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范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研究性学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研究性学习

第1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81-02

研究性学习是当今世界性教育的潮流。全球各国都在注重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是我国新课改的一个独特的亮点。那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永久性学习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认为,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挖掘适合的地理永久性学习的课题,然后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永久性学习,这不但是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契机。

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兴趣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现代建构主义,它认为知识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阐释。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同的学习者会因自己的经验背景不同和特定情绪不同对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同时给予其不同的意义。而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其个体积极主动地心理构建过程,高中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要摒弃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单纯的被动学习。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定永久性学习的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地理知识去分析研究,并亲自动手进行实践,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提问、分析、解决问题并自己动手实践和勇于接授新知识等方面进行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质疑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使其受益终身。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价值

1.研究性学习可以提升地理教学的理论价值。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课题的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其终身发展,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和发展。同时,研究性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加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前一段时间,笔者开展了“我市住宅小区绿化调查”活动,“我市电动车的激增对环境有怎样影响”“用笔画出我市地貌特征”……这样的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把地理知识与环境科学、化学知识、美术知识、生物知识和语文知识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提高了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研究性学习能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回归本学科,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学习任务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会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由小组成员独立、合作的完成。这样一来,由于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活动责任,承担明确的分工,所以小组要想完成学习任务,大家一定要自主思考,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要想获得知识,学生一定要善于观察,亲自实践。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完成这些自主创设的课题,学生一定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勇于实践。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学习边体验,边学习边进步,其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就建立了起来,有利于其今后的学习。研究性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其语言表达水平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不懂的知识,组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一方面学生要有坚持自己观点的立场,经过思考接授别人的意见,与其他组员通力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等等。如上文开展的“我市住宅小区绿化调查”活动,就需要学生亲自走进小区,并向小区内相关物业工作人员询问,这就需要具备一定地访问技巧。当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资料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大家一起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这在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互相沟通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评价

研究性学习在中国属于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学生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因此在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初期,需要高中地理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帮助。笔者为了学生更好地进行选题工作,就会先提供一些由易到难的课题,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具体的知识点对学生提出研究性课题,供学生参考选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其进行指导,为其解疑答惑,如进行天文观测时,选对时间,选好观测角度,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如何进行课题小论文和调查报告的书写等等。分组时,笔者也会注意到其能力之间的互补,由一个小组长带领,分配好组员之间的工作,并对每一次活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与最后的报告和学习成果上交教师。最后的汇报也很关键。每一个学习小组都要参加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汇报会,在会上,我们还要选出一些优秀的课题参加全校展示。由专家组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及成果进行测评。

第2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120-01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问题创设为情景,以自主钻研为形式,以实践体验为手段的一种学习。高中语文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 我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下列几种设计:

一 可以通过问题铺设台阶,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提出了某个问题,就会产生解决它的强烈愿望,就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和觉察到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比如讲授《欧也妮·葛朗台》时,同学们都认为葛朗台冷酷、虚伪、金钱至上、蛮横霸道、吝啬,一切从钱出发,一切为了钱,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出了不少现代的中国版的吝啬鬼葛朗台。并指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处理好亲情、友情。又如在学习《雷雨》时,同学们讨论周朴园的性格,大多认为他是一个极端自私、虚伪、冷酷、无情的人。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我于是让同学们四人一组开展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一个同学持肯定的观点,认为:“周朴园本身就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他年轻时与鲁侍萍相爱,本是一件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爱情。如今他这般冷酷,是为环境所迫。尽管如此,他仍然保留着侍萍留给他的旧衬衣、旧家具和相片,他残酷的背后还保留着一丝对年轻时的爱情的留念。可见,他的本性是善良的,却被封建制度毒害,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爱侍萍的。”通过这一问题的研讨,学生不但深入了解了人物,而且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随机感悟为解决问题提供新颖的思路和新的可能,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探索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 可以就几篇文章进行比较,开展比较式的研究性学习

比较本身就是研究,就是一种思维方法;比较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比较,可以是内容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表达方式、语言技巧方面的比较。比如在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等文章后,我指导学生就“劝谏”技巧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让学生进行了“劝谏成败原因分析”的研究。

在比较研究中,除了同类文章可以进行比较外,异类文章也可以进行比较。比如对同一单元文体不同的四篇文章,可以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联系每篇文章的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彩等进行辨析、品味,也可以指导学生对不同文体对语言的不同要求作比较性研究,还可以指导学生从时空上作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如对朱自清不同时期散文的比较等等。

三 可以选择一组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开展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

要培养学生持久的研究兴趣和纵深的研究能力,最好是开展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如散文、小说、诗歌、戏曲等可以将这个单元的作品进行整体学习。语文学习应是一个广纳四面来风的开放系统。叶老说:“把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教材无非例子,由此延伸、展开,就能为我们打开一片研究性学习的广阔天地。如学习《窦娥冤》,就可延展到对元曲的研读,再类推到对一系列文学现象的解读,你就会有惊人的发现:窦娥冤魂感天动地,刘兰芝和焦仲卿化鸟,梁山伯和祝英台化蝶……《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化虫,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甲虫……现实的痛苦以异化的形式怪诞地显现,揭示人物在社会处境中的困惑与荒谬,反映人物对社会现实的憎恨和抗争。

四 可以与各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相关项目的研究性学习

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庆祝北京大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章时,可以把课文学习与平时开展的演讲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演讲这一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做到边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边研究他人演讲的范文,边开展演讲的实践活动,让学习、研究、实践融为一体。当然,也不是什么课文都要结合实践的,在实际教学中一切都要从可能和需要出发,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还有“课文内容的拓展”,这是针对涉及背景广、知识面宽的小说和诗歌而言的。如节选小说,有选自《水浒》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有选自《三国演义》的《失街亭》、有选自《红楼梦》的《刘姥姥游赏大观园》、《林黛玉进贾府》等。学习这类课文,就采用课内向课外拓展、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这类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典名著的积极性,扩大阅读量。

五 可以开展“课外语文学习”, 这类研究性学习活动完全是在课外进行

第3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土地利用;油橄榄;采访;开题;命题开放;总结报告;问题表现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64

新世纪的地理教育不仅要求学习了解人类的生存环境,掌握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地理能力得到发展,为高校输送一批有素养的人才。目前,在国内外中学地理教学方式上,提倡采取各种不同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天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与人切磋交流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到探索、发现、创造、成功的乐趣。

从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来看,教学时间紧,课时安排少,矛盾比较突出,教学任务是很难完成的,特别是高二、高三文理分科后,面临高考压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同时抓好素质教育,而且地理研究性学习又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地理研究性学习任务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实际情况就开展研究性学习说说个人看法。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搞研究性学习调查活动,学生也非常喜欢参与。每次实习从前到后整个过程中,开展得都比较顺利,经过紧张的忙碌,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有了一定的结果。其中有收获也有失望,因此笔者就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了相关的评价,为今后研究性学习活动更好地开展奠定基础。

经过分析总结,预期的目的达到了,调查研究中,同学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态度积极、准备充分,他们面对面地调查过,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小组分析总结,写出了一定质量的小论文报告。有的组还配有一系列照片,说明问题很形象,效果较好。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获取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如:“两水土地利用状况及探索发展”小组,同学们做了采访单,他们通过采访乡村干部和社员获取非常实际的数据材料,记录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说服力非常强,并且他们和农民一起讨论农业发展,如布局时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有一些建议确实可值得农民参考。又如:“油橄榄调查活动”小组,针对当前两水地区油橄榄苗销售难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通过调查总结出原因,阐述了一些观点,他们找到目前油橄榄变成“油烂杆”的原因就是因为本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近似地中海气候的地区,地域性很强,由于地形、种植范围、科技等因素的限制,油橄榄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在土地结构调整方面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所以在短时间内,大家发展的橄榄苗自然供过于求,而且橄榄苗的移植过时后,或非营养包苗,在地苗圃里越长越大,相互拥挤,更不利于成活。但是油橄榄的前景非常广阔,它的发展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相一致,既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又有利于发展经济,尤其是它的深加工,市场看好,农民可以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这得要让农民慢慢地接受和投资。总之,在活动中的有许多同学认真地参与,小组长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写出有水平的小论文,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值得赞可。有很多同学给我们惊奇,超出我们的想象,作为高一学生,难能可贵。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着自主的原则,此次活动中作为教师我尽量避免参与实际操作,只在关键地方作以指导。必竟是学生,而且对于中学生存在问题也难免,这属正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选题。在活动的开始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课题选择问题。我们有很多供选课题,这些课题都和目前的地理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小组不知如何是好,千头万绪,拿不定主意。有的同学嫌课题太大,有的同学说课题不好调查。难道他们面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就一点感触都没有吗?不是。最后有的小组在不情愿的情况下随便选了个课题,这样必然会有影响。

2. 开题报告。有些报告中程序混乱,目的不明确,方法过于简单,材料准备不很充分,安全保障性不强。这样担子就落在小组长身上,如果小组长领导有方,大家齐心协力,出谋划策,选题不成问题,分工也就不难,活动也就有序。其中有些小组长,一马当先,几乎小组的活他一人干了,完全失去了协作意义,不符合多人活动的原则,不是大家共同研究的初衷,导致开题报告的失败。

3. 信息的可信度。这是研究性学习中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最真实的数据和文字材料,许多同学为了省事编篡一些数据,敷衍了事,从根本上和研究性学习相违背,这和闭门造车没什么区别,这种态度极不端正。也有的小组调查的数据太特殊,不具备普遍性。还有的小组分类不准确,数据比较混乱,统计结果就会有很大出入。这一切都将造成研究性学习的结题影响。

4. 写作质量。如果调查获取的资料不全,或数据的不准确,分析方法欠妥,调查的对象也很特殊,不具备普遍性,对问题的看法比较肤浅,提出的问题没有切实地得到解决,自然写出的论文质量也就很一般。另外,文章中过多的利用形容词也是不恰当的,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反映、准确的表达、严格的逻辑,不是华丽的词藻,希望能把问题发觉并在通调查研究过程中找到答案,且能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鉴于以上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了使以后的活动开展得更为顺利,更有意义,更能为课堂教学发挥作用,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探索,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课堂教学。教师课堂上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加快转变进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断增大教学的开放性,增强实践性,锻炼学生自信力,注重教给学生探索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的培养。重视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培养。

(2)命题开放。命题由教师供选到学生自主选题命题,家乡地理内容丰富多彩,如:212国道交通问题、商业网点布局(如当地的农贸市场)是否合理、如何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本地区工业发展情况调查等等。从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的研究课题来看,绝大部分课题都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反映国计民生中的热点。纯粹自然地理的考察选题极少。一方面表明学以致用研究社会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征。同时也表明地理学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应用功能。这在过去中学地理教学中是比较忽视,或者说体现不足。学生选择的课题中,既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调查,也有商业网点、农贸市场的调查,还有城市绿化、公园建设调查。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很容易,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引导,引导学生写出好的开题报告,为研究性学习迈出成功的第一步,这一点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克服活动中的盲目性,减少失误,节省时间,使研究性学习顺利地展开。

(3)重视过程。研究性学习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教师必须在活动前做一次动员大会,强调“多元主义”价值观,要选好小组长,带好头,做好一切准备,如:调查地点、时间、人员、对象、安全,采用什么形式,需要哪些材料等等。注意分工明确,发挥每个人的优点,调动积极性,增强个人自信力,这样既可得到研究乐趣,又能达到团结协作的目的。因为研究性学习侧重的是一个过程,并不重视研究的结果。这一点非常有利于他们潜力的挖掘、才能的施展、个性的发挥。

(4)师生互动。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参与者。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传输真是排山倒海。我们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研究中的任务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注重引导,而不是干涉,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5)小论文评价。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要在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创造性、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审,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论文答辩的形式进行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研究的成果,该他们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优秀小组,以资鼓励,激发他们创新、探索的欲望。

第4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35-01

1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

1.1 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1.2 双主体变化原则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的过程呈现不断变化、发展和上升的特点,这必然从外部对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也在成长中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又必然从内部影响学生和教师主体性变化。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双主体变化原则,把握渐变原则,顺应其发展趋势,而不是超越变化。教师要主动地创造利于学生开展研究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适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的渐进变化。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自主性、开放性、拓展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将视野引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关注社会的各种问题和各种文化现象、生活现象、社会现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爱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性、自主性与积极性。用自己的心灵去接触社会,用所学的知识去了解社会,用调查研究去认识社会,用细腻的笔触去分析社会,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剖析社会。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完成课堂必修内容的同时,大量的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以拓展视野、熏陶品性、激发灵感。爱诗的同学尽可以与普希金、郭沫若为伍,嗜好散文的同学可以与朱自清、刘白羽相伴,喜欢小说的同学可以与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亲近,痴迷戏剧的同学可以与莎士比亚、共商。以读促写,以读促研。

2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策略

总的策略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体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指导引入,灵活多样

高中语文的研究性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和有步骤地指导下来进行的。学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关的课题,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当然,研究性学习既有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学习,同时也有以课题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针对不同文章的内容,教师要灵活多样地从各个角度来提醒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加深印象的过程,当然这也就成了学生研究学习的过程。

2.2 “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把握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注意方式的使用,受传统学科教学体系、目标、内容和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的局限,在学科中普遍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的必修课纳入课程。“设”是为了“不设”,故而必须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一方面现行的学科教学内容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地借鉴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改革学科课堂教学,对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3 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的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要相信他们有能力来做好学问;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通过和学生的深入交流,来营造和学生之间的民主师生关系;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态度,我们都知道,让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让他们解决十个问题更有意义,所以要让学生大胆提出他们所想到的任何问题。

2.4 加强学习,及时转变彼此的角色

正如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如今的学习要以学生作为中心来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主导,我们要改变的就是以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则由之前课堂的主宰者变为现在组织协调的负责人。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教会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我们就首先要做知识研究型的教师,增强自身的研究能力,学习更多实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使用更多更新的教育技术,结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彻底改变一言堂的局面。

2.5 指导学生将教学重点、难点化为问题,引发学生自己去探究、论证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勇于质疑。有不少学生有一种羞怯心理,不敢质疑,不好意思向教师、向同学发问,怕教师轻视、责怪,怕同学挖苦、讥笑。还有的同学问则问矣,却浅尝辄止,缺乏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而这往往是学生学习难以成功、创造力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4 结语

语文研究性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比较现实的实践意义的。加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细致观察,累积观察得到的素材和成果,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关注每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为每个个体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时代赋予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崇高使命。教师应看清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阻力,更应看到其光明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范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实施,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向。本文主要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作用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 研究性 作用分析

1 研究性学习的概述

随着高中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从一个新生词汇到教师们口口相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研究最终得到结论。这种研究性的教学方法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相反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单纯的进行讲解,把一些语文的知识和概念以被动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学生也是被动的接受。其实高中语文不同于其他课程,是一个比较开放并且自由的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很多条条框框,语文旨在给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思想境界,所以相对的教学方式也要更加的灵活和多变。在研究性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引导者,只能引导和帮助学生,但是不能替代学生。研究性教学让语文教学的本质不断的变化,给现代语文教学带了新的机遇。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启发学生的心智,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它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新的教学关系。教师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和指导者变化成为现在的启发者和引导者,而学生由过去的被动的、传统的接受成为现在的主动参与者,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自主研究的学习意识,同时也是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2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2.1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课程任务量大,学习内容多而且难度也很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大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高中语文中的很多文章比较难懂,需要学生全面理解也比较困难,而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也不能让学生完全读懂。而且高中语文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也有比较高的要求,还要一些文言文要学习。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是一味在课堂上让学生记笔记,虽然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但是都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去认真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就是通过让学生自主研究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一味的灌输只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语文学习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然后提出问题,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后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再加以补充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语文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学习高中语文鲁迅的《拿来主义》时,首先教师应该对鲁迅宣扬的思想和写作风格进行讲解,让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去阅读,提出以下问题:

1.理解文章中“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这句话的意思?

2.“送来”与“拿来”在本质上有哪些区别?

3.思考文章中为什么要举尼采的例子呢?

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带着问题思考,然后可以要求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讨论,最后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再给予指导和帮助。

2.2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意识

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系列相关联的课程构成的,需要一些辅助的教学手段才能全面实现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师应该在结合课程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后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性教学过程,语文学习的灵活性很强。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性学习不够系统,不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学习内容的层次性和教学进度的递进性。但是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意识。很多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候,往往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高中语文课本中《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考虑到有些学生已经看过红楼梦的电影而后相关书籍,所以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林黛玉进贾府的电视剧片段,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在学习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熟练阅读,然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教师只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去创造,语文原本就是自由的,思想原本就是开放的,没有必要一定要拘泥于一些教学形式和学习方法。在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自己自由的选择要朗诵的诗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通过这种研究性的学习就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意识。

3 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到现在的自主研究学习,让语文教学焕发着新的色彩。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研究性学习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得到不断的推广和优化。

参考文献:

[1]何跃.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特性及运用[J].中学语文.2011,(24).

[2]陈向阳.论新课标下网络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J].成功教育.2010,(10).

第6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非专题性研究 专题性研究

一、非专题性研究

这里所说的非专题性研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系统性地研究学习。,它结合课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知识点,贴近高考指挥棒,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体现课本中“传其道,解其惑”的要求,又能贯彻研究性学习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本体性研究。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是鲁迅先生在五位革命作家遇难两周年时写的纪念文章。经过分析,此文只要解决三个问题就可以透彻的理解全文的主旨,即:“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记叙和五位烈士交往的经过;、“惯于长夜过春时”一首诗在全文中的作用。在预习时,先把作者的生平简历,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关的参考资料介绍给学生,然后再把这三个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独立研究,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涎续性研究。根据课文内容,派生出有延续性意义的问题继续研究,主要在课外时间里完成。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所以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学生也可能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有必要把这些问题延续到课后。有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拟定,有的问题由教师来拟定,如《滕王阁序》的问题是“有人评论王勃的《滕王阁序》具有‘四美’,谈谈你的看法”;《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阐述的问题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石钟山记》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考察经过和结论的偏颇”,等等。不要求学生课课都写,可以在一学期中布置的十几个题中选择一两个来研究。学生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来写。研究过程由确定研究专题、调查研究并收集资料、撰写汇报论文等步骤组成。延续性研究的内容紧紧扣住课文的要求和知识点,是课文内容的延续和深化。

二、专题性研究

所谓专题性研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社会现象、某一学术课题、某一文学现象、某一发现构想等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某种结论,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当然这种结论或者成果或许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错误的。但是,就学生而言,我们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这个过程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之下的自主学习,它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确定一些研究的专题供学生选择研究。这种类型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研究方向。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供学生研究学习。如《瑞安玉海楼文化的探索研究》、《温州鼓词的渊源和发展状况》、《温州方言的特点和历史沿革》、《高则诚的生平和创作》、《中国楹联文化的渊源发展与继承》、《瓯剧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东西方影视文化的异同初探》、《金庸古龙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差异》等。

2、指导研究方法。在向学生布置专题时,必须对每一个专题作一说明,使学生选择专题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这种说明实际上就是解题释疑,即说明某一专题研究的内容、目的、价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查找的资料。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去索取资料,如何调查研究,如何撰写论文。如《瑞安玉海楼文化的探索研究》这一专题的研究,需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人手:瑞安玉海楼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孙怡让先生的教育思想;玉海楼文化的底蕴;玉海楼文化在瑞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定期检查并指导。定期检查是指经常过问学生研究的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学生的专题研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会出成果,它将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研究过程,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诸如研究兴趣的减弱、中止、放弃;研究专题出现难题而手足无措;专题研究和课堂学习出现了时间、场地、复习考试等矛盾。在这些时候,指导教师应适时过问,给予指导,给予鼓励,给予帮助。这样,就会使学生坚持继续研究下去。

第7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范文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本质是学生学习技能的提升,更加注重过程的发展,构成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了探究者,对各种有意义的学习材料进行独立的调查获取,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形成了研究性的思维意识和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2.1自读课本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初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地理课本进行自读,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课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点进行掌握,应当分三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导入,即对所要学习的地理新课进行导入,启迪学生的思维。具体的实施中,可选用提出设问的方式,对本节的中心内容进行发问,也可利用地理图片创设情境的做法,让学生在轻松的辨认中接受新课,当然,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新课的内容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导入等。第二步,进行导学提纲的展示。结合本节将要学习的地理课本内容,教师在学生读书前进行读书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的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确保其不偏离教学目标和分散精力,并鼓励他们通过自读尝试解决问题,完善对地理内容的理解。第三步,理书,也就是对所在章节的内容进行结构和内容层次的归纳,对其先后的学习顺序进行理顺,又要考虑到从什么角度去进行这些问题的阐述等,并进行标记。通过此三步骤,为后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完善前期的准备工作。

2.2引导探究

在实施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当贯彻引导研究,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理论。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时,应当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过程实施中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重在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对地理未知领域的探讨研究,解决问题,完善整个学习过程。引导探究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一般分为四步走:首先,针对本节地理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供给学生相关的材料,协助其研究。其次,针对地理课本要学习的内容及特点,进行启发性地理问题的设计,吸引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再次,激活思维机能,通过对地理课本内容的精妙设计,诱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思考,并概括课本及思考到的内容。最后,针对学生的研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并让学生或讨论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研究结论,完善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即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起始于具体问题,然后地理教师设计研究活动的程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据此自主地进行对地理课程内容的研究,实现对知识的读取等。以“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一课为例,具体的实施如下:首先,展示探究材料。近年来,受人类各种活动的影响,甲烷气体的浓度从1750到2013年上升了约1.5倍,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约31%,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0.4℃~0.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每年增加约0.5%,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4~5.8℃。其次,确定研究主题。这一过程由教师引导进行:①分析资料,对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的联系进行探讨;②探讨全球变暖对河南地区及世界各地的影响;③分组探究全球变暖原因;④面对全球变暖,人类的发展出路在哪里?再次,讨论解决问题。在地理课程的进行过程中,学生单独思考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对涉及到的知识进行相互的完善补充,使得研究结果更具完整性,如对问题②,高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后对思考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得出了较为全面的答案:全球变暖后,促使世界范围内的干湿状况和降水发生了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严重影响到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最后,拓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结尾阶段,教师应当进行拓展学习,针对全球变暖的问题,鼓励学生为其缓解献计献策,并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拓展,倡导绿色消费,坚持低碳生活,从自身做起,缓解全球变暖问题。

2.3优化小结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尾声阶段,教师应当将本节所学过的地理知识结合以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用富有艺术性的方式将其进行归纳,进行研究性学习课堂的小结,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热情,并让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锦上添花,余味无穷。另外,教师应当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学习机会,延伸了课堂研究性学习,因为地理课教学应重视实践的作用,这种延伸可促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更进一步学习。

3结束语

第8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各种学习方式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广义上是指学生研究问题的学习方式,狭义上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各门课程,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我体验、理解和运用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主要是指教师不把问题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通过教师启发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下面主要针对高中人民版的历史教科书展开对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一、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1.搜集历史课题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

高中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搜集有关某一重要课题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再把研究的结论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撰写下来。一般来讲,论文要有它的研究意义,要有明确的论点,分析及论证都要有依据,让学生独立思考,有学生自己的见解。

2.撰写有关历史题材的小型社会调查报告

学生围绕某一历史课题,组织开展走访或是实地调查等有意义的活动,将搜集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以社会调查报告的形式撰写出来。活动的进行不能盲目,组织者要事先选定调查的地方和对象,并做好各项记录,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或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辩论

组织辩论主要是针对某一个具有正反面的历史问题,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双方各持一个观点,以正规辩论赛的形式组织开展活动。教师不能任意的将课题视为辩论课题,被选中的辩题一定要具备可辨性和适中性,是学生都比较有兴趣或是比较重视的历史问题,但必须要求这一辩题不偏向于任何一方,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4.适当地采取试教法

试教法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扮演教师给大家上课,从“学”转变为“教”,在“教”中学习,做到真正的“教”“学”相结合。历史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扮演自己的身份,把一些指定的历史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给其他学生。但是学生一定要重视每次的上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分析好教材,找齐所需资料等。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导,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收获。

5.自办报刊,尝试编写历史性事件

在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了解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成为”一名编辑或是记者,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评论和编写。学生不但可以模拟当时的历史情境,也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选取一个视角进行编辑。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也让学生明白掌握历史事件阶段性的重要性。

二、高中生在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高中生选取的历史研究课题的范围过于广泛

由于学生以往都是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对其还是有些生疏,不能很快适应它。因此,学生在选择或制订课题时盲目不合理地选择了一些大范围的研究课题。一个较大范围的研究课题,由于它的文化范畴较为广泛,学生很难把握住它的教学方向,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搜集资料有一定难度

历史具有过去性,历史学科不像那些物理学科,可以通过做实验来获取所需结果。历史研究性学习所需的资料很少有实物资料,一般都是以文字资料为主要参考资料,影像资料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学生获取资料的方式只能是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叙述或是图片资料,然后分析出与之有关的知识点来。

3.学生历史知识薄弱,无法掌握完善的历史知识结构

第9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地理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对于高中地理的研究性学习,我们首先要明确它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等其它的学习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学生由单纯的间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大量获取直接知识的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这种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在具体实施的三个阶段中,注意重视运用以下策略。

一、创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环境

1.开放自主的环境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它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而且还体现在整个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以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告终。因此在这种活动中要充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这也有赖于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承认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个性化和多样性,我们能够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随时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合作互动的环境

合作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个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动态的个体独立探索的范围,而是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只有在主体交往中,个体之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转化。同时使学生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性的品质。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三种,但是从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看,学生更多的是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因为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人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而且,一方面学生的表现欲望、探索精神、群体意识得以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这样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激活。

3.崇尚科学的氛围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其本身就是一个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懂得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创设崇尚科学的氛围,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是求事地得出结论,养成尊重他人成果或想法的正确态度。

4.探究问题的情境

杜威曾指出,教学法的要素与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以此为出发点,才有可能期望获得正确的探索理论的科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第一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通过呈现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⑴通过社会调查来创设问题情境。⑵通过观察来创设问题情境。⑶通过原有认识储备引出新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⑷通过假设来创设问题情境。

二、展开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知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因此其核心为创新思维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生自主参与并获得体验的学习方式。事实上,学生在选定了研究的课题之后,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包含有两层含义:

一是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搜集资料,这一点是创新的前提。我们知道,创新需要一定的知识厚度,即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虽然知识越多,并不意味着创新也越多,但是创新是对旧的水平、旧的规范、旧的框架的突破。试想,前人的知识水平尚未可及,创新从何而谈?

那么,怎样在开放的情境中来主动地搜集资料呢?主要依靠课本知识、上图书馆查找、登陆英特网搜索等。除此之外,搜集资料的方法还有:音像资料、社会调查、观察、走访、座谈等等。

二是加工处理信息,这是创新活动的关键。对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过程,就是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过程。它是将各种来源的、比较繁杂的信息(资料),整合成一个新的、较为清晰的整体。因此,这种整合是包含了明显的创造。当然这种创造是在特定的问题、资料范围内进行的,是在一定的理论或方法论的框架范围内进行的,是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对信息(资料)找出联系、重新构造、进行创造性地整合的。但是,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设计出比较合理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计划或操作程序;能够通过对地理现象或事实的研究,进行分类或重组,发现内在规律。可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显得较为突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造性思维具有发散性、批判性、直觉性和联系性等特征,我们在研究性活动中要注意围绕这些特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经常采用的逻辑、求同思维,重视能使学生开阔思路、促使学生自主发现、让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展示多样化的研究性成果

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对课题研究的总结,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果展示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