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循环的方式范文

水循环的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循环的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循环的方式

第1篇:水循环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工业循环水 处理 机理 方法

工业循环水实质就是循环冷却水。一般而言,工业冷却水的用水量在工业用水中的所占比例超过90%。冷却水主要是用来冷却产品及设备,以有效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而所用工业循环水必须有较低的水温、较低的浊度、不易结垢、不易滋生细藻等特性。对循环水进行处理,指的是选取正确的阻垢剂、缓蚀剂等处理剂对循环水进行相应的处理,以提高循环水的利用率。

1、关于工业循环水处理的机理分析

1.1缓蚀机理的相关分析

缓蚀机理的作用原理是选择合适的缓蚀剂以保证金属对循环水的缓蚀作用。常用的缓蚀剂有钥酸盐、磷酸盐、锌盐、铬酸缓蚀剂、聚磷酸盐等,这些缓蚀剂都可以于钢铁表层较好地形成一种保护膜,起到缓蚀作用。其中,锌盐的成本相对较低,但其毒性较强,所以工业部门及环保部门都对该缓蚀剂的使用做出了严格规定;钥酸盐与别的药剂一同使用时,能够有效地抑制点蚀,尤其是对钢、铜、铝的缓蚀作用均较好,但其药剂用量相对较大,且成本较高;聚磷酸盐与磷酸盐尽管会促进藻类生长,但其价格、毒性均较低,反而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1]。

1.2阻垢机理的相关分析

水垢一般指的是水中微溶性盐类在换热面上沉积而成的一种垢层,该种垢层在水循环中最为常见,同时其危害也是最为严重的。阻垢剂是一种控制水垢的技术,一般情况下,添加阻垢剂之后,循环冷却水都能保持很高的至垢离子浓度,从而有效抑制水垢产生,并能将其浓缩的倍数大幅度提高,起到降低补水量与排污量的目的。结晶、聚合、沉积是水垢形成的常规过程,因此阻垢剂的阻垢机理也极具复杂性,具体表现如下:①晶体品格发生畸变,水垢碳酸钙结晶的坚硬度与致密度均较高,使用阻垢剂后,会对水垢结晶形成一种干扰,此时晶体内部应力会相应加大,最终晶体渐渐发生畸变、破裂,阻止了水垢的形成;②络和增溶,指的是阻垢剂与水中钙镁离子所形成的稳定性较强的螯合物,既能增加钙镁盐的溶解度,又能有效阻止水垢的形成;③凝聚与分散,阴离子型的阻垢剂,其阴离子能够与碳酸钙的微晶产生物理化学反应,在微晶表层所形成的双电层阻止了水垢的形成,除此之外,阻垢剂的阻垢机理还有再生解脱膜假说、双电层作用机理等,此处不一一赘述[2]。

2、工业循环水的物理处理方法

现阶段,在工业循环水的处理中,较常用的是化学处理方法,但由于其毒性与腐蚀性较高,因此其使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在物理处理方法中,尤以阴极保护与膜处理法发展速度较快。

2.1阴极保护的相关分析

阴极保护指的是利用直流电流,让含有离子的保护介质流至处于保护范围内的金属,而被保护的金属,其负电位能够在该种作用下移至保护的电位圈内,金属则不会被腐蚀。阴极保护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另一种是牺牲阳性的阴极保护,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主要是靠施加外加电流来完成,牺牲阳性的阴极保护则是靠阴、阳两极的偶联来完成。工业循环水的物理处理方法主要是利用循环水的物理特性,以保持工业循环水的特性为前提,实现循环水的净化、冷却利用,该方法的应用前景较为广泛。相关技术人员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并对此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尽量减少其缺陷,提高其技术性与专业性,使该方法在工业循环水的处理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2.2膜处理法的相关分析

膜处理法指的是通过借助特殊的薄膜对循环水里的某些成分进行选择性的过滤,该方法具体包括了纳滤处理法与反渗透处理法。纳滤处理法在现阶段的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中是最为常见、发展较快的一种,其渗透率较高,纳滤的工艺、技术也较为先进;反渗透处理法指的是给工业循环水施加一些压力,循环水由于受到压力作用,会进入到水分离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就可提取出符合标准的工业循环水[3]。反渗透处理法可以对工业循环水进行更深度的净化处理,有效加快水与多余物质的分离速度。与化学处理法相比,膜处理法的毒性与刺激性虽然较低,但其所取得的效果却比不上化学处理法。

3、工业循环水的化学处理方法

工业循环水的化学处理方法指的是通过借助阻垢剂、缓蚀剂、杀生剂、复合水处理剂等处理剂来实现对工业水的冷却处理,使用化学处理方法可以将冷却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可以很好地控制结垢腐蚀,并能有效节约能源、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由于上文已对阻垢剂与缓蚀剂作了相关介绍,以下着重对复合水处理剂与杀生剂进行相关研究。

3.1复合水处理剂的相关分析

和单一水处理剂比较,复合水处理剂有许多优点:缓蚀剂和阻垢剂、缓蚀剂和缓蚀剂之间通常会有协同增效的功效;能简化许多加药的手续;能同时实现对多种金属材质腐蚀、污垢产生的控制等。较典型的复合水处理剂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配方,分别为:有机磷系水处理药剂配方、铬系水处理药剂配方及钥系水处理药剂配方[4]。

3.1.1有机磷系配方的相关分析

有机磷系配方是工业循环水的化学处理中效果较为显著的方法,该配方药源较丰富、药剂性能较稳定,同时具有缓蚀剂与阻垢剂的功效,且温度较高、抗氧化性也较好,使用方便、简捷,能用在碱性水处理中,最常见的配方为HEMA+HEDP+Zn2+。

3.1.2钥系配方的相关分析

该配方毒性较低且无污染,最常见的配方为钼酸钠+PAA+Zn2++木质素磺酸盐+葡萄糖酸钠。

3.1.3铬系配方的相关分析

铬系配方可以将工业循环水中锌的稳定性大大提高,起到减少由微生物造成的腐蚀与粘泥,被认为是当前国内药源最丰富、技术最成熟的配方,较常见的配方为六偏磷酸钠+HEDP+PAA+Zn2+。值得注意的是,要注重对微生物进行有效控制。

3.2杀生剂的相关分析

在控制工业循环水系统微生物的方法中,杀生剂是最主要的一种。杀生剂一般主要有两种:氧化性杀生剂、非氧化性杀生剂。

3.2.1氧化性杀生剂的相关分析

在氧化性杀生剂中,较常见的有Cl、ClO2、O3等。Cl一直有用于水中杀菌消毒的历史,其价格较低、杀菌力较强、操作方便;ClO2则是较新型的氧化性杀生剂,杀菌力强、不易产生致癌有机物,一般适用于生活饮用水的处理;O3的氧化性较强、稳定性较差,但不会使水中的氯离子浓度有所增加,排放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能在光合作用下分解出氧气。Br2作为Cl的替代品,其杀生速度也十分快,在一样的环境下,Br2能在4分钟内使细菌的存活率下降到0.0001%。

3.2.2非氧化性杀生剂的相关分析

使用频率较高的非氧化性杀生剂主要有洁而灭与新洁而灭。非氧化性杀生剂能在水溶液中分解出阳离子活性基因,高效、毒性低、生物降解性能好是其显著的特点,此外,非氧化性杀生剂的PH使用范围较广,且使用浓度较低,投药十分方便。

总而言之,在大多的循环水系统中,一般以氧化性杀生剂和非氧化性杀生剂的联合使用所取得的效果为佳。

4、小结

综上所述,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化学处理方法与物理处理方法,都凭借其独自的优势,有效抑制了水垢的产生,并使循环冷却水的重复使用率得到大大提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期限。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技术人员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并加大研究力度,争取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净化工业循环水,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浅谈工业循环水处理的机理与方法的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3(10):94.

[2]王蓉.工业循环水的化学处理[J].贵州化工.2011,36(05):44-46.

第2篇:水循环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核电;海水循环泵;安装;质量控制;振动

中图分类号:TL4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中国核电业的迅速发展,核电能源已经成为了国家提倡环保、注重工业安全的重要能源之一。可以说,核电的大力发展也代表了中国能源结构日渐优化和经济的繁荣。但是,作为核电站中的重要设备之一,海水循环泵的国产化进程却并不完善,一直需要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核电产业链逐步完善,对于引进和自主研发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所以核电设备的国产化进程不断取得突破,核电海水循环泵的国产化已在阳江核电站一期工程率先实现。

一、核电海水循环泵应用背景

在我国,核电的开发和应用并不算早,尤其是用于系统的循环与介质输送的泵类设备,在设计、制造和应用均落后于发达国家。1983年,我国政府正式确立了利用核电技术的压水型反应堆核电站。压水堆核电站占到了全世界投入运行核电站总比例的63%。压水堆一回路与二回路完全隔离,一回路系统中的泵要在大约15.3~16.5MPa下运行,确保温水循环在300~350℃的条件下不会产生气化。压水堆核电站一般来说有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会产生蒸汽的核岛;第二部分是将核岛所产生的蒸汽要转换为电能的常规岛;BOP是第三部分,为整个电厂提供冷源、全厂区管网和各种辅助设施。在常规岛做功后的蒸汽在凝汽器内被循环水冷却,循环水回路处于BOP部分,在泵站内的海水循环泵是驱动循环水的设备,每台机组配备2台海水循环泵,无备用。在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岭东核电站,海水循环泵无一例外依赖进口,设备采购、安装、调试、检修备件等受制于国外厂商。阳江核电站一期,首次使用由沈阳古风集团设计生产的海水循环泵,此批产品属国产首台核电海水循环泵,本文以此泵为例进行论述。

二、海水循环泵系统

海水循环泵有CRF(循环水系统)和CGR(循环水泵系统)两个部分。

(一)CRF系统

泵组的工作,电动机提供动力,齿轮箱降速,泵端联轴器会带动海水循环泵叶轮旋转,依靠海水的离心力作用把海水循环泵中的海水输送到下游系统,这就是CRF的工作原理。CRF泵组主要由混凝土蜗壳部分、泵芯组件、齿轮箱、立式电机、独立的冷却过滤装置、联轴器组件、潜水电泵系统等组成。

系统控制方面,主要是在海水循环泵上下的轴承设有测温元件,进行远程监控。在轴承支架内的油箱内设有加热器,加热器有温度开关和实时显示的温度计和油位表。下轴承有液位开关监测轴承,它会监控油位,如果油位低于最低油位时,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跳闸。

上图为CRF系统流程图。

(二)CGR系统

CGR系统包括油箱、电动辅助油泵、机械油泵、冷却过滤装置和管路。在海水循环泵运行时,CGR的油系统会不间断的提供油,保证海水循环泵轴承和齿轮箱部分的冷却和。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CGR系统的稳定安全,对油压和油温也有一定的监测和控制作用。CGR系统中也设置了温度表和压力表以及通过远传温度传感的传感器和压力开关,这有利于主控室的现场监控。油温不能过高或者过低,当油温超过允许范围时,警报器都会报警,油箱上设置了温度传感器,它会控制CRF的稳定性,如果超出温度指标会强行关闭CRF系统。

图为CGR系统流程图

三、海水循环泵的安装

(一)安装前准备

首先要确定被安装的设备部件齐全,主要包括预埋件密封环、水泵芯包、齿轮箱、联轴器、电机和基础盘等等。安装中需要起重设备、焊接设备、百分表、水平仪以及照明设备。安装过程中需要临时性支架、不收缩环氧灌浆和脚手架以及清洗冲剂等。在安装前,应该对安装基础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坚固、基础螺栓孔的清洁程度等等。

(二)海水循环泵组安装

1、下部预埋件密封环的安装。首先要调整入口流道处的脚手架并保证它的安全性,随后可以在预埋件上安装导向螺栓,小心的吊起密封环并安装到下部预埋件中。安装后要拧紧把合螺栓。

上图为下部预埋件密封环的安装。

2、泵芯的安装。四点起吊泵芯并下降到安装位置,对正安装角度后,要把泵芯放到上预埋件法兰,并调整叶轮与密封环的间隙,拧紧把合螺栓,确保泵芯安装在正确的位置。

上图为泵芯

3、电机基础盘的安装。基础盘要安装在电机层上,使螺母透过脚螺栓孔,让螺母悬挂在基础盘上。并同时检查基础盘在灌浆过程中是否有变化,做好灌浆记录。

4、齿轮箱支架的安装。提升齿轮箱支架到泵芯上方,使其与轴承支架上的法兰配合并调整齿轮箱支架的位置,定位正确后拧紧把合螺栓,随后可以安装齿轮箱。

5、电机安装。把电机提升到电机支架上方,位置对正后放下电机,调整螺栓的位置从而调整电机的位置,对正位置后,就可以拧紧把合螺栓确定安装结束。

6、联轴器的安装。联轴器上部与电机靠背轮通过挠性联轴节连接,联轴器下部通过齿形靠背轮与齿轮型太阳轮连接。

7、冷却过滤装置。这个装置需要放在混凝土板上进行二次灌浆,之后方可连接管路。

8、管路的安装。较为复杂,分为内部油管路和外部油管路。与冷却过滤装置连接后还分为电动辅助油泵管路和机械油泵管路。两套油泵以单独个体进行组装,其预留部分就是管路的配制空间,由于他们是以单独个体发送,所以一定程度降低了现场安装的风险。

在整个的安装过程中,应该注重现场设备和防护措施的清洁,必要时可以对安装的设备尤其是管路进行开口的密封。防止不必要的污染,例如齿轮箱的防锈和保养。另外安装工序一定要正确,比如在管路冲洗之前不能运行油管路和冷却水管路系统。

四、海水循环泵的振动问题及解决方案

海水循环泵为多轴和长轴轴系。这样的构造如果一旦产生泵组振动会对其磨损非常大,这是严重影响泵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甚至威胁到机组的安全运行,除了构造上的问题外,安装检修中对轴系的处理不当也会产生振动。

(一)振动问题特征

循环泵的振动问题主要体现在电机上,电机在上机架检测发现振动频谱显示出1x、3x、5x以此类推的频谱信号并且伴有摩擦信号。电机上下轴承的金属也会有摩擦的声音出现。

(二)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一个公式可以检测到电机振动幅值的变化。在线性系统中,电机部件所显现的幅值应该与作用在部件上的激振力成正比,和它的刚度成反比,所以就得出了 A=P/Kd的公式。其中A为振幅,P为激振力,Kd为支承系统的动刚度。所以说上机架的振幅值变化由激振力和支承系统的的动刚度来双双决定。在整个系统中,支承系统的刚度与基础本身刚度以及轴承油膜的刚度有很大关系,所以决定振幅值的两个因素也可能是振动阻尼的来源。所以说循环泵振动主要来自于系统的机械部分,比如电机上机架轴承室处,泵结构的水管伸缩处甚至是电机转子,这些位置在海水循环泵运转时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振幅从而对泵组产生磨损。

(三)解决方案

首先确保各主要设备土建基础及灌浆要可靠,预埋件数据验收合格。

其次电机转子的端面水平度应该调整到0.02mm/m。

然后是就是要调整电机、泵体等,保证轴系的同轴直线度在0.1mm以内,同时要保证泵芯包、电机支座等主要设备基础螺栓的紧固,要达到规定力矩。

最后进行联轴器各个把合螺栓的紧固。

总结:

核电海水循环泵的安装质量由泵组系统各个元件的结构决定也取决于泵组安装过程中对于质量的把控。作为一套精密而又庞大的系统,核电海水循环系统和其他核电站系统共同满足了人类对于核能的需求和开发。控制安装质量减少泵组振动问题,可以有效的延长泵组及整个循环系统的寿命,保证海水循环泵的可靠运行,降低检修成本。

参考文献:

[1] 尤洋.核电站常规岛海水循环泵安装调试[D].大连理工大学,2013(33).

第3篇:水循环的方式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70-01 一、课例描述:

《水循环》一课的教学知识目标是: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知识目标难度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配以示意图简单易懂,目标容易达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需要借以生活实际和事例,学生可能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生活体验而难度加大;“水循环的意义”需要学生从宏观的视角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去理解,难度较大。而教材用其惯用的陈述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虽然表达全面,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容易使学生的学习限于文字、囿于识记。

2016年9月30日所观摩的两节课例如表:

二、课例分析:

这两堂课都在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更为顺利的学习环境,他们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材的处理上有很多共同优点,对我启发很大。

1.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课例1利用了“台风”案例;通过“凤凰台风”的登陆,来讲解水循环的过程(活动一);并用台风对人类和自然影响的两面性来解释水循环的意义(活动三)。课例2创设了“浙江”案例;以“因水得名”钱塘江的水的来源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因水而美”、“因水而d”帮助学生理解地表水在塑造地表形态和对人类的意义;而“因水而困”则涉及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案例的选取来自学生的生活环境(如浙江)和最近发生的自然事件(如台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既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体现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3.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如浙江)或前后呼应(如台风),凸显了课堂结构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并在案例中补充相关材料和图片,使案例丰满,并为知识的概括和呈现提供相应的背景材料,使教学内容自然承接。如课例1中的“活动二根据实验小组讨论”,课例4.中展示地貌形态的图片。

三、课堂品鉴:

案例教学在课堂情境创设中很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当课堂内容接近生活实际时,案例让课堂生动有活力,但如何用好“案例”,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如;

1.如何让一案例贯穿课堂始终的同时,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并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如课例2中,“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似乎在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但仅限于“塑造地表形态、为人类提供水源和水能”,而未能涉及水循环全球水热平衡、生物圈等的大尺度的地理意义。

2.如何让一案例在承起变化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并能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认识地理事物?

如课例2中“因水而困”中“从水循环的角度为城市洪涝找找原因、出出对策”,如果没有教师最后的引导和总结,学生是很难全面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如何让案例、材料、图片的选择上贴近学生实际的同时,更符合教学实际需要和客观事实。

第4篇:水循环的方式范文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和实施,导学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相当广泛,不仅可促进学生对地理规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还能够有效改善地理课堂教学“教”和“学”的关系,突出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本文针对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作浅析,同时列举出部分具体的应用途径。

【关键词】

导学案;高中地理规律教学;应用途径

导学案指的是:教师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由教师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预案,不仅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规律教学中可积极应用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和路径,通过导学案实现导读、导问、导思和导练的目的,优化整个学习流程。

一、教师自身努力提升导学案设计水平

在高中地理规律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导学案的设计者和制作者,导学案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效果,要想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优势首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以规律教学的具体内容着手,突出导学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地理规律,同时,教师应不断学习优秀导学案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实现导学案与学生需求的有机整合。举个例子,在“自然界的水循环”规律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先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正处于一个由感性向理性转化、充满叛逆、矛盾和成长空间的年龄阶段,且拥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储备,能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存在形式。当教师了解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之后,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导学案:绘制自然界水循环的示意图展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目的是使其掌握水循环的每一个环节,各环节在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思考人类对各个环节的影响会如何影响水循环。以此实现对自然界水循环规律的导学。

二、实现导学案与课堂笔记的有机结合

导学案的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质服务,课堂笔记能够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吸收和理解,让他们的学习思路和教师的教学思路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精神不集中的现象。而且课堂笔记作为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加工和思考,记忆效果同导学案相比更加深刻。由于高中地理规律教学难度相对较大,教师可组织学生讲导学案与课堂笔记有机结合,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综合应用,既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又可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在这里,仍然以“自然界的水循环”规律教学为例,学生通过对导学案的认真研读,能够利用示意图初步说出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接着,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思考:地球上的水体有哪几种存在形态?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有哪些相互补给关系?河流的补给方式有哪些?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等。在讨论过程中要求他们做好课堂笔记,总结出水体的形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陆地上的水体分为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和地下水等,了解水体补给方式,知道水循环的类型有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从而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规律。

三、督促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

教师设计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预习环节起着不可替代的的作用,不仅可事先熟悉新知识内容,还能够了解学习重点和难点,以此实现高效学习。在高中地理规律教学中,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对即将学习的新规律、新知识提前熟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课堂前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针对导学案中的内容进行自由讨论,并提出问题和疑惑,为教学教学明确重点和方向。比如,在进行“全球气候变化”规律教学时,在导学案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表,初步归纳出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根据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标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探究全球气候的变化规律。在预习环节,教师需要求学生着重阅读和研究导学案内容,初步了解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具体概念是什么;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等。课前预习通过学导结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改善预习效果。

四、总结

在高中地理规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导学案的优势,让学生通过对导学案的研读初步了解地理规律,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工作。所以,高中地理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导学案设计水平,应用导学案有效展开规律教学。

作者:闫弯弯 单位:临县高级职业中学

参考文献:

[1]吴雪.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第5篇:水循环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 水资源;水资源资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社会水循环;二元水循环

中图分类号 X1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6)01-0083-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01.012

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决定自然资源具有资产化管理的基础。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是将自然资源按照资产进行运营管理,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作用的重要举措,是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系统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自然资源之一。水资源同时是特殊的自然资源,既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又是生命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基石。然而,我国发生严重水危机,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这种水危机表面上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其根源是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丹尼尔・科尔认为所有适用于资源环境保护的方法最终都建立在财产权的基础上[1]。就水的财产权而言,我国实行的是国家(全民)所有的制度。

我国水资源归国家所有,国务院代为实施所有权,然而国务院难以行使所有权,在水资源管理中,将此权利赋予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资源可以看作是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水资源管理人(人)进行管理。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省份水行政主管部门具有业务指导关系,相当于将各省份和各流域的水资源所有权委托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流域委员会。依次逐级委托,形成多级机制。这种国家(全民)所有权存在一定的问题,且在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广为体现。一是公共资源管理人的激励问题。各级水资源管理者并不是受利润机制驱使其像管理私有资产一样有效管理。即使各管理者做出不恰当的管理决策,其个人并不会受到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将会外部化。二是管理者的短视行为。地方水资源管理者向地方行政首长负责,水资源管理者可能实施比私人所有者更为短视的措施,损害其管理的水资源与水环境。这种情况在地方政府经济发展“锦标赛”的晋升模式下更为显著。

对此,部分学者提出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方式应对上述不足[2-4],以期引入市场机制进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管理。然而,由于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水资源的资产化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资产的私有产权导向与国家所有水资源产权的矛盾;二是资产的经济属性与水资源多重属性(功能)不匹配的问题。此外,由于水资源资产的界定不清楚,大多学者将水资源资产管理作为水资源管理的对立面提出,意欲将所有的水资源都资产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势必危害生态安全,造成水危机。

我国实施了水资源行政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并且结合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就水资源权属而言,我国实行的是混合财产权制度,即国家具有水资源所有权,使用者依法获得水资源使用行政许可之后,并且缴纳一定的水资源费用之后行使水资源的使用权和收益权等。并且,在行政许可制度中利用区域(流域)总量控制区域(流域)水资源的使用量,利用定额管理控制每个企业的行政许可取水量。同时我国还规定,节约的水资源量可以用于水权交易。我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使得我国水资源具有资产化管理的雏形,但是就如自由市场保护主义所言,“该制度是政府创造、监督并限制市场(主要是水资产市场)交易的制度”。在我国水权交易的实践中,无不体现了“政府创造、监督并限制市场交易”这句自由市场保护主义的担忧[1]。

王喜峰: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水资源资产化管理框架构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年 第1期对于以上不足,本文提出若干问题并给予解答,一是水资源资产是什么?二是水资源资产实现路径是什么?三是水资源资产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四是水资源资产管理与水资源管理的关系是什么?五是具体的水资源资产措施是什么?

1 二元水循环理论及其与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耦合1.1 二元水循环理论

二元水循环理论是水资源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在我国广为应用并指导解决实际问题[5]。该理论认为自人类社会开始开发利用水资源,单一的自然水循环结构变为“自然-社会”二元的水循环结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6]。

对于自然水循环,其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其完整的路径为“降水-产流-蒸发-排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逐渐成为驱动水循环的另一大因素,有学者将这种驱动社会水循环的因素合称为“社会势”[7]。社会水循环的源动力是用水需求,只有用水需求才能构成循环路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利用设施从自然水体或者直接从雨水进行取水活动,将这部分水资源供给实际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实际的用水部门,在生产生活等实际活动中,水资源以成为产品一部分等方式被实际消耗,其他水资源则由入渗和排放回归到自然水体中。在配给机制上,由于经济社会用水需求的驱动,水通量从社会势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移动,社会势包括政治势、经济势、政策势等。

现有的基于水资源的调控管理措施也将目光投向了基于社会水循环通量的调控管理,例如基于ET的调控措施等[8]。社会水循环调控管理的目的是保障用水安全、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等,同时也保证环境用水与经济社会用水的平衡、排污量的平衡以及经济社会取水量和水资源可供给量的平衡。社会水循环的调控环节包括,取水调控、用水调控、排水调控。以上调控环节是基于社会水循环循环路径,且分别对应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即取水红线、用水效率红线、入河排污红线。

1.2 水资源资产定义

水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指将水资源按照资产进行管理,就资产定义来说,管理者对具有使用价值并且能够带来收益的水资源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管理。资产是指能给企业目前和未来的经营带来利益,企业(个人)有权支配使用的经济资源[9]。虽然不同的领域对资产的定义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其具有共同的特征即:①预期带来经济利益;②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③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④能够用货币计量[9]。

现有的水资源资产管理研究大多将水资源资产管理与水资源管理对立,认为水资源资产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纠正”,在隐性中认为所有的水资源都应该按照资产进行管理。水的功能有:健康功能、生物栖息地功能、溶解质和悬移质的载体、生产功能。在人类使用水资源之前,单一的自然水循环机制主要强调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功能,随着社会水循环的形成,水资源的经济社会功能越来越重要,社会水循环通量能够产生大量收益,这部分水资源在定义上符合水资产的范畴,应该按照资产进行管理。就功能而言,水资源的经济功能只是水资源功能的一部分,将承担其他功能的水资源按照资产进行管理,一是产权的主体缺失,难以有效运行;二是经济驱动对水资源的无尽消费,势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灾难。

除了水资源功能的差异之外,水资源的物品属性差异也导致不能将所有的水资源作为水资源资产进行管理。根据竞争性和排他性的高低,可将水资源分为私人物品、公共池塘物品、俱乐部物品、公共物品(见表1)。作为公共物品的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私人物品的水资源是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的公共和私人物品的双重属性决定了用于生产生活的水资源可以作为资产进行管理[10]。

可以看出水资源的资产的概念小于水资源的概念。 水资源资产相对于水资源来说,是能够具体体现水资源经济功能的那部分水资源,并且能够被主体拥有、控制、交换。可以水资源资产是进入生产生活的那部分水资源,这与二元水循环理论中的社会水循环通量是重合的,应用“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对水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是可行的。

1.3 社会水循环理论耦合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路径

由于水资源资产与社会水循环通量是重合的,社会水循环理论乃至二元水循环理论对于水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在水资源资产化管理中主要存在水资源资产内涵不明晰、资产监管体系不完善、资产用途管制不到位以及资产产权体制缺失等突出问题。根据社会水循环理论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这也是社会水循环理论耦合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路径。

第一,社会水循环通量的有效界定水资源资产化管理内涵和范围。社会水循环表现形式为水资源在经济社会系统中循环,直接以水资源资产的形式创造经济社会价值,具有非常强烈的经济属性。水资源资产的范畴与社会水循环的通量的范畴重合,利用社会水循环理论对其通量进行界定可以有效界定水资源资产的内涵和范围,避免水资源资产范围过大造成水资源资产化管理与传统水资源管理的“换汤不换药”。

第二,针对社会水循环的循环途径的监管有效完善水资源资产的监管体系。现有的社会水循环循环途径为“取水-给水处理-配水-一次利用-重复利用-污水处理-再生回用-排水”。虽然环节较多,但是其基本循环过程还是“取水-用水-排水”三个环节,针对这三个环节的有效监管,显然要比现有的对流域区域控制断面的监管更加有效果,也更加有针对性。在美国资源能源和环境的政策中,也多是针对微观企业的环境因素通量的进口和出口进行监管。这样做一是节约国家过多的监管投入,可以将投入以立法的形式附属在设备中;二是对监管更有针对性,特别是在水资源资产的监管体系建设中。

第三,社会水循环的相对闭合性有效解决用途管制制度与水的流动性的矛盾的问题。用途管制是国土空间开发中的重要内容,将国土空间分为生产、生活、生态等用途,并且对国土空间的用途进行管制。水资源资产也具有与国土用途管制相似的合理性,但是自然水资源具有流动性和循环性,一个地区的生态用水可能流动到下一个地区作为生产用水。社会水循环具有相对闭合的特征,进入社会系统的水资源要发挥作用完成后返回到的自然系统中。而用途管制中的生产、生活用水就是社会水循环通量的范畴,对水资源资产的严格管理就是保护用于生态的水资源。用途管制也是水资源资产具有稀缺性的基础。

第四,社会水循环通量有效解决水资源资产产权不清晰的问题。水资源产权属于国家所有,我国在对水资源产权进行设定时存在的问题是意图设计制度对绝大部分的水资源进行产权界定。如上述水资源功能较多,真正作用于经济社会的是社会水循环部分,将该部分的使用权、收益权等界定清楚即可对水资源资产进行市场化操作。其他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家所有,并且有权利在特殊时期进行配置,如极度干旱和突发污染事件时的水救济等。对社会水循环通量部分的水资源的产权界定就是对水资源资产的产权界定,从根本上解决了市场配置水资源资产的决定性作用的制度问题,又有效保护用于生态的水资源。

2 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水资源资产管理框架的构建2.1 水资源资产管理的内涵与外延

水资源资产为进入到社会水循环的水资源,因此水资源资产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即为对社会水循环通量部分管理。其管理根据资产的性质可以分为水资源资产的界定管理、交换管理、使用管理、处置管理等,对应于社会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水资源资产管理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有一定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水资源管理的不足。一是弥补了传统水资源管理处理公共产权与私有产权相容上的不足;二是弥补了取水许可与交易用水兼容上的不足;三是弥补微观水资源配置与水事管制不协调上的不足;四是弥补了私有资本进入公共工程上的不足。可以看出,水资源资产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发挥市场配置经济社会用水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所在,是弥补水资源管理行政特色过重的所在。

2.2 水资源资产管理与水资源管理的分层

根据上述分析,水资源资产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部分,是对进入社会水循环部分的水资源按照资产的性质进行管理。由于水资源资产可以由市场决定配置,这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的行政配置有一定的矛盾。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分层管理来有效界定水资源管理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现有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宏观、中观的水资源管理,市场在水资源资产的微观管理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从宏观层面来说,国家是水资源的所有者,是水资源所有权利的根源,在这个层面对中观层面的水资源进行配置和管理。在宏观层面即可以界定出各中观层面的水资源资产的范围、产权界定、监管制度和用途管制等。除了水资源资产的宏观制度设计之外,国家不参与水资源资产的微观运作。国家的权是按照国家的水资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确定各地区的分水(可取水)情况,即宏观的水资源配置。国家的责保证国家战略需要、保障区域的生活用水安全、保障区域环境生态用水安全。国家的利是通过统筹开发利用和保护,使得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

从中观层面来说,以宏观层面的配置方案和制度设计为基础,对区域的水资源进行管理。中观层面的水资源管理既包括水资源行政管理,也包括水资源资产管理。这一层面的水资源资产管理主要是地方政府间的水权转换、水生态补偿等,其主体是地方政府。交换的驱动因素不一定只是经济社会因素,也包括行政意志主导的水生态救助等。地方水行政部分主要是对区域的水生态进行有效保护,以及对区域的微观涉水活动进行初始赋权。地方的取水方式、量、质、域等要严格按照国家、流域、上级行政的要求进行,其主要依据是区域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即当地水资源量扣除生态环境用水量,以及相关总体和行业规划等。

从微观层面来说,市场是水资源资产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在宏观和中观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各具有水资源资产的使用权的所有者按照既定的制度和规范进行市场化运作,水资源资产在市场机制的决定下进入到效率较高的行业,体现不同区域的水资源的稀缺性,同时也为“以水定产、以水定量”提供制度基础。

2.3 根据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水资源资产的权属分解

考虑到水资源的特殊性,私有化难以推行。在公共产权的基础上,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制度设计。在取水环节要引入“私有产权”或者类似“私有产权”的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现代的产权制度将产权分为所有权、使用权、占有权、处置权、收益权。在取水环节,可以将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这里主要是取水权)按照一定的原则归相关利益主体所有。也就是说,国家所有的权利主要集中在没有进入社会水循环时的自然水资源,即取水环节之前的所有水资源。一旦经地方政府的许可进入社会水循环领域,微观主体即拥有类似私有产权的权利,即拥有除所有权之外的其他所有权利。

对于取用的水,生产的前过程对应的是用水,生产的中过程对应的是耗水,生产的后过程是排水。对应到产权的属性用水过程对应的是水的使用权,耗水对应的是水的收益权,排水过程对应的水的处置权。耗水过程即是通过用水,将水资源与其他资源结合形成产品(服务),耗去的这部分水资源真正形成了收益,体现了水资源的收益权。这部分权利归权益主体所有。耗水量是行业真正使用的水资源,是区域水资源的绝对减量(虽然部分水资源的耗去没有直接形成收益),对国家所有的水资源形成了减量,在绝对量上具有了外部性。因此对耗水量的计量非常有意义,国家可以据此来制定水资源宏观配置政策和水资源资产产权政策。耗水过程体现了收益权,这部分权益不能用于直接交换。在用途管制和监管时,可以据此进行。

对于排水过程,体现着用水户的处置权。这部分过程要深入体现国家用途管制和监管的权利。对于完全脱离生产过程的废水(脱离一次生产线,进而还可以被其他生产线使用的废水不属于完全脱离生产过程),国家或地方政府对这部分水进行严格用途管制和监管。对于农业而言,排水过程一般是回归自然循环过程,例如回归到河流、湖泊、地下水等,但是这部分水一般含有面源污染物质,国家要进行监管。对于工业而言,一部分废水经过处理再回归水体。这部分水对于自然水循环非常重要,不需要行业间将这部分进行经营。用途管制和监管体制要对这部分水资源资产重点处理。也就是说,完全脱离生产环节的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强制企业行业对这部分水资源资产进行优良化处理,不能私自经营。

2.4 根据二元水循环理论的行业水资源资产管理设计

从社会水循环示意图来看(见图1),社会水循环主要存在“供水、用水、排水”3个环节。其中供水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对象主要是农业、工业、生活、生态四个部门。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密切相关,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社会从自然水体中取水(地表、地下),经过自来水厂制水(或者自取水单元制水),向用水单元输水完成供水环节;用水单元配水、直接(间接)用水、或者在用水单元内循环用水,完成用水环节;用水单元排放废水,污水处理厂(或自取水配套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向自然界排放完成排水环节;此外一部分用水单元收集废水、处理形成再生水,并循环利用,形成回用环节。

(1)农业用水。农业部门的用水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来自于农村田间农田水利设施的地表水资源;二是经机井等灌溉措施抽自地下的水资源;三是由大中型取水设施从大中型水体(地表和地下)抽取的水资源经农田水利水系送往各个用户。对于第一种而言,这部分多为雨水的直接(间接)利用范畴,可以作为自然水循环一部分,因此这 部分水资源的资产产权可以直接归为直接利益者。例如,在不影响水循环的基础上,在土地上的使用权和所有权随着土地承包权归土地承包者,集体所有的水塘等的水体,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集体所有,其具体使用方式由集体用水组织决定。对于第二种而言,由于地下水的特性,需对该部分取水以进行许可的形式进行管制,其取水方式和取水量由取水权严格界定(地下水资源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地方政府按照水资源情况设定取用地下水定额,允许利益者之间使用权交易)。对于第三种,国家设定初始水权,允许利益者内部之间使用权交易,或者与其他行业用水户进行使用权交易。

(2)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一般来自三种方式。一是来自城市建设部门的供水(自来水);二是来自自建的取用地表水设施的供水;三是来自自建的取用地下水设施的供水。这些取水具有取水许可证,并且取水量根据行业用水定额决定。对于第一种方式,各行业企业按照所用水量与行业水价进行缴费。按照行业用水定额进行严格用途管制。对于第二种方式,行业企业严格按照取水许可和行业定额进行取水,对于行业企业扩建可以向农业部门购买地表水取水权,区域内行业总取水要求不能高于交易前的取水量。对于第三种方式,工业行业可以购买农业的地下水取水权,要求与第二种方式一样。

在用途管制方面,工业要划分特殊工业和一般工业。特殊工业包括电力行业(主要是火核电行业)、钢铁、化工、饮料等行业,这些行业用水量较大,万元增加值用水量较一般工业行业较大,对于这些行业,可以考虑鼓励取水权向经营权的转换,即在通过技术更新减少耗水量的前提下,可以将取水权转向用水效率较高的行业。

(3)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主要由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来自城市建设部门的集中供水;二是来自分散供水。对于第一种而言,可以将取水后的水资源的经营权下放到城市建设部门的供水机构,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引入私有机构加入,吸纳社会资本。对于第二种而言,其方式也有不同,可以分为家庭用的自采用水和(农村)集体自采用水,对于后者要按照用水合作组织的方式发放取水许可证,对于前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步向后者转移。这部分用水是我国水法规定保证级别较高的用水,对该部分用水要进行严格的用途管制。

(4)生态环境用水。生态环境用水一部分是不允许开采的水资源,这部分没有进入社会水循环部分,其资产产权归国家所有,属于国家保护。另外一部分为城市建设等部门使用的再生水,用于河道等生态用水,这部分一旦进入自然水体,其资产产权归国家所有,被国家保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城建部门使用再生水喷洒市内植被等所用的水,一般作为生活用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丹尼尔・科尔.污染与财产权:环境保护的所有权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Cole D H. Pollution & Property, Comparing Ownership Institutions for Environmental Rotection [M].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9.]

[2]钱阔, 陈绍志.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6. [Qian Kuo, Chen Shaozi. Nature Resouces Capitialization Management[M]. Beijing:Economic Management Press, 1996.]

[3]姜文来.关于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几个问题[J]. 资源科学,2000,22(1):5-8. [Jiang Wenlai. Several Problems on Natural Resources Capitalization Management[J]. Resources Science, 2000,22(1), 5-8.]

[4]杨得瑞,李晶,王晓娟,等. 我国水权之路如何走[J].水利发展研究,2014,(1):11-17. [Yang Derui, Li Jing, Wang Xiaojuan, et al. How to Achive the Goal of Water Resources Property[J]. Water Resouces Development Research, 2014,(1):11-17.]

[5]王浩,贾仰文,王建华,等.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初探[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2):157-162. [Wang Hao, Jia Yangwen, Wang Jianhua, et al. Evolution Law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s Water Resources Under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J]. Journal of Nature Resources, 2005,20(2),157-162.]

[6]秦大庸,陆垂裕,刘佳宏,等. 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框架[J].科学通报,2014,59(4-5):419-427. [Qin Dayong, Lu Chuiyu, Liu Jiahong, et 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Dualistic Naturesocial Water Cycle[J]. Chin Sci Bull, 2014,59(4-5): 419-427.]

[7]王建华,王浩.社会水循环原理与调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Wang Jianhua, Wang Hao. Social Water Cycle Principle and Regulation[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4.]

[8]桑学锋,周祖昊,秦大庸,等.基于广义ET的水资源与水环境规划研究II:模型[J].水利学报,2009,40(10),1153-1161. [Sang Xufeng, Zhou Zuhao, Qin Dayong, et al. Comprehensive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lanning Based on Generalized Evaporationtranspiration Water Consumption Control Ⅱ:Model[J].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09,40(10),1153-1161.]

[9]John J W, Ken W S, Chiappetta B. Fundamental Accounting Principles[M]. New York: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1999.

[10]刘灿.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Liu Can.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perty Right System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in China[M]. Chengdu: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ess, 2009.]

Framework of Water Resource Capitaliza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Dualistic Naturesocial Water Cycle Theory

WANG Xifeng1,2

(1.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School of Environment, Beijing 100872, China;

2.Institute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第6篇:水循环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水循环 水资源 气候

水资源是一个特别庞大的“家族”,它包含江河湖海、潮汐、井泉。它不仅给予人们生理需求,同时为人类提供田地灌溉、动力发电、发展航运 、养殖业等等。没有水资源,生命的诞生无从谈起。丰富的水资源离不开稳定的水循环,而水循环的稳定是建立在气候稳定的前提之下。万物生机勃勃表现,离不开的水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但自工业化时代以来,人们大量的使用化工产品打造化工基地,为了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随意开垦森林等等,严重制约着生态的正常循环。目前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而调查发现,人为因素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化学物质的大肆排放,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1.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1 . 1自然因素

首先,自然因素造成的气候变化,是指太阳活动高峰期黑子的余波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导致地球出现像厄尔尼诺这样的气候。有时太阳光强度有所变化,导致辐射增强,加速地面水分的蒸发。但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11年,到达地球后也所剩无几。当然,太阳辐射和大气的压迫,也会使陆面发生热力、动量交换过程和水循环的改变,但仅此一点,就会对气候造成影响的说法有些牵强。所以,自然因素并非导致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

1 . 2人为因素

其次是目前最有争议的人为因素。气候对人类的影响,在当前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中更加显而易见。自工业革命以来,各国为加快自身国力的快速发展,完全没有顾虑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大量的砍伐植被,导致森林覆盖面不断减少,无法制造出足够的氧气,更无法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最终导致温室效应的出现,继而大量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地下水遭到海水破坏等气候问题。当前,地区水循环一般是分解为陆地支流和大气支流两大部分,水循环中的陆地分支是由降水量、出入本地区径流量、蒸发量和土壤的含水量组成的。所以,本地区水土的流失,植被储水量的下降,以及气候的变化,都严重影响着水循环的吸收环节。水在循环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原动力,继而造成水资源的流动性降低,给水质带来了一定的破坏。而大气支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沿海地区的通过水循环系统带入内陆,缓解地区干旱。

2.气候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主要影响

2 . 1降水量的缺乏或超标

一直以来,水资源被人们作为延续人类生命的重要基础。我国幅员辽阔,所以气候的类型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不同特点的天气类型,自然会出现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我国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降水量比较少,有时甚至会出现超量降雨。但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所以降水量相比于南方就较多。因此我国一直以来就有南涝北旱的说法。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尤其是温室相应带来的冰川消融。不仅南方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同样北方因降水量过多,而导致大量的房屋坍塌。甚至出现因植被无法及时吸收大量的降水,而出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 . 2水质的严重破坏

化工产品中含有大量的热能,在融入空气后与水循环相融合。经过水循环的作用,在降水过程中进入地表,对地下水资源有着很大的破坏力。另外,气温的不断增加,必然也会导致水温的上升,从而造成大气中的水分蒸发总量的不断的增多,导致地面的水资源严重不足,径流量不断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的现象。造成水资源无法进行流动,内部的杂质无法分解沉淀,最后成为一潭死水,这也是对水质的严重破坏。

2.3冰川的快速融化

冰川作为水资源的另一种储备方式,它一般都在极寒地区中,很少会受到外界的破坏。近年来温室效应的不断恶化,北极地区冰雪不断融化。很多生活在极地地区的动物,都因为无法适应温度的升高而死亡。动物的尸体长期漂浮在水中,造成了水资源质量的恶化。

3.稳定气候,保护水循环与水资源的措施

3. 1加强植树造林

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出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同时也可以吸收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植物特有的循环能力,证明了人类只有和大自然和平共处,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下去的真理。我国很早就提倡天人合一,这里的天就是大自然。由此可见,中国人对大自然的强大早已有所领悟。我国政府在意识到气候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重要影响时,就已经深刻认识到大自然中,植被对气候的影响。所以一直都在提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强民众对植树造林的认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的民众了解植被对二氧化碳强大的吸收能力,以及在光合作用下可以制造出人类所必须的氧气,植被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等等。很多人深刻认识植被对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如今我国很多地方本来贫瘠荒凉的地方,早已是郁郁葱葱的山林。

3.2减少化工燃料的排放

(1)有毒小颗粒的过滤。

二次工业革命对大自然的破坏我们有目共睹。工业革命期间,各国建立了大量的炼油厂、金属厂、硫酸厂、磷化物等有害的化学物质基地。例如,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该工业区常年大量的污染物排放,造成河谷内严重的逆温层,致使60多人在一周内丧生,同时这些有毒气体中的微小颗粒落入水中,杀死了水中大量有微生物,使得河水出现发臭、变色的现象。还有一部分被污染的水资源,在蒸发后进入水循环中,最后在降雨时与雨水一同进入地表,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为了稳定气候保护水源,对于化学物质排放出的有害颗粒,相关工作人员一定会要做好排查工作,在发展的同时要寻找污染较小的替代品,对于严重影响气候的企业要强制关闭,升级废物排放设备中的过滤器,从源头中处理有害颗粒。

(2)绿色出行。

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大气也有很大的污染。很多人习惯开车出行,但现在车辆原动力普遍的还是以汽油为主,而汽油中含有的硫在水中的易溶性,使它在进入大气候迅速进入水循环系统,形成二氧化硫,俗称酸雨。酸雨进入植被的根部、渗入地下水资源中,污染一旦扩大,那么整片森林包括森林下的地下水,都有可能遭到损伤。气候的稳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久的坚持,从点滴做起。所以我们应该控制机动车辆数量、私家车数量的不断上升,提倡大家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为稳定气候保护水资源做出一份努力。

4.结语

国际气候大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一直处在激烈的探讨中。为了阻止全球气候不稳定的进一步恶化,保障全球水循环系统的稳定和水资源的质量,世界各地纷纷成立了气候研究大会。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和巴黎气候大会。我国当前人口众多,水资源极度紧缺。因此对气候的保护工作,我们责无旁贷。为此我国积极应对气候的变化,不断加大环境的保护。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为世界制造更多氧气,严格审查化工基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提高人们对气候稳定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完善与气候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严重破坏气候稳定的行为予以严厉惩治。气候变化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影响,不仅仅关乎大自然的和谐与稳定,更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麦日也木・吾买.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10).

[2]孟丽,李莎莎.浅析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的影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1).

第7篇:水循环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柴油发电机房 进风量 排风量 排烟量 管井面积计算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民用柴油发电机内部水循环的主要有闭式水循环、开式水循环和混合水循环三种形式,其中闭式水循环的冷却又可以分为闭式风冷和闭式水冷,所谓的闭式风冷是指通过空气冷却闭式循环的冷却水,柴油机冷却水在柴油机前部的表面式空气―水换热器和柴油机内部的冷却系统组成的封闭管路内循环,散热器与柴油机组成一个整体,如下图所示。

人防工程应用中采取哪种冷却方式主要与当地的气象水源情况及建筑条件有关,并非与人防的防护等级有关。

案例一:

根据电气专业估算的资料进行计算(参考伯琼斯・劳斯莱斯闭式风冷水冷柴油发电机组):

选取型号为P150P1做为计算模型。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中第5.7.4柴油发电机房内的余热量应包括柴油机、发电机和排烟管道的散热量。由上表可知P150P1型总散热量为42.9kW。

进风量计算公式L=3600Q/((tn-tw)Cpρ),其中Q表示总散热量;tn室内控制温度;tw室外通风干球温度;Cp空气的比定压热容,取1.01KJ/(kg・℃);ρ空气的密度,取kg/m3。

当假定电站控制室隔室操作设备时:

单台消除余热进风量需L1=3600*42.9/((40-33.5)*1.01*1.146)=20528m3/h,柴油发电机燃烧气量L2=588 m3/h,油库排风量L3=555 m3/h。两台P150P1柴油发电机组总共需要进风量为:Lj=2(L1+ L2+ L3)=43342 m3/h。根据电气专业的意见认为同时使用系数取0.7较为合适,故总进风量为30339 m3/h。排风量为:Lp=2(L1+ L3)*1.1*0.7=32468 m3/h。

采用自然进风时,进风竖井面积为Sj=Lj/(3600*Vj)=30339/(3600*2.5)=3.37m2。进风口面积为3.37m2(平时装百叶,战时拆除)。排风竖井面积为Sp= Lp/(3600*Vp)=32468/(3600*8)=1.13m2。排风口面积1.13m2(平时装百叶,战时拆除)。

采用机械进风时,进风竖井面积为Sj=Lj/(3600*Vj)=30339/(3600*8)=1.05m2。进风口面积为1.05m2(平时装百叶,战时拆除)。

当假定人员直接操作设备时:

单台消除余热进风量需L1=3600*42.9/((35-33.5)*1.01*1.146)=88953m3/h,柴油发电机燃烧气量L2=588 m3/h,油库排风量L3=555 m3/h。两台P150P1柴油发电机组总共需要进风量为:Lj=2(L1+ L2+ L3)=180193 m3/h。总进风量为124534 m3/h。排风量为:Lp=2(L1+ L3)*1.1*0.7=137843 m3/h。

采用自然进风时,进风竖井面积为Sj=Lj/(3600*Vj)=124534/(3600*2.5)=13.84m2。进风口面积为13.84m2(平时装百叶,战时拆除)。排风竖井面积为Sp= Lp/(3600*Vp)

=137843 /(3600*10)=3.83m2。排风口面积3.83m2(平时装百叶,战时拆除)。

采用机械进风时,进风竖井面积为Sj=Lj/(3600*Vj)=124534 /(3600*8)=4.32m2。进风百叶面积为4.32m2。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结合建筑方案图纸,本工程人防固定电站控制室与机房分隔开来,进风方式应采用自然进风方式。

案例二:现有发电机房进风井截面积为2.99 m2,排风井面积为2.98 m2。根据电气专业估算的资料进行计算(参考伯琼斯・劳斯莱斯闭式风冷水冷柴油发电机组):

选取型号为P500P1做为计算模型。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中第5.7.4柴油发电机房内的余热量应包括柴油机、发电机和排烟管道的散热量。由上表可知P500P1型总散热量为52.4kW。

进风量计算公式L=3600Q/((tn-tw)Cpρ),其中Q表示总散热量;tn室内控制温度;tw室外通风干球温度;Cp空气的比定压热容,取1.01KJ/(kg・℃);ρ空气的密度,取kg/m3。

当假定电站控制室隔室操作设备时:

单台消除余热进风量需L1=3600*52.4/((40-33.5)*1.01*1.146)=25074m3/h,柴油发电机燃烧气量L2=2280 m3/h,油库排风量L3=400 m3/h。需要进风量为:Lj=(L1+ L2+ L3)=27754 m3/h。

第8篇:水循环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水循环经济;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危机”日益显现,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也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起初人们对水资源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运动规律,即着重于水资源自然属性的研究。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革命,使人们对水资源的研究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逐步从水资源自然属性的研究过渡到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研究,从社会经济系统的角度广泛开展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这些研究领域包括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水环境安全的研究、水权水价的研究、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等。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以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清洁生产、水循环利用、污水资源化为核心的水循环经济理论与发展模式的研究逐渐成为当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的最新方向。

1 水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1.1 水循环经济的概念

关于水循环经济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未明确提出,大多数是在循环经济的概念基础上,从城市或产业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近似的概念。

陈琨[1]从实施水循环经济的模式方面,提出水资源循环经济应该至少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在用水环节,对于跑、冒、滴、漏、污实现最小量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水的净化、回收、循环利用,达到或接近水的零排放;二是尊重自然界水的循环规律,在区域范围内,通过经济、工程技术、立法等手段调整水的时空合理分布和利用,维护水的自然循环系统,使水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张钡[2]从社会水循环的角度,提出了水产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他认为,水产业的循环经济应是一种在对水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污水处理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水产业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和标志。

正确而又合理的水循环经济定义是水循环经济系统分析、核算与制定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综上所述,在对水循环经济及其应用这一研究过程中,虽然各位学者给水循环经济所下的定义,规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都有所不同,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研究成果的大量问世,彼此间的差异将逐步缩小。本文认为,水循环经济首先是一种先进的水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建立在社会水循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按照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的原则,在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始终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重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以完善的制度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降低污染,来实现社会发展的最终可持续性。

1.2 水循环经济的特征

根据水循环经济的定义,通过传统水资源利用模式和水循环经济模式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水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2.1 发展目标上追求效率、效益和可持续的统一性

水循环经济模式在发展目标追求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效益和可持续性三者的统一,要求水资源利用模式必须按这三大目标进行重新构建。

(1)效率特征要求水资源利用注重节水,节水应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高效利用水资源。

(2)效益特征表现在中观上水资源配置的高效益,要构建节水型经济系统和节水型社会系统。例如,非农产业的用水效益大大高于农业,低耗水产业的用水效益高于高耗水产业,经济作物的用水效益高于种植业,这要求通过结构调整优化配置水资源,将水从低效益用途配置到高效益领域,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

(3)可持续性是指水资源利用充分考虑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水循环经济模式追求的最高目标。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要求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塑造持续发展型社会;要求一个流域或地区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打造与当地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要求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精心管理,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将农业、工业的结构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1.2.2 管理环节上追求供水、用水和排水等环节的健康循环

发展水循环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健康的水资源生存环境,水循环经济要求水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和途径都应追求健康循环,且贯穿于整个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水循环经济的健康、良性循环特征体现在水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需要贯彻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输入端的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在供水环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水资源量,即用较少的水资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要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节水技术和节水实践,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生活中,要求人们使用节水器具和采用节水实践来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需求,从而达到减少废水排放的目的。

(2)过程控制的再利用原则(Reuse)。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从上一工序或过程排出的水资源能够直接为下一工序或过程所用,水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多次重复利用。在生产中,要求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和先进技术,以便于排出的水能够不经任何处理就能为另一用途所用;在生活中,鼓励人们采取措施将生活水重复使用后用于冲厕、灌溉等用途。

(3)输出端的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污水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废水。废水资源化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水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二是水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不同的新产品,废水资源化后形成不同的产品可用于不同的用途。再循环原则要求水资源相关者将失去功能的废水恢复功能,从而可以再利用,以使水资源整个流程实现闭合。

1.2.3 利用手段上追求科学技术、经济与行政手段的一体化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输入,水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多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水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体系由五类构成,包括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污水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

有效的经济政策是水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必要保障。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价格、税收和财政等各种经济手段,包括建立征收水资源税制度、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污水资源化税收优惠制度等,从而实现符合水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3R原则。

法律和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可以有效地推动水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所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从目前法制建设的需要来看,我国在水循环经济立法中存在着很多立法空白,极大地影响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顺利进行,迫切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各种水资源利用的行为,例如:建立《节水型社会基本法》、《污水资源化利用管理条例》等法律和制度,是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管理手段上的重要特点。 2 水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9篇:水循环的方式范文

一、课堂内化阶段实施翻转的三种方式  

1.达标—拓展型(图1)  

学生在课前通过对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后基本没有疑问,且任务单完成质量较高,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点拨后,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深化拓展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或活动,这个课题尽量基于学生的兴趣并体现地理学科应用。此模式下的课堂应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拓展。  

 

例如,课标对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这一要求实 际是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的内容,即课标对第一节没有要求,尽管第一节内容是第二节的基础,也是重要内容,但相对而言,本节的课程内容 较少,从学情方面考虑,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已学习了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我国主要铁路线,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已对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有一定认识,因此教师只需在检测学生课前自学情况后,直接帮助学生解决疑问,稍加点拨,重点让学生理解交通布局的影响因素即可,最后可选择经过学生家乡的 交通干线或交通点,着重拓展它们的布局影响因素。  

2.释疑—点拨型(图2)  

若学生在课前通过对课程资源自主学习后, 提出少量一般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需要学生花费时间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可在课堂上展示后直接释疑,在学生达标检测基本合格后进行总结,最后根据课堂时 间进行少量拓展。此模式下的课堂注重对学生问题的直接解答和对课堂内容的总结。  

例如,课标对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 环”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本节有三个重难点内容,其中学生通过过程演示型微课等其他学习资源基本可理解 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以及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而教科书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仅列出四条内容并没有详细解释,很多学生对此会有疑问,教师可通过案例教 学法或提供素材举例引导学生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如长江水东流入海不枯竭、我国舟山渔场的形成与水循环的关系、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等,拓展人类对水循环 的影响,旨在让学生形成遵循水循环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的理念。  

 

3.探究—拓展型(图3)  

该教学模式包含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顺序性较强,适用于大部分课程内容,其核心是学生独立或协作探究问题,教师需根据问题的难易度、类型进行分组,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不同的环境。  

例如,课标对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要求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第一课时的重点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难点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课前教师可通过微视频或动态示意图展示三圈环流,引导学生理解其形成 过程,课堂上将学生分组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这样不仅可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进行检测,又可培养学生动手画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然后请每组派代表 展示成果并归纳其分布规律。最后点评学生的表现并适当总结拓展相应内容。  

 

二、课堂内化阶段实施翻转的主要环节  

1.确定研究问题  

以问题为中心驱动课堂,是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的最好方法,因此,解决问题是课堂内的核心环节,此研究问题应由师生共同完成,一方面是教师根据 课程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总结出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一般三五个即可;另一方面是学生在课堂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新问题。一般来 说每节课都应伴随着一个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引出矛盾,提出典型问题,从而使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产生学习动机[2]。教师最好在一定情境下抛出问题,而不是提 出简单而孤立的问题,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行难度分解分层,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  

2.创建解决问题环境  

翻转课堂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只有当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究,才能有效地将知识内化,从而系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3]。 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类型进行小组分工设计时应创造相应环境,当问题涉及面较广可划分成若干子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当问题涉及面较小,教 师可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研究。  

3.实施达标检测  

通过达标检测的小测验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可成为教师给学习困 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的依据,在检测过程中,注重教学重难点的检测,最好采用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可快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展示学生自学笔记是现在比 较流行的一种形式,但受限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一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笔记进行展示[4]。例如,在安徽省的翻转课堂比赛中,很多教师都选取几位学生的自学 笔记在PPT中展示,但很多自学笔记只包含学生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建议让学生将对课本内容或微课不理解的地方也记录下来。  

4.进行总结点拨  

学生通过课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后,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基本解决了学生的疑问,但学生依旧没有重构知识,也没有内化知识,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教师在 总结点拨这一阶段可带领学生系统地梳理各知识点的关系,引导学生重构和内化知识。在这一阶段中,最好先由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感受,一般由小组成员讨 论后选出代表回答,然后教师针对各小组总结时出现的问题集中点拨,对整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并对每组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最后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 加以补充和深化,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达到深层认知和理性认识的层次。  

5.深化拓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