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市场运营范文

互联网市场运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市场运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市场运营

第1篇:互联网市场运营范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互联网端各类的应用巨头都陆续加入到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中来,而以人人网、开心网等典型的互联网SNS厂商的加入则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整个移动SNS市场的快速发展。基于此,现有市场普遍认为互联网SNS厂商的加入带给了移动互联端SNS运营商很大的市场威胁,甚至会逐渐将移动互联网SNS厂商逐步赶出市场。

易观分析: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潜在巨大的市场机遇,使得原有互联端较为成熟的各类应用巨头都加入到移动互联网端的市场竞争中来。互联端人人网以及开心网等较为成熟的SNS运营厂商也加入到移动SNS市场的竞争中来,特别是以今年的发展来看,互联网端SNS厂商平台迁移所带来的客户成为了移动SNS市场发展主要的客户来源。现在的移动SNS市场格局中,从运营经验、企业资本、应用体系、用户规模等多方面角度来看,天下网、PingCo等移动SNS厂商均处于劣势,但是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结合对市场长期的研究和分析认为:移动SNS市场由用户层面产生了明显的区隔,互联网SNS厂商很难平滑转移其优势至移动互联网端,纯移动SNS厂商仍存有较大发展空间,主要原因基于

以下几点原因:

移动SNS用户与互联网SNS用户重合度不高,互联网SNS厂商很难平滑嫁接其品牌优势。根据易观国际的移动SNS用户调查,移动SNS用户中50.29%的用户没有互联网SNS账号。这种用户的低重合使得互联网SNS厂商在移动互联网端的品牌号召力有限,很难达成对全网用户的影响力。另外,缺少PC使用时间的典型移动互联网与有充足互联网使用时间的用户相比,其在PC端操作时间较低的均值,使得其与互联网用户在一个SNS体系中,处于相对弱势,而介于这种原有,典型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更倾向于寻求一个典型移动互联网用户聚集的移动SNS平台,这就使得互联网SNS品牌厂商在移动端很难平滑嫁接其品牌优势。

互联网SNS厂商很难平衡原有用户与移动SNS用户的操作体验需求,这将使得典型移动互联网用户更趋于选择纯移动端运营的SNS厂商。典型移动互联网用户对手机端的操作体验需求与互联网用户对于手机端的操作体验需求存在较大差别。互联网SNS厂商在移动端的应用需要照顾客户在原有PC平台上的应用体验习惯,这就使得其将丧失对典型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号召力,而这一部分用户就更趋向于选择更加专注于移动端运营的SNS厂商。

第2篇:互联网市场运营范文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生态系统; 产业链; 双边市场

[中图分类号] F71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7- 0079- 02

0 前 言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据CNNIC最新统计,截止到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上网人数已经超过电脑上网人数,达到3.88亿人。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苹果所向披靡,微软结盟诺基亚,三星异军突起,微信、米聊、飞聊,小米手机、阿里云……移动互联网所代表的技术和商业创新浪潮,不仅席卷了互联网和电信市场,更开辟了一个无可估量的蓝海市场。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多产业链、多层次的新兴市场,融合了终端制造、电信网络运营及互联网应用开发3个领域的技术与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移动互联网表现出与传统行业甚至互联网行业不同的行业特点,主要有以下鲜明的行业特性。

1 产业链与生态性

移动互联网的诞生和崛起打造了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在原有的ICT产业的架构上,终端及设备制造业、通信网络运营和互联网应用基本互相独立、以横向竞争为主,各领域的厂家和运营商注重于自己的技术和产品,而纵向的竞争与合作则较少。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模式”打通了终端、网络与应用并取得空前成功,谷歌以开放的终端操作系统为契机打起了行业联盟的大旗,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终端行业,移动运营商纷纷进入互联网应用行业并计划推出自己的手机,一时间行业渗透与融合、阵营与联盟纷纷登场,“纵横交错”,彻底颠覆了原有ICT格局,产业链、价值链重新打造,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日新月异。所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表现出明显的产业链特性、价值链特性和生态特性。

2 双边市场与多边市场特性

以移动应用商店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是移动互联网的聚焦点之一。终端厂家(如苹果公司)、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Vodafone等电信巨头)纷纷打造自己的应用商店及移动支付平台,传统互联网公司(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更雄心勃勃,倾力打造自己的移动互联网门户平台。与很多传统产业具有的单边市场特点不同,移动互联网平台(如应用商店、支付平台等)有显著的双边市场和多边市场的特征。Rochet & Tirole在其开创性研究中这样定义双边市场:假设一个交易平台,对交易双方(即买方和卖方)的每笔交易分别收取费用为a = aB(买方支付的费用) + aS(卖方支付的费用)。平台上完成的交易量V,如果仅仅取决于总价格 a = aB + aS,即平台的交易量对总价格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配不敏感,则为单边市场;如果V随aB(或aS)的变化而变化,而a保持不变,则此市场是双边的。按此概念推广开来,如果涉及多方交易,且平台的总交易量与多个交易方的变化都有关系,则市场为多边的。按照上述定义,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角度分析移动互联网市场,是明显的双边市场和多边市场。以移动应用商店涉及的终端用户和移动应用为例,移动应用的种类越丰富,就能吸引更多的终端用户,而终端用户越多,移动应用提供商(开发者)也就越有动力,因为同样一个应用的下载量会更多,获取的收益当然就更大。上述双边市场的情景可进一步扩展到三边市场:移动应用平台接入的终端用户、移动应用越多,则会吸引更多的广告商家接入,而广告商家的增加,可能会影响终端用户接入平台和使用移动应用的兴趣,同时广告的增加则给移动应用带来收入,但也可能会降低应用的易用性。

3 垄断、竞争与竞合

原有ICT价值链中,电信运营商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网络资源的天然垄断性及政府管制等多方面因素,尤其是在我国,电信网络运营甚至出现了寡头垄断的格局。以中国移动梦网为例,无论是终端厂家、终端用户、网络设备厂家,还是移动应用,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都围绕电信运营商实现。苹果公司率先打破了以运营商为核心的价值链,在与美国AT&T、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合作中,按照“苹果模式”进行运营,实现了在价值链中的领导地位。与苹果IOS系统相对应,谷歌的Android平台以开放为招牌,微软Windows Phone借用其在个人电脑及其应用的优势,也都在打造各自的产业链,目前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平台上的移动应用超过70万个,Windows Phone上的应用也达到12万个,业界三大移动互联网阵营已经形成。3个移动互联网阵营,既形成了寡头垄断,同时各阵营中的设备和应用厂家又存在激烈竞争,如阵营内部终端销售的竞争、各移动应用的排名竞争、应用商店的竞争(Android应用商店超过数千个)。但阵营的各方又存在相互的合作,各厂家均受益于设备元件的规模化采购、丰富的移动应用促进终端用户的快速增加、阵营用户量的增加而市场规模更大等。

同时,各阵营之间也出现了紧密的合作,同一个应用提供商、同样的应用既可接入苹果商店,也可以接入Android应用商店和Window Phone 商店;同一个终端厂家,既生产Android手机,也生产Window Phone手机;各阵营内部、各阵营之间甚至出现了“竞合”的局面;三星和苹果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但同时三星又是苹果最大的手机元器件供应商。这种“竞合”关系,使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中所有参与者之间建立和保持一种动态合作竞争关系,最终实现共赢局面。

移动互联网作为“新生事物”,绝非互联网的“升级版”,而是IT业、电信业、互联网业交叉融合创造的新市场,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曾说过,“互联网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移动互联网更是如此。

主要参考文献

[1] J C Rochet,and J Tirole. Two-sided Markets: An Overview[R]. IDEI, University of Toulouse Working Paper,2004.

[2] 方亮. 移动产业的生态系统之争[J]. 移动通信,2011(5).

第3篇:互联网市场运营范文

中国信息通讯行业生态链问题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如果简单地界定这个生态链健康或不健康是不准确的,信息通讯行业生态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如此简单评判。

信息通讯市场的生态链涉及到设备的供应商、运营商甚至新兴的互联网厂商,这个市场中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几个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而变为了传统电信运营商、新兴互联网厂商、以及IT硬件厂商三者之间的博弈与竞争关系。

对于这样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市场,不能简单地界定是否健康,而应该看现在呈现的信息通讯市场生态链是否适合行业未来的发展。

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信息通讯行业的国家都有其行业生态链,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信息通讯生态链是绝对健康的,是能说某个国家的信息通讯行业生态链更加适合这个国家的行业发展需要。

而且这个市场中三个主要的竞争者:传统电信运营商、新兴互联网厂商以及IT硬件厂商,分处在产业链上下游,并不是一种谁必须把谁吃掉的关系。

现在,新崛起的互联网运营商在信息通讯市场中扮演着新型角色。以前,这些互联网运营商,仅仅是生态链中的内容提供者,这里面包括门户网站以及电子商务网站、搜索引擎等多种类型。但是现在随着微信等新型应用服务模式的出现,一些互联网运营商实际上已经进入电信业务了,这种身份的转变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会更加明显。

目前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占到全球流量的10%,亚太地区的比例更高,已占到17.84%。这个是2012年5月份的数据,估计2016年智能手机占12%,流量占82%。在2016年全世界的移动数据流量当中,手机要占到一半,平板电脑占10%,而中国产生的移动数据流量在2016年大概占全世界的1/10。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现在的信息通讯市场中,部分互联网运营商与传统电信运营商是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未来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这种身份的界限不会再这么清楚,运营、服务、渠道、内容等领域的界限会变得更加模糊。

手持智能终端与平板电脑的界限也变得模糊。

苹果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机遇,将产品和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垂直结合,不仅是技术创新还有商业模式创新。诺基亚满足于在功能手机上的业绩,向智能手机的转型上反映迟钝,虽然在2006年就推出了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口号,但缺乏行动。IBM出售PC业务,近年来以60亿美元收购云计算与管理软件公司,现在生产业收入已占70%,成功实现转型。

相反的例子是,惠普错过了计算行业的重要转型期,包括平板电脑和云计算的兴起及移动互联网市场。戴尔一年来市场缩水20%,通过收购向数据中心软件、服务器提供转型。微软以98.5亿美元收购Skype,进军社交、网络电话和视频会议。Oracle以74亿美元收购SUN,获得JAVA和Solaris两项软件资产,打造软硬件一体化供应商,进军社交网络服务。互联网企业入局手机产业链,他们并不看重从手机硬件之中获利。

跨界融合是一种大势所趋,在未来,传统电信运营商也会从事内容提供服务。其实现在这些传统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行动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有自己的互联网公司,甚至有些传统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跟搜索引擎厂商进行合作。

与此同时,电信运营商也纷纷面对移动互联网进行转型,中国电信提出去电信化,实现规模经营、流量经营。中国联通注重规模增长与协调发展、创新变革。中国移动聚焦“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中国移动还打算把他下面的云计算公司分割出来独立运行。

目前另外一个现象是,一些互联网运营商进军硬件领域,做移动终端以期布局移动互联网。但是真正自己全方位进军硬件领域的还是极少数,大部分所谓进军硬件领域的互联网运营商采用的是和手机厂商合作的方式。在合作机上,这些互联网厂商嵌入了一些软件和应用,让手机用户一上网就上到他们自己的平台中去,这是一种捆绑的方式。

但是这种与手机厂商合作的模式,说到底并不是互联网运营商彻底、全方位进军硬件领域,这些互联网运营商只是希望加强他们自己的平台力量,能够在新的信息通讯时代更好地把用户聚集在一起。

现在,这些已经提早布局未来信息通讯市场的互联网运营商之中已经出现了几个巨头公司。不能否认,在未来,这些巨头公司很有可能会把小公司的市场一点点蚕食掉。但是,那些很具有自身特色的小公司仍然是极具竞争力的。

上面提到过,这些互联网企业通过嵌入软件和应用等方式,捆绑了用户,对于这种捆绑现象我们也要区分来分析。

对于捆绑行为,不能说是犯法,但是要分辨你捆绑所用的方式以及捆绑后的目的。如果是以泄露用户隐私为目的的盈利手段,那是非常错误的。最好的“捆绑”方式,就是提供更好的内容服务,让用户觉得你产品的体验好,如此,用户自然愿意留在你的平台里面。

移动业务现在还在进一步地拓展,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是电话,是实时的,互联网运营商提供的是虚拟的、点到点的,包括MSN、QQ、微信的聊天。

当然也可以实行不是实时点对点的,像最早的电报。当然也有公开的,比如米聊。当然也有最公开的,像群发短信、群发的电邮这种微信米聊和QQ、MSN是不一样的,对短信有很强的替代能力。当然现在电信运营商也针对这个挑战,推出了移动飞聊等等。

无论是强调内容的互联网企业,还是强调渠道的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都是用户。能不能留住用户可以说决定了互联网企业的生死。无论是广告费、注册费,还是网游费,这些收入本质上都源自用户。

现在一些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军大数据业务。但是不是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都有必要成为大数据公司。是否转型成为一个大数据公司,取决于你所挖掘的数据对你是否有用。大数据对于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意义在于,通过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爱好,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些用户真正需要的东西。

从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不仅是网络技术演进,更是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的变革。移动互联网还有巨大可探索空间,需要行业继续探索研究。

第4篇:互联网市场运营范文

三大阵营各就其位

在互联网圈内流传着一句话“得IM者得天下”,但与其将其评断为互联网行业的指导意见,不如说这是对当下移动互联网行业现状的描述。换到企业级市场也一样,早在运营商入局之前,互联网厂商就已经开始借IM进军企业级市场。

大家瞄准企业级市场绝非偶然,一方面,随着企业业务的转型,移动办公正逐渐成为当下企业用户的刚需;另一方面,移动设备的普及也为整个移动办公创造了便利的环境。当下正是移动办公为主线的企业级成型的关键时期,选择在这一时期进入市场,对互联网厂商以及运营商来说都是大好时机。

率先破冰这一市场的互联网厂商阵营正是看到了这一趋势,因而在进入这一市场之后表现的更加稳准狠。而运营商梯队则相对表现得更加冷静,如中国移动企业飞信表现的十分低调,另一家运营商中国电信也企业易信也并未大张旗鼓,但与飞信略有不同,易信虽然一直不温不火,总归还有两亿的注册用户。

互联网厂商和运营商的入局标志着当下企业级市场确立了三大阵营:首当其冲的是致远这样的传统企业服务提供商;紧随其后的“颠覆者”是以钉钉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阵营;此外包括中国移动的企业飞信和中国电信的企业易信的运营商梯队也不容小觑。

三大阵营的确立,刚好形成了鼎立之势,接下来必定是群雄逐鹿,免不了一番鏖战。

企业级市场蓝海暗战

三大阵营中各自的优劣势都非常明显。

传统的企业级服务提供厂商,运营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企业用户比较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趋势转变带动了企业用户需求转变,传统厂商必须要面临转型问题。

互联网厂商表现的最为积极,虽然从零起步能够迅速积累如此多的用户与产品的定位,功能设计甚至推广方式都不无关系,但在企业用户积累上过于求快,对质的把控并不严格,而依靠个人手机号注册账号也可看做是其的软肋之一。

而运营商的加入也值得深思,一直以来缺乏创新、受到体制制约是运营商受到的最大诟病,飞信的失败与此不无关系,但其本身优势也十分明显,资金、资源都非常雄厚且手握大量的集团用户,相对于从零开拓用户的互联网厂商,运营商做企业级应用,至少在推广上可以平步青云。

表面上看,互联网厂商和传统企业级服务提供商是这一市场上的攻防双方,但运营商的加入也为局势增添了一些巧妙的变数,三大阵营互为敌手,但又各有优势和不足,以钉钉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虽然目前抢占先机,但企业级市场又与消费级市场有所不同,拼到最后还是要看综合实力和资源优势。

第5篇:互联网市场运营范文

关键词 互联网电视技术;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78-0023-02

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等的发展为互联网电视技术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互联网电视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人们的娱乐生活质量。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乐视、腾讯等互联网电视平台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竞争发展状态。

1 互联网电视

从本质角度来看,可以将互联网电视看成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视频服务。互联网电视的交互服务主要是通过宽带提供的。与传统电视相比,互联网电视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其有效满足了人们的交互需求[ 1 ]。

2 互联网电视技术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互联网电视技术进行分析。

2.1 互联网电视终端播放计费认证方面

无论是对互联网电视运营商还是用户而言,保障终端播放计费的合理性、安全性都十分有必要。该方面的技术流程为:用户开启互联网电视终端之后,终端会为用户弹出一个登录选项。如果用户并未注册而直接登录,则该界面会向用户显示“登录失败”;当用户成功注册并登录之后,其ID及密码数据会被记录在互联网电视终端后台的数据库中。在浏览过程中,如果用户想要观看终端中的收费节目,则终端会再次弹出一个收费窗口(或要求用户将自身的普通ID升级至会员ID)。当用户成功付费或升级之后,其已付费信息或会员ID信息会被反馈至后台服务器中,由服务器发出允许播放指令。此时,用户通过上述付费或升级会员方式获得的DES加密认证票成功被CDN网络认证之后,成功认证信息会被传输至互联网电视终端的媒体服务器中,由媒体服务器满足用户的视频观看需求。

从本质角度来讲,互联网电视终端播放计费认证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于:该技术中的加密认证部分有效保障了用户付费及观看过程的顺利进行。当不法分子想要通过盗取用户ID及密码信息的方式获得观看资格时,DES加密认证票的缺失杜绝了这种行为的产生。从某种程度上讲,互联网电视终端播放计费认证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用户ID账号的安全性及隐私性[ 2 ]。

2.2 视频播放方面

互联网电视的视频播放技术直接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互联网电视视频播放技术的应用流程如下:

第一,通信部分。在相关规则的限定下,通信模块会按照动态性原则完成下载服务器列表的选择。当选择工作完成之后,会自动从对应服务器中下载相关数据。整个下载过程结束之后,通信模块会按照下载平均速度完成各类服务器下载优先等级的排名。

第二,缓存部分。该部分的任务主要是保存通信模块下载的各种数据信息。该部分的数据缓存质量直接影响用户观看视频的流畅性。

第三,数据处理部分。该部分主要的数据处理功能主要是通过相关解码芯片完成的,其任务为将数据从原本格式转化成用户可观看的格式。

2.3 电子节目菜单展现方面

该方面的电子节目菜单展现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2.3.1 客户端/服务器技术

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技术的互联网电视终端能够有效缩短用户启动电子节目菜单所需的响应时间。但从实际应用经验可知,某些运营商会利用该技术向用户提供不合理的视频产品。这种问题主要是由统一规范的缺失引发的。对此,为了促进互联网电视行业的良性发展,应该按照该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客户端/服务器技术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 3 ]。

2.3.2 浏览器/服务器技术

这种技术是指利用终端中包含的Web浏览器为用户提供电子节目菜单。虽然这种技术能够促进各类互联网电视终端电子节目菜单的统一,但由于该技术的菜单提供需要经历一个浏览器加载环节,因此用户等待电子节目菜单响应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

3 互联网电视的市场发展前景

结合我国目前的互联网电视技术发展情况可知,我国互联网电视的市场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消费者吸引方面

互联网电视技术的发展需要消费者的观看来推动。因此,在未来的互联网电视市场中,吸引消费者将成为各大互联网电视的主要发展目标。消费者的成功吸引需要通过消费者整体特征、观看偏好等因素的分析来实现。结合我国目前互联网电视的消费者各项信息可以推断出:

第一,消费者年龄范围。我国未来互联网电视市场的消费者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24~35岁范围内。

第二,消费者整体特征方面。就付费节目而言,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基本经济独立阶段,如果提供的视频节目质量、内容满足他们的要求,该群体的付费概率相对较大;就观看特点而言,24~35岁消费者群体较多观看各类增值业务、综合资讯、国外电影、电视剧等。

第三,消费者观看决策影响因素方面。就该方面而言,消费者对互联网电视的选择与其他商品基本相同。商品的品牌、价格、质量是消费者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对此,为了实现提升市场竞争力目的,各大互联网电视需要将提升商品(视频节目)质量、控制价格以及品牌策略应用作为主要的发展战略[ 4 ]。

3.2 竞争发展方面

就内部层面而言,各大互联网电视的竞争发展将会成为我国未来互联网电视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互联网电视需要对以下几种竞争要素加以重视。

3.2.1 互联网电视终端

虽然这种竞争要素仍然处于开发期,但结合电视的发展经验可知,互联网电视终端的功能、使用便捷性将成为影响运营商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因此,其设计开发工作需要加强对用户实际需求的融入。

3.2.2 运营成本

对于各大互联网电视运营商而言,其运营成本主要包含构建一次性系统成本、周期成本、节目引入以及系统扩容(由用户及容纳节目数量的增加引发的)等。除了节目类型方面而言,不同互联网电视的其他成本项目大致相同,因此,在未来的互联网电视市场中,互联网电视应该利用相关措施合理控制节目引入成本。例如,互联网电视可以通过低成本自制网剧的方式实现成本控制目的。这种措施的应用还能够有效提升互联网电视的声誉,促进其品牌效应的发挥[ 5 ]。

4 结论

从整体角度来讲,互联网电视技术主要包含电子节目菜单展现技术、视频播放技术以及互联网电视终端播放计费认证技术等。结合我国目前情况可知,我国互联网电视的市场发展前景主要集中在吸引消费者、竞争发展趋势等方面。

参考文献

[1]殷勤.互联网电视技术及市场发展前景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2]苏军根,杨柳,鲁维,等.互联网电视技术与运营策略探究[J].电信科学,2012(9):90-99.

[3]莉莉,周海涛.互联网电视技术方案与业务模式探讨[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2(6):23-24.

第6篇:互联网市场运营范文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催生了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充实了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营业态。创新性金融产品的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普通民众接触的消费类金融产品的空间,但也给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造成显著冲击,对我国传统金融监管体系形成难以回避的挑战。在传统金融市场中,规模决定论甚嚣尘上,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水平直接决定了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这对资产规模相对脆弱的民营银行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利空。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创新决定论突起,庞大的金融资产不再是金融机构的优势资源而是负担,而能够取得互联网金融时代竞争优势的则是那些具有互联网思维且适应互联网金融技术要求的创新型金融机构。这对于具有较少资产但是运营思维较为灵活的中小型民营银行而言是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互联网思维系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对企业当前所拥有的产品、市场及用户资源进行重新审视,创新企业的商业业态,从企业战略、企业业务和企业组织三个层面重新打造企业的价值链,形成具有互联网时代特征的企业价值增长新空间。为此,民营银行应当重构互联网思维,依托互联网金融技术及时转变运营模式,以用户为中心持续创新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互联网式金融产品,推动我国金融产业快速进步。

二、互联网金融思维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冲突

(一)传统金融思维与互联网金融运营思维之间

的冲突传统金融运营思维缺乏对用户价值的必要考虑。在传统金融时代背景下,银行系统通常更为关注于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忽视为中低端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和动力。这是由于传统金融机构为处于不同价值阶层的银行客户提供服务的成本差异不大,但是金融机构通过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式则可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令金融机构普遍围绕高净值客户群市场展开争夺,从而使得传统金融市场陷入较为惨烈的恶性竞争循环中而不能自拔。互联网金融运营环境下的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趋零化,金融机构可以用较低的运营成本来为更多的中低端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中低端客户群体具有单位资产水平较低但总量资产规模庞大的特点,这为民营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错开与超大型金融机构展开恶性竞争的契机,它们转而挖掘中低端客户这个长期被忽视的新市场价值增值空间,凭借其互联网技术优势来建立差异化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之间的冲突

1.互联网金融在中间业务上的创新举措冲击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传统金融机构的主要盈利点在于通过庞大的中间业务收费项目体系设计来收取巨额的中间费用,从而保障传统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支撑这种在中间业务上的强制性收费项目设计模式的主要力量在于传统金融机构拥有行政法规赋予的行政垄断权[1]。但互联网金融机构突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在物理时空中的行政垄断权,在互联网世界中重新构建了一系列低成本运作的全新的金融中间业务体系。2.互联网金融机构可有效克服传统金融机构响应客户需求能力弱的问题互联网金融机构凭借互联网技术提供的技术优势来降低面向客户的金融中间业务收费水平,从而有效增加客户的经济实惠;凭借其技术便利性来为金融客户提供便利化操作服务,通过实时化资金转付等功能来提升客户体验水平,有效克服传统金融机构在应对客户需求方面的响应迟钝性问题。3.互联网金融机构可变革消费者消费习惯,创造新的金融消费需求市场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平台向金融客户提供各式基于互联网的资金支付与结算服务,显著替代了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内容。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机构针对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的替代效应之外,互联网金融机构还通过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的方式来创造金融消费市场,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形成良性互补关系。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创新网络化支付这一新的金融交易空间的方式,培养普通民众日常使用金融服务的习惯,促进金融产品融入社会民众日常的生活消费习惯中,降低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现场服务压力。

(三)传统金融运行模式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的冲突

1.互联网金融平台规模持续扩张侵蚀传统金融机构业务空间当前的金融市场竞争格局不再是单一的金融机构之间的企业级别竞争格局,而是依托于特定的平台空间展开的企业集群之间的金融市场竞争格局。互联网金融平台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来设计的,它凭借既有的金融机构运营体系来组织,在整合包括网店、电信企业、娱乐企业等各类商业机构的商业资源基础上来拓展其自身生存空间。从系统学的视角来分析,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是一种不对称性的竞争,传统金融机构虽然在资本规模上远超过单个的民营银行,但是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角度来分析,传统金融机构缺乏与以民营银行为核心的、且包括各类商业机构在内的企业集团展开竞争的必胜把握。2.互联网金融平台凭借高客户粘度销蚀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空间传统金融机构物理营业空间的封闭式柜台将客户群与金融机构阻隔开来,从而造成客户群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心理隔膜。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增强客户粘度上,传统金融机构在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展开竞争的过程中具有天然劣势,这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实时化的人企交互服务,可快速获取客户的消费需求并据此来及时创新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机构还可借助网络交互工具融入客户人际网,从中开拓新客户资源,而这是传统金融机构的短板。

(四)传统金融监管模式与互联网金融模式之间的冲突

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巨变性与传统固化的金融监管模式之间存在冲突。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由此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与传统金融监管模式之间产生了冲突。传统金融监管模式重视基于地域性监管技术的发展,通过审批金融经营许可证的方式将各金融机构限定在不同的物流空间中,从而降低整个金融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而互联网金融体系所构建的互联网络化金融世界突破了传统物理空间对金融市场的局限性,用互联网金融技术来克服传统被分割为若干模块的金融机构及金融业务方面的不足,从而以较低成本实现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化效益。而传统金融机构缺乏监管互联网时代金融业务的经验,缺乏跨界监管各类互联网金融业务和类金融业务的能力。

三、面向互联网金融的民营银行发展路径

(一)重构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运营思维

1.民营银行应当将互联网的用户导向思维融入银行运营理念中互联网思维的首要特点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用户导向的民营银行价值链重构。传统银行通常将用户视为企业的利润源,并在银行的日常业务设计上通过增加对终端用户的收费事项的方式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传统思维指导下的民营银行由于缺乏用户导向理念,从而难以在大型银行的战略挤压下获取必要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导致传统银行时代背景下的银行用户受盘剥的关键,在于银行在与用户交易过程中掌握信息不对称优势,并凭借该优势地位侵占用户的合法权益。互联网时代的银行用户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银行的信息不对称优势,提升了金融交易业务的信息透明度水平,实现了银行权力向用户权力的转移。在此背景下,民营银行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理念,深入调查掌握客户需求内容,以解决客户问题为导向来引导银行客户有序参与商业银行业务链条设计,并据此重新打造银行价值链系统。2.民营银行应当将互联网的简约思维融入银行运营理念中与传统银行业试图尽力丰富金融产品品种,增加用户产品界面内容的运营理念不同,互联网时代的民营银行应当秉持简约思维来帮助客户节约成本,为客户创造其所需要的用户价值。信息内容极大丰富是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银行用户为找寻自己迫切需要的信息所耗费的时间成本随着银行供给的服务内容增加而增长。为此,民营银行应当立足客户视角来考虑对既有产品线做简约化处理,用少而精的服务内容来满足客户的关键需求。考虑到民营银行的资本实力相对有限,难以在全产品线上展开巨量投资以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民营银行更应当集中优势资源于其核心优势产品上,在民营银行的品牌定位上力求简约,在细分市场设计上力求专注,在金融产品规划上力求聚焦。此举有助于在互联网信息爆炸背景下降低金融客户所耗费的时间成本,提升用户价值。民营银行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推行去中介化措施,绕开中介机构并借助网络撮合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完成资金从盈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2]。此举有助于简约化资金融通业务环节,降低融资成本和资金借出成本。

(二)推进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

1.民营银行应当秉持极客理念来重构拳头金融产品与国资背景银行及跨国银行巨头相比较,民营银行缺乏充裕资金来实施全方位金融市场竞争战略。民营银行的理性选择是充分运用极客理念来提升既有核心业务中的金融产品服务水平,通过打造拳头金融产品的方式来向金融客户提供超越其预期的金融服务。与传统银行业界的严谨求实作风不同,极客理念指导下的民营银行应当汲取互联网世界的丰富技术营养,从银行的利润收益中拨付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探索性金融技术研发领域。民营银行应当积极招募一批具有互联网新思维、掌握互联网先进技术的高素质员工进入到金融领域,促使互联网技术与民营银行的既有业务链条相融合,实现以技术革新为中心的银行运营业务创新。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的民营银行业务创新有助于民营银行打造与超大型金融机构展开竞争的非对称性技术优势。在极客理念指导下,民营银行借助知识理论重构银行业务体系,运用信息化和知识化工具来打造民营银行的核心业务。此举有助于民营银行凭借互联网技术优势来突破传统金融机构的资产优势障碍,形成民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2.民营银行应当秉持跨界理念来创新金融产品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传统金融机构试图通过固守既有金融产品市场的方式来保住企业利润的想法缺乏可行性。这是由于互联网技术具有渗透性的特点,在互联网新科技的冲击下,传统的物理市场和虚拟市场之间开始有机融合,金融产业及相关产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民营银行应当及时运用跨界思维来颠覆传统金融产品市场的生态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创新金融产品和占领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产品市场空间;可以在客观评估自身运营优势的基础上,借助既有银行网络平台来有序开展网购服务、电信服务、娱乐服务,有效扩张银行的业务运营空间和利润增长空间;可以通过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方式来有效整合支付、结算、融资和理财等业务,并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来实现对目标客户的精准定位和个性化金融服务供给[3]。由于互联网技术内生的规模化效用的支持,即互联网具有“一点接入,全球联网”的特点,民营银行可以通过较少成本来建设网络节点并在理论上获得占领全球市场的能力。这有效规避了民营银行陷入在传统的“红海”市场与超大银行展开血拼的悲剧,转而借助互联网技术开辟具有更丰沛利润空间的“蓝海”新市场。

(三)打造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系统

1.民营银行应当秉持系统思维来打造民营银行的互联网金融运行平台民营银行应当提高互联网技术在民营银行体系中的系统性应用水平,全面推进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有序开展需要依托于可以整合相关金融资源的互联网金融运行平台。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思维要求民营银行开放企业既有资源,与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在内的合作企业共享各方的优势资源,实现基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各方合作企业的共赢目标。民营银行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在与超大型金融机构展开竞争的过程中增强自身获胜的几率。因此,民营银行应当打造一个多方参与的互惠共赢的金融生态圈,凭借金融生态圈的力量来提升金融市场客户的用户粘度水平,从而有效巩固己方市场优势,消弭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空间。2.民营银行应当秉持社会化思维来打造互联网金融运行平台互联网时代的核心资源是人,民营银行应当牢牢抓住人这一项核心资源来打造互联网金融运行平台。从客户市场角度分析,民营银行应当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增设消费者与企业间实时化沟通模块,近距离了解金融客户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内容,从情感上笼络住企业的既有客户资源,并积极开拓企业的新客户资源;可借助既有的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人际交互平台来增加与金融客户群的互动效能;应时刻牢记企业的社会化金融系统的运作核心是人际关系网络,借助互联网络来渗透到关键客户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借助关键客户的人际关系网络来留住客户,并拓展新客户资源。

(四)完善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支撑系统

第7篇:互联网市场运营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流量经营;增值业务;运营商;工作思路;运营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市场形势判断

纵观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2002-2006年是早期的封闭化模式,主要通过WAP形式,市场处于培育阶段。2007-2009年,市场迅速起步,3G牌照发放,开始商用,企业展开布局;2010年以后,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快速发展,行业竞争全面展开。

1.1 移动互联网市场迅速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期

截至2011年12月底,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3.56亿。其中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PC互联网从2000万到1亿用了6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从2000万到1亿用了2年。

智能手机销量和份额增长,为娱乐与商务应用等高端移动互联网业务打下了终端基础。

2011年移动互联网网民与PC互联网网民基本持平,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将超越PC互联网的网民数,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1.2 用户逐渐习惯移动互联网,手机呈现非语音化趋势

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趋势是:用(实用化)、玩(娱乐化)、看(媒体化)。

七成用户每天至少上一次移动互联网,在交通工具上移动上网的用户也占七成,零碎时间的积累逐渐掠夺传统媒体占据潜在消费者眼球的时间。

目前,中国网民更偏爱网游、音乐和视频等互联网娱乐内容,中国互联网结构还会经历从娱乐型互联网向实用和商务型互联网转变的发展过程,这其中蕴藏巨大的商机。手机游戏是目前用户付费使用最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体现用户对娱乐化应用价值的认可;

移动互联网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媒体的功能,并且随着微博用户参与的内容创造的兴盛,赋予了移动互联网新的媒体特质。

手机用途的变化: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非传统业务(浏览、各种应用),而非传统语音。

1.3 互联网通信手段和通信模式的创新破坏了传统通信业务的价值

如今,语音通信仅仅是满足通信需求的诸多手段之一,且即使是语音通信也并非只有电信网能提供。因此,以语音为核心的传统电信业成长前景堪忧。究其本质,作为既得利益者,在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创新竞赛中,传统电信产业已经在通信手段和通信模式创新方面沦为互联网的跟随者。

互联网同质化和免费产品对运营商现有业务收入冲击巨大。收入结构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变化,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对快速增值的趋势型业务要加快速度发展,如流量收入;对明显下滑的传统增值业务要尽快实现转型,减缓下滑的幅度,如短信。

1.4 运营商移动互联网面临诸多挑战

1.4.1 传统“围墙花园”模式已被打破

2G时代,运营商构建了相对封闭的应用和内容体系。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极大地繁荣,用户有更多的选择,原来的自建、自产和自销的模式已被打破。

1.4.2 前向收费被“免费”的商业模式打破

2G时代,运营商以“前向收费”为主,向用户提供收费的内容和应用服务。移动互联网企业是“用户免费”为主,为用户带来大量优秀免费内容和应用,通过资本市场的支持、或者依托用户规模资源建立起后向收费的商业模式,来支撑这种“用户免费”的模式。

1.4.3 VOIP应用侵蚀运营商基础语音业务

互联网应用渗透到运营商话音和短信等基础业务领域。当前,语音类和基础类增值业务仍然是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和主要利润来源。越来越多的移动即时消息、移动VOIP等业务分流了运营商的基础业务收入。

1.4.4 社交网络应用侵蚀运营商短彩信业务

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即时通信业务成为市场发展热点。在传统的文本通信的基础上,增加了语音短信、社交网络、位置服务等新功能。微信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日均消息数过亿。直接分流了运营商的短信、彩信业务量。

2 增值业务发展成功的思考

2.1 整合业务内容和资源

促使运营商创造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方面超越竞争对手,提升市场份额的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抓住数据互联网业务发展的浪潮,全面提升企业在数据互联网业务上的竞争力和价值。

以创新和整合实现带来市场价值的产品及业务架构,在产品、运营、服务、价值链打造上全面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

拓展合作联盟,支撑主营发展,降低互联网对电信业务的冲击。主动求变,积极创新,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

2.2 增值业务发展思考

增值业务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工作,提升市场竞争力。主要包括:拉动用户入网、提升客户价值、延长生命周期、跨产业链合作。

2.2.1 拉动用户入网

打造互联网应用联盟,强化联通在互联网产业的地位。发挥互联网应用联盟广告资源和传播能力,规模转化为电子渠道合约用户受理量。通过二维码、应用预装系统及专项活动,持续吸引新用户到店体验。

2.2.2 提升客户价值

以移动互联网服务为切入,通过应用体验和新产品推广提升ARPU值。提供实体渠道入网三件套服务。对2G客户开放3G功能,提量升速。促进3G数据副卡、互联网视频产品销售,提升沃商店下载。

2.2.3 延长生命周期

将全方位用户画像用于客户服务与维系。对家宽和3G客户及应用。免费提供个人云存储空间。实现零信控用户电子帐单全覆盖。

2.2.4 跨产业链合作

推动智慧城市民生工程的发展。确保招行手机支付项目按时。智慧医疗在公众和行业领域聚合出有市场价值的项目。

3 增值业务运营体系建设的思考

3.1 组织与资源

建立专门的移动互联网运营机构及产品经理制。产品经理负责从需求分析、产品开发、产品推广、客户服务等全过程;在商用阶段,负责收集客户的反馈,根据客户的意见改善产品,并提供客户服务。

3.2 模式与掌控:建立开放合作模式

(1)针对不同的合作伙伴,根据公司实力、市场规模2个维度建立3个水准的合作层级,根据不同层级开放不同的核心能力,并鼓励合作伙伴向更高水平成长。

(2)对三个不同领域的合作要求

业务领域:优先合作体现公司竞争优势、带来新客户、粘性强的业务领域。平台领域:开放资源富余、成本低廉、影响力较大的能力平台,如短信/wap平台。客户合作:实力相近、资源互补、共同能壮大的合作,如与银行合作手机购物。

3.3 需求与产品

3.3.1 产品规划与开发

(1)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创新发展趋势:端云结合趋势明显,业务产品与平台能力的终端集成逐渐深入;新型服务交付方式将成为产品创新的重点之一;开放常态化,能力引擎、应用产品、内容数据均提供开放API。

(2)针对个人客户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规划:发展与移动特色能力强、固定宽带资源优势相关的业务领域;核心立足点重点考虑基于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优势的互联网业务;不做需要自己创新大量和内容和业务的领域,不做与自身能力优势无关的业务领域;核心商业模式创新双向收费模式,实现通信及信息服务价值的提升;产业链定位打造开放平台,推动优秀开发者合作共赢,引领产业链发展。

(3)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原则:以流量提升为中心:完善一站式的3G终端适配、应用下载服务,重点开发具有自传播功能的视频业务、软件下载和应用;以增加用户粘性为重点:开发手机秀等应用产品,完善业务系统功能,通过个性化的应用,增加用户粘性,提高用户价值。加快融合类应用产品开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推进家庭安防、高清视频、电脑保姆、在线教育等新产品上线和推广,通过宽带、手机等应用的融合,提高产品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强标准化行业应用开发:推进行业应用的快速产品化,为规模推广提供条件,重点推进位置服务、近场支付、物联网,逐步开发跨用户群的应用产品。

3.3.2 质量与交付:服务与交付保障

(1)加强对用户端的控制管理:动态捕捉用户需求和行为变化,实时调整业务资源;监测用户使用率,及对业务和SP的满意度,指导业务开发和交付流程,提升各项业务的交付质量;根据用户消费等级提供有差别的服务等级;实现业务质量及价值领先的优势。

(2)业务交付支撑平台:将业务资源贴近用户部署,确保业务交付质量;根据用户使用率,利用动态资源优化调整网络及内容资源;实现业务质量及价值领先的优势。

(3)产品开发成功率:完善试商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加强对上线产品的质量管理和监测。

(4)合作伙伴服务质量监控及引导:对合作伙伴的管理变事后管理为事前引导;根据用户满意度和业绩对合作伙伴进行考核、奖励和淘汰;指导合作伙伴业务开发。

3.3.3 体验与营销:推广体验营销,开展感性营销

(1)开展感性营销,建立用户归属。

(2)拉动用户入网:将应用流量转化为入网客户,打造互联网应用联盟,线上吸引至电子渠道受理,线下吸引至门店体验。同时结合线上促销宣传,吸引用户到实体渠道体验、入网。

(3)深化流量经营-精细化营销。在“智能管道”基础之上,结合移动互联网产品特点,以流量经营为重点,深入挖掘用户的消费行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精细化营销和体验式营销,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4)深化流量经营的核心和关键点。三个核心: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解决客户需求问题;W?:W网+WLAN,解决高速上网客户体验问题;云:新技术,解决产品的平台方面问题。

第8篇:互联网市场运营范文

58同城的目前主要业务覆盖中国400多城市,其中27个为核心直营站,目前主要涉及的业务是基于这些城市的生活信息类服务,除了二手房、汽车、招聘几个主要垂直行业之外,涉及到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哪怕是开锁,疏通下水道等等,都能从58同城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与一般垂直网站相比,这类的信息更侧重于展示,而没有深度的新闻、活动等延续。

而在58同城覆盖的城市,还存在另外一些本地化的互联网生态,比如:本地的行业垂直网站,主要有招聘、房产、汽车(非二手车),本地的团购网站、本地的区域门户网站。

近期互联网热切关注的各个网站去农村标语“刷墙”,自媒体界纷纷表示“接地气”,或者每逢过年,总会冒出一两篇“三四线城市互联网生态”的讨论,认为这些才是三四线城市、农村的真实生态情况,但事实并非如此。

三四线互联网业态丰富市场增长迅速

笔者近三年,行程十多万公里,实地访问过全国80多个地区,与数百家区域互联网公司有过接触以及深度交流,这里有类似南昌、银川等三线省会城市,同样也去过山西晋城、浙江余姚、海宁、安徽滁州、池州等四线乃至五线的小县城、城镇,这里面有经济较好的沿海城市,如北海、厦门,也有内陆西北的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比如河南卫辉。听一听,很多地方就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互联网发达城市的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相当遥远。

这些城市,不仅仅互联网有良好的生态,也有极其庞大的市场容量,目前运营情况,年收入普遍在500万到4000万,而且未来增长点和空间很大。

而通用型的产品,在各地的普及也是参差不齐,但不容否认的是,无论在哪里,电商已经无孔不入,互联网已经改变了这些区域的生活方式。

全国约有3000多县市,笔者所涉及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尽管现在来看,单个的类似互联网公司营收体量还不够巨大,但整体的规模不容小窥。

对决58同城们本地化壁垒是优势

目前,58同城进入了很多城市,在有区域互联网公司的地方,双方的业务有重叠的,不能说58同城的业务对于区域互联网市场的冲击很大,或者是颠覆本地互联网生态,但至少区域市场份额是绝对的,但这个份额够大,所以互相之间影响不大。

在接受笔者提问时,58同城总裁姚劲波也表示:目前58同城侧重的是信息展示,因为我们的信息和门户和垂直网站的信息不一样,我们所有公司就是成交快,我们信息三天要下架,如果你了很长时间还在那我们就认为是差的,我们所有的客户虽然没有按照交易和效果收费,但是所有的客户之所以愿意给你钱,没有人是因为品牌,他是说你做这个效果,我不会给你一分钱,我所有的商户都是非常现实的,你要是不能带给我,我就不存在了,所以其实不妨碍这是一个效果驱动的平台。

其实,与58一样,目前涉及到本地运营的大公司互联网产品,目前基本停留在生活消费信息的展示,这种展示比较浅度,但有一定效果,类似58同城,确实在招聘、租房、二手房、汽车等领域,收入颇丰,一方面由于市场巨大,另一方面是规模达成。

微观到各个城市,这样的浅层次展示,能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但并不能完全满足本地生活的需求,基于本地化的深度信息,需要通过分享,所以类似各类商圈点评网站疲态毕现,是正常的,一方面行业单一,另外缺乏深度的本地内容,所以58同城的则满足了部分本地的需求,所以三四线落地的时候,还是有市场的,尤其是本地区域互联网公司较弱的时候,优势更加明显。

区域互联网公司,目前收入较高,或者流水较高的,均是涉入到了更深度的运营层次:社区、行业运营,当然也有类似分类信息单城市数百万的城市,但占公司主体营收比例不大。近期,众多O2O项目,社区O2O项目面世,誓称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一公里问题,其实在三四线城市,一样存在,但现在的O2O社区项目则是本末倒置,是为了电商和O2O商业目的,才去做所谓社交化、社区。而区域互联网公司在这点上则是优势明显:社区、社交化都是最大的优势,比如合肥论坛,去年房产电商成交6000套,约占合肥房地产总成交总的5.68%,某次相亲会活动约10万人参与,这样的数字前提,是建立在强大的社区背景之下,包括现在众多O2O挖空心思要做的业主社区。

类似这样的行业化深度运营、垂直化的深度和专业度趋势,非常明显,与58同城的竞争仅占收入行业较小的一部分,未来商业目标各有所长。所以大型互联网公司落地产品,对于这些区域的影响并不大,长期的运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运营技术壁垒,一般产品型公司,很难突破。

移动互联时代区域互联网必须进化

姚劲波认为,类似本地化的互联网公司、网站,同样也不会对58产生太大威胁,本地网络有一些缺点,比如他的研发投入,很难和一个全国性的投入相比,他的市场没法通过全国的媒体放大。的确,这也是区域类互联网公司目前面临的瓶颈。

从趋势上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在三四线城市不如理解为进化和分流,流量不是流失了,而是转向了移动端,已经建立了自己移动端(APP、微信等)服务的网站,流量整体并未下滑,只是PC端转向了移动端,但众多公司面临的还是产品开发的难题,目前国内也只有腾讯旗下的discuz能继续针对区域类互联网公司提供互联网产品的更新等技术支持,目前微社区已经被各个公司广泛应用。

从聊天室到QQ群,从QQ到微信,其实对于普通网友而言,自己交流的需求和获取信息的需求并没有改变,只是平台和交流方式不断进化,这也是产品的进化。尽管现在区域类互联网公司各自有自己的区域优势,但整体不能抱团,产品开发速度较慢,会阻碍正常的发展,不符合互联网产品快速迭代的需求。

趋势:移动化、O2O、电商、行业化

对于区域互联网公司,未来的发展道路越来越透明,从早期最粗犷的社区公告栏BBS的广告售卖,到如今的行业运营,看上去都是大公司不愿意去做的“脏、乱、差”的活,却是本地互联网公司的长项,而基于本地化属性明显的O2O、本地化电商,都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去做的事业,因为本地化属性壁垒明显,大公司很难渗透到三四线城市。对于区域互联网公司,面临的更大的挑战,还有自身的布局以及团队管理问题。

第9篇:互联网市场运营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中小企业 管理模式 创新

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基本单元,其创新发展是实现整体经济实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当前“互联网+”趋势的积极影响下,中小企业在组织管理方式以及营销推广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部分企业在这样的一种社会趋势的影响下产生了一定的不适应与管理问题。所以,中小企业应主动采取积极手段融合互联网因素、提升自身的创新优势,以适应外部环境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同时,中小企业还应将“互联网+”融入内部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将传统企业管理与新兴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效率,实现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趋势下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新特征

在“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传统产业发展较为注重于生产要素积累、经济规模以及竞争优势,新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则更多的依赖于虚拟运营、需求调动和双向沟通,由此使得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差异愈发明显。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互联化创新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来实现,使得实体企业在加快自身组织管理效率的同时,逐渐出现了虚拟运营的新业态,虚拟企业相比传统实体企业而言有着更强的信息整合获取能力以及资源整合配置能力,所以就具有了更强的创新优势。并且互联网打破了空间的束缚,让中小企业与客户群体之间有了更为快速便捷的双向沟通渠道,这样一来客户群体的需求就能更好的体现,而企业在产品推广的过程中也就能更好的发掘甚至是引导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继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互联网+”视角下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竞争公平化与行业限制打破

在“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下,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在产品营销这一环节上被放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也就是说两者可以进行公平的竞争且拥有相同的资源支持以及市场信息,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既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也是发掘自身创新能力、取得最大限度发展的绝佳机会。因为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而言,在产品研发以及市场掌控上有着较大的优势,但“互联网+”这一要素的融入使得中小企业也能够参与到市场流动的过程中来,对于行业发展的具体走向就有了更为清晰的掌握,随后自身战略的调整也就有的放矢。

(二)价值多元化与创新发展主导

“互联网+”不仅对企业营销方式产生具体影响,对于企业文化理念也会产生不小的冲击。这一改变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在传统的服务理念以及管理理念上,传统的中小企业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在价值方式的创造上缺乏创新精神。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价值多元化,企业本身所能创造的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所以中小企业若不及时克服这一缺陷,便会造成自身管理人员水平降低、企业运作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出现,如若不能及时将创新理念融入于企业管理以及产品推广和营销中,长此以往将会造成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缺乏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与创新优势。

四、“互联网+”趋势下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路径

(一)融合创新思想,提升理论认知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中小企业应充分认识并理解“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将创新思想融入企业日常管理运作中去,及时转变传统思维、实现管理模式创新,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信息高速传送加强企业内部、行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区域内的联系与交流,加强企业本身对于市场信息的获取分析能力,也让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得到紧密的衔接,在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同时针对市场需求设立自身发展战略,从而逐渐将实体企业过渡为虚拟运营,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扩大市场指向的覆盖范围,能够让企业具有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体现经营的柔性化,L时间后增强自身的创新优势。

(二)坚持创新原则,优化资源配置

学界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互联网平台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的减少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在这一方面的支出实现合理的缩减,这样就可以为中小企业产品的研发与推广获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其发展也就具有更多的机会,而线上交易这一模式也省去了中间环节的必要损耗,使得交易更加简单直接,不仅让客户得到更为有效的产品信息以及更为合理的产品价格,也让中小企业的交易时间、机会成本以及运营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完善创新保障,创造长尾效应

在互联网的交易平台上,市场信息激增,中小企业也更为快速与便捷的得到客户的需求反馈,所以在频繁的交易中就使得非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这样一来决策的竞争就变成了速度的竞争,中小企业也就需要更快的从反馈中发现隐藏市场,这也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尤其是针对于一些推广个性化产品与定制产品为主中小企业,其市场的长尾效应也就更加的明显。从其现有特征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客户对于特殊产品的需求市场正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中小企业应充分的重视和实施长尾战略,可以更为有效的促进中小企业在新时期的快速发展。

五、结语

在“互联网+”的社会背景下,中小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社会发展新时期为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可能会面临的挑战与行业发展所能产生的变革,在深度了解自身发展特性的基础上,把握管理模式创新的核心要素,只有如此才能探寻到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创新路径。以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不断增强的创新优势。中小企业应尽快融入互联网时代的改革浪潮,学会发掘与引导市场需求,使得自身所能获取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继而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贾瑞仙.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

[2]姚飞飞,王淑芹,李玉红.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08):107-108.

[3]颜祺祥,王娟虹.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