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学网络教育范文

金融学网络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学网络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学网络教育

第1篇:金融学网络教育范文

本文以网上人大201209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网络毕业生的学习需求调查研究,评估了毕业生对“毕业生服务工程”各项目的需求水平,进行了“毕业生服务工程”的用户群体细分,并探讨了不同细分群体与学习需求的关系,分析了“毕业生服务工程”有效的传播方式与途径,最后提出了毕业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改进建议。

【关键词】 网络教育;毕业生;学习需求;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6—0047—04

截至2010年,全国已累计招收网络本专科生1000多万人,毕业学生600多万人[1],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以下简称“网上人大”)的毕业生也已接近8万人。对于多数网络教育毕业生而言,伴随着学历教育的终结,他们将如何开展继续学习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构建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保障,“网上人大”于2011年2月启动了“毕业生服务工程”项目,陆续向毕业生开放了多项优质学习资源,并定期开展毕业生回访和组织毕业生活动等工作,初步奠定了向毕业生提供终身学习支持服务的坚实基础。为了向毕业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与支持服务、进一步扩展其学习视野以利于职业提升,“毕业生服务工程”项目组开展了学习需求调查。本次调查基于毕业生自身的职业与学习现状,探究他们对网络学历教育后继续学习的认知和需求,为“毕业生服务工程”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概述

所谓需求,是指个体对内外环境客观要求的反映,是个体的一种缺失状态,表现为个体的倾向性。需求的对象和内容可能是人体生理所需的某种基本物质,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因素,如知识、技能、成就、声望等[2]。学习需求(Study Needs,SN)也是需求的一种,它可以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前者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习者知识或能力的需求,后者指学习者目前的实际水平及其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3]。学习需求给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动力,是学习者在漫长和枯燥学习过程中坚持下来的一种力量[4]。在“毕业生服务工程”中开展需求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探索网络继续教育的多元化模式,有利于教师根据不同毕业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与支持服务。对于毕业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教学资源与服务的有效推广也有积极意义。

本次学习需求分析的重点是通过对网络教育毕业生继续教育需求现状的实证研究,探讨如何把网络教育的价值引入到网络教育毕业生的继续教育实践中。根据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 评估毕业生对“毕业生服务工程”17个子项目的需求水平;② 分析“毕业生服务工程”不同细分用户群体及其特征,研究不同细分群体特征与学习需求的关系;③ 分析评估“毕业生服务工程”有效的传播方式与途径;④ 最后,结合已有经验,提出实施“毕业生服务工程”的改进建议。

本研究以“网上人大”201209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调查共收到调查问卷1777份,经过整理得到有效问卷1263份,有效率为71.07%。研究中利用SPSS12.0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在1263份有效样本中,男生有486人,占38.5%,女生有777人,占61.5%;年龄分布在19-60岁之间,平均年龄32岁,26-35年龄段的毕业生较多,占55.9%;学籍批次涉及200509-201003中的10个批次,其中201003批次的毕业生最多,占63.3%,学籍越早的毕业生样本越少;样本共涉及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法学、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9个专业,其中金融学、工商管理和会计学的样本数量较多,均超过200人;在起点层次方面,专科起点本科最多,占51.9%,其次为高中起点专科,占43.5%,高中起点本科和本科二学历样本所占比例很少,分别有2.5%和2.2%;在服务站点分布方面,样本共涉及103个站点(含考点),其中北京服务中心、辽宁省电视大学服务中心和上海服务中心等几个站点的样本量较多。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毕业生服务工程”子项目需求评价

在所设计的17个服务项目中,各项目的需求程度分布在3.36-4.36分之间(5分制),总体均值为3.87分。需求程度较高的项目有提供实用的技能培训课程、提供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网络课程、提供数字图书馆和数字论文库等网络学习资源等;需求程度较低的项目有订阅电子刊物、宣传报道毕业生事迹、智能手机推送课程资讯和内容资源等(详见表1)。

表1 毕业生对服务工程各项目的需求情况

[需求项目\&频数(个)\&均值\&标准差\&提供实用的技能培训课程\&1255\&4.36\&0.74\&提供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网络课程\&1257\&4.2\&0.8\&提供数字图书馆、数字论文库等网络学习资源\&1259\&4.1\&0.84\&开放学院各专业学历教育网络课程\&1258\&4.09\&0.83\&提供学历课程导学与答疑\&1253\&4.07\&0.84\&提供更高层次学历教育\&1263\&4.05\&0.89\&英语辅导,主要指口语、写作等实用英语\&1256\&4.05\&0.93\&提供学术讲座、财经大讲堂等视频资源\&1251\&4.02\&0.87\&推送职业发展资讯等实用资料\&1251\&3.99\&0.83\&持续开展毕业生交流活动\&1250\&3.77\&0.87\&组建毕业生网络交流社区\&1256\&3.76\&0.89\&组建校友QQ群\&1253\&3.71\&0.9\&提供校友通讯录\&1249\&3.69\&0.94\&毕业生回访,包括电话、短信、E-mail等\&1246\&3.57\&0.88\&提供智能手机客户端课程资讯和内容资源推送\&1245\&3.51\&0.99\&宣传报道毕业生事迹,包括职业发展情况\&1254\&3.43\&0.94\&订阅电子刊物\&1257\&3.36\&0.92\&]

由调查数据看出,需求程度较高的几项均为学习资源,需求程度较低的项目均为互动交流服务,学生对学习资源的需求程度较高于对互动交流的需求。在所有17个服务项目中,毕业生对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辅导课程的需求程度最高,这两个项目可以优先、重点给予满足。

2.“毕业生服务工程”用户群体细分

毕业生对服务项目的需求程度不同,不同需求程度的毕业生可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多重对应分析法(最优尺度分析)可以利用分类的特征变量来揭示毕业生特征与需求水平之间的关系,由此绘制的对应分析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需求水平的毕业生具有哪些特征。以需求水平、年龄、性别、专业、层次、工作满意度、收入、教育支出等作为属性,进行多重对应分析,得到对应的分析图(如图1所示)。根据对应分析图对结果进行判断,其基本原则是:落在由原点(0,0)出发接近相同方位及图形相同区域的同一个变量的不同类别具有类似的性质;落在原点出发接近相同方位及图形相同区域的不同变量的类别间可能有联系。

按照上述原则,从对应分析图可以看出,不同需求水平的毕业生在多个属性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主要体现在:① 需求水平很高的毕业生与年教育支出1000-3000元和专科起点本科有较为密切的联系;② 高中起点专科、年教育支出在3000元以上、工作比较满意、专业为工商管理或会计学的与需求水平较高有较为密切的联系;③ 专业为金融学、年龄为26-30岁的与需求水平不高有联系;④ 性别和月均收入两个变量与需求水平没有密切的关系,不同性别、不同月均收入水平的毕业生对“毕业生服务工程”的需求是分散的。由此可见,教育支出、学历层次、专业、年龄段、工作满意度等几个变量与对“毕业生服务工程”的需求水平有一定联系,而性别和月均收入两个变量与需求水平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上述数据看出,在“毕业生服务工程”重点用户定位时,年教育支出在1000元以上、专业为工商管理或会计学等类别的毕业生可以作为较为重要的用户群体。

3.“毕业生服务工程”用户年龄差异比较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毕业生,他们对“毕业生服务工程”的需求水平大体上呈现了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36-40岁除外)。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符合现实的,年龄越大的毕业生,他们已经在过去的岁月里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和人脉资源,因而相对于低年龄组别而言他们对知识和经验的需求水平相对较低。36-40岁组别之所以相对相邻年龄段需求水平相对偏高,可能是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方面面临更多的压力,需要更上一层楼,因而学习需求要偏高一些。由这些数据看出,30岁以下和36-40岁年龄段的毕业生相对而言是“毕业生服务工程”较为重要的用户群体。

图2 不同年龄段毕业生对服务工程的整体需求对比

4.“毕业生服务工程”的传播方式

对于“毕业生服务工程”相关资讯,“毕业生更愿意接受哪些传播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手机短信的接受比例最高,占73.3%;其次是E-mail,占56%;QQ群通知也是毕业生比较欢迎的传播渠道,比例为42.5%;网站通知比例较低,占29%;微博的比例最低,仅占8.6%。可见,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网络通信形式还没有被更多的毕业生使用或认可。除了上述方式之外,毕业生还提及电话通知,尽管这种方式成本较高但却有着较高的效率,可以在较为重要的毕业生活动中使用。

三、关于推进“毕业生服务工程”

的思考与建议

1. 重视并启动毕业生服务专属网络平台建设

目前,“网上人大”的“毕业生服务工程”已经开放了多项资源并提供了相应的支持服务,但是还没有独立的网络平台(和在校生混杂一处),不利于毕业生服务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为了给毕业生的交流和学习及教师的支持服务带来便利,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毕业生服务工程”二级网站(或专栏),可对该网络平台命名为“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校友网”(或“网上人大校友之家”、“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校友分会”等),以此平台为依托实施毕业生的终身网上学习、职业发展及互动交流促进计划,具体栏目可设置“通知公告”、“校友风采”、“活动组织”、“校友社区”、“校友通讯”、“学习资源”、“研修项目”、“职业发展”等几个栏目(栏目设计如图3所示),将各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给有需要的毕业生,将毕业生的资源整合起来实现毕业生之间的共享,促进互帮互助。

图3 校友网网站栏目设计

2. 提供“学习资源”和“进修项目”,学习资源建设注重实效

学习资源是校友网的核心,也是吸引毕业生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毕业生对学习资源,尤其是实用的技能培训课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课程、数字图书馆、数字论文库等方面的需求程度最大。其他项目,比如在职研究生项目等也有较大需求。因此,校友网的“学习资源”和“研修项目”等重点栏目的内容选择应充分考虑毕业生的这些需求,针对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提高的能力来丰富完善这些知识资源或提供相应的研修项目。

3. 提供校友交流平台,促进互帮互助

校友网中的交流栏目包含线上的“校友社区”和“校友会刊”等,毕业生可以利用平台中这些栏目提供的论坛、电话、QQ群、微信、微薄等多种渠道,开展互动交流。除了线上的栏目外,毕业生还可以通过“活动组织”栏目举办线下的专题活动。专题活动可以以地域、行业或学籍批次等划分群体进行举办,引导更多的毕业生融入“校友网”这个大家庭当中,给他们提供增进交流的机会,在经验、资金和人脉资源等方面提供互帮互助。

4. 提供全方位的职业发展服务体系

校友网设计“职业发展”栏目,为毕业生进行一系列的职业评测与专业化诊断,进而为他们提供学习地图(Learning Map),即以职业技能发展为主轴而设计的适合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系列学习课程。除此之外,“职业发展”栏目还可以包括其他的职业服务项目,比如构建人才库进行职位推介、招聘信息、提供具体的岗位指导实例等。

校友网凭借“职业发展”、“学习资源”、“进修项目”等栏目,建立起毕业生的职业评测与学习成长的完整体系。在该体系中,毕业生可以从某类职业的入门者,顺利成为业务技能熟练、拥有丰富经验的资深职业工作者或管理者。

5. 注重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

作为网络继续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校友网的资源建设需要有充分的准确性、权威性和规模性,才能获得用户认可。因此,校友网要与相关权威机构,比如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专业资源厂商等开展广泛合作。① 与教育资源库机构合作,提供更多学习资源,比如案例库、视频课堂或其他相关数字文献资源;② 与相关移动教育资源厂商合作,为用户提供移动资讯或移动课程资源的推送;③ 与各地辅导学校合作,通过双方的资源互补,合作开展当地线下教育培训项目;④ 与职业教育类网站或门户网站教育频道合作,共建职业发展相关栏目,前沿信息;⑤ 通过与人才招聘网站的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就业信息。

6. 针对目标用户进行有效推广

校友网可以在毕业程序的办理过程中,向每一位毕业生发行特制的“校友终身网上学习卡”[5],宣传推广“校友终身网上学习计划”,介绍校友网的内容和意义,鼓励毕业生登录使用校友网。

为了更好地助力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校友网也可以向其他相关社会群体进行推广,比如面向成考生、自考生、大型企业或其他团体性的教育机构(如高职院校)等。

[参考文献]

[1] 杨伏山,李静.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已培养本专科毕业生600多万[EB/OL]. [2011-03-20]. 中国新闻网,http:///edu/2011/03-20/2917632.shtml

[2] 倪传斌,刘治. 外语需求的特性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21-24

[3] 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 王俊. 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需求研究[D]. 浙江大学,2011.

[5] 郭蓓. 南京大学首发校友学习卡 让优质教育资源“活”起来[EB/OL]. [2012-05-21]. 中国江苏网,http://.cn/system/2012/05/22/013384567.shtml

收稿日期:2012-11-30

作者简介:岳俊芳,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部副院长 (100872)。

孙道金,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部网络教育与资源开发中心 (100872)。

第2篇:金融学网络教育范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在走过了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阶段后,开始进入了数字图书馆阶段。[1]由于数字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图书馆,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便捷的服务功能对在线学习提供了强大文献支持作用,同时数字图书馆也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了良好场所。因而,数字图书馆应用于网络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严冰教授认为,相比较于传统高校,数字图书馆在远程教育的发展中,更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2]近些年来,数字图书馆正在逐步成为远程开放教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新领域,少数电大系统的数字图书馆,如浙江电大的“都读远程”数字图书馆(DLDL),已经成为知识传递的“第二课堂”。然而,相比较而言,试点网络院校的数字图书馆在在线教学中的应用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只有个别院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少数网络院校提供了远程数字文献资源服务,其他许多试点高校没有实现对其远程学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的远程教育功能急需得到加强。[3]

只有了解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认知需要和期望,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和信息服务的提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4]因而,了解数字图书馆用户对电子文献的需求特征及其规律,对于构建以用户为导向的数字图书馆,对于改进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以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以下简称“网上人大”)的远程学员为调查对象,开展了数字图书馆用户的电子文献需求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共收到调查数据127条,其中有效数据125条,有效率98.4%。在125条有效样本中,在籍生115人、毕业生9人、结业生1人;男生64人(占51.2%),女生61人(占48.8%);平均年龄31.5岁,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50岁;学生入学批次涉及200203、200709、200803、200809、200903、200909、201009、201103、201109、201203、201209、201303、201309批次共计13个;专业涉及财务管理、传播学、法学、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会计学、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市场营销等共12个;学历层次涉及单科选修、本科第二学历、高中起点本科、高中起点专科(32人)、专科起点本科(69人)等共5个;样本分布在全国范围的59个教学站。本次调查利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访问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访问数字图书馆带有明确的目的,只有16.3%的学生是“随便看看”。在五种主要目的中,“完成课程作业和考试”的比例最高、有66.7%的学生怀有这种目的;其次为“撰写论文”、占58.5%,“业余爱好”占56.9%,都超过了半数。以“休闲娱乐”、“科研创新”为目的学生所占比例较低,分别占29.3%、22.8%。

由此可见,学生访问数字图书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业,其次为业余爱好。由于他们的学历层次所限,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较弱、休闲娱乐他们也有更合适的地方,怀有这两种目的的学生较少来到这里。因而,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中,最主要的显然是学科专业的学术性资源建设。

表1 用户使用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目的

2.影响访问数字图书馆的因素

在影响学生访问数字图书馆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不了解数字图书馆”,比例占到了55.2%,超过了半数。可见,对数字图书馆的宣传推广,以及文献检索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十分迫切。其次,“馆藏资源不够全面”、“资源更新速度慢”成了影响学生访问数字图书馆的较重要因素,比例分别占到38.4%、36%。因而,保证数字资源的丰富全面、及时更新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后,学生对检索过程和结果的不适应、对传统图书馆的倾向性等因素也对学生访问数字图书馆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表2 影响用户使用数字图书馆的因素

3.数字图书馆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

对于目前的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包括Apabi电子图书、万方数据两个资源库,约有半数(57.6%)的学生认为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他们认为这些资源基本满足、或者大部分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但是,依然有16.8%的学生认为,这些资源不能满足其需求,即大部分不满足或基本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除此之外,尚有24.8%的学生没有使用过数字图书馆,他们对资源的满足程度不清晰。可见,有近一半(占41.6%)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挖掘或者明确其需求,给予充分的文献信息支持。

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群体,数字图书馆满足他们需求的程度存在差异,男生的满足程度较高于女生。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这种差异是显著的。可以看出,女生相对而言对数字资源的要求更高,她们对数字图书馆的需求有待于更好地满足。对于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两个层次的学生群体,高中起点学生群体的满足程度更高,专科起点学生由于知识和能力基础较高,相应的对资源的期望也更高,因而满足程度低。但是,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这种差异不显著。对不同年龄组的学生进行满足程度的差异比较,方差齐性时采用Scheffe法、非齐性时采用Tamhane's T2(M)法。检验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文献资源的满足程度随之降低(36-40岁年龄组除外)。相比较而言,19-25岁、36-40岁两个年龄组的学生满足程度最高,31-35岁、41-50岁两个组别的学生满足程度最低。但是,经过事后多重比较检验,这些差异不显著。

因而,从整体上看,学生对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满足程度一般,对于女生、专科起点学生,以及31-35岁、41-50岁年龄段的学生群体而言,他们的满足程度较低,其需求需要进一步挖掘。

5.用户需要的文献服务项目

对学生而言,他们认为,他们最需要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是专题下载、新书上架、培训与指导服务等三项,需求比例均超过了半数。其次为在线参考咨询服务、专业主题资源聚类、读者荐购等,需求比例分布在38.4-44.8%。移动阅读的需求程度相对较低,需求比例为30.4%。

图2 用户需要的文献服务项目

6.用户获取数字图书馆服务信息的渠道

在获取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渠道上,学生 最倾向的是手机短信、电子邮箱两个渠道,比例分别占68.5%、66.1%。其次为数字图书馆首页公告,比例为56.5%。上述三项需求比例均超过半数。QQ群消息通知所占比例为37.9%,微博、电话通知的需求程度不高,分别占20.2%、14.5%。MSN的需求程度最低、占2.4%。

可见,在传播数字图书馆服务信息时,手机短信、电子邮箱、数字图书馆首页公告等三种渠道是最为重要的,其他渠道可作为补充。

三、讨论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在“网上人大”已经有较大比例的远程学员开始使用了数字图书馆。但是,他们在访问数字图书馆时面临了一系列阻碍因素,他们在需求的文献资源及功能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图书馆在网络教育中的文献支持和参考咨询作用,数字图书馆需要以用户需求导向,向网络学员提供便捷、全面、准确的文献信息服务。

1.文献资源的补充与更新

当前我院数字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只有万方数据和Apabi电子图书两个资源库,种类较为单薄,尤其是电子图书馆藏只有16000多册,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因而,亟待补充更多的电子文献,以丰富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根据用户反馈,最需要引进的是中国知网、新东方多媒体资源库等两个质量相对较高的资源库。

学院也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教辅、教参资源库,将日常教学中使用的各种教材、教辅文献、历年试卷、优秀毕业论文等资料数字化,经过分类、标引后提交到数字图书馆以供学生查询阅读。

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用之于网络教学中也是有必要的。但是,需要在杂乱的网络信息中利用专业软件(如InfoRadar)采集有价值的信息,挖掘、整理出学科专业信息,建立分类目录式的网络资源体系,为学生提供网络学科信息资源导航服务。[5]

在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中,要重点考虑到这些电子文献的学术性,使之能便利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又能应用于学生的工作实践中。除此之外,文献资源的建设兼顾其趣味性和生活化也是有必要的。

2.完善电子文献服务功能

数字图书馆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建立个性化的图书馆(My library),通过个性化数字图书馆开展丰富多样的文献服务项目,如新书推荐、信息推送、参考咨询、专题文献、个性化定制服务等。[6]信息推送要以手机短信、邮件列表、或QQ即时信息为主。个性化定制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功能的生动体现,通过个性定制服务用户可以便捷的查阅到最适合自己的数字文献资源。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可以按照专业或课程分类,聘请馆内外以及各领域专家在线进行资源使用和知识方面的指导。在实践中,可以借助FAQ、或e-mail、QQ、MSN等通讯工具开展同步或异步的参考咨询服务。[7]

图3 个性化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

3.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根据调查结果,网络学员的信息素养迫切需要得到提高。数字图书馆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资源的内容及其检索方式、方法,提升他们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逐步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使他们具备信息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并能对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整理,实现知识的重组与创新。[8]

数字图书馆为高等网络院校的在线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文献资源基础,并开始在个别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但是,数字图书馆还不能充分满足网络学员的需要,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及其服务的推广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付胜军,文丽.数字图书馆建设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30-131.

[2] 单永刚.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服务数字图书馆的设计与实现[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0:2.

[3]晏磊.面向远程学习需求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功能延伸策略[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1,(3):68-71,99.

[4]乔冬敏,于丽萍.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调查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0,(4):91-99.

[5] [8]郭连生,徐晓明.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信息需求调查分析:以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读者为例[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2):80-85.

[6]陈伟,周安.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7,(3):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