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趋势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餐饮业营业额连续18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将保持17%以上速度发展,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长期发展趋势良好。
20__年,全国实现餐饮业零售额7486亿元,比上年净增1330亿元,同比增长21.6%,连续14年实现两位数的高增长,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高出8.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2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9个百分点。
20__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实现8886.8亿元,同比增长17.7%,比上年净增1336亿元,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为17.4%和2.3%。全年实现营业税金488.8 亿元,同比增长17.8%。
20__年,中国餐饮消费全年零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345.5亿元,同比增长16.4%,比上年净增1458亿元,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增长了188倍。
20__年全国餐饮企业营业零售额累计达12352亿元,同比增长19.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5.7%。其中快餐业和火锅业发展最快。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20__年中国餐饮营业额是1978年的 225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53%。
20__年零售额达15404亿元,比20__年增长24.7%,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速度。而在海外,中餐不断攻城掠地,20__年中餐首入奥运食谱,更进一步走向国际化,根据历年数据分析,预计到20__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20__0亿元。餐饮业已经成为拉动消费、实现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经济近年取得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是持续迅速带动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主因。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__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层次提高,中式正餐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
从长远来看,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近几年餐饮业的增长率都比其它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行业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法规建设滞后问题。在快速发展中有盲目、无序和低水平发展的现象。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
我国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不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但是,国家加快服务业发展战略将为餐饮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目前我国服务业总量相对较小,20__服务业产值比重不到40%,与全球服务业产值平均比重 60%(发达国家超过70%)相距甚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政策基础,为餐饮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1、金融危机对中国餐饮行业影响简要分析
自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波及全球,美国、日本、欧洲各国政府都忙着救市,目前来看效果还不明显,这次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影响主要是外汇储备部分损失,出口困难,减缓经济增长,失业增加,消费者收入下降,对餐饮业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居民消费能力降低,二是、入境游客减少,旅游餐饮需求缩水;三是,持续低迷将导致消费者信心受挫,降低消费热情。
但由于中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有一定的割裂,我国人民币实施资本项下的严格管理,国际游资冲击不大,在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政策,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万亿拉动内需等措施,现在又进行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如果各项宏观经济措施实施有效,预计国内经济消费可在1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好转,但是由于经济的惯性下滑,情况恶化会持续到09年中旬,到后半年,情况会逐渐好转,但是彻底正常要到20__年,消费者信心基本恢复,由于经济体制改制,国内经济将由出口为主改变拉动内需为主,结构变动会很大。
受口红经济效应的影响,餐饮业成为了十大逆市而上的行业,在危机影响下消费者花上万元吃奢华盛宴的人少了,大宗采购和旅游减少了,但节假日亲朋好友外出聚餐的人反而增多了,中低档餐饮企业生意火爆。国内餐饮业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中,得以“独善其身”,逆市而上,餐饮业拉动内需明显,20__年零售额相比20__年增长24.7%,营业额达15404亿元,以09年第一季度的发展速度,预计 20__年餐饮业实现2万亿元零售额没有阻碍。
有危机同时就有机遇,餐饮行业面临场地房租、原材料成本、运营成本降低的机遇,同时劳动力充足、人工成本降低,兼并费用降低将带来低成本扩张机遇,预计未来3年餐饮业将成为金融危机下国际风投、国内资金的避风港,中低档餐饮企业成为本周期投资与发展的热点。
2、业态分析
自改革开放后,世界上多种新型餐饮业态及形式在中国餐饮市场迅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中国餐饮市场的格局。如发端于八十年代末期的麦当劳等洋快餐业以及九十年代产生的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份额不断扩大,特别在沿海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的餐饮市场呈现国际化的趋势,餐饮市场细分不断深化,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火锅、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快速发展。目前国内中餐市场的呈多元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特征。
本文来源:文秘站 国 内餐饮市场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虽然中餐在总体规模上依然处于绝对主体地位,但是中餐在中国城市餐饮市场上的地位已经显现出由“绝对主体”转变为“相对主体”的趋势,近三年餐饮业态变化如右图所示,各种业态的比例正加速变化,正餐营业收入(限额以上)由05年55.90%降至的50.32%(20__年),快餐已占据经济发达省份绝对优势,如上海、浙江、广东等形成有效规模竞争,除快餐外,休闲咖啡厅也正在十分有效的抢夺中餐饮食市场。比例1.57%增长到2.28%,咖啡厅目前主要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蓬勃发展。
中餐格局的变化的首先源于国外连锁经营模式的引入,以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巨头主导餐饮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中式正餐的内在特点与市场都导致了多数运做的均为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是中餐经营的一贯特点,预计餐饮业连锁经营的瓶颈将导致比例及份额的逐渐下降。
其次,中餐格局将餐饮消费形式变化的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三口人之家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体;大众化的、个人付费的餐饮消费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传统中餐的大酒席形式被小餐桌的分餐制所代替。目前以二至四人为消费的主体,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是中国餐饮消费未来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国内新的餐饮消费正与洋餐潜移默化的融合,定位于年轻白领阶层的休闲咖啡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这一阶层人数的扩张,不少餐饮商纷纷以开设咖啡厅的形式,在菜品选择上,中西结合,直接与中餐竞争消费者。
互联网泡沫之后,风投开始将目光投向传统行业,vc的参与将助力中餐行业快速转化,餐饮业的规模化、连锁化运作是吸引风投目光的重要因素,与之前的互联网投资相比,餐饮业的现金流回收快,而且具有经营实体,有部分餐饮企业麾下还有不少不动产。获得vc青睐的中餐连锁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休闲正餐,代表企业如俏江南、一茶一坐;二是火锅类,如小肥羊、小尾羊等;三是快餐,如真功夫、大娘水饺。vc投资的几家中餐企业,如一茶一坐、小肥羊、真功夫等,虽然分属不同的中餐类型,却都具有可复制性、标准化程度高的共性。
餐饮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表明,未来5年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中餐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vc的参与将加快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连锁经营将会加速规划化发展;同时大众化经营的市场空间不断延伸,特色经营更加突出。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力度加强,管理与人才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3、消费者分析
随首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__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提高,中式正餐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但餐饮需求是复杂多变的,其消费口味和消费心理,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餐饮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看清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的营销方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菜系分析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菜系”。各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各大菜系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占据着当地主要份额。而地域差异的存在,又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求异心理,愿意去尝试不同的风味。所以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热点,它可以使各具特色的风味饮食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目前,菜系出现跨地域经营,相互融合趋势。20__年起我国共有46个城市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这些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比较高,成为中式正餐行业跨区域发展的增长点。
粤菜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风靡至今,20多年长盛不衰,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拉动了餐饮业的繁荣和振兴;同时粤菜选料广博奇杂。适应了食客求新,求异的需要;不断创新,推动了粤菜持续发展。随我国经济的发展,粤菜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在全国形成气候,逐渐走上各大菜系的霸主地位,成为各大都市菜品的龙头,引领消费潮流,份额持续增长。
消费者决策分析
经历了非典,禽流感、h1n1,健康的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卫生。分餐制日渐流行,餐厅卫生状况及每日消毒也为消费者关注,随着绿色食品,素食、食疗、滋补等等概念愈发得到消费者的赞同。“衣要布,食要素”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健康的,合理的膳食关系。健康的,才是最好的,这一点亦成为消费者基本需求。粤菜在口味上清淡,注重营养,亦附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消费者就餐选译不仅只是讲究口味,餐厅的环境、氛围、情调都成了顾客挑选就餐地点的必要考虑条件,消费者日渐注重享受,注重餐饮产品与文化的融合,中国饮食文化和烹饪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不同地区所表现出来的餐饮文化上的差异也使餐饮产品具有鲜明的文化性特征。消费者追求“色、香、味、形、器、质地、声、温、营养、卫生”的同时,主张文化与食品、饮食方式、饮食习惯的融合。近几年应需求而出现的主题餐厅发展迅猛,将这个理念发挥到极致,无论是餐厅的设计装璜、功能布局、装修装饰风格,甚至是其经营的特色菜系,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主题和内涵,使餐饮产品的文化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抓住了文化这一卖点,将使餐饮产品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互联网是信息聚集的地方,也是信息传递最快速的地方,对于餐饮企业,网民对餐厅或菜式的讨论热情,会激发其他网民尝试与参与讨论的兴趣。而对于口碑较好的餐厅也更容易得到网民之间的互相推荐,成为消费决策的因素之一。网络口碑营销,网络搜索成为餐饮企业推广重要手段,
餐饮消费行为分析
随着近年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的更新,推动餐饮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餐饮消费者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商务型消费增加。经济的发展促使商务活动增加,商务应酬活动推动了高档次的餐饮的迅速发展。
二是替代型消费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酒店消费来代替自己做饭,这集中表现在近些年来年夜饭的火爆。
三是被迫型消费增加。越来越多白领人士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时间紧,也没有条件自己开伙做饭,他们处于无奈,没办法只能被迫在餐馆里就餐,这就促使快餐行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饮食习惯也在变化,餐饮产品的消费时段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人工作繁忙,进餐时间不稳定,加上现代营养学的倡导,使餐饮产品的消费时段变得模糊。人们并不要求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但又不想太饿着自己,饿了总想找点儿零食、小吃。为适应这一需求,各种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小食店随之涌现;而一些大茶楼、食肆也纷纷推出下午茶和夜宵服务。这种随时供应,不分时段的便利与快捷正成为一种趋势,以吸引便利型消费者、价格型消费者。
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三口人之家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体;大众化的、个人付费的餐饮消费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传统中餐的大酒席形式被小餐桌的分餐制所代替。目前以二至四人为消费的主体,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是中国餐饮消费未来发展方向。现代餐饮企业应从年龄段、收入和家庭因素细分目标市场。
餐饮消费趋势分析:
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预期收入肯定会缩水,大众消费者自然捂紧钱袋,自觉不自觉地缩减了高档消费和大宗支出,一般消费和小额支出并不会受到多大影响。预计不同类型餐饮消费在近3年消费趋势如下:
上班族消费趋势分析:在经济危机的压力面前,上班族们把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为变成了diy,将请朋友到家里吃饭,减少去餐馆次数。
家庭消费趋势分析:家庭的 预算和支出会减少,会缩减了高档消费和大宗支出,但节假日亲朋好友外出聚餐的人反而增多。
商务消费趋势分析:吃奢华盛宴的人少了,中档餐饮消费次数将增加。
消费者分析表明,在未来3年,餐饮经营面临新的发展趋势,粤菜将引领消费潮流,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热点,消费时段及消费趋势将产生变化,餐厅功能日趋多样,特色经营。
4、竞争分析
中国的餐饮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的形势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把握这种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策,对餐饮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在改革初期,餐饮企业之间主要是打价格战,打品种、服务、装修战;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
二、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
三、由在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几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大的餐饮公司和连锁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寻求向外地扩张,立足和占据外地市场,甚至打进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大都市。如今,地域的概念已经淡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市场半径大大延长。
四、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餐饮业是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一个行业,外资特别是一些国际名牌企业不断涌进中国餐饮市场,我国餐饮业一直面临着国外餐饮业品牌的强大挑战,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加入wto后,更多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加剧我国餐饮行业的竞争。国外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对我国餐饮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将产生深刻影响。而中国本土品牌餐饮走出去步伐较慢,竞争力不强。
在国外,中餐企业大多表现为规模小、环境不佳、服务不到位,中餐特色不明显。在国内,中餐企业面临着外国品牌餐饮企业的挤压。全国前10强仅占餐饮业总营业额的4.78%,销售收入一般不超过数亿元。与以肯德基、必胜客为代表的外国餐饮巨头形成巨大反差,单单肯德基在中国就超过20__家连锁店,20__年销售收入超过215亿。竞争也必将进一步激化。
中餐具有色、香、味具全的独特魅力,有着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份额,但标准化是规模竞争的瓶颈,关键的原因是将中餐烹饪作为一种高度手工艺化的工作,需要科学分析形成中餐标准化、流水作业,使之成为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和发展基础的组成部分。这项工作需要长期推行和持续的规范,是多数中小餐饮企业难以承受的,但也是中餐必须突破的关键。
目前百胜集团已利用标准化运作优势,形成中式快餐的标准化并加以推广,目前“东方即白”利用肯德基进行的全面推广就在利用品牌、标准优势向“中式快餐”市场延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国外餐饮业品牌布局已基本完成,未来洋快餐将引领中国餐饮竞争格局,通过国外餐饮业品牌对在中国连锁经营成功案件分析,中餐企业需要借鉴和学习国外餐饮品牌企业商圈选址策略、物流管理能力,单店的运营能力,品牌扩张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
目前国内优秀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提炼经营技术、申报餐饮专利、积淀品牌价值、整合上下游资源。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加速发展新模式,小肥羊就是其中代表案例,至08年3月,小肥羊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北美等地拥有350多间餐厅,业务年增速达35%,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人民币。在 thenielsencompany对中国六大城市市调中,小肥羊知名度接近100%,部分地区“第一提及率”超过50%。小肥羊9年来陆续获得并蝉联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等50余项荣誉。
小肥羊遍布世界的连锁网络、产品的标准化和连锁经营战略,为中餐行业的经营和扩张树立了标杆。据了解,继味千拉面、小肥羊后,谭鱼头、小南国、真功夫等连锁餐饮企业日前正在酝酿上市。07年中国餐饮业的突出特点是资本活跃,百年老字号全聚德的成功上市,另外还有超过40家的企业正在积极争取上市,预计未来3年经济回暖后,将有更多的餐饮企业上市。
竞争格局分析
从行业数据统计看,中餐行业市场容量非常大,而且膨胀非常快,但我国餐饮企业现状,一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现代化水平低;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据统计,我国现有餐饮网点400万个,从业人员将近20__万人,厨师700万人,平均每185人拥有1个厨师。
餐饮市场相对来说是最分散的一个市场,国内没有一个大的餐饮集团可以占据1%的市场份额。可以说餐饮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规模企业的整合。从餐饮企业竞争与发展格局来看,未来我国餐饮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并伴有更多企业上市。
然而,在餐饮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提升、管理人才匮乏、成本控制难等多方面问题日益凸显,行业竞争愈演愈烈,餐饮业全面进入 “微利时代”,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中国餐饮业已经步入行业洗牌期,必须交流新思想、探索新模式,迅速由传统的“粗放式、模糊式、经验式经营”向“精细化、流程化、连锁规模化经营”转型。
当前的外资企业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国企享受国民待遇,民营企业享受的次国民待遇。在餐饮业内,虽然不明显,但也不乏其例。国内餐饮企业的经营活动除了正常的税收外,各项费用种类太多,缺乏规范性,地区差别也较大,政府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中国餐饮市场将也进一步规范化。
餐饮业竞争格局分析表明,未来国内餐饮业竞争态势将发生四大变化,洋快餐主导中国餐饮竞争格局,品牌成为餐饮的核心竞争力。
6、基本结论
中餐行业面临的主要机会:
1.我国经济近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将持续迅速带动国内餐饮需求增长,预计,到20__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20__0亿元。未来5年将保持17%以上速度发展
2.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__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提高,长期而言中餐中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
3.中餐服务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企业的整合
4.由于金融危机作用,租金、人工成本及兼并费用降低将带来餐饮企业低成本扩张机遇
5.受口红经济效应的影响,预计未年2年,中低档餐饮企业生意火爆,成为本周期投资与发展的热点。
6.预计未来3年餐饮业将成为金融危机下国际风投、国内资金的避风港。vc的参与将加快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连锁经营将会加速规划化发展;
7.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趋势,粤菜引领消费潮流,份额将持续增长。
8.20__年起我国共 有46个城市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这些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比较高,可做为中式正餐行业跨区域发展的增长点。
9.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加快,连锁经营将会加速发展;同时大众化经营的市场空间不断延伸,特色经营更加突出。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力度加强,管理与人才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10.餐饮相关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提升行业进入有利于中餐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中餐行业面临的主要威胁:
1.金融危机带来消费者的信心下滑,旅游餐饮需求减少,预计未业3年高端餐饮消费降低
2.国内餐饮市场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规模以上正餐营业额比例将进一步下降。
3.未来5年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
4.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洋快餐主导中国餐饮竞争格局,
5.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发展新模式,预计未来3年经济回暖后,将有更多的规模餐饮企业谋求上市。
6.餐饮业全面进入“微利时代”,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需要向精细化、流程化、连锁规模化经营转型。
7.法规建设滞后。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
8.餐饮结构失衡。由于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大众化餐饮在一些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行业内高档餐饮势头强劲,中低档餐饮服务明显不足。
9.市场秩序有待规范。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不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影响正常有序竞争,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10.企业正规经营及跨区域发展,营业税税收会增加,对企业利润产生重要影响
一、消费金融内涵
一般来讲,消费金融属于较为新型的经济学领域。首先,消费金融目前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从广义上解释,消费金融可以理解为与消费有关的金融活动;从狭义上解释,其可以理解为为满足居民对商品消费或者服务消费而创设的相关金融。消费金融不但是为个人提供消费的金融服务,而且涉及到家庭其他人员,包括家庭收入、消费、资产配置等在内的相关服务。其次,消费金融界定存在不同种类和方式。实践活动中,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统计部门等,对于消费金融界定存在很大差异。例如,美国的银行家协会认为,消费金融是指银行消费贷款;然而,美联储认为消费金融属于家庭消费[1]。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电商巨头介入消费金融市场
一般来讲,互联网企业介入消费金融的主要业务为第三方支付,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腾讯的财付通、百度的百付宝等。自2010年开始,第三方支付发展速度加快。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超过250家,市场规模高达13万亿。首先,第三方支付一般可以分为移动支付、收单、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四大类别,互联网金融支付也已经向基金、保险、证券方向发展。其次,互联网理财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当中十分重要的业务,其主要包括P2P理财以及宝类理财等。P2P在2006年进入我国,近几年发展尤其迅速,2014年该行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012亿元;宝类产品主要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业务。最后,互联网的贷款模式主要包括互联网小额贷以及P2P网络贷款,其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较少服务个人。近段时期,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又发生一些重大变化,出现了个人消费贷款形式。比如,京东的京东白条,消费者在京东商城购物不但可以使用京东白条,而且使用白条享受30天免收利息;天猫商城也推出了天猫分期购物业务,这些贷款主要用于商城的消费者小额零售消费[2]。
(二)传统消费金融开始接触网络
传统的消费金融相关机构主要包括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商业银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的消费金融机构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互联网金融机构主要是发展自身线上的用户,并且包括投资理财以及小额消费等,相比银行的客户,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相关影响较小。然而,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的客户存在类似性以及重叠性,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将会面临较大压力以及挑战。其次,商业银行根据成本进行考虑,最终会将目标客户定位为高收入人群。然而,互联网金融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从实践来看,部分商业银行正在积极作为,不断进行渠道扩展以及创新,从而不断推进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业务水平。此外,消费金融公司存在业务范围有限、同类竞争强烈以及风险控制难度大等难题,导致其面临一定发展困境。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应当积极探索运营模式,从而增强自身业务优势[3]。
三、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趋势
(一)消费金融市场格局改变
首先,互联网消费金融正在改变消费金融市场的格局。互联网金融覆盖面广泛,几乎包括收入等级不同的所有网络用户,从而促使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城市、农村消费金融不平衡的发展格局得到相应改善。其次,消费金融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比如,传统的消费金融市场主要以商业银行为主,消费金融公司以及汽车金融公司为辅;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消费市场格局,促使主体出现多元化。最后,创新产品不断增多。互联网为消费金融提供信息组合能力以及强大的渠道挖掘能力,从而促使产品不断创新。实践表明,互联网金融在投资、理财、信贷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创新。
(二)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扩大
首先,需求方面,不同阶层的人群都有消费需求,支付账户的开户大小不受到任何限制,投资理财的门槛逐渐变低,1元甚至一分钱都可以进行相关投资理财。其次,供给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传统的机构都主要着力于金融市场,几大电商巨头也开始市场布局,快速占领消费金融市场,尤其在个性定制服务方面,传统模式的消费金融正在转变观念,进行定位和调整,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关创新,从而打造新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根据目前的消费金融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而言,传统的消费信贷应该会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不但如此,互联网消费金融极有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现象。因此,整个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会不断扩大[4]。
关键词:消费;利率;内需;可支配收入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001-02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一直是最为薄弱的一环,居民消费更是比较薄弱。随着国内投资比例持续攀高的不可持续及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导致外需市场低迷的国际国内“双困”的背景下,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对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破解消费增长难题首先应清楚中国消费的发展趋势及制约因素,才能设计更为合理的政策措施。
一、中国消费的发展变化趋势分析
1.从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上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市场活跃度得到巨大提升,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显现。居民消费支出从1990年的9 450.9亿元增至2012年的190 423.8亿元,二十年增长了近20倍;同时居民消费水平也大幅提升,从1990的833元不足千元猛增至2012年的14 098元,增长近17倍。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保持了年均近10%的高增长。经济增长的效益带来了居民消费的大幅度提升,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从2003年开始居民消费支出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这一方面反映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了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商品市场的丰裕程度和活跃度。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速度放缓但仍然强劲,可以预见居民消费支出和消费水平必将伴随经济发展的东风继续增长。
2.从消费对GDP的影响看。消费作为生产的最终目的是经济增长最持久最稳定的动力源泉,只有最终应用于消费的生产才是现实的生产,否则所谓的生产只能是浪费。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中起了重要作用是毋容置疑的。但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无论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80%~90%还是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65%都相对较低,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较低,从1990年的47.8%到2012年的55%,虽有增长但提升较慢;另一方面,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率由1990年的1.8%到2012年的4.2%,提升空间仍然存在。从1990―201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持平没有太大的变化,充分表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被忽视。
3.从居民储蓄上看。高储蓄率一直是中国几十年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全球经济危机后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高储蓄率是造成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的高储蓄的确是事实,从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看1990年为7 119.6亿元而到2012年增至399 551亿元,二十年增长近56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38.2%增长至2012年的77.4%,增长近1倍。进入新世纪以来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这一方面说明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说明人民对未来预期的悲观。由于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等体系没有跟上,在加上相关教育、医疗、保险等体系不健全,造成有钱不敢花、有钱不能花的窘境。尤其是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大幅度涨价,买房已经透支了几乎三代人的储蓄和未来收入,消费增长成为空谈。
4.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上看。这里我们可以从居民的消费恩格尔系数上来看,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家庭收入用于食物支出的所占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家庭收入用于食物支出所占的金额越少,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性。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中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基本上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城市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90年的54.2%、58.8%降为2012年的36.2%、39.3%。这充分说明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这一比例仍相对较高,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空间仍很大。
二、对消费变化趋势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肺活量;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855-02
肺活量是测试人体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反映了肺的容积和扩张能力,是反映人体呼吸功能的客观指标。由于肺活量与身体功能的多项指标有高度相关,可以间接反映人体的最大摄氧水平和心肺功能,也是评价人体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健康状况的一项常用指标[1]。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对近20 a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生肺活量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该市中小学生肺活量的变化趋势,为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参加1985,1995,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的武汉市城区7~18岁中小学生,1985年各年龄组男、女生各200人(其中男生9岁177人,11岁165人,12岁138人,17岁132人,18岁120人;女生10岁192人,11岁144人,12岁137人,15岁196人,17岁122人,18岁120人),1995和2005年各年龄组男、女生各100人(其中2005年女生12岁113人,17岁103人,18岁123人)。男生共4 532人,女生共4 550人,总计9 082人。
1.2 方法 对上述3次体质健康调研中武汉市城区7~18岁中小学生的肺活量数据进行统计,对1985-2005年各年龄组男、女生肺活量每10 a及1985-2005年的均值进行比较,并对调查结果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男生肺活量的变化情况 见表1。1985-2005年20 a间,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男生肺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20 a中除15岁年龄组外,其余各年龄组均有显著下降,平均下降302.17 mL,其中14岁年龄组下降幅度最大,为813.76 mL,高出平均下降幅度169个百分点。
从每10 a的变化情况看,1985-1995年10 a间,7~15岁年龄组呈上升趋势,其中以12岁年龄组增长最快,平均增长287.44 mL。在这10 a中,中小学男生肺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95-2005年10 a间整体呈下降趋势, 7~17岁年龄组大幅度下降,18岁年龄组略有增长,其中14岁年龄组下降幅度最大,为913.87 mL,比平均降幅336.31 mL高出172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男生2005年的肺活量比1985年有大幅度下降;但前10 a小学与初中阶段有所增长,高中阶段有所下降,后10 a则是各年龄组均显著下降。
2.2 武汉市城区中小学女生肺活量的变化情况 由表1可见,1985-2005年20 a间,武汉市城区女生7~18岁各年龄组的肺活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以14岁年龄组下降幅度最大,为635.21 mL。
从每10 a的变化情况看,1985-1995年10 a中,7~12岁年龄组均有所增长,18岁年龄组下降幅度较大,为141.12 mL。1995-2005年10 a中,武汉市城区中小学女生肺活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大,14岁年龄组最为显著,平均下降596.87 mL。
总之,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男、女生20 a来肺活量的变化趋势相似,2005年的肺活量比1985年有大幅度下降;前10 a小学阶段有所增长,高中阶段有所下降,后10 a则是各年龄组均显著下降。另外,在各个年龄组中,7岁和14岁年龄组的下降幅度较其他年龄组更为显著。
3 讨论
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男、女生的肺活量近20 a来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一结果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报道[2-7]一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体育锻炼(尤其是耐力性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不足。而造成学生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不足的原因涉及我国教育体制、体育教育理念和方法、学生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8-10]:第一,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育体制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沉重,并因此使学生每天1 h的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11]。第二,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存在某些误区。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快乐体育”,强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吻合。因此,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内容的安排上过分强调重视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生感到枯燥、苦、累的内容(如长跑)就不安排[12-14]。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学生不愿意、不喜欢,因此有36.9%的被调查学校“基本不组织”长跑,46.7%“偶尔组织”,只有 16.4%的学校“经常组织开展长跑活动”[2]。第三,现代生活方式客观上造成城区人群的体力活动减少。人们步行的时间大幅度减少、家务劳动社会化等,在客观上大大减少了城市人群的体力活动机会,也给中小学生的肺活量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小学生的肺活量及体质水平:改革现行教育制度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真正为中小学生“减负”,确保学生每天1 h的体育活动时间真正落实;在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有价值的部分,不能因为极少数学生在长跑时出现了安全问题或因为学生不感兴趣,就将长跑这一传统的锻炼方法从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去掉,应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持续大力开展以班级、学校为单位的群体性长跑活动;充分利用政策的导向作用,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里中学生的耐久跑由选测改为必测项目[15],并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增加耐久跑项目,在高考中增加体育考试,“强制”中学生进行经常性长跑锻炼,以促进中小学生肺活量的提高。
4 参考文献
[1] 陈明达,于道中.实用体质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73.
[2]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国学校体育,2006,10:6-8.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1985-2000年中国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动态分析.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4-119.
[4] 王素平.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能素质和肺活量15年下降的思考.浙江体育科学,2005,27(6):62-64.
[5] 张迎修,王淑荣,张朋才.1985-2000年山东省儿童少年体质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2):84-87.
[6] 杨阳,周晓东,林章恩,等.福建省2000年6~22岁汉族学生血压、肺活量调查分析.福建体育科技,2006,25(5):43-49.
[7] 赵付霞.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 140-141.
[8] 黄元汛.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状况的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2):196-19.
[9] 朱天虹.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现代康复,2001,5(10):128.
[10]黄建军,黄旭强,江文辉,等. 广州市6~12岁儿童肺功能正常值测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5,9(11):170-172.
[11]万琼.武汉市部分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245.
[12]杨继钊,王建.从体育教学的认识误区谈当前体育课程改革.辽宁教育行政学院,2006,23(9):87-88.
[13]王健.新课程理念下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与重建.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3):77-78.
[14]杨秀芹,张守华,王健,等.构建现代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131-132.
[关键词] 家居服 调查 消费行为
家居服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市场,在21世纪进入中国,它的使用随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需求的多样化而变化,现已广泛运用于人们工作之外的所有领域。重庆作为3000万人居住的大城市拥有丰富的市场资源,要挖掘家居服这一细分市场的供给变化态势,调查分析重庆市主城区家居服消费行为十分必要。
一、调查地点与对象
本次调查问卷总数量为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62份,占总问卷的比例为83%。调查地点选择在重庆市内人流量较大的四个步行街,包括江北、解放碑、杨家坪、沙坪坝;调查对象以20-60年龄阶段的中低收入阶层为主,当中男性37.61%、女性62.39%。
二、 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主要由15个问题组成,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收入、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年龄阶段);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购买家居服的原因、时间段、地点、价格,及对家居服的品牌认知和其他因素);三、消费者和相关群体对家居服的拥有状况。考虑到街头拦截调查的实际情况,问卷主要由客观题组成。
三、消费行为分析
1.消费者性别与选购因素分析
从图1的调查结果来看,消费者主要关注的因素有价格、颜色、款式、品牌、面料、档次等,不考虑性别因素,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价格、款式、面料、颜色。综合性别因素的影响,女性对颜色的关注度比男性高20.89个百分点,对面料的关注度高9.95%,对款式的关注度高9.49%;男性对档次和牌子的关注度比女性高,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性别会影响购买行为发生时所关注的因素。
2.家居服购买价格分析
一般而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不断下降,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图2显示,拥有5套睡衣的消费者购买睡衣花费比例最大价格为200-299,占33.33%,其他消费者均以价格在100-199之间为最大比例,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中档价格的家居服需求最大。
图2 家居服价格与购买数量
3.年龄与购买时段分析
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购买偏好,表1具体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对家居服购买时段的不同偏好。总的来讲,几乎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都欢迎促销打折这一方式,其中最感兴趣的是56岁及以上年龄段的老年消费者,但从表中也体现出“其他”选项比例也较大,表明消费者对现有促销方式并不满足,促销方式仍需改进。
4.消费者收入与购买场所关联分析
图3说明各收入段消费者基本上是将百货商场作为首先要购买家居服的购物场所;对专卖店感兴趣的消费者比例与收入完全正相关;对网络购物最感兴趣的消费者为收入1000-3000之间的消费者。
图3 消费者的收入与购买场所
5.消费者品牌认知分析
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很大部分消费者将内衣、休闲装、运动装,甚至化妆品品牌作为家居服品牌填入,这种现象说明了消费者对家居服品牌的认知还很少,在家居服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强势的品牌让消费者接受。另外,有91.94%的男性和93.5%的女性在购买家居服都十分的关注品牌。由此说明,消费者对品牌家居服有巨大的需要。
四、结语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回家时的温馨、无拘无束,于是对家居服的需求也日趋上升。从重庆市家居市场现状来看,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消费者购买家居服时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企业应根据这一情况为消费者设计不同的产品;其次,中档价位的家居服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家居服企业应立足于大众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最高的家居服产品。市场的一般规律是20 %的强势品牌占据着80 %的市场,在没有形成强势品牌的家居服领域,竞争者将面临大好的市场机会。所以,家居服的销售商现在所需做的就是抢先占有市场,获得吸引消费者的主动权,争做家居服市场的强势品牌。
参考文献:
[1]蔡文:可拓营销[M] .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2]陈建辉:家居服装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12.
[3]袁燕 戴鸿 雷中民 等:品牌服装设计的文化内涵[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4,18(2):134-136.
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博士,河北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经济岗位核心成员。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河北省社科基金、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社科联、保定市社科联等项目近10项,主研中国教育部、国家旅游局规划项目、中国农业部对外合作项目、河北省软科学项目10余项,、专著、教材40余篇,出版新农村规避经营风险丛书一套。先后获河北省社科基金奖2项,全国农业普查省级研究课题优秀成果奖1项。
导读:近年来,我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产保持稳定增长,到2013年,我国人均年蔬菜占有量已达到540 kg,远高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中建议的人均年蔬菜消费140 kg的标准。蔬菜市场已基本饱和,蔬菜产业发展进入了优质高产的新阶段,为满足消费者对蔬菜品质、种类与数量的新要求,对河北省蔬菜产业居民消费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索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京津冀经济圈的1.2亿消费者对蔬菜的需求为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河北省蔬菜产业快速增长,目前已成为河北省种植业第一大产业,蔬菜播种面积
120万hm2,总产量7 695万t,蔬菜产量仅次于山东省,排名全国第二。与此同时,河北省人均蔬菜占有量从1985年的167 kg增加到2012年的1 059 kg,蔬菜供应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城乡居民的蔬菜消费趋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1 河北省城乡居民蔬菜消费变动趋势分析
2000-2012年,河北省城乡人均年收入增长率达到20.22%,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居民饮食习惯和购买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由图1可以看出,河北省农村人均蔬菜消费量自1990年开始大幅下降,1990年最高,为148.67 kg,2009年降到最低,为53.66 kg,但从2010年开始,农村居民蔬菜消费量又开始增加,从2010年的人均55.38 kg增至2012年的71.8 kg,说明农村市场的蔬菜消费仍有潜力。1985-2012年,河北省城镇人均蔬菜消费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由1995年的120.01 kg上升到2004年的140.88 kg,随后开始下降,2012年降到最低,为109 kg。
通过对河北省城乡人均年蔬菜消费量进行横向比较,1995-2004年,城乡人均年蔬菜消费量的差距自1995年的30.97 kg增加至2004年的82.99 kg。2005-2008年,城乡人均年蔬菜消费量的差距维持在75 kg左右,城镇人均蔬菜消费量大约为农村人均蔬菜消费量的2.4倍,在这一阶段,城乡居民蔬菜消费差距不仅体现在消费数量上,还表现为城镇居民消费的蔬菜质量高于农村居民。自2009年开始,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年蔬菜消费量的差距开始逐步缩小,城镇和农村人均年蔬菜消费差距从2009年的75.06 kg减少到2012年的37.2 kg,至2012年城镇人均年蔬菜消费量是农村的1.52倍(图1)。
2 河北省城乡居民蔬菜消费特征
随着河北省城乡居民饮食观念的改变,对高蛋白食品的替代使城镇居民的蔬菜消费量逐步下降,消费的蔬菜品种也由大白菜、马铃薯等容易存储的蔬菜变为以叶菜类等为主的时令新鲜蔬菜。
2.1 河北省城乡人均年蔬菜消费量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
自1995年开始,河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蔬菜消费量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00年,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蔬菜消费量为106.74 kg,而河北省农村地区为61.45 kg,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2010年开始,河北省农村家庭人均蔬菜消费量开始增加,截止到2012年,河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蔬菜消费量为71.8 kg,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4.72 kg,与北京(100.47 kg)、辽宁(103.09 kg)、吉林(127.72 kg)、湖南(121.79 kg)等地区差距明显。河北省城镇人均年蔬菜消费量与全国水平接近,1995-2010年,河北省城镇人均蔬菜消费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中差距最大的2005年,河北省城镇人均年蔬菜消费量为133.91 kg,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18.58 kg,河北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97%。但自2011年开始,河北省城镇人均年蔬菜消费水平开始明显下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图2)。
2.2 河北省居民蔬菜消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较低
2012年河北省农村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 081.40、20 543.44元,农村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87与33.6,即食品支出约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3。其中,食品消费中农村家庭人均年蔬菜消费量为71.8 kg,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蔬菜消费量为109 kg,按《2012年度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每50 kg蔬菜平均价格78.54元计算,河北省农民与城镇人均年蔬菜消费支出仅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与1.9%。由图2可知,2013年,全国城镇人均蔬菜消费额591.97元,占所统计的9种主要食品消费总额的11%,而河北省城镇人均年蔬菜消费额为412.78元,占所统计9种主要食品消费总额的9.8%,河北省城镇人均年蔬菜消费金额与所占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图2)。
2.3 河北省城乡居民蔬菜消费种类差异明显
虽然自2009年以来,城乡家庭人均蔬菜消费量的差距开始减少,但到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蔬菜消费量仍是农村家庭消费量的1.52倍。城乡家庭人均蔬菜消费的差异除体现在消费量的区别外,消费蔬菜的种类与质量也有明显的区别。城镇居民由于收入水平较高,且商品流通条件便利,饮食偏好逐渐向高品质、营养丰富的食品转变,消费蔬菜的品种与种类较为齐全,且对无公害、绿色蔬菜以及净菜消费的比重明显较高。农村家庭受购买渠道的限制,以自给式蔬菜消费为主,应季大路菜是主要购买品种,可选择的蔬菜种类较少。
2.4 河北省居民蔬菜消费的收入差异明显
河北省居民的蔬菜消费不仅表现为城乡差异明显,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居民蔬菜消费量也具有明显差距。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蔬菜的消费量明显增加。其中最低收入家庭的人均年蔬菜消费量为87.14 kg,而中等偏上家庭蔬菜消费量达到129.07 kg,是最低收入家庭的1.48倍。表明收入水平是影响蔬菜消费的重要因素,随着收入的提高,居民的蔬菜消费量与消费支出均有所提高。
3 影响河北省城乡居民蔬菜消费量的因素分析
3.1 河北省城乡居民消费偏好变化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保健意识的增强,河北省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偏好变化显著。1995年粮食、鲜菜、猪肉3种主要食品占河北省城镇人均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为74.41%,但到2012年,这一比重下降到66.7%。鲜瓜果及制品、鲜乳品则从1995年的50.41 kg增加到2012年的73.17 kg,累计增长45.15%。城镇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偏好已转向更为营养、健康与精细的食品,当然城镇居民外出就餐和深加工的副食品消费增多,也对蔬菜的购买产生替代。
1985-2012年河北省农村居民对粮食、鲜菜的消费量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1985年的338.43 kg减少至229.8 kg,消费量下降32.1%。河北省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结构也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植物油、鲜蛋、水果、水产品的消费量均有所增加,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上升,干菜、腌制蔬菜的消费量明显下降,蔬菜品种多元化,品质也有所提升。
3.2 食品价格对城乡居民蔬菜消费总量的影响
蔬菜作为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之一,需求量受价格影响较小。但是蔬菜相互之间可替代品较多,同时也与其他食品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受季节性强、不易储存、集中上市等因素影响,2003-2012年,蔬菜价格变化幅度较大。表1数据显示,2012年河北省蔬菜物价指数为114.9,鲜蛋物价指数为96.4,肉禽制品为101.1,说明在蔬菜价格同比大幅上升的同时,鲜蛋与肉禽制品价格下跌或保持不变,此时消费者会减少蔬菜消费量,而选择增加鲜蛋等其他类型食品的消费。由于蔬菜与其他食品之间的相互替代性,其他食品价格的变动会对蔬菜消费产生显著影响。
3.3 河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蔬菜消费量的影响
蔬菜属于城乡居民消费的必需品,当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增加对蔬菜的消费。但当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蔬菜消费量并不会随之增加。河北省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从2008年的13 441.09元增加至2012年的20 543.44元,收入水平累计增长了52.84%,但人均蔬菜购买量从2008年的135.94 kg下降到2012年的109 kg,蔬菜购买量减少了19.8%。河北省农村居民近年来收入水平也持续上升,2012年河北省农村人均年收入达
8 081.4元,自2010年开始,蔬菜消费量出现上升趋势,说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原有的蔬菜自产自用模式受到冲击,开始追求蔬菜种类的多元化,因此,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蔬菜的消费量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3.4 河北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意识对蔬菜消费的影响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频繁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如“毒韭菜”、“毒生姜”、“毒豇豆”等,使消费者对当前蔬菜质量安全状况较为关注。随着中国蔬菜产业“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的发展,品牌蔬菜的生产规模与数量迅速增加,但由于品牌蔬菜的销售多采用净菜与半加工蔬菜的方式,销售价格较高,因此,居民对品牌蔬菜消费量较低。随机对河北省200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74.1%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为可识别的品牌蔬菜支付较高价格,80.3%的被调查者可以接受价格涨幅在20%以内,但是,仅6%的消费者可以接受涨幅高于30%以上。可以看出,虽然消费者愿意购买相对安全的品牌蔬菜,但对品牌蔬菜价格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影响消费者对品牌蔬菜的购买。
在电信市场飞速发展,电信产品及服务高度普及,电信客户细分化、多元化的前提下,旨在提高运营商的市场领先地位,不断提升客户价值,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电信商用客户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差异化的市场促销和客户服务策略。
关键词:
客户行为分析; 电信CRM; R型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07102
1电信行业客户行为理论
电信行业客户行为分析(Customer Behavior Analysis)是通过分析客户的通信活动即客户行为,识别对企业最有价值的客户。通过不断挖掘具有价值的信息,提供决策支持信息,为电信企业提供更为有效的市场促销策略和销售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保持现有客户和吸引新客户,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
1.1客户行为理论的层次
客户行为分析可分为单一大客户分析、局部性分析和全局性分析。全局性分析主要针对整个中国电信的客户行为进行分析,其结果用以电信高层领导决策。局部性分析针对某一类客户群体或某一个部门的客户行为进行分析,做出相应决策,其主要对象是中高层管理者。单一大客户分析使用对象主要是大客户代表,旨在了解大客户的行为,能够为之提供一对一和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本文针对高新区商业客户这一地区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局部分析方法,通过对通信量、客户数量、通信费用和通信资源数量进行分析和聚类。
1.2电信行业客户关系管理内容
促销活动分析分主要析电信企业各种促销手段的结果,更为有效地关注促销活动;客户分类分析通是指过指标量化、客户群体分类,区分可能购买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对象;销售分析提供了解销售业绩的方法。客户反馈分析用以分析客户的反馈信息,评价客户满意程度。忠诚度分析是挖掘具有忠诚特征的客户,有助于企业保留忠诚客户,避免流失。
本文研究所要进行的是对电信行业客户的客户分类分析,包括客户基本行为特征分析、基本客户群分类分析、向客户提供的产品性能分析等。
2电信产品结构及客户结构
2.1产品结构
现代产品的整体概念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产品核心,即用户追求的基本利益和效用,是用户需求的中心内容。产品核心是用户需求购买的实质,故又称之为实质产品。第二,产品形体,即产品实体和服务的外观,又称形式产品,包括包装、样式、品质、特色和商标。第三,产品附加利益,即为消费者提供的运送与安装、维修与保养、付款优惠及售后保证等服务项目。
所以,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可以概括为:基础电信业务,一般指网络承载的业务;增值电信业务,这类业务是由增值业务平台所提供的;网络资源出租业务。
2.2电信行业的客户结构
电信行业用户按照大类分为个人用户和政企客户,而政企客户又分为行业用户和聚类用户。
行业用户:党政军及重要客户、采掘业和一般工业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与仓储业、计算机信息服务业、饭店、旅游、娱乐服务业、科学教育及文化卫生事业、房地产业、公共服务业、餐饮业、电信运营业。
聚类用户:教育机构、医疗机构、车站、机场、港口码头、会展、宾馆、酒店、网吧、产业园管理机构、商务楼宇管理机构、专业市场管理机构、集贸市场管理机构、旅行社及景区管理机构、室内娱乐、烟草零售、餐饮服务、彩票销售、药店零售、文体服务、社区居民服务、房产中介、商务服务、建筑安装及修饰、办事处、公话客户、临街商户。
3 基于层次聚类的客户分群与行为分析
根据聚类分析中的R型聚类和电信行业目前对这些数据的关注程度,本文从三个方面选择能够反映客户对电信行业的贡献程度的变量,其中在网时长是一个时间变量,与其他两个费用变量不同,对时间变量进行量化处理。本文选择从忠诚度,价值度和认可程度上进行分析,反映客户对电信产品的使用和购买情况。
3.1五类分群客户的消费行为分析
经过五类客户群的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第一类客户和第五类客户的月均费用明显高于其他三类,月均费用越高的客户对电信行业的贡献也就越大,可以认为两类客户是高值客户。第三类客户月均费用值处在一个相对较低水平,但是比第二、第四类的月均费用略高。所以,第三类客户的贡献价值低于第一、第五类客户而又高于那么第二类和第四类客户,是一个中等价值客户,那么第二、第四类客户就贡献值较小相对,将它们两个称为低值客户。
第二,在对在网时间的比较上,第四、第五类客户的在网时间远远高于其他三类。在网时间说明电信客户使用时间的长短,从而间接的反映客户对电信产品的忠诚度。由此得出第四类和第五类客户是高忠诚度客户。第一、第二类客户是相对忠诚度较低的客户。第三类客户是低忠诚度客户。
第三,在使用电信产品的数量上,五类客户的差距较小。本文将第一、第五类客户作为对电信产品具有高认知度的客户,而第二、第四类客户被认定是对电信产品具有中等认知度的客户。
从这三个方面来描述这五类客户,可以给他们分别命名,依次为:高值中等忠诚度高认知度客户;低值中等忠诚度中等认知度客户;中等价值低忠诚度低认知度客户;低值高等忠诚度中等认知度客户;高值高忠诚度高认知度客户。
3.2 高新区电信商业客户保持策略建议
有需求才有市场,在品种繁多的电信产品和复杂变换的社会关系中,要挖掘出客户的需要是每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根据本文上述分析提出客户保持如下策略。
(1)高值中等忠诚度高认知度客户市场建议。
这类客户是使用电信业务并非常认可电信业务的客户,他们的在网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对电信的贡献值比较大,是电信运营商理应高度保持的客户。
业务推广建议:新业务—旨在通过客户对电信产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来增加其对电信行业的贡献。高额高优惠话费套餐业务—促使客户在某电信产品上消费更多。宽带业务—此类客户有信息化的需求,因此选择提供宽带优惠服务。
(2)低值中等忠诚度中等认知度客户市场建议。
小额话费套餐业务—鼓励本组客户保持或增加通信业务,旨在保持客户不流失。月租套餐—客户每台电话上月租相比他所产生的话费较高,给与短信、彩铃或者宽带等其他业务等进行促销活动。
(3)中等价值低忠诚度低认知度客户市场建议。
本类客户入网时间不久,对电信产品使用不多,是潜在客户。所以对这类客户主要是在长期的发展上给予其方便和优惠。
业务推广建议:带实效性的话费套餐业务;宽带业务—此类客户的宽带费用相对于其他来说,是这一类客户消费中占比较主要地位的业务。本类客户中使用宽带的人数比较多,产生的宽带费用也比较大,所以对这类用户可以提供一些宽带业务上的优惠服务,也可以是消费到一定额度奖励网络提速和网络带宽的优惠服务;客户服务建议;有买有送服务;服务品牌介绍。
(4)低值高等忠诚度中等认知度客户市场建议。
小额话费套餐业务—旨在保持客户不流失,不对这类客户进行更多的促销活动。月租套餐—这一类客户的月租相比他所产生的话费来说较高,选择让此类客户增加月租,给与短信、彩铃或者宽带等其他业务进行促销活动;客户服务建议;小额花费套餐咨询与订阅;多种服务型套餐比较信息。
(5)高值高忠诚度高认知度客户市场建议。
高额高优惠套餐业务—鼓励本组客户保持电信消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高的消费。新型业务—提供电信业的新型服务吸引爱好者,目的在于增加电信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宽带业务—此类客户有信息化的需求,但是宽带不是它的主要消费项目,所以有选择地提供宽带优惠业务;客户服务建议;免费的电信产品广告。
参考文献
[1]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4).
[2]王睛霖.电信产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6,(3).
[3]王新海,吕渭济,李石山.电信业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2004.
关键词:居民消费;居民收入;面板数据;协整分析;华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115-02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91—2009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人均消费水平翻了三番,人均实际收入也翻了近四番。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以及其他一些东亚地区的储蓄率明显偏高而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出现了持续的消费倾向偏低的现象。而人均收入,却在不断的增长,且区域差异性较大。在这种情形下,有必要研究中国城镇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华北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进行实证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在消费和收入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开始增多。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线性回归模型阶段。国内一些学者如李子奈(1992)、臧旭恒(1994)等尝试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序列相关分析、自回归移动平均误差处理和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等方法来研究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时间大约为20世纪90年代。第二阶段为单纯时间序列建模。如杭斌(2004)、孙慧钧(2004)等开始采用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处理非平稳时序数据,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伪回归问题。第三个阶段为面板数据分析建模。面板数据单位根和协整理论是时间序列的单位根和协整理论研究的继续与发展,它将来自时间序列的信息和来自横截面的信息结合起来,使对单位根和协整关系的推断检验更为直接和精确。
一、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分析
(一)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1.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对面板数据考虑如下AR(1)过程:
yit=ρiyi,t-1+xitβi+uit (i=1,2,…,N;t=1,2,…,T)
不同截面之间的随机误差项uit为相互独立的随机扰动。若自回归系数|ρi|
2.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方法。(1)Common unit root process(同质单位根检验法)。指各截面单元序列具有相同的单位根过程。具体检验方法有三种:LLC检验(Levin-Lin-Chu Test)、Breitung 检验、Hadri检验。(2)Individual unit root process(异质单位根检验法)。
3.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为了消除异方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避免伪回归问题的发生,需要先对面板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分别记为LC和LI,然后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其平稳性。本文主要采用LLC检验和IPS检验,并且分别考虑了变量包含截距项、截距和时间,分别存在两种情况下的检验结果。结果表明,在只含有截距的检验情况下,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LC不存在单位根,而LI存在单位根,在含有截距项和趋势项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的结果为相伴概率同时拒绝原假设,表明变量不存在单位根。
(二)面板数据协整关系检验
在得出面板数据存在单位根后,再检验面板数据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协整关系的检验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建立在Johansen协整检验基础上的Fisher (combinedJohansen)检验(Maddala and Wu,1999),Fisher(1932)成功利用多个个体独立检验的结果来进行整体的联合检验。Maddala and Wu(1999)基于Fisher的结论,通过联合单个截面个体JJ检验的结果获得对应于面板数据的检验统计量。主要步骤如下:第一,分别对截面个体i进行单独的JJ检验,设pi为截面个体i的特征根统计量或最大特征根统计量所对应的p值。第二,利用Fisher的结论建立如下统计量p=-2lnpiχ2(2n),Maddala and Wu 证明在“H0:存在相应个数协整向量”时,上述统计量p服从卡方分布。
一类是建立在Engle and Granger二步法检验基础上Pedroni检验( Pedroni,1999)和Kao检验(Kao,1999),其中Pedroni构造的7个检验面板数据协整关系的统计量,前4个是用联合组内维度(within-dimension)来描述,即Panel v、Panel rho、Panel PP和Panel ADF统计量,另外3个用组间维度(between-dimension)描述,即Grouprho、Group PP和Group ADF统计量。
本文主要采用Kao(1999)提出的统计量来判断人均消费的对数(LC)与人均收入的对数(LI)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KAO协整检验结果t=-2.714663,Prob=0.0033所得到的统计量和相伴概率表明,LC和LI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
接下来利用面板数据的Fisher(combined Johansen)检验拒绝了变量LC与LI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的零假设,但不能拒绝这两个变量最多存在1个协整关系的零假设,所以变量LC和LI是协整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二、面板数据模型建立
格兰杰指出“如果时间变量之间是协整的,那么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对于面板数据同样适用。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理论模型构造中的协整检验方程式(1)和式(2),通过面板OLS回归,得到两个协整方程的估计值。
LI=-0.274+1.108LC (1)
T (-8.16) (121.87)
R2=0.9938 AIC=-4.428
LC= 0.269+0.896LI (2)
T (9.564) (121.87)
R2=0.9938 AIC=-4.64
(1)式的估计值说明,LC每增长1个百分点,LI就增长1.108个百分点;反之,(2)式说明LI每增长1个百分点,LC就增长0.896个百分点,由此说明LC与LI之间存在长期双向的作用关系,但是LC对LI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反向的影响程度,这就暗示从总体水平上,华北地区城镇居民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而且其增长速度要略快于人均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总体上华北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较为富裕。但是中国人长期以来有着“保守”的消费思想观念,“超前消费”意识不强,喜欢储蓄,所以人均消费的增长就略低于人均收入的增长。
三、结论
通过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表明,华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对数和人均收入的对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肯定这种长期均衡稳定关系,同时也表明在短期内,人均收入的对数与人均消费的对数之间有偏离均衡关系的可能性,但其均衡状态可以较快恢复。总的说,通过上述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可以知道华北地区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同时平均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略高于平均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但是受到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这个地区的城镇居民总体上“超前消费”意识不强,略偏向于储蓄。另一方面,华北地区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两者之间的作用强度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研究结论再次证明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在一定意义上面表明,高收入的地区消费水平也比较高,即收入与消费的互动机制基本形成,从而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据以上研究结论,针对华北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改善华北地区居民的消费状况。首先,积极引导消费者转变传统的消费观。要通过网络等新媒介的合理宣传使人们改变依靠积蓄消费的保守消费观念。合理调整消费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激发居民消费。培育新的持续性消费热点,拓宽消费领域。针对当前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热点,要加强行业的规范管理和创新力度。其次,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促进居民消费的升级。制度环境影响居民消费。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要从应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着力从体制和政策上调整消费结构,启动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大力增强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最后,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各种类型的消费信贷的产生和成长,尤其是耐用消费品信贷的发展,要发展潜在的消费信贷市场,引入更多更好的适合实际需要的信贷品种。
参考文献:
[1] 樊纲,王小鲁.消费条件模型和各地区消费条件指数[J].经济研究,2004,(5):13-21.
[2]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4-20.
[3] 臧旭恒.中国消费函数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0-35.
[4] 杭斌,申春兰.经济转型中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 2004,(5):25-32.
关键词:可追溯农产品;消费者;购买渠道;乌鲁木齐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7.012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purchasing channels of traceable agriculture products of customers in Urumqi, which i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s of 439 customers. Logistic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On the purchasing channel selection: results have been turned out those purchasing traceable agriculture products in the big size supermarkets choosing are mainly for domestic demand. Products purchased from exclusive stores are mainly as gifts for friends and relatives. Other channels selecting are based on the purposes for enjoying the picking experience in the growing land or for the delivering convenience. However for the payment status, the effecting respects have included education, income, and purchase purposes.
Key words: traceable agriculture products; customer; purchasing channels; Urumqi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深入研究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方式,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消费者可追溯农产品购买行为的购买渠道,进而更好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Porter[1]认为在感知方面消费者受到购买者认知绩效、认知投入的平衡时,这时购买者的购买意愿就会低。Loureiro[2]指出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受到价格因素考虑时,在注重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就会做出相应决策,最终做出相对应价值方面评价。王一舟等[3]在研究中得出,被调查者性别、年龄、家庭等个体特征是影响消费者可追溯农产品购买意愿,同时男性在为其支付意愿比女性强。马骥[4]对北京市城镇的消费者调查研究得出,不仅仅消费者的收入、价格会影响着购买,认知同样重要地决定着消费者的购买。
1 研究假设、模型与样本选择
1.1 研究假设
已有的研究表明,消费者的个人特征和食品的质量、价格等会显著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和购买。本文结合此次调查和前人研究,提出了如下假设:(1)消费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等个人特征会显著影响消费者可追溯农产品的购买行为;(2)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安全关注度、了解情况、质量、价格、外观、品牌、包装、其他等方面的认知会影响其购买行为;(3)消费者的购买目的不同,其购买行为也会不同。
1.2 模型选择
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估计方法是最大似然估计,并且对纳入模型的各个变量进行了解释与赋值(表1)。
模型:消费者可追溯农产品的购买渠道=f(个人特征、认知情况、购买目的)。
1.3 样本选择
本次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地点在乌鲁木齐市大中型超市、农贸市场、专卖店、居民小区,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0份,回收率96%,回收有效问卷439份,有效率87.8%。
2 消费者特征与购买渠道描述性统计分析
2.1 消费者基本特征
被调查的基本特征:性别结构,女性占59%,男性消费者占41%,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年龄结构,50岁以下的人占了总人数的87.01%;接受教育程度,占比最高的是大专和大学,其次是高中和大专,最少的是小学;家庭月收入,从统计结果显示39.18%的消费者家庭月收入都集中在3 500~5 000元。
2.2 可追溯农产品购买渠道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购买渠道方面:调查显示46.24%的消费者通过大型超市购买可追溯农产品,26.42%的消费者通过可追溯农产品专卖店购买可追溯农产品,7.29%的消费者通过其他渠道(基地采摘、公司配送)购买可追溯农产品。
3 模型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面的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是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从模型结果中可以看出,模型卡方统计值均在1%水平上显著,拟合优度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具体分析如下。
3.1 购买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选择在大型超市购买,购买目的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个人特征、认知情况有一定的影响。直接食用、送亲朋好友的Wald值分别在1%和10%水平上显著,系数分别为0.717和-0.475,说明用于自家食用目的的消费者更倾向在大型超市购买。选择送亲朋好友的不愿意在大型超市购买,可能是考虑到大型超市的可追溯农产品的品种少、档次不够高。年龄大对质量安全关注度高和有价格偏好的消费者倾向在大型超市购买可追溯农产品,Wald值分别在5%,10%,10%水平上显著,系数分别为0.328,0.171,0.719。说明年龄越大的消费者越愿意选择在大型超市购买价格偏高且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农产品。
选择在专卖店购买的消费者的个人特征、认知情况、购买目的对其购买行为有显著影响,学历、收入的Wald值分别在1%和5%水平上显著,系数分别为0.387和0.279,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消费者选择在专卖店购买可追溯农产品的可能性越大。高收入比低收入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专卖店购买可追溯农产品。在价格和外观方面的Wald值分别在5%和1%水平上显著,系数值为0.758和0.752,表明购买价格高、外观好的可追溯农产品的消费者倾向选择在专卖店购买。自家食用和送亲朋好友的Wald值在10%和1%水平上显著,系数为-0.755和0.37,购买可追溯农产品作为送亲朋好友的消费者更倾向购买档次高、品质好的产品,因此选择在专卖店购买。
选择其他渠道(基地采摘、公司配送)购买可追溯农产品主要受其认知情况影响,个人特征和购买目的也有一定影响。对质量、品牌、其他(营养、口感等)的Wald值分别在1%,10%,10%水平上显著,系数值分别为1.431,-1.157,1.565,表面注重质量方面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在其他渠道购买可追溯农产品,可能是用于科学研究实验,检验其质量。年龄的Wald值在10%水平上显著,系数为0.273,表明随着年龄增大可能会选择其他渠道购买可追溯农产品。因为公司配送可以送到家,这样更为方便。自家食用和其他方面(科学研究实验等)分别在10%和5%水平上显著,系数为0.683、1.172,即自家食用消费者更偏好其他渠道购买可追溯农产品,可能由于是基地采摘相对新鲜,还能够享受采摘的过程,年龄大的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公司配送。用于其他方面更倾向于其他渠道购买,可能是为了更有效的实验研究工作。
4 结 论
通过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选择购买渠道方面,乌鲁木齐市消费者选择在大型超市购买可追溯农产品是主要用于自家食用,同时受到个人特征和认知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在年龄、对质量安全关注程度、价格方面的因素影响。选择在专卖店购买可追溯农产品的消费者主要受到购买目的的影响,如用于送亲朋好友,因此会选择在专卖店购买品质好、档次高的可追溯农产品。在选择其他方面渠道(基地采摘、公司配送)考虑到质量、新鲜度等方面认知情况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基地采摘的乐趣和公司配送的方便性[4-11]。
参考文献:
[1]PORTER M petitive advantage[M].Free Press: New York,1985.
[2] LOUREIRO M L.The safety and social acceptance of novel foo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7(8):25-31.
[3]王一舟,王瑞梅,修文彦.消费者对蔬菜可追溯标签的认知及支付意愿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3):215-222.
[4]马骥,秦富.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认知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北京市城镇消费者有机农产品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5):26-34.
[5]刘少梅,王丽娟,马钊,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设施蔬菜安全的关系浅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9):89-91.
[6]李慧良,文晓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安全可追溯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209-212.
[7]童兰,胡求光.中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比较[J].经营与管理,2012(11):95-98.
[8]王锋,张小栓,穆维松,等.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和支付意愿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3):68-74.
[9]朱长宁.基于可追溯系统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15(6):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