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平面设计的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现代数字网络化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平面类设计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落后之处,平面类设计人才的培养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化市场发展的需求,所以笔者认为需要研究出更加适合现代市场需要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文章主要从数字网络化教学模式新探究、发掘平面类设计课程与相关课程的交叉与联系进行跨学科综合系统教学、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平面类设计教学团队的建设和提倡环保绿色平面类设计的节约意识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平面类设计;新思路;数字网络化;教学理念;综合素质
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教学现状
包装设计在众多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育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大多一直停留在“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学生机械地被灌输”的教学模式中,授课形式大多是老师在课堂上孜孜不倦地讲解,然后布置一些不同类别产品的包装结构和画面设计的作业,最后再欣赏一些优秀和已上市的商品包装作品。在完成包装设计教学中大多局限于对商品表面的结构形式和编排的讲解,没有把学生的思维拓展和想象力、创造力作为重点的教育培养目标。单调、重复、封闭、乏味的设计课题始终成为教学课堂的主要内容和固定的模式,设计形式与表面结构基本上都是以不同的字体、色彩等在各种类型的包装设计上的运用和表现为主。有些高校会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里到市场进行实践考察,但并未形成一个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团队进行系统的市场调研,所以学生即使亲自到市场进行实地考察,但他们往往对市场调查、消费细分、包装法规、产品营销等许多在真实操作中必须考虑的因素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概念,掌握甚微,更别提系统地了解与熟识整个操作流程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是在表象状况下进行理想化的创意设计,没有对产品进行更深入剖析了解,没有将课堂上的知识与市场进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更没有一个完整的教育设计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对商品包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同样存在新的问题需对其进行创新和改革。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包装设计不是一门单一孤立的学科,它涵盖了许多专业知识,它的先修课程包括平面编排设计、色彩搭配与装饰设计、空间立体构成、字体结构变化与标志创意设计、图形创意思维拓展设计等,而大多数教学却忽视了这些先修课程与包装设计教学之间的联系与结合运用,授课模式单一化、教条化、局限化,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知识比较单一,综合素质较差,无法满足综合化社会对包装设计人才的需要。同时,包装设计教学也应与其他专业课程融汇贯通,如美学、消费与心理学、营销与传播学等学科,这样会更好地避免多数学生学完包装结构与装潢设计后对产品展示陈列设计、新数字网络化媒体传播、消费者心理趋势、营销策略、审美情感等知识不甚了解。
在实践操作练习时,学生对课业难免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后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而被聚集。问题的聚集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久而久之还会大大减弱学生对学习包装设计课程的兴趣,产生不良后果。学生做出来的作品表象虽然有一定的艺术感,但是若从市场实用价值的角度来分析,似乎有些缺乏实用功能,无法为商品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此外,由于现代网络的普及,有些学生为了提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效率,容易依赖网络现有的包装设计作品资料和专业软件的特效效果,抄袭、照搬前人的作品渐渐地成为完成作业的习惯。课程结束后,大多数学生便如释重负一样,将该课程的知识内容丢在一边,再无人问津。
落后的、传统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方式同样不利于包装设计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的授课方式大多是一块黑板、一把直尺加不同颜色的粉笔,这种单纯语言、文字和结构图的讲解很容易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即使偶尔使用一些容器造型、实物作品结合理论教学讲解实际案例等教学方法也因缺少交互性、智能性以及信息表征的多元性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难以发挥,从而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缺乏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现象。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只按照自己的授课方式授课,很少注重利用课余时间与其他本专业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互相研讨如何更有效地让学生充分理解与掌握包装设计课程以及与其相关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内容。
这种低效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培养出来这样的学生:很多学生的设计作品在学校的时候能够获得较高的成绩,但如若拿到市场上去应用检测,却发现似乎无人问津。
三、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数字网络化教学模式新探究
(一)课堂与课余时间尝试利用数字网络化教学与辅导
在数字网络化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也应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拓宽教育学习资源和信息渠道,采用多媒体教学与相关软件结合运用,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和信息库,不仅会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时刻与社会和市场接轨,学生的学习也将变得更加自由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提高,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随着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新的教学模式随时在课堂和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教学资源更加深入地学习包装设计的最新技术和相关专业知识,快速不断地获取相关包装设计新知识,了解与掌握市场对包装设计需求的新趋向,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工作室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实验实训工作室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实训工作室中大量的实践案例作品对学生创作有所启发,发掘学生的创作思维,对初学包装设计的学生有一定的参照和引导。此外,通过实训工作室先进的实训设备和器材,教师可以亲自动手示范讲解理论与实践内容相结合的运用方式与方法,并动手逐一辅导学生制作,使学生在实际制作时能够更明朗快捷,以及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由于实验实训工作室的空间较大,学生也可以尝试分组作业,这样不仅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建设、合作交流、互相研讨,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集体意识感,避免过多的个人意识滋生。
四、发掘包装设计课程与相关课程的交叉与联系,进行跨学科综合系统教学
现代包装设计课程不是孤立单一的课程,它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系统性、交叉性的学科,它已被融入到一个综合的商品营销链条系统中。一个商品包装设计想要发挥它最大的附加价值,不光要考虑它自身的设计,同时还要注意包装设计是否适合商品的性质及特点。包装设计一旦投入到市场,必须考虑到与之相关的新数字网络化广告宣传设计、产品销售定位的策划方案、产品陈列方法与展示方案设计以及促销设计等。这些周边设计与包装设计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在包装设计教学中,要着重加强与之相关的设计课程的联系教学。
五、结语
在现代化数字网络社会的发展形式下,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包装设计教学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必然进行现代化教学的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只有树立包装设计新理念,运用新技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相结合,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希.包装设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朱和平.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一)专业特性难以凸显
平面设计不同于简单的绘画或是软件操作,它需要设计者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强大的创造力、独特的表现力及正向的鉴赏力。在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常常对这些专业特性持忽视态度,或受制于教师水平、教学资源等因素而使专业特性难以凸显,使平面设计流于单向、枯燥,缺乏生命力。
(二)学生基础较为薄弱
职业学校在专业接收方面往往不设门槛,不对学生做基础要求,导致很多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学生仅凭喜好进入该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基础薄弱的问题给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很大障碍,专业提高也很难实现。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之后却掌握不了专业技能,对其顺利就业产生很大影响。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方法
(一)转变师资,引入思路
学生的平面设计水准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关系,职业学校在进行教师选择时必须转变思路,确保通过教师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拥有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能力。当前很多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师都并非科班出身,仅凭借熟识平面设计软件这一条件来承担教育任务,对绘画、艺术、文学、营销、消费心理都缺少深入理解,缺少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在引进教师时可以考虑外聘广告公司中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平面设计,能够站在市场需求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创作,在教师的指导下拥有高水平的设计能力,从而获得择业中的竞争优势。
(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要培养出真正的设计师,职业学校在平面设计课程设置上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与调整,既要符合专业特性又要确保学生能够切实掌握设计技能。首先,要将文化课与计算机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兴趣,例如将语文课与广告文案课融会贯通,在讲解语文知识时引领学生进行优秀广告文案的欣赏。其次,课程设置要尽量多元,除了基础的文化课、专业课、计算机软件课之外,还应增设摄影、鉴赏、营销学等课程,使学生设计的作品更有根基,更能迎合市场需求。再次,对于计算机软件课程来说,教师要注意进行细化,体现课程的交叉性。比如将课程解构为标志设计、包装设计、排版设计、海报设计等,使教学更具方向性,学生也可获得更加专业的技能。在交互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设计软件操作能力也将大大提升。
(三)丰富设计教学手段
职业学校中以往的平面设计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学生的设计能力得不到切实的锻炼,势必难以适应就业需求,这就需要平面设计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手段探索。首先,要设立小班化教学模式,这是由于学生在设计思路、素材运用上有很大差异,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地分析与指导,辅助学生拓展思路,进行创新,而这只有在小班中这种一对一的指导中才有可能实现。其次,教师要将临摹教学与创新培养结合起来,鉴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创新不足,教师在前期可以将优秀平面设计作品带入课堂,让学生进行临摹,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版式、色彩、审美概念。在学生不断积累的同时,教师要提出创新要求,引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设计思路,将新的创意与个性带入设计当中。只有这样,设计作品才能更有灵魂,满足企业的平面设计需求,辅助学生顺利就业。
(四)开启校企合作模式
在职业学校办学中,校企合作是一种实效性较高的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真实工作需求,使他们找到能力提升的方向,还能够实现企业定点培养,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对于平面设计教学来说,更应注重学生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学校要发挥能动性,积极与优秀广告公司建立合作。例如,可以将广告公司内成功的设计作品引入到课堂当中,使学生对成功作品的设计元素有基本的了解;或将公司内资深设计师请到学校,开办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最新近的设计理念,明确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还可以让学生进入到公司实习,感受企业氛围,接触真实设计案例,这对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作用巨大。学校要将校企合作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促使学生的设计水平更加符合就业需求,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三、总结
【关键词】高职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基本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一项新兴行业,计算机平面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专业性以及要求较高,不少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致使计算机平面设计基本能力提升缓慢,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1.高职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基本能力影响因素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虽然对于高职学生采取了传统教学与实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部分学生存在着模仿痕迹明显、设计风格墨守成规等问题,总体来说学生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对结构、色彩以及布局方面理解不够全面,学生基本能力存在缺陷。
1.1 学生个体基础较差
随着全国高校的不断扩张,专业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中最低层次,在高职教育中,学生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 学习成绩基础差,学习成绩普遍较低。而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专业性较强,对于文化基础有一定的要求,造成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而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
1.2 计算机平面设计教材的侧重点偏差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教学主要是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好软件之外,培养学生根据自我设计思路,充分利用软件,完成设计目标,而不是把学生仅仅当做软件的操作者。而现在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材,大部分教材的重点是介绍软件的功能和使用,而软件知识的传授、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等扩展性较强的内容较少,最终致使学生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循规蹈矩,最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1]。
1.3 教师教学内容及自身水平不足
不少教师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对教材照本宣读,单纯的将软件操作软件作为教学的目标,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技能培养。对于学生在操作中出现性问题一带而过,使得学生在软件操作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解决思路一知半解,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的自身水平对于学生的基本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少教师自身平面设计知识水平不高,对于教程的难度、重点自己尚不能完全领会,何况传授给学生们,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平面设计基本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1.4 课程设置不合理
不少高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培训时间较短,由于培训课时分散、时间短的原因,计算机平面设计的理论无法系统全面的传授,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以讲授软件的使用为主,教学效果不佳。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技术类学院的平面设计专业中都开设有设计基础课程,主要讲述平面设计中的三个构成:彩色构成、立体构成以及平面构成。但是其内容主要讲述设计理论,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似懂非懂,不能深入理解。而且不少学习存在着课程脱节现象,设计实践与基础理论内容脱节,致使学生在设计实践中不能很好的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从而产生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2]。
2.提高高职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基本能力的途径
2.1 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作为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起点,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基本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设计能力的训练,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基本能力。
2.2 对于学生基本设计情况做充分了解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学生们设计水平,根据学生的水平实行针对性的教学。摸清学生们普遍存在问题的难点,对于学习的难点要做到教学内容与相关基础相结合,尽可能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法解决学生们在理解上存在的难点。
2.3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由于课时的问题,基本能力训练课所占课时较少,造成教学效果较差。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相应的基础能力训练紧密结合,将基本能力培养引入课堂之中,并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合理进行安排,为课程的开展作好铺垫。
2.4 做好范例分析
作为平面设计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范例分析对于提升学生平面设计基本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范例分析学习到不少知识,并能给学生展示于如何在作品中运用设计基础知识,并可以使学生对于作品的设计创意、设计思路、表现手法等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作品的感知能力[3]。
2.5 合理安排设计基础教学与设计应用教学课程进度
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合理搭配设计基础教学与设计应用教学课程进度,确保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二个教学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进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6 注重对学习的引导
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自主学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要快速提高高职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平面设计相遇其他学科,有着内容宽泛繁杂的特点,仅仅靠教师课堂传授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们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实现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
2.7 组织业余时间的互动交流
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基本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非一日之功。这就需要在日常的业余时间多多互动交流,多开展以提高学生平面设计基本能力为主的讲座、兴趣小组等活动,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习交流。这是实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补充途径之一。
3.结语
总之,高职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基本能力对于学生应用技能的提高以及教学效果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学校以及教师的重视。高职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基本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基本能力,进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丁.职高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基本能力培养初探[J].科技信息,2009(10).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审美;平面设计;融合策略
我国传统茶文化审美是建立在对儒、道、佛三家传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而提出的审美文化,是以茶文化为主体而归纳出来的美学思想总结。随着平面设计与世界对接越来越频繁,具有民族特色的平面设计作品的呼声就越来越高。现代平面设计已经不再只满足于信息的传递功能,而是更加追求能与大众建立情感的共鸣,能唤起人们对美的认知和感受。因此,现代平面设计不仅仅只是在表达设计思想,还是在表达一种文化和理念。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化使得现代平面设计作品在设计思路和内容上趋于雷同,“特色”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最欠缺的地方。长期以来,我国的现代平面设计都是在模仿和借鉴国外。我国有着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无可比拟的优秀文化,一味地复制外国平面设计作品是对我国目前拥有的民族文化的一种浪费,因此,对于现代平面设计而言,设计师需要打开思路,让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真正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从而真正实现属于现代平面设计的“中国创造”。
1传统茶文化的审美特点
1.1以“和”为美
以“和”为美既是茶文化的审美特点,也是我国儒家文化的审美特点,其中的“和”是指和谐。在茶文化思想中,万事万物都有其美学内涵,世界上本不存在绝对丑陋的东西,一件物品之所以没能带给人美的感受只是因为这件物品放错了地方。在审美上,排列组合非常重要,而排列组合的目的就是使得设计作品具有和谐的美感。在一场戏里,有主角和配角,有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才会显得戏的好看。在服装穿搭上,一般出现的颜色不要超过三种,这是服装搭配在色彩上的美学定理。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任何的美都是以和谐作为基准的。我国茶文化在各个领域上都有穿插式的作品,而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遵循着茶文化以“和”为美的理念。另外,茶文化中的“和”又与儒家审美中的“和”有一点区别:茶文化的“和”在和谐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集中”,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具有紧凑、和谐两个特点的作品才算符合茶文化的审美。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茶画作品或者茶类民间美术都会被设计得比较夸张,色彩也会比较鲜艳,这些都是符合茶文化审美的体现。
1.2偏爱“含蓄”的美
茶文化偏爱“含蓄”的美这一点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含蓄美”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特点,我国从古时候就开始表现出对“含蓄美”的喜爱与追求,像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典舞蹈就是“含蓄美”的象征。具体说来,茶文化以“含蓄”作为审美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同西方相比,含蓄是整个东方人的特点,因此,有含蓄特点的作品往往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二,茶文化精神是内敛质朴的,追求的是低调和品质,因而对于具有含蓄特点的事物更能引起共鸣。在茶文化思想里,“含蓄”的含义是指在尊重其他客观事物、不影响其他事物表达的前提下所表现出来的耐人寻味的感染力。因此,“含蓄”之美,美在其具有表达优势的同时,也保持有谦和的态度。“含蓄”的美与“纯净”的美是不同的,后者是一种“处子”的美感,而前者是一种迂回、婉转的魅力,能给人更多的感动。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就是首先被茶文化的含蓄之美所吸引而爱上茶文化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热爱饮茶不仅是因为茶对促进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而且也因为茶叶恬淡的气质是中国人所喜爱、符合大部分中国人特点的。
2现代平面设计的现状
2.1设计作品缺乏文化涵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于是多元化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主要特点。受国外立体主义的影响。我国的现代平面设计也开始用一种“概念”思维来设计作品,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被普通大众很难看懂作品,但是就是觉得作品有一种高端、大气、有深度的感觉,大众虽有佩服却没有感受到设计作品的思想内容。而这显然是有违平面设计的初衷的。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终究是要发挥“视觉传达”作用的,其构成要素应该做到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设计主旨。然而现代平面设计师显然忽略了平面设计最重要的目的,对现代和传统文化进行不加思考地运用,将众多流行元素全部集中于同一件平面设计作品中,最终制造出比较玄乎的假象来刺激大众的眼球。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是极其缺乏文化涵养的,是一种信息利用泛滥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2.2设计理念不够“人性化”
“人性化”是现代平面设计迈入到二十一世纪后提出的发展构想。所谓“人性化”是指设计师的平面设计理念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关注人们生活,从而设计出更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作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平面设计本身就是为商业服务的,其商业特性无法避免,这就使得平面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思路上不得不以商家的想法为主要参考思路,以商家的利益为设计核心。企业家的利益与消费者的利益经常是矛盾的双方,二者很难做到平衡。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如果过于围绕商业打转就会使得其缺失“人性化”。而缺乏“人性化”的平面设计作品以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往往是缺失艺术元素和内涵的。在多元化成为现代平面设计主题的今天,我国的现代平面设计一方面要紧跟国际设计的脚步,对优秀的外国设计元素进行借鉴和学习,另一方面也应该将设计理念的中心回归到“人”上,以人为本,让设计作品能够更加富有人文气息。
3传统茶文化审美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策略
3.1将茶文化的审美元素融入到平面设计作品中
如果我们对近几年来的现代平面设计作品加以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我国国内的现代平面设计大多都是对国外设计作品的模仿和复制,缺乏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而未来平面设计的趋势就是将设计回归到民族文化上,利用民族文化为平面设计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传统茶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为我国人民喜爱,而且在国外也久负盛名。茶文化元素遍布世界各地,很多国外著名的平面设计师就对茶文化元素做了一番引用最终使得设计作品大获好评。这使得很多平面设计师将眼光投放到茶文化元素上。我国是茶文化的故乡,对于茶文化审美元素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应用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在茶文化审美元素融入到平安设计作品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认真研读不同茶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有些现代平面设计师不懂得对此茶文化元素进行研究,只是一味地照搬,认为只要用了茶文化元素就能够使得平面设计作品具有民族风采,而最终造成作品脱离主旨的结果。如果这个时候,现代平面设计师反而责怪我国的茶文化元素不适合被应用到作品中,对于茶文化元素来说是有失公平的。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83-02
1995年“全国设计艺术教育理论研讨会”在中国广州召开,此次会议基本划定了我国从“工艺美术教育”到“设计教育”的过渡,这也是设计教育跨入一个崭新世纪的标志。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与发展,设计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这使得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等艺术设计专业。
一、平面设计与平面设计教学
平面设计是二维空间中的活动,主要是体现各个设计元素在载体中的合理布局,其中主要包含标志设计、编排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等等。
1919年,现代设计教育起源于德国包豪斯造型学院,它以培养未来设计师为宗旨,强调知识的培养与技术的形成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在教学模式上也强调理论与实践应该同步,从而促进了现代设计教育基本构架的形成。
教育作为推动设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从一定程度上直接折射出设计的水平。与此同时,也反映了整个国家的文化与思想环境。因此,探索平面设计教学模式,力求培养优秀设计人才,是设计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培养出一流的设计师,提高整个国家、民族的设计意识和审美水平,我国的设计水平才会有质的改变。
二、我国平面设计教学现状
我国的平面设计教育从1982年进入启蒙时期。上世纪90年代,电脑艺术专业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院校相继开设和成立,在国际设计与设计教育发展方向的驱动下,部分高校也把“装演设计”改为“视觉传达设计”,至此,平面设计的教学体系才基本形成。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已有正规的设计学院教学机构700多所,并且仍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多年来,我国平面设计教学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可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教学体系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上仍存在很多弊端。
1.教学思维认知误差,导致教学方法呈现固化模式
许多教师认为,平面设计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础技能,而创意应是后续培养目标。这种认知往往是因为混淆了创新与基础技能的关系,认知的不足会直接导致教学方法的偏差。并且,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作为课堂主体,使课堂呈现传统“师控”模式,也使平面设计教学仍长期保持着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固化格局。
2.学生接受填鸭式教学,导致其缺乏创新思维
教学思维认知误差带来的结果是学生接受教学知识的形式为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弊病。例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其本质是设计的视觉基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造力、对设计和艺术基本规律的把握及表现力等能力的课程,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异质思维,发挥各自举一反三的能力,形成自我的知识构架。但很多教师把三大构成仅仅当作一种样式教授给学生,通过对既成技法理论“灌输”达到“识记”,在作业的布置上也是年年如此,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对于设计教学来讲,这自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更不利于独特设计能力的形成。
3.学科交叉渗透不足缺乏实践,导致学生创意表达路径闭塞
平面设计与艺术、绘画、人文等其它学科具有密切联系,是必须充分考虑与各个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能够将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学懂,学好,学深,还需要结合其它相关学科,优势互补,培养自我分析、自我拓展思维的能力。仅仅局限于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不懂灵活运用,不懂结合实践,无异于坐井观天,无法真正领悟平面设计的内涵,也无法做出真正优秀的设计作品。
三、平面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1.理清教学思维认知,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平面设计依赖于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依赖于学生独立发挥自我思维辐射能力,从多角度产生多种设计创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理清教学思维认知,进行角色互换。基于新一代大学生出生的年代,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时代的特殊性促使他们形成了自信、独立的个性,具有自我意识强、善于质疑、有创新精神、渴望独立探索的特点,僵化的教学模式和被动的接受学习,做课堂的替补,不适用他们,也不适用于平面设计的教学。他们甚至会质疑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认清自己的角色地位,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形成思维模式,帮助他们探索学习途径,在教学中起到咨询作用,解答疑惑。
2.融会学科渗透教学,培养学生设计思路
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安排直接和平面设计元素相关的课程,更应合理安排其它交叉学科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学科的专业特征和外延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在逐渐增强,融会贯通地运用设计元素是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趋势。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加深自己的专业知识,使专业学习呈现纵深化,而且还需要学生能够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如绘画、摄影、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交叉学科知识,拓宽知识体系,使之呈现横纵的知识构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作品、他人作品、名人作品进行对比、自我分析、提出问题,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经典设计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独特的设计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设计外形上的设计感培养上,而渐渐形成视觉、角度、整体与局部、肌理等设计思路。
3.鼓励教学实践参与,拓宽学生创意表达
现阶段的高校课堂教学中缺少教学实践环节,使得学生于普遍进入社会时无法应对巨大的实际操作压力,知识结构与实际能力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脱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培养主动探究学习能力、听取知名专家、学者讲学,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可以结合专业特点,举办设计竞赛,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创意,并且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课堂学习进行对比,发现自身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的差距。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知识和培养设计能力的目的。
中国平面设计已成为世界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输出优秀的平面设计人才,就必须不断探索革新我国平面设计教学思路,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捕风.中国艺术教育的弊端[J].艺术教育,2003,(Z1).
[2]贺克.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装饰,2004,(3).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创新意识;一体化教学;实践;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135-02
平面设计是近十年来新兴的行业,是顺应了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市场全球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是个很有潜力的行业。世界在呼唤新的设计教育:一种突破的、思维超越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一种更负责、更智慧、更具创意的设计教育。
1培养学生的创意是平面设计教学的内在要求
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的定义泛指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它是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美术知识和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内容。平面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在意识、思维上有创意的过程,平面设计的灵魂在于它的创意,没有好的创意,就没有好的作品,所以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极其重要。
2学生创意不足是当前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的平面设计教学中重视软件本身的学习,从第一节课就进入软件应用的学习,理论课由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各个软件功能及使用,实操课就是让学生按照书本实例一步步地操作练习,这种重视学生对软件的学习也无可厚非,但却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在实践中很多学生拿到新的题目后,无从下手,没有清晰的设计思路,设计的作品也毫无新意,且忽略了自身的民族特点,也不能很好地将平面设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毕业后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究其原因主要是众多教育机构偏重技术而轻视思想,忽视设计理念和艺术基础的引导,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导致学生整体缺乏原创能力与创新精神。
3平面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几点举措
3.1重视学习兴趣的引导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因。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大脑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促使其积极思考和创意的产生。兴趣的引导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让学生从操作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有成就感,他们才会去学、想学、爱学,从而培养直接兴趣。再者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学生学习有兴趣,才会激发创新思维,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3.2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来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选取现实的对象、材料为项目,再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任务,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去完成。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要善用启发、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把思路打开,从横向思维、纵向思维、交叉思维、情节联想、推理思维等方式进行联想、想象,注重引导学生把手伸向创意,开启创造性思维,学会以独特的创新理念,新奇的表现形式,拓展图形表现的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设计理念及图形创意。
课后布置具有拓展性的项目任务作为相应的练习题目,要提倡结合实践实现创新,使学生将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当进入以创意设计练习为主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是创意导向,导引学生迸发出最杰出的创意。
3.3平面设计教学要注重个性化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软件的应用,平面设计逐步走向程式化,这就要求设计创意必须具有个性。平面设计教学应通过对设计原理、设计内容等理论知识的讲授,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勇于尝试各种设计方式,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培养自己的审美和设计风格,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教学中,对于基础项目的学习,教师多引导,精讲多练,教给他们项目实例的设计思路,引导他们上机实践,完成作品。在提高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作品,让他们独立找出设计思路,多实践,独立完成作品和创新作品。学生对所设计的目标首先要进行分析,竭尽一切可能开拓自己的思维,建立一个设计思维流程,获得初步的构思,然后把设计各环节中的构思,以及设计理念与理论依据详尽地写出来,接受教师和大家的建议与批评,再进一步完善创意。学生相互之间共同分享作品及作品的独特设计思路,共同成长。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思维经过这种科学、缜密的训练逐渐培养起来。
3.4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平面设计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要随市场、产业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我们目前的教学理论脱离实践,没有紧跟市场,内容陈旧空泛,学生很难及时掌握设计动态、信息,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1)平面设计教学应该改变单纯在课堂上教学的模式,真正深入社会,深入市场,首先我们应当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刻了解市场,吸收新的设计理念,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有创新思维,这样教学内容才会生动精彩、引人入胜,学生会接触到新的设计理念和优秀的作品,教师实时地启发引导,看的多了,做的多了,思考的多了,学生会有更多的设计感悟和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到了培养。
(2)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学校要选择与企业和设计单位合作,或者建立开放式的工作室,把社会上的平面设计引入校园,让学生接触实际客户,了解客户意图,并根据客户的需要,结合设计理论,设计出既满足客户需求,又能展示自己的具有设计创意的作品。客户是最了解自己产品的,是自己产品营销的专家,用客户的眼光看待客户的问题,用我们自己最专长的视觉语言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这才是平面设计的创新。
3.5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中
平面设计作为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与人们的民族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比如一辆尊贵的劳斯莱斯汽车,使我们想到“绅士”的英国;申奥标志,让我们想到中国博大的文化……所有这些都带有明显的民族和国家特征,是民族文化和国家历史背景的体现。
通过探求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契合,提高设计的原创力。“传统体现着人们的智慧和实践的锻炼,是历史的经验和习惯,也是文化的积淀和升越”,传统文化蕴涵强烈的民族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民众质朴的审美观念,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在平面设计的教学中应重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能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中,使之具有传承和再造的价值和意义。例如:我国当代国际设计大师陈绍华先生设计完成的北京2008申奥标志,整体结构以传统吉祥图案“中国结”为基本元素,运用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太极运动员”的寓意与动势,借以传递标志主题和传达中国人民期盼奥运的美好心愿,如果没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很难设计出既有国际化设计语言又具东方神韵的作品。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容忽视,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与迸发是现代设计的创新之源,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会徽的核心形象是“书法汉字京”和“红色印章”,与“抽象符号”、“红白两色”的现代设计语言完美对接,毛笔书写的英语“Beijing 2008”,由篆书笔画构建的比赛项目标识等无一不是“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火炬取意于“书卷和画轴”,上有“祥云和中国红”,这些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多方面吸取传统文化知识,及时了解设计的时代特征和脉搏,培养设计思维能力,加强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之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平面设计中好的创意综合了许多智力劳动,需要对知识的广泛涉猎和对工作的专注思考,开阔的视野,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实践基础。在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不断培养和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会创造出赏心悦目的设计佳作。
参考文献
1 两种设计涵盖着的要素
1.1 包装含有的要素
现有的包装设计,涵盖着平面及立体这两个类别的形式。对不同类别的形式,接纳了带有差异的创设规则。选取出来的设计要素,常常都归属于文字、创设的图形、特有的颜色等。经由创设,把这样的关联要点,予以融汇。传递信号时,包装偏重的是关涉到商品的多样信息:在各类别的流通范畴内,包装涵盖着的侧重点,也是带有差别的,且都凸显了现有的商品特性。为吸纳购买者,还要在既有的包装之上,添加生命力及多样质感。1_2平面设计含有的要素
现有的平面设计,归属于二度空间情形下的设计路径。经由纸质介质,去传送设计带有的要点。平面设计,应注重个体含有的创设思路,把各类别的设计内容,当成总主题。设计涵盖着的多样要点,整合了语言类的符号、组合框架下的图案、多样颜色等,凸显出静态情形下的宣传。新颖的设计路径,涵盖了摄影路径等。经由多样视角,可查验到多样景物,从而产生出影响。由此可见,平面设计,凸显了思维的延展途径,涵盖着多层级内的设计内涵。
2 共有的设计特性
2.1 视觉层级内的传达
两个类别的设计,都归属于视觉传达框架下的艺术。现有的包装设计,也被看成包装装潢特有的设计。它是接纳艺术框架下的表达路径,重设图案、关联文字、附带颜色的新组合,以便增添商品现有的信息内涵。整体设计涵盖了装潢这一成分,关涉到包装设计搭配的材料、制备的板型、独有的结构、独有的视觉传达,归属于设计附带着的总流程。
比对三维框架下的立体设计,新颖的平面设计,归属于二维空间。依循既有规则,以及创作含有的意图,去组合起各类别的基本图案。现有的图形边界明晰,能指引观察,并凸显出视觉框架下的成效。常常见到的这种设计,可分出网页类、广告类、多样刊物等附带着的设计。在设计程序内,凸显比例及韵律带有的和谐性。
2.2 职业层级内的要求
两个类别的设计,都注重设计者带有的专业认知、凸显的审美水准。若设计出来的包装,没能供应美好的享受,那么就缺失了必备价值。各类别的平面设计,若不能供应美学层级内的价值,那么也缩减了原有的品味。设计者要依循美学规则,超脱商业层级内的束缚,以便彰显独有的人文内涵。只有这样,创设出来的商品,才能涵盖着深层级的精神韵味,脱离开媚俗的弊病。因此,两个类别的设计路径,也都要接纳民间艺术,吸纳这种艺术潜藏着的精髓。
3 二者带有的差别
现有的包装设计,不仅整合了多样文字、创设出来的图案、各类别的颜色,而且着手去摸索新颖的包装技巧。伴随经济延展,物质层级内的需求也递增。在售卖各类别产品时,维护好现有的商品安全,归属于应被注重的侧重问题。商家及各类别的消费者,都要注重这一问题。因此,比对平面设计,现有的包装设计,在增添美感时,更注重新颖的安全技术。各类别的商品,涵盖着多样属性;要把最佳状态下的那种商品,供应给消费者,就应接纳不同路径的包装设计。选取出来的艺术形式,能增添视觉层级内的享受;而选取出来的制备技术,则维护好了消费者必备的安全权,也创设出了售卖机会。
然而,现有的平面设计,在独有的主题之下,经由组合产出的文字及关联图案,搭建出了偏重抽象的总艺术框架。常常见到的这种设计,涵盖了期刊搭配着的广告、书籍封皮配有的设计、创设出来的商品样本、多样的招贴。这些类别的设计,涵盖着特有的目的,也搭配着独有的主体。在制备商品配有的包装时,要关涉到平面设计涵盖着的多样原理,然而,并不能去混同。这是因为,平面设计含有的纸质介质,限缩了这种设计能施展的范畴;建构在平面框架下的设计,只能把视觉层级内的审美,当成着眼点,以便传播独有的信息。
Photoshop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开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图形处理软件操作的软件之一。笔者从事PS课程一线教学多年,碰到一些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在此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技能竞赛参赛学生专业引发的思考我校最早是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开设PS这门课程相对较早,教学实训条件及师资配备情况均较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上手相对较快,完成教学项目任务相对较容易。但是,如果需要学生独立设计或创作一幅PS作品,很多问题就逐一暴露出来,例如作品的颜色搭配,文字、图形的处理、版面设计,创意构思等方面。学生表现出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完成的作品,缺乏审美观。多年来,我校组织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市技能大赛平面设计项目的比赛,一直成绩不是很理想。通过赛后的总结、思考、分析、研究,发现问题还是出在教学这个环节上: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甚至连基本的美术功底都没有,怎么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在技能竞赛中获奖呢?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及时进行调整,09年开始在艺术类专业中开设PS课程。通过一年多的努力,09年选派了五名艺术类学生参加市技能大赛平面设计专业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赛后总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分析中又发现一些问题的存在。例如,学生由于非计算机专业,PS软件操作上手时间长。软件使用思路较为僵化缺乏灵活性,效率低,操作时间严重不足。思考: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PS课程还是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PS课程的开设也为艺术类学生再深造和面向市场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和选择。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是否就无缘平面设计竞赛呢?答案是否定的。发挥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优势,增开平面设计作品鉴赏等课程,吸纳对平面设计有兴趣爱好的学生,通过课外辅导班或类似大学的选修课程形式,参加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方面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
二、教学思路引发的思考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有些老师基本上是这样进行的:先给出任务,然后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骤对学生进行演示,最后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操作步骤,再把任务完成一遍。其实PS只是一个软件,只是我们应用的一个工具,软件的操作学习只是PS课程学习中的一小部分。PS课程不同于其它专业课程,它是一门学习如何设计创造的课程,学生通过对PS的学习,不仅要学会PS软件的使用,更多的是应该培养学生如何去进行设计创造,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思考:要搞好PS课程的教学,思路新,是关键。新思维、新方法、新形式是PS教学思路革新的重点。新思维:思维决定发展,教给学生一个好的方法不如教给学生一个好的思维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尽量选择求变的思维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与设计。新方法:PS本身也具有这样的特点,相同的效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以在实际的PS教学中注重新方法是关键,不要老套路一法到底,是PS教学的最大忌讳,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新方法。新形式:不同于前面两点,新形式更注重的是平时对PS优秀作品鉴赏的积累。
三、教材引发的思考目前的PS教材主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PS软件功能介绍为主线的说明书式教材,另一类是以实际案例为教学内容的任务式教材。说明书式教材,教学内容往往趋于功能介绍形式,内容呆板,学生学习完本课程,也只是会使用PS软件的功能,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更谈不上用软件进行创造性设计。案例式教材,更多来源于实际的操作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PS的热情,能够实现学有所用。
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式教程,或者是综合多本案例式教程,通过增减、重组、修编等方式,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情况的校本教材或讲义。例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形式、内容等。分解教程,以案例教程方法为经,校本教程拓展为纬,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对本课程中相关功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条件引发的思考PS课程一般对机房的要求相对比较高,但由于学校条件有限,难以具备高档次的多媒体演示机房。在机房没有投影,老师要进行讲授只能依靠多媒体教室软件,再加上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深入的教学工作,学生实训效果不佳。这些在一定上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率。
因为平面设计软件的应用,加上摄影技术的数字化,给平面设计提供了更简易的材料获取途径和更轻松的图片编辑方法,因而平面设计的作品比传统绘画更加传神,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容易被广大受众所接受。加之易于被复制、传播的特性,通过图像元素将信息资源进行广泛的传播,平面设计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这不等同平面设计完全代替了绘画的地位,平面设计只是在绘画基础上的一种衍生发展,绘画中的基本构图要素、基本色彩搭配、资源选择和加工都是平面设计从业者必须学习的理论基础,虽然在最终的作品输出上,更多的是平面设计的输出形式,但是其输入却是建立在绘画的基础之上的。
二、平面设计软件教学与绘画的结合
1.对开设理论课必要性的充分认识
在高校平面设计软件教学的课程设置上,绘画的基础课程必不可少。不少学员对此表示不解,认为平面设计就是一门简单的操作技术,没有必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理论学习上。对此,授课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分清平面设计和传统绘画之间的联系,学好美术基础知识,提升平面设计水平。
2.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穿行
平面设计的理论基础课与实践操作课的课程设计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如果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分段教学,其效果远不如混合穿行的效果好。教师可以根据平面设计的专业课程进度要求穿行美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在Photoshop教学中讲到色彩的组成,可以对传统绘画的色彩组成与电脑色彩组成的异同进行阐述,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组成原理,从美学的基础上掌握各种色彩搭配的技巧。在平面设计画面造型的讲学中,可以同步进行传统绘画的艺术造型基础教学,结合传统绘画中的杰出作品赏析,令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的美学知识,提高自身美学素养,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优秀作品美学性与实用性赏析
平面设计与传统绘画的最大区别就是实用性的特征,平面设计必须要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才能得以生存。现代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逐步提升,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逐步提高,这就对于平面设计的作品输出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平面设计的学习者提高自身艺术修为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对优秀作品进行学习和赏析,汲取别人的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对于平面设计的优秀案例可以搜寻到很多。这些精品案例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精神上的愉悦,而且通过易于被人接受的形式让受众能够明白作品的寓意所在,平面设计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观摩、赏析和模仿,能够令学生的思路忽然开朗,对熟练利用光影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有着很好的促进,同时对于软件操作技能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来自于《大众文艺》杂志。《大众文艺》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