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生活的理解范文

数字生活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生活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生活的理解

第1篇:数字生活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冠心病;冠脉介入术;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行为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1(c)-011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elf management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Methods 150 patients with CHD who received PCI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hospital during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4 and were followed up within a year after discharg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 and chronic disease self management behavior study measuring table were used to grasp the patients′ general information,quality of life and self management statu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elf management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CHD after PCI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overall self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D were in the lower-middle level.The scores of dimension management levels from high to low were medical management of disease,daily life management and emotional management,successively.The lowest dimensi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patients with CHD was emotional function while the highest was physiological function.The quality of life SF-36 dimension of patients with CHD and each dimension of self management behavior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r=0.132~0.417). Conclusion High-level self management behavior can promot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fter PCI.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Quality of life;Self management behavior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94.8/10万人,农村则为71.26/10万人,已上升为人类死因榜首[1]。研究证实,冠脉介入术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术后患者自我行为管理也是促进其恢复,优化其术后质量的关键[2],因此,为进一步证实冠脉术后自我管理行为与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我院对收治的150例患者展开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初次接受冠脉介入术且出院1年内门诊随访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3],并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初次接受冠脉介入术,出院随访1年,患者意识清晰,可正常作书面与语言沟通,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合并严重肝脑肾疾病、恶性肿瘤、合并精神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其中男100例,女50例;年龄44~84岁,平均(62.6±3.4)岁;冠心病病程6月~12年,平均(2.6±0.5)年;合并糖尿病22例,高血压32例,高血脂6例,所选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患者的相关疾病资料与人口学资料,其中疾病资料包括家族病史、病程、治疗方式、合并疾病等,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由专家审阅调查表,并作修订与补充。②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以中山大学统计教学研究室方积乾教授设计的中文版SF-36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4],包括8个维度,累计36个条目,评分范围为1~5分,囊括生理职能、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命活力及精神健康等方面内容,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③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以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作为评估量表[5],包括疾病医学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及情绪管理等内容,每个项目0~5分,分值越高提示自我管理行为越高。④判定方法:按量表得分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高水平:≥80%,中:61%~79%,低:≤60%。

1.3 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及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研究测量表进行评估,明确患者一般资料、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状况,分析冠脉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以P

2 结果

2.1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价结果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整体处于中偏下水平,各维度管理水平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疾病医学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与情绪管理,各维度评分及水平见表1。

2.2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及水平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最低维度为情感功能,最高为生理机能,各维度评分及水平见表2。

2.3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SF-36维度与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相关性分析(r=0.132~0.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由冠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腔狭窄及堵塞引起,与心肌缺血缺氧相关[6]。研究显示,冠心病的进展与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冠脉粥样硬化等因素相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7]。统计研究资料显示,冠心病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67.12%左右,位于内科疾病之首,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8]。经皮冠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案,其对患者机体创伤小,成功率高,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可明显优化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但对于冠心病患者自身体力限制,术后服药因素及其他危险因素均可能对其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9-10]。

国内外大部分研究证实,自我行为管理可促进冠心病患者康复,改善其健康状况,并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疾病治疗、监控中有其重要的作用,是优化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11-12]。自我管理行为是以预防并发症与合并症的产生、促进患者健康而采取的自我行为干预,包括对疾病体征控制、并发症管理、人际关系管理及心理问题应对等方面,在改善患者整体健康,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有积极作用[13-14]。研究证实,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是有效控制疾病,促进患者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自我控制、调节、管理与建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前提[15]。本研究中,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均分为(76.52±13.63)分,且仅2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好,证实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较低,其中大部分患者日常管理行为得分率相对较高,可能与本组纳入病例多为退休老龄群体,自由时间多,同时与健康观点的转变,健康知识的普及等因素相关,使患者逐渐意识到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本组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99.34±9.58)分,其中总体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命活力及躯体疼痛得分相对较低,而生理机能及社会功能评分较高,可能与患者社会支持与家庭支持较好相关。而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实,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均呈正相关(r=0.132~0.417),提示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可促进冠脉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与上述研究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高水平的自我管理行为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其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改善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医务人员需强化对患者的管理,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举办自我管理知识讲座,作定期随访监测,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孔淑贞,蒋文慧,李小妹,等.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 10(14):1-4.

[2] 张文婷,刘俊连,杨婷婷,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自我管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9, 23(5):432-433.

[3] 胡亚妮,林平,赵振娟,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知识及其行为的相关性[J].护理杂志,2011,28(21):12-15.

[4] 陶建双,黄茜,陈晨,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心绞痛与自我管理行为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 28(12):27-28.

[5] 陈新,朱建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4):59-62.

[6] 董邢萍,徐辉霞.护理干预对提高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317-2319.

[7] 刘乾惠,刁晓兰,刘利贤,等.自我管理教育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2,24(12):2323-2325.

[8] 胡亚妮,林平.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3):1599-1601.

[9] 周静,徐静,刘晓妹,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9(5):810,819.

[10] 王宏,马晶,韩小凤,等.健康信念模式对预防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3,12(z1):258-258.

[11] 任洪艳,赵庆华.自我管理教育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1):2036-2038.

[12] 杨亚丽,魏梅,王晓华,等.临床护理路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 12(6):725-726.

[13] 胡亚妮,林平,钟远,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水平调查研究[J].护理学报,2012,19(1):12-15.

[14] 胡亚妮,林平,张金丽,等.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12, 47(2):167-169.

第2篇:数字生活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活的状态; 字面意义; 已有的知识; 经验; 列举数字; 打比方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对教学效果起着极为重要作用。教师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达到完美的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语言除具备哲理性、情感性、个别差异性、应变性外,还应具备鲜明形象生动性,这样才能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接授、理解。在生物学教学中,做到语言鲜明生动的途径很多,以下从五个方面来浅析:

第一、从活的状态讲生物体

生物体和生物界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生命。因此如何把生物体讲“活”,体现生物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就很重要了。例如讲呼吸运动时,可动手做一些模仿生物体或某一器官功能的动态模型。用木条钉成的肋骨运动与呼吸运动的关系模型,用无底瓶做成的膈肌运动与呼吸运动的关系模型,一边讲一边演示,让学生能清晰地理解其活动原理。

再讲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时,拿一只鸽子,问“手一松鸽子会怎样”,学生肯定会回答“会飞走”,这时再引入正题,“鸽子会飞走,那么它具有哪些适应飞翔生活的特点呢?”通过活生物体与简洁语言相结合,把鸽子讲成一个正在活动着动物。

第二、利用字面意义来说明生物学知识

在生物学教学中,有许多名词概念,教师如果用字义来解释就可使语言直观形象,能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例如:讲“叶的结构”中的“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是指这种组织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很疏松,细胞间隙很大就象海绵,所以称为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是指构成这种组织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比较整齐就象栅栏,所以称为栅栏组织。

讲“鸟类的迁徒”中的“留鸟”、“候鸟”、“夏候鸟”、“冬候鸟”“留鸟”是指一年四季都有留有一个地区生活的鸟。“候鸟”则是每年随着季节(气候)不同而改变生活地区的鸟。“夏候鸟”就是每年春夏季飞来繁殖的候鸟。“冬候鸟”是每年秋冬从北方飞来越冬的候鸟。

第三、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来形容新的知识

相关知识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可以利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类推出新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记忆。在《生理卫生》中讲视觉的形成“与”近视与远视的教学中,可以用学生已掌握的透镜成像原理加以说明。

又如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的温度时,可利用夏天炎热的洗澡,而且不立即擦干,让其慢慢蒸发可以使人感到凉爽的生活经验。这样的语言,可使学生身临其境的理解。

第四、列举数字

数字具有直观性,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列数字,使学生形象思维。在《生理卫生》的血液循环的教学中,列举红细胞的数字,在男人1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约有5000万个红细胞,一个体重55千克的人,约有血液4400毫升,红细胞总数可达22万亿个。如果将它们排起来长达17万米,约绕地球4圈。要是把它一个个挨着捕开,其面积可达3000平方米。相当人体表面积的2000倍。

第五、打比方

打比方是用生动、熟悉的或着浅显的事物去说明那些抽象、生疏和深奥的事物或原理。又讲《生理卫生》中眼球结构与功能时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暗箱的壁相当于脉胳膜,装入的底片相当于视网膜。

讲光合作用时把绿叶比做“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是叶肉细胞,“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能,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是有机物和氧气。

第3篇:数字生活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生活;趣味性;形象性

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这样一个情境:一个美丽的海滩上,有两只小乌龟在争吵,都说自己的年龄比较大。其中一个乌龟年龄为8岁,另一只乌龟年龄11岁,那么到底哪一只乌龟的年龄大呢?这样的描述性场景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会主动思考两个年龄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这就成功导入了大小比较的内容。

二、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中,增强大小比较的形象性

在比较大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的生活情境融入教学课堂中,在课堂中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例如,小明去小卖部买东西,买了一个一块钱的东西,但是拿了一个十元钱的纸币,老板找了他四个一块和一个五块,然后让学生分析1、5、10三个数字的大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层分析,第一,买了一块钱的东西,给了十块,老板还找钱,说明十块多于一块,也就是10大于1;第二,一块钱的东西,还找了四个一块,五个一块与五块等值,说明五元多于一元,即5大于1。当然,例子情境中都是采用10以内的数字,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设置数字大小。

三、将大小比较教学导入生活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大小比较不仅包括数字的大小,还有重量大小,面积大小、体积大小等各个方面。我们知道生活中充满数学元素,也具有丰富的大小比较素材,为了能够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将大小比较教学导入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教师让学生将日常生活所用的茶杯带到课堂上,然后通过灌水比较茶杯之间体积的大小;再如,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电子秤实际探究“一斤铁与一斤棉花的重量关系”,学生通过实际的称量,认识到一斤铁与一斤棉花重量相同,意识到“一斤”已经将铁或棉花的重量限定了,学生恍然大悟间加深了对重量单位的理解。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生活中充满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生活的联系,通过联系实际,能够提升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

第4篇:数字生活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生活感悟;图式表达

当今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数字包裹的世界,我们听到的,我们看到的,甚至我们想到的,都能转换成数字并轻易地传播到任何想要去到的地方。的确,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世界已经被彻底地改变了,而我们的生活,也悄无声息地改变着……这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这是一个将一切诉诸视网膜的时代。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数字图像时代,思维观念刷新频率越来越快,刚形成的视觉经验立即又被一场新的视觉盛宴所颠覆。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这些词语好像一夜之间变得既土气又遥远,只能从历史考古学上去解释,跟我们今天的时尚生活没有什么关系。“世界越缤纷,内心越孤独;脚步越加快,头脑越困惑”这是很多现代人的感觉。当主义被新的“主义”覆盖、当原创被新的“原创”所颠覆、当“主义”变成一种策略的时候,当“原创”变成一种简单的形式游戏的时候,视觉反应迟钝与审美疲劳感油然而生,就像长期大鱼大肉之后突然想回到粗茶淡饭一样,人们似乎更愿意回到最初的原点上,发出最本能的追问:什么是生活?绘画的终极使命到底是什么?

1生活与艺术关系探寻

“生活”这个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单独拿出来作名词解释,估计小学低年级学生都要发笑。可是,你想要几句话就把它说透,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涵盖的是个体能感知到的方方面面,包括人类物质的和精神两大层面的所有劳动实践以及人类历史上一切活动。艺术家对于生活的感知认识、再现表现往往通过生活感悟体现出来。生活感悟以人类对于生活的多方面认识以及由之产生的心理反映为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以“直觉反思领悟”为基础的感性认识和以“感觉知觉理性”为基础的理性认识两种模式。艺术家一方面通过直观形象、可触可看或可听、实实在在有个性特质的作品来表达主观精神世界,对生活感悟表现为感性认识模式;另一方面,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挖掘、对主观艺术作品的客观分析,探其思想、洞其内涵,最后提炼成特定的精神与观念,用以传达特定的思想主旨并上升为艺术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后续艺术实践创作,由此艺术对生活的感悟又表现出理性认识模式;正是在这种感性与理性的不断穿插交织的过程中,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也被东西方众多美学家、哲学家反复把玩与探寻。

有史以来,从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开始,无数哲人先贤已有很多关于艺术的本质以及艺术美学和现实生活关系问题的言论或著作。柏拉图美学观点是,美有绝对美和事物美之分,事物美是绝对美的影像。他所提及的事物,实际上就是生活之美。同时他认为人的美高于自然之美,这种理式美体现了美的普遍性和必然性。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①。人们可以从有限的感性形象认识通过艺术作品上升到无限的普遍真理。在艺术起源学说的辨析中,我们亦可看到生活和艺术的血肉联系。如模仿说就主张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把艺术解释成是对现实的客观模仿,艺术等同于与现实世界。俄国现代文学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生活与艺术关系的理解则是“美即生活”②,只要有生活就有美,他认为人们往往会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以艺术的形式来集中体现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正是鉴于对生活和艺术关系的不同理解,在人类美术史上表现出了众多意识形态与派别。传统艺术主张“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生活和艺术之间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如达达主义、波普艺术、概念艺术、现成品艺术)则宣扬“生活即艺术”或“艺术即生活”,生活和艺术之间是等同关系;而当代艺术面向自我和存在,直逼人类心灵存在最深处,使艺术回到对人生存的关注中来,由此当代艺术则是推崇“以个别的姿态拒绝一般”,强调“个别就是对生活和现实本身的关注”。不同历史时期和艺术派别对生活与艺术关系的不同理解表明,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由此,要探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必须考虑两种层面上“生活”的沟通:一是作为艺术创造主体的艺术家层面考虑,艺术家们既体验着生活,也从题材与内容上表现着生活,从这一层面讲,艺术原本就是反映生活的,艺术是对生活的反射;二是作为艺术审美主体的艺术家层面考虑,艺术家们体验着艺术品这种美的对象,并从现实生活与其他艺术品中汲取新的生活感受成分与社会审美成分,使艺术纳入众多主观审美内容,展示艺术对生活的透射作用。当然,生活与艺术之间不是直线的反射与被反射、透射与被透射的关系,有艺术家这样一个复杂的、能动的中介,才会使艺术内涵更深邃、更具有独立精神性,从而使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显得更纷繁复杂,艺术家将个人思想和形式偏好溶入其中,使得不同画家的作品显露出强烈的个性特点,这种有特征的、独特的视觉言说方式就是图式。

2图式的透射与表达

贡布里希认为:看就是图式的透射,一个艺术家决不会用“纯真之眼”去观察世界,否则他的眼睛不是被物像所刺伤,就是无法理解世界。③他的话道出艺术家感知世界具有主观性和有限性的图式透射特点。同时,英国艺术批评家和理论家赫伯特・里德〔H.Read〕也指出:“整个艺术史就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我们所见的东西并不决定于固定不变的光学定律,而是决定于发现或构造一个可信的世界愿望。”④由此,画家总是竭尽智慧和能力,追求着图像语言的特殊样式,以不同的主题和各自的言说方式反映着特定时代的视觉文化特征,表达着艺术家个人与现实对应的态度。这些图像语言样式,主要表现为各种视觉符号的图式透射呈现与各种风格的图式组合表达。

研究绘画与视觉关系的英国艺术理论家冈布里奇⑤认为,绘画图式则是一种传达经验的符号。人们的绘画不是在画纯粹的“所见”而是画自己的“所知”,即对所画的事物的知觉和理解,通常这种知觉和理解都形成了传统的表达模式,就是图画符号。在创作中,艺术家往往运用简练和传神的符号语言来解释他所感到的外部存在和自己对这些存在的思考。图式的营造和完善过程犹如沙中淘金一般,经过反复筛选,留下那些最能传递其心意的、最富内在情感的、最为“本真”的、个性化的图式语言。如:温柔婉约的线条是晋代顾恺之的图式;貌似狂放不羁实则张弛有度的泼墨写意是明代徐渭的图式;焦虑而神秘的情绪意味,浮雕般翻腾扭结的肌理,交错相叠的强有力笔触是卢・弗洛依德的图式。绘画图式和绘画的程式化不同。所谓程式化,是指“一种强化秩序条理的形式表现手法,它经过改造加工,提炼概括出物象的典型特征,然后进行集中、简化和固定,将形制定型化”。程式化作为一种方法论,表现为一种对既有规范和系统化体系的承袭。从宋初的“翰林图画院”,到宋徽宗时的“画学”,再到的“红、光、亮”, 可以看出,绘画的程式化既是官方权威和权力控制者意志和行为动机的体现,也是画家被蒙蔽了本真的表达欲望而将自身的主观情感弱化到次要位置的体现。

新时期的中国油画图式实践轨迹,也是随着人们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艺术与生活是分离的,文艺界强调反文学性与反“对象化”,并把艺术的自律与“自我表现”当成了十分重要的目标去追求。当时的新潮油画家更多是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思想观念及艺术方法论,而图式语言形态上则表现为直接借鉴西方现代各风格流派大师或者甚至是某大师风格的中国再版。九十年代油画图式创造由一元进入多元格局,新潮美术茫然不知何去何从。“现代化理论”被反西方“后现代”理论代替后,新潮美术家们关注点投向“后殖民”、“民族身份”、“重返家园”、“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当国外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成为主流话语时,中国新潮艺术家开始纠结于“与国际接轨”、“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油画艺术”,而市场经济对传统道德规范的冲击造成人们心理方面的激烈冲突,再次引起中国油画艺术家对精神家园问题的关注和审视。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油画从以再现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文学性描述为特征的“现实主义”转向从社会学与文化学的角度观察和介入现实,它以非现实内容、精心设计的主观图式语言来透射某个主题或观念,达到干预社会或现实生活的目的。今天,中国油画已不在乎是否表达了生活的客观真实,它似乎更为关注是否超越了现实的表象,是否畅快地透射出内心世界的真实。这种价值转向主要靠语言变革和修辞手法变换来实现。以通过对既有图像符号的变构、嫁接和借用,对虚拟影像、装置、行为、民间艺术等非油画领域其他艺术元素的借用,使得中国油画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多元局面。从国内一些重要展览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画家都在自觉地关注渗透在我们生活与意识中的“异化”与非自然现象,并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警示人们,使中国油画成为一种具有社会实践意义的文化方式。伴随着文化背景的巨大转换与各种文化的碰撞交融,当代油画家在创作中也往往过分依赖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或者过度挪用公共图像,因而“原创性”受到质疑。不过,我个人认为“原创性”的本质在于思想观念和创作的动机,借助现代工具本无可厚非,但确实需要智慧。图式并不是终极目标,而是承载观念、反映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手段。在图式营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摒弃那些不符合生活本真体悟的杂质,为了抓住那些灵光一现的瞬间,更需要气力和耐力去长期默默的潜伏和苦苦修炼。

古往今来,不少艺术家们总是从不同的题材范围、表现工具、表现风格等方面满足人类的视觉审美诉求,演绎着绘画图式的不朽神话。绘画图式的本质是一种传达观念的精神载体,由现实生活对艺术作品内容、题材的客观反射,进而造成思想观念在绘画图式中主观透射的终极原因是艺术家的个人生活体验与感悟。由此,绘画者不能仅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的表层探索之中,而应将对“人与人”、“人本身”问题的终极关怀、对生活的体验、感悟与情感融为一体,方可生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佳作。

3结语

作为一个画家,反思绘画形式和生活土壤的关系,尤其是对于那些单纯追求感官刺激、崇尚“承受之轻”者是可取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它主张的是让身体走出“真空”来到“大地”,去接到地气,去闻到泥土的芬芳,去看到万物的盛衰荣枯,去感受自然浩瀚和自身的渺小。不过,也只有让绘画图式回到有感而发的起点上,通过“与物相通”、“心物交融”,才能“物随心动”,最终走向“物我两忘”的自由之境。

注释:①黑格尔(德).美学(第1卷)[M].商务印书馆,1979:142.

②车尔尼雪夫斯基(俄).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M].,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5.

③贡布里希(英).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林夕校,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17.

④E.帕诺夫斯基(美).视觉艺术的含义[M].傅志强,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89.

第5篇:数字生活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教育生活化 幼儿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他指出:“生活”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正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陶行知先生在多年以前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对现代教育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幼儿的实际需要,适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才是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正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我充分理解,要随时关注幼儿的生活,到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教育内容,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蕴含了许许多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即生活中的教育点,就能不断地进行钻研与探索,挖掘教育素材。下面我从以下两方面谈谈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后,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

一、一切课程皆生活,教育教学内容、形式生活化

陶行知说:“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幼儿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是一个难题。实践证明,越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幼儿越喜欢,因为生动、自然。

每个幼儿受家庭教育、自身思维的影响,对数学的敏感程度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选择幼儿能理解的、感兴趣的并且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如小班在开展“我喜欢的水果”的主题活动时,通过“分水果”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针对小班年龄阶段发展幼儿数数能力、认识数字和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等要求,在开展“我们都是一家人”的主题活动时,通过“我的家人”、“我家的门牌号”、“我家的电话号码”等一系列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让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家里人的鞋子号码、身高、体重是多少,为家人选择物品,认识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运用数物对应、点数对应、声音与数字对应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并理解数字的意义。又如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殊的号码“110”、“119”、“120”,感知数字不同的意义。总之,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能使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主动地体验、尝试,并积累感性经验,使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生活化。

二、一日生活皆课程,随机教育生活化

陶行知说:“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幼儿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学习,是同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联系的。一日生活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因此,除了集体教学活动以外,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的其他环节,如饮食、盥洗、游戏、散步、卫生等都是幼儿的学习活动,也是幼儿的学习内容。因此,孩子的一日生活皆课程。

1.榜样作用不可忽视

有一次,孩子们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地上有一张废纸,于是弯腰捡了起来。这时一个孩子看到了问我:“老师,你为什么把纸捡起来啊?”我故意大声说: “因为垃圾会影响幼儿园的美观啊!如果不把废纸捡起来的话,幼儿园多脏啊!小朋友要爱护自己的幼儿园呀!也要保护环境!”几天后我发现了孩子们主动弯腰捡垃圾的现象,并及时给予了表扬。孩子在平时一点一滴的观察中学会了维持和保护周围的环境,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可见随机教育的重要作用。

2.随机生成不可忽视

一天午饭后,我和孩子们外出散步时,涵涵小朋友透过院墙看见校外焚烧树叶的烟,便大叫起来:“着火了,老师!”我弯下腰问他:“你怎么知道着火了?”我们的交谈吸引了其他幼儿,有的幼儿呈现紧张表情,有的幼儿紧张大叫(这说明幼儿已有初步的自护意识)。我灵机一动,这不就是一次很好的安全教育课题吗?我立刻蹲下来和孩子们聊着火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有的幼儿说找消防叔叔,有的说打110,有的说……这说明:(1)平常的安全教育是有效的。(2)实际联系不够,需要在随机教育中加以强化,做到不但有意识,还能强化幼儿的自护能力,尽最大能力离开火源,找大人寻求帮忙。我便带领幼儿仔细观察火源,孩子们看到枯叶还在燃烧并发出很多烟,幼儿以为真的着火了,需要请消防叔叔,打119电话。并提出烧后的黑黑的地方怎么了?周围的草漂不漂亮?柔软不柔软?等问题引导幼儿明白随意玩火的危害。

第6篇:数字生活的理解范文

本活动设计是围绕“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展开活动的,在此活动中我们不仅让幼儿去发现去注意我们生活中的数字,还切身的让幼儿感受到了我们生活中数字的巨大作用,让幼儿发现数字已经和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了。

二、目标预设

1.发现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标记。

2.初步理解数字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感知数字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

1.发现寻找生活中数字在哪里,这个数字在它特定的位置上有什么作用。

2.用数字进行组合,需要对数字的作用有一定的概念的同时进行操作。

四、设计理念

到了中班,大部分幼儿对数字都比较熟悉了,有一次我在给小朋友玩“抢椅子”的游戏,游戏的过程我们每一次减少一人,我无意间问了一句:“你们都能倒数数字了,那你们在什么地方发现数字是倒着数的?”聪明的孩子马上说:“在马路上,红绿灯就是倒着的”看来这都难不倒他们了,我想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在我们日常成活中的各种数字所以设计了本次活动“我的发现”让幼儿通过此活动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更加熟悉了解。让他们觉得生活中的数字原来就驻扎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五、设计思路

1.通过数字游戏激起幼儿的兴趣。2.通过播放有关的数字有关的照片,让幼儿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3.让幼儿去寻找我们生活中和周围的数字,了解这些数字的用途。4.幼儿操作数字组合活动,巩固幼儿对生活中数字的作用。

六、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

1.事先请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字。

2.各种生活中的数字的图片3、0-9的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激起幼儿兴趣。

师:我们来玩一件简单的数字的游戏吧,虽然这个游戏很简单但是要求我们小耳朵一定要仔细听好,不然很容易出错哦 。老师说出一个数字请小朋友们用手指表示,老师会说的非常快,请仔细听好。准备好了没有?开始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教师小结:看来我们班的孩子反应能力都非常快,老师说的那么快很多小朋友都能跟的上,真的很棒,表扬一下自己吧。

(2)播放生活中和数字有关的照片。让幼儿初步的感知数字与人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师:今天老师带了了一些照片,这些照片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意?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你看到的是什么?请你告诉我好吗?(出示电话机,汽车牌照,电视遥控器,钟等照片)

师:这些东西上有一样共同的东西,仔细看看猜猜是什么?

师:真是些聪明的孩子,一猜就猜出来了,对,是一些数字。那我们再仔细看看这些东西上面有些什么数字呢?

师:你认真看看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电话机上的数字有什么用?

师:你见过一样车牌号码的车吗?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数字,这些数字用在各个地方都有它应该有的用处,而且像我们的电话号码、车牌号等等一些号码都在一个地方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组成,不能有重复的,不然就乱套了!

(3)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了解数字的用途。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字,比如:每天我走进门就会发现我们小区的门牌号。一个小区里面每一幢都有一个号码,这样有客人进来,或者快递进来的时候要找到我的家就比较方便了。你们开动脑筋想想在什么地方还有数字呢?

师:你知道你找的数字有什么用处吗?每个数字在一个特定的地方都有它特定的用处。

师:我们身上有数字吗?教室里有数字吗?我们也一起来找一找。再想想它有什么用呢?

师:请小朋友讨论讨论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这些数字会怎么样呢?(给幼儿几分钟时间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你们真能干,找出了那么多数字,这些数字看看就这么几个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帮我们很多的忙,它颠来倒去的排列着使我们生活更有序。更节约我们宝贵的时间哦。所以数字对我们的生活真的太重要了,如果没有这些数字,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很乱而且会带给我们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第7篇:数字生活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175-02

数学,大多数的人听见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数字以及烦琐的公式,提到数学课,大多数同学更是会眉头紧锁地说:数学枯燥乏味,又抽象难理解,不喜欢它。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而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是以人为本,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进入数学领域,并让大多数学生喜欢它,那么,怎么样才能使数学变得丰富多彩呢?怎么能寓教于乐呢?现在我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让数学富有生活化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长短、位置、分类、加减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他们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人们常说,一个厨师,能为人称道的往往不是他会做多少种菜,而是他究竟有几个招牌菜,而在我的数学课中,并不是要求学生将一堂课的内容记个滴水不漏,而是要求学生记录每个数字富有的生活意义,如:计算-2+3,这样学生做起来很枯燥,也很机械化,更没有兴趣,但我们要把简单的数字配上一段有趣的文字后,同学们的兴趣可大增,我们这样启发学生,规定,失球为负,我先失去2球,可我调整技术后,连续进了3个球,结果我进入1个球,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的说法么?这样同学们便有了兴趣。学生A说:我向后为负,向后走了2步后,再向前走3步,结果是向前才走了1步。又如计算+4-2,学生B说:今天上学,妈妈给了我4元钱,我上午花了2元钱,现在还剩2元钱等等。把数字生活化了,赋予了生活的含义,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了兴趣,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身边的事,也能亲身体验自身的价值,且每天都与数字接触,为什么不用这样的例子教学生呢?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字的乐趣,另一方面也将复杂的数字变得简单化,这样学生将视学习为乐事,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变“厌学”为“乐学”。

二、让学生确定本节重点

我们都知道,课堂要点是教材内容的浓缩与精华,是众多知识点中的核心,掌握了要点,就掌握了课堂的精髓,以往课堂要点都是我们教育者精心备课的内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我们的“工作”。假如我们能大胆地让学生自己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并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其实,“英雄所见略同”,还是大相径庭。例如,在单项式这节课中,我先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然后他们互相交流各自学案的内容,他们找得相当准,而且每一个同学把难点说出来时,其他的同学有很多好的方法去帮助他解决。这样不仅使同学们在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学习得到成功的乐趣。要知道,正是这些所谓的难点、疑点,才是启发学生思维,教学生“会学习”的最佳切入点,而所谓的教学方式,等于抹杀了学生们在学习中难点或疑点所带来的震撼力。让我们把寻找要点、难点等等问题交给学生吧,请相信他们都是最聪明的。

三、试着让学生判卷

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中来,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真正的主体,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终极的目标。当人们给台上演员热烈的掌声时,有谁真正体会到演员们此时的骄傲?是的,只有真正站在台上的人才能深切体会掌声中的光荣与梦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当一次演员,当次主角,体会鲜花与掌声带来的快乐。我就曾采取了让学生批卷的方法体验当演员的感觉。我是这样做的,把卷子发到学生的手中,自己的卷子让别的同学批,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学生根据答案批卷,其实,他们特别认真地行使一个批卷人的权利。遇到不一样的选项时,同学们便会及时问,为什么选这个答案,其他同学会解释为什么选A,或为什么不选B。让学生解答问题,不仅让他们自己去交流体会其中的奥秘,也能通过互相交流意见的方式,了解每个同学的不同思维方式,对知识点的掌握,更能深刻地记住自己的错误所在;让学生自己批卷,他们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自己剖析并解答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用学生的语言向其他学生传递学习中错误的分析及正确方法的讲解,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开拓了学生思维,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8篇:数字生活的理解范文

1.选择合适生活情境,引导小学数学理解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但是比较活泼,思维非常活跃,可惜缺乏生活的阅历,生活经验不足,所以学生只乐于和自己较为熟知的东西打交道。因此,教师应该设计出一些和学生生活较为贴合的情境,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重点难点知识。教师在讲一个知识点时,最好举出一些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点。

2.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挖掘小学生的兴趣点

生活化教学是结合生活来进行的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必须认识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性。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纯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学习比较枯燥,教材中也较少有有趣的内容,练习题也比较单一,生活化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另外,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实现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们已经有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经验,因此,完全可以进行复杂一点的统计研究。在课堂教学例题后,教师可以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来设置统计练习题。另外,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再对教学形式进行改善。

3.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培养小学数学思维

每一个学生所做的数学题目都是有中文汉字和数字组成的,所以学生若想要理解题目必须要先读懂题目,而读懂题目就需要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这也需要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认识许多汉字,也能把题目读通,但这并不代表审题审得好,审题不止是把题目读通顺这么简单,审题需要学生去仔细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将题目中的?P键的语句翻译成数学里的等式或者是其中代表的数字条件。所以,学好语文,具备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结局问题的一条捷径,如果不具备,就会为你解决问题制造障碍。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审题时,应向语文中的文字教学一样,逐字逐句的和学生分析每个词句代表的数学意义,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变成数字语言,这样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日后也会在自己分析解题时就能够较好的推敲题目并解决问题了。所以,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更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让学生避免出现审题不清导致题目做错的情况,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在新课标的不断发展下,教师、学生还有家长都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在小学数学方面打好良好的基础是学生未来良好学习生活的根本。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课堂计划,这样才可能打造一个更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将在教师学生的不断努力变得越来越高效。

第9篇:数字生活的理解范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链接生活,丰富表象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咱们来玩一个“说一不二”的游戏,好吗?

师:请看大屏幕(出示右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必须用上数字1,不许有数字2,更不许有其他数字。(生答略)

2.举例。

师:你还能举几个像这样的例子吗?能说得完吗?看来,小小的“1”还真是无所不在啊!不过,这时的“1”和我们一年级认识的数字1一样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

师:说得真好。刚才我们举了那么多的例子,有的是一个物体,有的是一个计量单位,还有的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像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是这节课教学的第一要务。因此,我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说一不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单位“1”做好了准备,又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深入探究,完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