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知识范文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知识

第1篇: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知识范文

1.讲好第一课.奠定良好基础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这门课程更是如此。第一堂课很重要.重要的原因在于第一堂课是树立学生对课程印象的最重要的一节课。“这门课是学什么的?”、“学了有什么用?”、“是不是容易学?”等等对于课程的第一印象都是在一堂课中树立的。这些印象的树立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讲好第一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准备第一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实际机械和产品,进行一定的讲解。有一部分学者将这种方法称为教学“逆流法”。笔者认为学生兴趣的提高在于对于学生心理的良好把我.而这种“逆流式”的教学方法正好勾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使他们明白了课程学习对于现实的意义。其次,可以将课程与学生们未来的职业目标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专业工作的企业和工厂.并且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2.做好授课计划.提高授课质量

教学计划的最重要作用在于突出重点首先.要了解教材。教师要结合课程最终目标、教学大纲以及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对教材和课程内容进行深刻的剖析。要明确教材的各个章节、各个单元、各个部分的重点和次重点。其次.要明白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体系。最后,还要熟悉学生学习的特点,并且要十分清楚学生日后专业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主要知识技能通过以上所说的这些步骤.才可以将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专业职业生涯的特点相结合。由此制定的教学计划,包含教授的内容、教授的重点和次重点、教学的要求等内容才能够更为科学。第一.教学的内容应该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切合职场的需要。将教授的重点放在能够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重点内容和重点技能的章节上面突出重点是对有限时间的合理利用.是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大教学收益的有效手段第二.教学的体系应该有利于教授和学生理解。体系是一们完整的学科所必须的条件,前后相继、由易至难、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的知识体系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第三,教学的要求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它一般通过考试、实验、设计等方式体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指导方式。对于教学要求的认真思考是制定教学计划的重中之重。

3.用好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很难,老师讲解起来也困难.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较多,涉及内容比较复杂.在课堂上,往往是老师忙于做板书.学生忙于记笔记。一节课下来,双方都身心俱疲,却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总是反应下课后脑袋一片空白。有部分学者提出了网络教学的想法.即课程预习、课程学习、课程复习和课程考核都在通过网络进行。这样一来,学生想要获得成绩.就必须按照网络系统涉及的内容和程序一步一步进行.缺一不可.最终达到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手段.通过动态的演示立体的进行教学。同时可以节省课堂上用于板书的时间,对于难点和重点可以反复演示,增加学生吸收知识的时间。当然,这些都是可行之策.要相互结合,灵活应用。

4.重视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的最重要环节。首先它是对原有课程学习的一种检测手段,是对前面理论学习成果最有效表现方式。其次,设计能力也是课程所要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课程设计的环节的设置和设计是对这一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课程设计安排一般要在理论教学完成设计的时间也可以具体而定.例如在每一个小的章节里面,做一些小的设计。最后再做一些总的设计.设计的时间为二周或者更长。需要老师值得注意的是,以前我们老师总是给予“保姆式”的辅导.对于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详细的指导。但是,这就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仅仅成为了实验书的辅导机器。因此.教师在要改变现状。对于设计指导书的编订.只提示关键步骤.关键环节.而对具体操作尽量少提或者不提。但是要在设计周前期给予指导.甚至可以为他们放映短片,让他们熟悉流程和步骤。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设计结果一定要给予一个反馈这样才能让学生独立设计。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

第2篇: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知识范文

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化工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装置设计水平,增强工程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原有教学方法的弊端逐渐显现,课程设计急需改革。本文分析了课程设计面临的问题,以课程的教学目的为依据,提出在设计时间、设计题型、学科交叉、设计规范、成绩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方案。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机械设计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工程意识

化工机械基础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必修课程,涉及化学、化工、机械、材料、物理、力学、数学等学科知识[1],具有学科交叉复杂、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紧密、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2]。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的工程力学知识,熟悉材料特性,学会常用化工装置的设计方法,了解化工机械安全使用的检验原理[3-5],对于提高化工专业学生设计水平,增强工程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6]。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继该理论课程之后的一次集中实践教学环节[7],能够起到将机械设计知识融会贯通,发挥理论与工程实际、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之间的桥梁作用[8]。学生在设计化工装置时,既要基于学科理论,又要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既要装置结构合理,又要保证安全经济,是多门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技能强化锻炼的重要过程,为化工类学生更好地服务化工行业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因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课程设计面临的问题

针对化工专业学生开设的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开课于大三,这个阶段,学生刚接触专业课学习,对本专业知识体系还不熟悉,对专业设计更是知之甚少,急需专业教师悉心指导,同时,一直沿用的课程设计内容、课程安排及考核形式等都无法与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相适应,课程设计急需改革。1.课程设计时间短,与理论课衔接不合理一般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一周内完成。要做好课程设计,学生要查阅相关装置的设计资料,熟悉涉及物料的性质,了解国家设计规范,选择合适的设备材料,合理设计装置内部结构,完成设计尺寸计算及强度、刚度、稳定性校核,绘制装置设备条件图,编制设计说明书[9],设计工作量大,专业知识要求高,学生很难在一周时间内完成。而此时段,学生已完成理论课的学习,对于设计中用到的知识已经淡忘,需要重新查找复习,不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同时课程设计处于期末考试阶段,考试压力较大,学生忙于准备考试,很容易出现应付或抄袭现象,无法真正起到增强学生工程意识、提高装置设计水平的作用。

2.课程设计题型少,装置结构简单以往的化工设备设计题型比较单一,只做一些压力容器设计,课本中有该类装置的设计例题,学生只需将设计条件带入,参考例题,按部就班地计算就可以完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完成质量也不高。设备一般不进行内部结构设计,只进行外部壳体计算,设计难度较小,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习主动性较差[10]。

3.不同学科间知识交叉少,装置设计不完整化工装置的设计包括工艺设计和机械设计两部分[11]。工艺设计是根据设计任务提供的原始数据和生产工艺要求确定设备的主要尺寸;机械设计是根据工艺尺寸设计设备的结构、选择结构材料及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给出设备与零部件的条件图。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做的是工艺设计,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做的是机械设计。教改之前,这两个设计没有交叉点,学生每门课程只做一部分设计,而没有化工装置设计的完整训练,不利于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12]。学生提交的设备条件图,大多采用手画的形式,而不采用现行各设计院普遍采用的AutoCAD绘图软件,无法锻炼学生机械制图的能力。设备条件图绘制简单,各物料进出管口、自动控制方案都无法体现,化工设计及化工自动控制课程所学知识不能应用到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

4.学生工程意识不强,设计不规范生产中使用的任何机器或设备的构件都应满足适用、安全和经济三个基本要求,其中,安全是核心。为了保证装置安全可靠运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便于构件互换,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了各类化工装置设计的标准和规范[13]。学生对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不熟悉,容易造成其无法将标准和规范应用到化工装置的设计中,与生产实践脱离。比如,计算容器的物料接口尺寸,很多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没有规整,即使规整了,也没有查阅国家制定的各种钢管公称直径的规范,采用标准尺寸。在选择设备材料时,一般选择适用范围广,性能优异的材料,没有考虑会使设备成本大大提高的风险。在设计压力容器时,计算出的容器壳体壁厚与封头壁厚不一致,很多学生本着经济的原则,没有设计为相同尺寸,影响容器的焊接和安全。这些都是理论设计与生产实际偏离、工程意识不强的体现,没有达到强化工程概念的教学目的[14]。5.考核方式不合理,无法体现设计水平以往的课程设计是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报告给成绩,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设计的合理性、规范性及严谨程度没有体现[15]。设计报告抄袭或模仿现象严重,单纯凭借设计报告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设计水平,不能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的考核原则。针对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存在的这些问题,按照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我们对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

二、课程设计改革措施

1.提早布置课题,合理衔接理论教学针对课程设计时间短,与理论教学脱钩的问题,我们对课程设计时间安排进行改革。在完成第一章工程力学和第二章化工设备材料教学之后,我们便将每位学生的设计课题布置下去,理论课程结束后两周上交相关设计文件,进行考核。在布置课题时,利用两节课的时间,介绍各类装置设计的流程,每个环节用到的理论知识也事先向学生明确,使学生对课程设计有大致的了解,并对今后会对用到的知识引起重视。同时,理论课授课教师在今后介绍各类化工装置机械设计时也要对重点知识的应用加以说明,并结合课程设计详细讲解。学生了解设计课题之后即可随着理论课的讲解开始设计,学到的设计知识即刻能够应用到设计中,真正起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可以在理论课堂上提出,经过老师讲解得到解决,提高了设计效率,也方便指导教师掌握学生设计情况。由于设计时间由原来的一周延长为多半个学期,学生在理论课结束时便完成了大部分的设计计算及校核,利用两周时间整理数据,绘制装置图,撰写说明书,不会耽误期末考试复习,避免了应付抄袭现象的发生,真正锻炼了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达到了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2.增加设计题型,重视设备内件设计课程设计题型的选择关系着化工实践教学的效果。为了使学生熟悉各类化工装置,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化工设计能力,我们编制了多种化工装置的设计题型,包括压力容器设计、板式塔设计、填料塔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和搅拌反应釜设计,共计五个设计题型。这些装置是化工生产中最常用的,体现了理论设计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同时,理论教学讲授的设计知识在这些装置的设计中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保障了装置设计的质量。对于装置的主要部件,比如板式塔的塔板、填料塔的填料层、反应釜的搅拌器等,也要求学生详细设计,并且给出部件的条件图。通过内部构件的选择、设计和校核,加深学生对化工装置的认识。

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5组,每组负责一类装置的设计,并且同组学生的设计条件各不相同。学生要完成自己装置的设计,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搜集各种物料性质,学会各类装置的机械设计方法,参考化工容器设计的国家标准,这种形式彻底改变了课程设计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锻炼了学生查找科研资料,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不断补充新知识,独立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提高了化工装置的设计水平。3.加强学科交叉训练,完善装置设计流程化工装置的工艺设计与机械设计是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工艺设计为机械设计提供工艺条件及设备主要尺寸,而机械设计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工艺设计。为了使学生对化工装置设计有完整的设计体验,我们联合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将这两个设计有机结合,学生在做完化工装置的工艺设计之后,根据工艺条件及计算出的装置尺寸,接着进行化工装置的机械设计,使学生知道装置的设计流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化工设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学生提交的设备条件图及主要内件结构图,严格要求用AutoCAD绘制,并且标出各接管及自动控制仪表的安装方位,在设备条件图的右侧表明工艺要求、安装要求、各接管尺寸、材质、采用的国家标准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熟悉了化工装置的设计流程,将化工原理、化工机械基础、化工制图、化工设计、化工自动控制等专业课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设计能力的提升。4.严格规范设计,强化工程意识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工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国家制定的有关化工设计的各种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在做任何装置设计之前,都要先查找有关规范和标准,绝不能闭门造车,无据可依。与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相关的标准有《钢制压力容器》《管壳式换热器》《钢制塔式容器》《塔器设计技术规定》《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等。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遇到有关尺寸的确定、内件的选择等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查阅相关标准,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和严谨的工程态度,做一个敢于担当、认真负责的设计者。同时,要注意适用、安全、经济相协调的原则,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强化工程意识。5.完善考核体系,激发设计热情考核对于课程设计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公平、公正、合理地对课程设计做出考核,对学生有着监督、鼓励和引导作用。实践类课程的成绩考核不同于理论课,决不能单纯依据提交的设计报告定成绩。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设计报告质量和答辩三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70%和20%比例。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学习态度及团队协作能力。设计报告质量包括报告的完整性、设计的合理性、计算的准确性、图纸绘制的规范性等。答辩环节要求每位学生将设计内容做成幻灯片,利用3分钟的时间陈述工作内容,然后由考核教师提问有关问题,学生作答。这种考核形式督促学生实实在在地做设计,认认真真地抓质量,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激发了学生的设计热情,杜绝了抄袭应付现象,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总结

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化工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原有教学方法的弊端日趋显现,课程设计急需改革。针对设计时间短的问题,我们提早布置课题,与理论教学合理衔接,避免了抄袭应付现象。增加设计题型,由原来的单一装置设计增加为五种装置设计题型,并且对装置的主要部件也要进行设计。加强与化工原理、机械制图、化工设计等交叉学科的联系,完善装置设计流程。装置设计要严格遵守国家规范和行业规定,注重适用、安全、经济相协调的原则,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完善考核体系,公平、公正、合理的对课程设计进行评价。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设计质量得到提高,杜绝了抄袭应付现象。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自觉依据国家设计标准,将理论设计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增强了工程意识,提高了机械设计水平,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允,路有昌,赵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2,40(4):122-123.

[2]王元文,陈连.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06,33(153):69-70.

[3]刘理华,刘书群.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2012,40(19):145-146.

[4]谭蔚.化工设备设计基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5]董大勤,高炳军,董俊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6]徐想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J].襄樊学院学报,2007,28(8):83-85.

[7]江华生,陈树大.基于CDIO模式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化工时刊,2013,27(3):56-58.

[8]李红,孙虹雁,刘利国,等.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08(10):41-42.

[9]董俊华,张及瑞,高炳军.“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1,39(14):152-156.

[10]董俊华,赵斌,张及瑞.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3):17-19.

[11]张琳.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的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2(2):54-55.

[12]孙保帅,朱春山,李东光.化工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0,37(8):218-225.

[13]陈连.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的若干尝试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1):19-21.

[14]李政辉,李庆生,姚忠.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2(1):47-49.

第3篇: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微课;机械原理;课程改革

现代教学观主张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机械原理》作为一门培养工科学生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兼具任务性和逻辑性。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许多知识点难于理解和记忆。而传统的教学方式重共性不重个性,不能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因此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点,这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感到“身心疲惫”。为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微课教学法。

1 微课及其特点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微课程”这一概念。美国一个教育信息化专业研究机构Educause于2012年11月分享关于微课(Micro- lecture)的介绍。根据Educause报告的定义,微课(Micro-Lecture)指的是单一、严格界定的教学主题的简短的教学音频(视频)。微课常用于面对面教学或混合学习、在线学习等。目前,微课已成为各类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课的主要特点包括:

(1)时间“微”:微课视频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

(2)含量“微”:微课主要是为了重点讲解某个学科知识点(一般是重点、难点、疑点),或是反映某个教学策略或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动。并不是所有知识点的罗列。

(3)资源容量“微”:微课的视频格式一般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wmv、flv、rm等)。加上与教学主题相匹配的微教案、微课件及微反思等资源一共也就几十兆。

由以上论述可知,微课便于学生进行个别化的学习探究。它具有指向明_,资源多样,短小精悍,易于扩充,可交互性强等特点。

2 微课在机械原理教学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机械原理》的积极性

在农业院校《机械原理》教学过程中,存在有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因此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这直接影响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如果运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主动接受参与性、开放性、娱乐性更强的课堂形式。所以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有利于学生对《机械原理》知识的全面掌握

由于农业类院校学生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在开始课程的时候,又是以专业课为主。种种原因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机械原理》基本知识。微课可以在网络、多媒体的帮助下,对一些难懂、抽象、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总结,然后以短视频的方式播放讲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就可轻松、愉快地学习《机械原理》知识。

2.3 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展开,《机械原理》教学课时越来越少。在此形势下,教师有可能通过降低课程难度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删掉部分晦涩、乏味的知识点,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容易理解、感兴趣的知识点上。其结果是教学变得相对轻松,但是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于授课时间的缺乏,导致学生知识点不能得到及时总结;也很难熟练掌握课堂内容。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还需进行二次授课。而微课恰好可以弥补教师上课时间不足的缺陷。教师没时间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学生可以选择课余时间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

3 建设《机械原理》微课平台的方法

3.1 微课教学片段的设计

微课的课程容量较少,每小节课的内容在10分钟左右。在短短10分钟之内要解决《机械原理》课程中某些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微课内容中不应包含浅显、易懂的知识点,更不是所有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之间的联系、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通过传统多媒体教学方式来实现。譬如可在PPT中插入微课的一些片段等。总之在微课教学片段的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内容的逻辑性、完整性。

3.2 微课资源建设

微课建设的关键是资源建设。以农科院校《机械原理》课程为例,首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本专业特点,确定课程重点和难点。其次要确定微课资源建设的方式。微课实现的方式有多种,但无论那种方式都要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及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譬如在介绍不同机构应用时,可采用视频的方式。形象、生动的视频有可能引起学生巨大的学习兴趣;对于“四杆机构设计”,可运用“flash”进行讲解。用此方法可以把复杂的运动分解成几个简单的运动,从而使得一些晦涩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为了解学生对本小节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可在微课附注中添加测试题。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可以相互探讨,也可和老师交流。在探讨和交流中就掌握了知识。如在机构自由度计算、轮系传动比计算等知识点后面,可进行小测试,以便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最后,使用Camtasia Studio和PPT等多种设备和软件进行教学过程配录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针对所选定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2)通过中控台,同时打开视频录像和教学PPT,教师戴好扩音器后,调整好话筒音量和位置、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3)对已录制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美化;(4)将《机械原理》课程的微课学习材料放到学校搭建的课程学习平台上。

3.3 微课课堂实践研究。

微课开展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更重要的要注重微课开设后的效果。形式再好的微课如果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只能说是人、才、物的浪费。对微课效果的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1)问卷调查。可向参加微课学习的学生发放问卷,提问一些问题,还可让学生主动提出一些微课建设的好建议,得到反馈后老师可以迅速改进课程内容和形式。(2)网络反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网络,而非面对面的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和相关软件统计一门微课的点击率,从而使老师知道微课的实际效果,以便做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田文娟.浅析微课在《机械设计》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5(10):407.

第4篇: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AutoCAD;电气专业;教学模式;思考

AutoCAD在当代社会已经成为多个行业的一个操作平台和有效工具,通过AutoCAD绘制精确的工程图纸已经是国家的硬性标准,所以熟练掌握和应用AutoCAD技术是重视实践的高校学生必备的一种基础知识和技能。目前AutoCAD几乎是所有高校工科类学生的必修课,它包括三方面的基础技能: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AutoCAD绘图技能;AutoCAD作为平台的应用功能。由于Autodesk公司出品的AutoCAD软件系统的更新换代,特别是近几年来AutoCAD软件作为平台应用于各个领域,对AutoCAD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高校学生对机械制图和公共课掌握不太好,计算机操作也不够熟练,要想让他们学会、学好该课程,教师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一、电气专业中CAD软件课程的教学内容

“电气CAD”课程把电气技术国家标准、电气专业知识体系和AutoCAD软件技术紧密结合,由于教学内容零散、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教学难度较大。讲课结构是保证课堂教学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讲课内容根据所教课程的目的、要求,通过深入分析和精心组织,将零散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授课结构条例清楚,有系统性和逻辑性。

“电气CAD”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结构由如下几部分构成:(1)电气CAD基础。以国家标准局颁布的有关标准为基础,介绍电气工程制图规则,主要讲述电气制图的一般规则、电气图形符号和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和项目代号等。(2)电气图的基本表示方法。讲述电气图的基本表示方法,包括电气线路的表示方法、电气元件的表示方法、电气元件触点的表示方法、元件接线端子的表示方法、连接线的一般表示方法、连接的连续表示法和中断表示法以及导线的识别标记及其标注方法等。(3)基本电气图。讲述几种基本电气图的绘制要求,包括功能性简图、接线图和接线表、控制系统功能表图的绘制以及电气位置图等。(4)AutoCAD2000基本绘图概要。提纲挈领的介绍用AutoCAD2000绘图的基本操作。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一个通用二、三维CAD图形软件系统,主要在微机上运行,它是当今世界上最畅销的图形软件之一,也是我国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5)电气CAD应用实训。讲述用Au―toCAD2000软件实现电气制图的方法,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概略图、功能图、电路图、接线图和位置图等常用的电气图的绘制过程和操作技巧。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

二、目前AutoOAD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课程体系的整体性。轻视学生实践课程教授过程中,以教材编排顺序进行,以AutoCAD的操作命令为主线,辅以适当的实例,具体讲解各操作命令的详细操作步骤,教师教得多,学生动手少。

2.教学实例采用机械样圈。缺乏生动性由于AutoCAD软件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是机械设计的核心工具,教材编排的实例都是一些常见的机械样图。这对于非机械类学生来说,会显得枯燥无味,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注重知识的全面性,不利于重点知识的讲解。注重知识的全面性,依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由于课时有限,面面俱到会导致重点不突出,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对于优化AutoCAD教学的思考

1.采用“提优促整”的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日常教学中总结出一条规律:老师课堂教三遍,不如同学教一遍。在实践课堂上提倡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讨论。教学中,采用“提优促整”的模式,即提拔出少数优秀学生,以学生带动学生的模式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果。通过在课堂上展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上台给大家讲解做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通过这些学生去带动和影响其他同学。同学之间都会有攀比心理,这样能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确实缺乏学习热情的同学,老师给予单独辅导,挖掘他们的优点,并给予恰当地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课上,同学们可以自由讨论,互相交流。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把知识学会。之前的课堂,一旦到了实践环节,有些学生就坐着发呆,不知道该如何动手。自从鼓励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之后,同学们开始自觉学习,跟旁边同学请教,或主动请教老师。教学中,反复给学生强调一点:“别人会的,我也要会”。激发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事实证明,“提优促整”的方法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达到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提优促整”主要针对实践课堂。理论课堂上,学生不能自由交谈,但可以举手提问,课后可以讨论。

2.“教、学、做”一体化

Auto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每当学习新的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min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我校在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完全具备了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客观条件,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到“教中做,做中学”。改革以往在课堂上“教师集中讲,学生集中练”的模式,采用“边讲边练,重在实践”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融教学于实践过程中,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问题,最后由教师集中解决问题。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整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3.生动图纸案例与典型机械图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对AutoCAD课程的学习兴趣,初学绘图命令时,提供一些生动的图纸案例作为练习题。比如讲解直线、圆、点、对象捕捉、删除、修剪、填充、阵列、修改对象特征等命令时,以“闪闪的红星”为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制一个“闪闪的红星”来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另外,提供“奥运五环旗”、“钻戒”、“雨伞”等生动的图例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绘制生动图例的同时掌握相应知识点。事实表示,采用生动图纸案例教学之后,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并且,知识掌握扎实的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后,还会利用AutoCAD绘制一些常见的图形,比如桌椅、太极图等,巩固了AutoCAD的绘图命令。

4.突出重点,剖析难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AutoCAD教学中,突出重点知识的讲解,剖析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传统教学法讲解绘图命令时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解:第一步怎么操作,第二步怎么操作……该输入什么参数等。笔者并没有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学生学会读取命令提示行提示信息,根据命令提示行内容,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该如何做。对于电子信息类学生来说,三维绘图用得较少,所以重点讲解二维绘图命令。对于一些较难掌握的绘图编辑命令,如“修剪、延伸、倒角、圆角”等命令,重点剖析每一个步骤,分析每一步操作命令的含义,并通过简单实例讲解操作步骤,指出难点知识的突破点。并且,在实例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跟着做,然后安排适当的练习巩固知识。

5.安排好授课的先后顺序

浏览各类CAD教材和书籍,大部分是以该软件自身的功能体系面面俱道地编著架构的,一般按出版社和编著权人对出版物的构架体系要求来撰写和编辑,印张数在200页以上,字数在数十万以上。还有一类是以学科体系为实例编著内容架构,如建筑类、机械类,无论哪一种分类编著,很少有学生是完全靠读完CAD的某一本专著便学会了绘图的。在校的大学生时间有限,精力分配不允许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死记硬背书本概念和定义。CAD教师的责任:一是帮助学生选定与自身专业相对应的书籍教材,二是在拟定课件时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和给定的课时帮助学生优化筛选,取舍不必要的内容,安排好授课的先后顺序,分出轻重缓急,找到突破口,引导学习方向。应以学生需求的相关学科背景知识为切入点,优化设计好有实效性的课件结构。比如把CAD操作体系若干内容中划分为核心内容和内容、辅助内容三部分。第一部分:界面菜单中绘图工具、修改工具、对象特性等为核心工具;第二部分:标准工具栏中的特性修改、界面缩放、平移、特性匹配等为工具:第三部分:查询、剪贴拷贝、出图打印、二次开发等为辅助工具。课堂教学应以核心内容为主,外嗣内容靠自习课练习,辅助内容在学生以后的工作实践中继续学习这样抓住基本命令和基本编辑工具这两条主线在课堂授课演示,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内得到有效利用,这是CAD速成教育的有效方法。

AutoCAD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对机电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专门讲述计算机绘图理论与实践的主干课程,也是在工程实践当中应用面最广、实用性最强的一门技术。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把握该门课程的内容主线,适应该课程的讲授方法,并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是该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AutoCAD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改革教育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构建教学内容,摒弃过去强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注重培养动手能力,使学生主动建立起个人知识和能力构架。结合AutoCAD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高校学生的教材,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的多媒体系统,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改变教育观念,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师生自觉地按照中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去实践,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全云.赵爱东.康洪波.AutoCAD建筑工程制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苏采兵.应用AutoCAD软件绘图的一些技巧体会[J].硅谷,2009(23)

[3]侯建军.佟景才.鞠颂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改教改互动[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第5篇: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光伏专业;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股份制校企合作;定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98-02

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导致了可再生能源的极大流失,环境的极大污染,人类为了更好的发展则需要进一步探索、追求新能源,为人类所有。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根据社会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以发展光伏产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让学校与企业进行互助、互带、互帮、互动的校企合作机制,带动学校的发展、促进企业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

一、现状与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在学术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中间出现严重的断层,目前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光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开发企业,更是存在着这一问题,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经过爆炸式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五大板块,随着光伏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技术型人才却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1]。如何将光伏产业与各类院校进行合作,弥补当前各自的不足,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二、准确定位、突出特色

高职高专院校不同于本科高等学校通常把学术价值放在第一位,而是定位在注重实践、重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办学宗旨。因此,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光伏专业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交学生机械的听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实战型,培养教师、学生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向为理论联系实践,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实践的思维方式。我院的光伏专业就是在院校的“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定位目标下建立的一个适合注重实践、重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新专业[2]。此专业呼应了当今光伏产业的大力发展的趋势,培养能适应光伏行业的生产运行、技术服务、产品检测与生产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科学安排教学

对于光伏专业的教学安排,秉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对教学内容做如下的安排。

1.精选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光伏专业的教学大纲针对开设的课程,应强调在不影响理论知识的完整度的情况下多加入实践教学,对于某些特殊的课程可以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即让某些特殊的课程放在实验室进行教学,例如小系统设计课程,可以将其放在实验室进行教学,理论和实践对半上,在大纲上可以安排四节课连起来上,即让学生在前面两节课听老师的理论教学,熟悉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其中就需要老师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提炼、归纳、总结,将精华部分总结后再传授给学生,避免枯燥的照本宣科,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重点知识的能力;后两节可以选取与上面两节课有关的实验或一些仿真,针对上两节课的内容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的内容,同时,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无形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增强直观教学。对于一些难以在实验室进行的课程,大纲应尽量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及方便快捷的特点。对于一些理论知识比较强的课程,特别对新生来说,刚从高中的模式走过来,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动手能力上都一时半会接受不了大量的实践操作,这就需要将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上,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扩充,以及进行一些视频演示,让学生更快、更易学习所学的东西,并为后面的课程做好铺垫。

四、校企合作

1.举办股份制合作办学。学以致用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特征,这就需要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了解专业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把与未来职业岗位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引入实践教学。针对光伏专业在这方面要求更加强烈,随着清洁、环保的太阳能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我院的光伏专业的课程则需要跟上科技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知识,需要企业和学校以股份制的形式形成教学环境,即企业给学校提供实践场地[3],学校给企业投资金(这样可以给学校节省资金,不需要投资全部的设备,而是利用企业的设备),让一些实践操作的课程直接在工程里面进行,让学生可以看到更为直观的操作过程,例如光伏电池的生产过程、光伏发电过程以及光伏专业相关的程序。

2.去企业定岗实习。经过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操作的学习,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我院光伏专业在在三年级及其暑假对学生进行去企业定岗实习,专业通过制定定岗实习计划,明确定岗实习各项制度与要求,下发定岗实习相关资料。这就使学生在所学的基础上,深入到实践岗位,自己动手操作,了解、熟悉光伏生产的流程、生产各个环节应该怎样操作。在实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企业员工的讲解、指导进一步深化知识体系。

五、考核体系

在整个光伏教学中,考核同样是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考核体系可以评价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等。现有的考核方式是老师出试卷,学生机械的答题,对于光伏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因此,在考核方式上,应该采取两份试卷的方式(各占50%)。一份为笔试答题的环节,即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一个考核;一份为应试答题环节,即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的一个考核,最终的考核成绩是将这笔试和应试考核成绩进行综合来得到学生的一个综合评定[4],让老师更好的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一个专业,考核的目的不是要用知识难住学生,而是让学生更好的去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让学生为了过科而应付考试。对于实践考核方式,特别是定岗实习的考核方式,学生在定岗实习期填写实习记录,指导教师同企业、企业指导教师按照考核标准共同完成实习成绩评定。接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在整个学习期间,可以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同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技能模块学习,主动参加全国或地区行业的职业技能资格的认证,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总之,教学改革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永恒主题,一个专业要发展、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只有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才能够适用企业的需求,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专业发展好了,一个高职高专院校才能更好的发展,不仅仅是生搬硬套本科院校的教学体质,注重理论的研究,而是要深化自己的教学改革,建立一个适合注重实践、重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新专业。

参考文献:

[1]李彩云.“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11).

[2]曾珠,叶家飞.关于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程的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2,(05).

[3]刘翠红,陈秉岩,王建永.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01).

第6篇: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知识范文

《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的基础学科。该课程从时域、频域两个方面系统地对经典控制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重点讲述了控制理论及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地方法论,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以下问题,大大影响了对控制理论知识的掌握。

①课程所讲的控制理论相对比较抽象,教学推导过程相对复杂。在工程上如果讲述简化,就会让学生很难理解。

②因为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但是因为它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③由于学生对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做不到融会贯通,不能把这些相关的学科整合到一起进行问题解决。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对近些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几方面的教学改革和探索,达到良好的效果。

2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1 教学内容的调整

考虑到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生的主要问题就是基础知识不太扎实,而毕业生大多数都将到生产一线进行工作,因此在大学阶段的时候,学校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要以扎实学生基础为前提,强化学生能力和素质为辅导,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取舍上要突出应用性和工程性,并且要跳过繁杂的教学推导,将内容给学生讲解明白,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比如在讲授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时,可以略去推导过程,只讲解结论就可。在介绍Naquist稳定判据时,不必讲授判据的来由,理解稳定判据并能够正确使用就行。

由于机械专业没有安排《信号与系统》和《积分变换》课程,那么就需要教授在讲课的时候要能够补充相应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有些概念是在《信号与系统》课程里定义的,但是本专业课程只是简单阐述或者根本不讲,比如:激励和响应,只要求理解不讲准确定义。《积分变换》中详细介绍了拉氏变换的内容,因而必须将拉氏变换补充进该课程。

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做到把课程内容讲授的详略得当,一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与探索。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课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着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原则和目的来进行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样只是手段。整个讲授中,围绕“自动控制系统”这一中心,抓住一根主线,即系统建模系统分析系统校正。

比如系统建模有数学描述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函数等,还有图示方法的系统框图和信号流图等;在进行系统分析的时候,我们同样有时域和频域的代数方式、Naquist图和Bode图的图示方法;校正分析同样有解析方法和图示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把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及时传达给学生,比如控制理论中的“反馈”,可以结合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或作业中的问题,介绍学生传递给教师的反馈信号,以及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反馈信号如何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法等,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把控制理论发展历程中科学家的故事穿插其中,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控制理论的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将传统的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这两种教学手段的优势,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便于能够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情况调整课堂节奏还要布置一定量的典型课后作业,并有针对性地对课程教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还要能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之处。

2.3 实践教学环节的充分利用

2.3.1 改革传统实验,增设计算机仿真实验

目前,《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而实验课主要是依附于理论教学。我们应该围绕实验的教学目标,按照基本知识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组织实验教学,改革传统实验,增设计算机仿真实验。而实验内容的选择则是整个实验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

MATLAB的控制系统工具箱主要处理的就是以传递函数为主要特征的经典控制和以状态空间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控制中的问题。该工具箱主要是对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提供相对完整的解决方案,我们还可以利用该软件的现代功能,开设典型系统的时间响应和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等项目的仿真实验,上机实验指导书可以根据教学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进行编写。而计算机仿真实验的开发,既能够节省投入资金,又可以拓展实验项目。只有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的开设,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感性认识,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3.2 利用实习的机会,学习控制理论

开设本课程期间,学生有外出实习的机会。尤其对于机电产品比如高层住宅中运行的电梯、啤酒生产线、混凝土搅拌站等,多观察,勤思考,学习信号的检测、传递与系统自动控制的实现等。用所学理论能够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必将提升学习兴趣。

2.3.3 毕业设计是控制理论应用的最好时机

毕业设计,是学生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结合的一个平台,也能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近些年,学生完成的相关毕业设计题目如:粮食水分测试仪的研发、塔式起重机的遥控设计、粮食自动称重系统和单片机控制输液装置等,极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机电结合产品中控制工程理论应用的思考。

2.3.4 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科技实践活动

河北省高等院校组织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设计大赛”,有经费支持和老师指导,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国家组织的各种机器人大赛,师生都可以观摩学习;还可以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这些都会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地锻炼。而且这些活动都会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领悟到控制工程的理论知识。

3 结束语

第7篇: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高校

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的意见》,指出高校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领学生提高自主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机制,落实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战略。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坚持以“实践教学”为宗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纲要,教学模式有待优化,学校缺乏创新创业氛围,师资水平有限,校企合作机制与实训基地还需完善等。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个人见解,希望可以为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概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泛指所有二本院校与三本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的,重视学生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的均衡发展,主要专业包括土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服装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业分析与检验等。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处于发展初期,需要科学的教学规范、良好的政策以及外部环境的辅助与支持方能健康发展。

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创业能力是创业者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开创一份事业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人们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创造出新理论、新发明、新方案和新成果的一种综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指具有创新思维和素质进行创业,开创一份新的事业,它是更高级的创业能力。应用型人才既需要了解和掌握工作的基本原理,又能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必须是学术、知识、技能与专业的紧密结合。目前,国家的就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用创新思维模式进行创业就是应用型本科学生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问题

1.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纲要

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几乎没有系统的教学纲要,导致这一学科缺乏教学主线,给教师带来了诸多困难,很多教师都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偏向于学术或者技能方面的课件,没有突出创新创业方面的基础知识,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基础知识的支撑,并不了解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和相关知识,基本功不扎实,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2.教学模式有待优化

很多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灌输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课堂教育和相关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觉得很枯燥,听课兴趣不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3.学校缺乏创新创业氛围

大部分学校的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没有规范的校本教材,创业活动的进展效果不佳。某高校为入学不久的大一新生举办了“创业挑战”大赛,由于大多数新生对创业理论知识没有任何了解,参赛效果并不理想。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工程实训的基本内容都是以识图和填写报表为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来讲没有任何意义。

4.师资专业水平有限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很多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自身并没有熟练掌握创业的基础科学知识,更不能将创业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部分教师也不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然会影响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的效果。

5.校企合作机制和实训基地还需完善

从总体上看,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工作力度不足,导致学生对企业管理缺乏必要的了解,普遍认为自己没有创办企业的经验和能力,所以不愿意尝试创业。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都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但是实训设备不足,技术也很落后,而且实训设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例如每个学校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所提供的分析设备、项目、数量与型号都不同,导致学生不能全面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掌握并分析检测方法、做好成品的质量监控工作。此外,很多学校没有建立校外基地,阻碍了学生与外界的接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大学生在就业与创业方面的误区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观念普遍存在误区,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创业,认为创业不如就业,根据2011年的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统计,60%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具有投资风险性,在资金、经验与品牌效应方面都存在许多困难,因为担心失败所以不愿意冒险,更想去待遇优厚的大中型企业与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找一份持久性的稳定工作,如果工作不称心就会跳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就业与创业过程中过于追求个人主义,缺乏自信与冒险精神,创新思维空间有待扩展,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问题,树立远大理想和创业精神。

四、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措施

1.编制规范的教学纲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理想

学校应该根据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编制规范的教学纲要,优化课程结构,将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细化教材内容。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理想,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正确看待创业过程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客观地认知社会市场需求,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创业目标,在完善基础理论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行创业时不能眼高手低,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重点知识,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提高课堂效率。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提高师资专业水平

学校应该注重提高师资专业水平,聘请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并做好教师的后期培训工作,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4.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不仅要修建校内基地,而且要开辟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基地不应小于1000平方米,实训基地的设备功能必须齐全,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在修建校内基地时还需要配备实验室、工种模拟实训场、工程测量实训场、土力学实训场和相关的仪器设备等,而且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辟土木工程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促使他们积累创业经验,拓展创新思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编制规范的教学纲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师资专业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戴颖洁.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J]科教兴国,2012(3)

[2]马慧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