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采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高校的采购类型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政府集中采购和单位分散采购。政府集中采购是指由政府设立的采购机构依据政府制订的集中采购目录,受采购人的委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原则,采取市场竞争机制和一系列专门操作流程进行统一采购。单位分散采购是指高校采购部门可以依法自行组织实施采购,也可以委托具有政府采购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采购。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有利于控制采购活动。但集中采购的周期长、时效低、不灵活,与高校采购的特殊性产生冲突。因此,必须想方设法平衡采购的时效性与采购的规范性。虽然政府集中采购是政策的硬性要求,但由于我国采购制度实施时间不长,很多地方有待完善,高校从自行采购到政府集中采购,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方面需健全政府采购体制,另一方面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并给高校采购人预留适应政府集中采购的时间。
2高校采购原则
2.1公开透明原则
该原则要求采购的法律和程序以及采购活动要公开。招标公告,将投标人的资质条件,开标的时间、地点一一注明,向全社会公开,任何符合资质条件的投标人都可报名参与;评标活动结束后公布中标结果,投标人如果对中标结果有质疑,采购机构应及时给予答复。增加高校采购透明度,坚决抵制恶意串通、暗箱操作的现象发生。
2.2公平竞争原则
公正、平等地对待各个投标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所有参加竞争的投标人享有同等机会,并受到同等待遇,不歧视、不偏向任何一个投标人。在评标过程中,资格预审和履约保证金对所有的投标人都使用同一标准;采购机构向所有投标人提供的信息都应一致;不对投标人进行区别对待。
2.3经济效率原则
节源开流,科学编制预算,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采购部门通过公平竞争、货比三家,使有限的财政资金购买到更多的物美价廉的商品。
2.4廉正性原则
在高校采购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利用其职权便利要求采购人向其指定的供应商采购并从中收取回扣;不得在评标工程中带有明显的偏向性让某个投标人中标。应坚持公正廉洁的立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促进采购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3控制高校采购成本的对策
3.1加强对采购人员的专业培训
高校采购工作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涉及范围广,涵盖经济、基建工程、计算机软件以及法律等学科,对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只有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能胜任集政策性、法律性、技术性于一身的高校采购工作。每一次采购都是为了满足申购部门的某种需求,它要求采购人员充分理解所购物品的功能、质量及市场价格,在不超过预算的前提下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与此同时,采购人员还要掌握谈判技巧,比如在询价、比价、议价的过程中,采购人员只有充分了解材料的价格构成及市场行情,才能在价格谈判中取得主动权。综上所述,高校采购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采购成本控制的效果。各高校应重视对采购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通过定期培训、交流等多种方式来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加强对采购人员的招标训练,提高其价格谈判的技巧,以适应当前高校采购工作的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采购团队。
3.2鼓励政府集中采购
高校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是大势所趋。集中采购的益处具体可总结为如下几点:第一,采购量大,总成本降低;第二,所采购的物品容易标准化;第三,采购管理简单;第四,有利于对采购活动进行更有效的控制。综上可知,集中采购的最大优点就是降低成本,通过政府采购机构集中批量招标,引导供应商参与竞争,降低交易成本。据统计,集中采购相比分散采购可节约10%~30%的资金。可将节约下来的经费用在有需要的地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其最大效益。
3.3灵活运用竞争性谈判
如果技术方案复杂,无法规定具体要求或者用户急需而采取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又无法满足,可考虑选择竞争性谈判的方式。采购方竞争性谈判式的特点:一是可以缩短采购周期,使采购项目更快地发挥作用;二是减少工作量,省去大量的开标、投标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采购成本;三是供求双方能够进行更为灵活的谈判。在公开招标中,投标人一次报价,缺乏对价格谈判的回旋余地,而竞争性谈判允许投标人二次报价,可通过谈判进一步挤掉价格水分,降低采购成本,为学校节约资金。
3.4积极推广使用政府电子采购平台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很多高校开始了相关的扩招工作,所以为了扩大办学规模,需要加强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招标采购工程就必不可少。然而,目前很多高校招标采购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在充分总结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促进相关工作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高校;招标采购管理;问题;完善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先进的仪器设备是高校实现教学规模扩大的重要举措。为顺利实现高校规模化办学目标的实现,就必须针对其中涉及到的招标采购工作加强管理,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公正性,使建设资金能够在科学、合法的范围内得到合理的使用,以采购到物美价廉的教学设备。但就现实情况来看,由于高校招标采购工作涉及利益面较多,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良现象。无论是对于高校还是政府管理部门来讲,加强对高校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重视,对资金流向、招标采购过程予以严格的监督管理都是其部门职责所在。
一、高校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问题
目前,招标采购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但是在对招标采购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计划性不强
很多高校的招标采购比较匆忙,因此导致管理工作无法进行合理的规划,就需要立即开展招标采购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高校对于招标采购项目的预算不够充分,因此当高校计划进行招标采购时,可能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开展;同时,由于高校中产生了足够的资金,需要立即开展招标采购项目,从而导致高校针对招标采购的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计划性;第二,由于很多高校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尽快地扩大规模,给予招标采购的时间有限,但是招标采购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如果时间有限很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需要重新招标采购的现象出现。
(二)招标采购的设备质量不符合需求
对于高校来讲,在进行招标采购中对设备的质量要求比较高,所以也增加了招标采购工作的管理难度。很多招标采购回来的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招标采购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够,导致在进行招标采购过程中,无法对设备的质量进行深入的了解,最终采购回来的设备不符合高校的建设要求;第二,很多招标采购人员的素质不高,在进行招标采购的过程中,会出现受贿的情况,从而对整个招标采购过程进行暗箱操作,最后导致招标采购来的设备不符合高校的要求,造成高校的资产损失。
(三)招标采购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利益,因此需要对招标采购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然而,通过本文对目前高校招标采购工作的调查来讲,其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高校的监督机制缺乏规章制度的指导,从而使得相关的监督人员无法更好地行使自身的监督义务,最终导致高校招标采购工作中出现一定的问题;第二,很多监督机构往往是在高校招标采购工作之后进行相关的校验工作,虽然能够对相关设备的质量进行检验,但是监督工作的滞后性也使得高校承受了一定的损失。
二、促进高校招标采购管理工作完善的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高校招标采购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高校招标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而影响了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因此,必须要对高校招标采购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合理规划高校招标采购工作
高校招标采购工作的流程较为复杂,在开展招标采购工作之前需要进行多个方面的准备,所以需要合理规划高校招标采购工作,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完善。合理规划高校招标采购工作,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招标采购工作的内容具有较大的重复性,所以很多相关文件或者是招标单位都可以进行重复利用,从而能够尽量节约高校招标采购工作的工作量,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规划高校招标采购工作;第二,要加强高校财政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高校招标采购进行优先处理,才能够给予高校招标采购工作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准备充分后才能够顺利开展招标采购工作,为高校采购符合质量要求的相关设备。
(二)提高招标采购人员的素质
在高校的招标采购工作中,相关人员的素质对于招标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对高校招标采购进行管理,需要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第一,高校招标采购人员需要对相关的设备的市场行情进行一定的了解,掌握较多的设备采购信息,对于一些厂家的规模和信誉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招标采购工作的开展;第二,高校招标采购工作涉及到较大的利益,因此招标采购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抵挡住外部利益的诱惑,在招标采购过程中,避免出现受贿等情况,促进招标采购工作公平、公正地开展;第三,需要在开展招标采购工作过程中,聘用相关设备的技术专家,从而能够对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从而采购符合高校需求的相关设备。
(三)加强对招标采购的监督工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招标采购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监督工作:一方面,监督招标采购人员在开展招标采购工作过程中的行为,从而能够保障采购过程中,相关人员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操作;另一方面,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招标采购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其在开展招标采购工作过程中,出现越界的行为。最后,要使得监督工作的相关人员充分参与到招标采购工作中,避免当招标采购工作出现问题时才有所察觉,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高校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蒙忠,张璋.关于加强我国高校招标采购监管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4)
[2]苏铭东.仪器设备实施政府招标采购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关键词 高校;仪器设备;仪器设备采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38-03
Problem and Solution on Procurement of Instrument and Equip-
ment in Universities//ZHANG Jie
Abstract Summary and analysis on the problem encountered in the
purchasing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with the working expe-rience,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problem,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purchasing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colleges, improv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fund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purchase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仪器设备作为支撑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其需求量也不断增大,种类日趋多样化。在实际采购工作中,如何规范开展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仪器设备采购效率,提升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是值得每一个采购工作者思考的。本文将根据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的工作现状,针对采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2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的现状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要求高的特点。近年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规定,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仪器设备采购工作。一般做法是仪器设备使用单位进行调研、提出采购需求,资产管理部门组织进一步调研与论证,招投标管理部门负责实施采购。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监督与配合,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实效。然而,在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具体工作中,仍存在采购制度不完善、计划性不强等问题[1],影响着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有效开展。
3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存在的主要问题
采购制度不完善,O督管理不到位 目前,不少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仪器设备采购的相关制度,为仪器设备采购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但由于一些制度本身不完善,或者在实际操作中执行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与管理,致使采购工作的某些环节出现不足,弱化了采购功能的发挥,偏离了采购制度设定的目标。
1)国家相关采购制度体系不健全。采购制度应对采购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制订采购计划、编制采购预算、确定采购方式、采购信息、组织采购过程、处理质疑与投诉、签订采购合同、组织验收考核、建立采购档案等。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只是一个大的法律框架,操作性不强,虽然2013年1月就颁布实施,但存在诸多瑕疵与漏洞,而与之配套的实施条例直到2015年1月30日才正式出台。
2)高校内部采购制度不完善。部分高校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学校采购制度,组建专门采购机构与监督管理部门。由于采购制度的涵盖面比较窄,缺乏对各采购环节约束的规章制度与监督管理办法,在实际操作中随意性较大。有些甚至直接沿用以往的操作惯例,未与时俱进,导致出现违反现有规定的采购行为。
3)管理体制不统一。有的高校属于教育部管辖,有的属于地方政府管辖,管理层次多、地域跨度大,同时受办学层次和办学要求的影响,各高校对仪器设备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客观上为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增加了难度。
采购计划性不强,重复购置现象屡见不鲜 高校采购的仪器设备主要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制订采购计划作为采购工作的起始点,采购项目是否合理、完善,预算编制是否科学、规范,直接关系到整个采购活动的质量。但现实情况是,诸多仪器设备的采购缺乏计划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经费来源广泛。高校用于购置仪器设备的经费渠道主要包括学校自筹经费、国家专项、各类基金等。譬如:学校每年从自筹经费中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补充和更新教学设备,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等有较大比例的仪器设备专项购置费用来支持学科发展,各类纵、横向课题项目经费也有仪器设备购置预算支撑课题研究。资金渠道复杂,为高校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增加了难度。
2)管理权限分散。不同来源的项目经费由不同部门负责管理和分配,学校未进行统筹管理。部分学院或个人仅从当前利益出发,没有考虑集体利益与学科发展的未来,即使制订采购计划,也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2]。
3)经费时效性短。有些经费执行采购的时间有限,一经财政部门批准下达,便需立即执行;若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经费将被收回。由于时间紧迫,使用部门无法开展全面、细致的调研工作,甚至来不及制订采购计划、编制采购预算。
4)需求无法预知。部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采购需求只能按照教学计划、项目的推进随时提出,作为临时性、应急性的项目,只能进行紧急采购。
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落实采购计划,实现对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的统筹管理,容易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出现设备使用机时少甚至是直接闲置的现象。仪器设备安装到位前,还需做好实验室选址、改造等相关工作,确保设备安装的场地、层高、承重、用电负荷等使用环境及设施条件满足要求,并配备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将导致人、财、物等多重资源的浪费。
技术指标难以确定,招标参数容易具有倾向性 高校所需的仪器设备特别是科研用仪器设备大部分为高、精、尖的设备,往往技术复杂、专业性强[3]。为了引入合理竞争,保证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招标参数不能出现法律所禁止的倾向性。但由于以下原因,往往容易导致技术参数指标设置不合理。
1)法律意识薄弱。因长期使用习惯影响,只认定某一品牌型号产品,对其他同类产品不予认可。为购买符合使用习惯的产品,对系统、产品乃至供应商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2)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凸@产品优势,区分同类产品,在满足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外,会有一些独特的技术指标(技术专利),生产出各具特色的产品,技术指标难以取舍。
3)技术革新速度快。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前沿,所需的一些仪器设备,现有市场已无法满足。很多技术标准是全新的,具有原创性,没有技术指标可供参考。
4)专业知识限制。使用单位相关人员能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操作要领,进行设备的日常使用与维护,但对实现这些功能对应的指标要求了解甚少,照抄照搬某一型号的指标;在进行市场调研过程中,对所有相关产品的技术参数和主要指标缺乏全面了解,从而易被供应商误导,列出非关键的限制性参数。
采购队伍业务水平不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面向市场、涉及范围广。采购人员应掌握采购相关的业务知识,了解各类仪器设备的专业知识,才能应对采购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指导各采购主体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在客观上需要一支专业化的采购团队来支撑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目前,高校仪器设备采购人员大多缺乏系统的采购业务知识培训,并受所学专业限制,无法对大部分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配置要求等有足够了解,难以对招标文件进行全面把关。招标文件不规范、采购方案不完善、评标标准不合理、验收指标不全面等,均会对采购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影响采购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甚至造成质疑投诉。
4 完善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对策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影响采购结果,降低资金使用效益,迫切需要解决。根据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
健全采购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在现有规章制度基础上,高校要紧跟时展步伐,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增强其时效性,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明确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对制订计划、论证方案、实施采购、签订合同、组织验收等关键环节,进行不断优化;明确岗位职责,增强责任意识,保证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各个环节健康有序地开展。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正常运行,除了需要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外,也离不开监管部门的全程监督。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监管职能,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监管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效防止腐败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制订采购计划,严格执行采购预算 在实际采购工作中发现,没有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容易造成采购工作局面混乱,影响采购工作质量。必须从学校集体利益出发,全局考虑,统筹管理,按计划采购,首先可以防止因盲目采购和重复采购造成资金浪费;其次可以合理安排采购时间,保证采购工作的有序开展;再次可以将采购需求进行汇总,实行批量采购,既可以有效节约时间,提高采购工作效率,也可利用量大优势,引入充分竞争,争取更优惠的价格以及更优质的服务。高校应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为方向,结合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特色,汇集各类经费,从学校层面统一进行分配和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相关单位依据采购计划,提前做好采购的相关准备工作,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有效提高办学条件,促进学科发展。
重视市场调研与方案论证,建立供应商库与专家库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不同厂家产品的技术、配置、市场价格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等[4];通过专家论证,对拟购设备的技术、性能要求进行完善,可以确保招标方案的合理性。由于仪器设备本身精密度高、专业性强,技术更新快,市场情况复杂,要做好调研论证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投入极大精力,相关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作经验。部分使用单位为了应付学校,随意指派人员,使很多调研论证工作流于形式并未实质性开展,导致出现采购的产品不符合使用需求、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市场调研与论证工作,同时高度重视供应商库与专家库的建立和使用。通过供应商库,不仅方便了解供应商及产品信息,还可对成交供应商进行管理,确保售后服务质量;利用仪器设备采购专家库,相关人员可根据申购设备的类别,选择专家组成论证专家组,对仪器设备购置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论证;还可利用该库抽取评标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顺利开展设备采购的评标工作。
关注采购工作者综合素质培养,提高业务能力与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专业方向不断细化,学科门类逐日增多,采购工作变得日益复杂,采购人员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将影响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采购工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5]。一方面,加强采购人员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另一方面,加强采购人员的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入考核机制,增强采购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多措并举,逐步提升采购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采购工作质量和实效。
5 结语
不断完善和改进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可提高高校仪器设备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在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思考与总结,不断优化工作方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崔益军,李宜祥,洪霞,等.地方综合性大学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工作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9):242-244.
[2]吴秀奎.探析高等院校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的问题[J].中国电子商务,2014(23):107-108.
[3]邬佳伟,彭政,时翔.高校贵重仪器设备采购的实践与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5(3):93-96.
【关键词】学生食堂 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194-01
高校伙食管理是高校后勤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师生员工对饮食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面对食品原材料的高速上涨,高校饮食服务遇到的问题日益加剧。如何解决好食堂成本管理问题、保持高校饮食秩序稳定,是高校饮食管理不可回避的课题。高校食堂的成本管理在保本微利的经营原则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食堂只有把现代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手段有效地运用于实践中,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提高专业队伍水平,严格控制成本,不断创新,确保高校师生员工伙食稳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 严把采购第一关
高校食堂的饮食价格要求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市场物价变动而随意调整,稳定高校食堂价格是现阶段各高校食堂的工作重点。采购环节是影响学生伙食成本的首要因素。采购前必须做好采购计划。食品原材料价格受时间、地点、季节、保质期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在采购前要结合食堂的实际需求,掌握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制订好周期性原材料采购计划和细化审批流程。对于消耗周期短、不宜长时间保存的原材料,要根据市场行情对供货商所提供货物的质量和价格进行公开、公平、公正招标采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对于消耗量大、长期需求、可长时间储存、物价波动变化较大的品种,要根据市场发展趋势作出量化采购措施,确保原材料成本合理可控,避免成本浪费。
库存的品种和数量要根据食堂的经营情况合理设置,严格执行报损、报丢制,做到准确无误及时补充货物或及时减少货物库存量,防止物品长期滞销,避免原材料变质造成不必要的人为损失。同时,对出入库房的物品和领用必须按章办事,严格履行领用手续,严防漏洞。
二 生产环节巧管理
抓好生产环节的控制,建立标准化作业体系,对生产过程环节的操作标准制订好行之有效的监控措施。对食堂在成品生产中某些经常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必须重点看管、经常检查,这是食堂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之一,必须列入议事日程加以重视。对于餐具和易耗品使用,应建立相关管理工作制度,做到按章办事,专人负责,环环把关。发现餐具破损要查明原因,尽量减少餐具的破损率和互相推诿的问题。对易损耗的物品等,要建立好以旧换新的制度和要求。确保成本控制的每个环节都能落到实处。
此外,注意提高各种原材料的综合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和菜肴制作的科学性,本着粗料细做、细料精作的原则,对原料进行深加工制作出精品。使原料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尽量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浪费,降低损耗,有效地控制成本。
三 人均能效要提高
随着地区人工工资最低标准的不断提高和《劳动合同法》的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成本是影响高校食堂成本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高校学生食堂需要大量聘用工人来维持经营,因此在岗位的设置、人员的招聘、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建立时,就应充分考虑用工成本和人均效能。设置合理的岗位编制,避免出现富余劳动力;招聘有学生食堂从业经验,有一专多能水平的厨师;根据不同岗位、技术等级、劳动强度、工作量等指标,制定绩效考核和薪酬、奖励制度。从而实现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激励氛围,以稳定高效饮食的员工队伍。
四 销售情况要总结
认真做好销售过程中的分析总结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促进饮食的销售。在不违背高校食堂经营宗旨的前提下,对利润高、受师生欢迎的饭菜,要大力推广;对利润低,不太受欢迎的品种坚决进行调整,以提高销售效率、利润率和师生员工的满意率等等。尽可能提高销售利润率和师生员工满意度,实现食堂经营的“双赢”。
五 成本差异要分析
成本差异分析的主要形式是运用当月的经营收入情况和成本支出同前一个月的经营情况进行真实客观地对比分析,对于没有达到期望值效果或明显超出毛利率标准的成品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研究对策,降低成本。饮食成本控制强调以目标成本为基础,对食堂生产管理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量化分,使各个环节的成本开支都能在满足食品生产活动需要的条件下,不超过事先制定使用物资标准或预算金标准。
六 节约意识多培养
很大程度上,成本的控制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成绩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出的,但苦果却是平日的习惯酿成的。在日常管理中,应培养员工以食堂为家的责任意识,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切实加强能源和日常生产细节的管理,使“节能降耗、挖潜增效”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
【摘要】在数字资源的冲击下,纸质文献面临严重挑战,本文总结了目前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困境
纸质文献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财富,它因符合人类阅读习惯、适合深阅读等优势而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近几年来,迅猛发展的电子资源逐步冲击着纸质文献,加上自身天然的劣势,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的困境日益突出,这些困境严重制约了图书馆健康有序发展。
1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面临的主要困境
1.1纸质文献馆藏质量不优
当前高校纸质文献存在特价图书多、新书少、副本多、品种少、通俗读本多、精品图书少、辅助教学教材多,专业前沿图书少的现状。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来说,(1)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校学生数量突飞猛进,为了达到生均图书数量以应付评估,图书馆不得不集中大量采购图书;(2)购书经费不足,无法实现馆藏最优化。主观上,(1)高校图书馆对馆藏资源结构重视程度不够,比如在特价图书的采购上很多高校并没有严格的采购制度,尤其是在一些地方普通二本院校。(2)采购人员甄别水平有限,采购人员无法从大量繁杂且良莠不齐的纸质文献中挑选出适合馆藏的优质图书。
1.2纸质资源购书经费困境高校图书馆纸质购书经费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总体购书经费不足,这是很多高校图书馆都会面临的问题;第二,购书经费不稳定,临近学校评估的年份会出现图书经费太多而利用不完的情况,而某些年份,特别是学校评估后购书经费严重不足。采购人员要利用好不稳定的经费使馆藏结构最优化真的是一个大难题。第三,财务制度约束,学生总抱怨无法在图书馆借阅到最新、最前沿图书,事实上,受制于高校严格的财务及其他审批制度,图书馆无法及时购买到最新出版的图书。
1.3纸质资源借阅率不理想
近年来,随着网络化的普及,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的借阅率受到严重冲击。据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珑教授介绍,2014年北大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总数为62万本,是近10年的最低数量,而在2006年这个数字是107万本。纵观国内各高校,造成这样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电子资源携带方便、成本低廉、知识更新快等优势吸引了大批读者,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在此冲击下溃不成军。主观上,图书馆阅读推广不给力,纵观国内高校图书馆,把阅读推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的并没有几家。在网络资源的冲击下,纸质文献的劣势愈发明显,而大多数图书馆纸质文献依然只是被动地接受借阅,并没有主动进行阅读推广加以宣传,即使宣传,也只是一些传统的、常规的宣传方式。
1.4存储空间有限
存储空间是纸质文献面临的一个永恒话题,即使高校图书馆高楼林立,但始终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纸质文献的需求。空间的约束严重制约图书馆的发展,最先波及到的肯定是图书馆员,因为空间不足,图书馆员不得不频繁倒架,以保证新书及时流通。其次,由于空间约束,图书馆会相应减少对纸质文献的购买,直接影响图书馆馆藏的系统性和藏书体系的完整性,间接影响整个高校学术氛围建设。
1.5纸质文献保护困难
影响图书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光线、温湿度、有害气体、灰尘、微生物、害虫等自然因素;[3]另外一个就是人为因素,这在有效读者众多的高校图书馆来说表现更是突出,读者自主借阅,导致图书的损坏及丢失率大大提高,降低了文献的使用寿命,不利于文献的保护。此外,对价值珍贵的古籍的保护更是一个难题,国内少部分好的高校能按照古籍保存条件严格保存,但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无法真正实现对古籍进行保护。
2改进措施
2.1把握图书经费,灵活运用采购制度及流程采购优质图书
采购经费充裕的年份,图书馆要利用好常规采购经费,严格遵照馆内采购制度采购品相高的图书,保证图书馆馆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采购经费短缺的年份,图书馆在保品种,舍副本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调整文献布局,改变服务方式,比如,提供图书复印服务,延长开放阅览时间,调整借阅期限等措施予以弥补;此外,灵活购买读者需要的图书,保证图书流通的及时性。比如,高校图书馆可以每年向学校申请一笔灵活购书经费,通过各种渠道及时购买读者需要的最新出版的图书,图书到馆后优先加工上架流通。
2.2做好高校图书馆基础服务及阅读推广,提高图书借阅率
(1)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在服务意识方面,高校馆必须端正馆员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时刻把“读者至上”铭记于心;在服务能力方面,为适应网络化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加强对馆员计算机能力的培训,定期举行其他业务培训,并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考核。
(2)高校图书馆应该注重阅读推广,激发读者对纸质文献的阅读欲望。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①做好传统的阅读推广活动,比如“读书节”、“读书月”等推广活动,每年能推陈出新,吸引读者眼球。②利用好互联网各种平台,包括图书馆首页、大屏、微信及其他图书馆APP坚持源源不断地向读者推送纸质文献信息,做好纸质文献的宣传。③积极尝试新的技术手段,使文献借阅更便捷,更生活化。
2.3针对藏书空间不足
首先,应注重图书的剔旧,对利用率不大的图书进行密集保存;其次,高校图书馆进行联合藏书,即做好“馆际互借”,对于本馆借阅率很低的图书,例如,笔者所在的图书馆是师范类学生偏多,对医学类的图书需求量不大,可以不予采购,采用“馆际互借”的形式予以补充。第三,做好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弥补纸质文献的不足与缺陷。
2.4在纸质文献保护上
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制定纸质文献保护规则,引导读者文明利用纸质文献。;配备专业纸质文献保护人员,全程对馆藏文献进行监管及修复;做好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工作,从技术手段上防患于未然。
3结语
文献与社会知识量相适应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社会的知识量与技术条件是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合当前现状,我们可以大胆预测,纸质文献终会有被取代的那一天,但这个期限是我们无法准确断言的,而作为中介的高校图书馆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职责,让纸质文献在其剩下的岁月里发挥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于俊丽.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2).
[2]高校图书馆借阅量创十年新低,孩子今天你读书了吗?[EB/OL].
[3]刘淑萍.图书馆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的保护[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8).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广州)
摘要:本文以企业内部监控5要素的内容为参考,对我国高校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了加强高校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最后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为指引,提出了探索构建我国高校政府采购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 :高校;政府采购;内部监控体系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近年随着国家对高校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强,高校已成为财政性资金的重要使用者,其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必须严格遵循政府采购法以及教育部等部门相关文件要求。本文以2014年1月1日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为指引,研究探索构建高校政府采购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路,以使高校的政府采购行为始终处于阳光、公正、可控的内部监控体系管理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杜绝采购活动中的腐败现象的发生。
一、我国高校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1.内部监控制度不健全
(1)政府采购范围界定模糊,采购模式执行随意。按相关规定,高校政府采购应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模式,只要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项目必须执行相应的采购模式。然而,由于高校实施政府采购的时间不长,普遍对政府采购重要性不够重视,在制定采购监管制度时,对集中采购目录以及标准的界定模糊化,为学校按自身需求随意选择采购模式、违规自行采购提供可能性。另外某些项目负责人由于自身利益或者设备技术性能、时效性等方面的考虑,为了规避政府的采购限额标准,将项目分拆立项,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更是屡禁不止。
(2)现行政府采购预算计划制度与高校采购特点不相适应。根据《政府采购法》,高校在实施政府采购前必须及时根据采购计划上报年度政府采购的预算,而高校采购项目普遍具有采购计划来源分散、资金来源广、设备技术指标与时效要求高等特点,这造成专项建设资金和专项科研设备投入经费很难做出准确年度预算和采购计划,难以符合政府采购预算的计划性要求,使得政府采购监督在预算计划监督方面难以有效执行。
(3)学校内部政府采购部门的工作制度建设相对落后。现时高校普遍对采购活动的决策和业务流程缺乏明确的制度指引,而校内相互制约监督机制的缺失更让审计、纪检等内控部门无法对采购部门的日常工作程序进行有效监督,导致腐败事件的频繁发生。
2.部门组织体系不科学,人员队伍素质参差
部分高校未能实现采购监管机构与采购执行部门间的完全分离,这种不科学的采购管理组织体系容易造成采购方式选择上的随意性,某些高校采购人员和采购部门还同时兼管签订合同、验收、付款,影响监督部门的客观、公正性。
另外,高校在政府采购部门人员设置上普遍要求不高,导致许多“门外汉”进入到了这个本应具备极强政策把握能力和业务实操能力的部门。机构设置的不科学和队伍素质参差难免会影响采购政策的执行效果。
3.对采购风险缺少必要的评估与控制机制
政府采购过程包括论证立项、组织实施招标、签订采购合同、履行采购合同、验收、结算和绩效评价等主要环节,采购风险普遍存在于采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采购的首要环节“论证立项”为例,很多项目负责人往往出于尽早花光到账经费的需要,向仪器设备主管部门提出大量重复多余设备的需求方案,而目前相当多的高校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没有把好组织论证这一关键防线,对采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缺少必要的评估,造成财政资金的大量浪费。
4.信息沟通的缺乏与滞后,难以形成有效监管
目前,高校的政府采购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执行与监督脱节、监督机构介入滞后、难以实施有效监督等现象,这主要与高校采购信息管理制度建设落后、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有关。另外,很多高校采购工作透明度不高,未能及时公开披露政府采购活动有关信息和相关法规、流程,导致广大师生无法参与监督。
5.采购监督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机制
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高校监察和审计部门应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全程监督。现行高校监督部门普遍会依法参与到评标、验收等个别流程中,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监督机制与科学的监督手段,监督人员往往仅以现场监督员的身份参与,这种临时性质的非系统监督方式容易使监督人员无法了解采购项目的前因后果,产生监督死角,影响监督效果。
二、加强高校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1)能够有效地预防政府采购过程中腐败行为的发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通过授权审批、不相容岗位分离、会计记录等手段对关键岗位实施监控,通过审计监督部门的强势介入,大大减少采购过程中走关系、吃回扣、假招标、随意变更预算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2)能够促进高校政府采购相关部门间的相互制衡。目前高校进行内部政府采购业务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部门,权利的相对集中容易滋生腐败。因此,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发挥相关部门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把政府采购部门的权力始终关在内部控制全面监控体系的“笼子”里。
(3)能够保障政府采购工作的合法合规,促进校内采购规章制度自我完善。
(4)能搞保证采购资金的使用效果,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三、构建我国高校政府采购内部控制体系
1.加快推进高校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1)建立采购的领导议事决策机制。首先,高校应设立采购活动的决策机构,其形式一般为设立由校长牵头、其他相关领导为成员的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其次要建立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其中大宗设备采购、重大特殊建设项目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校实际情况确定,经相关专家进行科学而充分的论证后提出参考建议,由高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策。
(2)建立与高校发展相适应的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的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制度应该包括明确的预算编制主体和内容、清晰的预算编审和预算调整程序等。具体来说可根据高校项目实际需求和标准编制政府采购计划并进行细化,以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政府采购计划制定必须遵照已批复的预算,确保政府采购预算被严格有效执行。以项目负责人规避政府采购故意拆分项目为例,学校必须加强采购计划的监管,对于临时改变采购计划的行为应要求项目负责人提供理据充分的说明,如发现存在故意规避政府采购等违法行为的要坚决进行问责,维护年度采购计划的严肃性。
(3)完善学校自行采购的相关制度。考虑到高校政府采购种类多、专业性强等特点,上级部门往往赋予高校较多采购自主权,因此,高校应依法完善有关自行采购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维护学校的利益。
2.建立政府采购人员的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和互不相容的岗位责任制
政府采购业务是一项专业、系统、严谨的业务,其从业人员除了需要熟悉掌握招投标与经济法等相关专业知识外,是否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亦应作为任职考察的重要参考条件。高校要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政府采购管理队伍,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包括:制定详细人员从业资格标准,提供充足的职业培训机会,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逐步实现持证上岗的从业规范要求等。
根据相关政府采购法规和内部控制的要求,学校应当建立采购活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的岗位责任制。该制度要求每项采购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以上部门或人员的处理,即每项业务的完成都处于不同部门或个人的相互监督和制约当中,大大降低出错或腐败的机会。具体来说,高校政府采购过程中应要注意以下工作的不相容分离:申请与审批;询价与采购;采购合同的起草与审核;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采购与验收。
3.建立采购活动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高校开展采购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专门的采购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并由单位负责人或分管财务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可以设置在内控部门或者牵头部门。政府采购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政府采购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政府采购活动风险进行重估。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学校领导班子,作为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的依据。
风险评估程序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通过对相关风险的评估,高校不但能识别采购活动中是否存在国家政策变化、制度改革、价格变动等因素产生的外部风险,还能识别各种内部风险,如采购程序不规范、采购信息不公开、监督不完善等。其次,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后根据自身风险的承受能力制定风险应对略,一般有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四种。
4.建立政府采购信息沟通及披露控制机制
高校的信息与沟通监控机制是其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要强化学校政府采购各职能部门与监督部门的信息沟通,需从信息质量、沟通制度、信息系统、反舞弊机制等方面人手。
(1)建立定期汇报上级的沟通制度。高校的政府采购部门要定期把已完成政府采购项目及执行中或即将执行的重大采购项目情况向学校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及纪监审等部门报告,以便学校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进行预防性和针对性的内部监控。
(2)设立并完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借助现达的网络信息通讯技术,高校应该早日完成政府采购信息系统的电子化,逐步实现不同政府采购模式下信息的查询、统计、交易等功能,保证政府采购活动信息公开准确、安全高效。
(3)建立严格的信息公开和信息保密制度。在高校政府招标采购的过程中,一味片面强调信息公开或者信息保密均不能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平公正。要建立严格的信息管理制度,必须先明确相关公开和保密的事项以及条件,落实好相关采购部门负责人的权利与义务。例如招标公告、中标结果、验收报告等信息的,其目的是让所有符合条件的竞标者都能获取公平参与采购竞争的机会,所以应及时完整地公布到指定信息平台;而在招投标信息前,采购内容、投标人信息、评标专家人员名单、评标过程等信息则需要进行严格保密,一旦泄露则要对相关人员调查问责。
5.建立贯穿采购全程的内部监控机制
高校政府采购活动一般需要经过申购立项、组织采购、验收付款等多个环节,经由采购管理部门、财务、审计、监察等多部门联合参与,因此必须明确各部门的监督职权,建立贯穿采购全程的监督体系和长效的反舞弊机制。
(1)事前监督。事前监督指采购管理部门通过对采购的立项论证、需求审核、预算编制等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监控,以达到保证采购项目的必要性、成本预算的合理性等目的。监督的重点包括:采购项目资金的到位情况、购置计划的执行情况、采购立项过程的依法情况等。
(2)事中监督。事中监督指对采购方式和供货商的选择、采购决策与招标、合同履行等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的监控,是政府采购项目取得预期效果与采购流程合法合规的重要保证。监督审查的重点包括:招标文件的是否具有排他性内容;投标单位的资质情况;评标专家选取过程的合规性;评标标准与方法的科学性;开标评标工作是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事后监督。事后监督主要指对采购项目验收、付款审查、合同履约情况等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的监控和跟踪。验收是检验整个采购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验收小组应包括项目单位代表、审计、监察、招投标管理部门,重大设备的验收还应邀请相关独立专家参与。另外为了保证采购项目的质量,验收小组必须现场对设备安装调试进行全程监控,逐项查验设备相关来源质量等资料证明。对付款环节的监督主要是通过翻阅会计记录和凭证审查采购的授权控制情况。另外,高校应对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和跟踪。对没有按时落实的预算采购项目,要及时追查原因并审查是否存在失职舞弊的行为。
(4)协同监督。高校政府采购执行过程中参与的部门广、步骤多、政策性强,为相关部门开展监控活动带来难度,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包括采购管理部门、财务、监察、审计以及使用部门等各职能部门协同监管的制约机制。通过定期召开部门间联席交流会议,促进相互工作中的了解、协调与配合,充分调动监管部门的积极性,提升监督效率,对采购业务实施无死角的立体监控。
6.建立高校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的运行反馈机制
通过建立人均采购额、预算编制率、政府采购周期、采购合格率、售后服务满意率、政府采购节约指标、公众满意度指标等一系列的指标,对政府采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专门的分析方法评价政府采购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有效性。目前主流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平衡计分卡、层次分析法、杜邦分析等,高校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用。
另外需要明确的是,绩效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如何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的结果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才是关键。具体做法如下:①把评价报告结果反馈给采购有关部门,作为其编制下年度预算和制定绩效目标的参考;②完善高校政府采购业务的法规制度,明确各部门采购当事人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发挥绩效评价的监控问责功能;③公开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结果,相当于把采购相关部门的工作成绩单公诸于众,为采购当事人盖上一道无形的监督网。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
2.杨明亮.论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财务与金融,2011(1).
关键词:采供;信息化;高校餐饮;成本
作者简介:谢斌,男(1967,8-),汉族,大专,研究方向:酒店管理,现为河海大学后勤集团办公室主任。
学生食堂是高校教育教学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是高校服务育人的重要阵地,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思想情绪,关系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尤其关系到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做好学生食堂工作对于维护校园的和谐与稳定,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后勤饮食服务工作面向的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服务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饮食消费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生评价学校饮食工作的好坏,首先看饮食价格是否合理和能否承受得起。高校后勤饮食工作出问题往往也在于此,甚至引发影响学校稳定的事件。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引进了采供系统,从食堂原材料采供成本抓起,降低食堂生产成本。
采供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食品原材料采供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厂商、采购中心、食堂库房、加工小组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进行的餐饮生产和销售的管理方法。它包括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换货和结算流程以及供货商管理。
1 规范管理采购流程,减少随意性
高校传统的采购方式以采购员现场采购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其流程是:食堂提出采购要求采购部门编制采购计划/定单现场或电话询价/处理报价确定供应商下发运通知检验入库通知财务付款。这样的采购业务流程,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流程如询价/报价在很多采购中不是每次都进行的,该流程主要缺点是:原材料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由采购部门来完成,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控制机制;同时在这种模式下,采购部门担负着维系食堂原材料供给的重任,为保证原材料的正常供应,必然会加大采购量,尤其是在原料涨价时,这样容易带来不必要的库存积压和增加大量的应付帐款,认为增加了食堂的生产成本。通过计算机网络控制的采供系统业务流程,使得采购、供应、结算过程更加规范化,减少人为随意性。食堂将需要采购的物品提前向采购部门申报采购计划,包括采购计划申请、采购计划提交、采购计划审批等。系统根据各食堂提交的采购订单,按系统设定的供应商和采购价格分类生成采购订单,下达订单给供应商并跟踪订单验货、收货审核的执行情况,对采购入库后的物资从仓库流向各使用班组的过程管理,包括:领料申请,领料出库管理、领料查询,领料统计等。用于实现对库存商品的查询、统计和部门之间的商品物资调拨等功能。库存管理可对各类商品的库存情况及进货、供应、库存进行实时监控、跟踪和追溯。
系统自动生成各班组及部门的日报、月报和成本核算表,便于部门领导及时掌握班组和部门各类发生成本情况。实现对采购订单结算、付款登记及查询、部门成本收支核算,核算部门的入库成本、出库成本、结余成本。反映和监督存货的收发、领退和保管情况,反映和监督存货资金的占用情况。在供货商的管理上,减少采购业务操作中的人为因素对供应商的管理在采购管理中是一个中心环节,传统的供应商管理存在大量人为因素。计算机控制的采供系统将按照设定的指标对供应商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供应商供货质量分析、数量分析等,并从中总结规律制定相应的供应商管理策略,如设定相应的配额和询价优先级等。这样将采购人员对采购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少,采购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方便的查询某一类供应商的名单、联系方式、历史供货记录,并按照设定的供应策略进行采购业务。系统对供应商的档案信息进行登记、修改、查询等管理操作,提供对供应商资格审批、供应商供货审批,加强供应商准入管理。还可跟踪每一笔采购订单的交货情况、交货质量、价格,评价供应商等级,帮助高校采购部门选择质量最好、价格最优的原材料供应商。
2 提高工作效率明显,减轻工作量
高校后勤饮食部门每天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物资采购和供应工作,这项工作涉及到的部门、供货商多,物资品种杂,工作量大。传统的采供需要采购部门进行大量的计划收集汇总、商品价格质量调研和现场采购,人力成本巨大。采供系统的使用,操作简单,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只需要使用鼠标和输入简单的数字就能完成工作。能提高工作效率,大大减轻工作量。在财务结算上,采供系统的使用可以将传统的手工式单据、表格、台帐等难以统计汇总、查询和结算的现象改变为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财务结算单据,方便财务人员及时准确的和供货商结算。
3 提高核算数据准确率,减少差错
目前大多数学校后勤采供工作主要是靠手工记帐方式进行管理为主,由于对采购计划、采购过程、物资库存和物资供应的管理是一项非常繁杂且必须保证准确性的工作,需要处理供应商的资料,物资采购的成本,采购物资品种、数量及核算等,处理这些问题采用手工操作不但要花费大量的劳动,而且还可能会出现一些人工很难准确处理的问题。本系统的使用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出错。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采供系统还可以随时运行需要的报表,来反映某一时期采购业务的执行情况,包括趋势分析等,为下一阶段工作改善提供及时的信息;降低成本,减少库存积压,系统可对各类商品的进货价格、库存情况及进货、供应、库存进行实时监控、反映和监督存货资金的占用情况,通过直观的以图表图形方式适时提供原材料价格变化,便于领导对采购计划决策。
4 权限控制实现采购的全程监督
采购前控制、采购中监督、采购后分析是现代采购的管理理念。传统模式下虽然也强调采购管理要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控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实现这样的控制非常难。通过计算机控制的采供系统建立采购单据的审批控制流程,可以控制不同职责的员工可以采购哪种物料,其采购金额上限是多少,超过一定的金额必需经主管领导审批,否则采供系统将无法继续处理该单据,包括接收相应的货物、进行付款等。如果一个公司采取集中财务模式,那么配合采购流程的控制,其效果将更明显。监督有方在采购业务处理过程中,监督人员(不仅指采购部门领导)若通过查询发现业务处理有问题,则可以终止或暂停业务处理,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如若发现某定单属于重复定单,可以将其暂停,查明原因,或取消该定单。
随着高校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饮食服务必将成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点对象。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是现代化高校后勤发展的需要,采供信息管理系统的采用是提升后勤物流采供工作效率、降低采供成本的重要突破口之一。随着高校数字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后勤饮食建立起“农校对接”的采供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必将进一步降低采供成本,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
参考文献
1 姜红梅.高校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2(3)
〔关键词〕蓝海战略 高校图书馆 发行商 中文期刊 采购招标
〔分类号〕G255.2
Blue Ocean Strategy: The Non- zero-sum Game between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the Periodicals Distributors
――the Individual Example Experiences of Chinese Periodicals Purchasing Via Bidding
Yan Jiaoyun
Library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anyungang 222005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blue ocean strategy and present station of the periodicals distribution market, this paper supposes that purchasing Chinese periodicals via bidding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s a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action. The purchasing via bidding can break through the bidding parties zero-sum-game. On the one h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can get the real benefits and the strongly guarantee in Chinese periodicals purchasing quality and relative servic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distributors can find out their disparities through the face-to-face competition, and prepare for all kinds of qualifications to develop their blue ocean strategy.
〔Keywords〕blue ocean strategy niversity library istributor hinese periodical urchasing via bidding
2007年,对于高校图书馆中文期刊采购方式来说是一个转折年,很多高校图书馆对2007年度的中文期刊首次采取了招标采购方式,笔者亲历了这次“破冰”之履,在对淮海工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近两年中文期刊采购方式比较的基础上,认为招标采购方式是高校图书馆与期刊发行商首次跳出了零和博弈(即参与方完全矛盾对立,你死我活,他们的和加在一起为零)的怪圈,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多赢,为各方蓝海战略的形成创新了思路。
1关于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属于经济学范畴,是钱・金教授和勒妮・莫博涅教授在其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中提出的企业突破“红海”(充满血腥竞争的已知市场)开创“蓝海”(新的市场)的重要战略思想。书中将企业目前使用的战略分为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认为红海战略是一种传统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鱼死网破的零和战略模式;而蓝海战略提出的是一种全新的公司战略思想,它突破和颠覆了旧有的竞争性战略思想,代表着战略管理领域的全新思维范式。“蓝海”的开创是基于价值创新而不是技术突破,基于对现有市场价值因素的重新排序和构建而不是对未来市场的猜想和预测。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供给一方转向需求一方,从关注如何超越竞争对手转向为顾客提供更新的价值;通过增加和创造现有产业未提供的某些价值元素,并剔除和减少产业现有的某些价值元素,企业可以同时实现“差异化”和“低成本”战略,从而摆脱“红海”,开创“蓝海”。可以说蓝海战略为企业指明了一条通向未来增长与利润的新路,也为其他行业所借鉴。
2招标开创了高校图书馆中文期刊采购之“蓝海”
招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货物、工程或服务采购的条件和要求,邀请众多投标人参加投标,并按照规定程序从中选择交易对象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招标采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诚信原则,在国际市场上被广泛使用[1]。高校图书馆作为期刊采购大户,已成为众多发行商争夺的目标,采用招标采购是一种科学合理而又积极有效的交易方式,正被许多图书馆所采纳,将成为今后优化期刊采购渠道的重要手段。
2.1创新中文期刊采购方式
随着1985年天津《半导体杂志》成立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征订服务部[2],开启了全国非邮发联合征订之先河,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的“邮发”垄断,随之各种集体私营发行商也因运而生,期刊自办发行也随着报业的自办发行而日渐增多,总体上使期刊发行市场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态势,形成了邮局、期刊发行商、期刊自办发行、集体或私营销售公司及网上采购各行其是、各显神通的格局。
多元化的发行格局形成了多元化的采购方式,高校图书馆根据各馆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合各自特色的采购方式:有的仍单一通过邮局或期刊发行商采购;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采取邮局、发行商和自办发行多方位采购方式;还有的首次尝试了招标采购方式。
高校图书馆中文期刊采购招标创新且丰富了高校图书馆中文期刊采购方式,顺应了市场经济和国际期刊发行市场的潮流,这是一种无法逆转的态势。例如,我馆首次举办了2007年度中文期刊采购招标工作,成功邀请了北京海天华教、南京图书馆和连云港市邮政局(以下简称市邮局)3家单位前来竞标。通过严格的竞标程序,根据发行商的发行能力、折扣、跟踪服务、发行配送便利等综合条件,最终择优选择了市邮局。
2.2带来中文期刊采购经济效益的提升
期刊发行方式的多元化使高校图书馆中文期刊采购进入买方市场,多元化的采购方式也使高校图书馆在采购经济效益方面呈现差异化。据悉,因邮局以“不递送邮件”为要挟,有的高校图书馆在没有任何折扣的情况下委曲求全通过邮局采购中文期刊。有的高校图书馆邮发非邮发和自办发行多管其下,但基本上享受不了多少折扣的优惠,如我馆2006年度中文期刊采购,沿用的就是此种模式(见表1)。
而中文期刊招标采购,则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如我馆的期刊招标得到了市邮局从来没有过的优惠条件:期刊优惠15%,提供其他供应商无法提供的报纸每日两个频次的上门专送,并优惠3%;其他配套服务均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2.3创造了新的阅读价值
众所周知,期刊在近20年里价格平均增长了350%-400%,例如《生态学报》2006年价格是540元/年,2007年价格是840元/年,年增长了74%;《书法丛刊》2006年价格是48元/年,2007年价格为72元/年,年增长了50%。图书馆经费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纸质文献价格的增长,虽然每年经费在增加,但是每年的订购量却都相对减少,无形之中高校图书馆的阅读价值都在逐年缩水。中文期刊采购招标可有效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在购买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折扣款可以用于购买高校图书馆相应期刊,填补某些期刊入藏的空白,由此带来了社会效益的提高,创造并提升了新的阅读价值。例如,2007年我馆中文期刊采购折扣为15%,折合人民币28 233.6元,抵冲掉2007年较2006年期刊价格上涨的部分外,在2006年采购数量的基础上增订了67种158份期刊(见表2),使我馆期刊类型更为丰富,创新了阅读价值。
2.4保障中文期刊采购质量
期刊采购招标不但使竞标单位在期刊采购折扣方面竞争激烈,而且在服务质量上也各尽所能突出优势。我馆选择市邮局,虽然其在折扣上比不上北京海天华教(约有1 000余元人民币差距),但北京海天华教和南京图书馆在某些服务质量上却逊于市邮局,比如期刊配送问题,前者是捆绑打包投递方式(由于期刊发行日期不一致,等到期刊陆续汇集积累到一定数量再捆绑打包投递),还必须通过邮局或快递公司以及学校的收发中心转送期刊,而市邮局却可以直接送至图书馆,减少了中间环节,加快了期刊到馆时间,增强了期刊阅读时效性,也减少了期刊丢失的可能途径;再如具体订购问题,我馆只需直接把订单给市邮局即可,而别的发行商必须先通过网上订购,这样减少了我馆期刊采购工作量;再如报纸的折扣和配送问题也一并得到了解决。
期刊采购招标使期刊采购质量有了法律保障。开标后签定合同,一切以合同明细为准,既使期刊入藏质量有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使期刊采购配套服务有了法律依据:①期刊刊源有保障,均为正版、整洁、无破损、无短缺倒装;②期刊完整性有保障,不缺刊漏刊,及时提供期刊明细清单。过去,图书馆与发行商的合作一般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没有法律的约束和保护,屡屡使图书馆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如我馆每年都有10余种期刊缺期,补刊手续繁杂,有的根本无法补齐,致使期刊连续性直接遭受损失;③投递时间有保障,期刊在发行日后7日内送达,每日两个频次的专送,寒暑假期间根据我馆要求投递,而过去寒暑假期刊遗失现象普遍;④期刊采购发生的一切费用有保障,如缺损期刊的补救清退发生的费用、运送过程发生的费用、因停刊休刊合刊等原因发生的费用等均在合同中详细规定,而过去相关费用则相互扯皮以不了了之收场;⑤发行商信誉及供刊有保障,签订合同中发行商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果供刊程序和服务质量不能满足我馆的要求,则扣除其保证金,还直接影响发行商的信誉及以后的继续合作。
2.5消解了邮局的“霸主”思想
长期以来,在中文期刊采访过程中,邮局一直是主力军,就是在发行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邮局因其成熟的征订体系、庞大的配送网络、丰富的发行运作经验及规范的财务结账方式,为它在发行行业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发行率约占期刊种数的80%以上。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其弊端也逐渐凸显出来,如自动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意识不强、服务保障措施不利,在期刊发行市场上缺乏竞争意识,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公现代化水平远比不上期刊商。高校图书馆中文期刊采购招标,引进了竞争机制,使邮局的垄断经营受到挑战。
2.6增加中文期刊采购透明度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因在书刊采购过程中,与书刊发行商的暗箱操作致使职务犯罪频频发生[3-4],已成为目前高校图书馆讳莫如深的事情。实行招标采购后可有效杜绝职务犯罪的发生,招标活动由学校招投标工作办公室全程操作,计委、审计处、财务处、图书馆和投标商多方参与,评标委员会组成人员竞标开始前一小时通知,避免了书刊发行商与图书馆、评标委员会成员直接接触,致使招标透明度高、规范性强、监督力度强,折扣款直接转购新的书刊,减少了腐败现象的温床,也使高校图书馆馆藏数量得到了提高、期刊入藏质量得到了保证。
3高校图书馆中文期刊采购招标开创了期刊发行商之蓝海战略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期刊发行市场的竞争态势已是一片“红海”,不仅折扣越来越多,而且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因采购数量较大、涉及期刊品种较多,一直是期刊发行商看好的市场。中文期刊招标,在优化高校图书馆期刊采购的同时,也为发行商提供了一条面对面的竞争途径。对中标发行商而言,招标可促使其扩大市场边界,建立广泛客户链,转变企业功能类型,加快自身素质建设,在剧烈的业内竞争中开创一片蓝海。对未中标发行商而言,招标可凸显其差距,促使其提供差异化服务,扩大业务及服务市场边界,以应对市场开创蓝海。
3.1扩大产品市场边界
期刊市场的剧烈竞争使期刊发行成为一个很不稳定的市场,对发行商而言,中标则意味着稳定了市场,扩大了发行数量及跟踪服务市场边界,为其开创蓝海储备了基本条件,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招标时,高校图书馆注重的是折扣和质量的双重选择,除少数自办发行的期刊外都会选择中标单位集中采购,如此操作使中标发行商的期刊发行数量递增,从表1、表2可知,市邮局的发行数量由2006年的516种递增到2007年1 305种。但是,这仅仅是中标单位暂时占有了市场份额,必不意味着开创了“蓝海”,还必须在物流服务质量及提供的特色服务上寻求今后开创蓝海的突破口。对未中标的期刊发行商而言,通过招标也可促使其蓝海战略的形成,要赢得蓝海必须扩大市场边界,把视线转向需求方,注重价值创新,提供差异化服务,这一点需向美国期刊商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使之成为集出版、发行、物流一体化的期刊综合服务商[5]。
3.2转变发行商客户主体价值观念
蓝海战略的思维,强调的是“需求”,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供给一方转向需求一方,其核心是超越竞争的价值创新,价值创新的重点是突破现有行业的界限为客户提供价值,也就是为尚未发掘的需求提供创新的价值,创造出新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重新定义主体观念,彻底从自我主体转向客户主体,一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确实把“客户就是上帝”、“客户就是衣食父母”的口号落到实处。从我馆这次中文期刊采购招标情况来说,市邮局在这点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态度的转变是前所未有的,真正把我馆当成了“客户上帝”来看待。
3.3建立客户链和潜在客户群
有学者认为“红海”与“蓝海”的领域边界还有3/4的市场等待开发,这3/4市场分为三种,即现在的需求未来的顾客、现在的顾客未来的需求、未来的需求未来的顾客,这就是企业追寻的蓝海。高校图书馆期刊是中标单位现在的顾客,其需求和影响的潜在客户都在增长,即中标意味着扩大了发行商的客户群体链。一般而言,高校是各行各业非常关键的影响点,其一举一动对其他相应行业起表率作用,例如我馆中文期刊招标,必然带动连云港市其他学校图书馆和市县图书馆的相应举动,这就为中标单位市邮局培养客户群体链建立了影响因素。但是,这3/4的市场对期刊发行商而言很有研究价值,为其开创蓝海、建立客户链将起重要作用。
3.4转变期刊发行商的企业功能类型
中文期刊采购招标可促使发行商功能性导向与情感性导向的彼此扭转,相互诉求。一直以来,邮局是一个功能型企业类型,不重视或很少重视与业务单位的情感往来。所以,邮局若想在竞争剧烈的发行市场开创蓝海,必须剔除原先固有的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添加情感因素,刺激客户新的需求,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对其他发行商来说,实施“删除-减少-增加-创造”模式,积极寻找转变企业功能类型,开创蓝海。
3.5改善发行商的服务理念
中文期刊采购招标使期刊发行商特别是邮局的服务理念有所提升。在我馆这次期刊采购招标过程中,中标单位市邮局较比以前简直判若两人:①招标前,邮局光顾图书馆的频次增加,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也表明了邮局的危机意识陡增[6];②招标时,邮局参加竞标人员非常紧张,平时的傲慢荡然无存;③中标后,合同事宜招之即来,主动催交期刊订单。期刊发行商若想开创“蓝海”,必须改变传统固有的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陈旧思想,突破旧有的竞争性战略思维,创新服务理念。
3.6促使期刊发行商自身素质的提高
期刊发行商要想在期刊发行市场开创蓝海,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这是首要条件,也是高校图书馆选择中标方的重要依据。从我馆这次中文期刊采购招标来看,中标单位市邮局提供的材料是所有前来竞标单位中最不规范的,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招标活动,而且中标后因合同事宜联系时,居然在办公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今天不会使用电子邮件。而其他发行商虽然材料规范、服务理念创新,但其服务范围较窄、物流技术欠缺。通过中文期刊采购招标现场面对面的竞争,有利于期刊发行商找出自身差距,有利于其创新脱离“红海”、开创“蓝海”的战略举措。
4结语
对我馆首次中文期刊采购招标实践总结,尽管在对招标工作中对期刊发行商的调研、标书的拟定、竞标现场的陈述以及开标后的合同签署等环节进行过详尽探索和充分酝酿,也取得了一定经验可为今后工作及其他同行所借鉴,但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招标开始至招标最终结束时间拖得比较长,市邮局中标后已到期刊定购晚期,由于邮局对非邮发期刊发行的不在行(邮局工作人员如是说,并非不好操作,但需要时间),致使我馆40余种非邮发期刊没有采购。这是今后招标前必须向学校招投标工作办公室说明的一点。另外,对发行商的综合素质要求(包括供刊质量、服务质量、资质、信誉等)及以往合作事谊等,高校图书馆参与招标的人员应该在招标现场陈述中充分强调说明,这是评标委员会除图书馆人员外其他参与人并不是很了解的。
当然,中文期刊采购招标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高校图书馆和期刊发行商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发展、完善、充实,需要不断实践创新思维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寻求各方利益契合点,使之成为今后优化高校图书馆期刊采购的一面旗帜,成为期刊发行商开创蓝海的广大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宏.招标采购在期刊管理中的应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4):27-28.
[2] 别立谦,何燕华.高校图书馆中文期刊采访工作的障碍及对策.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4):53-57.
[3] 叶莉.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招标的对策研究.图书馆论坛,2006,26(1):114-115.
[4] 郑锦华,李莉,宋霞,等.对医院图书馆书刊招标采购的思考.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0):704-706.
[5] 刘树新,王庆良,杨春.中美发行商服务方式之比较.出发发行研究,2006(7):48-50.
关键词:网络;高校;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TP399
在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同时,对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科研究工作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学校实验室档案的管理,应该放到其核心地位。高科技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和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给实验室档案管理到来了新的困难,同时这也是革新实验室档案管理理念的一个重要机遇。我们要珍惜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实验室档案有效管理的新理念,做到学校实验室科学管理,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1 高校实验室档案所包含内容
1.1 学科教学与研究方面,主要包含进行实验操作所需的教材、老师在实验室对学生实践实验时的记录、学生实验时的成绩整理、对学生实验结果分析的相关材料、学校科学研究计划申请等等。这些都是师生实验所需教材及其实验成果的点滴记录,是学校师生对教学成绩做出总结时的重要材料。
1.2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主要包含实验设备采购的资料,其中有对实验设备进行采购时所作计划、报告及其采购时的合同;对设备仪器安装时的记录,包括合格证、调配设置等;书面材料包括实验仪器所带说明书、安装图、保修卡等等;还有赔偿备注,即是学校师生以及科研人员在使用实验仪器过程中造成损坏以后的赔偿备注等等。这些都是对实验室内部仪器的管理。
1.3 实验室管理队伍档案主要有,长期在实验室工作的志愿的个人简历、工作汇总等各种记录;对每个工作职员的升职考察记录以及工作过程中的奖励、惩罚的记录;对新晋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情况。这一部分是关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资料记录,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核心。
1.4 关于实验室建设的档案,基本内容是对国家法律条文、有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实施具体办法;进入实验室所要遵守的基本规章制度;对于实验室的规划、建设与总结;实验室日常工作表;实验室所有的设施平面显示等材料。这一部分是实验室顺利运行的保障。
2 实验室档案设备管理在高校中的作用
2.1 根据学校实验室档案我们可以对实验设备仪器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保障,没有实验仪器实验教学就无从谈起,所以实验室档案对实验器材的记录是高校实验室的重要材料之一。学校对实验室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是有限的,如何对有限的额资源作好充分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在对实验仪器进行采购时,我们需要专业人员对仪器进行检查、记录,确定哪些是我们需要的,要有选择性的购置。除了这些我们还要选择比较合理的生产厂家,这对以后在实验过程中造成仪器损坏时的维修工作也有很大方便。同样的设备不同的厂家,会产生质量、功能上的高低之分。对实验仪器存档,有助于我们正确的使用,还可以避免盲目采购设备,适当节约资金。
2.2 对学生实验成果建档,更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进行改进。高校的实验室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更好更科学的培养的一个主要场地,对学校实验室设备及其管理的不断更新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很大作用。一个学校的实验室是本校师生实验教学努力的成果,我们把这些零碎的成果集合到一起,对每个同学的实验都要做到详细记录并且完好的保存,这些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进步将有巨大的帮助。
2.3 对高校高等学校实验室建档案管理对与学校科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学校的科研工作状况是学校综合水平的代表,而学校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方法是及其复杂的。对实验所需设备仪器科学合理管理,对于学校提高教研工作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3 针对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对策
对高校实验室管理这一大部分中,对实验室档案的管理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一个学校对实验室档案的合理管理,是对一个学校综合实力及其科研实力发展的衡量,但是目前众多高校的实验室档案管理中都存在很大问题:
3.1 档案保存意识不够。目前对于实验室档案的管理还没有充分重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技巧不够,不能对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对实验室的活动记录不完全,空有书面措施没有得到实践,不能及时的上报学校有关实验室的利用情况,由此致使许多对学校建设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及时的服务于学校。
3.2 没有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对在实验室的行为进行约束。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制定出学校、院、系的关于学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制度,而导致对档案管理没有制度可依靠。
3.3 对实验室档案建设没有设定专门人员,这也是大多数高校对实验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分配给学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非专业的,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不懂对文献、档案、材料的合理分类排放,以至于学校档案放置杂乱无章。学校需要一些档案时不能及时找到,会影响学校的整体管理的有效性。
4 对高校实验室档案的网络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