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金融专业技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7.010
1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基础与发展动力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在此过程中,随着支付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的发展,促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备了扎实的技术支撑基础。基于传统金融结构市场下,相应的金融机构会以信息垄断的方式来实现垄断利润的获取,而这对于非金融机构而言,在参与行业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要想谋求到立足之地,则可以技术优势来实现对交易成本的控制与压低,而也正是借助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促使互联网金融能够在金融领域中立足,并提升了交易信息的透明度,且相应交易成本低且交易过程简单便捷,为从根本上提升这一交易的效率与综合效益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普惠金融理念提出与贯彻落实的过程中,促使金融服务质量随之得到不断提升,而相应服务对象群体的范围在逐渐扩展,在确保人人享受到金融权利与服务的同时,促使互联网金融凭借自身的优势吸取了大量的投资理财群体,同时还为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此外,信息数据来源广泛,为提高互联网金融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奠定了基础。基于传统金融模式下,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一直以来是融资过程中的一大阻碍因素,而要想获取真实信息则需要投入相应的成本,而互联网金融则能够借助电商平台,通过用户群体交易评价等信息内容,来实现真实可靠信息的获取。
2互联网金融给高职金融专业课程带来的影响
2.1课程体系所受到的影响
以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为例,当前其主要是以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两部分组建而成的,而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教育内容而言,当前高职院校则是将其纳入到了公共课程体系之中,在强化对相关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弥补当前该专业课程体系所存在的不足,同时还能够打造独属于本校特色化专业。与此同时,对于互联网专业课程而言,其会基于当前行业发展实际以及专业发展需求下,对该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其中,不乏一些院校将该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进行了融合,进而彰显出该专业课程的技术性特点,为更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给该专业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奠定基础。
2.2给该专业课程内容结构带来的影响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承担着培养复合型技术性人才的重任,对于金融专业教育而言也不另外,其在进行该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的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具备专业技能以应对行业市场对人才所提出的高要求。以该专业课程下的银行实务类课程为代表,从这一课程内容的结构上看,主要是围绕传统银行业务来展开的实务技能教育,而基于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影响下,相应课程教学内容也因此需要实现与之相适应的变化。基于互联网金融下,相应产品的推出学科探索则使得整个利率市场随之发生了变革,同时基于传统银行业务模式下的支付结算以及融资投资等市场垄断地位被打破。而越来越多的客户在选择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基于利益角度出发而转向选择了互联网金融平台,丰富的产品与高质量的服务能够很好地满足客户之需。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而言,则就需要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满足当前金融服务业务下所提出的各种新要求,实现对这一挑战的有效应对。
2.3相应课程业务流程所受到的影响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对于传统金融领域而言,其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也逐渐向电子化方向转变,借助网络业务的开展来践行普惠思想。以事务类课程为例,基于商业银行的综合柜台业务中,相应业务流程逐渐被简化,将贷款审批流程缩短,以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满意度,并实现对客户信息的综合性整合。而基于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影响,需要将新兴的业务进行融入,如通过手机以及网络银行等业务模式的开展来实现业务范围的拓展,进而实现对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
3基于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高职金融专业搭建相应课程体系的对策
3.1指导思想的定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079-02
一、互联网金融定义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学术界暂时还未形成一种确定的、能够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概念。谢平(2012)提出,在互联网的大范围覆盖和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趋势下,可能会出现一种不相同于商业银行间的接融资,也不相同于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形式的融资模式,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吴晓灵(2012)则认为,互联网金融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其本质还是金融,也要遵从金融的法则,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存在互联网金融。但正如曾刚(2013)所指出的,“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的定义并不清晰,它的外延还在不断扩大……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很难界定,因为它服务的对象和交易模式各不相同,统一在一个框架下很难。”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作者归纳总结为以下3类较流行的说法。
(一)模式论
万建华(2012)提出,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金融模式。李麟、冯军政(2014)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集商业与盈利为一体的模式,能够在商业银行长期的发展中扮演鲶鱼的角色。互联网金融模式会改变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导致商业银行支付功能边缘化,重构已有融资格局,挑战传统的金融中介理论。
(二)业态论
侯维栋(2013)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出,互联网金融是以会联网技术为基础,对金融业务进行一系列深刻变革之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上海市政府(2014)的《关于促进本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等信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结算等金融相关服务的金融业态,是现有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
(三)狭义广义论
马云(2013)则从另一个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他认为,互联网企业涉及金融业务的行为称之为“互联网金融”,而传统的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称为“金融互联网”。《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2014)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型金融模式。
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展开的业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本文中的互联网金融是指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包括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及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2004年,支付宝平台成立,随后第三方网络支付在我国正式起步,并逐渐成长起来。根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2.9万亿元。2007年,一批P2P平台的产生标志着国内网络借贷兴起。根据《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显示,2012年底平台数量已超过200家。网络众筹模式作为继P2P网络借贷之后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于2009年在国内开始起步。总体来看,2013年之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各个业态均已成型,但处于缓慢发展期。第二阶段是2013年至今,为互联网金融2.0时代,互联网金融各个业态均呈现爆发式增长。2013年被公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2013―2015三年中,我国互联网金融得到迅猛发展。2013年P2P平台达到800家,到2014年底已经超过1 500家,2015年底达到3 770家。从年网贷成交量2015年全年网贷成交量已达到9 823.4万亿元,相比2014年全年的网贷量增长率288.57%。第三方支付在这3年也得到迅速发展,根据易观智库在2016年初的《2016―2018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趋势预测专题报告》显示,仅第三方移动支付在2015年的交易量达16.36万亿元。经2013到2015三年间持续爆发式的增长,在规模上,中国第三方支付已是全球最大的,同时业务种类也是全球最全的。众筹行业在这两年得到突破性的发展,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众筹平台已增至303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三、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现状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在近几年迅速的发展,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包含行业人才缺口大、人员与岗位不匹配、行业薪酬虚高等问题。根据对市场的调研,显示目前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市场难以填补行业人才缺口
2013年至今为互联网金融2.0时代,互联网金融各个业态均呈现爆发式增长。例如,P2P平台方面,从2011―2013年间是几何倍增长,属于行业最初的萌芽期,到2015年平台达3 770家。网络众筹公司也由2013年的36家增至2015年的303家,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增至270家。截至2013 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 839 家,贷款余额8 191 亿元;全年新增贷款2 268 亿元,增幅达37.33%。虽然目前获得网络小额贷款牌照的公司不到10家。但是网络小贷相对于传统小贷公司来说,没有地域限制,因此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加伴随着工作岗位的迅速增加,对人才的需求短时间爆发。另一方面,高校没有开展互联网金融专业,没有对应专业的毕业生,也没有办法缓解缺口大的问题。根据众达朴信在2014年的一份《201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紧缺度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企业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稀缺度最高,和其他行业只有某几个岗位的稀缺度在70%左右相比,互联网金融岗位稀缺度在70%以上的达10个岗位。
(二)行业挖人现象严重,薪酬盲目攀高
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比较高,尤其在企业管理层,需要金融和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较难获得,因此企业常常以高价为诱饵,从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证券挖到一些管理或风控等业务非常优秀的员工,再在公司实践过程中慢慢培养其互联网思路意识,或者从互联网企业招聘一些管理人员再培养金融思维,又或者从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挖人,导致整个行业充满不正当的竞争招聘的风气,造成行业离职率较高。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互联网金融业的人才流失率高达15%―18%,超过传统领域,不利于企业长期的战略发展。另一方面,导致行业薪酬较其他行业高出许多,很多人员跳槽之后工资翻倍,但是能力却没有在短期内提升,边际产出并未增加,导致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企业成本增加,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行业内人才缺口较大还造成短期的人员岗位不匹配,有1―2年经验的人员就可以当上经理,但其阅历、视野和职场成熟度却无法短期内建立起来。另外,在基层员工方面,很多员工是从其他行业流入,并不真正了解该行业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便盲目进入该行业,不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阻碍行业的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高校进行灵活培养
虽然目前高校没有互联网金融专业,但是可以在金融或互联网专业设立互联网金融方向,对该方向学生进行订单培养,通过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共同研究和共同参与,较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学历和岗位培训的最佳结合点。这是学习与时间相结合,真正地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工作,可以减少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不能直接参与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忧虑。
(二)政府或行业协会设立行业进入门槛
针对行业基础工作人员鱼目混杂及人员岗位不匹配的状况,应该设立从业人员的基本门槛,提升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在撤销证书的大前提下,每年可以由政府及企业共同出资,对于想从事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员,进行一定时间的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可以快速的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另外,对于已经从事的人员,企业可以进行内部培训或者外部与政府结合进行分批次培训,从根本上提升行业人员的能力。
一、互联网金融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在大数据和云计算上的优势是传统金融无法企及的,互联网金融是将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有机结合后的产品。互联网金融是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服务、组织、产品以及监管体系,并且它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的模式。
(二)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一个过程,企业实行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规避风险,提升企业应对问题的能力,而内控审计就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和造成缺陷原因的客观依据。
(三)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
互联网金融的普及给企业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让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工具是计算机和网络,而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被讨论的最多的就是信息安全。在新形势下,企业实行内部控制与审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因信息泄露而造成的风险。另外,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也时刻威胁着互联网金融的健康,为了避免企业在进行互联网交易、结算等活动时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各金融行业的企业都应该对内部控制以及内控审计产生足够的重视。
二、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是因政府的强制要求才得以实施的,既不是企业的内在需求,也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政府要求企业施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企业的反感,企业并不认为自身需要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因此它们会忽视因被强制执行内部控制审计而获得的利益,从而认为内部控制审计没有必要。那些企业家不愿承认的是,正因为政府强制要求实行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它们才避免了很多问题和风险,所以企业对内部控制和内控审计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缺乏独立性
为了避免偏见、舞弊、相互勾结等行为,在实施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时一定要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的环境下,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因此,企业内控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也会大大降低。缺乏独立性的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将难以发挥好它应尽的职责,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出现大量恶性造价事件。如果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具有足够的独立性,那么它一定能先于政府或传媒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控审计人员在专业素质上是不足以适应企业内控审计需要的,他们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以及行业经验不足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企业内控审计的质量。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金融环境,企业必须加快运作的节奏,如果内部控制跟不上,企业就非常容易遭受损失且难以挽回。
(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过于狭窄
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于企业本身的制度并不相适应,因我国的企业内控审计制度是在政府的干预下产生的,所以企业在施行内控和审计时并不会给予相关机构很多的活动空间和权力,因此企业内控审计的范围非常狭窄。而目前,互联网又想企业提出新的挑战,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比以前更加复杂,所以,相比之下,企业的内控审计所涉及的范围就比以前更小。
三、如何加强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及审计
(一)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建设
控制环境使企业对控制的认知,企业在这个环境下进行经营活动并履行其职责。一般来说,控制环境包括了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和全责分配等方面,可能还会涉及到企业文化、人事策略等问题,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时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严格监督,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地运行。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在逐步提高对内控和审计的重视程度,但它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依然薄弱。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企业在运行时会面临比以往更大的环境变化,包括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企业在这种形势下可能面临整合部门设置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良好的内控和审计环境,企业在进行部门整合时就会产生诸多问题,最终会对企业的改革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建立快速反应的风险评估机制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企业在金融交易方面不仅获得了更多的便利,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风险评估是辨识和评价企业风险的一种手段,它是企业在施行风险管理机制时所能提供的最可靠的依据。目前,市场的机制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更多不健康的企业应运而生,市场已经不像之前那样稳定和可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正显著加剧。风险评估需要企业对内外的影响作出适当的应对,可以采取风险识别或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的方法。
(三)加强企业的控制活动
加强企业的控制活动能够有效应对企业可能会遭遇到的风险。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关键是大数据和云计算,庞大的数据量只能通过计算机才能计算,如果在录入数据时产生了任何一点人为的错误(故意或无意)都难以察觉,这就给某些企图损公利己的人提供了便利。如果不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活动、不加强企业内控审计的活动,企业就有可能遭受损失,而且难以追查。
(四)完善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
互联网时代意味着信息化程度成为决定企业发展与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互联网环境下,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因为互联网使得沟通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方便。企业在面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新模式时一定要加强并完善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与合作伙伴或客户沟通,而这也是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和审计时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五)提高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程度
互联网金融时代,企业会面临比以前更多的问题和困扰,如果还不重视内部控制和审计,势必会被时代抛弃。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做到重视企业内控和内控审计,然后才能自上而下的贯彻内控和审计的意识。互联网金融时代对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管理层首先要明白这样的挑战会给企业本身带来多大的影响。在管理层贯彻了加强企业内控和审计的意识之后,就应迅速将这种意识传播到广大员工之中,通过宣导的方式将这种思想传递给每一位员工。
(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队伍的建设
人才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加强企业内控和审计方面,强化内控和审计团队的建设是最有效的手段。在这方面,企业可以采取优化内控和审计人员结构、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以及培养优质工作人员三种方式加强内控和审计:在优化人员结构方面,企业应要求审计师具备财务、会计、统计、企业管理、概率、线性规划以及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应严格要求所有的审计人员都必须熟练运用计算机;在借鉴优秀企业经验方面,可以参考成功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审计人员的选拔、考核制度,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在培养优质人才方面,企业应该加强对内控和审计人员的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和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金融的环境,企业在加强内控和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时应充分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重点培养他们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以便他们可以高效地完成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
(七)建立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制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来看,政府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权力是平行的,没有高低之分,政府控制审计只是为了完善和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审计。为了更好地应对互联网的冲击,企业应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使其充分适应互联网金融的要求,在互联网金融的环境下也能很好地保障企业顺利平稳地运行和发展。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方兴未艾,其带来了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积聚了巨大的风险,如何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防范其风险的同时又能保证其发展的活力是文章考虑并阐述的主要问题。文章主要从对问题的提出到分析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以及对中国金融监管产生的冲击入手,来分析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在面对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时应当如何改革,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文章在经过分析探讨后认为监管当局应该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但在监管同时要做到不能扼制金融创新,打击金融发展活力,因此监管当局要坚持引导创新,规范发展,适度监管,控制风险的原则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从而保证其健康发展,为金融系统注入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P2P网贷;监管对策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对中国金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提高了信息透明度,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金融业的开放性和竞争性更强,但同时使得金融系统风险加大,而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一直在举步不前,从而使得互联网金融成为风险积聚的行业。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探讨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改革的最佳选择,从而为监管者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回顾
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国外学者关注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如Michel(2002)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机会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大量的风险,从而容易陷入一些骗局,而这些骗局是不容易监测到的。James和Paul肯定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积极意义,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激活和提高了经济活力,并认为互联网金融是24小时服务,提供了其他金融机构如银行提供不了的持续,但互联网金融安全性是其主要问题,所以他们认为金融监管应该保证其安全性。由此可见,国外学者在肯定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好处之上,更多的关注是其安全性问题,在这点上,更多的学者认为应该对其进行监管。
国内学者更多的从宏观角度关注互联网金融及其监管。陈林(2013)指出,互联网金融加速了货币的流通速度,使得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实施起来增加了难度,同时他认为互联网金融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他建议尽快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于宏凯(2013)也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降低了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张晓朴(2014)认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需要适度,因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有别于其他金融创新的供给性金融创新,并认为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系统风险有双重影响,在某些方面可以降低系统性风险,但也有可能通过某些途径如特许权价值或者网络安全等渠道放大风险。曹东(2014)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不断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不断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但其同时产生大量的金融风险,只有在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达到博弈均衡时,金融市场才能健康发展。同时国内也存在着倾向于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而放松监管的观点。毛玲玲(2014)基于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难题的分析,从法律监管的角度提出,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数据监测与分析,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充分性,并通过建立对应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快互联网金融技术标准制定来更好的控制风险,达到完善监管的目的。同时,她还提出应建立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基点的互联网金融民事责任体系,并从反欺诈的角度防范和惩治互联网金融犯罪。谢平和邹传伟(2012)指出互联网金融模式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是现有银行体系的补充,虽然存在着一定风险,但不能因噎废食,要对其发展抱有信心。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看法既有支持也有反对,不一而足。所以本文认为应该梳理清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模式之间的关系,从保证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角度对监管模式进行改革,以期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
1.与商业银行相类似的传统风险。中国虽然未将互联网金融机构列入金融机构范围,但是其业务类型本质是金融,发生经营活动时,要面临着与传统商业银行一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金融系统中最突出和最直接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用风险是其贷款活动中最明显的风险,贷款是银行的主营业务,借款人违约造成银行坏账,这就构成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信用风险总是无法消除的。同时借款人的信用情况也可能随着其经济能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无法履约,从而产生信用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同样的存在信用风险。融资者的个人信用情况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定位上不属于金融机构,尚不能与央行的征信系统对接,无法获得正规渠道的信用信息,因而跟商业银行相比较来说,互联网金融机构所承担的信用风险要相对大一些。(2)市场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市场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汇率变动便是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的体现。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市场风险的存在是一样的。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与商业银行一样,都是资金的流入流出,所承担的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是一致的。(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提供充足有效的资金来满足市场的流动性需求,也就是说在市场上有资金需求时,银行不能及时的出售资产或者融资而得到充足的资金,从而出现损失。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业务中,流动性风险普遍存在着。如长期贷款过多,如果出现存款人在某一时间集中提款,则会造成该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出现损失,甚至有可能使该银行出现倒闭。互联网金融同样存在着流动性风险,对于P2P网贷平台来说,长标过多的话就极有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而对于余额宝类的互联网基金来说,由于其为吸引投资者将资金存入余额宝而允诺投资者可以随时将投入的资金提现,但余额宝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货币基金市场,如果后续流入资金无法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则会致使投资者无法及时提现,余额宝此时会出现流动性危机。
2.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归类上尚不属于金融机构,同时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因而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即互联网金融行业独有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网络安全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运营风险等。(1)网络安全风险。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是所有涉及到金融时必须要认真考虑和防范的问题。网络是互联网金融的载体,如果忽视网络安全问题,投资者就有遭受损失的风险。网络安全问题根据载体主要分为两类:网站安全问题、软件安全问题。对于网站来说,尤其是P2P网站,经常会遭受黑客攻击。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显示,在2015年2月23日到3月1日这一周内,中国境内感染网络病毒的主机数量高达61.6万台。中国境内被篡改网站总数为3355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网站总数为961个。(2)道德风险。互联网金融行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但对于平台本身来说,缺乏一定监管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仍存在着大量的道德风险。这种现象在P2P网贷平台和众筹平台尤为明显。P2P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累积了大量的风险,据网贷天眼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2月底,P2P平台全国共有2568家,其中倒闭478家,剩余了2090家,倒闭的P2P平台占全国的18.61%。这个数据在面临经济下行的状态下还会进一步扩大。不断累积的风险使得P2P网贷平台出现失联或者无力承担违约成本而关闭,致使大量投资者出现损失,无法收回本金。而总结P2P网贷平台倒闭的原因时会发现,道德风险是其倒闭的主要因素。(3)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操作风险更多是针对客户层面的。互联网属于新兴技术,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互联网金融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原因除了网络安全问题外,另一个因素是人们学习操作的成本。客户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时,经常会输错账号或者收款人信息等,这无疑增加了客户的使用成本。同时,由于存在着木马钓鱼链接,如果使用者不能很好的甄别,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P2P网贷平台时,很容易错将木马链接当成真的平台而进行资金的转入转出行为,从而遭受损失。所以,操作风险也是互联网金融在发展时应该考虑的问题。(4)运营风险。P2P网贷模式在中国处在行业初步发展阶段,有很多地方都处在摸索阶段,从而出现了一些诸如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不够、平台收费不合理、平台赤字运营等现象,这些问题不断积累扩大,使得一些网贷平台出现经营不善的问题,被迫倒闭。
四、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改革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赖于其自身的信息低成本优势,通过资金聚集来克服供需双方在信息、风险和规模上的不匹配,进而通过拓展客户范围来增强其规模优势。具体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或方向,就是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成本优势和包容性优势,其服务对象势必转向占绝大多数的底层客户群体,并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对中国农村和中小企业存在的金融排斥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能性。
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短期内,监管当局可以做的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进行动态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让监管者、投资者、其他市场主体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情况都能及时、准确的了解,从而提高互联网金融体系运营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避免欺诈、庞氏骗局等行为的发生,推动互联网金融企业规范发展。同时可以提高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整体的认可度,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声誉,为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同样可以帮助监管当局有效制定监管措施,保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活力。信息披露制度需要互联网金融企业公开财务数据和风险信息,这一点需要监管当局从法律法规上进行规定,保持其强制性;同时需要监管当局建立有效的信息甄别机制,定期评估互联网金融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建立惩罚机制,对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披露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经营暂停、曝光信息等惩罚,确保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2.进行动态持续监管。动态监管要求监管当局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相关运营指标进行持续不断的监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第三方支付和规模较大的P2P网贷平台尤其需要进行动态监管,从而确保其不发生大规模的违约风险。动态监管强调的是灵活性和持续性,因而定期评估互联网金融发展状态,定位其影响和风险水平是动态监管需要做的基础工作。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大的和影响力比较高的领头羊企业进行比较具有针对性的动态监管,其他相对风险较小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则采取信息披露、行业自律等方式进行监管。动态监管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全面监管将大大加大监管当局的监管成本,也会抑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活力。动态监管不仅要求针对互联网金融环境的变化做出监管程度大小的变化,监管方式、监管内容也应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变化而及时做出适应性的变化。
3.健全法律体系。从美德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经验来看,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是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通过法律对互联网金融性质界定,明确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确定在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杜绝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野蛮生长、无序竞争等现象。互联网金融引领的金融创新已经冲击到了传统的金融机构,促使其进行结构转型,因而后者也涉及到了互联网金融的领域。根据统一监管的原则,对这些涉及到互联网金融的传统金融机构,无论其在线上还是线下进行经营活动,都应该坚持一致的监管标准,因而修改《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等就有了现实的必要性。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尚未有自己行业的发展标准,因而互联网金融发展多少有些混乱。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并赋予其一定强制力,从而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4.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的创新与发展,要从市场需求出发,把握时代脉搏,把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方便快捷资金供需双方进行交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上来,从而切实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从中长期来看,很多互联网金融模式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宜对其实行过于严格的监管,以免抑制其发展,扼制了金融创新。因而,在金融监管保证其稳定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引导、鼓励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要求监管部门准确把握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奠定基调。定期评估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动态,对处在萌芽或起步阶段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要放松监管,允许这些企业的试错行为,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不断创新,保持金融发展活力。建立相关行业协会,如建立互联网金融协会是把握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手段。互联网金融协会可以部分替代监管的任务,可以进行行业自律,可以把握行业动态,从而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有效发挥市场导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林.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2013,(11):52-56.
[2]张晓朴.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探索新金融监管范式[J].金融监管研究,2014,(2):6-16.
[3]于宏凯.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与监管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9):8-10.
[4]周嫣然.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有效监管[J].福建金融,2014,(5):46-49.
[5]李东卫.互联网金融:国际经验、风险分析及监管[J].吉林金融研究,2014,(4):36-40.
[6]陈楠.浅析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J].时代金融,2014,(14):61-65.
[7]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19-21.
[8]曹东,曹巍,吴俊龙.互联网时代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博弈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4,(4):59-64.
[9]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10]杨振能.P2P网络借贷平台经营行为的法律分析与监管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11).
[11]于宏凯.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与监管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金融,2013,(9).
[12]张芬,吴江.国外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3,(11).
[13]赵海荣.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监管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6).
[14]周嫣然.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有效监管[J].福建金融,2014,(5).
[15]朱绩新,章力,章亮亮.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金融,2010,(12).
[16]戴国强,方鹏飞.监管创新、利率市场化与互联网金融[J].现代经济探讨,2014,(7).
[17]巴曙松,杨彪.第三方支付国际监管研究及借鉴[J].财政研究,2012,(4).
[18]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19]邱峰.商业银行直面互联网金融强势来袭的冲击和挑战[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5).
[20]文祖校.加强对金融机构高风险产品反洗钱管控的思考[J].南方金融,2013,(10).
[21]杨群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研究[J].金融科技时代,2013,(7).
[22]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8).
[23]朱晋川.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现状分析与趋势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3,(10).
[24]邱勋.互联网基金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以余额宝为例[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4).
何俊一直没有想过创业,他觉得自己是那种在开公司或想开公司前一天都没有想过要创业的人。但是,他创业了。
在阿里工作了8年的何俊至今依然保留着花名“古龙”,公司的员工也有着“花名”文化。阿里的基因对何俊影响比较大,“我从创立铜板街到现在,在业务方面的思路都比较清晰,这源于之前在阿里金融方面的工作经历,同时创业公司往往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每当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快速的做出一些决策和方案,这也是阿里和支付宝给我的影响。”
据何俊回忆,他2006年进入支付宝,彼时,最早的互联网金融就是电子支付。他所在的支付宝金融事业部牵头了阿里集团和金融相关的项目,包括阿里小贷、淘宝卖家小贷等。“这些工作锻炼的专业技能对我今天在业务方面的判断依然有贡献。”何俊说,“马云的理念当时有很多人不认可,但现在看起来是非常先进的。我做铜板街的出发点就是要帮助小微人群,这也是马云当时一直在强调的点。阿里巴巴和淘宝都是服务小微,所以,这也是影响我们的重要因素。”
2012年,在杭州学习和工作过的何俊带着积累回到杭州,创立了铜板街。基于之前的想法,铜板街的目标是以资产端和资金端客户为中心、深入到应用场景,借助互联网技术,让更多资产和资金实现高效对接,让钱变得更有价值。
移动金融起家
在铜板街成立的2012年,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P2P成为大多数创业公司的首选,而铜板街在创建之初,定位“理财版天猫”从起初单一货币基金产品做起,但是代销之路的开拓并非易事。
彼时,铜板街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何俊差不多跑了40家基金公司,“把我的人脉都用完了,但没有人跟我合作”,他依稀记得,那时每天晚上都失眠,在想到底该怎么办?终于,在他快要放弃之时签下了一个合作方,给了他们继续下去的动力。
之后,何俊他们用了4个月的时间做了一个手机App方便用户在手机上购买赎回。铜板街理财于2013年6月11日上线,在互联网金融浪潮初起,智能手机应用还未十分完善之时,可以说是国内首家移动端理财App。
选择从App起步是因为大部分老百姓或小微人群,会用闲散时间去做一些理财的事情。“铜板街面对的人群所谓的潘俊U庑┬∏为什么还要在电脑面前去完成呢?这是我的第一个逻辑,如果那时候大家不认可只是时间问题,就像早先我用淘宝,都是用电脑和商家用旺旺进行聊天。慢慢大家基本用手机,这是个趋势。”何俊回忆,“我认为只要专注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好它。除了做好账户安全,我们在App产品上的打磨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比如,在每一个页面上文字的摆放都经过了反复斟酌研究,力图用白话易懂的内容披露产品,让客户能看懂。视觉上也易于浏览产品。”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行业进场者猛增,在铜板街App上线两天后的6月13日,拉开互联网金融大幕的余额宝试运行。随着蚂蚁金服、陆金所等平台崛起,同一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巨头相比,铜板街如何差异化竞争?
“在我看来,蚂蚁金服、陆金所的机会成本和我们不大一样,他们可能会为了满足上亿理财客户的需求,在找资产方面会找相对简单的资产,比如银行、保险、券商等。而我们更多的是在垂直产业里寻找一些个性化的非标资产。”何俊说。
铜板街从早期开始一个个行业去挖掘,比如找钢网是一个B2B网上交易市场,这一类现在全国还有找油网、找煤网、找木头网等等。这些网站未来都可能会成为中国交易市场帮助线下实体企业改善经营范围和经营能力的平台。虽然拓展服务一家类似互联网企业的周期长达三、四个月,服务量也可能只有几个亿,但这些事情BAT们不太愿意去干,何俊认为能够靠这种业务在互联网金融起步阶段迅速构建起自己的优势。
做非标准化的产品需要对借款标的做深耕细作的风控。在风控体系建立方面,早在成立之初,铜板街就制定了六层风控安全保障体系,并且拥有十道审核工序流程,涵盖贷前现场考察、评审会综合评估、内部专业风控审查及贷后持续性监管等。在何俊看来,“没有不好的借款人,只有能力不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为把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铜板街还建立一套“大数据反欺诈系统”,通过对大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可以事先找出欺诈者留下的蛛丝马迹,从而预防欺诈行为的发生。
理财智能化
创业之初,何俊就相信 “接下来的10 年将是互联网理财的时代”。随着货币基金销量的稳步提高和用户数不断积累之后,铜板街开始向多元化产品进行转型,可以提供包括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与经营贷款、渠道机构产品等多品类资产,并介入风险控制、个性化投资组合推荐。
“上世纪70、80年代的时候,大多数家庭的财富管理很简单,就是一张存单,这是1.0时代;到了80、90年代有银行理财和信托等固定收益产品,是2.0时代;之后有房地产和股票,是3.0时代。”何俊认为,财富管理已经进入4.0时代,可以利用智能投顾系统对个人财富进行全面规划管理,涉及到各大类资产的配置和全球化的配置。
智能投顾是指用计算机代替人类进行的投资理财行为,核心内容是计算机根据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水平、家庭结构、风险偏好和理财目标等因素,利用智能算法,为投资者提供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最优资产组合。
花旗集团报告预计,未来10年,机器人顾问(robot advisor)管理下的资产将会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势头,总额将达到5万亿美元。
无疑这种高科技金融服务的受欢迎度正在日益上升。国内虽然起步晚于海外,但仍不乏积极布局者。在经历了基金销售移动平台到综合理财交易平台后,铜板街正在向智能财富管理平台迭代。
从今年年初,铜板街开始布局智能财富管理工具的开发,包括建立数据研究院、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合作成立大数据研究基地、共同开发问答式理财机器人等工作。何俊希望,通过技术和模式的创新,能够搭建一个系统化的服务平台,为资产端和资金端客户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让资产和资金实现高效对接,为投资者提供一个一站式智能财富管理平台。
“理财投顾要做到智能,首先要对客户有足够的了解,并且客户要有足够的基数,如果只有一点点客户,算法是支撑不起来的;其次,背后的产品类型、资产类型也要足够丰富。”何俊称,除了更加丰富的投资产品组合外,现在,铜板街根据个性和余额将客户分成六级,将提供风险评测、财富健康体检、个人财务状况分析、财务目标规划等方案。
截至2016年8月底,铜板街理财平台累计交易金额已突破1300亿元人民币,注册用户数超过1100万人。从零发展到千亿级平台,铜板街用了四年。初期铜板街几乎每半年会转一次型,同创业初期一样,现在的何俊依然会失眠,但不同的是他们“让大家的钱有价值,去服务更多的客户”的创业初衷没变,只是战术方法在顺势而为。
我国虚拟货币交易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制度设计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主要包括网络虚拟货币的定义与产权不明晰和交易者身份及凭证监管缺失等问题。
(一)虚拟货币的定义与产权不明晰到目前为止,我国虚拟货币的定义与产权都不明晰,这直接导致难以对虚拟货币征收个人所得税。按照惯例,虚拟货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网络游戏商发行的各类各式的游戏币;另一类是大型门户网站发行的专用货币。虚拟货币是否定义为这两类,直接关系到了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同样,虚拟货币的产权也不明确。按照网络惯例,网络用户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取得的虚拟财产,均只有使用权,所有权归属运营商。而818号文意味着国家已经认可了虚拟财产是个人财产,网民享有所有权。在现实与国家政策的矛盾冲突中,虚拟货币的产权至今仍不明确。
(二)交易者身份及凭证监管缺失在现行互联网金融环境下,虚拟货币交易市场尚不成熟,缺乏对交易者身份和交易凭证的有效监管。网络实名制尚未普及,交易者通常以虚拟身份进行交易,难以确定网络虚拟货币交易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阿里巴巴集团以及其他网络游戏运营商打造了支付宝交易平台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可以留存交易相关的记录,但大多是虚拟货币交易都是私下完成,无从查证的。这些交易无据可查,缺乏交易凭证,虚拟财产的原值也难以核定。依靠现有技术手段,对虚拟货币交易者身份和交易凭证缺乏真实有效的监管,这使得虚拟货币交易的财产原价值难以核定,进而无法确定虚拟货币交易的应税所得额,导致实际无法对虚拟货币交易征收相应的个人所得税。
二、虚拟货币交易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建立并完善虚拟货币交易个人所得税制度,对虚拟货币的交易也征收个人所得税是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客观要求,是税收公平主义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宏观调控与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必然要求税收法定主义原则主要包括了课税要素法定、课税要素明确和课税程序合法三项具体内容。《个人所得税法》明确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取得个人应税所得并负有相应纳税义务的个人。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交易者的真实财富在虚拟货币交易中获得了增加,属于个人应税所得。符合征税条件而不征税,会造成税源大量流失,更有悖于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对网络虚拟交易征收个人所得税是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必然要求。
(二)税收公平原则的客观要求税收公平原则指在税负的分配方面,国家分配给各纳税主体的税负公平合理,总体而言,各纳税人之间的税收负担水平应保持相对均衡。基于税收公平原则,现实交易要征税,虚拟市场交易同样应征税。若虚拟货币交易不征或者免征个人所得税,就造成了税负在事实上的不公平,这严重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因而,对网络虚拟交易征收个人所得税是税收公平原则的客观要求。
(三)宏观调控与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当前虚拟货币交易市场存在着诸如产权不明晰、不规范交易大规模存在等问题。对于一个新兴产业,市场失灵极有可能会发生,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以“有形的手”来规范、引导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的长期持续稳健发展。对虚拟货币交易征收个人所得税将保证政府可以对虚拟货币交易进行宏观调控和合理的产业规划,以实现互联网金融的长期繁荣与发展。
三、完善虚拟货币交易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的建议
我国的虚拟交易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面临着诸多等现实困境,必须进一步完善虚拟货币交易个人所得税的制度设计,促进互联网金融的稳健发展。
(一)明确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虚拟货币交易个人所得税制度涉及的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虚拟货币是否作为个人合法财产受到我国法律保护,直接影响了虚拟货币交易个人所得税的征纳。鉴于此,首先应在立法层面,通过立法明确界定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明确虚拟货币的概念、产权以及所有权的问题。我国尚无针对虚拟财产的立法,但是,国家税务部门通过行政法规、规章规定虚拟财产需纳税,这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虚拟货币具有财产的属性,并且相当于间接地承认了虚拟货币交易的合法性。鉴于此,应尽快对新兴的虚拟货币及其交易进行立法规范,明确其产权与法律地位。
(二)完善虚拟货币交易税收法律法规我国现行法律只有818号文以及《虚拟货币交易税征收细则》规定了对虚拟货币交易征税。并且这一政策仅仅是行政规章,不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税收法律,其法律等级和效力较低,且所涉及地域范围有限。据此,应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立法程序,由国家立法机关将虚拟货币个人所得税政策进行立法,将其纳入我国税法体系。这样,既可以确保对虚拟货币征税有法可依,同样也实现了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的要求。
(三)构建虚拟货币交易市场监管制度完善虚拟货币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构建虚拟货币交易市场监管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承认并推广电子票据。电子票据是绝大部分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凭证,必须承认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并鼓励网络市场广泛使用电子票据;其次,推行网络实名制。当前绝大部分虚拟货币交易者的身份都是虚拟的,交易者也可因此有效逃避税务部门的监管。基于此,应推行网络实名制,让虚拟货币交易者的身份实名化;最后,建设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在阿里巴巴、易趣网等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统一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
风控包含了两类工作,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但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风控的管理及控制的领域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这并不算是个新职业,但我们发现它的职业发展势头正变得越来越好。根据科锐国际的统计数据表明,在金融行业各职能部门的薪酬涨幅里,尽管中后台部门仍然没有前台部门的15%高,大约在5%至10%之间,“不过风控在中后台其他职能部门中算是涨幅比较高的。”科锐国际金融行业总监李珉说。
之所以能有这样比较有优势的涨薪,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甫瀚咨询董事总经理崔楠认为原因之一在于人才贮备不足。过去很多人都没能认识到风控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大家不太愿意入行,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因此整体而言从业者不多。原因之二是因为这两年互联网金融发展非常迅速,大大小小的P2P平台的出现催生了风险控制人才的需求。加上银行、保险、期货、信贷、小贷、小微贷、PE、VC这些行业本身也都有很大的风控人才需求,所以使得这类人才出现缺口。这些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也把风控人员的收入拉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当然风控不仅仅出现在金融机构,它也存在于各个行业。中智人才评鉴与发展中心执行总经理彭平根说,许多企业都开始在内部设立风险管理或内部控制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不过,总体来说,企业中的风控工作大都集中于事后的检查评价。因此需求度最高、体系最完善的风控工作还是集中在金融领域。
金融领域的风控工作属于部门,需要参与到具体业务的事中风险评估及审核过程,而非仅仅事后的检查评价。通常涵盖的范围包括金融行业特色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往往有比较大的权力。
高收入、无业绩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转型为风控,他们往往来自于金融业的其他职能岗位,比如银行柜员、理财顾问、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等等。而现在一些新型金融机构的出现也增加了有志于此的人们的选择。
风控岗位的门槛是什么?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风控岗位有何不同?做风控这份工作又能带来哪些收获?本期《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相关的行业专家,一起认识金融行业的风控。
A
不同金融机构里的风控需要做什么?
总体来说,风控岗位涉及到的工作包括业务审查(业务发生前的审核,通常未通过审核,业务不能执行)、风险监测(业务发生后的持续风险监测,包括预警及应对等)以及业务综合管理(数据的统计分析等)。不过在银行、保险、信托、期货、P2P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内部,风控的工作侧重不尽相同。
银行
相比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更为成熟。“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7月制定的《巴塞尔协议》里为全球商业银行确立了明确的风险管理标准,确定了管理哪几类风险。“尤其对怎么管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说得非常清晰。”崔楠说。
贷款业务是占银行风控日常工作比重最高的一类业务。处于中端的风控部门往往在客户阅读贷款细则时就开始进入风险审核,看贷款对象的个人风险评估是否符合要求,经过风险评估后的业务才会被提交到更高管理处审批―也就是说,风控的工作存在于交易的过程中。
银行风控的这种运作方式也成为许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母本。“比如保险行业大多是参照银行的做法。”崔楠说。
期货、信托、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企业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期货、信托、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企业都算是比较新兴的类型。它们的风险管理以风险为核心,侧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等。
这些行业的新兴之处还体现在业务的复杂和创新需求上。比如信托,以房地产作为信托产品和以汽车作为信托产品是不一样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项目都需要开发一套创新的金融产品。“当一个创新产品出来的时候,这个产品是不是能变成一只基金,或者变成某一种产品推到市场上去,它们的风险管理部就要进行审核。”崔楠说。这种情况下,风险管理部需要判断这个新产品的风险是否可控?风控敞口有多大?万一出现问题,项目坍塌了,储户或者是投资者来向公司要钱时,刚性兑付的资金压力有多大?“有多少可能性这个项目就有多少可能收不回来钱。”崔楠解释道。
风险管理部对于新产品的审批意见非常重要,“如果风险管理部或风险管理委员会不批的话,这个新业务真的可能会被否掉。这是一个权力很大的部门。”崔楠说。
网上个人信贷(P2P)
相对传统金融领域来说,P2P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风险管理工作可能并不是很完善。“有一些企业在做这类金融产品的时候,可能只是从金融企业挖一两个人来就开始管理风险,他们的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审核。”崔楠说。
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控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支付宝、微信钱包等都属于第三方支付,在这些应用中,风控人员更需要关注的是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前端产品,比如密码锁、支付验证等―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保护用户的交易安全。
支付宝大安全-安全策略的高级安全策略专家龙屠说,和银行比较关注信贷风险不同,第三方支付平台更重视在线实时交易中存在的欺诈交易风险。如果交易出现问题,用户资金被盗,那么第三方支付平台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
对于这个新兴领域,崔楠认为行业监管是缺失的,对于风险管理的松紧程度完全取决于公司高层对风险的认识度。“他们会有业务压力,在抢占市场时,风控可能没法完全按照理想状态去执行。”
B
风控的入门要求
无论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风控都算是一个硬性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岗位,但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对公司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传统金融领域及P2P中,金融行业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是很重要的。
对于毕业生来说,尽管大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都抱着一种“反正都是白纸,我可以用我们的体系来培养”的观念,但如果是金融专业同时具备一些比如FRM金融风险管理师、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等专业证书会更有竞争力。
对于社会招聘来说,风控人才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从其他类似机构找人;另一个则来自于大会计事务所或咨询公司,后者出来的公司人往往有一些金融企业审批或企业风控的外部服务经验。
第三方支付平台因为工作内容的不同,则需要应聘者拥有数据应用能力和系统思维的能力。
“我们所有的风险都是基于数据的,所以如果不了解不掌握数据,影响风控系统的信息是搜集不了的。”龙屠以支付宝举例,支付宝每天的交易用户数量可能有好几千万,其中每次操作都会产生很多数据,支付宝的风控人员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监控,然后识别出一些异常交易。
系统思维能力则能帮助风控人员在发现风险时,从多个维度,包括数据、业务、产品、用户体验等方面去考量解决办法,这不仅仅是用一个好的数据模型,或是单靠好的产品就能完成的,需要综合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协同解决。
不管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都面临着不断发展和迭代的挑战,这使得风控人员必须保持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好奇心。
C
风控的工作状态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及企业的风控因为其职能的不同,所呈现出的工作状态会有所不同。
通常,一些大型银行的风控部门由于业务稳定,规模较大,人员充足,因此工作负荷不大,属于行业中工作压力较小的部门。不过一些跨国银行的风控职能往往集中在国外总部或区域中心,中国的风控部门更多地扮演执行的角色,个人的能力体现和成长空间都会受到一定的局限。
在一些大型金融机构,风控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将领导的风险偏好转化为合理的风控工作指标,凸显自身价值。
“一些中小型金融企业,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控,由于业务类型复杂、创新性高、变化大,原本就不够充沛的风控人员,往往需要承担更大的工作负荷。”崔楠说。这类风控人员的职能压力往往来自于不仅要控制风险,同时还要提高工作效率,即:不错杀好项目,不漏杀坏项目,同时也不能延误业务时机。这种时候还有可能受到来自业务部门的压力,“如何在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压力下,坚持风控的专业判断,都是一个好的风控人需要考虑的。”崔楠说。相对来说,这类企业的风控人员压力更大,能力的提升也更快。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控工作则更偏重产品,因此有其独特的地方。
首先是快速响应,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使用是24小时都在发生的,因此其风控人员一旦发现有风险问题,就要立即进行跟进并解决,哪怕是在凌晨或者节假日。
其次就是需要一直追求更好的客户体验,不断改进风控产品、安全产品的体验。比如支付验证这块业务在有了短信提醒的前提下继续探索更好的提醒方式,尝试指纹、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新技术。这部分工作可能是传统金融机构所不常见的。
另外,对于想要在风控领域达到高度的公司人来说,决策能力会是一个挑战―既要兼顾业务,又要保证风险管理。
D
风控的职业发展方向
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职能差别较大,相互之间比较难转型,但职业发展路线都算明朗。
在大部分金融机构里,风控岗位的职业晋升往往通向首席风险官,最终可能成为银行的副行长,或是其他金融机构的副总经理,主要还是偏重风险管理和控制类的工作。
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情况也比较类似。根据龙屠的说法,随着业务的钻研,风控人员往往有三个发展方向,一是成为风险领域的专家,二是成为数据方面的专家,三是成为产品专家,其中数据能力不仅仅是在风控领域,其他领域也是适用的。
E
风控的薪酬状况
从具体行业来说,银行业风控的薪资涨幅平均在5%至10%之间;保险业相对平稳,因为保险业圈子狭窄,风控流动率较小,薪资涨幅不大。“证券基金业内中资外资风控的薪资涨幅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没法得出一个明确的参考标准。”李珉表示。
从区域上来说,风控人员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需求量虽大,但薪酬偏低。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入到“买方市场”,同时银行也呈现出国际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逐渐开始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但是我国当前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转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认清形势,选择有效的业务路径来促进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限制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处于国家的管控范围内,国家对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政策来扶植,进而使得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缓慢。另外,我国银行还没有我完全实行混业经营,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协作机制,进而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二)业务结构单一,不合理
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过程中,受计划经济经营模式的影响,商业银行业务增长的方式主要是以信贷为主,这种信贷方式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时代存在很大的风险性,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这种单一的信贷业务很难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了,尤其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网上消费的行为越来越多,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的不合理性抑制了当代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专业性的人才要求非常严格,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复合型、全面型的人才比较匮乏,有的只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不具备良好的心理以及营销知识,有的只懂得营销,却不具备专业的金融知识及理财知识,因而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路径
(一)树立私人银行业务的经营理念
我国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机制尚未建立,经营目标模糊。在管理方式上我国银行仍沿用阶梯式的管理和行政式的管理模式。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商业银行要想更好地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就必须树立正确的私人银行业务经营理念,在个人理财中认识到客户的重要性,维护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以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把握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打造个性化的理财方案,进而确保银行的客源,不断壮大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
(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永恒的主题。持久保持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成功转型的关键。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风险是一直存在的,为了更好的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有效地规避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风险管理,建立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全程量化和立体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的风险管理战略、制度和文化,进而促进商业银行的稳步发展。
(三)加大创新,开发新产品
在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就必须加大创新,拓宽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多样性的理财方案。另外,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得到了普及。人们依托互联网消费的行为越来越多,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时,将银行业务与互联网紧密联合,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例如,开展信用卡网上支付功能,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便利,同时也有助于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四)加大专业金融人才的培养
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中,专业的金融服务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私人银行从业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金融专业知识、理财知识、高超的沟通技巧,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与客户沟通中能够维持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中人才的匮乏问题,就必须加大专业的金融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极大商业银行内部CFP、AFP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放开政策,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引进国内外高素质的人才,注重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培养与培训。另外,为了稳住人才,商业银行应当为专业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政策待遇及收入待遇,进而为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人才保障。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企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作为新兴企业类型的互联网企业,在管理模式与内控机制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危害互联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互联网企业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存在的风险,选择恰当的风险管理模式,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本文主要对互联网企业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及寻求互联网企业在风险管理以及内控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内控机制;坍台
我国的互联网企业起步较晚,在经营模式上尚存在欠缺,比如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所经营的产品或者服务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环,同时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另外,我国互联网企业与外贸关系紧密,依存度高,在经济全球化进展下,全球范围内的经济问题也会影响到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因此,加强互联网企业的风险管理,选择建立稳定的风险管理模式和内控机制迫在眉睫。风险管理模式和控制机制的建立,首先应当对风险存在的原因和类型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一、当前互联网企业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人才压力大
互联网企业是一类新型企业,企业中各类工作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对人才需求较大。互联网企业需要大量高级技术人才,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维持企业发展与稳定。当前,互联网企业在人才招聘上具有压力。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第一,人才在地域分布上过于集中。我国互联网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一些一线特大型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在这些特大型城市中所集中的网络技术人才占到了总人才的一半以上,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招聘与分布之间存在错位现象;第二便是人才的经验不足。当今,我国人才虽然在学历上越来越高,但是在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人才还普遍很年轻,缺乏工作和管理经验,因此,在一些互联网企业中,由于管理者的经验缺乏,也给互联网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财务、审计制度存在缺陷
互联网企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段,其内部制度不尽完善,在财务以及审计方面的制度缺陷,是互联网企业面临的巨大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与顾客经济活动交易中,可能会存在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集中融资风险、兑付风险等;二是,财务审计制度对财务审计机构的依赖性强,而一般的企业并没有将财务审计部门独立设置出来,其功能不能完整发挥;三是财务审计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强,很大程度上造成财务审计工作管理难度增加,制度上形同虚设;四是财务审计人员的从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深刻,欠缺专业的、熟练的操作能力。
(三)经营模式不合理
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模式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在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等方面仍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存在不科学现象,这些体系的不合理、不完善,使得互联网企业经营模式总体上欠缺,会给互联网企业带来经营风险。比如许多互联网企业在经营模式上非常依赖于客户,对客户忠诚度的要求较高,而互联网行业的客户通常掌握了十分全面的信息,会择优选择企业,这样一来,互联网企业对客户吸引的难度增大,客户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四)知识产权风险
互联网行业的更新速度极快,需要不断开发新的知识产权,以此获得企业利益,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许多互联网企业为了更快地提升竞争力,而选择盗版的产品或服务,使得网络市场存在较高的复制率,导致互联网企业的整体利润较低,也给互联网企业带来很高的知识产权风险。
二、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成本与效益难以评估
互联网企业的市场竞争大,而网络资源对企业来说稀缺,因此,互联网企业需要加大成本控制。但是当前,许多互联网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并没有具体可行的标准,难以进行收益量化的控制。成本控制需要把握好一个度,控制过度则会导致产生更高的风险。
(二)控制力度不够
互联网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一些机构的设置并没有发生本有的作用,形同虚设。互联网企业在内部管理中,管理的职权与责任分布不明确,以及互联网企业存在各种后台控制,如订货平台、销售平台等,使得管理者没有再花心思投入这些平台的管理,导致这方面失去监管,对互联网企业环境产生不利因素,甚至会出现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不确定因素多
互联网企业是技术型的企业,与技术的发展联系紧密。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技术革新速度极快,经济环境不稳定,政策不定,等等一系列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互联网企业当前以及今后的发展状态,难以进行各种因素的准确评估。
(四)管理者具有局限性
互联网企业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就需要管理者拥有长远的战略管理目光。在有的互联网企业中,经营管理者存在短视行为,看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目标,缺少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计划,缺乏内部激励机制,给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带来了很大限制性因素。
三、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模式与内控机制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风险战略管理
首先,互联网企业的风险管理模式应该以长远的发展战略为目标,而不应以短期利益为基准。企业首先应该清楚自身的经营类型和经营范围,进而明确自身的风险承受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控制目标的确立。企业的发展计划同时要考虑到自身所在的具体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水平,实现自身业务的协调发展;其次,互联网企业需要构建良好的风险控制内部体系,加强组织体系构建,遵循集中管理与分层管理的结合,加强技术管理、经营体系管理、财务体系管理、人力资源体系管理与构建等;再者,企业要不断完善心理管理平原,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所收集的信息;最后,互联网企业要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经验教训,不断改善喝优化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案。
(二)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建设
互联网的企业内部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互联网企业管理层的能力提升、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内部机构建设等。完善互联网企业内部环境建设,是风险管理即内部控制的保障。首先是企业管理层能力提升。互联网企业的管理与传统企业存在一些差别,互联网企业对管理层的专业化程度更高,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掌握互联网专业技术、互联网行业认识,还要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因此,要不断提升管理层的专业技能,加强管理层对企业风险的认识,提升管理者对人的管理能力;其次是互联网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特色所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大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因此,互联网企业需要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大作用,加强企业内部关系协调,分工明确,维护好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促进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等等;最后是企业内部机构的完善,这是企业环境重要内容,需要加强企业组织机构的建设,完善机构功能,提升机构的工作效率。
(四)加强会计责权控制
互联网企业的会计责权控制是其风险管理控制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促进会计权责的分明。由于当前我国尚未对互联网企业设置专门的会计规定,因此,互联网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以《会计法》中相关的规定为依据。由于互联网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互联网企业的会计人员要以会计从业规范为标准,以企业自身实际为依据,进行专门的企业会计规范设计,促进会计的权责分明。第二,设计专门的会计系统与财务系统。互联网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也要明确清楚,两个部门的主要职责要明确。第三是加强内部激励制度的完善。任何企业都需要拥有完善的激励制度,才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对人才的依赖较高,因此,需要更加详细具体的激励措施标准;第三是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信用制度要建立起来,要以互联网经营特点为依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前景较好,但是也存在诸多的发展风险,需要互联网企业认识到风险来源,从各个方面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和内部控制机制,从而促进互联网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军.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
[2]黄麟.探析我国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及内控机制[J].管理观察,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