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统计调查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统计思想;统计工作;影响
在当前我国统计工作中,认清统计的真谛、领会统计思想,对统计本身来讲,有利于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对外界而言,有利于树立别的工作及别的理论不能取代和比拟的统计权威。
一、统计思想简述
统计思想是指统计工作中应树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上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基础,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也是统计工作中应遵守的指南。这里统计思想是指统计不同于别的学科所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树立统计权威的基础。
统计的总体思想使统计始终要站在研究对象的整体角度来看问题,形成了大量观察法和大数定律等一系列认识规律。所谓“站得高,看得远”、“把握大局”也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这要求统计工作者在工作中,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因为,总体资料是由作为承担者的个体身上搜集后综合而来的,而个体资料千差万别,有些界限还不好判断。这时就需要站在总体的角度,看哪些符合总体要求,哪些不符合总体要求,避免“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避免偏离统计本身的功能。
二、统计方面的重要思想
1、均值思想。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它告诉我们统计认识问题是从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侧重点不在总规模或个体,体现了数量观和推断观。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变异思想。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如果各单位之间不存在差异,也就不需要做统计,如果各单位之间的差异是按已知条件事先可以推定,也就不需要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可以说,均值与方差这两个概念分别起到“隐异显同”和“知同察异”的作用。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3、估计思想。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三、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应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信息应用和等五个环节;而作为统计工作成果的统计资料显然应包括调查的原始资料,整理的系统资料和分析的深度加工资料;统计学研究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也研究统计资料的可行性、可信性和可用性。三个涵义之间存在着严密的辨证关系。
统计工作的五个环节中,设计是基础,说统计学是方法论的科学,最主要的就体现在统计设计上;统计工作能否达到目的,关键也在于设计。若把统计工作看作是产品生产过程,统计设计就相当于产品设计,统计调查就是施工,统计整理就是组装,统计分析就是质量检验与分析,统计信息应用与就是广告宣传与销售。每一环节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但设计和分析是技术性、理论性最强的工作,统计的特殊功能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环节上。统计设计实际上是告诉操作者怎样去调查,怎样去整理;分析与信息就是告诉用户统计可以达到什么目的,而这些目的是别的专业达不到的。发达国家为什么对统计如此重视,联合国为什么专门设立统计委员会,关键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今天的社会,统计已相当发达,无论是资料搜集方法研究,还是统计规律研究,其目的都是为了认识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或者说认识统计总体。统计工作者从调查开始到整理出对外服务的系统资料,这一过程使人们对统计总体的外貌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如果我们能再从数字后面找出内部特征,就能总结出现象发展的规律性,结合社会经济运行的法则,就可以提出管理社会经济的有效建议。统计指标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系统,由统计指标所核定的数量是有科学涵义的,指标之间是有严密分工的。因此,统计分析是别的分析所不能比拟的。
四、统计工作如何改进
统计学虽然在二十 世纪已经取得了无可比拟的伟大成就, 但还没有成熟为一个具有完整稳固基础的知识领域, 因为就统计学的研究对象而言, 其所能涉及到的范围是如此之大、我们所面临的未知是如此之多而不得不需要不断夯实和拓展其学科基础, 以保证统计学定量认知的职能与功能。所以, 从人类不断增加和提高的对统计的要求出发,我们要更强调多学科的交叉与相融, 要不断汲取其他相关学科例如数学、复杂系统科学、混沌学、仿真学、计算机学等的最新发展成果来补充、拓展统计学的基础, 否则,统计学的发展就会缺乏生命力, 就会裹足不前。
关键词:统计;煤炭;生产过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企业的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不复存在,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对企业进行全面化管理,让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处于不败之地,是现代企业应该考虑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煤炭企业为例子,重点介绍统计专业技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控制中的作用,从数量方面入手,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揭示企业客观发展规律,为企业的前景绘制一幅蓝图。
一、煤炭市场简述
在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以能源为核心的竞争正在主导着市场,可以说没有能源,一个国家就等于没有粮食吃的人类,可见能源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而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煤矿的重要性造成了煤炭市场的竞争加剧。虽然竞争很多,但归根到底是质量的竞争,因为煤炭的价格是国家统一制定的,个人企业不可能对价格进行随意的更改。如何提高煤矿的质量,以质量优势扩大销售产量,给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是煤炭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此我们可以引入统计技术概念,在全体员工中推行质量为上的理念,利用统计学和概率学对煤矿的生产实施质量监督、审查。以质量为优势,销售为手段,再加上切合实际的管理体制,一定能够推动中国煤矿公司的发展。
二、统计技术在煤炭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计量灰分的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是灰分,它是煤炭被完全燃烧之后剩下的固体残渣,而煤炭中矸石的百分比决定灰分的多少。利用统计学,通过对煤炭进行采样,制成样本,然后对其进行化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把质量过低的煤炭进行重新加工,直到达标为止。
2.统计调查技术及其相关问题
利用抽样调查方式,从中抽取一部分煤炭,而不是全面的调查。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估计与评判,利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来反映整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包括数理统计和概率论原理,利用部分特质理论全部特征,从数据理论的意义上去控制。
和其他的调查方法大致相同,抽样调查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它会导致一些误差。从理论上讲,误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选择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因为不同的煤炭总会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样本与总体之间的不同;二是工作误差,工作人员可能由于一些疏忽和遗漏,从而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达不到质量检查的目的。基于这些情况,应当进行多次实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平均化,最终使误差值趋于零。
3.选择验收煤炭质量的方式
(1)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不对总体单位做任何的处理,在这种情况,随机的抽取样本。可以对总体进行编号处理,比如,从1号编到10号,把它们归为一组,然后从每一组中随机地选定编号,比如选定2号,就从每组中把所有的2号都提取出来。
(2)类型抽样。类型抽样又称为分层抽样,它是指将总体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几组,然后在这些独立的组中随机的提取样本。
(3)典例调查。典例调查是指现在总体进行初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定几个具有代表性样本,然后进行调查。
三、统计技术在当今企业生产管理中应用
为了获得企业生产经营和活动管理的信息,需要应用统一技术对其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在此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继而在不同的条件背景下进行假定分析,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要及时的向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进行汇报,由此可见统计技术的重要性。作为直接参与企业各个生产流程的统计技术,它确保了企业能够及时的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控制产品的质量,做出合理的决策。在当前条件下,统计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统计在信息方面的功能
(1)以煤炭做为例子,利用统计技术对煤炭的灰分数据进行了搜集和整理:企业要学会利用统计技术,对煤炭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统计,搜集有关信息,对其进行整理,作为重要的依据和参数,及时地提供给决策层和管理部门,以供它们使用和参考。
(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统计技术为其成立的基础条件:在信息发达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在企业大规模运用,它们能够快速地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而统计技术收集到的信息恰恰是这个流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创立信息传递体系的条件下,有效地确保了信息在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传递,这样能够保证信息传递的畅通性,更大程度的扩大了信息的实际有效作用。
(3)有利于相关数据的:作为一个企业,企业信息应当及时地向政府和社会进行公布,这些数据信息不仅有利于自身的长足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长远进步,因为及时地公开化能够确保企业的透明度,避免一些错误对企业造成损失。在信息公布的流程中,其实就包括了对统计技术的肯定。
2.企业统计在分析方面的功能
企业统计技术的运用具有关键性,认识问题只是第一步,而真正的把问题分析透彻属于更高的阶段。信息统计功能作为企业统计的一个基本功能,要能够及时的把相关的数据提供给管理单位和决策机构,利用好这些信息,对其进行深度的加工和开发,把简单的调查收集到的信息变成更高级的产品。要想把这些信息变为科学的决策理论依据,必须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信息统计,然后对企业统计进行分析,对已有的状况进行解决,对可能存在的状况进行补救,对未知的状况进行预测,从多角度防微杜渐,从而对企业的计划提供更好的保障,对企业的战略保驾护航。
3.企业统计在管理方面的功能
如果把企业的管理简单化,其实就是企业的统计。它的作用表现在:一是可以给管理单位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二是统计技术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它可以给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三是可以保障企业管理制度的科学性,让错误的决策不会发生。企业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不仅仅能够为企业提供科学的管理制度,更能够对企业的未来进行分析预测,实现企业蓝图的科学化制定,把所有的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4.企业统计对生产经营方面的功能
一是对日常生产进行监督。集团计划部是日常生产监督的主要执行部门。根据集团公司季度生产经营计划指标,根据各子公司报送的生产经营情况,编制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日报,及时反映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二是对流动资金占用、成本、原材料采购、销售及合同执行情况等内部经营环节进行监督。按照各子公司经营状况制定流动资金占用定额和成本控制目标,并根据各子公司报送的流动资金占用情况,汇总编制流动资金占用日报,对超过集团公司定额指标及其他要求的单位,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并向管理部门提出考核建议。
统计技术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之后,现在企业的管理层利用这些信息了解市场的变化,然后对市场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运筹帷幄,抢占先机。从此不难看出统计技术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结语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对于企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各个企业一定要认识到统计技术在各个生产环节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各企业要加强统计人员的招聘,让他们加强学习,在此基础上,让她们注重业务水平和统计理论水平的提高,把学到的统计技术充分的利用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更加准确地从中大量收集各种有用信息,把这些信息运用到生产经营的各项管理活动。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提供给决策部门和管理层,让他们科学有效的制定计划和战略,充分发挥统计技术的优势,在日趋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做好足够的准备,让企业拥有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爱民,陈亮,彭耀辉.控制图在装备维修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四川兵工学报,2009(01).
[2]杨旭,马玉林,杨晓慧.基于小批量生产的统计质量控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1(1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水平;体系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完备性、科学性、可行性、重点性、动态性等原则。指标内容应该覆盖企业信息化体系的所有要素,反映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各个环节,并且重点突出,适应变化,易懂、易用。指标数据应该便于采集、分析和比较,从而有利于企业改进自身信息化建设。
作为专门从事信息化评价的机构,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并了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信息化评价,影响很大,几乎成为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础。它包括3大类指标:基本指标、补充(效能)指标和评议指标。所谓基本指标是指能体现企业信息化基本状况的统计指标,其反应的是企业基本发展情况,实践中多用来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所谓补充指标是指以企业在基本指标的基础上,从企业自身特征出发,结合整个行业特点,参考相关的标准,对企业信息化的实效性客观评价的指标。它具有定量分析的特点。其主要通过适宜度和灵敏度两大指标构成,适宜度指标主要包括:战略适宜度、投资适宜度、应用适宜度、资源匹配适宜度和组织与文化适宜度。灵敏度指标主要包括:信息灵敏度、对外反应灵敏度和管理效率灵敏度。适宜度和灵敏度两项指标的得分总和即为效能指标的得分。多用来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进行定级。所谓评议指标是由第三方的专业评价机构,组成专家组对影响企业信息化实效的特殊因素展开判断的评价指标,从而形成对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定性分析结论。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对所有企业都具有指导评价效用,从企业化信息化战略规划、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状况、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安全、企业效益等6个方面(准则或一级指标),用21个指标定量而客观地描述了企业信息化状况,便于认识企业信息化基本状况和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值(总指数)I反映了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状况(水平),其计算如下所示:
I表示指标体系的总得分,表示第i类准则(―级指标)的得分。表示第i个准则的权重,所有指标权重的和为l00%。权重表将基本指标划分成6个大类,每―类的权重设计如下:战略地位:10%:基础建设:20%;应用状况:20%;人力资源:15%;安全:5%;效益指数:30%。而如果评价指标体系是多层次的,即准则下面还有子准则,则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其中,是第i个准则下属的个子准则的指标值;是相应指标的权重系数,具体可根据层次分析法等,结合政策导向确定。j=1,2,…,,i=1,2,…,n。,各基本指标简述如下:
(1)信息化重视度(分)。从三方面评价:主抓信息化工作领导者的地位;CIO职位的级别设置;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和预算。
(2)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包括:软件、硬件、培训、专业IT人员的聘用费用、维护费用。其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
(3)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
(4)网络性能水平(分)。
(5)计算机连网率(%)。
(6)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信息化手段在企业进行日常生产管理、市场调查、销售数据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员工培训等领域的运用覆盖率。
(7)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分)。主要包括:信息流程的监控、电子公文交换、文档共享、收发文管理、会议管理、信息、信息集成、业务学习、企业员工个人数据管理、企业档案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日程安排等全方位的企业办公自动化应用。
(8)决策信息化水平(分)。根据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3个级别定性评价。其中级别划分标准如下:
初级水平:依据广泛的信息资源,经过采集、初步分析处理后为企业决策提供初步参考。
中级水平:对采集的数据资源进行较为详细的处理,然后优先出可靠的决策执行方案,从而更进一步地支持政策的制订和执行。
高级水平:开发出人工智能分析系统,依据系统分析,来智能化进行决策。
(9)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根据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3个级别定性评价。其中级别划分标准如下:
初级水平:企业主要业务流程信进行息化管理,缺点是容易造成部分主要业务流程出现信息孤立现象。
中级水平:企业绝大部分(80%)的主要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并且可以各流程间可以充分共享数据信息。
高级水平:信息化水平涵盖企业全部主要业务流程,实现管理最优化控制。
(10)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分)。这部分通过以下两大类进行评价:服务对象列表和服务功能列表情况。其中:服务对象列表包括企业员工管理、管理决策者、企业终端客户、供应商、其他合作伙伴。服务功能列表包括信息、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客户网上自助服务、员工入口、移动商务、消息自动传送、业务报警功能等。
(11)网络营销应用率(%)。企业整个营销收入中,通过电子商务成交的部分所占的比例。
(12)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企业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覆盖率以及信息化数据的整合效能和水平。其应用领域包括: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智能、购销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分销管理、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
(13)人力资源指数(分)企业员工大专(含)以上学历的人数占员工总数的百分比。
(14)信息化技能普及率(分)。包括:企业员工掌握IT技术的人数占总员工的比例;管理层非专业IT技术员对信息化技术学习掌握的水平。
(15)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为维护企业信息安全所投入的费用:软件、硬件、安全培训、信息安全人力资源支出等。
(16)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为强化企业信息安全,企业对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企业信息安全制度的制定,保护企业高层信息安全的措施,其它一些有关信息化防范安全措施,如,企业信息实时和定时备份;企业要具备2个以上的ISP;企业级杀毒软件安装,并及时升级程序;单机版杀毒软件安装,并保证及时升级;邮件加密保护;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并有专业IT人员维护;企业档案、员工信息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等网络流量相关设备要有备份。
(17)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全部流动资金
(18)资金运转效率(次/年)。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增长幅度的计算方法:
(19)增长指数。通过企业自身的调查报表,计算出企业某一时期的销售收入和营利利润的增长比率,并与同行业平均销售收入和营利利润增长比率,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准确分析企业自身的发展,确定企业在整个行业中所处的层次,判断企业信息化在相关方面带来的影响。
总之,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化的概念在国内普及,特别是互联网带动了国家信息化全面建设,人们开始从国家、地区和企业等多个层面开展信息化水平或绩效方面评估。信息化评价是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我国信息化评价的发展历程比较短暂,涉足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单位尚不多,还需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素华.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J].商业时代,2007,22.
[2]蔡荃.企业信息系统资源与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