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家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关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概述
1.市场法的理论依据。企业价值评估的市场法是指在市场中找出几个与被评估企业相似的参照企业,分析对比被评估企业与可比企业的相关指标、权益性资产等进行比较最终确定被评估企业的价值。市场法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参考企业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本文采用的是企业比较法。市场法具有简单直观、便于理解和运用灵活的优点,但是它也具备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企业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现实市场中存在的与被评估企业处于同一或类似行业的上市公司,提取出有用的经营和财务数据,选择适当的价值比率和相关指标,通过与被评估企业比较分析,计算出评估对象价值的方法。
市场法以可比对象在现实市场中的价值为基础,通过相关指标和因素的类比,确定被评估对象的价值。相关指标和因素所起的作用是关键的,因此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价值乘数”作为桥梁。价值乘数又称价值比率,一般分为三大类:一是市盈率即股票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二是市净率即股票价格和每股净资产的比率;三是市销率即股票价格与每股销售额的比率。本文采用的指标是股票价格/营业收入、股票价格/账面价值、股票价格/净现金流。
2.市场方法的评估步骤。参考企业比较法的基本步骤:一是选择可比企业;二是了解被评估企业和可比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三是选择用于被评估企业的价值乘数;四是计算价值乘数,本文中需计算股票价格/营业收入、股票价格/账面价值、股票价格/净现金流这三个指标;五是将可比企业与被评估企业进行比较;六是用调整后的价值乘数与可比企业价值计算出被评估企业的价值。
二、可比企业的选择分析
1.北新建材及可比企业简介。北新建材公司为全国最大的新型建材技工贸综合性产业集团。主要以新型建材的研发、制造、经营为主营业务。生产的龙牌系列产品包括轻质墙体材料系列、保温吸声材料系列、卫浴产品系列等十大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多年来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海螺水泥公司是国内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水泥及商品熟料的生产和销售,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水泥、熟料供应商。产销量已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代表着当今世界水泥行业最先进的水平。“CONCH”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海螺”牌水泥被批准为免检产品。
华新水泥公司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水泥行业龙头企业,政府重点扶持的大型工业企业之一,我国水泥行业最早的企业之一。公司主要经营水泥、水泥设备、水泥包装制品的制造与销售。水泥品种均为国家首批质量免检产品,“华新堡垒”为中国驰名商标,在全国水泥质量评比中始终名列前茅。
鸿路钢构公司是一家以钢结构设计、制造、安装为主业,兼营新型建材制造、房屋建筑的企业集团。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钢结构系列产品和围护产品等,它是我国大型钢结构件专业生产商之一,2010年公司被评为安徽省名牌产品。
2.可比企业的选择。下面是各企业2016年度市盈率、市净率和市销率的数值情况:海螺水泥的市盈率、市净率及市销率分别为13.73、1.17、1.61,华新水泥的为35.26、1.16、0.86,鸿路钢构的为48.86、1.8、1.91,北新建材的为27.03、1.77、2.26。根据上述的数据对北新建材进行相关分析:(1)市盈率是用股票价格与股票价值相比,看其股票是否值得投资。一般认为,股票的市盈率高,代表着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信心,愿意为每1元盈余多付买价;股票的市盈率低,代表着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缺乏信心,不愿意为每1元盈余多付买价。但市盈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好,意味着该股票的风险增大。根据市盈率的比对,发现北新建材处于中等水平,没有过高或过低,股票风险并未增大;投资者对于北新建材的期望高于海螺水泥,低于华新水泥和鸿路钢构;四者市盈率差距不大。(2)市净率意味着股票价格与净资产的比值。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相反,则投资价值较低。市净率低代表着投资风险小,如果公司倒闭时清偿可收回更多的成本。市净率低的公司占优势。根据表中市净率的对比,发现北新建材处于第二高的位置,市净率相对偏高;北新建材2016年度投资价值不及海螺水泥和华新水泥,但投资价值高于鸿路钢构;四者市净率差距也不大。(3)市N率是股票价格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该比值越低,说明该公司目前的投资价值越高。这一比例的均值在1.7左右。一般来说该比率大于10,代表着风险过大。根据表中市销率的对比,发现四家公司的比率均未超过10且都在1.7左右,说明这四家公司的风险不大;北新建材的比率高于其他三家公司,代表北新建材2016年度的投资价值不及其他三家公司,其中海螺水泥的表现最好;四者的市销率差距同样不大。
综上述分析得,在四家公司中北新建材的投资价值及投资者对其的期望处于中等水平;海螺水泥投资价值最高,但投资者对其期望偏低;华新水泥和鸿路钢构在投资价值和投资者的期望值方面表现较北新建材好些;但四者市盈率、市净率和市销率差距不大。因此,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和鸿路钢构可选为北新建材的可比项。
三、市场法价值评估具体步骤
上面已完成了选取可比企业的工作,接下来就是评估的具体过程做法。采用市场法通过间接比较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公式如下:
“庖丁解牛”的原文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全篇的意思是:“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更多有关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先生相关观点可以参见《三人行,必有一师与必损一人的辩证法》)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管理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经历管理的三个阶段。庖丁开始解牛时:目有全牛,不懂规律;三年之后:目无全牛,懂得规律。方今之时:游刃有余,应用规律。管理只有经历“不懂规律,懂得规律和正确应用规律”这三个阶段,管理才渐入佳境。管理者在此基础上方可取得成功。
除此之外这则故事还揭示了成功管理者成功后必须把握的自处及处世之道。同时说明了管理者要想达到内圣外王管理境界所必备的几个哲学理念。
首先、干事一定要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即使很成功也要按规律办事。疱丁顺着自然的纹理去解剖筋骨盘结的牛,指出世事、世物的复杂,只要能顺乎事物的自然规律去做,乃可迎刃而解。这说明了处世之道:勿强行,妄为;否则往往会使成功得而复失。
其次、虽然对事物内在的规律很了解,成竹在胸,事业达到了一个高度。但还要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并且还要收敛锋芒,低调做人。疱丁解牛,虽然“游刃有余”,但是每次解牛的时候,他总是小心谨慎。解完牛,虽然“踌躇满志”,但不露锋芒,随即把刀揩干净收藏起来。这种心里上的警觉和行为上的收敛便是自处之道。海尔的张瑞敏和联想的柳传志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遵循了虽然功成名就,却依然小心翼翼和谦虚谨慎的处事之道。(更多有关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先生相关观点可以参见《段俊平:管理如同放羊》)
内容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顾客价值理论,分析了顾客价值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顾客价值为基础创建企业竞争优势的步骤。
关键词:竞争优势 顾客价值 核心能力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及顾客价值理论概述
(一)企业竞争优势理论
所谓企业竞争优势一般是指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中,面对类似顾客与市场,其中一个企业能够赢得更高的现实或潜在的利润或市场占有率时,这个企业就拥有某种竞争优势。1939年张伯伦首次提出了竞争优势的概念。
市场结构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及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教授。他在20世纪80年表了著名的三部曲:《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和《国家竞争优势》(1990),认为“竞争优势归根到底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价值是客户愿意支付的价钱,而超额价值产生于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提供同等的效益,或者所提供的独特的效益补偿高价而有余。竞争优势有两种基本形式:成本领先或标歧立异”。他提出了企业所要面临的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进入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顾客的议价能力。他又提出了三种提供成功机会的基本战略方法,同时也是谋求竞争优势的方法,即总成本领先战略、标歧立异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
资源理论。该理论的创始人是伯格•沃纳菲尔特,他于1984 年在美国的《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企业资源学说》一文,提出了“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束所组成的集合,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一些异质性资源。企业的异质性资源必须是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模仿和替代的,只有如此才能成为竞争优势的源泉,这样的资源才能成为企业战略性资源。该理论认为企业内部的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及积累的知识资源,在企业间存在差异,资源优势就会产生企业竞争优势。
核心能力理论。该理论的创始人是C.K.普拉哈拉德和甘瑞•哈默。他们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公司核心能力》一文,将核心能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他们认为核心能力具有异质性、难模仿性、不可交易性、难替代性、持久性等特点,由洞察预见能力和前线执行能力构成。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集合体,拥有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只有通过有效的经营才能建立长久持续的优势,并认为企业的专有能力、资产和独特机制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基本因素。在全球市场上竞争的获胜者,是那些针对市场变化能够及时作出反应、能够快速和灵活地进行产品创新、拥有有效地协调和重整内外部力量的管理能力的企业。
创新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是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ter),他在1934年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经济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包括:一是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创新的基础是对知识和技术的投资,若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察觉新的竞争趋势,最先发明创新的企业可能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来改写彼此的竞争形式。新技术、客户新需求、新的产业环节、压低上游成本、政府法令规章的改变等都是造成竞争优势改变的因素。
知识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核心是知识,隐藏在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背后并对能力有决定作用的是企业掌握的知识。企业的异质性决定于企业知识、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差异。由于各企业所吸纳的人员知识专业化方向和程度是不同的,并且不同人员之间相关作用的过程和模式也不相同,这就导致了企业拥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性,最终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企业知识可分为人力知识、技术知识、组织知识、客户知识和社会知识,这些知识共同构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二)顾客价值理论
顾客价值是顾客所能感知到的利益,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的总体评价。关于顾客价值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营销大师Philip Kotler 在《营销管理》中使用了顾客让渡价值的概念,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total customer value)与总顾客成本(total customer cost)之差。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系列利益,总顾客成本是在评估、获得和使用该产品或服务时而引起的顾客预计费用。
公式:CV=TR-TC
其中:CV表示顾客价值,TR是总顾客价值,TC表示总顾客成本。
众多国内学者对顾客价值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的董大海教授对顾客价值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顾客价值就是顾客以其在消费实践中所形成的消费经验、知识和偏好,对整个产品消费生命周期过程中产品属性及其使用效果与其投入,在契合其欲望和期望的程度方面的综合评价”。
顾客价值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分析
(一)顾客价值是竞争优势的出发点
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目标是销售更多的产品来获取更大利益,而产品的销售对象是顾客,所以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应该以顾客价值为基础,按顾客的意愿来开发产品、配置资源,为顾客提供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得到顾客的信任,从而获得更多的效益。
(二)顾客价值是竞争优势的具体体现
企业的目的是想通过产品带给顾客更多的价值,以此获得顾客的青睐,在市场上击败竞争对手,最终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相对于竞争对手,产品能否提供更高的价值,是决定其在市场竞争力大小的根本因素。顾客价值越高的产品对顾客的吸引力也就越大,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顾客,进而使企业的销售量更多,利益更高。因此,顾客价值是企业竞争优势在市场上的具体体现。顾客价值越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也越大。这样就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企业间的顾客价值来评估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顾客价值与竞争优势之间存在逻辑关系
企业如果能够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大的顾客价值,就能使顾客满意,从而使顾客持续购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顾客忠诚。顾客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企业,购买该企业的产品,同时还可以获得推荐效应,这样就能使企业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最终实现企业的高收益。顾客价值和竞争优势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四)基于顾客价值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获利能力
企业的获利能力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顾客价值创造、内部运作和竞争优势。这三个因素对提高企业获利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企业不但要提高短期获利能力,更要提高长期获利能力。基于顾客价值的竞争优势就可以满足企业这方面的要求。顾客价值一般具有很好的延续性,顾客价值越大,顾客忠诚度也就越高,企业的长期获利能力越大。
(五)企业竞争优势是顾客价值的基础
顾客价值必需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竞争优势,那么该企业的顾客,就非常容易流向竞争对手,同时企业还会面临新进入者的竞争,企业由此会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空间。只有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才能保证企业顾客的忠诚度,进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基于顾客价值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步骤
与顾客交流,发现顾客需求。顾客产生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愿望,源于顾客的需求。因而企业试图传递更大的顾客价值,必须首先善于发现顾客的需求,引领顾客的需求,并在这一过程中向顾客传递更大的顾客价值。
分析竞争对手状况,强化竞争优势。分析竞争对手状况的目的是为企业在竞争市场上定位。企业可以与顾客进行沟通,了解在你的顾客心目中谁会是你的竞争对手。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以及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企业会更明确地知道自己所处的市场地位及其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也会了解到自己的主要弱点以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做到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顾客的需要。企业可以采取顾客需求直观图来对比分析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发现企业在哪些标准上处于优势或劣势,还可以结合目标顾客对需求标准重要性的看法,采取相应的措施。
创造顾客价值,使员工树立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理念。顾客价值的创造需要协调的组织结构、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文化氛围和优秀的员工。企业的每个部门都需要在顾客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各个部门都应该共享顾客价值创造中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妥善处理部门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创造合作的氛围,以更有效的创造顾客价值。企业要在内部形成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员工都树立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理念。只有企业营造出这种氛围,员工才会积极投身到创造顾客价值的活动中来。
实施顾客关系管理,提升顾客价值并保持竞争优势。由于顾客价值具有实践性,它的实现需要顾客的参与和配合,为此企业要不断发展能有效获取顾客知识的研究工具,加强与顾客的交互对话,建立与顾客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为创造价值提供机会。同时,由于顾客价值的主观性,管理者应意识到顾客也是价值的协作生产者,企业设计一个顾客能够自己创造价值的活动系统是提高顾客价值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
创建顾客价值优势的意义
(一)顾客价值优势体现了营销的本质
营销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向顾客销售产品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只有满足顾客的需求,使他们满意,他们才会购买企业的产品。所以企业应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来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包括产品策略、销售策略、定价策略和服务策略等,这些策略都要起到直接或间接增加顾客价值的作用。总之,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应该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为增加顾客价值做贡献。
(二)顾客价值优势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
现在是市场经济环境,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得到广大顾客的支持,而企业得到顾客支持的前提条件是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利益,使他们满意。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与其向顾客提供的顾客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企业具备创造顾客价值并向顾客提供利益的能力,就可以从顾客那里得到理想的回报;企业不具备顾客价值优势,不能向顾客提供使他们满意的价值,就不能从顾客那里获得回报。所以,企业要谋求建立顾客价值优势,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
(三)顾客价值优势可以检验并指导企业创新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胜出,并持续发展,就要不断的创新,以此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创新成功与否,关键就看创新成果能否为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价值,能否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当企业创新完成后,可以将少量创新成果投入市场,同时密切关注顾客对此的评价,并及时反馈。当顾客对创新成果满意时,说明创新是成功的,能为顾客带来更多的价值,企业就可以延续这一创新道路,开发出新的产品;当顾客不满意时,企业就要寻找出原因,及时进行调整,以此挽留住顾客。
参考文献:
1.马媛,王立英,王炳成.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J].生产力研究,2008(4)
2.蒋峦,谢卫红,蓝海林.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综述[J].软科学,2005(4)
3.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
4.纪峰,梁文玲.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竞争优势来源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
5.李思远.竞争优势理论的文献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8(8)
6.约瑟夫•熊彼特著,何畏等译.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2000
一、企业价值评估公式
根据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和米勒(M.H.Miller)(简称MM)的定义,企业的价值为企业的市场价值,它由企业股票与企业债务的市场价值之和组成,即:企业的价值V=企业的股权市价S十企业的债权市价D.股票的价值为股东在未来N年内所获收益的现值;债券的价值等于其预期债息的现值加上最终票面价值的现值。如果一个企业的预期剩余收益流量越大,企业对资金提供者的回报也就越多,因而对企业的债权人和股东来讲也就越有价值,企业价值随着企业预期收益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其中:经营收益(operation income)=销售收入-人工费用-商品和劳务成本-折旧;i:资金的机会成本;t:企业持续经营的期间的某期。
二、折现现金流法(DCF)的前提条件
折现现金流法意在直接评估投资者参与公司投资而获得利益的价值。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适用于各种实际情况。如果未来的现金流量是可以预测的,通过折现就可以求得未来现金流量的总价值。但是,要运用折现现金流法,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应精确定义投资者利益。投资者利益是由公司所创造的现金流入量与公司所有的现金流出量之差所形成的净现金流量,这种净现金流量是可以分配给投资者的。
第二,选择一种方法,以便能预测投资者利益,即净现金流量。由于大多数公司的寿命是不确定的,所以预测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通常所说的标准方法是,把整个公司的寿命周期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司快速发展的阶段,可以以年为基础逐年做出详细的现金流预测。通常我们简单的认为在将来某一时间点上,公司发展会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即第二阶段。在这种均衡状态下,现金流量将具有充分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即把现金流量简化为年金形式。这样根据简单的原则就可以预测后续的现金流量了。
第三,必须选择一个比率,即贴现率,以便将快速发展的第一阶段和处于均衡发展的第二阶段的预测现金流量折成现值。贴现率的选择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
(1)现金流量预测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投资者的投资就有风险;
(2)投资者要求得到风险补偿或“风险贴水”。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和人们对风险的“反感”,用来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贴现率要使用风险贴水水平高于无风险投资的回报率。遗憾的是,在财务上确定恰当的风险补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证券类别的多样性更加重了其难度。
折现评估法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方法的前提假设能否得到满足。如果潜在假设条件不能满足,采用折现法就会导致价值歪曲。鉴于此,评估专家们很少提供单一的评估结果,他们一般是通过广泛的价值敏感性分析来限定可能出现的价值范围。
三、折现现金流量法的适用性
(一)折现现金流量法与传统会计指标的比较。在现实世界中,管理者面临众多的评估标准:股东总收益(TRS)、折现现金流量(DCF)、经济利润、经济增加值(EVA)、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投资现金流量收益率(CFROI)、每股收益、利润率等。这些指标各有优劣及其适用性,我们不能简单的否定或肯定,如折现现金流量把远期的绩效转换成一个简单的结果,用以进行战略分析;而经济利润是一个短期的财务指标,可以评价短期内各部门对总公司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楚它们的优缺点,以便我们合理的运用并取得满意的效果。比较这些标准的目的是选择最能推动企业价值增长的指标,以便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并引导公司所有雇员向着价值创造的目标努力。
1、会计评估指标的局限性。会计评估指标如每股收益(EPS)、权益回报率(ROE)、资产回报率(ROA)和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这些会计指标易于取得,易于计算,应用也较为广泛,但其根本性不足在于不能很好的计算价值创造的三个基本变量:现金流大小,时间因素和风险因素。
会计收入是个单一期间的评估指标,而与现金流相关的经济价值指标则涵盖多个期间。即使在单一期间内,会计收入也不如现金流全面,这是因为有些会计收入(如会计利润)没有考虑营运资本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如果不考虑资本投资,那么会计收益并不能反映产生收入所需的成本,更谈不上价值创造了。有些会计比率指标(如资产回报率ROA)考虑了固定资产投资,因此比其他会计收入评估指标更全面一些,但它们仍然是单一期间的绩效评估指标,并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即资本成本。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一般会面临多个投资机会,当投资于某公司的回报大于或等于其机会成本时,投资人才会进行投资。如果不考虑资本成本,会计评估指标并不能反映公司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
对此,有些公司提出使用考虑资本成本后的资产回报率(ROA)和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来反映价值创造的成果,其不足在于会计收入是单一期间收入的概念,而资本成本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是多个期间收入的平均值,存在明显的不一致。
综上所述,通常战略决策会影响项目在未来好几年的收益情况,而会计评估指标反映的是单一期间的经营情况,因此不适合用来评估战略决策的价值。而且,会计指标是后向的,反映的是历史情况,而战略决策影响的是未来。事实上,过分注重短期效果的会计指标往往会导致公司做出毁损长期价值的决策。
2、折现现金流法(DCF,以下简称折现法)的局限性。最终的评估标准是市场上的股东价值创造。由于它是一个输出的评估标准,管理者难以据其决策,但可以根据它来制定股东价值创造目标。市场上的股东价值创造必须与内在价值的评估标准联系起来,内在价值最终的驱动因素是公司长期现金流的产生能力,因此,内在价值可以用折现现金流来衡量。基于折现现金流的内在价值可以用来评估整个公司或某个业务单元的投资机会或战略,所以折现现金流是公司价值的驱动因素,折现法也就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之一。
与会计收益指标不同,折现法虽然是进行战略分析的重要工具,但不能用来评估历史绩效,因为折现现金流是基于预测的,是前向的。
折现法的另一个缺陷是,不能进行抽象评估,但折现现金流并不是与会计指标孤立的,它们可以与重要的财务指标联系起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现金流量的财务驱动因素有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率、与公司资本成本相对的投入资本收益率。
由于现金流是预测出来的,就有固有的缺陷,即存在预测偏差。实际状况和该方法假定的理想状态相距越远,折现法的实施就越困难。对于那些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毁损现金的亏本公司如网络公司来说,估计其预期现金流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因此,折现法就不太适用于这类公司的价值评估。对于那些在经营旺季现金流大幅上升而在淡季现金流急剧下降的周期性公司来说,除非能准确预测行业衰退和复苏发生的时点和持续期,否则在评估过程中必须摊乎预期的现金流。在评估那些开展并购活动的公司时,预计公司合并产生的协同效应和转变管理结构对现金流的影响是极为困难的,这也是折现法面临的局限之一。如果我们要对非上市公司或业务单位进行评估,就要根据同类上市公司的基础数据来估计其折现率,如果我们找不到类似的上市公司或比较数据有误,则会使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偏差。当评估那些投资和财务政策方面有重大变动的公司时,如改变股东结构财务结构资本结构和分红政策等,评估人员必须在评估过程中考虑这些变动的影响,折现率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反映新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这又加大了折现法的难度。
(二)折现法的应用面临的挑战。理论上讲,DCF法能解决与会计指标相关的大多数问题。但是DCF方法也受到许多人士的批评,在实践中的运用也并非向预测的那样受欢迎。原因何在?
首先,存在现金流预测不确定性与可靠性的问题。预测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它却不可能准确无误。况且,让总经理去预测部门各种备选方案的现金流也是不可行的。因此,用折现法评价具有主观性。
第二,一些学者对DCF方法下折旧的处理表示怀疑。Jaedicke强调指出现金流没有区分运用资本取得的回报与资本本身应取得的回报。折现法没有明确的处理折旧,而是将回收的折旧等值包括在年净现金流中(年现金流=利润十折旧)。但问题是回收的折旧等值与所涉及资产的实际折旧之间没有逻辑关系。内含的折旧随年净现金流的模式而改变——随之增加或减少。那么依据净现值(NPV),在一些年份里资产是升值而不是减值。因为前期年份的年净现值很小,所以得到的补偿比后期年份(接近资产生命周期末)实际减值的固定资产得到的补偿要多。这就不能保证在资产净现值中的这种折旧能够反映其经济价值的真实增长。
第三,收益分配的期间存在问题。在DCF方法下,通常认为项目的净现值(NPV)是属于接受项目期间的。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收益不仅属于那个期间,而且贯穿于决策实施的全过程。然而也存在相反的观点,如有些观点认为传统的分配模式是合理的,因为正的净现值项目的选择可以依据决策的期间而定。
第四,存在如何确定折现率的问题。这里涉及到计量的时间偏好与计量部门相应的风险类别的双重问题。时间偏好因人而异,取决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通常假设各种偏好的集合将会适当的反映相关经济实体的时间偏好。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对所有的部门采用统一折现率还是使用不同的折现率,这要依据各部门业务的风险类别来定。Solomons与Flower都提出了对所有部门采用公司的资本成本作为唯一折现率的观点。但这包括两个暗含的假设:
1、如果这种做法是为了提供适当的激励,那么部门经理的偏好应该是与高层经理一致的。这就意味着每个部门经理各自的时间偏好与总公司保持一致。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所以也就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2、每个部门的风险类别与总公司的风险类别是一样的。如果承认各部门的风险差异性,却主张部门对总公司风险的影响很难通过逐个考察得出,就不能得出将公司的资本成本作为部门层次的折现率的观点。使用唯一的折现率的结果是与高风险高回报相联系的部门很可能比低风险低回报部门有更大的扩张机会。这就使公司作为一个整体,一个风险偏好整体运行(而实际上公司可能更偏好避免风险)。
使用独立的相似公司的折现率作为基础的各部门折现率的观点也受到批评,因为这会影响整个公司的比率。这些不同的折现率对总公司适当的多样化经营取得的资本成本有弊无利。因此,公司的投资政策就容易偏离最佳决策,这显然有悖初衷。
Ma曾提出用类似于总公司独立的各部门的公司的资本化模式为各公司的每笔资金的成本建立权重。而后,用这些权重算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用作各部门的折现率。尽管这种提议排除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一些局限,但是所用权重很可能是武断的,而这也将干扰公司的最优投资政策。
发现上述问题后,Shwayder大力吹捧使用无违约风险的估算利率,且让每个部门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将各自本身的风险类别运用到无风险计算中。但这似乎并不是为人们所广为接受的折现率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场;企业空间价值场
一、文献综述
(一)场理论文献综述 “场”的概念最早源于物理学。十九世纪下半叶法拉第为了解释电磁感应现象提出空间是虚空的,该空间中布满磁感线,后经麦克斯韦的数学处理后,至19世纪末“场”已被物理学界普遍认可。场论提出以后,随着物理及数学的不断发展、场论及其研究方法地不断完善,各领域的学者开始尝试借用场论观点解决本领域的问题,不断充实与发展着场的概念。1885迪尔卡姆将“场”概念引入了社会学当中,他提出对社会起源的探究也必须基于场理论,同时指出社会场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多种场的叠加。当前在社会科学中唯一较为系统的“场论”,是由克勒奠定的。20世纪30年代库尔特.勒温提出了有关人的行为的“心理学场论”,并借助于拓扑学的理论对其进行计量、描述。后经众多学者的积极推动与发展下,逐渐被人们用于管理实践,如我国学者丁耀华提出了“管理场”理论,郭咸钢提出了G管理模式等等,此处不一一列举。除此之外,场理论还被用于经济、文化、教育、气象、化学、生物、物流等领域,产生了、政治场、文化场、气象场等场的概念,且在场的计量方面也都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二)资金空间价值文献综述 陶贵良(1986)认为,资金在一定空间条件下运动,空间条件的不同可以驱动资金运动流向发生变动,因此资金是具有空间价值的。陈万江(2011)指出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以及外部系统环境会影响企业的空间价值。企业需要依据外部系统环境的改变来调整自身系统,以寻求价值最大化。唐现杰(2006)指出货币空间价值理论是一个增值理论,是由企业经营领域的变化(包括产品领域和地域领域两个方面)引起的。在计量方面,他引入货币空间价值率的概念,并从时间价值率的角度对其进行定义,并借助空间移动和特定移动过程技术,建立起基准空间和递层划分为价值空间微元,采用货币时间价值已知现值求终值的方法,确定基准空间求得微元的价值空间。张根龙(2008)指出企业空间是因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单位货币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同一时点上购买力的差异性就是空间价值。陈平、黄娟(2009)提出了“货币空间价值”的本质应是企业由于经营领域的变化所实现的资金价值增值。认为平均资金利润率包括时间价值收益和“空间价值”收益,空间价值是由产品和地区领域的不同引起的;计量方面从分部报告的角度提出了货币空间价值的计量模型,利用方程矩阵求解,模型的形式类似于时间价值中普通年金系数。陈淑华(2009)指出决定空间价值的因素:利润率、投资环境、资源条件、市场状况以及政策因素并提出了相对空间价值率和绝对空间价值率的概念,在计量方面以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为基础给出了具体的计量模型。
(三)企业价值文献综述 关于公司价值主要有:资产价值法、净值折现法、价格乘数法。其中资产价值法按资产核算方法的不同,又分为了账面成本法、清算价值法、重置价值法、市场价格法;净值折现法按流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了现金流量折现法、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现金股利折现法;价格乘数法按影响价值的关键因素的不同分为市盈率、市账率、托宾Q法。上述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价值,但在评价企业价值时存在一定的缺陷:(1)评价时所采用的指标单一化,不能全面反映公司价值。公司价值具有整体性,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公司整体资产发挥协同作用所产生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单一指标很难涵盖影响公司价值的所有因素。(2)大多数方法是基于静态概念的企业价值评价结果。公司是处于特定环境系统下的复杂的动态系统,这种复杂性使公司在设计、运行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公司内部和外部大量存在的不确定性又影响到企业内部生产运作的协同效应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外部相关人对企业的评价,最终会影响到公司价值的生存和发展(3)各评估方法脱离具体地域环境,企业资源中人、财、物会因为地域的不同,导致评估结果的不同。如A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本科优秀毕业生,当前面临就业城市及行业职位的选择,从A的内在价值角度来讲,他的个人能力(体力、智力、工作胜任力等)不会因为所选城市、行业、职位的不同而改变,但是因为A选择的城市、行业及职位的不同,影响其内在价值的发挥,因此A对企业产生的利润贡献率是不同的,价值的评估结果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事物的评估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而存在。
二、企业空间价值场
(一)企业空间价值场的定义 物理学中,场具有叠加的性质,鉴于本文研究的方便性,将人类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场概念全部叠加统一为社会场。企业存在于区域内的社会场中,受到社会场中各个场力的影响。基于不同行业分类下企业的特点,同时为了研究的简便性、可行性及必要性,我们有选择地考虑在社会场中对该类企业评估存在重大影响的若干个场,比如:经济场、资源场、管理场、文化场,将若干个场就构成了企业的空间价值场。从企业空间价值场概念可以看出:它是某个地域空间内,受到若干个场力的共同作用及影响。企业是具有一定内部结构的人、财、物的集合物质体,因此,它的评价不能脱离空间而存在。
(二)企业空间价值场的客观存在性 物理学证明任何物质都不离场而存在。“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是物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又是相互作用的媒介和处所。因此,在一定的社会空间范围内存在着诸如:管理场、资源场、文化场、政治场、经济场等众多场,这些场在空间范围内叠加,形成一个社会场。各叠加的社会场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存在于该空间范围内的任何物质。
(三)空间价值场中的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是由资产价值、时间价值、空间价值三部分组成。其中:资产价值是指以资产的内在价值与企业财务杠杆运用带来的价值增值,资产的内在价值是劳动价值论当中的价值的含义,它是凝结在资产当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总和。这里要与会计上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区分。资产的公允价值是一部分空间价值加上无差别人类劳动价值。我们都知道不同地区同一件商品的价值相同,价格不同,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别源于不同地域对产品的空间价值评价不同时间价值是指企业未来盈利现金流量折现。空间价值包括内部空间价值和外部空间价值。空间价值包括内部空间价值和外部空间价值。内部空间价值是指企业内部各项资产及人力资本以一定的比例构成的空间组织协同效用的价值。即通常所讲的协同价值,利用内部结构外部效率Q来衡量;外部空间价值就是同一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市场对其评价的价值也不相同,这里的地理位置是由于不同物理空间范围内人的因素、制度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等客观环境的不同引起的企业价值的不同评价,利用地域空间行业价值率E来衡量。
(四)空间价值场场强 由经济场、资源场、管理场、文化场等各种场叠加而成的社会场体现为不同地区范围内经济的发展水平、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消费水平的不同,即不同地区的社会场的场强是不同的。因此在评价企业价值的时,不能脱离社会地域这个环境的存在。在描述相同事物在不同地域空间范围内所产生的不同的评估差异,这里的空间的场强,这预期投资收益的差异涵盖了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环境协调性、行业竞争性等各个因素。这里依不同行业领域建立预期收益率。需要考虑行业的发展前景、行业内竞争者的数量等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本模型计算出来的是对比价值,即与基准空间相比的增量空间价值。因为选取的基准空间是所有区域范围内的最劣空间,即可认定在该区域内的空间价值可以忽视不计,视为零,基准空间点的企业价值只体现出资产价值和时间价值。
三、企业价值计量模型构建
(一)模型的假设 不同地域空间内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等社会要素构成了巨大的企业价值场。在各种要素的作用力下形成空间磁场,由于不同空间内要素的构成比例不同,因此不同空间内产生的场效应是不同的。在计量时依不同行业对社会要素的依赖度的不同,构建基于不同地域空间的行业价值率E,再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的财务状况,计算企业价值。
假设1:评价的企业只从事单一行业内产品的生产及服务
假设2: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及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只在所在地域范围内进行,消费者也是企业所在空间范围内的消费者
(二)模型的建立
(三)地域空间行业价值率E
(四)实例模拟分析
四、模型的修正及适用性分析
(一)模型的修正
(二)初创企业模型的适用性 本模型不仅适用于对现有的企业做出价值评估,也适用于初创企业投资选址问题。企业在选址时,可以建立基于行业的城市三维空间立体坐标系。在建模时要确定基准空间,基准空间是指所有区域范围内企业发展的最劣区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用(0 0 0)原点坐标表示,该点处的行业经济发展水平最差的地区、政府支持力度最薄弱的行业,社会相关外部人评价最低的企业作为评价的基点。即我们认为企业的外部空间价值为0。一般X轴表示市场资源企业有利度(可从资源的稀缺程度、政策的扶持、消费者偏好等方面来衡量),Y轴表示行业发展水平(可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行业发展阶段、当前以及未来的行业利润率等方面来衡量),Z轴表示单位资产产生的企业价值。这样就将三维空间内某一点处的Z值赋予物理场中场强的意义。在评估最终企业价值时,就根据企业的资产状况乘以选择对应的Z值即可。本文建立的是空间直角坐标系,即认为X轴、Y轴的因素对地域空间行业价值率影响程度是相同的,在实际上中,这种关系并不是1:1的影响,此时企业可以采用极坐标的方式进行求解。此外,X轴、Y轴下各影响因素只选择了比较重要的,忽视了一些非重要的因素,可能产生估计误差的问题。
本文评估的企业外部空间价值是一个差额跟增量的概念。“差额”指排除了时间价值因素影响后的余额,即排除由于时间因素产生的纯劳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和时间风险报酬后的价值。增量是指选定的基础空间的价值为基础由于地域不同产生的空间价值增量,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因此,本文的评估方法对于初创企业选址、财务经理人员提升企业价值以及企业并购过程中价值评估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恢忠:《物质·意识·场》,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2] 张根龙:《关于货币空间价值的探讨》,《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3] 唐现杰、陈平:《论货币空间价值》,《理财者》2003年第2期。
【关键词】 风力发电企业; 价值评估; 实物期权; B-S模型
一、引言
随着能源电力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能源短缺现象日益严峻,以火力发电为主的电力产业结构已不能满足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以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革命不断孕育发展,能源电力发展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不仅能缓解电力需求的紧张局面,其突出的节能减排效果也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然而,这种考虑环保效益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还不够完善,使得风力发电企业的价值被大大低估。在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形势下,科学全面地评估风力发电企业价值将为风电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实物期权法
(一)期权与实物期权
实物期权法来源于期权定价理论。期权,代表的是一种选择权,是买卖双方达成的一种可转让的标准化合约,它赋予持有人在规定期限内或到期时按双方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标的资产的权利。金融期权是处理金融市场上交易金融资产的一类金融衍生工具;而实物期权是处理一些具有不确定性投资结果的非金融资产的一种投资决策工具。因此,实物期权是相对金融期权来说的,它与金融期权相似但并非相同。
与金融期权相比,实物期权具有以下四个特性:
(1)非交易性。非交易性是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的本质区别。不仅作为实物期权标的物的实物资产一般不存在交易市场,而且实物期权本身进行市场交易的可能性也很小。
(2)非独占性。许多实物期权不具备所有权的独占性,即它可能被多个竞争者共同拥有,因而是可以共享的。对于共享实物期权来说,其价值不仅取决于影响期权价值的一般参数,而且还与竞争者可能的策略选择有关。
(3)先占性。先占性是由非独占性所导致的,它是指抢先执行实物期权可获得的先发制人的效应,结果表现为取得战略主动权和实现实物期权的最大价值。
(4)复合性。在大多数场合,各种实物期权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不仅表现在同一项目内部各子项目之间的前后相关,而且表现在多个投资项目之间的相互关联。
(二)Black-Scholes模型
评估实物期权价值可以选择和应用多种期权定价模型。到目前为止,理论上合理、应用上方便的模型主要有布莱克-舒尔斯模型(Black-Scholes Model)和二项树模型(Binomial Model)等。二项树期权定价模型是建立在离散时间基础上的期权定价模型,在该模型中股票价格变化服从二项分布;B-S模型是建立在连续时间基础上的模型,该模型假设股票价格遵循几何布朗运动,股票价格的自然对数服从正态分布。当二项树期权定价模型中的投资期间被无限细分时,股票价格可以被视作连续变动,二项分布可被近似地看作正态分布,二项树模型可以经过变换得到与B-S公式完全相同的结果。本质上,二项树模型和B-S模型的原理是相似的,即均假设标的物价格有上涨或下跌两种可能,考虑了不确定因素所引起的价值变化。二项树模型将标的物上涨或下跌的价格以概率的形式表现出来;B-S模型是以风险利率的概念来表示价格的不确定性,考虑了标的物的风险利率情况,更便于在实际问题中的研究应用。因此,本文采用B-S模型作为实物期权评估的基础模型。
Black-Scholes模型的假设条件为:
(1)股票价格遵循预期收益率μ、价格波动率σ为常数的随机过程;
(2)不存在交易费用或税收;
(3)所有证券均高度可分;
(4)期权有效期内无股票红利支付;
(5)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即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
(6)证券交易是连续的;
(7)无风险利率r在所有投资期内均恒定不变。
根据上述假定和无套利原则,Black和Schoels得到了著名的欧式期权公式:
C=SN(d1)-Xe(-rT)N(d2) (1)
P=Xe-rTN(-d2)-SN(-d1) (2)
其中,公式(1)代表看涨期权公式,公式(2)代表看跌期权公式。
d1=■
d2=d1-σ■
C表示欧式看涨期权价格;
P表示欧式看跌期权价格;
S表示标的资产的当前市场价格;
X表示标的资产的执行价格;
R表示无风险利率且为常数;
■表示价格波动率且为常数;
T表示标的资产距离到期日的时间;
N(d1)、N(d2)分别表示在标准正态分布下,随机变量小于d1和d2的累计概率;
SN(d1)表示资产的期望价值;
Xe-rTN(d2)表示资产的期望成本。
(三)风力发电企业的期权特性
与其他企业相比,风力发电企业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这种环境效益本身可以看作一种不确定性资产,可以称之为环保资产。尽管这部分资产的投资主体和受益主体不一致,但是,正是由于风电企业显著的外部效应,才更加凸显出风力发电企业的存在价值。因此,评估风力发电企业价值时,要综合考虑环境效益对整个风力发电企业价值的影响。风力发电企业的期权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风力发电企业价值具有不确定性
风力发电企业作为新兴的能源企业,因其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政府在今后一段时间将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对我国电力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布局规划有着深刻的影响。另外,由于技术原因以及成本原因的限制,导致风电上网电价偏高,市场需求偏小,风电企业不得不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财政补贴。影响风力发电企业发展和成长的因素错综复杂,投资风力发电企业风险大。在风力发电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未来国家的政策调整、技术革新以及市场需求都将影响风力发电企业的未来收益,使其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风力发电企业具备了期权最基本的风险特点。
2.风力发电企业具有环境效益,这相当于一种无形的权利
评估风力发电企业价值时,其价值很容易被低估。这是因为,风力发电企业所创造的环境效益往往被忽略。环境效益投资主体和受益主体的不一致性,削弱了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尽管环境效益是不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价值,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补贴,环境效益必定会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企业的价值。风力发电企业对环保的投资,便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权利,它可以继续行使这种权利,也可以放弃这部分权利,同样还可以延迟这部分权利。风力发电企业拥有这种权利,并且这种权利有可能为企业带来价值。这表明风力发电企业的价值评估适用实物期权法。同样,实物期权法也可以更科学全面地反映风力发电企业的价值。
三、风力发电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由于风力发电企业显著的期权特性,运用传统的收益法模型对其进行评估,不能真实地反映其企业价值。实物期权法充分考虑了风力发电企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统一了环境效益投资主体和受益主体不一致的问题。因此,将风力发电企业看成一个实物期权,引入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可以评估出包含不确定性价值的风力发电企业整体价值。
由于实物期权和金融期权之间存在差异,在运用期权定价模型时要对其进行调整。因此,运用B-S模型确定风力发电企业实物期权价值时,各参数的具体含义如下:
1.标的资产当前市场价格——该企业全部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
在金融期权中,标的资产的市场价格可以通过金融市场上的交易数据得到。风力发电企业中实物期权标的资产的价格是风力发电企业预期的全部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在对企业未来现金流进行预测时,可以不必追求数据的精准度,因为这种方法本身就是对含有不确定性价值的价值评估。
2.标的资产执行价格——风力发电企业的投资成本
在金融期权中,金融期权的执行价格是合约中规定的股票价格,期权持有者如果履行合约可以以约定的价格买进(看涨期权)或卖出(看跌期权)标的股票。相应的,风力发电企业实物期权的执行价格是投资风力发电企业时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风力发电企业项目投资总成本现值与预期现金流现值之间的差额构成了风力发电企业实物期权的损益。
3.标的资产到期时间——风力发电企业投资建设期
金融期权距离到期日的时间在合约中是非常明确的。把风力发电企业看成一个含有环保资产的实物期权,在投资建设期企业可以选择放弃或者继续完成这项实物期权,一旦企业投入正式运营阶段,那么企业便拥有了这种环保资产的价值,该实物期权宣布到期。因此,在评估过程中,一般选取投资建设期作为风力发电企业实物期权的存续期。
4.股价波动率——风电行业平均风险系数β
股价波动率一般用股价收益率的波动率来计算,风力发电企业的波动率可以用收益波动率计算。收益率的波动一方面受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行业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电力市场的垄断市场地位决定了风力发电企业的收益率波动很大程度取决于风电行业的风险。因此,选取风电行业平均风险系数作为风力发电企业价值波动率的体现。
5.无风险利率——一般用国债利率来表示
国债信用度高,一般被认为是无风险的金融期权,无风险利率大多采用美国短期国库券利率,但对于我国风力发电企业来说,其发展主要受我国政策影响,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较之金融期权相对较弱。因此,无风险利率选取与收益期最接近的我国国债利率。表1列示了实物期权的参数与金融期权参数的区别。
因此,考虑实物期权价值的风力发电企业的价值评估模型为:
V=SN(d1)-Xe-rTN(d2) (3)
其中:
d1=■
d2=d1-■
四、案例分析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风电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部,海拔高度为1 400—1 500米,经对场址风资源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距地表45米高度处,年平均风速为7.8米/秒,规划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该风电场紧邻207国道,交通运输条件便利,风力电量可就近上网,输送用电市场。现根据其财务指标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风电场进行投资价值评估,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根据其装机容量,参照目前我国风力上网电价以及风力发电行业的主要技术经济参数,对其运营后未来5年的现金流进行预测,结果如表3所示。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进步,风力发电企业需要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调整其经营规模、更新设备等。同时,由于未来现金流预测具有一定的偏差,在投资之初,对5年之后的现金流作保守估计,假定其现金流入维持在77 900万元水平,净现金流量为35 400万元,贴现率为10%,无风险利率为0.06,电力行业平均风险利率为0.90。
1.传统收益法下风力发电企业的评估价值
根据收益法计算内蒙古苏尼特左旗风电场的价值,对未来净现金流进行贴现,得到传统收益法下风力发电企业的评估价值。公式如下:
P=■■+■
其中,Ri为未来5年各年的净现金流入,A为5年后每年不变的净现金流入。
将内蒙古苏尼特左旗风电场的数据代入上式,得到企业评估值:
P=-41 627×(P/S,10%,1)+30 885×(P/S,10%,2)+44 505×(P/S,10%,3)+45 708×(P/S,10%,4)+
49 397×(P/S,10%,5)+■×(P/S,10%,5)
=311 117.3(万元)
2.考虑实物期权价值的风力发电企业的整体评估价值
S=4 404×(P/S,10%,1)+90 228×(P/S,10%,2)+94 948×(P/S,10%,3)+95 866×(P/S,10%,4)+
102 030×(P/S,10%,5)+■×(P/S,10%,5)
=790 310(万元)
X=430 828(万元)
d1=■=1.39
d2=1.39-■=-0.51
N(1.39)=0.92
N(-0.51)=1-N(0.51)=0.31
T=4
β=0.90
r=0.06
V=ROV=SN(d1)-Xe-rTN(d2)
=790 310×N(1.39)-430 828×e-0.06×4×N(-0.51)
=685 250.59(万元)
很明显,V=685 250.59>P=311 117.3
由上述分析可知,考虑风力发电企业潜在获利能力的情况下,该风力发电企业的价值大大超过传统收益法下的企业评估价值,可以进行投资。但是,如果仅用传统收益法评估,将低估风力发电企业的价值,打击投资风力发电企业的积极性。同时,本文在风力发电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中,基于风力发电行业长期增长的态势,将风力发电企业的投资看成看涨期权,即投资风力发电企业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是价值增加的可能性。因此会造成风力发电企业的实物期权价值在理论上高于不含潜在获利能力的收益法下的评估值。然而,在具体评估实例中,若某一风力发电企业价值走低的可能性较大,需要将它视作一个看跌期权,并运用看跌期权公式进行评估以此得到最终的评估结果。
五、结论
风力发电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受政策以及技术的影响较大,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且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传统收益法没有考虑风力发电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及其潜在的获利机会,大大低估了风力发电企业的价值。引入实物期权法的价值评估模型充分考虑了风力发电企业所具有的环境效益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潜在价值,无论是评估实物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由于实物期权法考虑了风险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其评估值是基于现实情况并考虑风险以及价值的波动性,弥补了收益法不考虑企业投资不确定性因素的弊端,为评估风力发电企业价值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安艳丽.风力发电运行价值分析与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2] 贺文媛.实物期权在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 金永红.价值评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魏素艳,肖淑芳,陈琰.高新技术企业实物期权的识别与估价[J].会计之友,2008(3).
在近年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资产评估中,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比例逐年上升,同时使用多种评估方法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价值评估已成为企业价值评估发展的重要趋势。那么,不同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评估师在不同评估方法的结果间进行取舍时,是否表现出一定的选择倾向?以2008年1月-2010年6月上市公司公告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置入股权类资产为样本,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不同评估方法间评估结果差异情况
(一)收益法评估结果普遍高于成本法结果
在同时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的上市公司重大重组置入股权类资产评估中,收益法结果大于成本法结果的比例一直保持在八成左右,收益法评估结果普遍高于成本法结果。
(二)市场法评估结果与其他方法结果间差异波动较大
样本中应用市场法对置入股权类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的绝对数量较少,市场法评估结果与其他方法结果比较中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
市场法与成本法评估结果高低比例接近。从统计期间全部样本看,成本法与市场法评估结果高低比例大体相当,成本法评估结果高于市场法结果的比例为53%,市场法评估结果高于成本法结果的比例约为47%。
市场法评估结果普遍高于收益法评估结果。在同时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企业整体价值评估的样本中,市场法评估结果高于收益法评估结果的现象比较显著,该比例达到88%。
从各评估方法原理角度解释上述实证结果,我们认为:收益法因为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其反映的价值不仅包含经营所需的实物性资产价值,也包含企业作为一个经营整体涉及的管理水平、客户关系、商誉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而部分无形资产价值在成本法评估结果中无法得到体现,因此,对于管理水平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正向作用的优质企业,收益法评估结果高于成本法结果具有合理性;市场法评估结果一方面依赖于被评估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与水平,另一方面也与评估过程中所参照的可比企业市场价格表现密切相关,目前市场法应用过程中可比对象通常为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参照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得出的股权价值与其他评估方法得出的结果之间不存在特定的关系,但在股票市场整体表现良好的情况下,重组置入的优质资产市场法评估结果存在同时高于收益法与成本法结果的可能。
二、不同评估方法对应评估结果的取舍
(一)成本法评估结果与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取舍
成本法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比例高于收益法。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成本法评估结果与收益法评估结果孰高孰低,成本法评估结果被确定为最终评估结论的比例都显著高于收益法;但在收益法评估结果高于成本法评估结果的情况下,该比例有一定降低。
(二)市场法评估结果与其他方法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取舍
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比例高于市场法。涉及市场法评估的股权类对象样本绝对数量较小,市场法评估结果与成本法评估结果间的取舍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但市场法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比例明显低于收益法。
三、结论
基于上市公司重大重组置入股权对象资产评估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到:
1.不同评估方法得出的评估结果仅就数值总体的高低来看,理论上可以通过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各评估方法应用的合理性;
2.评估师对于最终评估结论选取呈现出的总体特点,更多地体现了与评估方法使用比例的吻合;在收益法更能体现企业整体价值的情况下,其结果被接受的程度也会相应提高。
【关键词】 企业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管理 途径
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主要生产资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是企业进行商品生产的关键要素和提供劳务的重要保障,企业拥有一定种类与数量的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能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中不改变其原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企业固定资产具有单位价值较大、使用期限较长、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特点,它是一种有形的物质资产,其价值会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质磨损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部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活动中通过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资产损失,最终使固定资产的效用达到最大化的一种活动。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使用和占有状况复杂,增减变化方式多种多样,涉及部门众多,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与艰巨性的特点。固定资产管理应当在准确核算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实物存放、维护、维修、出售、转让、报废等情况进行账务及实物管理,设置固定资产卡片进行管理,确保账、卡、物三者相符。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使用与维护。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能,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保护固定资产安全与完整,保障企业经营活动顺利开展,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针对部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失和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必须制定固定资产购建、使用、报废、处置等环节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的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明确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切实把固定资产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防止固定资产管理中发生重大失误或舞弊行为,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目标。固定资产购置应实行集中采购和公开招投标制度,合理安排固定资产预算,固定资产配置应遵循“合理配置、有效使用”的原则,做到物尽其用,对价值较高的设备,要搞好维修与保养,对没有使用效能的固定资产按照程序及时进行处理;固定资产保管必须建立实物台账和实物卡片,用以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购进时间以及使用部门等信息,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保管,定期进行实物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情况是否正常,并对实物的盘亏和报废出具体规定,及时调整账务,做到账实相符,堵塞管理中的漏洞,防止固定资产损坏与流失;建立固定资产账簿记录制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会计部门要完整保存固定资产审批文件、采购发票、招投标记录、验收入库单以及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各项原始记录;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严格遵守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将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批、使用和管理等权限交由不同的部门办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处置情况的检查与监督,将有关人员的年终考核与其负责的资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二、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应实行归口分级管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责。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进行固定资产的实物账和卡片记录的核算与登记;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财会部门负责资产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核算,全面准确及时地记录固定资产数量与价值增减变动情况。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表现为固定资产的购置、领用、租赁、转让、重组、盘点、报废等大量频繁的日常业务活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当加强固定资产账卡、领用、处置、清查盘点等环节的日常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层层分管,责任到人,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验收入库的固定资产须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填写《固定资产入库单》,领用固定资产须填写《固定资产领用单》,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填写固定资产使用记录卡;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建立部门固定资产实物台账,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收发、维护与保管,确保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此外,固定资产管理还应实行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盘点的次数可根据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数量的多少等因素而确定,但一年不得少于一次。固定资产盘点需要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及时核对账、卡、物,盘点后编制“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确保账账、账卡、账物相符,如固定资产盘点的实有数与固定资产账面数不相符,须编报“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列出原因和处理办法。
三、重视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固定资产核算是指在一定的财务时期,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值、记录的财务处理过程。固定资产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盘盈、盘亏以及计提折旧等。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是指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残值估计、折旧方法、资产盈亏与处置等各方面的核算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增减、折旧和报废等环节的会计核算,确保固定资产准确计价、合理摊销、正确计算成本费用等,在遵循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财务部门应在遵循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及时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占用和增减变动情况,界定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确定固定资产标准,正确区分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明确固定资产的计价时间,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成本费用的摊销方式,对需安装的固定资产或自建的固定资产要与相关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在设备和建筑物达到可使用状态时要及时估价入账,按要求及时归集费用。企业须指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卡片登记管理,记录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购置或建造日期、资产价值、存放地点、资产状态等,不论是购进还是赠与的固定资产,都要登记造册,准确计价,统一入账,对于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由于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其明细核算可以以表代账,按照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办公家具、电子设备、运输设备等设置分类明细表,各类资产明细表应详细记录资产名称、规格型号、入库日期、资产价值、应提折旧和累积已提折旧额、净值额等,月末应将明细表与总账进行核对,以确保账表相符,年终应将各月度明细表整理装订成册,连同会计账簿一并归档管理。
四、加快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经营规模的持续壮大,固定资产的数量与规模也随之扩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变得繁琐与复杂,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和统计已远不能适应工作要求,而实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既能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使用情况,又能将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记录、计算、记账和手工编制各种报表中解脱出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企业应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来管理固定资产,可以采用条码技术,把原先的纸质固定资产卡片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制成固定资产的电子卡片,建立固定资产的“电子身份证”,通过先进的编码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购置、领用、转移、盘点、清理到报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准确管理与监管,数据的统计汇总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中自动生成。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利用网络系统,可加快信息传递,实现信息共享和各管理环节的有效衔接,随时反映和掌握固定资产购入、使用、转移、报废全过程的数量和价值变动情况,针对不同情况的出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全程跟踪,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至关重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与重要保障。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做好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各种设备正常运转,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基础性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固定资产使用投资大、使用期限长、周转缓慢、种类繁杂,使用和管理部门较多,完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任务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协作与配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十分艰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积极探索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重视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加快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固定资产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边慧芳: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1).
[2] 孟娟:论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会计师,2012(12).
[3] 严军正: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18).
关键词:Z计分法 财务预警 家族企业
一、文献综述
(一)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众多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家族企业的内涵加以定义。如钱德勒(1977)从企业资本所有权的角度界定家族企业,曾提出家族企业应是“企业创始人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的企业股权”。唐克埃尔斯和弗罗利希(DonekelsandFrohlich,1991)也认为,如果某一家庭(或家族)的成员拥有一个企业60%的财产所有权,则该企业就是家族企业。但由于不同家族企业的财产所有权的集中程度不同,再加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公司法的也有差异,因此我国台湾学者叶银华认为家族企业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家族的持股比率大于临界持股比率;二是家族成员或具二等亲以内之亲属担任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三是公司家族成员或具三等亲以内的亲属担任公司董事席位超过公司全部董事席位的一半以上(叶银华,1999)。孙治本与叶银华等学者不同,提出要以实际的控制经营权为核心来定义家族企业。认为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直接或间接掌握一个企业的经营权时才能成为家族企业(孙治本,1995)。郭跃进从家族成员参与程度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入家族成员之间的“血亲关系距离”的概念,提出以业主或法人代表为中心,确定家族成员的亲等指数,由此测定家族企业家族化水平的方法模型(郭跃进,2002)。潘必胜则主张要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结合上来定义家族企业,认为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才是家族企业(潘必胜,1998)油于本文研究的主要数据来自于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因此本文主要是从经营权的角度出发来认定家族企业。
(二)财务预警 财务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财务预警分析包括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其中定量分析法主要是利用财务以及非财务指标,建立相关数学模型,从而来判断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它包括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目前在国际上多变量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应用是最有效的,被国际金融业界和学术界称为主流方法。最早的财务预警研究是Fitzpatrick(1932)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其后,美国学者Beaver提出了较为成熟的单一变量模型,又称一元判别模型。他以79家失败公司和79家非失败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了5个财务指标作为变量进行一元判定分析,发现最好的判别变量是债务保障率,其次是资产负债率(W.H.Beaver,1966)。这种单变量的分析方法尽管简单目使用方便,但是只重视9财务比率的判断能力,不仅使得总体判别精度不高,也增加了经理人员粉饰指标的可操作性。为此,众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多变量分析模型。如Ohlson用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分析了1970年至1976年间破产的105家公司和2058家公司组成的非配对样本,他发现利用公司规模、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6.12%(Ohlson,1980)。Frydman等学者提出可用递归划分算法进行财务分析并在公司财务危机的背景下与判别分析作比较(HalinaFrydman,1985)。Coats和Fant沦述了神经网络模型可正确预测公司的财务危机的观点(PamelaK.Coatsand L.FranklinFang1991)。在众多的模型和方法中,美国学者爱德华・阿尔曼(Altman,1968)提出的“z计分法”模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下面将以“z计分法”模型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并重点加以介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z计分法”模型是通过5个变量(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盈利能力、股权市场价值抵消债务的能力和获取销售收入的能力等多项指标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测企业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该函数式的表达式为:
Z=1.2X1+1.4X2+3.3X3+0.6X4+1.0X5
其中:Z为判别函数值;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权益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一般认为,Z值大于2.99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当Z值小于1.81时,表明企业破产的危险很大;若在1.81~299之间,为灰色区域,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相关实践证实,“z计分法”模型在西方预测公司破产的准确率可以达到70%~90%,多元Z值克服了单一变量模型中出现的对于同一公司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但是由于我国国内非流通股无市场价格,且计算X3所需的利息费用,无法从我国企业的财报表中直接获取,因此国内大部分学者,包括王芳云(2005)、刘中华(2007)、尹启华(2007)等学者结合我国财务操作中的特殊因素,对Z判别函数值,尤其是X4、X5做了如下调整:X1为营运资金/资产总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X2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总资产;X3为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税前利润+财务费用)/总资产;X4为权益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每股市价×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总负债;X5为销售收入/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股权结构和各项财务数据,依据2006年上市公司年报公布的最终控制人的企业性质,本文将以我国颇具影响力的家族控制的26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例,利用“z计分法”对我国主要的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做出分析和评价。
(二)研究假设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S1公司具有较大的财务风险,Z值应小于1.81
假设2:每股收益小于0.2,在0.2到0.4之间,大于0.4的公司,财务风险越来越小,平均Z值应该依次升高
假设3:Z值小于1.81,1.81到2.99,大于2.99的公司,随着Z值的升高,平均每股收益及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都应该依次升高
(三)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新财富》和《证券市场周刊》依据中国内地上市公司中实际最终控制人为自然人或家族的所有企业,并以家
族2005年至2007年A股市场最后一个交易日持有的市值为依据,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统计出的我国主要家族所控制的2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以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作为研究时间窗口。
(四)数据说明本研究所有检验数据均来自金融界有关个股资料,但主要来自于各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每股市价均取当年最后一天收盘价。所有年报数据均采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数据,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因为Z记分值是由一系列指标加权计算而来,故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规模对Z值并无显著影响,因而所选取的26家样本公司不分行业、规模。ST是指“特别处理”的股票(Specialtreatment),*ST指股票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特别处理,S表示未完成股改的股票。
(五)Z值计算 根据年报资料,采用MicrosofiExcel计算样本公司的模型预测Z值,26家上市公司的Z值结果如下(表1)所示。
三、实证结果分析及相关建议
(一)结果分析根据本文的结果,得出:
(1)由(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2007年在我国主要家族控制的26家上市公司中,有16家上市公司的z值大于或等于2.99,说明其财务状况良好,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2家上市公司的z平均值小于或等于1.81,说明其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破产的危险性很大:有8家企业的Z值在1.81~2.99之间,处于灰色区域,说明这些公司财务状况不明朗,可能存在某些财务隐患和财务危机,有些公司破产机率很高,解决不好有破产的可能,需要管理者进行具体分析。
(2)从总体上看,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