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

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与新媒体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与新媒体技术

第1篇: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044-0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知识体系的更新越来越快,终身教育成为每个人一生相随的伴侣。而国家开放大学拥有最好的网络教育支撑环境,是在职教育的首选。从最早的BBS文字交互,到现在的双向视频会议,到微课、速课、电大在线、蓝卓移动校园学习平台等,各种软硬件配置层出不穷,而且每一个都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推崇,对远程教学起到一定促进的作用。那么,哪种教学效果更好,哪种更适用于基层电大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哪种性价比更高,更迅便快捷,更能促进教学相长,更受授课教师和学员的欢迎,怎样整合更能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是基层网络工作者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此类问题谈下看法,希望能找到最适合教学的网络支撑环境。

1 经典的网络教学平台――电大在线

电大在线是最早的电大网络教学平台,以其开放性、共享性、易操作、好管理而受到教师和学员的欢迎。

硬件构成 服务器端采用的是IBM System x3650 M4服务器,造价在三万元左右。客户端可以采用普通的微型计算机,只要网络畅通,就可以随时访问电大在线,进行学习和讨论。

软件构成 基层电大在线软件全称为电大在线分校版1.5版本。电大在线使用的软件系统平台具有功能强大、操作管理简便的特性,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2003 Advance Server,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电大在线与CERNET之间的带宽为100 M,和公网之间带宽为4 M,无论对于大流量的流媒体播放,还是大访问量,都能保证网络的通畅和快捷。该软件价格为6000元。

运行情况分析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荣成电大在线2008年建成后,已平稳运行八年,实现了教学统一、教学相长的目标。从2008年12月份到现在,共实现总浏览人次达到197 929人次,最高日访问量达1500人次,教师共上传教学文本、教学视频资料等各种教学资源数量达11 476个,

学生访问量达十万次以上。在互动讨论区中,公共论坛发帖子数达9603个,其中学生发帖数达7289,教师回帖数为2314。课程论坛尤其活跃,发帖子数达107 715个,其中学生发帖数达到64 677个,教师回帖数达43 038个,充分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标。

主要优势 电大在线,总体上是个性价比较强、运行平稳、管理方便、比较实用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现今存在的不足

1)师生在线实时互动的机会少一些,教师对学员的网络实时监控功能相对较弱,教学效果反馈功能也相对弱些。

2)电大在线目前只支持电脑版的,有的手机虽然也能登录,但是分校版的只支持安卓系统,有些功能也不能正常使用,苹果手机则无法正常登录分校电大在线。

2 领先的移动教管平台――蓝卓移动校园平台

蓝卓移动校园平台是上海蓝卓教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用于教育领域移动学习服务的平台,以发短信和彩信等形式,让教师与学生形成互动,从而达到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目的。

硬件环境 服务器端:无需学校自己架设,由上海蓝卓教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软硬件服务支撑环境,只花钱购买其服务即可。客户端:手机或电脑,学员拥有一台普通的手机即可,智能手机更佳。

软件环境 移动学习服务平台是以短信、彩信、Web2.0、客户端等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应用,基于面向教育领域的SaaS模式,为学校提供集产品、技术研发、软硬件、培训支持、日常运营等服务为一体的移动学习服务平台。现在使用的移动校园4.0是一个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移动学习服务平台,实现学习支持服务和移动学习两大体系的完美融合。

运行情况分析 蓝卓平台在移动学习服务平台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方面,主要是通过蓝卓移动学习服务平台放送短信,提示学员按时上电大在线学习,完成作业,考前辅导,及通知考试时间、考试成绩推送等,实现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其次,学生方面,通过手机接收教师所发放的短信、彩信、微课件等,从而接受教师提供的服务。笔者所在的学校从2010年开始使用平台,五年来累计发短信5000余条,学生回复4000余条。

蓝卓平台的优势

1)即时性:随发随收,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2)互动性:学员收到信息后可以回复,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看到学员接收情况,互动效果好,有利于教师的管理和服务,也利于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

3)领先性:与传统软件相比,蓝卓移动校园在用户规模、建设投资、设备部署、服务模式、使用方式、网络接入、升级更新等多个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存在的不足

1)发彩信有一定的流量限制,一次发送最大数量不能超过40 K;不能发过大的课件,学生接受下载学习时需要较大流量。

2)费用较高,每个学生每年付费20元,按每年在校生3000计,每年费用6万元。彩信每条0.32元,还要另行计费。

3)学员彩信接收情况也不太好,由于受到手机型号、流量等限制,以及操作水平影响,50%的彩信学员不能收到或收到了打不开,导致教师做的视频、音频等课件不能按时到学生手里,这就直接影响到远程教学效果。

3 便捷的课件录制系统――速课录制系统

网络教学的支撑环境,除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管理平台,还有一个重要的支撑环境,就是课程录制系统,它帮助教师把传统的课堂―学生―黑板式讲授,转化为网络教学视频以及IP课件,从而通过网络平台传递给学生。

现在网上提供的视频录制系统很多,像Lectora的录屏、CS(Camtasia Studio)的录屏等,对计算机教师来说,使用起来不是难题。但除了计算机教师以外,其他专业的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很高,计算机水平却非常有限,要想短期内精通这些软件的使用,是个较难的问题。如何让教师快速简便地录制教学视频,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问题。

速课录制系统全称速课便携式智能课件录播系统,是由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开发的一套简单、易用、便携的随堂授课内容录播工具。它是集成了录制与编辑、学习内容与进度控制、个性化设计等一体的智能课件录播系统,是为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和分中心资源库建设的工具,包括便携式主机一套、速课编辑软件一套,可以进行视频、音频、文档三分屏录制,也可以只录制音频和文档以及视频和文档,还可以用编辑软件进行修改,操作简便,对初学计算机的人来说尤其适用,也减少了大量的教师学习计算机软件的时间和精力。

硬件系统 一台便携式移动录播系统,以及外设调音台、音频控制器、无线话筒、摄像机。

软件系统 速课录制系统suke_Setup_V10_offi。

优点

1)外形小巧,方便携带,生成的课件容量小,录制完毕的课件比原素材容量更小。

2)录制的课件可自由拆分、组合。

3)课件播放过程可师生互动交互。

4)支持多种课件类型,可生成包括三分屏、综合型以及公开课模式在内的九种不同类型的课件。

5)多种格式课件文件,能成符合国际标准的AICC认证准则和SCORM标准,能成普通的HTML文件和.exe文件。

缺点

1)除便携式主机外,录制音频时还需接相应音频设备,录制视频时也需接录像机,虽然这些设备都作为便携式主机的外设由供应商提供了,但是接口较多,只能由专业技术人员来安装,比较麻烦,且易出错。

2)造价较高,一台速课录制设备价格在18万左右,前期投入较大。

3)图像录入时色差较大,导致颜色略有些失真。通过本机器录屏时,文字和图像不够清晰,有少量失真的感觉。

4 先进的教学理念――微课

微课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并不是一种上课形势,也不是某种交互平台,而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理念。也就是说,要把一门复杂的课程分成很多细小知识点,或者叫知识碎片,然后针对某一知识点做成3~5分钟的视频进行讲解,这些视频最终通过网络和手机或电脑等终端,到达学生手里。微课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

硬件环境 可以是一台电脑,也可以是一间教室,采用摄像机或白板等电子设备。

软件环境 各种录屏软件,像Lectora录屏、CS(Camtasia

Studio)录屏速课录制设备等,都可以使用。

微课优点

1)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

2)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3)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4)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5)自主学习为主,是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适合一对一的学习。

微课的不足 知识碎片化,不易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

5 比较与整合

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大在线作为一款经典的在线教学和教学管理软件,虽然在前些年中给电大学员提供了相当多的学习和帮助,但其偏向于电脑版,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移动时代,特别是手机客户的要求;蓝卓移动校园虽然实时快捷,但是对于在线学习,尤其是利用彩信进行视频、音频文件的传输播放,难以达到远程学习的要求。因此,急需开发出电大在线的手机版,或者是增加和改进蓝卓校园移动平台的功能,希望能够拥有一个集电大在线和移动校园功能于一体的APP,暂且叫做掌上电大,它既能实现电大在线的学生学习功能、教师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功能,也能实现蓝卓群发接收短信、实时反馈功能。

从教学角度来讲,普通的课堂讲解和IP课件也难以适应现代网络教学的要求。最佳的解决方案是,教师把一门课程分解成许多微小的知识点,做成短小精悍的、吸引力较强的微课,通过速课录制系统进行录制,转化为MP4等网络流媒体形式,传送到掌上电大,便于学生上传和下载、学习和使用。

现有资源整合示意图(图1)

整合后掌上电大功能结构 掌上电大项目包含Web端和APP端。

1)Web端后台,主要为后台操作,涉及系统管理、电大教务、电大教学和移动办公等。作用:①基础数据建立及用户管理,用于师生数据的后台导入,为APP端提供数据基础,同时方便批量生成系统用户;②教师移动课堂的课件管理及相应的课堂答疑解惑。

2)APP前端可设计为三个模块:①电大教务,包括招生指南、专业课程、课表安排、辅导教师、成绩查询、学分查询、毕业查询等;②电大教学,包括我的课程、在线教学辅导、课程论坛、在线作业、考前资料下载等;③移动办公,包括电子邮件、公告通知、短信群发反馈、考前提醒等功能。

第2篇: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

【 关键词 】 计算机网络技术;新媒体;发展模式;分析

Discussion of New Media Development Model is Based on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Dong Peng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Inner Mongolia Wulanchabu 012000)

【 Abstract 】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is mainly based on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lying on the Internet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the media in the form of an innovative form. Currently, the Internet and other new media has become important following the traditional media media, to achieve timely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rich content, while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cost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the process of the new media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mong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 and its provide a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so that the new media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seminating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new media development model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alysis.

【 Keywords 】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new media; development model; analysis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高校的计算机教师,也在不断地对新媒体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通过了解互联网新媒体,到解决新问题在发展中的问题,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媒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2 网络新媒体的产生

网络新媒体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在我国得到应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人们开始逐渐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其开发和研究。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网购、网校、网上银行、网络社区、网络医院等互联网基础服务形式逐渐增多,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它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是一种无法比拟的技术形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逐渐的走向社会,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日渐提高,已经被誉为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互联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很多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将文字、声音和影响等形式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对信息进行了展示和解说,这种融合结合了其他媒体形式的优点,让信息更加直观地进行了展示。互联网新媒体不仅仅在发展自己,也推动了其他媒体的发展,让传统媒体感受到了互联网的魅力所在。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新媒体的出现让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因为网络新媒体的出现让信息传播的更加快捷,信息的展现形式多种多样。人们更喜欢主动地去搜索信息,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信息,网络媒体凭借着其诸多的优点,被人们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

3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

对于新媒体而言,其重要的组成形式主要是依靠网络和移动设备,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对新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是互联网新媒体的核心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极具商业潜力的重要发展模式,关系到新媒体的发展。

3.1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改变了人们的习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也随着不断的改变,其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互联网产生开始,人们的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重要方式就在不断的变化。最早主要的媒体传播方式以网站为主,人们通过互联网去沟通和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这种形态之下的信息传播模式多为单向的传播,带来具体的互动还需要一些聊天工具的辅助,聊天工具的诞生改进了人们之间进行传播的交流的重要形式。之后论坛的出现让信息传播形式更加的快捷,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喜欢泡在论坛进行观点的阐述。而随后的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迅速地发展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微博的开放型、便捷性深深收到广大网民的喜爱。现在微博作为信息重要的传播方式,不仅参与信息的传播,还是重要的言论所在地。一些政府都在微博中政治措施,告诉人们重要的信息。

3.2 无线设备成为新媒体的重要载体

随着我国通信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建设成3G、4G网络,这标志着通讯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正式开始,无线网络的发展将大大拓展新媒体的范围,移动设备也成为了新媒体的重要载体,在手机上浏览信息,与人沟通已经成为了现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手机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运行速度的加快,已经可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浏览,让人们更好地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和上传信息,将自己生活当中的点滴和遇到的奇人怪事进行分享。未来的新媒体发展更多地需要移动互联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增加了媒体的传播种类,让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的增长,开辟了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新纪元。

3.3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信息的内容结构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形式和内容结构在不断地改变,早先的媒体传播方式仅仅是以文字为主,实际上是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化,并没有完全展现出自己的优势。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视频技术的推出,突破了原有的传播形式,网络信息传播开始有直播、声音、图像的变化。其在线直播的内容多种多样,用户还可以自由选择播放的内容,重复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这种回放和自由的形式是传播的播放形式所不能达到的,而且在对视频的处理上,更加地清晰。新媒体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服务,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性,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视觉体验,也会给媒体产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模式。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地改变,目前移动互联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新媒体发展的核心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现有新媒体形式。新媒体的发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为其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促使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更加健康地发展,提供给用户更加方便的网络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艺,罗玉云.论新媒体传播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衡水学院学报.2012(06):98-100.

[2] 褚永波,万文丽.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优势[J].中国新通信.2014(02):47.

[3] 文新发.互联网新媒体对高校信息安全的影响[J].信息通信.2013(07):132-133.

[4] 王中贝.浅析凤凰传媒集团的互联网新媒体营销[J].东方企业文化.2013(20):183.

[5] 周钧.试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3(10):117-118.

第3篇: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网络教室” 信息技术 英语教学 整合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与普及,“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被引入了计算机教室,将原本散乱冰冷的机器连成有机的整体,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不仅为我们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且为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现代化的平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平台,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进行了一些探索。

二、“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特点

流行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很多,它们都有着一些共同特点。笔者使用的是北京智博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产品:智博Media-Class多媒体教学网,其主要具有如下几项特点。

1.屏幕广播速度快,采用动态图像捕捉及数码分流广播技术,实现快速广播。

2.独创的多媒体广播功能,能进行动画、带视频课件的广播,解决了“黑窗口”问题。

3.无需另外配置服务器,只需要对等网连接,就可以轻松进行多媒体教学。

4.强大的控制和转播功能,学生、教师可以共同操作,同时可以转播给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观看整个操作学习过程。

5.人性化的操作界面,仿真教室,拖放式操作,便于教师轻松使用。

6.操作界面简洁明快,支持“全屏模式”和“工具条模式”两种方式。

7.提供“授课过程录制”和“授课过程回放”功能,方便对重复性的教学内容的使用,从而降低教师工作量。

8.新增的“管理机”功能,提供了在校园网内建立虚拟教室的功能,每个老师可以建立自己的“虚拟教室”,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加入“虚拟教室”。

9.功能完备,20余种功能帮助教师完成交互式教学。

三、“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应用流程

Media-Class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学网操作软件,具有网络教学功能和众多的附加功能,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我们在实践中将其按功能划分为四个模块进行应用。

1.课前准备

(1)使用“系统配置”设置各项功能的参数,在“配置模式”下排布学生计算机的图标,并在下面输入学生的名字。每个班上课时,屏幕上显示的都是该班的学生姓名,学生机图标的位置与教室中的真实布局相同,非常直观。通过“教室模型”功能将教室布局、学生姓名等信息储存下来,以便下一次使用。

(2)使用“屏幕录制”功能,将教学内容录制下来,然后通过“播放录象”功能将录制的内容广播给学生。

(3)使用“下发程序”功能将一些程序或文件集中下发到学生机的电脑硬盘中,节约安装软件的时间,保证教师、学生的课件同步。

2.课堂管理

(1)学生输入姓名,显示在教师机屏幕上,教师可以很直观地了解使用每台电脑的学生姓名,实现“教师点名”功能。

(2)使用“屏幕监视”功能,通过教师机的屏幕,在一屏内监看某一组学生或者全体学生的屏幕内容。使用“刷新教室”功能重新扫描教室内学生的状态,使用“远程管理”功能对全部学生的电脑进行各项属性的设置,实时管理和监控。使用“远程命令”启动学生机的应用程序或者课件,通过“消息通知”功能向学生发送通知或者警告。

(3)当老师需要讲解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希望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不希望学生乱操作电脑时,可以用“黑屏功能”或“锁定功能”把学生计算机的屏幕变黑并锁定,以便教师讲课。授课完成后,使用“全体恢复”功能将学生机的状态恢复为正常状态。

(4)利用“远程启动”功能重新启动学生的计算机,测试开机状态,或者警告玩游戏的学生。机房统一关机的时候,利用“远程关机”功能关闭学生的计算机。

3.课堂教学

(1)通过“广播功能”将教师机的屏幕内容、声音等信息实时地传送给学生收看收听,进行课堂教学。使用“语音教学”功能将教师的声音实时地传给学生,实现教师对学生进行语音教学的功能。使用“电子教鞭”(也称作“电子白板”)功能在广播教学的同时用彩色的电子笔在屏幕上任意批注圈点,加强教学效果。使用“播放录像”功能将事先通过“屏幕录制”功能录制的录象,对学生进行播放。使用“网络影院”功能向全体学生播放流媒体影象和声音,如VCD,Mpeg影片等多媒体内容。收听、收看的可以是全体、小组或个别学生,从而实现整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2)通过“学生示范”功能进行课堂提问和练习,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把某个学生机的屏幕内容、声音转播给其他学生。

4.辅导与作业

(1)使用“分组讨论”功能,教师和单个学生、部分学生或全部学生以聊天室的方式进行文字交流,通过“语音对讲”和学生进行语音交流。还可根据学生的IP地址实时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信息。

(2)如果某个学生遇到的问题比较典型,教师通过“控制转播”功能远端遥控这名学生,同时将这个控制过程转播给其他学生、接收转播的对象可以是某个学生,部分学生或全体学生。在控制转播的过程中,教师和被控制的学生可以通过耳麦交谈,其他学生可以听到教师的声音。

(3)当某学生需要教师亲自指导时,教师使用“远程控制”功能,在自己的座位上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在控制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耳麦通话,还可以共同控制某一学生的计算机,实现生生互动,合作学习。

(4)使用“下发作业”功能将一些作业集中下发到学生机的电脑硬盘中,使学生自主地完成作业。

四、“多媒体网络教室”应用体会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与英语教师合作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平台就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利用“语音教学”和“语音对讲”功能建立了语音教室,使用“广播教学”、“播放录像”、“网络影院”、“电子教鞭”、“学生示范”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既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语音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又便于师生双向互动和生生多向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了合作学习。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的活动或实践,例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情境再现,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开小组讨论和辩论等。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大量模拟真实语言情境的声形兼具、图文并茂的电子教材提供给学生,向他们展示各种语言学习软件的使用和相关的学习网址,建立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学生创设了有丰富信息的环境,向学生提供了最恰当、最真实的语言信息输入,引导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以便更深、更广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4篇: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视;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了媒体的发展与创新,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代表性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目前新媒体发展速度迅猛,正在不断改变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对电视等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利用新兴的网络化思维,令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深受广大人民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新媒体代替电视媒体获取信息。为了应对新媒体的到来对电视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应该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与新媒体技术进行融合,并且推出创新型业务,从而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资源配置和信息传输。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我国新媒体技术虽然起步较世界其他国家晚,但是发展迅速,对传统的电视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了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探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点与发展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键性区别在于新媒体通常以互联网、多媒体等高科技作为依托,从而实现媒体所具有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功能。与此同时,随着当前社会中信息碎片化的趋势加强,智能手机和电脑等设备的使用率逐年攀升,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手机、个人电脑等工具实现彼此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信息接收,因此社会中每个团体甚至每个人实际上都是一种新媒体的组成部门。由于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其传播方式以及时间选择更为自由,同时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更高的互动性,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多方面多方式的信息传播与接收。

与此同时,新媒体中进行信息接收的个人在选择上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如电视等传统媒体按照固定的时间播放相关的节目,观众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利用电视机进行观看,而利用新媒体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何时何地观看何种类型的自由,不必熬夜或起早观看自己喜爱的节目,这种特点便捷了受众对于时间的选择和调控,又促进新媒体的继续发展,形成新媒体发展的良性循环,而传统媒体进入了迟滞发展的误区,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传统媒体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各个方面的挑战,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这些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促进了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电视媒体技术的传播与发展提出了挑战,电视媒体一方面受到地域的限制,即使在我国不同省份的电视机通过机顶盒都不能完全接受到电视信号,其他国家的电视节目更难以观看,但是新媒体可以利用互联网观看世界各地的视频、网络剧等节目,其覆盖率明显高于电视节目,新媒体的内容中信息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观众在可以便利掌握最新信息的同时灵活调控观看节目的时间;第二,新媒体凭借互联网、卫星传播等技术方便了受众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方式,与传统媒体的被动接受信息不同,新媒体中受众可以不断接收信息、发送信息以及传播信息,具有更强的主动性,特别是目前一些视频网站上“弹幕”的出现令观众可以实时发送自己的感想,并与其他人进行信息共享,促进了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与传播;第三,传统媒体多利用视频和声音的视听感官传送信息,新媒体不仅利用视频和声音,还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文字、图像等传播信息,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如一些新媒体利用动画、漫画等元素制作游戏,更加增强了受众的参与度;第四,新媒体的产生必将影响电视观众的市场份额,由于新媒体的独特性,其受众必将越来越多,造成电视观众的流失,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新的挑战。

虽然新媒体的发展对电视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应该看到信息时代中的机遇,传统媒体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将传统媒体信息资源的可靠性高和完整性高的特点与新媒体实时性强和自由度高的特点相结合,不断研发新的媒体产品,如在电视媒体的平台中加入互联网等信息时代的产物,将视听感官与观众的实时性感受充分融合在一起,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资源配置,形成优势互补,进一步进行传统媒体的改革创新,促进我国媒体事业的发展,走向新媒体时代。

二、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模式

电视媒体为了改革图存,其中重要的变革途径是与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新媒体进行融合,以便形成取长补短的融合模式。电视媒体在把握信息时代特点的基础上顺应历史潮流,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电视媒体中,才能谋求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电视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手机电视和网络电视。

(一)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是电视媒体通过推出手机APP等形式将电视节目以视频的形式上传到手机APP中,利用手机作为媒介传输电视节目。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手机APP便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手机购物、手机订餐等业务不断发展,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自己的各类生活问题。智能手机具有便携的特点,在零碎时间中人们往往会利用手机APP消遣时间,手机电视则将手机的操作系统与电视节目的视频充分结合在一起,将本电视台中播放的节目同步到手机APP中,如果在特定时间观众没有观看电视节目,可以利用其余时间观看视频,便捷了人们观看电视的方式,同时还可以设置评论区和弹幕以供观众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手机电视将智能手机的便携性、电视媒体中各类节目的真实性与新媒体的双向传播性充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电视与新媒体充分结合的良好模式。

(二)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立足于电视媒体的电视节目形态,并将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融合在电视节目中,通过建设电视台的网页、个人电脑软件实现电视媒体的改革与发展中,将电视中的信息通过网络的途径进行传播,充分将网络的实时性与电视节目的真实性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电视节目向网络视频的转换,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时间合理观看视频。

目前,我国网络电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即最先构建网络电视的央视网、凤凰网后,地方电视台也不断推进网络电视的构建,逐渐实现网络电视不断推广、完善的过程。目前,我国网络电视的构建从信息技术和规模上看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特别是我国电视台存在覆盖率低、内容局限性强、互动性差等缺点,针对上述缺点,采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的网络电视应向高覆盖率、内容丰富、互动性强且具有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发展,实现“海量信息+双向传输+高度专业”三位一体的建设目标。因此在构建网络电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于电视节目信息量的要求,抵制电视节目存在内容空洞、剧情冗长等问题;构建双向信息传播要注意网络电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要注意电视节目的专业化以及网络构建的专业化,逐步构建以电视节目的视听信息为主,辅以信息双向交流的网络电视的高度专业化、高覆盖率、高稳定性的网络电视平台。

经过手机电视与网络电视的构建,电视媒体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加观众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增强了电视媒体的竞争力。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固地自封、不求发展的电视频道必将被历史所淘汰,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与机遇,传统媒体必须进行改善,将新媒体技术与电视充分融合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谋求自身的持续发展。

三、促进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促进电视与新媒体的进一步融合,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电视与新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形成电视媒体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本文将从健全网络电视产业链以及促进网络电视创新机制两方面进行探讨,对于网络电视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健全网络电视产业链

电视行业的产业链中,电视节目是关键内容,以卫星技术与机顶盒技术为依托,电视机为传播信息的媒介;而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产业链中,关键内容则为数据库中的视频节目以及周边的信息,其数据量具有较大的提升,技术依托为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传播信息的媒介变为手机或个人电脑。在上述产业链中,电视节目多以免费但加入广告的形式出现,同时也有一些付费但没有植入广告的形式获取收益;网络电视的收益实际上与电视节目相似,通过在各类网络视频中加入广告或直接卖出视频换取收益,在收益上具有一致性,为网络电视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健全网络电视产业链有助于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在建设过程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构建网络化产业链,即网络电视的产出与运营均在网络中进行,特别是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使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视频的采集与存储利用网络实现,而网络电视平台起到播出或是接收节目的媒介作用,在网络电视的管理中均采用网络化的规范形式;第二,产业链中的生产方式应具有度特定,电视媒体可能同时播放一个节目或是在不同时间段播出相同的节目,由于网络电视的便捷性,在构建中应该将相同信息、相同内容进行提炼;第三,信息的多向交互,电视媒体主要是将电视节目传输给观众,尚未建设良好的观众反馈过程,网络电视中应该建设双向以及多向的信息传播方式,使网络平台的管理者了解观众的想法和兴趣,观众可以同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第四,生产领域多元化建设,电视节目主要依托节目的内容进行生产,而网络电视通常涉及到多领域,比如将网络畅销小说、网络游戏、动画漫画改编成电视剧或将娱乐节目、电视剧改编成游戏等等,实现跨领域的融合;第五,建设数据库资源,由于电视节目与网络视频仍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构建数据库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信息的交流传播,实现网络电视的个性定制、海量信息、高度专业和高度智能的网络电视平台,实现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建设网络电视创新体制

传统的电视体制中节目的内容较为单一、盈利模式单调、生产与经营方式落后,已经远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为了实现电视与新媒体的不断融合,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电视行业的发展,电视台必须对网络电视实行创新体制。

网络电视创新体制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创新网络电视的经营体制,网络电视的建设需要在生产、输出和接收等方面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统一管理,因此网络电视的经营体制必须进行创新,如进行特定节目付费业务、VIP除广告业务、构建游戏平台或自制网络剧等等,颠覆电视媒体仅依靠广告进行盈利的模式;第二,创新网络电视的传输体制,网络电视与传统媒体的首要差异在于传输的媒介依靠网络,良好的网络传输体制能够将受众的体验好感度上升,有利于网络电视的推广与传播,构建稳定、安全多向信息传输必将是网络传输发展的趋势;第三,创新网络电视中投融资体制,进行网络电视的建设中必须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以便建设大容量的数据库资源,目前我国电视台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利用网络化的投融资体制可以解决网络建设中的资金问题,打造完善的网络电视平台;第四,创新网络电视的管理体制,目前电视台广泛采用的管理体制电视产业现行管理体制是宣传、生产以及管理一体化建设,但是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理体制已经远不能满足网络电视平台进行管理的需要,网络电视的管理更应该注重对于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各项职能的分工,特别是网络电视对于各类文化组织的管理需要不断进行改进,促进网络电视的规范性,在建设网络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市场中竞争形式、观众需求和产业链的发展,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高级的管理模式,改善传统的电视媒体在传播方式、内容、管理体制以及盈利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促进网络电视平台的全方面发展。

四、结语

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是媒体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市场经济的大势所趋。电视台为了谋求自身发展,可以通过手机电视APP以及网络电视的构建实现电视媒体的直观性与新媒体的便捷性的充分结合,手机电视与网络电视的发展以“海量信息+双向传输+高度专业”三位一体为建设目标,逐步构建以电视节目的视听信息为主,辅以信息双向交流的网络电视的高度专业化、高覆盖率、高稳定性的网络电视平台。通过优化网络电视的产业链和建设网络电视创新体制实现网络电视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臻.电视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J].新闻传播,2015,(14).

[2]易绍华.电视的活路――数字化背景下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第5篇: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网络技术;融媒体;广电工程技术

随着网络数据日益丰富,人们对广电工程技术的数据处理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融媒体出现在大众视野,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融媒体广电工程技术在数据分析与处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融媒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数据进行筛选、整合,将互动性与差异性相结合,为广播电视媒体行业带来了新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应加强网络技术在融媒体广电工程技术中的合理运用,为融媒体广电工程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 媒体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广播电视在媒体行业中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影响。从总体上看,虽然广电媒体的总收入占比持续呈上升趋势,但发展进程缓慢,其中广告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而网络收入则不断增加。应对电视媒体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使电视媒体朝着新方向发展,积极推广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

1.1 广播媒体

因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广播媒体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对于收听传统广播,网络广播优势明显,它不仅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还具有多种功能和表现形式。传统的广播媒体比较单一,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选择网络广播。为了转变人们对传统媒体的印象,广播节目不断创新形式,与融媒体相结合,为听众提供不一样的体验,从而提高广播的收听率。

1.2 电视媒体

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据不完全统计,有线电视安装用户已占全国用户的65%左右,但是,电视收视周期却在降低,2019 年的电视收视周期下降到160min。各地方电视台收视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传统的电视节目因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时间和内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很难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与传统的电视节目不同,网络电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多媒体设备的出现,无线网络的普及,只要用户拥有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就可以随意观看网络视频和网络电视。

2 网络技术在融媒体广电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2.1 实现业务服务平台的创立

传统的广播电视中,信息来源大多来自于广播电视台,数据来源路径比较单一。在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下,融媒体广电工程技术中的信息数据来源途径众多,广泛的数据信息集中通过融媒体广电工程技术,创建了业务服务平台,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多种客户端,不断向外即时信息与新闻,吸引用户来体验或观看。为了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观看到电视节目,可自主研发与卫视同步的电视平台APP。如湖南卫视的芒果TV、浙江卫视的中国蓝等。这一举措使电视市场的发展空间得到延展,促进了融媒体广电工程的广泛应用。

2.2 优化数据采集

信息数据是融媒体广电工程技术中的根本,在数据信息采集过程中,融媒体广电工程技术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对微博和论坛等各个社交平台进行数据的集中收集,还可以利用它们挖掘更深层次的数据信息,通过后台监控实时把握数据信息的最新动态,这极大提高了融媒体广电工程技术的数据采集与整理的效率。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收集图片和视频等动态信息,使融媒体广电工程技术的数据更加真实丰富。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上传至云端进行保存,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2.3 数据分析

数据信息多种多样,需要借助网络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优质化服务,推动广电媒体行业向服务方向发展。如浙江卫视的中国蓝和湖南卫视的芒果TV应用软件,它们的后台都有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控和保存用户的浏览记录,从而了解用户最感兴趣的节目内容,及时为用户推送与浏览过的节目内容差不多的视频资讯,从而实现广电媒体的服务性。数据分析还可找准时机投放广告,提高广告投放时间的准确度,确保广告的经济效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融媒体广电工程的服务范围和规模也将逐渐扩大。

3 网络技术与融媒体技术的运用发展

3.1 网络技术的运用发展

网络技术是指将多种技术结合起来,包括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结合。借助网络技术将信息数据资源进行分类、分析、优化和整合,这样能够全面推动广电工程技术的创新升级。另外,网络技术运用得当,还可以将网络技术中的数据量扩大,保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多样性,如:网页渠道、游戏渠道、软件渠道、监控设备等。

3.2 融媒体技术的运用发展

融媒体广电工程技术主要依靠媒介载体,将各式各样的媒体形式整合到一起。作为广电工程发展的基础,融媒体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具有重要作用,将单一的媒体表现形式逐渐向多元化形式过渡。融媒体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广电工程技术和网络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融媒体的出现使广播工程形式表现多样化,作为当前最科学、系统的形式,融媒体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6篇: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网络传播;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提高生产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市场对高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应革新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符合现代化市场体制要求的专业人才。以解决经济社会问题为导向,契合市场实际发展需求,打破专业界限、学科界限,从社会角度培养人才,实现媒体行业现代化建设。

1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介绍

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是基于信息传播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实现媒体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它是具备数字信息时展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通过对网络的熟练运用,以及信息收集、整理、策划等新媒体运营能力培养,顺应数字化媒体发展趋势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该专业不仅需要学习者有扎实的传播学学习背景,以及信息网络数字化媒体应用能力,更要懂得媒体传播规律和市场媒体制度;能够在全球化信息交流中,形成对互联网业和新闻传播业运营的整体性、综合性把握,将知识转化为创意、策划和执行能力;能够掌握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文学功底,以及一定的自学能力、社交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

2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就目前情况而言,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主要设置在传播学范畴内,忽略了学生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无法体现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的特点。我国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发展起步较晚,专业师资团队建设不够完善,教育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且实验设施不配套,缺少实践基地和实践条件,仅有的设备也存在硬件缺乏、设备老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

3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分析

3.1革新人才教育观念

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是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衍生出的一种以培养全面型人才为目标,实现突破性与应用性,延伸传播学内涵的专业。各高校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时,应立足于社会发展现状,优化办学宗旨,强化专业人才目标培养体系,发挥本校特色进行现代化专业人才培养。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新型项目教学法,实现具体课题作为课堂目标的教学模式。利用实际网络应用技能,结合文字、PS等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新闻传播学与信息科学理论,更要了解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及新媒体知识应用技术。以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站运行管理、新媒体技术应用为重点教学内容,通过文理交叉的教育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现代化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育模式,通过情景模拟帮助学生体验网络传播与新媒体工作中的所有环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所处地区的实际人才需求,完善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的个性化培养[2]。

3.2提高师资投入力度

当前形势下,各高校应加大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师资投入力度,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基层进行实践锻炼,提高薪金待遇,促进教师团队水平能力建设。在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教学过程中,发挥各高校学科资源优势,实行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学等专业教师共同承担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任务的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由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进行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教育,实现人才的高效化培养。此外,应完善教学评价系统,从专业能力、实践水平、网络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学生能力水平评价,拒绝传统教学过程中将成绩作为主要标准的考核方式。增设学生对网络传播与新媒体教师的教学作用评价环节,说出自己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疑惑,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这对于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自身能力水平塑造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实现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

3.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作为一门专业性强、操作难度大的现代化课程,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对实验室的投资力度,将高新信息技术引入实际教学环境中,推动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现代化发展。实验室是进行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教学的基础,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学校建设过程中,应根据社会对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实际岗位需求,不断革新完善校内设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条件较差的高校可以进行跨校、跨院合作,提高设备利用率。如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和新闻学学生共用摄影摄像教室、模拟演播室,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共享网络实验室。重视现代化网络应用,将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相结合,依托科学技术软件,突破场景对于专业学习的局限。在适当增设实验室及实验设备外,还要加强与社会活动合作,结合本专业特点,利用广播电视台、记者团等校内组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通过互联网构建网络传播与新媒体教学实践基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及影像录制,在不影响社会活动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为本专业学生提供真实化实践场景,明确实践岗位的具体任务,熟悉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工作操作流程。

3.4完善社会实践教学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社会企业参与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大量实习机会,利用社会真实环境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内容进行巩固,提高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全方面素质。以未来行动导向作为教学基础,加强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教学的社会实践,完善相关课程构建,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课堂实践教学、课外模拟实践以及社会活动实践等形式,加强对基础技能与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3]。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作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教育课程,在其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健全相关理论知识体系,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建设。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材、网络应用相结合,规划好教学制度,制定详细的实践课程数量、时间、方式等内容安排。根据实践进度安排进行理论知识辅导,使二者完美契合,在完成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后,通过实践教学巩固内容,加深理解。根据教学情况及学生反馈,对课程进度与实践活动进行调整,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逐渐推进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3.5实现科学教育创新

伴随着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建设,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记者正朝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伴随着新型记者涌入社会,各个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独立,如何整合分配这些专业人才成为现代化媒体行业发展的核心。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人才作为一种实现社会高速发展的战略资源,要完善人才的科学化管理,注重个人素质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革新现代化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建设现代化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人才队伍。创新是人才培养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打造现代化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面对信息量与日俱增以及互联网应用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在进行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教学时,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革新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改革工作。根据社会各界对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实现学生的专业化创新教学,建立以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

第7篇: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

网络媒体作为我国传媒行业的新兴中坚力量和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参与主体之一,同样需要谋划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借助“供给侧”政策之势,思考和探索我国网络媒体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实践中的路径。

发展现状:竞争同质化,制作水平较低

互联网技术推动媒体领域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近年来我国媒体融合的程度进一步加深,随之而来的是基于“一云多屏”、依靠传统媒体资源新生的网络新媒体。其表现为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成为新常态,“互联网+媒体”加入线上传媒竞争,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新闻都是通过网络及自媒体渠道第一时间传播。尤其是传统媒体在受到互联网即时传播的冲击后,纷纷借助网络平台构建自己的网络媒体,搭上互联网时代的“快车”。《中国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仅传统媒体运营的新闻客户端(App)就有231个,其中北京地区占26个,广东、江苏也分别有25个和15个。众多同质化的网络媒体软件带来的是“数量过剩、质量不足”的结果:超过九成用户每日仅打开1款新闻客户端,7.8%用户会每天打开2款,只有1.2%用户每天打开2款以上,超过六成移动用户在使用新闻客户端后给予其的评分不足10分。

除同质化竞争外,粗制滥造的媒体内容浑水摸鱼进入市场,大量制作水平较低的网络传媒产品也无法满足国内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人民日报》曾刊文分析2015年“舆情反转”事件,其中很多就是网络媒体向社会大众提供了低质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内容。

问题剖析:供给需求失调,资源配置不均

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体发展的速度空前,无论是传统媒体转战网络还是“互联网+媒体”,都展现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但从“供给侧”角度看,供给与需求失调、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依然阻碍着网络媒体的未来发展。

首先,低端供给过度,高端、分众传媒产品不足。一方面,很多新闻媒体推出了微博、微信公众号甚至是新闻客户端,但传播的内容大同小异。另一方面高端、分众化的网络媒体生产供应不足,与要求越来越高的受众、用户的需要相差甚远。

第二,各级各地区间网络媒体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众多强势网络媒体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网络媒体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省、市、县各级间发展不均衡,各级网络媒体呈现出新型媒体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各个网络媒体间发展速度不均衡,依托传统强势媒体资源的互联网媒体有良好的媒介资源和品牌优势,相反,一些较弱的传统媒体,它们向互联网融合转型的能力较弱,其网络媒体的供给质量也就相对有限。

第三,行业主导方面网络媒体优势有待彰显。网络媒体在独立制造优质内容、精品力作方面相对逊色,尤其在深度新闻、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等方面。有调查显示,传统电视依然是第一强势媒体。虽然电视受众接触的媒体日渐丰富,但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仍有近八成的受众获取重大事件信息首先通过电视媒体;其次才是网络媒体,有14.8%的受众最先通过互联网得知事件信息。

革新之路:打造精品内容,重视资本运营

以新兴技术为工具,在灵活的体制、机制下,优化网络媒体产业供给侧,让网络媒体在满足受众需求、促进社会发展上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使我国网络媒体借力“供给侧”政策焕发新春,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网络媒体该怎样借力“供给侧”政策谋变求新?

保罗・利文森在《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中提到:“如果没有内容,一个媒体是无法生存的,更别提兴盛了。”首先,用精品内容打破供需错位,满足受众有效需求。要细分需求市场,在内容供给整体提升档次的基础上,提供具有差异性和个性化的品质服务,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找到平衡点。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互联网媒体更应该运用好用户互联网“痕迹”,智能优化内容生产方向,并分众推送。

第二,以技术为核心,提升供需适配性。传媒产业要与社交网络相粘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化传媒产品生产流程,实现全媒体传播渠道,生成全新的传媒产品供给体系。与此同时,要善用科学技术调整网络媒体供给结构,即要恰如其分地用好前沿科技成果。

第三,调整媒介生产者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网络媒体可以一方面着手自身人力资源的优化,注重提高网络记者的专业化水平,大力培养和引进“技术+新媒体”复合型人才,打造高素质的新闻采编队伍;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吸纳、挖掘并培育自媒体平台中有潜力的新生力量,大胆调整人员结构,从供给侧入手,以最前端的产业技术形态,辐射和牵引新闻传播人才供给体系的转型升级。

第四,加大基础性投入,重视资本运营。网络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增加基础性资金的投入比例,借助资金的力量,突破新闻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障碍,发挥资本的支撑作用,提供信息内容的最优供给。例如,上海报业集团在推出“澎湃新闻”和“界面”两个新媒体产品时,就宣称小米、360等互联网公司已出资入股。除了做好新媒体产品外,上海报业集团还与其他投资人共同发起新媒体产业投资基金,利用基金投资的模式,克服传统的体制、机制、人才、技术上的障碍和壁垒,及时发现、投资、培育新媒体,从而获取新媒体产业高速成长带来的收益。

第五,体制机制改革要增加活力,融合媒体要增加特色。打造融合媒体方面,大型主流媒体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例如,人民日报社推出的“中央厨房”,就是一次采编、多次使用,多渠道多终端提高新闻内容的生产和使用效率;上海报业集团目前已经推出的“上海观察”“澎湃”“界面”三大新媒体项目均有实质进展。网络新型媒体在坚守自身属性、特点的同时要立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尽可能地实施差异化、特色化的媒体融合战略。

参考文献

1.清博大数据新媒体指数团队:《中国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发展报告》,《青年记者》,2016年第3期,第9~14页。

2.徐立军、王京:《201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分析报告》,《电视研究》,2013年第2期,第17页。

第8篇: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网络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大学生

1网络媒体概述

1.1定义

所谓网络媒体,则是指能够进行信息传播的网络载体,主要借助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信息传递提供平台的新型方式,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当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网络媒体类型也日渐多样,越来越多的新型媒体被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①

1.2类型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对网络媒体进行不同的划分,现依据网络媒体的功能不同对其进行划分,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自我展示类。该类网络媒体可抒发个人情感,并以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记录下来,主要有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第二,讨论类。网络媒体具有互动性,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进行自由探讨,比如说百度贴吧、论坛、BBS等。第三,即时通讯类。即时聊天成为当前人们普遍热衷的事情,尤其高校大学生群体,采用即时通讯手段进行信息交流最多,像飞信、微信、QQ、MSN等都是重要的即时通讯方式。第四,社交类。基于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借助网络技术可进行人际关系拓展,我国现有的社交网站,其中学生网络互动社区易班所具有的影响力最大,除此之外,还有人人网、Facebook等。

1.3特点

作为新一代媒体传播技术,网络媒体具有其特有的优势特点,具体表现如下:第一,迅捷性。网络媒体进行信息传播速度十分快,几乎可实现信息传播与接收的同步,较传统媒体技术而言,信息传递速度快、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信息查找可通过检索功能实现,大大缩短了查询时间。第二,普遍性。当前大部分网络媒体形式操作简单,并且没有较高的使用成本,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网络媒体的普遍化,致使网络媒体的使用者越来越多。第三,互动性。互动是网络媒体具有的独特特点,不仅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信息传播,同时也可进行多方信息互动,促进传播双方的信息交流。

2当前辅导员应用网络媒体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2.1对网络媒体缺乏重视,导致应用层次较浅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虽然目前网络媒体已经逐渐运用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但是由于辅导员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网络媒体的应用仍处于较浅层次。受到年龄结构的限制,高校辅导员所具有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加之自身的工作任务量较大,对网络媒体不能充分运用,所建立的飞信群或者QQ群等,也成为日常班级通知、校园活动开展等信息的平台,很少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对学生提出的学习与生活问题等,也不能很好地进行解答。

2.2辅导员对网络媒体的运用缺乏科学性

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新事物适应能力,能够对网络媒体技术及时掌握,对网络平台的使用较多,并习惯采用网络用语进行交流等。相对而言,辅导员在网络媒体的使用上则落后于学生,只有部分年轻辅导员或者计算机专业辅导员,能够熟悉网络媒体技术,并对网络媒体的应用进行科学规划。但是,针对大部分辅导员而言,其对网络媒体的应用缺乏科学性:第一,由于不了解不同形式的网络媒体具有的特点,在其应用过程中较为盲目,比如说,辅导员借助人人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由于人人网信息量大,辅导员的信息极易被其他内容覆盖。第二,辅导员对学生的网络媒体应用情况未进行深入了解,导致双方网络形式运用不对称,则将阻碍网络媒体功能的正常发挥。第三,教师在网络媒体应用过程中,带有较多的说教色彩,与网络媒体的平等性有所矛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度。②

2.3网络媒体应用中辅导员与学生缺乏互动

网络媒体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的运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伸出援手,接触学生的心理困惑等。然而,由于辅导员日常与学生接触较少,平日里缺少与学生进行沟通,很难实现形成师生间的朋友关系,导致师生之间借助网络媒体进行互动时,仍具有一定的距离感,沟通的深度较浅,学生面临的生活压力或者心理困惑等都不与老师交流。与此同时,辅导员平日承担的工作任务多,对于学生的飞信、QQ留言等无法及时回复,也是造成双方无法进行深度互动的原因,同时也对学生带来一定的挫伤。

3辅导员应用网络媒体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

3.1通过易班网络媒体应用,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易班这一综合互动社区得到高校师生的青睐,运用易班可创建网络班级,有利于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第一,学生可在易班社区中进行学习交流和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由于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学生之间由于日常交流不多,对很多专业知识的掌握有所欠缺,而借助易班平台,学生可就学习方式进行分享,加强学生之间是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二,加入易班的同学会填写自己的相关资料,辅导员可借助对资料库的查阅,掌握更多的学生特点,比如说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等,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并以此为基础向学生多提供影视作品或者阅读书目等。第三,应用易班进行班干部选举、奖学金评定等工作,进行班级事务管理,促使班级事务更加公开透明,并激发学生的班级凝聚力。

3.2关注学生的网络媒体更新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大学生对网络媒体存在普遍热衷,会在相应的网络平台上展示自己,抒绪,因此教师应经常使用网络媒体,及时关注学生的信息更新情况,获得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开导与帮助。比如说,大学生会将自己的利益需求,以及相关的校园意见等通过校园的BBS进行传达,其中包含较多的心理、思想等问题,若辅导员能够做到及时关注,可从校园BBS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在今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具针对性。同时,大学生普遍使用微信,辅导员可加学生为好友,对学生的朋友圈及时关注,能够从学生的信息情况中了解学生的心情与日常行为,针对心情低落的学生可进行互动交流,对学生积极鼓励和引导。③

3.3发挥网络媒体作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前,高校学生的学习、就业等压力较大,各种心理问题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为此辅导员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其进行心理指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中,网络媒体可发挥其重要作用,第一,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获得更多的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并通过博客、论坛等方式获悉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地向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教育。第二,通过应用网络媒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特别针对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进行开导,以微信、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私聊,倾听学生的困惑,疏解学生的焦躁情绪。

3.4应用网络媒体进行党团建设,进行党员培养

加强学生的党团建设,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中进行党员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将网络媒体应用于党团建设中来,对党的理论知识进行传播,提高大学生对党的认识,并开展推优入党工作,为党知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首先,辅导员可建立党团社区,将党的重要理论思想以及会议精神等及时更新,为学生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同时还可利用飞信群、QQ群等与学生党员进行党内事务探讨,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指引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应用网络媒体公开班级党务。党员培养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十分重视的工作,应充分保证其公平、公正、公开等特性,应用网络媒体将可将党员发展细则、评比方式、现有党员名单、入党积极分子名单等加以公示,既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又可对党员进行监督,推动党团建设的民主化。最后,应用网络媒体进行主题团日建设,实施主题团日活动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说对英雄人物进行“微”访谈,增加学生对团日活动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

3.5注重网络媒体应用,做好困难生资助工作

由于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尽相同,其中存在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想做好困难生的资助工作,应注重对网络媒体的应用。第一,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是学生记录生活的重要平台,辅导员可从中获得一些家庭经济情况,可作为重要的审核资料用于学生的贫困申请之中。第二,部分学生会因家庭贫困而比较自卑,不会主动进行贫困生申请,此时辅导员可以借助即时通讯工具与学生进行聊天,积极鼓励学生为家庭减轻负担。第三,通过微博、学校网站等向贫困学生提供勤助岗位,并借助网络媒体与名企联系,从而获得更多的勤助岗位。④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崛起,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显著作用,将网络媒体应用于学生管理、思想动态监测、心理健康、党员培养、困难生资助等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张麓麓.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4.2:88-89.

②项鑫,徐芝兰.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新媒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42-43.

③宋伶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5-6.

第9篇: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校园网 规划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是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般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制定系统网络规划;构筑合理的网络平台;确定功能实现手段;解决多媒体信息资源。

1制定系统网络建设规划

校园网的规划设计是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基础,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学院特点,明确网络多媒体教学的需求,以此作为制定校园网建设规划的前提;其次根据Internet/intranet技术组网,实现Internet网的基本功能和服务,建立信息资源库,使用web、Server技术实现视频点播、远程多媒体教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重点收集以下相关资料:用户分布情况、用户信息点的物理布局、校园网的主干和分支、以及主干和支干网的流量。资料齐全后开始设计校园网的工程建设方案,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建设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建设的总体目标;实现的基本功能;网络层次结构;标准与协议;IP、域名及设备命名规则等。网络工程建设方案中一般包括各期工程建设目标、网络设计技术要求、主干网络技术选择、网络布线方案、校园网拓扑结构、网络设备选型、网络操作系统选择以及工程建设实施计划等内容。

2构筑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的建设由3部分组成:网络布线、系统平台、设备选型。

(1)网络布线: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网络布线采用光纤、双绞线的混合布线方式。

(2)系统平台:构建校园网的网络系统平台主要包括服务器系统、web网络平台、移动互联网平台。

(3)设备选型:包括交换设备、服务器的选型。为适应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对设备的选取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交换设备采用高速网络交换设备,选用同一家公司产品,便于用户根据其功能灵活配置;服务器作为校园网的关键设备、应具有速度高、存储容量大、吞吐能力强、性能可靠、扩展性强、连网和管理功能强等特点。

3确定功能实现手段

要在校园网上实现多媒体教学系统,必须在开发利用网络平台本身的多媒体功能前提下,开发引进应用系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多媒体功能。

3.1 Web Server功能

WWW是信息检索和超文本技术的结合,Web服务器把图文信息组织成分布式的超文本,并用信息指针指向存有相关信息的服务器,使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

3.2应用系统

是实现网路多媒体教学功能的核心组成部分,通常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

(1)多媒体课什制作管理平台,包括多媒体信息源及录入、视频信息源的非线性编辑、硬件视频的压缩与传输;动画及图文的制作与编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存储以及对所有这些内容的综合系统管理。

(2)网络多媒体教室,可以使教员、学员通过校园或内部子网,实现教室内部多媒体课件的广播、点播和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3)网络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网络上通过计算机应用系统所显示的实验环境,进行各种模拟实验,系统可以自动判断学生的实验成绩。属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较高层次。

(4)视频广播系统,可以在Internet和Intranet上提供高品质的实时流媒体,实现“一点广播,多点实时观看”,且无须添加任何视频传输系统硬件,就可将录像、电视节目乃至摄像机拍摄的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

(5)视频点播系统,可以使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联网计算机,自由地点播异地节目库中的视频节目和信息,是可以对视频库内容进行自由选择的交互式系统。

4解决网络多媒体教学信息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