搞好出纳工作的基础,也是出纳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之一。(4)珠算技术。珠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珠算技术是财会、金融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适应市场变化和职业变化的能力。(5)货币知识与识别技术。货币知识与识别技术是财经院校金融、财会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技能课程。(6)外汇知识与外币识假技术。外汇知识与外币识假技术是银行工作人员和贸易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必备的工作技能,也是财经专业学生必须训练成熟的一项技术。
1.3 专业技能
(1)会计学应用技能。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掌握较完整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通过手工实验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训练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使毕业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2)金融投资技能。金融投资是从事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工具买卖的,要求从业者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并要能够根据金融市场的实时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3)理财规划技能。理财规划是金融从业者必备的一项技能。既要充分了解不同的金融产品的收益风险特征,又要了解客户自身的大量信息,只有选择与客户风险收益特征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才能做好理财规划。
2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检验,哈尔滨金融学院各专业在开设课程时主要有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骨干课和专业选修课四大类:
2.1 通识教育课程
在通识教育课中安排了常规的思政、英语、数学和体育等课程外,重点设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应用(下转第194页)(上接第162页)文写作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总课时是142课时,其中实验课66课时,能够保证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系统操作和和办公软件。另外应用文写作安排54学时,基本能够保证学生掌握日常办公应用文的写作。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可以保证学生具备办公技能。
2.2 专业基础课
在专业基础课中安排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和经济法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安排可以保证学生掌握金融、会计等财经专业的基础知识,为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专业骨干课
在财经专业中,我们重点介绍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在专业骨干课上两个专业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金融专业的骨干课程包括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学、财务管理学、投资学、保险学、固定收益证券、国际金融和金融工程等课程。会计学专业骨干课包括商业银行学、财务管理学、财务会计、投资学、审计学、银行会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学等课程。在每门课程中设置三分之一的课时作为实验课课时,能保证学生在实验中将相关专业技能训练好。
2.4 专业选修课
哈尔滨金融学院财经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考虑不同专业的不同发展方向和学生的具体研究方向来设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已达到保证学生丰富自己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目的。通过专业骨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注意事项
为保证教学质量,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才能保证财经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的成功。
(1)要具备专业技能的教师。要保证综合模拟实践训练的成果,必须保证采取这种训练方式的高校具备足够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哈尔滨金融学院要求专业课老师都要具备双师证,并且要求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习和挂职锻炼,在实践期间保证教师要有具体的工作岗位,从事具体岗位的工作。另外我校还从企业聘请了实习指导老师,并且我校部分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从而可以保证综合模拟实践教学的要求。(2)实验课要保证训练效果。要保证训练效果,还要有配套措施,例如作为综合模拟实践训练的需要新的考核体系。一般来说,专业实验课程要有专门的考核办法,我院就制定了《专业实验课考核管理暂行办法》,通过考核办法可以保证实践训练效果。(3)注意课程课设先后次序。一般来说,一门专业课程是下一门专业课程的基础,所以专业课程要有先后次序。只有将专业课的先后次序安排好,才能使财经专业综合模拟实践训练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使综合模拟实践教学的效果更好,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
总体来说,通过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再加上设计合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配合好的实验课室、实习基地和配套措施,就可以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
基金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综合模拟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编号:JGZ 201201106
参考文献
[1] 甘鸿鸣.《金融营销学》教学实践及改进思路.商业经济,2012(5).
[2] 宋晓玲.高校模拟银行实验课程建设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11(14).
[3] 钟云燕.金融模拟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
笔者综合各方数据,遴选出2011年十大热门报考专业,并逐一进行阐释,以供2012年高考志愿填报之参考。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和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的整体实力最强,各个分科目实力平均;北京大学侧重金融管理;厦门大学侧重货币银行、金融工程;复旦大学是仅次于人大的金融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国际金融表现突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实力强,十分注重抓英语;南开大学的保险精算全国最好;中央财经大学具有区位优势,有好的学校条件;湖南大学是全国最早引入保险精算的学校;西南财经大学该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西安交通大学该专业为中国人民银行直属院校重点专业;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科在全国的金融教学和学术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声望和较大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金融证券实力强大,是国内研究方向最齐全,专业最全的学科;清华大学金融工程、微观金融走在我国最前列。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除了学习基础课,还要学习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征,以及怎样分析和研究国外的经济理论。也需要学习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对经济理论和现象进行更系统的分析、研究。
有一个很不规范的说法:由于各地开放程度有所差别,沿海和内地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色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内地学校偏重理论,而沿海高校则多数实务比较强。中国人民大学强化外语教学;复旦大学部分专业课程用英语授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国内知名的财经类高校;上海财经大学国贸专业的特点是分三个专业方向学习;厦门大学着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天津外国语学院将经济学与管理学融合,还为学生开设了第二外语,可以选修法语、日语等语种。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高校外,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毕业后主要从事国际市场销售或研究管理工作。
所谓的大土木,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现时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都归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目前,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工程就等于civil engineering,即建筑工程(或称结构工程)这个小范围。
本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结构设计及施工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具备从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海岸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的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与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1.工程技术方向,代表职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2.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代表职位:项目设计师、结构审核、城市规划师、预算员、预算工程师等。3.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代表职位:监理工程师。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它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的专业,也是我国高校开设得最久的专业之一。多年来,它长盛不衰的奥秘就在于: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用品供应的基本保障。就业前景: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电机及其控制、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等工程技术领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设计制造、研制开发、试验分析、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生产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本专业的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从事下列工作:1.电机电器设计、制造、控制、试验、运行维护、研制开发、生产管理工作;或电力系统与电气装备的运行、供电系统和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与运行维护工作;或建筑电气领域电气设计、楼宇自动化、综合布线与智能建筑的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研制开发、试验分析、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2.电力电子、电气传动、自动化、仪表等技术领域的研制开发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学习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
国内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学校较多,培养特点也各不相同,实力较强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注重会计实务与方法的训练;清华大学课程较多,绝大多数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一流的原版教材;中央财经大学曾率先在国内开设外国财务会计专门化专业,并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课;复旦大学会计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批准的中国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面引进美国工商管理教育方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会计学位居国内前列;西南财经大学的会计学分注册会计师、双语会计、会计三个方向。
目前,会计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还是注册会计师。每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都保持在60万人左右,而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需要的注册会计师的人数约为35万,甚至更多,可见会计学是一个很有前途,但也很具有挑战性的专业。
经济学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根据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最新公布的全国高校本专科专业就业报告,近年来全国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文科专业中,经济、管理类专业明显好于文史类专业,经济学所有专业就业率均超过80%,其中,贸易经济、保险和税务专业就业率超过90%。经济学更偏重于理论,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从调查的广州这几所高校情况来看,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普遍乐观,没找到工作的微乎其微,而且大部分都到银行工作。
临床医学专业属于偏重于理科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对生物、化学等情有独钟。因此,学好生物、化学,才能为学临床医学提供必要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生物、化学、医学三者思维较一致,即如果你对化学和生物有较简便成熟的学习思维与方法,学医也可水到渠成。当然,优秀的语文和外语会使你更具优势。
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时间较长。该专业的本科学制一般为五年,有些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是七年制,进行本硕连读,也有八年制的。学习临床医学,要记忆的内容很多。“记忆+理解”是主要的学习方法。学习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主要课程有人体生理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以及内、外、妇、儿科等。大家几个人一组,做很多有趣的实验,从小鼠、兔、狗到人体,然后从真实的病人身上学习问诊、体检、记录病例、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治疗方案。在学习中,人体的奥秘将一步步向你展开。当然,去医院做实习医生是学习各种疾病处理方法的最好方式。
只有以“面壁十年”的毅力去潜心苦读,才能有所收获。经过长期的临床医学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和生命科学的知识,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了解相关前沿科学的发展动态,这些,都有益于临床知识的积累以及操作技能的进步。除了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临床医学的学习还能够让你领略生命的美丽与动人,每当你面对患者痛苦的身躯、患者家属信任的表情,以及患者因你成功的治疗而痊愈时那感激的目光,你收获到的不只是成功的喜悦,更是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从事众多与医学有关的工作,就业前景较为广阔。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院、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医药公司及卫生行政部门等与医药相关的单位。
许多医学院校目前已并入综合性大学,如原华西医科大学并入四川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并入上海交通大学等,这些大学并入后基础实力明显增强。由于学制不同,因此,再次提醒考生在报考的时候要特别留意。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
现在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去外企,应该说就业率很不错。还可以选择做导游、翻译、外贸等工作。
不少高校开设了一些复合专业,如对外经贸大学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在英语专业中开设了节目主持方向。
我国超过80%的高校均设置了英语专业。英语专业实力较强的学校主要有四类:一是传统的外语类院校,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等;二是一些设有外语类专业的知名高校,如外交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三是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四是一些特色院校的英语专业,如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内开设科技英语专业最久的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英语专业有民航业务方向,南京邮电大学与电信公司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航海业务英语是上海海事大学的特色专业,政法类院校强调英语系学生的法律常识,中国政法大学开设了法律文书写作课程、华东政法大学的英语系都安排了相关法律课程并和外资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实践合作关系。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所学的内容比较多,除了法制史、法理学这些基础性课程之外,更多的是学习各种与法律相关的专业课,如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司法、国际经济法等。
【关键词】硬件建设 软件建设 制度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该文得到上海市博士后科研基金(12R21412700)的支持。
【中图分类号】G420/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10-02
我国传统金融侧重货币金融学,但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的加快,特别近些年来大量金融“海龟”的加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世界金融业越来越注重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金融交易越来越注重和电子技术相结合,金融决策需要考虑更加复杂多变的因素。因此,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占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金融工作的竞争要求。因此,我们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系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做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金融学院、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加上作者先后在南开大学和厦门大学接受教育训练。这些高校既有传统金融名校,也有刚刚起步建设的兄弟院校,还有在本科实践教学取得重要成果的高校,所以在不同层次、不同研究水平高校调研,对我们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本人参与金融实验室硬件建设和负责软件设施建设,结合我校金融实验室建设的经验,谈谈金融实验室建设总体框架的几点看法。
相比较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教学,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实验教学侧重以展现社会生活中的情景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学校教学训练以提高在未来现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金融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不严格强调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和实验过程的可重复性,实验环境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因此,在金融实验室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制度建设以及人才建设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要求。
一、金融实验室硬件建设
金融实验室硬件需要体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又要体现学生之间的协作,还要满足不同实验环境要求。为此,根据金融学科发展规划,确定未来学生数量,选择实验空间。我们根据锐思数据库提出的设计方案,经过多次修改沟通。结合我们学校的发展规划,我们将我们金融实验室定位在教学研究型实验室,其中,教学实验室布置如图1,研究实验室布置见图2。教学实验室可供40人同时使用,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实现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自由沟通。另外我们把中间的实验电脑设置成平板电脑,可自由升降,可以弥补研究实验室面积的不足。研究实验室主要可供学生进行金融实验沙盘竞赛、老师与学生进行小范围学术讨论以及邀请业界专业人士开展学生实践课程,这样能够满足我们高年级本科生开展的学术研究活动以及大学生创新活动。
我们还构建以两台服务器为中心的网络结构,网络结构应该兼有客户/服务器(C/S)结构和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满足不同环境的实验教学要求,特别是创新实验的要求。
二、金融实验室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是金融实验室建设的灵魂。我们调研发现,一个好的金融实验室不在硬件建设、而在于软件设施,所以我们在硬件建设本着简约实用的原则,而为了迅速拉近与传统金融名校的差距,我们提出以高标准建设金融实验室,因此我们要求购买软件设施质量优先。当然,我们建设不能超出现实发展要求,在满足教学科研要求的前提下,整合各种数据资源,在质量满足的前提下,我们通过招投标的原则以价格优先,降低建设成本。同时,为了满足后续优质服务,我们还提出“充分竞争”的原则,在科研工作需要一些数据定制服务以及教学过程中需要特殊服务要求。在建设金融实验室之前,我们只购买了乾隆实验平台供《投资学》教学使用,金融数据库还没有正式购买,这为我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我们经过调研以及试用,先期购买了锐思数据库以满足对基本金融数据要求。我们先后联系了彭博(Bloomberg)金融数据库、国泰安金融数据库、CCER数据库和万德数据库以及其他实验教学平台供货商(比如乾隆实验平台、安硕商业银行实验平台、国泰安商业银行交易平台、锐思金融工程实验平台),与彭博金融数据库已进入签约阶段、与万德数据库正处在价格洽谈阶段。其他软件设施正在试用比较阶段。
我们不仅需要通过购买各种金融数据和各种实验平台,而且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利用现有资源和网络资源,结合教学和科研项目,开发出更多的金融产品,并开展校企合作,实现金融实验室软件水平达到质的提高。
三、金融实验室制度建设
为了保障金融实验室有效运行和保障教师的权利,我们设置了三级管理制度。一级管理属于学院层面管理,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教学副院长担任副院长以及各系主任和专业责任教授为成员的实验教学改革和监督小组,我们金融实验室在他们的领导下展开工作。二级管理属于金融实验中心主任, 主持实验中心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负责实验中心管理人员的考勤和考核工作、编制实验室建设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负责协调沟通各金融实验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提出金融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发展。三级管理是各专业教师,保持与专业实验室主任沟通,进行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准备、提出课程开设所需的软硬件条件、保证实验课程的开设、完成实验教学文件的编写及归档、批阅学生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教学状态的自评等。
我们针对立项建设完成情况、实验课程教学状况和实验教学管理状况进行考核,通过实验教学文件和项目建设总结等材料,结合学生座谈和测评以及随机课堂听课和实验室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综合考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到了实验课程工作量的确定。我们在调研发现,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受自然科学实验的影响,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甚至按照0.5的标准要核算,这样不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师座谈之后,确定实验教学与普通教学同等比例的工作量,而且将实验课程建设提供课程建设费,根据嵌入式还是全实验课程给以不同的课程建设费,而且在实验课程论文提供政策倾斜,并且每年度开展实验教学评比活动,优胜奖给以一定的奖励。
四、金融实验室人才建设
实验课程的最终落实在教师身上,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实验室建设的水平。我们设立了专门的教师培训项目,首先青年教师都参加学校青年教师基地教学培训,由经济管理专业的老教师帮带扶,通过年轻教师旁听老教师、老教师随机听年轻教师的课程,这样年轻教师能够迅速掌握。针对我们的实验课程教学,年轻教师负责、老教师指导进行开展的。其次,支持青年教师国内高校进修,倾向于金融实验课程学习。还有,学院专门设立经费,用于教师参加各类会议,其中包括金融实验教学研讨会。
五、总结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我们正在实践金融实验课程教学。我们起步低,要在短时间内追赶传统金融名校,首先需要领导重视。只有领导推动下,实验室建设项目、实验室考核制度才能有序开展。实验室中心需要了解实验室发展动向,制定出符合现实的目标,积极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主动向领导汇报各种情况。由于涉及的事务十分琐碎,这需要实验中心主任为主的实验室人员耐心处理各种问题和整理各种资料。实验课程教师需要宽泛的专业知识背景,这样在实验课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陈莹.金融专业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3):94-96.
[2]卢珍菊.金融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科技,2011(8):238-241.
[3]马骥,王玉琴.加强金融学科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7(9):50-52.
[4]向东,曹端.信息时代金融证券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5(1):91-93,107.
[5]徐永林.高校金融模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0(11):115-117.
[6]杨林,颜金林.金融实验教学的定位模式与改革路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264-266.
讲座中,宋清辉教授从多维度对经济学家谈论经济、股市、楼市等问题背后的动机进行了剖析,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了经济学家思想观点不独立的原因等。他指出,经济学家应该为真理和大众服务,不能只为利益集团代言。最后,宋清辉教授鼓励有志于成为经济学家的深圳大学师生,能够为理想坚持。
讲座结束后,宋清辉教授就经济学相关问题与深圳大学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据悉,本次讲座是深圳大学MBA大讲堂第56讲。此前,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教授、原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教授、第一财经日报原总编辑秦朔等都曾先后在此开设讲座。
以下是讲座内容摘要:
2016年5月20日,受韩国最大的媒体集团之邀,我在韩国首都首尔希尔顿酒店发表关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新兴领域合作机会》的演讲。包括韩国金融监督院(韩国金融监督院是韩国最高的金融监管机构,相当于中国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三会合一)院长有关人士、三星、现代、LG、SK等大型集团高管、重点金融机构高级人员等在韩国具有影响力的人士。
演讲结束后,在与韩国成均馆大学校一位金融学教授交流的过程中,她问了我一个问题,她说中国到底还有没有有良心的经济学家(Economist),我说没有。
因为有人多人可能会认为,经济学家不就是一个谋生的手段,一个职业,和医生、艺术家等没什么大的区别,结论是不必赋予这职业太多的社会含义。的确,经济学家是一种职业,但这份职业要求具有一定的良心和良知,体现一种正义和公理,为国家和公众仗义执言。试想,若经济学家只想着为自己和所在的学校、公司和为既得利益者站台,其实就等于出卖自己的良心。我之所以要讲到这一点,是因为现在很多的经济学家已经被资本所“绑架”,丧失了独立性,影响经济学家群体整体的形象。
据公开信息,经济学家为上市公司等商业性质活动站台属于普遍现象,早在2011年的时候,光是在上市银行当中,就有45位学者、专家型独董和外部监事,从银行领取报酬,有个别的超过100万元。当时比较知名的有:民生银行独立董事的王松奇,从该行领取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01.5万元。王松奇当时对外披露担任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另外,还有市场熟知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他当时担任兴业银行的独董,从该行领取税前报酬为30万元。还有像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曾经担任着交通银行独董,当时从该行领取税前报酬25万元。
2015年底的时候,教育部通报过一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亚汤谷良违规兼职取酬等问题,报露出高校独立董事的突出问题,甚至有的高校专家学者还身兼5、6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被市场称为最牛独董称谓。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 《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其实,证监会规定独董不能兼任超过5家上市公司是有道理的,超过5家公司独董根本无时间去履行独董职责,其纯粹是为了奔着独董的年薪而去。
2016年5月30日,海油工程一份公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武祥申请辞去公司独董职务。这是半年之内朱武祥辞去的第二个独董职务,即便是这样,朱武祥教授仍担任5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在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等方面应发挥作用,而不能成为有名无实的“花瓶”。
我认为,独立董事之于上市公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运营效率;二是独董能以其专业知识及独立的判断,帮助公司管理层提高决策水平,利于上市公司的专业化运作和持续发展能力;三是独董设立是制衡公司管理层伤害股东利益的一把尚方宝剑。通过行使独董职权,制约大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做出不利于公司和外部股东的行为,从而间接保护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
一般而言,国外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代表社会对公司进行监督的作用,国内不少上市公司独董纯粹是一种摆设。大部分是公司大股东出于人情邀请的,根本起不到监督上市公司的作用,因此被称之为摆设的“花瓶”。
说到底,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应该只服务于真理,这是其最重要的社会责任。什么是真理?就经济学而言,就是意在通过客观公正地解读经济相关的现象以及规律,为公众提供一种解决思想。经济现象很繁杂,一般人则很难看清楚,需要经济学家运用专业知识对经济政策做出正确分析。当然,对某些经济现象可能每个经济学家的看法有所不同,存在争议。有争议再正常不过,我也非常赞成争议,但有时候这种争议却变成了 “骂”,甚至是人身攻击。
相较而言,经济学家言论的影响力很大,但不能滥用这种影响力,应该更多地用这种影响力为中小企业和普通话的老百姓说话。现在有些经济学家不但不能够服务于他的对象,反而有的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祸害的迹象。
经济学家和其他的哲学家、历史学家、人文学家相比差别较大。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经济学家有可能会通过学术语言,表达一些对自己所代表的利益有利的观点,这种现象在经济领域表现得较为突出和多发。特别是当经济学家成为公众人物的时候,所谈论的内容如果跟他所服务的利益集团息息相关,而又没有提前告知公众利害关系等,杀伤力会非常大。
摘要:农业政策性金融边界的确定成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的关键和逻辑起点。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金融性.政策性和优惠性出发确定其理论边界;其次,从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从生产、流通两个环节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边界进行界定;最后,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区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核心和外延边界。以此为基石,得出农业政策性金融边界的模糊性、多层次性和动态性。
关键词:农业政策性金融;边界;模糊性;多层次性;动态性
中田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6)03-0054-03
一、引言
要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需要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增加农村信贷供给,但农业的弱质性导致商业性金融不愿介入,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功能的发挥。但是,当前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供给却存在严重偏颇,其主体金融机构农发行更存在业务萎缩,支农功能弱化的现象。由此,重塑农业政策性金融成为一种必然。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却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农业政策性金融?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边界在什么地方?首先,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国外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而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业务边界也仅仅是一个模糊界定。其次,农业政策性金融边界的模糊性更是严重地阻碍了其功能的发挥:一是农发行粮棉油流转贷款性质的模糊性导致道德风险的出现;二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农发行和农信社)的政策性业务的性质难以明确,进而导致贷款的风险归因不明确;三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兼营政策性业务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兼营商业性业务导致的目标冲突和道德风险。最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边界更是我们进行以农发行为代表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的逻辑起点:由此,本文依次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理论基石、农业经济金融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供给特征出发来多维度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边界。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理论边界
政策性金融的含义,目前还没有一致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国外的学者一般从政策金融的目标或运作方式来对政策金融进行界定。日本的小滨裕久、奥田英信等人在比较一般的意义上是将政策性金融定义为“为了实现产业政策等特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金融手段,也即为了培养特定的战略性的产业,在利率、贷款期限、担保条件等方面予以优惠,并有选择地提供资金。”国内学者白钦先(1993)指出,政策金融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国家作为融资主体运用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和融资渠道、为配合国家特定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而进行的特殊的资金融资行为,政策性金融虽然同其它资金融通形式一样具有融资性和有偿性,但其更重要特征却是政策性和优惠性。[1]瞿强(2000)将政策性金融定义为后发展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它主要是通过建立政策性银行或对银行体系的直接干预,以比市场或商业金融更为优惠的条件,为特定最终需求者提供中长期信用。[2]
从国内外学者对政策性金融内涵的界定,我们可以发现政策性金融包含三个方面的本质性特征。(1)政策性,即服务于政府的某种特殊的产业或社会政策目标;(2)金融性,即在一定期限内有条件让渡资金使用权的资金融通活动;(3)优惠性,即以比商业金融优惠的利率、期限、担保等条件提供贷款或保证提供贷款(即可得性)。这三方面的本质特征也从理论上明确了其与商业性金融及财政的边界,政策性与优惠性的特征决定了其与商业性金融的区别;而金融性又决定了其与财政的区别。
由此可见,政策性金融的作用边界在于解决“市场失灵”,具体的作用领域:一是这些需求产生于非盈利性或盈利性非常低的公共部门领域;二是这些需求属于非市场性的有效需求,无法通过商业金融行为来满足。由此也决定了政策金融机构存在的前提有二:一是提供基本的公共金融产品二是保护弱势群体的需要。在管理应用中,对于政策性的理解突出表现为:(1)政策性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是“政府的银行”。(2)政策性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是互不竞争的关系。(3)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具体体现在其业务范围或者职能定位上,其逻辑便是把政策性和竞争性的理解最终归结为业务范围来界定。但是,这样一来,政策性问题就简单化甚至于异化,而业务范围反而又复杂化。其原因在于,仅仅用政策性的概念是无法解决政策性问题的,必须从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赋予政策性明确内容。
三、从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看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边界
我们从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来探讨政策性金融的边界。
(一)农业生产领域对农业政策性金融边界的要求
农业生产领域贷款需求的核心在于增加农业的可持续增长,但是从表1我们可以发现,农业基本建设总体水平较低,波动较大,平均占比在6%左右,其构成比例以水利基建为主,占比60%左右。而新增固定资产的年增长率较低,从1999开始,仅为8%左右。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但这些项目普遍具有周期长、外部收益高的特征,普通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介入,因此政策性金融的主要目的是稳定或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其具体政策性金融需求如下:(1)农业基础设施贷款。我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农业基础设施非常短缺。具体而言,业务重点应为继续增加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的投资规模,扩大建设范围,提高工程质量。(2)实用农业科技的投入使用。我国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人均可利用耕地面积小,增加农业产量和促进农民收入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业务重点应为种子工程、良种工程及各种机械设备的购买。(3)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我国耕地资源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森林覆盖率低,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业务重点应为中低产田的改造、土地肥力的增加、退耕还林和生态资源的保护。(4)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产品在总量过剩的同时,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表现是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应。业务重点应为调优无公害农业、特色农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
(二)农业流通领域对政策性金融边界的要求
农业流通领域政策性金融的主要目的是稳定农业产品市场,确保粮食安全。这也是过去我们农发行的唯一业务,但随着粮棉油流通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化及市场化,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进行流通组织的创新。一是建立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二是规模经济
效益。但是,在产销一体化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农业中,生产与销售、与流通的边界已经并不十分确定,问题的关键变为如何建立健全农产品的物流体系。在物流体系中,金融运动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由于农业流通的正外部性,使政策性金融的一个重要职能被定位于农业流通领域。其具体运作模式为:(1)培育各类市场流通主体,一般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保证粮食价格的稳定和运转。(2)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加工水平和农产品的竞争能力。通过加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来实现粮食的有效运转。(3)政策性金融的价格支持。(4)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农产品的出口关键在于质量的提高和中介组织的创新,政策性金融的重点在于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购置农产品运销设备,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和价格支持,及出口信用保险支持。
具体而言,不同的项目可以划分为公益项目、基础性项目、竞争性项目三大类。本文的政策性金融项目不包括纯粹应由财政资金投入的公益型项目如公益林业、公益水利设施、农业气象等,政策性金融的重点在于基础性项目的实施。
四、从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供给特征看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边界
从农业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政策性金融的边界局限于两个方面:在生产领域,主要是维持和增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集中于基础性和开发性的农业项目方面;在流通领域,主要是促进流通中介组织的竞争力,以此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比较而言,生产领域的金融需求政策性更强一些,而流通领域的金融需求更具有竞争性,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边界。
(一)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核心边界:提供基础性和开发性的农业贷款
首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基础性投入严重不足。“三农”问题,可以集中用农村来概括,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农业是农村的主业。中国前进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占中国人口多数的人还在从事传统农业。这除了要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大批农民外,农村的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是必需的。而实现这一点,对目前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以手工劳动为主体的大多数农村而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村道路、农村电网、农村通讯、基本农田水利设施、节水灌溉、农村医疗、小城镇建设等是必需的;大量大中型农机具使用也是必须的;大量农产品加工设施的建设也是必需的;大量为转移农业人口而在农村兴办第二、第三产业也是必需的;同时,科技投入、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必需的。其次,农村基础建设的长期性和风险性决定了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农业由于其特有的基础地位和农业弱质属性,是一个需要国家长期扶持的产业。其实,除了公共服务设施以外,农村绝大多数项目都是能够盈利增值的,只是与城市项目相比,它的盈利水平普遍较低,投资回收期一般较长,风险也相对偏大。这些特征特别适合政策性金融介入,由于它能盈利,有还本付息基础,银行能够介入;由于它盈利水平偏低,贷款回收期长,不适合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银行介入,商业银行也不愿介入,而需要有兼有财政和银行属性的政策性金融介入。最后,相比流通流域而言,生产领域的贷款更具有政策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农业流通领域的发展是以培育市场主体为发展目标,项目也更具备竞争性,可以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适当扶持来实现其完美运行。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外延:为弱势群体提供贷款和为各类流通中介组织提供贷款
1.为弱势群体提供综合扶贫贷款。贫困农户收入的增加成为政府的必然职责,但是扶贫是一个综合的工程,需要多种措施的配套使用。因此,这只能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外延,最好由政府作为主体来牵头,具体由各类合作金融组织来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贴息、担保或最后信贷支持。
2.为各类流通中介组织提供贷款。粮棉油流通体制改革以后,各类流通中介组织成为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但是农业产业化本身已经具备了商业性的特征,只是其承担了一定政策,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因此,各类中介组织的贷款,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应局限为市场环境的建设和基础仓储建设。
五、结论:农业政策性金融边界的模糊性、多层次性和动态性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核心在于政策性、金融性和优惠性,由此决定的边界也是非常模糊的。由此,我们只能给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内核上界定清楚,即为农业提供基础性和开发性的贷款,而外延则十分模糊,其不断地与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及政府职能不断重合。同时,随着农业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其外延也会不断地变化。由此,我们在现阶段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改革的时候,也不宜对其业务界定过于清楚,仅需要对其核心层进行明确的界定。
参考文献:
[1]白钦先,曲昭光.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