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戏剧教育培训范文

戏剧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戏剧教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戏剧教育培训

第1篇:戏剧教育培训范文

展涛在致辞中强调,教育信息化工作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促进教育公平还是提高教育质量,都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当前加强教育信息化宣传对推进教育信息化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罗方述做了题为《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专题报告,阐述了当前教育信息化宣传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重要性,并介绍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做了题为《融合创新,特色发展――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建设情况介绍》的专题报告;湖南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书记杨晓北介绍了湖南教育信息化互联网宣传工作的实践经验,取得的成效、工作体会及工作建议;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林冬青做了题为《新技术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宣传》专题报告,介绍了福建省教育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教育信息宣传的做法;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罗运锋做了题为《做好教育信息化宣传工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专题报告。

第2篇:戏剧教育培训范文

吴雪萍、郝人缘在《比较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中撰文,从核心概念、主要步骤、突出特点三个角度全面分析了欧盟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内部质量管理工具:质量环。

质量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生命,建立内部质量管理系统(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QMS)是提升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而质量环是内部质量管理的主要工具。质量环也称PDCA循环或戴明环,是主要用于改进业务流程的重复性四步问题解决法。

质量管理和质量文化是实施质量环时所涉及的两个核心概念。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政策、目标和责任,经由系统内部的质量计划、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活动,其贯穿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日常工作的始终,包括:组织运营、组织发展、人员管理、资源开发、合作开展和绩效评估等。质量文化产生于运作良好的专门质量管理系统和负责任的质量计划实施者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对“质量”概念的理解以及组织的愿景和使命上。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浓厚的质量文化能够促进质量环的顺利实施。

质量环的运行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制定战略规划。规划围绕着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质量目标,指明质量管理工作所需资源和活动,主要体现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战略愿景、清晰目标、具体行动、测量指标和责任义务等。2.实施具体措施。首先,赋予参与规划实施的员工一定的自和灵活度;其次,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和赏罚分明的规章制度,从而保障决策的科学性;最后,加强员工实施战略规划的动力和能力。3.评估实施结果。判断战略规划实施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收集分析与质量目标直接相关的结果信息,评估结果所涉及的对象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4.修正方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其次确定所需改进的重点,最后制订科学合理的改进方案。

基于以上的分析,作者归纳出质量环所具有的特点:1.涉及利益主体广泛而深入,既有内部人员也有社会相关群体。2.质量环管理具有全面性,既包括整个职业教育和培训过程的纵向管理对象,也包括员工素养、教学质量、资源条件三方面的横向管理对象。3.质量环采用多种方法管理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质量,管理方法具有多样性。

第3篇:戏剧教育培训范文

在我国,艺术教育专业是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艺术课程标准》后诞生的新兴专业。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高等院校的艺术教师及管理人员,已经充分认识到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专业与传统美术、音乐、舞蹈等单一学科的艺术专业在培养目标、培养任务、课程资源、培养方式上的区别。与以往传统艺术专业教育相比,这个专业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质和综合艺术能力,它的开设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是基础教育艺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艺术教育虽然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但与世界整体潮流相比较,我们在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片面追求专业化和职业化是我国当前艺术教育的主要特点。从中小学开始,直至高等院校,对艺术课程学习的要求都是一味提高技术技能的训练要求。这一点,从各类各级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火爆,即可见其一斑。这样的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的培养,而最终使各种艺术教育被等同于技术训练,从而违背了艺术审美教育的初衷。因此,基础教育艺术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将艺术课程确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这里所说的艺术课程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探求综合性改革的新型课程。在艺术课程中,要求教师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以及书法、篆刻、影视等各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创造具有强烈人文性、创造性、愉悦性和经典性的课程。艺术是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积淀,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反映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因此,艺术的教学,不应该拘泥于单纯的技艺传承,尤其在中小学阶段,更多的应当把重点放在对其丰富的形式内容的感知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的体验。通过对多门艺术学科的文化背景、风格流派、创作技能等内容的综合理解,通过创意、设计、表演、评价、交流等多种方式,尽情参与和体验各种艺术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艺术知识和人文信息,获得综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在综合性的艺术活动中,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可见,艺术课程不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而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艺术课程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在今后的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艺术教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可以说,基础教育艺术课程的改革,是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动力量。

2 是培养基础教育艺术学科师资力量的需要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艺术课程改革的实施与进一步深化,随着中小学艺术课程的地位日渐提高,高素质艺术师资的迫切需求日益凸显。《艺术课程标准》颁布至今,十多年过去了,通过对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学的现行调查,我们发现,由于缺少艺术教育师资,许多地区还未进行改革,而处在实验阶段的一些学校,面对国家发行的艺术课程教材,许多中小学音乐、美术老师要么是无法实施,要么是两个老师共同讲授一本教材,音乐老师讲音乐部分的内容,美术老师讲美术部分的内容,缺少联系性。这样的教学,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艺术课教师对综合的内涵还没有真正理解,还不能适应这种新型的艺术教学形式,或者说,还不具备综合教学的素养和能力。对基础教育的艺术教师而言,要适应新时期艺术学科的教学要求,必须要对现有师资进行教育培训。只有使其真正理解了综合的含义,具备了综合艺术教学的能力,其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经过调查发现,几乎100%的中小学艺术课教师都渴望有针对《艺术课程标准》的艺术教育培训和指导。艺术学科的基础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具有时代性、综合性、规范性的适合基础艺术教育的师资。

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就要兼容和整合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各艺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接受艺术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并通过艺术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系统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艺术教学与研究的基本能力,具备在中小学、社会文化机构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学资格。因此,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设置,一方面,将合格的毕业生充实到基础教育艺术教师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又可以对现有教师进行相关职业能力的培训,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对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壮大产生重要影响。

3 是满足现代社会综合艺术素质要求的需要

艺术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人类的伟大智慧。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文化背景下,艺术逐渐走出传统的音乐厅、美术馆、剧场和戏院,通过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迅速普及,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需要不断尝试从艺术中吸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艺术的感受、想象和创造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第4篇:戏剧教育培训范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从2013年寒假开始,历时一年多,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与实地考察等方式,通过在雅礼中学周边地区、东塘商区、湖南省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湖南省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丽音艺术培训学校等进行了人数总计为 300 人的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考察和民众访谈等。为获得最广泛有效的信息,问卷调查法针对学生群体设计,以选择题呈现,采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以确保结果的准确。 

2 调查结果 

2.1学校艺术教育 

经过统计分析,20%的学生认为可以在学校收到良好的艺术教育与熏陶,63%的学生学校教育较好,比较有效果,还有17%的学生认为学生几乎不能在学校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和培训。由于每个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学生在学校中虽然受到了一定的艺术教育,但总的课时不够多,内容相对单一,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艺术教育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2.2艺术培训类别 

不同的艺术培训的受欢迎度存在很大的差异,热门的如声乐器乐类、绘画手工类、舞蹈类都占了20%以上的比例,尤其是声乐器乐类,更是有40%以上,深受人们的青睐。而冷门的如朗诵主持类、戏剧表演类都是不到10%,在艺术教育方面存在不均衡发展现象。 

艺术培训的选择是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相联系的。乐器、舞蹈、美术培训所收获的成果更加有利用价值。而且乐器、绘画、舞蹈比赛比表演比赛频繁,这就给了那些受培训者一个展示的舞台,甚至是通往名校的绿色通道,这样的情况会更加刺激艺术培训种类发展的不平衡。 

2.3培训目的与影响因素 

人们参加艺术培训的目的不尽相同,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36%的艺术培训者希望能够拥有一门特长,26%的参与者则是希望通过参加艺术培训来陶冶情操,23.5%的学生参与艺术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升学,说明现在的艺术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在艺术教育不断走进人们生活的今天,它的功利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该更多地以修身养性为目的,避免过分的功利化。 

2.4培训方式与价格 

现在为人们所选择的艺术特长培训方式多种多样。有48%的家长或同学会选择小型培训班或者艺术工作室,选择权威培训机构的同学占28%,而选择一对一授课的同学仅占18.7%,还有极少数的同学会选择其他的方式进行艺术培训。 

关于艺术培训的收费情况, 57%的中学生选择了收费偏高,但勉强能接受,14.7%的中学生选择了收费昂贵,难以接受,0.7%的同学选择了不清楚。 

因此,中学生选择进行艺术培训的方式跟价格不无关系,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是否参加艺术培训和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参加艺术培训。 

2.5 艺术培训时间 

中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周末,一周参加艺术培训的课时大约在1-2节课的占56.3%,3-4节课的占29.7%,说明大部分中学生在课余参与艺术特长培训的时间较少,这与中学生较重的课业压力和家长对孩子成绩与艺术修养的不平衡认识有很大关系。另有7.7%选择了5-6节课,6.3%选择了六节课以上,这一部分学生应大多是艺术生或有意愿进入艺术学院学习的学生, 

3 思考分析 

艺术方面的培养与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而从教育内容来看,目前国内的艺术教育多以基础技能为主,力求‘像、准’而缺乏创作性。其实技能和创作性是互相共存相互补充的,缺一不可。所以各种方式都有优势也都有弊端,最好是将创作培养与技术培养相结合。 

因材施教,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美术、学表演,也不是每个学音乐的孩子经过努力就可以成为郎朗。要成为艺术家,需要天赋和努力,需要家庭的付出,需要精心的培养,家长切勿有“拔苗助长”的心态,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画、去唱、去跳,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只要顺应着孩子的自然规律去成长,孩子迟早都会走上他最擅长的那条路。 

4对策与建议 

政府及学校应重视学生的艺术特长培训,重视艺术培训课程并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内艺术培训的投入力度。使学生在学校能够受到效果良好的艺术教育,有利于全体中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培训机构聘用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高的老师来保证教学质量,并加强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考评,提升教学质量。进行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层次的中学生都能在艺术特长培训上有所收获。 

艺术是一个长期积累与练习的过程,贵在自己的督促与坚持,学生应重视艺术教育,尤其是重视学校艺术课程,课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门至两门艺术特长培训,加强练习与积累,做到有所收获,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 

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多关心孩子,并能够帮助孩子一起来辨别培训机构的好坏,选择合格的培训机构和老师。 

5 结语 

第5篇:戏剧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社区教育;基层;业余学校;基本能力;人才培养

随着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化,随着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的逐渐构建,村(居、企)基层业余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已迫在眉睫。其建设的成败及水准,直接关系到“5分钟学习圈”的打造,更直接关系到社区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下。为此,实验组立足宜兴社区教育的现状,瞄准当地居民的教育内需,切实进行了基层业余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以行政推动为举措,转变教育观念

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的构建,特别是基层业余学校的建设,若缺乏行政的推动力量,必定成为“一纸空文”。为此,该市着力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政策举措的落实、管理脉络的明晰三大目标,加强基层业余学校的基本能力建设。

(1)创设专业管理机构,为业余学校的建设护航。基层业余学校基本能力建设,不仅是教育部门的工作,也是政府、企业、社区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基于此,该市由市政府牵头,联合教育等多个部门,成立“市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且在该管理机构下设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村、企等相关部门的“市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这两类机构,为有效落实基层业余学校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障。

(2)切实出台建设举措,为教育理念的转变铺垫。基层业余学校的建设,就建设个体而言,起初缺乏积极性,认为这只是“一种摆饰”者不占少数,带有消极甚至抵触情绪者,往往也绝非个别。为此,首先是力促教育观念的转变。该市以文件、会议等形式,着力宣传“富了口袋,要富脑袋”等相关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社区(企业)内居民(员工)的教育内需进行梳理,形成具体翔实的教育内需表,以此促使相关人员认识到办学的迫切性。其次,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进,以评促改”的原则,切实推进基层业余学校示范校的建设与评比工作。该市由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牵头制定评估标准,组织相关人员就办学目标、办学规划、办学项目、内部管理等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评审,提炼建设经验,指出存在不足,并就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梳理各校的成功做法,不仅以通报的形式发至相关部门,而且对评上业余学校示范校的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

二、以资源整合为抓手,打造基础能力

基层业余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若仅依靠教育主管部门、社区学院及社区教育中心的努力,必定是缺乏后劲的,唯有整合各方的力量与资源,方能促进持续发展。

(1)瞄准够用要素,加强硬件建设。硬件到位,是打造“5分钟学习圈”的首要前提。为此,该市以“地方政府投一点、基层业余学校出一点、已有现成资源用一点”的思路,按照“实用、够用”为原则,有效将村(居、企)原先的会议室等有机整合,确保教室、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等相关设施一应俱全,多媒体、电脑、网络等现代教学设备配置到位。目前,该市的巷头社区、亨鑫科技等基层业余学校的硬件设施,达到了超一流的标准。就投入的经费而言,除了政策规定的政府投入外,该市官林镇东旭电缆,教育培训经费年平均投入达16万元。

(2)立足群众内需,开发办学资源。如何开展社区教育,怎样推进社区教育,更是基本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其办学项目的开发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社区教育的兴盛。基于此,该市以“立足本土资源,开发培训项目,积淀课程资源”为原则,不断推进基础能力建设,有效落实社区教育事业。

首先,尝试开发了“农村紧扣致富、本土扎根传统、城市立足文化、城郊注重技能、企业强化素养”的办学项目。目前,已经形成手工工艺(紫砂雕塑)、种植养殖、水产服务等围绕农民致富需求的培训项目,如丁蜀任墅村;立足周培源、闵惠芬等本土人文资源,营造育人氛围,打造文化品牌的培训项目,如万石村;瞄准城乡结合部的区域特征,在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的同时,着力就提升居民素养开展培训项目,如开发区广汇社区;调动城市社区内各类资源,开展切合社区实情、切准居民胃口的诸如免费的古筝培训、戏剧欣赏等培训项目,如宜城土城社区。

其次,切实开发了各具特色且符合实际的校本教材。社区教育在我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更没有现成的教育资源、教材及课程可利用。为此,该市以各基层业余学校所开设的办学项目为依托,由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牵头,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开发工作,如张渚镇省庄村的《茗峰撷秀》、湖父镇竹海村的《香椿的种植与栽培》《湖父野菜》等。到目前为止,各基层业余学校的校本教材已经粗具雏形,体现了实用性与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相融的特征。这些校本教材的开发,也为后期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淀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源。

(3)整合人力资源,打造师资团队。师资团队的建设,是基层业余学校基本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首先是试点推行专职教师聘请制,由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与业余学校负责人一起,在已退休的教师、干部、工程技术人员中聘请专职教师,作为基层业余学校的常务副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日常工作的开展与推进,如太华胥锦村。其次是着力推行企业业余学校负责人与企业培训部门负责人“一肩挑”制度,有效落实兼职教师。此外,还结合企业业余学校的办学实情,聘请相关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等构建形成社区志愿者队伍。到目前为止,该市基层业余学校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专职教师为龙头,以兼职教师为主体,以志愿者队伍为辅助的“金字塔式”师资团队。

三、以借力发力为途径,服务教育内需

基层业余学校在加强了基本能力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借力发力,有效满足教育的内在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优化基本能力。

(1)借力群团组织,增强基本能力。基层业余学校开展教育活动,虽困难重重,但在社区群团中的一些活动,完全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开展教育。首先,以目前日益兴起的广场健身舞为例,其内部本身便有自发的组织人员。业余学校借助他们的力量,聘请组织者为兼职教师(或志愿者),引领他们以此为平台,融入其他切合内需的教育内容,带领他们参与相关群体性的竞赛,以此切入教育,提升能力。其次,借力业余学校区域内的行业协会,业余学校深度参与,着力免费推行协会成员单位中的诸如职业道德培训、职工素养培训等。此外,基层业余学校还可以依托村文化站、广电站、中小学校、科技服务中心、农服中心、经贸中心、财政所等单位积极参与他们主办、业余学校承办的相关对口教育培训活动,由此不断提升业余学校的软实力。

(2)借力政府组织,取得“尚方宝剑”。基层业余学校,特别是企业业余学校,完全可以在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借力人社、安检、质检、技监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力量,扎实推进诸如高低压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制冷作业、登高架设、叉车、桥式起重机、行车工等项目的培训教育,切实落实“先教育培训,后考核取证,再上岗操作”的工作要求。

(3)借力教育组织,提升精细能力。基层业余学校,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业余”。与正规的学校教育相比,管理能力、精细化程度、教育痕迹等均有较大差距。基于此,基层业余学校要背靠社区教育中心的优势,借助教育行政部门的专业力量,切实推进精细化管理,从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教育的流程与推进、档案的收集与归类、文化的建设与营造等多个方面,务求规范,追求精致,力争实现虽戴“业余”两字帽子,却有“专业”两字内涵的目标,由此促进基本能力的再提升。

第6篇:戏剧教育培训范文

一、明确任务、提高认识、认真落实

我校对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给予了高度重视,认真领会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把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迅速启动,周密部署,狠抓落实。为了争取主动,学校先后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远程教育项目工作。

年月,对远教设备进行了安装调试(具体设备为接收天线、数字接收机、电视机、电脑等),8月初,远程教育项目培训启动,我校选派了两名教师去沈阳参加了培训,历时5天,学习了远程教育的基础知识,微机操作基础及远程接收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相关知识,并获得了省级培训证书。三月份正式投入运行,接收教育资源,获得同步课堂、综合信息、信息技术、农业技术中的大量资料,极大的方便了师生的教学活动,为教师备课、上课、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素材,为我校师生吸取新的教法、学法及教学观念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于8月份,我校又派了两名主任级领导参加了省里的管理者培训班,学到了许多专业方面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省级培训合格证书。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细管理

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员由懂业务的专职人员1人,兼职人员2人(由对此项目的爱好者组成,他们经过我校专职人员的培训)担任。具体负责管理全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为了更好顺利地运用设备,发挥远程教育项目的优势,我校还成立了教研组织机构,组员由中学部各科教研组组长和小学的学年组长担任起到了头雁作用。

同时依据上级的标准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市第二小学远程教育项目设备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明细管理。

三、开辟时间、有序组织、积极培训

为了普及远程教育,我校开辟时间,利用每周五的最后一节学生扫除的时间,对中青年教师进行了培训,学习dvd、电视机和计算机的使用,幻灯片制作等技能,培训面达80%。培训人数73人。

为了更好的有效的使用远程教育项目资源,我校对教师以学科为单位进行远程教育校本培训,由参加过远程教育培训的教师承担指导全体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主要内容是组织教师观看远程教育节目(如示范课、同步课堂);根据校本培训计划及周工作安排,由指导教师负责对教师进行微机基础的培训(如windowsp操作、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另外,我们已经把接收的全部视频刻成vcd光盘,统一安排教师利用接收到的教学资源(如示范课、同步课堂及相应学科课件),在光盘播放教室直接进行学习。使教师进一步掌握了使用农远设备获取教育信息的方法,从而有力的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达到了资源共享。

技术人员,在搞好培训的同时为了把工作开展得更好,设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另外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和影片处理软件《会声会影》等,并学习了各种格式的刻盘技术。为做好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拓宽途径、认真整合、大胆运用

首先给予充分的时间做保证,每班除了每周一节的计算机课之外,另外为每班开辟了一节课时间,运用远程教育设备,(光盘播放室和多媒体教室任选一)我校充分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纳入到我校的教学计划当中。

充分利用远程资源进行教研,发挥远程资源作用,在各科教研组长的带动下,每位老师对设备运用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也涌现出一批电化教学的能手。语文教师董久永,能熟练地运用资源制作课件,并由学生进行操作,完成了一节戏剧赏析课,受到了全体教师的好评;语文教师杨宏伟,带动本年组的语文教师吉香清,利用资源进行期末复习,成绩有了历史性的突破;英语科教师杨丹,利用资源上课,得到了县教研部门的认可;生物科教师周玉民,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信息,对七年级的上册的整册教材进行了电子备课,并在县教研会上做了展示,取得了颇佳的效果,所上的课也被评为市区级优质课。

在运用远程资源上,我校还打破了学科的限制,除了语数外物化等学科外,学校倡导音乐、美术等其它学科,也要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德育方面,远程教育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在下载的资源当中有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和养成教育的资料,还有一些历史资料,德育处能充分利用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国旗下讲话,到各班德育活动的开展,教育资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上学期五年级班主任何强生老师设计的关于以抗日为主题的班会就有效地利用了远程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科研方面,过程教育资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校负责科研的石凤琴主任,经常利用资源,查看其它地区的科研资料,结合我校的实际,确立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使我校的科研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五、及时清理、定期除尘、精心维护

在运用设备的同时,我们更注重设备的维护,我校的专职技术人员,每周对设备都进行一次维护,包括学生机的磁盘清理、卫星接收电脑的d盘的空间清理、户外的天线接线口、及其它设备的外壳除尘等。在假期里,每周由专职人员到校,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通电,工作一个小时以上,确保我校农远设备的完好。

六、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合理规划

第7篇:戏剧教育培训范文

首先观摩的是杂技晚会《时空之旅》,这台晚会演出场地是三面观众的伸出式舞台,“杂技无技便无艺”,技巧上的新奇高雅,是当前杂技兴盛的特点,但是人们在欣赏中国杂技时常常谈到:中国杂技象诗一样美,而这台晚会的创作恰恰符合了这一审美原则,创作者们没有强调个别技巧如何出色高超,而是以“诗”和“美”来概括,是根据总体构思选择人才,设计技巧动作与道具,调动综合各种艺术手段相互配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编导、教练不仅着力于技巧本身的提炼,更着力于挖掘技巧中美的因素加以渲染。

舞剧《风中少林》和《一把酸枣》同为精品工程剧目,风格却迥然不同。《风中少林》最大的贡献在于创作者把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动作元素巧妙地融入舞蹈的肢体语汇之中,开创了一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烙印的舞蹈新风。《一把酸枣》的导演是张继刚,他编导的《八桂大歌》将装饰美学风格与广西民族民间的原生态舞蹈语汇奇妙地嫁接在一起,产生了异常奇特的艺术魅力,让我深深感动。此次舞剧《一把酸枣》更是将这种装饰美学风格发挥到了极致。整部剧目在创意新颖大气的舞台假定性手段处理之下,圆满地试验了“用舞蹈演绎故事”的演剧方法,从而有效地将戏剧元素、舞蹈元素和舞美元素完整而统一地建构起来,并塑造了在山西文化熏染的历史背景之下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被专家称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部舞剧能做到如此的境界,可谓大作。授课老师总结了此剧在舞美创新上的三大贡献:一、以最具典型的形象选择、强化山西风情。二、以放大夸张的手法,强调视觉冲击。三、写实基础上的写意性表达。作为导演对于视觉造型手段的吸纳学习,我将此剧归入最具收藏借鉴价值之列。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继歌剧《苍原》以后又一部歌剧精品。此剧授课老师的评点是:1.用现代意识来巧妙结构,使全剧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性;2.音乐的创新与突破,彰显了民族性;3.较好地解决了戏剧的音乐性与音乐的戏剧性问题;4.将歌剧艺术与音乐剧艺术融合在一起。而我从导演专业的角度来评价此剧,最为看重的就是此剧在唱法上的创新。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我们听到的不再是一种唱法,而是在摇曳生姿的音乐形象中,听到了不同人物在特殊的规定情境中,通过不同的人物关系展现了如:民族、美声、通俗、戏曲的多种发声方法的不同程度结合的各种唱法如:美通、民美、民通等。演员们通过不同的演唱展现了各自的人物性格形象,这一用肉声来塑造不同人物形象与性格的方法,使此剧留下了灿烂的一笔,也为我带来了丰富的声腔范本。

第8篇:戏剧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状况;发展策略

一、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系统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艺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其目的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完善。艺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由于他的可感性,愉悦性,使学生非常乐意接受,而产生积极地情绪反映,当学生持久地,多方面地获得美感,就会一次又一次产生对客观现实的美好情感体验,随着这种体验的不断深化,可逐渐培养起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德。教学的美感性,使学生形成对美的追求,把美好崇高的境界作为追求,向往的目标,而求美的目标必然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形成和行为。艺术教育还可以健全学生的体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艺术活动,欢乐的气氛,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体会成功的喜悦,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状况

(一)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够,“重文轻美”思想严重

从上级领导到基层教师、从家长到学生本人,都存在着重智育、德育、轻美育的认识,他们往往把眼睛盯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的教学上,而忽视了艺术教育对德育、智育的辅助作用。认为只有考试升学的科目才是“主课”,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都是“副科”、“小三门”,对这些科目视作可有可无。许多学校的艺术课开设不完整,随意性很强,有的即便是开设了也不能正常行课。

(二)缺少一支合格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现在农村中小学又是如何完成课表上的艺术课呢?兼代便成为首选方式。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师,有些是土生土长的民办教师,甚至是临时代课教师,他们极少经过艺术教育的培训。农村小学,真正开设音乐、美术课的学校也只有中心校,村上教师都是包班制,即便课程表上有音乐、美术课,也是拿来应对上级的检查,兼代艺术课的老师首先是本校之内其它科目的任课老师,他们大多是懂一点理论的师范类老师。很多时候课表上的艺术课其实是上的其它科目或“放羊课”,艺术课名存实亡。

(三)教学设备极其贫乏,缺少一定教学工具和教学场所,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

农村学校的条件尽人皆知,一部份学校能有诸如风琴、电子琴等音乐教学用具就不错了,绝大多数数学校的美术教学用具根本就没有,更不用说学校能配备固定的音乐、美术专用教室。

三、关于改变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各级领导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要自觉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解放出来,从培养跨世纪新型人才中高度认识这个问题。同时加大对艺术教育的管理力度,形成一整套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艺术教育方案和艺术教育管理细则,注重体音美的过程管理,真正意义上把艺术教育和语数学科等同起来,同等管理,同等评价,同等考核。

(二)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艺术教育培训

各位教师也应利用自学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从而通过培养人才,保护人才,利用人才,聘专业人才,建立健全一支有能力并充满活力的艺术教育教师队伍。要争取在一定时间内使每所农村中小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人员接受过培训,能担负起艺术教育的任务,能完全胜任艺术教育课,并逐步实现教师质量的提高。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善艺术教育的条件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迅速并切合实际地为师生搭设施展才华的舞台,创造有利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全体同学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要加大艺术投入,科学解决艺术课的基本开课难题。可根据各校经济条件情况,先购置一些必须的简单实用的艺术教具,保证基本正常教学需要,同时,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设备也应逐步建立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提高认识,积极配合,改善教学条件,使艺术教育逐步走向正轨。

(四)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加强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要考虑到综合性评价

第9篇:戏剧教育培训范文

搭建平台

孟州市农村文化中心建设起步较早,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完善,全市27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以“四室一场一校一台”和远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中心,满足了群众经常、就近、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求。同时依托文化中心这个主阵地,重点建好六个阵地,解决农民没处学的难题。

1.农民学校。孟州市在每个农村文化中心都建起了“农民学校”,使之成为基层党员教育和农民教育的“主阵地”。

2.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农民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平台。孟州市村村开通远程教育,向农民传播知识、技术,并用来指导实践,取得了良好效益。

3.科技网络。科技网络是农民群众增长致富技能的主渠道。该市在每个农村文化中心建立“网络室”,配备网络管理员,每天定时向村民开放,定期信息,使之成为农民查询信息、学习技术、网上交易的“新窗口”。

4.无线广播。无线广播是农村干部群众了解形势、掌握政策的有效载体。孟州市通过典型带动、逐步推广的措施,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文化中心安装了无线广播接收系统,并逐步普及到全市各村。

5.科普阅报栏。通过科普阅报栏使群众了解各种信息、掌握实用技术和开展健康教育。

6.流动阵地。流动阵地是保证培育新农民工作经常化的重要场所,利用农闲、农村集会、春节等农民相对集中时间,组织农业、文化、科技、卫生、计生等流动服务车,到各村进行政策宣传、文化演出、义诊等。

健全机制

孟州市为了解决培育新农民的师资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一是抽调农业、劳动、畜牧、科技、文化、卫生、计生等涉农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组成专家宣讲团分成11个组,分片包干,定期在各村文化中心巡回讲课。每月专家至少2次进村,2008年以来,受训群众达10余万人次;二是建立“人才师资库”,将孟州市分散在农广校、农技推广站、科研单位、职业学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的科技专业人员以及各村“田秀才”集中登记注册,建立一定规模,门类相对齐全的科技人才及专家信息库;三是依托各村产业特色,以各种优惠政策把国外专家请过来,帮助解决养殖、种植户在推广应用新技术中遇到的难题。

2008年以来,孟州市先后邀请德国、法国、瑞典、荷兰等国8名农业专家深入化工镇横山村、城伯镇吴寨村、米奇食品公司等30多个高效农业和特色养殖示范村及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技术指导与交流活动,举办11场专题讲座,培训蔬菜种植户、畜禽养殖户和农业技术人员2300多人。

目前,该市水果新品种的开发、小麦优质与高产、畜禽养殖与疫病防治、乳制品加工等领域长期存在的100多条技术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洋专家”成了孟州农民坐在家门口“等来”的致富好帮手。

丰富载体

孟州市为了满足群众经常、就近、有选择地参加学习活动的需要,提高农民积极性,创新了教育形式,依托文化中心搞好“八个延伸”、实施“十大培训”、开展“五类竞赛”、组织“五项活动”。

“八个延伸”包括:一、向田间地头延伸。为农民们建起了一个个流动农业技术学习站;二、向村民小组延伸。一村一个文化中心、村镇建立村组文化中心。三道沟村文化中心向四个村民小组延伸,形成了“一村五中心”的格局;三、向家庭延伸。该市通过“文化先进户”、“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倡导尊老爱幼、道德诚信、婚育新风;四、向农民个体延伸,各村文化中心定向为农村培养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培养劳务输出联系员、婚育卫生宣传员、政策法制宣传员、文娱委员等;五、向街道延伸。宣传科教知识,宣扬社会新风;六、向民营企业延伸,使农民工受到适时的教育培养;七、向学校延伸,让未成年的农民子弟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八、向社区延伸,让那些在城里居住的农民的教育工作,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十大培训”、“五类竞赛”、“五项评选”,向农民输送科学文化知识。

突出特色

形式新颖的教育培训、内涵丰富的特色活动,让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和致富能力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变化中,群众又深深感受到“学得值”。

1.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在农村文化中心,老年人可以吹拉弹唱、打牌、听戏;在”科技网络村村通”的网络教室里,年青人轻点鼠标便可进入网络空间直面海阔天空;农民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无线广播播敖的戏剧、音乐。

2.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致富本领。在西部陵区,利用闲置窑洞,发展“窑洞经济”;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高效农作物和特色种植;在沿黄滩区,围绕妥善安置小浪底3万移民,实现其资源依靠型转轨问题。

3.转变了思想观念。“穷家难舍”再也不是孟州农民的选择,他们纷纷走出家门、省门甚至国门赚取财富,而且逐步由体力打工向智力打工、由为人打工向自己创业上转变。