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范文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第1篇: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范文

关键词 黑箱 方法

一、问题的缘起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努力实现人的个性与社会本质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实践活动直接涉及到的是人,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掌握和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

然而,在高校中,由于一些客观、主观条件的限制,抓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摸清大学的思维规律,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所感、所思、所盼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当代的大学生大的成长背景与上一代明显不同,国际,趋向经济全球化,国内,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其自身的发展又是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当今,大部分大学生依赖网上的交流而忽视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和交流,在大学生沉溺于网上交流的方式的同时,消弱和减少了他们与同辈及长辈之间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也疏离了他们之间的感情。这样以来,对教育者来说,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就更加困难。

此外,每一个时代的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一样,对周围的的事情的感受也不相同,通常,一代人与另一代人具有明显的差异。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代与代之间的差异。有人强调这种代与代之间的差异,称为代沟。由于这种代沟的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真正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就有很大难度。因此,要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心理特点、和情感,就应该创新理念,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笔者认为,把黑箱方法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富有实践性、针对性、实效性及科学性。

二、黑箱方法

(一)黑箱方法

黑箱是系统论、控制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所有的科学问题都是作为‘闭盒’问题开始的”,“若干可供选择的结构被密封在‘闭盒’中,研究它们的唯一途径是利用闭盒的输入和输出。”维纳所说的闭盒,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黑箱”。黑箱是我们未知的世界,也是我们要探知的世界。

所谓“黑箱方法”, 就是在不打开对象的情况下,靠输入指令和对象输出的信息来观察、了解和控制、掌握对象。

(二)黑箱方法的应用原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这种意义上,黑箱理论和黑箱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适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活的主体,有着自己的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被教育者,大学生也是活的主体,也有着自己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无论多么高明的教育者,也无法完全掌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对教育者来说永远是个黑箱,至多是个灰箱。尤其是新的教育者或教育者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教育对象对他来说更是一个黑箱。这时,教育者就需要靠黑箱方法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黑箱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及思想实质, 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黑箱方法的特点

1、整体性

黑箱方法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 不采取打开的途径, 而是从“输入”与“输出”入手, 对“要探知的世界”这一“观察系统”进行整体地探讨。因此,信息“输入”与“输出”是黑箱方法的关键, 而“整体性”则是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基本出发点, 目标是对“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获得全面、深刻、科学的认识。由此可见, 作为控制论的一种认识方法, 黑箱识辨方法继承了系统论的“整体性”思路, 扬弃了把研究对象先分割再综合的传统, 而是将研究对象看作是一个连续体,在综合的基础认识构成系统的若干具体而又特殊的要素。

2、联系性

黑箱方法通常将系统看成是“处在环境中,与环境互施影响、互通信息, 以一定的时间序列实现行为, 追求目标”的完整的系统, 因而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鉴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多的不可观测性和普遍联系性, 在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时,我们不妨借助黑箱方法, 以“输入”与“输出”为根本楔入点来着手探索。

三、黑箱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根据黑箱方法的原理, 我们可以把黑箱方法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中。

(一)通过黑箱方法, 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1、通过黑箱方法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如上所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虽然可以被教育者了解,但是在很多情形下,它对教育者来说,仍然是一个“黑箱”,因此直接从它的终端输出――教育对象受到来自外部的影响后的反应――来判断问题存在的原因,这样就可以使对问题的分析在程序上得以简化。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问卷,通过整体调查或抽样的方法, 调查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情况及思想特点,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找到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及措施。例如, 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了解,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根据需要分层次进行。从寝室、小组、班级的学生思想状况到全体学生在入学、毕业等阶段的思想状况,都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 教育者可以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通过黑箱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

同样,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具有差异性的问卷,了解当前大学生思想的状况及大学生对外界因素对其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的主观性判断。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了解和掌大学生的思想信息和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分析,采用问卷推判法对学生的思想变化发展的趋向和状况加以预测,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例如,我们对毕业生就业意向和新生入校后可能出现的思想、心理问题,都可以采取问卷法,从学生的输出信息中分析得知,从而及早地采取相应的指导和教育措施。

(二)通过黑箱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虽然影响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因素很多,但这些问题不会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某种逻辑主线上的问题链,并且这些问题也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解决问题时不仅应该从系统的输出端分析问题,还应当从系统的输入端去查找问题,这样可以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

第2篇: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范文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学生、学校、社会等都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如果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就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挖掘学生潜能、突出学科特色,使课程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在政治教学中我开展了以模块主干知识为主线整合课程资源的有效做法探索。

一、整合课程资源的策略

在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是将社会生活的“资源”作为情景整合到教科书的主干知识中。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来源于生活,所以,要将生活中的人和事整合到课程中。

二是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资源,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这样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认知和体验,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是围绕教科书主干知识设置情景,将学生的情感整合到教学中。政治课中的很多内容都和生产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情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是利用信息技术,生成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和动静相宜的特点,只要教师能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适当的情景,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学生就会成为新课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整合课程资源的步骤

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必须以课程的主干知识为主线,才能提高课程的“实效性”。以模块主干知识为主线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就是围绕模块的主题对收集的“资源”进行分析和整合,我们分四个步骤进行。

首先,依据课程标准解读教科书,理清每个模块主干知识,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乃至每一课时的主干知识。这是进行资源开发和整合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结合学科特点,以教科书模块的主干知识为主线,开发相关资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和学生的生活、社会的要求等方面密切联系的,这就决定了其可利用的资源也是多方面的,多方面的资源只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开放和利用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这需要教师以教科书模块的主干知识为主线对这些丰富的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有效整合。

第三,对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根据教学需要提取“有效资源”。社会上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整合到“课程”中。对整合的“资源”要有选择性。符合模块主干知识的、能够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资源”才是“有效资源”。所以,对收集的“资源”要去伪存真,然后才能将其由表及里地整合到课程的相关主干知识中。

第四,对“有效资源”和教科书的主干知识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将“有效资源”整合到教科书的主干知识中。在各种资源中,资源和主干知识的相关程度不同,达到的教学效果就不同,教师需要选择最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而且效果直接明显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使用。

三、整合课程资源的案例举隅

1.引入社会热点资源,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整合课外的“有效资源”,尤其是社会上的热点、焦点和学生身边的事例,挖掘学生生活的社区内的优秀文化、家庭内的孝敬父母、邻里的互帮互助,学校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的事迹以及家乡的发展等,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继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如,学生通过对汶川地震中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事迹和汶川地震中的“失德”行为进行对比、讨论,不仅明确了对和错,而且追寻这两种根本对立行为的产生根源,自我觉悟,生成正确的道德观,思想得到升华,不仅实现了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的课程目标,更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使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指导行为——“自律”。

2.精选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对学生的发展而言,并不是社会上多种多样的所有“资源”都是“有效”的。所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就是要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加强‘引导’,首先要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这种“有效资源”既包括能够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资源”,也包括社会中一些“丑陋”现象。如果只是整合社会中的“优秀人物”的事迹,对社会中那些“丑陋”现象不加以批判,那么还是不能提高学生对“丑陋”现象的辨别力和免疫力,还会出现“失德”行为。

通过对比进行讨论,深挖根源,使学生明辨是非。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对社会上相关的“课程资源”进行辨别,权衡利弊,逐步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价值取向逐步趋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开发实践资源,凸显高中政治课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高中政治课是“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的课程。

如,在必修②《政治生活》第二课的《民主决策》的教学时,学生明确了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的渠道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的渠道后,教师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在熟悉听证会流程的基础上,你能否对教育部关于文理分科的问题设计一场听证会?每个学生都进行设计,并将设计的听证会“方案”进行交流,学生们相互补充,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有关“文理分科”的模拟听证会。

以上案例说明,多渠道收集并整合课程的“课程资源”体现了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总之,通过师生互动整合“课程资源”,使课程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逐步克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将“有痕”教育寓于“无痕”教育之中,使学生由“怵头学”到“主动参与”,即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课堂教学由教师唱“独角戏”到师生“大合唱”,学生学会了合作,不仅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而且更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挖掘并利用社会资源,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有助于改善一些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助于挖掘和发展学生的优良品德。实践证明:如果资源利用得好,对提高高中政治课的实效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专家评介:

王平老师把“怀着责任和乐趣做事的人,才能快乐、幸福,才能创造奇迹”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坚持赏识教育——“蹲下身仰望学生”,坚持每个学生都是人才,是不同层次的人才,都有别人不具备的长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她遵循“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整合式”政治教学模式,提出了高中政治课“课程资源”整合的“四策略”以及实施的“四步骤”,教学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这一成果可以推广到初中思想政治课,乃至初高中的各个学科。(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名师名校长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教育学博士胡振京)

王平:研究教学方法,形成教学风格

本刊记者 张 嵘 王 平

请您简述目前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问题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对学校评估的标准虽然正在改进,但是社会及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仍然以“升学率”为依据,这就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搞“题海战术”,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忽视了政治课应有的育人功能;同时,社会上的一些“安全隐患”束缚了学校德育活动的手脚,导致德育乏力;以往高中政治课教科书的“显性”教育“痕迹”太重,且形式单一,这样的教育往往是浮于表面,失去了吸引力;同时,高中政治课教科书虽然很贴近生活,但“专业性”太强,学生听不懂,教师只好“生硬灌输”,导致高中政治课“缺少情感和行为的落实”,这些导致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解决策略:提高高中政治课的实效性,必须将课程“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升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社会上资源对高中政治课非常有帮助,可以加以整合。实践证明,高中政治课“课程资源”整合不仅可以增强本课程的吸引力,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近年中我们研究如何将有效资源和高中政治课进行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请简述参加“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培训的主要收获。

“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中,浓浓的学习气氛,造诣深厚的专家、大师们的教导,使我视野开阔了,学术功力得到升华。

一是研究“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借助“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平台,和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使我的视野开阔了,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寻求“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要教给学生听得懂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易于消化”的知识,引导学生用这些“易于消化”的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专家引领下,正确认识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做到了善于从生活中的小事切入,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教科书和学生“天人合一”,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得到升华,即形成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原认知水平出发,满足学生的需要,力求思维严谨、条理清晰、注重实质、善于从事实现象中揭示其中本质特征,并进行反思和推广。专家认为这一风格具有“内容挖掘深刻,逻辑性强,简明干练”的特色。

三是探索“整合式政治教学”。在专家的指导下,本着推动学校发展的原则进行课题研究。针对我校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我组织了本学科教师确定科研课题“高中政治课‘课程资源’整合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我们逐步形成了“围绕一条主线多个方面挖掘资源,多种形式整合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整合式政治教学”。

作为学科组组长,您发挥了哪些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组长,不仅要严于律己,注重示范引领,而且要乐于帮助青年教师,推荐有助于教师发展的书籍、教育网站,为此,我建立了“博客”,把自己的成果和大家共享。目前,学科组内研讨风气浓郁,相互学习,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学科组中,我充分发挥组长领头羊和主心骨的作用,“以校本研究为抓手,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加强教科研,提升学科教师的理论素养,为学科成员的发展提供服务。一是搭建平台,磨炼、帮扶青年教师;二是加强“校本研修”,成果分享,学科引领;三是科研先导,提高能力,共同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您认为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坚持以下原则,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生成:

第一,力行重于言教。

第二,疏导要重于约束。

第三,沟通重于批评。

第四,要学会善意地批评。

第五,表扬重于抱怨。

第六,法治重于人治。

第3篇: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范文

一、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1 身高体重有了较明显的增加,心理上有着强烈的自主要求,但同时又要依附成人。初中生在初中阶段似乎突然长高、长大了,四肢发育很快,显得大手大脚。他们的肌体发育和肌肉力量的增长,往往超过神经系统对各运动器官的调节能力的发展,以致产生暂时的一些动作不灵巧、不协调或笨拙之态。由于身体猛增,性腺开始成熟和活动,加之活动能力增强,自我交往逐渐频繁,他们的自主要求很快就发展起来了。此时,他们以“大人自居”,不喜欢大人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讨厌长辈对他们的细微照顾和关怀。此时,他们喜欢在各种场合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并且希望大人尊重和采纳他们的意见。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了,对家长和老师的话也不那么爱听,有点“犯上作乱”,对大人开始“冲撞”、“顶牛”。但对妹妹、弟弟则又以保护人自居。这期间。他们与家长和教师的关系往往显得比较紧张,这给成年人,特别是家长带来一些烦恼。因此,家长和教师必须正确对待,要看到孩子成长到这个年龄段。出现的自主要求,是个体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家长、教师都应抓住这一时机,调整原来的关系。引导他们由依附地位转到自主地位,但由于此年龄段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很不成熟,他们基本上要依附成人。还不能离开成年人而独立生活,因此,成年人应在各个方面关心和照顾他们,使他们逐渐地由依附地位发展到独立自主的地位。

2 性成熟和活动能量的增大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其认识却往往落后于他们的行动。所谓性成熟期,就是性腺机能开始发生作用的时期,性成熟首先引起外部的一些生理变化,如男生的声音开始变粗,甲状软骨开始增大,并出现胡须;女生声音变高,乳腺形成,开始发育,皮下脂肪增多,开始有月经,这些电是所谓的第二征。由于性开始成熟,引起了学生心理上的重大变化,这表现在:一是他们意识到自己已接近成人;二是开始有了性意识觉醒,因而容易兴奋、冲动和神经过敏,并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但表面上又表现为回避、疏远,这是思春期的一种否定倾向,但内心又向往和异性在一起,出现了所谓牛犊恋期。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关怀、教育和照顾,要对他们进行有关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并积极组织各种集体活动,让他(她)们在活动中形成自然交往,打破男女之间的神秘主义。由于该期间的学生身体发育很快,虽然他们的活动能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但其认识却往往落后于他们活动能量的增长,因此常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无用的甚至于是盲目的活动,如踢撞、疯疯打打以及一些恶作剧的活动,等等。根据这些特点,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提高他们的认识,把他们的行动与认识统一起来。

3 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的机能有了显著的发展,能学习一些比较深刻的理论知识,同时看问题又很不全面深刻。初中生的神经系统比起小学生来讲有了显著的发展,此年龄段的大脑重量和体积增加得不多。但结构进~步完善,特别是神经元的髓鞘化已经形成。从机能看,兴奋性较强,但兴奋点不易集中,第二信号系统的支配调节作用日益占主导地位,加之知识经验越来越丰富,因而思维能力有了比较显著的发展。其表现为:第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发展到占主导地位:第二,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由于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使得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常常不满足于教师甚至于各种教科书中对某些事物的解释,喜欢“刨根问底”,好奇心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些特点就使得他们能够学习一些比较深刻的科学知识,理解一些理论问题,因此,行动上好动,多变,容易分心。又由于神经细胞的工作耐力较差,容易疲劳,这些特点,要求教师要善于组织他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不要使他们的神经系统过度紧张,以免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但是,由于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得不完善。经验也不足,因此,他们在看问题上必然会很不全面、很不深刻,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因而往往只能就一些现象便作出结论。

4 情感变得丰富而深刻,但其情绪容易波动,不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初中生的情感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变得丰富而深刻,特别是高级的社会情感(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已初步形成,此外,理智感(如责任感、义务感)和美感都有所发展,因此,与小学生的情感相比较就变得丰富而深刻多了。由于他们思维的片面性,往往从个别现象看问题,情感电往往随着现象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由于处于性成熟期,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较强,加之他们未充分养成控制自己的能力,因此,他们的情感容易波动,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例如,他们会因一件小事而狂喜得“得意忘形”,同时也会因一件小事而非常痛心;他们有时积极热情,容易被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但有时又突然“翻脸不认人”;他们对人真诚坦率,非常重视友谊,每个人都有自己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但对自己最亲近的人――父母、教师往往不谈心里话;他们具有活泼愉快的心境,有乐观主义精神,却又常常带着抒情诗歌的情调;他们有时表现得很严肃,但一下又出现不加控制地幸灾乐祸地取悦别人。

上述种种是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他们行为表现的依据,因此,教师应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针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

应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根据一些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和自己几年教育工作的实践,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1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初中生由于生长发育较快,性机能逐渐成熟,因此,他们心理上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大人自居,要求成人尊重他、信任他,根据这种心理特点,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就应该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自尊心人皆有之。小孩子也不例外,据研究,一岁多的小孩就已经有自尊心了。到了少年时期自尊心发展得更为突出更为强烈了,并且成为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自尊心是人们进取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对孩子们来说,自尊心是他们的一种高尚的、纯洁的心理品质,这与虚荣、骄横、妄自尊大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中,其中就有一个“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这条原则就是根据青少年这个特点提出来的。教育者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不严格要求学生就很难成才。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但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必须是建立在对学生尊重的基础上,在尊重的基础上提出的严格要求,才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所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育者要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首先必须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我们强调必须尊重学生,但同时也应及时反对那种过分的、不恰当的、没有分寸的关心。这是因为这种关心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它会使学生认为,这是教师瞧不起他,对他的不信任,从而同样会达不到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