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

第1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

2006年9月15日 星期五 天气:晴

泡豆子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泡豆子。妈妈往盆里装了一些水,然后把豆子放进去。我看着那些黄豆,心想:黄豆不需要土,会不会死呢?于是,我就去问妈妈。妓妈说:“傻孩子,黄豆本身就能制造养料。只要有充足的水份和阳光就能发芽。”我听了,心想:这个迷终于解开了。

2006年9月16日 星期六 天气:晴

黄豆变大了

今天,我吃完饭,继续观察我的黄豆。我发现黄豆都变大了,长胖了。体积足足比刚泡的时候大了一倍多,我赶紧叫妈妈来看。妈妈看了看说:“只要掉皮了,就能发芽了。”说完,妈妈就把水给倒了,又换了一盆新水。

2006所9月17日 星期天 天气 :晴

有一部分的豆子掉皮了

我吃完晚饭,又来观察我的黄豆。我走进厨房,心里想着豆子会变成什么样。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仔细观察着水中的黄豆。我发现有一部分豆子掉了一层皮,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因为妈妈说过,豆子掉完皮之后就会发芽。于是,我给豆子换了一盆新水。

2006年9月18日 星期一 天气:晴

豆子变臭了

晚饭后,我观察黄豆的情况。我看见黄豆都已掉完皮了,心想:豆子明天就能发芽了。突然,我闻到了一股臭臭的味道,仔细寻找,发现是豆子的味道。我急忙叫来妈妈,妈妈说:“傻孩子,豆子开始掉皮的时候,就不能全部泡在水里了,应该把水倒掉,用湿毛由盖上。”我又问妈妈:“为什么要用湿毛由给豆子盖上,它们怕冷么?”妈妈笑着回答我的问题:“不是怕冷!而是要保证足够的湿度。”啊,我又学到了一个知识。

2006年9月19日 星期二 天气:晴

黄豆发芽了

吃过午饭,又仔细观察我那些胖胖的豆子。我心想:今天夹子肯定发芽了,都好几天了!我拿起毛由认真的观察着,果然,有好些豆子长出了白色的小嫩芽,就那么小小的一点点。摸一摸,湿湿的滑滑的像是刚出生的小鸡的脑袋。软绵绵的摸上去非常舒服。我心里高兴极了。

2006年9月20日 星期三 天气:晴

黄豆芽有点变绿了

今天,我又仔细的观察黄豆芽,发现黄豆芽有点变绿了。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我就去问妈妈,妈妈说:“你观察的还算仔细,可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变绿”。到现在,我还没有弄明白黄豆芽为什么会变绿?

2006年9月21日 星期四 天气:晴

第2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

一、开展身边的活动

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生硬说教是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只有在愉快的活动中体验学习乐趣,感受生活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些活动的设计,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要趣味生动,不用教师说教,学生自然明白道理。教师在上《合作力量大》这课时,设计了一个拔河比赛:开赛第一局教师和班级1名同学对拔,教师赢了;接着教师一人对拔2名同学,勉勉强强教师赢了;再接下来,教师一人对拔3名同学,费尽全身的力气,结果还是输了。教师让同学们说出他输赢的原因,同学当然说得很清楚:合作力量大。接着教师又问同学刚才他和同学的比赛公平吗?同学回答说不公平。教师顺势利导让同学们想想办法使这个拔河比赛怎样才能公正、公平的进行,并且在小组里讨论拿出意见。很快讨论出结果:分组进行,每组人数相等,并且每组男女生的人数也得相等,三战两胜为胜利者。方案出台后,教师把同学带到操场上进行激烈的拔河比赛。比赛中每一位同学都竭尽全力为自己的小组卖力,有的同学手磨起泡了,有的同学鞋掉了,但在比赛哨声没有响起之前,没有一个同学放弃比赛。比赛结束后,教师让同学们谈谈,由于亲身经历了这次拔河比赛,所以同学们都有很多感想:有的说用尽全身的力气,把吃奶的劲都拿出来了;有的说手都磨起泡了,也没松手;有的说鞋掉了,也顾不上提;还有的说他们小组的人听着口号声一起用劲,终于赢了。这次拔河活动,就是学生身边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学生乐意做,也能做得好,在游戏活动中“合作力量大”这个道理就明明白白了。

二、开展持续的活动

学生的生活是连续、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连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是连续的过程,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止于一次活动。只有不断地延续、深化下去,才能提高教育的实效。所以,教师要灵活安排活动计划,对活动时间长的内容及早做出安排。如在进行《植物生长的秘密》这一主题探究时,教师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不同品种的种子,种到学校花坛的一角里,然后让学生观察做好活动记录,写好观察日记。教师首先给学生提供观察提示,即在种子的生长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随时写一写发现的东西,同时让学生适时松土、施肥、浇水、拔草、捉虫等。学生在这期间,感受到春天的和风细雨,种子的发芽生长;感受到夏天的酷暑炎热,庄稼的枝繁叶茂;感受到秋天的秋高气爽,植物的硕果累累。学生们从播种到秋收参与了整个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历时很长,但是由于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发现的认知过程,植物的生长“秘密”就这样“曝光”了。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复杂的知识在亲身的经历下变得简单、系统了,这就是持续性活动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开放的活动

第3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

关键词:日常教学;主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58-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能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并不是信手拈来,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寻找提炼而来。

一、在课堂学习中去发现主题

课堂具有生成性,要加强在教学中去捕捉确定语文综合学习主题的意识,适时捕捉住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一隐性资源,并以此为契机,适当调整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疑问中去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如在学习《母鸡》一文中,平时看起来再平凡不过的母鸡,在老舍的笔下成为了一只慈爱、勇敢、负责的伟大母亲,同学们在深深体会这份母爱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疑问:是不是所有的动物的母亲都会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辞辛苦呢?抓住这个问题的契机我引导学生确定了“动物王国中的母爱”这一活动的主题。

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为了体现训练的重点,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每个单元的文章在体裁和写作特点方面都是相似或类同,因此,把握单元目标和要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融汇单元所学内容,并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如在学完《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后,组织学生打印自己感兴趣的影色图片,做一张小报,或者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

再者,可以从学科本身体系来引导学生确定知识内容的整合,如将三年级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和四年级《飞卫学射》《扁鹊治病》整合起来,让学生走进寓言故事。学完《渔夫的故事》后组织学生读民间故事,推荐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书《一千零一夜》。开展一次“民间小故事”为主题的故事会。

二、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主题

仅靠有限的课时进行语文教学是无法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的,只有生活才是语文学习取之不竭的源泉,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观察方式去观察、思考。他们的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怀疑的精神也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应该利用好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去产生研究的主题,如:错字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我们的名字中有着怎样的故事?为什么有的广告语让我们过目不忘?

由于儿童生活阅历的局限,对生活的认识容易停留在事物或现象的表面,很难看清事物的本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从中提取出综合性实践的主题,发挥其内在的生活意义,这样的主题往往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最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在低段识字教学中组织孩子搜集放学回家路上看到的最“好看”的牌匾,把它们的样子画下来,把标题抄下来,带到课堂上交流。

三、从学科联系中提炼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确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时,须打破学科框架,软化学科的边缘,让学生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此,教师应巧妙的寻找结合点,通过经常与学生对话,发现他们的真实需求。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内外、学科“大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学生对植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让学生选种一株自己喜欢的植物,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查找资料或者请教身边有种植经验的人,了解植物的喜好,精心照料、培育它。定期写好观察日记。记述这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向科学老师了解植物的成长需求,植物的特点等。由美术老师指导画画,用画笔把植物生长的过程画下来……通过这样整合,让学生从多种方面汲取营养,综合的学语文。

四、从自然景物中去寻找主题

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将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年四季,景色各有特点,在柳绿花红的暮春时节,引导孩子到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到书海中去查阅描写春天的诗句,再用自己的笔描绘多彩的春天。还可以从本地区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入手,写出身边的美景。比如赤峰地区的代表红山文化,玉龙传说,传统美食都可以成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背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任意选择学习内容,于是“我是家乡小导游”“我为家乡旅游出点子”“我为家乡自豪”等学习活动应运而生。

五、在社会环境中寻找主题

第4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

关键词:家庭作业 喜欢 科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大多数教师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创新。然而,对于如何设计新颖的科学作业,以及利用科学家庭作业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却关注得较少,导致现在初中科学家庭作业尚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一是要求的“划一性”。不管学生水平高低,教师对每个学生安排作业的数量和要求完成的质量一视同仁;二是形式的“雷同性”。科学作业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书面作业,缺少形式上的多样化;三是完成的“强制性”。学生完成作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检查,因为“不完成作业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就不是好学生。”学生有完成作业的义务,却没有选择的权利;四是内容的“随意性”。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完成以后,学生把练习册上相应的内容做完了,大部分的教师就会从各种渠道拿些试卷让学生做;有的教师会让学生把书本上原来己经做过的习题,特别是错题重新做一遍。

正是由于存在上述弊端,导致了现在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做科学家庭作业,作业成了他们“挥之不去的痛”。布置科学家庭作业,本意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却引发了学生抵触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何使学生喜欢做科学家庭作业呢?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本人就科学家庭作业的设计谈一些想法。

一、走近生活,加强实践性作业

传统教育的一大浪费是由于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完全地自由地运用他们在校外所获得的经验;同时,他们又不能把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传统科学作业题目往往让学生解决一些经过“人为加工”的问题,虽然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做题经验,但碰到实际问题时却不知所措,无能为力。因此,要特别注意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来设计实践性的作业,为学生创设学以致用的机会,使学生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的头脑想问题,用科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一) 观察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

要想使学生完成作业的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布置家庭作业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科学探究活动”。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眼光。

(二)实际体验,在生活中学会科学技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习了“急救常识”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体验型的家庭作业,让学生经历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等完整的过程,在实实在在的体 验中,学生掌握了心脏的具置、呼吸频率和按压方法等基本知识和急救的基本技能,学到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动手操作,在实验中提高科学素养

要使学生切实掌握气体流速与压强度关系,仅仅依靠教师讲解和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远远还不够。于是,在学习“气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这一节课之前,我们可以布置动手操作的作业:(1)手拿着两张长条形纸条,向两张纸条中间吹气。(2)一个盛水的烧杯中插入一根吸管,用另一根吸管放在第一根吸管上端吹气。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经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觉新鲜有趣,会乐意并主动的完成作业,同时培养了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并能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和独立操作能力。

(四)参与调查,在应用中丰富科学经验

例如,在学习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各居民区调查家庭生活用水数量及排水中可能会造成污染的物质;学会用亚甲基兰溶液测试比较生活废水和洁净水中细菌的数量;调查本地由于生活废水造成的水污染情况及处理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小调查,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并能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周围的世界。

二、学以致用,拓展书面作业

书面作业从单一走向多元,除常规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书面作业模式外,我们积极探索开展以下几种书面形式的作业。

(一)研究型作业

近几年来,研究性学习正逐渐渗入基础教育的实践,尤其在中学阶段得到较为广泛的探讨。所谓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与社会现实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相似与科学研究的方法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会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里,探究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着眼点存在于通过研究的过程使学生能在初中阶段就能体验,尝试和获得各种学习方式,其目的也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或体验一种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人类社会己知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食物与摄食”之后,要求学生调查市场销售保健品的种类,并收集各类保健品的说明书,结合已学的知识,分析保健品为什么具有保健作用,讨论我们中学生需要保健品吗?

(二)日记型作业

科学日记是真实记录科学学习的情况,反映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思路,表达对科学的独特理解。它是科学积累的一种途径,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载体,是课堂作业的一个补充。我们提倡学生写科学日记。目的是减少其他机械性的作业。但写科学日记,一开始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但也是一面“双刃剑”,开展不好会流与形式,因此教师适当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针对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写些什么这一状况,教师要有选择地提供范例,让学生模仿;当学生有感觉能写时,教师可以布置命题日记,选择专题帮学生挖掘素材,寻找切入点;久而久之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素材,如心语日记、反思日记、灵感日记等。(三)科学手抄报

教师可以利用放假时间,让一个学生或几个家离的比较近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刊出一期近期所教的科学手抄报。科学手抄报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涉及科学基础知识整理、科学家轶事、科学故事、趣味科学、科学笑话和科学和生活等故事。编抄报时,要求版面设计新颖,有创意,色彩搭配和布局合理。这样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能培养学生整合和设计能力;能锻炼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因材施教,布置层次性作业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科学基础、经验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为此,设计作业时,不能“一刀切”、“齐步走”,因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主的家庭作业,提高和发展人文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科学学习历程中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

(一)“套餐”型作业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和发展练习等不同的类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这种作业设计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调动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了“溶液和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后,设计如下作业:

一星级作业:取锌样品10克,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产生了0.2克氢气,

求有多少克锌反应?

二星级作业:为测定某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锌样品10克,加入100克9.8%的稀硫

酸,使其充分反应,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三星级作业: 为测定某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锌样品10克,分五次加入稀硫酸,使其

充分反应。每次加入的稀硫酸质量及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请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是上表中第次操作。

(2)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3)计算实验中所以稀硫酸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二)“自助餐”型

通常作业都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学生往往是出于应付心理,主动性不够。因此我们提倡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和学生协商作业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

例如在学习了“杠杆”这一节课后,我们可以和学生协商:“在学习了杠杆之后,你打算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呢?”由于这部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说:“我想找我家有那些杠杆,并把这些杠杆进行分类。”有的说:“我想观察自行车的各个部件,看看哪些部件可以看做杠杆,将自行车中的杠杆用简图画出来,并分析各个杠杆在自行车中的作用。”有的说:“我要找找我身上的杠杆,并分析有什么作用”等。这样,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给自己布置适合自身实际的作业,学生完成起来也很主动。

四、精心选材,布置趣味性作业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由于中学特定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新颖有趣、形式多样和符合生活的科学家庭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精心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设计一些包含情景的科学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有好处。

(一)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将知识蕴藏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了“动物分类”之后,可以为学生设计猜一猜游戏性作业。

游戏规则:两人一组,你在心里想好一种脊椎动物,其他同学向你提几个动物特征的问题,你只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学生在有趣的体验中,学到了有意义的知识。

(二)绘画式作业

爱画画是大部分学生的天性,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植物的一生”之后,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内容:每位同学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植物生长过程的特点,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植物,用绘画的形式描述植物的一生。

要求:按自己设计的比例把图样画在纸上,并涂色。注明设计的比例尺。

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一件件艺术品。学生们在“画科学”的活动中品味着知识的魅力,体验着做科学的乐趣。

五、探索运用,设计阅读性作业

近几年,借鉴语文中阅读理解题的形式,具有科学学科特点的“阅读理解题”也应运而生。所谓“阅读理解题”就是给出一段阅读文字材料或图表描述,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探索,发现和运用科学规律或科学思想方法,以此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类比迁移能力、探索发现努力、实践应用能力和书面表达努力等。

例如:阅读下面短文,要求从中找出5个跟科学知识有关的短语或句子,并分别说出涉及到的科学知识,填入下表的空格内。

“啪”发令枪响了,校运会1500米赛跑开始了。运动员穿着短裤、背心和底有花纹的运动鞋。在跑道上,小勇和队员们你追我赶,竞争激烈,一个个大汗淋漓。“啦啦队”队员们递给运动员湿毛巾,让他们擦汗降温。田径赛场上,精彩纷呈:小强快速助跑,用力蹬地,腾空而起,跃过高杆;小明手托铅球,侧身垫步,猛然用力,铅球离手而去,5千克的铅球在11米处落地时,把地砸了个很深的坑……;忽然,一阵“加油”声传来了,原来1500米赛跑结束了,小勇用时最短,最先冲线,荣获冠军。

学生作业的布置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不应停留在单一枯燥文本的层面,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多元化、丰富的复合形式。比如教师布置与师生共同布置相结合、书面练习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课本作业与拓展作业相结合等等,来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得到协调发展教学。

参考文献

第5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

关键词:文化 载体 思想道德建设 价值体系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具有本自身特点的文化。校园是青少年最集中的地方,如何让民族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学生,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扎兰屯市民族小学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有效提升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水平,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双赢”。

一、立足自身实际,准确定位多元集成科学发展

扎兰屯市民族小学始建于1943年11月,原名“扎兰屯葛根国民优级学校”。1987年,学校更名为“扎兰屯市民族学校”,学制改为九年一贯制,内设小学部和中学部。2007年10月,与沿河小学整合,迁入现址,并恢复民族小学的校名。民族学校的学生有25.8%是少数民族,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少少民族”。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校领导班子深入挖掘自身教育内涵,激活民族教育潜力,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发展。

1.准确定位学校功能

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民族文化是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新文化”的内涵,着力在“求大同”与“求大不同”中寻求平衡点,建立以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民族文化建设,以民族文化活动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的运行机制。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核心内容,以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氛围。

2.树立文化多元理念

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民族教育校园文化多元、课程文化多元、课堂教学文化多元”的科学理念,并把德育作为民族文化和校园文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共同切入点,切实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强化“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意识,形成了校园文化与民族文化、校园精神与民族精神相融并进、互动相长的生动局面。

3.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发展

以培养少数民族后代为己任,学校着力在积淀丰厚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人才上下功夫,全力打造“民族基础教育龙头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批诚信、乐学、全面发展、热爱生活的好学生。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教育教学工作多次获呼伦贝尔市、自治区和国家级表彰奖励,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千余人次获国家、区、盟级奖项。

二、着力在“求大同”上下功夫,强化共性特征

民族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补充,作为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民族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当前,改革开放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复杂的。因此,必须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去占领校园文化阵地,时刻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和价值导向。

1.形成学校精神文化

坚持以“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和“为学生发展服务,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为指导,提出了“团结、务实、创新、发展、和谐”的校风和“立德树人、志存高远”的校训,扎实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组室文化建设,努力培育“厚德、博学、合作、和谐”的学校人文精神。通过设计征集校徽、校歌,开展班花、班训的评选活动,激发了师生进取向上的信心和热爱生活的情趣。学校坚持倡导教师入校“四进”,即,把责任带进校园,把微笑带进教室,把爱心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学;倡导学生入校“四声”,即,课上课下有朗朗的书声、甜美的笑声、健康的歌声、文明的谈话声,确保校园文化沿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

2.营造学校文化环境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通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校园文化环境改造工程,增设游乐场所,建立植物园,形成了“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的花园式环境,起到了景中生情、情中养性,环境育人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应该是一幅立体多彩的画,一本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为了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还重点抓了“三项文化建设”。一是建文化墙。在楼廊布置了名人画像、名言、人文警示语以及学生自创书画作品,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贴近了学生的心灵,更具教育示范作用。二是设文化角。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每班确立一个主题,建立图书角、文化角、绿化角,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学生、陶冶学生。三是开文化室。规划设计出卫生室、心理辅导室、音乐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十个活动室,全天候向广大师生开放,倡导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

3.形成学校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学校教育有章、有序、有效的重要载体。为了达到“用制度强化,用文化内化”的效果,学校完成了《民族小学规章制度建设汇编》,并经过党支部、教代会和教职工大会讨论、修订、完善后全面实施。并强化制度的执行,做到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同时,由校党支部牵头,注意加强平时学习,从思想上形成共识,使制度的执行成为“抓过程强管理、抓内化重自律”的过程,有效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内生动力。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营造了一种公正、公平、公开的校园氛围。

三、着力在“求大不同”上下功夫,突出民族特色

作为民族学校,在承担着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任务。围绕发挥民族学校的潜在功能,传承和推动民族文化,学校做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以“四色校园”创建为载体,强化民族学校特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的新思路,校园文化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效果。

1.建设墨色校园

为了让学校充满墨色、书香,学校在走廊设立了学生“涂鸦墙”,在教室、图书室等悬挂学生创作的美术、书法作品等;定期组织开展民族书画大赛,民族诗歌朗诵会,民族语言演讲等活动,为各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活动”,让“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走进了校园,来到了学生身边,使弘扬国学奠基人――孔子的文化精神在校园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构建读书互动平台,通过“读书笔记”、“好书推荐”等形式的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等,提升学习氛围。积极开展学校、家庭共建活动,广泛开展“亲子共读共记”活动,通过家长帮助孩子、孩子带动家长,建立沟通机制,使校园文化得到有效延伸。

2.建设红色校园

扎兰屯是进入大兴安岭的军事重地,抗联时期,许多英雄儿女抗击外力侵略的事迹在雅鲁河两岸广为流传。为了深入挖掘抗联文化,找到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的结合点,民族小学深入开展了“红色校园”创建活动。精心建设了学校德育活动室,把革命历史、抗联历史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重要学习内容,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弘扬民族精神;开展“唱红歌”、“颂红诗”活动,加大的增进了全校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同时,充分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邀请少数民族老模范、老党员等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假期开展“红色游”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到中扎兰屯博物馆、东铁路纪念馆等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学习,寻找英烈足迹、了解英雄事迹,祭奠先烈,缅怀革命先辈,教育学生珍惜现代美好的生活。

3.建设绿色校园

草原民族是崇尚自然的民族,是注重生态和谐的民族,草原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承载着数万草原儿女的关注和呵护。为了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生态意识,学校以“建设绿色校园、爱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开展了生态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草原森林生态摄影作品展,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深远、宁静和厚重;通过开展远足、郊游等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阳光下,感受大自然的温馨、和谐。同时,在校内开展“我为校园添抹绿”活动,教学生植树、种草、养花,并鼓励学生在校、在家开辟自己的“试验田”,种植绿色植物,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记写观察日记,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生态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4.建设彩色校园

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学校积极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和“民族文化精品进课堂”等活动。实施“双语”教学,定期组织民族校本教研活动,并按照《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要的专项教育,列入学校课程。定期开展“民族时装秀”,参观少数民族风俗特色展览;将民族舞蹈融入儿童广播体操,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广场舞课间操;举办民族歌舞、绘画兴趣班和文艺队,吸引学生学习民间艺术,传承民族文化。配合礼仪教育,开展了“民族文明礼貌用语大家学”、“民族文明礼仪规范大家做”活动,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共学共做中,使各族学生增进了交流、学会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