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营销宣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大学生 营养知识 态度 营养健康教育
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播撒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1]它是一种全面的生理过程。营养素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和健康的最根本的物质。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归纳起来分为三大类,即由蛋白质、脂肪类、糖类组成的宏量营养素,由矿物质和维生素组成的微量营养素,以及由水、纤维素等组成的其他营养素。人体为了维持生命就必须从外界摄入食物,食物中的养分就称为营养素。
营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营养的意识,传播一定的营养知识,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益于营养的饮食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动质量。合理的膳食营养是防治疾病,维护人体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对保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维护健康、提高肌体生理机能、增强体质和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合理营养与膳食平衡的知识是大学生营养教育的基本内容,营养教育能为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奠定基础。笔者通过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开展营养教育及效果的评价,旨在探索高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现状,以及在高等院校中开展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我校选修营养课程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不分年级,共110人,以教学班形式开展营养教育,通过教师面对面授课的方式进行营养教育。主要内容为热能和营养素及其食物来源,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营养相关疾病的预防等,每周开课1次(120分钟),为期6周。
1.2方法
参照文献及资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营养教育前后进行同一内容的基线和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调查的时间为开课前与最后一次授课结束时。问卷经预试后在指定教室发放,由学生当场填好,当场收回。教育前发放9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3份;教育后发放8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6份,有效回收率为93.5%。
2.结果
2.1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
表1显示,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最主要是报刊书籍、广告和电视及网络,从教育和同学处获得营养知识的比率很低,但教育后学生了解营养知识的途径增多,很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对自己的饮食习惯进行改变。说明学校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课程对学生提高营养知识是很有效的。
2.2教育前与教育后的一般情况比较
分别对2组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统计中对象的性别、民族、年级、系别、父母文化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讨论教育前和教育后学生数据的差别。
2.3营养知识
表2显示,教育后学生对营养学知识的了解情况好于未开课的教育前,差异有显著性。
2.4营养态度
教育前在83名调查对象中,有36.1%的学生不吃早餐,甚至有不吃早餐而吃四餐的学生。92.7%的学生愿意为了健康改掉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68.7%的学生愿意接受有偿营养教育来改变自己生活中的营养知识缺乏营养态度不良的习惯,如表3:
2.5饮食行为
2.5.1饮食习惯
教育前仅有63.9%的学生一日会按三餐来进食,大部分学生进餐无规律,73.4%的学生有偏食的习惯。
2.5.2对早餐的关注程度
教育前有58.1%的学生每天都吃早餐,教育后比例变化不大,有10.3%的学生不吃早餐。
2.5.3早餐质量
表4显示,早餐同时包括牛奶(或奶类、豆浆)、蛋类、面包(或馒头、面条等)的占少数,教育前有25.3%的学生每天少于1袋奶,有60.2%的学生每天少于1个鸡蛋。也有的学生一天多袋奶或是2―3个鸡蛋及以上。
3.讨论
调查显示,我校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普遍较差,显示了在高校开展营养教育的必要性。营养学是一门行为科学。研究表明,许多患有营养不良的人并非由于贫困,而是缺乏营养知识。现代社会有些人营养过剩,是由于不能正确选择食物所致,如糖尿病、高血压和某些肿瘤的发病均与膳食不健康有关。国内外专家近年来都十分重视这种疾病模式的变化,并试图通过营养教育、膳食调整来进行防治。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营养知识缺乏及膳食搭配不合理、不平衡化都将给学生的身体及学业带来影响。
一般认为,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人们选择食物行为和对营养食品的认识有关,人们要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必须以知识和态度为基础。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营养摄入的数量和质量应该适当,数量过多或过少,种类单一或者配比失衡,都会导致生长发育异常。而大学生对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观念及目前正逐渐向广大民众宣传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知道得很少,说明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开展得还远远不够,急需加强。各高校可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设《营养与健康》、《营养学》、《营养与食疗》等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修,或开设各种形式的营养知识系列讲座、有关营养与健康的专题报告。另外,各高校还可以在食堂、教学楼、宣传栏等地开辟营养宣传专栏,向学生宣传有关营养知识等方面来解决大学生营养与营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大学生营养知识的不足主要是因为一般人对食物信息的获得大多来自广告,广告吸引消费者购买某些特定的食物。的确,精制的食品比天然的食品包装精美,易于运送和储存,并经过消毒杀菌,不易腐败,但是营养也大打折扣。这些食品在精制过程中流失了大量的营养素,但广告却夸大其词,宣扬它的营养价值如何高,使人深信不疑,不再费心学习营养知识和改善营养。在食物选择上,近1/3的学生喜欢吃熏烤、煎炸食物,豆类、内脏类、杂粮类吃得很少,膳食结构不够平衡。但他们普遍具有较好的营养态度,94.7%的学生愿意为健康改变饮食习惯,这是实现从态度到行为转变的基础。因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态度的改变并不表明行为的真正改观。相当一大部分大学生选择食物的原则是依自己的口味,虽然也能兼顾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健康的关系,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以营养价值和利于健康为主。所以,应该加强营养宣传教育,从而改变学生中的种种不良饮食态度及饮食习惯。
我校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良好,绝大多数学生非常想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认为营养对健康很重要,并且愿意为了健康而改变饮食习惯,显示了在高校开展营养教育的可行性。因为采用合理的膳食模式,受自身营养知识、态度的影响,且营养态度决定其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及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政府和社会十分关注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问题,然而,许多大学生仍然营养不良,一些学生缺铁、缺钙,另一些学生却营养过剩,究其原因,是由于90%以上的大学生营养知识完全缺乏,许多学生不善于科学地安排自己的饮食,因此有专家说,我国的科盲多于文盲,营养盲多于科盲。我国著名的营养学家于若木曾经深刻地指出:“人民的营养问题不是孤立的问题,主要是受国民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可以说,它与经济发展是同步进行的。但是,国民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收入增加了,由于缺少营养知识,并不能收到合理营养的目的,所以,营养保健必须与营养知识的普及同步进行。实践证明,同样的经济水平,有营养指导和没有营养指导的情况大不相同。”所以说,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已得到很大改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正快速步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向大学生宣传和普及营养知识,不仅必要,而且刻不容缓。
总之,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期,合理的饮食与营养对于维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我国大学生的营养知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很多饮食方式也不科学,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识肤浅,而且重视不够。因此,全面系统地学习营养的基础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筠,张蕴琨.运动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侯彦喜.大学生的营养与营养教育[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31,(5):304-307.
[3]孙要武.某医科大学生营养教育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7,(5):135-139.
[4]刘真美.贵州部分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26,(6):475-476.
[5]汝骅.贵州与南通中小学及其家长营养知识状况[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36,(3):96-101.
[6]张华.江苏省初中生营养知识与态度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45,(2):235-239.
关键词:新东方;市场导向;4C理论;品牌战略。
一、新东方在4C理论下的营销战术。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自1993年成立来,逐步发展成为以外语培训和基础教育为核心,拥有短期培训系统、教育研发系统、出国咨询系统、文化产业系统等多个发展平台的教育机构。(摘自百度百科“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消费者是营销中永恒的主题,是市场营销基本要素之首,因此企业首先要面对的是市场需求。最初的新东方以短期英语培训为主,而英语正是我国初高等教育的重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我国的英语辅导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得以流行并逐步发展。首先,速成教育满足了人们追求效率的心理;第二,短期高强度的培训可以确保学员的数量;第三,励志式的讲课理念降低了学科本身的专业性。“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校训使得新东方的课程中包含了大量激励因素,通过改变学员态度改变学生学习习惯。这点独具特色,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新东方把握住了消费者的心理,赢在起跑线上。
从成本上讲,新东方成功的注重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将学员时间成本降至最低,也为在职学生开辟了一定的空间。在营销过程中,他们注重的是完整的学习方案。针对英语学习,针对消费者的不同年龄,不同考试,不同目的,他们开设了不同的项目,而每个项目都是循环渐进的,而消费者可以采纳他们的建议,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
大量学院同样师资意味着丰厚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员所负担的成本。
在便利性上看,新东方在全国主要城市开设多个校区,其选址和布局使得新东方具有易接近性。短期集中培训意味着学员餐饮成为企业经营的一部分,针对没有新东方的城市,他们设有短期寄宿制学校,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最后,新东方在沟通方面,主要运用宣传页和网络,在宣传讲座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二、新东方的营销创新战术与战略。
目前教育市场蓬勃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正确的营销策略,完善多样的营销模式可打开广阔的教育市场,使企业在众多教育机构中脱颖而出,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最终牢固市场地位。以市场为导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造出新服务项目的能力。新东方成立之初,针对出国考试培训项目,看重的是市场的潜在需求,长远的目光为新东方站稳中国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随后新东方向各种教育领域进行了拓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进行有效的市场间隔,是新东方有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例如,新东方的国外考试部根据国别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出国需求,他们形成了从留学咨询,到考试培训,到留学申请的,到签证等的一系列的服务,对整个出国留学产业进行了拓展针对国内市场,从大学四六级,到职称英语,到高教自考培训等。新东方满足了消费者的个别需求,战胜了一般化的教学项目。
新东方采用了多元化的营销战术,首先,校园营销尤为突出。在大学校园里,新东方的宣传随处可见。针对不同需求大学生,他们提供了完善的培养模式。例如,在国内谋求发展的学生注重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意欲走出国门的学生关注国外各种考试。他们以市场为导向,覆盖了消费者的所有需求。当一种服务需求下降时,意味着满足另一个区隔市场的服务将得到更多关注。在杠杆的作用下,企业得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转贴于
第二,新东方的网络营销。学校的门户网站结构划分清晰,内容精致,布局合理。调查表明,企业81%的收入来自培训课程。该网站注重的用户的参与度,并设有网络报名的超链接。新东方创建的论坛,为大学生提供了共同讨论的平台,通过教育资源吸引学员,通过老师与学员在论坛上互动,进行无形的宣传。其留学服务平台成熟的推广,通过网站上留学生活经历,吸引了消费者眼球。通过网络,除去企业网站本身,新东方老师会通过博客进行软宣传,推广新东方品牌。
同时,新东方在现有学生关注的人人网,QQ空间的等平台上都有着较为人性化的宣传,许多学员或者以学员为角度的文章得到广泛关注,形成了口碑营销。利用社交网络的宣传,等同于用消费者来推广自己的品牌,宣传力度较其他方式高出很多,提高了消费者的忠诚度。在虚拟通路方面,新东方开辟了在线教育服和远程教育市场,这是一次创新 在实体教育的经验中,辅之技术支持,教育内容的信息化,使得新东方的推广得以加速。远程教育节约成本,方便了消费者。
第三,新东方的书籍营销策略。新东方的培训课程基本都含有配套教材,通过课堂,新东方的大愚丛书得以发展,新东方的企业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宣传。新东方精神从企业的一个刊物发展成为新东方图书的主题。不单是教辅书籍,大愚系列丛书包含了励志,留学经历等内容,迎合了不同读者需求,用学员自身经历,感动消费者,吸引消费者走进这个企业的文化,增强了企业的品牌效应。由网络到书籍,纸质媒体可以说是对新东方网络营销的一种巩固。
在多元化的营销战略战术下,新东方逐步从教育机构走向集图书杂志音像出版、出国留学服务、职业教育、在线教育、教育软件研发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
三、新东方的品牌形成过程及现有缺陷。
通过回顾新东方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市场需求是新东方发展的核一I1,。品牌的逐步形成依靠的是长远的市场眼光和多元化的营销战术。当多种战术共同作用时,新东方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广阔的市场和稳定的地位。新东方对市场的细部划分是品牌战略形成的关键,通过市场细分而逐步发展的多样化服务项目使得企业不仅可以整合资源,还可以创造资源。
在新东方的迅速扩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师资力量的不均衡阻碍了企业的全面发展;繁复的课程设置使得有些课程的质量与新东方整体的宣传质量不完全相符,对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在企业逐步壮大的过程中,企业在教育营销上也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吴。市场营销理论的微观经济学渊源[J】。现代商贸工业,2008(O1)。
【2】胡正明。市场营销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组长: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动员全体教师端正思想,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营销观,将教育营销作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②制定招生营销方案,主持制作招生宣传文案、招生宣传册和招生简章;
③组建营销队伍,选拔、培养一批既懂教育规律又熟悉市场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④定期分析生源市场,合理细分市场并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建立招生信息库;
⑤加强内部管理,着力打造学部的品牌,靠口碑促营销;
⑥制定学部招生控流考核细则,指导、服务、检查、考核招生工作和控流工作;
营销策略
【广告营销】 精心塑造书院的整体形象,提炼中学部的培养目标,凸显学部教学特色,总结出选择书院的十大理由,叫响书院的教育品牌。通过媒体宣传,用具有个性化设计展板、横幅、宣传册吸引眼球,实现视觉的刺激和有效的沟通。
【定位营销】 细分市场,锁定目标客户。一是迅速着手调查统计现有在校生的分布情况,确定重点生源区,甚至重点小区;二是进行市场调查,寻求新的生源区,包括毗邻深圳的市区,必要时在重点生源区设立招生咨询点,开展招生宣传活动;三是走进重点生源区中的小学、初中,参与其毕业生家长会,实现招生宣传。
【口碑营销】 首先加强学部管理,增强家校联系,赢得家长口碑,促进招生工作。二是对在书院就读五年以上的学子予以特殊关注,可以按照生源区域分头组织活动,如召开座谈会、合影留念、派发精美纪念品等等。三是关注和培养我们的忠诚客户,即满意度较高的学生家长。对积极协助学校招生工作,对书院发展做出贡献的学生家长,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记者说明来意之后,李博士的思绪一下回到企业创立初期。2003年前后,雅思博教育与大多数初创企业一样,对品牌战略没有清晰概念,凭着对市场敏感性及直觉,进行企业的宣传与招生工作,从户外招贴广告、宣传单进学校,到社区合作等多种形式,以招生为直接目的。到了2005年,市场对个性化产品认知度依然不高,任一种营销方式,都容易被接受。“特别是报纸媒体,雅思博当年在《北京晚报》、《京华时报》的投放额是每天600元左右,吸引了不少家长报名,良好的广告投资回报有效支撑持续的营销投入”,李博士向记者透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介传播环境的日趋复杂和教育市场的渐趋成熟,各色营销推广活动充斥人的眼球。当某一营销策略取得不错效果时,大家便会蜂拥而至,竞相加入战团。这使得营销的边际效应锐减,成本增加的同时,效果不见相应提高。如何寻找差异化突围,是身处成熟市场的企业需要持续摸索的课题,雅思博认为品牌营销已成为成长型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支撑。
品牌营销源于品牌战略。建设中国个性化教育基地、形成个性化教育品牌成为雅思博教育首选的品牌战略。为此,雅思博教育与中科院联合推出心理咨询合作项目,研发出系列中小学生心理干预与救助机制,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同时,联合当前个性化教育机构就个性化行业领域的发展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研讨,以规范行业的发展,形成行业和品牌优势。
顺势而为,才能大为。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资金的积累,雅思博教育从更新颖更为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职业年龄的家长进行细分,根据不同的客户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与宣传工作。同时,企业积极开办社区素质教育展览、作文大赛、风采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从而拉近与顾客的距离。
“未来的文盲,就是现在不懂编程的小孩”“不会写代码就丧失了网络生存能力”……近来,大量引发家长焦虑感的少儿编程广告,充斥于自媒体和公共场所。继奥数、英语之后,少儿编程成为最新教育培训热点。少儿编程如此火爆,谁是幕后推手?家长是否应该让孩子学编程?
是谁说的“未来的文盲,就是现在不懂编程的小孩”?有什么科学依据?没有科学依据的广告宣传为何可张口就来?对于这种毫无科学依据与教育理论支撑的焦虑营销,必须有明确的治理办法,否则会误导行业的发展,也制造家长的焦虑、增加孩子的负担。
首先,培训机构对少儿编程培训进行焦虑营销,会让这一新兴的教育培训从一开始就走偏。据报道,近两年,少儿编程培训行业每年投入的营销费用据估计超过10亿元,一些机构通过“制造焦虑”来刺激家长付费。也就是说,不少投身少儿编程培训的机构并没有把重点放在提高培训质量上,所谓的少儿编程培训,大多是包装出来的,并没有多少“干货”。被炒作吹大的泡沫很容易破灭,而这不利于编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其次,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舍得在孩子的培训上投入,炒热少儿编程培训后,会产生很大的市场产值。培训机构正渴求把少儿编程打造为针对少儿的“全民编程”培训,而这并非好事。编程并非如培训机构所宣传的那样“不懂编程,就是文盲”,“不会写代码,就丧失网络生存能力”,每个孩子非学不可,如果真要非学不可,那也首先是纳入中小学必修课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而非由培训机构来完成这一教育任务。
最后,少儿编程既然不是必修课程,强制让孩子超前学习,可能会提前造成孩子对编程的厌恶,甚至会影响基础性知识的吸收。少儿时期正是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全力吸收文化知识的时期,知识都是基础的,过早接触超难的知识可能会挫败孩子积极性,影响学习兴趣,造成不好的结果。
对此,基层建议:
一是对于少儿编程培训,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和引导,避免这一新兴的培训一开始就被功利带错方向。我国《广告法》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未来的文盲,就是现在不懂编程的小孩”这样的宣传,并不是直接对培训效果作出保证性承诺,却和“不能输在起跑线”这类广告一样,是在“炒作”一个新兴的培训热点。少儿编程培训机构希望通过轰炸式的广告宣传,打造一个新的“风口”。对于这种焦虑营销,监管部门不能坐视不管。
[关键词] 高校 营销管理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虽然已经逐步向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转变,但仍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具有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的基本特征。然而,生存和发展是一切组织运营的基本目标,高校也不例外。一个组织要达到其目的,就必须发现并满足他人的愿望和需要,就必然存在交换和竞争,也就存在营销。事实上,营销观念已为世界各国的许多非营利组织如学校、医院吸收运用。在美国,一些高等院校纷纷运用市场营销原理,通过对市场、资源及使命的分析,制定明智的营销策略,促进学校的发展。
一、高校进行营销管理的必然性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决定着高校要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管理的主要观念就是计划管理的观念。从招生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到学生的就业计划,全部由政府统一制定下达,教育资源由政府统一配置。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高校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即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明确高校的权利和义务,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不断推进,高校要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就存在与求学者之间的服务交换,高校之间就存在激烈竞争,高校也就必然存在营销管理。
2、政府、高校、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三大利益主体是高校营销中交换的基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形成了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局面。政府是高校的举办者,高校是教育承办者,大学生是享受高等教育的对象。政府逐步改变了包揽办学的局面,高等教育逐步由免费教育向有偿教育过渡,大学生交费上学并且自主择业已成为普遍现象。这样政府、高校、学生就成了高等教育系统里三大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的广泛存在,是营销中交换的基础。
3、高等教育中资源的短缺是高校之间竞争的基础。市场原则逐步渗透到高等教育中,从而引发了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名牌高校更多的感受到教育国际化的冲击,一般普通高校则受到来自名校和同类院校的竞争压力。优秀教师资源、优秀学生资源、社会关系资源(如校友资源等)和学生就业市场,已经成为高校争夺的主要领域。通过竞争,实现高校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从而有利于高等教育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和满足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4、高等教育向买方市场的转化必然促使高校进行营销管理。目前,高等教育己经开始向买方市场转化,交费上学的消费者――学生和家长也变得更为挑剔,他们关心的不仅是收费标准,更关心学费和知识能力比,即能否“买”到符合社会需要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能否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要求等。通过营销管理,可以实现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信息对称,可以避免高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象,可以避免由于结构失调而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实施营销管理,有利于促进高校准确定位,办出特色,以满足社会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二、我国高校营销管理的现状
1、管理模式大都仍停留在传统组织层面。传统管理模式是高层管理者高高在上、消费者在最底层,即校长管院长、院长管教师、教师管学生的管理模式。而营销管理的模式应该与上述模式刚好相反,即校长为院长服务、院长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即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2、竞争意识普遍缺乏。目前,高校教育服务仍供不应求,急需资金以加速发展,但高校的融资渠道单一,基本上靠政府财政拨款(其收取的学费作为教育成本的补偿,仅占培养学生平均成本的一部分),忽略了灵活、多样、有效的市场融资渠道。因此,一些高校认为有国家保障,没有市场危机感,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
3、营销手段单一,缺乏营销手段的组合运用理念。一些高校管理者把营销简单地看成是公关、宣传,营销操作只停留在招生广告、改善服务等方面,营销活动只是局限在招生、就业两个环节。营销活动缺乏系统性,高校各部门各自为战,环境分析、市场调研、营销企划等营销工作无法真正发挥整体性作用。
4、营销信息不连贯。许多高校没有完整的营销信息系统,局部的营销信息只供局部使用,缺乏畅通的、可靠的、系统的营销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的通道,从而使高校对环境的变化不能做出及时的、准确的反应。比如,专业是高校教育最基本的单元,高校理应随着营销环境变化,及时、合理地调整专业设置、完善专业布局。但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不是依据市场需求提出,而是由教学部门的教师上报出来,因而决策带有盲目性。
5、营销目标市场不确定、市场定位不明确。高校的目标市场在于解决其面向市场的问题。即和谁沟通,向谁沟通,区别沟通的问题。一些高校没有进行市场细分,认为学生的需求是相同的,没有差异,使营销活动很难有针对性。一些高校的招生宣传材料对所有地区的生源一模一样,没有考虑不同地区的生源所关注的问题不同。几乎所有高校的招生宣传格式,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体现各高校的特色和优势。采取这种宣传方式只能是事倍功半,对考生的选择没有多大帮助。
三、高校强化营销管理的对策
1、强化招生营销管理。招生是高校生存的关键,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招生营销管理首先必须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这是招生营销管理的逻辑起点和基础。只有通过细致、全面的人才供需预测,发现人才需求的现期和预期趋势,才能确定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其次,招生部门应系统安排,扎实做好招生宣传,让社会及考生清楚了解学校实力、专业特色、就业前景,实现双方的信息对称。对一般高校而言,应针对生源较集中的地区开展咨询、讲座活动,和考生及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使考生了解学校的概况,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一些考生到校参观考察。
2、强化教学营销管理。教学营销要求在课程设置、教师配置、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实习等环节必须从满足学生的要求出发,考虑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选择的需要。一要树立营销观念,塑造品牌形象。高校品牌源于专业化、特色化的学科专业。应准确把握本校比较优势,明确学校发展的重点,保证资源向战略重点倾斜,充分依托特色项目,科学分析,科学规划,挖掘品牌的核心内容,研发系列化的教学项目;二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要多样化,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被动受教育转变为自主学习,要让学生有选择课程和教师的相对自由,课堂应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三要调整专业设置。高校在对人才需求的趋势进行合理的分析预测后,依据各自的客观条件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对市场供应量已超过或接近需求量的专业进行关、停、并、转,积极发展市场前景较好的特色专业。同时依据人才市场的短期和长期需求趋势,设置短线和长线专业,从而使毕业生能更好地与人才市场需求相衔接。四要积极创新知识传播渠道。高校应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仪器,大力推进教育技术进步,改进教学物质手段,拓展知识传播渠道,满足学生的更高创造需求。五要加强师资建设。高校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下力气加大名师的培养。要通过优厚的条件(包括丰厚的收入、优先晋升、科研经费保障、实验条件配备等)吸引高级人才来校任教,利用他们较高的学术声望提升高校声望,带动学校招生与科研。
3、强化就业营销管理。就业营销要求高校根据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情况,加强与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沟通,吸引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引入毕业生的愿望,加速他们引进毕业生的行为。一要形成品牌优势。高校培养人才要注重打造品牌,形成品牌优势,要在教学环节中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实践环节中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工作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求职过程中约束学生的行为,树立良好的信誉。二要创新促销策略。高校要广开就业渠道,创新促销策略,召开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企业招聘会;各校要联办专业性就业市场,协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群策群力推销毕业生。三要做好毕业生适应性调查分析。调查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毕业年限、任职情况、工作业绩、业务情况、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以及对学校办学的建议等等。要通过分析历届毕业生的情况,准确定位出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有的放矢的向用人单位推荐,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四要依据供需原理,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能力合理定价。
4、充分利用公共关系策略。高校的公共关系策略是指高校利用各种传播手段来协调与公众的关系,并通过双向的信息沟通,树立高校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增强公众对高校的了解、信任与合作,并获得共同利益的策略。高校应根据自身在目标市场上的定位,从社会公众的角度对自身形象进行设计、规划,使之符合社会公众的要求,并积极利用各种传媒向社会公众介绍学校的动态和重大举措。高校应主要协调的公众关系有政府关系、媒体关系、金融机构的关系、用人单位的关系等,主要手段有校庆、公益活动、广告和新闻宣传等。
参考文献:
1、杨瑞兴、黄艺娟,营销原理:高校运营管理的创新〔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4(3):31-34。
关键词:高等教育 对外 市场营销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战略意义
首先,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高等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在办学观念、供给模式和运作机制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随着西方国家大幅度削减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高等教育已日益表现出非公共产品的一面,具有半完全或完全竞争的特性。高等教育市场已逐渐从区域性的个别市场,演变成全球市场。为了应对这一变化趋势,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许多国家都纷纷制定高等教育对外营销战略,使出不同的招数,利用各自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高等教育的对外营销活动。
其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其规则正在成为我国教育规则系统的一部分,成为约束我国教育国际交往的制度体系。中国“入世”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必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求生存、谋发展。为此,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比较优势,制定合适的高等教育对外营销战略,开拓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市场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市场环境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的环境。
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来看,作为教育服务承诺的国家之一,我国可以充分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对外营销争取到更多的权利,使其在与外国高等教育的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我国还可以利用透明度原则,使政府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及时了解其他成员国在高等教育市场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措施,并有针对性的向不同国外教育消费者宣传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发展制度、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以及发展状况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利用透明度原则直接参与高等教育服务国际化新规则的制定,为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争取更多权利和创造更好的条件。还有是GATS规定“一成员可承认在特定国家已获得的教育或经历、已满足的要求、或已给予的许可或证明”,并鼓励成员国之间通过谈判和其他方式互相承认学历。我国高校所颁发的文凭必将得到更多的国家或地区的承认,这将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由于不承认或无法获得学历所带来的市场障碍,为我国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和在国外设立和创办更多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主要表现在各成员国对开放教育服务市场和贸易形式方面的具体承诺上。教育服务贸易有四种方式:跨境交付,指一个成员方在其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如通过网络教育、函授教育等形式提供教育服务;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方境内向来自另一成员方的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如出国留学和培训;商业存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方境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如在其他成员方境内设立办学机构或合作办学;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方的境内提供服务,如外籍教师来华任教、中国教师到国外任教。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来说,成员国对以上承诺越多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就越有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的统计资料,截止2000年,对高等教育服务作出承诺的21个国家中,有6个对四种贸易方式作出了全部承诺。从不同的贸易方式承诺来看,对境外消费全部承诺的有18个,部分承诺的1个,不承诺的只有2个,这也就是说在境外消费方面,如出国留学和培训贸易方式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更为重要的是,在已作出高等教育服务作出承诺的21个国家中,发达国家占将近一半(欧盟12国为一整体计算)。这也就意味着有能力支付境外教育消费的市场相当庞大,为我国开展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提供了丰富的市场资源;在跨境交付方面,已作出高等教育服务作出承诺的21个国家中,有16个作出了全部承诺,3个作出了部分承诺,也只有2个没有作出承诺,这表明在跨境交付方面,作出承诺的国家也占了大部分,这将使我国可以在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以满足国外教育消费者对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需求。虽然目前承诺开放商业存在教育服务方式的国家不多,全部承诺的只有7个,部分承诺的有12个,没有承诺有2个,但总的看来对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对外营销是有利的。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目标市场和主打产品
如何利用以上有利宏观和微观环境,积极大力开展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目标市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主要目标市场,从教育消费者角度来看,首先应该是海外华人、华侨,因为国外校友和华人、华侨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某种程度的认同感,希望了解祖国的语言、传统文化和现在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育市场。根据未来学家奈斯比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估计海外华人包括港澳台有5700万人;其次是外国人才市场上,那些为适应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需要而迫切要求获得中国高等教育消费者,近年来有这方面教育需求的消费者也日益增加;再次是对中国文化艺术以及语言感兴趣的外国教育消费者等等。从教育消费的地域角度来看,应该“加强周边,开拓欧美,兼顾亚非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交方针。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所面对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考虑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主要目标市场,并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我们应该考虑以汉语、中医药、武术和戏曲文学等传统文化科学以及在国际上已经形成具有自身品牌自然科学优势学科教育为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主打产品。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主要形式
为了积极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不仅要有明确合理的目标市场和具有特色优势的主打产品,而且还要有积极有效的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形式。第一应该充分利用教育服务的境外消费形式,继续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为了进一步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我国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界,以及高校内部相关单位应该进一步提高对留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留学生教育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解决我国由学校统包统管的、单一的、半封闭的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已不能适应留学生教育快速增长的需要,如校外住宿、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等问题。更好地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类别应该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学历教育的类别可以是进修生和研究学者。并应该对不同类别的留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手段,以促进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大规模发展。第二采取教育服务的跨境交付形式,积极有效地发展对外远程教育。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日益提高,汉语就会成为外国友人乐于修习的外语科目,从而汉语教学也会成为我国远程教育一只有力的重拳。而且,通过远程教育,传递的是正宗的、纯正的中国本土文化,相对于各种培训机构之类,会更有权威,更有竞争力。同时在许多学科领域,我国也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这些也应成为教育输出的重要部分。第三利用教育服务商业存在形式,鼓励国内一流大学在海外设立各种分支机构和依托汉语、中医药、武术和戏曲文学等传统文化科学,通过与外国高校合作,在这些国家设立诸如汉语教学中心、中医药教学中心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等,直接在国外招收海外学生,为境外高等教育消费者提供服务。
自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中国已持续三年蝉联全球冠军宝座,年均增幅超过24%,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汽车销量的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4.27%,增加到现在的25%,创造了汽车产销业上的奇迹。
进军互联网方式:建立企业自身网站;产业资讯;添加用户评论体系增强可信性;网络广告宣传;创建网上车市;搜索引擎推广。
趋势判断:SEO优化营销;视频网站合作进行微电影营销;开展网络营销活动
代表企业:易车网、太平洋汽车网、汽车之家、车世界、第一车网
教育行业
全球网络教育市场以每年接近70%的速度增长,仅2003年亚太地区的网络教育市场总值已达10亿美元,其增长超过欧美。在中国,利用网络教育进行企业培训也逐渐步入正轨。中国培训业当前正在走向建设品牌的道路。未来“实力”和“规范”将成为市场淘汰法则的新标准。
进军互联网方式:建立企业自身网站;开展网络授课、培训;免费发送网络课程邮件;网络广告宣传;试听课程团购;组建校友会互换校友资源
趋势判断:组建校友会互换资源;免费发送网络课程邮件;利用资讯、活动树立线上品牌
代表企业:巨人教育、新东方、华尔街英语、樱花日语、北大青鸟
金融行业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系,2011年接连两次支付牌照的发放开启了支付行业的牌照争夺大战。全球超过1.09亿的移动支付用户又再度掀起移动支付的浪潮,金融行业的厮杀时代正在到来。
进军互联网方式:建立企业自身网站;开展电子银行服务模式;开通网络支付方式;开展移动支付应用。
趋势判断:手机转账、移动支付、网上营销都能为金融业带来新契机
代表企业: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快钱、汇付天下
医疗行业
美国的网上药店已经占美国整个医药流通近30%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分析,在中国如果网上药店流通只占3%的市场,就有近150亿元的规模。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目前药品商务网站之间的竟争已日益激烈。
进军互联网方式:建立企业自身网站;网络广告宣传;网上售药;针对病人开展在线咨询服务;网络预约挂号
趋势判断: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杜绝虚假网络医托,加大在线咨询投入力度
代表企业:金象网、一号药网、导药网、有问必答网、寻医问药网、39健康网、协和医院
房产行业
目前我国房地产的互联网营销还受到一些限制,无法占据房地产营销的主流地位。但随着法律的健全、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在不久的将来,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网络营销方式进行宣传及销售,消费者通过网络购房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进军互联网方式:建立企业自身网站;网络广告宣传;推出在线交易网站;网络组团看房;网络竞拍房屋;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
趋势判断: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借鉴苹果模式由卖房模式转向服务客户模式
代表企业:易居中国、搜房网、新浪乐居、爱房网、我爱我家、链家在线、中国房产信息网
服装行业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基础环境的日益成熟,服装业网络营销的商业模式已经由最初的构想转化成具有明确的盈利模式的商业形态。并且已出现了多家成功运营的典范企业。与部分欧美国家服装零售领域超过20%的市场份额的现状相比,我国服装业网络营销市场发展空间依旧非常庞大。
进军互联网方式:建立企业自身网站;开展自主网购平台;入驻网络商城;网络广告宣传;网友团购
【关键词】 高职学院 品牌 经营策略
一、引言
品牌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是由品牌外部标记、品牌识别、品牌联想、品牌形象等内容构成。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说,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组合,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者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一般说来,国际公认的品牌具有以下六层含义:一是利益,给购买者带来的物质、精神上的利益;二是个性,品牌就体现出差异化的个性;三是属性,要表达出产品或服务的特定属性;四是价值,应该体现出品牌主体的某些价值观;五是文化,品牌乃附加及象征一定的文化;六是使用者,它应体现购买或使用这种产品或服务的那一种消费者。由以上对品牌概念的基本分析可以看出,教育品牌也应该完全具备这些共性。教育品牌是学校或品牌主体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部浓缩,这一浓缩又可以以稳定的形象及个性化符号来识别,它是主体与客体、客体与社会、学校与学生相护作用的产物。教育品牌也完全具有一般品牌所具有的形象性、创新性、成长性、延伸性、保护性等特点;具有知名度、美誉度高、信任度高、追随度高、忠诚度高等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具有良好的形象、质量信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代表着一定的文化,被社会、家长和学生赋予了美好的情感,在大众心目中形成了美好的印象和记忆。
二、高职学院品牌的实质
教育品牌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育品牌的个性在于教育性,这也是教育品牌的实质所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育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事业,它不同于商品、企业等一般的品牌,教育品牌不能以赢利为本,不能片面追求经济价值,更不能一味追求利润。教育事业带有社会公益性,具有公共服务性,归根结底,它是为培养人才服务。教育品牌的目的性和效益性最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表现在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上。高职学院品牌是一种组织品牌,具有一般品牌的构成要素。高职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浪潮中崛起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作为我国高职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高职学院是一个“人――人”的系统,从事的是一种“通过人(教师)培养人(学生)”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侧重学生的职业化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学院既不同于一般商品和组织品牌,也与普通高等学院品牌存在不同。高职学院品牌是一种服务品牌。从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角度来看,高职教育服务是商品,围绕高职教育服务发生的交换关系形成了高职教育市场。在高职教育市场中交换双方的主体是高职学院和学生,其中高职学院是教育服务的供给者,学生则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和需求者。
三、高职学院品牌经营策略的具体实施
1.树立品牌经营意识。(1)品牌质量意识。高职学院的品牌质量主要来自于优秀的学生、教师。首先学生质量是高职学院品牌质量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高职学院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教育服务的对象,校风校纪的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学生身上一览无余。学生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操作技能水平是对高职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最好说明。其次品牌质量来源于优秀教师。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前提和保证,教师的敬业精神、学识水平、师德修养、人际关系、仪表等等,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学院品牌质量。(2)品牌服务意识。教育是一种特殊服务,学生是高职学院教育服务的对象,是直接顾客,尤其是学生生源的竞争和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对当前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将新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创新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高职教育品牌是一种服务品牌,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服务创新品牌。(3)品牌文化意识。文化是品牌的灵魂,任何知名的学院品牌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明确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是师生们共同创造的,是一种可持续的教育力量,办学理念是学院品牌有文化精髓,是品牌的灵魂。若品牌没有了灵魂,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学院的文化应该是突出职业教育特点,营造一种求实、创新的文化氛围,为高职学院的品牌文化奠定基础。(4)品牌营销意识。凡是存在交换和竞争,都会存在营销。高职学院提供的教育是一种收费服务,这就必须通过分析、调研、调整教育“产品”等等来吸引更多的教育消费者。打造高职品牌,将学院特色与优势在用人单位、学生及全社会树立形象,需要主动进行品牌营销,提高学院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
2.制定品牌经营策略。品牌发展策略是高职学院品牌经营管理中的一项整体性计划工作,涉及到教育服务质量、市场营销等重大问题。因此,高职学院应该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品牌经营策略。首先要整合有限的资源,与名牌学院、名牌专业结合起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占据优势,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其次是宣传。对于高职学院来说,宣传要解决三个问题,即宣传什么、向谁宣传、如何宣传;要向社会公众宣传自己的办学成绩、办学特色;宣传的形式主要有新闻宣传、公关广告、网络等。高职学院通过宣传独特的办学理念、规划和设想,以增强学院的凝聚力和知名度。
3.建立有效的品牌经营体系。高职学院的品牌经营体系包括品牌发展策略管理体系、品牌内部管理体系、品牌营销体系等。这些方面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学院应该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影响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注重内涵式发展,在规模适度扩张的前提下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从而确保品牌的巩固与发展。(1)品牌策略管理体系。高职学院必须建立完整的品牌管理体系,保证学院的各项工作在品牌经营策略的目标下进行。成立专门机构,实施学院的品牌发展策略,决定营销方案,评估品牌价值,监督品牌管理工作,提出改善品牌价值方案,执行学院品牌等。品牌发展策略计划只有依靠完整的组织制度来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品牌内部管理体系。高职学院的品牌经营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品牌内部管理体系,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品牌内部管理工作具体就包括:建立灵活的课程体系、缩短教材的更新时间;建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创造和谐的校园生态等。(3)品牌营销体系。应当建立品牌营销的职能部门和制度,将学院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著名教师、品牌专业、毕业生良好的就业情况等等,借助广告、学院网站等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多层次、多环节建立学院的品牌包装体系和广告宣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