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场预测的方法范文

市场预测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预测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场预测的方法

第1篇:市场预测的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在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方法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分模块对专业能力和素质展开逐项的测评。建立了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方法模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实训测评方法体系,为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有效地推进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升学生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实践能力,保障国际经济贸易人才的培养质量,我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开设了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课程。为保障实训效果,实训课程教师致力于实训教学测评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增强测评体系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培养具有较高综合实践能力的国际经济贸易人才。

一、确立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测评方法改革的基本要求

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逐步确立了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测评方法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测评模式及方法应能全面有效地检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教学的测评是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综合素质的评价,测评成绩的高低应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的状况。成绩评定要起到引导、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技能训练,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作用。实训考核应既能检测基础技能也能对诸如市场分析、决策能力、风险防范能力、贸易纠纷等综合性高级能力进行检测。实训测评以对国际贸易基本践行能力的评价为主,注重对国际贸易全方位能力的检测。实训测评的内容应主要包括:(1)国际贸易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测评;(2)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操作的测评;(3)独立解决实际贸易问题的测评;(4)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的测评。

(二)采用按能力层次推进的测评方法

专业能力分为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大层次。在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内部又分为许多小层次。技能测评应按照这些层次逐步进行。在考核思路的设计上,我们先进行单项技能训练的考核,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的考核。我们认为由浅人深,由易到难,按层次考核,可推动技能实训循序渐进地展开。我们须根据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能力细化项目开展专项能力评测。通过边测边练,当学生掌握初级技能后,再进行较高层次的考核如商务谈判、市场决策、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考核。

(三)贯彻考练结合、以考促训的考评原则

我们认为只有将技能实训与技能考评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实训内容才有针对性和指向性;只有将技能实训与技能考评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才能使测评既能准确地反映实习实训的效果,又能达到以考促训的目的技能实训与技能考评紧密结合是实训的一种好方法,也是专业能力考评的一种好途径。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测评中,我们围绕能力培养之核心,始终注重将能力训练与能力考核有机地融合起来,做到练中有考,考中有练,考练不脱节。考服务于练,练服务于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技能训练的要求与考核的要求本身就是统一的,不能人为地将之割裂开来。将技能训练的要求与考核的要求统一起来,可以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使考核更有依据,更有利于达到以考促训的目的。根据实训的要求来确定技能考核的要求,使考核的要求与训练的要求保持一致,使实训与考核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四)技能考核与技能实训同步进行,技能考核穿插在技能训练的全过程

开展一个环节的训练,就应同时对该训练环节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有多少项技能模块实训,我们就应就进行多少项考核。专项技能训练完毕后,就要进行全流程的综合演练和综合测试。我们设计了国际贸易实训的十关,即国际市场调研、国际贸易磋商(用英文进行)、国际货运、国际货运保险、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口报关、银行结算、外汇管理、涉外税务、国际贸易风险防范等。与此相对应的是,对国际贸易专业技能的测评也设有十关在单项技能训练考核完之后,还要对国际商务综合运作能力进行考核。

(五)以技能实训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

在实训教学中,我们以技能实训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实训的效果好、质量高,说明学生对专业能力掌握得好,运用得好,实训考核成绩就应该高;反之,实训考核成绩就应该低。所谓实训效果好,就是指训练操作准确、规范、熟练,效率高,实用性强,符合现代国际商务运作的要求。之所以以技能实训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是因为我们重视实训教学的过程控制,以每个环节的高质量实训来保证整个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质量。我们将实训环节与考核环节融为一体,以技能实训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促进考核和实训的良性互动机制的发展,促进实训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建立“一二三四五”、“过关斩将”式的实训测评方法模式

由于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的复杂性,实训的考评往往是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传统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测评往往采用实习报告、实训报告或其他单一的考核办法一次性地完成实训测评。整个考核的时间短,方法简单,手段单一,考核的内容不够科学,对专业能力素质的测评不到位这样的考评方法当然不能达到优化能力结构,促进学生能力增长的目的。

为了弥补原有实践教学测评方法的不足,我们通过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在国际贸易实训过程中,逐步探索和设计出了“一二三四五‘过关斩将”式的实训测评模式。我们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为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实践能力检测提供了全新的测评方式与评价标准,改革和创新了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测评方法。

“一”即“一条龙”考核法,又称全流程考核法。在实践教学的前期,我们重点对学生的专项基础技能进行训练和单项测评。在实践教学的后期,当学生对基础技能有了较好的掌握、能较熟练地进行单项业务操作后,我们再对受训学员进行“一条龙”式的综合演练。在接近实战的场景中,要求学员将一单业务从头至尾做到底。这样可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符合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即“二次模拟”考核法。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我们既设立了全景仿真模拟考核,也设立了全程实战模拟考核。仿真模拟重点考查学员对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和业务流程等国际商务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由于仿真模拟是在虚拟的计算机环境下进行的,它离国际贸易实际业务还有较大的距离。因此,我们还将在全程实战模拟环境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更符合国际贸易实战要求的考核。

“三”即“三分实践考核法”。既有模拟实验考核、场景实训考核,又有毕业实习考核。在实习考核中侧重考查学生职业品质、合作精神、国际沟通能力、心理素质、上岗就业能力等在模拟实验考核、场景实训考核中较少涉及的能力素质内容。

“四”即坚持“四个结合考核法”。在开展实习实训测评时,我们注重将专项技能考核与综合技能考核相结合,单个环节考核与全流程考核相结合,单兵作战考核与团队攻关考核相结合,模块分割考核与模块整合考核相结合,从而全面、系统地检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五”即“五级叠加考核法”。根据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我们把学生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细分为五级能力指标,这样就建立了详尽的专业能力指标体系,进而针对每级能力指标的训练寻找适宜的考核方法和考核途径。

为保证实训质量,我们采用“过关斩将”式的测评方法。所谓“过关斩将”式的测评方法就是指,对于前后关联性强的实习实训环节,我们设立了诸多“关卡”,要求学生“过关斩将”,通过各个训练关卡。例如,我们在国际商务实训中心采用的实战训练“1o步”法,同时也是检测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10关”,他只有在规定时间内顺利通过第一关(即全面按时完成通过抽签获得的贸易实训项目的作业),才有机会进入第二关;只有全部过关后,他才能取得国际商务实训实习的合格成绩。

三、构建以专业技能考评为核心的测评方法体系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缺乏对国际贸易人才专业能力的分层次分等级的细化分解,缺乏对专业能力素质考核的深入分析,未掌握每项考核的能力要求,不知道应对哪些专业能力进行考评。因而,考核成绩就不能准确反映学生技能、素质掌握情况。考核与能力培养基本脱钩,考核起不到实践教学的风向标的作用,不利于专业能力的培养。

有鉴于此,在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教学中,我们致力于改革传统的项目式考评方法,确定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能力构造体系为依据的实训教学考核体系。我们认为实践教学测评的基本前提是必须构造科学的能力测评体系,设计相应的能力测试方法。我们按国际经贸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对“高级应用型”外经贸人才的能力指标进行了多级分解,对各项能力进行了详尽描述并形成多级能力指标体系。我们把该专业必需的实践能力分解为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进出口贸易业务、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等四大模块、81项五级指标体系。我们改革了传统的不按能力分解模块进行实践教学测评的模式,制定出了科学可行的能力型实训测评方法体系。我们按照专业能力模块体系设置考核项目,首先进行单项技能考核,然后再进行综合能力素质的考核。我们将国际贸易专业技能细分为许多项目模块,按细化的技能模块进行训练。实训以技能模块为单位展开,实训测评也按对应的模块进行。由于各项技能训练方式有较大的差异性,考核的方式也相应地有较大的差异。比如,若技能属于思维分析类,我们就采取案例分析、答辩、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测评;若属于业务操作类,我们就采用场景实训、实验室模拟等方法进行考核;若属于贸易项目策划类,我们就利用设计报告、预案等方式进行测试。

在实训测评中,我们按照专业技能的分解项目逐一进行详尽的实训和测试。在预定的分值范围内,给出各项技能水平的分值,以0.5分为一计分单位,统计出各部分的百分值,再按权重比例计人总成绩。国际贸易实训总成绩的计算公式为:

实训总成绩一市场分析与决策技能测评成绩x20+进出口业务践行技能测评成绩×40%+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测评成绩×20%+综合业务能力和素质测评成绩×20%。

我们精心设计和实施了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测评的“多环节、大周期”的过程模式。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模拟练习到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规律,我们积极实践,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国际商务实训考核的环节体系:(1)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技能基础知识考评。(2)国际商务专家培训后的培训考核。(3)学生就有关国际商务问题进行小组研讨考评。(4)学生就易引起分歧的商务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辩论考评。(5)实验室模拟操作考评。利用全仿真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国际贸易各流程的模仿操作考核。(6)流程考核。利用我校的国际商务实训中心的实训场地,按照国际贸易的实际流程,在接近实战的状态下进行商务运作考核。(7)国际商务的方案设计。针对某些国际商务问题,要求学生制定具体的方案,如谈判方案、风险防范方案等,以此检测学生国际商务运作的策划设计能力。(8)实训体会交流,发表对技能训练的体会和认识,每个学生都发言,学生互相评分。通过经验交流,大家共同受益,共同提高商务运作能力。

四、分模块对专业能力和素质展开逐项的测评

在对国际贸易专业能力素质进行分解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市场分析与决策能力、进出口业务践行能力、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综合业务能力和素质等四种能力模块循序渐进地分别展开专业技能实训测评。先按能力模块分别考核记分,最后统计出国际贸易实训的总分值。

(一)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能力实训测评的方法

该模块的测评内容分为国际市场分析技能与国际市场决策技能两个方面。其中国际市场分析技能包括:国际市场分析能力、市场环境分析能力、竞争对手分析能力、目标市场分析能力、盈利分析能力等。国际市场决策技能包括:市场预测能力、市场进人策略选择能力、贸易伙伴选择能力、价格决策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等。按照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技能分项训练模式,我们制定了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技能实训的分项测评体系。对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技能的测评方法主要有:网络信息收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答辩,分组辩论,实验室模拟实验,流程实训等。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20%。

(二)进出口业务践行能力实训测评的方法

国际贸易业务践行能力由进出口业务两方面的技能组成。对进出口业务践行技能的测评也须从这两方面展开。出口方面需要测评的技能项目包括:商务洽谈能力、银行业务能力、备货出运能力、出口报检能力、出口报关能力、办理保险能力、外汇管理能力、办理税务事宜能力等。进口方面需要测评的技能项目包括:商务洽谈能力、银行业务能力、提货分销能力、进口报检能力、进口报关能力、办理保险能力、外汇管理能力、办理税务事宜能力等。我们按照上述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践行技能的训练测试项目,制定了详尽的国际贸易业务践行技能实训测评体系。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我们运用的国际贸易业务践行技能测评方法主要有:外贸函电撰写,缮制单证,单据审核,案例分析与错误查核,场景角色模拟等。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40%。

(三)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实训测评的方法

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实训测评包含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对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技能的测评,二是对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技能的测评。风险防范的技能有包括风险识别能力、风险估测能力、风险评价能力等。风险管理的技能包括风险预警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对无法控制的国际贸易风险作出财务安排的能力等。以上述分解的能力项目为基础,我们开展了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分项训练和分项测评,制定了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测评体系。在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的实训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测评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答辩,估测报告,决策分析报告,观测报告,预警报告,预案设计等。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20%。

(四)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实训测评的方法

完成专项能力训练考核后,要进行全流程业务综合演练,同时要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进行总体评价,其中综合实践能力主要指学生国际沟通能力、国际贸易全流程操作能力、国际贸易决策规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仲裁诉讼能力等。综合专业素质的考核主要包括实训出勤、人格品质、工作态度、责任感、诚信度、交往合作、业务能力、对复杂国际贸易问题的推理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表现各占50分。由任课教师和特聘的外贸专家共同评分。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10%。采用的测评方法主要有:综合演练、问题研讨、实训考勤。

五、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测评方法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方法体系的改革是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在建立科学、高效的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方法体系的过程中,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商榷、探讨,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

(一)关于学校总体协调的问题

实践教学测评体系改革较之课堂教学测评体系改革具有更大系统性和复杂性,仅仅依靠任课教师是完成不了此项任务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测评体系改革应在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和系部的统筹协调下展开。教务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国家贸易实践教学测评考务大纲和考核计划,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测评工程复杂,涉及较多的人力物力和场地,学校应在此方面进行统筹安排。

(二)关于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有些环节的工作可由单个指导教师独自承担,但有许多环节的工作只能以教师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因此,实训测评应采取教师全员参与的方式进行,参与实训测评的教师要有较好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实训指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分工,紧密合作,协同作战,圆满地完成实训测评任务。

(三)关于聘请外贸专家参与实训测评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训应与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能否胜任外贸实践工作作为检验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最终标准。由于外贸专家精通、擅长外贸业务,他们对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有最高的发言权。因此,在进行实训测评时应尽可能聘请外贸专家参与实训测评工作,这可保障国际贸易实训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四)关于对技能测评方法进行整合的问题

按照分解后专业技能项目进行实训检测,可定量地检验学生对实际技能的掌握情况。但由于分解细化后的专业技能检测项目众多,若采取逐一检测的方法对每项技能进行测评,则工作量非常浩大,这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对技能测评方法进行整合,某种方法的某次测评应能同时对多项技能指标进行测试,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实训测评的效率,使实训测评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第2篇:市场预测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房屋建筑工程 施工现场管理 有效方法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施工项目,也是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进度管理工作、材料控制等等对工程整体利益和生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近几年建筑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市场不断的扩大,工程项目增多,随之而来的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因此,必须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避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发生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

1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现状

我国目前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体系域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的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在几年前就已经完全交给建筑施工企业自己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相关的政府机构组织也逐渐参与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监督工作中,与企业及社会力量进行共同监督。同时,也不断向国外的先进管理体系学习,逐渐向国际先进管理体系方向迈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由于监管机制存在漏洞,以及施工企业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事故还是频频发生,应当引起业界人士及企业领导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2 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因此,施工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决定着项目工程造价。由此,在建筑施工前应当将施工材料的供货信息收集完整,调查及分析施工材料的货源,经过反复比较择优选择,必须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同时合理地控制材料价格。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规范化、制度化的将实际现场与施工场地、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澄清材料报价,以便于投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2.2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是确保房屋建筑结构质量的关键,也是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由于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不是专业的质检人员,对工程质量控制的意识与认知存在偏颇,施工质量监管人员应当在施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向施工人员告知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使其加深对施工质量的认识。在施工质量管理中应当以防预为主,加强施工的事前、事中管理,严格控制和管理竣工工程质量,并将施工经验反馈到今后的施工工作中,从而使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2.3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应当充分发挥管理人员与建筑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施工过程中的人、物、施工环境因素等均属于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中以人、物的不规范、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应当特别注意,加强管理与控制,使其有效地避免或者消除安全事故,从而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健康。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应当将安全放在工作首位,只有在保证施工人员人生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具体谈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3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安全意识;缺乏安全意识是造成具体施工过程中频繁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通常会有很多高空作业的环节,多种工种联合使用造成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施工人员没有树立安全意识极容易在施工现场造成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发生。例如,高空坠物砸伤下方的施工人员,由于监管人员的疏忽导致塌方等安全事故均是由于施工现场人员安全意识树立不足导致的。

(2)相关安全措施不到位;房屋建筑施工现场一般都会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但是目前我国的房屋建筑过程中采取的相关安全防护措施不尽规范或者不到位,严重影响了现场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例如,施工现场的大型作业机器质量不达标却依然投入使用,钢索、缆绳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规格,容易导致作业时吊斗下坠。房屋建筑的施工现场相关防护设计的设备不齐全,确实安全标识等等都极易导。

3.2 施工材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大、投入面广泛,工业化设备及部分批量生产的产品可以对其出厂合格证进行检查,质量便于控制,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水泥、砂石等离散性较高的材料进场时间不定,无法对其质量进行全面控制,提升了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难度,为施工质量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3.3 施工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大量的质检人员与工程监理人员进行产品检测,但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范围广泛,只能采取抽检的方式进行检测,无法进行全面质检,导致部分质量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使其成为施工工程的长期质量隐患,很有可能造成工程的质量问题。

4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方法

4.1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树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认知,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2)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大相关管理的投入,对重点施工部位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进行标识,并有效利用先进的工艺和机械设备,最大限度的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

4.2 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部位质量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工程项目,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施工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好工程质量控制。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当熟悉合同与工程设计图纸,并根据项目工程的总计划对整个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设备质量,严格规范工序产品的质量检测,力求做到防患于未然。工程竣工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

4.3 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石,同时也是施工过程中投入较多的版块,由于施工现场材料量大、范围广泛,因此,企业应当选择正规的大厂商采购材料,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并制定相应的材料验收制度。对于离散性较小的批量生产材料要严格检查出厂合格证明,对于离散性较大的材料应当加大抽查力度,最大限度地保证进场材料的合规性。

5 结语

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涉及的工作范围广泛,管理工作任务量繁重。只有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应当加强施工现场材料、质量、安全等管理工作,从而保证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保证工程的质量,从而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潘毓丽.试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4):231.

[2]郑海.浅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科技风,2012(6):190-192.

[3]林燕燕.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2(8):139.

[4]罗广强.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策略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166.

第3篇:市场预测的方法范文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针对场景测试法中多场景切换代价优化问题,在复合状态分析、逻辑蕴含概念基础上,从测试场景结构分解的角度,给出状态蕴含和场景蕴含关系的定义及推论,由场景蕴含形成场景蕴含图SIG,然后采用图论方法求解优化路径。给出系统化处理方法,并与其他方法比较。最后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字:场景测试法;蕴含关系;路径优化;场景蕴含图;状态蕴含

中图分类号:TN911-34;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5)12-0118-05

收稿日期:2014-12-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00053)

0 引言

场景测试法[1](Scenario Test)也称为用例测试法(Use Case Test),是一种软件黑盒测试方法,广泛用于复杂交互式软件测试,尤其适用于嵌入式软件的分布式测试。分布式测试中人员、设备和测试对象都具有特定的地理分布要求,导致测试场景的构建和撤销代价较大。如何通过减少场景数量、避免重建场景、优化场景切换路径来减少代价,提高测试效率,已成为一个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场景测试法依据测试需求形成多个不同测试场景。测试实施中先建立场景、执行测试用例、撤销场景,再建下一个场景,如此循环直到完成所有场景。对于多场景执行次序目前缺乏科学有效的定义和方法指导。多场景执行次序如果选择不当,将导致重复建设和浪费。当测试失败时往往需要重建多个场景后重测,代价更大。

Jacobson在文献[2-3]中提出用例驱动的软件工程思想,在此基础上IBM Rational公司在RUP2000中提出场景测试法。该方法未说明多场景执行的次序。文献[4]采用用例行为矩阵度量场景的优先级,通过该优先级对多个场景进行排序和路径合并,从而减少测试代价。文献[5]先依据用例事件流建立事件有向树,然后对该树进行路径搜索,最后合并子路径,提高场景重用率。文献[6]依据业务流选择部分场景优先测试,减少测试代价的同时保证功能可用性。以上研究大多侧重于测试场景的行为特征,而忽视场景结构特性。本文通过研究测试场景结构、复合状态分析、逻辑蕴含概念,通过状态蕴含和场景蕴含关系,探索一种新思路来减少多场景切换代价。

1 测试场景的构成与场景蕴含

首先分析场景简单切换的问题,给出状态蕴含和场景蕴含的关系。

1.1 测试场景的简单切换

在一般场景测试法中,测试一个场景s1前构建该场景,测试完成后需撤销该场景。场景切换就是撤销前一个场景并构建下一个场景的过程,如图1所示。

图1中假设场景s1的构建代价为b1,撤销代价为d1,场景s2的构建代价为b2,撤销代价为d2,那么在由s1切换到s2时,切换代价可量化为d1+b2,由s2切换到s1时,代价为d2+b1。这种切换称为简单切换。这种切换可能导致重复构建/撤销。以s1切换到s2为例,如果s1中的部分对象在s2中也要使用,那么切换时就额外增加了撤销和重建的代价。

简单切换的好处是可在任意两个场景之间进行切换,缺点是代价高。

将场景作为结点,简单切换作为有向边,切换代价作为边权值,就可形成一个赋权有向图,而且该图是有向完全图。基于该图选择任何路径都无法得到优化,原因是简单切换边不能表示场景之间内在的蕴含关系。

1.2 场景和状态蕴含关系

定义1:测试场景。一个测试场景s 是针对一个或几个用例的测试需求,由一组语境对象组成的执行环境,这些对象具有特定的类型、个体及其状态的要求。场景s 的语境对象的集合记为c(s)。

图2表示测试场景中的语境对象的性质。

图2中一个测试场景包含一个或多个语境对象,而且每个语境对象都具有类型、个体及其状态的限定。语境对象按类别可划分为:测试人员、测试设备、测试对象。其中,测试对象可能是一套受测软件,或者一组构件,或者一组对象,或者单个对象(最简单场景)。

由定义1可知,两个测试场景之间的差别就是其语境对象之间的差别,即对象类型、对象个体及其状态的差别。下面分析对象状态之间关系及其对测试用例(test case,下称测例)执行的作用机制。

UML状态机定义了一个对象的2个状态s1s2之间可能具有子状态的复合关系。假设s1是s2的一个子状态,若处于s1态则必处于s2态,反之不然[7]。

定义2:状态蕴含。设一个语境对象有状态s1和s2,若s1 是s2 的一个子状态,则s1s2 有状态蕴含关系,记作s1s2。

直观理解,若s1s2,则s2态表示较简单场景,s1态较复杂且具有更多属性限制要求,即针对s1态测试的判定断言比针对s2更多。

推论1:一个测例tc对s1s2态分别测试,有s1s2,若s2测试失败,则s1也失败,记为fai(l tc,s2)fai(l tc,s1)。

直观理解,若较简单场景测试失败,则较复杂场景也失败。

证明,因s1s2,s1验证需要比s2更多判定断言,且增加的断言(记为s1.newAssert)都以合取式出现。假设s2的断言为s2.assert,那么s1的断言式为s2.assert∧s1.newAs-sert。若s2测试失败,则s2.assert为假,此时s1的断言式也为假,故s1测试也失败,证毕。

该推论的逆否形式也成立,若s1测试成功,则s2也成功,记为success(tc,s1)succss(tc,s2)。

推论2:一个测例tc在s1s2两个状态分别测试,且有s1s2,则应先创建s2场景测试,再切换到s1场景测试。

这是推论1的一个简单延伸。先测试简单场景s2,后测试较复杂场景s1。若s2测试成功,再测试s1。若s2测试失败,由推论1知,s1也推定失败而无需再切换到更复杂场景,从而减少代价。该推论为多场景测试提供了优化依据:从较简单到复杂场景逐步测试,若测试成功则进入子状态来测试更复杂场景,而未撤销任何语境对象,直接减少代价;若测试失败则可立即断定从成功场景到失败场景的新加断言失败,范围小易分析原因,也减少测试代价。

推论3:设有两个不同测例tc1,tc2,若tc1需测试状态s1,tc2需测试状态s2,且有s1s2,则只需状态s1就能满足tc1和tc2的测试要求。

实际上,tc2测试s1与测试s2具有相同的判定断言的结果。

证明:因tc2针对s2态测试,故tc2仅持有s2的判定断言s2.assert。而tc1 持有断言为s2.assert∧s1.newAssert。由推理1,success(tc2,s1)succss(tc2,s2),即tc2 测试s1若成功,则测试s2也成功。若tc2测试s1失败,则其断言s2.assert判定为假,故此测试s2也失败。两者断言判定结果相同,证毕。

由推论3可能将两个测试场景合并为一个,能同时满足多个测例需求,减少测试场景数量,也就减少测试代价。

1.3 场景蕴含关系

定义3:场景差。设s1,s2是2个测试场景,场景差是从场景s1切换到s2的语境对象的差别,记为c(s2)-c(s1)。

定义4:场景蕴含。设s1 ,s2 是两个测试场景,c(s2)-c(s1)=M,若M= - ,或M 非空,且M 仅包含新建对象;或至少一个语境对象从场景s1到s2转换为其一个子状态,即有状态蕴涵;前两种情形兼有,则称场景s2蕴含s1,记为s2s1。

若c(s1)-c(s2)= - ,表示2个场景具有相同的对象类别、数量和状态,此时2 个场景s1s2 互相蕴含,语义上表示从测试等价类角度看,这2个场景属于同一类。

直观理解,两个场景之间的蕴含关系有4种情形:

(1)相互蕴含;

(2)后场s2加入新对象;

(3)后场s2 中一个或多个语境对象转入其子状态,往往添加属性值或关联;

(4)情形(2)、(3)并存。

推论4:场景蕴涵关系是一种偏序关系。

证明:

(1)自反。对于任一个场景s1,s1蕴含s1,即s1s1成立,证明略。

(2)反对称。对于任意2个不同场景s1和s2,若s1s2,则s2s1不成立。

证明:反证法,假设s1s2 成立时,s2s1 也成立,则由定义4 可得c(s2)-c(s1)=M,c(s1)-c(s2)=M,则c(s1)=c(s2),s1与s2是相同场景,与前提矛盾,证毕。

(3)传递性。对于任意3 个不同场景s1、s2 和s3,若s1s2,s2s3,则s1s3。

证明:由定义4,可得c(s1)-c(s2)=M1,c(s2)-c(s3)=M2,两式相加,得c(s1)-c(s3)=M1+M2,M1+M2 满足定义4中M 的条件(子状态的复合关系有传递性),故s1s3成立。

2 路径优化方法

定义5:场景蕴含图SIG(Scenario ImplicationGraph)。一个场景蕴含图G={V,E}是一个有向图,其中V 是场景集合,E 是有向边集合,若e=<s1,s2>∈E,当且仅当s2s1且s1≠s2成立。

场景蕴含图中有向边表示两个场景之间的逆蕴含关系,直观理解为从较简单场景指向较复杂场景,但图中取消了自反所导致的自回路。

推论5:场景蕴含图不存在回路。

证明:由推论4,场景蕴含关系是一种偏序关系,在取消自回路的前提下,场景蕴含图是哈斯图,哈斯图无回路[8]。

推论6:一个场景蕴含图作为有向无环图,若存在一条哈密尔顿路径[8](Hamilton Path,简称H路径),则该路径就是优化的场景切换路径。

证明:

(1) 由H 路径定义可知,覆盖所有场景一次且仅一次;

(2)H路径从简单场景到复杂场景,由推论2可知,沿该路径测试无论成功或失败,场景切换代价都可控制到最低。

一个场景蕴含图不一定存在H 路径。若不连通则不存在H 路径。即便连通也不一定存在H 路径。对于一个有向无环图,难以简单求解H 路径。文献[9]给出一种复杂的求解方法。

因此本文主张,对有向无环图先求其最长路径,尝试覆盖尽可能多的场景结点。若能覆盖所有结点则得到一条H路径;若不能覆盖,所得到的最长路径也可作为次优解。

推论7:场景蕴含图中存在入度为0 的场景结点。证明略。

选择入度为0的一个或多个场景作为起始结点,寻求最长路径,再判断处理。

如果图中只有一个入度为0的结点,则作为单源最长路径求解;如果有多个入度为0的结点,则分别作为源结点求最长路径,然后在多条路径中选择最长路径。

下面算法是对无环有向图求单源最长路径,采用广度优先搜索。然后找出最长路径。算法如下:

(1)根据广度优先算法标记每一个结点到源结点的距离并按距离的大小形成队列。具体过程略。

(2)从距离最大的结点开始按距离递减顺序搜索父结点,直至到源结点,形成路径。

输入:排序后的场景队列,按开始场景的距离降序排列;

输出:最长路径。

过程:path(R)

1. P := -

2. ENQUEUE(P,R.first)

3. d := R.first.d

4. for each vertex u in R

5. d := d-1

6. if u.d == d && u == P.last.super then

7. ENQUEUE(P,u)

8. end if

9. end for

10. return P

3 讨论与比较

对一个场景蕴含图G 的系统化处理方法如下:情形1,不连通。有2种方案可选:

方案1:子图分割,形成多个连通子图,再分别对各连通子图按情形2处理。

方案2:在图中添加第2.1节讨论的简单切换边,每条边添加边权值,边权值表示切换代价,蕴含边的权值是新建对象和转入子状态操作的代价,形成一个赋权有向图,再求解货郎担问题,即遍历所有场景一次且仅一次,而且路径边权之和最小。

情形2,连通。求最长路径P,然后在图G 中去掉P中结点和边,剩下子图若连通则继续求最长路径,若不连通则按情形1的子图分割处理。

与其他相关方法进行比较见表1。

4 实例验证

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个软件测试实例,被测功能是开发人员持续上传新版本移动应用程序,使移动用户能持续更新版本。

功能需求:对于一个移动应用程序,服务器仅保留最新版本,包括一个apk文件,一个xml文件记录当前版本号以及版本说明。apk的版本号应与xml中版本号一致。开发人员上传新版本时,应在页面上输入新版本号及版本说明,然后上传apk文件。页面输入信息将记录到xml文件中。

根据以上功能需求可识别该测试的基本流与备选流,描述如表2所示。

将基本流和备选流组合形成9个测试场景,如表3所示。分析场景间蕴含关系,形成场景蕴含图,如图3所示。为展示清楚,省略一些间接蕴含关系。对图3计算最长路径:场景6场景5场景7场景1场景4场景8场景9。该路径未覆盖场景3和2。根据第3节讨论应构建赋权有向图。

先确定权值量化规则如下:

(1)添加或修改一个页面属性权值为1;

(2)打包apk权值为5;

(3)设置网络权值为3。

然后构建赋权有向图,如图4所示。

对图4 再计算路径:场景6场景5场景7场景1场景4场景8场景3场景2场景9,此路径边权和为37。若9个场景简单随机选择,经计算其平均边权和为106。此实例的优化率为(106 - 37) 106 =65%。采用文献[5]的优化率为44%。

5 结语

本文从测试场景的结构特征的角度,定义了场景蕴含关系,基于蕴含关系提出一种多场景测试路径优化方法,并给出针对场景蕴含图SIG的系统化解决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多场景测试,尤其是场景切换代价较大的嵌入式分布式系统测试。

作者简介:严悍(1967—),男,山西运城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与软件工程。

参考文献

[1] 杜庆峰.高级软件测试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JACOBSON I. Object 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a use casedriven approach [M]. USA:ACM Press,1992.

[3] JACOBSON I. Basic use-case modeling [J]. The Road to theUnified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2000,18:167-172.

[4] KIM Y,CARLSON C R. Scenario based integration testing forobject-orien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C]// Proceedings of 1999Eighth Asian Test Symposium. [S.l.]:IEEE,1999:283-288.

[5] 潘建勇,陈邦兴.基于场景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研究[J].通信技术,2012,44(12):77-80.

[6] 刘春玲,雷海红.基于场景的信息系统黑盒测试方法[J].信息与电子工程,2012,10(4):509-512.

[7] 刘佳,尹治本.基于对象状态的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方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4(35):2169-2170.

第4篇:市场预测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长期照护;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总和自理比例

老年人的长期照料是众多老龄化、高龄化社会需要直接面对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国甚至是全人类社会本世纪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同时,我国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老年长期照料需求呈现加速增长趋势。

一、研究背景

自上世纪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控制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生育水平大大低于人口更替水平。本世纪中叶那些即将迈入低龄老年阶段的老年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他们进入生育年龄时,正值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他们的子女数很少,很多夫妇一生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一代结婚时,即使按主干家庭模式分化立户,至少有一方父母自愿或不自愿的成为“空巢”家庭(郭志刚,2010)。若按核心家庭模式分化立户,空巢家庭的比例无疑会更高。再加上人口流动的加剧、生存竞争压力的上升, 家庭结构将进一步的趋向小型化、核心化,使得老年人与后代共同生活居住的比例迅速下降,而“空巢”家庭老年人比例快速上升。不难想象,本世纪中叶低龄老人拥有的家庭照护资源要比当前刚进入低龄阶段的老年人少,这种现象在城市将会更加突出。而且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低龄老人(很大一部分低龄老人本身自己就是独生子女)还面临着照护高龄父母的压力。因而,很大一部分低龄老人的子女有可能面临的将是“8-2-1”而非“4-2-1”的家庭格局,他们的负担将更加严峻。

老年人长期照料是国家、社会、家庭乃至老年人本身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与挑战。那么,到本世纪末,我国需要长期照护的老人规模有多大?目前学界对这方面做的研究比较少,顾大男、朱铭来对我国的失能老年人口做了非常有意义的探讨,但基本上限于采用失能比例法(即一般失能比例,以区别于后面的总和失能比例。计算公式:一般失能比例=某一时期失能老年总人口÷同时期65岁及以上老年总人口×100%),即预测年失能老人数=预测年老年人的一般失能比例×预测年年平均老年人口数。

二、方法扩展

1.年龄别失能比例。年龄别失能比例依据按老年人所处不同年龄段分别计算失能比例,这一指标完全排除了人口性别和年龄构成对失能比例水平的影响,比一般失能比例更准确地反映了老人的失能比例。年龄别失能比例=一年内该年龄组失能老年人数/该年龄组老人的平均人数×100%(可以是1岁一组,也可以是5岁一组)。年龄别失能比例表明某一时期(通常是一年内)65岁及以上老人中各年龄组平均每一百名老人失能的人口数。根据一般失能比例与分年龄失能比例的定义可知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分年龄失能比例是一般失能比例的基础。一般失能比例=(某一时期总失能老年人口/同时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各年龄组失能老年人数/∑各年龄组老年人口平均数)=∑【(各年龄组失能老年人数÷各年龄组老年人口平均数)×(各年龄组老年人口平均数×∑各年龄组老年人口平均数)】=∑(各年龄组老年人失能比例×各年龄组老年人平均数占老年人口平均数的比重)。由此可见,老年人口的一般失能比例是以各年龄组老年人数在老年人口总数中的比重为权数的分年龄组失能比例的加权平均数。一般失能比例即受分年龄别失能比例的影响,也受老年年龄结构的影响。但是分年龄组失能比例是由一系列数值而不像一般失能比例那样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不能综合地反映老年人口失能的总体水平,在比较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失能水平时不够方便,因而笔者在这一指标的基础上产生了另一项失能指标,即总和失能比例。

2.总和失能比例。本文定义总和失能比例为假设有一批刚进入老年期的老年人,他们在整个老年期内按照目前的各年龄组的失能水平度过一生,平均每个老年人一生可能失能的年数。总和失能比例=∑老年人分年龄组失能比例(若为1岁组,则总和失能率=∑每一单岁组老年人失能比例;若为5岁组,则总和失能率=5∑各年龄组老年人失能比例)。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推出总和失能比例是一个标准化的失能比例指标,与分年龄失能比例一样不受年龄结构的影响。而且这个指标值是一个数值,能非常有效地分析比较两个地区或不同时期的失能水平。这个指标预测的失能人口要优于一般失能比例法。这个值越接近0,表示老年人的自理水平越好;越接近最大值,则表示自理水平越差。其实总和失能比例是采用了人口统计学中的一种特殊研究方法,即假定队列。由于整个失能过程是假定的,因此,总和失能比例实质上是应用假定队列法来研究失能过程和失能水平的指标。需要指出的是:总和失能比例虽然用一批假设的老年人口来表示,但它反映的并非这批老年人口的失能水平,它反映的仍然是现实中某地末年的失能水平,只不过用假设的一批失能老人来解释罢了。

3.失能模式。除了失能水平,我们还应该考虑失能模式。因为,即使相同的失能水平,不同的失能模式,其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对我国的社会经济规划的影响会很不一样。所谓失能模式,笔者定义其为由老年人发生失能的时间和间隔等失能行为特征所形成的失能方式,是一组反映老年人口在各个年龄失能程度指标,也叫失能系数。失能模式(失能系数)=分年龄组失能率/总和失能比例。各年龄组的失能模式之和为1,失能系数和总和失能比例结合起来是最有效的失能状况的分析方法。

4.总和失能比例法。逐一介绍了一般失能比例、分年龄失能比例、总和失能比例、失能模式后,将这些概念运用于总和失能比例法(又称分年龄组失能比例法)的预测模型中。总和失能比例法以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的失能比例为基础,令未来的失能水平有三种不同的发展方案即高、中、低,并具体确定各个时期在不同方案下的年龄别生育率序列。其计算公式为:未来某年老年失能人数=∑预测年某年龄组失能人口数=∑(预测年某年龄组失能比例×该年龄组平均老年人口数),此处年龄组失能比例是预测模型中的参数,其确定方法有两种:1.令起始年的分年龄组失能比例为中方案,总和失能比例为1。假设高方案总和失能比例比中方案增加一个固定百分比a,则高方案总和失能比例÷中方案总和失能比例=1+a;假设低方案总和失能比例比中方案下降一个固定百分比b,则低方案总和失能比例÷中方案总和失能比例=1-b。中方案各个时期的年龄别失能比例乘以1+a和1-b,就可以分别得到高、低方案在不同时期的年龄别失能比例。这种推算方法非常简单,但仅适宜于短期预测。2.如果要进行长期预测,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即:预测年某年龄组失能比例=起始年该年龄组失能比例×预测年总和失能比例÷起始年总和失能比例。

在预测过程中,未来各时期失能水平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学界关于我国失能水平发展方向的研究既有认为处于Robine &Michel提出的功能缺损压缩阶段(曾毅、顾大男等,2006)又有认为处于Gruenberg 和Kramer提出的功能缺损扩张阶段(杜鹏等,2006)。这个矛盾结果可能与这些学者研究所选取的不同样本区间有关。Robine &Michel(2004)提出由于老年群体的异质性很强,各子群体健康状态及变化趋势均不同,不排除同一时期可能同时存在功能缺损压缩、扩张和平行发展。故在实际运算中,可视本地区具体情况和预测要求选取合适的失能水平发展方案。

利用上述方法预测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口,是对传统一般失能比例法的改进和扩展,也为以后用人口学因素分析法更准确地预测失能老年人口,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参考。在经济学中,精确分析与预测未来市场供需关系及变化模式,是科学规划的基石,因而,准确预测未来需要长期照料老年人口规模非常重要,它是保障科学规划长期照料体系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温勇.人口统计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

版社,2006.

[2]黄荣清.人口分析技术[M].北京:北京经

济学院出版社,1989.

第5篇:市场预测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视唱练耳是一切从事音乐工作的音乐人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无论是从事音乐门类中的哪一科,它都是基础之基础,是音乐专业人才必须具有的专业通才素质。在音乐专业教学中,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程,历来受到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人们的重视。但是,各种不同的学科在教育过程和信息中不断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使得现在音乐教育中教育体制不断转换,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也不断的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通过对教学体系的调整,教学结构的合理安排,让学生重新激发学习的热情,不再被动学习。对这门基础知识和技能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视唱练耳教学呢?经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感到这其中是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的。

一、视唱练耳教学的实施方法

1、首调唱名与固定唱名并用

音乐专业刚入学的新生,能够具备五线谱与简谱的读谱能力与视唱能力的只占新生总数的很小的比例,而且大部分也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只是简单的自学。大部分学生只有初级简谱的首调视唱能力。根据这种现状,在学生正式进行高校专业音乐学习后,要在初步的五线谱视唱方面加强训练。

第一阶段,在最初的教学中,注重基础的乐理教学,然后在学生掌握了五线谱记谱法的基础上,开始渐渐的补充上各种基础调式音阶的音准练习。因为C调在五线谱中没有升降记号,我们培养学生通过较为简单的C调作为识谱与建立视唱练习的基础,从而让学生理解大小调式与民族五声调式的音高视听感觉。并能够区分出大小调式与民族五声调式在结构上的区别。

第二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五线谱的构架对于学生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C调依然作为基础的知识稳固,同时就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一个升号或降号的调,在练习当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和领会首调唱名与固定唱名的异同,要增加首调和固定不同唱名之间交替使用的练习。然后为进入下一阶段的视唱练习形式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除了学生自己的学习外,老师开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除了教授知识外,还要时刻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包括视唱中节奏、音高的准确性以及引导学生尝试从首调音高思维逐步过渡到固定音高思维,然后回到首调音高思维,并把这个过程熟练化。

第四阶段,这是开始融合的阶段,要把前面学到的视唱的基础知识合并,可以把没有升降号和含有升降号的调同时运用,在固定厂名联系中加入首调唱名。使学生能够分辨出“do”在三个不同调号中所处的不同位置,进而掌握住“do”处在不同位置上的大调音阶。

第五阶段,采用首调唱名、固定唱名并用的视唱训练方法,既巩固首调唱名在判定调式上的优势,又重视调高感知,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并在其它较复杂调号的视唱练习中逐步展开。

2、首调听觉与绝对听觉的互换

对于音乐系的新生来说,他们学习音乐的习惯模式是首调听觉,如果我们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建立其绝对听觉的能力上,那将是很不现实的教学计划。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已有的听觉定式变得更加规范和科学呢;怎么将学生从已有的首调听觉定式上转化为固定听觉然后再进一步转化为绝对听觉呢?这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的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从简到繁,循序渐进,举一反三,复习巩固的模唱练习。就是从单音开始,根据实际的生源情况,在给予标准音的前提下,用固定唱名的方式来进行钢琴中音区白键上的音的模唱练习,然后逐步扩展到低音区和高音区,同时由简到繁地渗入变化音。待其单音的固定音高模唱能力逐步稳定之后,运用同样的方法,由浅入深地依次展开纯音程,大、小音程与增、减音程的模唱练习以及和弦的听辨’与模唱练习。

第二,直觉反映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在听音模唱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理论上的听觉分析作用,注重感性与理性的充分结合,要联系基本乐理中有关音程、和弦、旋律等知识,深入细致地分析不同音程各具特色的音响色彩。在给予标准音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会用绝对听觉的方式来辨别和声音程与三和弦、以及部分不太复杂的七和弦的不同色彩类型,并能在使用绝对听觉判断出调高之后,运用首调唱名或固定唱名的思维方式准确的听记一段旋律。

3、声乐、键盘与视唱练耳教学应该相互渗透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具有“以情带声”的正确流畅的读谱能力与审美完整的表现力。而且还应该辅助键盘等其他乐器进行伴奏或弹奏实谱,以增强视唱的实用性。而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基础课程,配合键盘进行这一方面的训练,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的。

二、视唱练耳教学应加强对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6篇:市场预测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试验检测;建筑工程;质量;必要性;措施

1 建筑施工中加强试验检测和控制材料质量的必要性

1.1 加强试验检测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通过试验检测,能充分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偏于就地取材,譬如建设地点的砂石,填料等等,可借助试验这种手段,以确定上述材料是否满足于施工技术规定要求。其次,通过试验检测,有利于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材料的运用,及时有效的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试验检测,以鉴别起可行性、适用性、有效性、先进性,从而为工程施工积累经验教训。再次,通过试验检测,可以科学的检测出课中原料及其成分、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好坏,有了这套有效的测试手段,对任何一种材料均可通过对其规定性能的相关检验,从而评定其产品是否合格。最后,通过试验检测能合理的控制并科学的评价施工质量,一项工程质量的好坏,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竣工后的评定验收。综上所述,试验检测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造价,推动施工技术进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建筑施工中加强材料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我们都知道,一项工程质量的好坏,影响因素较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材料,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因此,材料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例如,对于工程施工中的的半成品、成品材料、原材料,砂、石、水泥等预制构件的试验检测,就可以检测出哪里原材料用品是不合格的,哪些材料是严禁使用的,取样的过程及数量应依据相关规范。对各种原材料有时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常规试验,以确定该材料是否真正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另外,在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或监督单位提供所使用材料的试验报告等一些材料合格证书及出厂日期等。

2 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和材料质量控制的措施

2.1 进一步建立完善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增强工程质量意识

目前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各司其责,按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实行质量自检,加强质量检测和质量监督,逐步建立完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其次要增强建设各方面的质量意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真正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

2.2 确定准确检测标准

试验检验的技术依据就是检测的基本方法,检测是实验室开展检验服务的重要经济资源,当然也是检验工作不可缺少的过程。在实验室进行工程材料检测或者是开展相关的业务活动的时候,例如,样品的取样、制备、处置、储存和传送;分析检验出来的数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工作流程选个正确的工程材料检测方法,同时还要采用通用的检测规范和标注,工程材料必须要通过检测和实验技术主管审查后才能让该材料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标准方法具有可溯性。如果采用的检测方法和工作流程不是国家对定的,在工程材料检测前要征得委托方的同意,同时要有形成的有效文件,保证检测报告被用户以及委托方接收,形成出面制定的有效文件,对于标准及时更新。

2.3 提高检测人员的素质,提高质量检测意识

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各部门的员工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首先要通过计量认证,然后得到法律上的认定,获得规定的资格和条件,才会成为法定检测机构的员工。对于工程材料检测人员,素质的提高也应该加强重视,对于检测人员我们要不定期的进行技术和综合素质的相关培训,开展专业技术学习等活动,鼓励检测人员多实践,多探讨,多交流、多总结、多学习,加强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相关培训,提高检测技术人员的就业门槛,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工作,同时,还应该积极推广检测新技术、新防范,从而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

2.4 加强质量检测机构对于施工现场的检测力度

建筑工程的主体就是工程质量检测,工程质量检测自身承担的责任比较重大,例如,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务必做到对于进场材料进行抽样取样,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材料也得进行质量检测。对于不能检测的材料也必须进行抽样取样,并且送到相关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这样才能更好的协助其他责任主体完成工程的施工,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筑工程质量发生问题后,要进行详细的调差,不能只追究施工和建筑房的责任,也要对质量检测单位进行责任追究。对此,质量检测单位需要建立全面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是由检测机构的事业单位性质转为企业性质而决定,因为这个改变了原来的附属地位,成为了独立法人的地位,所以,我们就需要借鉴和利用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式保证质量检测机构的发展、壮大。

2.5 严把材料质量关

对于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如填料、砂、石、水泥、钢筋、预制构件等),均应按有关试验检测规程,技术规定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另外,对各种原材料除了要进行常规试验以外,有时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非常规试验,以确定该材料是否真正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单位完整提供所使用材料的试验报告、出厂证明或质量证明书、合格证等资料。再之,对于新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也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先进行试验检测。

参考文献

第7篇:市场预测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咿呀学语;早期语言;辅音时长;连续性假说;早期交互假说

[中图分类号] H0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4)06—0101—06

A Study of Temporal Aspects of Consonants in Southern Mandarin Young Children’s Early Speech

CHEN Xiaoxiang,LONG Jing,MA Jia,TONG Jialing,HE Jianm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wo Southern Mandarin speaking children aged 0;9-2;3(a girl and a boy), which aims to explore the temporal aspects of their consonants.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are that the two children’s consonantal intervals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are gradually decreasing with the growing age, and in most cases, the tendency of the changes of the two aspects is not consistent. In addition, the changes of the consonantal intervals at the girl’s babbling stage and word stage are not significant, but those of the boy’s are significant.At the same time, via the comparison with their par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decrease of mean intervals and variability shows a tropism to their parents,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Hypothesis of Early Interaction.

Key words: babble; early speech; consonantal interval; discontinuity postulations; the Hypothesis of Early Interaction

一 引 言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儿童语音发展过程,相关儿童语言的声学方面已有所研究,如基频、共振峰频率、音高、重音及时长等。作为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时长因素尽管已有一定研究,但大部分研究偏重VOT,对汉语低幼儿童语音时长发展的研究很少。

本文通过对两名0;9-2;3月龄的南方汉语单语幼儿(一男一女)进行跟踪个案研究,探讨他们辅音的时长特征,目的在于为南方汉语幼儿早期语言发展提供声学研究,并通过所揭示出的幼儿语音时长的变化特征检验Jakobson[1]语言发展的非连续性假说和BoyssonBardies等人[2]的早期交互假说,以便对低幼儿童的语音习得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主要研究:一、南方汉语幼儿的辅音时长变化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二、基于发音方式,南方汉语幼儿的辅音时长有何差异?

二 研究背景

关于语言发展存在两个对立的理论:非连续和连续性理论。非连续性理论认为幼儿的咿呀学语与早期词汇阶段没有连续关系,主要代表人物为Jakobson。第二点为影响时长的一些因素:如辅音的发音方式和部位、音节的声调、重音或音节所处的位置、性别及时长补偿。当然对于这些研究也还存在一些争议。

本文主要从南方幼儿的角度进行探讨,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幼儿辅音的时长特征,加深对低幼儿童语音习得的理解,并回答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三 研究方法

在此项跟踪性个案研究中,受试者是两名9个月至2岁3个月的长沙汉语幼儿(男:ZYX,女:LJ),均为独生子女,身体、智力、听力和语言能力正常。在家中,南方汉语是主要的交际语言。

录音和摄像为每周一次,每次持续40~60分钟。摄像机型号是(SONY) HDR-HCI, 录音笔型号为(SONY)ICD-SX35。所有语料均在自然状态下录制,录音和摄像由研究生在受试者家中完成,父母亲主要负责引导他们说话。

本文共76个时段录音和摄像,总计提取了836个有效辅音音段。此外,为了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对两名幼儿父母亲(基于与幼儿相处时间的长短,我们选择了女孩的父亲和男孩的母亲)的辅音也提取了共计300个有效辅音音段。全程分为六个年龄段:0;9-0;11, 1;0-1;2, 1;3-1;5, 1;6-1;8, 1;9-1;11, 2;0-2;3。咿呀学语为0;9-0;11, 词汇阶段为1;0-2;3。语料转入电脑后,首先使用软件Cool Edit Pro(2.1版本)进行分音,然后使用软件Praat(5.1.37版本)对这些语料进行频谱分析,结合宽带语图、波形及听辨,对语音进行标注。在标注时,根据石锋[8]的观点,塞音除阻前的闭塞段也被包括到其音长中。最后使用Praat脚本文件获取绝对时长,再经规整化变换成相对时长。本文对语料采用宽式国际音标标注,语音标注为两名汉语语音专业研究者完成,内部信度达97.65%,外部信度达91.02%。

四 数据分析

本文探讨两名南方汉语幼儿(一男一女)的辅音时长的情况,因此主要先从个体上分析受试者,再将二者进行对比。为了证实两名幼儿的时长与其父母亲的是否有关联,本文也将他们的时长与其父母亲的进行了对比。

(一)辅音时长和时长变化趋势

我们分别研究辅音的时长和时长变化趋势, 这两个幼儿的辅音在元音/A/前的时长情况。音段时长即通过实验手段测量出的一个音段所持续的时间;时长变化即在重复的发音过程中,时长长短变化的一个幅度。

图1是女孩在中低元音/A/前的辅音平均时长。从图1中可以看到,LJ的辅音时长均呈现出随年龄的增大而缩短的趋势,且在年幼时,这种时长的降幅要比年长时相对大些。尽管这些辅音的时长变化趋势总体是缩短的,但很明显,这种变化趋势并不平稳,如在辅音/m(A)/,/n(A)/,/l(A)/,/ph(A)/,/kh(A)/,/f(A)/,/x(A)/的中间年龄或者尾部年龄阶段,辅音的时长出现了一些增长。尽管如此,从宏观上看,这些上升也并不能改变辅音时长缩短的客观事实。

图2 LJ在元音/A/前的辅音时长变化

图2描述了LJ在元音/A/前的辅音时长变化。与平均时长的变化趋势相似,大部分辅音的时长变化也呈现出随年龄的增大而变小的趋势。且在年幼时,其辅音时长的减小也比年长时的减小相对更大。辅音时长变化的减小趋势同样也不稳定,除/f(A)/之外,其他的辅音时长变化均在中间或者尾部年龄阶段出现了上升的迹象,但这种上升也并没有影响其总体的走势。对比图1和图2,我们发现,尽管辅音的平均时长和时长变化在整体上呈现缩短和减小的变化,但他们的变化并不一致,如/p(A)/的平均时长并没有出现上升的变化,而其时长变化却在1;3-1;5和2;0-2;3出现了两次上升。

图3 ZYX在元音/A/前的辅音平均时长

图3是ZYX在元音/A/前的辅音平均时长。从图3中可以看到,ZYX的辅音平均时长在总体上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短,且这种缩短也呈现出年幼时的降幅要比年长时大。与LJ相似,ZYX的辅音平均时长也不稳定,其中间或尾部年龄阶段也出现了一些增长,但其变化的总体趋势为下降。

图4 ZYX在元音/A/前的辅音时长变化

从图4可以看到绝大部分的辅音在总体趋势上也呈现了随年龄增大而减小的变化,但也存在个别例外,如/t(A)/,/n(A)/。与其平均时长相似,呈现出下降趋势的辅音时长变化在年幼时减小的幅度较年长时大。此外,在不同时期所有辅音的时长变化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升。图3和图4表明,ZYX的平均时长和时长变化从整体上均呈现出缩短或减小的趋势,但这样的变化趋势也并不一致,如在图3中,ZYX的/t(A)/和/n(A)/的平均时长在总体上表现出了缩短的趋势,而在图4中,其时长变化却稍有增长。在图3中,/m(A)/的平均时长在前两个年龄阶段表现出了缩短,而在图4中的时长变化也处于上升的趋势。

表2对ZYX在0;9-0;11的平均辅音时长与其他年龄段的时长值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与LJ的情况不同,在ZYX的组1中,大部分的辅音平均时长对比呈现出了显著性差异,甚至是非常显著的差异(如/m(A)/)。其他的对比组中,大部分的时长对比有显著性差异,但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例外(如/k(A)/的组5为表现出显著性差异)。通过ZYX的这一数据分析,尽管这一检验没有完全支持连续性观点,但其也并未否定(如/k(A)/和/x(A)/的组1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结合LJ的平均辅音时长特点,我们发现LJ的咿呀学语和早期词语阶段的辅音时长没有体现出显著差异,而大部分ZYX的辅音时长却存在显著差异。

图5 LJ和ZYX与成人的辅音平均时长对比(LJ所

对比的成人为其父亲,ZYX所对比的成人为其母亲)

为了进一步了解两名幼儿的平均时长和时长变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将两名幼儿的具体情况与其父母亲进行了对比。此处对于父母亲的选择是基于儿童与成人所相处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图5将LJ与其父亲,和ZYX与其母亲的辅音平均时长进行了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到,从0;9-0;11到2;0-2;3的这个发展过程,LJ和ZYX的三个辅音平均时长都出现了明显的缩短。当我们将两个幼儿与成人相比较时,我们发现,两个幼儿在2;0-2;3时的平均时长较0;9-0;11时更靠近成人水平(如/m(A)/,/x(A)/),且个别辅音的平均时长甚至短于成人的(如/p(A)/)。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平均时长会逐渐接近成人的水平。

图6 LJ和ZYX与成人的辅音时长变化对比(LJ所

对比的成人为其父亲,ZYX所对比的成人为其母亲)

图6是两名受试幼儿的辅音时长变化与其父母亲的比较。与平均时长相似,从0;9-0;11到2;0-2;3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两名幼儿的时长变化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减小。且一些辅音时长变化的降幅要明显大于其平均时长,如LJ的/m(A)/和ZYX的/p(A)/。而与成人相比较时,同样我们也发现两名幼儿在2;0-2;3时的辅音时长变化比0;9-0;11时更接近成人的水平(如LJ的/m(A)/,/x(A)/和ZYX的/p(A)/,/m(A)/),且部分辅音的时长变化甚至低于成人的水平(如LJ的/p(A)/和ZYX的/x(A)/)。因此,从辅音的时长变化的这一变化情况来看,两名幼儿的辅音时长变化也受到成人时长变化的影响。

(二)基于发音方式的辅音时长差异

前人的研究认为,辅音的发音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时长,而发音部位的影响却甚少[9] [10] [11] [12]。但这样一些共识大都是针对成人,对于幼儿辅音时长的差异仍需投入更多的探讨研究。

基于辅音的发音方式,图7描述了LJ和其父亲在元音/A/前的辅音平均时长。我们可以看到在大部分辅音的平均时长中,响音的时长最长,其次分别是送气塞音,擦音,不送气塞音(时长差异顺序为:响音>送气塞音>擦音>不送气塞音)。这一时长差异与冯隆[13]和Cao[10]得出的时长差异非常相似,而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响音时长的位置。根据冯隆和Cao的观点,响音的时长为以上几个辅音中最短的。

图7 基于发音方式,LJ和其父亲在元音

/A/前的辅音平均时长

图8 基于发音方式,ZYX和其母亲在元音

/A/前的辅音平均时长

图8基于发音方式,ZYX和其母亲在元音/A/前的辅音平均时长。在这个图中,响音仍然为最长的辅音,其次分别为擦音,不送气塞音(时长差异顺序为:响音>擦音>不送气塞音)。这一时长差异顺序与冯隆和Cao的结论相似,唯一不同点也在于响音的时长长短。

总结图7和图8的描述,我们发现两名幼儿的时长差异呈现相似的顺序,即响音>擦音>不送气塞音。这一时长差异与对成人研究中的发现有一定的相似性,却也存在一些差异。为了了解这种差异产生的原 因,我们将两名幼儿与其父母亲的时长进行对比。从两幅图中可以观察到,这两名成人受试者的时长差异顺序也表现为:响音>擦音>不送气塞音。根据这一发现,我们进一步证实了成人的时长对于幼儿时长的影响,也支持了Boysson-Bardies等人[2]的早期交互假说。

五 讨 论

本节主要探讨了两个研究问题:

1.辅音时长和时长变化趋势

我们通过对两幼儿单独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他们的辅音时长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逐渐缩短和下降的趋势,但年幼时下降幅度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降幅度变小。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时长和时长变化的缩短和减少并不一致,两者往往并不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此外,在对辅音时长进行统计分析时,女孩咿呀学语和早期词语阶段的辅音时长没有体现出显著差异,她的结果支持了语言发展连续观;而男孩的却有显著差异,其结果否认了语言发展连续观。

通过将幼儿辅音时长和时长变化与幼儿父母亲的比较发现,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与父母亲辅音时长趋于一致,因此幼儿的辅音时长和时长变化受到了父母语言的影响。幼儿辅音时长和时长变化所表现出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幼儿的辅音时长和时长变化逐渐接近父母亲的水平,这一结果支持了BoysonBardies等人的早期交互假说,即幼儿早期的语言发展受到母语的影响而逐渐呈现出与成人相似的声学特征。[2]

在本文的研究中,辅音时长和时长变化的变化趋势并不是呈线性的,而是呈U型变化特点。对于所出现的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首先,由于幼儿神经运动控制能力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个稳定的过程,中间也会出现一些波动期,因此可能对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影响;其次,个体差异大,如不同幼儿的发展速度不同,同一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速度也不相同;第三,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例如父母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介入方式和交互频率。

2.基于发音方式的辅音音长差异

从发音方式看,即使在不同的元音前,两幼儿辅音时长均呈现“不送气塞音 < 擦音 < 送气塞音 < 浊音”的规律。这一规律与前人对成人辅音时长的研究结果(边音和鼻音 < 不送气塞擦音和塞音 < 擦音 < 送气塞擦音和塞音)基本相似,唯一的不同点在于前人研究中成人的浊音时长最短,而本研究中浊音的时长要比其他辅音的更长。通过与幼儿的父母亲辅音时长进行对比后,我们发现他们的这一表现与成人一致。

之所以幼儿的辅音时长差异呈现出这样的规律,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我们通过对幼儿父母亲辅音时长的研究发现,幼儿辅音时长的差异受到了父母语言的影响,其研究结果支持了早期交互假说;第二, 基于辅音习得顺序,有些浊音的习得相对会较晚,因此本文中出现的浊音时长较长很有可能是他们还未完全习得所致。

六 结 语

第8篇:市场预测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建筑设计;创新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激增,我过房地产市场呈现迅猛的发展态势,房价、地价不断攀升,远远超过了广大普通居民的购买极限,因此为了抑制房价的高速增长,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我国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了“二元住房制度体系”、住房结构调整、“基本住房制度”等各项调控政策,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运行,促进市场发展的民生性,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同时也增大了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激烈性,给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提出了难题。因此现阶段急需加强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下建筑设计的发展与创新问题研究,进一步优化现代建筑设计,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自197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房地产市场制度体系也不断完善,但在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供应政策、住房结构调整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这直接导致我国部分地区房价迅速攀升,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目前为了抑制房价的高速增长我国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比如国十条、国五条、限资令、限购令等。但总体来说现代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更加强调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民生性,即把更多数精力放在普通居民家庭、首次置业者、低收入者等居民的住房需求上,在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对于从事普通住房、保障住房开发的企业,政府也通过贷款优惠、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式给予支持和鼓励,坚决避免住房投机行为干扰房价以及影响普通居民家庭的购房。

三、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下建筑设计的创新

针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变化及特点,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也要与时俱进,依据本国、本地区的市场环境、自然环境、人文文化等特点,注意从建筑形态、建筑功能、建筑技术等角度进行发展和创新。

1、建筑形态的创新

建筑形态的创新就是人们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从建筑结构的制约中解脱出来,采用开放性的设计理念和构思方法,利用数量,方位,动静,光线及时空等条件,从结构变异、表皮变异、质感变异、生态变异、生物技术和绿色变异以及物质变异等角度,对建筑的实体形体、实体态势以及空间形体、空间态势进行优化和创新,从而形成与以往任何建筑都不同的更优秀的建筑形态。建筑形态的创新直接在建筑的外在形象中表现出来,可以直接被视觉观察到或者触觉感受到,因此也是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主要创新途径和手段。

自20 世纪90 年代未以来,建筑形态逐渐引起广大学者、设计师的关注和重视,纷纷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下,现代建筑形态的创新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多的引进一些自然、人文元素,在美化建筑形态的同时,增大现代建筑设计的实用性和人性化,比如在建筑形态创新中注意人文精神的体现,强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群体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地关系。

2、建筑功能的创新

建筑功能就是建筑的使用要求,如居住、饮食、娱乐、会议等各种活动对建筑的基本要求,是决定建筑形式的基本因素,建筑各房间的大小,相互间联系方式等等,都应该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建筑功能的概念非常复杂,不仅包含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因素,还包括心理、情感、美学等方面的因素,其中每一项因素都相互关联、密切联系,并随着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他们直接反映和构成了建筑功能的内部构成和复杂程序,因此建筑功能可以直接反映当前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变得日益复杂。建筑功能的创新就是人们在设计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为了使建筑满足人们的各种工作、生活需求,而不断的应用新途径和新方法对建筑功能进行改进,建筑功能的创新也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的,它是建筑创新的关键性部分。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建筑功能的创新就要适应调控政策的要求,不断增加新的实用,淘汰那些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生活需求或不适应现代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落后功能,使得现代建筑能在激烈的房地产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比如为了响应当前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建筑功能的创新设计就要注意引进一些能够节能的设计元素,特别是对于那些耗能大的建筑,使其在满足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水源、土地、建筑材料等。

3、建筑技术的创新

建筑技术创新就是人们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所应用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建筑技术的创新与建筑设计创新息息相关,而且对其影响深远。因为任何建筑的设计都不能脱离建筑技术和单独进行,否则设计出来的将使一栋纸上建筑,因此建筑技术创新是建筑形态和建筑功能创新的有力支持和依托,它技术条件的发展、成熟和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建筑技术的创新就是要不断发展新的更为科学有效的施工工艺、管理方法、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筑设备等,以提高建筑的建筑进度、建造质量和建筑安全,并有效减少建造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利润。同时建筑设计也要充分结合并有效利用这些新的施工工艺、管理方法、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筑设备,使得设计出来的建筑更能满足调控政策下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四、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下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深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更为健康平稳,而建筑设计的发展也会更为现代化、人性化,更能满足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下,未来的建筑设计会更加注重自然、人文环境的保护,更加注重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等方面的艺术追求,更加注重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融入,更加注重避免不同建筑的同一化,更加注重现代服务设施的配套化,所以未来建筑设计也一定会向着回归自然化、整体艺术化、高度现代化、高度民族化、服务现代化以及个性化等方向发展。

五、结语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虽然在保证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增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但也给建筑设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广大建筑设计人员要在充分理解和认识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不断的对传统的自然、人文、市场环境进行探索,并注意结合艺术学、建筑结构学、人体工程学、材料学等其他知识学科,充分利用新的施工工艺、管理方法、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筑设备等元素,为建筑的设计创作带来创新的源泉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科奇,邹广天. 可拓建筑设计创新初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3(5):672-677

[2]易丽雅. 现代建筑设计的技巧与创新发展.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283

[3]曹丽新. 现代建筑设计中创新理念的应用.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6:172

[4]覃芳. 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企业经济,2012,2:140-143

第9篇:市场预测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空调安装;暖通空调;施工;通风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家用空调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以温度为主的原始空调方式向健康可控的空调方式转变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暖通空调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它具有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三大主要功能,并能产生一种比一般空调格更为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1]。暖通空调的安装施工是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 ,它在安装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通常我们所说的注意发挥暖通空调的最大性能,主要是在强调暖通空调的设计方面,但这并不是决定暖通空调性能的主要因素,而安装施工的质量却可以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因此在暖通空调安装的工程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仔细认真的做好质量管理控制工作,并在暖通空调的安装实施前要做到了解设计意图并熟悉施工图 ,抓住工程的设计要点以期做好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管理问题。

一、暖通空调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图设计不合理

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为确保施工图合理有效,应对空调房间或区域进行逐时冷负荷计算。在未施工之前,首先要掌握设计意图,对各专业施工图了如指掌,并建立施工组织图,根据建筑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图纸,且保障图纸的合理性,科学计算冷负荷,只有掌握工程的控制要素,才能不断地提高空调安装施工的管理水平[2]。

1.2空调安装不符合实际情况

有很多单位在进行设备安装时,并未按照标准进行安装。在暖通空调工程中最常见的设备噪声来源于空调末端设备运转的噪声。当空调设备进场后,应组织人员进行开箱检验,在没有安装大风量空调机组之前,应进行通电试运行,当发现噪声超标时应立即更换或修缮消声措施,防止造成空调的二次返工。通常情况下,选用弹簧阻尼减振器来安装新风机和空调机,用软连接来连接风机与风管,选用软接头来连接新风机与水管,风机盘管选用弹簧吊钩,选用软管来连接风机盘管与水管。

1.3空调水系统问题

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空调水系统的安装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着空调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冷冻水系统管道阻塞,是暖通空调水系统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导致此类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管线交叉错位,在管网内出现很多气囊,导致管网循环受到阻碍;其次,设备水系统的管道未被及时清洗干净,影响了水系统的循环[3]。

1.4结露滴水的问题

空调系统在调试或运行中出现结露滴水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管道和管件、设备之间连接不良而导致的保温问题;管道施工未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管道、管件等材料质量不合格,进场时未经过全面检查;未进行规范的水压试验等。

二、提高暖通空调安装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2.1 设备安装

在空调安装过程中,各种设备是组合是否合理,是主要重点和原则。新风机、空调机安装采用弹簧阻尼减振器,风机与风管连接采用软连接,在安装过程中新风机组在和水管安装的过程中接头之间要采用软接头连接,风机盘管采用弹簧吊钩,风机盘管与水管采用软管连接。对空调机房进行吸音处理,在空调安装过程中机房内都采用隔音材料做成,比如在空调机房内采用隔声材料做成围护结构,以防止设备噪声外传,或在机房内贴吸声材料:采用凹凸型吸声板作为机房墙面或吊顶板,以增强吸声效果;机房应尽量减少设置门窗,且设置门窗应采用吸声门窗或吸声百叶窗,尽量减少设备噪声外传。

2.2水管安装

在空调系统中水管安装要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冷冻水主干管及冷却水管吊架要采用弹簧减振吊架,而且吊架不能固定在楼板上,应尽量固定在梁上,或在梁与梁之间架设槽钢横梁固定。水管穿过楼板或过墙必须采用套管,且套管与水管之间要用阻燃材料填封。

2.3风系统安装

风管制作安装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施工,在风机进出口安装阻抗消声器,新风进口处采用消声百叶,风管适当部位设置消声器,风管弯头部位设置消声弯头,空调和新风消声器的外部采用优质保温材料保温,与静压箱一样其内贴优质吸音材料[4]。由于送回风管均采用低风速、大风量以降低噪声,风管截面积比较大,如果风管安装强度及其整体刚度不够,就会产生摩擦及振动噪声。建议风管吊架尽可能采用橡胶减振垫,确保风管不产生振动噪声。

2.4 冷冻水管主管支架安装

经实验研究证明,对刚性支架的改进,可通过在原主管刚性支架上加装弹簧减振器,让楼板与刚性支架之间的弹簧减振器有效消除振动与噪音。在笔者调查的某施工企业的几个工程施工中均采用了此工艺,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故建议有关施工企业,在机房内的供回水主管、冷冻水主管也使用此工艺施工,消除噪音。

三、空调水系统水循环

3.1注重水循环系统管道质量:综合考虑温度、水压、耐腐蚀性、故障发生率等因素,通过合理安排管线坡度和标高、安装排气阀等方法减少故障发生率。经实际验证,上述施工措施可对改善水循环系统管道质量起到良好的效果。

3.2 改善冷却循环水水质:冷却循环水处理方法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对于新安装的水系统,或是已完全除垢的系统,可以采用物理排污的方法每一到两周排污一次;化学法包括投加水质稳定剂法和离子交换法,由于化学法技术要求较高,操作、管理麻烦,实际施工中很少采用[5]。

3.3 空调水系统水凝结问题

(1)设计与安装:在管道设计环节中,管道的长度和坡度应适宜、安装和布置的设计要有助于冷凝水尽快排出,必要时可设置水封装置。

(2) 管道的保温:风管与冷冻水管的保温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管道的施工必须把握完整性和密闭性。

(3) 管道材质的选择:管道材质的好坏对于安装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安装之前必须对管进行系统的检查,使管材的选取符合国家规定及建筑要求。

暖通空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空气中对空气中各种不同成分因素的控制来实现提高室内舒适度的目标。随着暖通空调在城市居民中的应用,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而要想暖通空调能够正常稳定的服务于城市居民,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安装。通过本文对暖通空调按照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的详细阐述,详细读者对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而言之,暖通空调按照施工是确保空调能够正常使用的前提条件,并且科学合理的安装施工还能够提高空调的使用寿命,因此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进行安装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可以预见在将来的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其工艺必定会更加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有坚. 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方法[J]. 科技传播,2012,13:49+57.

[2]张立恒. 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3:89-90.

[3]钟德刚. 暖通空调安装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 机电信息,2010,3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