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统筹管理范文

教育统筹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统筹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统筹管理

第1篇:教育统筹管理范文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一秽语综合征,简称抽动症,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或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征候群。抽动症可以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是儿童青少年时期常见病,患病率为0.05~3%,其中的慢性病例表现出症状的多样性和病程的反复性,治疗上也同样存在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1]。国内外研究认为,抽动症作为一种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性疾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康复[2]。本文对79 例慢性抽动症患儿开展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门诊2008 年6 月~2010 年12 月慢性抽动症儿童79 例,其中男64 例,女15 例,最小6 岁,最大15 岁,平均年龄8.4 岁。以《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为诊断标准[3]。 患儿主要表现为挤眼、眨眼、摇头、抽鼻、皱眉、清嗓、耸肩、喉部异常怪声、秽语、面部肌肉抽动、上下肢体和躯干抽动等。

1.2 方法

主要通过与患儿和家长的交谈及就诊前必填的详细资料,了解患儿心理、行为状态和家庭及社会环境,分析发现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从而制定较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方案,教授家长施行家庭护理的方法。

2 健康教育

2.1 针对家长

①了解疾病的特点及转归:抽动症是儿童生长发育期的常见病,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只有极小部分病人可因严重抽动症状或伴有强迫行为、品行障碍等而影响学习生活;同时要认识到治疗的必要性,纠正青春期自愈的观点,只有通过正规系统的治疗,才能使抽动及伴随症状得到控制,从而改善患儿的学习和生活状态。②保持良好平静的心态:由于患儿无控制能力,责骂或殴打会使病情加重或反复;要认识该疾病易反复、波动频繁的特点,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③了解药物的副作用:正确认识药物副作用,去除恐惧心理,配合医生寻找一种合适的药物和剂量。④配合医生观察症状的变化:症状频率、强度、伴随症状的发生、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因素等。

2.2 针对患儿

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阶段,采取儿童容易理解方法,让患儿积极主动配合家长和医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儿认识自己的不可控制症状是因疾病引起的,像头痛时捂头一样自然,不是自己的错,别人同学是可以理解的,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增进友谊;当发现疾病影响学习时提醒自己仅仅是暂时的,通过努力可以追上和超过别人;少看电视,不玩游戏机,不看恐怖片,避免情绪激动。

3 家庭护理

3.1 帮助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制定护理计划

①作息时间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②饮食调节:避免刺激性、辛辣、咖啡等易兴奋的食物;③避免生活中的强刺激:观看激烈的比赛、恐怖片;重大突发事件的打击;④保持正常的学习作息时间和规律。

3.2 督促家长密切关注患儿反常情绪及行为,多用温和鼓励的语言,营造和谐安宁的环境,引导他们向良好状态发展。

3.3 用药护理

抽动症患儿常需泰必利、可乐定等药物治疗,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药物的名称、用药时间、方法、剂量、药物作用和注意事项,指导他们按时按量服药,防治少服、漏服或多服,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告知处理方法,减轻患儿及家长对药物治疗的顾虑及产生副反应时的恐惧心理。

4 结果

观察发现,通过对患儿和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及家庭护理, 并结合医药治疗,患儿症状普遍得到控制,患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得到明显提高,家长的焦虑紧张情绪得到缓解,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5 讨论

儿童慢性抽动症是学龄前及青少年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除对患儿身体造成影响外,更多的是对患儿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患儿严重的自卑感,影响学习、生活质量及正常的身心发展;同时,由于病程长、症状的反复、波动性使在治疗过程中的家长和患儿难免产生焦虑、紧张情绪,使治疗的依从性差,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或缓解患儿抽动症症状。家长在孩子患病后常常表现明显的焦虑紧张,过多的关注或干涉孩子的症状,对患儿的治疗不利[4]。除了要做好家长对本病特点、性质的解释与宣教工作外,对患儿出现的抽动症状给予特别注意或提醒,努力造就患儿良好的性格,保持稳定的情绪。由于抽动发声常常引起别人的关注,患儿表现为自卑;因此要主动和患儿交流,多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使患儿充满信任感和自信心。对年长的患儿还要辅以奖励的正强化法,以增强患儿的自知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争取家庭、学校和社会配合,让老师多给予正面引导,让同学多给予帮助。不要让同学或周围人对患儿有歧视,让患儿感觉得到温馨和安全的环境及生活快乐感,从而消除自卑心理,降低心理防御水平,有利于缓解抽动症状[5]。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健康教育与家庭护理的治疗方法可以加深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认识,稳定患儿的情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给患儿营造一个适合疾病康复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能对症状改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减轻患儿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增加患儿的自信心,缓解抽动症状,使患儿能够继续巩固治疗,达到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智胜.小儿多发性抽动症[M].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45.

[2] 樊继凤.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心理分析和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10,14(4):67-68.

[3] 陈彦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C—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M].1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0.

第2篇:教育统筹管理范文

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原行业统筹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3号)的要求及《关于印发〈北京市关于调整原行业统筹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及并轨方案〉的通知》(京劳社养发〔1999〕26号)确定的原则,我市原行业统筹企业2000年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调整方案已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本通知自2000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对北京市原行业统筹企业2000年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的批复

(2000年2月28日 劳社部函〔2000〕45号)

北京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

你们《关于北京市调整原行业统筹企业、单位2000年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有关问题的请示》(京劳社养文〔1999〕77号)收悉。经研究,同意你市原行业统筹企业2000年费率按附表所列标准调整。请严格按照执行。

附件:北京市原行业统筹企业2000年批复费率表

单位:%

---------------------------

| |1999年|2000年

序号| 行业及单位名称 | |

| |批复费率 |批复费率

--|------------|-----|-----

|铁道 | |

--|------------|-----|-----

1 |施工 |16 | 16.5

--|------------|-----|-----

2 |运输 |19 | 18.5

--|------------|-----|-----

3 |中铁建 |13 | 15

--|------------|-----|-----

4 |中铁建厂工程局及附属单位|16 | 17.5

--|------------|-----|-----

5 |铁道大厦 |17 | 18

--|------------|-----|-----

6 |其他事业单位 | | 18.5

--|------------|-----|-----

7 |邮电 |19 | 18

--|------------|-----|-----

8 |水利 |19 | 19

--|------------|-----|-----

|电力 | |

--|------------|-----|-----

9 |生产 |18 | 18

--|------------|-----|-----

10|火电施工 |14.5 | 15

--|------------|-----|-----

11|水电施工 |13 | 14.5

--|------------|-----|-----

12|事业单位 |16.5 | 17

--|------------|-----|-----

13| |18 | 18

--|------------|-----|-----

|交通 | |

--|------------|-----|-----

14|公路咨询监理公司 |13 | 14.5

--|------------|-----|-----

15|中外理总公司 |13 | 14.5

--|------------|-----|-----

16|华建交通经济开发中心 |13 | 14.5

--|------------|-----|-----

17|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总公司 |13 | 14.5

--|------------|-----|-----

18|中国海洋工程公司 |13 | 14.5

---------------------------

续表

---------------------------

| |1999年|2000年

序号| 行业及单位名称 | |

| |批复费率 |批复费率

--|------------|-----|-----

19|集团(机关) |13 | 14.5

--|------------|-----|-----

20|招商局集团 |13 | 14.5

--|------------|-----|-----

21|中交水运工程设计咨询中心|15.5 | 17

--|------------|-----|-----

22|水运规划设计院 |15.5 | 17

--|------------|-----|-----

23|公路规划设计院 |15.5 | 17

--|------------|-----|-----

24|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 |15.5 | 17

--|------------|-----|-----

25|路桥集团 |17 | 18

--|------------|-----|-----

26|北京中交建筑安装工程公司|18.5 | 19

--|------------|-----|-----

27|交通印务公司 |18.5 | 19

--|------------|-----|-----

28|交通出版社 |18.5 | 19

--|------------|-----|-----

29|中远集团 |13 | 14.5

--|------------|-----|-----

|中建 | |

--|------------|-----|-----

30|中建集团 |13 | 14.5

--|------------|-----|-----

31|一局、二局 |15 | 17

--|------------|-----|-----

32|石油 |22 | 20

--|------------|-----|-----

33|民航 |13 | 14.5

--|------------|-----|-----

34|有色 |19 | 19

--|------------|-----|-----

|金融 | |

--|------------|-----|-----

35|工行 |17 | 17.5

--|------------|-----|-----

36|建行 |13 | 14.5

--|------------|-----|-----

37|农行 |17 | 17.5

--|------------|-----|-----

38|中行 |13 | 14.5

--|------------|-----|-----

39|交行 |13 | 14.5

--|------------|-----|-----

40|中保 |13 | 14.5

--|------------|-----|-----

41|煤炭 |17 | 17.5

--|------------|-----|-----

42|神华集团 |15 | 16

---------------------------

第3篇:教育统筹管理范文

关键词:教育行政方式 学校管理方式 制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69-02

1 教育管理方式转变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加快了教育建设的步伐,着力进行教育深化改革,改善教学条件,并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实现了人才培养上的大突破。到2009年初,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亿人。如今,国家的改革发展步入了关键阶段,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上各行业都进入到了深入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加速,这都需要高水平的创新性人才。所以,不断培养高水平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已经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却存在很多问题。截止2008年年底,在我国国有制造企业当中,中级及中级以上技术工人人数只占员工总数的13%,比例严重偏低,不能满足我国今后的产业升级需要。目前,还存在着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多数专业和本科及专科的专业设置重复,这不符合当前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形势。而从学生的整体水平上来看,学生不仅存在各方面素质都不够高的问题,而且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学校又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其他方面的一些能力,从而造成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变差。

人才的培养和质量的提升的关键因素是教育管理体制。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基于教育管理方式制度路径基础,并从制度角度调整教育结构,以答提高教育水平及教学质量的目的。为了创立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就应当要建立健全的激励和管束制度,并采用一些适当的强制性手段,为管理制度创立的有效进行奠定制度基础,为教育发展提供动力,引导相关人员着力进行教育结构的调整。如今,教育改革进入后期阶段,关联到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和办学机构之间利益的调整和权责的争论,这就急需在教育管理方式上进行一些改革,为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扫清一切障碍。

2 教育行政方式的转变

国家管理公共教育和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是通过使用教育行政方式这种手段来实现的。如何进行教育行政方式的转变,最关键的因素是国家要在宏观上进行加强教育的统筹,让教育发展往一个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在条件上保证教育更好的发展;实行积极的奖惩制度,为目标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基础。

2.1 加强教育宏观统筹,让教育走上正确发展的道路

政府的管理职能在统筹教育发展中被科学发展赋予了新的要求。当前各级别的教育发展都不够协调,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政府内部教育管理职责分工不够明确,且与其他行政部门配合不够频繁;学校的很多日常事务被政府干预过多,缺乏自身的主动权。

要想统筹教育发展,让教育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首先应当明白三点:统筹目标、统筹主体、统筹力度。我们先来说统筹目标,统筹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1)统筹各区域教育的结构性协调发展,提高各区域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的匹配度。(2)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充分发挥本区域的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同时让不同区域间的优势进行互补,进行教学资源互换,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教育进程,逐步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

其次,解决统筹主体问题。统筹的主体主要是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分清中央政府、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职责所在。就目前情况来看,要把地方利益暂时放在一边,强化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能力,就像《规划纲要》中所规定,国家教育事业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在大方向上对教育事业进行规划布局,优化学科结构和学科类型;下属各级地方政府要抓紧对地方教育事业进行统筹管理,合理地平衡各种院校的学科及专业的分配问题,促进地方各大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及教育协调发展。

2.2 实行教育问责制度,完善发展目标的实现机制

在学校教育管理中采用问责制度,通过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积极有效监督,从而更好的保障各项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因为在我国传统教育中还没有一个成型的问责体制,现代问责制度才刚刚在我国教育中进行试用,所以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如缺乏异体问责,问责不够严厉,问责内容不能有效反映教育主体的教育责任,信息系统不完备,评估资源和人才不足,也没有外界的积极有效的监督,缺乏配套措施和社会环境。所以,现在首要的目的就是要完善教育问责制度,主要是让不同主体明白自身责任,建立责任指标体系,完善奖惩制度。政府作为规划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就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奖惩制度对政府人员进行监督和引导,激励他们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有效正确的规划和引导,从而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发展。问责的基础主要内容就是教育政绩考核,地方政府教育问责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应满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指标体系必须要在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起作用,包括教育投入、发展过程及取得的结果。不仅要保证上级监管的权威性,而且应当鼓励管理外部人员对监管人员进行积极监督,这些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等。问责应该包括奖励和惩罚两方面,对工作优秀者应当鼓励、提拔、公开表扬等,而工作失职或职权使用不当者应当采用公开批评、撤职、免职、责令辞职等手段。事实证明,采取一个积极有效的问责制度,能够让教育工作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表现更优秀、少犯错,也是促进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

第4篇:教育统筹管理范文

究竟地市级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如何呢?就这一话题,笔者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第32期全国地市教育局长培训班上,进行了部分访谈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69个,全部来自各地市级的教育局长或副局长,其中来自东部地区28.30%,中部地区33.30%,西部地区38.40%,区域分布较为均匀。

现状:地市级政府职教履职存在缺失

地市级政府的责任,一般包括建规立制、统筹规划、管理监督、信息服务和财政投入,等等。

立法职能发挥不足 在“当地关于职教政策、条例、文件等”的调查中现有50.7%的地市教育局长认为本地职教政策文件较少,这说明政府的立法职能发挥不足;有8.7%的地市教育局长对本地区的职业教育政策、条例、文件等情况不了解,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该局长不主抓职教,且视野较窄;另一种是该地区职教政策、条例、文件太少,没有引起相关管理者的注意。

统筹规划职能缺乏力度 1.政府对职业教育统筹力度较小。调查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地市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较大,而大部分地市(69.4%)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较小。

2.规划形同虚设,执行力度不大。参与调查的69个地市级的教育局长中,有52个地市有专门的职教规划,占78.8%,但是,只有27个地市教育局的局长认为本地的职教规划力度较大,占55.1%,其中有近一半的局长都认为本地的职教规划是走形式,实效不大。

3.协调机构有设,却如同虚无。有50个地市设置了统筹协调职业教育的机构,占76.9%,但是,只有23个地市的教育局长认为本地协调职业教育的机构发挥协调作用的效果较好,其他局长要么认为效果不好,要么回避了对此问题的回答。

4.政府行政部门内外合作不畅。在对教育部门内外合作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教育部门与外部合作不畅,内部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也有待加强。53.6%的局长认为本地的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的合作关系一般,也就是说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的沟通协调并不顺畅,政府的作为也不大。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在统筹协调职教作用”的调查中,仅有44.9%的地市教育局长认为本地统筹协调作用较好。

政府财政投入有所增加但尚显不足 58%的地市教育局长认为本地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比以往增幅较大,36.2%的校长认为本地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有所增加,但增幅较小。

对于30%的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实施情况也比较乐观,仅有27.7%的地市没有到位。对于职校学生助学金或免费配套经费执行情况也较好,85.5%的地市都能够很好地落实。

近几年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专项投入也开始增多,7.3%的地市教育局长认为本地政府专项投入非常大,60.30%的政府认为本地的专项投入比较大。

信息服务职能有待提高 调查中发现,地方政府在为学校与企业提供信息等服务上也存在不到位的现象,有待提高。34.8%的局长认为政府信息服务职能发挥得较好,60.60%的局长认为政府信息服务职能发挥得一般,4.60%的局长认为政府信息服务职能发挥得不好。

督导职能不到位 地市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督导职能,目前,在政府是否具有对职业教育的督导工作这一问题上,大部分地市有(80.3%),少部分地市没有(19.7%),但是,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督导效果并不理想,53.7%的人认为效果一般。

思考:地市政府应适当放权,统筹协调才是责任重点

目前,地市级政府负责职业教育发展的立法、统筹规划、财政支持、检查监督、信息服务等多种职能,从目前的调查现状来看,这些职能都有待加强,但逆向思维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职能都是地市级政府应该履行的吗?笔者觉得不尽其然,地市级政府应集中精力发挥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功能,而不能事无巨细,事事管、处处管。应适度放权,加强宏观调控与中职统筹;微观放开,加强学校自我管理。

适当放权 调查中发现,地市级政府承担很多的职责,在国外都是由社会机构或协会等承担,因此,地市级政府应适当放权。

地市级政府的立法职能应淡化。立法或者建章立制应主要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职责,对于地市级政府主要是配合上一级政府在法律、制度制定过程中的工作,将一线的切实需求反馈给上一级政府,将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政策法规落到实处。

信息服务职能应放权给行业协会。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所需要获取的各种信息与服务,行业组织比政府更有优势,政府应将信息服务职能放权给行业协会。

政府的督导职能放权给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从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看,行业组织更了解本行业中各企业的发展情况、岗位需求情况、岗位技能标准等,因此在发达国家,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很多都是由行业来制定的,相应的监督、检查、评价职能也相应地由行业来实施。我国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几乎还是政府部门的事情,督导检查也是每级政府的责任。地市政府部门的职员并不是了解每个行业的资格标准及技术更新等,由地市政府承担大量监督、评价职能并不科学。既增加了政府的负担,又起不到督导应有的作用。因此,这部分权利政府也应放权给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

加强宏观调控与中职统筹 在调查反映的地市政府发展职业教育职能的各种不理想的现象中,如果说有些责任是政府的负累,政府做不好有情可原,甚至可以放权,但是,有些职责,如统筹协调职责,是地市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应集中力量做好。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强化市(地)级人民政府在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责任。市(地)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促进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要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办学效益,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防止职业教育资源流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可以由省级有关部门与职业学校所在市(地)联合共建、共管,增强其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

国务院的决定中已经指出构建职业教育的政府职能体系,地市级政府应主要负责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具体包括:负责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整合各类与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的资源,调整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落实职业教育发展经费等职能,拓宽经费来源。

1.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职业教育具有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为区域内各行各业培养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地市级政府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本地发展战略目标,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来制定本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使之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协调一致。使职业教育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避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结构相脱节的现象。

这里不乏一些做得较好的地市,例如浙江省嘉兴市,他们在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时候,将产业发展规划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进行统筹协调,使职业教育能够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依托产业发展而实施。

2.整合资源。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需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包括政府的教育部门、经济管理部门、企业、行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等。以行业为例,行业是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兴办职业院校的主体之一,行业组织掌握了企业的用人需求数量和结构等信息,掌握着大量的企业资源,能够有效与企业沟通,调动企业的专家能手,因此政府应该整合行业资源,充分发挥行业的作用。

3.调整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政府应协调区域内经济发展与增长率结构调整的统一,不仅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还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明天,根据经济发展的明天,也就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预测,来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发展规模,来统筹规划职业教育中学校的布局,调整区域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切实发挥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

仍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2012年,嘉兴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主要以汽配机电、电子信息等现代产业集群,以及以金融、旅游为主的国际商务区规划为主。依据产业群的需求,嘉兴市将中职园区两所职业学校合并,优化整合后的五大专业群,分为机械制造、电气工程、信息技术、财经艺术和商贸旅游。这是嘉兴市在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两个统筹”,即统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招生工作,树立全市职业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经济“一盘棋”的思想的结果,力图重点培育专门化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这种依据经济发展需求统筹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的职能,正是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中对政府职能的真正所需,值得借鉴。

浙江省衢州市在这方面做得也比较出色,尤其是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他们使中职在政府统筹中转型升级,统筹学校布局、创新办学体制,统筹专业设置,形成学校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落实职教经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公益事业,经费保障是各级各类教育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

目前,政府财政拨款是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地市政府对于上级部门对职业教育的拨款一定要落到实处,本级政府部门应承担的政府拨款也要实额拨付,并积极开拓经费来源渠道,发动社会力量对职业教育进行扶持。

第5篇:教育统筹管理范文

第一,统筹管理体制。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率与目标达成高效益的统一。我们一是坚持“兴教不分家”,优化大环境。通过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保障了政府统筹、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市场调节、学校自主的运行机制。二是坚持“办学有门槛”,办好大职教。对举办颁发学历证书的职业教育统一设置标准,统一评价内容,统一管理规范,以“统一”促进统筹,基本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学生资助、学籍注册、教材管理、学校设置、质量评价、师资建设等“七个一体化”。

第二,统筹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统筹是对区域资源关系的统筹,应当充分发挥行政调控“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我们一是坚持规划同步。规划就是战略。各级政府把职业教育纳入教育整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结构、发展模式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是坚持配置优化。配置就是策略。各级政府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别界限,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多种形式,加强了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和重组。三是坚持布局合理。布局就是效益。建立符合区域发展的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引导职业教育集团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已基本形成以主城核心区为“一体”、以永川和万州为“两翼”、以其他区县职业院校为“多组团”的结构布局。

第三,统筹财政资源。有限资金产生最大化效益,如何聚土成山?如何发挥有限资金的教育效益?我们一是抓好市级财政资源统筹,用于“五类”资助。以助困促进公平。2006年,市委、市政府整合市级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资金,在全国率先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五类学生”资助体系,推动了国家相关资助政策的出台。享受“普惠制”资助政策的学生达到37万人,受助面达到67%。二是抓好区县财政资源统筹,用于免费试点。以免费建立公平。2007年以来,先后有永川、江北等10个区县开展了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试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2009年重庆累计享受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17万人,受惠面达到31%。三是抓好两级财政资源统筹,用于助学扩面。以扩面实现公平。我们力争三年内健全职业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全免费。

第四,统筹内外资源。开放的时代需要开放的教育,城市的国际化呼唤教育的国际化。一是利用好国外资源。成功实施中国—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确立了“就业导向、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开发了18个专业486个能力标准,建立了职业学校师资能力标准,启动了职业学校教师全员培训,完善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网络体系与渠道。该项目被澳方政府誉为“国际合作中的成功典范”。二是利用好国内资源。57所重庆职业学校和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开展了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直接受益的在校学生多达6000人,促进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共同发展。

第五,统筹社会资源。良好教育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统筹。我们一是着力发展民办职教。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十大举措”,核心内容是公办、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职业教育,享有同等优惠政策。公办和民办两轮齐转、并驾齐驱,促进了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二是搭建投融资平台。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教育担保公司,积极为民办职业院校担保融资。担保公司授信额度已达80亿元。民办职业教育正成为重庆职业教育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

第六,统筹校企合作。“企”因人才而兴旺发达,“校”因“企”而更具存在价值。校企合作既是职业教育的战略引擎,也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我们一是搭建合作平台。帮助企业从职业教育的“幕后”走向“前台”,从培养人才的“需求者”转变为培养人才的“合作者”,建立了职业教育行业协调委员会,推动了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密切结合、深层次合作。二是促进校企融合。推广巫山校企融合模式,促进全市职业教育“九个融合”,即学校和工厂融合、教室和车间融合、校长与厂长融合、教师和师傅融合、学生和学徒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作品与产品融合、招生与招工融合、育人与增效融合。重庆已建成6个职教工业园区,正在根据“1+2+31”工业园区布局,规划新建28个职教工业园区。

第七,统筹各类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中等职业教育近乎是一座“断头桥”,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我们致力于打通“断头桥”,架起“立交桥”。一是纵向连接中职与高职、继续教育。坚持扩大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学习比例,2010年将突破10%,达到2万人。未来将达到30%—40%。鼓励中职毕业生在职接受继续教育,对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其工作经历和业绩可作为优先录取的条件,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二是横向贯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积极探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互融、学分互认、学籍互联、学生互转、证书互通的新机制,为职业教育开辟新的发展通道。目前,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和工程硕士教育已经全面贯通,正在研究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学院自主招收高职学院毕业生的政策措施。

第6篇:教育统筹管理范文

关键词:系统目标;硬件;软件;风险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2-0073-04

前期,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建设在市、县一级进行了积极探索。单机系统的业务、数据处理能力低,无法实现多用户实时请求;统筹层次低导致各地政策不一致,业务操作流程不统一,数据信息交换不顺畅;同时,也带来了重复投资建设,学生学籍异动、转移办理手续繁琐等问题。以大集中、大统一、大整合为主要特征的省级统筹建设管理与运行维护信息系统近几年正在兴起和实施,全面推广、使用省级统筹建设的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实现全省小学学籍的电子化联网管理,促进了中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的一体化,对加强和规范小学学籍管理,准确了解各地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状况,落实国家义务教育惠民政策都有重要现实意义。现以福建省为例,探讨基于省级统筹的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软硬件平台建设,以及系统风险、数据安全等技术问题。

一、 省级统筹建设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目标

省级统筹建设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实现业务处理、公共服务、监管预警、统计分析等主要功能;实现数据中心一体化、数据信息一体化、应用软件一体化、安全体系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监管预警一体化,信息交换标准规范统一,系统集中运行维护;实现小学学生学籍同省同库,学籍关系省内无障碍电子化转移,全省小学生学籍一体化管理;为升学考试,高一级别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省际间数据交换,全国数据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提供技术支撑。

二、 硬件部署

市县统筹过渡到省级统筹,任务艰巨,阻力大,全省统筹模式一个数据中心,一套系统软件,一支运行维护队伍。我国金融系统多采用全国数据大集中模式,税务系统也进行了省级数据集中,国内众多信息系统建设实践经验表明,在技术上,业务处理上,安全保障上,全省统筹模式是可行的。

1.网络拓扑结构(见图1)

2.硬件平台构建和特点

(1)系统服务器硬件采用刀片服务器集群,由Dell PowerEdge M1000E机箱和6个Dell PowerEdge M610刀片服务器单元组成,承载学籍管理业务系统和导入服务中心、报表服务中心、缓存服务中心及负载均衡服务系统。刀片服务器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最多可插装12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实现高可用、高密度、低成本。极大减少所需外部线缆的数量,降低由于线缆连接故障带来的隐患,提高系统可靠性。同时,刀片中心包含了交换机模块和独立的管理模块,减少所需外部交换机,降低运行管理费用,节省空间和降低能耗。刀片服务器单元配置一张远程管理卡,可以通过远程管理卡实现主机远程管理,包括:远程开/关机、远程BIOS刷新、远程启动界面接管、远程虚拟光驱。

(2)数据库服务器采用两台机架式服务器集群,采用双机热备心跳模式连接,互相备份,共同执行同一服务。两台Dell PowerEdge R910两台服务器之间基于TCP/IP的方式直连网线,热备及集群软件在集群节点间保持着间歇的通信心跳信号,是错误检测的一个机制,依靠心跳诊断来判断另一服务器的运行状况,通过每一个通信路径,周期性地检测两个节点的状态 (包括系统的状态和应用的状态),如果连续没有收到的心跳信号到了一定的数目,双机热备及集群软件就将认为相应的系统已经出现故障。当一台Dell PowerEdge R910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可以由另一台数据库服务器承担服务任务,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保证系统能持续提供服务。

3.光纤存储交换中心

由DELL 博科BRC300 汇聚数据到IBM DS4700存储阵列,可提供8个高性能G级光纤通道连接,存储系统整合到集中管理、共享的存储区域网络环境中,提高存储速度和空间利用率;DS4700模块化的体系结构,支持根据需求增加存储,实现随需应变的业务环境。此外,DS4700在线固件升级和远程支持管理等自助功能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三、软件平台

1.总体功能模块划分

福建省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以学籍系统和教务成绩为核心,将系统划分为系统登录、系统管理、办公中心、学籍系统和教务成绩等五个主功能模块,涵盖基本信息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其他系统交互等过程。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有各自不同的业务侧重点,通过不同角色的不同权限来进行操作。学籍管理系统流程如图2。

教务成绩管理业务流程如图3。

2.特点

以学籍管理和教务管理为核心,实现了对学生的学籍信息和成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涵盖基本信息收集、整理、审核、统计、上报、分析等过程,对教育局及所属学校的教务及考务进行管理。

(1)清晰的层次化管理

根据管理层次的不同,系统提供了省教育厅、地市教育局、县区教育局、中心校行政管理以及学校的五级管理机制,实现了上下级单位间的层次化管理(如图4所示)。

(2)便捷的权限管理

无论是教育行政机构还是学校,其单位内必定有着担任各种不同职务的教职工(如:教育局局长、校长、学籍老师、年段长、班主任等),由于各个教职工职务不同,以致他们所拥有的日常管理权限均各不相同。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提供了极为灵活的权限(角色)管理机制,其中包括校长角色、学籍老师角色、年段长角色、班主任角色等各类角色,各个单位的系统管理员只要针对不同的教职工所担任的职务应具备的管理权限,为这些教职工授予不同的角色权限,便可轻松地实现教职工管理权限的划分和管理。

(3)流程化的学籍管理和丰富的报表查询

学籍管理实现了从新生入学建档、学生信息维护、日常学籍变动,直至毕结业的流程化的信息管理,同时为学籍老师、年段长、班主任等担任不同职务的教师提供了学生花名册、学生人数统计、学生增减情况表、毕业生花名册、辍学生名册、异动统计查询、综合查询、毕结业信息查询、学生基本信息查询等可供查询的统计报表。

(4)便捷的教务管理和考试成绩管理

教务管理提供了包括课程开设、课程表维护和课程表查询等教务管理功能;考试成绩管理实现了便捷的学生考试成绩的录入、成绩分析与统计、不合格学生重考处理等考务管理功能。丰富的教务管理功能,既可以减少了教职工们处理繁琐的课程安排、成绩分析统计的时间,也大大地减少了教职工日常工作中易犯的错误(课程冲突、成绩统计错误),使得教职工能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上来。

3.技术路线

系统采用基于J2EE多层体系结构,界面和业务逻辑分离,各项应用均在Web上展开,通过Web方式完成用户和系统的交互。浏览器层为用户提供可视化图形界面,Web服务层响应客户请求,为客户提供所请求的数据,应用服务层进行应用逻辑计算,完成浏览器请求的相应计算和业务数据操作;数据层存储、管理数据。采用多层结构的方式使得系统将拥有较强的伸缩性、通用性、兼容性和可操作性,每一层能专注于特定的角色和功能。对用户、角色、角色组等资源进行统一分配和多级监管,采用身份认证等手段,使权限管理更加安全,各地市县区操作员的操作情况、系统异常信息、登录信息等都可以通过日志管理进行稽核和监管。

数据库系统采用SQL SERVER2000 ,SQL Server 作为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准确高效数据查询、安全数据访问、数据存储、数据备份,满足多层结构要求。

四、省级统筹系统建设风险评估

全省数据大集中风险也随之高度聚集。

规划设计风险:省级统筹信息系统建设涉及省级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包括供配电、综合布线、散热通风,气体消防、环境监测、防雷接地、故障预警子系统在内的规划设计不周或失误,实践经验的不足,都会带来潜在的系统风险。

意外风险:雷击、暴雨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机房设备损毁、停电、网络中断等风险。以福建为例,要高度重视暴雨特别是沿海地区强风暴带来信息系统物理环境的危险。要警惕火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导致机房墙体开裂带来的风险等。

故障类风险:系统的硬件设备、网络线路、机房设施故障等物理设备故障导致业务运行中断。总结多年的教育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硬件设备故障不多,主要是网络线路、机房设施故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工具软件故障等也会时有,所有软件都不尽完美,软件版本不断升级也带来新漏洞。

人为风险:软件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非规范化操作造成严重事件。以福建为例,全省近7000所小学管理员在同一系统平台上运行,用户口令管理和操作权限控制事关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口令泄密会带来操作异常、区域数据被修改、删除、增加,以及资料泄密等问题。破坏数据库系统、软硬件运行平台等。业务数据库为数据分析与挖掘提供有利条件,从制度管理上、技术上如何防止数据被盗,也是省级统筹系统重要的课题。

结束语

第7篇:教育统筹管理范文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组织

教学资源是联系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要媒介,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教学资源媒介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开展。近几年来,电太远程开放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张,在校生人数和专业开设的数量日益增多,而电大的师资队伍建设明显跟不上规模扩张的速度。在电大跨越式发展而师资相对短缺的背景下,具有规模效应的电太远程开放教育必须重新审视教学资源的媒介功能,重视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教学部门、教务处、教材处、教育技术部门、网络中心等多个部门的参与;它的实施过程包括规划、申报、审批、立项、拨款、鉴定、制作、出版发行等若干环节。多部门的参与和复杂的运作过程很容易滋生无序或不协调因素,影响教学资源建设质量。因此,立足于保证教学资源建设的有序性与高效性,有必要建立一套专门的管理组织体系。

电太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管理组织体系图

一、统筹管理组织

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运作周期长,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非常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进行统筹管理。统筹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责可定位为:负责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统筹规划;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计划、各项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作出决策;指导下级管理组织落实教学资源建设的各项任务。统筹机构能把以前散落在各部门的资源建设项目集中进行规划,保证了资源建设的有序性和可控性,提高了整体运作效率。统筹管理组织位于整个组织管理体系的最高层,本身应具备如下工作特性:

1.统筹性

统筹性是指管理组织对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具有统一管理的能力和权限,确保资源建设工作的集中管理。统筹性要求管理组织具备较高的权威性,需要学校领导的直接参与。学校领导的参与表明学校对教学资源建设的关注和支持,一方面能实现思想上高度统一,形成共识,在全校营造一个关心教学资源建设、支持教学资源建设、鼓励教学资源建设的环境和氛围,也保证了教学资源建设实践过程中的“政令畅通”;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组织领导,重点保障建设经费,保证建设人员的齐整,为教学资源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统筹管理组织可以学校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等形式成立,由主管校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问题,并做出规划和决策。

2.协作性

教学资源建设作为学校一项重要工作,牵涉到很多环节。在教学资源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的分工越来越明确,很容易使资源建设的各个环节相脱节和各行其是,形成相互“扯皮”和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因此,除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外,教学资源建设还需要学校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统筹管理组织的协作性主要体现在组成成员的构成上,即其成员由各相关部门领导参与,包括院系教学领导以及教务管理、教材管理、教育技术、网络中心、教学科研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组成。学校要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做到既分工,又密切合作,坚决杜绝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现象,主要目的是使教学资源建设能在统一有序的管理下,保持快速、高效地运转。

3.思想性

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过程,资源市场的需求又是瞬息万变的,这就需要统筹管理组织有着清醒的思想认识,以此来指导其规划与决策行为。统筹管理组织指导思想所.要实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建设的“3E”目标,即Efficient(高效)、Effective(实效)、Economical(经济),达到教学资源建设结果的最优化。为了达到“3E”目标,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需要恪守二个标准:其一是学校教学实际需要标准;其二是教学资源建设的可能性标准(包括技术条件、开发人员水平、开发经费条件等)。需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方便学生”的建设思路,不要仅仅注重形式上的最优化。此外,在某些学校某个专业教学资源特别短缺情况下,可确立“先有后优”建设原则,以缓和教学压力。

二、中介管理组织

一方面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发动各个部门的力量来进行,多部门的参与很容易形成各自为政,分散开发、重复开发等无序状态,造成“信息孤岛”的形成,以致所开发资源信息的不共享、不协调以及实际可用资源的匮乏。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资源统筹管理组织及其组成人员的性质所限,很难与业务管理组织、教学资源具体制作部门和人员之间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或直接沟通,很难实际操作具体政策的制定、实施等环节。因此,有必要成立一个中介管理组织,专门负责教学资源建设的组织、规划、协调、研究等具体工作。中介管理组织的设置有三种类型:(1)独立于各部门单独设立教学资源中介管理中心,直接对教学资源统筹管理组织负责;(2)在教务处或教材处成立了类似教学资源管理科的机构;(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各办学机构之间交流的日益密切,教学资源建设管理组织的构成还出现了跨校合作现象,比如为了达成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优势互补,各办学机构之间通过跨区域协作进行教学资源交流,根据这种情况可设立多学校的教学资源建设联合中介管理中心,以保证校际教学资源交流的顺利开展。

教学资源中介管理组织的职能是负责学校教学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参与制订学校教学资源建设规划,提出实施性意见;负责组织教学资源建设计划的实施,协助统筹管理组织做好资源建设的申报、立项、审批、评审和教学资源的推广、使用和反馈等方面的工作。中介管理组织在职能范围内涉及两个职责定位:

1.中介职能

主要是发挥上传下达作用,密切统筹管理组织与下级资源建设组织的联系,一方面能把基层教学资源需求信息与建设情况及时上传,以供统筹管理组织作规划与决策参考;另一方面又能下达统筹管理组织的指导精神,并起解释作用,最终实现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的上下统一。

2.管理职能

主要是对教学资源建设整个过程实施“一条龙”的管理与监控,是统筹管理组织管理职能的细化。从管理性质来说,教学资源筹管理组织履行的是宏观管理职能,而教学资源中介管理组织执行的则是中观管理职能。

三、业务管理组织

教学资源建设遵循的是“由下而上”的开发程序,包括如下环节:先由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审报本专业或本课程的资源建设方案;教学主管部门进行审核,然后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建设者的能力予以审批,审批的结果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教师;采取分阶段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式拨付资源建设经费;资源建成后,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成果进行鉴定,提出改进意见;教师根据鉴定结果与所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定稿后,交由技术部门加工制作;收集教师和学生对资源使用效果的信息反馈;参照使用信息反馈,进行再修改;最后统一公布发行。教学资源建设业务管理组织的职责范围就是负责对每一个操作过程进行把关,主要包括教学主管部门、教务处、教材处、教育技术中心等。与统筹管理组织、中介管理组织相比,在管理性质上业务管理组织执行的是微观管理。教学资源建设业务管理组织具有如下工作特性:

1.组织结构的分散性

教学资源建设有着如此复杂的操作环节,很难统一一个机构对每一环节进行管理,环节管理权应分散到专门的业务管理组织。比如院系教学主管部门负责向教师传达学校教学资源建设任务,接受申报,负责初步审查教师提供的资源脚本;教育技术部门负责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支持,并对教学资源脚本进行技术鉴定与加工制作;教材处对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特别是文字教学资源)的出版发行流程进行管理。

2.职能的交互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逐渐成为多种信息媒体交融的产物,信息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制作过程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一体化。因此,每一个环节都不是某一个机构能单独管理的,必须取得其它业务管理机构的支持。业务管理机构的职能也逐步摆脱单一性,具有多职能性,即每一个环节的业务管理机构在职能上互相交叉渗透。

四、监督组织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间涉及很多部门的参与和诸多操作环节,因此有必要坚持建设与监督相结合的原则,设立监督组织。只有通过监督才能获得系统的反馈信息,对资源的现状和建设成效进行全面的了解,为调整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依据,才能给资源建设不力者以鞭策,才能保证教学资源达到预定的目标。

(一)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监督组织的工作方式

1.建立教学资源建设档案

根据教学资源建设流程,实行过程监控,建立教学资源建设档案,对每一环节的投入、进展情况、审核情况等事项进行客观详细的记录,为监督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

2.开展教学资源评估

教学资源评估的内容主要有二项:一是教学资源建设达到的水平,主要是考察资源的教育质量、实际使用质量、开发人员的水平、开发技术条件等;二是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主要考察教学资源建设中所做的工作和成效,包括教学资源研究、改革和实施。这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评估内容。明确了评估内容之后更重要的是制定评估指标体系,所制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必须能从不同侧面反映以上内容。根据大学教学资源的特点,可按照量化标准和等级标准来设计评估指标体系,量化标准是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分别确定其权重系数;等级标准则是对那些科技含量高,又很难直接量化和简单描述的资源类型,如IP课件.网络课件等,由评估组用等级来进行衡量。

(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监督组织的构成方式

1.内部监督组织

对于每一个教学资源建设环节来说,上述的统筹管理组织、中介管理组织、业务管理组织既是管理者又是监督者,它们的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监督性,属于学校内部监督组织。比如人事部门鉴于教学资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教学资源建设也已成为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把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纳入教师正常的工作量核算体系中,从而起到督促教师按质按量完成教学资源建设任务。

2.外部监督组织

为了保证教学资源建设监督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教学资源建设监督可采取内部监督组织和外部监督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外部监督组织可由聘用的校外专家组成,也可委托专门的校外教育技术单位、出版发行单位甚至是其他办学机构的教学资源建设部门、管理部门进行相关项目的监督与评估。其监督结果与校内监督结果互为补充。

3.系统监督组织

第8篇:教育统筹管理范文

一、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

1.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

传统的农村职业教育是以“在农村”“为农村”为发展方向,面向广大农民,以服务农民发展为主要目标。城乡一体化推进后,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出现了转变。第一,城乡一体化下农村职业教育正在加速发展,但是城市教育发展的脚步优先于农村;第二,农村依附于城市,甚至取消农村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要求的是协调的发展和动态的均衡,而不是其中某一方面的突出。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不明确,造成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

2.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不规范

我国农村现有的教育结构体系中,主要包涵两方面内容――农业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由政府投入、教育部门经办,实施全日制教学。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主要是分区、分条进行,缺乏条理性,不能够进行合理、统一的规范。例如,农村职业教育的管理部门,就有教育部、农业部、人事部等10多个部门,造成农村职业教育管理重复等现象。正是由于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体系的不规范,造成农村职业教育不能够统筹发展,从而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3.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适应性差

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有“以城带乡”“三段培养”“县域统筹”等,由于发展模式都是以单一的“离农”或“为农”的方向开展的,导致我国农村职业发展模式只能应用于局部城乡建设,不能够在全国大范围开展应用。在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下,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虽然已经开展,但适应性差,不能满足中国社会主义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

1.明确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职业教育应明确培养目标。国务院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能专门人才。”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建立优势学科和优势专业,开展职业教育讲堂,通过教育局和政府部门进行统一讲解,树立正确、清晰的发展方向;将城市资源与农村资源结合发展,实行资源共享;对城市人民和农村人民进行思想宣传,鼓励大学生回村开展工作,以带动乡镇教育发展。

2.发展多元化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体系

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应发展多元化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体系。首先,政府应明确自己的职责,通过各级政府相互协调整合,设立农村职业教育管理部门,改变原有的零散化管理。其次,将农村职业教育进行系统化规范,明确办学地点、办学数量等基本要求,积极建立重点学校,完善教育机构。管理部门设立具体的行为规范和奖励措施,以调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学校设立规范性学科,通过专业细化,从整体上改善原有的教育模式,节约教育资源。最后,农村职业教育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趋势,以城市教育体系为基础,结合乡镇地方特色进行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以满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3.开展具有普适性的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第9篇:教育统筹管理范文

问:什么是义务教育学区制?实行义务教育学区制的意义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学^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实践模式之一,是中小学实行分片划区管理的制度。其主要做法是在学区内通过一定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及考核评估措施,搭建交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实施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上的指导与帮扶,以及教育设施设备、师资和生源的均衡分配,从而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这是一种中心拉动、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整体推进的均衡发展策略。

《通知》指出,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是通过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区在部分县(市、区)开展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在体制机制创新、教育资源配置、教师调配与交流、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内外广泛实践经验证明,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是促进县域内学校间互相帮扶、优势互补、融合共生、内涵提升、促进均衡的重要手段,是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破解“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有力抓手,是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问:如何科学设置学区?学区组建的形式有哪些?

答:《通知》指出,学区设置应按照城乡统筹、强弱搭配的原则,根据县域内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学校分布等实际情况,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划分为若干个学区。

学区组建可采取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城乡帮扶等多种形式。一般以1所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与若干所同学段相对薄弱的学校组成教育融合发展共同体。一般按小学、初中学段分别设置学区,也可探索“初中+小学”模式设置学区。每个学区学校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0所。

一是城乡帮扶形式。①城区学校+乡镇学校(村小学):由1所优质城区学校+若干所同学段乡镇薄弱学校(若干村小学),通过帮扶来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②乡镇学校+村小学+教学点:乡镇中心小学在与县城优质学校组成学区的同时,自身作为牵头学校又与村小学、教学点组成学区,以辐射村校、教学点,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集团化办学形式。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由1所优质学校+若干所同学段薄弱学校组成学区,实行集团化办学模式统一管理。

三是学校联盟形式。①初中+初中+小学:由1所优质初中学校+若干所薄弱初中学校+若干所小学组成学校联盟,共同促进内涵发展。②优质学校+优质学校:由若干所同学段优质学校结成联盟,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内涵发展。

《通知》指出,全区各地可根据有关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对学区设置形式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

问:学区组建起来后,应该如何进行科学管理?

答:《通知》指出,要按照统筹协调、统中有分、分中有合、统分有序的原则,建立学区运行良好机制,统筹推进学区教育资源调配、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改革,制定学区工作计划和学区议事、决策制度,建立教育教学、财务后勤、学校安全管理等协作机制。

在行政事务方面,各地党政领导部门要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学区长学校、学区其他学校的管理层级和关系,赋予教育行政部门、学区长学校办学资源配置、师资调配、教育教学管理等职责和权限。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区办学资源的配置、校长教师的调配、学区整体绩效考核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要将学区长和学区管理人员从事的学区管理工作计入工作量,建立基于学区管理成效的激励机制。学区长要负责对学区内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引领和帮扶,学区长可由龙头学校校长兼任。学区内各学校校内行政、财务、后勤、安全等常规管理体制机制可维持不变。

在资源管理方面,各地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构建学区办学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和仪器设备在学区内学校开放共享;二是促进学区教师资源、教学成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的共建共享;三是促进学区内学校校外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家长资源及其他社会资源的共享。

问:如何加强学区内教师队伍建设?

答:《通知》对加强学区内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5点要求。

一是打造学区管理团队。加强学区管理人员配备,每个学区设学区长1名、副学区长及管理人员若干名,均由各学校工作人员兼任。定期组织学区长和学区管理人员学习和交流。加强学区管理后备人才储备,从学校管理人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重点培养一批优秀学区管理人才。

二是配齐配足学科教师。根据编制标准、学生规模和教育教学需要,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实行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提高使用效益。配齐配足各学科合格教师,重点向农村小学、教学点倾斜。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统筹调配教师资源,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等问题,实现学区师资配备基本均衡。

三是促进校长、教师交流。建立健全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通过跨校兼课、支教、走教、轮岗等方式促进教师交流。支持学区统一调配教师,使教师从“学校人”转化为“学区人”“系统人”。

四是加强学区教师培训。支持学区开展以学区为单位的教师培训、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及教研能力和水平。学区要统筹培养薄弱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共建教学团队和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坊等方式,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五是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岗位结构比例和职称评聘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提高乡村教师补助标准,并按距离远近、艰苦程度等因素进行差异化补助。

问:如何提升学区的教育质量?

答:《通知》建议通过五个方面提升学区的教育质量。

一是统一学区课程实施。学区要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协作机制,加强课程教学实施的统筹,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扎实推进教学常规管理,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提升课程实施效果。要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必修、选修与社团活动相统一的学科课程体系,共建特色课程教学资源,确保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二是统一学区教学研究。学区要实行学区联合教研制度,统筹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课题研究等活动。加强学区内学生差异化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科教学与德育、美育相融合,发挥学科教学综合育人功能。学区要协同高校、教学科研机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教学研究新格局。

三是共育学生核心素养。学区要统筹组建德育工作团队,共同研究和推进学区德育工作,共享德育资源。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整合体育艺术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艺术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协作,组织协调开展学区内学校学生共同参加科技、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是共创学区文化。学区要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和学区文化。在传承、提升学校原有文化底蕴的同时,从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拓展延伸,加快融合,构建互励共进的学区文化,形成一校一特色、一学区一品牌、一县一风采的良好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