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统筹管理的意义范文

统筹管理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筹管理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统筹管理的意义

第1篇:统筹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城乡统筹;医疗水平差距;医疗保险制度

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异逐渐加大的过程中,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问题日益严重。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割裂的格局造成了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能力、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等方面的不平衡和巨大差异。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建立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促进社会稳定、协调城乡经济发展有重要义。

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两部分组成。1998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基本医疗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我国农村实施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它通过集体和个人集资,由合作医疗基金组织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费用。建国初期就开始推行农村合作医疗,20世纪70年代末受到经济、制度本身等影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遭到破坏,80年代后才逐步恢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在今年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虽然城乡分别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仍有覆盖面低、重复参保、转移困难等现实性问题。

(一)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差

城市往往集中了大批高科技设备和高素质人才,农村的医疗设备则相对落后,医疗服务人员水平低于城市。截至2008年,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846900张,占全国的比例是21%,农村地区医务人员数938313人,占全国的15.2%,农村居民卫生资源占有量明显低于城市。这种不均衡直接导致了农村医疗服务远低于城市水平。

(二)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异大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独运行,各有各自的筹资、给付条件,整个医疗保险制度被割成若干板块,在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停留在区县统筹、风险分摊范围非常小的情况下,这种制度的多元分割与碎片化现象,既不利于实现人员的社会流动,不利于通过社会互济来分散风险、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构成统一劳动力市场的障碍。

(三)运行效率不高

统筹层次过低使医疗保险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规模效应,弱化了风险分担的效果,增加了医疗保险的管理成本。再加上我国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保险基金在城乡间过于分散导致经济状况差的农村地区,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能力也较差,也带来了医疗服务可获得性的不平等。

二、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试点情况

近年来,全国很多省市在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和经验,如成都、重庆、广东等地都积极开展了探索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道路,积累了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成功经验。

成都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全面实施了城镇居民和市属高校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2009年率先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和高校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全域实施城乡居民一体化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了“筹资标准城乡一致、参保补助城乡统一、待遇水平城乡均等”。

截止2009年底,成都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26.3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72.03万人,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108.51万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三、实施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效果与不足

(一)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险制度扩大了我国医疗保险的覆盖面

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弥补了流动劳动力等人群的医疗保障空白,扩大了参保覆盖面,实现了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的权利。成都市突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实现了城乡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全覆盖。重庆实行的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以及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填补了改革前农民工、城市无业人员、学生及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空白,扩大了医疗保障的基本覆盖面。

(二)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待遇

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了城乡医疗保障水平,缩短了城乡待遇差距,特别是农民的医疗保障待遇。甘肃兰州在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并轨后,参保人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年度报销最高支付限额由1万元提高到3.5万元。同时,参保人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从30%提高到60%~70%。

(三)城乡统筹医疗卫生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问题

实施城乡医疗结构和卫生资源的统筹,可以改善乡镇医疗机构设备和技术人员素质,建立社区医疗网点,人们针对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方便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满足了多种需求,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去“看病难”的问题。

(四)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险制度促进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

城乡居民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居住地点和医疗保障需求,选择相应合适的医疗保障档次来参保和享受待遇,打破了传统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有利于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利于推动和促进我过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

当然,任何制度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在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改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卫生部管理,多头管理使得制度运作效率不高。另外,要想化简医疗保险转移手续、异地就医报销等问题,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技术成本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在构建和谐社会、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医疗一体化医疗保险制度是必然趋势。然而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经济水平、城乡地区差异等实际情况,优化我国城乡统筹医疗保险模式,分阶段、分步骤解决城乡差距、区域统筹问题,最终实现总体目标。

第2篇:统筹管理的意义范文

北京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8〕22号)的规定,原煤炭工业部直属和直接管理的国有重点煤矿等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已随管理权限下放移交地方管理。但是移交当时,由于部分煤炭单位没有下放地方管理,致使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也未能随之移交。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8〕28号)精神,决定将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中国地方煤矿总公司、中国煤炭销售运输总公司(不含武汉分公司)、中煤生产技术开发公司、中国煤炭物产集团公司(本部)、中国煤炭综合利用集团公司、中煤多种经营工贸公司、北京华煤工贸公司、四达矿业公司、中煤建设集团公司(本部及工程公司)、中国煤炭工业国际技术咨询开发公司、中煤设备成套总公司、中国煤炭工程机构装备集团公司、中煤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星康安全技术开发服务公司、华晋焦煤公司、北京煤海实业总公司、中煤审计事务所、中寰会计师事务所、北京煤矿机械厂、神华集团公司(不含已参加内蒙古、天津、辽宁三省区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移交你市,实行市级管理。移交数据以1997年末决算数字为基础,由你市进一步核查后确定;缴费比例、待遇政策等问题,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自1998年9月1日起,由你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上述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发放。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的通知》(财社字〔1999〕179号)的规定,上述移交你市企业降低缴费比例后所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足支付基本养老金的部分,已包含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内。根据《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使用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社字〔1999〕131号)的规定,上述移交你市企业提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所需资金,请你市统筹安排,确保移交你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2000年2月21日

第3篇:统筹管理的意义范文

为进一步明确市级(指设区的市,下同)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职责,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统筹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现就建立市级为主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市级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确定由市级人民政府统筹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教育,是省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当前我省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切实作好这项工作,对确保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增强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各市要充分认识强化市级人民政府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职业教育取得更大的发展。

二、要积极推进建立市级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新体制

各市教育局要根据《通知》精神,在市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对加强市级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建立市级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体制,要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要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强化宏观管理,弱化微观管理,减少行政审批,加强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扩大学校的办学自,尽快建立起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明确市级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职责

各市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统筹管理市属和县(市、区)属的中等职业教育、中等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成人教育以及辖区内民办高等教育,确保职业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各类教育的健康发展。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服务支撑体系。今后省对职业教育主要是制定有关政策,进行宏观指导和检查督导。为强化市级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力度,我厅决定将有关的职业教育审核、审批事项下放市级管理,具体项目包括:

(一)学校设置审批。市属和县(市,区)属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成人中专由市教育局负责审批,市属和县(市、区)属普通中专的设置,由市教育局负责进行考察,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学校的变更、撤销由原审批部门审核批准。要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学校名称有关问题的通知》(鲁教计函〔20*〕22号)的要求,规范职业学校名称。非学历教育民办高等学校的设置审批按《*省实施〈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129号)和《*省民办高等教育管理暂行办法》(鲁教职字〔20*〕28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招生计划安排和招生工作。各市属和县(市、区)属中等职业学校,其招生计划的制定和招生工作由各市教育局统筹负责,其中普通中专学校的招生计划由各市汇总后报省有关部门审批下达,以便学生入学后的户口迁移和毕业生就业证明发放。跨市招生计划由双方协商落实。

(三)学籍管理工作。市教育局负责市属和县(市、区)属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要按照教育部和我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的原则意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证书由市教育局统一进行审验,并加盖市教育局印章(钢印)或专用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印章(钢印)。省直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籍管理和毕业证书审验工作仍由我厅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跨市转学的,由原学校、转入学校所在市教育局审批,在省属和市属中等职业学校之间转学的,须报我厅批准。

第4篇:统筹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统计管理 问题 对策

统计工作,在传统的煤炭企业中主要是在生产建设方面对于数量和质量的统筹计算。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煤炭企业的市场化改制,使得统计工作作为一个管理体系被应用起来。这个统计系统管理也不单单是在生产领域,而是应用到了供、产、销这个煤炭的产业链中,以全面的反应企业的发展情况。统计管理做得好,能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节约不必要的资源损耗,真正实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煤炭统计管理不可或缺

随着煤炭企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的升级和整合,现在已经不单单是对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而是开始偏向生产和经营相结合,并且开发的深度和广度都在进步,这就要求煤炭企业根据整个市场的需求调整生产。在愈加复杂的情况下,就凸显出统计管理不可或缺的优势:首先,统计管理是在经济管理的原则之下,对于产量、产值以及各种费用的具体估算;其次,统计管理贯穿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在管理上有连续性,这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片面性和盲目性;最后,统计管理可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生产经营的各个经济指标都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表反映出来。

统计管理可以使得管理层清晰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决策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一个正确的决定,可以让企业蒸蒸日上,但一个错误的决定就有可能把企业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尤其是像煤炭这样影响范围广,投入大的企业,就特别需要引入统计管理。通过统计学的科学计算,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定额设计以及后期的产品定价,另外,利用统计管理,能以数字量化的方式,让决策者了解企业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小到生产资料的库存大到企业每一个年度的收支状况,形成一套严谨的技术分析体系。还要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煤炭企业走入市场,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桎梏,增加了很多提升经济效益机会,但要面对不同的挑战。与传统的计划体制不同,企业化以后,煤炭企业也会面对破产的危险。这就格外需要统计管理提供的科学指导,以达到在决策时有章可循,避免决策的盲目性。

二、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统计管理的应用的实践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这主要是对统计管理的认识不足造成的,很多人认为,统计是计划经济的遗留,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已经不再适用,也有人认为统计管理只是单方面的计算数据,缺乏全局性。总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态度,使得统计管理存在着各种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

(一)统计管理缺乏系统性

在整个煤炭企业中,部门设计繁多,各部门开展的业务也各不相同,已经不单单是从前的产销业务,而是涉及多层次的煤炭深加工。统计部门缺乏系统性,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统计规范,这就造成了大量的统计数据的表格挤压下来,不利于查找,也为保存造成很大的负担。再加上很多煤炭企业的领导对统计管理的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安排专职的统计人员,这就更使得统计变成一堆没有实际意义的数据,发挥不出实际的效用。

(二)统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由于重视的力度不够,经常是很多非专业人员在从事煤炭企业的统计,经常是会计兼任。这就造成了会计压倒统计的局面,只是注意对产销价格的控制,而缺乏对决策的辅助。因为人员的素质不够,还会出现漏报、错报以及统计报表不规范等情况。

(三)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对于煤炭企业的法律法规现在还不完善,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对于统计方面的规定规范、渎职犯罪也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

三、统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在风云莫测的市场环境下,煤炭企业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做出正确的判断,依靠的就是统计部门所提供的数据,所以统计管理做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一)系统化的进行统筹管理

系统化对于煤炭企业的统筹管理十分重要,要把每个部门的统计进行综合,本着真实完整的原则,建立起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测评体系,根据统一的体系,进行计算、审计、整合以及最后的制表。企业在统一的标准下制定的供、销、存计划,才能更加全面和科学。有了统筹管理的系统,可以更加准确的反应出企业每个阶段的生产和经营的情况,对于领导层的决策有很大的支持和分析作用。要实现系统化的统筹管理,还要注意的是要树立起领导层对于统计管理的重视程度,使得管理层都要确实的了解统计的实际意义。

(二)提高统计管理人员素质

人员是进行统计工作的根本,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就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是否能及时高效的进行。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要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和企业管理的知识,在新科技下,还要有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的能力。在一些煤炭企业中,还可以设置总统计师,进行全面管理。

四、结束语

根据本文对于煤炭统计管理的刍议,大体的了解到统计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但是在每个煤炭企业的实际发展中,肯定会有各自的特点,所以说统计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对统计管理进行改进,以求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也将会是一直探讨的主题。

参考文献:

[1]田峰,翟炯,刘广帅,秦付阳.煤炭企业统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煤炭科学技术,2008

第5篇:统筹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铁路 机械设备 管理模式

1、引言

在铁路系统的建设与维修中,机械设备是不可或缺的。铁路机械设备涉及到工务、机务、电务等铁路系统的几乎全部主导部门。所以,怎样才能加强铁路机械设备管理,从而实现设备的科学化统筹分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合理化的机械设备管理与调配模式,有利于提升铁路建设场地的使用率,增加单位成本的铁路建设产出率,并能有效减少铁路工作人员的劳动密度与强度,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项目的全局观念、设备的利用率以及设备的选型三个方面分析了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规章制度、保养制度、培训投入等方面阐述了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模式。本文的成果对于加强铁路设备的管理,理顺其管理模式具有比较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分析

2.1机械设备管理的全局观念较弱

我国的铁路系统虽然正在酝酿整体性的改革,但是大部分项目目前依旧因循了原有的投资与建设体制,项目需要投资的时候依旧向上级申请。而从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的视角来看,不少铁路分局把一部分自身能够解决的机械设备升级为局管项目进行申请,由于全局观不强,导致设备由于配置过度、使用不足而造成比较多的闲置,带来浪费。

2.2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在传统的铁路设备管理中,对设备的购置与投资往往不以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为准则,不同的部门之间难以有效开展协作,导致每个部门均有“大而全”的机械设备,设备利用率普遍不高。此外,不少机构对设备缺乏必要的检测和保养,导致设备寿命短,故障多。

2.3铁路机械设备选型脱离实际

在不少铁路系统的基建项目和维修项目中,往往未能对机械设备的选型做严格的把关,导致不少设备与项目本身的需求严重不符,使用年限很短便遭淘汰。还有部分设备在项目开始之前已经被闲置,因此不需购置,但是由于管理和沟通的问题,这些设备依旧重复购买,造成更大的闲置与浪费。

3、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模式与策略

3.1制定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的合理制度

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铁路设备管理制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铁路机械设备的高效管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理顺铁路工程项目中的所有环节。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应着重针对铁路系统的施工实际情况、管理特点以及机械设备的属性进行全面考虑,将职责落实到每一名员工身上,从而实现调动所有人积极性的目的,通过人员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实现机械设备管理的最终效益。

3.2强化铁路机械设备维护制度

铁路工程机械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检修与保养,因此良好的维护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处于延长铁路机械设备使用周期与使用寿命的目标,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具体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保养计划的制定。结合笔者的经验,在制定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有:(1)点检制的原则:因为铁路机械设备在出现各类故障时有比较明显的随机性,所以必须常态化地对所有设备进行精细地检测,并实时监控使用设备的运行实际状况,从而尽早检测到设备所存在的异常,结合设备的种类与特征及时采取应对的策略,在最大程度上延长设备使用寿命。(2)巡检制原则:将铁路系统中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管理者与专业技术工程师组成巡检小组,对铁路施工中的重要设备进行有效监控,并针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现场操作给出客观的评价与针对性的建议。(3)定检制原则。为每一种重要设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定检周期,从而实现设备的科学维护与管理,确保设备在工程项目中能够发挥最好的性能。

3.3增强铁路设备运用的效率

铁路系统应该对当前各个部门所拥有的设备配置情况进行统筹管理,对一些有闲置倾向的机械进行压缩或者暂停采购,充分发掘设备的利用效率,实现资产效率的提升。此外还应引入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以现代管理保障体系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的优势,圆满地完成施工生产计划。

4、结束语

当前处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攀升的时期,铁路系统的路网建设也方兴未艾。目前的铁路建设与维修均已经引入了全面的机械化施工模式,而怎样才能对机械设备进行高效科学的统筹与管理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模式随着铁路工程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别,并存在着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但是只有遵循科学化、客观化的管理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才能最终实现机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芬,黄蓉,张艳芳.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探析[J].湖南有色金属,2011,(1):74-76.

第6篇:统筹管理的意义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学校从基础教育过渡到社会需求已是大势所趋。学校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培养企业人才,供社会所需,往往要签订适合学校发展、学生就业的企业合作合同,为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实习及工作环境,然后对学生的工作经验及人生规划起到较好的定位,并且可以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签订一分适合的合同需要资金支持,这些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全面预算的管理。本文就职业学校的预算管理问题浅谈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中职学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及关注。它担负着的任务不仅仅要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并且近年越来越趋向于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了让学校和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要全面筹集资金,合理的计划学校财务预算,发挥其调控意义,为学校科学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利用资产。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统筹兼顾学校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及需要,极大的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学校的资金使用达到利用最大化。 

一、中职学校财务预算与管理的概况 

中职学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其定义是学校为未来某特定阶段的资金货币如何取得系统的收入和使用详细计划,是学校全部收支计划的总计划,是针对计划的数字方面的明确说明,一般都用最直接的数字和表格来表明。它的根本作用就是财务计划,记录现金收支、资金需求、资金融通等财务问题的一套完整的财务资金计划。虽然学校各部职能部分目标的实现与学校总目标的实现,相辅相成,但也具有潜在的利益冲突,很容易出现各部门各自为政,相互独立运作的现象,这将有损于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的管理手段也在逐步变化,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学校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学校为实现财务的滚动和可持续发展,更注重“开源节流”,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节流”的有效途径。 

面编制预首先要加强中职学校关于预算管理事物的工作分配,建立和完善单位法人责任制,开展较系统较全面的预算管理。科学、合法、有效的针对资金的使用和控制协调,使资金的使用和流动达到透明化,合理化,高效化。要把全面预算的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加强内部管理的首要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管理部门,加强监督,切实领导,明确责任。从科学方法上找出路,向管理要效率,通过管理的健全来完善发展,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的问题和对策 

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 

首先,取消不必要的开销,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方式。在预算计划时,应将控制消费为重点,从而减少成本支出,直接的为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第二,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行过程中要遵循程序化管理的方式,即人人参与,自上而下,将预算计划层层分解,最后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将经济效益的目标落到实处,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保证。第三,预算的管理重心从计划,核实的方式延伸到过程中区,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掌握更科学的教育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损失,为确保资金的合理化使用提供了基础。 

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财务预算编制需要统筹全局,围绕学校、学生、教育教学需要为总体目标。在预计时充分考虑到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障碍,并且尽可能的提前做出解决方案,找出问题所在,协调各部门联系,协调发展。因此全面预算的过程又是一个思考检验与改进努力的过程。 

收入是预算计划的中枢环节,其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了保证预算的顺利实行,在学校一定的情况下坚持量入为出,绿色先行,避免盲从,理性调配。这不仅可以表现出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为拓宽现金的收入来源,在借贷方面要考虑到偿还的能力,杜绝风险过大的借贷和预算。 

预算计划在确定之后,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活动的开展必须紧密的围绕着计划进行,并且按月、按季度、按学期等时间单位及时进行核查。并且设立专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重点围绕着资金管理和消费支出两大主题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及时反映和预算实施中的情况,并且加以必要的手段进行有效的制约,把学校的财务管理方法策略与实施预算的过程相结合,最终形成全方位的预算管理机制。 

财务预算管理对任何组织来说都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资准备,因此对于学校来说,教学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应实施严密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考核,尽量减少资金的占用,最大可能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严格的限制、杜绝无预算的资金支出,预算是为了更好的调控分配。预算可以使得各责任部门的权利得到表格或者货币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合理的预算方式,可以为实现共同利益的目标而使得各部门间权责明确。 

不得不说的是,财务预算作为一种普遍应用的资金管理工具和方式,它能够在各个时期协助管理者进行有计划的核算和调配,并且及时的服务于业绩考评等环节,并且财务预算管理在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个过程,如确定目标编制全面预算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评价预算执行结果确定下期目标,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的不停的循环实行的方式。正因如此,财务预算的管理方法才是公认的,普遍的一种对内部部门间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控制的方式方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预算管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调控,为实现财务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甚至是优化配置。合理的对资金做出编制和使用是提高资金利用水平的最佳方式,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的调控统筹资金的使用情况,有效理财。通过对各阶段各企业对预算和使用情况的分析报告,可以考核其工作的好坏,有利于查找原因,更好的制定或修改计划和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统筹管理的意义范文

当今时代是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使得人们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企业管理领域,高效智能数字化模型的使用也将推动企业管理的思维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该如何实践数字化企业管理的创新呢?由吴峰教授编撰的《企业数字化学习研究》(2016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阐述和研究。

《企业数字化学习研究》的篇章结构分成了八个章节。第一章和第八章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系统定义数字化企业学习和管理的研究价值、意义和方法,以及数字化企业在线学习和管理的未来变革发展;第二章是企业数字化学习的理论基础,它从人、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数字化学习和管理的意义;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从认知、设计和管理三个角度来传播企业数字化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第六章则说明了数字化企业在线学习和管理的评估原则和模型。从整本书的内容来看,作者更多的是从在线学习的角度来研究数字化对企业的价值,但笔者认为数字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却不限于此。第一点,也就是作者所秉承的观点,数字化为企业在线培训和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作者认为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的培训和发展是其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员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个人绩效和团体绩效,这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通常来说,企业的学习培训体系包括企业文化的培训、专业技能的培训、团队协作的培训、领导力的培训等等,而这些在过去只能依靠口口相传的经验或有限的专业书籍,很显然学习效率并不高,覆盖面也较窄,培训的周期性很长,成果不够显著。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企业的学习和培训变成了一个在线的、高效的、动态的系统性智能工程。

数字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将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培训板块、员工绩效板块、评估板块等集中在在线系统中,让更多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得以共享,让员工培训与工作绩效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员工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的增长,在普及在线学习和终身学习概念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第二点,笔者认为数字化还应该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它对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在企业战略中,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个过程,数字化都提供了创新化的管理方法,它的应用是企业摆脱传统管理模式,实现系统集成管理、人工智能管理、大数据管理和实时动态管理的技术前提。现代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沟通上的高效。数字化技术大大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员工沟通、团队协作上的进步和发展,以当前流行的企业沟通APP为例,它所包含的在线视频会议功能、企业流功能、团队组建功能、项目管理功能、周报月报功能等都是数字化企业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沟通和管理上的进步成果。另一方面是企业发展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企业管理而言,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最核心的创新意义就在于企业信息流通方式的改变,统筹管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让企业管理减少在上下级沟通和部门合作协调之间的损耗,让企业的资源都能够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数字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以数字化的模型将企业管理中复杂的经济元素都进行了数据化,针对精确的数据进行统筹分析和管理,从而试图在企业运营的采购、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达到零库存量、高运转率的结果。

企业数字化管理从根本上创新了企业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和营销模式,它从技术的层面加速了信息的沟通和共享,提高了企业管理各要素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它正在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创新来说,《企业数字化学习研究》一书着重于一个侧面,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得出数字化在企业人才培训和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但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却不限于此,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发展价值还有待更广泛地挖掘和应用,它将进一步融入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整个业务流程中去。无论是个人学习、团队协作,还是企业发展,数字化的创新研究和应用都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让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被量化、被数字化,被实时掌控,从而让企业制定的战略能够紧跟市场变化,有效布局,确保企业能够可持续地发展壮大。

作者:劳涛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

第8篇:统筹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已经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城市园林绿化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展示。因此,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建立在城市绿化管理体制机制顺畅的基础上。然而,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还存在着诸如体制不畅、规划不合理、观念落后等问题,要从观念、制度、规划等层面不断加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发展。

1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着绿化管理体制不畅、绿化管理规划不合理、绿化管理观念落后等问题。

1.1 绿化管理体制不畅

城市绿化管理体制不畅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还呈现出计划经济的重要特征,市场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还没有体现,因而园林绿化的投资还处于过剩化阶段。与此同时,过剩化的投资趋势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府监管的困难,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园林绿化投资的质量,对绿化管理造成不利。另一方面,由于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上的缺陷,全国性或全省性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协调机构和规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以致于城市园林管理的职能部门不能充分发挥合力。

1.2 绿化管理规划不合理

从长远来看,我国园林绿化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长远的发展规划,这也是应当值得注意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统筹规划对园林绿化发展的意义非常大。这是因为,统筹规划可以提早布局好城市的各个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确保前后搭配合理。否则,后期园林的重复建设不仅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还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园林的整体搭配效果,最终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1.3 绿化管理观念落后

观念是行动的前提,没有好的观念就不会有好的行动。如前所述,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着绿化管理体制不畅、绿化管理规划不合理两大问题。在体制和规划缺失的情况下,绿色管理的观念就自然而然很难建立。具体而言,我国园林绿化管理的观念尚缺乏创意和美感,此外,园林绿化的生态环保要求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观念落后就不能适应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整体进步,最终制约了城市绿化管理工作。

2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对策

要从理顺绿化管理体制、统筹制定绿色管理规划、优化绿色管理理念等方面优化我国城市园林的绿化管理工作。

2.1 理顺绿化管理体制

理顺绿化管理体制是优化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首要对策。如前所述,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还呈现出计划经济的重要特征,并且全国性或全省性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协调机构和规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要从2个方面理顺绿化管理体制:一是要改变以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让市场在绿化资源配置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确保园林绿化符合市场的需求,防止园林绿化资源过剩。二是要建立全国性或全省性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协调机构和规范机制,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好园林绿化管理,使其不断符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2.2 统筹制定绿化管理规划

从宏观上来讲,园林绿化管理要统筹制定一个长远规划,要适应园林绿化的发展要求,建立城市园林绿化的专业规划体制。此外,城市园林绿化的调控不应仅仅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而要采取行政命令、经济调节、法律监管多方面结合的调控方式。最终通过统筹制定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不断推进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2.3 优化绿色管理观念

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园林绿化观念应该秉承创新、实用的原则。要以创新的观念要求广大园林绿化工作人员,让他们在工作中敢闯敢试、干劲十足。同时,还要以实用的观念要求广大园林绿化工作人员,让他们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总之,应建立与城市发展和调动居民参与相适应的城市绿化管理模式,从而为城市绿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和创新环境,最终促进城市绿化的不断发展和园林绿化管理的持续进步。

3结语

综上,城市园林绿化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展示。因此,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建立在城市绿化管理体制机制顺畅的基础上,要从理顺绿化管理体制、统筹制定绿色管理规划、优化绿色管理理念等方面优化我国城市园林的绿化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第9篇:统筹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困境;对策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质量与规模不断地提高,政保类业务、首台套业务、车险第三次商车费改、外资保险公司放宽准入条件等政策不断出台,财产保险公司所承担的社会职责更加重要,必须通过实施切实可行的全面预算管理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经营效益,为取得未来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一、保险业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各经济要素不断实现优化配置,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财产保险业趋于开放化,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更加激烈,各大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与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为扭转市场竞争的被动尴尬局面,有效参与财险行业市场竞争,财产保险公司必须积极做出主动调整与改变,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施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经营成本、承保利润、经营绩效等要素进行宏观控制与协调,并对公司内部经营活动形成综合性客观评价,进而找准经营薄弱环节,通过特定方法与策略,有效组织与协调各项经营活动,优化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经营活动成效,达到既定的预期目标。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1]。

二、财产保险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财产保险公司实现战略目标财产保险公司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必须建立符合公司实际的战略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细化具体措施。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财产保险公司可将整体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使长期战略目标短期化,使抽象目标具体化,并为不同管理岗位员工赋予不同岗位职责,进而建立责权利对等的岗位职责管理体系,有利于财产保险公司实现自身战略目标。企业所有员工树立预算观念,建立成本效益意识,能够使公司内部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均成为全面预算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并积极参与全面预算编制和具体实施,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促成战略目标的达成。

(二)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激励机制的实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规模大,业务种类多,覆盖范围广,业务活动涉及多项资源与要素,若管理不当,则易面临较大经营风险。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财产保险公司可有效统筹内部既有资源,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挖掘既有资源的全部价值,防止资源闲置与浪费。真正体现到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包括经营、财务、理赔、投资等各项活动,及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各个方面及各个环节。同时,在全面预算管理环境下,财产保险公司可通过构建有效激励机制,全面考核员工自身工作对企业效益的贡献[2]。

(三)有利于优化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效能为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构建完善高效的预算管理流程,调整优化内部组织架构,使所有部门与员工均在集中统一的组织框架中参与企业运转。各个部门相互沟通各自的计划和需求,进而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通过编制全面预算,更好地协调和树立企业整个流程管理,促进企业能够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此外,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还可对不同层级的岗位进行标准化管理,在明确自身预算目标的基础上,优化和调整内部子预算,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价值增长。

三、当前财产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分析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客观尽管诸多的财产保险公司在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不同程度地构建了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但总体而言,对全面预算管理依然存在着不少方面认识的偏差,不能客观评价全面预算管理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意义,片面地认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传统固化的全面预算管理思维较根深蒂固,与新时期的保险业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这种主观意识层面问题的长期存在,已经逐渐成为公司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阻碍。企业战略、企业目标、企业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统筹与利用,资源配置效率低与浪费问题突出[3]。

(二)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与控制不到位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有效的执行力与控制力,以确保相关举措的全面贯彻与落实。行业的实际情况表明,大部分财产保险公司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重编制、轻执行,重结果、轻过程”这一共性问题,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执行与控制流于形式,最终效果浮于表面,将过多精力用于增加保费收入、开拓业务类型等方面,忽视了预算过程、调整等管理环节。部分财产保险公司未能及时设立全面预算管理机构,预算管理内容的执行缺乏具体执行载体,当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出现偏差时,不能及时做出调整,最终导致相关数据信息可靠性与真实性不够,难以具备决策参考价值。

(三)全面预算管理评价、考核不到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作抓手,以提高预算分析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在当前保险业市场竞争日趋激励的背景下,更多的财产保险公司仅将财务指标纳入全面预算管理评价体系,对于可能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产生深远影响的其他非财务指标却并未纳入或纳入不够,导致绩效评价结果缺乏完整性。在业绩和员工评价与考核方面,相关规则与细则不够明确,导向作用不明显。针对全面预算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相对不足问题,由于激励与考核效果不足,无法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保险业工作状态[4]。

四、财产保险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探讨

(一)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专职机构当前,保险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财产保险公司为强化服务质量,提高经营效益,必须不断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认识,从整体发展角度准确把握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摒弃传统陈旧的全面预算管理思维,牢固树立新时期全面预算管理的新理念,切实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要本着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原则,及时设立全面预算管理专职机构,比如预算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管理流程;统筹协调全面预算管理所涉及各部门的业务关系;建立责权利对等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充分明确该专职机构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考核等各环节的职责。

(二)提高过程管控力度,强化预算执行监督与控制为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要遵循“动态监测、定期调整、强化过程”的管理原则,提高全面预算管理过程控制,通过及时监控、分析等把握预算目标的实现进度,对标全面预算管理的各类指标值,对执行效果进行阶段性检视分析;必要时,对个别指标值进行适度调整。通过提高过程的管控力度,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刚性约束,避免预算实施过程调整的随意性,并针对例外事项进行特殊处理,以便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完善预算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提高企业公司绩效管理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实施科学的预算绩效考核和评价,为改进预算管理提供建议和意见,是企业进行有效激励与约束、提高企业公司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对全面预算管理涉及的各部门进行考核和评价。根据不同部门的不同职能,结合其在财产保险公司战略目标中的不同地位,赋予不同的考核权重与评价指标,实施差异化管理和考核,突出考核评价的公平性。其次,要对全面预算管理参与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制定公开考核定量标准,将考核和评价结果与岗位人员薪酬奖励挂钩,进而员工激发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明确自身在预算目标中的定位。同时为提高预算绩效考核和评价的客观性与真实性,避免管理层可能的主观意识,可引入第三方机构实施考核和评价,充分利用社会化资源,体现考核与评价的专业性特征[5]。

(四)强化信息系统建设,提高预算人员综合素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为财产保险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化应用场景,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公司预算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能力。为此,要提高预算管理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应基于新技术的创新,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将财产保险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等纳入系统平台统一管理,全面梳理并编制细化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预算管理目标,保持各阶段预算活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并对预算数据进行动态化管理,与企业业务核心管理系统及财务核算管理系统等实现无缝对接,实现公司数据的全面共享,达到能够实时呈现数据、实时监督控制、实时自动预警等效果。定期组织全面预算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聘请专业人士深入讲解全面预算管理专业知识体系,增强全面预算管理实操技能,提高对预算执行风险的辨别能力,做到及时有效反馈,落实奖惩机制,使全面预算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上发挥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