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医学管理范文

现代医学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医学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医学管理

第1篇:现代医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医院;医学图书管理;发展

医院的医学图书馆作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其管理与发展一直备受重视。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的模式将成为我国现代医院医学图书馆的新模式。这种新种新模式下,现代医院的医学图书馆的管理必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创新管理制度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现代医学图书管理的新特点

传统的医学图书管理工作,主要在于为到馆的读者提供借阅书刊,其工作受到图书馆的馆藏数量以及藏书的内容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重藏轻用”的程度。但是,随着医学学科分科越来越细化,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文献媒介类型、信息服务模式以及信息服务层次的改变都使得现代医学图书的管理出现了新的特点。

1.1 专业化

相比其它学科,医学的发展在近几十年来取得更快的进步,现代医院的分科从过去的内科、外科等十几个分科细化成了几十个分科,其专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次,由于这些学科的迅速发展,关于具体学科的研究与发展速度也在加快,文献研究资料也有了更快的更新,这无疑加快了医学图书的专业信息更新,加重了图书管理工作难度。再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很多人渴望自己能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而开始阅读各种专业的医学杂志与书籍。以上原因促使现代医学图书管理必须体现出专业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求。

1.2 个体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医学的专业化的细化程度和跨学科研究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医生选择的科研课题是医学学术的研究以及临床数据的研究,他们需要总结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运用于自己的科研当中,因此,他们更希望医学图书馆能提供一对一的个体化服务,而且这种愿望越来越迫切。现代医院图书管理中要做到以每个医务人员为服务对象,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服务,满足每一个医务人员的需求。

1.3 责任扩大化

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尽管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方便,但是它同时也承担了更重的社会责任。在紧急的情况下,一些医务人员会通过医学图书提供稳定的信息使医护人员来应对各种恶劣环境下突发状况。这时候,数字图书馆是否提供了及时、准确、稳定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数字图书无形中扩大了其社会责任。

2 现代医院医学图书管理现状

现代医院建立的是复合式的图书馆,尽管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工作内容也变得复杂化,逐步由“重藏轻用”转变为以读者的需要为中心,面对这一转变,现代医学图书在管理中也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

2.1 拥有的现代化技术不高

一些现代医院的医学图书馆,因为受到建设经费和人才资源等的制约,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较为缺乏,很多信息的加工和传递仍然是用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进行,直接导致文献的收集工作过于狭窄,信息来源渠道不宽,文献检索不全且速度慢,加之建立数据库没使用统一的标准,给网上检索带来一些问题,同时也不利于与其他的医院进行资源共享。

2.2 缺乏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员

尽管医院医学图书馆在不断的培训和招聘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员,但是大部分现代医院的医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复合型的医学图书馆工作的人员,不仅仅要熟悉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在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又要求有一定的医学常识,也要懂得计算技术以及图书管理知识。这无疑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很多现代医院的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并不高,也成为了阻碍综合型医学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从业人员缺乏较强的服务意识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个行业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现代医院的医学图书馆的建立是为了满足医务人员的要求,然而,很多现代医院的医学图书馆在管理上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但没有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在很多的医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头脑中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并没有认识到服务质量对于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他们服务意识的缺乏,导致很多读者的借阅和购买的热情减退。长期以往,很难促进医院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3 对现代医院医学图书馆的发展思考

现代医院医学图书馆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深刻的认识到现在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并且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重新建立起一套适合现代医院医学图书管理机制。

3.1 管理思维必须转变

在传统的图书馆建设模式之下,医学图书馆的馆藏多少往往用来衡量一个图书馆的规模和实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数字图书馆的建立,衡量一个医学图书馆的实力的将是这个图书馆藏有多少知识,需要利用图书馆的知识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因此,现代医院的医学图书馆要不断的发展,首先管理者的管理思维要有转变,要意识制定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决策必须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只有转变思维方法,才能在现代竞争中稳步前进。

3.2 不断提高软硬件环境

现代医院医学图书馆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不断的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提高硬、软件的环境。硬件环境就是必须为阅读者建立良好的物质环境。医学图书馆必须建立电子阅读室,而且电子阅读室无论是布局、环境都必须去能给阅读者带去舒适的感觉,同时,其座椅、使用的电脑等必须的硬件一定要齐全,还应该配有打印机以及扫描仪等必须的设备。其次就是软件环境,软件环境主要是从医学图书馆的人文环境进行改善,要从阅读者的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能激发阅读者来到医学图书馆有阅读和购买的热情,特别是当医学医务人员需要一对一的服务的时候,应该尽量满足他们的服务要求。同时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服务方式,根据阅读者的需要为其提供服务,在进行更新的同时,要将更新的明细用公告的形式告诉阅读者,指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文献,良好的人文环境的塑造,能更好的提高医学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3.3 建立有特色的数据库资源

尽管现代医院的医学图书馆建立大部分都建立了各种专题的数据库,但是其更新速度慢,更没有建立体现自己医院特色的图书馆资源。随着医学学科的不断细化和大量专业化跨科研究的出现,这种趋势直接导致大量新的技术,方法以及理念的文献的产生。因此,医院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医院的特色,通过对这方面的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符合本院特色的数据库资源,同时随时更新国内外在这个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不仅能为本院的医疗工作者提供较全面的共享资源,而且能促进医院这个领域朝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3.4 提高医学图书馆从业人员素质

要提高医学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首先管理者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健全用人制度。要结合现在医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使他们不仅能懂得图书管理知识,而且还具有计算机运用能力以及较高的外语能力,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因此,必须对医学图书馆从业人员进行短期的相关知识的培训,不定期的输入新鲜的血液。其次,要有给每个从业人员根据其专业与特长,划分明确的岗位职责,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激励出每个人的工作热情,为到馆的阅读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夕丽、毕静芝 论医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复合医学图书馆[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4).

第2篇:现代医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三S”方案

泰勒在被后人视为经典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2.要提供什么教育经验以便达到这些目标?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是否达到?”所谓教学,也就是如此地回答这样一组问题。这也是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之一。

可是,后现代课程与教学观认为泰勒原理是现代主义教学观的典型,并提出了批评。它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这样几点质疑上:

1.目标是预设的吗?

2.发展是线性的吗?

3.结果是确定性的吗?

现在,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并在这种结合中思考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课程观、教学观的批判有多大的合理性。

一、教授与学习的目的性问题

对于目的或目标(有论著对目的与目标加以区分,本文不加区分),首先要问的是:谁的目的?何种话动中的目的?

人们有时以为存在一个超乎所有实在主体和实际活动的目的。现实生活(当然包括我们的教学生活)表明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教学中,基本的活动是讲授与学习。这是两种活动组合成的一种活动,分开来看便是两种及两种活动的不同主体。那么,实际要探讨的是教师讲授的目的和学生学习的目的。就其明确性而言,前者可能强于后者,教师讲授前肯定会有某些明确的想法(包括企图达到的目的),学生则模糊得多,一般情况下,他对教师的企图并不一定清楚,对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也不很清楚。

比如说,数学专业的学生,要学微积分,学高等代数,学高等几何等。然而,开始时,他并不清楚为什么一定要学微积分,为什么一定要学高等代数。他学数学,可能是因为喜欢数学,可能是因为数学成绩还好,学下去会有前途,等等。可是,进入了数学专业之后,为何要学微积分、为何要学微分方程、为何要学微分几何,他不可能很清楚。在逐步学习的过程中,渐渐知道了具体的内容、实际的意义、可能的作用,此时,他才有了可能思考进一步的目的。有了这些目的,对学习产生相应的影响,在此过程中还可能进一步调整目的(加强、提高或变更。)所以,目的实际上是一个生成过程,而非预设的:是后生的,而非先验的;是内生的,而非外加的结果。

教师讲授的目的也许清晰一点。比如说,一堂课该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点,这是至少要明确的。有的教授还可能进一步考虑如何有效地传授,考虑通过传授还使学生获得更一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学习方法(阅读方法,思维方法……),甚至还可有引发学生兴趣的目的等。然而,这并非一切,课堂上还可以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形,或者难以预料的困难,或者难以预料的提问,乃至难以预料的漠然或热情,而当这些出现的时候,教师就需要调整自己的目标。教师也可能突发奇想,甚至因热爱教学而容易产生灵感,这类奇想和灵感就可能促使教师试图实现新的目标。这样看来,教师的目标也不一定全是预设的,教师目标也具有生成性、后发性,虽然性质上与学生的学习不完全一样。

这样,我们也看到,一门课程的教学在尚未充分展开之初就去向学生叙说目的,甚至以为这时可以把目的讲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亦如,微积分的教学才刚刚起步,学生还根本不知微积分为何物,更不知如何应用之时,最多只能抽象地模糊地有所了解,却还说不上目的。即使是教师,其活动之目的也会有一个演绎过程。

明确目的当然很好,很重要,但很好很重要的事并不一定都开始就可以做好的,也不一定是在一个特定时间可以做好的。

我们对目的的特性还作如下叙述:

1.个体性。对于一门课,一组课,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乃至若干年构成的一个学段,都可以而且应当提出共同的目标。然而,任何共同的目标只有在一个一个教师和一个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表现出来时才具有现实意义。也就是说,只有当共同体的目标与个体的目标吻合起来的时候才有意义。并且,个体在体现这一目标时一般都会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不同特点表现出来,以与自己特有的目标系统结合起来从而以不同过程和内容表现出来,有时还以意想不到的途径表现出来。

2.内在性。任何目标,当它还只是一种外在时,比如说,它还只是教师的要求、学校的期望、国家的方针(这都是应当有的)而尚未与学生自己的活动联系并成为自己心中的目标时,那虽然叫做目标,但并非学生实际上或事实上的目标。目标是内生的,并因内生而内在。

3.情意性。这一特性是与内在性相联系的。人们以为一个目的只要一交代或者作一场演讲或几项指令,目的就确立起来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甚至于,目的还不只是认识的结果,它还必定是有体验参与。没有知情意的共同参与(此乃一种深度参与)真正属于学生心灵的目的是不会形成的。所以,教学的过程不应只是让学生认识到,还应让学生感受到,体验到。唯有如此,也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艺术。

4.过程性。有了前面的叙说,这一特性就不必再多加解说了。目的不是全靠预设的,不是一锤定音的东西,目的不是说教的结果,任何外部的影响都只是辅的。

杜威曾说:“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有中国学者常以此来批评说杜威是无目的论者,并从意识形态上加以抨击。实际上,杜威并不是在说没有目的,而正是在说明教育自身有其目的,只是他在强调目的的内生性、过程性。所以,杜威的观点是受到后现代主义肯定的,而泰勒的原理是受到质疑的。

二、关于教学过程的线性性问题

按照泰勒的设计,教学的进程就是确立目标,随后选择经验(即教学内容),而后是组织这些经验,最后就是评估了。这里典型的线性发展构想:确定目的一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估结果。

一般事物的发展过程很少是笔直的、平铺的(即线性的)。教学过程会是这样简单的、直线式的吗?教学的发展会是同一个模式的吗?

目标是需要有的,这里主要是对目标的性质、特点及形成过程的不同理解。现代主义教学观的问题在于目标预设论和目标决定论。它认为目标一经预设便可决定后续的一切。

有时某种目标产生于行为之前,有时也产生于行为之中,行为之后:产生之后尚可发生不同性质的变化。在教学这一类心智活动中,所生成的大多是智性目的,很少物性目的。因而,为科学而科学,为艺术而艺术,为学术而学术,这类现象是很自然的事,并且一直存在

着,大量存在着。有时,兴趣本身就是目的。在进一步的发展中,目标可以变得丰富起来,不只是兴趣,不只是学术,但却是在兴趣和学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非线性的发展,对学生如此,对教师亦如此。泰勒的由预设目的到评估的线性设计似乎主要是对教师而言的。可是,即使对教师,情况也未必是这样的。在现实的教学中,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不同地域、不同科目等的教师)目的是有微妙差别的,这都与他们的体验有关。经验的选择和组织不只与目的有关,选择和组织的工作并不是目标所唯一决定的。这与对知识本身的解析有关,甚至与对某类知识的特殊情感也有关,与自身的心理及对学生心理的认识也有关。当然,在选择、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返回去再思索、再调整目标的非线性发展进程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至于评估,它也不必完全框定在预先设置的目标架构下,评估的过程甚至可以是新的目标的发现过程。目的是对价值的追求,而价值是可以发现的,创造的,目的也就会如此而并非线性的,更非先验的。经验的选择和组织的自身意义也是不可忽略的,它们不完全是目的的派生物。

尤其不能将目标视为因,而其后的选择、组织和评估只是果。教学不是一个因果链,教学不是因果逻辑构成的线。

科学是在寻求因果关系,但科学主义走过头了,认为一切皆因果关系。作为现代主义表现之一的科学主义也影响到教学与课程。因果关系并不能说明生物多样性,并不能说明人类文化的奇特。“自然不是严格的原因与结果的连续体”,“体现于自然之中的,界定其本质的是创造、自发行为和自组织的强大的力量。”现代主义教学和课程观将复杂的教学活动简单化、线性化比将因果关系绝对化的科学主义走得更远。

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联并非皆为因果关联、逻辑关联,逻辑并非一切。科学本身也在延拓,它也不只是限于因果的研究了,随机理论、混沌理论、模糊理论等学说的发展便是明证。后现代课程观也注意刊了这种现象。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联、目的与行为的关联都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逻辑关联。若纵观各种各样、各式各类的教学活动便可看到教学设计的巨大空间,就能看到这是艺术可以生成的场所。这片可让教学艺术繁花似锦的肥沃土壤并没有在科学主义的笼罩下变得贫瘠起来。

后现代课程观与现代课程观的另一观念差别表现在模糊性与确定性上。实际上,这是对线性与非线性、因果关联与自组织性观念差异必然导致的结果。基于这种不同的观念,后现代强调的是不确定性方面。显然,雅斯贝尔斯是后现代教育观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说法是:“人能够达到的境界,这在本质上是不可计算的。”

现在,我们应当回头看看,后现代教学观会不会没有任何的局限呢?其实,后现代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它在指出现代主义的弊端的同时运用了在时间意义上并不具有后现代特征的论点和论据。由于本文的主题所限,不宜专门对后现代观进行详细分析。但在与本文相关的论题上,尚需指出:教学过程亦非无任何因果关系,更非偶然性支配一切,因而,局部线性的现象的存在是相当普遍的,正因为如此,对教学可以而且必需抱有很多的期待(虽然它可能是后生的、变动的),并且由于教学中的努力,可以而且必须通过局部线性化来有效地推进教学。由不可避免的随机走向确定,由某种程度的模糊走向精确,仍然是教学所要追求的。就一般意义而言,教学应是人类最自觉因而最有意识的最有目的的行为,后现代所批评的不是目的性,而是预设性、先验性。

后现代教育观所提出的批评,其合理性是从它所揭示的现代教育观的弊病那里可以看到的。然而,从这种批评当中获得更积极的结论并不是后现代教育观已经做得很好的。

三、“三S”方案与后现代

后现代教育观的代表人物之一多尔在他的著作《后现代课程观》的中文版序言中提出了“三S”,与“四R”方案(Rich、Recnive、Relational、Rigorous)一样是具有建设性的。对“四R”作者已有比较充分的展开,而“三S”只是一笔带过。其实,“三S”是一个可资借鉴的方案。

所谓“三S”,即科学(Science)、故事(Story)、精神(Spirit)。

论可操作性而言,人们可能宁愿采纳被视为现代主义代表的泰勒原理(方案),至少在局部线性化的那个局部泰勒原理并不是完全无效的。

然而,与“四R”类似,“三S”也不是关于教学的一种程序设计。“三S”所特别指明的是内容取舍,所强调的是课程指向,这是关于课程价值取向的一种具体表达。

从“三S”方案可以看出,后现代教学观并非形式主义教育观,因为它依然明确地以科学为依托;后现代教学观亦非实质主义教育观,因为它强调了精神在课程中的地位。

提出“三S”的多尔并未对其作更具体的讨论,但其积极意义也是可加注意的。比如说,我们可以重点地关注一下他为何提出Story(故事),其意义何在?

多尔在叙述Rich(丰富性)时特别提到了隐喻的作用,他认为“隐喻比逻辑更有效。隐喻是生产性的……开放性的、启发性的、引发对话的”,他对比说隐喻“帮助我们看到我们所没有看到的”,逻辑“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我们已经看到的”。实际上,许多心理学家、科学家意识到了直觉的意义,意识到了直觉在创造过程中相对于逻辑的特殊意义,而多尔对于隐喻作用的看法是基于对它与直觉之间的特殊关系的看法的。

隐喻不仅有利于直觉的发生(生产),而且它是便于体验的,便于主客体融合的,所以是开放性的、易于引发对话的。隐喻是婉转的(而非线性的),隐喻是多义的(而非单一确定性的),隐喻给了作为心智活动的学生和教师以更大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开放性的)。实际上还可以进一步说隐喻呈现给学生的多是或然性判断而非应然性判断,他们会因此而获得更大的自由。

故事是便于隐喻的一种形式。对故事的看重是对隐喻格外重视的必然结果。实际上,“三S”相对于“四R”,从整体上看,并不是一个平行的方案,很可能“三S”是比“四R”朝具体化方面多走了一步。

故事只是一个载体,它能承载精神,也能承载科学吗?

如果科学是在广义下理解的,那么它可包含社会科学,乃至人文科学。就后者而言,它们是更能容纳故事的。如果科学在狭义下被理解,那么它仅指理化一类的基础理论,此时,故事也起作用吗?故事也能把神圣的科学原理装载进去吗?

文学课程,史学课程,哲学课程,都可以十分重视故事的作用。当我们觉得故事对于狭义下的科学课程也是现实的、必要的、可贵的时候,那么,故事在一般课程中的地位应当是更好理解了。

故乡,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故居,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故我,曾经的我;故事,曾经发生过的事。故事,即从前的事情。故事的第一特征即历史性。然而,重要的是,它有情节(甚至有起伏,有曲折,越是起伏曲折,越有故事性)。还有,更为重要的是,所谓故事实乃人的故事,进而,它是关于人的行为、理念、信仰、精神等的故事。

“力与加速度成正比”,“水是氢氧化合物”,这样一些科学原理有何故事可言呢?科学原理的客观性、真理性似乎已经排除了故事存在的可能性,它的纯粹与“铁面”连人也一起排除了。

然而,是因为有了人才有科学的,纯粹形态的科学也是人赋予的。实际上,真正的科学史是人的历史,是人演绎了科学,在每个原理(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原理)背后都有一道人文的光环,它正是由故事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故事亦承载了科学,科学与科学故事是并存的,科学与科学精神是并存的。这恰好说明了“三S”(科学、故事与精神)的内在逻辑。

又以数学为例。纯粹的数学的确给人以庄严、清冷乃至孤傲的感觉,然而,数学也有无尽的诗情画意。代数自16世纪以来,很快提出了根的存在定理,谓之日代数基本定理,在18世纪首次由伟大的高斯证明之后,又出现了50多种不同证明。人们为何去证明?已证明了为何还要翻那么多花样?微积分也有自己的基本定理,它涉及牛顿的故事,莱布尼兹的故事,这个定理的意义在哪里?人们为何那样热衷于它?它在牛顿-菜布尼兹之后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何说它的发现需要艺术般的想象力?教学中就可以有这样的故事,而如果一旦有了这些故事相伴随,数学的铁面冷酷还会在那里吗?

即使在威严的科学课程中,也可以有艺术,可以有幽默,可以让学生开心。而这才是活生生的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教学。

第3篇:现代医学管理范文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临床生化、临床免疫等亚专业学科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分子生物学等学科更是引起实验医学领域的革命性突破[2]。医学院校对新兴学科的重视不言而喻,与之相对的是临床检验基础学科的教育逐渐薄弱。笔者在带教工作中发现,部分实习生对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比较熟悉,对牛鲍式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的原理却比较模糊。虽然当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已经普及,但仍无法完全取代人工计数,一些基础技术是仪器分析的重要补充,在检验医学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在实习期间,带教老师应加强对基础技术的指导,避免实习生走入重高端、轻基础,重仪器、轻人工的误区。

2仪器设备自动化导致实习内容减少

当前,实验室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全自动生化仪、血细胞分析仪、化学发光仪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承担了检验科的大部分日常工作,从而使实习内容减少、技术趋向简单化。例如全自动生化仪与化学发光仪虽然实验原理不同,但操作的步骤方法大致相同,实习生在单调重复的操作中可能会产生检验工作简单、容易的错误想法。针对这种情况,带教老师应该改变教学重点、丰富教学内容,在实习生能够熟练操作仪器后,转为指导学生进行仪器的设置维护工作。当前,室内质量控制已经成为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教老师还应该带领学生熟悉质量控制程序,掌握Levey-Jennings质控图、即刻法质控图及Westgard多规则质量控制方法等,为以后的质量控制工作打好基础。带教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编写SOP文件,制作简单的教学PPT,使实习内容多元化。

3检验与临床疏离对实习生带教的影响

卫生部人事司2001年正式设立检验医师岗位,可参与临床诊疗工作[4]。至今十余年过去了,检验医师在大部分三级医院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他们很少参与查房、会诊等临床医疗活动,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情况也不容乐观。2004年姜梅杰等[5]提出的医学院校检验医学专业设置进一步规范化,重点培养检验医师系列人才的设想依然任重道远。在这种背景下,实习生对检验工作的理解偏向简单与狭隘,例如,对检验结果的解释仅限于是否处于正常范围,没有结合临床综合判断的意识。在实习生管理工作中,带教老师除了指导学生操作实践,还应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临床状况对实验报告进行解读,让实习生树立检验必须结合临床的正确理念。

4工作任务与带教任务的冲突

目前中国医疗资源不足、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工作任务的繁重易使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管理产生不放手或过度放手的倾向。例如,免疫荧光技术等手工项目,操作繁琐,易出现人为误差,带教老师需付出极大的精力指导和监督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为了保证报告的按时发出,部分带教老师会减少教学内容,只让学生了解、观看实验而不放手学生进行实践;对于一些操作判定比较简单的实验技术,如胶体金免疫技术,有些带教老师又会忽略监督指导,放手实习生独立完成而不加审核,这些都是错误的。不放手会使实习生丧失学习兴趣,学无所得;过度放手则可能让带教老师失去纠正错误的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5忽视对实习生思想与情商的培养

受社会上拜金主义错误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实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实习不过是免费为医院打工,在工作中不积极、不主动,缺乏学习热情。对于这种观念带教老师不能一笑置之,应该及时批评教育。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试练,正确的态度才能有正确的结果,认真学习带教老师教授的知识和经验,对自己、对社会都将有极大的帮助。除了操作技能的培训,情商的培养也应纳入带教老师的教学范畴。在教学工作中,带教老师应注重学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如何与患者正确沟通交流,带领学生处理简单的医疗纠纷。

第4篇:现代医学管理范文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住院号547148。因停经35周+4天,孕检发现胎心音异常1天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10年2月26日,预产期2010年12月3日,孕期经过顺利,孕4月彩超提示脐带血管瘤可能约4×3厘米大小,未做特殊处理,定期产检,2010年11月2日因门诊孕检胎心监护提示胎心音偏快入院待产,

门诊彩超(2010年10月8日),胎儿大小约32周,羊水指数24.7厘米,脐带附着异常,脐带入胎盘处仍可见包绕一范围约9.8*7.4厘米的混合性光团,羊水内可见絮状回声漂浮,包绕胎儿,混合型光团考虑:附着于副胎盘(血管瘤不完全排除?)脐带增宽、脐带囊肿?胎盘位于后壁,成熟度Ⅰ-Ⅱ度。

超声提示:①.宫内妊娠,单活胎,头位。②.脐带肿瘤。③.羊水过多。

入院诊断:①.孕1产0孕35周+4天头位待产。②.胎儿窘迫。③.脐带血管瘤 。④.羊水过多。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密切监测胎心胎动。因考虑脐带肿物对胎儿可能存在不利影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于11月5日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人工破膜,羊水Ⅰ度污染,量约2000ml,以LOA位娩一活男婴,1分钟Apgar评分9分,5分钟Apgar评分10分.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为球拍状胎盘,脐带长约50厘米,并见脐带距胎盘部位10厘米处明显增粗膨大,成一直径约10cm左右梭形肿物,呈淡黄色半透明胶质状,包膜完整与正常胎盘组织有明显的界限,仅有数根较细的血管与正常胎盘组织相连,剖视肿块见其内均为淡黄色胶质状粗细不均,形态不规整管腔。将肿物送病检提示:脐带纤维血管瘤伴粘液变性。新生儿体检发现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2 讨论

脐带纤维血管瘤是临床上较罕见的一种病例,位于脐带至胎盘入口附近部位,通常在孕中期发现,以后随着月份的增加和胎儿的生长,逐渐长大,增大的脐带肿物有压迫脐带动静脉的可能,若脐带静脉受压,胎儿营养供给量逐渐减少,出现低体重儿或胎死宫内,若脐动脉受压,可能出现胎儿代谢废物及过多的体液不能顺利通过脐动脉排出,因此胎儿通过增加尿液排出而维持体液平衡,故临床检查胎儿有伴羊水过多的表现。严重时这种平衡被破坏,影响胎儿健康而致胎儿死亡。脐带肿物发生率极低,包括脐带赘生性及非赘生性肿物,前者主要是指脐带实质性肿块,如血管肌瘤、肌肉瘤、畸胎瘤、血管瘤等,后者多见于脐带血肿、脐带假性囊肿、尿囊囊肿等,B超是主要的诊断手段,脐带血管瘤一般很小,但也有文献报道有直径达17厘米者,镜下为毛细血管性或海绵状血管瘤,有的与脐静脉相连,有的与脐动脉相连,有的与两者相连。本例中胎儿的脐带肿物随胎儿的生长逐渐长大,随着月份的增加伴有羊水过多情况,至孕35周出现胎心不稳定,入院行严密的监护下延长孕周致36周后终止妊娠娩一活男婴,新生儿存活。本例中的脐带肿物产后剖视,可见脐带肿块处的血管呈网格状改变,肿物血管呈胶质改变,至与胎盘连接处,仅见极细三根血管进入胎盘,形成球拍状胎盘。

脐带肿瘤自华通胶毛细血管发生,是脐带原始血管间叶组织的畸形,与胎盘血管瘤来源相似。较大的血管瘤因压迫脐带动静脉或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脐带血管瘤的发生率极低,故其病理分类及对胎儿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篇:现代医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药剂科 科学管理 发展趋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22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248-02

药品是进行医疗工作的基本的物质条件。良好的管理是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医院药剂工作是一门专业学科和技术,同时又具有行政事务性,与经济有密切关系。医院药剂科必须根据医疗和科研的需要,及时准确地调配处方和制剂,搞好药品管理供应和药品质量检查监督,开展临床药学和科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药剂科管理工作是现代综合医院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药剂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各部门的科学管理与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从药品采购进入药剂科到应用在病人身上,要经过采购、入库、保管、出库、划价、调剂等部门之后应用于患者。除各部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外,积极做好管理和协调工作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合理使用的重要环节,否则,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身体的康复甚至生命安危。如何进一步完善药剂科的科学管理和各项制度的建立与落实,以适应现代化医院飞速发展的需要,这是药剂科同行们不断探索的新课题。现将我们的工作经验和建议陈述如下,仅供参考。

1 药剂科的基本任务

①科学地管理全院药品;②为医院需要及时准确地调配处方和各种制剂;③供应质量合格的药物;④开展临床药学;⑤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

2 药剂科的组织

药剂科的组织机构一般设中西药调剂室、中西药制剂室、中西药库(包括普通药品、特殊药品、中草药),药品检验室及临床药学组。有条件的可设药剂实验室和情报资料室。

药剂人员必须经过高级和中初级专业训练。在药剂人员中,药师所占比例一般应不少于20%。药剂人员的配备应按照卫生部编制草案,结合实际情况而定。根据需要可配备一定的财会人员和勤杂人员。

3 建立完善的药品采购管理制度

药品的采购最好是由院内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批决定,之后由库管员提出药品用量计划单,并由采购员采购入院。临床科室根据治疗的需要可以提出新药使用申请,并经上述过程采购入院。采购员在选择药品进货渠道时,要选择信誉度高、送货快、售后服务优质、退货政策灵活、包装质量好、价格合理的生产厂商及经营商。在进货后,应主动听取临床科室及调剂台的药品使用的反馈意见,以调整进货渠道以确保药品质量,保护患者的利益。临床治疗中某些特殊病人的特殊用药的采购比较难,既零散不易买到,又容易造成积压和断档。因为这些药品不是常用药品,应用范围窄,生产厂家少,如果买少了,下次购买时在短时间内送不到货就会断档;如果买多了别的患者用不上易产生积压。因此,在这种药品进药时,采购员、库管员与临床科室主任或医生及时沟通并协商药品用量,一定不能大量购入,以免药品的积压。如若病人使用后过敏或死亡等的剩余药品,应及时找厂家退回,以免医院经济损失。调剂室负责人如若发现某些药品长期不用,应及时向科主任反映,并及时处理。为此,在临床科室与药剂科之间及药剂科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监督工作,应建立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以明确责任。例如,对于药品应用中的断档要分清是由于采购不及时,还是库管员没及时提出购药计划,还是调剂台没有及时请领药品。因此,将责任分清应是提高药剂科各部门工作质量的基础和基本制度。

4 药品的供应和保管

药品的供应就是按计划采购药品并分配给有关部门的业务。药品采购亦可由医院物资供应科统一采购供应,目前多数医院仍由药剂部门采购。药品储备应有定额,一般应有一个月左右的储备量。药品入库应有验收制度,对质量可疑的药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备用。库存药品要建账立卡,作到入出有据、账物相符、定期盘点。药库要具备必要的条件,如防潮、通风、冷藏等。要按药品性质分类保管,对危险性药品如酒精等应另设仓库,单独存放。对中草药保管要注意防霉、防蛀、防鼠,定期翻晒。对、毒剧药的管理应严格执行条例。对贵重药品要单独管理。为方便危重病人抢救,应建立特种药品柜。

5 提高调剂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无论是门诊药房还是病区中心药房都是医院的对外服务窗口,从这里药剂人员把药品发到患者或者取药护士手里,完成药品从药房发出的最后一个环节。他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着千万个病人的悲喜忧欢及这个医院的社会声誉,是外部人员衡量药房人员素质及医院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药剂人员要充分认识药剂人员窗口服务的重要性,必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抱着对病人生命安危极端负责的态度,在处方调配中要快速、准确、耐心、科学地向病人介绍药品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得到简要明确的用药指导和心理安慰。

随着医院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在我国一些大中型医院已实行了“临床药师”与临床医生共同参与对病人的治疗工作,这一制度的实施,给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临床药师”的正确指导下,会产生一个安全、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患者将会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临床药师”制度的实施,给我们药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发展方向,要求我们在掌握药学的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治疗学,与临床医生共同参与对患者的治疗工作,要求我们要更多地接触临床,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保证病人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药剂人员应及时与采购员、库管员和临床医师沟通,不断提高药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患者提供最优良的服务。

6 建立完善的药剂科管理体制与制度

一个合格的药剂科,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行之有效的、完整的管理制度。其具体内容为:①西药房的管理制度;②西药房的工作制度;③毒麻药品管理制度;④贵重药品管理制度;⑤药价管理制度;⑥药品盘存制度;⑦药品采购制度;⑧药品库房保管制度;⑨药剂科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现代科学管理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地管理全院药品,为临床医疗的需要及时准确地调配药品和处方,供应合格的药品,积极配合医疗需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主动开展医药科研工作是药房的中心任务。我们要把药剂科管理体制纳入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现代化的运行轨道上来,使药剂科的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7 计算机管理是现代药剂科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6篇:现代医学管理范文

一、教学管理现代化

教学管理现代化是通过使用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来实现的。如我校使用的是window2000 server系统为服务平台,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采用(Browse/Server)新型的软件架构,来构成教学系统管理平台。通过使用教学管理平台,高校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向网络化、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转变。以教与学为核心,教师、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是由各个资源模块和管理模块所构成。主要有教学资源模块,教师或教学管理工作者可以方便及时地查看和利用教学资源,如专业信息、分校信息、教室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班级信息等,更好地通知,管理、组织教学。学籍成绩管理模块,详细地记录在校期间或部分毕业学生基本信息、注册信息、异动信息、课程成绩、毕业信息等。开课管理和教学计划模块,是整个系统运转的基本依据,计划审定、计划审核、生成任务书、教学安排表、开课通知单等。教材管理模块,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教材选用、教材计划管理等。选课和排课模块,学生可以人性化、灵活性地进行课程选修,根据教学资源合理地进行教师上课安排等。考务管理模块,以开课数据为基础,利用教学资源,完成课程、班级、地点、监考教师的安排等。以上不同模块的有机结合和运行,构成了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都是教学档案最基本的数据、信息和资料。由此可见现代化教学管理中各类电子文件和数据有着与教学档案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学管理现代化带动着教学档案数化的发展,教学档案就要以新的思维和理念来管理,构建新的档案管理观。

二、教学档案的数字化

(一)教学档案数字化的环境

教学档案是档案的一个分支,他归属于档案但他又有别于其他类别的档案。教学档案是反映学校职能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评估一个学校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水平的历史凭证。现代化教学管理为我们教学档案的数字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软件平台和管理平台。教务管理系统参照了国家对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设计,对教学流程中产生的各种文档进行归档管理,对内部和各种资料档案进行管理,提供各种方便的查询功能,并对档案借阅进行严格审核。

(二)数字化教学档案的特征

(1)形式的虚拟化、电子化 传统的教学档案都是以纸质为介质来进行档案的存档。在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下,档案的信息、内容、结构都是以电子化、虚拟实在的形式存于人们可以感触不同的物理空间中。文档以虚拟化的形式存在和运转流程中,呈现出有如树状的集散性特征。

(2)档案信息化管理 教学管理现代化为教学档案提供了数字化的软件环境和平台,大大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一次性输入,多样化输出,多角度检索与查询,使基于网络的档案可以从内部子系统中直接采集大量数据,并可通过公共接口,外部有关系统相链接,学生可以用来查找资料、成绩、选课、查课表、评教等,各教学单位可以通知,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实施测验、在线答疑等等。

(3)信息利用空间的多元化 网络技术的出现,一方面以网络化方式,把分散于不同教学单位内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加以相连接,及时为教学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式人机互动对话,报道性快速浏览和搜索,分布式齐头并用,每位教师和教务人员可以互不干扰,在各自终端上同时查找并利用同一份教学档案,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及时地为教学管理提供更远更准确的教学数据依据。

(三)数字化教学档案的作用

第7篇:现代医学管理范文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2006年至今,市财政投入累计3000余万元,学校实训场地、基础设施一直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整体规模在扩大。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科学合理的发挥基地价值,成为中职学校将要面临的新问题。学校将源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的7S管理有机地“移植”、“嫁接”到实训基地建设中,渗透到学校各个教育教学层面,强化“规范”教学,“内化”学生行为,对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非一般的意义。本文将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中职学校规范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7S管理;中职学校;规范化建设

1 7S管理的缘由

学校创办于1986年。2001年3月成为首批全国级重点职业学校。占地182亩,建筑面积5.9万余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教学班75班,在校生3350余名,教职工300余名。学校开设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工商管理、国际商贸、艺术设计等五大类20多个专业,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国际商贸等三个专业为省示范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国家级重点示范专业。

现代企业7S管理主要指的是整理、清洁、整顿、素养、清扫以及节约和安全,这些都是现代团队较为有限的管理模式和理念,通过不断的规范现场、营造清新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最终达到提升产品的品质。

企业调研显示:企业管理之所以倡导7S管理,主要是为改变企业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积极性;脏、乱、差,以及易产生安全隐患;物料应用缺乏规范性,细节管理缺位等,易导致非常严重的耗损,产品质量差等状况,提高生产效率。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现代企业的后备军,部分学生亦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积极性、实训易出错以及易发安全问题、效率低下、个人行为习惯差等问题,势必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几年来,学校在不断探索推进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借鉴现代企业7S管理,引领学校规范化建设,通过“突出技能本位,融入职业素养,内化行为习惯”等途径来培养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职业人才。7S管理实施两年多来,经历了“植入实训基地、注入教学环节、融入德育管理”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慈职7S“改、理、形、进”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较好地实现了中职教育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需要;二是学校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得到了有效性体现,通过引入企业7S模式,采用现代化现场标准管理模式,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现代企业严格管理氛围,从而使实训基地能够成为中职学生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高效体验场所;三是育人文化可以全面的推进。在此过程中,将实训基地作为7S管理的重要契机,同时延伸渗透到中职学校各层面,强化学生养成、规范意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以及就业意识和能力。

2 7S管理“植入”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实训基地规范运行管理

2.1基于7S管理,构建实训基地

当新实训基地大楼落成、各项配套设施到位以后,中职学校应当与时俱进,与新课标步伐相一致,加快实训中心建设。对于实训中心而言,其包括实验、实习、实验设备以及耗材和相关工量具等,将上述功能管理集中在一起,指导学校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对于该中心而言,应当有一名主任,三名专业干事,还要有五名实训专职管理人员和实训指导教师二十三名。分工清晰,职责明确。从构成上来看,这打破了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将业务、设备设施之间的相互管理工作有机的独立开来。同时,实训基地的建设,确保了基地向绿色、规模以及现代化方向快速发展。

2.2基于7S管理,构建目视化管理实训场景,实现现场、现物的定置、定位与定标识

基地定置,即针对区域基础设施放置位置,进行统一的规划以及合理的布局;定位则是基于定置基础,根据基地的人、物以及场所等,进行最佳优化组合,并且对物品进行全面的细化定位;定标识,即对区域、场所以及物品、场所按统一有效标识。采用该种模式,可以基地建设更加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有效的改善管理环境、文明实训秩序。如地面油漆、室内标识、警示标志、区域划分、设备设施安装、监控安装、数字化管理运用等有细致明确的目视化规范要求。并通过设立各类“看板管理”,引入企业管理“点检”程序,提高实训操作的规范性,达到有序、高效、优质、安全的实训操作运行。

2.3基于7S管理,制定实训管理手册及规章制度

为切实推进实训基地7S管理,学校设立实训基地推行7S管理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观看7S管理辅导培训视频,解读7S管理含义、要素、规程,多次下企业实地考察,同时还要邀请一些当地的知名企业家、管理专家来学校实训基地现场指导教学。

2.4基于7S管理,实现实训项目规范化

以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职业岗位中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过程为逻辑顺序,按工作过程的需要将职业技能、技术知识、学科知识以及劳动习惯、劳动态度等都加以组织安排,开发专业项目化课程,并编写校本教材、教师实训手册、学生实训指导手册,使实训教学项目规范化和可操作化。

2.5基于7S管理,实现规范化教学

对于实训教学而言,其主要是由代课教师、实训老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所制订的相关授课方案、教学项目单,同时由授课老师制定相应的项目单,分发到实训指导教师手中,管理员手中也有一份。在此过程中,实训教学活动应当以明确任务、制定和实施计划、控制检测质量以及评估反馈为教学流程,以项目作为载体,以具体的工作为导向,从而全面开展教学活动。实践中,无论哪一门实训课程,均要求在课前实现项目单的发放、考核项目内容,明确评分标准,同时还要求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积极进行课前的准备和预习。在课内要有效发放实训报告,并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考核,要求他们如实填写相关实训报告,自评、或者小组互评,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会咨询、计划、决策以及实施、评估和检查等工作,从而实现提升学生能力、培养方法、实践意识能力之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导向如图1所示。

2.6基于7S管理,实现实训行为的规范化

在7S管理模式下,实训时既要对学生的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对实训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工量具负责人员明确规范其任务,具体见表1。

2.7基于7S管理,实现考核评价的规范化

对于实训评价而言,其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实践中采用“每天目视化管理、每周红牌作战、每月绿色盘点、不定期定点摄影”的过程管理和现场目标管理,展开改善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主要是按照专业技能、专项以及综合技能目标,对分阶段的任务、目标以及方法和评标进行明确。实践中,老师应当根据项目实施中的7S执行状况、工艺进程、完成质量以及完成时间、报告等,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再结合阶段、最终考核目标,对其进行评价。

3 7S管理“注入”教学环节,实现实训、实习、就业的规范“对接”

2009年9月开始,学校在平时注重传授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同时,更加倡导对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工业元素、企业文化在“教”的环节上的深度融合,创设“企业讲坛”,实施企业家和师生互动;启动三“五”素养工程。

三“五”素养工程包括:

一是培养“五种基本素质”:即是非鉴别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身心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是培养“五种通用技能”:职业表达技能,汉字书写技能,外语适应技能,微机操作技能,信息处理技能;

三是培养“五种意识” :责任承担意识,沟通协调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科学研究意识,争先创优意识。

4 7S管理“融入”德育管理,实现“育人”的规范“养成”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对于“学校”两字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学”指的是学生,学生在学校中主要学习生活常识、生存技能和生命意义。“校”指的是:从教的角度看,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教的体现;从育的角度看,是行为的矫正,是育的功能的体现,连起来就是“教育”。结合叶老的明示,我们在大力提倡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时迫切需要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以期体现真正的“教”、“学”、“育”的初衷和目标。

第8篇:现代医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

1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发展

1.1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是一所省级综合性医院,山东省省直文明单位,现有职工400余人。我院自2004年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已经有10个年头,起初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途径为外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术会议,参加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程考试,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和等。所获取的学分都是以纸质学分证书或者各类证明的形式提供到到医院,医院再一一进行整理核对后,再采取手工登记或录入的方式,将每个人的学分证明等登记在学分登记册或录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1]。

1.2自2006年开始,随着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我院职工开始参加由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主办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从最初的几十人参加,到现在全院已经基本普及,说明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可,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整个二、三级学科,学科覆盖率达到100%,任何专业均能找到相应课程进行学习,讲课教师均为相关专业国内知名专家,项目内容均为各专业最新知识及技术,医务人员可利用工作之余的任何时间、地点进行选择学习,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等问题。医院每年扩编,医护队伍也越来越大,很多人员为了提升学历开始学习第二学历,外出进修增加,外出学术活动增多,学分来源也越来越多,但仍然采取人员手工管理,并且登记学分册,给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带来非常巨大的工作量。

1.3 2013年,由有着多年继续医学教育行业经验的华医医学教育中心负责技术开发及维护的"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正式由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下文在全省范围内使用,标志着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时代到来了,由管理系统代替人员手工录入的自动关联管理系统出现。2013年6月4日,山东省省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开始使用"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完成了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任期考核及护理人员的注册期考核,由原来的每单位管理人员收集每个参与考核人员的纸质学分材料,统一整理统计,填写学分登记册,然后将所有材料统一运至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中心来人工审核,审核通过手工填写任期考核证书及注册期考核证书,到现在的单位管理员在本单位系统内初审,然后上报至上级行政部门进行终审,终审通过,由审核机构在系统内自动生成一张任期及注册期考核电子证书,原来历时2个月的工作量,现在仅仅15d就能完成,大大减轻了各单位、各行政部门工作量。

1.4 "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平台"不仅为卫生行政部门了解、指导、督导辖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开设了行政入口;为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本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开设了单位版入口;还为每位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单独设立了个人查询入口,每位医务人员能够随时登陆个人账号,及时查询了解自己当前及历年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情况和个人信息[2]。避免了从前只有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员才能查找职工学分的弊端,更有利于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我院职工现有400人左右正在使用华医网上网学习卡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考试通过后,系统自动将每个人的学习考试数据关联进本单位的管理系统,然后自动记录到每位参考人员名下,从中体会到了信息化的优势和好处。

2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宝、医卡通的优势

医学宝和医通卡是山东省继续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配套硬件,配合各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使用的刷卡考勤设备。主要功能如下:

2.1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主办单位设置项目信息,学员通过刷医通卡进行人员考勤,学分数据采集,会议结束,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审核授分[3]。

2.2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单位或科室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时,通过刷医通卡记录出勤数据,自动上传至管理系统内,由管理人员设置考勤分析,实现自动授分。

2.3可作为卫生行政机构或单位组织会议签到及出勤管理工具。会议结束后可对参会人员导出签到表格备案。

我院组织各专业业务学习培训3次/w,使用医学宝和医通卡进行考勤管理,培训前只需将所培训内容录入系统,并同步至医学宝,会议结束后再上传至管理系统内,然后再给每位参会的职工统一授予院内二类学分,整个过程,只是轻松操作几下电脑,完全避免了原来的人员手工逐条录入系统的大量工作量。每位职工可随时根据自己的医通卡号或者身份证号码,来查询自己相应年度或时间段的学分数据。

我院通过使用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软、硬件,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管理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实用性、规范性、高效性,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化、手段现代化、管理网络化,促进了管理工作高效、便捷开展极大减轻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江捍平.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第9篇:现代医学管理范文

新课程教材的编排是以专题史的形式进行的,分为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三部分,因此,在用现代化史观进行教学时,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重新整合,不管是纵向的世界历史发展的现代化进程,还是横向的每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表现,都需要我们注意整合的维度,也就是整合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所谓广度就是在整合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现代化表现的具体方面,在具体的操作当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纲”,即严格把握新课标的内容要求,主要是从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三方面去分析,必要时再从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方面去分析,而不必一定抱着求全的心理全面地去挖掘现代化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深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把握现代化每一方面的难度,标准以符合高考考试的难度和符合现阶段学生的理解水平为主。

所谓力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保持一定频率的提及率,当所教授内容属于现代化史观的范畴时,要及时用现代化的理论来阐释,平时也要多引导学生使用多种史观来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提升学生解题的力度。但是,一些和现代化史观没有直接联系的单元和课文我们也应该结合现代化史观来进行一定的整合,比如,人教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个单元,主要讲的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并且呈现出君主专制不断地强化的趋势。教师在讲解这一段历史时,应该特别强调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直至达到顶峰与现代化渐行渐远,而同时期的西方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政治上的现代化的革命,如,

英国建立起君主立体并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从中国来看,古代中国在政治上日益专制化与现代化愈来愈远,西方在政治上日益民主化,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以此把“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个单元也归入现代化的发展线索,加强整合的力度。

二、重视历史线索的规律性总结

历史现象千变万化,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在历史的学习中只有注重线索的整理,并进行规律性的总结,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理解史学理论,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题能力。如,人教版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介绍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从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再到无产阶级接受“”,反映了中国人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的现代化发展线索,但深入分析之后我们还发现这条线索呈现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特点,进而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人类思想解放的一般规律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提高学生利用历史规律性认识来强化对历史史实的掌握和理解。

三、现代化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误区

1.神化现代化,把它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潮流,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我们在探索中趋利避害。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要性”,以此来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股挡不住的潮流,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这正是经济现代化带给人类的美好礼物,学生可能觉得现代化真是太好了,我们一定要尽快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上的“反经济全球化示威”这张图片,反问“经济现代化带来的全球化给人类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包括发达国家中也有人要反对经济全球化呢?”引出“在全球化过程中其实还有很多不利影响”这一问题,诸如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疾病传播问题等,通过比较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现代化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以形成正确的现代化史观。

2.认为只是西方国家一种现代化模式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因此现代化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如,复习“世界主要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这一专题时,教师应把“20世纪美国、苏联、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整合在一起,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主要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主要有三条: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二是以苏联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三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模式”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国家又呈现出“后现代模式”。

3.唯现代化马首是瞻

新课标的教材贯穿现代化史观,新江苏高考注重考查现代化史观,但是,我们也不能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唯现代化史观为中心,更不能牵强附会,把一些跟现代化毫不相干的内容生拉硬拽地填进现代化史的发展中去,要做到突出重点但又不唯现代化是论。同时也再次向学生表明:现代化史观只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应该用多元史观来全面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参考文献:

[1]钱乘旦,王宇博.换个角度看历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商务印书馆,2009.

[3]杨志才.运用新史观 应对新高考.历史教学,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