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工程的现状范文

安全工程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工程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工程的现状

第1篇:安全工程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管理;现状;策略

农村饮水工程的安全管理和一般性的管理不同,其管理过程会涉及到比较多的用户,涵盖面广。近几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安全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降低了农村饮用水的使用效率。为此,本文立足实际,就如何强化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和科学制定水价进行分析。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的组成

一是电费。电费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供1.5~2m3水消耗的电量为1kWh。二是职工薪酬。2000户左右的供水工程需安排3名管水人员,管水人员的平均工资为1.8万元/年。三是维修费。维修费包括饮水工程的日常维修费用和大修理费用,日常性的维修费用按固定资产的1%提取。四是水处理费用。农村饮水工程采用负压式二氧化氯发生器,所使用的原料是次氯盐酸和盐酸,剂量为0.4g/t,费用为0.0013元/m3。五是折旧费。农村饮水工程固定资产折旧包括提水设备、消毒设备、厂房和管理房,折旧费按照提水量计算。六是水质检测费用,由卫生管理部门按照淡旺季两个季度来制定。七是管理费用,涉及到办公费用、发票购买费用等[1]。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影响水价的因素

2.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性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由于有政府补助,设置的水价较低,因此人们缺乏自主节约用水的意识,不利于供水工程的长远发展。

2.2农民的承受能力

农民已经习惯了用水不缴纳费用,目前所实施的水价缴费制度会让农民在心理上有所不适。为此,水价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心理承受情况[2]。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水价管理现状

3.1重视建设,忽视管理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发展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的用水问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当前农村地区饮用水工程发展存在重视建设、忽视管理的问题,特别是后续水价管理环节十分薄弱,导致水费收取金额较少,无法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

3.2群众安全用水意识薄弱,水费收取不合理

安全饮水关系到民众的健康,但群众普遍缺乏安全用水意识,将清洁的水当作是安全饮用水,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部分农村地区水价管理方式不够科学,水价制定不科学,采取的是按人口数量收费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发展[3]。

3.3水价管理机制落后

部分农村地区安全饮水水价的制定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水价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无形中加剧了农村供水水价的变动,在收费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还会出现遗忘缴费的现象。

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管理优化对策

4.1大力宣传安全饮水和合理缴纳水费的重要性

安全饮水和使用清洁水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受思想认识的影响,大部分农民不能将其严格区分,导致安全用水水费收缴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帮助群众了解安全饮水和水费缴纳的重要性,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自觉维护安全饮水工程的氛围。另外,要提高村(镇)水价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不断优化和完善农村安全饮水和水价管理制度[4]。

4.2加强对安全饮水工程水价制定的监督和管理

在农村安全饮水管理工作中为了能够更好的管控水价,要不断优化水价制定方式,将水价管理工作细化到各部门,明确各部门在水价制定中的责任,并成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价监督管理小组,对水价制定和水价管理实施监督,提高安全饮水工程水价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让群众深刻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供水服务事业的发展[5]。

4.3建立饮用水管理制度,重视水价信息化管理

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用水情况制定相应的饮用水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管理制度,为农民的安全饮水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饮水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能够改善当前农村饮水水价管理工作现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还能使相关人员在第一时间掌握了解农民的实际用水状况,处理好水价和项目养护之间的资金关系。为了提升农村饮用水管理的有效性,要加快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强化农村饮用水水价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第2篇:安全工程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园林工程;安全管理;安全意识;作业环境;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

一、园林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园林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于园林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做好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进行说明。

(一)提高园林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加强园林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园林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园林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只有真正从实处做好园林工程的施工工作,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园林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二)提高园林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园林施工的安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园林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园林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那么作为工作人员就会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有利于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园林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园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管理漏洞

一直以来,安全问题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施工的安全的保证是全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如若在工程施工中出现了安全事故,这不但会影响工程的进度,更是很可能会出现人员的伤亡,这是非常不利于园林工程施工的。工程的建设,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工程预算和经济开支。如若工程建设中出现了安全问题,不但会影响工程的进度,还有可能会给施工管理方带来一定困扰,甚至上升到法律问题,这对工程的施工时非常不利的。

现在的园林工程建设中对施工安全的管理还有一定的漏洞,把工程进度作为了工作重点,而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经济利益的冲击下,混淆了主次,造成管理中的漏洞,是导致园林工程建设中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当前施工管理中需要正视的问题。

(二)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理念

在园林施工建设中,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理念是保证园林工程安全管理施行的主要措施。然而,在现如今的园林施工建设中,多数施工管理方过于注重工程的进度及工程所能造就的经济收益,而忽略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施工管理方欠缺的安全管理理念,是安全管理中的遗漏点,安全管理理念的欠缺诱发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从而导致各类安全问题事故的发生。另外,安全管理理念的缺失,侧面反映出在安全措施及安全技术层面的不完善,这也是各类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一线施工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工作不到位

容易导致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工程施工人员没有接受过全面、专业的安全知识培训。在这种环境下的施工,会给一线施工人员的生产安全埋下危险的种子。

首先,在没有受到专业的安全知识培训情况下,安全意识方面的缺失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事。

其次,没有接受专业的安全知识培训情况下,在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时,一线施工人员就会不知该如何安全、有效的解决问题,从而不能最大化减小对自身及工程项目的损失。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管理方面的不到位,管理层没有尽到应履行的职责。没有做好岗前的安全知识培训就让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这是导致他们遇到安全事故的主要祸首。一线施工人员欠缺安全意识、正确安全施工方法和安全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方法,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工程成本的增加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完成质量。

(四)安全管理机制建设不完善

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不完善,对园林工程建设安全理念的推广实施有很大阻力。从上边的几点结论得出现如今园林工程建设中影响安全施工的问题,不论是施工管理人员管理理念的缺乏,还是管理层面的不健全,追本溯源,都与管理人员没有设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安全管理机制的设立,从一定程度上会对工程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行为操作规范起到一定制约作用。

园林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园林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意识

树立园林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意识是做好园林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树立园林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意识主要是要求园林工程的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只有相关的领导重视了园林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那么,在今后工作的计划和安排中,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安全工作。

另外,要加强园林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具体而言,首先要在施工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只有通过正式考试的人员才能上岗作业。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园林工程特殊工种的员工,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工作人员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从安全做起,认真做好园林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合理规划施工现场,改进作业环境

针对园林工程多在市区和与城市毗邻的地方,来回进出的人员车辆密集等特点,在布局规划施工现场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在施工前,对现场场地进行科学规划,绘制出最佳的施工现场平面分布图,从而确保现场道路畅通。在划分施工现场的功能区域时,划分出一个安全距离,避免施工人员及其他人员误入,最好在现场设置专门的作业道,设专人负责调度机械、车辆的进出,在危险处标示或悬挂安全警示牌,保证施工现场的秩序和安全。在施工的过程中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周围设置护栏,做到不留任何缝隙,然后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值班,有效防止潜在的安全问题出现。

(三)加强园林工程施工的过程控制

加强园林工程施工的过程控制是做好园林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目前来看,我国很多省市地区的园林工程施工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般是表现在过程的控制不到位。下面针对如何加强园林工程施工的过程控制进行阐述。

首先,在园林工程正式施工之前,我们要根据项目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安全责任生产制度。制度的构建从最初确保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构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让这些小组认真安排细节的安全培训工作或者是安全检查工作等问题。一旦小组内出现问题,立马查找相关领导的责任,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让安全管理的责任分化到施工人员身上,可以让每一位领导以及相关施工人员都认真施工,注重质量,不敢掉以轻心。

其次,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施工人员科学规范的考核。这里的考核更多地是侧重于现场的一种考核。比如对园林工程施工检查现场的安全开展考核,一旦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清除。

另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作为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还需要在现场准备好消防器材和设施等。这样,一旦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紧急问题,我们可以及时消灭隐患,减少损失,确保园林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园林工程建设中安全体系的建设

园林工程安全体系的制立,是为了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的制度,要从制度上规范安全管理,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加强安全体系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行为规范。在实际操作中,针对不同的施工情况进行不同的调整,综合全面的分析工程施工情况,对可能存在的施工安全隐患,进行清除。

工程管理方应当建立相应的工程安全管理部门,由专业人员对工程施工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同时要注意安全问题是要“防患于未然”,而非发生后再去反思,再去寻求补救的措施。在实际工程建设中,要随时进行工程建设安全指数的评估,对各种高风险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处理。园林工程建设中,加强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设是降低施工建设风险,保证施工安全进行的重要举措。

结语

综上,园林工程的施工安全问题一直都是重中之重,严格强调人员、物品方面的因素,才是确保园林工程施工得以安全、正常进行的保障。具体地说,园林工程施工企业除了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培训,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外,还应当合理规划施工现场,改进施工作业环境;不断加强过程控制与应急管理,促使施工安全管理做到有条不紊,最终促进园林工程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胜.浅谈园林工程的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4.

第3篇:安全工程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 管理 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是建筑工程正常进行的前提,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减少乃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建设单位在施工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忽视了安全防范措施的重要性,必然会给施工现场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一旦酿成事故,不仅仅是财产的损失,更会直接影响着施工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

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能力和施工状况时刻受到社会的关注。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有利于建筑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推动企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相反如果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以至于引发了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经媒体宣传出去,必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从而影响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长期、健康、稳定的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

1. 企业对安全的重视度不足。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很多施工企业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常会以裁减监督管理人员配备、缩减项目的安全投入来减少工程成本,让安全处于从属或次要地位。现代建筑向大型化、高层化发展,施工难度与工程量在不断加大,施工现场各工种、工序的危险系数也相应增大,而很多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的意识显得很淡薄,只注重经济效益和施工的进度,往往忽略了现场安全问题,从而导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频发。

2. 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有些施工企业管理层法制观念淡薄,刻意逃避政府监管。部分地方的建设项目为逃避政府监管,不办理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及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另外,挂靠经营、非法承包、层层分包、包而不管的现象严重,导致施工管理不严格、安全培训不到位,最终引发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

3.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在我国,目前与建筑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内容比较抽象,操作性不强,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生产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其中的一些由于时间过久,已不适合现在的建筑安全生产的发展要求。此外,一些现行的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也不够健全,不能给建筑工程以最强有力的安全生产依据。

4.建筑工程安全监督体系不健全。目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受参建企业领导安全意识不强的主观因素影响,应有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监督体系并没有建立,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此种情况,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监督的各项任务没能落实到各级管理层面和所有生产岗位中;同时,由于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不足,部分安全监管人员在工作中安全意识不强以及存在严重的侥幸心里,安全责任制没能落实到位,从而直接降低了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与效用,导致一些安全隐患不能及时的发现、识别、治理,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三、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1.转变作业观念,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建筑项目施工建设的安全工作重如泰山,它已经成为建筑施工质量高低的有效组成部分,也贯穿于建筑工程作业的始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建筑施工的作业观念,强化安全生产意识。近些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很多都是麻痹大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观念,把安全作业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施工安全无小事,树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的意识。作为建筑企业的领导,必须强化安全认识,深入了解安全作业的技术问题、法律问题及人员安全教育的问题,切实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实行安全事故的问责制,做到思想上和行动上时时处处都重视安全生产。

2.建立完整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制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之所以还有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的就是建筑企业缺乏施工中科学化的安全管理理论,缺乏防范和控制事故的制度建设。介于此,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就成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的重要前提条件。建筑企业必须要根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特点,确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以及专项治理目标,制定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把施工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进行层层分解,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实现安全作业管理的常态化。

3.创新管理理念,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企业要加大安全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手段。由于现代建筑施工中作业面相对集中,作业人员密度大,导致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可以通过在施工难度和危险性大的那些区域安装电子信息管理监控系统,保证能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安全生产状况。对监控领域的生产活动和机械设备进行不留死角、全天候地记录,更加有效的监控施工安全难点和重点部位,随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并整改,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管理漏洞和弥补,大大丰富企业安全管理手段。

4.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管理系统应当完善到包含施工现场的所有项目, 并能够指挥整个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人员要经常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 使现场人员在日常施工中拥有安全意识,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施工单位要对将要进入现场施工的所有施工人员, 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生产教育。包含施工现场的环境和状况、施工设备的安全性能和防护措施, 以及相关施工技术和安全操作流程等,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建设。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还要进行特殊工种的相关知识及技术培训。只有在安全教育和施工技术审核合格之后, 才可以上岗工作, 并严格确保其持证上岗。

5.完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结合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行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不断融入标准化、体系化、实效化的内容。认真做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和更新地方建筑安全生产法规,形成国家与地方相互呼应、互为补充、比较完善的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同时还要保证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最终,使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6.强化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不断由政府监管向市场监管转变,并逐渐把社会力量引入安全监督体系中。合理划分建设参与各方主体应承担的安全监督责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其他建设相关责任主体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各方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开创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新局面。

四、结语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施工安全中发挥真正的作用,管理人员不但要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的专门知识,学习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充分发挥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预控作用,还必须对施工人员加强监督管理,督促施工人员切实搞好自控,有效消除施工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各种事故隐患,把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到合理水平,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牛金武.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第4篇:安全工程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市政公用工程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现状 对策

1 市政公用工程[1]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持续地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设施。它主要由交通、给水、排水、燃气、环卫、供电、通信、防灾等各项工程系统构成。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公用建设工程投资大幅上升,特别是大型的道路、桥梁、排水、污水处理厂站、垃圾填埋场、煤气厂站、自来水厂站、隧道工程日益增多,市政建设施工事故不断增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难度加大。为了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确保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针对市政安全公用管理的现状和薄弱环节,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对当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2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现状

2.1 首先,从客观方面来分析: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监督起步较建筑业晚,从规范性的管理上要落后建筑业,加上市政公用工程最初的建设项目多以道路为主,涉及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类别相对较少,使得长期以来在工程现场形成了重质量、轻安全的情况。

2.2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分析:

(1)市政公用工程[2]施工企业人员对安全施工标准存在明显不熟悉,不了解情况,这也直接导致了现场安全管理不够深入,安全检查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使得安全事故隐患不能立即消除或制止,最终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部分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上也比较薄弱。随着企业安全资质年检工作的规范,许多很多企业已设置了安全管理部门,但由于历史和观念的原因,仍然从“节约成本”出发,从组织机构人员配置上忽视安全生产,没有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也没有提供资金保证及人力物力支持,使得安全管理机构形容虚设,没有起到丝毫管理作用,进而监管要求不能及时、准确下达,现场的安全隐患等各项安全管理信息更是无法及时反馈,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无法进行。

(3)从当今社会发展形势来讲,市政公用施工队伍恶意竞争,中转承包,分包情况较多。所以施工队伍不稳定,经常聘用临时工,人员综合素质较差,达不到安全教育和培训的系统性和有效性。这样,必然导致工程的安全系数降低,出现种种问题。同时,一些单位不按程序办事,随意左右工程造价,更甚至盲目缩短工期,安全管理上更是不肯投入,或者少投入,这种种因素致使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寸步难行,管理难度加大[3]。

(4)虽然现在部门地区实行了工程安全管理考核制度,但是,从实施情况来看,该方法依然不够完善,多数工程的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仍仅仅是虚幻的,对工程负责人及实施人起不到真正的考核作用。其次,及时考核到位,但是惩罚并不能及时体现出来,以至于安全隐患一直存在,不能消除。

(5)机械设备、车辆管理不善,违规使用。市政公用工程使用挖掘机、推土机。汽车吊等机械设备较多,很多情况下不符合管理规定即进行操作,比如,各项公用工程施工时都会用到的挖掘机,多数施工采用租借方式,司机不具备上岗证,违规操作的情况很多,有的挖掘机既用于挖掘,也用于吊装运送材料,对安全影响。在机械设备的管理上,施工单位未对进场机械进行安全综合性能验收,更有甚者,为了节省成本,将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已经淘汰报废的机械在现场超负载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又超载运输,直接增加了事故的发生率。

3 当前市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对策

就上诉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可知,安全管理的隐患是存在,并且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应对并解决此问题。

3.1 利用政府职能加大奖惩力度

政府应利用职能作用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上升到了刑法的高度,一方面,使得建设各方在安全生产上将慎重行事,依法管理,另一方面,也为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对规范建设市场、完善激励机制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监管部门在强化激励机制,运用市场规律对施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上进行安全生产与市场挂钩、不良行为上网公示并计入企业档案以对安全生产结果进行监管的同时,以起到超前安全警示作用,也有利于各类安全检查的针对性和长效性。同时,行政处罚的力度必须加强,在现有项目管理部门的基础上必须开展有效的经济处罚手段,对工程的经济收益人进行直接的处罚。这样既能对项目实际负责人进行督促,又能避免违规执法现象[4]。

3.2 从对项目部的管理转变到建立施工企业安全诚信机制

监管部门对项目部安全体系直接进行监管既约束了项目部的主观能动性,又不具备有效的管理依据,反而直接面对了企业所承担的安全责任和市场。因此,有必要将单纯对项目部的管理转移到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行为以及企业与项目部之间的安全管理接口和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程序实施符合性的考核上。这就需要建立企业的诚信机制。对施工企业的内部安全管理行为予以诚信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市场和企业资质挂钩,将有效地促进企业自发、主动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内部安全保证体系。

3.3 规范各施工队伍的安全行为

由于市政公用工程包括了道路、桥梁、排水、隧道等多种类型,加上地理环境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性角度的考虑,对市政施工的安全管理完全基本采用建筑安全管理要求势必难以适应,因此,需要根据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安全生产要求。同时,对于通讯、电力、绿化等配套施工队伍必须合理列入管理范畴,明确实施细则。要保证施工区域内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必须确保施工区域内所有作业队伍的安全行为受控。规范施工队伍各各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管理素质,做到高素质管理,高素质施工[5]。

3.4 完善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受市政施工开放性的影响,围墙式的管理并不适宜市政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城区、郊区、城郊结合部,交通繁忙地段等不同区块的文明施工难度都有所不同,文明施工的好坏也间接反映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现有的规范基本上是“一视同仁”,这不仅不利于管理,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文明施工企业的逆反心态,因此,我认为,现有的管理办法的修订是完善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当前市政公用工程市场逐步规范,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管理模式正在形成,如何做好依法监督、长效管理,对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个机遇。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作为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既要与时俱进,又要针对市政施工特色,刚柔相济,解决既有和潜在的管理问题。

4 总结

有上述分析可知,工程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因而,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整个公用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对于当今社会,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的关键也在于施工现场的管理,而各项管理中安全监督管理又是重中之重,我们应针对安全管理的现状,改善诸多问题中的隐患,建立长效对策,使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完善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金飙。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建筑安全。2005年第12期。

[2] 牛水云,马丽萍。浅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10年17期。

[3] 周启雯。我国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13期。

第5篇:安全工程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安全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在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由于建筑行业存在的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一是高处作业多;二是露天作业多;三是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四是立体交叉作业多;五是临时员工多。这些特点的存在导致其安全管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给国家和人们的利益带来很大损害,建筑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利益损失占项目成本的比例较大,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提高施工人员、设备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极大的降低企业安全事故处理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一、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

(1)生产岗位不固定、流动作业多,作业环境不断变化,作业人员随时面临着新的隐患的威胁。

(2)作业内容多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工种,在不同的作业时段、不同作业部位的作业内容常常不同;二是同工种,在不同施工现场的作业内容和作业环境并不相同;三是工种时常不固定。

(3)多工序同时或连续作业,工序间配合,材料设备调度,与建设各方的协调等过程多,管理过程复杂,综合性强。

(4)立体交叉作业及电气、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特种作业多。

(5)多为露天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如高低温作业,雨、雪、风中作业等。

(6)手工作业多,劳动强度大。

(7)人员流动性大、作业技能参差不齐。

(8)分包作业多,总、分包之间以及各分包队伍之间的企业安全文化背景不同,容易形成文化冲突。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目前来看,建筑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大部分人员普遍存在着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尤其监理人员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没有充分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进而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尽管有的建筑施工单位已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但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在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不戴安全帽的现象随处可见;且现场缺乏相应的安全警戒线,特别是在电梯井口及通道口附近。安全管理模式往往流于形式,而没有将其转化到具体的行动当中,使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2.没有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管

建筑施工管理中普遍存在干涉现场施工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速度,同时还无法确保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缺乏材料的管理。建筑施工中的设备及物料繁多,相应的管理难度较大。若不能及时及全面的对材料及设备进行管理及控制,势必造成材料质量及维修问题等。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通常需要对其进行现场检验及书面材料的形式方可判断材料质量的好坏。同时建筑工程的质检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并不能达到相关的质量检验标准,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评定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其二,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我国建筑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及训练,特别对于新技术不能及时的领会及应用,进而导致施工技术较低,加上施工经验不足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及质量。

3.管理工作不规范

当前,在建筑施工管理队伍中,普遍存在着职责不明确的现象,及缺乏相应的责任心、科学管理意识等。特别是建筑施工人员擅自改变施工周期,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违反正常的施工流程,试图从中投机取巧,谋取私利。如:有部分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将建筑工程多次进行转包,从转包的过程中谋取个人利益,甚至拖延施工进程。这种现象不仅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而且还造成施工资金的浪费。另外,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进一步提升,缺乏科学及完善的管理才能,使得建筑施工管理中出现一盘散沙的现象,严重影响施工进度。[1]

三、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对策

1.切实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文明施工意识

主观能动性在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只有从思想上切实认识到文明施工的重要性,才能保障现场管理工作有条不絮的开展与执行。在我国,领导阶层的重视程度对于全体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是十分直接而深远的。因此,作为领导者,不仅仅应当把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口头上经常强调的事情,更应当身体力行,经常到施工现场进行一线视察,切实提高基层管理者工作的责任心与重视程度。该种做法并不是简单的应急之策,而是应当将其作为一项长久推行的策略实施下来,作为对领导考核的一项标准确定下来,提高管理阶层对施工现场管理重视的同时,更让施工现场管理者能够切实将施工现场管理落到实处,而不是为了应对偶然的检查,走形式化的“面子工程”,从而提高管理质量。

2.在进行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优化原则

优化原则具体来说分为三大方面,第一是坚持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必须杜绝单纯重视进度以及质量,而对成本和市场置若罔闻的不良倾向,坚决避免狭隘、片面的生产观以及进度观。在进行管理过程中,项目部应当注重在精品奉献、控制投入、拓展市场等方面上的不懈努力,与此同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要素,都必须将其重视起来,通过合理规划、精打细算,在最少投入的基础上谋取最多的铲除,将整治浪费以及不合理开支作为一项常抓的任务。第二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原则下,管理人员才能够真正的实现符合现代化操作要求的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杜绝散漫、自由化的管理模式,真正保证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现场作业流程。

3.完善管理制度并确保其能够被有效贯彻

拥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是保证施工管理能够依照规范有条不紊进行的前提保障,因此,管理者必须将制度的颁布作为一项基础性、前瞻性都十分强的工作来抓。在具体的制定过程中,要明确施工管理制度应当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单位、行业通行的相关规范,这是起码的管理要求,第二部分是施工单位结合施工现场情况以及自身特点制订的相关操作要求、标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扮演着具体指导人与考核者的角色。该部分的管理制度更加的科学,是施工管理者根据自身情况总结出来的、操作性更强的方法。在具体执行中,应当确保制度规范被严格的执行,通过建立责任到人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对施工管理中表现优异的人员进行公开奖励,表现差甚至出现问题的人员应当在追求其责任基础上,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意识。[2]

4.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人员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对施工现场工作不定期的检查、指导,特别是脚手架搭设是否与主体同步、物料提升及龙门架和井子架安全装置是否达到要求、通道口和临边防护是否达到要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是否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等,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3]

5.营造现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有关部门做过统计,得出的结论是:氛围与事故成反比。施工现场要搞好安全管理工作,也需要在平时抓好安全生产氛围的建设工作,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月等形式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黑板报、违章曝光栏及警示牌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营造出“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现场的作业人员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四、加强临电、高空作业、设备操作等管理,实现施工安全管理目标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临电管理、高空作业安全管理、设备操作管理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施工用电的安全,在工程中标后的现场规划中即应开始临电变电箱、临电线路架设以及使用点设置等工作。通过临电安全管理避免火灾、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考虑点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高空作业人员安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注重“四口”、“五临边”的安全设施设置及检查。有专职人员对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及抽检,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减少高空追物造成的安全事故,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树立以及防护网等基础设施的检查。为了避免设备操作中非专职人员操作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还要加强设备操作的监控。严禁非设备操作人员接触设备,同时注重设备防护设施是否完好。通过上述三方面工作重点的确立与执行,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4]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安全生产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客观需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安全的需求,是人类自身的根本要求之一。另外,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内容。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从经营者安全管理认识的提高入手,通过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实行安全管理规定等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目标,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浩.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7)

[2]赵宏利. 小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J]. China’s ForeignTrade.2010(Z2)

第6篇:安全工程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安全监理;应对措施;监理模式

Abstract: Constr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first purpose is to avoid or reduce injury and occupation disease personnel; second is to make the equipment, tools, materials from damage and ensure and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mainta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actitioners and the whole societ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level of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refore, as a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we should seriously study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safety management of new, establish new comply with the safety management model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strive to minimize or eliminate safety accident.

Keywords: safety supervision; measures; supervision mode

中图分类号: 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监理的现状 目前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健全;部分地方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队伍建设以及监管工作亟待加强。

根据安全系统论的观点,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四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不良的生产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的影响;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1、建筑企业一直存在重工程质量、轻施工安全、重经济效益、轻文明施工的不良现象.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上级部门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处罚不到位,大部分建筑企业只停于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被动、或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的铺开落实。

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安全生产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卫生保卫机构、消防防火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

3、施工现场普遍存在质量管理兼管安全的意识。建筑施工安全是动态管理,侧重过程;而质量管理却侧重结果,所以需要专项跟踪管理、专项投入,也需要专职的施工安全员,但施工现场往往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或存在施工安全员的施工安全知识和业务素质较差,然而施工现场多数是配备注重质量管理的两职相兼质安员,实也就是主管施工质量。

4、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和措施方面存在问题。建筑施工现场对《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国家有关的建筑施工安全规范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不精通、不熟悉,未能认真执行。

5、现场监理人员安全监理工作相关业务知识的缺乏也制约了他们更好地完成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工作。

二、 建筑施工中安全监理应对措施

1、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单列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并按《建筑法》落实建设工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通过行政手段,单列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专项经费,独立于招投标之外,设立独立资金帐户,在报建时统一收取,并通过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视其各阶段施工安全评价的达标情况,分阶段拨付,确保专项费用的正常实施使用,避免违规挪用或不投入。实施建设工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将项目参保安全保险,作为施工安全受监和工程开工的必备条件,并视项目的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达标度,给予灵活上下浮动投保,充分调动项目经理抓好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进行逐级管理,避免越级管理,做到级级有责任,级级须负责,级级抓落实,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抓好施工安全生产;也能发挥更多的职能部门,落实各自应负的职责,管好施工安全生产,从而能更好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各省市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文件,避免政令不通,上紧下松的被动局面。强化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做好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的动态管理,并对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评估,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保障机制,用保障机制保证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文明措施的认真落实,把好建筑市场安全资格准入关。

3、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要标本兼治,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保障的主体,治本需要从企业角度来下手,落实施工现场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用制度和责任制来规范安全施工行为。严格执法,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行为,落实其安全职责,减少施工企业的压力,调整现行落后、不适应的安全管理机制。

4、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统一施工安全资料标准。

在建筑行业中,全面开展学习《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有关规范和省的有关施工安全生产文件,统一标准,强化用标准,时刻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各方安全意识,确保全面、透彻地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让

每一个人都学安全、懂安全、守安全、切实提高一线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从而制止和消除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不安全行为。采取多种方式按实加强培训。统一施工安全资料标准。

5、加强对危险性大的分部分项进行专项治理。应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工作任重道远,不是一时一刻,是一项长期的职责和使命,故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要有计划、有布置、有措施、有重点、有检查、有落实,顺序渐进,切不可急功近利,应求实效,持之以恒。

6、建立项目安全监理组织

6.1 项目安全监理组织的定义:新的项目安全监理模式下,项目安全监理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岗位安全监理,而是以总监为首的,以专职的岗位安全监理为核心,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全员参与的组织。

理论依据:(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既是安全生产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安全监理模式,都必须坚持这个原则。(2)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因此,做为安全监理人员必须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生产方法的安全性进行事先评估和过程控制,确保生产安全。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3)全员参与的原则。 法律依据:(1)《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我国的安全监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对违背安全监理的行为提出了处罚措施。《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监理方针,并自始至终贯彻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文件,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监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把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列入了监理工作范畴。

6.2 理顺关系,正确行使监理职能 监理方与承包商的关系既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同时也是合作关系。建筑产品是承包商生产出来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承包商服从监理方,一切施工资料、施工组织方案、进度计划都必须报监理方。监理工程师对质量的、进度和投资的控制都是通过承包商的工作来实现的,要使监理工程师下达的指令,都能让承包商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所以,协调好与承包商的工作,让他们理解、支持监理的工作,执行监理发出的工作指令,是监理工程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1)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格按规范、规程办事,讲究科学态度。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作中应强调各方利益的一致性和建设工程总目标;应鼓励承包商将建设工程实施状况、实施结果和遇到的困难和意见向他汇报,以寻找对目标控制的干扰。双方了解得越多越深刻,监理工作中的对抗和争执就越少。(2)落实旁站制度,保证关键部位质量。监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事前控制,这是监理职能要求。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监理人员要实行旁站、巡视或平行检查,不能等到即成事实,待施工质检报验后,才“秋后算帐”,因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一旦形成,轻则做返工处理(如钢筋尚未隐蔽)影响工期,重则违反强制性条文,留下工程质量隐患或永久缺陷。

第7篇:安全工程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work environment, there are many unsafe factor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and then points out some 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现代建筑工程市场的规范,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作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及市场口碑的关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着手、培养企业全员安全意识、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为了满足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求,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对策制定。并通过有效实施与执行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及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分析建筑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成因以及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在建筑施工全过程都应该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安全管理系统化、规范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有利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水平,更能防患于未然,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安全管理对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力度,但随着建设行业的迅猛发展,高、大、难建筑物的迅速出现,建筑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仍然较多,各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甚至部分地区还出现了重大建筑安全事故,给人民生活及公共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首先,很多建筑单位的安全管理理念还停留在“被监管”的层面上.建筑项目的管理人员往往只抓进度管理与成本管理,将人、财、物都集中在对进度和质量的管理上,把安全管理置于一边,不聘请安全管理人员,有些项目管理者即使聘请了安全管理人员,也是在应付检查时重视一下,没有将安全管理提上日程,安全管理意识相当淡薄。部分建筑单位甚至在施工现场不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时走形式,没有将安全管理列入平时的工作计划中。因此,对现场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不能督促及时整改,也就未尽到安全管理的职责。

其次,当遇到赶工期或节约成本这些原则问题时,很多安全管理人员通常不能做到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这种做法往往会使安全隐患升级,导致事故的发生.有些安全管理人员对日常安全的监督不利,也不能做到随时随地督促有关人员解决施工现场不安全问题和制止违章指挥、冒险作业行为,对施工现场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等也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造成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存在。有些项目管理人员由于低价中标,在施工中一味地节约成本,购置次品安全器材,并且担任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身兼多职,安全管理因而只是项目中的聋子耳朵——配头,从而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

第三,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能胜任安全管理工作.由于没有专业的培训知识,不能及时发现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从而监督不利,造成事故的发生。

第四,现场的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项目管理者没有将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深入人心,导致施工人员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而在施工中忽略了隐患的存在,最终酿成事故。

第五,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于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等,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日常忙于事务。只在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为了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安全.

三、抓好施工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必须落实和强化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在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 每个岗位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小企业是施工管理的薄弱环节,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2.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认真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生产经营单位不仅要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3.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强化安全监管为手段,推动《安全生产法》的贯彻落实。一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二是加强超前防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人员,不仅要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查处追究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要特别加强对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小企业点多面广,数量众多,情况复杂,安全监管难度大,是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人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4. 施工管理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为此,企业要抓好了以下工作:一是严格现场安全管理。通过各项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责任追究,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三是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对野蛮生产,违章作业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5.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 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该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住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总之,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及时查出隐患,认真进行整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出现新的事故隐患;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推行现代施工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内容。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从经营者安全管理认识的提高入手。通过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实行安全管理规定等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目标。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雄.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J].建筑设计管理,2009,8(26).

[2]刘德民. 试析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技术[J]. 福建建材, 2011,(02) .

第8篇:安全工程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 工程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228-01

自2005年国家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广大农村地区的供水情况得到了很大地改善。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差异较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同挑战,如何建好、管好、用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并使其长期发挥作用,成为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长期的任务。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发展现状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类型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受水源条件、用水需求、地形、居民点分布等条件的影响,农村供水可分为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两种类型。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分为城市水厂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以乡镇或几个村为单位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和以中心村或自然村为单元建设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三种建设类型。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

按照供水工程特点、资金筹集方式和受益情况的差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可以分为专管、群管、专管与群管相结合、自管四种模式。

其中,专管模式是指对从供水源头到用户龙头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由专门供水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一般由县或乡镇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群管模式是指对单独村或联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由工程所在的村集体负责管理,可以组建用水协会、管理小组或者聘请、承包给专业管理机构、个人进行管理。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是指对集中供水工程主管道及入村总表以上的工程由专业机构管理,总表以下入村入户的管道由村级供水协会或供水管理小组管理。自管模式是指对分散式供水工程由村民自己建设和管理,国家或村集体给予适当补贴,水利部门进行技术指导。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长效管理意识不强

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如何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关键。但目前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长效管理意识不强,在具体管理操作上存在缺失和不规范。

2. 群众宣传工作不足

部分地区群众仍然将清洁的水等同于安全的饮用水,安全用水意识还不是很强,不使用建好的自来水,导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远大于实际供水规模。同时,水价制定的群众参与度不高,影响了群众对水价的接受程度和水费收缴工作。

3.管理体制建设滞后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地多设立了以水利部门为主,卫生、财政、城建等部门为辅的建设管理机构,有利于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但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往往导致“多头管理”的状况,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建设滞后,管理职责不清晰。

4. 运行资金缺乏保障

饮水安全工程建后运行管理需要资金支撑,但村级分散会式供水工程及部分乡镇或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经营收入偏低,运行成本偏高,财务收支难以平衡,工程的运行费用难以得到保障。

5. 专业管理人才缺失

目前,县市层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大多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科室和人员,工程管理维护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较低,特别是村级分散式供水工程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6 水质安全管理不足

农村地区水源受农田农药、人畜粪便、生活生产污水等二次污染的影响较大,水源保护较为困难,监测工作量大、难度高,安全保障率还较低。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对策建议

1. 明确管理机构职能

在明确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的部门职责基础上,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能,设置专门的管理科室和人员,培养一批专业的管理人员,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中介,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长效管理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用水观念,提高农民群众对饮水安全的认识水平和对工程建设的支持度。

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针对不同地区的用水情况,政府部门要加快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决策支撑。一方面,有助于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居民用水的动态变化,正确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保障农村饮水的安全。

4. 落实资金扶持政策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农村公共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需要公共政策的扶持,特别是管理资金的落实。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工程产权的不同,参照其他公益性工程的管理方式,政府部门可设立长效管理专项资金,实现水费收取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5. 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作为饮水安全工程最终的受益者,群众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占据主体地位,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机制必须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农民参与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水价制定过程中,要充分注重群众的意见,科学合理定价。

6 强化饮水安全管理

水质安全和水源稳定是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出台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定期、定时、定点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强化水源地管理和保护。

参考文献

[1]翁爱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9:129-130.

[2]彭友国,徐方全,吴传龙.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探索[J]. 江淮水利科技,2013,04:34-35.

[3]刘昆鹏.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J]. 水利发展研究,2010,07:33-36+46.

[4]刘成祥,刘新清.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J]. 湖南水利水电,2012,01:64-66.

第9篇:安全工程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问题

Abstract: The project for drinking water security in rural areas, is a livelihood project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the broad masses of peasants urgent. It is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o analyze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ject planning.

Keywords: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ject planning;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99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农村饮水现状

对广东省某县农村进行了饮水安全调研, 该县地理位置偏僻, 但距离大海较近, 水汽来源丰富, 雨量也充沛, 平均降雨量在900 ~1000mm之间, 年降水多集中在5~8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64% , 在夏季高峰用水期来临时, 往往由于蓄水及供水设施不足而无法平衡全县的用水,再加之河湖水污染严重, 增大了水量需求, 目前该县水资源总储量为8.5亿m3, 人均拥有量为4313m3, 高于全国人均2200m3 的资源占有量, 但低于世界平均水资源量, 约占世界水平的1/2, 该县平均年供水量为1.4亿m3, 年总用水量为1.4亿m3, 其中用于农田灌溉用水量为6700 万m3,占总用量的48% , 牧林业用水840 万m3, 占总用水量的6% , 公共用水约416万m3, 占总用水量的3% , 工业用水量为3018 万m3, 占总用水量的22% , 其余为农民生活用水, 约占总用水量的20% 。虽该县的水储量丰富, 但是在对该县各供水厂的水质进行抽查后, 结果表明该县水质抽样水厂入户水合格率仅为34% , 以2011年该县人口统计数字19.7万为基数进行计算, 该县农村饮水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人口数约为6.7万人, 饮用未达标自来水人口为4.2万人, 其余未喝上自来水或自流水的人数约为8.8万人, 合计需改善饮水安全的农村人口数为13万人, 除此以外, 还有部分农民饮用严重不达标的浅层地下水, 该县的饮水安全性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对该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中, 必须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水源替换, 以保证其饮水安全。

2 该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对当地农民群众及该县水利部门工作的调研下, 该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水源污染严重。该县农民环保意识较低,工厂污水及生活用水乱排乱放, 结果导致多数河湖污染严重, 部分河流经检测达V类劣水标准, 由于各河流污染严重, 致使浅层地下水被河水渗透, 其铁锰含量严重超标(以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准则),且随着该县经济的不断发展, 其水源污染有加重的趋势, 使得该县出现水质性缺水现象。

(2) 饮水安全工程未达建设标准。该县现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政策是按照中央、省、市及地方群众分别按照45% 、15% 、15% 及25% 的投资额进行分担的, 政府的各投资金额均可及时到位, 但该县政府由于财政收入紧缺, 而农民由于实行新的政策, 农民自己的管理意识得到增强, 受政府的约束作用减弱,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上既不出工, 也不出钱, 只等着吃“大锅饭”, 等着国家投资来解决, 结果造成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因资金漏洞而无法按时完工, 且很多工程均未达到建设要求, 除此以外, 该县政府对各条件差的地区投资不合理, 这些都造成了饮水安全问题的出现。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成本过高, 造成供水成本较高, 同时, 农民思想观念落后, 拒缴水费。该县的农村饮水工程基本上是以电力作为动力的, 同时由于饮水安全的复杂性, 使得饮水安全工程所花费的成本较高, 因而使得农村水费较高, 另外, 大多数农民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 未把水当作是一种商品, 总是认为用水是不用花费或认为水费应由政府承担, 再加上水费较高, 使得饮水安全工程投入使用后出现收费困难甚至拒缴水费的现象, 这样就造成了建设后工程维修困难, 最终又陷入到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当中。

(4) 建成的农村饮水工程缺乏合理的运行机制。该县在政府部门的投资下, 也建设完成一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在运行机制上, 该县主要采取的管理方式有: 县政府部门集中管理、各村集中管理以及个人管理3 种, 这几种方式虽有一定的优点, 但在近年来也暴露出了它们的缺点,首先就是饮水安全工程的产权归属以及饮水安全工程的维护责任落实, 因行使收费主体不同而无法明确, 工程的建后长效运行无法得到保障。其次是各村及个人管理饮水工程时, 往往因素质较低而无法适应日常的管理维护要求, 一旦饮水安全工程出现问题, 无法及时的维修及采取补救措施。再次, 水费定价由村委会商议或是个人制定都会使得水费偏低或偏高, 最终均无法保障饮水安全工程的持续运行。

(5)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 饮水安全工程中缺乏净水设施。该县由于地处偏僻, 经济落后, 饮水工程建设主要依靠政府部门投资, 所建设的饮水工程设施简陋, 建设标准较低, 饮水工程缺乏相应的净水过滤措施, 无法达到供水水质标准, 对于一些污染较重的水源, 更是由于未安装净水设备而使得该饮水含铁锰及有毒物质超标。

3该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方法

在遵循因地制宜, 分清主次, 把握重点, 逐步推行四个原则的前提条件下, 有针对性地对该县农村的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规划, 具体如下:

(1) 明确规划范围及目标。根据对该县饮水安全现状的调查评估, 针对县域内已查明的重度氟病区, 砷污染区, 血吸虫疫区及其他病例区村的水源进行相应的工程处理, 并对经过工程处理后的饮水进行再调研, 从根本上确保农村饮水的安全性。

(2)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路线。针对该县大多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情况来看, 基本的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路线不外乎以下3种: 对于离城镇较近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性问题, 可由城镇通过供水管为其提供安全饮水; 离城镇较远的农村, 则必须在该村中自建供水工程; 对于水源污染严重或是富含有毒物质的地区, 则必须对该水源采取特殊的净水过滤措施, 同时, 在进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时, 要充分考虑到该地区用水户的经济条件以及对水源的意见, 建立并完善该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条例, 明确该工程的权责利归属, 在进行水费的制定时, 要善于采纳该村村民的意见, 并以村民的支付能力为重要依据。

(3) 编制规划的工程预算及资金筹措方案。针对该县, 由于各村情况不一, 进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时, 就必须分为多个子项目分别考虑, 县级对于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已可明确提出需要解决的人数, 因此针对各个不同的需求, 可采取不同的工程规模, 如: 对于较大、较多人口的村落, 可采用较大规模的单个工程, 不仅要适当的投入政府投资,同时也要鼓励农民出钱出力, 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工, 从而保证安全供水。

(4) 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必须与农村的其他规划相协调。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工作会涉及很多方面, 因而也会对其他部门的其他规划产生相互影响, 这些规划有: 县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县农村河流利用规划, 县农村环保规划等, 在进行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时, 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对其他规划所带来的影响, 主动与各规划部门进行商议, 对一些可借鉴的成果要善于借用, 对一些产生不利后果的规划要尽可能使其向有利方面发展。

(5)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的过程要有专家参加。一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的合理与否, 一方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 得到公众的认同, 另一方面, 必须要通过有关专家的鉴定, 因此, 在进行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编制时, 应邀请相应的专家进行参与, 有条件的, 还可组织水利专家顾问组, 在确定饮水安全规划时, 及时的咨询专家并请专家对实施的可能性及合理性进行论证。

(6) 确保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在规划方案确定以后, 为确保规划方案得到顺利实施, 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权责利, 完善领导制度。该县就是由于饮水安全工程权责利不明, 导致工程后续维护管理工作混乱, 因此, 可由县水利部门成立饮水安全工程领导小组, 通过各个部门及村委的共同配合,明确饮水安全责任制。

2)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力度。对水源的保护是饮水安全的根本所在, 该县政府应依据􀀁饮用水保护法规定􀀁, 制定出对各个河湖的保护措施, 并对一些污染严重的河湖及时采取净化处理措施, 对县辖区域内的工业废水及居民生活废水采取集中处理再排放的措施, 逐步改善水源的污染问题。

3) 加大饮水安全宣传力度, 努力筹集工程资金。该县农民环保及饮水安全意识较薄弱, 因此,县政府可组织相关部门对村民进行大力宣传, 使其树立饮水安全意识, 并调动群众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的积极性, 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可引入市场机制, 建立多方位投资, 广泛吸纳社会及群众资金,以确保饮水安全工程达标, 按时的完工。

4 结语

我国的农业人口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70% ,但是农村的安全供水设施却无法得到保障, 再加上水资源的日益溃泛及污染的不断加重, 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而建立起完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是确保农村安全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 政府部门看到了这一点并进行了一定的工程建设投资, 最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使得部分农民得到了饮水安全的保障, 但是, 到目前为止, 仍存在着大量的农民喝不到放心的水, 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大对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以及饮水安全工程的合理建设, 同时, 还要重视县级规划技术路线, 积极引导各方面资金的注入,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顺利实行。

参考文献

[1]何昌云,曲亚斌.广东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 2006,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